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臺灣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畫」 103 年自評報告 104 1

臺灣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畫」 - CTLD x DLCtop100.ntu.edu.tw/outcomes/-103.pdf十大頂尖研究 中心 推動國際化交流 1. 與國外著名公司 或研究機構在校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臺灣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畫」

    103 年自評報告

    104 年 1 月

  • I

    目 錄

    壹、 期中實地考評意見回復 ..................................................................................... 1

    貳、 整體規劃與運作 ................................................................................................. 1 一、 概述…. ................................................................................................................. 1 二、 辦學理念 .............................................................................................................. 1 三、 使命與願景 .......................................................................................................... 1 四、 總體目標與中長程計畫 ....................................................................................... 1 五、 執行策略及措施 .................................................................................................. 3 六、 本校 SWOT 自我分析 ........................................................................................ 3 七、 優質學習與研究環境 .......................................................................................... 4

    參、 計畫執行績效 ..................................................................................................... 4 一、 整體目標達成情形 .............................................................................................. 4

    (一) 分年目標達成情形 ................................................................................... 4 (二) 現階段與指標學校之差異 ......................................................................... 5

    1. 各領域 HiCi 論文排名(2014 年統計數據預計於 2015 年 3 月公布) ...... 5 2. 論文總數及被引用數世界排名 .................................................................. 6

    (三) 未來執行重點 ........................................................................................... 6 二、 提升教學研究之具體成果 ................................................................................... 7

    (一) 研究成果 .................................................................................................. 7 (二) 教學卓越與培育優質人才 ......................................................................... 8

    1. 人才培育 .................................................................................................. 8 2. 評鑑機制 ................................................................................................ 10 3. 教學 ....................................................................................................... 12 4. 通識教育課程規劃、實施及成效 ............................................................ 18 5. 教育推廣及資源共享 .............................................................................. 19 6. 弱勢學生入學機會之管道及相關配套措施 .............................................. 20

    (三) 人才延攬與師資改善 .............................................................................. 23 1. 長期延攬優秀人才之措施及具體成效 ..................................................... 23 2. 彈性薪資執行情形 ................................................................................. 24 3. 教師支援策略及績效 .............................................................................. 25

    (四) 國際化提升程度 ..................................................................................... 29 1. 招收國際學生 ......................................................................................... 30 2. 發展國際學生課 ..................................................................................... 30 3. 推動雙聯學位計畫 ................................................................................. 30 4. 提升學生國際化程度,推動 1/3 大學部學生 Study Abroad .................... 30 5. 積極創造國際合作及永續發展 ................................................................ 31

    (五) 產學合作 ................................................................................................ 32 三、 重點領域及研究中心執行成效 ......................................................................... 34

  • II

    四、 人文社會領域發展執行情形 ............................................................................. 34 (一) 發展策略 ................................................................................................ 34 (二) 執行情形 ................................................................................................ 34 (三) 改善措施 ................................................................................................ 37 (四) 人文社會領域專任教師數及占全校專任教師數比例 ............................... 37 (五) 未來執行重點 ......................................................................................... 38

    五、 配合國家未來發展所需之專精領域執行情形 .................................................. 38 肆、 財務規劃與經費使用效益 ............................................................................... 39

    一、 學校整體財務規劃、分配、考核及永續經營措施 .......................................... 39 二、 計畫審議及經費分配 ........................................................................................ 41 三、 經費執行情形 .................................................................................................... 41 四、 經費執行規劃及效益與檢討 ............................................................................. 41

    伍、 現況問題及因應策略 ....................................................................................... 43

    陸、 學校特色 ............................................................................................................ 45 一、 重視菁英領導人才培育 ..................................................................................... 45 二、 均衡發展、重點突破 ........................................................................................ 46 三、 積極參與、走向國際 ........................................................................................ 48 四、 師生表現、國際肯定 ........................................................................................ 49 五、 組織結構、彈性調整 ........................................................................................ 50

    柒、 重點領域及研究中心執行成效 ...................................................................... 51 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執行成效 ................................................................................. 51 新興物質與前瞻元件科技研究中心執行成效 .......................................................... 55 資訊電子科技整合研究中心執行成效 ...................................................................... 59 臺大基因體醫學研究中心之執行成效 ...................................................................... 63 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執行成效 ................................................................................. 69 理論科學研究中心執行成效 ..................................................................................... 73 分子生醫影像研究中心執行成效 ............................................................................. 81

    捌、 附件 .................................................................................................................... 85 附件一: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期中考評審查意見及回復 .......................................... 85 附件二:臺大推動優質教學與研究校園環境策略與措施 ..................................... 100 附件三:臺大與指標學校近十年分領域論文數及其排名 ..................................... 101 附件四:臺大近 10 年教育部國家講座、學術獎、國科會傑出獎獲獎比率 ....... 104 附件五:88 至 102 學年度各學院辦理教師評鑑情形統計表 ............................... 107 附表 1:學校推動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各年度績效目標達成情形表 ...................... 108 附表 2:獲補助學校所設定之標竿學校目標達成情形表 ..................................... 116 附表 3:重點領域/研究中心 5 篇具影響力論文 .................................................... 118 附表 4:經審議通過具優勢之研究中心達世界一流之目標達成情形 .................. 136 附表 5-1:學校推動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各年度經費使用情形 .............................. 145 附表 5-2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核定工程執行情形表 ............................................... 149 附表 5-3:「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貴重儀器購置及共享情形 .............................. 150

  • III

    表 目 錄 表一 2005-2014 年在上海交大世界大學排名的基礎上臺大與指標學校之比較 . 5 表二 臺大與指標學校近十年學術論文總數及排名 .................................................. 6 表三 臺大與指標學校近十年學術論文被引次數及排名 .......................................... 6 表四 臺大 94-103 學年招收弱勢學生總數及增加率 ............................................. 21 表五 94 至 103 學年度第 1 學期臺大各學院教師每週授課平均值 ...................... 25 表六 102 年本校各項經費來源表(單:仟元) ...................................................... 40 表七 臺大「邁向頂尖大學」103 年計畫經費分配表(單位:萬元) .................. 41

    圖 目 錄 圖一 設立校級卓越研究中心,產生飛輪效應,加速臺大邁向頂尖大學 ............ 2 圖二 臺大邁向頂尖大學總體目標及中長程計畫 ...................................................... 2 圖三 臺大邁向頂尖大學建構優質教學與研究校園環境策略 ................................. 3 圖四 臺大 1997-2014 年 SCI 及 SSCI 論文數變化情形 ........................................ 8

  • IV

  • 1

    壹、 期中實地考評意見回復 有關本校執行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期中實地考評意見回復,詳見附件一。

    貳、 整體規劃與運作 一、 概述

    臺大成立於 1928 年,至今有 80 多年歷史,是臺灣第一所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綜合大學。臺大現有有文、理、社會科學、醫學、工程、生物資源暨農學、管理、公共衛生、電機資訊、法律及生命科學等 11 個學院及牙醫、獸醫與藥學3 個專業學院,103 學年度共有 54 學系(含醫學系、牙醫系、工管系、公衛系等 4 個獨立系),105 個研究所及 7 個學位學程。

    本校學生數至 103 學年度為 31,782 名,其中博士班為 4,265 名,碩士班為11,012 名,學士班為 16,505 名。在教師人數方面,103 年專任教師數(含專技教師、專案計畫教師、教官)共 2061 人,兼任教師 1964 人;此外助教人數 126人,職員則為 621 人,約用工作人員(含海研一號人員)809 人。整體而言,規模領域完整,教師學生素質優異,均屬國內大學之最。 二、 辦學理念

    臺大秉持傅斯年校長治校理念,追求「大學自主」與「學術自由」,以「敦品勵學、愛國愛人」為校訓,並鼓舞每位臺大人一生以此做為做人處事的準則。臺大為重整校園文化與提昇公民道德教育,李校長重新賦予校訓新的意義,敦品即是「誠信」、「正直」;勵學即是「敬業」、「卓越」;愛國即是「關懷」、「熱情」;愛人即是「包容」、「樂群」,並以此為營造優質校園文化的目標。此外,臺大的教學研究將強調並深耕具本土特色之課題,結合本土社會之脈動,協助國家經濟發展。同時一方面加強國際交流,獲得國際學界之認同,並爭取國際學界之主導地位,解決人類永續發展的問題。

    臺大一直以來係以「卓越的教育、卓越的研究、關懷社會」三大理念做為臺大發展的主軸,並以人文關懷貫通所有的活動。所謂「人文關懷」係指以人為本之理念,亦即臺大之教學、研究及服務社會均以增進師生之生命成長、提升整個社會及全人類道德福祉為目標。 三、 使命與願景

    臺大的使命在提供師生一流學習與創新的優質環境,培養社會領導菁英與知識創新研究人才,以提昇臺灣學術水準、協助國家經濟發展、解決人類永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廣納世界一流人才,未來將以傳承、創新、超越、奉獻為信念,與全體師生同仁憶起努力,期使臺大達成華人頂尖、世界一流的目標,成為臺灣永續發展的重要力量,並且對全人類做出貢獻。 四、 總體目標與中長程計畫

    臺大執行「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以發展本校成國際頂尖大學為總體目標,選定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IUC)為指標學校,前進全球大學排名前 50大為階段性目標。延續第一期計畫累積之動能,以及本校過去厚植之雄厚資產,持續建構優質學習研究校園,依循「均衡發展、重點突破」之理念,堅守本校之核心價值,以優質頂尖期刊數倍增為短程目標,慎選具國際競爭力或解決社會永續發展重大問題之領域,積極延攬國外傑出人才與培育校內傑出年輕學者。並配合國家未來發展所需之六大新興產業,以及雲端運算等重大政策,兼

  • 2

    顧國家社會永續發展需要。同時,透過前瞻計畫挖掘新興領域,並與國際頂尖大學(如 MIT),或國內外頂尖研究機構(如中研院、Intel)合作研究計畫或合設研究中心,加上 11 個學院之均衡發展,將可帶動本校教學研究全面提升,以產生飛輪效應,加速本校邁向頂尖大學。

    持續建構優質學習研究校園

    延續第一期計畫累積動能及過去厚植之雄厚實力

    堅守核心價值 均衡發展、重點突破

    以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IUC)為指標學校前進全球大學前五十大

    延攬國外人才與培育校內傑出年輕學者

    慎選具國際競爭力或解決社會永續發展重大問題之領域

    挖掘新興領域

    參與國際頂尖大學(如MIT)或國內外頂尖研究機構(如中研院及Intel)組織對組織合作或合設研究中心

    厚植實力

    頂尖期刊數量倍增兼顧國家社會永續發展

    圖一 設立校級卓越研究中心,產生飛輪效應,加速臺大邁向頂尖大學 本校依中程校務發展計畫,延續第一期之策略,持續建構優質的學習與研

    究校園環境,追求頂尖期刊數量倍增,整合並強化現有優勢領域,並建構校級研究中心平台,使其功能在校園內擴散,期使五年之後擁有十大國際頂尖研究中心以及 20-30 個世界一流領域,未來 5 到 10 年成為上海交大世界大學排名前50 大,成為國際上頂尖的研究型大學為總體目標如圖二所示。

    圖二 臺大邁向頂尖大學總體目標及中長程計畫

    人力結構改善 教學相關措施

    改善

    基礎建設改善 彈性薪資 卓越研究大樓 二期教學大樓

    學術領域全面提升

    培育傑出年輕學者

    博士後研究員增聘

    研究技術人員增聘

    特聘研究講座 學術研究績效

    獎勵

    優勢重點領域拔尖計畫

    前瞻研究領航計畫

    促進產學合作先導型計畫

    在校內與中研院密切合作及

    參與跨國合作

    計畫

    十大頂尖研究中心

    推動國際化交流 1. 與國外著名公司或研究機構在校

    內合設研究中心

    2. 與國外著名大學訂定策略聯盟,進

    行廣泛合作研究

    英語授課 國際學生質量

    提升

    增加外籍教師 提升本國學生

    國際化能力

    年平均至少10篇自然科學期

    刊論文

    年平均500篇高被引論文

    10名高被引學者

    50位傑出年輕學者

    諾貝爾獎得主 國際學術研究

    重鎮

    建構優質

    學習與研究

    校園環境

    頂尖期刊

    數量倍增

    20-30個領域

    進入世界一流

    前進全球大

    學前五十大 邁向頂尖大學

  • 3

    五、 執行策略及措施 臺大為達成「邁向頂尖大學」總體目標,研訂圖三「教育卓越多元學習」、

    「延攬教學研究優質人才」、「強化基礎建設與軟硬體環境」、「卓越與前瞻研究」、「學術國際化」、及「行政精進」六項策略,以建構優質的師生教學研究校園,並推動附件二之各項相關重要措施,期使培育國內優秀學生為社會領導菁英及知識與產業創新人才。

    圖三 臺大邁向頂尖大學建構優質教學與研究校園環境策略

    六、 本校 SWOT 自我分析 本校創校八十餘年,校地廣大為全國大學之冠,行政結構完整,行政人員

    素質佳,向心力強,為一研究型綜合大學,規模、領域之完整,師資與學生之優秀,均屬國內大學之最。多數校友為國內外各界的菁英領袖。學風自由、大學自主,思想多元,在國內學術界居領導地位,在國際學術界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大學。

    然多年來受限於高教資源嚴重欠缺,校舍老舊,研究室空間狹隘,基礎設施有待改進,生師比過高,教學負擔沉重,教授薪資太低,缺乏彈性,無法與同領域其他行業及隣近國家一流大學競爭。個人學術表現雖優秀,但跨領域整合嚴重不足。各個領域發展雖已盡量均衡,但部分領域仍須加以強化。政府相關法令規章束縳過多,制度僵化影響行政效率。

    近年來大陸經濟成長快速,重點大學有後來居上的趨勢。本校與國內外其他大學及中研院,延攬優良師資的競爭日趨激烈,國外頂尖學者之延聘日益困難。

    本校為臺灣最悠久的大學,歷史傳承所累積的各學科領域研究素材及教學經驗最為完整,具有國際聲望,與國外著名大學學術合作機會多。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電資、生物科技、奈米、醫學等成為發展主流,本校在這幾方面都有突破性發展與研究成果,可望進入世界一流。由於本校領域完整,藉由跨領域教學與研究,有助產生新興領域及新興產業,為國家社會之永續發展作出具體貢獻。如今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經費的持續挹注,將可提供本校早日邁向世界頂尖大學的契機。

    優秀學生

    延攬教學研

    究優質人才

    教育卓越 多元學習

    強化基礎建設

    與軟硬體環境

    學術國際化

    卓越與 前瞻研究

    行政精進

    社會領導菁英 知識與產業

    創新人才

    優質教學 研究校園

  • 4

    七、 優質學習與研究環境 臺大校園不僅是師生教學、研究與學習的場所,也是提供師生生活、思考、

    成長的地方。經歷 80 餘載的發展,歷史建築與老樹遍佈校園,豐富的人文與自然資源正是臺大校園最大的資產。隨著校務發展、人口增加,設備和建築數量也不斷成長。為在有限的校地中保持最佳環境品質,積極推動永續、人本、成本管理等概念,致力提升公共服務水準,並積極打造更舒適的校園空間,包括汽機車停車外圍化、加強公共設施、改善教學研究空間品質、整修老舊建物、打造舟山路成為生活林蔭廊道等。近年來運用民間資金與管理長才,提供師生更好的生活設施;活化老舊資產創造效益,包括閒置空間改造為計畫辦公室或餐飲服務設施、文書檔案變成博物館的展覽主題等。並積極建構優質校園環境,如:提升全校高科技資通建設與服務資源、充實圖書資源提供多元服務、臺大儀器設備共同使用中心、環境研究大樓、全校性實驗動物中心及卓越研究大樓、教學及研究中心污廢水排放系統工程、高壓配電站更新工程等。在多元的經營方針下,將持續為校園發展奠定基礎,營造永續優質的校園環境。 參、 計畫執行績效 一、 整體目標達成情形

    上海交大世界大學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簡稱ARWU)係針對各校的「學術表現」作評比,其評比所選用的指標包括:(A)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校友折合數(簡稱 Alumni)、(B)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教師折合數(簡稱 Award)、(C)各學科領域被引用次數最高的教師數(簡稱 HiCi)、(D)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論文的折合數(簡稱 N&S)、(E)被科學引文索引(SCIE)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的論文數(簡稱 PUB)及(F)上述 5 項指標得分的教師平均值(簡稱 PCP)等 6 項指標。本校全體師生歷經多年的努力,在此評比系統中也由 2005 年世界大學排名第183 名,至 2014 年躍升至 141 名,較 2005 年進步 42 名,充分展現本校執行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之成效。 (一) 分年目標達成情形

    本校執行第二期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以將本校發展為國際頂尖大學為總體目標,因此本校在上海交大世界大學的排名基礎上,選定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 (UIUC) 為指標學校。依上海交大世界大學六項指標,本校分析與 UIUC的表現,2005 年臺大排名 183,總積分是 16.80,UIUC 排名 25,總積分是 42.8。(A)欄校友獲諾貝爾獎數(Alumni)臺大有一定分數,是受益於中研院李遠哲院長的光環。(B)欄諾貝爾獎數(Nobel)臺大是 0 分。(E)欄 SCI 總分(SCI)是臺大表現最佳的一欄,與 UIUC 相覷不遠。因此臺大在獲得「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經費補助下,推動「教育卓越多元學習」、「延攬教學研究優質人才」、「強化基礎建設與軟硬體環境」、「卓越與前瞻研究」、「學術國際化」、及「行政精進」六項策略及附件二相關各項措施,經過多年的努力已有初步的成效。受高度引用率 HiCi 之論文篇數由 2005 年 129 篇增至 2014 年 394 篇,成長 205%;SCI論文數由 2005 年 3,378 篇至 2014 年 5,200 篇(2014 年完整數據預計於 2015年 3 月公布),成長 54%;Nature & Science 由 2005 年 1 篇成長至 2014 年 4篇,因此在上海交大世界排名分項指標(C)欄 HiCi 的積分由 2005 年 7.9 分進步為 2014 年 13.9 分;(D)欄 N&S 的積分由 2005 年 7.3 分進步為 2014 年 13.1分;(E)欄 SCI 由 2005 年 53.2 分進步為 2014 年 57.9 分,影響所至(F)欄 Size也由 2005 年 15.8 分進步至 2014 年 19.9 分;而總積分世界排名也進步至 2014年 141 名詳表一,顯示本校在研究能量的提昇已有初步成效。

  • 5

    表一 2005-2014 年在上海交大世界大學排名的基礎上臺大與指標學校之比較 年度 世界

    排名 大學名稱 國家 總積分(A)Alumni

    (B)Nobel

    (C)HiCi

    (D) N&S

    (E) SCI

    (F)Size

    2005 25 UIUC 美國 42.8 41.6 37.4 44.4 34.1 58 262005 183 臺灣大學 中華民國 16.8 15.4 0.0 7.9 7.3 53.2 15.82006 25 UIUC 美國 42.5 40.1 36.6 45.5 33.6 57.7 26.32006 181 臺灣大學 中華民國 17.3 14.8 0.0 7.7 7.4 55.5 16.72007 26 UIUC 美國 42.7 39 36.6 44.5 36.4 57.6 26.22007 172 臺灣大學 中華民國 17.7 14.4 0.0 7.4 10.0 55.6 16.72008 26 UIUC 美國 42.9 37.1 36.6 43.8 36.1 60.3 26.92008 164 臺灣大學 中華民國 18.2 13.7 0.0 7.3 10.3 57.6 17.52009 25 UIUC 美國 42.4 36.2 36.6 42.9 35.9 59.7 26.82009 150 臺灣大學 中華民國 19.13 13.4 0.0 10.3 9.9 59.6 18.32010 25 UIUC 美國 42.6 35.4 36.5 42.6 37.1 58.6 27.82010 127 臺灣大學 中華民國 20.74 13.1 0 16.1 11.6 59.6 19.72011 25 UIUC 美國 42.5 34.3 36.5 43.9 38.2 57 27.42011 123 臺灣大學 中華民國 21.08 13.2 0 17.7 12.7 58.8 19.22012 25 UIUC 美國 41.9 31.6 37.4 43.3 36.9 56.1 27.82012 121 臺灣大學 中華民國 21.14 12.1 0 17.7 12.7 59.5 19.52013 25 UIUC 美國 41.1 31.2 36.5 43.3 35.9 54.2 28.42013 125 臺灣大學 中華民國 20.86 12 0 17.7 13.4 57.5 19.42014 28 UIUC 美國 39.4 30.7 36.2 35.8 36 54.4 28.52014 141 臺灣大學 中華民國 20.2 11.8 0 13.9 13.1 57.9 19.9

    (二) 現階段與指標學校之差異 1. 各領域 HiCi 論文排名(2014 年統計數據預計於 2015 年 3 月公布)

    綜觀一所世界級頂尖大學必須各個領域在世界有其一定的知名度,因此分析現階段臺大與 UIUC 各領域在世界排名的狀況,以作為努力的方向。在 ESI資料庫中,共區分了 21 個專業領域及 1 個跨領域,並將該 21 個領域區分為工程、生命科學、社會科學、理學、農學與醫學等 6 大類。能在此 21 個領域中任一個領域被 ESI 收錄並進行排名之研究機構,其過去 11 年內該領域之論文被引用總次數必須在 ESI 中全球該領域的所有研究機構的排名中達前 1%(此即為機構的引文門檻),而由於學科性質不同,每個領域的門檻值也不同。

    本校在 ESI 所分的 22 個領域中,2005 年臺大共有 13 個其論文被引用總次數進入 ESI 排名(或全球前 1%),這 13 個領域並適度分佈在工程、生命科學、社會科學、理學、農學與醫學等 6 大類中。至 2013 年臺大共有 18 個領域進入排名,而這 18 個領域中有 2 個領域在世界前 50 名之內(Engineering,Materials science),有 6 個在世界 50-100 名(Computer science,Ecology /Environment,Chemistry,Physics,Agricultural Sciences)(2014 年完整數據於 2015 年 3 月公布)。

    在前開 ESI 的排名,臺大以工程領域類表現最為亮麗。2013 年電腦科學領域本校排名 51(UIUC 31);工程領域排名 30(UIUC 27);材料科學領域排名 46(UIUC 101)。在生命科學類方面,環境/生態學領域排名 167(UIUC 84)。在社會科學類方面,一般社會科學領域進入排名,雖在 2006 年排名 301名,但至 2013 年已進步至 226 名(UIUC 75),是所有領域進步最多的。在理學類中,化學領域排名 56(UIUC 123);地球科學領域排名 115(UIUC

  • 6

    157);物理學領域排名 88(UIUC 76)。在農學類中,農業科學領域排名 93名(UIUC 43);植物與動物科學領域排名 151 名(UIUC 49)。在醫學類中,臨床醫學領域排名 108(UIUC 656);藥理學與毒理學領域排名 66 名(UIUC 602)。

    由上可見,臺大與 UIUC 在各領域的消長,也可以見臺大各領域的進步成果,相信臺大在全面學術提昇的策略下,再繼續加把勁應會有更突顯的成績。

    2. 論文總數及被引用數世界排名 由表二臺大與 UIUC 近十年學術論文總數及世界排名來看,本校已超越

    UIUC。惟在近十年學術論文被引次數及排名仍落後指標學校甚多(表三)。因ESI 新增多個大學系統機構,導致臺大數雖比去年進步,但排名呈現退步現象。

    表二 臺大與指標學校近十年學術論文總數及排名

    學校名稱 2001-2011 2002-2012 2003-2013 名次進退步論文篇數論文篇數 世界排名 論文篇數 世界排名 論文篇數 世界排名

    UIUC 37,718 47 38,867 46 41298 89 -43 臺灣大學 36,325 53 37,425 53 42741 84 -31

    表三 臺大與指標學校近十年學術論文被引次數及排名

    學校名稱 2001-2011 2002-2012 2003-2013 名次進退步被引次數被引次數 世界排名 被引次數 世界排名 被引次數 世界排名

    UIUC 613,120 49 690,249 42 679,946 94 -52 臺灣大學 320,922 149 340,578 138 434210 184 -46

    (1) 其他世界大學評比的表現 A、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於 103 年 3 月公布 2014 世界大學聲望排

    名,本校排名進入 51-60 名,是臺灣唯一進入百名之學校。 B、 QS 公司於 103 年 9 月公布 2014 年世界大學排名,本校排名第 76 名,

    為歷年最佳成績。 C、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於 103 年 10 月 29 日公布 2015 年全球最佳

    大學排行榜(Best Global Universities),臺灣大學全球排名第 105 名,亞洲第 9 名。

    (三) 未來執行重點 臺大在執行「邁向頂尖大學」第一階段已有初步的重要績效,為延續過去

    的成果並創造更亮麗的成績以達成頂尖大學的總體目標,嗣後將加強下列措施。 (1) 激勵教師研究成果發表在頂尖期刊,加速整體研究論文質與量倍增,以提

    高國際能見度。 (2) 持續推動跨領域之合作,以發揮臺大之優勢。 (3) 繼續額外挹注資源以發展重點領域,並積極發掘具潛力的研究團隊及新興

    領域,予以支持。 (4) 積極延攬論文被高引度作著或諾貝爾級學者長期駐校,從事研究教學。

  • 7

    (5) 積極培育優秀人才,薦送年輕教師及研究人員至國外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團隊、論文發表在 Nature 與 Science 期刊的研究團隊,及論文發表在各領域期刊排名第一的研究團隊,從事專題研究 。

    (6) 配合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加強推動國際合作計畫,例如歐盟 FP7 計畫;加強與歐美名校或跨國企業成立策略聯盟,如加州理工學院、MIT、IBM、Intel 等。

    (7) 提升創新研發競爭力,強化產學合作能量,建構優質產學合作環境。 二、 提升教學研究之具體成果 (一) 研究成果

    本校為達成「邁向頂尖大學」總體目標及分年進程指標,積極推動卓越與前瞻研究,並以「拔尖」與「打底」並重,也就是「均衡發展,重點突破」。「拔尖」就是找出具有國際一流潛力的研究團隊,予以重點支持,期在 5 年內發展出 20 到 30 個領域為世界一流。「打底」就是對於缺乏資源以致發展受限之院系所,找出瓶頸,針對瓶頸予以挹注資源,以提昇其研究水準。另外對於新興領域及產學合作的研究發展也積極推動,並加強改進措施。本校 SCI 論文總數由2005 年 3,378 篇增至 2014 年 4,982 篇,成長 47.5%;SSCI 論文數由 2005 年150 篇增至 2014 年 505 篇,成長 236.7%(詳見圖四);A&HCI 論文數由 2005年 8 篇增至 2014 年 27 篇,成長 237.5%。由此可見,本校各領域的成長,尤其以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教師的努力,渠等為提高其國際學術能見度,將論文投入 SSCI 及 A&HCI 的比例已增高,也獲得績優的效益。且本校發行之 Asian Journal of WTO and International Health Law and Policy(AJWH)英文期刊,也被收錄於 SSCI 資料庫,成為 Westlaw 資料庫收錄為第一本亞洲期刊。另外近 10 年論文受高度引用率 HiCi 之論文篇數由 2005 年 129 篇增至 2014 年 394篇,成長 205.4%。再以近五年 SCI、SSCI、A&HCI 高影響期刊係數前 15%及40%來看,本校論文在前 15%的比例由 2005 年 37.3%成長至 2014 年 6 月43.3%,前 40%論文也由 2005 年 67.6%成長至 2014 年 6 月 75.8%,最近五年平均 IF 值在前 40%的論文數已佔總發表的 74.4%。由此觀之,本校在研究論文方面,已達到質量倍增的目標(2014 年完整數據於 2015 年 3 月公布)。

    在學術國際能見度上,本校教師除積極辦理國際會議並邀請國外知名學者專家來校教學研究外,也訂定「國立臺灣大學邁向頂尖大學-國際合作研究計畫補助作業要點」,鼓勵教師積極與國外學術研究機構及產業界研究交流。本校國外國家級科學或工程院士數的增長(2005 年 9 位增至 2014 年 31 位),國際重要學會會士數的增長(2005 年 77 位增至 2014 年 210 位),及國際重要期刊編輯人士數的增長(2005 年 227 位增至 2014 年 755 位),也反映出本校在提升國際學術知名度方面也已見成效。

    另在國內學術研究獲獎部分,近十年(94 年-103 年)本校獲教育部國家講座,獲獎人次佔全國大專校院獲獎人次 41%,佔 11 所研究型大學獲獎人次46%;教育部學術獎,獲獎人次佔全國大專校院獲獎人次 34%,佔 11 所研究型大學獲獎人次 49%;科技部傑出獎(93 年-102 年)人次佔全國大專校院獲獎人次29%,佔 11 所研究型大學獲獎人次 39%。詳見附件四。

  • 8

    圖四 臺大 1997-2014 年 SCI 及 SSCI 論文數變化情形

    ※ 資料統計至 2015 年 1 月 ※ WOS 2012 年起改以期刊出版年統計 ※ 2014 年資料預計於 104 年 3-4 月產出,但至 6 月仍有小幅度成長空間

    (二) 教學卓越與培育優質人才 1. 人才培育

    臺大是我國菁英及領導人才之主要培育搖籃,肩負國家發展之重責大任。因此,本校一直將「教育」視為最重要的任務。

    為了達到培育精英與領導人才的目標,本校除了在教學環境及教學資源之改善投入了大量經費與努力以提升教學品質外,特別成立了「領導學程」以及「創意創業學程」。本校領導學程除了領導學理知識傳授、人文價值的訓練之外,著重於基本組織運作之知識與實務,培養學生有系統之團隊領導與管理能力,並依循領導學程精神-「服務」與「關懷社會」養成為有品德的領導人才,使學生兼具理論及實務運作之瞭解。創意創業學程以整合臺灣創業資源與文化魅力,結合創新且具創意的構思,以此應用在產品發展或生活品質與美學中,讓臺灣不再受限於製造代工的發展危機。另外,更設立 NTU Garage 共同工作空間,整合創業輔導、行銷推廣、企業發展、資金以及營運管理諮詢等等資源,加速學生創意團隊轉變為創業組織的歷程,以提高成功創業的機會。本校期望能培育出各行各業的領袖及創業者,使之成為未來社會之支柱。

    對於社會未來的菁英及領導人,臺大對其品德教育尤其重視。臺大的校訓是「敦品勵學、愛國愛人」,本校以五個價值標準團隊合作(Teamwork)、負責任(Accountability) 、 誠 信 正 直 (Integrity) 、 勤 勉 (Diligence) 、 抱 負 與 遠 見(Ambition&Vision)來做詮釋合起來就是 TAIDA 人。為達到品德教育的目標,除了在通識課程中增加與倫理道德和生命哲理有關的課程,學務處亦期許培育懂得關愛、感恩並付諸行動的 TAIDA 人,持續推動以愛與夢想為核心的品德教育,給予學生感動的學習經驗。例如:辦理新生入門書院、臺大生活禮儀教室、綠色校園系列活動…等,以加強宣導本校學生基本素養,培育學養俱佳的臺大人。

    為樹立學生學習典範、肯定品德競爭力,對於關懷社會、熱心公益,足資楷模的優秀同學,設立各類獎項,予以表揚鼓勵。102 年新任楊校長上任後,為表揚學生關懷社會、發揮利他精神,對學校及社會之奉獻,特別頒贈「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冀望本校學生效法獲獎人關懷利他精神,貢獻社會。102 年頒予從小

  • 9

    致力於公益的沈芯菱同學,103 年頒予長期關懷街友的古登儒同學、「阿嬤的紙飛機」創辦人郭家佑同學,以及擔任愛滋病防治 NGO 志工的李芳盈同學;102學年度編列專款由各學院頒發「學生利他獎」共 110 名。其他獎項還包括「傑出表現獎學金」: 100 學年度 11 件 48 人、101 學年度 7 件 72 人、102 學年度 6件 108 人、103 學年度 9 件 67 人;「優秀青年選拔」100 學年度 16 人、101 學年度 15 人、102 學年度 16 人、103 學年度 15 人,於校慶慶祝大會時頒發與表揚;醫學院「楓城利他獎」:100 學年度 32 人、101 學年度 33 人、102 學年度34 人、103 學年度 34 人。

    為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及服務人群關懷社會的情操,並啟發多元思考與公共參與的能力,本校學務處鼓勵社團社會服務隊及推展必修的「服務學習」課程。在服務學習課程部分,95 學年透過改革課程的內容,大一至大三每學年必修一學期零學分課程,每一學系於大一開設「服務學習一」,以「愛校活動」為軸,打掃學校公共空間,大二開設「服務學習二」以校內外非專業性服務為主,大三開設「服務學習三」,以與學系或社團相關之專業性服務為主。經由學校的大力推動,課程及服務的內容越來越充實及多樣化,其中在社團社會服務隊方面,成果斐然。新任楊校長上任後,更運用各種方式鼓勵學生從事社會服務,以 103 年度為例,寒暑假期間籌組共 89 個服務隊(國內 77 隊,國外 12 隊),服務隊學生人數約 4,022 人,服務對象約 5,883 人。國內以離島及偏遠山區為重點。國外服務隊則遠赴越南、緬甸、泰國、印度、馬來西亞、廣西、雲南等地服務。服務學習的範圍由校園擴展到鄰里、社區、偏遠地區甚至於海外。除了系所及社團外,本校亦鼓勵住宿生走出宿舍,至鄰近 5 所中小學校進行服務,實踐「在生活中學習,因投入而傑出」之教育理念。不論是學期間或寒暑假出團之社會服務隊,都是學生回饋社會的行動實踐。

    透過本校教育理念之落實,本校自創校以來,為國培育無數人才,放眼各行各業,均可見本校校友優異的表現,依「教育部大專院校畢業生流向調查」顯示,本校大學畢業生平均五成三以上選擇繼續升學,僅近三成二直接進入職場;研究生部分則有六成九以上選擇畢業後即投入職場。

    為瞭解雇主對臺大畢業學生各項能力的表現情形,本校除主動蒐集校外其他學術機構、媒體雜誌所做之大學生就業力滿意度調查外(如 Cheers、高教評鑑中心人力銀行),本校亦於每年配合校園徵才系列活動辦理「雇主問卷調查」,102年調查結果如下:

    (1) 雇主認為最重要的職能前三名分別為: 工作態度 (40%)、專業能力 (23%)、抗壓能力 (9%)。

    (2) 雇主認為臺大畢業生的最佳優勢前三名分別為: 專業能力 (55%)、語文能力 (11%)、創新能力(7%)與國際觀 (7%)。

    (3) 有 91%雇主認為臺大畢業生學用相符。 (4) 有 72%的雇主認為臺大畢業生需要在職訓練。 (5) 有 90%的雇主認為臺大畢業生具備學習新知的能力。 (6) 有 92%的雇主對臺大畢業生的整體工作表現感到滿意。 另外,臺大連續 6 年榮獲 Cheers 雜誌評選為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第一名,

    調查結果得知,臺大學生普遍在專業知識與工作能力相關的指標取勝,尤其在「具有國際觀與外語能力」的表現大幅領先其他學校,廣受企業雇主肯定;又根據人力銀行調查,在企業主最愛的研究所畢業生方面,臺灣大學學生在「學生專業知識佳」、「學生整體素質優」及「學校口碑」的評選條件下,居國立大學之首。

  • 10

    2. 評鑑機制 本校為提升教學研究之品質與水準,並平衡整體與重點發展方向,早自 86

    學年度起,即制定「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研究單位評鑑辦法」,成為國內第一所全面辦理自我評鑑的大學。迄今,臺大的教學研究單位評鑑已逾 17 年歷史,各教學研究單位陸續進入第 4 輪評鑑;而歷年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的意見,對於本校整體校務之推展,及各受評單位各面向品質之提升,皆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以本校於 98 年接受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來校進行系所評鑑為例,計有 194 個班制接受系所評鑑實地訪評,評鑑結果計有 193 個班制通過認可,1 個受評單位列待觀察,通過比率高達 99.5%,名列全國各大學校院之冠,具體展現本校實行本項評鑑制度之績效。

    為執行教學研究單位評鑑之工作,本校設有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及各教學研究單位評鑑委員會。前者由校長、學術副校長、教務長、研發長及校長遴聘之校外委員至少 7 人組成之,任期 4 年,並由校長擔任召集人,負責指導本校教學研究單位評鑑工作之實施;後者由校外專家、學者及業界代表 5-9 人組成,且其中至少應有 1 名以上國外委員,負責各受評單位實地訪評工作。因本校規定各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會必須全數由專業領域地位崇高之校外與國際知名學者或業界專家組成,故亟利於外部客觀意見之蒐集,俾將更寬廣、更具高度或具國際視野之建議,據以檢討反思改善,並藉此有效促使本校與國際教育或學術同步發展,甚而領先超前。

    自 101 學年度起,為配合教育部試辦認定大學校院自我評鑑結果審查作業,本校修改前揭辦法將各教學研究單位之評鑑週期統一改為所有教學研究單位皆固定於每 5 年接受 1 次評鑑,並增訂受評單位改善成果之追蹤、評鑑相關資訊之建置、保存及公告方式、利害關係人參與評鑑作業及意見表達管道等規定,俾相關作業更臻落實;該一自我評鑑機制並於 102 年通過教育部試辦認定大學校院自我評鑑結果第一階段審查,成為全國第一所通過教育部試辦自我評鑑機制認可之大學,同時亦將本校自辦評鑑經驗透過區域教學整合分享計畫等途徑積極分享給其他大學校院;本校預定於 104 年底以現行自我評鑑機制運作結果,申請第二階段評鑑結果認可,以免受評鑑中心所辦理之外部系所評鑑。

    有關辦理本項評鑑之宗旨、單位、組織、人員、項目、時程、結果呈現及應用、經費來源、立法程序等,除分別明訂前揭辦法外,本校亦規定各受評單位在辦理評鑑時,應就其單位性質,納入包括教育目標、學門規劃與發展方向、師資及行政人力資源、學習資源(含圖書、設備、空間與經費、國內外學術活動)、課程(含服務課程)與輔導、教學及研究成果、服務與推廣工作、學生學習成效及畢業生生涯發展追蹤機制等評鑑項目。為此,本校參考國外一流大學評鑑報告書內容及 CIPP model,多次修正自我評鑑報告書,並加入 SWOT 分析及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效益評估等評鑑項目,再依教學、研究單位之性質,分別設計中、英文多種版本之自我評鑑報告書,供受評單位自行擇用。更藉由 SWOT 分析,讓各受評單位及評鑑委員瞭解其教學、研究、行政、服務…等各面向之優勢、弱勢、機會、威脅,以及其近、中、長程發展目標、因應策略…等資訊。而評鑑結果除供受評單位作為改進之依據外,並供校、院作為調整資源分配、修正中長程計畫及決定單位之增設、變更、合併與停辦等之參考。

    為落實評鑑之宗旨,本校對於評鑑委員建議事項,除召集相關單位會商處理方式外,並予列案追蹤辦理情形,對於各教學研究單位之教學、研究、服務及推廣等各方面之提昇確具有相當大之助益。101 學年度起,本校修法規定各

  • 11

    受評單位於完成實地訪評一年內,應針對其自訂處理方式及時程,填具改善成果報告,陳報直屬主管單位及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查核。近期亦研議比照行政品質評鑑模式,就改善成果建立定期追蹤考核機制,以使持續改善機制更臻落實。

    除教學研究單位評鑑機制之實施外,本校亦於 87 年制定「國立臺灣大學教師評鑑準則」。依其規定,凡本校支薪之專任教師除其教學或研究表現達該準則所列免評條件外,須於來校 3 至 5 年內由各學院實施第 1 次評鑑。各學院依前揭準則再分別訂定其所屬教師評鑑辦法,包括各級人員受評項目、通過評鑑之標準及程序等,並報校核備。本項評鑑除要求教師有關「教學」、「研究」之表現外,亦同時將「服務」列入教師評鑑三大項目之一,至於教學、研究與服務三項之配分比例,則授權各學院依其學術領域特性訂定不同的權重,以符合其專業發展需求。

    評鑑通過者,講師及助理教授每 3 年內,副教授及教授每 5 年內,再由所屬學院實施評鑑。評鑑不通過者,不得申請教授休假研究,且自次一學年起不予晉薪、不得在外兼職、兼課或借調,亦不得延長服務或擔任校內各級教評會委員或行政、學術主管,並由院方協調系、所、學位學程給予該教師必要之協助。其具體作法包括:協助其教學並安排適當的課程、協助其撰寫及主持研究計畫並鼓勵將研究成果撰寫成期刊論文、協助其加強參與系務等服務工作。每年由再評估小組召集人或所屬系、所、學位學程主任與教師定期個別會談,以對其研究教學、生涯規劃、經費補助、持續追蹤輔導…等進行具體協助,以提升該教師教學、研究與服務水準。該教師並於評鑑未過次學年起算二年內由所屬學院進行覆評,覆評仍不通過時,則應提院及校教評會決議不續聘。經覆評通過後,即恢復兼職、兼課、借調之權利,且自次學年起恢復晉薪。至於前揭以外其他權利之恢復,則依相關規定辦理。

    為使本校教師評鑑制度更臻完善,並鼓勵教師於學術研究外,亦能積極投入教學及校內外服務,以具體提升本校師生教學成果、社會服務績效及形象,本校陸續修訂教師評鑑及免評鑑相關規範,強化有關免評鑑審查之相關規定,期使本校教師於教學、研究及服務各方面績效皆能大幅成長並獲均衡發展。

    本校教師評鑑準則實施至 102 學年度止,未通過評鑑之比率平均約為 4.51%,對於提升本校教師教學、研究及服務品質,確已產生相當良好的督促及激勵作用,已經成為本校重要的品質保證機制(88 至 102 學年度評鑑未過之比例請參附件五:各學年各學院接受評鑑人數統計表)。

    除前述對於單位及教師個人之評鑑機制外,本校另制定有:「國立臺灣大學教學優良教師遴選及獎勵辦法」及「國立臺灣大學教學優良教師遴選學生問卷調查施行細則」作為配套措施。依其規定,獎項區分為「教學傑出獎」、「教學優良獎」二類。傑出獎名額以全校專任及專案教師人數百分之一,優良獎以全校專任及專案教師人數百分之九為原則;迄今已辦理 16 年,累計有專任教師 2,739 人次獲獎。獲選人除均頒予獎狀及公開表揚外,獎金為固定點數乘以每點數之折算金額。「教學傑出」獎金之固定點數為 100 點,「教學優良」獎金之固定點數為 20 點。每點數之折算金額,每年由校長核定之。本校並每年將所遴選出的教學傑出教師教學事蹟編印「臺大教學傑出教師之故事」,俾能分享教學經驗,擴大影響面。

    此外,本校亦制定:「國立臺灣大學優良導師評選及獎勵辦法」,以獎勵輔導學生績優之導師,提高教育功能,讓學生了解自己、快樂學習、適性發展,成為術德兼修的臺大人,本案迄今已辦理 8 年,累計有專任教師 70 人次獲獎,

  • 12

    獲選教師由校長頒獎表揚並致發獎金,同時也將事蹟 2 年編印為一冊專書,100年「在成長的路上-臺大優良導師的故事 3」及 102 年「陪你畫一張夢想的藍圖-臺大優良島的故事 4」。 3. 教學

    為提升教學品質,本校所建立之教學品質檢覈機制除前述系所學位學程評鑑、教師評鑑外,本校並針對教師所開授之課程進行學期中及學期末教學意見調查,期中課程意見調查僅具文字意見,可提供教師適時調整授課內容及授課方式之參考;期末課程意見調查則具文字意見及評鑑值,調查結果提供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及教師作為改進教學及進行教師評鑑、教學優良教師遴選、升等及各項獎勵之參考。自 85 學年度實施期末教學意見調查以來,由於全校師生對調查結果之重視,形成一股強大的鼓勵與督促力量,使得本校各學期課程之平均評鑑值(範圍為 1 至 5),從最初的 3.6 提升至目前的 4.43。由學生對於教學滿意度逐年提升之情況,可見教學意見調查確已發揮預期之效果。

    有關本校課程規劃及檢討機制方面,為規劃及審議本校課程,發揮本校特色,達成教育目標,本校制定有「國立臺灣大學課程委員會設置要點」,明訂本校課程委員會採三級制,建立校、院及系課程委員會的分層負責制度,並加入校外專家學者與學生代表的參與,共同針對課程規劃與核心能力進行審議,以推動全面性之課程發展與改進及強化課程檢討與改進機制,除就課程之開設進行通盤檢討,整合現有基礎課程及專業課程,以逐步推動整合式課程,並對本校整體發展提出前瞻性的建言(包含課程未來方向及整體規劃),亦使課程所開設內容更貼近學生需求。

    有關本校學生基本能力指標檢定機制,除英語能力指標外,其餘尚待進一步訂定。茲就本校改善學生外語能力之作法及基本能力指標說明如下:

    (1) 增聘專案計畫教師、兼任教師及教學助理,以小班教學提高學習效能,例如:日文由 94 學年度之 17 班逐步增至 103 學年度 89 班,平均每班人數由 94 學年之 109 人降為目前低於 37 人。另如英文領域開班數由 94學年上學期之 70 班逐步增至目前之 78 班,每班修課學生數亦由 48 人降為 33 人。

    (2) 持續擴充「線上英語自學教室」資源,並提供多元主題之短期課程與相關諮詢服務。開設「高階英語」線上課程,提供大一英文免修者提升英語的管道。開辦「English Corner」口語訓練活動,促進國際學生與本地學生之語言與文化交流。上述課程與活動提供本校學生多樣性線上課程及自學管道。

    (3) 本校在外語教學擴充方面亦大力推動,目前已開授外國語文包括:英、日、法、德、俄、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土耳其、荷蘭、波蘭等語文外,另提供阿拉伯、蒙、韓、泰、越南、馬來、印尼、菲律賓文之教學計達 19 種語文,以及古希臘、拉丁、希伯來文、梵文、滿文、藏文、西夏、巴利文等 8 種學術語文教學。

    (4) 為提升本校研究生學術論文之寫作能力,本校特別成立「寫作教學中心」,逐步推動中、英文學術論文之寫作教學。由於課程開設之班級數供不應求,逐年規劃增設班級。另外,本校亦於 97 學年開設「研究生線上英文」,分為四種等級,共七門課程。學生上網學習,學期中需親自至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參加階段考試,以評量學習成效。目前全校共有 29 系所將本課程列為必修課程,或畢業門檻之一。

  • 13

    為增進本校學生英語能力,本校於 91 年度開始推行之全校性「進階英語」課程,明訂臺大學士班畢業生必須符合以下其中一種標準方可畢業。(1. 通過全民英語能力分級檢定中高級初試、2. 托福 550 分(含)以上、3. 電腦托福 213 分(含)以上或托福網路測驗(TOEFL-iBT)79 分(含)以上、4. 國際英語測試(IELTS)6 級(含)以上、5. 外語能力測驗(FLPT)之英語測驗筆試各分項成績七十分(含)以上、6. 英國劍橋大學中等英文認證(FCE)B 級(含)以上、7.獲得列入教育部參考名冊之英語系國家大學(含)以上之學位),未達上述標準者,需修習一學年之進階英語課程,選課依據亦依據上述測驗成績為之。課程分「綜合班」(聽力測驗、閱讀測驗皆未通過)共分三級、「聽力班」(聽力測驗未通過)共分二級。此可視為臺大校方對學生英語能力指標之相關規定。此外,為提升本校學生畢業後之就業競爭力,鼓勵學生參與全民英檢中高級等各項考試,學士班應屆畢業生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或相等考試人數占應畢業生之比率達 85%。另本校鼓勵各院、系、所及學分學程開設英語授課課程,實際增加英語授課課程數已達972 門。

    本校自 85 年起即訂定「臺灣大學課程評鑑辦法」,於每學期末以網路學生意見調查為基礎辦理課程評鑑。學生上網填答比率,從最初的 31.3%最高提升至 70%以上,而課程的平均評鑑值(範圍為 1 至 5)也從最初的 3.6 提昇至目前的 4.4;受評課程評鑑值達 4.0 以上者從 18.78%逐年提昇至目前的 85%以上;評鑑值為 3.0 以下者,則從 8.73%下降至目前的 0.45%。可見課程評鑑已有具體成效。未來除了持續現行制度外,擬另推動以「學習成果為導向」之課程評量,以進一步提升教學成效。

    為改善教學品質,提高學生學習成效,本校過去 9 年來持續進行教學環境設施改善、e 化教學設備之建置及其他教學設備之汰換,另完成教學大樓第一期工程新建(博雅教學館)於 100 年 2 月開始使用;續為改善中型教室(60~120人)之不足,已規劃新建教學大樓第二期工程,預定於 104 年寒假拆除綜合教學館(教學大樓第 2 期新建工程),以原地拆除新建方式,興建地下 2 層、地上7 層之教學館,計畫興建各類型教室 23 間,另於地下室空間設置高密度自動化書庫,可藏書約 120 萬冊,預計於 106 年完成。在課程改革方面,分成通識教育之改革、語文教學之改善、基礎社會科學之改善、基礎自然科學之改善、導入大學先修與認證(AP 課程)專業課程之改善等。

    此外,本校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協同學務處共同推動各項教學配套措施,以下就其成果分述如下:

    (1) 提供課業諮詢 I. 學習諮詢:為協助本校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和解決學習困難,95-1 學期起

    依學生之學習需求調查提供諮詢服務,103 學年度輔導科目為微積分、普通物理、統計學、經濟學、工程數學、會計學、英文、日文等 8 科,並鼓勵學生參與團體諮詢,歷年累計諮詢 16,317 人次,諮詢滿意度平均為 4.39 (5 分量表),線上預約實際報到率超過 88%,顯示此服務成效與需求獲學生支持。

    II. 學習開放空間:於本校總區圖書館地下一樓和博雅教學館四樓設立兩處空間,除為學生課業諮詢服務提供合宜的環境和設備外,也是學生進行

    課外討論或各種學習活動的良好場所。兩處空間到訪人次累計達 50 萬人次以上,依據入館人次統計,以期中期末考前使用人次最為踴躍。此

  • 14

    外,第二學生活動中心於 96 年規劃設立學生交誼室,並於第一學生活動中心 1 樓、第二學生活動中心 8 至 9 樓之開放空間,提供舒適的沙發、可自由組合排列的桌椅…等設施,營造舒適、開放、優雅的學習環境氣氛,讓同學能在其中適當的發聲,討論課業及社團事務。102 年 4 月第一學生活動中心全家便利商店提供全年無休之 24 小時服務,並於店內設置 8 個座位區,作為同學討論空間。另,本校宿舍亦重新規劃設置了3 個生活學習中心,空間寬敞舒適,適合小型團體研討,自 97 學年度於生活學習中心開設新生專題課程,住宿生可在宿舍上課,營造互動式的

    宿舍學習環境。 III. 微積一百:為加強中心學習諮詢的服務效率,於 103-2 學期推出線上學

    習微積分的解題影片系列-「微積一百」,以詳盡的解題過程和題庫分析,解決學生微積分學習困難,完成「102 學年微乙考古題影片詳解」及「102學年微甲 01~04 班考古題影片詳解」兩系列,至目前累計 3,042 人次瀏覽使用。

    IV. 學業預警學生轉介輔導:103 年心輔中心追蹤關懷學業成績不合格達 1/2(特殊生 2/3)之高關懷學生共計 214 人,並視其需要邀請學生接受諮商或後續關懷。

    (2) 推動學習活動 I. 學習相關演講、工作坊

    自 95-2 學期起舉辦樂在學習系列演講、學習策略工作坊、數位教學工作坊等,樂在學習系列演講為大型演講活動,學習策略及數位教學

    工作坊則以小班上課,自 102-2 學期起舉辦 Future Faculty Program 系列演講,針對有興趣成為學術界的一員的學生,不定期邀請優秀的講者做經驗分享,為未來職涯發展做最好的準備,103 年共辦理 5 場演講與4 場學習策略工作坊,參與人數 943 人,滿意度為 4.5 (5 分量表),自 95-2 學期起,累計共計舉辦 288 場 (12,658 人次)。

    為協助學生了解自我職涯發展,設計多元化的講座,整合校內外相

    關資源,邀請在不同專業領域上有傑出表現的知名人士,分享寶貴經驗。

    103 年共辦理 38 場不同主題的演講,並首次與「天下雜誌」及「遠見30 雜誌」合作辦理校園巡迴論壇,講座主題涵蓋職場 EQ 與溝通表達技巧、職場倫理與禮儀、時間管理、職場形象、簡報技巧、履歷撰寫及模

    擬面試工作坊、人際風格自我開拓、就業趨勢及市場分析、產業職場面面觀、創業經驗分享、邁向公職等。

    心輔中心自 97學年度起辦理學習效能系列相關主題工作坊,如 100~102 年均舉辦「學業拖延問題現實療法工作坊、大學生及研究生學習效能提升班、學生抒壓工作坊」,103 年則分別在學期初、學期中、學期末舉辦學生紓壓工作坊(多元靜心團體課程),讓同學能充分紓解學

    習壓力,深獲好評。

  • 15

    為協助學生於畢業後銜接社會時,能思考選擇其適才適性的生涯發展,學務處自 102 學年度第 2 學期起開始辦理「中繼課程」,由心輔中心與職涯中心共同規劃「新生講座-自我探索與生涯規劃」系列課程,內容包括自我探索、個人成長、領導人才培育、職場態度、就業準備等,以協助學生尋求自我認同,知己(了解自我)與知彼(了解外在環境),建立信心,進而找到人生的目標及方向,目前為止已進行 2 學期,選修人數近 120 人。

    學生宿舍亦舉辦新生適應、志願服務、資源回收再利用、多元文化交流等活動方案,增進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的機會,校長更於期末考時,利用夜間至各棟學生宿舍慰問,分享考試方法,鼓勵其認真學習,並為學生們加油打氣。

    II. 《iLearn‧我的學習手冊》:集結歷年來演講工作坊的精選內容彙整成電子書冊,希藉由手冊內容幫助同學快樂有效學習。

    III. 讀書小組計畫:為營造校園閱讀、討論及集體學習風氣,鼓勵同學於課外以小組方式進行研讀學習,以營造校園閱讀及討論風氣、提倡協同學習精神與實踐,通過審核加入本計畫的讀書小組自 95-2 學期至 103-1學期共 377 組(3,034 人),計畫結束後擇優獎勵。除推動讀書小組計畫外,本校學務處亦規劃於法律及社會科學院區鼓勵同學自行成立讀書小組,並成立「讀書小組評審委員會」通過「讀書小組推動與獎勵實施要點」。藉以提昇同學們讀書與討論的風氣,培養優良的品德。自 96學年度至 102 學年度第 1 學期累計已成立 516 個讀書小組,成員累計3,565 人次,所有的讀書心得成果報告皆上傳學務分處網頁專區公告。

    IV. 未來明信片活動:103-1 學期於新生學習入門書院,介紹臺大學習資源及學習促進組服務,以引導新生學習正確的讀書方法與設下學習目標,打造大學黃金四年,總參與人數 2,921 位,回收的明信片數量為 3,156張,回收率 93%。

    V. 學生學習社群:為鼓勵本校生與北二區學生交流,並跨校組成學習社群,以利於學生擬訂「主動學習」計劃,強化「協同學習」並加入「多元學習」主題,以提升學習能力,增加跨領域文化視野。102 學年度開始辦理,迄今共 52 組、415 人、12 所北二區學校參與。

    VI. U-Learning 優學空間專案:本專案以推廣「無所不在的學習」為目標,期望虛實整合校園開放式教學資源,創造出無所不在的數位學習空間,將教學內容融合創意,以視覺化的新語言提供學生獨特新穎的視覺體驗,更有效推廣數位學習,提升跨域學習的風氣,激勵學生的學習動力與熱情。103 年度首先於博雅教學館 1 樓開播,從「數位匯流」為出發點,結合「數位屏幕」與「數位藝廊」概念,透過數位建置與流動影像打造「數位河流 Digital River」,設置 9 面 47 吋壁掛式工業用數位看板,除更有效地傳遞數位訊息之外,也可享受創意影像營造的數位藝術氛圍。此外更以臺大校園生態、名人在臺大、臺大傑出校友、臺大的社會貢獻、精彩課程推薦等為主題,包裝臺大開放式課程網站及演講等影片內容,製作成短篇節目的型態,並結合傑出 TA 等校園活動,吸引學生回流到網站上面進行學習。

  • 16

    (3) 建置學習網路資源、多元深化學習 I. 愛習網:為因應 e 世代網路學習風氣,透過入口網整合學習網頁資源,

    幫助同學快速掌握全校學習資源之入口網站,累計瀏覽達 2 萬人次。 II. 學生學習歷程檔 (ePortfolio):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及資訊組共同開

    發與推行臺大學生的學習歷程檔,首先整合學生在學期間各項學習活動紀錄,再進而協助學生規劃學習計畫、檢視學習成效、製作求職升學等實用履歷工具,希望能讓學生對未來的學習有所規劃,並反思與檢討是否達成自己的目標,目前 ePortfolio 平均每月使用人數為 6,825 人。

    III. 影音網路資源:臺大演講網錄製並保存本校重要演講影片,提供關鍵演講之實況轉播及隨選視訊 (VOD) 服務,自 93 年至 103 年底累計訪客超過 74 萬人次。YouTube EDU 專案於 102 年 1 月正式上線,參考國際知名標竿大學作法,製作高品質並足以聚焦之影音內容,全方位宣傳本校校園活動、教學內容和研究成果,截至 103 年 12 月底止,臺大YouTube EDU 已累積超過 72 萬的點閱次數和 1.6 萬的訂閱人次。

    IV. 大型線上開放課程系統 MOOCs (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 專案計畫:由本校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創新教學組葉丙成組長主導與Coursera 接洽,於 102 年 2 月達成協議,加入其他 100 餘所世界頂尖大學的行列,102 年 8 月推出世界首波華語 MOOCs 課程,在華人世界造成熱烈迴響。至 102 年 11 月底,Coursera 上的「機率」和「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兩門課程共計有超過 45,000 人次選課,遠超過其他華文課程。爾後相繼推出「機器學習基石」和「紅樓夢」課程。開放選課一週內,兩門課程累積已有超過 4,000 人次登記選課,之後陸續推出「基礎光學」、「工程圖學」、「活用希臘哲學」、「史記一」、「實驗經濟學」、「職場素養」、「計算機程式設計」、「紅樓夢二」、「人工智慧」、「機器學習二」、「普通物理」等優質 MOOCs 課程,截至 103年 12 月,總共有 15 門臺大優質課程於 Coursera 正式上線。

    V. 購置職業指導資訊系統:為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成為國際級頂尖人才,學務處職涯中心於 98 年起購置全球知名的職業指導資訊系統-Vault,提供學生全球化的職場資訊,本系統對於全球企業、產業、職業做有系統的介紹分析與排行,並披露全球薪資概況及提供職業指南、工作建議與實習或工作資料。希望幫助學生以全球的角度,找出自己職場定位,掌握實際的職場地圖,確實規劃未來職場攻戰策略。為了讓臺大學生能有更多的職涯評測工具與專業諮詢可以做選擇,自 101 年購入CAREER 就業情報-CPAS 人才測評網量表 ,提供學生更專業且有效率的線上評測工具。

    (4) 舉辦新生學習入門書院:為強化新生入學定向輔導成效,建構優質學習環境,100 學年度共約有 3862 位大一新生參加三天的「新生學習入門書院」,101 學年度起則改為 5 天 4 夜,結合校內教務處、總務處、圖書館、體育室及國際處等各單位,提供新生包括臺大基本功、住宿生活介紹、職涯生涯講座、生命教育、校史及校園環境介紹、學習一把罩、體育資源、交通安全、註冊、身心普查、健康安全 Hold 得住、性別平等講座、

  • 17

    網路資源與網路倫理、服務學習、小隊成果發表之夜、椰林百萬大學堂等共 24 門課程,均為新生踏入大學生活必備的知識,十分豐富多元。103學年度約有 3,128 位大一新生參加。

    (5) 實施服務學習課程:為為落實本校品德教育,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及服務人群關懷社會情操,本校自 95 學年度起改革服務學習課程,規劃為大一到大三每學年必修一學期零學分課程。101 學年度總計開課 817 門,修課人數共計 11,454 人;102 學年度總計開課 818 門,修課人數共計12,218 人;服務範圍從校園內擴展到社區、鄰里、偏遠地區甚至於海外,103 學年度上學期總計開課 385 門,修課人數共計 6,009 人。

    (6) 開設新生專題課程:本校為大一新生特別規劃了專屬的「新生專題」課程 (Freshman Seminar Program),該課程規劃不同的班次,每個班次由授課教師決定課程的討論主題,學生可自由選修班次。課程特色有二:一是協助學生融入校園文化,也讓教師有機會與學生激盪出不同的學習火花;另一特色是上課地點安排在「宿舍」內的學生學習中心,打破排排坐的教室設計,提供師生一個輕鬆、舒適、溫暖的學習環境。新生專題之教學目標在於教導新生在未來的學生生涯中如何學習,如何反思,如何與老師及同學互動討論,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從 97 學年度實施迄今,每學期開設約 11 至 12 個班次,修課學生人數達 2772 人次。

    (7) 積極宣導本校學生十大基本素養:為落實教育理念,本校經 97 學年度第1 學期第 2 次教務會議決議,訂定教育目標為:「培育具備健全品格、堅實學問、社會關懷與全球視野的社會中堅及領導人才,以增進國家與人類福祉」,並據此訂定學生應具備之十項基本素養。學務處將十大基本素養與本校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結合,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期能在學習的路上提醒自己,時時以強化其基本素養為學習目標。具體的作法,包括:(1)在新生學習入門書院中,由隊輔學長姊運用活潑多元的互動方式,向新生說明提醒。(2)將十大素養置入學務處各種刊物、手冊,發送學生,並在適當場所張貼海報宣導。(3)在舉辦的各種導師研習會中公開討論。(4)請學務同仁在各類學生活動中提醒參與活動的學生。除了透過宣導來促進學生對十項基本素養的瞭解與認同外,學務處更藉由推動各項學務工作及活動,來實際培養學生多方面基本素養。 而依據 101 年 5 月調查顯示,有參與學務處舉辦之專案活動者,與基本素養的能力,呈現正比的關係,顯示確實有達到學習的成效;該調查總計有 4,483 位同學上網填答,填答率約 27%。

    為增加學生有系統且多元之學習機會,本校目前共設置了43個學分學程(不含師資培育學程)及 7 個碩、博士學位學程,其中包含校方主導開設之「領導學程」及「創意創業學程」。95 至 103 學年度第 1 學期大學部學生修習跨領域專業學程人數(包括雙主修及輔系)分別如後:95 學年度核准 2,285 名,佔大學部學生數 13%。;96 學年度核准 2,345 名,佔大學部學生數 13.3%;97 學年度核准 2,360 名,佔大學部學生數 13.34%;98 學年度核准 2380 名,佔大學部學生數 13.3%;99 學年度核准 2,621 名,佔大學部學生數 14.8%;100 學年度核准 2,890 名,佔大學部學生數 16.67%;101 學年度核准 2,407 名,佔大學部學生數 14.2%;102 學年度核准 2,833 名,佔大學部學生數 17.09%;103 學年度核准 2,978 名,佔大學部學生數 16.91%。

  • 18

    4. 通識教育課程規劃、實施及成效 本校在過去七年間 (95 年度至 101 年度),通識教育政策已進行大幅度的

    改革並建立起一套運作機制,為了追求更佳的教學品質與學習環境,自 100 年度起,通識教育的精進與深耕是接下來努力的方向,目標包括:「課程品質再提升」、「制度法規求完備」、「通識觀念之導正」、「學習成效再強化」、「校園文化

    相呼應」。103 年度執行成果簡述如下: (1) 持續規劃及增開通識課程

    本年度仍持續檢視及規劃課程,分別於 6 月與 10 月持續統計各領域通識課程開課量及彙整課程資料,提供各領域召集人作為規劃課程的參考資料。本中心通識教育組於 103 年 11 月 17 日召開課程委員會,除了審議通識教育組新開授通識課程,並由八大領域召集人提出通識課程規劃建議。另

    外,為了增開本校所需的通識課程,本年度由本計畫支應鐘點費之通識課程兼任師資,102 學年度第 2 學期增聘兼任師資 28 人,開設 33 個班次。103學年度第 1 學期增聘兼任師資 26 人,開設 30 個班次。103 年度更規劃深碗課程試辦,為 3-4 學分之通識課程,授課教師並非加重授課時數而是設計扎實的課程,包含教學方法、評量方式、學生每週課後學習活動 (例如:寫報告、老師與學生的課後互動等)的安排等。 (2) 依自我評鑑結果,持續檢討通識教育政策

    本校於 100 年訂定「國立臺灣大學通識教育自我評鑑準則」,並於 100年前半年自辦通識教育評鑑,評鑑結束後本校依評鑑委員建議事項提出處理方式暨時程表,102 年 4 月召開第 4 次通識教育檢討會議,逐案檢討提出改善方向。

    另外,配合 101 年度國立臺灣大學通識課程開授及審查作業要點」的修訂,提高申請開授課程及開課滿三年通識課程的教學評鑑值審查標準,且通

    識課程停開超過三年者,視為新開授課程需重新提送課程資料三級三審,使

    通識課程審查機制更加周延,且課程審查時,依 101 年訂定之「通識課程審查參考指標」,作為各級課程委員會審查通識課程之標準。 (3) 整合通識教育資訊,加強通識政策的傳達

    為加強師生對通識教育的正確認知,本校已將通識教育宣傳手冊及影片

    放置於網路上供師生觀看或下載,本校通識教育的理念與目標、課程規劃等

    資訊亦公開於網路上,並在共同教育中心網站設置通識教育「大一新生專區」,將本校通識教育理念與目標、修課規定、通識課程地圖、通識教育宣

    傳影片及手冊等重要資訊完整呈現,新生可透過「新生暨轉學生入學服務網」

    連結至專區,並配合新生入門書院活動,以 Q&A 的呈現方式,將本校通識教育的理念、教學策略及修課規定等重要資訊傳達給大一新生。

    另外,持續向全校通識課程教師宣導本校通識課程政策,以電子郵件及

    分送酷卡的方式,鼓勵教師加強課後學習活動時間的規劃,以該課程每週上課 1~2 倍時間為原則,深化學生所學,並說明等第制應以學生的學習成效評分,若全班成績過高,可以考慮提高教學目標,或加重課程之難度。

  • 19

    (4) 持續推動 TA 制度,深化學生的學習成效 本校所推動之「個別型通識課程改進計畫」,透過通識課程教學助理的

    經費補助,鼓勵通識課程教師開授大班教學小組討論之通識課程,以深化學

    生的學習成效。從 96 學年度通識教育新制實施後,每學期參與本計畫之通識課程皆超過三分之一,近二年每學期皆約有 250 人次的研究生參與通識課程的教學任務,除了有助於學生的學習,更是培養未來大學師資的重要措施。

    此外,為符應本校期待開設具有知識承載度且課後學習要求規劃合理的

    通識課程,改變學生視通識課程為營養學分的刻板印象 (例如:成績甜,作業少,課後不需花時間等),因此本計畫自 101 學年度起,在審議過程中將過去開課成績平均與標準差,及教學意見調查中的課後學習活動安排與學

    生每週平均花多少時間作課後學習活動列為審查的重要參考資料之一,102學年度起,針對含小組討論之課程,鼓勵教師要求學生於討論課前,先閱讀

    相關資料並撰寫 500 字討論摘要。

    5. 教育推廣及資源共享 (1) 強化科普教育及生命教育

    為了強化本校學生之科學素養並貢獻本校學術資源於科學教育和科技

    文化之啟迪、深耕、養成,於 97 年成立了「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中心建置一個以臺大為基地的科文結合網路平台(http://case.ntu.edu.tw),提供開放式課程等豐富多媒體科教資源,同時發行平面與電子刊物服務社會,103 年度各網路平台總點閱率衝破 400 萬。此外,科教中心舉辦各類科學教育活動,如開辦探索基礎科學系列講座與青年尬科學-聽說讀寫科學競賽等,每

    年活動現場參與人數皆高達 12,000 人次。另為體現大人之學,本校特別成立「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開發各類課程,舉辦相關活動,建構師生社

    群,引導學生探索生命的意義與目的,進行人生觀的確立與深化、價值觀的

    反省與思辨、生命修養的內化與實踐。該中心不僅在校內推動大學生命教

    育,亦積極參與十二年國教課綱研修,開辦師資培育學分班,向下扎根。同

    時以服務學習的模式,將社會參與納入生命教育推廣的面向,並定期發行電

    子報,經營各式網路平台,傳播生命教育的理念。 (2) 製作開放式課程,提供免費自學資源

    為促進教學資源共享,落實終身學習理念,及提供自學者有更寬廣的學

    習內容,本校自 98 年開始建置開放式課程(OpenCourseWare,http://ocw.aca.ntu.edu.tw/),先由通識課程、基礎課程開始製作,並自 100年 6 月起擴大含括學系之核心課程範圍。教務處與其它教學單位更成立工作執行團隊,設置專任助理人員以處理有關智財權及影音後製剪輯工作成員。

    至 103 年底上線課程已有 150 門,網頁瀏覽人次達 1,590 萬人次;完成YouTube EDU 頻道 (http://www.youtube.com/ntucourses),開放各界使用,同時完成宣傳網頁 (http://youtube.ntu.edu.tw/)之建置。

  • 20

    (3) 大型線上開放課程系統 MOOCs (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 由本校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創新教學組葉丙成組長主導與 Coursera 接

    洽,於 102 年 2 月達成協議,加入其他 100 餘所世界頂尖大學的行列,102年 8 月推出世界首波華語 MOOCs 課程,在華人世界造成熱烈迴響。至 102年 11 月底,Coursera 上的「機率」和「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兩門課程共計有超過 45,000 人次選課,遠超過其他華文課程,103 年 12 月「機率」課程中與葉丙成教授合作的 PaGamO 團隊,從 427 所大學/團隊脫穎而出,榮獲華頓商學院與全球大學評比機構 QS 舉辦的教學創新獎 —The Wharton-QS Stars Awards 2014。102 年 12 月之後,相繼推出「機器學習基石」和「紅樓夢」課程。開放選課一週內,兩門課程累積已有超過 4,000人次登記選課。春季課程點閱率達到 92 萬人次,「秦始皇」、「史記」、「機率」、「紅樓夢」四門課,囊括華語世界選課人數最多的前四名,後續逐漸擴大開

    課領域,強化多元性,製作物理、土木、哲學、經濟、資工等領域的優質課程,並且延續好評,推出系列課程,例如「紅樓夢二」、「機器學習二」,紮

    實基礎,深入學習。截至 103 年 12 月底,總共有 15 門臺大優質課程於Coursera 正式上線。

    6. 弱勢學生入學機會之管道及相關配套措施 有關提供弱勢學生入學機會之具體方案部分,本校為實現照顧弱勢及區域

    平衡理念,配合教育部進行「繁星計畫招生」、「身心障礙生招生」及招收原住民學生,茲分別就前揭入學管道及相關配套措施說明如下:

    (1) 繁星推薦入學招生 為落實教育部照顧弱勢及區域平衡理念,本校積極參與繁星推薦入學,

    96 至 103 學年度繁星招生名額由 40 名增至 333 名。103 學年繁星推薦入學名額比例占學士班招生總量 10%,且各學系至少提供 1 個名額予本招生管道。 (2) 身心障礙生招生

    目前本校招收身障生之入學管道計有:自行參加「繁星推薦入學」、「個

    人申請入學」錄取者、參加「身心障礙」考試錄取者及參加「指定科目考試」

    錄取者 3 種。本校為擴大招收身障生,特別邀請相關學系主任召開數次會議討論身障生招生政策,努力提高身障生招生名額,目前之具體措施為向教育

    部申請補助本校提供身心障礙生相關設備費及服務所需費用 6 萬元,以充實各學系對身障生所應增置之軟硬體設備。另亦透過各種場合宣導各項相關法

    令、社會福利國家教育政策與身心障礙生之受教權,並進行本校各優秀身心

    障礙生學習成效分享,以及向各系所介紹本校現有針對身心障礙學生服務、

    輔導、資源教室設置等各項措施,以鼓勵各系開放名額招收身心障礙學生。 (3) 招收原住民學生

    每年配合教育部政策經甄選入學招收原住民學生。 有關繁星計畫、身心障礙及原住民學生,本校 94 至 103 學年度招生總

    數及增加率如表四。

  • 21

    表四 臺大 94-103 學年招收弱勢學生總數及增加率 名額

    學年 弱 勢 學 生 各學年招生

    總人數 增加率 繁星計畫 身心障礙 原住民94學年 未開辦 19 6 25 47% 95學年 未開辦 21 9 30 20% 96學年 40 21 11 72 140% 97學年 96 21 13 130 80% 98學年 101 23 18 142 9% 99學年 150 48 57 255 51% 100學年 227 50 66 343 34% 101學年 331 52 72 455 32% 102學年 331 53 67 451 0% 103學年 333 52 63 448 0%

    (4) 原住民學生輔導 依教育部減免標準給予定額學雜費減免及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為獎

    助就讀大專院校學行兼優給予獎學金、一般工讀助學金、低收入戶工讀助學金。

    102 學年度於第二學生活動中心設置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編印原住民族學生資源手冊、辦理原住民族新生入學輔導暨迎新、原住民族考試暨公費留學講座、及原住民族影展等活動,創設每月編輯發行之原資小報、原資中心網頁及臉書,輔導原民學生生活、學習及人際支持。 (5) 繁星計畫學生輔導

    為加強輔導繁星計畫入學學生,協助其提升適應大學生活的能力,透過辦理「繁星計畫新生家長日暨迎新活動」,讓繁星計畫新生家長、學生瞭解入學後可能面臨的問題及學校可提供之協助,包括課業及心理適應、經濟扶助措施、及相關資源之提供,並嘗試建立其校園支持體系。

    此外,另辦理「繁星計畫迎新交流」活動,透過類似背景學長姊的活動帶領,鼓勵學生在生活、學習、人際等方便能夠自然形成群聚團體,平時遇到困難時能有即時協助的管道,更快適應學校環境,快樂學習。

    (6) 應對經濟壓力,提供學生安定就學措施 為積極扶助經濟弱勢同學安心就學,提供各類獎助措施:(一)獎助學

    金:1.校設獎助學金:臺大希望就學計畫、勵學獎學金、學生傑出表現獎學金及特殊教育獎學金。2.公設獎助學金:政府各類獎助措施,約 30 種。3.私設獎助學金:由財團法人、公司行號及私人捐贈約 300 餘種。(二)其他助學措施:學雜費減免、就學貸款、弱勢助學金、生活學習獎助金、研究生獎勵金等。 (7) 希望就學計畫

    為落實關懷弱勢學生,並協助其安心就學之目標,自 102 學年度起,將希望就學計畫名額由 100 名擴增為 400 名,提供大學部經濟弱勢學生(研修生除外)依經濟狀況減免全額至 1/5 學雜費及住宿費外,每學年另有 2 至 3萬元之助學金補助。102-2學期補助 367 人,補助金額為 7,526,982元;103-1

  • 22

    學期補助 366 人,補助金額預估為 13,688,668。103 年總支應金額預估為21,215,650 元。 (8) 勵學獎學金

    102 學年度修訂為專屬碩博士班學生之獎學金,獎勵清寒且優秀之碩博士班學生勤學向上,順利完成學業,每人獎助 5 萬元。100 學年度 101 人、101 學年度 98 人、102 學年度 52 人、103 學年度 31 人。 (9) 孤星計畫學生輔導

    為協助其畢業高中唯一進入本校就讀之學生,由學務處各院輔導人員做入學連絡,於期初、期末進行訪談,並適時辦理座談會,藉由面對面溝通,了解其生活、家庭情況、學校課業及課外活動參與情形等,於必要時提供各種支援與協助,以利其適應環境與快樂學習。 (10) 身心障礙生輔導

    輔導內容包括:生活輔導、心理輔導、課業輔導、生涯輔導等,並辦理生命系列及特教知能講座、輔具評估與借用、特殊游泳、電腦及英文學習課程班、校內學習工作安置計畫教育訓練、新生訓練暨迎新宿營活動、自強活動、社團聯誼活動、教育部補助改善無障礙校園環境經費申請案等。另外也提供家長諮詢服務,同時也整合校內資源,營造身心障礙學生有愛無礙的學習環境。103 年度業已辦理「身心障礙新生及家長迎新、自強活動、轉銜座談會、游泳教學班等活動,並因應大專鑑輔會成立,依據教育部規定,協助提報本校身心障礙學生之鑑定。此外,102 學年度特殊教育學生獎學金總計補助 59 人。 (11) 學生急難慰問救助

    對於本校突遭不幸或急需幫助之學生,予以適切之慰問救助,並視需要核發生活補助金,100 至 103 年度本校暨臺大校友會文化基金會共補助 136位同學計新台幣 2,526,000 元;教育部學產基金共補助 75 位同學,計新台幣1,430,000 元。 (12) 學雜費減免

    依教育部減免標準給予軍公教遺族、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子女、原住民學生、特殊境遇家庭子女、現役軍人子女、身障類學生及身障人士子女等 6類身分學生,給予不同金額之學雜費減免,102 學年度總計減免 2,781 人次。 (13) 學生生活學習獎助金

    為擴充本校學生生活學習領域並減輕其經濟負擔,配合教育部大專院校弱勢學生助學計畫,設置本校學生生活學習獎助金,弱勢生家庭年所得需為70 萬元以下。102 學年度總計補助一般生 5,415 人次、弱勢生 708 人次。 (14) 學生活動中心友善餐點計畫

    為協助本校經濟弱勢或臨時發生經濟困難同學的基本餐食問題,結合第一學生活動中心餐廳及活大全家便利商店,免費提供早、中、晚 3 餐,以解燃眉之急。 (15) 住宿費減免

    依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提供低收入戶學生校內宿舍免費住宿、中低收入戶學生校內宿舍費用減免 3/10,減低其經濟負擔,安心就學。 (16) 張榮發清寒學生生活扶助金

  • 23

    與張榮發基金會合作,針對本校經濟困難之大學部學生,協助其安心生活,且延伸到協助學生家庭的急難、災害、醫療及喪葬所需,103 年度扶助65 位同學,每人按照家境情節輕重程度給予一次性或持續性每月之補助,總計補助金額為 330 萬餘元。

    (三) 人才延攬與師資改善 1. 長期延攬優秀人才之措施及具體成效

    本校教師及研究人員陣容之堅強一向領先全國,目前專任教師(含專業技術人員、專案計畫教師)計 2,059 人,其中擁有博士學位者達 94%,具助理教授以上資格者達 98%。但積極延攬優秀教師永遠是追求卓越之第一要務,本校也一向積極進行,並訂有下列各項策略。

    (1) 加強推動「臺灣大學特聘講座」制度 重要的研究進展常由與著名學者的討論交流中激發,著名學者一向是吸

    引優秀人才建立強大團隊的核心力量,而著名學者所領導的團隊也最常開授出最具啟發性、吸引眾多學生聆聽之課程,最常產生重要研究成果,故延攬國際重量級學者為提昇研究之第一要務。為延聘諾貝爾獎得主、先進國家國家級院士,或在國際上有崇高學術地位學者來校講學、提供系列演講,進行或指導研究,本校設立「臺灣大學特聘講座」,分為特聘研究講座及特聘講座教授兩類。未來將再充分運用此一機制提昇教學研究,追求卓越。 (2) 強化現有「講座教授」制度

    本校已設有「講座教授」制度,惟因過去經費不足,名額不多,收效亦較有限。在獲得「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經費後,為促進學術研究成果之質與量,廣納世界頂尖研究教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