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膽道閉鎖常被誤為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大便卡」可篩檢出約 7 成的「膽道閉鎖」新生寶寶 奇美醫院提醒滿月時黃疸未退 應檢測新生兒血中「直接膽紅素」 兒科部主治醫師 李一賢 新生兒黃疸是臨床上常見的生理 現象,多發生於出生後第一週,之後 便逐漸減退;台灣人的體質常常會造 成新生兒黃疸超過兩星期,尤其母乳 哺餵者可能導致新生兒黃疸延至 2 月,這類的黃疸基本上對人體並不會 有傷害,臨床上只需照光觀察即可。 但是另一類的黃疸叫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意即因為某種疾病引起的黃疸,此種黃 疸必須找出病因對症治療,特別是膽道閉鎖。 膽道閉鎖,是一種發生在新生兒的漸進性肝外膽道病變,初期經常被誤以為是新 生兒黃疸。尤其近十年來「母乳哺育推廣計畫」與「母嬰親善醫院」的設置,讓產 後母乳哺育的比率大大提升,而在母乳哺育率提升的同時,膽道閉鎖卻也經常被誤 以為是母乳性黃疸而延誤開刀治療的黃金時期。 由於新生兒黃疸與膽道閉鎖症狀初期極為類似,因此必須特別注意它們之間的鑑 別診斷,所以當新生兒黃疸超過兩星期時,就應提高警覺是否為膽道閉鎖。若為膽 道閉鎖必須即時提供手術治療,越早越好,若超過 60 天才進行手術,一般預後相當 不好。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及兒童肝膽疾病基金會建議:當新生兒出生 34 週黃疸仍延遲不退,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單純哺餵母乳所引起,一定要考慮是否為膽 主講者兒科部主治醫師李一賢及其講題

膽道閉鎖常被誤為新生兒黃疸 - Chi Mei · 2013-12-16 · 膽道閉鎖常被誤為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大便卡」可篩檢出約7成的「膽道閉鎖」新生寶寶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膽道閉鎖常被誤為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大便卡」可篩檢出約 7 成的「膽道閉鎖」新生寶寶 奇美醫院提醒滿月時黃疸未退 應檢測新生兒血中「直接膽紅素」

    兒科部主治醫師 李一賢 新生兒黃疸是臨床上常見的生理

    現象,多發生於出生後第一週,之後

    便逐漸減退;台灣人的體質常常會造

    成新生兒黃疸超過兩星期,尤其母乳

    哺餵者可能導致新生兒黃疸延至 2 個

    月,這類的黃疸基本上對人體並不會

    有傷害,臨床上只需照光觀察即可。

    但是另一類的黃疸叫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意即因為某種疾病引起的黃疸,此種黃

    疸必須找出病因對症治療,特別是膽道閉鎖。

    膽道閉鎖,是一種發生在新生兒的漸進性肝外膽道病變,初期經常被誤以為是新

    生兒黃疸。尤其近十年來「母乳哺育推廣計畫」與「母嬰親善醫院」的設置,讓產

    後母乳哺育的比率大大提升,而在母乳哺育率提升的同時,膽道閉鎖卻也經常被誤

    以為是母乳性黃疸而延誤開刀治療的黃金時期。

    由於新生兒黃疸與膽道閉鎖症狀初期極為類似,因此必須特別注意它們之間的鑑

    別診斷,所以當新生兒黃疸超過兩星期時,就應提高警覺是否為膽道閉鎖。若為膽

    道閉鎖必須即時提供手術治療,越早越好,若超過 60 天才進行手術,一般預後相當

    不好。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及兒童肝膽疾病基金會建議:當新生兒出生 3~4

    週黃疸仍延遲不退,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單純哺餵母乳所引起,一定要考慮是否為膽

    主講者兒科部主治醫師李一賢及其講題

  • 道閉鎖,儘快釐清原因。

    台灣自從 2004 年開始推廣新生兒

    大便卡,藉由大便顏色比對之方式已

    可篩檢出約 7 成的膽道閉鎖兒並於 60

    天內手術(未使用新生兒大便卡前,僅

    有 47%可於 60 天內手術),但是仍約

    有 3 成膽道閉鎖兒未能及早手術。

    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李一賢表示:為了更進一步提高膽道閉鎖的檢出率

    以便及早進行手術,除了使用新生兒大便卡進行篩檢外;目前還建議如果寶寶在 30

    天大黃疸仍未退,必須抽血檢測血中直接膽紅素(D-bil)及總膽紅素(T-bil)值。當直接

    膽紅素> 2.0 mg/dl 或直接膽紅素佔總膽紅素的 20%以上者必須高度懷疑是否為膽道

    閉鎖,有必要進一步診治確認。

    李一賢醫師記者會後接受媒體專訪

    李一賢醫師表示膽道閉鎖除了使用新生兒

    大便卡篩檢,也建議檢測直接膽紅素來進一

    步診治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