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山站 51118457 傅家坡站88012215 街道口站87750323 钢花站86538591 白玉山站86419995 红钢城站 51770579 郭茨口站84620319 钟家村站84778609 2019.12.4星期三 责编 碧云 美编 叶莉霞 电话 86777777 关注 A05 源于好奇心的研究 故事要从 2017 年说起。 那 年班上组织郊游,张珈宁发现一 片很美的水域,但水边却支着一 块极不协调的警示牌:水中有血 吸虫,禁止下水游玩。 “我好奇,血吸虫究竟是一种 什么虫? 为什么长辈们常常提起 它很危险。”张珈宁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到, 血吸虫进入人体后会寄 生于肝脏, 因缺乏有效抗纤维化 药物,最终可能会发展为肝癌。 一次和班主任老师袁发浒 博士探讨学术问题时,张珈宁偶 然了解到,我国的传统中药桑黄 的主要活性成分“多糖”,能显著 改善四氯化碳诱导的化学性肝 纤维化。那它是否对血吸虫性肝 纤维化也有作用? 为验证这一假设,张珈宁组 建起学生团队,在袁老师的指导 下,开展科研。近一年的时间,每 天完成课业后,她都会到实验室 跟进研究。 2018 5 月,历经半 年多的动物实验完成,他们终于 证实桑黄多糖可有效抗小鼠模 型血吸虫性肝纤维化。 张珈宁撰 写论文,发表在血吸虫病领域权 威期刊《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 志》上。 袁老师告诉记者,张珈宁取 得的研究成果,目前主要为血吸 虫性肝纤维化提供了新的研究 思路,同时也为我国中医药资源 在慢性病治丰富了新思路, 但是整个研究成果距离临床还 有很距离专业课成绩总是第一 “张珈宁这个孩子不是最的,但却是最优秀的,她极, 都是全力以 。 在学和科研上都并且持之以恒。 ”袁发浒说。 “不是最聪明”的生, 常年 PK 265 同学,业课 绩位临床专之首平均90 上。“我学不是为了 次, 为的是将来治病人,这 使命感和对学热爱激励 着我。 ”张珈宁着说。 她的课表一眼望过去密麻麻全排满了。 记者了解到, 年,每天8:20 9:30,张珈宁基本上都有课。 她每次上课都会早早地去,从来没课。 张珈宁说,在期末复习的时 刷夜”是一种常尤其是到 院见习后, 刷夜就更加频繁“医学生都是着一口仙气吊的, 考试前一天上, 一即使已复习得很好了,把看过知识点再看就凌晨三了。 ” 想当家里的“医四代” “我们家三代从医,中医、西 医都有,我从小耳濡,也志要医生,治病人。 ”张 珈宁说。 在期间,她一方面积 极学习专知识方面热心 医学实。她江汉大仁心 社社长,组织开展各类医学实活动,如义诊、医学、临床技 大赛等、大二,张珈宁多次领同学一起去社区做义诊汉阳区五里青敬院、泰合百 花园、 金色港湾等个社区药物的用,展示指导 如何行心肺复苏,为居民压、血糖,宣教慢性病的一 级预防和健康饮食。“ 义诊中跟 病人沟通交流,提了我跟病人 沟通的能,这后期我在医中也是受益匪浅。” 现在的张珈宁武汉市 四医,同时也开做准备。“我想做医生,未来继续在医学和科研的路上前 进。 ” 老师说她并不是最聪明的学生 但她专业课成绩总是第一 美女学霸发现血吸虫病治疗新思路 楚天都市报见习记者 李碗容 通讯员 王丰昌 曾琼娟 飘逸的长发, 清秀的面容, 苗条的身形……在江汉大学医学院,21 岁的大三女生张珈 宁,是同学们公认的“女神”级人物。而她被全校同学认识,靠的可不是 “颜值”,而是实力和 潜心科研的劲头。 日前,江汉大学举行“榜样的力量”颁奖典礼,张珈宁作为该校最高奖学金得主之一登台发言。这位多次获 得国家奖学金、武汉市政府奖学金、江汉大学校长奖学金等荣誉及称号的明星学生,谈的是她与血吸虫的故事。 万千读者网友被文 昌植感动 昨日,文昌植的事迹见报 后,本报闻热线响个住泰社区周先热线 说,几乎每天都能在循礼门地铁 站看到一位头花白的志者, 报道才知道7 年,是不:“经常穿马甲 的文昌植, 有时在给乘客指路, 有时帮别人提推轮椅然从和他交流过,但的善热情所温暖。” 循礼门 M+ 广 场工作的小本报电话咨询 如何加地铁者。 “我们的班,经常下3 下班了, 我可服务两小时。” 昨日本报融媒对文 昌植的故事进全方位推送天都市报微信7 他每天都去地 铁站,却不坐地铁千万 人》为题进报道,文网友 留言充网友李少 模说, “我常对朋友说, 武汉 好人多,困难时,双手”。 网友树懒说, “文 的一抹暖”。 昨晚本报抖音号手号接连推送了关于文昌植 服务短视各平网友的关武汉大研究中主任尚重本报报道十动, 他表示, 的人、平的事是能 我们多的温暖动。“ 67 的文昌植老人,7 2500 风雨无阻,每天地铁站服务两小时,佩服! 帮助 他人成为成为成为 信念,文昌植老人就正在成为一 高尚的人, 一纯粹的人,一 于人的人。 ” 志愿群体给运营服 务注入更多活力 在成为新“ 网红”的文植、余涛 宏……武汉地铁体不 的人和事成为传热点人们记在武汉地 孕育出群星?这有着怎样成长采访中,文昌植说,武汉地铁者是一个富心、凝聚归属的团 队。 成2012 12 28 武汉地铁服务总 队,是一支与轨道交通同成长 的志服务团队。 地铁者“ 工龄7 年的不一人, 在最人团队中, 有一人一起了下一起证了武汉地铁者从 人到数万人的成长。 2016 年, 武汉地铁动了 “志服务人”目,的志服务团队与轨道交通成一对一建,进一步拓宽道交通服务力量武汉地铁 为志专门开发了信息者的招募培训时记以通过信息手段实现。 循礼门站心站善好年”李晶一起流大站循礼门文老也是人一:生病了 中探节互相发 微信祝福。这群充暖意地铁人,也在胜数的“ 日行 一善”中奉献热情武汉地铁运营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近年汉市 “志”建设作的 断深化,武汉地铁进一完善 了志服务管作,“文伴你“志服务人”目为抓手,用牌化的“ 贯穿中,服务品质 体提运营服务注入了 多活7年来3万名志愿者 以轨道交通为阵地 服务市民42万小时 武汉地铁平台闪烁志愿者群星效应 楚天都市报记者 潘锡珩 通讯员 曾斯 产启斗 黄彦 放下生意做公益,昨日 本报报道的武汉地铁“志愿 者爷爷”文昌植引发广泛关 注,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 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国文明 网,在显著位置全文转发了 本报报道。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 进步的重要标志。7 年来,武 汉地铁 3 万名志愿者以轨 道交通为阵地, 服务市民、 奉献爱心、传播文明,用近 42 万小时的服务, 诠释着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 志愿精神,涌现出一大批感 动全网的正能量网红。 志愿者成为武汉地铁温馨的风景线 通讯员秦万晨摄 张珈宁在做实验 C M Y K

老师说她并不是最聪明的学生 但她专业课成绩总是第一 美女学霸 … · 这个“不是最聪明”的女生, ... 老师说她并不是最聪明的学生 但她专业课成绩总是第一

  • Upload
    others

  • View
    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关山站 51118457��傅家坡站88012215��街道口站87750323��钢花站86538591���白玉山站86419995��红钢城站 51770579��郭茨口站84620319��钟家村站84778609

    2019.12.4�星期三 责编 碧云 美编 叶莉霞 电话 86777777 关注 A05

    源于好奇心的研究故事要从 2017 年说起。 那

    年班上组织郊游,张珈宁发现一片很美的水域,但水边却支着一块极不协调的警示牌:水中有血吸虫,禁止下水游玩。

    “我好奇,血吸虫究竟是一种什么虫? 为什么长辈们常常提起它很危险。”张珈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 血吸虫进入人体后会寄生于肝脏, 因缺乏有效抗纤维化药物,最终可能会发展为肝癌。

    一次和班主任老师袁发浒博士探讨学术问题时,张珈宁偶然了解到,我国的传统中药桑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多糖”,能显著改善四氯化碳诱导的化学性肝纤维化。那它是否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也有作用?

    为验证这一假设,张珈宁组建起学生团队,在袁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近一年的时间,每

    天完成课业后,她都会到实验室跟进研究。 2018 年 5 月,历经半年多的动物实验完成,他们终于证实桑黄多糖可有效抗小鼠模型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张珈宁撰写论文,发表在血吸虫病领域权威期刊《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上。

    袁老师告诉记者,张珈宁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前主要为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也为我国中医药资源在慢性病治理上丰富了新思路,但是整个研究成果距离临床还有很远的距离。

    专业课成绩总是第一“张珈宁这个孩子不是最聪

    明的,但却是最优秀的,她非常积极, 做任何事情都是全力以赴。 在学习和科研上都十分努力,并且持之以恒。 ”袁发浒说。

    这个“不是最聪明”的女生,

    常年 PK 掉 265 个同学,专业课成绩位于临床专业之首,平均成绩 90 分以上。“我学习不是为了名次, 为的是将来治病救人,这种使命感和对学习的热爱激励着我。 ”张珈宁笑着说。

    她的课程表一眼望过去,密密麻麻全排满了。 记者了解到,大学三年,每天早上 8:20 到晚上 9:30,张珈宁基本上都有课。她每次上课都会早早地去,坐在第一排,从来没缺过一堂课。

    张珈宁说,在期末复习的时候,“刷夜”是一种常态,尤其是到医院见习后,“刷夜”就更加频繁,

    “医学生都是凭着一口仙气吊着的, 考试前一天晚上, 一定会刷夜,即使已经复习得很好了,还是会把看过的知识点再看一遍,看着看着就凌晨三四点了。 ”

    想当家里的“医四代”“我们家三代从医,中医、西

    医都有,我从小耳濡目染,也立志要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张珈宁说。 在校期间,她一方面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热心医学实践。她担任江汉大学仁心社社长,组织开展各类医学实践活动,如义诊、医学宣传、临床技能大赛等。

    大一、大二,张珈宁多次带领同学一起去社区做义诊,走进汉阳区五里常青敬老院、泰合百花园、 金色港湾等多个社区,普

    及常见药物的用法,展示、指导如何进行心肺复苏,为居民们测量血压、血糖,宣教慢性病的一级预防和健康饮食。“义诊中跟病人沟通交流,提升了我跟病人沟通的能力,这让后期我在医院实习中也是受益匪浅。 ”

    现在的张珈宁正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实习,同时也开始为考研做准备。“我想做医生,未来会继续在医学和科研的道路上前进。 ”

    老师说她并不是最聪明的学生 但她专业课成绩总是第一

    美女学霸发现血吸虫病治疗新思路□楚天都市报见习记者 李碗容 通讯员 王丰昌 曾琼娟

    飘逸的长发, 清秀的面容, 苗条的身形……在江汉大学医学院,21 岁的大三女生张珈宁,是同学们公认的“女神”级人物。 而她被全校同学认识,靠的可不是“颜值”,而是实力和潜心科研的劲头。

    日前,江汉大学举行“榜样的力量”颁奖典礼,张珈宁作为该校最高奖学金得主之一登台发言。 这位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武汉市政府奖学金、江汉大学校长奖学金等荣誉及称号的明星学生,谈的是她与血吸虫的故事。

    万千读者网友被文昌植感动

    昨日, 文昌植的事迹见报后,本报新闻热线响个不停。 家住泰宁社区的周先生打进热线说,几乎每天都能在循礼门地铁站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志愿者,看了报道才知道他已经坚守了7 年,真是不易。 读者吴女士感慨道:“经常看到穿着红色马甲的文昌植, 有时在给乘客指路,有时帮别人提重物、 推轮椅,虽然从未和他交流过,但总是被他的善良和热情所温暖。 ”

    一位在循礼门 M+ 购物广场工作的小伙打进本报电话,咨询如何加入地铁志愿者。“我们的工作是倒班,经常下午3点多就下班了,我可以服务两个小时再回家。 ”

    昨日,本报融媒体平台对文昌植的故事进行了全方位推送。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以《曾是汉正街老板,7 年来他每天都去地铁站,却不坐地铁,真相感动千万人》为题进行了报道,文末的网友留言充满温情。 网友平常心李少模说,“我常对外地朋友说, 武汉好人多,遇到困难时,身后必有热情相助的双手”。网友树懒说,“文老真是冬天里的一抹暖阳”。

    昨晚, 本报官方抖音号、快手号也接连推送了关于文昌植志愿服务的短视频,各平台都收获了全国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看了本报报道十分感动, 他表示,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儿,总是能给我们更多的温暖和感动。“67岁的文昌植老人,7 年 2500 天风雨无阻,每天坚持地铁站志愿服务两小时,令人佩服! 当帮助他人成为习惯、成为本能、成为信念,文昌植老人就正在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伟大的人。 ”

    志愿群体给运营服务注入更多活力

    正在成为新“网红”的文昌植、前几天引发全网点赞的余涛宏……武汉地铁志愿者群体不断有正能量的人和事成为传播热点,被人们铭记在心。 武汉地铁为何能孕育出志愿者群星效应?这个群体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成长密码?

    采访中,文昌植不无感慨地说,武汉地铁志愿者是一个富有爱心、充满凝聚力和归属感的团队。 成立于 2012 年 12 月 28 日

    的武汉地铁文明志愿者服务总队,是一支与轨道交通共同成长的志愿服务团队。担任地铁志愿者“工龄”达到 7 年的不仅文昌植一人, 在最初的百人团队中,有一群人一起坚持了下来,并且一起见证了武汉地铁志愿者从百人到数万人的成长。

    2016 年, 武汉地铁启动了“志愿服务合伙人”项目,鼓励高校的志愿服务团队与轨道交通车站达成一对一共建,进一步拓宽了轨道交通志愿者服务力量。武汉地铁为志愿者专门开发了信息化平台,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工时记录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

    循礼门站中心站长、“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李晶,与文昌植一起坚守在客流大站循礼门,待文老也是如亲人一般:生病了前往家中探望,逢年过节互相发微信祝福。这样一群充满暖意的地铁人,也在数不胜数的“日行一善”中奉献着青春和热情。

    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武汉市“志愿者之城”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化,武汉地铁进一步完善了志愿服务管理工作,以“文明伴你行”“志愿服务合伙人”等项目为抓手,用品牌化的“微笑服务”贯穿其中,让志愿服务品质的整体提升为运营服务注入了更多活力。

    7年来3万名志愿者 以轨道交通为阵地 服务市民42万小时

    武汉地铁平台闪烁志愿者群星效应□楚天都市报记者 潘锡珩 通讯员 曾斯 产启斗 黄彦

    放下生意做公益,昨日本报报道的武汉地铁“志愿者爷爷”文昌植引发广泛关注,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国文明网,在显著位置全文转发了本报报道。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7 年来,武汉地铁 3 万名志愿者以轨道交通为阵地, 服务市民、奉献爱心、传播文明,用近42 万小时的服务, 诠释着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涌现出一大批感动全网的正能量网红。

    志愿者成为武汉地铁温馨的风景线 通讯员秦万晨摄

    张珈宁在做实验

    C M Y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