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 张秀英 (四川省彭州市延秀小学,四 川 成 都 611900) 摘要古代圣贤思想中的诸多精髓与智慧,全部凝聚于国学经典当中。诵读国学经典,有益于学生国学修养以及语文能力的提高。 关 键 词 国 学 经 典 ; 诵 读 ;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7661(2016)32-0065-01 2016年 第 3 2 期 总 第 296期 ) 泱泱华夏五千年,国学经典著作蕴藏着丰富、优秀的中华文 明与传统文化。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观念已经深人人心,许多 学校与老师亦积极参与其中,将诵读与教学融会贯通,在丰富学 生文化底蕴的同时,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得到提升。 一、 诵读国学经典的原则 相比中学生、大学生以及成年人,小学生群体的年龄、心理 特征以及不同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要求国学经典的教学应该有 针对性与特殊性,使小学生群体更易接受和理解。总的来说,小 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诵读,需遵循四大原则:鼓励性、差异 性 、模糊 性、自主性。 先说鼓励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以引导学生热爱国学、 热爱经典著作为主,尽量多予以鼓励,少进行批评,甚至是只鼓 励不批评。差异性原则,是指老师在从整体上推进国学教学的同 时,要考虑到学生思维方式、记忆能力等个体性差异。 比如相对容易理解的国学经典《三字经》,全 篇 1134字,对 低年级学生来讲,诵读的难度较大,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之间 的诵读能力与记忆水平的差距会越来越明显,有的学生可以将 整篇《三字经》背诵流畅,而有的学生甚至连熟读都无法做到。根 据国学教学的鼓励性与差异性原则,老师不能强求学生去硬性 记忆,若背诵有难度就熟读,熟读亦困难则可跟读,只要参与其 中,有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哪怕仅能读几段甚至几句,老师也应 该给予表扬。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热爱国学经典的积极 性 ,可将学生分组,组与组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与竞争,并且根据 学生的诵读表现予以相应的奖励,赠送小红花、小星星、小礼物 等。使学生在愉快的诵读氛围中,体验国学经典的韵味,以及诵 读名著带来的快乐。 关于模糊性原则,是指对国学经典不必进行字句词汇的精 讲 与 解 析 ,只要了 解 文 章 的 大 意 ,能做到 熟 读 成 诵 便 可 。 自住性 原则,是要培养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诵读的兴趣,并鼓励学生 多读经典名著。许多人对解读经典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诵读国 学经典便要做到字字句句地分析、赏析,老师逐字逐句讲解,学 生细致做笔记,或者是反复训练,必须做到在白话文与文言文之 间熟练转换等。然而事实证明,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国学经典 的学习与诵读,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补充内容,过细、过精的 解析文章,不仅失去了诵读经典的最终意义,而且会适得其反, 让国学经典成为学生的压力,不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 国学经典的诵读内容 国学经典名目众 多,在 诵 读 内 容 的 选 择 上 ,既 要 有 价 值 ,更 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与学习能力。在紧密结合语文教学的基 础上,本文对国学经典的篇目,做出以下推荐(见表 1 )。 表1 国学经典名著及推荐理由 阅读时间 阅读篇目 推荐理由 《三宇经》 “蒙学之冠 w的 美 誉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国 学 经 典 , 一年级 朗朗上口,便于诵读= 《笠 翁 对 韵 》节选 押韵易读,古代声律读物^ 二年级 《弟子规》 曰常接人待物的规范守则,三字一句,易诵读。 《大学》 儒家经典 三年级 《论 语 》节选 儒家思想与智慧精华,且篇幅较短,便于理解与 诵读== 《诗 经 》节选 语言优美,集音乐性、生动性、韵律美为一体, 我国首部诗歌总集= 四年级 《千字文》 对仗工整、条理清楚、且平白如话,文采飞扬。 《孟子&节选 “四书”其中之一,儒家的重要典籍 s 《孝 经 》节选 有关 “孝”的儒家经典 五年级 《中庸 》节 选 《大学 》、 《论语 》、 《孟子》并 称 “四书 ”, 有关教育理论的儒家经典论著: 六年级 《老 子 》节选 体现道家思想精华的著作 《陋 室铭》《爱 莲 说 》 篇幅短,文字简,托物言志,寓意深刻长远。 国学经典的诵读方法 1. 范读引领 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前者的诵读更注重节奏感和语感的积 淀 。以《老子》开 篇 为 例 :道 可 道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尽管有 标点进行了断句,但许多学生仍像读《三字经》那 样 去 念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名 可 名 / 非常名/。”然而《老子》中的“非 常 ” 并不是我们 平常的理解,因此正确的诵读方法应该是:“道— 可道/,非— 道 /;名— 可名,非— 常名。”(“— ”表示声音延长,“。”代表 语气加重)所有分句都是先扬后抑,带有假设的语气。在正确的 诵读中,文言文的韵味也就有了。 2. 诵读积累 国学经典的学习以及古诗文教学的方法,都是以诵读为基 本,国学经典中的韵味,通常都是读出来的。在老师的引领示范 下,学生与老师共同反复诵读与练习,并且根据实际的教学情 况,合理安排诵读时间。领读的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诵读水平 相对优秀的学生 抑或是多媒体软件。诵读的方式也应多样化, 全班齐读、分组诵读、男女生对读、或者是个人朗读,还可以接龙 读 、配 乐 读 、一 边 打 节 拍 一 边 读 ,或 者 一边表演一边读等等。总而 言之,要让国学经典的诵读既有节奏又有韵味,使学生沉浸在意 象、意境的体会中,直至心领神会,熟读成诵。 3. 故 事 激 发 兴 趣 为了避免在反复诵读中学生产生出枯燥单调之感,老师可 以通过趣味性很强的故事,对国学经典名著的内容进行讲解。比 如 《诗经•兔苴》的 学 习 老 师 可 将 “武 夫 与 公 侯 ”的 故事讲给学 生,在学生产生兴趣之后,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武夫和 公侯二人的外貌、神情、言行举止,学生脑海中形成丰满生动的 人物形象,对故事的感受会更深,更容易去理解和诵读《兔苴》。 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可以实现师生互动 引起生生 之间、生文之间的共鸣,学生对国学经典中的内容有了自己的理 因此可形成言语与精神相融结合的动态过程。 国学著作中蕴藏的许多经典名句被传诵至今,众所周知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 必 信 ,行必果”、“三 人 行 ,必有我师 焉 ,择其善者 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 谁 无 过 ,过 而 能 改 , 善莫大焉”等 既朗朗上口 便于记忆诵读 同时又有教育意义。 自古以来便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让学生将经典名句摘抄记录,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 到写作与日常生活中 最终将国学经典中“古人的语言”内化成 为属于学生自己的语言,以此促成国学经典落实到实践中的教 育意义。 参考文献: [ 1 ]应雀灵.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 J ].宁 波 教 育学院学报, 2012, (2):113-115. 65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 · 2. 诵读积累 国学经典的学习以及古诗文教学的方法,都是以诵读为基 本,国学经典中的韵味,通常都是读出来的。在老师的引领示范

  • Upload
    others

  • View
    2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张秀英

(四川省彭州市延秀小学,四 川 成 都 611900)

摘要古代圣贤思想中的诸多精髓与智慧,全部凝聚于国学经典当中。诵读国学经典,有益于学生国学修养以及语文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32-0065-01

2 0 1 6年 第 3 2 期 (总 第 2 9 6 期 )

泱泱华夏五千年,国学经典著作蕴藏着丰富、优秀的中华文 明与传统文化。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观念已经深人人心,许多 学校与老师亦积极参与其中,将诵读与教学融会贯通,在丰富学 生文化底蕴的同时,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得到提升。

一、 诵读国学经典的原则

相比中学生、大学生以及成年人,小学生群体的年龄、心理 特征以及不同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要求国学经典的教学应该有 针对性与特殊性,使小学生群体更易接受和理解。总的来说,小 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诵读,需遵循四大原则:鼓励性、差异 性 、模糊性、自主性。

先说鼓励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以引导学生热爱国学、 热爱经典著作为主,尽量多予以鼓励,少进行批评,甚至是只鼓 励不批评。差异性原则,是指老师在从整体上推进国学教学的同 时,要考虑到学生思维方式、记忆能力等个体性差异。

比如相对容易理解的国学经典《三字经》,全 篇 1134字 ,对

低年级学生来讲,诵读的难度较大,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之间 的诵读能力与记忆水平的差距会越来越明显,有的学生可以将 整篇《三字经》背诵流畅,而有的学生甚至连熟读都无法做到。根 据国学教学的鼓励性与差异性原则,老师不能强求学生去硬性 记忆,若背诵有难度就熟读,熟读亦困难则可跟读,只要参与其 中,有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哪怕仅能读几段甚至几句,老师也应 该给予表扬。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热爱国学经典的积极 性 ,可将学生分组,组与组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与竞争,并且根据 学生的诵读表现予以相应的奖励,赠送小红花、小星星、小礼物 等。使学生在愉快的诵读氛围中,体验国学经典的韵味,以及诵 读名著带来的快乐。

关于模糊性原则,是指对国学经典不必进行字句词汇的精 讲与解析,只要了解文章的大意,能做到熟读成诵便可。 自住性 原则,是要培养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诵读的兴趣,并鼓励学生 多读经典名著。许多人对解读经典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诵读国 学经典便要做到字字句句地分析、赏析,老师逐字逐句讲解,学 生细致做笔记,或者是反复训练,必须做到在白话文与文言文之 间熟练转换等。然而事实证明,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国学经典 的学习与诵读,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补充内容,过细、过精的 解析文章,不仅失去了诵读经典的最终意义,而且会适得其反, 让国学经典成为学生的压力,不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 国学经典的诵读内容国学经典名目众多,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有价值,更

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与学习能力。在紧密结合语文教学的基 础上,本文对国学经典的篇目,做出以下推荐(见表 1)。

表 1 国学经典名著及推荐理由

阅读时间 阅读篇目 推荐理由

《三 宇 经 》有 “蒙 学 之 冠 w的 美 誉 ,最具代表性的国学经 典 ,

一年级 朗 朗 上 口 ,便于 诵 读 =

《笠 翁 对 韵 》节选 押 韵 易 读 ,古代声律读物^

二年级《弟 子 规 》 曰常接人待物 的 规 范 守 则 ,三 字 一 句 ,易诵 读 。

《大 学 》 儒家经典

三年级

《论 语 》节选儒 家 思 想 与 智 慧 精 华 ,且 篇 幅 较 短 ,便于理解与

诵 读 ==

《诗 经 》节选语 言 优 美 ,集音乐 性 、生 动 性 、韵律 美 为 一 体 ,

我 国 首 部 诗 歌 总 集 =

四年级《千 字 文 》 对 仗 工 整 、条 理 清 楚 、且 平 白如话,文 采 飞 扬 。

《孟 子 &节 选 “四书 ”其 中之一,儒 家 的 重 要 典 籍 s

《孝 经 》节选 有关 “孝 ”的儒家经典

五年级《中庸 》节选

与 《大学 》、 《论 语 》、 《孟 子 》并 称 “四书 ”,

有关 教 育 理 论 的 儒 家 经 典 论 著 :

六 年 级《老 子 》节选 体 现 道 家 思 想 精 华 的 著 作

《陋 室 铭 》《爱 莲 说 》 篇 幅 短 ,文字 简 ,托 物 言 志 ,寓意深刻长 远 。

三、国学经典的诵读方法1. 范读引领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前者的诵读更注重节奏感和语感的积

淀。以《老子》开篇为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尽管有 标点进行了断句,但许多学生仍像读《三字经》那样去念:“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然而《老子》中的“非常”,并不是我们 平常的理解,因此正确的诵读方法应该是:“道—— 可道/,非—— 常 道 /;名—— 可名,非—— 常名。”(“—— ”表示声音延长,“。”代表 语气加重)所有分句都是先扬后抑,带有假设的语气。在正确的 诵读中,文言文的韵味也就有了。

2. 诵读积累国学经典的学习以及古诗文教学的方法,都是以诵读为基

本 ,国学经典中的韵味,通常都是读出来的。在老师的引领示范 下 ,学生与老师共同反复诵读与练习,并且根据实际的教学情 况 ,合理安排诵读时间。领读的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诵读水平 相对优秀的学生,抑或是多媒体软件。诵读的方式也应多样化, 全班齐读、分组诵读、男女生对读、或者是个人朗读,还可以接龙 读、配乐读、一边打节拍一边读,或者一边表演一边读等等。总而 言之,要让国学经典的诵读既有节奏又有韵味,使学生沉浸在意 象、意境的体会中,直至心领神会,熟读成诵。

3. 故事激发兴趣为了避免在反复诵读中学生产生出枯燥单调之感,老师可

以通过趣味性很强的故事,对国学经典名著的内容进行讲解。比 如《诗经•兔苴》的学习,老师可将“武夫与公侯”的故事讲给学 生 ,在学生产生兴趣之后,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武夫和 公侯二人的外貌、神情、言行举止,学生脑海中形成丰满生动的 人物形象,对故事的感受会更深,更容易去理解和诵读《兔苴》。 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可以实现师生互动,引起生生 之间、生文之间的共鸣,学生对国学经典中的内容有了自己的理 解,因此可形成言语与精神相融结合的动态过程。

国学著作中蕴藏的许多经典名句被传诵至今,众所周知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必信,行必果”、“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谁无过,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等 ,既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诵读,同时又有教育意义。 自古以来便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让学生将经典名句摘抄记录,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 到写作与日常生活中,最终将国学经典中“古人的语言”内化成 为属于学生自己的语言,以此促成国学经典落实到实践中的教 育意义。

参考文献:[1]应雀灵.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宁波教

育学院学报,2012,(2):113-115.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