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資產累積服務概念與現況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金融社會工作教育推廣中心 劉一龍

資產累積服務概念與現況...資產重要,低收入家庭不易取得 1.低收入家庭不僅所得低,亦無資產。 富裕家庭的經濟資源,常是長期持有、累積的財富,透過儲蓄、投資與累積形成的資產(assets),或是

  • Upload
    others

  • View
    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資產累積服務概念與現況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金融社會工作教育推廣中心

    劉一龍

  • 大綱

    �資產累積的理念:定義、重要性和緣由

    �資產累積的國外經驗和成效

    �資產累積在臺灣:操作模式

    �討論與想法

  • 資 產 累 積 的 理 念

    定義、重要性和緣由

  • 資產累積的理念:什麼是資產?

    具體擁有,可在市場交易,生產更多報酬。

    (1)金融性資產:存款、債券、保險金。

    (2)實質性資產:房地產、資本、汽機車。

    非具體持有,例如:信用、人力資本、健康、政治資本、文化資本等。

    一、有形資產 二、無形資產

    鄭麗珍(2005)

  • 資產累積的理念:資產可以作什麼?

    � Assets provide greater household stability.

    � Assets create long-term thinking and planning.

    � Assets lead to greater effort in maintaining assets.

    � Assets lead to greater development of human capital.

    � Assets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risk-taking.

    � Assets increase personal efficacy and sense of well-being.

    � Assets increase social status and social connectedness.

    � Assets increase community involvement and civic

    participation.

    � Assets enhance the well-being and life-chances of

    offspring. Sherraden and Adams(1995):70

  • 傳統維持「收入所得」福利模式-短期提昇低收入家庭的最低生活所需

    鄭麗珍(2000)

  • 「資產累積」福利模式-短期生活消費、長期經濟生活、經濟自立(消費之外,尚有資產)

    鄭麗珍(2000)

  • 資產重要,低收入家庭不易取得

    � 1.低收入家庭不僅所得低,亦無資產。

    � 富裕家庭的經濟資源,常是長期持有、累積的財富,透過儲蓄、投資與累積形成的資產(assets),或是房地產、有價證券、儲蓄帳戶、商業投資等。

    � 是家戶支應未來、特定目的需要之經濟資源,是「延後消費」概念。例如:定存儲蓄期滿後,購買特定商品。

    鄭麗珍(2005)

  • 資產重要,低收入家庭不易取得

    � 2.制度不公

    �累進稅制有利於富裕家庭;相對於收入,低收入家庭要繳的稅其實較多。

    �因無資產,低收入家庭未能享有和資產擔保相關的優惠。例如:抵押貸款。

    �救助措施的資產調查,其實也限制低收入家庭擁有資產。

    鄭麗珍(2005)

  • 美國稅式支出(SHERRADEN AND ADAMS,1995:68)

  • 美國經資產調查的福利方案(SHERRADENANDADAMS,1995:69)

  • 緣由:為何推行?

    � Sherraden(1991):「收入維持」轉為「累積足夠資產」。

    �政府應扮演「制度性」角色,提供儲蓄性、投資性與動態性的資產累積方案(政策)。

    �從政府、家庭和就業等三種經濟來源,鼓勵低收入家庭累積金融資產,提昇理財知能。

    鄭麗珍(2005)

  • 政府角色

    �政府應扮演主要「制度性」角色,運用儲蓄誘因(相對提撥款),協助「低收入戶」累積金融資產,指定使用目的、進行有計畫投資。

    鄭麗珍(2007)

  • 預期成效:擁有資產的福利效果

    具體可參閱Sherraden and Adams,1995:73-77

  • 資 產 累 積 的 國 外 經 驗 和 成 效

    美國之夢

    夏威夷原住民個人發展帳戶

  • 美 國 夢 實 驗 計 畫 ( AMERICAN DREAMDEMONSTRATIONS,ADD)

    �美國「企業發展協會」 (Cooperation for EnterpriseDevelopment,CFED) ,參考Sherraden 「資產累積」與「個人發展帳戶」等理論,透過相對配合款為誘因,吸引低收入家戶自願參加方案,以此確定「資產累積」的福利效果。

  • 美 國 夢 實 驗 計 畫 ( AMERICAN DREAMDEMONSTRATIONS,ADD)

    � 相對比例:依各地低收入家戶的貧窮風險訂不同的相對配合款比。從1:1 到7:1 都有,大多是2:1的比例。

    � 時間要求:至少24個月存款。

    � 指定用途:首次購屋、高等教育與小本創業;就業訓練、房屋修繕和退休存款。

    � 任務要求:定期繳交個別與家庭變動資料,存款登錄、問卷調查、深度訪談。

  • 美 國 夢 實 驗 計 畫 ( AMERICAN DREAMDEMONSTRATIONS,ADD)

    � 2001 年底,14 個ADD 方案共有2,364人報名參加,56%的淨存款至少有$100 元(相對配合存款不計),16%退出。

    � 2001 年底,32%開始使用相對配合款,每人平均獲得的配合款額為$2,586 元,使用目的以小額創業最高(28%),其餘為首次購屋、高等教育、房屋修繕。

    � 可達心理性、社會性與經濟性的福利效果!

  • 夏威夷原住民個人發展帳戶:參與影響因素

    Rothwell (2013 : 10)

  • 夏威夷原住民個人發展帳戶:完成影響因素

    Rothwell (2013 : 10)

  • 資 產 累 積 在 臺 灣 : 操 作 模 式

  • 「台北市家庭發展帳戶」

    �「財團法人白陳惜慈善基金會」提供1,440,000 元的配合存款,供100名列冊低收入戶參與「台北市家庭發展帳戶」。

    �目的:鼓勵定期儲蓄,參與理財課程,協助累積財產。

    鄭麗珍(2005 : 10)

  • 「台北市家庭發展帳戶」

    �身分限制:列冊低收入戶。

    �相對比例:1:1。

    �時間限制:2000年7月到2003年6月。

    �參與要求:持續就業、固定期間儲蓄(2000 、 3000 、4000)與存款金額,定期參與教育理財課程(三年總計135小時),提出使用存款計畫書。

    �用途限制:首度購屋、小本創業(1年) 、高等教育(4年)。

    鄭麗珍(2005 : 11)

  • 「台北市家庭發展帳戶」成效

    � 合適的誘因機制,有助低收入戶努力累積資產與投資理財,增加經濟能力。

    � 深度訪談指出,參加者在教育課程與其他參加者發展支持性的社會網絡,擴展人際網絡,建立實質信任的友情,感受被增權。(社會性)

    � 相對配合款與理財教育,提昇個人的儲蓄行為和心理能力。(經濟性、心理性)

    鄭麗珍(2005 : 12)

  • 各縣市的資產累積專案(僅舉例;特色)

    縣市 方案名稱 實施期間

    台北市 青年培力希望發展帳戶專案 104年7月起至107年6月止

    新北市 旭日生涯發展帳戶 104年9月起至106年8月止

    台中市 自立家庭築夢踏實計畫 103年1月起至105年12月止

    宜蘭縣 幸福青年啟航計畫 102年4月01日起至107年3月31日止

    雲林縣 弱勢家庭幸福存款 102年01月01日起至105年12月31日止

    高雄市 幸福萌芽‧青少年發展帳戶 104年01月01日起至105年12月31日止

    其它: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青年自立釣竿計畫」;陽光基金會「夢想起飛專案」

  • 資產累積專案的規範:以新北市「旭日生涯發展帳戶」為例

    �經費使用計畫書

    �成長教育訓練

    �志願服務學習

    �定期存款+工讀

    �說明:各縣市辦法雷同,增加或變形,例如:企業參訪、 營隊、 成功人士演說… ;已涵蓋教育投資和就業自立

  • 虛擬方案,討論「可能」的阻礙因素

    目的:協助累積有形資產。

    內容:

    儲蓄:每個月自由儲蓄最少1,000元,最多4,000元。

    相對提撥:依照每個月儲蓄金額,以1: 1方式存入帳戶。

    課程參與的期間,會提供孩子的托育服務。

    參加期間:3年為一期。

    相關規定:

    參加未滿3 年中途退出者,僅退回個人儲蓄金額,相對提撥款將會收回。

    用途限制:儲蓄金額只可用在投資子女高等教育(大學、研究所或海外留學)、買房子的頭期款或小本創業上。

    每年需參加共計78 小時的訓練課程(約每2 週1 次,每次3.5 個小時),不可以缺席。缺席又未依規定補課者,相對提撥款將會被收回。

    參加限制:家中要有一人以上穩定就業才可參加。 王篤強(2007)

  • 虛擬方案,討論「可能」的阻礙因素

    �願意參加者( 62.0%)

    �吸引原因:「養成儲蓄的習慣」、「政府相對提撥的存款金額補助」、「存款用途明確,有努力的目標」

    �不會參與的理由:「無法解決眼前困難」、「三年存款期間太長」、「課程參加時間太長」

    �需要調整的地方:「課程時數要求」、「存款的期間」和「需要穩定就業的限制」

    �用途:子女教育、購屋、以及存起來

    王篤強(2007)

  • 討論與想法個人主觀觀察

    閱讀心得想法

  • 台灣資產累積專案的相關討論

    �經費來源不全然是政府預算

    �配合銀行的選擇

    �參與者的報名,配合款是誘因,父母和子女的認知不同

    �參與者的選取,大多來自隨機抽樣

    �升學主義下,工讀(志願服務和參與課程)皆不容易

    �訓練課程規劃無一定標準或師資

    �定期儲蓄,會有來自家長的協助(之後…)

    �孩子的錢?家裡的錢?

    �子女的貧窮抑或家庭的貧窮?

    �經費使用規劃仍需有人在旁指導

  • 課前導論想法

    � 一、金融教育可應用在IDA專案上,例如資產累積方案,是否能夠用在其他類型福利方案,有待施行、調查和驗證。

    � 二、資產累積方案有提撥誘因,是個案願意加入方案的主因之一,其他類型專案若要循「儲蓄俱樂部」推廣金融教育、培養個案金融行為,需要誘因吸引個案加入。

    � 三、個案管理員(無論身份是否為社工),其團體工作和帶領能力需要被強化,否則無法形成團體動力,個案的參與或表達就會受到限制。

    � 四、東方社會的民情,金融財務議題涉及隱私,個案是否願意在團體分享個人日常花費?這是在實務上經常被提出來討論的議題。

    � 五、金融教育課程需耗費個案管理員許多的時間和精力!是否會成為個案管理員無法承受的負擔?。

    � 6.個案管理員是否都應該具備金融教育能力?

    � 7.金融教育課程的帶領者,由「受過金融訓練的社工」,或是「受過社工訓練的專員」來做?

    � 8.從2014年儲蓄佔GDP百分比來看,臺灣(34.7%)高於美國(18.8%),東方社會本來就強調儲蓄行為,故金融教育課程應考量文化脈絡或個案特質。

  • 感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