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八 十 年 代 我 是 時 代 的「弄 潮 兒」,這 之 後 又 確 實 經 歷了一 個 動 盪 的滄桑歲月,在與師友的交往中也確實留下了一些歷史的痕跡, 把 這 些 痕 跡 如 實 地 記 下,既 是 情 感,也 是 見 證。

把這些痕跡如實地記下,既是情感,也是見證。...是學問,不是創作。對否?鄭老師回答說:平心而論,他的主要成就愛,對此,我請教過鄭老師:我的審美感覺不知生的學問高山仰止,但對《圍城》卻並不特別喜前不見古人,後也恐怕難見來者。儘管我對錢先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把這些痕跡如實地記下,既是情感,也是見證。...是學問,不是創作。對否?鄭老師回答說:平心而論,他的主要成就愛,對此,我請教過鄭老師:我的審美感覺不知生的學問高山仰止,但對《圍城》卻並不特別喜前不見古人,後也恐怕難見來者。儘管我對錢先

八十年代我是時代的「弄潮兒」,這之後又確實經歷了一個動盪

的滄桑歲月,在與師友的交往中也確實留下了一些歷史的痕跡,

把這些痕跡如實地記下,既是情感,也是見證。

劉再復

Page 2: 把這些痕跡如實地記下,既是情感,也是見證。...是學問,不是創作。對否?鄭老師回答說:平心而論,他的主要成就愛,對此,我請教過鄭老師:我的審美感覺不知生的學問高山仰止,但對《圍城》卻並不特別喜前不見古人,後也恐怕難見來者。儘管我對錢先

目錄

自序

第一輯

錢鍾書紀事

002

夏志清紀事

027

周揚紀事

066

胡喬木紀事

082

胡繩紀事

091

千家駒紀事

111

施光南紀事

118

Page 3: 把這些痕跡如實地記下,既是情感,也是見證。...是學問,不是創作。對否?鄭老師回答說:平心而論,他的主要成就愛,對此,我請教過鄭老師:我的審美感覺不知生的學問高山仰止,但對《圍城》卻並不特別喜前不見古人,後也恐怕難見來者。儘管我對錢先

第二輯

初祭聶紺弩

134

最後一縷絲

138

思想錐心坦白難

142

聶紺弩山脈

146

光榮的荊棘之路

——

聶紺弩先生悼辭150

三個歷史性的「馬思聰時刻」158

被斬斷的隊歌

165

漂泊的歌譜

169

重鬼輕人

172

亡靈的金唱片

175

「骷髏」的領悟

180

海德格爾激情

184

我的驕傲

189

用理性的眼睛看中國

——

李澤厚和他對中國的思考

193

第三輯

直聲滿學院

——

懷念吳世昌先生

210

還不清的滿身債

——

懷念孫楷第先生

216

信念

——

懷念孫冶方先生

221

想念您,樊駿好兄長

225

Page 4: 把這些痕跡如實地記下,既是情感,也是見證。...是學問,不是創作。對否?鄭老師回答說:平心而論,他的主要成就愛,對此,我請教過鄭老師:我的審美感覺不知生的學問高山仰止,但對《圍城》卻並不特別喜前不見古人,後也恐怕難見來者。儘管我對錢先

馬漢茂和他的中國情結

——

哀悼馬漢茂教授

242

山那邊的小鹿

——

緬懷安格爾

248

採蘑菇

254

丸山昇與伊藤

259

第四輯

歲月的哀傷

——

緬懷彭柏山老師

266

璞玉

——

緬懷鄭朝宗老師

271

八月的傷感——

緬懷岳父陳英烈老師

282

這幾年,常想念范用老先生

285

被故國忽略的理性智慧

——

緬懷鄒讜教授

288

三聯三代皆好友

——

緬懷范用先生

293

緬懷傻到底的賓雁老大哥

304

痛失文良好兄弟

308

Page 5: 把這些痕跡如實地記下,既是情感,也是見證。...是學問,不是創作。對否?鄭老師回答說:平心而論,他的主要成就愛,對此,我請教過鄭老師:我的審美感覺不知生的學問高山仰止,但對《圍城》卻並不特別喜前不見古人,後也恐怕難見來者。儘管我對錢先

自序

《師友紀事》於二〇一一年在北京三聯出版

時,我就很高興。因為書中負載着我的許多真實

的情思。但也有遺憾,因為人文環境的限制,有

一些悼念和講述朋友的文章不能放入集子中。現

在香港三聯決定出版增補本,給我一個完整表述

的機會,使我更加高興。所以我要特別感謝香港

三聯常務副總編侯明兄和責任編輯張艷玲小姐。

她們給了我價值無量的更多的情感自由與良心

自由。增

補的文章除了早已發表過的《最後的唐·

吉訶德─

緬懷千家駒先生》(收入此書題目改

為《千家駒紀事》)、《緬懷傻到底的賓雁老大

哥》等篇之外,還有新寫成的《夏志清紀事》、

《想念您,樊駿好兄長》等。因為擁有較多新的

Page 6: 把這些痕跡如實地記下,既是情感,也是見證。...是學問,不是創作。對否?鄭老師回答說:平心而論,他的主要成就愛,對此,我請教過鄭老師:我的審美感覺不知生的學問高山仰止,但對《圍城》卻並不特別喜前不見古人,後也恐怕難見來者。儘管我對錢先

內容,所以便起了新的書名:「學者、行者、思

想者」。我的師友多半是學者與思想者,但也有

行者。還有一些是學者兼行者或思想者兼行者。

如千家駒先生、賓雁兄。所謂行者,就是不困於

書齋,還參與社會活動。但他們實際上是知行不

二,內心的光明總想輻射於人間。而我則「精於

思惰於行」(嚴復語),並且不相信個人的文字

與行為能夠真正改造世界,但對於行者的理想與

熱情,我總是抱有敬意。

「三者」的新書名固然不錯,但不夠簡練,

因此,原責任編輯舒非兄又建議改為《吾師與吾

友》,以對應林語堂先生的《吾國與吾民》。我

欣然採納。《師友紀事》在北京出版後,李澤厚

先生評價說:「此書不僅有文學價值,而且有史

料價值。」對於我而言,澤厚兄「師」、「友」

兩兼,他的評價當然使我很高興,而我自己也知

道此書以「信實」為特點。不僅寄託情感,而且

嚴格紀實。既不負亡人,也不負健在者。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六日

於美國 Colorado

Page 7: 把這些痕跡如實地記下,既是情感,也是見證。...是學問,不是創作。對否?鄭老師回答說:平心而論,他的主要成就愛,對此,我請教過鄭老師:我的審美感覺不知生的學問高山仰止,但對《圍城》卻並不特別喜前不見古人,後也恐怕難見來者。儘管我對錢先

Page 8: 把這些痕跡如實地記下,既是情感,也是見證。...是學問,不是創作。對否?鄭老師回答說:平心而論,他的主要成就愛,對此,我請教過鄭老師:我的審美感覺不知生的學問高山仰止,但對《圍城》卻並不特別喜前不見古人,後也恐怕難見來者。儘管我對錢先

000

錢鍾書紀事

一錢鍾書先生去世已經十年。這十年裏,我常

常緬懷着,也常與朋友講述他對我的關懷,可是

一直沒有着筆寫下紀念他的文字,僅在一九九九

年四月間寫了一篇千字短文,題為《錢鍾書先生

的囑託》。寫作這篇短文也是不得已,所以我在

短文中首先說明了我沉默與難以沉默的理由,這

也是我今天寫作時需要說明的,因此,姑且把短

文的前半節抄錄於下:

儘管我和錢鍾書先生有不少交往,但他去世

之後,我還是盡可能避免說話。我知道錢先生的

脾氣。在《圍城》中他就說過:「文人最喜歡有

人死,可以有題目作哀悼的文章。棺材店和殯儀

Page 9: 把這些痕跡如實地記下,既是情感,也是見證。...是學問,不是創作。對否?鄭老師回答說:平心而論,他的主要成就愛,對此,我請教過鄭老師:我的審美感覺不知生的學問高山仰止,但對《圍城》卻並不特別喜前不見古人,後也恐怕難見來者。儘管我對錢先

000

館只做新死人的生意,文人會向一年,幾年,幾

十年,甚至幾百年的陳死人身上生發。」錢先生

的逝世,也難免落入讓人生發的悲劇。不過,人

生本就是一幕無可逃遁的悲劇,死後再充當一回

悲劇角色也沒關係。我今天並非做悼念文章,而

是要完成錢鍾書先生生前讓我告訴學術文化界年

輕朋友的一句話。

這句話他對我說過多次,還在信中鄭重地寫

過一次。第一次是在我擔任文學研究所所長之後

不久,我受所裏年輕朋友的委託,請求他和所裏

的研究生見一次面,但他謝絕了,不過,他讓我

有機會應告訴年輕朋友,萬萬不要迷信任何人,

最要緊的是自己下工夫做好研究,不要追求不實

之名。一九八七年,我到廣東養病,他又來信囑

託:

請對年輕人說:錢某名不副實,萬萬不要迷

信。這就是幫了我的大忙。不實之名,就像不義

之財,會招來惡根的。(一九八七年四月二日)

作為中國卓越學者的錢先生說自己「名不副

實」,自然是謙虛,而說「萬萬不要迷信」,包

括對他的迷信,則是真誠的告誡。迷信,不管是

迷信甚麼人,都是一種陷阱,一種走向蒙昧的起

始。錢先生生前不迷信任何權威,所以他走向高

峰,死後他也不讓別人迷信他,因為他期待着新

的峰巒。在「不要迷信」的告誡之後是「不要虛

名」的更重要的告誡,我今天不能不鄭重地轉達

Page 10: 把這些痕跡如實地記下,既是情感,也是見證。...是學問,不是創作。對否?鄭老師回答說:平心而論,他的主要成就愛,對此,我請教過鄭老師:我的審美感覺不知生的學問高山仰止,但對《圍城》卻並不特別喜前不見古人,後也恐怕難見來者。儘管我對錢先

000

給故國的年輕朋友。

二錢鍾書先生的好友、我的老師鄭朝宗先生在

一九八六年一月六日給我的信中說:「《圍城》

是憤世嫉俗之作,並不反映作者的性格。」確乎

如此,但錢先生在《圍城》中批評文人喜作悼念

文章,卻也反映他內心的一種真實:不喜歡他人

議論他、評論他,包括讚揚他的文章。錢先生對

我極好、極信賴(下文再細說),唯獨有一次生

氣了。那是一九八七年文化部藝術出版社,出於

好意要辦《錢鍾書研究》的刊物。出版社委託一

位朋友來找我,讓我也充當一名編委,我看到名

單上有鄭朝宗、舒展等(別的我忘記了),就立

即答應。沒想到,過了些時候,我接到錢先生的

電話,說有急事,讓我馬上到他家。他還特地讓

他的專車司機葛殿卿來載我。一到他家,看到他

的氣色,就知道不妙。他一讓我坐下就開門見山

地批評說:「你也當甚麼《錢鍾書研究》的編

委?你也瞎參乎?沒有這個刊物,我還能坐得

住,這個刊物一辦,我就不得安生了。」他一說

我就明白了。儘管我為刊物辯護,證之「好意」,

他還是不容分辯地說:「趕快把名字拿下來。」

我自然遵命,表示以後會慎重。第二年我回福建

探親,路經廈門時特別去拜訪鄭朝宗老師,見面

Page 11: 把這些痕跡如實地記下,既是情感,也是見證。...是學問,不是創作。對否?鄭老師回答說:平心而論,他的主要成就愛,對此,我請教過鄭老師:我的審美感覺不知生的學問高山仰止,但對《圍城》卻並不特別喜前不見古人,後也恐怕難見來者。儘管我對錢先

000

時,他告訴我,錢先生也寫信批評他。鄭老師笑

着說:「這回錢先生着實生氣了。不過,他對我

們兩個都極好,你永遠不要離開這個巨人。」最

後這句話鄭老師對我說過多次,還特別在信中寫

過一次。一九八六年我擔任研究所所長後,他在

給我的信上說:

你現身荷重任,大展宏才,去年在《讀書》

第一、二期上發表的文章氣魄很大,可見進步之

速。但你仍須繼續爭取錢默存先生的幫助。錢是

我生平最崇敬的師友,不僅才學蓋世,人品之高

亦為以大師自居者所望塵莫及,能得他的賞識與

支持實為莫大幸福。他未曾輕許別人,因此有些

人認為他尖刻,但他可是偉大的人道主義者。

我與他交遊數十年,從他身上得到溫暖最多。

一九五七年我墮入泥潭,他對我一無懷疑,六〇

年摘帽後來信並寄詩安慰我者也以他為最早。他

其實是最溫厚的人,《圍城》是憤世嫉俗之作,

並不反映作者的性格。你應該緊緊抓住這個巨人,

時時向他求教。

鄭朝宗老師是錢先生的知音摯友,對我又愛

護之至。《管錐編》出版後,他一再叮囑我要「天

天讀」。我果然不忘老師教誨,二三十年從未間

斷過對《管錐編》的閱讀,也終於明白鄭老師所

說的「巨人」二字是甚麼意思。錢鍾書先生絕對

是中華民族空前絕後的學術巨人,是出現於二十

世紀的人類社會的學問奇觀。如此博學博識,真

Page 12: 把這些痕跡如實地記下,既是情感,也是見證。...是學問,不是創作。對否?鄭老師回答說:平心而論,他的主要成就愛,對此,我請教過鄭老師:我的審美感覺不知生的學問高山仰止,但對《圍城》卻並不特別喜前不見古人,後也恐怕難見來者。儘管我對錢先

000

前不見古人,後也恐怕難見來者。儘管我對錢先

生的學問高山仰止,但對《圍城》卻並不特別喜

愛,對此,我請教過鄭老師:我的審美感覺不知

對否?鄭老師回答說:平心而論,他的主要成就

是學問,不是創作。

錢先生對《錢鍾書研究》一事如此認真的態

度,絕非矯情。他的不喜別人臧否的態度是一

貫的,他自嘲說:我這個人「不識抬舉」(參見

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寫給鄭朝宗的信),這也非

虛言。一生渴求高潔、安寧,確實是他的真情真

性。只是求之太真太切,往往就對「抬舉」之事

怒不可遏,言語過於激憤。一九九六年,我聽到

法國的友人王魯(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中文部編

輯)說,他看到國內報刊有一消息,說李希凡等

人聯名寫了呼籲信,要求制止江蘇無錫把錢先生

的祖居舊址夷為商場,以保護國寶文物。知道此

事後,他就致函楊絳先生,詢問此事是否需要聲

援一下。楊先生在回函中傳達了錢先生的話:

「我是一塊臭肉,所有的蒼蠅都想來叮着。」一

聽到這句話,我就相信這是錢先生的語言,別人

說不出如此犀利透徹的話。難怪人家要說他「尖

刻」。然而,這句話也說明他為了保衛自己的安

寧與高潔是怎樣的不留情面。

Page 13: 把這些痕跡如實地記下,既是情感,也是見證。...是學問,不是創作。對否?鄭老師回答說:平心而論,他的主要成就愛,對此,我請教過鄭老師:我的審美感覺不知生的學問高山仰止,但對《圍城》卻並不特別喜前不見古人,後也恐怕難見來者。儘管我對錢先

000

三錢先生一去世,香港的《信報》就約請我寫

悼念文章。他們知道我與錢先生的關係非同一

般。但我沒有答應。錢先生去世十年了,我還是

沒有寫。沒有提筆的原因,除了深知錢先生不喜

悼文、不喜他人臧否的心性之外,還有一個原因

是要寫出真實的錢鍾書實非易事,尤其是我理解

的錢先生,真是太奇特。每一個人都不是那麼簡

單的,尤其是文化巨人,更是豐富複雜,具有多

方面的脾氣。我接觸交往的人很多,但沒有見到

一個像錢先生這樣清醒地看人、看世界。他對身

處的環境、身處的社會並不信任,顯然覺得人世

太險惡(這可能是錢先生最真實的內心)。因為

把社會看得太險惡,所以就太多防範。他對我

說:「我們的頭髮,一根也不要給魔鬼抓住。」

這是錢先生才能說得出來的天才之語,但是當我

第一次聽到時,身心真受了一次強烈的震撼。我

完全不能接受這句話,因為我是一個不設防的

人,一個對「緊繃階級鬥爭一根弦」的理念極為

反感的人。但是這句話出自我敬仰的錢先生之

口,我不能不震撼。後來證明,我不聽錢先生的

提醒,頭髮確實一再被魔鬼抓住。口無遮攔,該

說就說,結果老是被批判,直到今天也難倖免。

出國之後,年年都想起錢先生這句話,但秉性難

改,總是相信世上只有人,沒有魔鬼。

不過,出國之後,我悟出「頭髮一根也不能

給魔鬼抓住」,正是理解錢先生世界的一把鑰

Page 14: 把這些痕跡如實地記下,既是情感,也是見證。...是學問,不是創作。對否?鄭老師回答說:平心而論,他的主要成就愛,對此,我請教過鄭老師:我的審美感覺不知生的學問高山仰止,但對《圍城》卻並不特別喜前不見古人,後也恐怕難見來者。儘管我對錢先

000

匙。他不喜歡見人,不喜歡社交,不參加任何會

議,他是政協委員,但一天也沒有參加過政協

會。我們研究所有八個全國政協委員,唯有他是

絕對不到會的委員。他是作家協會的理事,但他

從未參加過作協召開的會議,也不把作協當一回

事。有許多研究學會要聘請他擔任顧問、委員

等,他一概拒絕。不介入俗事,不進入俗流,除

了潔身自好的品性使然之外,便是他對「魔鬼」

的警惕。文化大革命剛開始,有人要陷害他,貼

出一張大字報,揭發「錢鍾書有一次看到他的辦

公桌上放下一本毛選,竟說:拿走,拿走,別弄

髒我的書桌。」錢先生立即貼出一張大字報鄭重

澄清:「我絕對沒有說過這句喪心病狂的話。」

在當時極端險惡的「革命形勢」下,如果錢先生

不及時用最明確的語言澄清事實,給魔鬼一擊,

將會發生怎樣的災難呢?

只有了解錢先生的防範之心,才能了解他的

代表作《管錐編》為甚麼選擇這種文體,為甚麼

像構築堡壘似的建構他的學術堂奧。既然社會這

等險惡,就必須生活在堡壘之中。魯迅就因深明

人世的險惡,所以其文也如「壕塹」,自稱其行

為乃是「壕塹戰」,不做許褚那種「赤膊上陣」

的蠢事。我讀《管錐編》,就知道這是在進入堡

壘、進入壕塹、進入深淵,要慢慢讀,慢慢品,

慢慢悟。書中絕不僅僅是如山如海的知識寶庫,

而且還有如日如月的心靈光芒。對於文化大革命

的大荒唐,他不能直說,但書中「口戕口」的

彙集與曲說,則讓你更深地了解人性之惡從來如

Page 15: 把這些痕跡如實地記下,既是情感,也是見證。...是學問,不是創作。對否?鄭老師回答說:平心而論,他的主要成就愛,對此,我請教過鄭老師:我的審美感覺不知生的學問高山仰止,但對《圍城》卻並不特別喜前不見古人,後也恐怕難見來者。儘管我對錢先

000

此。而對「萬物皆備於我」的闡釋,一讀便想到

文化大革命中人的表現確實集獅子之兇猛、狐狸

之狡猾、毒蛇之陰毒、家狗之卑賤等萬物的特性。

倘若再讀下「幾」、「鬼國」等詞的疏解,更會

進入中國哲學關於「度」、關於臨界點的深邃思

索。有人說,《管錐編》是知識的堆積,將來電

腦可替代,這完全是無稽之談。電腦可集中概念,

但絕不可能有像錢先生在彙集中外概念知識的同

時,通過組合和擊中要害的評點而讓思想光芒直

逼社會現實與世道人心。有人貶抑說《管錐編》

是散錢失串,這也不是真知明鑑。不錯,從微觀

上看,會覺得《管錐編》的每一章節,都沒有一

個時文必具的那種思想主題,那種進入問題、討

論問題的邏輯鏈條(串),但是,《管錐編》卻

有一個貫穿整部巨著的大鏈條,這就是中國文化

的內在大動脈。我在海外的學術講座中,告訴學

生,你要了解《詩經》,讀讀《管錐編》的第二

冊第十三節就可以了。我在講解老子《道德經》

時,只講一個「反」字。此字是全經的文眼,一

通百通。而能抓住這個字,就得益於《管錐編》,

正是它首先抓住這個字,並集中了歷來各種注本

對「反」字的解釋,真了不得。因為走進去了,

才看到《管錐編》這一深淵的美妙。學問真是太

美了!深淵真是太迷人了!一旦進入,一定會留

連忘返。但應當承認,這確實是深淵,是堡壘。

錢先生大約知道,能進入之人無須防,未能進入

之人必須防。能進入的人一定會高山仰止,當然

也一定不忍加害於造山之人;不能進入的人,或

Page 16: 把這些痕跡如實地記下,既是情感,也是見證。...是學問,不是創作。對否?鄭老師回答說:平心而論,他的主要成就愛,對此,我請教過鄭老師:我的審美感覺不知生的學問高山仰止,但對《圍城》卻並不特別喜前不見古人,後也恐怕難見來者。儘管我對錢先

000

無知,或偏見,或傲慢,或嫉妒,乾脆就在他們

面前築一堵牆,一道壕塹,由他們說去吧。

錢先生的防範與警惕,表現在學術上,也表

現在工作上。他當了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只管一

點外事。說是「一點」,是指他並非真管院裏的

全部外事。真管的還是趙復三和李慎之這兩位副

院長。但有些外國學者,特別是文學研究方面的

學者,特別要求要見他的,或者院部領導人認為

他必須出面的,他才不得不見。我擔任所長後,

文學方面的來客真不少。有幾次院部擬定錢先生

必須出面,他應允後竟對外事局說:你們不要派

人來,再復來就可以了,他不會英文,我可以當

翻譯。說到做到,他真的不讓院裏所裏的外事人

員陪同,由我兩個單獨會見。錢先生不讓別人參

加,就是有所提防。對於我,他則絕對放心,我

多次有幸聽到他在外賓面前暢所欲言。他批評丁

玲是「毛澤東主義者」,被打成右派,吃了那麼

多苦頭之後還是依然故我。說完哈哈大笑。他又

表揚魏明倫嘲諷姚雪垠的文言雜文(發表於《人

民日報》)寫得好,說當代作家能寫出這樣的文

言文不容易。暢開心胸的錢先生真可愛,拆除堡

壘的錢先生,其言笑真讓人聞之難忘。

四真正暢開心胸的錢鍾書,其實是年青時期的

Page 17: 把這些痕跡如實地記下,既是情感,也是見證。...是學問,不是創作。對否?鄭老師回答說:平心而論,他的主要成就愛,對此,我請教過鄭老師:我的審美感覺不知生的學問高山仰止,但對《圍城》卻並不特別喜前不見古人,後也恐怕難見來者。儘管我對錢先

000

錢鍾書。儘管我敬愛整個錢鍾書,但就個體生

命狀態而言,我更喜歡青年錢鍾書。青年錢鍾書

心中沒有一根弦,天真活潑,才華橫溢,其文章

全是率性而談,直言無忌。這個青年錢鍾書凝聚

在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錢鍾書散文》一書的

前半部中。此書搜集的三十年代錢先生所寫的

散文,即從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九年,也就是

《圍城》問世之前的散文。這些散文篇篇有性

情、有思想,智慧之語全無文言的包裹,讓人讀

後覺得作者不僅是才子,而且是赤子。例如寫

於一九二二年的短文《大衛休謨》,評介的是

四百三十六頁的英文版《大衛休謨傳》,講述的

是英國大哲學家休謨的思想與故事,但錢先生以

年青學人的幽默與刁頑,把休謨自己概說的十六

項特性,選擇摘譯數項於文中,實在很有趣。休

謨如此自畫:(一)好人而以做壞事為目的;

(三)非常用功,但是無補於人亦無益於己;

(八)非常「怕難為情」,頗謙虛,而絕不卑遜;

(十一)雖離群索居而善於應酬;(十三)有熱

誠而不信宗教,講哲學而不求真理;(十四)雖

講道德,然不信理智而信本能;(十五)好與女

子調情,而決不使未嫁的姑娘的母親發急,或已

嫁的姑娘的丈夫拈酸。筆者所以要提這篇散文而

且注意錢先生在十六條中選擇這七條,是覺得青

年錢鍾書很像青年休謨:坦率、頑皮、風趣,情

感中放入理性,與眾不同。這七條簡直是青年錢

先生的自白。晚年錢鍾書就不完全是這樣了,他

很理智,很負責,很警覺,顯得有點世故。能靠

Page 18: 把這些痕跡如實地記下,既是情感,也是見證。...是學問,不是創作。對否?鄭老師回答說:平心而論,他的主要成就愛,對此,我請教過鄭老師:我的審美感覺不知生的學問高山仰止,但對《圍城》卻並不特別喜前不見古人,後也恐怕難見來者。儘管我對錢先

000

近他的人很少了。

因為錢先生的這種個性,因此常被誤解為尖

刻的冷人。文學所古代文學研究室一位比我年輕

的學子,有一次竟告訴我一條「信息」,說他的

博士導師(在古代文學研究界甚有名聲)這樣評

論:劉再復徹頭徹尾、徹裏徹外都是熱的,而錢

鍾書則徹頭徹尾、徹裏徹外都是冷的。我聽了此

話,頓時冒出冷汗(不是熱汗),並說一聲「你

們對錢先生誤解了」。有此誤解的,不僅是文學

所。

然而,我要說,錢先生是個外冷內熱的人。

鄭朝宗老師說「他其實是最溫厚的人」,絕非妄

言。對錢先生的評說各種各樣,但我相信自己親

身體驗的才是最可靠。

我和錢先生、楊先生真正能坐在一起或站在

一起說話的是在一九七三年社會科學院從五七

幹校搬回北京之後,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之

後。那時我住在社會科學院的單身漢宿舍樓(八

號樓),錢先生夫婦則住在與這座樓平行並排

(只隔十幾米遠)的文學所圖書館樓。因為是鄰

居的方便,我竟多次冒昧地闖到他的居室去看

他。他們不僅不感到突然,而且要我坐下來和他

們說話,那種和藹可親,一下子就讓我感到溫

暖,「四人幫」垮台之後,社會空氣和人的心情

變好了,我們這些住在學部大院裏的人,傍晚總

是沿街散步,於是我常常碰到錢先生和楊先生,

一見面,總是停下來和我說陣話。那時我日以繼

夜寫批判「四人幫」的文章,寫得很有點名氣。

Page 19: 把這些痕跡如實地記下,既是情感,也是見證。...是學問,不是創作。對否?鄭老師回答說:平心而論,他的主要成就愛,對此,我請教過鄭老師:我的審美感覺不知生的學問高山仰止,但對《圍城》卻並不特別喜前不見古人,後也恐怕難見來者。儘管我對錢先

本書收錄作者與二十多位﹁師友﹂的交往紀事,他

們大都是名師大家,包括錢鍾書、夏志清、胡喬

木、周揚、胡繩、千家駒、施光南、聶紺弩、馬思

聰、李澤厚、吳世昌、鄒讜等等。通過作者一字一

字的記敘,引述往來之書信內容,緬懷亦師亦友的

深刻情誼,文人形象與情思躍然紙上。讀者不獨感

受到作者對多位師友的真摯情感,同時讀到富有史

料價值與文獻意義的珍貴文字。

更多好書請瀏覽三聯網頁:

http://www.jointpublishing.com

HK$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