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儿童节是个欢乐的节日,如果有假期和礼物 就更完美了…… 糗话题 “妞妞,妈妈给你买个最新款的芭比娃娃当儿 童节礼物好吗?”我点开购物页面,兴奋地对女儿 说。妞妞看了一眼,耸耸肩说:“我不爱芭比,每次 买来,都变成你的玩具了,妈妈!”看来,我的居心被 小人儿看透了。 —@妞妞妈 “儿子,儿童节想要什么礼物?”“乐高积木!” “去年买了,不能是其他吗?”“也行,只要不是书!” 难道我想给他买套绘本,被识破了? —@董冬 “妈妈,儿童节你放假吗?”“对不起,妈妈得上 班。”“爸爸放假,爸爸陪你!”“那还是算了,爸爸放 假只想窝在房间打游戏。” —@enko 本期话题: 儿童节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 且,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 说,诗就是你坐在这儿,心里 亟盼着的那个远方。在叶小 朋友的学校,这样的“远方” 以三行短诗的形式体现。 这种“三行诗”是俳句, 一种由三行十七个音节组成 的小巧诗歌形式,按照五七 五的音节韵律写成。在松尾 芭蕉等大诗人的笔下,俳句 是小小的奇迹,每一首都蕴 含着禅宗的智慧。 俳句之美,美在素雅。这 样的短诗歌形式,无形中拉近 了孩子们与文学的距离。日 本小学的国语课本里,有写俳 句的单元练习,叶小朋友和他 的同学经常在课间创作这样 的短诗。短短3句,可以展现 孩子们对生命的感知,加强 他们对韵律的体察,还可以 表达他们对各种愿望的渴盼。 “下雪的日子,出门就觅 到一个,白茫茫世界。”这是 叶小朋友在冬天时写下的。 “那些宝宝啊,一旦生下就最 好,在一起生活。”这首估计这是 在想妈妈时,感慨两地生活而写 下的。 “太危险了啊,像这个孩子 这样,可不行的呦。”这个估计是 为了安全宣传而写下的。 要知道,人类日常生活的 经验总是有限的、残缺的,也因 此幻想能力非常重要。对于孩 子来说,这种想象可以让他们 在时空之间穿梭,既可以回溯 过去,也可以展望未来。扩大 他们对生活的参与,增加他们 对生命潜能的探索,很多诗在 他们的头脑中流动,就好像歌 曲那样,充满美感与诗意。 欢愉在于细小,好的诗歌 往往指向生命的真相。有时精 确而具体,有时模糊而抽象, 它往往能把我们带到离世界更 近的地方。用叶小朋友的原 话来说,那就是,“这是会走路 的文字,它离我们的心很近。” 母子双城记 叶小朋友与俳句 □ 阴丽萍 33 14 自然养育笔记 到处都是“村” □ 陈惊鸿 来新西兰之前,就有朋友 跟我说,新西兰就是个“大农 村”,爱 shopping、爱繁华红 尘、爱灯红酒绿的人就别来受 折磨了,钟爱大自然的人则会 在这里找到乐园。 到了新西兰后,我实实在 在地发现,这里的确很 “村” —人口少,商业也不繁 华,第一大城市奥克兰人口不 过百万,惠灵顿虽是首都,整 个大区的人口也不过几十 万。高楼大厦的数量和规模 跟上海北京没得比,核心区也 就是平行的三四条街,步行1 小时足可以逛完。 鉴于此,住在各地的华人 也纷纷用“村”和“屯”来戏称 自己的居住地。惠灵顿是“惠 村”,罗图鲁瓦是“罗村”,汉密 尔顿的名字更接地气,直接音 译为“蛤蟆屯”。 然而,在某种意义上,新 西兰却又很大。这“大”来自 于苍茫纯净的大自然,浑然天 成,未被人类过多打扰,由此, 自然的力量可以得到足够的 尊重和施展。 以惠灵顿为例,这个城市 被誉为世界上最酷的小首都, 也是一座文化之都,创意之 都。不过,在我的眼中,它更 是一个自然之都。山海相衔, 河湖铺陈,人类之手只稍加规 整,便打造出上百条徒步道, 连缀起蜿蜒的海岸线、苍茫的 群山和翠绿色的牧场。 或者可以这么说,城市很 小,“村”却很大。至今,惠灵 顿人都很不喜欢住公寓,仍执 着于来自旧时代的“半英亩之 梦”。前院后院,质朴的木篱 笆,至少五百平米的土地,有 绿绿的草坪,缤纷的花台,还 有一棵硕果累累的柠檬树。 熟悉了这里的生活后,每 周一次的郊野徒步就成了我 们小家庭的固定计划,说是郊 野,其实也就是在家边上,开 车二三十分钟就能抵达徒步 线路出发地。而一旦离开公 路,走上十来分钟,你就闯入 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大自然。 在这样的生活中,你能时 而看到活色生香的“木末芙蓉 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你也能更深入 地理解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所 赞美的“景色中最丰富的元素, 就是一点天真无邪的阳光。” 对于新西兰这样自然派 的生活,新的到来者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在生活中,在 网络上,你能看到无数赞美, 也能听到满满的抱怨。不过, 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几乎所 有移民来的孩子,都非常喜欢 新西兰。他们柔软而开放的 心灵,在与大自然的探戈中找 到了无穷的乐趣。 成人或许是属于都市的, 紧张的节奏、奢华的享乐、浓 缩的财富与机会,打造出成年 人的竞技场和舞台。可是,对 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灵家园 则永远都属于乡村。 周日,饼妹回校前,被 饼妈灌下了一大碗汤。“参 汤!”呷了一口,饼妹惊呼, 然后再也不愿意喝第二 口。“又是一周喝不到汤,明 天还有模拟考,味道不好就 一口闷。”饼妈把碗凑到女 儿嘴边。“不喝,不喝”饼妹 推开。“就这一碗,喝完!你 不喝,我周三晚上给你送汤 去。”面对饼妈的杀手锏,饼 妹只好就范,一手捏鼻子, 一手端碗,“干了这碗苦参 汤,让老妈停止唠叨!”饼妈 在一旁摇头说:“至于那么 壮烈吗?” 关于饼妈的杀手锏,是 这么回事。考生住校,不能 每天喝到家中的老火靓汤, 担心孩子不够滋润的家长 便在家中炖好汤,装在保温 壶中,驱车到学校,送给孩 子喝。时间允许,又极有毅 力的家长天天送,大多数家 长选择周三晚上送,一周的 中段,正合适给辛苦学习的 孩子补充能量。于是,每到 周三,晚修结束时,就 能 看 到校门口停了一排车,学 生隔着校门接过爸妈手中 的汤,或带回宿舍,或就在 铁门内一饮而尽,再把容 器交回爸妈。对父母的此 类“送温暖”,大多数孩子 是嫌弃的,但再怎样抵抗 也敌不过“你妈觉得你没营 养”,除了乖乖干了这碗汤, 没有更好的办法。 “哎,我妈隔三岔五给 我送汤,搞得我压力巨大, 考不好多对不住她。”“下了 晚修,我只想再看几道题, 不想跑去喝汤。”“又是红枣 党参炖猪脑,要把我喝成猪 脑子嘛!”“你妈煲汤的手艺 真不错,我们换着喝一口。” “要不要尝尝我的鹌鹑汤?” 每次家长集中送汤,女生宿 舍就能开一场座谈会,当 然,家长不会知道。 饼妹平日不爱喝滋补 汤品,更讨厌考前刻意进 补,无数次地阻止了饼妈蠢 蠢欲动的送汤心。只有一 次,同个小区的阿姨要加 班,主动请求饼妈帮忙送汤 给她和饼妹在同一个班级 的女儿。借着熟人之托,饼 妈也给饼妹送了一壶汤。 饼妹在校门口扭捏大半天, 最后碍于同学的面子,才将 那碗汤喝了。从此之后,饼 妹强烈抵制饼妈的送汤行 为。女儿如此不领情,饼妈 只好作罢。 不要送汤,在家总得补 补,于是便有了开始那一 幕。就算再不爱喝滋补药 材汤,一听饼妈以送汤相 挟,饼妹也只能乖乖就范。 周一,又是一场模拟考 试,第一科目是语文。摊开 试卷,饼妹奋笔疾书。突 然,她感觉鼻腔有液体流 出,很快就流到嘴唇上方。 紧接着,试卷上滴了两滴红 点。流鼻血了!饼妹赶紧 仰头,掏出纸巾捂住鼻子, 然后举手示意老师…… 从校医室出来,饼妹给 饼妈发去一张鼻孔塞着纸巾 的自拍,信息道: “老妈,你的 参汤补过头了!这次我真的 在考场‘壮烈’了……” 母女对对碰: “干了这碗汤!” □ 毛斯 教育民生 教改先声 南方 C03 2016 5 27 ▲河谷中的“村”。 叶小朋友的徘句。

自然养育笔记 C03 到处都是“村”szjy.sznews.com/page/3541/2016-05/27/18/2016052718_pdf.pdf · 心灵,在与大自然的探戈中找 到了无穷的乐趣。 成人或许是属于都市的,

  • Upload
    others

  • View
    2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自然养育笔记 C03 到处都是“村”szjy.sznews.com/page/3541/2016-05/27/18/2016052718_pdf.pdf · 心灵,在与大自然的探戈中找 到了无穷的乐趣。 成人或许是属于都市的,

儿童节是个欢乐的节日,如果有假期和礼物

就更完美了……

糗话题

“妞妞,妈妈给你买个最新款的芭比娃娃当儿

童节礼物好吗?”我点开购物页面,兴奋地对女儿

说。妞妞看了一眼,耸耸肩说:“我不爱芭比,每次

买来,都变成你的玩具了,妈妈!”看来,我的居心被

小人儿看透了。

——@妞妞妈

“儿子,儿童节想要什么礼物?”“乐高积木!”

“去年买了,不能是其他吗?”“也行,只要不是书!”

难道我想给他买套绘本,被识破了?

——@董冬

“妈妈,儿童节你放假吗?”“对不起,妈妈得上

班。”“爸爸放假,爸爸陪你!”“那还是算了,爸爸放

假只想窝在房间打游戏。”

——@enko

本期话题:儿童节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

且,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

说,诗就是你坐在这儿,心里

亟盼着的那个远方。在叶小

朋友的学校,这样的“远方”

以三行短诗的形式体现。

这种“三行诗”是俳句,

一种由三行十七个音节组成

的小巧诗歌形式,按照五七

五的音节韵律写成。在松尾

芭蕉等大诗人的笔下,俳句

是小小的奇迹,每一首都蕴

含着禅宗的智慧。

俳句之美,美在素雅。这

样的短诗歌形式,无形中拉近

了孩子们与文学的距离。日

本小学的国语课本里,有写俳

句的单元练习,叶小朋友和他

的同学经常在课间创作这样

的短诗。短短3句,可以展现

孩子们对生命的感知,加强

他们对韵律的体察,还可以

表达他们对各种愿望的渴盼。

“下雪的日子,出门就觅

到一个,白茫茫世界。”这是

叶小朋友在冬天时写下的。

“那些宝宝啊,一旦生下就最

好,在一起生活。”这首估计这是

在想妈妈时,感慨两地生活而写

下的。“太危险了啊,像这个孩子

这样,可不行的呦。”这个估计是

为了安全宣传而写下的。

要知道,人类日常生活的

经验总是有限的、残缺的,也因

此幻想能力非常重要。对于孩

子来说,这种想象可以让他们

在时空之间穿梭,既可以回溯

过去,也可以展望未来。扩大

他们对生活的参与,增加他们

对生命潜能的探索,很多诗在

他们的头脑中流动,就好像歌

曲那样,充满美感与诗意。

欢愉在于细小,好的诗歌

往往指向生命的真相。有时精

确而具体,有时模糊而抽象,

它往往能把我们带到离世界更

近的地方。用叶小朋友的原

话来说,那就是,“这是会走路

的文字,它离我们的心很近。”

母子双城记

叶小朋友与俳句 □阴丽萍

33

14自然养育笔记

到处都是“村”□陈惊鸿

来新西兰之前,就有朋友

跟我说,新西兰就是个“大农

村”,爱shopping、爱繁华红

尘、爱灯红酒绿的人就别来受

折磨了,钟爱大自然的人则会

在这里找到乐园。

到了新西兰后,我实实在

在 地 发 现 ,这 里 的 确 很

“村”——人口少,商业也不繁

华,第一大城市奥克兰人口不

过百万,惠灵顿虽是首都,整

个大区的人口也不过几十

万。高楼大厦的数量和规模

跟上海北京没得比,核心区也

就是平行的三四条街,步行1

小时足可以逛完。

鉴于此,住在各地的华人

也纷纷用“村”和“屯”来戏称

自己的居住地。惠灵顿是“惠

村”,罗图鲁瓦是“罗村”,汉密

尔顿的名字更接地气,直接音

译为“蛤蟆屯”。

然而,在某种意义上,新

西兰却又很大。这“大”来自

于苍茫纯净的大自然,浑然天

成,未被人类过多打扰,由此,

自然的力量可以得到足够的

尊重和施展。

以惠灵顿为例,这个城市

被誉为世界上最酷的小首都,

也是一座文化之都,创意之

都。不过,在我的眼中,它更

是一个自然之都。山海相衔,

河湖铺陈,人类之手只稍加规

整,便打造出上百条徒步道,

连缀起蜿蜒的海岸线、苍茫的

群山和翠绿色的牧场。

或者可以这么说,城市很

小,“村”却很大。至今,惠灵

顿人都很不喜欢住公寓,仍执

着于来自旧时代的“半英亩之

梦”。前院后院,质朴的木篱

笆,至少五百平米的土地,有

绿绿的草坪,缤纷的花台,还

有一棵硕果累累的柠檬树。

熟悉了这里的生活后,每

周一次的郊野徒步就成了我

们小家庭的固定计划,说是郊

野,其实也就是在家边上,开

车二三十分钟就能抵达徒步

线路出发地。而一旦离开公

路,走上十来分钟,你就闯入

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大自然。

在这样的生活中,你能时

而看到活色生香的“木末芙蓉

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你也能更深入

地理解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所

赞美的“景色中最丰富的元素,

就是一点天真无邪的阳光。”

对于新西兰这样自然派

的生活,新的到来者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在生活中,在

网络上,你能看到无数赞美,

也能听到满满的抱怨。不过,

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几乎所

有移民来的孩子,都非常喜欢

新西兰。他们柔软而开放的

心灵,在与大自然的探戈中找

到了无穷的乐趣。

成人或许是属于都市的,

紧张的节奏、奢华的享乐、浓

缩的财富与机会,打造出成年

人的竞技场和舞台。可是,对

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灵家园

则永远都属于乡村。

周日,饼妹回校前,被

饼妈灌下了一大碗汤。“参

汤!”呷了一口,饼妹惊呼,

然后再也不愿意喝第二

口。“又是一周喝不到汤,明

天还有模拟考,味道不好就

一口闷。”饼妈把碗凑到女

儿嘴边。“不喝,不喝”饼妹

推开。“就这一碗,喝完!你

不喝,我周三晚上给你送汤

去。”面对饼妈的杀手锏,饼

妹只好就范,一手捏鼻子,

一手端碗,“干了这碗苦参

汤,让老妈停止唠叨!”饼妈

在一旁摇头说:“至于那么

壮烈吗?”

关于饼妈的杀手锏,是

这么回事。考生住校,不能

每天喝到家中的老火靓汤,

担心孩子不够滋润的家长

便在家中炖好汤,装在保温

壶中,驱车到学校,送给孩

子喝。时间允许,又极有毅

力的家长天天送,大多数家

长选择周三晚上送,一周的

中段,正合适给辛苦学习的

孩子补充能量。于是,每到

周三,晚修结束时,就能看

到校门口停了一排车,学

生隔着校门接过爸妈手中

的汤,或带回宿舍,或就在

铁门内一饮而尽,再把容

器交回爸妈。对父母的此

类“送温暖”,大多数孩子

是嫌弃的,但再怎样抵抗

也敌不过“你妈觉得你没营

养”,除了乖乖干了这碗汤,

没有更好的办法。

“哎,我妈隔三岔五给

我送汤,搞得我压力巨大,

考不好多对不住她。”“下了

晚修,我只想再看几道题,

不想跑去喝汤。”“又是红枣

党参炖猪脑,要把我喝成猪

脑子嘛!”“你妈煲汤的手艺

真不错,我们换着喝一口。”

“要不要尝尝我的鹌鹑汤?”

每次家长集中送汤,女生宿

舍就能开一场座谈会,当

然,家长不会知道。

饼妹平日不爱喝滋补

汤品,更讨厌考前刻意进

补,无数次地阻止了饼妈蠢

蠢欲动的送汤心。只有一

次,同个小区的阿姨要加

班,主动请求饼妈帮忙送汤

给她和饼妹在同一个班级

的女儿。借着熟人之托,饼

妈也给饼妹送了一壶汤。

饼妹在校门口扭捏大半天,

最后碍于同学的面子,才将

那碗汤喝了。从此之后,饼

妹强烈抵制饼妈的送汤行

为。女儿如此不领情,饼妈

只好作罢。

不要送汤,在家总得补

补,于是便有了开始那一

幕。就算再不爱喝滋补药

材汤,一听饼妈以送汤相

挟,饼妹也只能乖乖就范。

周一,又是一场模拟考

试,第一科目是语文。摊开

试卷,饼妹奋笔疾书。突

然,她感觉鼻腔有液体流

出,很快就流到嘴唇上方。

紧接着,试卷上滴了两滴红

点。流鼻血了!饼妹赶紧

仰头,掏出纸巾捂住鼻子,

然后举手示意老师……

从校医室出来,饼妹给

饼妈发去一张鼻孔塞着纸巾

的自拍,信息道:“老妈,你的

参汤补过头了!这次我真的

在考场‘壮烈’了……”

母女对对碰:

“干了这碗汤!”□毛斯

教育民生 教改先声

南方

C03

2016

年5

月27

星期五

责任编辑夏蓥婕

美术编辑刘秋香

家事晒

▲河谷中的“村”。

▲叶小朋友的徘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