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死生契阔”的姐弟恋 在“5·18 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 际,西安碑林博物馆与中国知网合 作,对 2019 年原创展览“光化六合 —西安碑林藏北朝墓志特展”进行 深度加工制作,在中国知网线上展览 平台上推出云特展。该展览共展出 53 件墓志和拓片,其中尤以西安碑林 博物馆所藏的于右任先生“鸳鸯七志 斋藏石”中的北朝墓志和拓片为核心 展品。 “鸳鸯七志斋藏石”是北魏时期 7 对元氏家族夫妻的墓志,分别是北魏 时期穆亮及妻魏太妃墓志、元遥及妻 梁氏墓志、元珽及妻穆玉容墓志、元谭 及妻司马氏墓志、元诱及妻冯氏墓志、 丘哲及妻鲜于仲儿墓志和元鉴及妻吐 谷浑氏墓志。这 7 对“鸳鸯”去世后随 墓志都埋在河南邙山。后来墓志被 盗,在民国初年又被于右任先生收集, 并捐赠西安碑林。元珽及其妻子穆玉 容志文中这样记载,元珽( 493-526 年) 是北魏景穆皇帝之孙,穆玉容( 483- 519 年)自幼聪慧机敏,元珽之父非常 欣赏穆氏家族的忠孝,也慕名穆玉容 的美名,虽然她比元珽大 10 岁,但仍然 向穆家求婚。穆玉容嫁给元珽后,遵 守礼德,“家富绢谐之欢,亲无嫌怨之 责” “奉上崇敬,接下俞温”,二人感情非 常好,堪称“姐弟恋”的楷模。而元诱夫 人冯氏的志文中记载,冯氏嫁给元诱 后,孝敬公婆及姑舅等,深得元氏家族 敬爱,死后“慈姑抚恸,亲里沾衿”。司 马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元谭的 妻子。她也是当时的名门—镇远将 军、南青州刺史司马纂的长女。根据 司马氏的墓志描述,温柔优雅又善于 女工的司马氏在 24 岁才嫁给元谭,现 在看都是晚婚的年龄。墓志描述此婚 姻“二族钦风,两门称美”。但是 3 年后 司马氏去世,后与元谭合葬。 由此可见, 1400 多年前的婚姻既注 重门当户对,也有开明的一面。最难得 的是,历经千年斗转星移,无论生前身 后怎么变化,盗墓贼屡次惊扰,“他们” 依然能够“在一起”。 责编:李少娟组版:张微霞校检:公大年席波 官方微博:新浪/腾讯 @三秦都市报 2020 年 5 月 21 日 星期四 三秦文博 A15 www.sanqin.com 5 18 日“国际博物馆日”,包括陕西历史博物 馆、西安博物院、杭州良渚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西泠 印社、上海邮政博物馆等在内的“丝绸之路”沿线12 家博物馆集体上线饿了么,首次让“博物馆文化外 卖”走入大众日常生活。在饿了么下单,快至 1 时,蓝骑士就会将这份“文化下午茶”送到家。 此次上线饿了么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货架上, 既有脱胎于馆藏文物“皇后玉玺”的异形公交卡,也 有“葡萄花鸟纹香囊挂饰”,还有具有“国宝味道”的 “虎符巧克力”和“虎符饼干”等文创产品。 “博物馆作 为一个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需要以包容、开放的心态 与不同的机构与群体展开对话并提供多样化的服 务,此次上线饿了么,不仅能解决博物馆文创产品传 统的销售问题,也凸显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教育功 能。”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化产业部副部长李博雅认 为,博物馆积极借助饿了么这样的本地生活服务平 台,走入广大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对城市文化的塑造 与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悉,今年饿了么将通过外卖、直播、探店等线 上线下渠道,基于数字化工具,联动各大博物馆升级 运营模式,提升城市文化生活。未来三年,饿了么将 打造100 个国潮文化跨界新品,让一场国潮风在本 地正式吹起。 西安碑林馆藏墓志 背后的“520”爱情故事 三秦都市报 汉唐网 陕西历史博物馆 5 15 日,残疾人作家王庭德的诗集《心灵的灯 盏》新书发布会在西北大学举行。众多评论家认为, 王庭德的诗歌“涉猎广泛,有言志、抒情、咏物、绘景, 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理 想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我幼年父亲病逝,母亲智力低下,家境贫寒, 一岁时的一场高烧,使我成为肌无力侏儒症患者,这 就是我,一个农家子弟所要面对的人生困境。”王庭 德结合自身经历回顾了小说、诗歌、散文创作的艰难 历程。王庭德1981 年生于陕西省旬阳县铜钱关镇, 是一名身高 1.16 米的侏儒青年。受社会资助读完 初中后,他做过洗碗工、卖报郎、乡村报道员等,因爱 好写作,累计发表作品300 多万字。2013 年西北大 学出版社出版其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这个世界无须 仰视》,该书当年荣登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王庭德也 因此获“陕西省残疾人优秀作家奖”等多项荣誉。 此次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心灵的灯 盏》分“侏儒先生日记” “我心飞翔” “梦中女孩” “一瓣 心香” “师友评说”五辑。前四辑收录了王庭德现代诗 150 首,内容涉及言志、咏物、抒怀、爱情、亲情、友情、 乡旅之感、命运之思等方面。诗作视域独特,意象奇 僻,语言个性,感情或幽邃深沉,或激越犀利,颇有张 力,能够发人深思。第五辑收诗11 首,主要为作者文 坛师友对其人生和文学的奖掖评价。书中还以二维 码的形式链入了配乐朗诵,使作者的心声可读可听, 能给读者带来更加立体全面的阅读享受。 520谐音“我爱你”。5月20日,在这个充满柔情与温暖的日子里,珍藏在西安碑林博 物馆的“鸳鸯七志斋藏石”“王普贤墓志”和韦应物夫人元苹的墓志,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 “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海誓山盟,什么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 偕老”的相依相守! 听闻远方有你 动身跋涉千里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 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在北魏洛阳城的宫苑内,漫步走过 的后妃当中,鲜卑女子、汉家女儿以及 西域的各国佳丽,汇聚成皇城里浓妆淡 抹总相宜的景致。在“光化六合—西 安碑林藏北朝墓志特展”中展出的“王 普贤墓志”就记载了北朝后妃的一段传 奇姻缘。 “出身琅琊王氏的我( 487- 513 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姻缘线会牵 在千里之外的魏宣武帝元恪身上 ……”展览主办方精心制作的展品说 明牌生动地讲述了王普贤颇具传奇的 一段姻缘。北魏名臣王肃的发妻是南 朝大文学家和大官僚谢庄的女儿,两 人育有二女一子。大女儿就是后来的 “贵华夫人”王普贤。由于突遭变故,王 肃化装成僧人只身北奔之时,并未带 上妻儿。到魏后,他十分受孝文帝的 器重,得寡妇陈留公主下嫁,本以为从 此“平平淡淡过一生”,但意外总是来得 很“及时”。一年多后,满心期盼阖家团 圆的谢夫人假扮成尼姑带着儿女千里 寻夫,想不到迎接她的却是丈夫早已 另娶的现实。 听闻远方有你,动身跋涉千里,我 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 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面 对发妻谢氏,王肃内心愧疚万分,却也 无法重拾旧情,于是将她安置在正觉 寺,当个真尼姑。王肃死后,大女儿王 普贤被纳入后宫,凭借着强大的家族 力量与出众的文才品德,最终得封“贵 华夫人”,尊享等同朝廷三公的品级与 荣耀。 结发二十载 敬宾如始来 “每望昏入门,寒席无主,手泽衣腻, 尚识平生,香奁粉囊,犹置故处,器用百 物,不忍复视……”这是唐代田园诗人韦 应物为挚爱的妻子撰写的墓志,可谓字 字沉痛真挚,读来令人潸然泪下。13 前,在西安市长安区出土了四方韦应物 家族墓志,其中“元苹墓志”就是韦应物 为夫人元苹亲自撰文并书丹的。 韦应物出身于唐代最显赫的家族 —韦氏家族,当年长安就有“城南韦 杜,去天尺五”的谚谣,意思是韦姓和杜 姓这两个世家高门,离皇帝很近,影响 力非常大。唐代世家大族通婚,重门第 族望,身为韦氏家族成员, 20 岁的韦应 物在天宝十五年(756 )娶了16 岁的北 魏皇室后裔元苹,可谓是门当户对的结 合。元苹,字佛力,父祖都是中级官员, 出身仕宦家庭的她不仅“上得厅堂,下 得厨房”,还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对女 儿“手教书札,口授《千文》”,处理家务之 余,她和丈夫一起“诵读诗书,玩习华 墨”。在韦应物的眼里,他的妻子温柔、 孝顺、贤惠、饱读诗书……无一处不 好。正是元苹的温柔贤惠所营造出温 和的家庭生活,放荡不羁的韦应物才收 敛身心,由裘马轻狂的皇帝侍卫转变为 忧国忧民的官吏和立性高洁的诗人。 韦应物夫妇一起熬过了安史之乱、 贬官、罢任的种种坎坷,本以为人生会苦 尽甘来,白首同归。然而天意弄人,大历 十一年( 776年)九月,年仅36岁的元苹病 逝于韦应物供职的京兆府功曹官舍,举 行葬礼是在长安城含光门外太平坊韦应 物临时租借的房子。元苹在与韦应物生 活的 20 年中“结发二十载,敬宾如始 来”。夫妻相濡以沫,伉俪情深,但韦应 物这段时光仕途波折,薪水微薄,生活困 窘,可以想见元苹操持家务的辛劳与伤 神,应该是少有富贵安闲的生活享受 了。在韦应物存世诗集《韦苏州集》中有 19 首是怀念亡妻的悼亡诗,某些诗句与 志文有相似之处,且可相互印证,悼亡诗 所抒写对象均为元苹。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 赵争耀 采写 陕历博上线饿了么 “文化下午茶” 最快 1 小时送到家 王庭德诗集 《心灵的灯盏》出版 元苹墓志盖

西安碑林馆藏墓志 背后的“520”爱情故事 · 后,孝敬公婆及姑舅等,深得元氏家族 敬爱,死后“慈姑抚恸,亲里沾衿”。司 马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元谭的

  • Upload
    others

  • View
    1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西安碑林馆藏墓志 背后的“520”爱情故事 · 后,孝敬公婆及姑舅等,深得元氏家族 敬爱,死后“慈姑抚恸,亲里沾衿”。司 马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元谭的

“死生契阔”的姐弟恋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西安碑林博物馆与中国知网合作,对 2019 年原创展览“光化六合——西安碑林藏北朝墓志特展”进行深度加工制作,在中国知网线上展览平台上推出云特展。该展览共展出53件墓志和拓片,其中尤以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的于右任先生“鸳鸯七志斋藏石”中的北朝墓志和拓片为核心展品。

“鸳鸯七志斋藏石”是北魏时期 7对元氏家族夫妻的墓志,分别是北魏时期穆亮及妻魏太妃墓志、元遥及妻梁氏墓志、元珽及妻穆玉容墓志、元谭及妻司马氏墓志、元诱及妻冯氏墓志、

丘哲及妻鲜于仲儿墓志和元鉴及妻吐谷浑氏墓志。这 7对“鸳鸯”去世后随墓志都埋在河南邙山。后来墓志被盗,在民国初年又被于右任先生收集,并捐赠西安碑林。元珽及其妻子穆玉容志文中这样记载,元珽(493-526年)是北魏景穆皇帝之孙,穆玉容(483-519年)自幼聪慧机敏,元珽之父非常欣赏穆氏家族的忠孝,也慕名穆玉容的美名,虽然她比元珽大10岁,但仍然向穆家求婚。穆玉容嫁给元珽后,遵守礼德,“家富绢谐之欢,亲无嫌怨之责”“奉上崇敬,接下俞温”,二人感情非常好,堪称“姐弟恋”的楷模。而元诱夫人冯氏的志文中记载,冯氏嫁给元诱

后,孝敬公婆及姑舅等,深得元氏家族敬爱,死后“慈姑抚恸,亲里沾衿”。司马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元谭的妻子。她也是当时的名门——镇远将军、南青州刺史司马纂的长女。根据司马氏的墓志描述,温柔优雅又善于女工的司马氏在 24岁才嫁给元谭,现在看都是晚婚的年龄。墓志描述此婚姻“二族钦风,两门称美”。但是3年后司马氏去世,后与元谭合葬。

由此可见,1400多年前的婚姻既注重门当户对,也有开明的一面。最难得的是,历经千年斗转星移,无论生前身后怎么变化,盗墓贼屡次惊扰,“他们”依然能够“在一起”。

责编:李少娟 组版:张微霞 校检:公大年席波

官方微博:新浪/腾讯@三秦都市报

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三秦文博A15www.sanqin.com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杭州良渚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西泠印社、上海邮政博物馆等在内的“丝绸之路”沿线12家博物馆集体上线饿了么,首次让“博物馆文化外卖”走入大众日常生活。在饿了么下单,快至1小时,蓝骑士就会将这份“文化下午茶”送到家。

此次上线饿了么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货架上,既有脱胎于馆藏文物“皇后玉玺”的异形公交卡,也有“葡萄花鸟纹香囊挂饰”,还有具有“国宝味道”的

“虎符巧克力”和“虎符饼干”等文创产品。“博物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需要以包容、开放的心态与不同的机构与群体展开对话并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此次上线饿了么,不仅能解决博物馆文创产品传统的销售问题,也凸显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教育功能。”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化产业部副部长李博雅认为,博物馆积极借助饿了么这样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走入广大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对城市文化的塑造与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悉,今年饿了么将通过外卖、直播、探店等线上线下渠道,基于数字化工具,联动各大博物馆升级运营模式,提升城市文化生活。未来三年,饿了么将打造100个国潮文化跨界新品,让一场国潮风在本地正式吹起。

西安碑林馆藏墓志背后的“520”爱情故事

三秦都市报 汉唐网陕西历史博物馆

联办

5月15日,残疾人作家王庭德的诗集《心灵的灯盏》新书发布会在西北大学举行。众多评论家认为,王庭德的诗歌“涉猎广泛,有言志、抒情、咏物、绘景,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理想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我幼年父亲病逝,母亲智力低下,家境贫寒,一岁时的一场高烧,使我成为肌无力侏儒症患者,这就是我,一个农家子弟所要面对的人生困境。”王庭德结合自身经历回顾了小说、诗歌、散文创作的艰难历程。王庭德1981年生于陕西省旬阳县铜钱关镇,是一名身高1.16米的侏儒青年。受社会资助读完初中后,他做过洗碗工、卖报郎、乡村报道员等,因爱好写作,累计发表作品300多万字。2013年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其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这个世界无须仰视》,该书当年荣登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王庭德也因此获“陕西省残疾人优秀作家奖”等多项荣誉。

此次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心灵的灯盏》分“侏儒先生日记”“我心飞翔”“梦中女孩”“一瓣心香”“师友评说”五辑。前四辑收录了王庭德现代诗150首,内容涉及言志、咏物、抒怀、爱情、亲情、友情、乡旅之感、命运之思等方面。诗作视域独特,意象奇僻,语言个性,感情或幽邃深沉,或激越犀利,颇有张力,能够发人深思。第五辑收诗11首,主要为作者文坛师友对其人生和文学的奖掖评价。书中还以二维码的形式链入了配乐朗诵,使作者的心声可读可听,能给读者带来更加立体全面的阅读享受。

520谐音“我爱你”。5月20日,在这个充满柔情与温暖的日子里,珍藏在西安碑林博

物馆的“鸳鸯七志斋藏石”“王普贤墓志”和韦应物夫人元苹的墓志,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

“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海誓山盟,什么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

偕老”的相依相守!

听闻远方有你 动身跋涉千里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在北魏洛阳城的宫苑内,漫步走过的后妃当中,鲜卑女子、汉家女儿以及西域的各国佳丽,汇聚成皇城里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景致。在“光化六合——西安碑林藏北朝墓志特展”中展出的“王普贤墓志”就记载了北朝后妃的一段传奇姻缘。

“出身琅琊王氏的我(487- 513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姻缘线会牵在千里之外的魏宣武帝元恪身上

……”展览主办方精心制作的展品说明牌生动地讲述了王普贤颇具传奇的一段姻缘。北魏名臣王肃的发妻是南朝大文学家和大官僚谢庄的女儿,两人育有二女一子。大女儿就是后来的

“贵华夫人”王普贤。由于突遭变故,王肃化装成僧人只身北奔之时,并未带上妻儿。到魏后,他十分受孝文帝的器重,得寡妇陈留公主下嫁,本以为从此“平平淡淡过一生”,但意外总是来得很“及时”。一年多后,满心期盼阖家团圆的谢夫人假扮成尼姑带着儿女千里

寻夫,想不到迎接她的却是丈夫早已另娶的现实。

听闻远方有你,动身跋涉千里,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面对发妻谢氏,王肃内心愧疚万分,却也无法重拾旧情,于是将她安置在正觉寺,当个真尼姑。王肃死后,大女儿王普贤被纳入后宫,凭借着强大的家族力量与出众的文才品德,最终得封“贵华夫人”,尊享等同朝廷三公的品级与荣耀。

结发二十载 敬宾如始来

“每望昏入门,寒席无主,手泽衣腻,尚识平生,香奁粉囊,犹置故处,器用百物,不忍复视……”这是唐代田园诗人韦应物为挚爱的妻子撰写的墓志,可谓字字沉痛真挚,读来令人潸然泪下。13年

前,在西安市长安区出土了四方韦应物家族墓志,其中“元苹墓志”就是韦应物为夫人元苹亲自撰文并书丹的。

韦应物出身于唐代最显赫的家族——韦氏家族,当年长安就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谚谣,意思是韦姓和杜姓这两个世家高门,离皇帝很近,影响力非常大。唐代世家大族通婚,重门第族望,身为韦氏家族成员,20岁的韦应物在天宝十五年(756年)娶了16岁的北魏皇室后裔元苹,可谓是门当户对的结合。元苹,字佛力,父祖都是中级官员,出身仕宦家庭的她不仅“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还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对女儿“手教书札,口授《千文》”,处理家务之余,她和丈夫一起“诵读诗书,玩习华墨”。在韦应物的眼里,他的妻子温柔、孝顺、贤惠、饱读诗书……无一处不好。正是元苹的温柔贤惠所营造出温和的家庭生活,放荡不羁的韦应物才收敛身心,由裘马轻狂的皇帝侍卫转变为忧国忧民的官吏和立性高洁的诗人。

韦应物夫妇一起熬过了安史之乱、贬官、罢任的种种坎坷,本以为人生会苦尽甘来,白首同归。然而天意弄人,大历十一年(776年)九月,年仅36岁的元苹病逝于韦应物供职的京兆府功曹官舍,举行葬礼是在长安城含光门外太平坊韦应物临时租借的房子。元苹在与韦应物生活的 20年中“结发二十载,敬宾如始来”。夫妻相濡以沫,伉俪情深,但韦应物这段时光仕途波折,薪水微薄,生活困窘,可以想见元苹操持家务的辛劳与伤神,应该是少有富贵安闲的生活享受了。在韦应物存世诗集《韦苏州集》中有19首是怀念亡妻的悼亡诗,某些诗句与志文有相似之处,且可相互印证,悼亡诗所抒写对象均为元苹。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赵争耀采写

陕历博上线饿了么“文化下午茶”最快1小时送到家

王庭德诗集《心灵的灯盏》出版

元苹墓志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