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富能仁先生 源於青康藏高原的伊洛瓦底 江、怒江(薩爾溫江)、瀾滄 江(湄公河),所流經的中緬邊境, 是少數民族傈僳人散居之地,也是 二十世紀初英國內地會 宣教士富能仁(James Outram Fraser, 1886年 8 月 26 日 ~1938 年 9 月 25 日 ), 在 中 國 雲 南 西北山區的主要服事工 場。 三十年之間,富能 仁屢次行遠路,攀越崇 山峻嶺,遭遇江河與盜 賊的危險,被暴雨困住、 被泥流吞噬,染上傷寒 和瘧疾,遭野蠻的克欽人追殺,被土 人綁在神木上預備殺他獻祭,至終, 更因惡性腦瘧疾,病逝雲南保山,那 年他才五十二歲。然而,他曾經說: 「當我生命的工作完畢,我要橫過那 氾濫的潮水」,傾聽傈僳人四部合聲 的悅耳聖詩。 ◆ 郭秀娟 究竟是怎樣的因緣際會,使這 個英國皇家學院工科的高材生,甘願 放棄大好前程,遠離舒適富裕的家, 不畏獨居的寂寞與危險,來到層巒疊 障,蛇蠍出沒的邊陲山 區? 超越世俗的潮流 一九○六年,才華 洋溢的富能仁,準備在 倫敦舉辦首次個人鋼琴 演奏會。這時有一位大 學同學,遞給他一本小 冊子,他反複讀了三遍, 無法不回應書裡的挑戰: 我們的主若今天回來, 發現成千累萬的人還未聽到福音,當 然會向我們詢問,不知道我們將如何 作答。我可以確定的一件事,就是我 們現在昧著良心習以為常的一些藉 口,到時候會使我們覺得全然羞愧。 平常富能仁與家人,都是按時聚 會的循理會友,他的上進與敬虔,在 第 44 卷 4 期 2012 年 11 月 37

我要橫越氾濫的潮流和神交涉,這是一次清楚的信心禱 告,他求神帶領幾百個傈僳「家庭」 對祂產生救恩的信心。這事不只記在 他的日記,也記在天上。好像但以理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我要橫越氾濫的潮流和神交涉,這是一次清楚的信心禱 告,他求神帶領幾百個傈僳「家庭」 對祂產生救恩的信心。這事不只記在 他的日記,也記在天上。好像但以理

富能仁先生

發源 於 青 康 藏 高 原 的 伊 洛 瓦 底

江、怒江(薩爾溫江)、瀾滄

江(湄公河),所流經的中緬邊境,

是少數民族傈僳人散居之地,也是

二十世紀初英國內地會

宣 教 士 富 能 仁(James

Outram Fraser, 1886 年

8 月 26 日 ~1938 年 9 月

25 日 ), 在 中 國 雲 南

西北山區的主要服事工

場。

三十年之間,富能

仁屢次行遠路,攀越崇

山峻嶺,遭遇江河與盜

賊的危險,被暴雨困住、

被泥流吞噬,染上傷寒

和瘧疾,遭野蠻的克欽人追殺,被土

人綁在神木上預備殺他獻祭,至終,

更因惡性腦瘧疾,病逝雲南保山,那

年他才五十二歲。然而,他曾經說:

「當我生命的工作完畢,我要橫過那

氾濫的潮水」,傾聽傈僳人四部合聲

的悅耳聖詩。

◆ 郭秀娟

我要橫越氾濫的潮流傈僳使徒富能仁

究竟是怎樣的因緣際會,使這

個英國皇家學院工科的高材生,甘願

放棄大好前程,遠離舒適富裕的家,

不畏獨居的寂寞與危險,來到層巒疊

障,蛇蠍出沒的邊陲山

區?

超越世俗的潮流

一九○六年,才華

洋溢的富能仁,準備在

倫敦舉辦首次個人鋼琴

演奏會。這時有一位大

學同學,遞給他一本小

冊子,他反複讀了三遍,

無法不回應書裡的挑戰:

我們的主若今天回來,

發現成千累萬的人還未聽到福音,當

然會向我們詢問,不知道我們將如何

作答。我可以確定的一件事,就是我

們現在昧著良心習以為常的一些藉

口,到時候會使我們覺得全然羞愧。

平常富能仁與家人,都是按時聚

會的循理會友,他的上進與敬虔,在

第 44 卷 4期 2012 年 11 月 37

Page 2: 我要橫越氾濫的潮流和神交涉,這是一次清楚的信心禱 告,他求神帶領幾百個傈僳「家庭」 對祂產生救恩的信心。這事不只記在 他的日記,也記在天上。好像但以理

與馬賽跑

海外宣道雜誌

年輕人當中已屬難能可貴。可是那本

小冊子,卻向他暗示神的要求遠遠超

過這些。他說這是他一生的轉捩點,

他的心奇妙地被點燃了,神在他裡面

大大動工。

他不再醉心於從前喜好的事物,

好像是參加奧運的選手,開始調整他

的生活。那年在一個基督徒營會,認

識了劍橋七傑之一的施達德(C. T.

Studd),接觸到戴德生創辦的中國

內地會,心裡起了極大的共鳴,因為

這個宣教團體不向人開口募款,四十

年中支持的宣教士卻超過千人。

大學一畢業,富能仁向內地會

提出申請,因為耳朵發炎的毛病,到

第三次才獲批准。他先在倫敦的內地

會總部受訓一年,於一九○八年啟程

前往中國,那一刻與母親的分離真是

痛苦萬分,因父母早年仳離,富能仁

與母親在靈裡的默契,往往能安慰母

親。從此,母親只能在禱告中思念他,

卻成為他在外爭戰的利器,這點可以

從他寫給母親的家書看出:我知道在

代禱的事上,你從不叫我嚐到失敗。

但你是否可以禱告,同時設法找到一

群有同樣心志的朋友,人數多寡無所

謂,聚在一處或分散各地均可,大家

為同樣的事祈求。假如你能組織一個

禱告團,我會按時寫信給他們。

一別就是十四年,直到一九二二

年聖誕節前,富能仁才回國休假。返

鄉後他到許多聚會分享,但很少人願

意聽,當時他真是失望透了。還好有

母親帶來禱告小組的成員,富能仁給

他們看照片和地圖,看傈僳人鮮艷的

服飾。在以後的年日裡,這個在萊奇

沃思(Letchworth)組織起來的禱告

團體,後來甚至發展至千人,富能仁

使每個在場上的戰士,背後至少有十

個代禱勇士。家鄉的禱告大軍成為宣

道工場的後盾。

禱告,是驅趕黑暗勢力的惟一武

器,這個真理富能仁是逐漸領會的。

述職期間,反而是到美國各地走

訪時,大家蜂擁來聽他演講。《尋》、

《我成了一台戲》的作者楊宓貴靈

(Isobel Kuhn,1901 ~ 1957 年),

就是當時在夏令會上聽見富能仁的分

享而大受感動,卻也只有她一個人,

當時志願為傈僳族奉獻。婚後和同

樣加入內地會的丈夫楊志英(John

Kuhn),先在漢人中間工作,後來也

進入怒江大峽谷,在傈僳族中間傳道

多年。

少數民族相見歡

二十二歲的富能仁,初到中國,

先在上海的語言學校學習六個月。這

時內地會因缺乏同工,本想延後雲南

省的發展,但拓荒先鋒麥卡惕(John

海外宣道雜誌38

Page 3: 我要橫越氾濫的潮流和神交涉,這是一次清楚的信心禱 告,他求神帶領幾百個傈僳「家庭」 對祂產生救恩的信心。這事不只記在 他的日記,也記在天上。好像但以理

與馬賽

McCarthy)不肯放棄,內地會讓他到

語言學校暗中物色兩名人選。麥卡惕

一眼相中富能仁,後來,親自帶著他

從緬甸騎騾子翻山越嶺進入雲南,把

他安置在騰越(今名騰衝)一家客店

的閣樓,作為他在中國的第一個家。

當時騰越已有安選三夫婦(William

& Ethel Embery)設立的宣道站,富

能仁成為他們的同工。

剛開始富能仁多半在屋裡學中

文,安選三鼓勵他到街上傳道。在熱

鬧的市集裡,他第一次見到從山上下

來的少數民族。他們裹包頭,戴披肩,

紮白色綁腿,女人穿著鑲有貝殼珠串

的鮮艷服裝,讓人很容易注意到。富

能仁把他們拉到一旁,想試試看他的

中文通不通。雖然他們完全聽不懂,

態度卻十分友善。富能仁邀請他們到

路 邊 的 佈 道 所,

不料他們一抵達,

立 刻 俯 伏 在 地,

不 斷 地 叩 頭, 對

這 位 白 人 宣 教 士

充滿了敬意。

富 能 仁 打 從

心裡喜歡這些人。

本 來 內 地 會 安 排

他 到 雲 南 的 東 邊

幫忙,那裡有不少苗人和傈僳人歸

主。西邊的傈僳人,難道不會接受福

音嗎?他好像一個生意人,看見拓荒

的契機,一開始就全心默默地為他們

禱告。

與空中的惡魔爭戰

不久,安選三夫婦被派到大理,

富能仁必須獨自擔負騰越的工作,孤

單的感覺籠罩著他,他寫信給從前的

班主席:「作為方圓一百五十哩內惟

一的傳福音的人,責任似乎非常重

大……我可否請你特別在禱告中紀念

我……我越來越覺得是神子民的禱告

使工作蒙福,無論他們是否直接參與

那些工作。」

家鄉有許多人起來為他禱告。

但是,撒但也拼命反抗,這世界的王

不會輕易割讓領土的。富能仁持續地

禱告、傳講、教導,但無論在漢人還

是傈僳人中間,

都只有零星的果

效,甚至有兩家

徹底離棄鬼神接

受基督的傈僳家

族,就是住在尖

刀山的郭家以及

住在六家灣的蔡

家,因家人先後

遭 疾 病、 鬼 附、

死亡攻擊,紛紛放棄信仰,走回頭路。

在灰心失望的時刻,神打發了一

傈僳族服飾

第 44 卷 4期 2012 年 11 月 39

Page 4: 我要橫越氾濫的潮流和神交涉,這是一次清楚的信心禱 告,他求神帶領幾百個傈僳「家庭」 對祂產生救恩的信心。這事不只記在 他的日記,也記在天上。好像但以理

與馬賽跑

海外宣道雜誌

身上作大事。」

當年楊宓貴靈受富能仁感召,想

要獻身到中國的時候,他就曾經這樣

教導她:「我覺得撒但正在反對妳,

並利用妳的母親和哥哥……我有一個

祈禱公式在這種場合中使用:『如果

這攔阻是從你來的,主啊,我接受它。

但是如果是從撒但那裡來的,我奉各

各他山上的名,反對牠以及牠所有的

工作。』我發現這公式頗有功效。」

往後他持續從得勝者刊物得到

幫助,對屬靈爭戰的本質有了新的

亮光,其中許多文章都是賓路易師

母(Mrs. Jessie Penn-Lewis,

1861~1927 年)寫的,她一生宣揚主

觀十字架的經歷和屬靈爭戰。有些人

對她的教導不以為然,富能仁說:

「我們在不同的時候,需要不同的真

理……而且我發覺它有用。」事實上,

富能仁寫下一些最好的作品,像是寄

給禱告小組一封十分長的「信心的祈

禱」,都是在這些日子的爭戰中產生

的。

他曾說:「我學到一件重要的事

是關乎信心的祈禱。我發覺過去這些

年,浪費了許多時間在沒有果效的禱

告上。缺乏信心的禱告,像用一把鈍

刀子切東西─勞力多,果效少……

人在信心的禱告上失敗,是因為不相

信神已經應允,以為要到將來才會回

個來自緬甸的克倫族人宇巴梭,能說

流利的英語和傈僳話,他去和蔡家人

住了幾天,拆穿魔鬼的謊言,使他們

和富能仁都重新得力。後來宇巴梭更

在文字工作上,成為富能仁極大的幫

手。

然而,撒但不只攻擊接受福音

的人,牠也直接攻擊傳講信息的人。

有一段時日,富能仁被一種深沉的懷

疑和憂鬱侵襲,可怕的陰影籠罩他整

個靈性生活。魔鬼不斷地恥笑他:來

中國五年了,你有什麼表現呢?聽你

信息的人,現在都回頭了吧?別做夢

了,不如跳下萬丈深淵一死百了吧?

信心的祈禱

黑暗權勢想一勞永逸地打倒他,

日復一日,富能仁在絕望的深淵中掙

扎。有一天,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

信差送來濕淋淋的信件。裡面有一份

得勝者(The Overcomer)雜誌,講

到「一個人從惡者的權勢下被釋放出

來,還要經過以十字架為基礎的明確

抗爭。」富能仁讀了一遍又一遍,用

雅各書四章 7 節:「務要抵擋魔鬼,

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大聲斥

責撒但退去,主耶穌也曾經這樣做。

那一刻,可怕的抑鬱開始離開他。他

說當時神好像在對他說:「你喊著要

我在傈僳人中作大事,我卻要在你的

海外宣道雜誌40

Page 5: 我要橫越氾濫的潮流和神交涉,這是一次清楚的信心禱 告,他求神帶領幾百個傈僳「家庭」 對祂產生救恩的信心。這事不只記在 他的日記,也記在天上。好像但以理

與馬賽

答他們的祈求……有時我們求什麼,

祂立刻賜給什麼,但更常見的是祂只

賜下應許(可十一 24)。或許後者,

更能使祂得著榮耀,因為這樣我們的

信心經過試驗更加堅固。」

攻破堅固的營壘

一九一五年,富能仁很明確地

和神交涉,這是一次清楚的信心禱

告,他求神帶領幾百個傈僳「家庭」

對祂產生救恩的信心。這事不只記在

他的日記,也記在天上。好像但以理

書 十 章 12~13 節 的 記 載, 但 以 理 第

一天禱告,就蒙應允了,只是在空中

有二十一天的爭戰。富能仁在「信心

的祈禱」寫道:「[撒但]恨惡信心

的祈禱,因為那是具有權威的招降通

知。牠不在意那些蕪雜散漫的世俗禱

告,因對牠傷害不大。」

富能仁特別強調全家歸主,因為

一家之主如果信了神,那個家庭的偶

像崇拜才會被拆除,不然,很容易再

回到舊生活。傈僳人雖然不像漢人有

許多偶像,但他們直接拜鬼,有刀梯

節等拜鬼活動,有邪惡的祭壇需要拆

毀。

一直到一九二○年,真正的突破

才開始臨到:撒但的天羅地網,破了。

富能仁回溯整個傈僳族歸主運動,想

到三件事:

第一,早年他在保山利用文字佈

道,時常或送或賣馬可福音的小書,

有一天在芒市,一個六歲的孩子偷走

一本,帶回家給父親莫丁昌,他是個

住在山區的點心師傅。五年之後,莫

在街上遇見正在佈道的富能仁,表明

要信耶穌,並邀他到家中做客。他拿

出一本讀舊了的馬可福音,那真是兩

刃的利劍啊,使這個家產生了變化。

莫熱誠地接待富能仁,並在他的幫助

下,毀掉偶像和祖先牌位,兩人之間

建立了親密的友誼,成為傳道的好夥

伴。這件事很快傳開了。富能仁曾說:

「莫是我所知道為基督作見證最勇敢

的一個人」,又說「迫害從各方面攻

擊他……但他從未否認他的主。」他

說整個福音運動就是從莫師傅家中開

始的。

第 二, 一 九 二 ○ 年, 來 自 美 國

的 青 年 牧 師 楊 智 敬(Allyn Cooke,

1896~1990,又名楊思慧,註:《山雨》

中譯本,誤譯為楊志英),在富能仁

的帶領下,投入傈僳的工作。剛到那

一年,還不會講傈僳話,有一次代表

富能仁,帶著兩個傈僳同伴,受邀到

寒地村參加新年慶祝會。看著村民不

斷地飲酒狂歡,又跪拜祖靈,他忍不

住痛哭失聲。楊智敬的眼淚是神工作

的開始,力道強勁到使黑暗權勢的網

都破了,村民當下感覺到神強烈的同

第 44 卷 4期 2012 年 11 月 41

Page 6: 我要橫越氾濫的潮流和神交涉,這是一次清楚的信心禱 告,他求神帶領幾百個傈僳「家庭」 對祂產生救恩的信心。這事不只記在 他的日記,也記在天上。好像但以理

與馬賽跑

海外宣道雜誌

在,紛紛把酒倒掉去餵豬,並要求楊

牧師教導他們,怎樣成為神的兒女。

聖靈開啟了這家人的心,他們把拜鬼

的東西都拆毀了,從此,成百成千的

傈僳人歸主,有如靈風吹過,有些村

子甚至是富能仁從未去過的,一家家

主動要求拆除祭壇,尋求歸向真神。

第 三, 就 是 禱 告 的 力 量。 富 能

仁覺得自己在傈僳人歸主的事上,積

極的工作何等小,但禱告成就的何其

大!

根基建造在磐石上富能仁第一次返英休假,就是由

楊智敬夫婦接替他的工作,這對夫妻

具有音樂天份,一直教傈僳信徒分部

合唱,他們也是神差派到傈僳山區最

受人愛戴的宣教士之一。

一九二四年富能仁回到中國,沒

想到一個令他為難的消息等著他。內

地會總幹事何斯德(Dixon Edward

Hoste, 1861~1946,劍橋七傑當中活

得最久的一位),決定差派他到甘肅,

他萬分失望地順服了,他說:「雲南

是我的拉結,甘肅是我的利亞。」一

直到一九二七年,共產主義擴張,在

甘肅、陜西開始驅散外國人。

富能仁暫居上海內地會總部,常

與何斯德一起禱告,分擔龐大的行政

工作。過去三年在甘肅的調查,更加

使富能仁相信:他在傈僳族的教會推

行自給自養的原則是正確的。甘肅有

不少外國人蓋的體面教堂,卻是軟弱

無比的教會,等外資撤退,豈非全盤

瓦解?這也是何斯德想在行政上重用

富能仁的原因,借重他在傈僳山中的

經驗。

從一開始傳道,富能仁就堅持傈

僳信徒在經濟上必須獨立自主,這樣

教會才會日趨強壯。傈僳人從一開始

就學會,必須在赤貧中奉獻給主。需

要聚會的地方,他們自己設法蓋,他

們也必須支持自己的傳道人,自掏腰

包買書,錢不夠就合夥買。如果買不

起油,松枝也用盡了,就在黑暗中敬

拜,富能仁幾乎從不付錢給他們,甚

至幫忙他做事也一樣。

他說:沒有人藉事奉主賺錢,對

於付錢請信徒參與福音工作,更是深

惡痛覺。他寫道:「主用祂的血將我

們買來,我想要在每個地方看到的是

為主犧牲的精神。」即使對初信的基

督徒,富能仁也不斷強調主的話:「若

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

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這無疑是自立、自傳、自養原則,

楊智敬與傈僳人查考聖經

海外宣道雜誌42

Page 7: 我要橫越氾濫的潮流和神交涉,這是一次清楚的信心禱 告,他求神帶領幾百個傈僳「家庭」 對祂產生救恩的信心。這事不只記在 他的日記,也記在天上。好像但以理

與馬賽

最大的推動力,這樣的理念在當時絕

對是走在時代的尖端。上帝似乎早已

把教會本色化的需要,曉諭祂的僕人

了。這也是傈僳教會,在中國全面赤

化,基督徒大受逼迫之下,能夠長期

屹立不搖的原因。

另一個使教會堅立在磐石上的重

要因素,是擁有自己語言的聖經,這

或許是富能仁對傈僳最大的貢獻──

創造傈僳音符,然後開始將馬可福

音、約翰福音、基要真理和基督教入

門手冊等書譯成傈僳文。富能仁多次

在農忙的季節,去到緬甸的密芝那,

和宇巴梭和傈僳同工摩西,合力從事

這項文字工作,還有當地的美國宣教

士,也協助他們。

後來整個新約的翻譯,主要由

楊智敬夫婦與其他幾位同工合力完

成,先於一九三二年出版一部分,然

後一九三六年全部完成,富能仁也參

與最後的修訂。至於舊約聖經,則到

一九六八年才出版。

富能仁和他的朋友發明的傈僳音

符,被稱為富能仁文字,又稱老傈僳

文,很像英文的大寫字母,只是有些

字母是反寫或倒置,為了表達一些特

別的音調。這種文字今日在一些傈僳

教會,仍然為人所愛用。

愛的故事四十三歲的富能仁,在眾人引

頸企盼下,終於在一九二九年十月

24 日結婚。新娘是循道會傳教士邰

慕 廉(F. J. Dymond) 之 女 邰 洛 西

(Roxie)。婚後兩人立刻展開五個

半月的蜜月旅行,探望各山區部落,

那是富能仁畢生最快樂的時光了。他

們的長女(Catherine)生於上海,次

女(Dorothy)生在緬甸。一九三四

年,夫妻倆帶著兩個女兒第二度返英

述職,與 79 歲的母親團聚。

富氏字母表

第 44 卷 4期 2012 年 11 月 43

Page 8: 我要橫越氾濫的潮流和神交涉,這是一次清楚的信心禱 告,他求神帶領幾百個傈僳「家庭」 對祂產生救恩的信心。這事不只記在 他的日記,也記在天上。好像但以理

與馬賽跑

海外宣道雜誌

小 女 兒(Eileen Crossman) 則

是在富能仁過世之後生於緬甸。她

於一九八二年,出版了父親的新傳

記《山雨》,此書與戴德生的媳婦

戴 存 義 夫 人(Howard Taylor) 於

一九四四年著的富能仁傳《青山之

外》(Beyond the Ranges),成為宣

教史上必讀的作品。

一九三八年九月 21 日,富能仁

得了惡性腦瘧疾,在保山無藥可治,

九月 25 日平靜地返回天家,他曾經

說過:「一個基督徒,在他的工作未

完 成 之 前 是 死 不 了 的。」 如 今, 眾

人必能為他作見證說:「那美好的

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

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

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

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

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

現的人。」

然而,這位謙卑的主僕,卸下了

世上的一切工作,來到主面前,或許

他只會這樣說:「我是你無用的僕人,

所作的本是我應分作的。」

參考資料:

1. Eileen Crossman 著, 冉 超 智

譯,《山雨──富能仁新傳》(

Mountain Rain: A New Biography

of James O Fraser),香港,福音

文宣社,1989 初版。

2. 楊宓貴靈著(Isobel Kuhn),

許崇明譯,《尋》(By Searching:

My Journey Through Doubt into

Faith ),台北,中國主日學協

會,1961 初版。

3. 楊宓貴靈著,白瑞槐譯,《我

成了一台戲》(In the Arena: An

Autobiography),台北,中國主

日學協會,1969 初版。

4. 于中旻 著﹕《溧僳使徒富能仁

》http://www.aboutbible.net/Ab/

E.55.JamesFraser.html

5. 于中旻 著﹕《Allyn Cooke 溧

僳楊智敬》http://www.aboutbible.

net/Ab/C.08.13.AllynCooke.html

更正啟事:

前一期 (44 卷 3 期 ) 雜誌「與馬賽跑」專欄第 27 頁,右邊第 12 行,應為「( 耶穌 ) 以

無罪的代替有罪的」,特此勘誤。

海外宣道雜誌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