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從社會暴力事件學習預防傷害措施 臺灣曾經發生數起震驚社會大眾的暴力事件,其中以2012年曾文欽湯姆熊割 喉案備受重視,而今年所發生鄭捷北捷殺人案與龔重安國小校園割喉案,引發社 會譁然,暑假期間再次發生郭彥君捷運殺人案與三峽倪姓國中生殺傷女研究生案 件,令人擔心個人安全問題。我們社會中不斷的發生各類型的暴力殺人事件,媒 體的大幅渲染報導,刊載恐怖血腥的照片,讓人感到恐懼與憂慮,甚至對犯嫌仇 恨與憤怒。 其實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從這些重大暴力犯罪案件中,我們除了恐懼 與憤怒的情緒宣洩外,還可以學習到哪些有用的知識與自我保護的措施,這是比 較理性且正向的思維。 這幾件暴力事件歸納起來有其特徵,當嫌犯要對弱勢兒童下手,他就朝向兒 童聚集的環境空間尋找目標,而當嫌犯要發洩對社會的不滿,對不特定的對象行 兇,則選擇在人潮聚集的捷運站或車廂內。故預測,當未來有嫌犯想對弱小兒童 行兇,兒童聚集的場所可能優先成為他們選擇的目標,而宣洩心中不滿的嫌犯, 對不特定的對象行兇,除了捷運站的人群是目標外,當然,火車站、公車站、百 貨公司的人群,落單的弱勢個人,也都可能成為高危險群。 我們會懷疑,為什麼這些嫌犯要殺人,這是何等殘忍的罪行!歸納這些犯罪 案件可以發現,明顯的原因包括:家庭因素、人際關係、精神疾患與犯罪導因。 嫌犯大致上會有一個不愉快或負面的童年成長經驗,例如:父母離異遭到拋棄、 手足之間的優劣比較產生自卑感、不想回家、親子互動冷淡、沉迷電玩等;此 外,這些嫌犯的人際關係不佳,處於與社會疏離的狀態,缺乏社會網絡的支持; 有些嫌犯也可能具有精神疾患,包括:反社會人格、憂鬱、幻覺、思覺失調等; 而引發殺人犯罪的導火線則包括:長期失業、打工收入不穩定、欠朋友錢、欠卡 債、吸毒、心情低落、自殺想法等。 這些重大的暴力殺人案件其發生原因包括遠因與近因,是個人與環境的互動 結果,絕非無中生有,皆有其軌跡可循。因此,我們可以從中找到防範犯罪與被 害的策略與具體措施。雖然日本犯罪研究指稱這些類似案件為「無差別殺人」, 亦即隨機殺人,但犯罪學「日常活動理論」倡議合適標的物概念,犯罪心理學也 提到犯罪者選擇對象考慮「合適性」,而犯罪學理性選擇理論也倡議犯罪人經過 理性思考決定是否犯罪。所以分析犯罪事件應該可以正確而有效學習防範犯罪的 發生。以下分由三個層面提出防範措施。 (一)個人防範建議 1、注意危險情境: 就預防被害方面,首先個人要具有防範意識,保護隨身財產、進出金融機 構、ATM提款、外出時門戶安全等;人身安全更是要重視,除居家的安全外, 出門在外尤其要注意周遭環境中的人事物,警覺危險的發生。而許多人因分心於 手機的使用,忽略危險人事物的靠近,當侵害發生,往往不及反應。根據本文的 分析,危險的地點包括:捷運車站、火車站、公車站或車廂上、百貨公司,或其 他人潮較多的場所,或夜晚無人的街巷,都是危險的場所。因此,當身處類似這 些危險場所時,應該要提醒自己格外注意自身安全的維護,同時注意周遭環境的 人事物。 2、察覺個人身心適應問題: 學習自我察覺,如果生活上有特殊壓力源或有心理疾患的困擾,將有能力意 識到問題的存在與勇敢面對,保持正常的生活型態與休閒活動,參與人際社交互 動,可以有效降低個人偏差行為發生的機率。年輕人或許對社會有許多不滿或建 議,但宜以合法管道申訴建議,或聽取師長意見處理,不可模仿以暴力手段宣洩 不滿。 (二)家庭防範建議(預防孩子偏差行為發生) 暴力案例中共同的遠因是家庭負面因素,包括:破碎的結構、不良親子關 係。然而家是每個人的城堡,守護安全與提供孩子健康成長,孩子的想法與行 為,受到家庭的生活經驗影響最大。如果家庭正常,能提供良好教養,發揮健全 的社會化功能,個體必能長成健全的成年人。過去臺灣的犯罪學研究也一再的發 現,家庭因素是決定孩子偏差行為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互 動與附著,扮演重要角色。衝突的親子關係、打罵教育、兒童虐待、管教忽略、 溺愛,這些因素都是個人偏差行為的起源。 (三)社區防範建議 暴力嫌犯具有一些共同特徵,例如長期失業、打工收入不穩定、缺錢欠債、 欠卡債、吸毒、心情低落、想自殺、脫序行為等等,這些個案的個人行為舉止、 家庭情況,鄰居或相處同儕們也多少知悉,如果能經由社區鄰里長的發覺,或社 區居民關心與反應,讓社區的鄰居更能感受彼此的關愛,尋求社會資源協助解決 問題,許多的社會不幸事件,當有可能防範於未然。 文/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系主任、臺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指導員周文勇 (免費專線) http://jad.police.taipei 2015年9月5號出版/月刊 薛惠玲、杜悌仁、 鄭佳欣、李庭甄 簡世珪、汪志皇、鄧進華 邱豐光 第206期 本期主題:預防暴力 導  文/北投少輔組 本期主題為「預防暴力」,陪讀者一起討論如何 從社會暴力事件學習預防措施,除了防範事件再發生 的社會教育,更需要學習保護自己預防被害。 「你知道通訊軟體群組功能有可能帶來暴力犯罪 的危機嗎?」 「當朋友邀約參與暴力事件該如何拒絕呢?」 家長該如何陪伴孩子正確使用通訊軟體,並且覺 察孩子變化的徵兆?輔導實務中,總是在新聞正熱的 時候陪著少年一起討論事件的成因與可能的後果,平 時少年對於社會新聞與衝突事件就存有高度好奇,而 解讀事件常常只是看熱鬧;因為鑑於社會新聞曾大幅 報導少年參與暴力事件,有去年信義區夜店殺警案、 大安森林公園夜間聚集黑衣少年談判,以及其他零星 發生在各區的少年聚眾鬥毆等,再從臺北捷運的鄭捷 隨機殺人事件、最近的北投文化國小龔重安割頸殺童 案等等,凸顯民眾對於暴力傷害應如何學習預防措施 ,有更高的危機意識,如果沒有師長適當的引導看待 暴力事件的角度,有可能遭有心人誤導學習僥倖心態 ,規避刑責! 因此本期從流行通訊工具揪眾方式的介紹開始, 編入相關內容,以家長角度、少年角色,共同認識事 件與法律刑責,學習應該如何防範與如何正確回應避 免參與暴力事件,避免成為下一個暴力被害者。 1版 專家專欄 導讀 如何從社會暴力事件學習預防傷害措施 2版 親職專欄 聊天怎麼會聊出聚眾暴力事件 3版 少年交流區 情和義值幾斤 4版 社區交流道 孩子需要一份關心與鼓勵 福興社區與少輔組 暑期少年團體輔導活動成果展

(免費專線) 如何從社會暴力事件學習預防傷害措施 · 如何從社會暴力事件學習預防傷害措施 臺灣曾經發生數起震驚社會大眾的暴力事件,其中以2012年曾文欽湯姆熊割

  • Upload
    others

  • View
    1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免費專線) 如何從社會暴力事件學習預防傷害措施 · 如何從社會暴力事件學習預防傷害措施 臺灣曾經發生數起震驚社會大眾的暴力事件,其中以2012年曾文欽湯姆熊割

    

如何從社會暴力事件學習預防傷害措施  臺灣曾經發生數起震驚社會大眾的暴力事件,其中以2012年曾文欽湯姆熊割

喉案備受重視,而今年所發生鄭捷北捷殺人案與龔重安國小校園割喉案,引發社

會譁然,暑假期間再次發生郭彥君捷運殺人案與三峽倪姓國中生殺傷女研究生案

件,令人擔心個人安全問題。我們社會中不斷的發生各類型的暴力殺人事件,媒

體的大幅渲染報導,刊載恐怖血腥的照片,讓人感到恐懼與憂慮,甚至對犯嫌仇

恨與憤怒。

  其實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從這些重大暴力犯罪案件中,我們除了恐懼

與憤怒的情緒宣洩外,還可以學習到哪些有用的知識與自我保護的措施,這是比

較理性且正向的思維。

  這幾件暴力事件歸納起來有其特徵,當嫌犯要對弱勢兒童下手,他就朝向兒

童聚集的環境空間尋找目標,而當嫌犯要發洩對社會的不滿,對不特定的對象行

兇,則選擇在人潮聚集的捷運站或車廂內。故預測,當未來有嫌犯想對弱小兒童

行兇,兒童聚集的場所可能優先成為他們選擇的目標,而宣洩心中不滿的嫌犯,

對不特定的對象行兇,除了捷運站的人群是目標外,當然,火車站、公車站、百

貨公司的人群,落單的弱勢個人,也都可能成為高危險群。

  我們會懷疑,為什麼這些嫌犯要殺人,這是何等殘忍的罪行!歸納這些犯罪

案件可以發現,明顯的原因包括:家庭因素、人際關係、精神疾患與犯罪導因。

嫌犯大致上會有一個不愉快或負面的童年成長經驗,例如:父母離異遭到拋棄、

手足之間的優劣比較產生自卑感、不想回家、親子互動冷淡、沉迷電玩等;此

外,這些嫌犯的人際關係不佳,處於與社會疏離的狀態,缺乏社會網絡的支持;

有些嫌犯也可能具有精神疾患,包括:反社會人格、憂鬱、幻覺、思覺失調等;

而引發殺人犯罪的導火線則包括:長期失業、打工收入不穩定、欠朋友錢、欠卡

債、吸毒、心情低落、自殺想法等。

  這些重大的暴力殺人案件其發生原因包括遠因與近因,是個人與環境的互動

結果,絕非無中生有,皆有其軌跡可循。因此,我們可以從中找到防範犯罪與被

害的策略與具體措施。雖然日本犯罪研究指稱這些類似案件為「無差別殺人」,

亦即隨機殺人,但犯罪學「日常活動理論」倡議合適標的物概念,犯罪心理學也

提到犯罪者選擇對象考慮「合適性」,而犯罪學理性選擇理論也倡議犯罪人經過

理性思考決定是否犯罪。所以分析犯罪事件應該可以正確而有效學習防範犯罪的

發生。以下分由三個層面提出防範措施。

(一)個人防範建議

1、注意危險情境:

  就預防被害方面,首先個人要具有防範意識,保護隨身財產、進出金融機

構、ATM提款、外出時門戶安全等;人身安全更是要重視,除居家的安全外,

出門在外尤其要注意周遭環境中的人事物,警覺危險的發生。而許多人因分心於

手機的使用,忽略危險人事物的靠近,當侵害發生,往往不及反應。根據本文的

分析,危險的地點包括:捷運車站、火車站、公車站或車廂上、百貨公司,或其

他人潮較多的場所,或夜晚無人的街巷,都是危險的場所。因此,當身處類似這

些危險場所時,應該要提醒自己格外注意自身安全的維護,同時注意周遭環境的

人事物。

2、察覺個人身心適應問題:

  學習自我察覺,如果生活上有特殊壓力源或有心理疾患的困擾,將有能力意

識到問題的存在與勇敢面對,保持正常的生活型態與休閒活動,參與人際社交互

動,可以有效降低個人偏差行為發生的機率。年輕人或許對社會有許多不滿或建

議,但宜以合法管道申訴建議,或聽取師長意見處理,不可模仿以暴力手段宣洩

不滿。

(二)家庭防範建議(預防孩子偏差行為發生)

  暴力案例中共同的遠因是家庭負面因素,包括:破碎的結構、不良親子關

係。然而家是每個人的城堡,守護安全與提供孩子健康成長,孩子的想法與行

為,受到家庭的生活經驗影響最大。如果家庭正常,能提供良好教養,發揮健全

的社會化功能,個體必能長成健全的成年人。過去臺灣的犯罪學研究也一再的發

現,家庭因素是決定孩子偏差行為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互

動與附著,扮演重要角色。衝突的親子關係、打罵教育、兒童虐待、管教忽略、

溺愛,這些因素都是個人偏差行為的起源。

(三)社區防範建議

  暴力嫌犯具有一些共同特徵,例如長期失業、打工收入不穩定、缺錢欠債、

欠卡債、吸毒、心情低落、想自殺、脫序行為等等,這些個案的個人行為舉止、

家庭情況,鄰居或相處同儕們也多少知悉,如果能經由社區鄰里長的發覺,或社

區居民關心與反應,讓社區的鄰居更能感受彼此的關愛,尋求社會資源協助解決

問題,許多的社會不幸事件,當有可能防範於未然。

文/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系主任、臺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指導員周文勇

(免費專線)

http://jad.police.taipei

2015年9月5號出版/月刊

薛惠玲、杜悌仁、鄭佳欣、李庭甄

簡世珪、汪志皇、鄧進華

邱豐光

第206期

本期主題:預防暴力

導  讀文/北投少輔組

  本期主題為「預防暴力」,陪讀者一起討論如何

從社會暴力事件學習預防措施,除了防範事件再發生

的社會教育,更需要學習保護自己預防被害。

  「你知道通訊軟體群組功能有可能帶來暴力犯罪

的危機嗎?」

  「當朋友邀約參與暴力事件該如何拒絕呢?」

  家長該如何陪伴孩子正確使用通訊軟體,並且覺

察孩子變化的徵兆?輔導實務中,總是在新聞正熱的

時候陪著少年一起討論事件的成因與可能的後果,平

時少年對於社會新聞與衝突事件就存有高度好奇,而

解讀事件常常只是看熱鬧;因為鑑於社會新聞曾大幅

報導少年參與暴力事件,有去年信義區夜店殺警案、

大安森林公園夜間聚集黑衣少年談判,以及其他零星

發生在各區的少年聚眾鬥毆等,再從臺北捷運的鄭捷

隨機殺人事件、最近的北投文化國小龔重安割頸殺童

案等等,凸顯民眾對於暴力傷害應如何學習預防措施

,有更高的危機意識,如果沒有師長適當的引導看待

暴力事件的角度,有可能遭有心人誤導學習僥倖心態

,規避刑責!

  因此本期從流行通訊工具揪眾方式的介紹開始,

編入相關內容,以家長角度、少年角色,共同認識事

件與法律刑責,學習應該如何防範與如何正確回應避

免參與暴力事件,避免成為下一個暴力被害者。

1版 專家專欄導讀如何從社會暴力事件學習預防傷害措施

2版 親職專欄聊天怎麼會聊出聚眾暴力事件

3版 少年交流區情和義值幾斤

4版 社區交流道孩子需要一份關心與鼓勵福興社區與少輔組暑期少年團體輔導活動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