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1 合肥市华山路三语组教研活动(第 9 期) 名人名言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 ——吕叔湘 教研动态 教研活动之一(单元检测试卷分析) 10 月 10 日上午,为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 握情况,三语组组织进行了第二单元的统一测试。本 次测试采用了流水阅卷的形式,组内老师认真阅卷 后,对试卷进行了细致而严谨的分析。本次试卷共分 为十个大题,难易适中,覆盖面广,从汉语拼音、形 近字区别、阅读积累与运用以及习作等几个部分对学 生的习惯、知识、能力进行了全面的检测。

合肥市华山路三语组教研活动(第 9期) 简 报€¦以至在写话时语言较平,甚至语句不通。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平

  • Upload
    others

  • View
    3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1

合肥市华山路三语组教研活动(第 9 期)

简 报

【名人名言】

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吕叔湘

教 研 动 态

教研活动之一(单元检测试卷分析)

10 月 10 日上午,为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

握情况,三语组组织进行了第二单元的统一测试。本

次测试采用了流水阅卷的形式,组内老师认真阅卷

后,对试卷进行了细致而严谨的分析。本次试卷共分

为十个大题,难易适中,覆盖面广,从汉语拼音、形

近字区别、阅读积累与运用以及习作等几个部分对学

生的习惯、知识、能力进行了全面的检测。

通过分析发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比较扎实,但是在课文内容填空、阅读理解和习

作这几项上失分较为严重,针对失分情况,组内老师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

提出了教学方法和建议:

(一)课文内容填空上,失分原因主要表现在对课文内容不熟悉,不能流利地背诵

课文,同时书写不规范,错别字较多。针对这种现象,高士芹老师提出在教学中,在布

置学生背诵任务之外,还可以补充课文填空的相关练习,以此巩固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

掌握。

(二)阅读题上,学生失分率十分高,主要表现在审题不清楚,对文章内容不理

解。例如:课外阅读中的第一题是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划去不正确

项,而一部分学生出现了漏题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错误的理解为在正确的答案上打

钩。第二题在数短文一共有几句话时,学生只注意到句号算是一句话,忽略了短文中的

省略号表示一句话,从而得出错误的答案。另外,这一题中要求学生按顺序找出短文描

写的树木,学生基本上都能找出来,但是由于审题不清楚,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够按照

顺序填写,导致十分严重。针对以上情况,郭莉老师提出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

养学生学会通过找关键字、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从而学会寻找关键信息的方

法。赵小秀老师指出,在练习中,老师应该有目的地锻炼孩子读题、审题的能力,同时

也要关注标点符号的学习与训练,在课堂中通过朗读断句的指导,再辅助于说话练习、

写话练习和标点符号专项练习,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标点的运用。

(三)习作上,学生十分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审题不清,出现了严重跑

题现象;二是语句不通顺,且内容不够具体。通过讨论,明确了在习作指导上,教师可

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契机,进行说话和仿写练习,例如在教学《石榴》一课时,在指

导课文中对石榴的描写时,可以加入仿写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熟悉的水果,模

仿课文的语句进行写话练习。另外,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

身体验,从而在写话中能够有话可说。例如在学习写景作文时,学生的写作顺序比较混

乱,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了解校园的布局,让学生在写

作时能够有抓手,按顺序进行描写。除此之外,三年级的学生在语言积累上比较贫乏,

以至在写话时语言较平,甚至语句不通。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平

时辅助于摘抄优美词句和周记的练习,使学生的习作水平逐步提升。

通过本次试卷分析,本组老师发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短板,并且明确了后期教学中

的侧重点,对各自的教学活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

教研活动之二(集体备课)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在学校的组织下,我组老师进行了第 4

单元的集体备课。在备课中,由组长郭莉老

师带领全组老师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

准,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体初步的

把握。组内老师明确后各自进行了认真仔细

的备课,在此基础上,大家又进行了集体研

讨。在研讨中,赵小秀老师提出本单元都是描写景物的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了比喻、

夸张等修辞手法,采用了总分的写法谋篇布局,而总分结构的学习与运用也是本单元的

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文进行仿写练习。王旖慧老师指出三年级学生

比较偏爱故事性的课文,不喜欢写景散文,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和视频,

并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对比,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反复朗

读,读出特点、味道和美感。

学 习 取 经

10 月 20、21 日,我组老师走进了“和

美课堂”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观

摩名师风采。窦桂梅,王文丽,何捷,张祖

庆,孙庆博等教育界的名师都来到现场进行

教学分享展示,给了老师们很深的触动。

孙庆博老师的《狐狸分奶酪》,整个课堂氛

围十分轻松愉悦!在课堂上,孙老师注重朗

读教学,他一遍又一遍耐心的去指导孩子朗

读,读出节奏,读出表情,读出情感。当孩子回答错误时,孙老师一遍一遍的去示范,不焦

不躁!孩子们从朗读中慢慢的就理解原来熊哥哥和熊弟弟捡到东西的时候对话的语气应该是

开心的,兴奋的。脸上的表情应该是满脸笑意的。当两人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比较公平的

时候脸上的表情应该是纠结的,为难的。当两人为了分这块奶酪而产生冲突的时候脸上的表

情应该是生气的、急躁的。当狐狸欺骗了他们,把奶酪都吃完了,熊哥哥和熊弟弟却没有吃

到一口的时候表情应该是气愤的,郁闷的。狐狸在和他们说自己会分的时候表情应该是奸诈

的,杨洋得意的......经过孙老师的指导和示范朗读,孩子们一遍遍的朗读,在朗读中孩子

们不知不觉的就理解了这篇文章,对朗读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了。原来读课文不仅仅是读,而

且要有节奏,有感情,有表情。这是值得我们所有老师去学习的!

何捷老师上的是一节口语交际课——商量。他采用绘本为一条主线,讲述的是一些小动

物要过桥,但是一只大河马躺在桥上不让路,他们都着急万分但是河马偏偏不让。配合着音

乐和绘本,何捷老师娓娓道来,讲起来这个故事,孩子们跟着何老师的故事一步步走进“商

量”这个口语交际的话题。他通过给孩子们创造情境,让孩子们一步步的学会如何商量。让

孩子们明白商量需要“找对人”,需要“理直

气和”,需要智慧。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

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文化知识点的教

授,而且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

养。名师的课堂充满着智慧,通过观摩学习,

我们明确了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朗读教学和

整本书的阅读策略的指导,课堂中也要抓住契机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语文教学任重而

道远,需要我们继续潜心学习和探索。

特 色 活 动

为营造良好的“书香校园”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与演

讲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创设才艺展示的平台,三

年级语文组于 2018 年 10 月 31 日举办“神话故事演讲比赛”活动。

在孩子们学习了《哪吒闹海》后,老师们进行了拓展延伸,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知道的神

话故事。大家跃跃欲试,回家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演讲 PPT,通过同学们

的演讲,老师和其他同学们听到了许多精彩神话故

事,各班班主任也选拔出了一批优秀的小演讲家,

于 10 月 31 日放学后进行决赛。在决赛中,学生们

都拿出了看家本领,或娓娓道来,或声情并茂,给

大家带来了一场神话故事的听觉盛宴。通过激烈地

角逐,三 6班孔月苏、三 10 班韦悦晨两位同学凭

借自己出色的表现获得比赛的特等奖。

本次活动学生参与度广,燃起了学生对神话故

事浓厚的阅读兴趣,通过演讲比赛的进行,也使课

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实现了良好的衔接与融合,从而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优 秀 文 章

《拉萨的天空》教学反思

王旖慧

《拉萨的天空》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

的喜爱之情。课文语言优美,对拉萨的天空描写细致、形象,用词准确,全文紧扣一个

“蓝”字来写,贯穿始终,用“湛蓝“、“蓝宝石”、“蓝得令人神往”、“蓝晶晶”、

“圣地的窗帘”等词语描述,将拉萨的天空再现了人们的眼前。

这样一篇美文,要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对拉萨天空的赞美,培养审美的

情趣,学习在语言文字中感受美,在生活中发现美。根据课文的特点,我设计了以读为主,

读中感悟,读中体会的教学思路。下面就五步十问做如下反思:

一是课堂教学多大程度实现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

我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初步感知拉萨天空的特点。我在教学本课中,抓住这一课文

的特点,也在教学设计上有意让学生去体验感悟这。课后,我感觉本课的设计如下几处亮

点:

1、分布揭题,情景导入

我在上课开始让学生到走廊上去看一看合肥的天空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感受合肥的

天空和拉萨的天空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拉萨的欲望。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后,让学生交流: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用文中的词语说一说拉

萨的天空是怎么样的。学生对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都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再通过学生的小组读,说说每节的内容,指导学生学会抓重点词、句,引导他们熟读深

思,进行感悟。如在第三自然段“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让生思考“掬”是什么意思?并

让学生用动作去体验一下。于是学生用手作出双手并起姿态,在直观的教学中他们立即理解

了:“掬”就是捧起的意思,文中用“掬”字更体现出一种圣洁,轻轻用手捧起仿佛就能碰

到蓝天,用这美丽的蓝天流泻的“透亮”洗脸,这是多么奇妙的啊!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

种奇妙的感受去读读课文吧!自然,学生在读中仿佛身临其境,于是便比原来读得绘声绘色

了。读出了拉萨海拔的高,蓝天很低。

3.本课运用了多媒体课件,通过展示一幅幅美丽、神奇的拉萨画卷给学生们欣赏,蓝

天、白云下的雪山、湖泊、草地,让学生借助美丽的图片在脑海中建立表象并能产生丰富的

想象,学生们被深深的陶醉了。当然,孩子们对于拉萨天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图片、少量的

资料记载上,如果让他们亲眼目睹,感受才会与众不同。才更能体会“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

神往”。

4.板书是课文的浓缩,也是课文主题的升华,设计好板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

脉络,因此我在本课的板书课题中容用蓝色的粉笔写“蓝天”,这种巧动心思,也能让孩子

一眼就能直观的看出来拉萨的天空很蓝。

二是我的教学目标是否需要做一些调整?

1、我在这课中的设计仍然有一些感觉不够到位的地方:如频繁地运用及切换课件,有

些课文的内容其实无须都投影出来,假如课件能够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如重点词句、

句子的比较,我想:效果一定更好,更有针对性。再如自己对第 2段的教学中运用比较手法

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得还不够到位:“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

拉萨合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在教学这里假如能通过图片或看课文的

插图,在欣赏布达拉宫英姿的同时,让学生领悟如果缺少了天空的衬托,布达拉宫会丢失了

一半的美。

但是在模仿课文句式,进行说话训练:有了这蓝天,雪山显得更加______。有了这蓝

天,湖泊显得更加______。有了这蓝天,草地显得更加_____。有了这蓝天,_______。让学

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蓝天下拉萨的各种景色,从而进一步感悟拉萨的美。但是在让学生

仿句的时候,学生不能准确的说出来,我天空对学生来说是普通的,但是想拉萨那样的天空

对学生来说是陌生和遥远的,我在想如果让学生看一些视频或是在预习课文时动手查查资

料,让孩子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去说一说、比一比,相信会比课堂上理想一些。

2、在教学过程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真切

感受拉萨天空的特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好。

课堂教学总是有缺憾的,因此我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去寻找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让

自己的课堂能够焕发出更好的活力!

合肥市华山路小学三语组研活动简报(第 9期)

主 编: 王萍 方晓雅 高士芹 章锦媛

日 期:2018 年 11 月 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