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萬華區觀光遊憩空間之研究- 以龍山寺周邊地區為例

萬華區觀光遊憩空間之研究- 以龍山寺周邊地區為例 · 該文探究龍山寺商圈的背景、顧客結構、商業結構、特性分析及週遭居民的自覺與

  • Upload
    others

  • View
    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萬華區觀光遊憩空間之研究-

    以龍山寺周邊地區為例

  • 1

    摘要

    人稱「一府、二鹿、三艋舺」,萬華是北台灣繁華的跳板,豐富的人文、歷史遺產在電影

    「艋舺」上映後重新被注意。但在此之前,萬華區並非台北觀光的必到之地,但在豐富的人

    文景觀及電影的加持下,萬華區的觀光將如何發展?本研究藉由萬華區的觀光資源,以及遊

    客動線及觀感的探討,以說明萬華區觀光遊憩空間的發展。

    本研究將萬華區各觀光遊憩資源分為三類,包括歷史文化景觀、地方產業景觀、電影拍

    攝場景,共計十三處。透過發放問卷的方式進行遊客的動線及觀感的調查,綜合分析結果,

    得知來萬華觀光的目的以拜拜、古蹟參訪、電影艋舺吸引及交通便利為多。遊客滿意的部分

    是古蹟保存及懷舊氣氛;不滿的則是環境、交通及道路規劃。

    萬華區的觀光遊憩空間發展大致可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龍山寺地點狀遊憩空間;第

    二階段是延伸到華西街的L型遊憩空間;第三街段是L型向東擴張至剝皮寮的Y型遊憩空間。

    最後歸結於萬華觀光遊憩空間的省思,該區之優勢在於古蹟保存及懷舊氣氛;潛力點在

    於路標的設置、街道路面的規劃、懷舊風情的建築及多元小吃;有待改進的有市容髒亂及遊

    民遊蕩的問題。

  • 2

    目次

    壹、緒論……………………………………………………………………………3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3 二、文獻回顧………………………………………………………………………3 三、研究範圍………………………………………………………………………4 四、研究方法………………………………………………………………………6 五、研究流程………………………………………………………………………7

    貳、萬華區觀光遊憩資源之分析…………………………………………………8 一、歷史文化景觀…………………………………………………………………9 二、地方產業景觀…………………………………………………………………13 三、電影拍攝場景…………………………………………………………………15 四、小結……………………………………………………………………………16

    参、萬華區觀光遊憩活動之分析…………………………………………………17 一、觀光遊憩行為之分析…………………………………………………………17 二、觀光遊憩意見之分析…………………………………………………………27

    肆、萬華區觀光遊憩空間之發展與省思…………………………………………30 一、觀光遊憩空間的發展…………………………………………………………30 二、觀光遊憩空間的省思…………………………………………………………31 三、小結……………………………………………………………………………33

    伍、結論……………………………………………………………………………34 陸、參考資料………………………………………………………………………35 柒、附錄……………………………………………………………………………36 一、預試問卷………………………………………………………………………36 二、正式問卷………………………………………………………………………38

  • 3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2008 年《海角七號》帶動恆春觀光熱,2009 年電視劇《痞子英雄》成功行銷高雄,2010年《艋舺》票房創佳績,掀起一股「萬華」觀光風潮。市政府與便利商店也趁時推出「艋舺

    旅遊地圖」,這股「艋舺熱」讓台北人與觀光客重新聚焦萬華區。 人人聽過清領時期的「一府、二鹿、三艋舺」,萬華區內存有許多先民的遺跡,即現今之

    古蹟、廟宇、舊街區,這些遺產在電影艋舺的加持下重新被注意。但在此之前,萬華區除龍

    山寺外,並非台北興盛的觀光去處,豐富的人文景觀及電影的加持下,萬華區的觀光將如何

    發展?以及觀光遊憩空間的發展如何影響遊客在空間中的動線與觀感? 因此,本研究著重「萬華區觀光遊憩空間的發展,如何影響遊客的行為與想法」。研究目

    的如下: (一)萬華區觀光遊憩空間的發展 (二)遊客在萬華區的遊憩動線與觀感

    二、文獻回顧

    本組針對觀光遊憩的研究方法與模式建立,及萬華區相關研究,回顧下列三項文獻,以

    作為本研究之參考及省思。 (一)台南市觀光遊憩資源調查與路線規劃之研究(黃昆祥,2002)

    作者本身為台南市市民,鑒於發現台南市並未受到太多遊客的矚目,且台南的居民

    也對此置若罔聞。筆者開始調查並釐清問題的所在,並在最後提出一個計劃,供政府機

    構參考,同時也規劃數條觀光路線。 研究結果發現,台南市雖具備豐富的觀光遊憩資源,但是並沒有好好將之整理規劃,

    以致府城觀光業績直線下滑。例如:市定古蹟大都隱匿於繁雜的街廓中,很多長期乏人

    照顧而幾近塌毀。另外民俗活動方面也逐漸呈現庸俗與浪費的負面印象,反應不出府城

    本土文化的精緻面。 遊憩路線的規劃方面,作者以一、二級古蹟為經和自然生態景觀為緯,規劃出十七

    條路線。以台南市三大重要景觀,孔廟文化園區、赤崁文化園區、安平文化園區為中心,

    向四周觀光景點伸出觸角,將地方小吃及自然生態帶進來。 從該篇論文可以發現,要討論的遊憩空間,必須先具備觀光資源內容、特性等背景

    知識,才能與問卷結果的分析數據作結合,進而分析可能原因、提出展望與意見。因此

    本研究參考此篇論文,藉由萬華區觀光資源特性的分析,再配合遊客的意見來探討萬華

    區觀光遊憩發展上的優劣。 (二)旅遊區域空間模式(朱道力、薛雅惠,2006:9-23)

    在旅遊地理學一書中提到四種旅遊區域空間發展模式,在此簡要敘述。 第一種由 Butler 發表,從旅遊地遊客數量的轉變探討。應用「產品生命週期的」四個發展階段──投入、成長、成熟、沒落的概念,分作「探險期」、「投入期」、「發展期」、

    「飽和期」、「停滯期」等五個階段。此理論常被用到濱海遊憩型研究,也是普遍被接受

  • 4

    的模式。 第二是由 Young 發表,從地表景觀的改變探討。應用如「工業化」、「都市化」的概念來說明「旅遊化」。以馬爾他島的研究經驗,提出六個階段:「傳統初期」、「傳統後期」、

    「旅遊業的開始」、「旅遊發展初期」、「旅遊擴展期」、「旅遊密集期」。 第三由 Smith 發表,從土地利用的變遷探討濱海遊憩區的空間發展模式。他以西大西洋的四個濱海遊憩區的實證研究為例,分為八個階段,「旅遊業發展前」、「渡假屋時

    期」、「旅館的出現」、「遊憩區形成」、「商業區形成」、「內陸旅館的出現」、「轉型」、「都

    市遊憩區的形成」。此理論使一個原本未都市化的濱海遊憩區,成為都市化的濱海地區,

    指出旅遊業的發展可能帶來都市化現象。 最後是 Gunn 所提出鄉村地區的旅遊業發展,綜觀旅遊區域地表景觀、遊客特徵、旅遊設備,分為五個階段,沒有特定階段名稱。當旅遊業達到最盛時期,常形成所謂「旅

    遊區」,帶動區域經濟的成長。Gunn 說明了遊客與旅遊地之間的空間連結關係,也進一步說明旅遊區的空間結構要素。 從此篇文獻可以發現,各理論都建立於特定的旅遊區型態,如濱海遊憩區、鄉村地

    區,將此想法帶入萬華區的研究,亦能發現屬於萬華區的觀光遊憩空間發展模式;此外,

    各理論大致可分為地表景觀、遊客特徵兩大類作為各發展階段的切入點,因此本研究利

    用萬華區觀光資源的變化來探討觀光遊憩空間的發展,並透過遊客的動線與想法來強化

    當前觀光遊憩空間的內涵。 (三)萬華龍山寺商圈商業結構分析之研究(楊有德、羅聖雄、方安妮,2004)

    該文探究龍山寺商圈的背景、顧客結構、商業結構、特性分析及週遭居民的自覺與

    隱憂。 研究結果顯示,龍山商圈內以飲食類的商店最多,其次是一般用品類。從商店歷史

    來看,青草巷及部分佛具店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另外,華西街與西昌街五十年前原為攤

    販聚集,後因華西街較有特色,發展成華西街夜市,成為本區商業核心,梧州街和廣州

    街因華西街夜市,在十年前漸崛起,因此歷史不會太長。 文中提到「梧州街和廣州街因華西街夜市,在十年前漸崛起」,點出了遊憩空間的發

    展中,一地的興起可能帶動週遭隨之興盛。其他地方可能也有類似情形,找出完整的遊

    憩空間發展方式即本研究之目的。

    三、研究範圍

    在水利不甚發達的時代,台北和許多大城市一般,與「水」密不可分。萬華區是台北的

    老社區,原名艋舺。這天時地利的自然條件,醞釀了艋舺爆發式的興盛,也帶它走入美人遲

    暮般的晚景,在此重返與水生、與水息的老艋舺。1

    1以下資料整理重寫自張仁豪(2001),《萬華歷史之旅》。台北:聯經。 記憶‧台北 http://blog.xuite.net/liangcw/blog

    (2010/5/29)

  • 5

    (一)名曰莽葛,蓋番舟也──地名由來 回溯歷史,居住在萬華區的先民,主要為平埔族的凱達格蘭人,他們以獨木舟為交通工

    具。稗海遊記記載原住民兩人坐一艘獨木船,「沙間一舟,獨木鏤成,可容兩人對坐,各操一

    楫以渡;名曰莽葛,蓋番舟也。」移民而來的閩南人,根據「Manka」的發音寫成漢字 「文甲」、「莽甲」、「蟒甲」、「蟒葛」及「艋舺」;雖寫法不同,但都與閩南語發音「Manka」相近。

    清朝墾號「陳賴章」墾民獲准開墾「大加蚋」之後,鑒於「Manka」是獨木舟、小舟的意思,取「舟」字旁的「艋舺」二字,因此,「艋舺」成為萬華地區最早的正式地名。

    日治時期施行地方制度後,日人取發音,配合日語的漢字,將「艋舺」改為「萬華」,希

    望更名之後的艋舺「萬年均能繁華」。 最後,在民國七十九年,臺北市行政區域調整時將周圍十二里合併,並命名為「萬華區」。

    (二)商船如林,貿易鼎盛──因河興起 康熙 47 年(西元 1708 年),陳賴章墾號進駐大加臘後漢人才開始開墾台北(指台灣北部)。

    艋舺地區以泉州三縣的移民最多,合稱「三邑人」。他們在艋舺地區墾拓、興建廟宇,並逐漸

    發展道路。 西元 1792 年,清廷開放台北對大陸貿易,艋舺一帶的市街由「蕃薯街」(今貴陽街)開

    始發展,當時原住民時常載地瓜來這裡和漢人交換貨物,久而久之貴陽街二段這部分便被稱

    為「蕃薯市」,同時是現今台北市最古老的街。當年蕃薯街的興起帶動周圍商圈的形成。 由於泉州人善於經商,憑藉著濱臨淡水河的優勢,密切與大陸沿海地區各地往來貿易,

    配合已開始設立的郊行、市街,艋舺發展越興旺。 (三)一府二鹿三艋舺──輝煌年代

    艋舺商業發達,經濟能力強,於是產生各種社會福利措施,嬰堂、義倉、書院相繼成立,

    更陸續興建了龍山寺(1738 年)、青山宮(1746 年)與清水祖師廟(1787 年),現今並稱「艋舺三大寺」。此後本區居民的生活便以廟宇為中心,從事工商建設。

    乾隆年間,艋舺靠著濱臨淡水河的優越地理位置,促使官府將原先設於淡水、新莊的政

    府機構移駐於此,使艋舺成臺北盆地的政治、軍事、貿易中心。「一府二鹿三艋舺」,這是清

    領前期台灣人耳熟能詳的諺語,造成這三地的繁榮,主要是因為皆有重要商港。 (四)薄暮餘暉,港都夕陽──因河沒落

    盛極必衰、月盈則虧,繁榮的艋舺地區最後也步上了沒落的終程,原因有二: 其一、械鬥。艋舺人習慣以祖先開拓艋舺的事蹟為傲,因而同宗同鄉的意識特別強烈,

    排他的習性也特別強烈。清咸豐三年的「同安械鬥」和咸豐九年的「漳泉械鬥」發生激烈的

    衝突,導致居住在八甲庄(今昆明街、貴陽街二段)的同安人被驅趕到大稻埕發展。經過幾

    次的嚴重火併,導致艋舺地區市況日趨凋敝。 其二、河道淤積。艋舺西畔淡水河因泥沙淤積,商船再也無法到達艋舺。在光緒十二年,巡撫劉銘傳特定大稻埕為外商居留的商業區,商機因而被大稻埕所取而代之。日據初期貨物

    轉運都改由火車運送,艋舺昔日運輸中樞的重要地位就逐漸式微。 (五)小結

    萬華的繁盛隨著淡水河而來,也隨淡水河而去,先民在此經商、生活,留下許多當時的

    住宅、廟宇等,且至今保存完整,多分布於和平西路以北、貴陽街以南、環河南路以東、昆

    明街以西,因此以此作為研究範圍,如圖 1-1,而不以萬華全區為研究對象,乃鑒於行政區分界無法表現主要的觀光區域。

  • 6

    圖 1-1 研究範圍2

    四、研究方法

    (一)資料收集:蒐集萬華區與觀光遊憩相關資料與文獻。 (二)實地觀察:紀錄萬華區觀光遊憩活動,與觀光資源及設施的分布。 (三)問卷分析: 1.問卷預試:

    (1)採取開放式問卷預試,主要是供正式問卷設計選項用。問卷中的地圖分為二種,試探遊客對哪一種地圖的反應較佳。

    (2)發放時間:99 年 4 月 11 日 (3)發放地點:剝皮寮、龍山寺 (4)問卷份數:20 份(有效 20 份)。 2.正式施測:

    (1)根據預試的開放式問卷,設計出最終的封閉式問卷。 (2)發放時間:99 年 5 月到 7 月間 (3)發放地點:剝皮寮、龍山寺、清水巖、華西街 (4)問卷份數:191 份(有效 186 份,無效 19 份) 3.分析與詮釋:統計出問卷結果後製表,並加以分析圖表資料。

    2 橘色區塊為本研究範圍。

  • 7

    五、研究流程

    問卷統計

    問卷分析

    路線統計

    路線分析

    建立研究動機和目的

    文獻回顧

    確立研究範圍與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觀光資源調查、問卷施測

    萬華區觀光遊憩資源的分析

    萬華區觀光遊憩活動的分析

    未來發展及省思

    結論

  • 8

    貳、萬華區觀光遊憩資源之分析

    台北的繁榮始於萬華,致使萬華古蹟林立,傳統產業發達,以下參考書籍與網路資料3,

    並結合實地觀察的結果,將萬華區各觀光遊憩資源分為三類,包括歷史文化景觀、地方產業

    景觀(如圖 2-1)、電影拍攝場景(如圖 2-3),並加以介紹、分析其觀光價值。

    圖 2-1 萬華區觀光遊憩資源分布圖—歷史文化、地方產業景觀

    3張仁豪(2001),《萬華歷史之旅》。台北:聯經。

    簡邑容(2009),《剝皮寮的故事展覽專刊》,P.46-P.48。台北: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劉豐極(年份),<艋舺清水巖祖師廟研究>,P.97。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

    班。

    艋舺龍山商圈 http://108.tw.tranews.com/ (2010/5/29)

    記憶‧台北 http://blog.xuite.net/liangcw/blog (2010/5/29)

    萬華區老松國小網頁 http://www.tlsps.tp.edu.tw/ (2010/5/29)

    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全球資訊網 http://59.120.8.196/enable2007/modules/tinyd1/index.php?id=6 (2010/5/27)

    葉昌嶽(2007)。萬華(艋舺)滄桑史(三)。台北文獻直字,159。

    艋舺觀光地圖,大輿出版社

  • 9

    照片 2-1:艋舺龍山寺

    一、歷史文化景觀

    (一)廟宇古蹟:龍山寺、祖師廟、青山宮、地藏王廟

    1.龍山寺

    「艋舺龍山寺」集歷史悠久、

    交通便利、建築雕飾精美等特色於

    一身,目前被內政部評定為二級古

    蹟,已有兩百多年歷史。

    堪稱台北第一名剎的龍山寺由

    福建泉州人所建,但建造原因卻眾

    說紛紜,一說是由福建安海龍山寺

    分靈而建。至今經過多次大規模損

    毀與重建,二戰末期更被美軍大轟

    炸,大殿全毀,但觀世音菩薩卻完

    好無缺,使香火更加鼎盛。

    龍山寺規模宏整,在台灣眾多寺廟中,形式被視為典型。同時,建築及雕刻藝術

    為登峰造極之作,前殿門的銅鑄龍柱、正殿內的「藻井」(螺旋狀天花板雕飾)、紀念

    堂前的大型交趾陶等,實在是東方藝術殿堂。

    實地走訪發現,龍山寺是該區觀光重點,同是也是台北市重要的觀光遊憩區,在

    台北觀光局的網站中,龍山寺更名列第六名,如圖 2-2。除來拜拜者之外,純粹觀光

    的人也不少,更有許多帶著單眼相機與腳架的遊客。瀑布前的廣場聚集了許多人,坐

    著或倚在石雕低牆上,可能是在等待進廟裡拜拜的親友。

    93-99年度台北主要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數調查統計

    0

    5000000

    10000000

    15000000

    20000000

    25000000

    30000000

    35000000

    40000000

    45000000

    50000000

    1

    0

    1觀

    圖 2-2 93-99 年度台北主要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數調查統計圖4

    4 資料來源:臺北旅遊網:觀光統計 http://www.taipeitravel.net/user/Article.aspx?Lang=1&SNo=04000653

  • 10

    2.清水巖祖師廟

    艋舺清水巖祖師廟,位於貴陽街、康定路路口,建於清乾隆 52 年(西元 1787 年),

    已有兩百餘年的歷史,自福建分靈而來,為全台六十三座祖師廟之中歷史最為悠久、

    面積最大者。

    早期因安溪人的地緣組織力,祖師廟香火鼎盛,幾乎凌駕龍山寺之上;然而建

    立龍山寺的三邑人在艋舺地區勢力較大,因此常常與安溪人發生衝突。清咸豐 3 年時

    爆發了「火燒祖師廟」事件,這事件是二寺發展的轉捩點─龍山寺香火日盛,而祖師

    廟則由盛轉衰。

    值得一提的是,此地為近期國片「艋舺」的重要拍攝地點─廟口,據說當時劇組

    設定的拍攝地點其實是龍山寺,因廟方婉拒才選擇此地,沒料到祖師廟因此打響知名

    度。但每到假日,祖師廟比起龍山寺仍略顯冷清。

    本組在現場注意到廟前廣場以比例來說,遠比龍山寺瀑布的廣場大,且兩旁還

    有民宅、自助餐餐廳等,廣場上還堆放了一些私人物品。有兩個入口,一在廣場前,

    有鐵欄杆架設,後方入口直接通往廟的入口。廟內只有一位婦人看管,參訪及問卷調

    查時發現特地來拜拜的人不多,大都是觀光客。

    3.青山宮

    青山宮位於貴陽街與環河南路

    口,是為三級古蹟,供奉青山王。

    相傳惠安縣漁民將青山王自大陸

    請來時,經過舊街(今西園路)神座

    突然加重,無法抬起,漁民焚香問神

    意,指示駐蹕於此,眾人商議後,就

    在該地建廟。當時逢瘟疫流行,凡到

    該宮祈求者都倖存,因此信徒日多。

    每年青山王誕辰,艋舺地區依循

    往年舉辦「青山王祭典」,而其中最精

    采的是壽誕前兩天舉行的「青山王暗

    照片 2-2:清水巖祖師廟 照片 2-3:清水巖祖師廟電影艋舺劇照

    照片 2-4:青山宮

  • 11

    訪」,暗訪隊伍於傍晚出發,巡視艋舺大街小巷,為民驅除瘴癘,探視民間疾苦。隔

    天為青山王繞境之日,稱「迎青山王」,也是俗稱艋舺大拜拜的日子。最後一天在青

    山宮舉行祝壽儀式,祭典才正式告終。

    青山宮亦承襲台灣廟宇的傳統建築方式。平日遊客不多,多為當地住民焚香祈

    禱,青山宮週遭街道乾淨整齊,路面也經過新的舖設,應當是經過規劃,參訪當日不

    僅廟內沒有人,整條街也空無一人,人潮顯然較其他萬華區廟宇稀少。

    4.地藏王廟

    「地藏王廟」乾隆年間始建,迄

    今已有兩百五十年歷史,屬三級古

    蹟,目前歸龍山寺管轄。每逢地藏王

    菩薩聖誕便會舉行大型普渡慶祝儀

    式。

    該廟保留許多古物,香爐有清光

    緒年間語日治時期即擺設的,「地藏

    王廟」匾額設於清道光,外牆的磚木

    亦屬於清代原物。廟旁有一間小廟,

    大眾廟,設於乾隆年間,主祀大眾

    爺,即艋舺地區的孤魂野鬼。

    地藏庵保持清代中期單殿式寺廟建築風格,作東向西,外觀樸實,有別於龍山寺、

    青山宮的富麗堂皇,雕飾更有樸拙之風。

    (二)聚落古厝:剝皮寮、謝宅

    1.剝皮寮

    剝皮寮的地名由來有三種說

    法,最常見的是因當時艋舺為淡水河

    上游之木材集貨中心,推論泉州、福

    州的木材海運至艋舺後,運至北皮寮

    「剝樹皮」。

    清代時,此地區的街尾為艋舺營

    盤所在,在軍事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

    角色。經濟上,艋舺是貨物重要集散

    地,沿著現今剝皮寮街道、地藏庵旁

    的康定路 278 巷、西昌街再連到青草

    巷,這整條則是當時欲至艋舺必經的

    道路,也因此剝皮寮在清代時便是交

    通要道。

    日治時期配合都市改造計畫,剝皮寮的重要性漸漸被取代;後被劃為艋舺公學校

    (今老松國小)用地。光復後都市化腳步加速,相較於其他街道,長期禁止增建的剝

    皮寮地區反而保留了清代舊有街型。民國 77 年,政府進行剝皮寮土地徵收,後來修

    復工程正式動工,並同時決議設立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已於 98 年完成所有整修。

    照片 2-5:地藏王廟

    照片 2-6:剝皮寮街景

  • 12

    現今的剝皮寮街區煥然一新,東側設置鄉土教育中心,並另有艋舺電影展示館,

    因為進場人數限制,時常可以看到門口有人排隊。另外,除常設展覽外,其餘展間亦

    出租給學校舉辦展覽,五月時遇到展覽佈置與接替的時間,於是許多展間關閉,讓人

    頗為失望。假日時觀光常人滿為患,剝皮寮街區已成為萬華地區中龍山寺外,重要的

    觀光景點之一。

    2.謝宅

    艋舺謝宅位於清代艋舺市街發源

    地,位於番薯市街(今貴陽街二段)

    的舊碼頭地區附近。

    清光緒時是處理台北與中國華南

    之貿易往來的船頭郊行。光復後,由

    艋舺人謝溪圳收購,並改闢為「星光

    旅社」與「月光浴室」,但日後紛紛結

    束營業。數十年前,謝溪圳捐贈此宅,

    同意將其列為古蹟,謝宅是萬華區第

    一座被列入古蹟的民宅。

    現今正在進行整修,而一般的旅

    遊地圖或觀光標示中也鮮少介紹到此

    一景點,故少有觀光客至此。期盼整修完成後能帶來人潮。

    (三)文教設施:老松國小、學海書院

    1.老松國小

    老松國小最初為台灣總督

    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光

    緒廿三年建於學海書院,日治

    時期遷至現址。光緒年間地圖

    顯示該地曾是蓮花池,後被日

    人填平,並更名艋舺公學校,

    經過若干次的更名,最後定名

    為台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

    學。

    老松國小大門口的北棟校

    舍5,已為列入保護之古蹟。

    2.學海書院

    取自「學海無涯」命名的學海書院,建於清道光,屬三級古蹟。學海書院為清時

    北部最大的書院,也是台灣目前僅存的書院。著名的舉人陳維英曾擔任院長,中殿的

    講堂還保留他的題字。書院的構造是翹脊燕子尾的大宅院,原是八百多坪的建地,但

    因環河南路拓寬被拆了一半,現在只剩四百多坪。

    5 照片引自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網站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Exhibition/Detail.jsp?OID=3140344

    照片 2-7:整修中的謝宅

    照片 2-8:老松國小北棟校舍

  • 13

    照片 2-9:學海書院已移作高氏宗祠

    日人來臺後,學生都轉到老松公

    學校就讀,該院被改為高級軍官宿

    舍,失去書院面目,經多次標售後,

    轉移至高氏作宗祠6時已破舊不堪,

    最後經重修,保持到現在。

    現在學海書院站並不開放參

    觀,門口寫著「高氏大宗祖祠」的字

    樣,遊客僅能在從等身高的圍牆往內

    看,門口則掛有「學海書院」的古蹟

    介紹牌,但也並未提及開放參觀的時

    間。

    二、地方產業景觀

    (一)特色街道:華西街、青草巷

    1.華西街

    在道光、咸豐年間,在華西街

    北段的地方,因為距離碼頭很近,

    成為船夫與碼頭工人的落腳處,於

    是不少的娼寮、妓樓、酒樓便在此

    相繼開張,也帶動起附近小吃業者

    的聚集,因此華西街夜市就在當時

    逐漸成形,也因靠近尋芳客密集之

    地,出現了許多「以毒壯陽」為號

    召的蛇店、鱉店,但在國際保育組

    織施壓下,政府自八十年起嚴格取

    締殺害保育類蛇,使此處蛇店大量

    減少,現今僅剩「亞洲毒蛇研究」、

    「大發」、「金代山」等勉強維持營

    業7。 民國六十三年,台北市政府實

    施萬大計劃,成立第一個攤販管理

    專案與整建規劃的夜市,到民國七

    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正式立名華西街觀光夜市,於華西街與廣州街入口處設置朱紅色

    的牌樓,在繁榮的夜市街道上增添古意,每天下午三點開始營業至凌晨一點,甚至通

    宵。

    6 照片引自 http://picasaweb.google.com/lh/photo/w5kJYPdymu-SlV6z3T8YNA 7 參考艋舺龍山商圈http://108.tw.tranews.com/Show/Style3/Column/c1_Column.asp?SItemId=0131030&ProgramNo=A100089000001&SubjectNo=8315

    照片 2-10:華西街街景

  • 14

    華西街夜市為台灣首座觀光夜市,成立五十年來,始終享有盛名,也一直是觀光

    客造訪台北市時,必定一遊的觀光景點,目前更入選為交通部觀光局「2010 特色夜市選拔活動」十大夜市之一。

    但當地商家也表示華西街這幾年人潮銳減,主要是受到廢娼、龍山寺捷運開通,

    認為遊客動線轉往廣州街,距離廣州街愈遠的華西街路段,人潮明顯減少。8 2.青草巷

    傳統青草店在萬華發展雖然悠久,台灣光復後,由

    於都市規劃改建之故,周圍許多青草店開始集中到這裡

    營業才逐漸形成青草巷聞名。現在成為傳承青草藥材文

    化及國際觀光的景點。通常在週一進貨、補貨,所以當

    日藥草特別新鮮,店家於每週日公休。 在短短的西昌街 224 巷中,各式各樣的草藥就有

    三、四百種之多。據說,青草店都有不公開的秘方,只

    要患者需要,便會大顯身手。青草巷和龍山寺是鄰居,

    從前該寺左側有小門直通青草巷,先民日常生活中如果

    有病痛,往往就來龍山寺求取藥籤,然後從左門出去採

    買青草藥材。 青草巷裡的店家大部分已有百年以上經驗的家族

    居多,即使歷史悠久,硬體環境規劃設計卻非常現代

    化。為保存藥草的新鮮度,對於光線、溼度都必須考慮周到,因此有透明頂蓬、通風

    陰涼的規劃。 除傳統草藥的販賣,巷口也常見賣現成青草茶的小攤販,口味多元甚至新奇,可

    以讓觀光客嘗試草藥的口味。 (二)美食小吃:魷魚羹、冰果室、肉粥

    根據「萬華龍山寺商圈商業結構分析之研究」一文顯示,「飲食」類的商家最多。

    在此對艋舺觀光地圖9提出的幾項人氣小吃做進一步的介紹。

    8【一步一腳印】老店新貌 引領華西街風華再現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arieslu20060528225651 9 大輿出版社出版。

    照片 2-11:青草巷

    照片 2-12:兩喜號魷魚羹 照片 2-13:龍都冰果室

  • 15

    1.兩喜號魷魚羹

    正是電影艋舺劇中的蚊子用生澀的台語說「老闆五碗魷魚羹」的兩喜號魷魚羹。

    創立於民國十年,由陳兩喜在萬華龍山寺消防隊(今噴水池)肩挑創業,經過三代傳

    承,如今已成為萬華區老字號的傳統小吃。在萬華區有兩家,廣州街上為總店,圖中

    為西園路上的分店。

    2.龍都冰果店

    廣州街老字號「龍都冰果店」,創立於 1920 年,以賣木瓜牛奶起家。店內因為生

    意太好,沒有提供任何服務,一切自助,但店內依舊人滿為患。獨門配方所熬製出的

    糖水,甜而不膩,冰品配料選擇多達三十餘種,鎮店之寶八寶冰更是讓人看出老闆的

    用心。

    3.周記肉粥

    周記肉粥創立於民國 45 年,今已傳承到第二代。傳統鹹粥店在台北已經不多見,

    沒有豪華裝潢,周記肉粥以古早為吸引顧客。無論早餐或午餐時間,店裡總是高朋滿

    座,常常還需排隊才能用餐,老闆舀粥的手更是一刻不得閒。供應黑白切等傳統小吃,

    紅燒肉及鹹粥是本店的必點商品。

    三、電影拍攝場景

    圖 2-3 萬華區觀光遊憩資源分布圖—電影拍攝場景

  • 16

    從我們日常生活的週遭可以發現,常常有觀光客的觀光目的是看完了一部電影後,想要

    去親身體驗電影中的場景。廖嘉瑜(2007)提到,觀看一部受歡迎的電影/電視廣告後可能

    會增加對目的地的正面形象及旅遊動機。電影「艋舺」上映後票房熱賣,其對萬華觀光旅遊

    的影響力當然也不在話下。圖 2-3 標示著艋舺電影拍攝場景,有些原本就為艋舺觀光遊憩資

    源,如電影中作為廟口的清水巖祖師廟;有些則是普通的小店、小巷弄中的古老建築,因電

    影「艋舺」而受到矚目,如電影中作為主角家的佳人美容院、隘門。

    隨著電影「艋舺」的熱潮,報章雜誌、新聞媒體的報導中,經常提及電影「艋舺」的拍

    攝場景,介紹電影景點的專欄文章更是密集出現,此熱潮確實地帶動了這些拍攝場景的觀光

    人潮,如剝皮寮就保留了電影中的 Geta 老大的家及道具,加上整體復古街道的規劃,主題性

    突出,可看性高,但除了龍山寺、剝皮寮等另有觀光價值的地點外,相較之下其他拍攝地點

    較為冷清,顯示僅為單純取景,特色不足,難以吸引觀光客專程前往,不過清水巖祖師廟的

    確吸引不少電影迷前往朝聖,如本組在剝皮寮問卷調查時常被詢問祖師廟的所在,顯示其仍

    有一定的觀光價值,但也顯示從剝皮寮到祖師廟之間的動線標示並不清楚,影響其觀光效益。

    四、小結

    本組透過蒐集資料及實地走訪,歸納出萬華的遊憩觀光資源包括歷史文化景觀、地方產

    業景觀,及電影拍攝場景等三大類,共十三處的遊憩觀光資源,顯示出萬華區以人文觀光資

    源為主,雖然相對缺乏自然觀光資源,但無論是廟宇古蹟或者小吃美食,都顯示濃厚的歷史

    氛圍是萬華區觀光遊憩發展上的一大主軸,呈現萬華區在台北發展史上重要的一環。而透過

    電影與實景的結合,也創造出一種虛擬的地景,塑造人群的地理想像,帶動另一波觀光風潮,

    因此剝皮寮街區仍保留著當時拍攝道具與場景,顯示歷史建物與虛擬影像的重疊交錯,而萬

    華區的觀光遊憩空間正逐漸地轉變中,但能否有效利用這股熱潮又是另一項重要課題。

  • 17

    參、萬華區觀光遊憩活動之分析

    一、觀光遊憩行為之分析

    (一)觀光遊憩的目的分析

    1.動機

    由於問卷發放地點會影響遊憩動機,因此以下根據不同的問卷發放地點分析動機。10

    表 3-1:來萬華觀光的原因前四大項與發放地點表

    (1)發放地點:剝皮寮 剝皮寮地區因近年來政府整修成功,與被選為電影艋舺拍攝地,而以「古蹟參

    訪」、「電影艋舺吸引」兩項為最多,其次為「廟宇拜拜」,應是因龍山寺為萬華區的

    觀光重點,且剝皮寮鄰近龍山寺,因此吸引民眾順道而至。表 3-2 顯示在剝皮寮接

    受調查的人中,已經參觀或將會參觀龍山寺的比例佔了 78.82%之多,相反的情形在

    10 此次問卷調查中共有五個發放點,其中「華西街」由於觀光客多在走動,導致發放困難,有效份數過少,僅

    有 9 份,不足以作為參考,因此在此題中不列入分析。

    參觀原因

    發放地區

    廟宇拜拜 古蹟參訪 電影艋舺吸引 交通便利

    剝皮寮 16% 20% 19% 9%

    祖師廟 17% 24% 20% 10%

    龍山寺 48% 16% 3% 4%

    平均 27% 20% 14% 8%

    來萬華觀光的原因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龍山寺

    清水巖

    剝皮寮

    人次百分比

    廟宇拜拜 古蹟參訪 電影艋舺吸引 交通便利 順道拜訪

    親朋推薦 攝影取景 品嘗小吃 離家近 參觀免費

    進行購物 媒體播放 其他

    圖 3-1 萬華觀光動機

  • 18

    龍山寺則略為減少,但也佔了將 42.10%之多,可見兩地區在觀光上的緊密性。

    表 3-2:龍山寺與剝皮寮問卷發放與參觀地點之比對

    參觀地點

    發放處

    龍山寺 剝皮寮 有效總份數

    龍山寺 28 人(44.44%) 63 份(100%)

    剝皮寮 67 人(78.82%) 85 份(100%)

    根據圖 3-1,剝皮寮「品嘗小吃」選項所佔比例為所有地區中最高的,應是因龍

    山寺與其前廣場的遊客多為純粹拜拜,剝皮寮的遊客觀光行為較傾向休閒觀光,因

    此「品嘗小吃」以剝皮寮發放的問卷比例最高。

    (2)祖師廟

    清水巖祖師廟建於清乾隆時期,為北市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因此以「古蹟參訪」

    佔比例最大之主要原因(如圖 3-1、表 3-1)。次之為「電影艋舺吸引」,因電影艋舺

    以此地為整部電影中心場景,而吸引許多影迷至此一探廟口風采。而「順道拜訪」

    與「廟宇拜拜」則並列第三。「廟宇拜拜」的選項屈居第三,可見祖師廟的已經發展

    出宗教機能之外的觀光機能。

    (3)龍山寺

    龍山寺為廟宇,因此「廟宇拜拜」理當成為最多遊客選擇的觀光原因(如圖 3-1、

    表 3-1)。其次原因為「古蹟參訪」,推測因該廟被評為二級古蹟,且保存、維護完善,

    中外馳名。其次「攝影取景」與「親朋推薦」比例相當。龍山寺是經典的傳統廟宇建

    築,常見觀光客拿著單眼相機捕捉雕樑畫棟的精雕細琢。

    2.目的地

    參觀景點

    161

    122

    57 4734 27 18 15 11 4 2 2 2

    0

    40

    80

    120

    160

    200

    西

    圖 3-2 預計參觀景點

  • 19

    根據圖 3-2 在計畫參觀景點中,龍山寺居首位,是萬華區最具代表的建築,成為

    多數遊客的首要目的地。

    其次是剝皮寮街區,人數略少於龍山寺,是次於龍山寺,最具潛力的觀光資源。

    排名第三的華西街數目大幅下降,雖然因問卷數的差異無法直接比較兩者,但實

    地參訪後,也能輕易發現華西街的人潮遠小於剝皮寮,可以推測到華西街已經不如往

    日受中外觀光客青睞。最後,清水巖祖師廟、青草巷的人數相當,其他景點,如龍山

    寺地下街、鄉土教育中心等,人潮明顯較少。

    值得一提的是,鄉土教育中心緊鄰剝皮寮街區,但遊客數卻相距懸殊,可見鮮少

    遊客會順道參觀,可能是其宣傳不足,或是未與剝皮寮街區作分隔,讓遊客分不清,

    或是主要門口離街區入口較遠,容易被遊客忽略。

    3.小結:

    綜合上述,分析觀光遊憩目的可得以下結論:

    (1)來萬華觀光的原因受到不同發放地點的影響大。不同的觀光原因會將遊客帶往不同

    景點。

    (2)圖 3-2 中顯示,龍山寺和剝皮寮是最多觀光客欲參觀的地點,由表 3-1 更可發現,龍

    山寺和剝皮寮在觀光上是關係緊密的,會到剝皮寮觀光的遊客近八成都曾經或計畫

    要在當日去龍山寺,但反之卻不然。可見若在路線上規劃好,可以讓兩邊的觀光客

    相互流動。

    (3)比較龍山寺和清水巖可發現,龍山寺仍以宗教信仰的機能為主,但參觀清水巖最多

    的是「古蹟參訪」,其次也是「電影艋舺吸引」,可見其機能在電影艋舺上映後大幅

    改變,但龍山寺居首的宗教信仰機能卻依舊百年不變。

    (4)萬華龍山寺商圈商業結構分析之研究一文指出,龍山商圈以餐飲類的商店居多,但從圖 3-1 發現「品嘗小吃」項是少數,可見餐飲業雖興盛,卻並非當地主要觀光機能,萬華區的觀光資源仍以人文、古蹟為主。

    (二)觀光遊憩的時空分析

    1.遊客居住地

    表 3-3 遊客居住地之人數分布

    居住地區 台北縣 台北市 桃園縣 竹苗中彰投 雲嘉南高屏 基宜花東澎

    遊客數(人) 83 59 15 15 10 1(宜蘭縣)

    根據表 3-3,遊客的居住地集中在台北縣、台北市地區,分別為 83 人及 59 人,

    其次則為桃園縣 15 人,其餘縣市的資料皆低於 5 人,顯示距離因素明顯影響遊客的

    觀光意願,也表示萬華區傾向於地方性觀光遊憩資源。

  • 20

    從圖 3-3 分析台北縣市的遊客分布狀況,遊客數高的地區多鄰近萬華區,如板

    橋、中和、永和,但居住在萬華區的遊客卻僅有 4 名,判斷可能是平時居住於萬華

    區的人,對該地之觀光資源司空見慣,而造成觀光意願不高。

    2.交通工具

    交通方式

    99

    26 23 239 6 4 3 1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圖 3-4 交通方式

    圖 3-3 遊客居住地分布圖

  • 21

    從圖 3-4 可以發現,搭捷運前往萬華區的人明顯最多,其次是公車,但數量已比

    捷運少許多,因為捷運已成為台北人的主要大眾運輸工具,再加上板南線設置有「龍

    山寺」一站,出口對面便是龍山寺,十分便捷。

    開車前往的數目與公車相當,可能是考慮到萬華區交通紛亂,找不到「車位」的

    預期心理,所以數量也不多。

    交叉比對發現,桃園縣遊客共 15 位,其中 7 位是利用火車,應是萬華火車站距

    離龍山寺僅需要八分鐘的路程,故自火車站步行至龍山寺,遊覽萬華區。

    值得一提的是,桃園縣多利用火車往返,主要原因是多為一日旅遊行程,當天利

    用火車往返較為便利,而無需轉搭捷運。

    3.遊憩時間

    由圖 3-5 可得,花一到二小時遊歷的人數最多,其次為二到三小時,換言之,大

    部分的遊客都希望會在三小時內逛完萬華區,可能是因為遊客到達萬華區後都是以步

    行的方式遊覽。因此在路線規劃上必須注意走完全程所需時間的設計。

    4.遊憩動線

    因各人對於地圖的判讀與表達能力不同,篩選出動線資料有效的問卷共 150

    份。又因觀光客之動線統計資料易受發放地點影響,故分為四個發放區探討。

    在此我們把貴陽街、桂林路、廣州街、和平西路、康定路、西昌街、西園路、華西街共八條路分段並編號,然後將遊客經過的次數進行統計,並以線的粗細代表

    該段次數所佔比例11。另外,歸納每個不同發放區遊客的主動線模式,作為分析的輔

    助。

    11 路線比例圖因版面考量,低於 1.00%人次之路段僅以線畫出,並不標記實際數目。

    預計花費時間

    43

    77

    55

    11

    0

    20

    40

    60

    80

    100

    一小時以下 一到二小時 二到三小時 三小時以上

    圖 3-5 預計花費時間

  • 22

    (1)發放區:龍山寺 圖 3-6 以西園路 B 段的 30.33%為最多,其次則為廣州街 D 段、廣州街 E 段的 16%

    與 15%,再其次則為廣州街 C 段的 4.67%。

    統計遊客的動線之後,整理出了最多份的兩種路線,龍山寺有效份數 59 份中,

    圖 3-7 共有 21 份、圖 3-8 共有 9 份。判斷圖 3-7 為專程前往龍山寺的路線,圖 3-8 則是路經龍山寺前往剝皮寮的路線,可與圖 3-6 共同印證龍山寺與剝皮寮的緊密性。

    圖 3-6 龍山寺遊客之動線比例圖

    圖 3-7 龍山寺遊客主動線模式圖 1 圖 3-8 龍山寺遊客主動線模式圖 2

  • 23

    (2)發放區:清水巖

    清水巖遊客主動線的比例平均為 14%,明顯的分布在捷運龍山寺站至清水巖的路上,分別為西園路 B 段、廣州街 D 段、廣州街 E 段、康定路 C 段、康定路 D 段。

    圖 3-10 為動線統計最多人選擇的路線,一共有 8 份,清水巖有效份數 15 份。

    圖 3-9 清水巖遊客動線比例圖

    圖 3-10 清水巖遊客主動線模式圖

  • 24

    (3)發放區:華西街

    華西街因發放困難,問卷份數略少,但還是能看出遊客動線大致上的方向。圖

    3-11 除了佔 25%的西園路 B 段、廣州街 C 段、華西街 A 段之外,與華西街反方向、向東的廣州街 D 段、E 段仍然佔了 8.33%之多。

    圖 3-12 也與圖 3-11 相符,以西園路 B 段轉廣州街 C 段為主要動線,華西街總

    有效份數 6 份,此路線共有 4 份。

    圖 3-11 華西街遊客動線比例圖

    圖 3-12 華西街遊客主動線模式圖

  • 25

    (4)發放區:剝皮寮

    廣州街的資料中,同樣以西園路 B 段、廣州街 D 段、廣州街 E 段為最多,皆在

    17%上下。而往清水巖方向的康定路 C 段及 D 段與往華西街方向的廣州街 C 段則佔了

    4%至 6%,其中往清水巖方向的康定路 C 段及 D 段略多一些。

    剝皮寮總有效份數為 70 份,圖 3-14 為動線統計的第一名,共有 23 份,為最多人

    選擇到剝皮寮的路線。但其實從龍山寺捷運站至剝皮寮觀光,也有一些遊客選擇圖

    3-15,經和平西路 B 段與康定路 B 段的路線,共有 5 份。

    圖 3-13 剝皮寮遊客動線比例圖

    圖 3-14 剝皮寮遊客主動線模式圖 1 圖 3-15 剝皮寮遊客主動線模式圖 2

  • 26

    到剝皮寮觀光,還有一種常見的觀光動線,如圖 3-16。先從西園路 B 段、廣州街

    C 段到華西街之後,再由廣州街一路到剝皮寮。這樣的觀光動線共有 6 份。

    從四張動線比例圖可以發現兩個現象:

    (1)比例最高的通常皆為西園路 B 段,且動線統計圖中無論目的地是哪,幾乎都會先

    經西園路 B 段走進廣州街口。除了與交通方法多為搭乘捷運有關係外,出了捷運之

    後路經西園路的比例遠大於路經和平西路的比例,可見遊客多會選擇先由西園路走

    到廣州街口,再前往目的地或進行觀光的動作。由實際勘察的印象判斷,可能是因

    為西園路 B 段較為熱鬧,讓人傾向先跟著人群走。

    (2)走至廣州街與西園路交叉口的遊客,華西街的遊客多經過廣州街 D 段向東行,而

    龍山寺、清水巖、剝皮寮的遊客多經過廣州街 C 段向西行,顯示不同的目的地決定

    遊客的動線,也顯示萬華區形成「由捷運站出發,以龍山寺為分岔點,形成往東西

    兩側延伸的遊客動線」,儼如 Y 字型動線。

    5.小結

    對於萬華區遊客的時空分析,歸納出以下四點結論:

    (1)遊客多來自於台北縣、市,只有桃園地區因搭乘火車的便利,略多於其他縣市。而

    台北縣市中,萬華在地人極少,幾乎都來自萬華附近地區。

    (2)搭乘捷運的遊客最多,而下了捷運的遊客通常會選擇沿西園路進入廣州街口。到了

    西園路與廣州街的交口,遊客往剝皮寮方向者,多於往華西街方向。

    (3)大多數遊客會希望在 3 小時之內逛完萬華區,而其中以 1 至 2 小時逛完萬華區最多,

    在路線規劃上必須斟酌步行全程所需時間。

    (4)遊客明顯集中於西園路 B 段、華西街 A 段、廣州街 C 段、廣州街 D 段、廣州街 E

    段、康定路 C 段、康定路 D 段七個路段,因此在路標設立和路線規劃上可以考慮這

    些重要路段。

    圖 3-16 剝皮寮遊客主動線模式圖 3

  • 27

    二、觀光遊憩的意見分析

    (一)對遊憩設施12的意見

    將圖 3-17 與圖 3-18 一起比照,發現圖 3-17 之數據大小大致分成三個階層,圖二則呈階

    梯狀,沒有明顯區分。

    圖 3-17 的第一階層,為數最多的為「懷舊氣氛濃厚」與「古蹟保存完整」,萬華區古蹟

    林立且多保存完善,自然興起懷舊氣氛。

    圖 3-17 的第二階層有三項,分別是「小吃多元好吃」、「景點標示清楚」與「週遭交通方

    12 圖表中項次因排版關係加以省略,完整名稱詳見問卷。

    圖 3-17 遊客滿意的措施

    圖 3-18 遊客不滿意的措施

  • 28

    便」,此三項數據相近,屬於中間的數據,可見這些措施是一部分的遊客滿意,而一部分不然,

    換言之,這些措施會因為主觀意識而有不同的評價。

    第三階層是比率較低的四項,分別為「公共廁所乾淨」、「市容整齊清潔」、「道路規劃良

    好」。可以推論由可認為公廁骯髒、市容凌亂且道路規劃不良,這樣的推論也和圖 3-18 中,

    比例最高的四項吻合:「遊民四處出沒」、「市容髒亂骯髒」、「騎樓攤販太多」、「四周交通混亂」,

    尤其以遊民四處出沒為最多遊客認為最不滿意的部分,可見萬華區首要須解決的是環境、交

    通、道路規劃等問題。

    (二)遊憩觀感

    觀光景點滿意程度

    6

    104

    74

    2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非常滿意 滿意 普通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圖 3-19 觀光景點滿意程度

    市容環境滿意程度

    4

    57

    104

    21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非常滿意 滿意 普通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圖 3-20 市容環境滿意程度

  • 29

    圖 3-19 中「滿意」的人數最多,且高於中間值的「普通」許多,圖 3-20 與圖 3-19 恰好

    相反,「普通」的人數最多且高於「滿意」許多。

    圖 3-20 相差較多的是在「不滿意」的人數,對於觀光景點不滿意的僅有二人,而對於市

    容環境不滿意的卻多達二十一人。

    縱觀二圖,可輕易發現是觀光景點比市容環境的評價好,再次驗證萬華區在景點方面資

    源充足,而環境髒亂的問題也不言而喻。

    (三)小結:

    綜觀上述,分析遊客意見可得以下結論:

    1. 遊客滿意的措施以「懷舊氣氛濃厚」及「古蹟保存完整」為首,應證圖 3-17 以「滿意」為多的結果。

    2. 遊客不滿意措施多為市容環境方面選項,可應證圖 3-20 以「普通」為多且有部分「不滿意」的結果。

    3. 對於觀光景點和市容環境的滿意程度則視遊客旅遊之地點或路線而定。如僅經廣州街最東側到康定路的剝皮寮街區,未經過其他條路,則可能因剝皮寮街區經過整治而認為萬

    華區環境整潔。

  • 30

    肆、萬華區觀光遊憩空間之發展與省思

    根據觀光遊憩資源的分析,可將萬華區遊憩空間之發展分為下列三個階段,並參酌本組

    實地觀察的結果提出對該地遊憩空間發展的省思。

    一、觀光遊憩空間的發展

    (一)第一階段(民國 53 年到 76 年):以龍山寺為主的點狀觀光遊憩空間模式

    龍山寺一直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參拜人數日多。直到民國 53 年,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到訪龍山寺,希望能夠發展觀光事業,龍山寺在是年 9 月 1 日起,設立觀光服務處,當時的觀光服務非常簡單,業務包給廠商,販賣明信片與紀念品。民國

    67 年還應選為全國四大優良觀光團體,受頒「功在觀光」紀念獎盃,這也是全國各大寺廟首次獲得這項獎勵。13

    龍山寺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古蹟,在社會動盪之際,扮演信仰中心的角色,吸引

    信徒聚集。光復後人們生活較安逸,開始發展觀光遊憩活動,龍山寺具備古蹟及文化

    的條件,加上信徒眾多,便出現「觀光」的機能,早於週遭其他古蹟、街道,成為萬

    華區重要觀光的觀光遊憩空間。 (二)第二階段(民國 76 年到 98 年):龍山寺—華西街的L型觀光遊憩空間模式

    華西街雖自民國 40 年就是攤販聚集的地方,至民國 76 年才正式由政府輔導轉為合法的店面,成為全台唯一國際觀光夜市,加上後期廣州街、梧州街等夜市的發展,

    使得龍山寺西側的觀光遊憩活動特別發達,帶來大量觀光人潮,形成 L 型的動線。 (三)第三階段(民國 98 年~):華西街-龍山寺-剝皮寮的Y型遊憩空間模式

    剝皮寮於民國 98 年修復完成,並增建「鄉土教育中心」。99 年,電影艋舺上映,掀

    起萬華觀光熱潮,不僅在萬華取景,部分場景與道具更保留在剝皮寮的展館中,吸引慕

    名而來的觀光客,甚至因艋舺廟口一幕在清水巖祖師廟取景,吸引部分遊客前往,因此

    將遊憩空間從西側延伸到東側,形成以龍山寺為中心的 Y 型遊憩空間。

    圖 4-1 萬華區觀光遊憩空間的發展模式14

    13 于文正(2009)。〈是信仰還是觀光?艋舺龍山寺觀光資源探討〉,《台北文獻直字》,169,p.15。 14 區塊僅代表模式形狀,其區塊大小不代表數據資料。

  • 31

    二、觀光遊憩空間的省思

    目前萬華區形成以龍山寺為主的廣州街遊憩空間,但受電影艋舺的影響,貴陽街上的清

    水巖祖師廟成為具有發展潛力的觀光景點。因此,若能再由康定路延伸至貴陽街,經老松國

    小、清水巖、謝宅、青山宮等景點,即可以創造面狀的遊憩空間,但隨著艋舺下檔、熱潮漸

    退的情況下,深具潛力的萬華仍有待進一步的規劃與宣傳,克服現有問題,並利用其潛力點,

    以達萬華區整體觀光的整合。以下為本組透過實地調查及問卷資料後,認為該地可多加利用

    的潛力點以及現有之問題。

    (一)潛力點

    1.路標清楚

    萬華區內多處標示有景點的告示牌、導覽地圖,包括捷運站出口、路口轉角,連人

    煙較稀少的貴陽街也有設立。因此若是有既定想尋找的景點,循著路標幾乎都可以找到

    目的地,不過建議在人潮較多的剝皮寮出口可再標示電影場景地圖或標示清水巖祖師廟

    的方向,因此實地訪查時常有遊客詢問。

    2.街道規劃

    照片 4-2 龍山寺捷運站出口前地圖 照片 4-1 西園路路標

    照片 4-3 廣州街 照片 4-4 西昌街

  • 32

    在萬華區常可看見照片中的馬路,有別於一般柏油路。這種特別舖設的路面延續到

    青山宮前,若能妥善與路標結合,可延伸該地遊憩動線。

    3.懷舊風情建築

    該區有許多店家(如照片 4-5、4-6)利用或改裝成古建築立面,具懷舊的風情,能

    夠吸引消費者,更可以營造全區的懷舊氣氛。

    4.小吃多元

    華西街夜市帶動廣州街、梧州街等夜市的發展,萬華龍山寺商圈商業結構分析之研

    究也指出商圈內以餐飲類的商店最多,萬華區也不乏老字號店面。

    (二)有待改進之處

    照片 4-5 85℃ 咖啡館 照片 4-6 永豐銀行

    照片 4-7 佔據騎樓的店家 照片 4-8 12 號公園內的遊民眾多

  • 33

    1.街道髒亂

    騎樓攤販多,也常有店家將私人物品堆積到馬路上,如照片 4-7,甚至汽機車隨意

    停放,造成市容凌亂,即便路面經過規劃,也無法提升形象。

    2.遊民四處出沒

    遊民是萬華區發展最大的阻力,多集中在 12 號公園裡面及附近區域,遊民問題也

    是問卷調查結果遊客最不滿意的部分。

    三、小結

    萬華區的觀光遊憩空間的模式由原本以龍山寺為中心的點狀,因華西街興起成為 L 型,近年隨剝皮寮的修復完成以及艋舺電影的加持,逐步形成 Y 型發展,若能詳加規劃及利用其潛力點,改進其問題,發展面狀的遊憩空間,更能進一步帶動萬華區的發展。

  • 34

    伍、結論

    電影「艋舺」的上映,帶起了一股艋舺熱,國人重新注意到萬華的歷史及人文價值。本

    研究在分析萬華區的觀光遊憩資源,並探討遊客在萬華區的動線及觀感,進一步歸納出萬華

    區觀光遊憩空間的發展。

    一、人文景觀為主的地方性觀光遊憩資源

    萬華區清代因淡水河而興盛,亦因河道淤積而沒落,卻也因此在快速都市化的台北市中

    保留著古老歷史建築與產業,因此本研究歸納萬華區的觀光遊憩資源共可分為三類,包括歷

    史文化景觀、地方產業景觀、電影拍攝場景,顯示歷史價值、懷舊氣氛是萬華觀光的主軸。

    近日電影的興起,更顯示歷史建物與虛擬影像的交錯,思古幽情中增添想像,因此問卷分析

    中發現除了「廟宇拜拜」、「古蹟參訪」等人文活動外,「電影艋舺吸引」也成為一項重要的動

    機。 其次,透過問卷分析,發現遊客集中在台北縣、市,交通工具以捷運為主,大部分遊客

    花費的遊憩時間在三小時內,顯示龍山寺名氣雖大,常有外國遊客,但整體萬華區的觀光遊

    憩等級仍屬於地方性,且多集中在龍山寺與剝皮寮。

    二、懷舊氣氛濃,市容問題有待妥善規劃

    萬華區具有豐富的人文景觀,遊客最滿意的就是「懷舊氣氛濃厚」與「古蹟保存完整」 但老舊社區卻免不了相對的弊病,因此遊客最不滿意為「遊民四處出沒」、「市容髒亂骯髒」、

    「騎樓攤販太多」、「四周交通混亂」,尤其是「遊民問題」,因此萬華區古蹟林立且多保存完

    善,興起懷舊氣氛,同時,首要須解決的是環境、交通、道路規劃等問題。

    三、萬華區觀光遊憩空間的發展:點狀→L 型→Y 型

    本研究整理出萬華觀光遊憩空間發展模式有三階段,第一階段由民國 53 年至 76 年,是

    以龍山寺為主的點狀觀光遊憩空間;第二階段由民國 76 年到 98 年,從龍山寺延伸到華西街

    的L型觀光遊憩空間;第三階段由民國 98 年至今,由原本L型向東擴張至剝皮寮,乃至清水

    巖祖師廟,形成Y型觀光遊憩空間。

    最後,本組認為萬華區的潛力點在於規劃完善的路標與街道路面、懷舊風情的建築及多

    元小吃,但市容髒亂、遊民遊蕩的問題仍有待改進,將來若能加以改善,並進一步發展成面

    狀的觀光遊憩空間,更能帶動萬華區的整體發展。

  • 35

    陸、參考資料

    于文正(2009),〈是信仰還是觀光?艋舺龍山寺觀光資源探討〉,《台北文獻直字》,169,p.1-51。 朱道力、薛雅惠(2006),《旅遊地理學》。台北:五南。 張仁豪(2001),《萬華歷史之旅》。台北:聯經。 黃昆祥(2002),《台南市觀光遊憩資源調查與路線規劃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昌嶽(2007),〈萬華(艋舺)滄桑史(三)〉。《台北文獻直字》,159,p.185-249。 劉豐極(2009),《艋舺清水巖祖師廟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在

    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有德、羅聖雄、方安妮(2004)。《萬華龍山寺商圈商業結構分析之研究》。e 世代 GIS 推廣

    計畫成果發表論文集。http://www.gcc.ntu.edu.tw/chinese/Education/eGIS/bb/paper_pdf/02.pdf(2010/5/29)

    廖嘉瑜(2007),《韓劇在觀光上的媒體效應》。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邑容(2009),《剝皮寮的故事展覽專刊》。台北: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記憶‧台北 http://blog.xuite.net/liangcw/blog (2010/5/29) 艋舺龍山商圈 http://108.tw.tranews.com/ (2010/5/29) 記憶‧台北 http://blog.xuite.net/liangcw/blog (2010/5/29) 萬華區老松國小網頁 http://www.tlsps.tp.edu.tw/ (2010/5/29) 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全球資訊網

    http://59.120.8.196/enable2007/modules/tinyd1/index.php?id=6 (2010/5/27) 臺北旅遊網:觀光統計 http://www.taipeitravel.net/user/Article.aspx?Lang=1&SNo=04000653 艋舺龍山商圈:華西街特色小吃 蛇鱉料理聞名海內外 http://108.tw.tranews.com/Show/Style3/Column/c1_Column.asp?SItemId=0131030&ProgramNo=A100089000001&SubjectNo=8315 (2010/7/27) TVBS 新聞:老店新貌 引領華西街風華再現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arieslu20060528225651 (2010/7/27)

  • 36

    柒、附錄

    一、預試問卷(訪談遊客)

    ①您認為萬華區最讓你滿意的地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認為萬華區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請畫出您遊覽萬華區的路線。15 第一種地圖

    15 預試問卷共 20 份,兩種地圖各 10 份,以瞭解遊客對地圖的接受程度,結果第一種地圖較清晰,接受度較高。

  • 37

    第二種地圖

  • 38

    二、正式問卷

    您好:

    我們是師大附中的學生,因參加地理奧林匹亞比賽而進行小論文之撰寫,研究主題為「萬

    華地區觀光資源與動線之研究」,本問卷採不記名方式,資料不對外公開,請放心填答,誠摯

    地感謝您的幫助!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指導老師:李秀美 研究學生:陳珮玲、寇軒

    發放處:

    ⑴ 您來萬華觀光旅遊的主要原因是?(可複選,至多三項) □ 交通便利 □ 廟宇拜拜 □ 攝影取景 □ 親朋推薦 □ 品嘗小吃 □ 進行購物

    □ 古蹟參訪 □ 順道拜訪 □ 參觀免費 □ 離家近 □ 電影「艋舺」吸引

    □ 媒體傳播(例如旅遊節目、新聞……) □ 其他

    ⑵ 您預計花費多少時間暢遊萬華區?

    □ 一小時以下 □ 一到二小時 □ 二到三小時 □ 三小時以上

    ⑶ 您抵達萬華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為何?

    □ 捷運 □ 公車 □ 自行開車 □ 摩托車 □ 腳踏車 □ 步行 □ 火車 □ 遊覽車

    □ 計程車 □ 其他

    ⑷ 萬華區您計畫參觀哪些景點?(可複選)

    □ 龍山寺 □ 地藏庵 □ 剝皮寮 □ 清水巖祖師廟 □ 學海書院 □ 華西街

    □ 青草巷 □ 青山宮 □ 鄉土教育中心 □ 老松國小 □ 龍山寺地下街

    □ 謝宅 □ 其他

    ⑸ 萬華區中哪些措施讓您最滿意?(可複選,至多三項)

    □ 景點標示清楚 □ 市容整齊清潔 □ 古蹟保存完善 □ 道路規劃良好

    □ 公共廁所乾淨 □ 週遭交通方便 □ 懷舊氣氛濃厚 □ 小吃多元好吃

    □ 公共設施*充足 □ 其他

    *公共設施如廁所、停車場等等

    ⑹ 萬華區中您認為最應該加強的是哪些部分?(可複選,至多三項)

    □ 景點標示不清 □ 市容凌亂骯髒 □ 騎樓攤販太多 □ 四周交通混亂

    □ 治安維持不佳 □ 遊民四處出沒 □ 路線設計不良 □ 巷弄未經規劃

    □ 缺乏公共設施* □ 缺無障礙空間 □ 其他

    *公共設施如廁所、停車場等等

  • 39

    萬華火車站

    ⑺ 您對萬華區的觀光景點滿意程度呢?

    □非常滿意 □滿意 □普通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⑻ 您對萬華區的市容環境滿意程度呢?

    □非常滿意 □滿意 □普通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⑼ 請畫出您遊歷萬華區的路線。

    基本資料 性別: □ 男 □ 女

    年齡: □ 20 歲以下 □ 21-30 歲 □ 31-40 歲 □ 41-50 歲 □ 51 歲以上

    學歷: □ 在學 □ 社會人士

    住處: □ 台北市 區 □ 台北縣 鄉/鎮/市

    □ 其他縣市 縣/市 □ 國外

    ~感謝您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