1
主编:宋鸽 电话:010-82296728 编辑:崔斌斌 电话:010-82296572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教师成长 2020年6月10日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9 周刊 所有成功人士都有目标。如果一 个人不知道他想去哪里,不知道他想 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他 就不会成功。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 “确定了人生目标的人,比那些彷徨失 措的人,起步时便已领先了几十步。 有目标的生活,远比彷徨的生活幸 福。没有人生目标的人,人生本身就 是乏味无聊的。” “一个亿的小目标”,让我追星华应龙老师。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谈道: “想做世界首富,最好先定一个小目 标,比如先挣一个亿。”此话一出,迅速 走红,传为“笑谈”。 但在我看来,每个人都应该有自 己“一个亿的小目标”,因为心有多大, 舞台才能有多大。 读师范时我信心满满地说:“大学 毕业后,我要去教数学最厉害的北京 第二实验小学当老师。” 听了我的话,同学很不屑地说道: “我觉得你不行,还不够优秀,我们可 能都不行。” 可能是突然被伙伴们否定,我 气呼呼地回应道:“你连想都不敢 想,我要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当老 师,还要找华应龙老师,跟他学习教 数学!” 作为应届本科生,毕业就想进北 京数一数二的名校,还想请名师指导 教学,这也算教育界“一个亿的小目 标”了。 伙伴都没说话,只是笑了笑。 也许,就是因为想过;也许,就是 因为敢想。“一个亿的小目标”让我眼 里有渴望,心中有方向。经过一轮又 一轮淘汰,我真的一毕业就进了北京 第二实验小学,华应龙老师也真的成 了我的师傅。 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 有了全世界。”师傅华应龙是一个特别 喜欢讲故事也特别会讲故事的人。 刚当老师的时候,我不会备课,常 因为对教学设计不满意而哭鼻子,师 傅总是用他的故事激励我。 师傅说:“我在备《角的度量》时, 一直想不到好点子。最开始,我搜寻 生活中的角,桌子角、电视角……发现 这些都是直角,不需要量,一筹莫展了 很久。有一天看衣柜,发现衣领上的 角千差万别,特别兴奋。本来觉得衣 领是非常好的素材,可再一想,这不是 儿童能发现的,最终忍痛割爱。后来, 一直想不到好的点子。最后是晚上睡 觉做梦,梦见玩滑梯。想到滑梯,我幸 福地笑了。” 我说:“我要是能像您似的,也能 梦见好点子,那就不用哭了。”师傅 说:“若真心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 帮你。而且,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每 一个绊脚的坎儿,都是课上帮学生登 堂入室的台阶。所以,再辛苦也值 得!”听了师傅的话,我的心中充满了 力量。 再难再苦,也不要忘了坚持梦 想。而这梦想也是师傅教给我们的: “让天下没有难学的数学!” 跟着师傅学习怎样教学、如何“化 错”,已经快 10 年了。在课堂上,师傅 化错帮助学生成长;在生活中,师傅化 错帮助我们成熟。 前不久,我拿录像课请师傅看。 他看过之后,没有像往常那样帮我说 课,而是聊起了生活中的“柴米油 盐”。师傅说:“有一次,朋友请客吃 饭,八珍玉食。可是,吃着吃着‘咯嘣’ 一个沙粒,‘咯嘣’又一个沙粒。伟男, 对客人来说,这顿饭怎么样?”我说: “我看啊,不管味道多好,也是差评 了。”师傅话锋一转:“课堂上教师的口 误和饭菜中的沙粒其实是一样的。”师 傅拿出了听课笔记。我的口误之处, 师傅都用红笔圈了起来。 师傅借“沙粒”温和地提醒我存 在的问题,让我既羞愧又感动。这颗 “沙粒”,在我心中钙化成石,沉入心 底,它时时刻刻提醒着我:教学是语 言的艺术,应当进一步规范,让语言 能黏住学生。 从小到大,哪怕是青春期,我都没 有追过“星”。倒是在同龄人都过了 “追星热”的年龄之后,我却成了“华 粉”。“华粉”的生活是幸福的,因为可 以享受到“目标”的力量!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 我的“一个亿的小目标” 刘伟男 从记事起,感觉自己一直都在 “化错”中成长。 记得1994年初中毕业考试前, 因为英语老师的劝说,本不打算在 “师范”栏下面写“服从”却写了“服 从”二字,结果阴差阳错被师范学校 录取了。这次的“错”,让我做了一个 自己从未想到要去做的职业—小 学教师。 1997年师范毕业,不足20岁的我 在混沌中开始内心并不喜欢的工作。 没想到,平日与学生一起学习、打球, 慢慢地,他们越来越爱与我分享喜怒 哀乐;周末,我们一起去郊游;学生在 省数学竞赛中频频获奖……这一切让 我意外尝到了初为人师的快乐。 起初觉得“错了”,渐渐觉得也 “不错”,这何尝不是一种“对”呢? 2005年,有一个去新疆支教的名 额,孩子才出生两个月,我与爱人商 量,克服困难,毅然报名来到离家万 里之外的一所小学支教。 我从一名普通教师,甚至是专业 思想有些不牢固的教师,成长为一名 “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可以说与新疆支教时读到的华应龙老 师的一篇文章《篮球,我的导师》有 关。因为我偏爱篮球,所以一看到这 个题目就迫不及待一口气读完。内心 再也无法平静,连读三遍,欲罢不能。 华应龙老师将打篮球与自己的教育人 生巧妙地结合,没想到原来教育人生 可以如此精彩,我被深深震撼了。 激动的我夜不能寐,写了一封 长长的信投向了邮局,三天后收到 华应龙老师的短信:“李军兄弟,信 已收悉……”也因此,我与华应龙老 师结下了 10 多年“亦师亦友”的情缘, 成为华应龙老师工作室的首批成员。 这15年来,我无数次现场感受 一节节疯狂而迷人的“化错课堂”,见 证着师傅从起步阶段的“容错”,到发 展阶段的“融错”,再到提升阶段的 “化错”。华应龙老师多年来始终追 求“让天下没有难学的数学”,从“化 错教学”到“化错教育”,已经从初期 的实践层面到形成独特教育理论的 关键时期。 15年来,在华应龙老师的引领 下,我在“化错”中收获成长,从最初 不想做教师到后来多次有机会转行 都自愿放弃,看似失去了光鲜的机 会,却也让我成为本区第一个小学数 学特级教师。看似“错”,其实“对”, 错若化开,成长自来。在“化错”中, 我坚守课堂教学第一线,教学风格逐 渐形成,教科研能力逐渐提升;在“化 错”中,自身成长,也影响他人,利用 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平台,带着一群人 共成长、同发展。 我是何等的幸运,如果不是选择 服从师范志愿,如果不是去新疆支 教,如果不是认识华应龙老师,如果 不是选择坚守……或许,我不是现在 的我。最初漫无边际的梦想变成了 现实的“教育之梦”,这一切不都是 “因错得福”、在“化错”中成长吗?今 后,我依然会行走在“化错”路上,朝 着心中慢慢升腾起的“教育梦”而努 力奔跑,坚定而执着。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市盐田 区田东小学) “错了”也“不错” 李军 我与数学的牵手,与华应龙老师 的师徒缘,也源于一场“化错”。 那 是 1998 年 ,刚 刚 踏 上 工 作 岗 位的我满怀期待参加了学校的开学 工作会议,当听到自己被安排担任 五年级数学教师后,脑袋一下子懵 了:我实习的科目可是语文呀!无 助和委屈的眼泪夺眶而出。华应龙 老师那时是江苏省海安实小分管教 学的校长,课务是他安排的。华老 师向我表达了歉意,因为我毕业于 南通高师五年制大专班,他以为是 不分科的。我说:“在数学上我可是 什么都不懂,请您做我的师傅吧!” 于是,1998 年 9 月 10 日,“青蓝合同” 签订会上我成了华应龙老师两个徒 弟中的一个。师傅的数学课堂特别 神奇,令人向往,我的心底悄悄升起 了一个数学梦。 师傅其实很早就开始研究“化错” 了。22 年前,师傅在我班上听课后,指 导我要把学生的错误当作资源,分类 记录,分析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 教学。师傅认为,学校、教室就是学生 出错的地方,如果我们把学生宝贵的 差错看作“加倍努力”的“乘号”、需要 攻克的“城堡”、资源丰富的“矿场”、此 路不通的“路标”,那么不但学生高兴 得又蹦又跳,老师的嘴角也会像一个 个“对勾”那样“往上翘”,而且我们更 能听到学生成长拔节的声音,课堂也 会因此成为师生生命撞击的天堂。现 在看来,这其实就是师傅在指导我要 有“容错”的观念,以及如何从学生学 习的角度有效进行化错教学。那是我 带的第一届毕业班,毕业成绩竟然在 年级中名列前茅。 随着对“化错”研究的逐步深入, 师傅的化错课堂总能给人不一样的启 迪。《真空妙有,面上生花—“认识面 积”》《让规律多飞一会儿—“规律的 规律”》《从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找次品”》……在全国各地的大型研 讨活动中,总有人追问:华老师,你那 些金点子,我怎么想不到?我也向师 傅请教过类似的问题,师傅说:“小梅, 想想这节课学生学习中会有什么问 题?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就是一节创 新、有价值的课!”朴素而耐人寻味的 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是啊,“道路千 万条,化错第一条”,只有找到儿童学 习中的问题,才能基于学科视角和儿 童立场来设计教学。 “化错”是我们团队的标识,行走 在化错研究的路上,我们更是在不断 自我追问:课堂最佳的化错时机是什 么?从师傅的经典课中,我寻找到三 种时机:第一种时机—抓住契机, “即刻出发”;第二种时机—“让错多 飞一会儿”,用“慢镜头”开启学生的 内部化错系统;第三种时机—“朝花 夕拾”,首尾照应。当然,我还会继续 寻找第四种、第五种…… “错若化开,成长自来”,化错园 地,我愿紧随师傅一直走在探索耕种 的途中……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通市紫琅 第一小学) 让错误多飞一会儿 柳小梅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常常 问自己: “教育是什么?”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爱因斯 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 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特级教 师华应龙在《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 中指出:“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 启迪智慧,点化生命。” 随着对教育本质的不断追问,拜 师之路的数个“高光时刻”又浮现在我 眼前。 与师傅华应龙相遇于网络。2012 年我参加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培训时, 对“化错教育思想”有了初体验,随即 成为一名忠实的“华粉”;我们相识于 2017 年无锡“我不是笨小孩”的课堂 上,相知于我申请加入华应龙名师工 作室的“赶考之路”,短信、微信、面对 面交流……我不断向华应龙老师的化 错教育思想靠近。 列宁说:“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 误。”同理,谬误向后一步亦是真理。 拥有科学对待错误的开放心态和思维 方式,就有可能化“错”养“正”。化错 思想践行学科育人,教学的价值在于 “育”,育什么呢?育的是思维方式、学 习欲望、开放心态、生命潜力……化错 思想的终极目标是“正”,“正”即正确 的、正能量、美好的、全人的…… 化错思想,真正是从教学走向教 育,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错误 总是设法躲避。华应龙老师告诉我 们,课堂不要“规避”学生可能出现 的差错,应乐观面对学习过程中的 差错,从差错中悟出道理、走向理 解。正所谓“正确的,总是千篇一 律;差错的,总是多姿多彩”。化错 研究有3个过程,即错得好、多飞一 会儿和拾起来,即我们所熟悉的“容 错、融错和化错”。 “差错的价值并不在于差错本身, 而在于师生从中获得新的启迪。”启迪 何来?启迪来自于思考,在问题解决 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哲学思考,将知识 联系起来,从而弄清楚事物的含义,丰 富学生的数学情感体验。 华应龙老师把儿童看作“探索 者、发现者和创造者”,这一理念改变 了我的学生观。课上,我明白了培养 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强烈兴趣,以及 在探究中所获得的喜悦和满足感的 重要性。当前,课程改革进入立德树 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期。教 师眼里不能只有分数和冰冷的知识, 而应该从关注学科到关注人,关注学 生的发展和成长,以学生的整体发展 不断提升和改进数学教育,更应该关 注“人之为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 力。华应龙老师常常以“人皆可以为 尧舜”这一行动理念点化学生生命、 启迪儿童智慧。 师傅对我说,数学课要有创新,课 不润人誓不休!不仅润学生,还要润 听课教师。做到“润人”的唯一途径是 “竭泽而渔”地阅读和思考。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宁市高新 区蓼河新城外国语学校) 化“错”养“正” 游小云 如果在 20年前,有人问:“你想成 为一名怎样的教师?”我或许给不出确 定的答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是父母 给我的选择,走上讲台只是万千工作 中的一种。 然而,自从工作第一天遇到您后, 一切都似乎不同了。 初登讲台的一年半时间里,有幸 每天零距离接触您的课堂,目睹您与孩 子共度的美好时光,折服于宽松灵活、 畅所欲言的交往氛围,惊叹于您在孩子 心中的分量—您出差了,孩子想您; 您到北京4年后再回到学校,孩子依旧 恋着您。一颗种子在我心头萌动:做这 样的教师,该是无比幸福的吧! 之后的时间,与您相隔千里,除了 得到您电话和邮件指导外,阅读您的 专著便是我的日常。《我就是数学》《我 这样教数学》《我不只是数学》……阅 读着,思考着。 “教学是天大的事儿!”一句话映 入眼帘,重重地敲打着我,清晰地记得 读到这里时,我着实被震撼到了。 是的,教学关乎生命的成长,与生 命相关的一切命题都应是天大的事儿 啊!于是,您以工匠之心把数学精心 变幻成诱人的玩具带到学生面前;您 让评价超越了对错,打开生命的另一 种可能;您不仅在传授知识,而且启迪 智慧,更在点化生命;您将自己对生命 的哲思化入教学内容,更化进学生的 心田…… “化错”是您对生命看重的又一具 体表达呀!思考无对错,只看价值;人 生无对错,只有成长。“错不起的学生, 对不了”“人生自古谁无错”“差错向前 一步就是正确”……如此种种,无不是 对生命成长满怀期待又用心良苦。我 再思考:孩子为何想着、念着您?良 久,便似乎明白了,孩子的眼神是最澄 澈的,他们能看到真心。 您说:“我头脑中的东西分为两部 分,一部分是‘数学’,另一部分是‘为 了数学’。”而在追随您 20 年的我看 来,还可以说:“您所为之努力的东西 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生命成长’,另 一部分是‘为了生命成长’。”为在您生 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 是的,每一个人。 学生小洲,一个从来不在课上发 言的孩子。您用一节课打开了她的心 扉,用您的笑容、宽容、耐心、期待把自 信写在了孩子的脸上。 小A老师,一位初登讲台的教师。 在“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的课后交流 中,您照例“花钱买批评”,小 A 老师提 出了更换课题表述的意见,您大加赞 赏,并当场决定采纳。您看到小A老师 接过您的赠书时激动的双手和充满无 限憧憬与希望的眼神了吗? 还有许许多多的学生小洲和小 A 老师,他们是您在乎的“每一个人”,他 们在您的思想濡染下,悄然地改变着、 绽放着。 一直在仰望,一直在解读,一直在 追逐…… 回头看时,我惊讶地发现,一路追 随中我竟也在悄然绽放着,绽放在课 堂,同样绽放在心灵深处。 生命的每一处绽放,都很美好!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海安市教师 发展中心附属小学) “教学是天大的事儿” 刘海玲 许多人都追星吧?不追星,可能 是领域或视域上的问题:没有找到热 衷的领域,或没有在热衷的领域中看 见热爱的榜样。 我追星,从小就追星。我追的第 一个“明星”是我的父亲,这是许多男 孩的共同经历。 既然追星,那么追哪一颗星就显 得很重要了。然而,你会选择吗? 我庆幸,一开始就喜欢华应龙老 师。其实,这并不奇怪,华应龙老师 很早就是小学数学教师心中的偶像 了。他的课堂、报告、文章,被许多教 师称为“三绝”。 那时候,华应龙老师还是别人家 的师傅。 一开始,我向偶像学习的方式是 模仿。 模仿他的课堂,将他的教学设计 直接拿来,到自己的课堂上演绎。 模仿他的语言,将他的教学评价 语言整理出来,反复看,大声读。 模仿他的“化错”,在自己的课堂 里,在教学的日常中,引导学生分析 差错,思考差错,从差错中学习。 甚至模仿他的笑声,可是往往 东施效颦,模仿出来的笑有时是“真 好笑”。 也想模仿他的文章,后来发现, 还是算了吧! 特别折服的是华应龙老师课堂 的创造力,我想学,可是学不来。华 应龙老师仿佛知道追随者的困境,特 意做了一个《我怎么没想到》的学术 报告,他诚心地把自己课堂创造的前 前后后、前因后果、前思后想都毫无 保留地告诉所有人。 追星者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可以 靠近那颗星。走近师傅才明白,师傅 有大格局、大境界、大胸怀、大智慧。 走进“化错”才认识到,这是一座富 矿。“好一则博”,“化错”不只是方法, 还是思想、情怀和爱。“化错”不只是 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宽 容、学会正向思考。“化错”更让学生 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欣赏自己、发现 自己,进而实现自己。 来到师傅身边,最幸福的是在师 傅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课的创造。 2016 年 是 长 征 胜 利 80 周 年 ,师 傅 推 荐我用“长征”为题材开发一节综合 实践课。这堂课的创造是比较成功 的,在课题定下来之后,师傅不断给 我推荐素材。“培芳,研发这一节课很 有意义”“做功课的功夫要深”“创课 像酿酒,时间很重要”……从师傅发 来的这些信息中,我感受到他对长征 深厚的感情,也感受到他对国家、对 民族、对教育的情怀。 2017 年 3 月,《数说长征》在第二 届“华应龙和化错教育”研讨会上展 示,获得广泛的认可。本课的成功离 不开师傅的指点,其中一个细节至今 难忘。记得当时课备完后,我将课件 发给师傅,在给我的众多意见中,有 一个意见让我印象深刻。师傅指出 第一张写着课题的幻灯片,当时动画 的效果是“从右往左擦除”。师傅说 不行,这样出来的四个字的顺序变成 “征长说数”了。细节决定成败,我自 认为对课堂教学已经很认真了,没想 到师傅更认真。“天下大事必作于 细”。生活或可以不拘小节,专业却 不可不重视细节。 跟随师傅多年,最开心和荣幸的 是听到这样的评价:培芳,这节课有 你师傅的影子。细思量,极欣慰。猛 然发现,不知不觉间,一直被引领,一 直受陶冶,不断在接近,努力去成为。 追星,不就是为了这样吗?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厦门市华昌 小学) 距离与美 李培芳

教师成长 - chinateacher.com.cn€¦ · 堂入室的台阶。所以,再辛苦也值 得!”听了师傅的话,我的心中充满了 力量。 再难再苦,也不要忘了坚持梦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教师成长 - chinateacher.com.cn€¦ · 堂入室的台阶。所以,再辛苦也值 得!”听了师傅的话,我的心中充满了 力量。 再难再苦,也不要忘了坚持梦

主编:宋鸽 电话:010-82296728 编辑:崔斌斌 电话:010-82296572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教师成长2020年6月10日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9版周刊

所有成功人士都有目标。如果一

个人不知道他想去哪里,不知道他想

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他

就不会成功。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

“确定了人生目标的人,比那些彷徨失

措的人,起步时便已领先了几十步。

有目标的生活,远比彷徨的生活幸

福。没有人生目标的人,人生本身就

是乏味无聊的。”

“一个亿的小目标”,让我追星——

华应龙老师。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谈道:

“想做世界首富,最好先定一个小目

标,比如先挣一个亿。”此话一出,迅速

走红,传为“笑谈”。

但在我看来,每个人都应该有自

己“一个亿的小目标”,因为心有多大,

舞台才能有多大。

读师范时我信心满满地说:“大学

毕业后,我要去教数学最厉害的北京

第二实验小学当老师。”

听了我的话,同学很不屑地说道:

“我觉得你不行,还不够优秀,我们可

能都不行。”

可能是突然被伙伴们否定,我

气 呼 呼 地 回 应 道 :“你 连 想 都 不 敢

想,我要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当老

师,还要找华应龙老师,跟他学习教

数学!”

作为应届本科生,毕业就想进北

京数一数二的名校,还想请名师指导

教学,这也算教育界“一个亿的小目

标”了。

伙伴都没说话,只是笑了笑。

也许,就是因为想过;也许,就是

因为敢想。“一个亿的小目标”让我眼

里有渴望,心中有方向。经过一轮又

一轮淘汰,我真的一毕业就进了北京

第二实验小学,华应龙老师也真的成

了我的师傅。

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

有了全世界。”师傅华应龙是一个特别

喜欢讲故事也特别会讲故事的人。

刚当老师的时候,我不会备课,常

因为对教学设计不满意而哭鼻子,师

傅总是用他的故事激励我。

师傅说:“我在备《角的度量》时,

一直想不到好点子。最开始,我搜寻

生活中的角,桌子角、电视角……发现

这些都是直角,不需要量,一筹莫展了

很久。有一天看衣柜,发现衣领上的

角千差万别,特别兴奋。本来觉得衣

领是非常好的素材,可再一想,这不是

儿童能发现的,最终忍痛割爱。后来,

一直想不到好的点子。最后是晚上睡

觉做梦,梦见玩滑梯。想到滑梯,我幸

福地笑了。”

我说:“我要是能像您似的,也能

梦见好点子,那就不用哭了。”师傅

说:“若真心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

帮你。而且,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每

一个绊脚的坎儿,都是课上帮学生登

堂入室的台阶。所以,再辛苦也值

得!”听了师傅的话,我的心中充满了

力量。

再难再苦,也不要忘了坚持梦

想。而这梦想也是师傅教给我们的:

“让天下没有难学的数学!”

跟着师傅学习怎样教学、如何“化

错”,已经快10年了。在课堂上,师傅

化错帮助学生成长;在生活中,师傅化

错帮助我们成熟。

前不久,我拿录像课请师傅看。

他看过之后,没有像往常那样帮我说

课 ,而 是 聊 起 了 生 活 中 的“柴 米 油

盐”。师傅说:“有一次,朋友请客吃

饭,八珍玉食。可是,吃着吃着‘咯嘣’

一个沙粒,‘咯嘣’又一个沙粒。伟男,

对客人来说,这顿饭怎么样?”我说:

“我看啊,不管味道多好,也是差评

了。”师傅话锋一转:“课堂上教师的口

误和饭菜中的沙粒其实是一样的。”师

傅拿出了听课笔记。我的口误之处,

师傅都用红笔圈了起来。

师傅借“沙粒”温和地提醒我存

在的问题,让我既羞愧又感动。这颗

“沙粒”,在我心中钙化成石,沉入心

底,它时时刻刻提醒着我:教学是语

言的艺术,应当进一步规范,让语言

能黏住学生。

从小到大,哪怕是青春期,我都没

有追过“星”。倒是在同龄人都过了

“追星热”的年龄之后,我却成了“华

粉”。“华粉”的生活是幸福的,因为可

以享受到“目标”的力量!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

我的“一个亿的小目标”□ 刘伟男

从记事起,感觉自己一直都在

“化错”中成长。

记得 1994 年初中毕业考试前,

因为英语老师的劝说,本不打算在

“师范”栏下面写“服从”却写了“服

从”二字,结果阴差阳错被师范学校

录取了。这次的“错”,让我做了一个

自己从未想到要去做的职业——小

学教师。

1997年师范毕业,不足20岁的我

在混沌中开始内心并不喜欢的工作。

没想到,平日与学生一起学习、打球,

慢慢地,他们越来越爱与我分享喜怒

哀乐;周末,我们一起去郊游;学生在

省数学竞赛中频频获奖……这一切让

我意外尝到了初为人师的快乐。

起初觉得“错了”,渐渐觉得也

“不错”,这何尝不是一种“对”呢?

2005年,有一个去新疆支教的名

额,孩子才出生两个月,我与爱人商

量,克服困难,毅然报名来到离家万

里之外的一所小学支教。

我从一名普通教师,甚至是专业

思想有些不牢固的教师,成长为一名

“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可以说与新疆支教时读到的华应龙老

师的一篇文章《篮球,我的导师》有

关。因为我偏爱篮球,所以一看到这

个题目就迫不及待一口气读完。内心

再也无法平静,连读三遍,欲罢不能。

华应龙老师将打篮球与自己的教育人

生巧妙地结合,没想到原来教育人生

可以如此精彩,我被深深震撼了。

激动的我夜不能寐,写了一封

长长的信投向了邮局,三天后收到

华应龙老师的短信:“李军兄弟,信

已收悉……”也因此,我与华应龙老

师结下了10多年“亦师亦友”的情缘,

成为华应龙老师工作室的首批成员。

这 15 年来,我无数次现场感受

一节节疯狂而迷人的“化错课堂”,见

证着师傅从起步阶段的“容错”,到发

展阶段的“融错”,再到提升阶段的

“化错”。华应龙老师多年来始终追

求“让天下没有难学的数学”,从“化

错教学”到“化错教育”,已经从初期

的实践层面到形成独特教育理论的

关键时期。

15 年来,在华应龙老师的引领

下,我在“化错”中收获成长,从最初

不想做教师到后来多次有机会转行

都自愿放弃,看似失去了光鲜的机

会,却也让我成为本区第一个小学数

学特级教师。看似“错”,其实“对”,

错若化开,成长自来。在“化错”中,

我坚守课堂教学第一线,教学风格逐

渐形成,教科研能力逐渐提升;在“化

错”中,自身成长,也影响他人,利用

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平台,带着一群人

共成长、同发展。

我是何等的幸运,如果不是选择

服从师范志愿,如果不是去新疆支

教,如果不是认识华应龙老师,如果

不是选择坚守……或许,我不是现在

的我。最初漫无边际的梦想变成了

现实的“教育之梦”,这一切不都是

“因错得福”、在“化错”中成长吗?今

后,我依然会行走在“化错”路上,朝

着心中慢慢升腾起的“教育梦”而努

力奔跑,坚定而执着。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市盐田

区田东小学)

“错了”也“不错”□ 李 军

我与数学的牵手,与华应龙老师

的师徒缘,也源于一场“化错”。

那是 1998 年,刚刚踏上工作岗

位的我满怀期待参加了学校的开学

工作会议,当听到自己被安排担任

五年级数学教师后,脑袋一下子懵

了:我实习的科目可是语文呀!无

助和委屈的眼泪夺眶而出。华应龙

老师那时是江苏省海安实小分管教

学的校长,课务是他安排的。华老

师向我表达了歉意,因为我毕业于

南通高师五年制大专班,他以为是

不分科的。我说:“在数学上我可是

什么都不懂,请您做我的师傅吧!”

于是,1998 年 9 月 10 日,“青蓝合同”

签订会上我成了华应龙老师两个徒

弟中的一个。师傅的数学课堂特别

神奇,令人向往,我的心底悄悄升起

了一个数学梦。

师傅其实很早就开始研究“化错”

了。22年前,师傅在我班上听课后,指

导我要把学生的错误当作资源,分类

记录,分析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

教学。师傅认为,学校、教室就是学生

出错的地方,如果我们把学生宝贵的

差错看作“加倍努力”的“乘号”、需要

攻克的“城堡”、资源丰富的“矿场”、此

路不通的“路标”,那么不但学生高兴

得又蹦又跳,老师的嘴角也会像一个

个“对勾”那样“往上翘”,而且我们更

能听到学生成长拔节的声音,课堂也

会因此成为师生生命撞击的天堂。现

在看来,这其实就是师傅在指导我要

有“容错”的观念,以及如何从学生学

习的角度有效进行化错教学。那是我

带的第一届毕业班,毕业成绩竟然在

年级中名列前茅。

随着对“化错”研究的逐步深入,

师傅的化错课堂总能给人不一样的启

迪。《真空妙有,面上生花——“认识面

积”》《让规律多飞一会儿——“规律的

规律”》《从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

“找次品”》……在全国各地的大型研

讨活动中,总有人追问:华老师,你那

些金点子,我怎么想不到?我也向师

傅请教过类似的问题,师傅说:“小梅,

想想这节课学生学习中会有什么问

题?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就是一节创

新、有价值的课!”朴素而耐人寻味的

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是啊,“道路千

万条,化错第一条”,只有找到儿童学

习中的问题,才能基于学科视角和儿

童立场来设计教学。

“化错”是我们团队的标识,行走

在化错研究的路上,我们更是在不断

自我追问:课堂最佳的化错时机是什

么?从师傅的经典课中,我寻找到三

种时机:第一种时机——抓住契机,

“即刻出发”;第二种时机——“让错多

飞一会儿”,用“慢镜头”开启学生的

内部化错系统;第三种时机——“朝花

夕拾”,首尾照应。当然,我还会继续

寻找第四种、第五种……

“错若化开,成长自来”,化错园

地,我愿紧随师傅一直走在探索耕种

的途中……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通市紫琅

第一小学)

让错误多飞一会儿□ 柳小梅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常常

问自己:“教育是什么?”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爱因斯

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

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特级教

师华应龙在《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

中指出:“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

启迪智慧,点化生命。”

随着对教育本质的不断追问,拜

师之路的数个“高光时刻”又浮现在我

眼前。

与师傅华应龙相遇于网络。2012

年我参加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培训时,

对“化错教育思想”有了初体验,随即

成为一名忠实的“华粉”;我们相识于

2017 年无锡“我不是笨小孩”的课堂

上,相知于我申请加入华应龙名师工

作室的“赶考之路”,短信、微信、面对

面交流……我不断向华应龙老师的化

错教育思想靠近。

列宁说:“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

误。”同理,谬误向后一步亦是真理。

拥有科学对待错误的开放心态和思维

方式,就有可能化“错”养“正”。化错

思想践行学科育人,教学的价值在于

“育”,育什么呢?育的是思维方式、学

习欲望、开放心态、生命潜力……化错

思想的终极目标是“正”,“正”即正确

的、正能量、美好的、全人的……

化错思想,真正是从教学走向教

育,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错误

总是设法躲避。华应龙老师告诉我

们,课堂不要“规避”学生可能出现

的差错,应乐观面对学习过程中的

差 错 ,从 差 错 中 悟 出 道 理 、走 向 理

解 。 正 所 谓“正 确 的 ,总 是 千 篇 一

律;差错的,总是多姿多彩”。化错

研究有 3 个过程,即错得好、多飞一

会儿和拾起来,即我们所熟悉的“容

错、融错和化错”。

“差错的价值并不在于差错本身,

而在于师生从中获得新的启迪。”启迪

何来?启迪来自于思考,在问题解决

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哲学思考,将知识

联系起来,从而弄清楚事物的含义,丰

富学生的数学情感体验。

华应龙老师把儿童看作“探索

者、发现者和创造者”,这一理念改变

了我的学生观。课上,我明白了培养

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强烈兴趣,以及

在探究中所获得的喜悦和满足感的

重要性。当前,课程改革进入立德树

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期。教

师眼里不能只有分数和冰冷的知识,

而应该从关注学科到关注人,关注学

生的发展和成长,以学生的整体发展

不断提升和改进数学教育,更应该关

注“人之为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

力。华应龙老师常常以“人皆可以为

尧舜”这一行动理念点化学生生命、

启迪儿童智慧。

师傅对我说,数学课要有创新,课

不润人誓不休!不仅润学生,还要润

听课教师。做到“润人”的唯一途径是

“竭泽而渔”地阅读和思考。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宁市高新

区蓼河新城外国语学校)

化“错”养“正”□ 游小云

如果在 20年前,有人问:“你想成

为一名怎样的教师?”我或许给不出确

定的答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是父母

给我的选择,走上讲台只是万千工作

中的一种。

然而,自从工作第一天遇到您后,

一切都似乎不同了。

初登讲台的一年半时间里,有幸

每天零距离接触您的课堂,目睹您与孩

子共度的美好时光,折服于宽松灵活、

畅所欲言的交往氛围,惊叹于您在孩子

心中的分量——您出差了,孩子想您;

您到北京4年后再回到学校,孩子依旧

恋着您。一颗种子在我心头萌动:做这

样的教师,该是无比幸福的吧!

之后的时间,与您相隔千里,除了

得到您电话和邮件指导外,阅读您的

专著便是我的日常。《我就是数学》《我

这样教数学》《我不只是数学》……阅

读着,思考着。

“教学是天大的事儿!”一句话映

入眼帘,重重地敲打着我,清晰地记得

读到这里时,我着实被震撼到了。

是的,教学关乎生命的成长,与生

命相关的一切命题都应是天大的事儿

啊!于是,您以工匠之心把数学精心

变幻成诱人的玩具带到学生面前;您

让评价超越了对错,打开生命的另一

种可能;您不仅在传授知识,而且启迪

智慧,更在点化生命;您将自己对生命

的哲思化入教学内容,更化进学生的

心田……

“化错”是您对生命看重的又一具

体表达呀!思考无对错,只看价值;人

生无对错,只有成长。“错不起的学生,

对不了”“人生自古谁无错”“差错向前

一步就是正确”……如此种种,无不是

对生命成长满怀期待又用心良苦。我

再思考:孩子为何想着、念着您?良

久,便似乎明白了,孩子的眼神是最澄

澈的,他们能看到真心。

您说:“我头脑中的东西分为两部

分,一部分是‘数学’,另一部分是‘为

了数学’。”而在追随您 20 年的我看

来,还可以说:“您所为之努力的东西

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生命成长’,另

一部分是‘为了生命成长’。”为在您生

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

是的,每一个人。

学生小洲,一个从来不在课上发

言的孩子。您用一节课打开了她的心

扉,用您的笑容、宽容、耐心、期待把自

信写在了孩子的脸上。

小A老师,一位初登讲台的教师。

在“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的课后交流

中,您照例“花钱买批评”,小A老师提

出了更换课题表述的意见,您大加赞

赏,并当场决定采纳。您看到小A老师

接过您的赠书时激动的双手和充满无

限憧憬与希望的眼神了吗?

还有许许多多的学生小洲和小A

老师,他们是您在乎的“每一个人”,他

们在您的思想濡染下,悄然地改变着、

绽放着。

一直在仰望,一直在解读,一直在

追逐……

回头看时,我惊讶地发现,一路追

随中我竟也在悄然绽放着,绽放在课

堂,同样绽放在心灵深处。

生命的每一处绽放,都很美好!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海安市教师

发展中心附属小学)

“教学是天大的事儿”□ 刘海玲

许多人都追星吧?不追星,可能

是领域或视域上的问题:没有找到热

衷的领域,或没有在热衷的领域中看

见热爱的榜样。

我追星,从小就追星。我追的第

一个“明星”是我的父亲,这是许多男

孩的共同经历。

既然追星,那么追哪一颗星就显

得很重要了。然而,你会选择吗?

我庆幸,一开始就喜欢华应龙老

师。其实,这并不奇怪,华应龙老师

很早就是小学数学教师心中的偶像

了。他的课堂、报告、文章,被许多教

师称为“三绝”。

那时候,华应龙老师还是别人家

的师傅。

一开始,我向偶像学习的方式是

模仿。

模仿他的课堂,将他的教学设计

直接拿来,到自己的课堂上演绎。

模仿他的语言,将他的教学评价

语言整理出来,反复看,大声读。

模仿他的“化错”,在自己的课堂

里,在教学的日常中,引导学生分析

差错,思考差错,从差错中学习。

甚至模仿他的笑声,可是往往

东施效颦,模仿出来的笑有时是“真

好笑”。

也想模仿他的文章,后来发现,

还是算了吧!

特别折服的是华应龙老师课堂

的创造力,我想学,可是学不来。华

应龙老师仿佛知道追随者的困境,特

意做了一个《我怎么没想到》的学术

报告,他诚心地把自己课堂创造的前

前后后、前因后果、前思后想都毫无

保留地告诉所有人。

追星者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可以

靠近那颗星。走近师傅才明白,师傅

有大格局、大境界、大胸怀、大智慧。

走进“化错”才认识到,这是一座富

矿。“好一则博”,“化错”不只是方法,

还是思想、情怀和爱。“化错”不只是

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宽

容、学会正向思考。“化错”更让学生

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欣赏自己、发现

自己,进而实现自己。

来到师傅身边,最幸福的是在师

傅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课的创造。

2016 年是长征胜利 80 周年,师傅推

荐我用“长征”为题材开发一节综合

实践课。这堂课的创造是比较成功

的,在课题定下来之后,师傅不断给

我推荐素材。“培芳,研发这一节课很

有意义”“做功课的功夫要深”“创课

像酿酒,时间很重要”……从师傅发

来的这些信息中,我感受到他对长征

深厚的感情,也感受到他对国家、对

民族、对教育的情怀。

2017年3月,《数说长征》在第二

届“华应龙和化错教育”研讨会上展

示,获得广泛的认可。本课的成功离

不开师傅的指点,其中一个细节至今

难忘。记得当时课备完后,我将课件

发给师傅,在给我的众多意见中,有

一个意见让我印象深刻。师傅指出

第一张写着课题的幻灯片,当时动画

的效果是“从右往左擦除”。师傅说

不行,这样出来的四个字的顺序变成

“征长说数”了。细节决定成败,我自

认为对课堂教学已经很认真了,没想

到师傅更认真。“天下大事必作于

细”。生活或可以不拘小节,专业却

不可不重视细节。

跟随师傅多年,最开心和荣幸的

是听到这样的评价:培芳,这节课有

你师傅的影子。细思量,极欣慰。猛

然发现,不知不觉间,一直被引领,一

直受陶冶,不断在接近,努力去成为。

追星,不就是为了这样吗?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厦门市华昌

小学)

距离与美□ 李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