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报2802875 2824660 2827044 2822708 2882988 2825092 广2836000 2280220 1.50 390 广4503004000101 541001 1 本报2802875 2824660 2827044 2822708 2882988 2825092 广2836000 2280220 1.50 390 广4503004000101 541001 1 道的广西 广西》《3 1957 3 3 广西广1951 广西》《方法》《”》《域有1980 广西意义方法》《》《》《方法1985 广西文广西文广西 1985 12 1990 》《》《西广 西文现象广西文广西文广西学研》《意义广西广西文现象1978 30 学研广西1981 学研》《》《》《广西》。学研34 · · 洋洋1991 广西1979 学研壮族广西广西壮族4 广西广西壮族稿整整 5 壮族 广西1986 广西壮族下限 1919 壮族壮族1986 壮族 壮族广西2007 壮族壮族》《壮族壮族》《壮族2008 为文一翼1980 如荣资撰关桂1986 广西文 》《》《1993 广西广西了良》《广西 个跟广西1988 广西广西林两德担广西广西广西广西广西文广西的当广西广西广西 持出广西广西文1990 作撰广西文探讨广 西文1996 24 广西 、《使广西文广西广西立了广西 学研广西1997 、《、《广西广西 西广西广西文冲出成长西东东20 广西广西广西》《广西2013 西2014 》、 2017 2015 15 广西广西以一广西壮族自壮族绘画);—— 朦胧稿婷婷—— 》。 》“2001 2011 2012 怀—— 广西文现象4 曾在广西—— 广西江建鹿2018 5 12 广 西 1958-2018 广西族自60 60 /绿点点朵朵缓缓耀千千万万并不普普通通平平常常 默默无闻道的影迎道的退勇于担当 市是颗颗市是个个力量 的道德芬芳 人人大船绿长长 缕缕片片然撒零零三人可开。”悄悄的凳小小 西。“西。”小小小小 西们面所思慢慢小小给个看看想想。”口快抽出此次。“看看妹妹眉毛淡淡地弟的。” 深深西。“三人母那得到 。”微微20 年难得到也因穿宝贝担的尿得到些辛。“。” 。“。” 轻巧退便雪样身上。” 。“2 1 飕飕你那嗡嗡小小悄悄收拾西西的碟 退烈了。”也以。”里来。”看看看看。”“。”邦邦奖金。”满满 。”小小便。” 小小轻轻地道好好。” 小小匆匆改革40 60 4 [email protected] 2018 12 10 点点

桂林文艺评论60 年 - epaper.guilinlife.comepaper.guilinlife.com/glrb/images/2018-12/10/04/RB04.pdf · 本报电话:办公室2802875 要闻部2824660 专题部2827044 政文部2822708

  • Upload
    others

  • View
    1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本报电话:办公室2802875 要闻部 2824660 专题部 2827044 政文部 2822708 经济部 2882988 发行部 2825092 广告中心 2836000 印刷厂业务科 2280220 零售每份定价:1.50元 全年定价:390元 广告经营许可证:4503004000101 邮编:541001 地址:榕湖北路1号本报电话:办公室2802875 要闻部 2824660 专题部 2827044 政文部 2822708 经济部 2882988 发行部 2825092 广告中心 2836000 印刷厂业务科 2280220 零售每份定价:1.50元 全年定价:390元 广告经营许可证:4503004000101 邮编:541001 地址:榕湖北路1号

有一位桂林籍的文艺评论家,如今知道的人不多,他就是抗战时期著名的国防艺术社的社长、新中国剧社的创建人李文钊。李文钊是广西早期话剧运动的参与者,是抗战桂林文化城戏剧运动的推动者,桂林文化城时期撰写过不少戏剧评论,新中国成立之后,撰写过多篇桂林戏剧历史的文学,主要有《桂剧的班社、庙台和剧院》《广西省立艺术馆》《国防艺术社概况》,这 3篇文章先后被收入《桂林文史资料》,此外,他还在 1957 年 3 月 3 日的《广西日报》上发表了《桂剧是怎样形成的》等文章。据魏华龄的《李文钊传略》,他还写过《试论桂剧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前途》一文。

相比之下,另一位长期生活工作在桂林的文艺评论家林焕平则广为人知。 1951 年,林焕平重返桂林,担任广西大学中文系主任,承担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等课程。新时期以来,林焕平发表了《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艺术方法》《略谈“向内转”》《关于文坛重排座次的问题》等论文,在全国文坛皆有一定影响。

除林焕平之外,在文艺理论领域有建树的桂林文艺评论家主要有黄海澄、蒋述卓、王杰、张利群等人。

1980 年代初中期,时在广西师范大学任教的黄海澄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引进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发表了《简论艺术的本质》《控制论的美感论》《论形式美》《以系统观点论自然美和自然景观》等论文,成为当时全国文艺理论界方法论研究的一个热点。

1985 年是广西文学的“百越境界”年,由梅帅元、杨克发起的“百越境界”文学观念讨论在广西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蒋述卓在《广西文学》 1985 年 12 期发表《百越境界与现代意识》,参与了“百越境界”文学讨论。

1990 年代,王杰就审美幻象、审美变形、审美幻觉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如《审美变形:现实关系的审美转换》《审美幻象问题与心理学解释》《审美幻觉:中西美学的理念与实践》等。

新世纪以来,张利群从文艺理论的视角对广西文艺现象有较多关注,发表了《论广西文学理论批评桂军的崛起及评价机制建设》《论广西文学改革开放三十年新传统的构建》《论广西民族文学发展的战略和对策》《论高校文学研究对文学桂军崛起的理论支持》《文学桂军崛起的文化意义》等论文。

除了上述从美学、文艺学等高屋建瓴的视角研究中国当代文艺和广西当代文艺之外,桂林更多的文艺评论直接面对当代广西文艺现象。

1978 年,由全国 30 多个单位协作编辑《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广西师范大学是主持单位之一,这套丛书自 1981 年起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协作,被列为国家资助的重点科研项目。其中,蒙书瀚负责了《陆地研究专集》《苗延秀 包玉堂 肖甘牛研究合集》的编选,周作秋负责了《周民震 韦其麟 莎红研究合集》《李英敏研究专集》《玛拉沁夫研究专集》的编选。作为侗族学者,蒙书翰还与苗延秀合作主编了《广西侗族文学史料》。如今,这些资料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如果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因为多数作家健在而资料相对容易收集,那么,《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资料丛书》则因为许多作家离世、大量史料散佚而困难许多。苏关鑫编的《欧

阳予倩研究资料》就花费了编者许多功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关鑫、雷锐、黄绍清、肖昭惠编写的《旅桂作家》,收集整理了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 34 位作家的“在桂活动简况”和“在桂作品简介”,个别作家还有“在桂报刊评介简述”,资料收集整理的殊为不易,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路标。在此基础上,雷锐乘胜追击,再下一城,主编《桂林文化城大全·文学卷·小说分卷》,洋洋四大卷, 1991 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79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昆明召开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文学概况编写计划座谈会,确定《壮族文学史》由广西负责编写,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接受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编写《壮族文学史》的任务,由欧阳若修、周作秋、黄绍清、曾庆全 4 人组成编写组,在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西壮族文学》(初稿)的基础上,用整整 5 年的时间,完成了三卷本《壮族文学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于 1986 年出版。该书荣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壮族文学史》出版后,鉴于该书历史下限止于 1919 年,对壮族现代文学史和壮族当代文学史全无涉及,并且, 1986 年以后发现的壮族民间经典作家也未能涉及,因此,周作秋、黄绍清、欧阳若修、覃德清再接再厉,完成了更为宏大的三卷本《壮族文学发展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于 2007 年出版。

壮族文学是桂林文艺评论家长期关注的研究对象。黄绍清于《壮族文学史》《壮族文学发展史》之外,还出版了《壮族当代文学引论》《壮族现代文学卮论》等著作。雷锐主编的《壮族文学现代化的历程》被列入“十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由民族出版社于 2008 年出版。

作为文学双翼中的一翼,文学评论的繁荣往往有赖于文学创作的繁荣。1980 年代,桂林文学创作进入繁荣期,黄继树的长篇小说,张宗栻、李逊的中短篇小说,孙如荣、史晓京、苏韶芬的诗歌,毛荣生的散文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黄绍清、彭会资撰写了一些有关桂林文学的评论文章。

1986 年,黄伟林撰写了以张宗栻小说为对象的文学评论《两个世界的冲突》,引起广西文学界的重视,不久,黄伟林发表了《第二轮黑暗》《情趣与智慧》《一组极富潜力的作品》等文学评论。黄伟林这些文学评论以《桂海论列》为名于 1993 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桂海论列》由梁潮主编,包括广西作家评论和桂版图书评论两个专辑。黄伟林的文学评论与广西、桂林新一代作家的创作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南方文坛》《南方文学》刊发了大量黄伟林的广西作家论、桂林作家论。黄伟林因此成为桂林第一个跟踪评论广西当代文学的评论家。

1988 年,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三年级本科生秦立德接受广西作家协会的委托,与黄绍清、黄伟林两位老师组成编辑团队,秦立德担任常务副主编,负责内部刊物《广西作家》的编辑出版,《广西作家》创刊号为广西首届铜鼓奖评奖专辑,刊发了朴子、黄绍清、王川娅、雁翎、如斯等人对首届铜鼓奖获奖作品的评论文章。之后,《广西作家》出版了多期,推出了诸如覃天卫、张东等青年学生的文学评论,受到广西文坛的好评。《广西作家》虽然是内部刊物,但在刊物极少的当时,同样吸引文坛的关注,而《广西作家》作为广西作家协会的机关刊物,移至地处桂林的广西师范大学,由本科学生主持出版,似乎也表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文学评论的重镇。

1990 年代,是文学桂军打造品牌的关键十年。评论家黄伟林与小说家张宗栻合作撰写了《被遗忘的土地》,陈述广西文学现状,探讨广西文学突围之路。 1996 年,黄伟林在接力出版社出版了《转型的解读》一书,包括 24 篇广西作家作品论和文学新桂军论、桂林文学论、《南方文学》论各一篇,使新时期的广西文学创作得以相对完整的呈现,该书荣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在时任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王杰的建议下,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成立了广西文学研究室,收集了大量广西作家的作品。1997 年,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花城》杂志社、《南方文坛》杂志社、广西作家协会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共同举办了东西、鬼子、李冯创作研讨会,王杰、黄伟林参加了会议,“广西三剑客”文学品牌得以定格,这是广西文坛一次标志性的会议,文学桂军终于冲出了八桂大地崇山峻岭的包围,实现了边缘的崛起。

进入新的世纪,一批年轻的评论家成长起来,刘春《一个人的诗歌史》共三部,集中论述了顾城、海子、于坚、欧阳江河、西川、柏桦、王家新、韩东、张枣、黄灿然、孟浪、王寅、陈东东、梁晓明、梁平、伊沙、杜涯、张执浩、蓝蓝、余怒、刘频、赵丽华、安琪、盘妙彬、朵渔、余地、江非、安石榴等 20 多位先锋诗人,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刘铁群在其“鸳鸯蝴蝶派”研究、女性文学研究之外,主编了《桂林文化城散文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撰写了《广西现当代散文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陆丽娟连续在全国艺术核心期刊《美术观察》发表《新表现主义对中国当代画家的影响》《南岭地区瑶族传统服饰技艺调查》《桂林市:<美术观察>“雕塑如何面对公众”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等论文。此外,还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文艺争鸣》发表《环境对广西当代油画创作的影响》等论文。

2013 年,由黄伟林、刘铁群担任总策划,向丹、刘铁群担任总导演的大学戏剧文化工程

“新西南剧展”启动,2014 年推出了田汉《秋声赋》、欧阳予倩《桃花扇》《旧家》,2017 年推出张仁胜根据白先勇小说改编的同名话剧《花桥荣记》,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获中国第四届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

2015 年,由黄伟林执行主编的《抗战桂林文化城史料汇编》15 卷印制出版,成为广西抗战暨桂林文化城研究迄今为止最为宏大的史料文献。

桂林的文艺评论在广西评论界处于领先位置,从以下几个统计数据可以一目了然。

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铜鼓奖”文艺评论数量最多:第一届有欧阳若修、周作秋、黄绍清的《壮族文学史》;第二届有刘益之的《六法论对中国绘画的指导和运用》,林焕平的《林焕平文集》(一、二卷);第四届有彭会资的《民族民间美学》,张利群的《批评重构——— 现代批评学引论》;第五届有黄伟林《中国当代小说家群论》;第六届有张利群的《文艺制度论》,刘春的《朦胧诗以后》;第七届有梁熙成的《永福彩调史稿》,李建平、李江、陆璎、覃国康的《桂林抗战艺术史》,黄伟林、张俊显、谢婷婷的《从雁山园到独秀峰——— 独秀作家群寻踪》。

入选《南方文坛》“今日批评家”人数最多:黄伟林 2001 年入选;刘春 2011 年入选;刘铁群 2012 年入选。

蓝怀昌主编《世纪的跨越——— 广西文学艺术三十年现象研究》,专题介绍的 4 位重要文艺理论家为王杰、张燕玲、李建平、黄伟林,王杰、黄伟林为桂林文艺评论家,李建平为桂林籍评论家,张燕玲曾在广西师范大学求学。

欧造杰著《边缘地带的活力——— 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构建与发展》专章介绍的文艺评论家有林焕平、黄海澄、江建文、丘振声、王敏之、梁超然、彭洋、陈学璞、杨炳忠、王杰、张利群、李建平、张燕玲、黄伟林、杨长勋、容本镇、唐正柱、温存超、张柱林,其中,桂林文艺评论家有林焕平、黄海澄、王杰、张利群、李建平、黄伟林、唐正柱等人。

目前,桂林已经形成了一个门类较为齐全的文艺评论家队伍,主要有黄伟林、刘铁群、曾攀、冯强的文学评论,朱江勇、鹿义霞、廖静的戏剧评论,陆丽娟的美术评论,陆璎、宁红霞的音乐评论,覃国康的舞蹈评论,李雅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论。

2018 年,桂林的文艺评论家群策群力,主编了 5 卷 12 巨册的《广西多民族文学经典( 1958-2018 )》,体大精深,五彩缤纷,集经典性、历史感和学术价值于一体,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最为醒目的献礼华章。

桂林文艺评论 60 年□亦云 文/摄

在青山绿水间感受大地晨昏之间的温暖最难忘的是闪亮在晨昏之间的那点点橙红当那一朵朵橙红缓缓地与城市相融城市的容颜就会变得令人亲近不管城市的喧闹与宁静不论季节的炎热寒冷那忙碌的身影简朴的工装上那一片耀眼的橙红格外鲜艳这是点缀在山水间的平凡这是亮丽在旅游名城的清纯

你们是城市的美容师手中的工具在千千万万人眼里并不陌生普普通通平平常常而在你们心中却是打扮城市的彩笔能奏出清新神圣的乐章你们的工作虽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却需要默默无闻的奉献为整洁的城市付出热心肠你们的工作虽然和灰尘垃圾打交道你们却以认真细致的工作敬业爱岗你们的工作虽然没有给自己带来光鲜的模样每一条道路每一段栏杆都记住你们的形象每天你们以打扫街道的身影迎接朝阳每晚你们在清除垃圾中送走城市喧闹的声响桂林人不会忘记每一次漫过街道的洪水退去你们都在第一时间去清除淤泥桂林人不会忘记拾金不昧的壮举为城市注入文明的光芒桂林人不会忘记在传统佳节到来时城市保洁的责任你们勇于担当

如果说城市是一部运转的机器你们就是一颗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如果说城市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你们就是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汇入宏伟的乐章你们不是英雄每一件工作都离不开累与脏你们最接地气城市的每时每刻你们都记在心上

在共和国的史册上镌刻着环卫工人的荣光在城市发展的历程中每时每刻都记住你们的目光“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

当年劳动模范时传祥的朴实话语已经传向四面八方学习雷锋帮助他人提升自己奉献力量你们朴素的语言掷地有声无怨无悔情深意长

有时我们会问自己如果繁华的街市没有环卫工人的辛勤呵护游人的脚步会不会止步在熏天臭气的街头如果生活小区没有环卫工人每天拉走垃圾居民会不会生活在垃圾成山的环境劳动不分高低贵贱只有社会分工不同尊重他人是公民的道德风尚美化城市环境大地才会芬芳建设文明城市需要人人参与每一个市民都是划动文明城市大船的双桨青山不老绿水长长在这敬重劳动者的日子里城市的大街小巷社区的缕缕灯光街市上的行人都向环卫工人致敬节日的霓虹下风在吹歌在唱那一片片橙红闪烁七彩光芒

他们从县医院出来,自觉地聚在母亲家的客厅里。前年,父亲突然撒手人寰,留下母亲孤零零的一个人,身体每况愈下。这不,母亲又住院了,需人守护。姐弟三人都人到中年,各有各家,各有各的工作,原本就忙得不可开交,母亲病了,让他们难以应对。

“妈的病,看样子一天两天是不会有起色的。”大姐把坤包往沙发上一扔,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三弟皱眉看了大姐一眼,端起桌上的白开水用力喝了一口,喉结上下滚动。二姐静悄悄地坐在靠墙边的凳子上,一声不吭。小小从厨房里走出来,手上端着一个盘子,盘子里搁着几块切好的西瓜。“姐,哥,天热,先吃块西瓜吧。”小小主人般热情地招呼道。三个人都没动。小小端着西瓜,俯身挨个送到他们面前,才每人拿了一块,若有所思地慢慢嚼着。小小是家在农村的远方亲戚,家里穷,小时候上学,母亲时不时地给个三百、两百的资助,没少帮衬。她懂得感恩,大学毕业后,在县城找了一份工作,就有事没事地常来看看母亲。

“大家想想,下面该怎么办。”大姐心直口快,忍不住就先戳破了这层纸。其实,刚才在回来的路上,大家已经在谈论这个逃避不了的问题了,只是没有谈拢。大家都忙,都难抽出时间来

陪护。大姐是企业的中层,主管产品经销,一年到头全国各地跑;二姐早就嫁到了市里,此次是坐了几个小时的高铁赶回来的;三弟在本县一家银行工作,是副行长,事情多,会议多,应酬多,一天到晚忙得不见人影。“要不,轮流守护吧?”三弟看了看大姐,又看看二姐,试探性地问道。大姐看了看妹妹,没吱声。二姐眉毛挑了一下,眼睛看着窗外,淡淡地像是对着空气说话:“可能吗?你是不是要我把家搬到这儿来?”二姐觉得三弟的提议明显不近情理,话就有点刺耳。三弟咧开嘴笑了起来,却笑得有些难看。他尽量柔声提醒道,“二姐,妈可是三个人的妈呦。”三弟是领导,说的话声调不高,却绵里藏针。二姐深深地看了三弟一眼,把吃剩的西瓜随手扔进盘子里。“不错,妈是三个人的妈。可是,我们姐弟三人,平日里谁从父母那儿得到的多,现在就应该谁多尽孝道了。”二姐微微一笑,声音爽亮,针尖对麦芒,显然是有备而发。

二姐 20 多岁就嫁到离这几百公里

的城市去了,远离父母,一年难得回来几次,自然得到父母的关爱就少。而三弟,因为最小,也因为是男的,父母视之为掌上明珠,打小就好吃的他先吃,鲜亮的衣服他先穿,什么都先尽着他。他的婚事,也是父母一手操办的。生了儿子后,父母将孙子当作心肝宝贝,一直带在身边,吃喝拉散没让他操过心,所有的花费都是两个老人承担的,他潇洒得像丁克一族。二姐呢,嫁到远方,什么都靠自己,孩子是自己一把屎一把尿亲自拉扯大的,生病住院,风里来雨里去,没得到过父母亲一丁点儿帮助。想起这个,她就有些辛酸。“现在,是该你回馈妈的时候了。”她眨巴了一下眼睛,看着三弟说。“话不能这么说。”三弟急了,“妈不是也带过大姐的孩子?”三弟看着大姐,轻巧地转移了矛盾。大姐最先成家,生下女儿后,母亲刚好退休,便主动把带外孙女的事情揽了过来,一直带到三岁上幼儿园。就在那几年,母亲原本浓密乌黑的头发开始稀疏了,左一根右一根地冒

出了雪样的发丝。平日里,父母做了什么好吃的,也没忘了叫大姐一家过来品尝。大姐和二姐关系不错,但现在火烧到了自己身上,她自然不能沉默,顾惜姐妹情了。她看着二妹,说道,“二妹,虽然母亲帮我们带过孩子,但我知道,母亲也没少关心你。”大姐站起来,神情有些激动,走到客厅中央,用手指头数着。“早些年,你们单位搞房屋改革,购买集资房,你手紧,母亲是不是私下给了你 2 万元钱?你儿子上大学,母亲是不是暗中给了你 1 万元钱?还有,有一年过年,父母亲想着你,怕你冷清,撇下我们,大老远冷飕飕地跑到你那过年,我们谁有过这种待遇?”大姐的话,连珠炮似的,一句高过一句,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

小小从厨房里静悄悄地走出来,收拾他们吃剩的西瓜和盛西瓜的碟子,然后,又悄无声息地退回到厨房里忙乎去了。大姐可能觉得刚才的话有点激烈了,平息了一下情绪,道,“我确实没办法,过几天要到南方去

开产品推销会。”二姐也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我已经出来几天了,必须得回去。”三弟涨红着脸,在客厅里来回转,“我手上一堆的事,今天还是好说歹说跟行长请的假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瞪圆了眼睛。见大家默不作声,三弟大着嗓门道,“我还是那句话,妈是三个人的妈,谁也别想偷懒。”“你们近,就多辛苦了。我家里没人管,都要长草了。”二姐硬邦邦地表了态。大姐也站了起来,挥舞着双手,“我要是再请假,我这一个月的奖金就全得泡汤了。”三弟焦躁地跳起来,“我这几天会议安排得满满的,根本走不开。”客厅里一下子沉寂下来。

小小又从厨房里走了出来。她手里拎着一个银灰色的保温瓶。她站在客厅中央,平静地像没听到他们刚才的争吵似的,对他们说,“姐,哥,我去医院给大娘送饭去了。锅里有热饭、热菜,等会儿你们就随便吃点。”三姐弟这才想起都到晚饭时间了,竟忘了给母亲做饭。小小走到门口,迟疑了一下,踅转身,轻轻地道,“我明天先到公司请一个礼拜的工休假,守护大娘。你们别着急上火的,好好商量。”

小小步出门外,撇下一脸惊诧、羞赧的他们,急匆匆地向医院方向走去。

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

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征文

三个人的妈□董军

小说

桂林评论家的部分作品

4副刊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2018 年 12 月 10 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 张弘 责任校对 胡天林

晨昏中的

那点点橙红□小 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