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刊 教育家 教育家 推进教育家办学 12 2019年4月17日 主编:吴绍芬 电话:010-82296743 编辑:解成君010-82296732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问: 您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 研究所教授,同时兼任广东省广州市海 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高 校与基础教育联姻,教育集团与高校教 育专家联手管理教育集团,社会对此次 联手充满期待。对于这次携手合作您 有什么看法?您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 是如何规划的? 刘良华: 我虽然是大学教授,但我 的专业是教育学。我攻读博士学位 时,我的导师提供了两个研究方向:一 是教育学原理;二是基础教育改革。 前者需要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阅读和写 作上,后者需要与基础教育保持必要 的联系,需要大学与中小学开展合作 研究。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研究一般 被称为 U-S 研究或行动研究。我虽然 长时间从事教育学原理研究,但更关 注基础教育改革,关注U-S研究或行 动研究,我的博士论文的主题就是行 动研究。博士毕业后,我长期在中小 学做校本行动研究。 担任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 教育集团总校长,这对一个教育学专业 的大学教授来说是情理之中的事,对于 像我这样长期从事 U-S 研究或行动研 究的人来说,就更加顺理成章。中国近 代已有大量类似这样的合作研究。最 近十几年来,我的不少大学朋友在中小 学做校长或当教师。反过来,也有不少 中小学校长或教师在大学做兼职教 授。我相信,类似这样的大学与中小学 之间的交流互动将越来越多。 在教育集团,我们定位的培养目标 是:培养通情达理、文武双全、劳逸结合 的时代新人。与之相应,教育集团的总 校训是“刚柔相济,文质彬彬”。为了实 现总目标和总校训,我们提出“回到原 点,面向未来”的集团办学理念。围绕 培养目标、办学理念,我们制定了教育 集团的改革和发展规划。主要追求两 个方向:一是面向未来,重视现代教育 技术,把学校办成“智慧学校”;二是回 到原点,道法自然,把学校办成“自然学 校”。智慧与自然、智慧学校与自然学 校,这是两个矛盾的元素,我们希望把 这两个矛盾的元素在教育集团内以对 立统一的方式实现。 问: 您曾经出版过教师专业成长 的书籍,对于一个好教师或者智慧型 教师,您认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刘良华: 我认为教师必须是“高素 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的高素质包 括专业化和创新精神。但是,将“高素 质”三个字赫然矗立在“专业化”和“创 新型”前面,意味着除了专业化和创新 型,教师还需要更高级的素质。 在我看来,高素质至少包含6个要 素:因尊重他人而有平等精神之德性; 因思想与谋略而有领导气质之智力;因 道法自然而有野蛮其体魄之体力;因业 余爱好而有游戏精神之审美力;因学术 研究的意识而有忘我工作之劳动力;因 爱与意志而有刚柔相济之情感力。 教师的专业化意味着德艺双馨: 教师不仅有传播知识之技艺,而且有 洞悉人性因而善于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之德性。教师的创新型意味着教师要 有很强的创新精神,这是让教师走向 专业化的方法。无创新,不专业。 问: 当前,教师培训以及教师专业 成长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 于教师专业成长,您有哪些建议? 刘良华: 我所理解的教师专业成 长至少包括教师 5 个方面的专业智慧: 一是教师的课程智慧。它要解决的是 教什么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立足于新 的人才培养目标去开发相关的课程资 源。二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它要解决 的是怎么教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终日 乾乾,夕惕若厉”。三是教师的管理智 慧。它要解决的是教师如何与他人交 往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研究人性,有知 人用人的谋略和决策能力。四是教师 的生活智慧。它要解决的是教师的主 动态度、宽容精神和生活情趣问题,这 需要教师外柔而内刚,和善而坚定。 五是教师的研究智慧。它要解决的是 教师自己如何学习的问题。所以,教 师的研究智慧也可称为教师的学习智 慧。前四个智慧是教师专业智慧的方 向,第五个智慧是教师如何拥有专业 智慧的方法。 问: 作为教师本来是幸福的,可有 些教师在参加工作几年后就会逐渐产 生职业倦怠,您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 么?如何解决? 刘良华: 任何重复性的日常活动 都会令人倦怠。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 唯一办法是教学研究,用教师的研究 智慧去抵制倦怠。或者说,缓解教师 职业倦怠的唯一办法是用审美游戏的 态度或学术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日 常工作。 审美游戏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 专业工作当作业余爱好;学术研究的 态度,就是把日常工作当作自己的研 究对象。审美游戏需要有学术研究的 智慧,学术研究需要有审美游戏的态 度。喜欢学术研究的人,从来不是为 了发表文章或申报奖项、谋取功名,学 术研究甚至不能改善人的谋生状态。 我曾经把教学研究称为“反思性教 学”“校本行动研究”或“校本教学研 究”,现在更愿意像博耶和舒尔曼那样 称之为“教学学术”,或像我的老师叶澜 先生那样称之为“研究性实践”。若教 师能以这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日常工 作,教师必定不会陷入职业倦怠的境 地,进而找到教育职业的尊严与欢乐。 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之我见 思想力校长 “育人要育根,教育要还魂”。近年来,深圳市南头城小学在校长周玉萍的带领下,通过发掘“古城大美”,让孝德文化浸润儿 童心田,让悠久厚重的古城文化在新时代“活”了起来。 周玉萍:文化育德,扬“古城大美” 本报记者 吴绍芬 南头古城,作为深圳市一座历史 名城和人文富矿,记载着千余年历史 足迹。创办于1801年的南头城小学, 就坐落在著名的南头古城中,至今已 有 200多年的建校历史。其前身是清 代的凤岗书院,是深圳历史最悠久的 学校,亦是深圳公办教育的发端。 拥有如此厚重历史和文化积淀的 百年老校,如何在传承南头古城历史文 脉的重任中办出新时代的特色? 回归原点,发掘“古城大美” 2011 年底,一部 10 多万字的《深圳 市南头古城保护规划(方案)》面向社 会公开发布。 一年后,周玉萍调任南头城小学 校长。 成了“南头古城”人的周玉萍思考 最多的一件事是,如何把南头城小学 办好?如何延展古城的美? 周玉萍在听取教师意见和借鉴前 14任校长治校方略的基础上,与师生共 同念起了“古城大美”四字经。 “这里的‘古’,绝不是守旧、复古的代 名词,而是回归深圳这座城市的源头南头古城。”周玉萍说,“南头古城是深 圳的原点,南头城小学是深圳公办教育 的原点,也是我和学校共同成长的新起 点。”周玉萍眼中的“城”,是学校与南头 古城的共存共生,打造“文化引领城市 教育的老社区新样本”。她眼中的 “大”,强调“小学校”要做“大教育”,多 元一体推动师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 长。最后的“美”是想达成的目标。 周玉萍常常引用费孝通先生的这 句话勉励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南头城小学, 她希望师生各美其美、相互欣赏、共同 成长,从而成就校园之美、学生之美、 教师之美、古城之美。 有了顶层设计,如何实现学校“培 养古城美少年”的育人目标? “文化育德。”不假思索,周玉萍脑 海里就蹦出了这样一个关键词。 周玉萍从教几十年,对文化有着深 深的情怀。她常常引用《道德经》中的 话与师生共勉: “经书为稻粱,史书为肴 馔,诸子百家为醯醢。”她重视让儿童从 小阅读经史子集,丰富他们的心灵。 基于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老校长 们办学理念的传承,源于“中华魂传统文 化”的弘扬和深圳市学生八大核心素养的 养成,周玉萍勾勒出学校的发展图谱:成 就学生“新三好”(好品德、好习惯、好才 艺)品质,为学生成长的“五美素养”搭建 扶梯,即孝德美—孝亲敬长,习惯良好, 尊重生命;书香美—热爱阅读,传承文 化,视野开阔;健强美—体魄强健,意 志坚定,乐观向上;艺术美—多元发 展,学会欣赏,乐于表现;科技美—思 维理性,批判质疑,实践创新。 如今,学校以课程建设为依托,关 注课程实施中的育人目标和实现途 径,已经建构起“古城大美”的课程体 系,涵盖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自 选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一条‘以课 程体系化促学校发展特色化’的文化 育德之路已经初见成效。”学校教科室 主任郭丹丹介绍说。 孝德文化为始,做养成教育 孝,中国传统美德之首。坐落在 南头古城的文天祥祠,记载着文天祥 嘱弟养母抚后的“孝”道故事。 自从来到南头城小学,周玉萍就 把“孝德”作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并 践行。在她眼里,“百善孝为先,孝为 德之本”。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周玉萍和团队 精心设计孝德长廊,不仅在墙壁上篆刻 有不同时期的“孝”字,还展示了各种孝 老敬亲的故事。如今,孝德文化长廊已 成为南头街道办事处打造孝老敬亲街 道的重点工程。在课堂教学中,除了 《文化育德读本》教材的学习外,周玉萍 让学生每天中午拿出固定的 30 分钟进 行经典文化海量阅读,其中“孝德篇”是 必读、必背内容。 周玉萍给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 学生如果每天能够确保 30 分钟的诵读 时间,那么每周就有150分钟的诵读时 间,每年就有4500分钟相当于75小时 的诵读时间。小学6年下来,孩子们就 有450小时的诵读时间。“有了这样的 文化积淀,习惯成自然,学生做到知行 合一就相对容易,他们就能慢慢内化 于心、外显于行了。”周玉萍说。 同样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五(2) 班“吟诵班”班主任程文洁,对周玉萍 的想法表示赞成。她说:“以孝德主题 为例,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让学生认识 孝,通过活动说孝、唱孝、演孝,让孩子 入脑入心。” 除了给儿童强大的文化基因种子, 还要通过“施肥”让这些种子开花结 果。于是,周玉萍和主管德育工作的副 校长丘宝兰等设计了“日行一孝”活动, 让学生把孝德记于心、付诸行。 学校倡导孩子们每天下课回家, 要为父母家人做一次家务、说一句问 候语等。学校还专门制作了“孝德篇” 活动册,让孩子们每周挑选出精彩的 活动照片贴在册子上,附上活动内容 及亲身感受。 正是这样看似普通的活动,让孩 子们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改变。 六(3)班学生谢源发现外婆不会 用智能手机,滑屏像用手抓虫子,一不 小心“虫子”就跑了。于是他耐心地告 诉奶奶怎么滑屏,怎么锁屏,慢慢地, 外婆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了。 “以前,我看到母亲做这些觉得司 空见惯。孩子的这一举动,让我心灵 一震,我得重新认识孩子,反思自己对 待母亲的态度。”谢源妈妈对记者激动 地说。 不仅如此,学校以重阳节为契机, 将每年农历九月定为孝德文化月;每 月都有“孝德美少年”的评选;每学期 有孝德主题班会,邀请家长分享孩子 的孝德故事;每年评选孝德家庭;还有 走进敬老院的活动,让学生为老人讲 孝德故事、演孝德小品等。 “除了孝德篇,学生在校园里诵读 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他们的道德修养 与文化素养都得到了提升。”有着 24 年 班主任经验、现为二(3)班班主任的邵 莉萍说道。 如今,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学习已经成为师生餐桌上的“文化家 常菜”。德育处主任林海鸥介绍,“家 常菜”标配是这样的:每天一诵,中午 30 分钟文化经典读诵吟;每周一课,学 生要上“中华十德”思品课,课后撰写 诵读心得;每天一查,行政人员每日要 逐班进行检查反馈;每期一演,学生要 登上古城“风雅颂”大舞台进行文化主 题的展演;每年一评,即学生阅读文化 经典后,鼓励他们参加香港经典翘楚 榜的考核活动,让他们把传统文化经 典读起来、背起来、用起来。 “学生成长远比分数重要,学校 要通过文化浸润,让学生实现从普通 人到文化人、道德人的转变。”周玉萍 把学生的成长看得比成绩重要得多。 2013-2017年,学校承担了教育部 “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优秀传统文 化在学生养成中的作用研究》,周玉萍 带领课题组深入教学一线开展研究, 因为理念新、实践性强、成效显著,最 后专家组给予了“优秀”等级评价。 目前,学校把国学经典纳入必修 拓展性课程,经典诵读涵盖了国学经 典、诗歌经典、儿童文学经典和科普经 典等内容。不仅如此,学校还把这些 经典的学习与升旗礼、毕业礼、游学活 动、家庭教育、社区活动、考核评价有 机结合起来。 “养成教育,影响人一生。学校培 养人才,要注重幼儿养性,童蒙养正, 少年养志,成年养德;要让学生志于 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周玉萍 这样倡导,如是行动。 “玩转发明”,让文化“活”起来 深圳是经济特区,也是科技创新 之城。 如何让牌楼、南城门、县衙等老景 点以及一些传统文化资源活起来? 周玉萍摇身一变,给自己定了一 个全新的角色—“制片人”。 在她的引导下,学生对传统经典文 化故事进行改编,自编自导了“卧冰求 鲤”的动漫片。所有的人物、人物穿戴 的衣服,都是教师张志伟指导学生用陶 土、超轻黏土等捏制的,最后利用绘画、 编辑、动漫技术一帧一帧地制作出来。 学生不喜欢过中国年,喜欢过洋节, 周玉萍与信息中心主任邓伟、科学课教 师一起行动,让学生自导自演动漫《过 年》,利用古城风貌,把传统年节的习俗 进行挖掘,再用2D技术进行呈现。这部 动漫播放后,学生对中国年的文化味道 体会得更深刻了。张志伟带领学生创作 的系列动漫片,不仅获得了国家和省市 级重要奖项,而且助力学校成为深圳市 乃至全国动漫教育的龙头学校。 “育人要育根,教育要还魂。”周玉 萍在许多场合,提醒师生们要深深知 道我们“身在何处,身向何处”。 在周玉萍的倡导下,探密南头古 城、再现古城记忆的“玩转发明”深深 扎根在每一个学生心里。 美术学科组组长肖栋昆至今依然 清晰地记得,当时为用足南头古城资 源,用足博物馆资源,他陪周玉萍不知 在古城内外、博物馆上下跑了多少趟。 后来,肖栋昆又带着学生寻找古城古迹 古物,包括民间出土的瓷器、青铜器等, 先教学生绘画,然后进行拓印。 今年,南头城小学承接了深圳市“南 头古城,我的家”的项目式学习任务,这 个任务涉及“南头古城从哪里来” “南头 古城怎么样” “穿越岁月到古城” “我为南 头古城代言” “倾听古城遥远的对话” “触 摸古城深处的灵魂”等 6 大类别,学生将 会更深入地了解报德宗祠、军事要塞、育 婴堂、文天祥祠内蕴藏的故事。 “学生与南头古城结缘,他们就会 慢慢学会做社会和社区的主人。”学校 副校长、课程研发组副组长王广春告 诉记者。 “让更多人知道中国历史,知晓南 头古城的历史,我们花再大的功夫也值 得。”对于学生的发展,对于学校传统文 化的弘扬,周玉萍充满希冀,信心满满。 校长另一面 1.您最欣赏的教师品质是什么? 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 2.您最喜欢的教育格言是什么? 爱因斯坦说过的“教育就是当 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 后剩下的东西”。 3.每天早晨来到学校,您最想 对学生说的话是什么? 孩子,我爱你们! 4.工作之余,您最喜欢做的是什么? 拉手风琴、唱歌,打乒乓球。 5.如果再年轻20岁,您最想做 的事情是什么? 去雪域高原走走。 6. 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生活恰似鱼饮水,学习浑如燕 衔泥。 周玉萍, 现任广东深 圳市南山区南头城小学 党支部书记、校长。语文 特级教师,教育部首批骨 干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园 丁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 国家级培训班学员。承 担了10多项国家级和省 部级重大课题。 引进知名教授担任总校长,试水教育集团与高校知名教育专家联手管理教育集团的运 作新模式,曾经在媒体上引起热议。他们会给教育集团的发展带来哪些理念上的变化?又 会以什么样的顶层设计引领一线的教育实践?

教育家€¦ · 孝德文化为始,做养成教育 孝,中国传统美德之首。坐落在 南头古城的文天祥祠,记载着文天祥 嘱弟养母抚后的“孝”道故事。

  • Upload
    others

  • View
    3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教育家€¦ · 孝德文化为始,做养成教育 孝,中国传统美德之首。坐落在 南头古城的文天祥祠,记载着文天祥 嘱弟养母抚后的“孝”道故事。

周刊教育家教育家推 进 教 育 家 办 学

12版2019年4月17日

主编:吴绍芬 电话:010-82296743 编辑:解成君 010-82296732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问:您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

研究所教授,同时兼任广东省广州市海

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高

校与基础教育联姻,教育集团与高校教

育专家联手管理教育集团,社会对此次

联手充满期待。对于这次携手合作您

有什么看法?您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

是如何规划的?

刘良华:我虽然是大学教授,但我

的专业是教育学。我攻读博士学位

时,我的导师提供了两个研究方向:一

是教育学原理;二是基础教育改革。

前者需要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阅读和写

作上,后者需要与基础教育保持必要

的联系,需要大学与中小学开展合作

研究。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研究一般

被称为U-S研究或行动研究。我虽然

长时间从事教育学原理研究,但更关

注基础教育改革,关注 U-S 研究或行

动研究,我的博士论文的主题就是行

动研究。博士毕业后,我长期在中小

学做校本行动研究。

担任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

教育集团总校长,这对一个教育学专业

的大学教授来说是情理之中的事,对于

像我这样长期从事U-S研究或行动研

究的人来说,就更加顺理成章。中国近

代已有大量类似这样的合作研究。最

近十几年来,我的不少大学朋友在中小

学做校长或当教师。反过来,也有不少

中小学校长或教师在大学做兼职教

授。我相信,类似这样的大学与中小学

之间的交流互动将越来越多。

在教育集团,我们定位的培养目标

是:培养通情达理、文武双全、劳逸结合

的时代新人。与之相应,教育集团的总

校训是“刚柔相济,文质彬彬”。为了实

现总目标和总校训,我们提出“回到原

点,面向未来”的集团办学理念。围绕

培养目标、办学理念,我们制定了教育

集团的改革和发展规划。主要追求两

个方向:一是面向未来,重视现代教育

技术,把学校办成“智慧学校”;二是回

到原点,道法自然,把学校办成“自然学

校”。智慧与自然、智慧学校与自然学

校,这是两个矛盾的元素,我们希望把

这两个矛盾的元素在教育集团内以对

立统一的方式实现。

问:您曾经出版过教师专业成长

的书籍,对于一个好教师或者智慧型

教师,您认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刘良华:我认为教师必须是“高素

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的高素质包

括专业化和创新精神。但是,将“高素

质”三个字赫然矗立在“专业化”和“创

新型”前面,意味着除了专业化和创新

型,教师还需要更高级的素质。

在我看来,高素质至少包含6个要

素:因尊重他人而有平等精神之德性;

因思想与谋略而有领导气质之智力;因

道法自然而有野蛮其体魄之体力;因业

余爱好而有游戏精神之审美力;因学术

研究的意识而有忘我工作之劳动力;因

爱与意志而有刚柔相济之情感力。

教师的专业化意味着德艺双馨:

教师不仅有传播知识之技艺,而且有

洞悉人性因而善于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之德性。教师的创新型意味着教师要

有很强的创新精神,这是让教师走向

专业化的方法。无创新,不专业。

问:当前,教师培训以及教师专业

成长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

于教师专业成长,您有哪些建议?

刘良华:我所理解的教师专业成

长至少包括教师5个方面的专业智慧:

一是教师的课程智慧。它要解决的是

教什么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立足于新

的人才培养目标去开发相关的课程资

源。二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它要解决

的是怎么教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终日

乾乾,夕惕若厉”。三是教师的管理智

慧。它要解决的是教师如何与他人交

往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研究人性,有知

人用人的谋略和决策能力。四是教师

的生活智慧。它要解决的是教师的主

动态度、宽容精神和生活情趣问题,这

需要教师外柔而内刚,和善而坚定。

五是教师的研究智慧。它要解决的是

教师自己如何学习的问题。所以,教

师的研究智慧也可称为教师的学习智

慧。前四个智慧是教师专业智慧的方

向,第五个智慧是教师如何拥有专业

智慧的方法。

问:作为教师本来是幸福的,可有

些教师在参加工作几年后就会逐渐产

生职业倦怠,您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

么?如何解决?

刘良华:任何重复性的日常活动

都会令人倦怠。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

唯一办法是教学研究,用教师的研究

智慧去抵制倦怠。或者说,缓解教师

职业倦怠的唯一办法是用审美游戏的

态度或学术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日

常工作。

审美游戏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

专业工作当作业余爱好;学术研究的

态度,就是把日常工作当作自己的研

究对象。审美游戏需要有学术研究的

智慧,学术研究需要有审美游戏的态

度。喜欢学术研究的人,从来不是为

了发表文章或申报奖项、谋取功名,学

术研究甚至不能改善人的谋生状态。

我曾经把教学研究称为“反思性教

学”“校本行动研究”或“校本教学研

究”,现在更愿意像博耶和舒尔曼那样

称之为“教学学术”,或像我的老师叶澜

先生那样称之为“研究性实践”。若教

师能以这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日常工

作,教师必定不会陷入职业倦怠的境

地,进而找到教育职业的尊严与欢乐。

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之我见

思想力校长 “育人要育根,教育要还魂”。近年来,深圳市南头城小学在校长周玉萍的带领下,通过发掘“古城大美”,让孝德文化浸润儿童心田,让悠久厚重的古城文化在新时代“活”了起来。

周玉萍:文化育德,扬“古城大美”□ 本报记者 吴绍芬

南头古城,作为深圳市一座历史

名城和人文富矿,记载着千余年历史

足迹。创办于 1801 年的南头城小学,

就坐落在著名的南头古城中,至今已

有 200 多年的建校历史。其前身是清

代的凤岗书院,是深圳历史最悠久的

学校,亦是深圳公办教育的发端。

拥有如此厚重历史和文化积淀的

百年老校,如何在传承南头古城历史文

脉的重任中办出新时代的特色?

回归原点,发掘“古城大美”

2011年底,一部10多万字的《深圳

市南头古城保护规划(方案)》面向社

会公开发布。

一年后,周玉萍调任南头城小学

校长。

成了“南头古城”人的周玉萍思考

最多的一件事是,如何把南头城小学

办好?如何延展古城的美?

周玉萍在听取教师意见和借鉴前

14任校长治校方略的基础上,与师生共

同念起了“古城大美”四字经。

“这里的‘古’,绝不是守旧、复古的代

名词,而是回归深圳这座城市的源头——

南头古城。”周玉萍说,“南头古城是深

圳的原点,南头城小学是深圳公办教育

的原点,也是我和学校共同成长的新起

点。”周玉萍眼中的“城”,是学校与南头

古城的共存共生,打造“文化引领城市

教育的老社区新样本”。她眼中的

“大”,强调“小学校”要做“大教育”,多

元一体推动师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

长。最后的“美”是想达成的目标。

周玉萍常常引用费孝通先生的这

句话勉励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南头城小学,

她希望师生各美其美、相互欣赏、共同

成长,从而成就校园之美、学生之美、

教师之美、古城之美。

有了顶层设计,如何实现学校“培

养古城美少年”的育人目标?

“文化育德。”不假思索,周玉萍脑

海里就蹦出了这样一个关键词。

周玉萍从教几十年,对文化有着深

深的情怀。她常常引用《道德经》中的

话与师生共勉:“经书为稻粱,史书为肴

馔,诸子百家为醯醢。”她重视让儿童从

小阅读经史子集,丰富他们的心灵。

基于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老校长

们办学理念的传承,源于“中华魂传统文

化”的弘扬和深圳市学生八大核心素养的

养成,周玉萍勾勒出学校的发展图谱:成

就学生“新三好”(好品德、好习惯、好才

艺)品质,为学生成长的“五美素养”搭建

扶梯,即孝德美——孝亲敬长,习惯良好,

尊重生命;书香美——热爱阅读,传承文

化,视野开阔;健强美——体魄强健,意

志坚定,乐观向上;艺术美——多元发

展,学会欣赏,乐于表现;科技美——思

维理性,批判质疑,实践创新。

如今,学校以课程建设为依托,关

注课程实施中的育人目标和实现途

径,已经建构起“古城大美”的课程体

系,涵盖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自

选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一条‘以课

程体系化促学校发展特色化’的文化

育德之路已经初见成效。”学校教科室

主任郭丹丹介绍说。

孝德文化为始,做养成教育

孝,中国传统美德之首。坐落在

南头古城的文天祥祠,记载着文天祥

嘱弟养母抚后的“孝”道故事。

自从来到南头城小学,周玉萍就

把“孝德”作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并

践行。在她眼里,“百善孝为先,孝为

德之本”。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周玉萍和团队

精心设计孝德长廊,不仅在墙壁上篆刻

有不同时期的“孝”字,还展示了各种孝

老敬亲的故事。如今,孝德文化长廊已

成为南头街道办事处打造孝老敬亲街

道的重点工程。在课堂教学中,除了

《文化育德读本》教材的学习外,周玉萍

让学生每天中午拿出固定的30分钟进

行经典文化海量阅读,其中“孝德篇”是

必读、必背内容。

周玉萍给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

学生如果每天能够确保30分钟的诵读

时间,那么每周就有150分钟的诵读时

间,每年就有 4500分钟相当于 75小时

的诵读时间。小学6年下来,孩子们就

有 450 小时的诵读时间。“有了这样的

文化积淀,习惯成自然,学生做到知行

合一就相对容易,他们就能慢慢内化

于心、外显于行了。”周玉萍说。

同样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五(2)

班“吟诵班”班主任程文洁,对周玉萍

的想法表示赞成。她说:“以孝德主题

为例,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让学生认识

孝,通过活动说孝、唱孝、演孝,让孩子

入脑入心。”

除了给儿童强大的文化基因种子,

还要通过“施肥”让这些种子开花结

果。于是,周玉萍和主管德育工作的副

校长丘宝兰等设计了“日行一孝”活动,

让学生把孝德记于心、付诸行。

学校倡导孩子们每天下课回家,

要为父母家人做一次家务、说一句问

候语等。学校还专门制作了“孝德篇”

活动册,让孩子们每周挑选出精彩的

活动照片贴在册子上,附上活动内容

及亲身感受。

正是这样看似普通的活动,让孩

子们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改变。

六(3)班学生谢源发现外婆不会

用智能手机,滑屏像用手抓虫子,一不

小心“虫子”就跑了。于是他耐心地告

诉奶奶怎么滑屏,怎么锁屏,慢慢地,

外婆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了。

“以前,我看到母亲做这些觉得司

空见惯。孩子的这一举动,让我心灵

一震,我得重新认识孩子,反思自己对

待母亲的态度。”谢源妈妈对记者激动

地说。

不仅如此,学校以重阳节为契机,

将每年农历九月定为孝德文化月;每

月都有“孝德美少年”的评选;每学期

有孝德主题班会,邀请家长分享孩子

的孝德故事;每年评选孝德家庭;还有

走进敬老院的活动,让学生为老人讲

孝德故事、演孝德小品等。

“除了孝德篇,学生在校园里诵读

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他们的道德修养

与文化素养都得到了提升。”有着24年

班主任经验、现为二(3)班班主任的邵

莉萍说道。

如今,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学习已经成为师生餐桌上的“文化家

常菜”。德育处主任林海鸥介绍,“家

常菜”标配是这样的:每天一诵,中午

30分钟文化经典读诵吟;每周一课,学

生要上“中华十德”思品课,课后撰写

诵读心得;每天一查,行政人员每日要

逐班进行检查反馈;每期一演,学生要

登上古城“风雅颂”大舞台进行文化主

题的展演;每年一评,即学生阅读文化

经典后,鼓励他们参加香港经典翘楚

榜的考核活动,让他们把传统文化经

典读起来、背起来、用起来。

“学生成长远比分数重要,学校

要通过文化浸润,让学生实现从普通

人到文化人、道德人的转变。”周玉萍

把学生的成长看得比成绩重要得多。

2013-2017年,学校承担了教育部

“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优秀传统文

化在学生养成中的作用研究》,周玉萍

带领课题组深入教学一线开展研究,

因为理念新、实践性强、成效显著,最

后专家组给予了“优秀”等级评价。

目前,学校把国学经典纳入必修

拓展性课程,经典诵读涵盖了国学经

典、诗歌经典、儿童文学经典和科普经

典等内容。不仅如此,学校还把这些

经典的学习与升旗礼、毕业礼、游学活

动、家庭教育、社区活动、考核评价有

机结合起来。

“养成教育,影响人一生。学校培

养人才,要注重幼儿养性,童蒙养正,

少年养志,成年养德;要让学生志于

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周玉萍

这样倡导,如是行动。

“玩转发明”,让文化“活”起来

深圳是经济特区,也是科技创新

之城。

如何让牌楼、南城门、县衙等老景

点以及一些传统文化资源活起来?

周玉萍摇身一变,给自己定了一

个全新的角色——“制片人”。

在她的引导下,学生对传统经典文

化故事进行改编,自编自导了“卧冰求

鲤”的动漫片。所有的人物、人物穿戴

的衣服,都是教师张志伟指导学生用陶

土、超轻黏土等捏制的,最后利用绘画、

编辑、动漫技术一帧一帧地制作出来。

学生不喜欢过中国年,喜欢过洋节,

周玉萍与信息中心主任邓伟、科学课教

师一起行动,让学生自导自演动漫《过

年》,利用古城风貌,把传统年节的习俗

进行挖掘,再用2D技术进行呈现。这部

动漫播放后,学生对中国年的文化味道

体会得更深刻了。张志伟带领学生创作

的系列动漫片,不仅获得了国家和省市

级重要奖项,而且助力学校成为深圳市

乃至全国动漫教育的龙头学校。

“育人要育根,教育要还魂。”周玉

萍在许多场合,提醒师生们要深深知

道我们“身在何处,身向何处”。

在周玉萍的倡导下,探密南头古

城、再现古城记忆的“玩转发明”深深

扎根在每一个学生心里。

美术学科组组长肖栋昆至今依然

清晰地记得,当时为用足南头古城资

源,用足博物馆资源,他陪周玉萍不知

在古城内外、博物馆上下跑了多少趟。

后来,肖栋昆又带着学生寻找古城古迹

古物,包括民间出土的瓷器、青铜器等,

先教学生绘画,然后进行拓印。

今年,南头城小学承接了深圳市“南

头古城,我的家”的项目式学习任务,这

个任务涉及“南头古城从哪里来”“南头

古城怎么样”“穿越岁月到古城”“我为南

头古城代言”“倾听古城遥远的对话”“触

摸古城深处的灵魂”等6大类别,学生将

会更深入地了解报德宗祠、军事要塞、育

婴堂、文天祥祠内蕴藏的故事。

“学生与南头古城结缘,他们就会

慢慢学会做社会和社区的主人。”学校

副校长、课程研发组副组长王广春告

诉记者。

“让更多人知道中国历史,知晓南

头古城的历史,我们花再大的功夫也值

得。”对于学生的发展,对于学校传统文

化的弘扬,周玉萍充满希冀,信心满满。

校长另一面

1.您最欣赏的教师品质是什么?

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

2.您最喜欢的教育格言是什么?

爱因斯坦说过的“教育就是当

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

后剩下的东西”。

3.每天早晨来到学校,您最想

对学生说的话是什么?

孩子,我爱你们!

4.工作之余,您最喜欢做的是什么?

拉手风琴、唱歌,打乒乓球。

5.如果再年轻20岁,您最想做

的事情是什么?

去雪域高原走走。

6.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生活恰似鱼饮水,学习浑如燕

衔泥。

周玉萍,现任广东深

圳市南山区南头城小学

党支部书记、校长。语文

特级教师,教育部首批骨

干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园

丁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

国家级培训班学员。承

担了 10 多项国家级和省

部级重大课题。

引进知名教授担任总校长,试水教育集团与高校知名教育专家联手管理教育集团的运

作新模式,曾经在媒体上引起热议。他们会给教育集团的发展带来哪些理念上的变化?又

会以什么样的顶层设计引领一线的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