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1 全国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1. 设置语文课要解决技工院校教育的哪些问题? 综合课程标准对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的描述,技工 院校语文课主要解决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和提升人文素养两方面的 问题: 1)以阅读和写作为重点,提升对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的掌握 水平,提高听、说、读、写等方面的交流能力。 2)以运用祖国通用语言文字为基础,培养与人合作、信息 收集处理、解决问题、自学等通用职业素质。 3)以文本阅读为基础,巩固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 德情操和审美素质。 4)通过听、说、读、写教学和综合实践,传承祖国优秀传 统文化,普及世界优秀文化。 2. 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理念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把握语文 教育特点的关系是什么? 全面提升语文素养、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是语文教学必须坚 持的基础和前提。对技工院校语文课来说,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把 握语文教育特点和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理念是相辅相成的。根据课 程标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主要是把课程内容与职业活动和职业发 展紧密联系,创设相关应用环境。语文教育的特点就是必须以广泛 接触语文材料为基础,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应用技能。全面提升语 文素养则需要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大量实践。因此,可通过

全国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 zyjy.class.com.cnzyjy.class.com.cn/data/attachement/pdf/site53/20161109/1478658997478.pdf · 词和修辞手法体现于每篇课文;表达方式等篇章写作知识主要体现

  • Upload
    others

  • View
    3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1

全国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1. 设置语文课要解决技工院校教育的哪些问题?

综合课程标准对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的描述,技工

院校语文课主要解决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和提升人文素养两方面的

问题:

(1)以阅读和写作为重点,提升对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的掌握

水平,提高听、说、读、写等方面的交流能力。

(2)以运用祖国通用语言文字为基础,培养与人合作、信息

收集处理、解决问题、自学等通用职业素质。

(3)以文本阅读为基础,巩固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

德情操和审美素质。

(4)通过听、说、读、写教学和综合实践,传承祖国优秀传

统文化,普及世界优秀文化。

2. 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理念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把握语文

教育特点的关系是什么?

全面提升语文素养、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是语文教学必须坚

持的基础和前提。对技工院校语文课来说,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把

握语文教育特点和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理念是相辅相成的。根据课

程标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主要是把课程内容与职业活动和职业发

展紧密联系,创设相关应用环境。语文教育的特点就是必须以广泛

接触语文材料为基础,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应用技能。全面提升语

文素养则需要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大量实践。因此,可通过

2

开展各类与职业活动和职业发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语文

材料的接触,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全面加强语文素养训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语文课中如何实现,与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这两个教学维度的关系是什么?

首先,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可通过课文阅读实现。选文在思想

性方面应经过严格筛选。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蕴含的正能量,

形成接近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情感倾向。

其次,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可通过实践活动教学实现。实践活

动中要帮助学生寻找自身的优点、优势,发掘潜力,感受成功,形

成自信自强的品质。要指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积极因素,了解消极因

素,引导学生不畏困难,锲而不舍,尽量化解消极因素,弘扬积极

因素。

再次,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还可通过课外阅读实现。要鼓励学

生在课外多读多看,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

中蕴含的意旨,辩证分析问题,接受思想情操方面的良好熏陶。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宏观上是隐性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

法教育教育是显性的。语文教学要按照显性维度设计组织,情感态

度价值观教育则要贯穿其中。知识和能力教育重在形成,过程和方

法教育重在体验。只有借助这两个维度的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教

育才能在语文课中实现。

4. 语文必修课各模块是如何安排的?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技工院校语文课要为就业创业、终身学习

3

和职业发展服务。同时,必修课模块的组织要适应各类专业的需求,

要适应各地技工院校的课时安排情况。因此,必修课程模块设计为

通用模块,同时体现夯基础和重实践两方面理念。考虑到内容量和

教学阶段安排,中级班必修模块分为两个,即“语文中级通用一”

“语文中级通用二”,顺次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实施。高级班必

修模块设置一个“语文高级通用”。这三个模块在所涉生字词、课

文难度和通用职业素质培养方面保持顺承关系。

5. 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关系是什么?

选修课是必修课的补充,原则上要先修必修课,再修选修课。

选修课注重专项应用能力培养,注重实践,必须以通用模块(必修

课)为基础。只有基础打牢,语文素养有综合提高,专项应用能力

培养才可行。

6. 课程目标制定的原则和思路是什么?

(1)课程目标制定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一是课程目标既面向技工院校所有专业学生,又

关注个体需求与差异(既有必修课程,又有选修课程);二是课程

目标既考虑语文的工具性, 又重视语文的人文性。

系统性原则:按照两种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个维

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六个板块(人

文精神、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来设定目标。

具体性原则:在表述课程目标时,力求明确、具体,符合学习

4

者的实际需求,同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例如对词语的积累

与运用、修辞手法与表达效果、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文章的一般

知识、常见表达方式及其应用效果、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普

通话与日常口语交际、常用工具书和互联网使用等方面,均提出了

细致、具体的要求,能够观察、测量和操作。

层次性原则:对中级班和高级班提出不同要求,注意了培养层

次的不同而要求有差别,中高级模块的层次既有区分又有衔接。

灵活性原则:根据技工院校专业类别灵活地设计富有一定弹性

的基本课时。便于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境,因时因地,随机应变地对

预设的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以便更好地切合课程与教学实际。

时代性原则: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如考虑信

息社会特点,提出了“能运用互联网搜集并汇总文字资料”;着眼

于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岗位需要的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和频繁的要

求,口语交际方面提出“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

的基本能力”。

(2)课程目标制定的思路

课程目标以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全面提升语文

素养为核心,其制定有隐性和显性两条线索。隐形线索是知识和能

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设计,三个方面相

互渗透,融为一体。显性线索是基础知识与应用、阅读与理解、写

作、口语表达四个方面的阐述。

7. 若学生入学时达不到识记 3500 个常用汉字的基础水平,对

5

生字词掌握的要求如何处理?

课程标准的制定着眼于与前期语文课程的衔接,着眼于学生应

达到的水平。3500 个常用汉字是初中毕业生最少应掌握的汉字数

量。若学生入学时达不到识记 3500 个常用汉字的基础水平,则要

求能够借助于语文工具书,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阅读中的词语障碍。

8. 对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是否要求运用?

课程标准要求能辨析常见修辞手法,熟悉其表达效果,能够判

断常见表达方式及其应用效果。这些要求是明确针对阅读的。课标

并没有针对写作和口语表达做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运用方面的硬

性要求。但是,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修辞手

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水平。

9. 口语交际的侧重点是什么?

一是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强调扫除交流的语言障碍。普通话

水平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

准(试行)》相应等级要求。

二是必修课注重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的培养,强调口语交际

的实际应用价值。听话时做到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

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讨论问

题时善于倾听,能捕捉重要信息,并清楚、准确、自信、有理有据

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具有演讲所需的心理素质和一般表达方法,能

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作简短的演讲;能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

势等体态语言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

6

三是专门开设了中、高级班通用的口语交际选修课程来进行专

门训练。

10. 必修课内容组织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必修课是通用模块,以选文为基础,结合语文知识专题和综合

实践专题。必修课以单元为基本组织结构。单元组织有两项标准,

一是人文主题,二是文体。中级班模块单元组织以文体为主,人文

主题为辅;高级班模块单元组织除古诗文两个单元外均以人文主题

为标准。

必修课涉及的基础知识介绍、基本技能和通用职业素质培养分

别体现在课文、知识专题和综合实践专题中。基础知识方面:生字

词和修辞手法体现于每篇课文;表达方式等篇章写作知识主要体现

于每单元的知识专题;应用文知识体现在每单元的综合实践专题;

文言文和古代诗歌知识集中体现于相关单元。基本技能和通用职业

素质方面:简单的听、说、读、写训练和自学能力培养以文本为基

础,体现在每篇课文中;较复杂的训练融合信息收集整理、制定计

划、交流合作等能力培养,体现在每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11. 各课程模块内,课时安排的思路是什么?

对于课程模块内的课时安排,首先是区分专业类别,其次是

区分教学投入。

根据语文课的性质和目标,将专业划分为工程类专业和其他专

业。所谓其他专业,包含商贸、文秘等类别,对语文的要求较工程

类为高,故整体课时较多。

7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语文课要让学生广泛接触语文材

料,故各课程模块选文均较多。为满足课时总量,将课文分为讲读、

略读和自读三类,各类课文教学投入有所差异。讲读课文一般为 2

课时,略读课文一般为 1 课时,自读课文未设定课时。特别地:语

文中级通用一古诗文单元的第 24、25 课,前两首诗词作为讲读,

最后一首诗词作为自读;语文中级通用二古诗文单元的第 25 课,

教学过程中可自选两首诗作为讲读,另两首诗作为自读。

12. 如何实现总量 30%以内的教学内容调整?

(1)调整原则

各校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在课程标准要求总体实现的前提

下,对全书内容进行通盘考虑,统筹安排,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例

如可将主题相似、内容简单的课文集中教学。但难度较大课文的教

学调整应慎重,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具体方法

可通过缩减课文课时的办法来调整教学内容,即将讲读、略读

课文调整为略读、自读课文;选择性介绍单元知识和实施综合实践

活动。以工程类专业为例,“语文中级通用一”第一单元的教学,

其人文主题为“人性光辉”,课文文体主要是记叙文。在实际教学

中,可布置学生充分预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第 1

课《跨越百年的美丽》精讲,明确单元主题和记叙文的学习要求,

为学习整个单元课文打好基础,2 课时;第 2 课《那一年,面包飘

香》情节比较简单,道理比较浅显易懂,篇幅也比较小,可将“讲

8

读”调整为“略读”,将建议课时 2 课时调整为 1 课时;在第 3 课

《卖白菜》的教学中,可将母亲形象、儿子形象和第 4 课《一碗清

汤荞麦面》、第 5 课《我不是一个好儿子》进行比较阅读,从而节

省出 1 课时;综合实践“写个人能力提升计划”可以和主题班会结

合起来,课堂上解决“计划”怎么写的问题,将建议课时 3 课时调

整为 2 课时。这样就可以实现 30%以内的教学内容调整。

13. 选文的标准是什么?

教材选文必须文质兼美,堪为典范:表达应具规范性,内容应

具可读性,思想应具积极性,值得学生汲取终身。选文题材、体裁、

风格应丰富多样,长短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各种课文的比例为:

现代文作品 古诗文作品

中国作品 外国作品

控制比例 实际比例

语文中级通用一 70%~75% 18 课,72% 低于

15%

2 课

8%

20%

25%

5 课(文言

文 3 篇,古

诗词 6 首),

20%

语文中级通用二 60%~65% 16 课,64% 低于

15%

3 课

12%

20%

25%

6 课(古典

小说 1 篇,

文言文3篇,

古诗词 5

首),24%

语文高级通用 70%~75% 30 课,75% 低于

15%

4 课

10%

15%

20%

6 课(古典

小说 1 篇,

文言文3篇,

古诗词 5

首),15%

14.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位和教学意义是什么?

9

(1)定位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听、说、读、写(含应用

文写作)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提升与人交流、与人

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多方面通用职业素质,培养职业理想

和职业情感,夯实社会生活和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

(2)教学意义

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从“工具性”

的角度来看,课程的目的应当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课程目

标实现的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本身。语文实践活动是以语文学科

为依托的一种综合课程,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重在学习过程,

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并运用于实

践。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注重

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书

本延伸到生活,从训练延伸到运用。

15. 基础知识教学如何实施?

基础知识教学应贯穿课文阅读、一般写作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教

学环节,但不宜单独讲授。基础知识教学目标按照课程标准执行。

基础知识教学主要体现在课文阅读教学。课前应给出课文中出

现的生字词并要求预习。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就生字词可对学生提

出如下要求:注音,结合上下文解释含义,造句。在记叙文、散文

和小说讲解过程中,要挑选典型句子、段落进行修辞手法教学;在

议论文、说明文讲解过程中,要挑选有代表性的复句进行结构分析,

10

在此基础上采用改病句的方式巩固,但尽量不要引出语法概念;在

所有课文讲解中,都要注意结合实例介绍和巩固标点符号的用法。

在一般写作和综合实践的写作环节中,重点需要关注病句问

题,帮助学生从实践中夯实语法,理解词汇含义、感情色彩和惯用

场合,进一步熟悉基本的修辞手法。

16. 写作教学如何实施?

(1)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通过设置具体背景将写作练

习融入课内外活动中,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

现实、热爱生活、展示个性、表达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模仿、借鉴课文行文结构、表达方法,提倡在

最基本的写作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对于应用文的写作,应进行专项辅导,使学生能够写作

规范的应用文。

(4)要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训练结合起来,与日常

生活、工作结合起来。提倡研究性写作,引导学生在充分占有资料

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用相关的资料来支持、

佐证自己的观点,使人信服。

(5)对必要的写作知识的介绍,要力求精当实用。应引导学

生分析写作任务,选择合适的文体、结构和表达方式,然后进行资

料的准备、整理和构思。在写稿环节,强调对构思的整理、优化和

记录,从而淡化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应重视引导学生从能否准

确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角度修改作文,组织同学在能否准确领会作

11

文内容和主旨的角度互提修改意见,从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6)鼓励学生整理和加工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并汇编成册,以

此增进学生相互交流和对学习成果的重视。还可鼓励学生采用现代

信息技术展示自己的作品,学习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

用电子邮件进行人际交流,并分析各种展现形式的优缺点、适用场

合,提出改进意见。

17.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和组织思路是什么?

(1)基本形式。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自我生活、社会生活

以及职业活动三个方面设计活动项目。活动形式以集体交流讨论为

主。中级班课程模块的综合实践活动将活动成果落实于应用文写

作,高级班课程模块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在阅读较复杂的指定文本

基础上进行。

(2)组织思路。综合实践与综合学习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的良好形式,应该予以充分重视,要保证足够的课时用以

指导、评价。一是应注重语文课程与其他方面知识的整合,书本学

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二是应强调学生的整体参与,使全体学

生在全程参与中习得、体验、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反对缺乏实质内

容、只注重形式的活动,以及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参与的活动。三是

应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倡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

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但不能脱离学生的现有经验、知识水平、

实际能力以及客观条件,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四是应重视在活

动中引导学生发展合作关系,提高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重视目标

12

和责任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团队精神,充分发挥集体力量,顺利完

成指定任务。

18.语文课教材应怎样选用?

教材选用要以部颁文件为依据。按照人社厅发〔2015〕51 号

文件、〔2016〕4 号文件精神:“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指导

技工院校依据我部技工教育教材目录选用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符合

部颁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这里所谓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包

含公共课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将语文课划分成若干课程模块。课程模块与国家级教

材的对应关系如下:

课程模块 对应国家级教材

必修

语文中级通用一 语文(第六版 上册)

语文中级通用二 语文(第六版 下册)

语文高级通用 语文(第三版)

选修

普通话训练 语文—普通话训练(选修)

口语交际 语文—口语交际(选修)

应用文写作 语文—应用文写作(选修)

19. 国家级教材的配套电子教学资源及其意义是什么?

国家级教材配有相应的演示课件和微课。微课将由点及面,逐

渐系统化。

演示课件和微课等电子教学资源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融合文字、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元素,使语文教学过程

13

中的直观性、示范性、实践性更加突出。

微课由各地技工院校优秀骨干教师制作,部分从相关教学比赛

获奖作品中精选而来。每段微课针对一个具体知识点讲解,时间在

8~15 分钟之间。微课能起到积累整合、深度利用、快速传播优质

教育资源的作用,可缩小各地各校因资源不均衡带来的教学效果差

异,破解教学难点,帮助实现“反转课堂”,从而可推动技工院校

语文课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上述电子教学资源可从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和数字学习中心下

载。其中,微课的下载地址载于相应的教材前言,演示课件的下载

地址载于相应的教学参考书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