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 人大代表、贵州省黔西南州州长 杨永英表示,黔西南州将深入实 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大山 地旅游战略行动,守好发展和生 态两条底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 健康发展,奋力打造民族特色山 地经济创新示范区。 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 访时,她表示,建议加大对黔西南 地区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 设施建设的支持、扶持力度。 据了解,通过狠抓结构调整, 黔西南州山地农业蓬勃发展。建 成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 果等特色产业基地427.9万亩,粮 经 比 由 35∶65 调 整 为 30∶70。 新 增安龙中药材产业园、望谟热作 产业园等4个省级高效农业园 区,省州高效农业园区达56个, 入驻企业508家,新增农民专业 合作社 304 个,成功创建 14 个国 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农业园区 实 现 产 值 182.07 亿 元 ;完 成 无 公 害农产品产地认定98万亩、产品 认证 67 个,完成“三品一标”认证 164 个,培育地理标志商标 12 件, 兴仁薏仁米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 护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成功创 建普安茶叶国家级和贞丰火龙 果、望谟板栗省级出口食品农产 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产品加工 业加快发展,实现产值107亿元, 同比增长 15%。 2018 年,黔西南州将加快兴 义精品蔬菜、安龙生态红米、贞丰 有机火龙果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基 地建设,推动有机蔬菜、优质大 米、精品水果等生态农业发展。 据杨永英介绍,黔西南自然 资源、人文资源丰富,有着浓郁的 民族文化,是山的王国,水的天 堂。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万峰湖、 双江湖、董箐湖、马马崖湖、光照 湖等南、北盘江流域“五湖”精品 旅游景区集群发展,推动“两江一 河”治理与沿江旅游业、涉水产业 融合发展。 近年来,黔西南州山地旅游 持续井喷。完成旅游投资108亿 元,建成万峰林国际户外会演中 心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成旅 游厕所 190 座,晴隆 24 道拐、贞丰 三岔河获评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兴义刘氏庄园等 14 个景区获评国 家3A级旅游景区,兴仁放马坪景 区入列全省100个旅游景区,安龙 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被评 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景区;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 公园取得重大突破;成功举办 2017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 会、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 林峰会”、首届国际山地美食节暨 金州“三碗粉”美食节、第三届州 旅游发展大会等系列活动,在新 加坡、马来西亚及中国港澳台地 区设立旅游营销中心。全年接待 游客41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9 亿元,分别增长 45%、50%。 在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方面, 以产业为核心、文化为灵魂、旅游 为主线,各县(市、区)重点打造 1 个以上民族文化、休闲旅游、养生 养老等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引 领小城镇转型发展;加快兴仁、安 龙整县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推 动19个全省示范小城镇、20个绿 色小镇优化升级,引领全州小城 镇加快发展。黔西南州贞丰县的 者相镇还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 镇名单。 全国人大代表、黔西南州州长杨永英: 建议加大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本报记者 范颖华 杨永英 04 2018 03 13 日星期二编辑:楚贵峰校对:筱华美编:王祯磊 直通两会 直通两会 · · 市长访谈 市长访谈 张广东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简称自创区)是党中央、国务院 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实施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3 月 9 日,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周口市 副市长张广东在接受《中国企业 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国家自 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目前虽然各 地已出台了加快自创区发展的一 系列政策举措,但总体来说,自创 区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在建设 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 决。例如,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推 进难、人才落户扎根难、优惠政策 落地难等。 为此,张广东建议:首先要突 出先行先试,破除体制机制藩 篱。不断探索完善容错机制,营 造敢于先行先试的环境。充分放 开管理权限,给予高新区充分的 经济管理权限和行政管理权限, 切实落实其“省辖市”级待遇,加 快“放、管、服”改革,下放市级部 门行政管理权限,用于高新区管 委会在其管理区域内行使市有关 部门行政权力事项。建立科学的 考核评价体系,废除三重考核枷 锁,制定突出“先行先试”的考核 体系,利用考核指挥棒,引导自创 区先行先试。探索市场化管理模 式,实行竞争上岗,着力破除各类 体制机制藩篱。 在谈到如何打造自创区发展 人才智库时,他提出,针对自创 区产业发展优势,精准引进和创 建一批世界一流、国际先进的科 研创新团队,以及拥有关键核心 技术、能够带动产业转型的领军 人才(团队);设立人才发展专项 资金,兑现人才奖补政策。不拘 一格引人才,对急需紧缺人才团 队,打破学历、资历、职称等条框 限制,坚持特事特办、一事一议; 加强与全球科技资源的有效对 接,积极引入国际、国内高校院 所在自创区设立技术转移中心、 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着力盘 活存量,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 源,大力培育产业发展紧缺型人 才。 此外,张广东还表示,通过健 全政策法律体系并加大政策落实 的监督检查,可为自创区先行先 试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周口市副市长张广东: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应先行先试 作为湖南“南大门”的郴州, 既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 区,也是中西部地区对接粤港澳 大湾区的“桥头堡”。近年来,郴 州通过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 起”和“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 略,大力开展产业转型、环境治理 和精准脱贫等重点攻坚,发展潜 力持续释放、开放活力加快迸发、 城市魅力显著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郴州市 委副书记、市长刘志仁对《中国企 业报》记者表示,郴州认真贯彻中 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在 落实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 发展理念上既“通天线”更“接地 气”,立足实际部署实施了一系列 精准务实、有力有效的改革举措, 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向更好、更 实、更协调、更可持续的目标加快 迈进。 “郴州过去长期吃资源饭,发 展方式粗放,也在一定程度上形 成了资源的路径依赖,在转型的 道路上有自身特殊的‘成长的烦 恼’,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 战。”刘志仁告诉记者,“十九大报 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把发 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 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 攻方向,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看, 把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就 是要把实体经济抓好,把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抓牢,把产业根基做 实。” 据介绍,郴州市已将 2018 年 列为“产业项目建设年”,围绕全面 推进产业建设实施“六个一工程”, 力争实现新增 1 个千亿产业园区、 新增 1 个 500 亿产业、新开工 10 个 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 目、新引进 10 个 500 强企业、新实 施100个科技创新项目、新引进 100 名高层次人才,确保全市“产 业项目建设年”见实效。同时开展 “六大行动”,从园区发展、产业推 进、企业培育、项目建设、招商引 资、环境优化等方面全方位发力, 为推动全市产业项目建设大提速、 大提质提供了“满满干货”。 刘志仁说:“把生态优势和区 位优势结合好、发挥好,才能更精 准更有效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 念。”据介绍,郴州一直将生态文明 体制改革摆在重要位置,狠抓污染 治理和生态修复,强力实施青山、 碧水、蓝天、净土“四大工程”,近年 来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 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被 列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 市,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 空气质量达标示范城市。 自 2016 年起,郴州市积极响 应和贯彻湖南省委、省政府“创新 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充分发挥 中西部地区对接粤港澳、迈向国 际的“桥头堡”和门户性城市的积 极作用,加快建设国家级湘南承 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提出了“向南 开放看郴州”的响亮口号,开放型 经济连续多年居湖南省前列。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刘志仁 还提出了设立郴韶赣“红三角”绿 色经济圈的建议,用改革的思维, 为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 湘粤赣省际区域绿色协调开放发 展贡献郴州智慧、郴州方案。 刘志仁表示,在今后的发展 过程中,郴州将牢固树立“环境就 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 念,一如既往坚持自然生态和政 治生态“两个生态”一起抓,坚持 以最优的生态环境拥抱粤港澳大 湾区,以最优的营商环境拥抱海 内外客商,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 役,把影响发展的各类环境问题 坚决整治到位。 (实习记者秦云龙、通讯员赵 铎对此文亦有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市长刘志仁: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迈向高质量发展 刘志仁 本报记者 鹿娟 范捷 本报记者 何芳

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市长刘志仁: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迈向高质量 …epaper.zqcn.com.cn/attachement/1/2018-03/13/04/2018031304_pdf.… · 黔西南州山地农业蓬勃发展。建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市长刘志仁: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迈向高质量 …epaper.zqcn.com.cn/attachement/1/2018-03/13/04/2018031304_pdf.… · 黔西南州山地农业蓬勃发展。建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西南州州长杨永英表示,黔西南州将深入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大山地旅游战略行动,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奋力打造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创新示范区。

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她表示,建议加大对黔西南地区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扶持力度。

据了解,通过狠抓结构调整,黔西南州山地农业蓬勃发展。建成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基地427.9万亩,粮经比由 35∶65 调整为 30∶70。新增安龙中药材产业园、望谟热作产业园等 4 个省级高效农业园

区,省州高效农业园区达56个,入驻企业 508 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4个,成功创建14个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农业园区实现产值182.07亿元;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98万亩、产品认证67个,完成“三品一标”认证164个,培育地理标志商标12件,兴仁薏仁米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成功创建普安茶叶国家级和贞丰火龙果、望谟板栗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实现产值107亿元,同比增长15%。

2018年,黔西南州将加快兴义精品蔬菜、安龙生态红米、贞丰有机火龙果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动有机蔬菜、优质大米、精品水果等生态农业发展。

据杨永英介绍,黔西南自然

资源、人文资源丰富,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是山的王国,水的天堂。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万峰湖、双江湖、董箐湖、马马崖湖、光照湖等南、北盘江流域“五湖”精品旅游景区集群发展,推动“两江一河”治理与沿江旅游业、涉水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黔西南州山地旅游持续井喷。完成旅游投资108亿元,建成万峰林国际户外会演中心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成旅游厕所190座,晴隆24道拐、贞丰三岔河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兴义刘氏庄园等14个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兴仁放马坪景区入列全省100个旅游景区,安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景区;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取得重大突破;成功举办

2017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首届国际山地美食节暨金州“三碗粉”美食节、第三届州旅游发展大会等系列活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中国港澳台地区设立旅游营销中心。全年接待游客41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9亿元,分别增长45%、50%。

在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方面,以产业为核心、文化为灵魂、旅游为主线,各县(市、区)重点打造1个以上民族文化、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等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引领小城镇转型发展;加快兴仁、安龙整县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推动19个全省示范小城镇、20个绿色小镇优化升级,引领全州小城镇加快发展。黔西南州贞丰县的者相镇还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

全国人大代表、黔西南州州长杨永英:

建议加大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本报记者 范颖华

杨永英

04

2018年03月13日星期二编辑:楚贵峰校对:筱华美编:王祯磊

直通两会直通两会··市长访谈市长访谈

张广东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自创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周口市副市长张广东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目前虽然各地已出台了加快自创区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举措,但总体来说,自创区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在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

决。例如,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难、人才落户扎根难、优惠政策落地难等。

为此,张广东建议:首先要突出先行先试,破除体制机制藩篱。不断探索完善容错机制,营造敢于先行先试的环境。充分放开管理权限,给予高新区充分的经济管理权限和行政管理权限,切实落实其“省辖市”级待遇,加快“放、管、服”改革,下放市级部门行政管理权限,用于高新区管委会在其管理区域内行使市有关部门行政权力事项。建立科学的

考核评价体系,废除三重考核枷锁,制定突出“先行先试”的考核体系,利用考核指挥棒,引导自创区先行先试。探索市场化管理模式,实行竞争上岗,着力破除各类体制机制藩篱。

在谈到如何打造自创区发展人才智库时,他提出,针对自创区产业发展优势,精准引进和创建一批世界一流、国际先进的科研创新团队,以及拥有关键核心技术、能够带动产业转型的领军人才(团队);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兑现人才奖补政策。不拘

一格引人才,对急需紧缺人才团队,打破学历、资历、职称等条框限制,坚持特事特办、一事一议;加强与全球科技资源的有效对接,积极引入国际、国内高校院所在自创区设立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着力盘活存量,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培育产业发展紧缺型人才。

此外,张广东还表示,通过健全政策法律体系并加大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可为自创区先行先试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周口市副市长张广东: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应先行先试

作为湖南“南大门”的郴州,既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中西部地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近年来,郴州通过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和“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大力开展产业转型、环境治理和精准脱贫等重点攻坚,发展潜力持续释放、开放活力加快迸发、城市魅力显著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郴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志仁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郴州认真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在落实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上既“通天线”更“接地气”,立足实际部署实施了一系列精准务实、有力有效的改革举措,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向更好、更实、更协调、更可持续的目标加快迈进。

“郴州过去长期吃资源饭,发展方式粗放,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的路径依赖,在转型的道路上有自身特殊的‘成长的烦恼’,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刘志仁告诉记者,“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看,把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就是要把实体经济抓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牢,把产业根基做实。”

据介绍,郴州市已将2018年列为“产业项目建设年”,围绕全面推进产业建设实施“六个一工程”,力争实现新增1个千亿产业园区、新增1个500亿产业、新开工10个投资 50 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新引进10个500强企业、新实施 100 个科技创新项目、新引进100名高层次人才,确保全市“产

业项目建设年”见实效。同时开展“六大行动”,从园区发展、产业推进、企业培育、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环境优化等方面全方位发力,为推动全市产业项目建设大提速、大提质提供了“满满干货”。

刘志仁说:“把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结合好、发挥好,才能更精准更有效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据介绍,郴州一直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摆在重要位置,狠抓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强力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四大工程”,近年来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被列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空气质量达标示范城市。

自2016年起,郴州市积极响应和贯彻湖南省委、省政府“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对接粤港澳、迈向国

际的“桥头堡”和门户性城市的积极作用,加快建设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提出了“向南开放看郴州”的响亮口号,开放型经济连续多年居湖南省前列。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刘志仁还提出了设立郴韶赣“红三角”绿色经济圈的建议,用改革的思维,为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湘粤赣省际区域绿色协调开放发展贡献郴州智慧、郴州方案。

刘志仁表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郴州将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一如既往坚持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两个生态”一起抓,坚持以最优的生态环境拥抱粤港澳大湾区,以最优的营商环境拥抱海内外客商,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役,把影响发展的各类环境问题坚决整治到位。

(实习记者秦云龙、通讯员赵铎对此文亦有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市长刘志仁: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迈向高质量发展

刘志仁

本报记者 鹿娟范捷

本报记者 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