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11 2011年11月 国家宽带网建设探讨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PN赢得欧洲市场 高速、融合、未来——白俄电信以 创新技术打造国家宽带网 P04 P21 P24 P08 迎接100G时代 引领超100G未来 本期专题:有线网络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11第 期2011年11月

简讯简讯简讯简讯简讯

能效矩阵

创造绿色通信未来 P10Uni-RAN扬帆网络

现代化大潮

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向全球产业顶峰冲击

接入的革命:上海电信“城市光网”计划

彩云架构多屏开,智慧聚合视界新

彩云架构多屏开,智慧聚合视界新

IPTV业务云化智能管道技术探讨

江苏电信IPTV:成就200万的精彩

P10

国家宽带网建设探讨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PN赢得欧洲市场

高速、融合、未来——白俄电信以创新技术打造国家宽带网

P04

P21

P24

P18

P08

100G100G

100G

P08 迎接100G时代引领超100G未来

国家宽带网建设探讨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高速、融合、未来——白俄电信以创新技术打造国家宽带网

迎接100G时代引领超100G未来

100G100G

CVT:使沟通更便捷

本期专题:有线网络

Page 2: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新闻资讯

中兴通讯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6% 系统、终端增长均加速

【本刊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

或「集团」)(A股股份代号:000063.SZ /H股股份代

号:0763.HK)10月27号宣布截至2011年9月30日之前三

季度业绩。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82.8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6.5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9亿

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51%,主要由于财务费用增加所

致;基本每股收益为0.31元人民币。

产品方面,集团运营商网络收入同比增长14.98%,

主要是由于有线产品、光通信系统、国内GSM/UMTS系统

设备以及海外CDMA系统设备销售增长所致;终端产品收

入同比增长53.43%,主要是由于3G、CDMA、GSM手机以

及数据卡销售增长所致;电信软件系统、服务及其他类

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7.95%,主要是由于服务以及固定台

销售增长所致。

前三季度,中兴通讯凭借TD-LTE在全球的推广,继续

强化TDD领域行业领导地位和技术领先优势,并借此实现

全球高端市场突破,先后突破和黄瑞典、日本软银,并

进入印度、沙特的顶级运营商。GSM/UMTS产品方面进一

步加深了与跨国运营商如法国电信、MTN集团的合作。

在PTN领域,中兴通讯持续保持占有率第一、WDM/

OTN等光网络产品继续增强竞争力,全球市场占有率达

到历史新高12.5%,进一步巩固光网络TOP3地位。同时

M6000/T8000等高端数据产品发力,在运营商市场份额中

国区跻身第三,达到16.3%。

2011年前三季度,中兴通讯终端产品销售规模持续扩

大,手机销量位居全球第五,其中Blade、Skate等智能手机明

星产品快速提升公司在客户当中的品牌价值。中兴Blade手机

目前全球销量已超过500万部。在Blade全球热销的基础上,

中兴通讯9月面向全球发布了新一代4.3英寸大屏幕智能手机

Skate ,已在香港、中国内地以及欧洲其他国家陆续上市。

展望下一报告期,在国内宏观调控及纷繁复杂的国际

经济形势下,集团将重点抓住全球无线网络扩容与升级、

国家宽带战略、ICT产业及智能终端等机会,深入理解客户

需求,实现规模与利润之间的良性循环,加大向经营性组

织转变的执行力度,控制费用支出,提高运营效率。

Page 3: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编辑委员会

主任:谢大雄

副主编:陈杰  赵先明  倪勤

编委:(按拼音顺序)

鲍钟峻    戴  澍    冯海洲

樊晓兵    黄力青    黄新明

江  华    李广勇    李  键    

卢科学    陆  平    吕阿斌

许  明    徐子阳    王守臣

王晓明    王喜瑜    王  翔    

俞义方    张建国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编辑部

总编:江华

副总编:黄新明

编辑部主任:刘杨

责任编辑:方丽

发行:王萍萍

编辑:《中兴通讯技术(简讯)》编辑部

出版、发行:中兴通讯技术杂志社

地址:深圳市科技南路55号

邮编:518057

编辑部电话:0755-26775211,26775198

发行部电话:0551-5533356

传真:0755-26775217

网址:http://www.zte.com.cn/magazine

E-mail:[email protected]

打造融合、宽带、智能、可信的新一代智能管道

第15卷 第11期 总第278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ZHONGXING TONGXUN JISHU (JIANXUN)

月刊(1996年创刊)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设计:深圳市人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印刷:深圳市华冠印刷有限公司

准印证号:粤内登字B第13111号

出版日期:2011年11 月25日

本期专题:有线网络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丰富多彩的应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以及智

能终端的迅速普及和成功应用……当今的信息技术和服务可谓精彩纷

呈。新技术不断涌现,新的应用每天都在产生,信息通信服务从来没有

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信息通信正处在大融合时代:CT与IT融合,固定与移动融合,电信网、互联

网、广电网三网融合……云计算的兴起使得内容的融合成为可能,文本、语音、图

像、视频等形式的各种内容(新闻、娱乐、教育、医疗,等等)都可以集成于云计

算的架构之中,实现内容数字化、业务IT化。智能终端使得融合的内容得到完美的

呈现。而且手机、Pad、电脑、电视的四屏融合以及屏间的自由随意切换,将进一

步提升内容呈现时的用户体验。而在这一切的背后,还需要 “管道”的支撑。

中兴通讯的有线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专注于为运营商打造一个融合、宽

带、智能、可信的管道。该管道可进行精细化运营,可提供差异化服务,可提升

网络效率和用户体验;不仅可以适应现阶段的海量信息服务对网络带宽的要求,

而且可以跨越哑管道,迈向智能管道,符合未来运营商网络建设的长期规划和需

求;力求在降低运营商TCO的同时,使得运营商的收益最大化。

本期专题聚焦有线网络发展的热点话题:国家宽带网建设、100G&超100G技

术、IPv6演进、NG-PON技术、C-RAN承载等。中兴通讯始终站在技术前沿,愿以

最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最贴心的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共赢未来。

王翔

中兴通讯有线经营部架构部部长

Page 4: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02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11期

突出重围——中兴通讯发力高端数通市场

OFDM-PON技术探讨

C-RAN承载方案分析中兴通讯通过增强型光纤直驱、彩光直驱和OTN下沉承载等方

案,在使用极少量光纤(与传统的RAN相当)的情况下全面覆

盖各种场景的C-RAN承载需求。

终端软件平台技术的发展

成功故事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PN赢得欧洲市场 中兴通讯已与E-Plus集团和KPN(荷兰电信)比利时分公司签署

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中兴通讯将协助E-Plus集团将其移动网

视点 国家宽带网建设探讨

截至2011年3月底,全球共有98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宽带发展战

略,时间跨度最远计划到2020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还

发布了具体的宽带发展计划,明确和细化了宽带发展目标、措

施、政策。政府在宽带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特别策划 迎接100G时代,引领超100G未来

经过几年的努力,10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00G 产品,100G DWDM时代已来临。中

兴通讯适时推出了领先的100G DWDM解决方案,启动了超100G技术研究并已取得重大突破。

CGN技术推进移动互联网络向IPv6演进

P04 P08 迎接100G时代,引领超100G未来国家宽带网建设探讨

P24P21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PN赢得欧洲市场

CONTENTS

0414

16

19

21

10

12

08

高速、融合、未来——白俄电信以创新技术打造国家宽带网

Page 5: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2011年第11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统一网管助Hi3G“简化”网络运维

技术论坛 资源能力封装对前端市场运营的支撑

产业观察 中兴通讯:通往欧洲之巅的三大据点

新闻资讯中兴通讯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6% 系统、终端增长均加速

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入选2011年度全球通信行业人物百强

中兴通讯成功完成业界首个VoLTE互通测试

中兴通讯完成业界首次FDD-LTE与TD-LTE、UMTS等多网互操作

中兴通讯首家完成TD-LTE双载波外场测试 下行速率高达260Mbps

络扩展到4G HSPA+。中兴通讯将为E-Plus集团LTE标准的贯彻

实施提供支持。

高速、融合、未来——白俄电信以创新技术打

造国家宽带网

罗马尼亚RCS&RDS借领先技术开拓市场

“与中兴通讯的合作,使我们充分意识到其在产品、技术、售后

服务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中兴通讯GPON产品性能卓著,而且中

兴通讯能够快速响应我们的定制化需求。”

——RCS&RDS CEO, IOAN BENDEI

王者归来,巴西Vivo再续传奇2011年,Vivo经过网络提升改造,市场占有率摆脱下滑趋势,持 续走高,稳居南美洲第一大运营商宝座。

40

封3

P32

P30 P35 中兴通讯:通往欧洲之巅的三大据点

03

统一网管助Hi3G“简化”网络运维

P28

封2

资源能力封装对前端市场运营的支撑

24

26

28

30

32

35

王者归来,巴西Vivo再续传奇

Page 6: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04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11期

国家宽带网建设探讨谢俊(中兴通讯)

视点

国家宽带网络建设成为趋势

国家宽带网络,是一个通信基

础网络,区别于一般运营商

建设的宽带网络,其建设初

衷体现了国家意志,是新建或者以国

家主流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为基干和主

体、其他专网(政府网、企业网、教

育网、军队网)为补充的国家基础通

信设施,具有政府指导、统一建设和

管理的背景。

随着高速Internet接入、HDTV、基

于3D TV的高带宽业务等新业务的需求

增长,驱使国际主流电信运营商建设

更高带宽的网络;另一方面,多个国

家政府认识到“数字经济”在未来全

球经济大潮中的重要性;再加上2007

年以来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迫使各

国政府利用新兴产业来拉动需求、消

除数字鸿沟、带动就业和经济复苏;

近几年全球出现了国家宽带网建设热

潮,一些国家甚至将其提升到国家战

略的高度。

截至2011年3月底,全球共有98个

国家和地区提出了宽带发展战略,时

间跨度最远计划到2020年,美国、英

国、澳大利亚等国还发布了具体的宽

带发展计划,明确和细化了宽带发展

目标、措施、政策。政府在宽带发展

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各国提出的宽带发展战略来

看,宽带提速和纳入普遍服务是发展

目标,发展中国家强调宽带普及,而

发达国家基本跨越了这一目标,重点

关注超高速宽带的发展,以100Mbps

以上超高速宽带作为发展目标。

以下是部分国家的宽带发展战略。

美国:在2020年前向美国家庭提

供更快速的网络,包括向1亿美国家

庭提供速度为100Mbps的网络,向学

校和政府部门等社区机构提供1Gbps

高速网络;

加拿大:计划在2009—2012年投

入2.25亿加元用于扩大宽带接入,受

益于该计划的主要对象将是那些采用

电话接入或者接入速度低于1.5M的用

户,以及处于边远地区的农村用户;

法国:从2011年开始,投入72亿

欧元用4~5年时间发展超宽带网络,远

期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100% 全覆盖;

英国 :“数字英格兰”计划,到

2012年实现100%的宽带网络覆盖;

德国:通过 F T T H和 V D S L建设

50Mbps的宽带网络,到2014年覆盖75%

的人口,到2018年覆盖100%的人口;

欧盟数字计划:到2020年所有互

联网接口的速度将达到30M以上,其中

50%家庭用户的网速要在100M以上;

澳大利亚:用8年时间建设NBN,

中兴通讯有线架构部综合方案总监

谢俊

Page 7: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052011年第11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以网速为1Gbps的光纤网络连接全澳

9 3 %的住宅、学校、医院和公司,

偏远地区通过卫星等的连接速率为

12Mbps以上;

新西兰:用6年时间建设超宽带网

络,覆盖25个主要城市的75%的人口;

马来西亚:建设高速宽带网络,

FTTx用户提供20Mbps以上带宽,普通

用户实现2Mbps以上的全面覆盖;

新加坡:2015年在全国推出超高

速、全光纤网络,提供高达1Gbps甚至

更快的宽带接入速度;

日本:日本数字战略,到2 0 1 5

年,提供有线1Gbps/无线100Mbps的接

入带宽;

韩国:F T T H计划,升级目前有

线1 0 0 M b p s到1 G b p s带宽,并提供

10Mbps的无线接入带宽。

国家宽带网建设的特点

尽管各国的宽带网络建设在战略

目标、技术选择、建设方式上有所不

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高带宽 国家宽带网络具备能适应未来一

段时间内各种高带宽业务发展需求的

超级带宽,是基本要求。例如新加坡

的iN2015就规划在2012年提供1Gbps接

入速率,提供典型的视频会议、视频

监控、流媒体和HDTV等“带宽杀手”

业务,为应对层出不穷的变革性新业

务,对网络协同、上下行速率平衡、

新业务支持,都有比目前的宽带网络

更高的要求。

开放的架构

国家宽带网络的开放,指网络部

署接入的范围,这决定了国家层面网

络的规模和影响力。部署接入的范围

扩大,绝不只指规模叠加,而要求网

络具有开放的架构。例如,澳大利亚

国家宽带网络,列入政府的战略规

划,投资概算430亿澳元,在7~8年时

间内,部署一个覆盖全国的、下一代

宽带网络。

融合

国家宽带网是国家基础设施,不

是单一用途的运营商通信网络。它必

须考虑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通信网

和专网互通、窄带网和宽带网的过

渡、所有各类多样性业务的统一调度

分级等部署问题,因此必须具备融合

Page 8: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06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11期

视点

的特征。

环保

国家宽带网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

设投资,涉及国家长远战略,必然对节

能减排的要求很高,这是大势所趋。

国家宽带网建设模式

开放的接入平台和业务批发是国

家宽带网建设的两个基本出发点。

这样,可以为运营商和业务零售商

(RSP)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

境,也为用户提供更加灵活的选择。

开放的接入是网络建设的一个新

的模式。和传统由一家运营商独立建

网不同,开放的接入网络往往由网络

运营商、设备供应商、业务零售商

(RSP)以及各股东共同建设。在这样

的开放网络中,网络运营商将业务批

发给RSP,网络运营商只要关心如何把

网络建设好就可以了。而RSP则负责向

终端用户提供丰富和具有吸引力的业

务。开放的接入平台,最主要的特点

是允许多个RSP在相同的网络平台上公

平竞争,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开放的接入网络主要包括4个层面。

层面1:物理基础设施(包括管

道、抱杆、机房等基础设施),一

般情况下由基础设施运营商来管理

(Infrastructure Operation)。

层面2:物理光纤,由网络运营商

承建和运营(Network Operation)。

层面 3 :有源基础网络(包括

物理网络设备,如OLT、ONT等),

一般由通信运营商负责建设和运营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层面4:业务零售(包括话音、数

据、视频等业务),一般由业务零售

商(RSP)负责。

图1是一个典型的国家宽带网络

架构。

与传统的整个网络由运营商承建

和运营不同,该案例充分体现了网络

开放和业务批发的特点。

无源基础设施批发(Wholesale

Wirelines),即无源基础设施建设

和运营,对应于层面1和层面2;

带宽批发(Wholesale Bandwidth

Services),有源基础设施的建设

和运营,对应于层面3;

业务零售(Retail Services),由

RSP经营,对应于层面4。

开放的接入网络是国家宽带网普

遍采用的建网形式,对于开放接入的

网络建设,有5种模式可供选择,如图

2所示。

模式一:传统的建网模式,也就是

运营商自建基础设施。图2 开放接入模型示意图

图1 开放的接入架构(新加坡下一代国家宽带网络)

① ② ③ ④ ⑤

自建网络

I.O

RSP

C.O

N.O

RSP

C.O

N.OC.O

N.O

I.O

RSPRSP

RSPRSP

N.O

I.O

RSP

C.OC.O

N.O

I.O

业务零售

带宽批发

(层面2和层面3开放接入)

无源基础设施批发(层面1开放接入)

业务零售商(RSP):从有源基础设施公司购买

带宽,彼此竞争,并向最

终用户提供有竞争力和创

新的业务

有 源 基 础 设 施 公 司

(OpCo):负责设计、建设、运营网络

有源基础设施。

无 源 基 础 设 施 公 司

(NetCo):负责设计、建设、运营网

络无源基础设施。

Page 9: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072011年第11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模式二:葡萄牙和法国选用此模

式。在葡萄牙,Anacom作为电

信管理机构,制定开放接入的细

则。物理管道资源是开放的,通

过竞争,物理层1的基础设施可以

由各个RSP负责建设,RSP可以对

各层面业务进行运营,包括层面

2、层面3和层面4。同样的,在法

国,ARCEP作为电信管理机构,

制定开放接入的细则。法国电信

(FT)承建基础设施。作为基础

设施运营商,FT将基础设施租给

各RSP,由各RSP完成层面2、层面

3和层面4的建设和运营。

模式三:英国采用这种模式。

O f c o m作为电信管理机构,制

定细则;英国电信(B T)负责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光纤铺

设、基础网络建设运营,并通过

“Bitstream”的方式对各RSP开

放。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RSP的资

质要求,并为终端用户提供极富

竞争力的多种业务选择,为各国

普遍选用。同选用此模式的还有

马来西亚的HSBB 国家宽带网项目

和澳大利亚的国家宽带网项目。

模式四:这种模式在荷兰被选用,

Rigerfiber负责基础设施和基础网络

的建设,并将网络向其他RSP开放。

模式五:新加坡选用此种模式。

IDA做为电信管理机构,只负责

制定开放接入细则,OpenNet负

责提供无源基础网络,Nucleus

Connect (Starhub的子公司)做

为设备提供商,负责有源部分的

网络建设并以“Bitstream”的方式

将网络租给各RSP。

在上述的5种开放接入的建设模式

中,模式二和模式四主要是层次1和

层次2的物理层面的开放,和传统的

建网模式在网络设备的需求方面区别

不大。而模式3和模式5,将RSP和C.O

分离,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提供一种全

新的Bitstream的批发方式。这种模式

对网络设备在可管可控方面有更高的

要求。

国家宽带网建设的关注要点

中兴通讯在全球国家宽带网建设

领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近年来

参与了印尼、马来西亚、白俄罗斯、

意大利等国的国家宽带网建设,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国家宽带网络有别于

运营商自建的网络,有其特殊性,在

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政府的影响及政策支持 政府在国家宽带网发展中发挥什

么样的作用,曾经是一个被激烈讨论

的问题。传统的看法是,政府主要负

责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和保证用户的公

平接入,不干预市场本身。但是,

现在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意识到,

光靠市场本身不足以充分驱动宽带业

务的发展,政府的监管和促进宽带网

的普遍应用等适当的干预对宽带网产

业的发展很重要。在国家宽带网的建

设和运营中,政府发挥着越来越大的

影响。国家宽带网发展好的国家,一

般都有明确的政策和连贯的策略。比

如,日本在2001年就制定了e -Japan

政策,并在随后的时间里,进行了多

次完善。韩国也自80年代中期开始,

制定了6个宽带网络发展计划,形成

了宽带发展策略的雏形。各国宽带网

的政策和策略都有一些共同的关注

点,就是对市场进行监管,提升市场

效率、宽带业务的普及,保证公平、

普遍接入。

公平有效的市场机制 充分的市场竞争是宽带网市场成

功的重要因素。宽带网建设比较成功

的国家,都有较完善的政策和法规来

促进市场竞争,比如自由化的牌照管

理体制、方便的无线资源获得、允许

接入主流运营商网络等。当然,在具

体的方法上,各国的做法有所不同。

但是保证所有用户的公平接入是政府

在宽带网市场的重要职能之一。各国

政府都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宽带网在

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部署,以实现宽

带网的公平接入。有效的市场机制,

也是大力促进业务需求的基本保证。

网络建设和业务提供,尤其是在农村

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网络建设和业务

提供,投资者花费了大量的成本,也

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为了鼓励投资

者,政府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提升

用户对宽带网和业务的认识,促进业

务需求。

技术方案 从技术分析角度,网络总是从低速

窄带向高速宽带发展。由于窄带语音网

络在全球范围大多数国家都已普及,

ODN、市话管道、铜缆资源等基础设施

要改为宽带所需,涉及的改迁难度、改

迁成本和平滑升级方案是否可行,将决

定改网项目的成败。因此可行的分期、

分区、详细勘察设计的改网方案,是国

家宽带网络建设成败的技术面保证。同

时,在技术方案上,还需要关注对环境

的影响。

Page 10: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08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11期

特别策划

迎接100G时代,

引领超100G未来施社平(中兴通讯)

来自OIF的统计数据显示,网

络运营商长期年均流量增长

速度大大高于其收入增长速

率,运营商不得不降低单位流量的传

输成本来缓解其收入压力。提高系统

传输容量是降低TCO最有效的手段。

经过几年的努力,100G标准已基本完

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设备商已

经或即将发布100G 产品,100G DWDM

时代已来临。中兴通讯适时推出了领

先的100G DWDM解决方案,启动了超

100G技术研究并已取得重大突破。

迎接100G商用

在IEEE、ITU-T和OIF等标准组织的

努力下,100G相关标准已基本成熟,

为100G规模部署奠定了基础。为迎接

100G波分的大规模工程部署需求,中兴

通讯适时推出了领先的100G DWDM解

决方案。中兴通讯的100G波分产品采用

标准推荐的单载波偏振复用正交相移键

控(PM-QPSK)光调制方式以及相干光

解调、电均衡补偿技术。光接收机色度

色散(CD)容限达50000ps/nm,偏振

模色散(PMD)容限超过90ns,工程部

署中几乎可以不考虑光纤的色度色散和

偏振模色散问题,省去了光纤线路的色

散补偿单元,简化了工程设计和运营维

护。而色度色散和偏振模色散是目前大

规模商用的10G尤其是40G DWDM长距

离传输系统的关键限制因素。

中兴通讯的100G DWDM系统支

持C波段80波的应用,与目前主流的

10G/40G DWDM系统一样,光波长通

道间隔都是50GHz,系统传输容量达

到8Tbps,是10G DWDM系统的10倍,

充分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业务需求。

100G系统将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中兴通讯100G DWDM系统核心芯

片采用最先进的40nm CMOS工艺,较

65nm工艺有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小的功

耗,从而具有更强的信号处理能力,

支持先进的具有软判决功能的前向纠

错(SD-FEC)技术,纠错能力比目前

常用的硬判决FEC几乎好了一个数量

级,系统OSNR容限提高2dB左右,传

输能力增加约60%。无电中继传输距离

达到1500km(20×22dB)以上,传输

能力接近10G DWDM系统。

中兴通讯已为1 0 0 G商业部署作

好准备,近期参加了多个运营商的测

试,表现优异,100G DWDM性能处于

全球领先水平。

引领超100G技术

在100G产品研发的同时,中兴通

讯已启动了超100G的技术研究,并取

得了显著的进展,今年完成了两个业

界领先的系统验证试验。

单光源11.2T系统试验

在2011年OFC会议上,中兴通讯发

布了全球首个单光源11.2Tbps的系统试

Page 11: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2011年第11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09

验成果(PDP6)。

单光源产生 1 1 2 个正交子载波

是一大技术突破,其原理如图 1所

示。子载波间隔为2 5 G H z,超级通

道(S u p e rc h a n n e l)的光谱宽度为

22.4nm,图2为112个子载波光谱图。

每个子载波承载100Gbps的数据速率,

从而实现了单一信道11.2Tbps的超级通

道,剥离FEC开销后单通道净数据速率

达到10Tbps的海量数据传输容量。

试验光纤链路分8个跨段,每跨段

80km标准单模光纤,只用EDFA光放大

器,相干光接收,成功地验证了640km

的传输能力。

24T(24×1.3Tbps)DWDM系统试验

2011年7月的全球光电子和通信会

议(OECC)上,中兴通讯报告了全球

首个1Tbps的DWDM原型系统及试验结

果(OECC2011 PDP4)。

试验系统光信号配置在光纤的C

波段和L波段,总共24个波长通道,

通道间隔为350GHz(超级通道),光

谱如图3。

每个光通道,采用光正交频分复

用(OFDM),一个激光光源产生13个

正交光子载波,每个子载波采用偏振

复用正交相位调制技术承载100Gbps数

据,每个通道总信号速率为1.3Tbps。考

虑到纠错编码、OAM等附加冗余,每个

通道数据净荷可达1Tbps以上,单根光

纤24个通道承载的信息量达到24Tbps。

试验系统采用目前最广泛应用的

标准G.652光纤,单跨段距离为80km,

光放大器采用的也是目前最普及的

EDFA光放,所以光纤链路完全和目前

商用系统兼容。

在系统接收端,经过长距离传输的

光信号送入光相干接收器,之后被采集

到计算机处理,分析得到传输性能。试

验结果表明,无电中继情况下可以无误

码传输30个跨段,即2400km,考虑工

程裕量,实际工程能力可达1000km以

上,满足大部分工程应用需求。

被广泛关注的100G商用步伐已启

动,中兴通讯将为客户提供最有竞争

力的100G解决方案。中兴通讯将持续

改进100G产品,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

值。随着100G的商用,超100G已成为

研究热点,中兴通讯的超100G技术处

于全球领先水平,目前已与多个运营

商建立超100G的合作研究项目,共同

引领未来的超100G时代。

图1 正交子载波产生框图

25GHz RF

功率分配器

移相器

电子放大器 电子放大器

外腔激光器

(ECL)相位调制器1 相位调制器2 波长选择开关

保偏光纤耦合器 保偏光纤耦合器

掺铒光纤发大器

图2 112 个子载波光谱图

波长(nm)

光功率

图3 24个波长通道光谱图

波长(nm)

光功率

保偏延时器

Page 12: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10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11期

CGN技术推进移动

互联网络向IPv6演进

特别策划

李耀文(中兴通讯)

下一代互联网将是以IPv6技术

为基础进行构建,这已经成

为了业界的共识。自2011年

2月IANA宣布IPv4地址已经被分配完毕

后,IPv6产业的发展迅速进入了超车

道,目前国际上主流的运营商和设备

商均已准备开始IPv6的实际部署,IPv6

的发展也被很多国家列入了未来网络

发展的战略目标。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没有人们期望

的那么乐观。虽然整个通信产业链已

经为IPv6的发展和推广付出了巨大的努

力,但真正实现的IPv6案例却少之又

少。尤其在目前发展最迅猛的移动互

联网方面,更是鲜有IPv6的声音。

移动互联的IPv6推广已经

迫在眉睫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

设备的普及和应用,用户移动上网的

需求越来越高。如图1所示,2010年

起,全球范围内移动上网的用户数量

已经超过了固定上网用户数量。

目前中国移动用户总量已经超过

了7亿,而中国运营商手中的IPv4地址

却只有2亿。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

及,用户进行移动上网的需求将越来

越多,这就对运营商的网络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目前IPv4地址已经无法满足

未来移动上网的需求。

终端及业务成为IPv6发展之痛

之前人们曾经认为,IPv6网络会在

IPv4公网地址耗尽前部署完成,然而现

状远非如此。从IPv4向IPv6过渡,就如

同给一架高速飞行的飞机换发动机,

技术难度和运营风险都非常大,IPv6完

全取代IPv4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于拥有庞大用户数量的移动互

联网络而言,发展IPv6的最大瓶颈就是

终端对IPv6的支持问题。市场上销售的

绝大多数移动终端,都没有正式提供

对IPv6的支持,即使是现在流行的智能

手机,也没能实现IPv6的完美支持。

以Android系统为例,虽然其Linux

内核已经实现了IPv6,但是在具体的协

议层实现上默认并没有把IPv6功能开

启。通过实验,在网络条件具备的情

图 1 全球固定/移动用户发展趋势(数据来源:Infonetics,2011)

况下,虽然部分Android手机在WiFi环

境下可以实现IPv6的应用,但是在纯

3G接入环境下却无法完成正常的IPv6

访问。现在的智能手机系统还需要对

代码进行大量的优化和修改,才能提

供完善的IPv6支持。目前针对移动终端

的入网认证中,并没有强制要求支持

IPv6,所以大多数终端厂商都没有正式

开展IPv6的研究。

业务和应用也是IPv6的一块短板。

目前支持IPv6的网站数量很少,大部分

应用程序仍然基于IPv4。将现网巨量的

IPv4应用和服务迁移到IPv6则是一个更加

庞大和繁杂的工程,不仅仅涉及到运营

商自身,更涉及数不清的软件/内容和服

务提供商。而他们尚感觉不到IPv4地址

不足的压力,在现网业务正常开展的情

况下根本没有迁移的动力。因此IPv4到

IPv6网络的迁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

用户数(十亿)

固定宽带用户 移动宽带用户 移动用户

Page 13: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112011年第11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可能实现瞬时切换,中间必然会经历一

个共存的过渡时期,而且用户终端/数通

设备将先于网络应用完成升级。

因此,在向 IPv6过渡的过程中,

如何保证现有的终端/业务正常使用,

同时又能实现真正的IPv6应用,是一

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CGN(Carrier

Grade NAT)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产生的一个折中方案。在IPv6发展的早

期,CGN将成为短期内运营商的首选。

IPv4向IPv6过渡的首选技术:

CGN技术

CGN即运营商级别的NAT,是目前

城域IPv6过渡方案中十分热门的技术。

CGN也曾经被称为LSN(Large Scale

NAT),其实质就是NAT。同常规NAT

技术相比,CGN在原理上没有太大变

化。CGN和普通家用或企业级NAT的核

心区别是转发性能和使用范围,而且

CGN设备是由运营商负责维护和管理

的。运营商使用CGN技术来延缓他们

IPv4地址消耗的速度,从而为真正过渡

到IPv6做好准备。

为了满足运营商级别的要求,CGN

在传统的NAT上针对扩展性和性能等方

面做了很多改进,额外支持很多技术特

性,包括:基于IPv6的DS-Lite、NAT444、

PNAT、NAT64、NAT过滤(Filtering Behavior

of NAT)、发夹型NAT(Hairpinning

Behavior of NAT)、NAT穿越、CGN间的热

备、CGN用户地址溯源等。

图2描述了典型的CGN应用场景。

CGN设备位于运营商内部,处于公共IPv4

Internet网络和私有IPv4地址网络的分界

处,用来提供高性能的IPv4私有地址到

公有地址的翻译。运营商为用户CPE分配

一个私有的IPv4地址,而CPE上也为终端

PC分配一个私有IPv4地址。这样,在CPE

上进行“私有IP—私有IP”的NAT44翻

译,在CGN上进行“私有IP—公有IP”的

NAT44翻译,这也就是NAT444。

DS-Lite技术,也是现阶段常见的

IPv6 CGN解决方案。DS-Lite是隧道技术

(IPv4-in-IPv6隧道)与改进的NAT技术

(以tunnel-id/IPv6地址为NAT表索引)

的结合。如图3所示,用户侧设备将

IPv4流量封装在IPv6隧道内,通过运营

商的IPv6接入网络到达“网关”设备后

终结IPv6隧道封装,再进行集中式NAT

转换,最终转发至IPv4 Internet。

针对目前缺乏IPv6相关业务的问

图3 DS-Lite CGN解决方案

图4 NAT64 CGN解决方案

题,可以采用NAT64技术,在靠近ICP一

侧部署NAT64 CGN设备(见图4)。这样

可以令原来仅提供IPv4服务的网站迅速

对外提供IPv6访问服务,引导IDC中的内

容提供商的内容和业务向IPv6迁移,从

而促使整个网络中的流量向IPv6倾斜。

移动互联网络向IPv6过渡不是一蹴

而就的,要构建兼容性的“桥梁”,提

高用户体验,保证业务丰富性并保障新

业务和用户的不断发展,并充分利用现

网设备,保护既有投资,实现低代价地

向下一代网络平滑演进。CGN技术是实

现这一平稳过渡的有效手段。

图2 典型CGN网络拓扑

IPv4私网 IPv4私网 IPv4公网NAT44 CGN

家庭网关 宽带接入服务器

私有IPv4接入网络

公共IPv4互联网

双栈用户 DS-Lite家庭网关 接入设备 DS-Lite CGN

IPv4/MPLS 核心网络

IPv4服务

软线

双栈域 原生IPv6域 原生IPv4域

公共IPv6互联网

入方向 出方向

入方向

出方向

IPv6源地址+私有IPv4地址+私有端口号

公共IPv4地址+公共端口号

私有IPv4地址 公共IPv4地址

以太网帧头

IPv4报头

载荷

以太网帧头

IPv6报头

IPv4报头

载荷

以太网帧头

IPv4报头

载荷

IPv6 IPv4

Page 14: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12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11期

特别策划

突出重围 中兴通讯

发力高端数通市场呼学理(中兴通讯)

近年来,中兴通讯明显加大了

高端数通领域的投入,并取

得了突出成效。特别是最近

2年,中兴通讯基于T8000平台推出了

M6000/T8000高端数通产品,进入常

年由Cisco、Juniper等少数企业控制的

高端市场。截至2011年上半年,中兴

通讯基于T8000平台的T8000/ M6000产

品已经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

联通,以及亚太、东南亚、欧洲、中

东、非洲等国家成功商用,总出货量

超过数千台,并得到了广泛验证。

助PT.Smartfren Telecom网络融合

印尼金光PT. Smartfren Telecom

(原PT. Smart)隶属印尼第一大财团

SMG,是CDMA网络运营商,用户规模

350万左右。2009年通过融资收购本地

另外一家CDMA运营商M8,并更名为

PT. Smartfren Telecom,主力发展数据

业务。PT. Smartfren Telecom先后部署

CDMA 1X、CDMA Rev. A、CDMA Rev.

B网络,采取灵活的资费政策,数据

卡用户持续上升,网络负担也与日俱

增,所以迫切寻求一个合理的整网方

案,将Smart、M8两张独立的CDMA网

络融合并能高效承载当前基于2G/3G的

业务。

融合改造后的网络全面覆盖了印

尼全境4个岛屿、22个城市。骨干网采

用6台T8000作P设备,数台M6000作PE

设备。网络分层部署,提供充分的冗

余和保护路径。骨干网络针对各种业

务开通MPLS VPN,并对每个VPN进行

DS-TE管理;用户的所有3G基站及有线

业务通过CE进行分拣,经过初步的限

速管理后接入到M6000进入各自的业务

VPN;整网通过分级的统一网络管理对

VPN进行规划管理,并提供业务端到端

的QoS管理。

助埃塞电信建设低TCO高可靠性国家骨干网

2008年中兴通讯为埃塞俄比亚建成

了覆盖全境的国家骨干网。伴随着网络

业务的快速发展,核心节点之间的流量

增长迅速,核心节点设备承受的压力倍

增。2010年,埃塞电信(ETC)决定使

用中兴通讯具有集群能力的新一代产品

ZXR10 T8000进行国家骨干网节点的升

级改造。此次网络扩容,使埃塞俄比亚

电信拥有了全非洲技术最先进、容量最

大的综合业务承载网。

扩容以埃塞电信现有网络为基

础,采用高性能超大容量的集群式核

心路由器ZXR10 T8000升级IP-NGN国家

Page 15: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132011年第11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骨干网核心节点路由器。IP-NGN国家

骨干网Backbone层面共有5个核心节

点,每个节点采用2台ZXR10 T8000替

换原有设备,共计10台,形成双平面

结构,每个平面采用full mesh的结构

设计,保证了网络的可靠性。一张网

络两个平面,在ER层面实现移动语音

业务和公众数据业务的物理分离,在

CR和BR层面,移动语音业务和公众数

据业务分别属于不同的逻辑平面,实

现GSM、UMTS、CDMA、Fixed line、

Broadband和Leased Line等全业务的统

一承载,并能为不同用户和不同业务

提供不同QoS 等级的差异化服务。

助Cell C实现2G/3G/LTE移动

业务高效承载Cell C是南非第三大移动运营商,

在2009年底的G/U扩容项目中,中兴通

讯获得其全国核心、汇聚站点和东西

两区Backhaul承载网建设权。Cell C要

求建成后的IP承载网具备良好的网络扩

展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2G/3G业

务平滑演进到LTE,提升服务质量。

建成后的网络全面覆盖了南非4

大城市区域,包括Gauteng省、 Cape

To w n、D u r b a n及其他重要城市,

如 Poet EL、Zabeth、 East Londonh

和Bloemfontein等。骨干层采用4对

M6000-8作为核心P设备,双平面设

计,并部署MPLS-TE技术,实现骨干层

面的高可靠性承载;16对T600作为PE

设备,部署IP/MPLS L2 VPN和L3 VPN技

术,实现2G/3G/LTE移动语音和数据业

务、重要集团业务的高效、安全接入

并保障业务良好的QoS;网络扁平化设

计,采用P+PE两层架构,简化网络结

构,实现业务高效承载。

在高端数通领域的进步促进了中

兴通讯在100G前沿领域和承载领域的

综合竞争力。2011年6月,中兴通讯

ZXR10 T8000/M6000凭借优异的表现顺

利完成了EANTC 100G独立测试,是业

界首家完成该项测试的路由器设备。

中兴通讯高端路由器产品已在强

手如林的市场突出重围,根据全球

著名调研机构OVUM最新发布的报告

《Market Share Spreadsheet 1Q11 SP

Switching & Routing EMEA and AP》显

示,全球IP网络市场持续趋好,2010

年2Q—2011年1Q滚动四个季度,全球

SPSR市场总体支出136亿美元。中兴

通讯凭借新一代高端路由器T8000与

M6000系列产品的优异表现,市场份额

迅速增长,2010年中兴通讯数通产品

在运营商市场份额中国区跻身第三,

达到16.3%。

Page 16: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14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11期

特别策划

OFDM-PON技术探讨张佩华(中兴通讯)

网络 技 术 的 发 展 和 创 新 使

IPTV、高清电视、3D电视、

移动多媒体、视频流媒体等

新业务不断涌现,信息传输带宽的需求

一直在以爆炸的速度增长。为满足网

络流量的飞速发展,在骨干层网络,

40Gbps、100Gbps系统已经开始商用部

署, 400Gbps或1Tbps光通信系统也开

始研究。在接入网络层面,也必然对网

络流量和多业务支持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接入网主要以树形结构的无源光

网络(PON)技术为主,基于时分复用

的无源光网络(TDM-PON)应用较广

泛。EPON和GPON技术是当前FTTx网络

建设的主要手段,10G xPON技术的标

准和产业链已基本成熟,今后5年10G

xPON将是FTTx网络建设的主流技术。

10G之后的下一代PON技术(NG-

PON2)的演进方向,也成为 ITU-T和

FSAN等国际标准组织的讨论热点。目

前大部分运营商对于NG-PON2的基本

要求是在最大限度延用已部署光分配

网(ODN)的基础上提供更大带宽、

更大分光比、更远传输距离和更多用

户接入等能力。如图1所示,可以看

出NG-PON2有多种可选技术,主流技

术包括纯WDM-PON、OFDM-PON、

TWDM-PON、高速TDMA-PON等。

在光通信技术领域引入正交频分

复用(OFDM)技术是一种差异化创

新。OFDM是一种多载波传输技术,将

高速串行的比特信息动态分配到各个频

谱相互重叠的子载波上,有效提升系统

的频谱效率。子载波可采用PSK、QAM

等高阶调制提高系统容量。由于OFDM

符号的长度增加,加上循环前缀技术的

使用,有力地克服了传输链路中由于多

径和色散带来的码间干扰(ISI)。OFDM

调制融合了软件无线电的思想,主要功

能依靠DSP芯片实现IDFT和DFT等数字信

号处理,再通过数/模以及模/数转换实

现数字域和模拟域之间的转换,将通

信系统的大部分功能(除了射频前端

和天线等)利用软件来实现,极大地

发挥了软件的灵活简便、准确计算、

可重配置以及高效的信号数字处理算

法的优势。

OFDM技术一方面可以作为调制技

术提高信道的频谱利用率和信道容量,

有效对抗多径和色散效应。另一方面

可以利用子载波实现高效的OFDMA接

入,从而实现灵活的多用户和多业务的

带宽分配。不同的子载波既可以分配

给不同的用户,也可以分配给不同的

业务种类,如TDM、FTTH、FTTB、移

动基站、WiMAX直放站、WiFi热点等。

OFDM技术的这些特性使其特别适合在

接入网中应用,如图2所示。

OFDM技术目前已经成功应用在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地

面数字视频广播(DVB-T)、无线局

图1 NG-PON2技术发展路线

DownstreamUpstream

ODN共存沿用,大带宽,高分光比,长距,更多用户接入

下一代PON技术选择多样

100G

40G

10G

2G1G

0.6G

0.15G

1998 2004 2010

OCDMA-PON

OFDM-PON

40G TDM-PONTWDM-PON

WDM/Hybrid-PON

XGPON2

XGPON110GEPON

GPON

GEPON

A/BPON

Page 17: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152011年第11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域网(WLAN)、全球微波互联接入

(WiMAX)等多种通信系统中,并是

下一代无线移动通信3GPP长期演进

(LTE)的核心传输技术。OFDM-PON

具有优良的灵活性与传输性能,通过

将光器件的成本压力向电器件转移,

利用DSP、AD/DA等核心器件的ASIC化

而降低成本。也可以与WDM等技术相

结合,是NG-PON2具有代表性与竞争

力的技术方向之一。

OFDM技术与PON技术结合的优势

如下:

动态分配各个子载波资源。光

OFDM技术可以根据信道环境与

应用场景的不同,通过简单的FFT

算法,动态调制各个子载波所承

载的比特数、各个子载波所应用

的调制格式以及各个子载波的功

率。因此,在OFDM-PON中,可

以根据接入距离、接入用户类型

与接入服务的不同,实时动态地

调制OFDM符号中各个子载波的分

布,从而实现低复杂度协议框架

下的最优化接入网络。

实现有线无线相结合的汇聚接入。

众所周知,光纤有线接入网具有

巨大的带宽潜能和良好的QoS性

能,但是不具备移动性,无法满

足用户终端多样化的需求;无线

接入网有较高的灵活度和移动

性,但是QoS性能较差。OFDM作

为无线通信中成熟的技术,被广

泛地应用于WiMAX、WiFi与UWB

(超宽带)框架下。采用OFDM承

载PON信号,可以在OUN实现有

线信号与无线信号的汇聚接入,

即针对应用场景的不同,灵活地

选择基带OFDM信号、UWB(MB-

OFDM)信号、WiMAX或WiFi信号

以及毫米波OFDM信号等多种方式

作接入,从而极大地增加了接入

网的普适性。

有力地提升了接入网频谱效率。由

于光OFDM信号各个子载波之间的

正交性,它不仅允许各个子信道

的频谱相互交叠,而且可以通过

简单的星座映射算法,在各个子

载波上实现16QAM、8PSK等高阶

调制。因此,与其他方式相比,

将光OFDM技术应用到PON中可以

最大限度地利用频谱资源,提升

频谱效率,为WDM-PON向DWDM-

PON(密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

与UDWDM-PON(超密集波分复用

无源光网络)升级奠定了基础。

优良的抗色散性使其向超长距离

接入网平滑演进。简单的网络结

构无疑可以进一步提升接入网性

能,降低网络成本。近年来,将

城域接入与无源光网络接入融合

成为研究热点,超长距离接入网

(大于8 0 k m)的概念也应运而

生。对于超长距离接入,链路色

散对系统的影响无疑是首要解决

的问题。而从理论上讲,光OFDM

信号完全不受链路中的色度色散

以及偏振模色散的影响,采用

OFDM-PON可以实现光接入网向超

长距离接入网的平滑过渡。

将光器件的成本压力向电器件转

移。由于光器件的集成度和制作

工艺等使得高速光器件的成本很

高,目前10G以上光模块和光器件

成本对于接入网来说压力很大。

而应用OFDM技术则可以将光器件

的成本压力转移到廉价的电器件

上,借助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和高

频微波器件的集成度和廉价的成

本优势为接入网向更高速率发展

和普及提供了快速的通道。

FSAN起草的NG-PON2运营商需求

白皮书已经基本稳定,预计2012年初

发布NG-PON2技术白皮书。中兴通讯

在十二五“863”计划“三网融合”重

大专项中,牵头承担OFDM-PON关键技

术研究课题,要求2013年底完成OFDM-

PON样机的开发。在NG-PON2标准研究

期间,中兴通讯将对NG-PON2标准化工

作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撑。

图2 基于OFDM的多业务接入技术

OLT

ONU

ONU

ONU

ONU

ONU

Page 18: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16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11期

特别策划

C-RAN承载方案分析王会涛,赵勇(中兴通讯)

C- R A N 是 一 种 具 备 集 中

( C e n t r a l i z e d )、协作

(Co o p e rat i ve)、云化(

Cloud)、绿色(Clean)特征的先进

的无线接入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

C-RAN通过将BBU集中放置,可共享基

带,大幅降低无线接入网络的能耗和

TCO,并且可以通过协作式无线电大幅

提升无线网络性能。

在传统的移动接入网络中,接

入网层次承担的是A口/ Iub接口传输

功能,传输带宽一般为几十兆,通过

MSTP/PTN等设备实现传输。C-RAN模式

下由于集中的基带池在网络层次中的

提升,使得接入网层次需要承担Ir接口

(一般为CPRI格式)的传输功能,实际

上是原来短距离的CPRI传输拉远为接入

层次的传输需求,传输的带宽一般为

几个G,通常的手段是通过光纤直驱来

解决,但这种模式需要采用较多的光

纤,在光纤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直接快速

部署,如珠海移动的C-RAN和韩国KT的

CCC都是这种模式。但在光纤资源紧张

的地区需要通过其他手段实现。中兴通

讯通过增强型光纤直驱、彩光直驱和

图1 C-RAN网络架构图

虚拟基站集群 虚拟基站集群 虚拟基站集群

光传输网

负载均衡高速交换

RRU RRURRU

RRURRU

RRU

RRURRURRU

通用处理器 通用处理器 通用处理器 通用处理器PHY/MAC PHY/MAC

X2+ X2+

RANC

Page 19: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172011年第11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OTN下沉承载等方案,在使用极少量光

纤(与传统的RAN相当)的情况下全面

覆盖各种场景的C-RAN承载需求。

CPRI的传输需求

在无线接入网中,不同的制式所

需带宽不同,典型的3种制式3个站点

所需带宽如表1所示。

除以上带宽需求外,CPRI协议和相

关标准要求以下指标:

传输距离不小于10km,中兴通讯

的BBU实际能补偿40km;

每级R R U设备引入的抖动小于

±0.002ppm;

TD-SCDMA和TD-LTE要求基站时间同

步精度为±1.5μs,在采用1588的时

间同步和C-RAN的场景可留给传输

部分的指标为±100ns(建议值)。

另外,在不使用传输设备的解决方

案中,BBU-RRU还应能够利用CPRI开销

完成基本的OAM功能。根据目前的网络

现状和规划,C-RAN主要位于接入网的

层次中,即BBU池位于汇聚与接入的交

界处,每个环下带的RRU站点为4~6个。

C-RAN不同承载方案分析

为实现C-R AN的核心功能, I r接

口中的IQ数据带宽大且可压缩的余地

小,延时抖动要求高,且不具备统计

复用和汇聚特性,因此SDH/MSTP/PTN/

PON/SWITCH等传统的承载设备无法

胜任,需采用WDM技术或设备来解决

C-RAN的传输问题。

在C-RAN建设的过程中,光纤资源

丰富的地区可直接采用光纤直驱快速建

设。光纤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思路一

是付出少量的光纤资源,组建独立的

C-RAN业务网络,即增强型光纤直驱和

彩光直驱;思路二是推动室外型OTN设

备下沉来承载,在实际的部署中,可根

据不同的阶段和场景采用不同的方案。

增强型光纤直驱

在GSM网络中,CPRI的带宽较小,

可通过将大量的RRU直接级联来减少光

纤资源的消耗。如图2所示,增强型光

纤直驱通过CPRI光口级联可实现最大

18级RRU级联,采用成熟的6G光模块即

可实现。同光纤直驱类似,无线侧设

备通过CPRI信号自身可完成增强型光纤

直驱的保护、OAM和网络管理。 通过

增强型光纤直驱,仅使用一对光纤可

实现6个站点的承载,是GSM C-RAN建

设中最优的传输方案。

彩光直驱

彩光直驱利用WDM技术,在BBU

池配置光合分波器OMD,RRU节点配

置光分插复用器OAD,如图3所示,图

中给出了4个节点,每节点配置OAD1

为例。在彩光直驱方案中,BBU和RRU

上的光模块分别采用带波长的彩光

(WDM)模块,采用CWDM技术最大

可支持18个波长,采用DWDM技术最

大可支持80个波长。

彩光直驱方案,每个BBU-RRU波长

连接在物理上是点对点的连接,因此

功率预算是彩光直驱需要考虑的关键问

题。具体的计算原则为:本地上下路

OAD插损+其他节点OAD直通插损+OMD

插损+活接头+线路损耗+工程余量<

光模块功率预算(发光功率-接收灵敏

度)。以TD-SCDMA系统6个站点20km

环长CWDM(8波系统)彩光直驱为

例,线路的功率预算为:1+5×1+2.5+

图2 18级RRU级联实现增强型光纤直驱

表1 不同制式CPRI传输带宽需求

无线系统

GSM

TD-SCDMA

TD-LTE

典型站型

S666

S444

S111

级联

支持

支持

不支持

单个载波所需带宽

50M

409.6M

9830.4M

单站点三扇区CPRI带宽

6G*

6G

30G

注:GSM每站点实际为1.25G,6G为考虑到18级级联后的速率。

RRU

RRU

RRU RRU

RRU

RRU

Page 20: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18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11期

特别策划

(8+5×2)×0.5+0.25×20+3=25.5dB,

当前的6G彩光模块已可达25dB,基本满

足TD-SCDMA C-RAN彩光直驱的建设需

求。通过提升彩光模块的功率预算,可

支持6节点40km的彩光直驱应用,当前

的PON系统中10G光模块的的功率预算

已高达30dB以上。

在未来的LTE阶段,每个站点需要3

个10G波长,CWDM彩光直驱仍可支持4

站点20km应用,如果采用DWDM+光放

大器技术,完全可以支持6站点40km的

应用。进一步地,考虑到LTE阶段站点

数量更加密集,而光缆网络的拓扑不会

有太大变化,可通过多个站点共用一个

OAD的方式,一对光纤实现40km环上

24个LTE站点的C-RAN承载需求。

在彩光系统的运维上,同光纤直

驱类似无线设备可通过CPRI信号自身可

完成保护、OAM和网络管理。而在工

程上,由于OAD为无源器件,可置于

室外电源柜/光交接箱中。OMD和OA等

器件可置于BBU池所在的机房。

通过彩光直驱,仅使用一对光纤可

实现TD-SCDMA和TD-LTE的C-RAN承载。

OTN承载

OTN是采用WDM技术的综合承载

设备,在C-RAN承载方案中,把CPRI作

为其承载的业务类型之一,CPRI over

OTN的各种映射方案在ITU-T G.709标准

中已有规定,考虑到CPRI的抖动和延时

性能要求较高,通过合理的设计,完

全能够满足CPRI承载的需求。

OTN除了可以承载C-RAN外,还可

以对已有的SDH/MSTP/PTN传输、PON/

以太网等裸纤业务实现综合承载。由

于引入了传输层面,OTN承载具备完善

的保护、OAM和故障诊断能力,并可

支持环形、树形(Uni-PON)和MESH

型等多种网络结构。

但传统的OTN设备用于核心骨干

网,成本较高。用于C-RAN承载中后,

用量巨大,相关功能可以采用ASIC实

现,从而可以大幅降低设备成本。另

一方面,在C-RAN的应用场景中,绝大

多数是无机房的应用,小型化的OTN设

备需要采用工业级器件,增加温控能

力,考虑更为严苛的环境应用和安装

条件,如楼道壁挂、抱杆等安装方式

和环境。

在室外型OTN下沉的情况下,通过

新建和扩建OTN传输网络可以满足多厂

家多业务综合承载需求。

小结

C-RAN的承载方案研究,首要的

是以合理的成本代价,解决C-RAN的

光纤消耗问题,使C-RAN的规模建设

成为可能。

针对GSM网络的C-RAN建设,中兴

通讯提出采用增强型光纤直驱(18个

RRU级联)方案,可极大地节省光纤资

源,已实现商用化。针对TD-SCDMA网

络,中兴通讯提出采用彩光(CWDM)

直驱,同样仅使用一对光纤实现(支

持6个站点/波长共18个RRU),采用的

都是成熟技术,基本完成商用准备,

目前正在进行现场测试。而未来通过

采用DWDM、OA、FEC等成熟技术完全

可满足未来LTE阶段的承载需求。

增强型光纤直驱和彩光直驱以较

低的成本,可解决C-RAN建设中光纤

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且网络的保护

能力和运维支撑能力,全面优于传统

的C-RAN承载方案(即光纤直驱),使

C-RAN的规模建设成为可行。

如未来对C-RAN承载方案的要求由

聚焦于解决C-RAN规模建设可行性的光

纤资源消耗过大问题,转变为适应多

制式/多厂家或综合业务(包括宽带接

入、大客户等)承载环境,这时C-RAN

的承载问题转化为承载网络的优化问

题,目前看室外型OTN下沉是比较理想

的解决方案,当前OTN设备的成本水平

在用于C-RAN规模建设时将会有巨大的

下降空间。

因此,当前C-RAN承载不存在无法

解决的技术问题,但对现有的网络建

设和运维模式有一定影响,这需要产

业链各方一起努力推进C-RAN承载建设

方案的成熟和完善。

图3 彩光直驱原理示意图RR

URR

URR

U彩

SFP

彩光

SFP

白光

SFP

白光

SFP

白光

SFP

白光

SFP

Page 21: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192011年第11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终端软件平台技术的发展江学锋(中兴通讯)

作为通信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的

方向之一,终端技术不断推

陈出新,而家庭网络终端

作为电信运营商最靠近家庭用户的设

备,也在不断发展演进,并最终形成

了统一终端软件平台的需求。

家庭网络的多样性对家庭终端设备

提出了各种要求:支持多种接入

技术(xDSL、PON、Ethernet、3G

等);支持各种家庭互联互通技

术(PLC、MoCA、WiFi等);支持

各种类型的业务(数据业务、话

音业务、IPTV、物联网接入等);

繁杂的接口和业务要求设备供应

商有统一的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不同运营商和不同网络需求,

设备商要具备良好的定制能力和

成本控制能力。

基于市场发展的需求,中兴通讯经

过几年的研发,推出了终端软件平台

(ZXCSP)。终端软件平台作为有线终

端产品的唯一软件平台,目前服务于中

兴通讯家庭网关、宽带接入modem、

物联网网关等各类有线终端产品,提供

Page 22: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11期20

张滨 (中兴通讯)

特别策划

协议、驱动、业务能力等产品开发的软

件支撑。软件平台的推出降低了终端设

备成本,快速满足运营商定制需求,并

能快速推出新业务。

终端软件平台的推行,提升了研发

效率,并有助于新技术的快速应用。

优化研发效率:通过平台化,终端

实现了研发的快速功能定制、高

端技术需求快速实现、产品的快

速开发;实现了终端产品的高效

研发测试和升级维护;实现了全

部终端类型的统一管理和运维。

据测算,终端软件平台化使终端

产品的研发周期缩短了近3个月。

加速新技术应用:终端技术飞速发

展,新技术不断涌现,通过终端

软件平台,各种新技术能够快速

引入。中兴通讯终端软件平台已

经支持IPv6,由于采用统一的软件

平台,使所有中兴通讯终端产品

都具有了IPv6能力,快速实现了终

端产品IPv4到IPv6的技术升级;通

过物联网网关关键技术Zigbee技术

在终端软件平台的实现,中兴通

讯研发出业界第一款基于家庭网

络应用的物联网网关产品,并利

用已有的宽带解决方案,向市场

推出了宽窄带一体的家庭物联网

业务综合解决方案;家庭媒体业

务是数字家庭的重要内容,通过

DLNA功能的实现,终端软件平台

快速使家庭网络实现了媒体共享

能力。

经过几年的经营,中兴通讯终端软

件平台不断在平台架构、产品支撑、综

合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创新,取得了良

好的市场效益。目前采用终端软件平台

的产品已经进入全球超过80个国家、市

场和运营商,年发货量数千万台。利用

平台创新快速推出产品,利用技术创新

切入高端市场、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终端软件平台已成为终端产品市场发展

的主要驱动力。

未来家庭网络市场越来越大,家

庭网络终端向融合、智能、互联互通

化发展,基于这些要素的家庭综合解

决方案将为市场提供新的增长点。

融合终端将作为新的产品形态出

现。随着视频业务的普及,融合接

入、家庭互联、语音、存储、视频功

能、物联网接入功能的融合终端产品

将出现。融合型终端将为家庭用户提

供各种功能:

家庭网关功能,满足当前的宽带

接入;

IPTV等交互视频业务;

语音、数据和视频通信;

媒体存储和交互共享;

物联网功能:支持抄表、安防、智

能家居等各类物联网应用。

家庭业务终端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基于iOS、Andriod等操作系统的移动终

端应用丰富,大大拓展了手机的功能,

增强了用户体验。家庭网络终端设备也

将逐渐实现智能化。支持智能终端的软

件平台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双向交互能力:智能终端能便捷地

实现网络交互,将需求传递到平

台和应用服务器,实现应用业务

和终端用户的互动;

丰富的媒体处理能力;

智能的业务解析能力。

互联互通技术不断发展。如何将

宽带网络部署到家庭各个角落,在家

庭各个房间实现宽带高清视频的高质

量播放?如何将无处不在的物联网设

备接入家庭网络?家庭网络互联互通

技术始终是终端软件平台技术研究的

重要方向,其后续主要演进包括:

G.hn将成为家庭网络有线接入的主

要技术;

WiFi技术,包括802.11ac、ad等下

一代WiFi技术成为家庭网络无线接

入主流;

Zigbee等技术的家庭物联网接入

技术。

终端软件平台作为终端产品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加速产品开发、提升产品

价值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家在终端操作系统和软件平台

上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随着家庭网络

市场的发展,终端软件平台也将带给市

场更多更精彩的内容。

Page 23: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212011年第11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1

成功故事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

助力KPN赢得欧洲市场Susanne Baumann(中兴通讯)

中兴通讯已与E - P l u s集团和

KPN(荷兰电信)比利时分

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根据该

协议,中兴通讯将协助E-Plus集团将其

移动网络扩展到4G HSPA+。中兴通讯

将为E-Plus集团LTE标准的贯彻实施提

供支持。

“在未来几年里,移动设备的应

用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语音

及短信业务之外,越来越多的人会通

过移动设备来使用互联网。智能手机

移动浏览业务将迅猛发展,进而形成

一个广阔的市场。” E-Plus集团接入

网主管Gerhard Lüdtke认为,斥巨资开

发数据网络是值得的:“我们预测网

络上的数据流量将迅猛增长。为了应

对这一挑战,吸收处理这些剧增的流

量,我们需要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应用

成熟技术协助我们扩展网络。中兴通

讯便是其中一个。” E-Plus集团在荷兰

的母公司KPN自2005年起一直与中兴

通讯接触,那时候中兴通讯是KPN的

UMTS数据卡供应商。

2009年12月,E-Plus集团与KPN比

利时子公司应用中兴通讯的HSPA+技术

扩展其数据网络。Luedtke说:“这是

我们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网络扩展计

划,在努力成为4G移动运营商的过程

中,我们每一个月都在取得巨大的进

步。那些通过手机使用互联网的用户将

从中受益。用户体验十分重要;我们的

客户需要流畅、可靠的上网体验。”

下一步是引入新的LT E标准。自

2011年3月起,中兴通讯和E-Plus集团

一直在对3个频段进行测试。

E-Plus集团的采购经理Matthew

Geller说:“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利用

HSPA+技术扩展数据网络。相比LTE,

HSPA+设备供应充足,价格合理。”

Page 24: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22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11期

成功故事

快速实施

2009年12月双方刚签署了E-Plus数

据网络扩展协议,中兴通讯就开始项

目作业。首先,中兴通讯安装了整个

项目的基础设施,同时成立了一个技

术人员和工程师团队(本地人员和中

方人员),并建立了培训中心。中兴

通讯的培训人员负责指导与E-Plus集团

合作的维修企业、承包商以及员工,

如何操作新系统。2010年3月中旬,新

系统完成初步测试,测试结果是成功

的。2010年4月底,中兴通讯向E-Plus

移交的首批B节点准备投入使用。2010

年6月,设立客户服务台。该服务台提

供24×7(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服

务,并承诺在短时间内给予响应。同

月,完成互操作测试。中兴通讯设备

是安装在现有站点的,必须与现有设

备兼容。2010年6月底,中兴通讯、阿

尔卡特朗讯和E-Plus集团签署网络维护

服务协议。

始终贴近客户

与此同时,中兴通讯在E-Plus集团

位于杜塞尔多夫的总部旁边新设立了

一个项目办事处。中兴通讯还设立了

区域办事处协调现场作业并为E-Plus集

团在德国的项目经理提供支持。区域

办事处设在慕尼黑、柏林、汉诺威和

法兰克福。这凸显了以客户为中心的

重要性,与客户的距离越近,作出响

应的时间就越快。2010年7月的上半

月,多个站点的安装相继完成。2010

年8月,初期阶段的最后2个RNC(无线

网络控制器)顺利安装并接入了E-Plus

的网络。2010年11月,中兴通讯完成

运营支持系统测试。到2013年底,德

国成千上万个站点将升级或切换到中

兴通讯的技术。

中兴通讯的工程能力为E-Plus集

团带来了几项优势。数据吞吐量大幅

提升,中兴通讯的模块更为节能、产

生更少的热量,结构紧凑。这些模块

易于运输,使得安装维护变得更加简

单。中兴通讯还使用SDR基站进行网络

扩展。SDR技术支持单个基站采用多项

无线标准,通过软件升级就能完成从

HSPA到LTE的转变。这使得E-Plus集团

的系统不会过时。新部署的网络能够

节省物流成本、提供充分的支持并轻

松创建新业务。因此能够帮助E-Plus在

最短时间里挖掘新的营收机遇。

端到端解决方案

除了提供接入技术以外,与E-Plus

集团签署的协议还涉及交付核心网络

技术和终端设备,这就为E-Plus集团

提供了端到端解决方案——从核心

网络、接入技术到手机。2 0 1 0年1 2

月,E-Plus集团推出第一款名为“Base

lutea”(即ZTE Blade)的中兴通讯智

能手机。随后E-Plus和中兴通讯在终

端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并于2011年夏

推出一款名为“Base TAB”的平板电

脑(即ZTE TAB),2011年10月1日,

推出智能手机“Base lutea 2”(即ZTE

Skate)。

当问及E-Plus是否存在过于依赖

中兴通讯的担忧时,Matthew Geller

回答说:“欧洲是亚洲企业非常感兴

趣的一个市场。如果中兴通讯或其他

中国企业让我们感到失望,那么这

会损害他们在欧洲的声誉,这是谁也

不愿意看到的。此外,中兴通讯是一

家十分透明的企业,我们了解这家公

司的管理层及财务状况。这有助于双

方之间的互相信任。”德国联邦网络

管理局(德国的政府监管机构)认为

KPN与中兴通讯之间的紧密合作没有

任何问题。

LTE无线标准是E-Plus集团的下一

个重点项目。E-Plus集团在这个领域也

一直与中兴通讯紧密合作。自2011年2

月起,E-Plus集团一直在对中兴通讯的

技术进行LTE三个频段的外场测试,为

E-Plus集团的LTE数据网络部署做准备。E-Plus集团总裁Thorsten Dirks(右)和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左)

Page 25: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232011年第11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向中国移动取经

在德国,2.6 GHz频宽正首次用于

TDD-LTE试验。TDD-LTE主要是在亚洲

商用,但E-Plus集团正在欧洲开创与亚

洲类似的标准。E-Plus集团目前与全

球规模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合

作,并汲取其在TDD技术运营方面的丰

富经验。中国移动带来了TDD网络的

运营和维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为

E-Plus集团实施的测试给予支持。

然而,中国的实际情况与德国不

同,尤其是在客户行为及接受度方

面。TDD-LTE在中国和整个亚洲的服务

群体广泛,这是在德国唯一一种不依

赖昂贵的光纤技术提供快速网络接入

的方式。故此,到目前为止,该标准

得到了普遍认可。E-Plus集团的Gerhard

Lüdkte有信心德国将认可这项新技术。

双重挑战者战略

“我们是德国移动市场的一个挑

战者,而中兴通讯是其所在领域的一

个挑战者。两家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

水到渠成。” Gerhard Lüdtke说。他还

补充说:“自2005年我们首次与中兴

通讯接触,中兴通讯便进入了我们的

视野。在亚洲,中兴通讯已经成为一

家实力雄厚的值得信赖的技术及通信

设备供应商。他们在不同的国家(不

仅仅是中国)成功实施了许多项目。

中兴通讯的技术可以与其他供应商进

行竞争,甚至优于对方。我们需要一

个强大的合作伙伴,因为我们面临激

烈竞争。中兴通讯为我们提供的解决

方案非常实用。”

中兴通讯荷兰分公司首席执行官兼

E-Plus集团及KPN比利时子公司网络扩展

项目主管李君表示:“我们将立足于强

大的创新能力,将E-Plus集团推向最前

沿。中兴通讯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

伴。KPN International的网络扩展是我们

进军欧洲市场的一个里程碑。”

中兴通讯Skate

中兴通讯智能平板电脑Light中兴通讯明星机型Blade

Page 26: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24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11期

高速、融合、未来 白俄电信以创新技术打造国家宽带网

张磊(中兴通讯)

成功故事

Page 27: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252011年第11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白俄罗斯是独联体地区的重要

国家,人口约1000万。白俄

罗斯共和国电信联盟(简称

“白俄电信”)是白俄罗斯最大的通信

国有联合企业,垄断白俄罗斯全国所有

固网业务和数据传输业务,是白俄罗斯

第一大固网运营商,同时参股前三大移

动运营商,截至2010年,拥有500万用

户。白俄电信也是白俄罗斯的主要互联

网服务供应商,多年来在白俄罗斯建设

了广泛的通信网络。

承担IPTV国家战略建设

作为白俄罗斯第一大固网运营

商,白俄电信承担着国家IPTV战略的

建设任务。而传统的DSL接入方式无法

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带宽需求,为了

巩固在本土的垄断地位,同时满足宽

带业务不断增长的需求,白俄电信于

2010年开始启动NBN(国家宽带网)项

目,旨在打造一张服务全国的国家宽

带网,满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

用户需求。

在当前主流的FTTx建设模式中,

ODN(光分配网络)所需的巨大工程

费用让白俄电信在选择技术和方案上

非常慎重,必须考虑一旦项目启动,

ODN网络建成后,所有的投资在未来

是否能得到保护。

在新一代光纤接入网络部署的过程

中,大量下移的宽带设备和节点会带来

更多的能源消耗,如何有效控制并降低

整网的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提高

利润率,是白俄电信重点关注的问题。

打造面向未来的FTTH精品网络

2010年9月,白俄电信与中兴通讯

展开合作研究,共同探讨如何选择合

适的FTTx建设模式。其中的几个重要

研究成果,对控制FTTx网络建设成本

和TCO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FTTH——面向未来的光接入建设模式

白俄电信通过和中兴通讯进行多

次技术论证和商业模型对比分析,最

终确定GPON 的FTTH方案最符合白俄

电信的实际情况。白俄电信通过多样

化的ONT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场景下用

户的高带宽需求,基于GPON的国家宽

带网高速公路,为用户提供包括高速

上网、IPTV、专线等高质量的多样化业

务,并能满足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用户

不断增长的业务和带宽需求。

平滑演进到下一代PON

随着用户对于带宽需求的不断增

长,现有的GPON技术迟早会满足不了

客户的要求。这就需要ONT上联模块具

有可插拔的特性,保证白俄电信在未来

可以通过更换上联模块的方式,方便

地从现有GPON网络升级到下一代PON

网络,给用户提供更高的带宽和QoS保

障,充分保护白俄电信的初期投资。

统一管理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

在FTTH模式下,大量ONT设备基

本部署在用户家里,用户侧均为无源

设备,极大降低了运营成本。通过

TR069对于终端实现统一管理,真正做

到了即插即用。

中兴通讯OLT绿色节能的创新设

计,保证了PON每端口功耗低于欧盟

标准42%,大大降低了设备对于供电

能力的要求。据统计,应用了此项技

术后的宽带接入网络,全天系统侧功

耗降低50%,大大节省了白俄电信的

电力费用。

传统网络有大量的有源室外机柜

投入运营,必将带来辐射、散热和噪

音等问题, FTTH建设模式改变了网络

的传统运营方式,大大降低了室外设

备维护带来的OPEX。

通过一系列的节能创新设计,白俄

电信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宽带业

务,还实现了和环境、社会和谐共存,

大大提升了白俄电信的企业社会形象。

白俄电信通过长期和中兴通讯在

GPON乃至下一代PON技术方面的合

作,在白俄罗斯首次提出了FTTH的建

设模式并进行了论证和测试,量化了

不同模式下的TCO分析模型。在GPON

技术上,白俄电信和中兴通讯共同提

出了新的配置管理模型,通过FTTH,

为用户提供100M以上的带宽。白俄电

信勇于探索新技术,确定了在宽带接

入技术上的制高点,巩固了本国宽带

市场的绝对领导地位。

白俄电信通过长期和中兴通讯在GPON乃至下一代PON

技术方面的合作,在白俄罗斯首次提出了FTTH的建设模式

并进行了论证和测试,量化了不同模式下的TCO分析模型。

Page 28: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26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11期

罗马尼亚RCS&RDS

借领先技术开拓市场张琰(中兴通讯)

成功故事

Page 29: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272011年第11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RCS&RDS是罗马尼亚第二大固网

业务运营商,经过多年发展,

现已成为东欧地区重要的电信

全业务运营商。其电信业务覆盖罗马尼

亚、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

尔维亚、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区,截至

2010年底,全网用户超过170万。2011年

初,RCS&RDS运作收购罗马尼亚第一大

Cable TV运营商UPC,此举将新增200万

用户。

高举新技术大旗突破市场

东欧地区电信市场竞争激烈,传

统固网运营商都被西欧的跨国运营商

收购,拥有网络资源优势,中小运营

商一直被迫运用价格手段寻求市场份

额。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为了扩大

市场份额,避免陷入低价低技术竞争

的泥潭,RCS&RDS必须采用具有前瞻

性的网络和技术,以低TCO的建网方案

满足用户对多业务和高带宽的需求。

RCS&RDS作为罗马尼亚电信最有

力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固网业务领域

采用新技术开拓市场,从2007年开始

引入GPON技术后,其市场份额逐年

提升,挤压了罗马尼亚电信的市场份

额,使其固网市场份额从2 0 0 7年的

74%下降到2010年的60%。RCS&RDS

凭借GPON技术提供高接入带宽,并以

FTTH作为市场宣传亮点, 找到了切入

市场的突破口。

定制化方案助RCS&RDS实现转型

中兴通讯从2008年开始与RCS&RDS

进行技术交流,在详细分析RCS&RDS业

务和现网结构,与RCS&RDS技术人员

多轮磋商和现网测试后,一份细致的

GPON产品软件功能定制方案出炉,并

最终获得RCS&RDS的认可。2009年,中

兴通讯GPON商用试验局在罗马尼亚首

都地区投入运营,设备和版本稳定性得

到了进一步的验证。2010年,RCS&RDS

开始大规模引入中兴通讯GPON设备,

覆盖罗马尼亚全国地区,并在匈牙利等

周边国家分支采用相同设备和方案扩大

市场份额。由于市场发展迅速,为快速

响应市场需求,中兴通讯专门组建了研

发团队与市场紧密合作,突破技术瓶

颈,多次在短时间内满足RCS&RDS的定

制需求,获得RCS&RDS高层认可。截至

2011年三季度,中兴通讯累计实现16万

线GPON开通应用。RCS&RDS还计划采

用GPON技术整网升级替换,改造现网

40万宽带用户,并进一步与中兴通讯加

强合作,改造全网 Cable TV用户。

在与中兴通讯合作之前,RCS&RDS

尝试过引入其他技术方案提升网络接

入速度和质量,并规模采购过其他厂

商的GPON设备,但由于罗马尼亚电信

市场竞争激烈,技术需求多样,这些

解决方案和设备供应商都无法快速响

应RCS&RDS市场技术需求。中兴通讯的

FTTx软件定制化解决方案,组网方式灵

活,并能兼容CATV信号。改造原有Cable

TV和交换机接入平台,能以软件功能定

制开发,顺利实现与现网设备对接,网

络平滑升级至FTTH,改善了用户接入体

验,终端带宽提升至100M。这种在原有

产品技术平台上实现改进和突破,快速

实现终端功能定制和开发的解决方案,

既满足了RCS&RDS对于功能多样化的需

求,又有效降低了TCO。RCS&RDS CEO

IOAN BENDEI评价道:“与中兴通讯的

合作,使我们充分意识到其在产品、技

术、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中兴

通讯GPON产品性能卓著,而且中兴通

讯能够快速响应我们的定制化需求。”

中兴通讯GPON设备性能稳定,符

合市场技术需求,用户呈爆发性增长,

这也使RCS&RDS措手不及。但借助于强

大的生产物流系统,中兴通讯在短时间

内调整产能,保持大规模稳定供货,满

足了每月新增数万用户的市场需求。

RCS&RDS通过与中兴通讯合作,迅

速提升了网络质量和业务,巩固并扩

大了市场份额,增强了盈利能力。据

ANCOM2010年的报告显示,截至2010

年底,RCS&RDS拥有固宽带市场31%的

市场份额,2011年完成整合UPC Cable

TV用户后,市场份额有望突破58%。

RCS&RDS表示在完成收购UPC后,将进

一步采用中兴通讯GPON设备进行Cable

网络改造,并扩大FTTx网络规模。

与中兴通讯的合作,使我们充分意识到其在产品、技

术、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中兴通讯GPON产品性

能卓著,而且中兴通讯能够快速响应我们的定制化需求。

—— R C S & R D S C E O , I O A N B E N D E I

Page 30: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28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11期

成功故事

王者归来,巴西Vivo再续传奇徐晓梅(中兴通讯)

辽阔的南美大陆,有着世界上

流域最广、流量最大的河

流——亚马逊河。它静静

地流淌着,古老而又神秘,蜿蜒贯穿

了南美大陆第一经济大国——巴西。

巴西有近2亿人口,全国共分为26个州

和1个联邦区。近年来,有着金砖四国

美誉的巴西,经济发展迅速,令世人

瞩目。巴西是拉美最大的电信市场,

电信业管理和运营水平相对较高。巴

西电话用户(包括固话和移动用户)

位居全球第5,电话用户渗透率超过

5 0%。2 0 1 0年,巴西固定电话、移

动电话和互联网用户数分别约为4200

万、2.03亿和6300万,其用户普及率分

别为21.7%、104.7%和32.9%。2010年

巴西的电信总营收达670亿美元。

南美移动市场的王者,Vivo面临新挑战

作为巴西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

商,Vivo在拉美地区家喻户晓。2006

年12月,Vivo覆盖巴西全国的GSM网

络正式建成并放号;2007年12月拍得

WCDMA运营牌照;2008年9月将网络

升级至3.5G;2009年,全球金融海啸袭

来,全球经济遭受重创,电信业也受到

影响,Vivo用户数增长缓慢,甚至略有

下降,在区域和国际漫游业务方面也表

现欠佳。2010年3G网络兴起,给移动运

营商带来新的机会。作为市场领先者,

Vivo很快确立了3G时代开拓市场的重要

策略:提供高速和创新的数据业务。

Vivo认为加强传输网络建设是其构

建3G网络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基础措

施之一。然而,3G、LTE应用增加,传

输带宽需求激增,如何利用有限的频

率资源解决传输问题?网络需要从2G

升级到3G、LTE,如何兼容已有网络,

支持平滑演进?通信市场竞争激烈,

如何快速部署,减少投资成本和运营

成本?这些问题都让刚刚完成了巴西

全国移动网(GSM)2G网络覆盖的Vivo

再次面临考验。

打造全球领先的传输基础网络

高速和创新的数据业务离不开高

效、大容量、优质的传输网络。在经

历多方考察、测试之后,Vivo选择了中

兴通讯作为合作伙伴。作为全球领先

的通信设备商,中兴通讯不负重望,

向Vivo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Vivo的移动网络以2G为主,现网的

微波传输是传统TDM微波。随着3G网络

的新建,现网TDM微波传输已经不能满

足3G对数据的传输要求,急需对其进行

扩容和替换。而替换的过程中不能影响

到现网2G的业务,这就意味着,Vivo需

要一种能同时支持2G/3G语音和数据业务

传输的微波设备。在新建微波传输的过

程中,该设备保持与现网微波独立和并

行传输,建设完成后将现网微波完全切

换到新建微波上,实现2G/3G共用传输。

Page 31: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292011年第11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中兴通讯Hybrid & Native解放方案

完全满足Vivo微波传输改造需求,支

持新的数据业务的同时兼容传统的语

音业务。Hybrid & Native提供独特的混

合演进策略,无需复杂的封装方式,

便能够在微波链路中混合传输原生的

TDM业务和IP业务,大大节约升级成本

并且支持向全IP网络的演进。

Hybrid & Native解放方案采用成

熟的PDH/SDH传输技术和广泛应用的

以太网交换技术,可以同时支持E1/

E3/T1/T3/STM-1/STM-4/GE/FE等业务

接口,设备的配置管理方式与现有的

PDH/SDH设备和以太网交换设备完全

相同。Hybrid & Native解决方案采用以

太网技术来传输TDM和ETH业务。

Hybrid & Native解决方案完美地解

决了巴西Vivo现网传输中的问题:

提升无线带宽的利用率:在Hybrid

& Native解决方案中,TDM和ETH

两种业务处于平等的地位,具有

各自的交换平面,两种业务采用

原生的方式,直接承载于无线帧

之上,减少了不必要的帧封装开

销,提升无线带宽的利用率。

双交换平面的系统架构和QoS保证

TDM业务带宽:Hybrid & Native解

决方案采用双交换平面的系统架构

和QoS技术。双交换平面系统架构

保证TDM业务和ETH业务相互独立

传输。QoS技术可以优先保证TDM

的业务带宽,从而避免了ETH业务

的突发流量或业务拥塞会对TDM业

务产生影响。TDM业务传输带宽和

ETH业务传输带宽可以动态分配。

平滑升级和演进方案降低升级成

本:作为末端接入的微波网络,

Hybrid & Native的传输模式具备天

生的优势,它既可以兼容现有的

MSTP网络,又能够和未来PTN网

络对接,在骨干网络演进时实现

平滑升级,最大程度节省运营商

的升级成本。

快速部署保竞争优势

高效有力的工程执行保证了Vivo在

最短的时间内抢占市场,拔得头筹。

为了快速抢占市场,Vivo的快速

建网需求尤为突出。然而,巴西幅员

辽阔,地理位置复杂,不仅有热带雨

林,还有高山峻岭,这些都给项目执

行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项目分2010和2011年两年执行,第

一期合同共计1600多跳微波,第二期合

同共计1400多跳微波。执行区域分布在

5个大区,共14个州,覆盖面积为740多

万平方公里,几乎覆盖了巴西全境。

中兴通讯在项目执行中制定了一

套完善的工程运作流程,包括:信息

采集和评估、工程测量和设计、网络

规划、建站、网络监控和优化等,极

大地提高了工程效率。中兴通讯还和

Vivo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了联合

项目组,在短时间内对巴西本地合作

方实施国际化认证,通过分包合作确

保配套设施的部署和设备的安装,保

障了整个项目如期交付。

整个项目于2010年5月签订框架

合约,仅仅2个月设备到货, 4个月内

完成第一批700多跳微波开通。截止到

2011年6月,已经完成1600多跳微波的

开通。如此快速高效的工程交付,为

Vivo抢占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Vivo经过网络提升改造,

市场占有率摆脱下滑趋势,持续走高,

稳居南美洲第一大运营商宝座。Vivo网

络可提供14.4Mbps的HSDPA和5.76Mbps

的HSUPA服务,其数据服务包括:高

速下载、视频通话、互联网和在线游

戏、SMS及MMS(视频、图像传输为

主)、语音和图像回拨。西班牙电信

(Telefonica)看好Vivo的发展势头,斥资

97亿美元成为Vivo的控股股东。截至

2011年初,Vivo拥有6029.3万手机用

户,后付费用户同比上涨29.1%,合同

用户占据市场35.24%的份额,平均每户

每月通话时间上涨26.1%(116分钟)。

经历金融海啸之后,Vivo王者归

来,再续传奇。

王者归来,巴西Vivo再续传奇

高 速 和 创 新 的 数 据 业 务 离 不 开 高 效 、 大 容 量 、 优 质

的传输网络。在经历多方考察、测试之后,Vivo选择了

中 兴 通 讯 作 为 合 作 伙 伴 。 作 为 全 球 领 先 的 通 信 设 备 商 ,

中 兴 通 讯 不 负 重 望 , 向 V i v o 提 交 了 一 份 满 意 的 答 卷 。

Page 32: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30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10期

成功故事

统一网管助Hi3G“简化”网络运维张伟华(中兴通讯)

图1 NetNumen U31解决方案

NMS/OSS

NetNumenU31

RAN

NodeBeNodeB (TDD)

eNodeB (FDD)

Microwave transmission

NR8000

SR10

PR10

EPC MME CG

xGW HSS

瑞典是世界电信业最发达的

地区之一,继TeliaSonera于

2009年在瑞典推出全球首例

LTE商用服务,瑞典市场的LTE竞争不

断升温。作为后起之秀的Hi3G瑞典,

为了提高其竞争力,保持用户高速增

长,于2011年初率先建设全球第一个

FDD/TDD双制式LTE网络。该网络将为

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选择和更加

流畅的数据体验。

Hi3G瑞典原有的UMTS网络均由

另外两家厂商提供,其设备及网络管

理系统比较陈旧,亦缺失不少功能,

导致维护成本很高。Hi3G希望新建部

分UMTS网络,从而逐步寻找替换原

有网络设备的可能性。加上新建的LTE

网络,摆在Hi3G瑞典面前的是,管理

UMTS、LTE FDD、 LTE TDD三套网络设

备所可能带来的高成本——成堆的服

务器配置、高昂的人力维护成本、复

杂的IT组网规划、未知的扩容成本以及

纷繁的对接。

中兴通讯充分理解网络的融合

趋势,推出集中高效的统一网管

NetNumenTM U31解决方案(如图1所

示),解决Hi3G网管难题。

统一平台,简化软硬件配置,降低

维护成本

统一网管NetNumen U31基于公共

的UEP平台开发,实现对系统资源的最

优化利用。相比部分设备商动辄数10

套服务器的配置,中兴通讯NetNumen

U31仅需一套软件和硬件,即可管理

Hi3G瑞典UMTS、LTE FDD和LTE TDD数

RNC

Page 33: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312011年第11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万小区规模的网络。网管节点数的减

少,扁平化的网络支持,使机房占地

空间和能耗节省了50%以上,IP地址需

求数节省60%,更是降低了组网规划的

难度及日常巡检的费用。

支持分布式部署,设备利旧,保护

用户投资

快速的用户增长,必然带来网络

的扩容。当网络规模超过现有网管性

能门槛时,统一网管NetNumen U31能

够通过分布式平滑扩展,合理利旧原

有设备,提供更大的管理容量,保护

Hi3G的投资。

安全可靠,保障业务平稳运行

网络安全在现代运维系统中非常

重要。中兴通讯统一网管系统除了集

成传统的安全管理功能外,更提供给

Hi3G瑞典一揽子安全加固方案,包括

安全例行自检清单、节点加固建议、

远程接入建议、安全域划分等,覆盖

从操作系统到数据库应用以及安全组

网的各个方面,将威胁排除在外。所

有的访问和操作日志都记录在案,并

支持自动上传给第三方审计服务器,

进一步的扫清安全隐患。

统一北向接口,降低对接成本

对接在网管运维系统建设中是非

常重要的部分。接口的专业性差异

大、规范性差、稳定性低,导致对接

工作准备时间长、工作量大,后期变

更频繁,一直是困扰运营商的问题。

中兴通讯网管系统率先在业界完成了

北向接口的统一,无论是何种制式的

网络,均提供统一的SNMP、CORBA和

DB接口规范。此外,中兴通讯与业界

知名综合网管厂商IBM、HP、Aircom等

在中国建立了OSS联合对接实验室。这

一切都极大地降低了对接工作量,缩

短了现场对接所需时间。由于大量的

工作提前规划在对接实验室完成,节

省了Hi3G瑞典2周的系统测试时间,而

以往需与当地OSS厂商接洽的调试开发

工作,也可以在实验室与中国OSS厂商

直接协商完成,给客户节省了50%以上

的对接费用。

业界领先的插件化设计,独家支持

微波网络设备的管理融合

微波传输以成本低、建设速度

快、组网灵活等优势成为无线网络

传输建设的主要解决方案,但是如

何统筹管理微波设备与无线设备一

直是业界的难题。中兴通讯统一网管

NetNumen U31采用业界领先的插件化

设计,独家支持微波及无线设备的统

一管理,实现真正的端到端监控,将

帮助Hi3G在最短时间内定位网络的故

障,保障用户的服务质量。

集成增值工具,使故障定位和网络

优化变得简单

传统的路测和信令工具耗时、耗

力、成本高,一直长期困扰地广人贵

的北欧运营商。中兴通讯网管系统提

供了全网信令跟踪CTS和测量报告MR

系统,代替传统的信令跟踪和路测工

具,大幅减少用户投资。通过C TS跨

专业网跟踪能力和信令流程图显示功

能,客户能够在第一时间内确定故障

信令节点的位置。而MR系统采集了全

网所有小区内的海量测量报告数据,

结合后分析系统,可以准确地发现信

号覆盖、频率分配、邻区干扰等问

题,并自动将调整建议转化为网管系

统可以实现的脚本,从而轻松实现对

网络质量的优化。

2011年7月,全球首个同时管理

UMTS、LTE FDD和LTE TDD网络的统一

网管系统NetNumen U31已在Hi3G 瑞典

率先上线。根据项目的进度,年底前

微波网络也将纳入NetNumen U31的管

理范围。中兴通讯将通过持续不断的

创新,继续助力运营商打造管理更集

中、接口更开放、操作更简易、增值

业务更强大的精品运维系统。

Page 34: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32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11期

资源能力封装对前端市场

运营的支撑李晓华(中兴软创)

技术论坛

在新的电信运营环境下,市

场竞争日趋激烈,各运营

商都面临提升服务水平、

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盈利能力、提升

业务运营效率、提高客户感知等多方

面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充分发挥后

端支撑能力,实现资源能力透传和前

移,如何挖掘后端数据价值,助力前

端营销和客户发展,实现前后端的有

机高效协同,是运营商在新运营环境

中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直接影响着

企业竞争力。

典型业务场景分析

新的运营环境,前端业务运营需

要精准地分析客户区域资源,需要精

准及时地规划网络,需要精准地资源

定位及配置,需要对前后端协同要求

更高,具体表现在流程、数据、支撑

手段等方面。

流程上,要求前后端流程高效协

同,通过资源数据和流程的融合

及资源服务能力封装,提升营销

策划、方案设计、业务就绪、业

务开通等多个方面的运营效率;

数据上,要求资源数据能及时透传

给前端各个部门,充分发挥资源

数据信息价值和业务价值,通过

对资源数据的充分共享,提升前

端业务的运营能力;

Page 35: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332011年第11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支撑手段上,要求对资源系统的支

撑手段进行革命创新,实现OSS系

统随身携带,提升前端服务移动

化支撑能力。

场景一:前端市场营销规划

(市场营销人员、规划设计人员)

前端市场营销规划需要根据客

户、地域、产品等相关信息,结合营

销、商机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挖

掘,尤其需要了解当前网络建设情

况、网络资源能力提供情况、网络资

源配备情况、业务客户发展情况等,

为市场营销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能力1:资源规划能力

通过资源服务规划和在线设计支

撑,实现网络资源联机设计,规范和

统一工程建设交付资料,实现资源数

据的快速和自动入库,为市场前端营

销规划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关键能力2:预测分析能力

以资源网格作为基本单元,通过资

源系统历史数据分析以及对全面的客户

认知,建立资源透视、量化的资源评估

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网络资源的使用

能力进行预测分析,指导前端营销优化

资源配置、促进商机转化。

关键能力3:资源预警能力

通过多角度、多方式、主动的资

源预警,实时统计资源能力的占用情

况、资源能力空闲情况,为相关部门

提前做好充足的资源储备,使网络能

力、业务发展与投资相匹配,以达到

最好的投资效益,实现网络的精益化

运营。

场景二:市场营销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人员、客户经理)

前端方案设计人员或客户经理经

常需要针对某一具体区域、小区或楼

宇建筑物进行针对性方案设计和营销

策划,尤其是对政企客户而言,需要

精确到楼宇(建筑物)的每个单元

(房间),了解每个单元(房间)具

体的可提供的资源能力以及可形成或

提供的业务能力,以结合客户潜在需

求提供针对性提供营销方案。资源到

达能力和业务到达能力的实现将极大

提高前端市场营销的效率,提高客户

感知水平。

关键能力1:资源到达能力(楼

宇、单元、房间)

可提供基于区域、小区、楼宇建

筑物、单元、房间的资源能力综合展

现, 提供精确到楼层、房间的资源到

达能力视图,同时对建筑物房间的资

源能力进行多角度查询分析,对具体

对象目前的资源能力状况、接入方式

及网络组成、可支持的业务能力、以

及竞争对手当相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和展现,为前端方案设计人员或客户

经理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撑。

关键能力1:业务到达能力(楼

宇、单元、房间)

可在G I S网格或楼宇建筑物基础

上,对楼层每个单元、每个房间当前

的业务能力、业务的提供能力、业务

发展和后续规划等情况,建立业务到

达能力视图。对建筑物提供业务房间

覆盖率、业务房间变化率、业务带宽

分布率宏观分析,也可从客户角度对

业务能力使用情况、客户业务潜在价

值及收益等方面进行微观分析,提升

前端营销的针对性和成功率。如:对

于未装宽带的进行新装推销,对于低

速率用户来推销高速宽带,对于高速

率用户推销IPTV等。有了直观的业务能

力数据展现,可以极大提高营销的针

对性和成功率。

场景三:前端业务受理 (营业受理人员、客户经理)

为提高业务受理营业前端临柜的

客户感知和客户体验,需要提升客户

地址快速定位能力,对客户的业务要

求能进行准确的预判,提供可量化的

资源预判和资源核查,实现客户的快

速受理和准确判断。

关键能力1:客户地址快速、准确

定位能力

客户地址的准确和快速定位,是

前端业务受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

节,引入标准地址管理体系,引入地

址的智能搜索技术和关键字管理,实

现在客户地址的智能搜索和定位,以

Page 36: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34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11期

提升业务的支撑效率和运营效率。

关键能力2:资源预判、核查能力

通过标准地址跟末梢资源的关联

绑定,为前端营销人员和客户经理提

供快捷、可量化的资源预判和核查能

力,快速支撑业务受理,提升客户接

触的感知水平。

场景四、前端市场客户服务(市

场营销人员、客户经理)

市场竞争压力和客户对服务水平

不断提升要求,需要前端市场服务人

员或客户经理充分了解客户使用的网

络资源情况,及时获知客户的开通、

保障、使用过程中的详细能力及状

况,以支撑快速解答客户的疑问和投

诉。通过直观的网络、业务、资源的

关联综合展现,以及支撑手段变革可

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前端市场人员的

服务水平,提高效率。

关键能力1:客户资源视图展现能力

对客户相关资源和所承载的业务

进行统一展示,展现方式丰富,包

括:全程拓扑视图、客户占用资源的

端到端全程路由、GIS资源能力视图,

以及资源、业务、客户关联视图,提

供综合查询和分析。可从客户、业

务、资源等多个角度呈现客户的业务

资源、工单流转等相关信息,及时获

知客户业务开通、调整进展及相关组

网信息。

关键能力2:移动终端支撑能力

前端营销人员和客户经理经常需

要处理一些客户咨询和服务投诉,利

用3 G移动终端的一些特性,如位置

定位服务、拍照以及数据采集等相关

功能,可及时处理客户的问题,同时

为业务的后续处理提供便捷、直观、

准确的现场信息,提升整个流程的效

率。如:现场拍照留痕实时上传后

台,并关联到网元和用户资料,展现

客户相关资源信息,利用地图定位服

务,提供装机路径计算和导航信息。

资源服务能力封装技术架构及

实现策略

资源能力封装是一种企业应用的

架构方法,它可将传统的功能组件转

变成为可重用的业务组件,体现了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核

心特征:松耦合、位置无关、可重用。

通过资源能力封装,资源管理系统

将不再以最细粒度的资源数据面向前

端,前端所看到的是资源能力和数据封

装化、服务化后的一个个资源服务。通

过界面整合、流程衔接和功能重用等方

式提供前端业务部门需要的各种资源服

务,实现后端能力向前端市场的信息高

效透传。其架构如图1所示。

资源能力封装原则及策略包括:

资源服务是广义的资源平台中的业

务功能、数据及流程的封装;

资源服务拥有嵌入自身的“属性”

(数据),服务具有可调用的“操

作”(功能),操作通过服务能力

接口暴露;

可通过资源服务映射到资源系统

能力框架,或从资源系统能力框

架映射,一个资源服务可涉及一

个理解充分的业务操作(business

operation);

资源服务封装涉及一个可重用的、

无状态(stateless)的服务,可同

步、异步或同异步调用,通常是

业务级的,而不是针对具体产品/

服务的;

资源服务具有定义良好的(XML)

A P I,及其硬参数和软参数,具

有定义良好的、文档化的差错条

件,具有定义良好的业务和系统

依赖性。

资源能力封装实现了资源数据前

后端信息共享、透传,体现了智能管

道网络可管可控和网络资源的优化配

置要求,充分发挥资源数据的信息价

值和业务价值,是实现运营商精细化

管理战略要求的基础。

图1 资源服务能力封装技术架构

营销规划 方案设计 业务受理 客户服务

资源规划能力

预测分析能力

资源预警能力

资源到达能力

业务到达能力

客户地址准确、快速定位能力

资源预判能力、资源核查能力

客户资源视图能力

移动终端支撑能力

资 源 透 传

能力

封装

综合资源管理系统

资源服务 资源服务 资源服务 资源服务 资源服务 资源服务

综合资源数据库

交换设备及网络管理能力 传输设备及网络管理能力 管线设备及网络管理能力

数据设备及网络管理能力

业务平台设备及网络管理

移动设备及网络管理能力

PON网络设备管理能力

接入网设备及网络管理能力

动力设备及网络管理能力

技术论坛

Page 37: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352011年第11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中兴通讯:

通往欧洲之巅的三大据点摘编自2011年10月11日《通信世界周刊》 记者:杨海峰

中兴通讯国际化历程用简单的

三句话概括就是“先终端

后系统”、“先边缘后核

心”、“先农村后城市”。看似简单的

三句话,其过程却充满艰辛。

我们重新去审视中兴通讯在欧美

市场的发展,当中兴通讯系统设备在

欧洲历经近5年的艰难拓展之后终于有

了明显的突破。

欧洲市场对于任何一家系统设备供

应商,尤其是希望跻身全球市场前三强

的中兴通讯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兴通讯

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措施来突破欧洲市

场呢?

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第四营销

事业部总经理朱进云在接受记者采访

时表示:“中兴通讯将发挥两个传统

优势:一个传统优势是性价比,这个

优势还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另一个

优势是灵活性,中国公司强于定制,

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抓住两个核心的机会点:一个机会点

是产业转型、换代的机会,比如LTE、

40G、GPON、智能手机等,我们与其

他厂商的起点是同步的,甚至局部领

先;一个机会点是竞争对手的减少,

西方部分厂商缺少长期生存能力,未

来有替代空间。”

2011年9月,本刊记者前往英国、

产业观察

Page 38: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36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11期

产业观察

奥地利和德国,分别拜访了中兴通讯

在近两年系统设备成功突破的三大国

际运营商。而这三个项目就如同中兴

通讯在欧洲建立的样板工程一样,将

对中兴通讯欧洲下一个十年布局起到

积极作用。

据点一和黄3奥地利:整网

替换的新样本

流量激增的挑战

和黄3是全球部署3G网络最积极的国

际性运营商之一,早在2000年即在全球

多个国家购买频谱杀入移动通信市场。

近两年,和黄3新增用户中,超过

96%的用户是智能机用户。和黄3是奥

地利第一个推出超级手机计划的运营

商,通过高质量网络、无限量的数据

下载、低价格购买最新的智能手机三

大条件吸引用户。该计划非常成功,

在2010年6月,平均用户流量从低于

50M激增到600M。正因为和黄3的运营

策略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用户使用网

络非常成功,其非语音收入占到52%。

流量激增是和黄3遇到的最大挑

战。面对如此巨大的流量压力和用户

感知的需求,和黄3必须及时调整网络

的压力和运营策略,尤其是在如何缓

解网络压力上,是扩容还是升级,是

在原有设备上,还是替换原有设备?

整网设备的升级和替换,对于任何一

家运营商而言,都要冒巨大的风险。

创下网络交付纪录

总体来说,和黄3奥地利考虑的重

点是数据网络质量和用户质量之间的

平衡。

由于和黄3在奥地利是第一个部署

3G网络的运营商,彼时并没有过多考

虑后续升级问题。而到2009年,和黄3

奥地利已占有8%~10%的市场份额,同

时用户数还在继续增长,其数据流量

是当地其他3家运营商的总和。那么,

替换性扩容成了必然。

选择替换性扩容的话,和黄3需要

一家供货商能够快速响应,跟得上用

户需求和网络升级的节奏,中兴通讯

以其极强的定制化能力和高效率的执

行能力获得了和黄3奥地利的青睐。

在采访和记奥地利公司CEO Jan

Trionow时,Jan Trionow在评价这次升

级之后的效果时表示:“目前看到的都

是客户正面的反馈,网络速度怎么突然

快了。”最大的增值是中兴通讯提供的

全新的、高质量的网络和用户需要的业

务,用户感受到了这种服务的提升。

Jan Trionow同时也表示:“选择中

兴通讯不是因为简单的低成本或者低

价格,而是在同样的价格基础上,给和

黄3带来的价值是最大的。最后的事实

是,中兴通讯在技术方面可行而且领

先,任何纸面上的承诺都做到了。商务

包也是最优惠的,从提供设备到交付、

运维,所有的服务都很好。最关键的

是,中兴通讯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定制

资源,感觉是在一对一地服务。”

该项目从2 0 1 0年年初谈判,到

2010年6月开始执行,再到2011年9月

建成并割接,共部署4000个基站、全

套核心网、3600套IP微波。整个项目时

间花费了14个月,而和黄3之前的3G网

络建设前前后后经历了6年的时间才得

以全部交付。

这个交付速度也创下了奥地利所

有运营商移动网络建设的新纪录。

项目完工之后,一个第三方机构

评测称,和黄3在网络升级前后,网络

速度有超过3倍的提升。由于和黄3奥

地利公司网络流量比其他三家运营商

的总和还要大,而网络速度还比其他

运营商的高,这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

网络。该网络目前覆盖94%的人口,

在11个商用区有LTE商用网络。双载波

HSPA+和LTE分别能够提供42Mbps和

100Mbps的超高速下载速率。

中兴通讯奥地利子公司CEO肖明在

评价和黄3奥地利项目对中兴通讯的意

义时表示:“和黄3奥地利是中兴通讯

与和黄集团在无线产品方面的第一个正

式合作,由于成功的合作,和黄对中兴

Page 39: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372011年第11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通讯的交付能力充分认可,在瑞典、丹

麦等选用中兴通讯的TD-LTE/LTE FDD建

设全球首个规模商用的TD-LTE网络,而

且TD-LTE终端产品也率先得到应用。”

据点二德国E-Plus:战略合作

伙伴关系开新篇

“ 是 供 货 商 还 是 战 略 合 作 伙

伴”,这个问题在之前并没有引起我

太多的关注,但当E-Plus CEO Thorsten

Dirks多次提到这个词的时候,我才意

识到这种关系的重要性。

这种伙伴关系其实对设备供应商而

言并非易事。在今天通信设备领域利润

普遍偏低的情况下,贸然和运营商签订

这样的关系协议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如果没有很强的定制化能力,没有很强

的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很强的供货及

供应链管理,没有很强的本地化服务支

持,基本上是达不到运营商需求的,其

后果反而不可想象。

长期发展需求

德国,欧洲当前经济表现最抢眼

的国家,亦是欧洲通信行业竞争最为

激烈的市场之一,通信市场份额居欧

洲第一位。E-Plus是荷兰KPN在德国的

子公司,是德国第三大移动宽带运营

商,拥有超过1870万用户,其发展十

分迅速,2010年营业额为32亿欧元,

而其毛利率则超过40%。

E-Plus是欧洲积极推动技术升级

的移动宽带运营商之一。在2 0 0 9年

之前,E-Plus已经部署和运营EDGE和

WCDMA网络,可以覆盖德国本土90%

的人口,为满足移动宽带应用增长的

巨大市场需求,E-Plus计划在未来数

年内进一步扩展其3G网络,希望通过

HSPA+为其客户提供21.6Mbps下载速率

的移动数据业务,并确保以突出的性

价比完成无线宽带覆盖,以便让用户

受益于更快速度、更低价格的业务。

在选择升级网络时,E-Plus考虑未

来长期发展的需要和网络升级的各种

特殊需求,计划引进一家新的不同于

以往供货商关系的战略合作伙伴。经

过对各种综合因素的考量,最终中兴

通讯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成

为E-Plus的战略合作伙伴。

高效的定制服务

对于E-Plus而言,引入中兴通讯作

为一家新的设备合作伙伴,意味着可

以为其客户提供速度更快的HSPA服务

以及更高的性价比,更关键的是一种

无所不能的定制服务。

对于中兴通讯高性价比的解决方

案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E-Plus CEO

选 择 中 兴 通 讯 不 是 因 为 简 单 的 低

成本或者低价格,而是在同样的价格基

础上,给和黄3带来的价值是最大的。

Page 40: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38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11期

产业观察

Thorsten Dirks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

示:“E-Plus之所以选择中兴通讯作为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能够满足

很多特殊的需求,中兴通讯团队投入

和介入的精神很足。二是能够弹性灵

活,为客户需求配置各种资源。三是

快速的响应时间。我们认为,中兴通

讯是欧洲电信设备市场的挑战者,非

常符合E-Plus的发展策略。”

E-Plus CTO在谈到该项目的实施时

很惊讶地表示:“中兴通讯的员工加班

加点,埋头苦干,一天要干16个小时,

这在欧洲是无法想象的,很欣赏中兴通

讯的派遣团队。他们在非常积极地证明

他们能行。而在此之前,我们一直怀疑

中兴通讯的技术以及企业文化是否和

E-Plus合拍。但在和他们不断加深的沟

通和交流中以及在访问中兴通讯上海

研发基地之后,我们感到,中兴通讯对

技术的理解,其融合的解决方案以及后

续互认互信环境中的合作精神,让我们

对东西方企业的不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

识。而后续的合同执行让E-Plus看到了

中兴通讯真正的实力。”

从2010年与中兴通讯在宽带网络扩

容上展开合作之后,E-Plus随后成功地

在德国发布智能手机新品牌BASE Lutea

和BASE Tab,该品牌引入了中兴通讯的

移动终端产品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并受到德国用户的普遍好评。

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朱进云在评

价KPN项目对中兴通讯的意义时表示,

KPN是荷兰最大的运营商,营业收入在

全球运营商排名18,在欧洲有比较大

的影响力。中兴通讯2009年能够获得

KPN集团的认可,建设德国和比利时的

项目,对中兴通讯在欧洲GUL主流产品

领域的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

在后续的交付过程中,中兴通讯优质的

外包管理、本地化建设和快速响应,赢

得了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的认可,表明

了中兴通讯具有在欧洲高端市场,复杂

网络上进行网络改造、搬迁的工程实施

能力。2011年与KPN在巴塞罗那宣布在

LTE方面进行战略合作,表明中兴通讯

以SDR为基础的UniRan解决方案的先进

性获得了欧洲主流运营商的认可。

据点三英国Qicomm:联合

创新布局下一个十年

中兴通讯正在为全球化运营的下一

个十年做铺垫,这是中兴通讯新任CEO

史立荣谋划的一个大计划,意在突破欧

美最后几个大T,比如BT、沃达丰及德

国电信等,使得中兴通讯真正步入服务

全球20家顶级运营商的行列,而联合创

新中心就是这个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端客户需要创新层面合作

创新计划的核心旨在通过与高端

客户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沟通渠

道,以深入了解运营商的需求,产生

对未来双方发展有价值的创新业务与

解决方案。

朱进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兴通讯与另外几家主流设备供应

商之间的差距仍然体现在对客户的深

度理解上。因此,如何真正了解客户

需求,同时将一个更加创新和真实的

中兴通讯告诉客户同等重要。”

为此,在今年7月20日,中兴通讯

宣布将联合欧美等主要国家的主流运

营商,针对双方关注的未来技术,建

立十大国际“联合创新中心”;同时

也将在国内联合三大运营商建立“联

合创新中心”。

这种一对一的、有明确目标和针

对性的联合创新项目将有助于建立共

赢的合作关系,更为中兴通讯下一个

十年甚至说未来运营商开拓业务开创

新的局面,比如联合开发业务和开拓

新市场等新的商业模式创新。

Qicomm联合创新中心将成

示范样板

9月2日,记者前往英国伦敦访问

Page 41: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392011年第11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了中兴通讯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联合

创新中心,该中心是与英国运营商

Qicomm联合建设的,中心位于英国伦

敦东区。

中心与Qicomm核心互联网和数据

中心建在同一大楼,而Qicomm核心互

联网和数据中心采用了大量的中兴通

讯系统设备,并可以不断部署中兴通

讯最新的网络产品。也就是说,能够

在网络运营状态环境下帮助中兴通讯

所有系统设备实现测试和演示,并确

保能通过Qicomm与英国主流商用网络

实现互通的全套设施,极大提升中兴

通讯在英国市场进行固网及无线设备

升级、测试和演示的运营能力。

中心能够为客户演示各种业务,

比如IMS、LTE、IPTV等。该中心的建成

为中兴通讯英国公司更好地服务英国

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Qicomm

与中兴通讯的合作显示中兴通讯在未

来的英国设备市场将能够更加有效、

积极地发挥竞争作用。

QiComm公司CEO在接受记者采访

时表示,选择中兴通讯作为合作伙伴

并建设联合创新中心的关键是看重中

兴通讯的创新能力以及其端到端的产

品解决方案供货能力。

“QiComm与中兴通讯的联合能够

为未来市场提供有效网络规划、网络设

计、网络部署与融合,以及网络监测和

管理的系统设备解决方案。”Qicomm

CEO表示,“随着来自云计算、基于

Web业务和高速数据连接的需求不断增

加,业务提供商以及业务经营正面临复

杂的客户需求与市场挑战。各运营商正

在寻找具备价格竞争优势又能确保持续

发展,且已具备本地市场经验的设备商

作为合作伙伴。”

类似的创新中心已经在欧洲多个

国家与不同的合作伙伴陆续建设中,

只不过每个研发中心都有各自的特

点,最关键的是有针对性的定制化研

发项目,可以直接加深和合作伙伴的

商务关系。比如今年6月1日,英国

电信与中兴通讯正式宣布展开“开放

创新”合作,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开发

促进全球通信系统互联融合的国际电

信标准,研发合作项目涉及下一代固

网、无线及移动通信业务等领域。7月

8日,中兴通讯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

学签署设立研发中心的合作备忘录,

目的在于增强其在德国及欧洲的产品

研发与测试能力。该研发中心将重点

聚焦LTE关键技术的研发,尤其是时分

复用(TDD)技术。

从2005年开始到2011年9月底,

中兴通讯系统设备经过近6年的艰苦开

拓,如今已全面登陆欧洲大陆,突破

了德国、比利时、匈牙利、奥地利等

高端市场,获得越来越多全球高端客

户的认可,法国电信、美洲移动、荷

兰皇家电信、和记黄埔、南非MTN等

主流运营商也逐步与中兴通讯开展了

合作,同时TD-LTE产品成功进入多个高

端运营商;终端产品在规模突破欧洲

市场的同时,亦全面进入美国四大运

营商及日本市场。

不独于此,中兴通讯终端在欧洲

市场的业绩也大大提升了中兴通讯品

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中兴通讯凭借

Blade、Light Tab等明星智能产品横扫

英、法、德、意、西班牙、芬兰、匈

牙利、土耳其等国家,与欧洲几乎所

有运营商开展合作。

中兴通讯对技术的理解,其融合的解决方案

以及后续互认互信环境中的合作精神,让我们对

东西方企业的不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而后续

的合同执行让E-Plus看到了中兴通讯真正的实力。

Page 42: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11期40

新闻资讯

中兴通讯完成业界首次

FDD-LTE与TD-LTE、UMTS等多网互操作

【本刊讯】近日,中兴通讯宣布已完成业界首次FDD-

LTE与TD-LTE、UMTS等多网互操作测试,包括FDD-LTE与

TD-LTE极限吞吐、高清视频、LTE与UMTS的互操作、GSM/

UMTS/FDD-LTE多模Uni-Ran能力等,测试进一步推进了LTE

与现网的融合,加速了LTE网络部署进度。

全球2G和3G网络已发展多年,大部分运营商已建成非

常完善的网络,并拥有数量庞大的用户基础。LTE网络在给

用户带来更高的带宽、更丰富的业务的同时,在建网初期

也面临覆盖不完善等种种挑战,而LTE网络到3G网络的切

换可以让LTE网络分步建设、显著降低建网成本。同时,

多模终端的成熟和应用有利于LTE领先运营商充分利用现有

2G/3G网络的良好基础、提供全球漫游的便利,有效降低运

营商尽快开展LTE业务的门槛。同时,LTE多模终端一直是

运营商关注的最核心能力之一,也是评估产业链成熟度的

重要指标。作为LTE端到端解决方案的领先厂家,中兴通讯

在业界率先完成FDD-LTE到GSM/UMTS/TD-LTE/CDMA-EVDO

的全套互操作,促进了LTE全球产业链的快速成熟。

中兴通讯首家完成TD-LTE双载波外场测试 下行速率高达260Mbps

【本刊讯】2011年10月10日,中兴通讯宣布日前已在

西安外场完成TD-LTE单扇区双载波流量测试,下行速率高

达260Mbps,成为业界首家完成此项测试的LTE设备供应

商。在此次测试过程中,中兴通讯采用支持三载波的大容

量基带板、双载波的RRU和自研的高性能模拟UE。此款基

站设备通过软件升级可以实现R10协议中CA功能,进一步

保障运营商的投资。

中兴通讯凭借创新能力和产品化能力一直领跑TDD技

术,在TD-LTE领域也一直处于技术和系统商用化的领先地

位;在2009年4月业界首家完成TD-LTE 80Mbps峰值流量测

试,2009年11月业界首家完成TD-LTE 130Mbps峰值流量测

试。同时,中兴通讯已推出一系列TD-LTE BBU、RRU,满

足TD-LTE不同覆盖场景需求。

中兴通讯积极推动TD-LTE商用,截止2011年8月,中

兴通讯已在全球16个国家与29个全球领先运营商建设TD-

LTE实验局和商用网络,遍布欧洲、印度、独联体、亚太、

东南亚等区域,其中包含7个商用网络。在瑞典部署全球

最大的LTE TDD/FDD融合商用网络,也是北欧第一个TD-

LTE商用网络,基站采用中兴通讯SDR平台以及统一的核

心网和网管平台。此外,中兴通讯还和高通、创毅视讯、

Sequans 、Altair等芯片厂家积极开展合作进行互通测试,

推动产业发展。

Page 43: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2011年第11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入选2011年度

全球通信行业人物百强

【本刊讯】国际电信行业权威媒体英国《全

球通信商业》(Global Telecoms Business)日

前颁布了“2011年度全球通信行业最具影响力人物百强”(Global

Telecoms Business Power100)榜单,中兴通讯总裁兼执行董事史立

荣再次上榜,排名第18位, 较2010年上升2位。

英国 《全球通信商业》(Global Telecoms Business)是覆盖全球

读者的国际权威行业媒体。百强人物由来自运营商、供应商和行业标

准机构的代表与《全球通信商业》杂志常任主编Alan Burkitt-Gray共同

评审。前20强人物主要由来自运营商的高管和代表组成,仅有4名来

自设备商。这充分反映了未来将以用户体验为先的行业发展趋势。同

时,最具影响力人物百强年度评选活动有助大众了解通信行业的未来

发展前景。

史立荣表示,“能与来自通信行业的其他同行一起入选全球电信

行业最具影响力百强,我感到非常荣幸,能与中兴通讯员工共同奋斗

则更是我每天引以为豪的更大光荣,《全球通信商业》GTB赠与我的

殊荣,其实是对战斗在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名中兴员工们的肯定与鼓

励。未来20年电信行业将会发生巨变。我也相信中兴通讯将会一如既

往地站在创新前沿,不断迎接挑战, 继续稳健向前发展。”

中兴通讯成功完成业界首个VoLTE互通测试【本刊讯】近日,中兴通讯宣布成功完成业界首次

Voice over LTE (VoLTE)互通测试。该测试活动由多业务

论坛(MultiService Forum,MSF)主办,GSM协会(GSM

Association,GSMA)协办,旨在验证多厂商环境下基于

LTE/EPC/IMS技术的VoLTE接口互联互通,测试站点分布

在德国和中国,测试场景包括遵照GSMA标准定义的IMS

VoLTE互通、全球漫游以及互联。

中兴通讯在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Vodafone测试和

创新中心(Vodafone Test and Innovation Centre)参加了

本次互通活动,提供了端到端的综合网络方案,包括IMS

核心网(P/I/S-CSCF)、eNodeB、MME、S-GW、P-GW、

PCRF、HSS、DRA、IMS MMTel AS、IMS软终端以及LTE终

端。测试中成功完成了单一测试站点之内及两个测试站点

之间包含MMTel业务的LTE语音互通。此外,还在两个站点

之间完成了基于动态策略控制的LTE漫游业务,通过网络

中部署的DRA(Diameter Routing Agents)实现归属网络和

拜访网络的互联。

中兴通讯核心网副总裁王晓强表示:“MSF VoLTE互

联互通测试为运营商VoLTE的实际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我们对本次测试结果非常满意。中兴通讯高度重视在

VoLTE领域的持续投入,致力于为LTE阶段的语音运营提供

更多的创新应用。”

MSF主席Kyu-Ou Lee表示:“MSF和GSMA共同推动VoLTE

标准验证以及产业链各方合作。中兴通讯与Vodafone和中国

移动一起成功支持本次VoLTE互通测试活动,有效推动了IMS

和LTE技术的结合应用,这对电信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Page 44: 中兴通讯用未来技术助力KNP赢得欧洲市场 100G · 经过几年的努力,1 0g标准已基本完成,技术已取得突破,主流 设备商已经或即将发布1 0g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