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9 2013 5 10 星期五 编辑:仲一晴 排版:仲一晴 校对:刘桂云 博览天下 1953 1 29 日,邓丽君诞生于台湾省 云林县褒忠乡龙岩村的三合院中,排行第四, 上面有三个哥哥,是父母亲唯一的女儿。邓爸 爸祖籍河北省大名县邓台村,本名邓枢,邓妈 妈则是山东省东平县人,本名赵素桂,两人于 1943 年结婚。 邓爸爸刚到台湾时常四处迁徙,过着清苦 的日子。1952 2 月落脚在云林县褒忠乡租 房子居住,隔年邓丽君出世,邓爸爸举家又搬 到台东的池上,并在营区附近开面摊。 1959 年, 6 岁的邓丽君,举家迁往台北县 的芦洲,在芦洲一家小学的各种游艺会、晚会 上,邓丽君总是风头人物。邓爸爸每天清晨, 都用脚踏车载邓丽君到不远处的小河边去练 声音,迎着朝阳,邓丽君一遍又一遍地唱,声线 愈来愈美。 终于在 1963 8 月, 11 岁的邓丽君得知 中华电视台举办了个黄梅调歌唱比赛,没想到 初试啼声,居然打败了当时参赛、年纪和经验 都比邓丽君大很多的杨燕、金陵等人,邓丽君 夺冠的曲目是“访英台”,出自当红风靡港台的 影星陵波主演的电影“梁祝”。 1965 13 岁,邓丽君进入私立的金陵女 中念书,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报名参加正声歌唱 训练班,以三个月时间学习歌唱技巧,并以优 异成绩毕业。 1966 年,参加金马唱片公司举办的歌唱 大赛,以一曲“采红菱”夺冠,更逐渐打开邓丽 君的名气。 1967 年,宇宙唱片公司发掘了 15 岁的邓 丽君,为她灌录第一张黑胶唱片,也就是邓丽 君之歌第一集“凤阳花鼓”。邓丽君第一次拍 电影是在 1969 17 岁,为庆祝邓丽君唱片销 售创下佳绩,东家宇宙唱片公司为邓丽君拍了 一部庆功电影“谢谢总经理”,由邓丽君担任女 主角。 1969 10 月, 17 岁的邓丽君在高雄香槟 厅登台,南部的歌迷似乎对邓丽君特别关爱, 每逢她在任何场地登台,必然客满。 1971 2 月到 1972 8 月, 1920 岁的邓 丽君都在东南亚巡演唱,包括中国香港以及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地。 1973 1 18 日邓丽君率领“丽君综合 艺术团”作全台湾环岛公演,因为天气不佳导 致观众大减,这是邓丽君演唱生涯中唯一的 一次挫折,自此以后,邓丽君的演唱从来没有 失败过。 1973 1 月,邓丽君考取台北土林美国学 校插班生,修读英文。 1974 3 1 日,邓丽君第一次来到日 本,与日本宝丽多公司签约,邓丽君毅然将事 业重心转往日本,而初恋林振发则继续留在 新加坡拓展业务,两人虽然保持联系,但聚少 离多。在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下,所谓的婚事 也就搁下了。未料,几年后,林振发突然传出 心脏病猝发,逝于新加坡,当时他不过三十多 岁。 在认识林振发的同时,邓丽君与朱坚的关 系也经常被外界琢磨。1972 6 16 日,朱 坚因为到台湾接洽业务,正好邓丽君在香港演 出,朱坚决定当天特地绕道香港探望她。不料 朱坚搭乘的班机在越南上空爆炸,原本高高兴 兴在机场等候的邓丽君突然接获噩耗,整整哭 了三天三夜,一个星期无法登台。 在转战日本歌坛期间,她与日本红歌星森 进一传出短暂恋情,但是时间不过两三个月。 成功“打”进好莱坞的当今知名动作片明 星成龙,在与台湾电影明星林凤娇结婚前,与 邓丽君也有一段感情纠葛,尽管当事人十分低 调,但因为双方都是大明星,传媒捕风捉影的 报道不少,为当年最为读者津津乐道的影剧圈 大事。 1989 年,逐渐减少公开表演活动的邓丽 君,参加香港亚视《烟花照万家》节目,在演唱 《漫步人生路》至尾段的时期,成龙还特别上台 献花给她,并且在她的脸颊上吻了一下,为分 手后的友谊留下历史镜头。 与郭孔丞认识,是在与成龙结束之后,大 约是 1980 年底,郭孔丞比邓丽君大七岁,留着 大胡子,外形很有性格。媒体都以“马来西亚 糖王”称呼郭孔丞。 邓丽君与郭孔丞是在 1981 10 28 晚上秘密订婚的。一手扎下郭家事业基础的 老祖母突然提出三个条件:一是要邓丽君将过 去的历史交代清楚;二是嫁入郭家之后,立即 退出演艺圈;三是断绝与娱乐圈朋友的来往。 1982 年度,邓丽君决定退婚,与郭孔丞就此分 手。 旅居法国的邓丽君在 1990 年,也就是感 情几乎呈现空白七年之后,漂泊的心灵再度找 到港口,那就是邓丽君最后的情人、比她小十 五岁的法国摄影师保罗。 保罗第一次在台湾公开场合现身是在 1992 年农历年期间,陪邓丽君返台过年。他身 高约一米八,金发披肩、扎辫子、戴耳环,当邓丽 君出现在“中华电视台”时,保罗手上拎着邓丽 君的随身物品和大衣,颇有护花使者的味道。 在邓丽君 1995 5 8 日过世后,保罗只 惊鸿一瞥地在灵堂前出现,随即因为媒体包围 匆匆离去,后来有关他的负面报道不少,甚至 邓丽君的哥哥对保罗没有好好照顾妹妹也有 微词。 (摘自《人民文摘》) 三峡,以及峡江两岸的纤夫,这是重庆最为 人所称道的风景之一。但百年前的纤夫们是什 么样子?近日,网友在天涯重庆社区发帖,晒出 了数十张清末民初时期、时任德国驻成都的领事 弗瑞兹 · 魏司摄于重庆的黑白老照片,其中不少 穿越三峡的照片,展示出当年雄奇险峻的峡江风 貌,以及三峡纤夫的生活。 在“草街壹民”发布的照片中记者看到,这些 照片均摄于上世纪初甚至更早的时间。其中许 多照片拍摄于三峡沿江一带,还有一些照片反映 的是百余年前沿江纤夫的生活,却引起了一些网 友的争议。有网友还提出了“为何照片中的纤夫 穿了衣服”的疑问。 真的是“裸体拉纤”吗? 揭秘:大部分时间不用穿衣 过去三峡的纤夫拉纤时,到底有没有穿衣 服?5 8 日,记者联系上三峡博物馆三峡文化 专家刘虹,她告诉记者,百余年前,三峡地区的纤 夫确有“裸体拉纤”的情况。 “‘裸体拉纤’并不是纤夫不讲文明,而是在 三峡地区特殊环境下的无奈之举。”刘虹说,由于 三峡地区沿岸十分陡峭险峻,纤夫行走的道路极 为狭窄,并且时常还没路可走,必须半个身子泡 在水里拉纤,“这种长期泡在水里的工作,衣服湿 了裹在身上极不方便,走路都没法走,更别说拉 纤,时间长了还可能生病,所以不能穿衣服”。刘 虹补充说,尽管大部分时间纤夫们不用穿衣服, 但到了冬天还是要御寒的,“这些照片应该是拍 摄于冬季”。 据家住巫山县的老纤夫陈依高介绍,纤夫们 不穿衣服还有另一个原因:当时三峡地区还很闭 塞,除了行船的,很少有外人进来,所以也没什么 害羞的。 纤夫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揭秘:收入不低但很危险 从“草街壹民”贴出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纤 夫们尽管穿着衣服,但衣衫都相当破旧。刘虹告 诉记者,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东至湖北宜 昌,绵延 200 余公里,到处是悬崖峭壁、激流险 滩。解放前,船只经过三峡地带,常遇到靠帆桨 难以越过的河段,这种险峻的地理形势,催生了 “三峡纤夫”这个行业,但纤夫们却基本都是最穷 苦的人家。 “拉纤的收入应当说不算很低,但这个行业 十分危险,早上出门也许晚上就回不来了。”刘虹 说,相比平原地区的纤夫,三峡纤夫们的工作环 境更为恶劣,拉纤的纤道都在河道边的悬崖峭壁 上,道路能供一个人过就算宽的,最窄的地方甚 至只能踏上一只脚,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纤夫 失足落水是常有的事,“所以纤夫拉纤时,领头的 都是最有经验的老手,称为‘纤头’,由他们指挥 纤夫前进,即便如此,死亡率也仍然很高”。 最早的三峡纤夫起源于何时?刘虹表示,目 前尚无定论,“北魏郦道元的地理名著《水经注》 中记录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 句古诗,如果这个理论成立的话,那么三峡纤夫 这个行业,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 6 世纪的北魏时 期,距今 1500 多年”。 到底多少人拉一条船? 揭秘:最多需要200多名纤夫 拉一条船需要这么多纤夫吗?对此刘虹表 示,由于三峡地区地形多变,拉纤的人数要根据 船只大小和河道情况,作出不同安排,“如果是货 船,地段又多浅滩的话,四五十个纤夫一点也不 多。”刘虹说,目前的记载中,拉一条大货船,最多 一次动用了 200 多名纤夫。 据刘虹介绍,如今长江干流上,已经再也没 有纤夫这个行业了,但在乌江、阿蓬江上游的偏 远地带,还有少数地区仍有纤夫存在,“大多数纤 夫拉船,也是属于旅游景区中的表演项目”。 (摘自《重庆商报》) 裸体拉纤? 揭秘百年前的 “三峡纤夫” 邓丽君留下的几段爱情故事 1936 4 9 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 安第一次会见,奠定了两人一生的珍贵友 情。1962 年,周恩来通过种种关系,设法为 被秘密幽禁在台湾的张学良送去“16 字密 信”。 1961 12 12 日晚,周恩来在人民大 会堂举行宴会,以纪念“西安事变” 25 周年。 许多和张学良一起参加“西安事变”的东北 军旧部和中共重要人士,特别是张学铭和张 学思对张学良的怀念之情,难以用语言表 达,席间哭声一片。 宴会结束后,周恩来回想起张学良寄给 他的最后一封信,大概是写于 1946 年春天。 当时,张学良手书的密信是由东北元老莫德 惠,奉蒋之命前往息烽监狱探访张学良时, 避开戴笠耳目捎出来的。周恩来决定亲笔 给张学良再写一封信。这个送信人,最终选 定朱湄筠女士。 朱湄筠是朱启钤老先生(前北洋政府高 官)的第 5 位女公子,即著名的“朱五”小姐, 在香港定居。她是朱光沐的夫人,朱光沐原 是张学良贴身亲信,当时已病故。朱湄筠获 悉周恩来有与张学良通信的念想后,答应亲 自前往台湾转交密信。周恩来这才动笔写 了一封经过深思熟虑的信件—在雪白信 笺上,用毛笔写下 16 个饱含深意的字:为国 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 在这封既无收信人名号,也没有收信地 址的信上,周恩来鉴于当时台湾当局对张学 良严加监禁的情势,本人也没署名。 周恩来还决定张学铭和张学思也可给 大哥各写信一封。朱湄筠接到这 3 封信后, 小心密封在一只精致糖果盒的底层,然后申 请赴台探亲,并于 1962 4 月得以入台。到 台北后她发现,张学良身边至少有一个连的 便衣担任“保护”。如果去面见张学良,必须 要得到台湾当局的批准才可放行。 朱湄筠决定在台北住下来,等待时机。 一直到当年 10 10 日的一次公开活动后, 朱湄筠才通过从前在天津结识的黄仁霖(张 学良至友),把她从香港带至台北的一盒糖 果转交给当时住在董显光(张学良的基督老 师)家里的张学良夫妇。黄仁霖不知其中玄 机,便送到了董家。至此,这 3 封信才辗转送 到张学良手里。关于 16 字密信,无论是周恩 来还是张学良,生前都未曾向外界透露过。 后来,《张学良遗稿》披露了此事。 (摘自《山西晚报》) 1962 年周恩来写给张学良的 16 字密信 邓丽君和保罗 邓丽君和成龙 邓丽君和成龙

邓丽君留下的几段爱情故事 “三峡纤夫” 揭秘百年前的 · 上面有三个哥哥,是父母亲唯一的女儿。邓爸 爸祖籍河北省大名县邓台村,本名邓枢,邓妈

  • Upload
    others

  • View
    1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邓丽君留下的几段爱情故事 “三峡纤夫” 揭秘百年前的 · 上面有三个哥哥,是父母亲唯一的女儿。邓爸 爸祖籍河北省大名县邓台村,本名邓枢,邓妈

A9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编 辑:仲一晴 排 版:仲一晴 校 对:刘桂云 博览天下

1953年 1月 29日,邓丽君诞生于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龙岩村的三合院中,排行第四,上面有三个哥哥,是父母亲唯一的女儿。邓爸爸祖籍河北省大名县邓台村,本名邓枢,邓妈妈则是山东省东平县人,本名赵素桂,两人于1943年结婚。

邓爸爸刚到台湾时常四处迁徙,过着清苦的日子。1952年 2月落脚在云林县褒忠乡租房子居住,隔年邓丽君出世,邓爸爸举家又搬到台东的池上,并在营区附近开面摊。

1959年,6岁的邓丽君,举家迁往台北县的芦洲,在芦洲一家小学的各种游艺会、晚会上,邓丽君总是风头人物。邓爸爸每天清晨,都用脚踏车载邓丽君到不远处的小河边去练声音,迎着朝阳,邓丽君一遍又一遍地唱,声线愈来愈美。

终于在 1963年 8月,11岁的邓丽君得知中华电视台举办了个黄梅调歌唱比赛,没想到初试啼声,居然打败了当时参赛、年纪和经验都比邓丽君大很多的杨燕、金陵等人,邓丽君夺冠的曲目是“访英台”,出自当红风靡港台的影星陵波主演的电影“梁祝”。

1965年 13岁,邓丽君进入私立的金陵女中念书,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报名参加正声歌唱训练班,以三个月时间学习歌唱技巧,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1966年,参加金马唱片公司举办的歌唱大赛,以一曲“采红菱”夺冠,更逐渐打开邓丽君的名气。

1967年,宇宙唱片公司发掘了 15岁的邓丽君,为她灌录第一张黑胶唱片,也就是邓丽君之歌第一集“凤阳花鼓”。邓丽君第一次拍电影是在 1969年 17岁,为庆祝邓丽君唱片销售创下佳绩,东家宇宙唱片公司为邓丽君拍了一部庆功电影“谢谢总经理”,由邓丽君担任女主角。

1969年 10月,17岁的邓丽君在高雄香槟

厅登台,南部的歌迷似乎对邓丽君特别关爱,每逢她在任何场地登台,必然客满。

1971年 2月到 1972年 8月,19、20岁的邓丽君都在东南亚巡演唱,包括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地。

1973年 1月 18日邓丽君率领“丽君综合艺术团”作全台湾环岛公演,因为天气不佳导致观众大减,这是邓丽君演唱生涯中唯一的一次挫折,自此以后,邓丽君的演唱从来没有失败过。

1973年1月,邓丽君考取台北土林美国学校插班生,修读英文。

1974 年 3 月 1 日,邓丽君第一次来到日本,与日本宝丽多公司签约,邓丽君毅然将事业重心转往日本,而初恋林振发则继续留在新加坡拓展业务,两人虽然保持联系,但聚少离多。在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下,所谓的婚事也就搁下了。未料,几年后,林振发突然传出心脏病猝发,逝于新加坡,当时他不过三十多岁。

在认识林振发的同时,邓丽君与朱坚的关系也经常被外界琢磨。1972年 6月 16日,朱坚因为到台湾接洽业务,正好邓丽君在香港演出,朱坚决定当天特地绕道香港探望她。不料朱坚搭乘的班机在越南上空爆炸,原本高高兴兴在机场等候的邓丽君突然接获噩耗,整整哭了三天三夜,一个星期无法登台。

在转战日本歌坛期间,她与日本红歌星森进一传出短暂恋情,但是时间不过两三个月。

成功“打”进好莱坞的当今知名动作片明星成龙,在与台湾电影明星林凤娇结婚前,与邓丽君也有一段感情纠葛,尽管当事人十分低调,但因为双方都是大明星,传媒捕风捉影的报道不少,为当年最为读者津津乐道的影剧圈大事。

1989年,逐渐减少公开表演活动的邓丽君,参加香港亚视《烟花照万家》节目,在演唱

《漫步人生路》至尾段的时期,成龙还特别上台献花给她,并且在她的脸颊上吻了一下,为分手后的友谊留下历史镜头。

与郭孔丞认识,是在与成龙结束之后,大约是1980年底,郭孔丞比邓丽君大七岁,留着大胡子,外形很有性格。媒体都以“马来西亚糖王”称呼郭孔丞。

邓丽君与郭孔丞是在 1981年 10月 28日晚上秘密订婚的。一手扎下郭家事业基础的老祖母突然提出三个条件:一是要邓丽君将过去的历史交代清楚;二是嫁入郭家之后,立即退出演艺圈;三是断绝与娱乐圈朋友的来往。1982年度,邓丽君决定退婚,与郭孔丞就此分手。

旅居法国的邓丽君在 1990年,也就是感情几乎呈现空白七年之后,漂泊的心灵再度找到港口,那就是邓丽君最后的情人、比她小十五岁的法国摄影师保罗。

保罗第一次在台湾公开场合现身是在1992年农历年期间,陪邓丽君返台过年。他身高约一米八,金发披肩、扎辫子、戴耳环,当邓丽君出现在“中华电视台”时,保罗手上拎着邓丽君的随身物品和大衣,颇有护花使者的味道。

在邓丽君1995年5月8日过世后,保罗只惊鸿一瞥地在灵堂前出现,随即因为媒体包围匆匆离去,后来有关他的负面报道不少,甚至邓丽君的哥哥对保罗没有好好照顾妹妹也有微词。

(摘自《人民文摘》)

三峡,以及峡江两岸的纤夫,这是重庆最为人所称道的风景之一。但百年前的纤夫们是什么样子?近日,网友在天涯重庆社区发帖,晒出了数十张清末民初时期、时任德国驻成都的领事弗瑞兹·魏司摄于重庆的黑白老照片,其中不少穿越三峡的照片,展示出当年雄奇险峻的峡江风貌,以及三峡纤夫的生活。

在“草街壹民”发布的照片中记者看到,这些照片均摄于上世纪初甚至更早的时间。其中许多照片拍摄于三峡沿江一带,还有一些照片反映的是百余年前沿江纤夫的生活,却引起了一些网友的争议。有网友还提出了“为何照片中的纤夫穿了衣服”的疑问。

真的是“裸体拉纤”吗?揭秘:大部分时间不用穿衣过去三峡的纤夫拉纤时,到底有没有穿衣

服?5月 8日,记者联系上三峡博物馆三峡文化专家刘虹,她告诉记者,百余年前,三峡地区的纤夫确有“裸体拉纤”的情况。

“‘裸体拉纤’并不是纤夫不讲文明,而是在三峡地区特殊环境下的无奈之举。”刘虹说,由于三峡地区沿岸十分陡峭险峻,纤夫行走的道路极为狭窄,并且时常还没路可走,必须半个身子泡在水里拉纤,“这种长期泡在水里的工作,衣服湿了裹在身上极不方便,走路都没法走,更别说拉纤,时间长了还可能生病,所以不能穿衣服”。刘虹补充说,尽管大部分时间纤夫们不用穿衣服,但到了冬天还是要御寒的,“这些照片应该是拍摄于冬季”。

据家住巫山县的老纤夫陈依高介绍,纤夫们不穿衣服还有另一个原因:当时三峡地区还很闭塞,除了行船的,很少有外人进来,所以也没什么害羞的。

纤夫过的是怎样的生活?揭秘:收入不低但很危险从“草街壹民”贴出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纤

夫们尽管穿着衣服,但衣衫都相当破旧。刘虹告诉记者,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东至湖北宜昌,绵延 200余公里,到处是悬崖峭壁、激流险滩。解放前,船只经过三峡地带,常遇到靠帆桨难以越过的河段,这种险峻的地理形势,催生了

“三峡纤夫”这个行业,但纤夫们却基本都是最穷苦的人家。

“拉纤的收入应当说不算很低,但这个行业十分危险,早上出门也许晚上就回不来了。”刘虹说,相比平原地区的纤夫,三峡纤夫们的工作环境更为恶劣,拉纤的纤道都在河道边的悬崖峭壁上,道路能供一个人过就算宽的,最窄的地方甚至只能踏上一只脚,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纤夫失足落水是常有的事,“所以纤夫拉纤时,领头的都是最有经验的老手,称为‘纤头’,由他们指挥纤夫前进,即便如此,死亡率也仍然很高”。

最早的三峡纤夫起源于何时?刘虹表示,目前尚无定论,“北魏郦道元的地理名著《水经注》中记录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古诗,如果这个理论成立的话,那么三峡纤夫这个行业,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的北魏时期,距今1500多年”。

到底多少人拉一条船?揭秘:最多需要200多名纤夫拉一条船需要这么多纤夫吗?对此刘虹表

示,由于三峡地区地形多变,拉纤的人数要根据船只大小和河道情况,作出不同安排,“如果是货船,地段又多浅滩的话,四五十个纤夫一点也不多。”刘虹说,目前的记载中,拉一条大货船,最多一次动用了200多名纤夫。

据刘虹介绍,如今长江干流上,已经再也没有纤夫这个行业了,但在乌江、阿蓬江上游的偏远地带,还有少数地区仍有纤夫存在,“大多数纤夫拉船,也是属于旅游景区中的表演项目”。

(摘自《重庆商报》)

裸体拉纤?

揭秘百年前的“三峡纤夫”邓丽君留下的几段爱情故事

1936年 4月 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第一次会见,奠定了两人一生的珍贵友情。1962年,周恩来通过种种关系,设法为被秘密幽禁在台湾的张学良送去“16字密信”。

1961年 12月 12日晚,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以纪念“西安事变”25周年。许多和张学良一起参加“西安事变”的东北军旧部和中共重要人士,特别是张学铭和张学思对张学良的怀念之情,难以用语言表达,席间哭声一片。

宴会结束后,周恩来回想起张学良寄给他的最后一封信,大概是写于 1946年春天。当时,张学良手书的密信是由东北元老莫德惠,奉蒋之命前往息烽监狱探访张学良时,避开戴笠耳目捎出来的。周恩来决定亲笔

给张学良再写一封信。这个送信人,最终选定朱湄筠女士。

朱湄筠是朱启钤老先生(前北洋政府高官)的第 5位女公子,即著名的“朱五”小姐,在香港定居。她是朱光沐的夫人,朱光沐原是张学良贴身亲信,当时已病故。朱湄筠获悉周恩来有与张学良通信的念想后,答应亲自前往台湾转交密信。周恩来这才动笔写了一封经过深思熟虑的信件——在雪白信笺上,用毛笔写下 16个饱含深意的字: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

在这封既无收信人名号,也没有收信地址的信上,周恩来鉴于当时台湾当局对张学良严加监禁的情势,本人也没署名。

周恩来还决定张学铭和张学思也可给大哥各写信一封。朱湄筠接到这 3封信后,

小心密封在一只精致糖果盒的底层,然后申请赴台探亲,并于1962年4月得以入台。到台北后她发现,张学良身边至少有一个连的便衣担任“保护”。如果去面见张学良,必须要得到台湾当局的批准才可放行。

朱湄筠决定在台北住下来,等待时机。一直到当年 10月 10日的一次公开活动后,朱湄筠才通过从前在天津结识的黄仁霖(张学良至友),把她从香港带至台北的一盒糖果转交给当时住在董显光(张学良的基督老师)家里的张学良夫妇。黄仁霖不知其中玄机,便送到了董家。至此,这3封信才辗转送到张学良手里。关于16字密信,无论是周恩来还是张学良,生前都未曾向外界透露过。后来,《张学良遗稿》披露了此事。

(摘自《山西晚报》)

1962年周恩来写给张学良的16字密信

邓丽君和保罗

邓丽君和成龙邓丽君和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