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跳脫性別的框架~生物性別(sex)VS 社會性別(gender) 一、 性別的定義-男人/女人、男性/女性 二、 生物性別-男、女 1. 身體構造上有差異 2. 在大腦組織上有性別差異 3. 大腦有本質上與發展順序的不同 4. 視覺系統由不同方式組織而成 5. 大腦功能在幾何與方向感上的不同 6. 處理情緒、對危險反應的地方不同 三、 社會性別-男人、女人、同性戀、雙性戀、娘娘腔、野丫頭 1. 性別基模(gender schema) 2. 教育上的性別角色差異 3. 社會文化上的性別角色差異 四、 性別議題的爭論 五、 社會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 1. 女性意識的崛起與國際共識 2. 台灣因應性別主流化 -國家政策與立法 -推動性別主流化工具 六、 交流時間

跳脫性別的框架~生物性別(sex)VS社會性別(gender) - NCTU ...三、 社會性別-男人、女人、同性戀、雙性戀、娘娘腔、野丫頭 1. 性別基模(gender schema)

  • Upload
    others

  • View
    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跳脫性別的框架~生物性別(sex)VS 社會性別(gender)

    一、 性別的定義-男人/女人、男性/女性

    二、 生物性別-男、女

    1. 身體構造上有差異

    2. 在大腦組織上有性別差異

    3. 大腦有本質上與發展順序的不同

    4. 視覺系統由不同方式組織而成

    5. 大腦功能在幾何與方向感上的不同

    6. 處理情緒、對危險反應的地方不同

    三、 社會性別-男人、女人、同性戀、雙性戀、娘娘腔、野丫頭

    1. 性別基模(gender schema)

    2. 教育上的性別角色差異

    3. 社會文化上的性別角色差異

    四、 性別議題的爭論

    五、 社會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

    1. 女性意識的崛起與國際共識

    2. 台灣因應性別主流化

    -國家政策與立法

    -推動性別主流化工具

    六、 交流時間

  • 主講人:林盈秀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

  • 1. 性(SEX):即生物性別。是生物上的二分,不是男人就是女人。

    2. 性別(GENDER):即社會性別。是社會建構的,人可以是絕大部分的男性、絕大部分的女性或是介於兩性之間。

  • 1. 身體構造上的差異

    2. 大腦組織上的性別差異

    3. 大腦有本質上與發展順序的不同

    4. 視覺系統由不同方式組織而成

    5. 大腦功能在幾何與方向感上的不同

    6. 處理情緒、對危險反應的地方不同

  • 1. 社會性別的角色界線認定

    2. 教育體系在教學與學校生活上的性別角色期待

    3. 族群與文化在性別角色上的規範

  • 1. 性別基模(gender schema)1) 整合社會學習理論及認知發展理論。

    2) 強調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3) 認為大部分的性別認同發展在性別基模的處理過程中產生的。

    4) 性別基模是指藉由觀察文化中所呈現的兩性差異,因而產生的認知結構,性別基模式已組織過地對兩性的信念或期待如:男生是….,女生是….,而在性別基模產生的過程中,個人會學習去評估一個人的適任程度進而產生性別認同。

    5) 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擴充。

  • 2. 教育上的性別角色差異1) 未能正視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教養觀念2) 認為男生天生在科學上和數學上比女生強3) 認為女生天生比男生情緒化4) 認為女生天生比較合作,男生比較競爭5) 讓男生與女生習得的無助感

  • 3. 社會文化上的性別角色差異1) 從孩提時期開始學習社會化的過程中,將

    外來的訊息加以編碼與組織,學習符合社會文化期待的性別角色與行為,如男生應該喜歡玩汽車、女生玩洋娃娃。

    2) 不同族群與信仰對性別角色的規範,如索馬利亞人對女孩行割禮,以象徵其貞節。

  • 性別發展或是婦女發展?

    男性的社會角色與位置?

  • 女性意識的崛起

    國際間對性別議題的共識聯合國第3次國際婦女會議共識1945‐1985強調婦女權益保障

    2.1985年聯合國第4次國際婦女會議後,將性別主流化原則訂於北京行動綱領中,給予不同性別更多選擇機會

  • 性別主流化的定義:指在各個領域與各個層面上評估所有有計畫的行動(包括立法、政策、方案),對男女雙方的不同含意。為一種策略方法,使男女雙方的關注和經驗成為設計、實施、監督和評估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所有政策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使男女雙方受益均等,不再有不公平發生。最終目標是實現性別(男女)平等。

  • 性別主流化的意義與目的:「以性別平等為目標,性別主流化為策略」

    1.攸關經濟成長、社會發展及人權保障2.在確保資源分配的合理性3.以人為本的思考4.承認男女有別,但選擇的自由是無差異的5.政府與人民要一起行動,但政府的角色更重要6.一種工具,是手段不是目的

  • 台灣對性別主流化的因應國家政策

    性別工作平等法

    性別平等教育法校園性騷擾或性侵害防治準則

    性騷擾防治法

    家庭暴力防治法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 推動性別主流化工具性別意識培力‐培養性別敏感度性別統計

    性別分析

    性別預算

    性別影響評估

    性別機制

  • 感謝各位的聆聽

    以下時間請各位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