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1143 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山岳博物館先期規劃 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五月 1 1 4 3 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553 南投縣水里鄉中山路一段 300 玉山國家公園研究叢刊編號:1143 機:(0492773121(代表) 真:(0492774846

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 · 狀況。由於這些探險家當中,有不少人後來都喜愛「登山」活動,如 鹿野忠雄、千千岩助太郎等;因此,這些以登上山頭或調查研究為主

  • Upload
    others

  • View
    1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1143

    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山岳博物館先期規劃

    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五月

    1143

    玉山國家公園山岳博物館先期規劃 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553南投縣水里鄉中山路一段 300號

    玉山國家公園研究叢刊編號:1143

    總 機:(049)2773121(代表)

    傳 真:(049)2774846

  • 1143

    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山岳博物館先期規劃

    受委託者:吳夏雄建築師事務所

    研究主持人:吳夏雄

    協同主持人:陳永龍、鄭安晞

    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五月

  • 【目 次】

    壹、計畫緣起---------------------------------1

    貳、計畫期程---------------------------------2

    參、計畫目標與規劃構想

    一、博物館功能與目的-----------------------3

    二、山岳博物館之目標-----------------------4

    肆、工作內容與計劃期程

    一、計畫工作項目與內容---------------------5

    二、計劃執行方式與構想---------------------6

    伍、規劃需求調查之分析及評估

    一、【台灣登山博物館】第一次問卷調查分析------7

    二、【台灣登山博物館】第二次問卷調查分析------16

    三、【台灣登山博物館】網路問卷調查分析--------25

    四、綜合分析及評估--------------------------33

    陸、山岳博物館的體制與組織架構

    一、博物館的體制----------------------------36

    二、山岳博物館的組織架構--------------------40

    柒、山岳博物館的典藏規劃

    一、建立通用文物分類與登錄系統--------------43

    二、文物登錄作業與分類架構------------------46

    三、典藏登錄作業象統規劃--------------------48

    四、典藏政策與管理作業要點------------------50

    五、文物入庫典藏作業------------------------54

  • 捌、山岳博物館的展示規劃

    一、博物館展示基本構想----------------------58

    二、山岳博物館展示基本規劃------------------60

    玖、山岳博物館的營運管理策略

    一、永續經營的經驗與文化技街----------------73

    二、不同投資與經營管理比較評估--------------77

    三、官辦民營模式的分工構想------------------81

    四、山岳博物館未來營運策略------------------83

    拾、規劃芻議與空間構想

    一、規劃願景與構想--------------------------85

    二、山岳博物館組織架構空間------------------86

    三、山岳博物館空間機能規劃------------------87

    四、山岳博物館空間需求概估------------------88

    五、內部展示空間規劃構想--------------------93

    拾壹、館址選擇與區位分析

    一、館址區位分析一:供給面的可能------------95

    二、 館址區位分析二:需求面的期待------------98

    三、玉山國家公園內的館址選擇區位評估--------100

    四、水里的交通區位及觀光遊憩優勢------------101

    五、山岳博物館對水里的發展及商機之助益---------106

    六、山岳博物館設在水里的 SWOT 分析-----------107 七、基地現況分析及替代方案分析--------------109

    拾貳、山岳博物館「虛擬建築」基本規劃設計

    一、基本設計及綱要規範----------------------116

    二、細部設計準則----------------------------117

    三、山岳博物館空間設計示意------------------121

  • 四、山岳博物館規劃方案分析---------------------128

    拾參、工程規劃、工作計劃、經費預算分析與財務計劃

    一、工程規劃及工作計劃----------------------130

    二、建築工程費用概估-------------------------134

    三、徵收土地費用概估------------------------137

    四、典採購藏與展示規劃設計費----------------139

    五、營運之財務計畫--------------------------139

    拾肆、可行性評估及建議

    一、可行性評估------------------------------147

    二、後續執行計畫----------------------------147

    三、結語和建議------------------------------149

    基本設計圖說

    附錄一:玉管處辦理山岳博物館規劃案土地取得計劃書

    二:服務建議書審查意見處理情形

    三:期中報告審查意見處理情形

    四:期末報告審查意見處理情形

    五:問卷調查紀錄

    六:規劃團隊組織

  • 壹、計畫緣起 除了傳統原住民的山林生活縱橫山區之外,台灣的「登山」活動,

    可說起源於日據時代;當時隨著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的擴張,而有許多

    山林探勘與探險的行動,以瞭解台灣的山林資源和原住民之「蕃情」

    狀況。由於這些探險家當中,有不少人後來都喜愛「登山」活動,如

    鹿野忠雄、千千岩助太郎等;因此,這些以登上山頭或調查研究為主

    的山林活動,其實也成了台灣登山運動的濫觴。

    戰後國民政府遷台,大抵接收、繼承日本政權遺留下的的各項遺

    產;登山運動也因著時空背景的轉移,而漸漸脫離殖民政權的調查研

    究目的,獨立成為一種健身與山林探勘、享受自然的運動。後來更因

    為「四大天王」以及「百岳」運動等的推波助瀾,在開拓更多適切的

    登山路線後,日漸讓登山變成國民戶外休閒的重要活動之一。

    可惜的是,近百年來台灣的登山史,在當年山林開拓者逐漸凋零

    後,許多跟山岳有關的故事、文獻、史料、裝備等等,在早期不重視

    歷史的年代裡,多半脫落、毀棄、遺失殆盡。而今,當整個社會逐漸

    重視各種歷史與博物誌的時候,才發現若不趕緊籌設「山岳博物館」

    等,來保存與再利用這些山岳教育的媒介與素材,將是台灣社會的一

    大損失!

    特別是「玉山」作為台灣地標,亦為東北亞第一高峰,當初被日

    本人發現比富士山還高,所以稱作「新高山」來凸顯其特質;而後開

    始有不少日本人到此登山朝聖。因此,若說玉山緊繫著台灣登山史,

    可算是台灣登山運動的勝地,也不為過!而今,玉山國家公園為高山

    型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而玉管處為傳承山岳文化、整合登山資源、

    提供登山資訊,並希望設置台灣第一座山岳博物館,來蒐集展示國內

    外各項登山史料資訊,以教育民眾瞭解登山情操、山岳文化及意義,

    達到保育生態、愛護山林及休閒健康目標。是以有此先期規劃,殊為

    可貴!

    1

  • 貳、計畫期程:

    計畫期程與作業進度(93 年 8 月到 94年 4 月)

    進 度

    工作項目

    93

    8 月

    9

    10

    11

    12

    94

    1 月

    2

    3

    4 月

    比重

    計畫推動集思廣益 ◎ ◎ 10%

    計畫需求與選址評估 ◎ ◎ 5%

    先期規劃期初報告(書面) ◎ 5%

    資料搜集與田野調查 ◎ ◎ ◎ ◎ 10%

    內容組織架構構想 ◎ ◎ ◎ ◎ ◎ ◎ 20%

    期中簡報(書面暨簡報) ◎ 5%

    空間規劃設計構想 ◎ ◎ ◎ ◎ ◎ 15%

    空間設計準則與示意圖 ◎ ◎ ◎ ◎ 10%

    未來經營管理計畫建議 ◎ ◎ ◎ 10%

    期末簡報(書面暨簡報) ◎ 5%

    報告印刷與結案核銷 ◎ 5%

    累計工作進度(%) 30% 60% 90% 100%

    經費分配比例(%) 30% 60% 90% 100%

    註:本案 94.3.9 經玉管處營玉觀字第 0941006192 號函同意,延長至

    四月中旬辦理期末簡報。

    2

  • 參、計畫目標與規劃構想

    一、博物館功能與目的

    (一)博物館之目的:

    博物館是一種藉由空間場域的媒介,在人類知識層面上有關自然

    科學、發明技術、社會文化、人文思想等等領域內,去進行各種史料

    的蒐集、整理、調查、研究、及保管,並透過展示其中一部份來作為

    教育素材,或舉辦館內外之各項文教活動等,以提供「研究」、「教育」

    和「休閒」等多重目的之場所。

    (二)博物館的功能:

    一般而言,博物館主要是透過對於已經存在、發生過的「事物」

    之呈現,來達到其教育之目的,因此博物館的功能,至少包括如下:

    1. 蒐集、整理、保管:

    蒐集與保管實物標本、文獻、圖表、錄音帶、錄影帶、磁碟片、

    光碟等。

    2. 展示、教育、休閒:

    以研究、教育、康樂為目的舉辦的展示、講習會、演講會、放

    映會、研討會等;有關資料的指南、解說、目錄、圖錄、年報、調

    查研究報告書的製作與發佈。

    3. 調查、研究:

    有關博物館館藏相關蒐集、保存、展示、教育等等知識、技術

    之調查、研究,以及博物館之經營管理等等。

    3

  • 二、山岳博物館之目標

    博物館本擔負著蒐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功能;山岳博物館則

    是環繞著以台灣為主的「山岳」與「登山」活動,蒐羅相關自然環境、

    人文歷史、活動遺跡等等文物史料,來顯現與台灣山岳暨登山活動相

    關之歷史。其目標包括:

    (一)蒐集、整理與保存與登山相關之文獻、文物與裝備等等各種史

    料。

    (二)運用館藏或邀展、借展等等方式,規劃展示山岳相關主題與史

    料。

    (三)提供登山教育、訓練講習、學術研討、技術交流等動態文教活

    動。

    (四)提供休憩體驗空間,以達寓教於樂、山林保護、休閒健康等目

    標。

    尼泊爾波卡拉國際山岳博物館內部展示空間

    4

  • 肆、工作內容

    一、計畫工作項目與內容

    本先期規劃之工作項目與內容,乃環繞著以「玉山國家公園」為

    範疇內,遴選適切基地,進行「山岳博物館」規劃之可行性評估,並

    提出建築規劃之基本設計規範與準則,以及施工期程與預算等。具體

    計畫工作項目與內容,包括:

    (一)規劃與可行性研究:

    1.計畫概要之研擬。

    2.選址之評估(包括環境、交通、區位功能、測量、地質、土壤、

    水文、都市計畫、區域計畫或水土保持計畫等之調查及規劃)。

    3.計畫需求調查及分析(定性、定量)及評估(包括山友或相關人

    員之問卷調查及座談說明會等)。

    4.替選方案之比較研究。

    5.展示為國際、台灣或地區性等主軸定位及初步規劃。

    6.計畫成本之初估及經濟效益評估。

    7.未來經營管理方式之規劃(例如採管理處自行經營或參考「促進

    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委外經營等)。

    8.可行性報告及建議。

    (二)基本設計:

    1.基本設計,包括基本設計圖及綱要規範等,並採用綠建築方式辦理。

    2.施工規劃及施工初步時程之擬訂。

    3.細部設計準則之擬訂。

    4.基本設計報告。

    二、計劃執行方式與構想

    5

  • (一)組成專業工作團隊,規劃設計博物館願景內容。

    本規劃設計的執行方式,先籌組專業的規劃設計團隊,包括登

    山、空間規劃、博物館學、經營管理核心成員;針對山岳博物館的

    願景、內容構想、組織架構、經營管理、空間規劃設計等,透過分

    工調查、研究、設計,以及密集工作會議等,來提出登山博物館幾

    種可能的內容方案。

    (二)提供跨專業整合平台,創造多元對話交流空間。

    配合前述有關博物館願景與內容方案等,將結合登山教育、山

    林探勘、博物館學、規劃設計、人文歷史等專業者,進行跨專業的

    整合式規劃,透過專家顧問等的座談會,來創造多元對話交流的空

    間,激發更多的想像與創造力,與構思更完善的山岳博物館經營管

    理計畫。

    (三)配合現實變動時時修訂,以創造計畫實現之最大

    可能。

    目前除玉管處外,也有其他相關單位有意推動籌設登山文物館

    等;因此,執行過程將留意各種現實變動,以期創造計畫實現的最

    大可能,並希望能透過本計畫,推動台灣第一座豐富而完善的山岳

    博物館,而不是只進行紙面上的規劃作業。因此,未來在必要時將

    擴大參與,去營造不同單位部門間更多資源整合與分工之可能,也

    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與重複工作。

    6

  • 伍、規劃研究之先期調查分析

    一、【台灣登山博物館】第一次問卷調查分析

    填表日期:民國 93 年 8 月 21 日。

    填表地點:台中維他露基金會會議室。

    填表情境:在台灣山岳文教協會之會員大會上發送填寫。

    有效問卷:共計 35 份。

    本問卷受訪者人員,均為台灣山岳文教協會會員,其會員來源為

    各縣市登山社團的領導人或岳界精英,當初該社團成立的宗旨,其中

    一項就是為了催生山岳博物館。因此,這個文教團體對於台灣岳界催

    生「台灣登山博物館」意見,可說具有相當程度的代表性。

    此次調查對象,年齡層分佈從 20-70 歲以上皆有,登山年齡普遍

    超過 5年,回收有效問卷共計 35 份,佔該協會目前有效會員約 70%之

    比例。本問卷分為「基本資料」與「問題」兩大部分,共擬定 20 題問

    題。

    以下,茲將所有受訪者資料予以數據化與圖表化,以便分析討論。

    甲、基本資料 A、性別

    男性計 26 份,女 9 份,男性樣本稍嫌多了一些。但這個現象背後,

    直接反應的現象卻是:過往登山在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與社會

    束縛下,女性得以走出去登山的機會,是遠比男性低的!

    因此,為了有更平衡的不同性別觀點,往後的抽樣調查上,將儘

    可能地補充女性的樣本數;或針對特定的女性,當要以質化研究的分

    析方法,取得更多的女性觀點之期待。

    男性

    74%

    女性

    26%

    7

  • B、年齡 依照年齡層分析受訪者的年齡層,以壯年的人最多,41-50 歲之間

    的人數,約佔 34%(12/35),41 歲以上約佔 80%(28/35)。

    0

    2

    4

    6

    8

    10

    12

    14

    20以下 21-30 31-40 41-50 51-60 61-70 71以上

    年齡

    C、教育程度 本次問卷的教育程度以大學最多,約佔 51%(18/35),高中職其次,

    專科再次,其餘則為博士與國中,獨缺碩士程度的受訪者。

    國中

    高中職

    專科

    大學

    碩士博士

    D、山齡 「山齡」則為參與登山活動年齡,絕大多數的受訪者,參與登山

    活動的歷史都超過 5 年,僅有少數受訪者無登山經驗,尤其以山齡 25

    年以上的最多,顯見這是資深登山者的普遍觀點,相當具有代表性!

    這對於未來推動成立「台灣登山博物館」的過程,將有積極、正面的

    意義。

    0

    5

    10

    15

    20

    無 5年內 6-10年 11-15年 16-20年 21-25年 25年以上

    山齡

    8

  • 乙、問題分析 本問卷問題的研擬,主要可分為三個方向的重點,分別針對登山博

    物館的定位、登山博物館的主管機關,以及志工意願調查。問卷問題

    徵兆內容如下:

    A、登山博物館的定位:區位、架構、功能、經營方式、吸引誘因等等。

    B、登山博物館的主管機關:主管單位、設立位置等等。 C、義工調查:可作為未來推動與經營管理的支援人力。

    以下,分別就這些個層面,進行問卷整理的初步分析探討。

    A、登山博物館的定位部份

    (一) 對於台灣是否需要有以「登山」為主題的「登山博物館」這個命

    題,幾乎所有的人的回答都是:「需要」。幾乎 100%的受訪者,都

    贊成台灣應該設立以「登山」為主題的博物館,我們暫且稱為「台

    灣登山博物館」。

    (二) 對於「台灣登山博物館」所需要最先處理的「功能」:超過一半

    的人,認為應最先處理的是「登山教育」,其次,才是「登山文史」,

    這一點有點吊詭。因為,「博物館」的主要功能,應是「先」要透

    過蒐藏、保存「登山活動」相關的「文史」與「裝備」等,之後

    才是展示、教育與研究的功能。因此「登山教育」只是其中的一

    環,並非博物館主要功能。

    但仔細省思,才發現這個結果,可能是受訪者對「最先處理

    的功能」字義的誤解;因為背後要問的其實是「博物館展示內容」

    的項目與類別,未來在問卷修訂上,我們會將這個問題直接改問

    為「最應當先要展示的內容」。

    0

    5

    10

    15

    20

    登山文史 登山裝備 登山教育 登山環境 原住民與山

    問題二

    9

  • 儘管如此,由博物館功能這個選項統計結果,也可知大部分資深山

    友,雖熱心推動「登山博物館」,但對博物館功能、定位等博物館

    學專業,概念並不清處。此外,因為國內沒有負責「登山教育」的

    專責機構;因此這個數字的意義,也凸顯了岳界對「登山教育」的

    殷切期待。

    (三) 針對倘若有「登山博物館」,設置與經營管理的模式,有 33 人的

    人是贊成「官辦民營」(官方設立並委外經營),2人贊成「私人設

    立經營」;這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研究「OT」與「BOT」案。

    05

    101520253035

    官辦官營 官辦民營 私人設立經營

    問題三

    (四) 未來倘若「登山博物館」收取門票的話,「50-100 元」的價位,

    是普遍被受訪者所接受的。不過真正的門票之建議售價,在未來

    經營管理上,仍需要估算參觀人數以及博物館的實際營運成本

    後,方可將門票的價位訂定出來。

    0

    5

    10

    15

    20

    50元以下 50-100元 101-150元 151-200元

    問題四

    (五) 對於登山博物館的設置位置,有 17 人選「靠近山而可在登山途

    中順訪者」,有 18 人選「重要都市與大都會中」;這兩個選項比例

    上一半一半,非常接近。這背後代表受訪者對博物館「區位」跟

    「功能」的不同想像;前者希望博物館「可跟登山活動結合」,後

    者則是都會中可純粹參訪的「主題」博物館。儘管「交通」仍是

    決定前往參觀的重要因素,但因問卷少列「平地孤立的僻靜鄉鎮」

    與「山區寧靜部落」等選向,未來問卷將考慮修正加入。

    10

  • 靠近山而可在登山途中順訪者

    重要都市與大都會中

    (六) 你希望登山博物館中,除了「展示」功能外,還需要什麼的問題,

    超過一半的人,都希望博物館能增設附屬的功能設施。如:圖書

    資料中心、登山講習教室、人工攀岩場、登山裝備賣店、多媒體

    中心、休閒餐飲店與紀念品商店等,也有人建議販售地圖、書籍

    以及其他相關資料。

    05

    101520253035

    圖書資料中心

    登山講習教室

    人工攀岩場

    登山裝備販賣店

    多媒體中心

    休閒餐飲店

    紀念品商店

    其他

    問題六

    (七) 倘若成立豐富的「登山博物館」,你會不會專程前往?問卷結果

    顯式:所有的人,即 100%的受訪者都認為會專程前往。

    (八) 倘若成立「登山博物館」,影響參訪者前往參觀的最主要限制,

    受訪者認為為「展覽主題」最重要,其次為「交通區位」,再其次

    為「門票價位」等。因此,博物館的實質內容的可看性與可體驗

    性,必然是影響它是否具有吸引力的最大關鍵要素。

    05

    1015202530

    交通區位

    門票價位

    其他

    展覽主題與

    內容

    問題八

    其它

    展覽主題

    內容

    門票價位

    交通區位

    11

  • (九) 倘若讓受訪者,選出一座代表「台灣」的「山」,有 91%(32/35)

    超高比例的人認為「玉山」最能代表「台灣」。

    玉山

    大霸尖山

    南胡大山

    B、主管機關部分

    (一)絕大多數的山友認為未來主管「登山博物館」的機關為「國家公

    園」,比例超過七成,其他的意見還有「社團」與「跨部會」,不

    過約 74%(26/35)的人贊成由國家公園主管。

    26

    12

    5

    0 5 10 15 20 25 30

    國家公園

    林務局

    縣市政府文化局

    其他

    國家公園 林務局 縣市政府文化局 其他

    (二) 倘若是國家公園作為「登山博物館」的主管機關,有高達

    88%(31/35)的受訪者,認為由「玉山國家公園」來主管,最為恰

    當。

    玉山國家公園

    陽明山國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

    雪霸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

    金門國家公園

    12

  • (三)倘若以「高山型國家公園」為主,作為「登山博物館」的主管機

    關,以設置在「玉山國家公園」選擇的人最多,有高達 94%(33/35)

    的受訪者,認為由「玉山國家公園」來主管,最為恰當。。

    玉山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

    雪霸國家公園

    (四) 倘若以「玉山國家公園」為設置地點,較多受訪者希望設在「水

    里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附近」,其次為「鹿林山莊(塔塔加鞍部)」,

    至於「南安管理站」與「梅山管理站」則幾乎都沒人勾選。

    水里管理處

    鹿林山莊

    南安管理站

    梅山管理站

    (五) 倘若以「太魯閣國家公園」做為設置地點,絕大多數的受訪者,

    希望設立在「太魯閣口」與「合歡山管理站」的贊成人數,相差

    不多。

    太魯閣口

    綠水遊憩區

    合歡山管理站

    (六) 倘若以雪覇國家公園為設置地點,絕大多數受訪者對於設在「武

    陵管理站」最多,佔 51%(18/35),次為「汶水管理處」與「觀霧

    遊憩區」。

    汶水管理處

    武陵管理站

    觀霧遊憩區

    雪見遊憩區

    13

  • (七) 倘若以林務局為設置單位,絕大多數受訪者,最希望設在「森林

    遊樂區」,比例為 77%(27/35)。

    各林管處所在地

    森林遊樂區

    其他

    (八) 倘若以林務局的各林管處為設置單位,絕大多數受訪者最希望最

    希望設在設在「南投林管處」,比例為 57%(20/35),其次為「嘉義

    林管處」。

    0

    5

    10

    15

    20

    25

    新竹林管處

    南投林管處

    花蓮林管處

    嘉義林管處

    屏東林管處

    羅東林管處

    台東林管處

    東勢林管處

    問題十七

    (九) 倘若以林務局的各森林遊樂區為設置單位,以「阿里山」為最受

    訪者勾選的森林遊樂區,其次為「合歡山」,再次為「觀霧」。「阿

    里山」之雀屏中選除了「名氣」外,「交通」也方便,所以才有如

    此多人勾選。

    0

    5

    10

    15

    20

    25

    太平山觀霧

    滿月圓

    八仙山

    大雪山

    合歡山武陵

    奧萬大

    阿里山墾丁

    問題十八

    14

  • (十) 倘若以各縣市文化局為主管機關,大多數的人希望設在「台中縣

    市」,比例超過 51%(18/35),其次為「南投」,沒有人填寫高雄或

    東部縣市。

    0

    5

    10

    15

    20

    台中縣市 南投 嘉義市 台北市

    問題十九

    C、義工部份

    假如登山博物館設立了,91%(32/35)的受訪者願意成為該博物館的

    義工。

    願意

    不願意

    小結:根據第一次針對「台灣山岳文教協會」所做的問卷調查,

    我們可以對登山界所期待的「台灣登山博物館」等相關問題,作初步

    的釐清工作。儘管第一次問卷調查的樣本數量只有 35 人,稍嫌少了一

    點,男女樣本數也不夠平均;但因這些受訪者可說都是岳界精英與「各

    社團代表」人物,因此具有登山界意見絕對的代表性與參考價值。

    根據第一次調查的結果,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一致認為,推動成

    立「台灣登山博物館」是刻不容緩的!

    之後,我們又在十月二日至三日於玉管處舉辦之「2004 國家公園

    登山研討會」的場合,繼續辦理取樣更大的問卷調查工作,以期能得

    到最佳的「台灣登山博物館」先期評估意見調查,提供作為規劃設計、

    設立實施與經營管理之參考建議。以下,是我們第二次問卷調查的分

    析整理。

    15

  • 二、【台灣登山博物館】第二次問卷調查分析

    填表日期:民國 93 年 10 月 3 日。

    填表地點:玉管處「2004 國家公園登山研討會」會場

    填表情境:在「2004 國家公園登山研討會」會上發送填寫。

    有效問卷:共計 103 份。

    本問卷共擬定 20 題,分為「基本資料」與「問題」兩大部分,填

    表日期為民國 93年 10 月 3 日,地點:南投玉山國公園所舉辦之 2004

    國家公園登山研討會。

    問卷回收有效問卷共計 103 份。受訪者來源為各縣市岳界代表,

    年齡層分佈從 20-70 歲以上皆有,登山年齡普遍超過 5年以上,對於

    台灣岳界催生「台灣登山博物館」意見,具有相當程度的代表性。茲

    將所有受訪者資料予以數據化與圖表化。

    甲、基本資料 A、性別

    男性計 68 份,女 35 份,男性樣本稍嫌多了一些,但比女性受訪

    者的樣本數,比第一次的樣本數多。

    男性

    66%

    女性

    34%

    B、年齡

    依照年齡層分析受訪者的年齡層以 21-30 歲之間的人最多,約佔

    30%(31/103),41-50 歲以上約佔 26.2%(27/103)。

    第二次受訪者年齡普遍比第一次來的低。

    0

    10

    20

    30

    40

    20以下 21-30 31-40 41-50 51-60 61-70 71以上

    年齡

    16

  • C、教育程度 在教育程度方面,本次問卷的教育程度以大學最多,約佔

    51%(18/35),專科居次(26),碩士再居次(24),平均受訪者學歷比第

    一次來的高。

    國中 高中職

    專科

    大學

    碩士

    博士

    D、山齡

    由於「山齡」則為參與登山活動年齡,絕大多數的受訪者參與登

    山活動的歷史都超很久,僅有少數受訪者無登山經驗,尤其以山齡 5

    年以內的最多(32/103),6-10 年以上者,佔 66.6% (69/103),對於「台

    灣登山博物館」的成立,有者積極與正面意義。

    0

    10

    20

    30

    40

    無 5年內 6-10年 11-15年 16-20年 21-25年 25年以上

    山齡

    乙、問題分析 本問卷問題主要可分為大區塊,分別為:一、登山博物館的定位

    部份─區位、架構、功能、吸引前往的誘因等問題,二、主管機關、

    位置等問題,三、義工調查。

    A、登山博物館的定位部份 在登山博物館的定位部份,我們發現:

    (一)、對於台灣是否需要有以「登山」為主題的「登山博物館」,幾乎

    所有的人的回答都是─需要(需要 102/不需要 1),幾乎 99%的受訪

    者,都贊成台灣應該設立以「登山」為主題的博物館,我們暫且

    稱為「台灣登山博物館」,這與第一次受訪的結果一樣。

    (二)、對於「台灣登山博物館」,所需要最先處理的功能,超過一半的

    人,認為最先處理「登山教育」,其次才是「登山文史」,這一點

    17

  • 有點吊詭,事實上「博物館」的主要功能,並非是「登山教育」,

    而是保存與研究「登山活動」相關的「文史」與「裝備」,「登山

    教育」只是其中的一環,並非博物館的主要功能,但廣義來說,「登

    山博物館」也是要處理有關「登山的社會教育」部分,但是純粹

    把他定位成「學校」,在功能與結構上,又有些許的不同﹔由此點,

    也可以知道絕大部分資深的山友對於「登山博物館」的功能與定

    位,模糊不清,也凸顯了國內沒有專責機構負責「登山教育」。

    第二次的受訪中,比較多人關心到「登山環境」與「原住民與

    山」的議題。這與第一次受訪的結果,大致一樣。

    0

    10

    20

    30

    40

    50

    60

    登山文史 登山裝備 登山教育 登山環境 原住民與山

    問題二

    (三)、針對倘若有「登山博物館」,有 82 人的人贊成「官辦民營」(官

    方設立並委外經營),9 人贊成「私人設立經營」,這有助於我們進

    一步研究「OT」與「BOT」案,12 人贊成「O」案,這與第一次受

    訪的結果一樣。

    020406080

    100

    官辦官營 官辦民營 私人設立經營

    問題三

    (四)、倘若「登山博物館」收取門票的話,「50-100 元」(47)的價位,

    是普遍被受訪者所接受的,其次是「50 元以下」(44)的選項,博

    物館門票 100 元以內的人有 88%同意,不過真正的門票建議售價,

    需要估算參觀人數以及博物館的實際營運成本後,方可將門票的

    價位,訂定出來。

    這個結果,也與第一次受訪的結果大致一樣。

    18

  • 0

    10

    20

    30

    40

    50

    50元以下 50-100元 101-150元 151-200元

    問題四

    (五)、對於登山博物館的設置位置,絕大多數的人對於「靠近山而可

    在登山途中順訪者」有 53 人選與「重要都市與大都會中」有 50

    人選,這兩個選項,比例上一半一半,非常接近,代表了「交通」

    仍是決定前往參觀的最大因素。

    靠近山而可在登山途中順訪者

    重要都市與大都會中

    (六)、你希望登山博物館中,除了展示外,超過一半的人都希望博物

    館,能增設如:圖書資料中心、登山講習教室、人工攀岩場、登

    山裝備賣店、多媒體中心、休閒餐飲店與紀念品商店等,也有人

    建議販售地圖、書籍以及其他相關資料。

    0102030405060708090

    圖書資料中心

    登山講習教室

    人工攀岩場

    登山裝備販賣店

    多媒體中心

    休閒餐飲店

    紀念品商店

    其他

    問題六

    (七)、倘若成立豐富的「登山博物館」,所有 100%的受訪著,都認為會

    專程前往。這與第一次受訪的結果一樣。

    19

  • (八)、倘若成立「登山博物館」,影響參訪者前往參觀的最主要限制為

    「展覽主題」,其次為「交通區位」、與「門票價位」。這與第一次

    受訪的結果一樣。

    020406080

    100

    交通區位

    門票價位

    展覽主題與內容

    其他

    問題八

    (九)、倘若讓受訪者,選出一座代表「台灣」的「山」,超高比例─

    75.7%(78/103)的人認為「玉山」最能代表「台灣」。這與第一次

    受訪的結果一樣。

    玉山

    雪山

    南湖大山

    大霸尖山

    北大武山

    其他

    B、主管機關部分

    在登山博物館的主管機關方面,第二次調查的發現如下:

    (一)、絕大多數的山友,都認為未來主管「登山博物館」的機關為「國

    家公園」必較適切,比例超過七成,其他的意見還有「社團」與

    「跨部會」,不過約 76.6%(79/103)的人贊成由國家公園主管。

    這與第一次受訪的結果一樣。

    20

  • 79

    36

    1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國家公園

    林務局

    縣市政府文化局

    其他

    國家公園 林務局 縣市政府文化局 其他

    (二)、倘若是國家公園作為「登山博物館」的主管機關,有高達

    75.3%(78/103)的受訪者,認為由「玉山國家公園」來主管,最為

    恰當。

    這與第一次受訪的結果一樣。

    玉山國家公園

    陽明山國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

    雪霸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

    金門國家公園

    (三)、倘若以「高山型國家公園」為主,作為「登山博物館」的主管

    機關,以設置在「玉山國家公園」選擇的人最多,有高達

    52.4%(54/103)的受訪者,認為由「玉山國家公園」來主管,最為

    恰當。

    這與第一次受訪的結果一樣。

    玉山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

    雪霸國家公園

    21

  • (四)、倘若以「玉山國家公園」為設置地點,較多受訪者希望設在「水

    里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附近」(67),其次為「鹿林山莊(塔塔加鞍

    部)(31), 「南安管理站」(2)與「梅山管理站」(3)幾乎較少人

    勾選。

    這與第一次受訪的結果一樣。

    水里管理處

    鹿林山莊

    南安管理站

    梅山管理站

    (五)、倘若以太魯閣國家公園為設置地點,絕大多數的受訪者希望設

    在「合歡山管理站」(55),「太魯閣口」(36)其次,第一次受訪時,

    兩個選項比例差不多。

    結果與第一次受訪的結果不一樣。

    太魯閣口

    綠水遊憩區

    合歡山管理站

    (六)、倘若以雪覇國家公園為設置地點,絕大多數受訪者對於設在「武

    陵管理站」最多,佔 46.6%(48/103),次為「汶水管理處」與「觀

    霧遊憩區」。

    這與第一次受訪的結果一樣。

    汶水管理處

    觀霧遊憩區

    雪見遊憩區

    武陵管理站

    22

  • (七)、倘若以林務局為設置單位,絕大多數受訪者最希望設在「森林

    遊樂區」,比例為 52.4%(54/103)。

    這與第一次受訪的結果一樣。

    各林管處所在地

    森林遊樂區

    其他

    (八)、倘若以林務局的各林管處為設置單位,絕大多數受訪者最希望

    最希望設在設在「南投林管處」,比例為 37.8%(39/103),其次為

    「東勢林管處」(19),「嘉義林管處」(16)。

    除第二順位以後排名有變化外,第一順位與第一次受訪的結果一

    樣。

    05

    1015202530354045

    新竹林管處

    南投林管處

    花蓮林管處

    嘉義林管處

    屏東林管處

    羅東林管處

    台東林管處

    東勢林管處

    問題十七

    (九)、倘若以林務局的各森林遊樂區為設置單位,以「合歡山」為最

    受訪者勾選的森林遊樂區,其次為「武陵」與,再次為「阿里山」。

    「合歡山」之雀屏中選除了「名氣」外,「交通」也方便,所以才

    有如此多人勾選。

    與第一次受訪結果不一樣。

    23

  • 0

    10

    20

    30

    40

    50

    太平山觀霧

    東眼山

    滿月圓內洞

    八仙山

    大雪山

    合歡山武陵

    奧萬大

    阿里山藤枝雙流墾丁富源知本池南

    問題十八

    (十)、倘若以各縣市文化局為主管機關,大多數的人希望設在「台中

    縣市」,比例超過 38.8%(40/103),其次為「南投」(35),若以中

    部為設立地點 72.8%(75/103)贊成。

    這與第一次受訪的結果一樣。

    01020304050

    台中縣市

    南投

    嘉義市

    台北市

    桃園

    花蓮

    宜蘭

    台南

    問題十九

    C、義工部份

    在義工方面,假如登山博物館設立了,有 87.3%(90/103)的受訪者

    願意成為該博物館的義工。

    願意

    不願意

    24

  • 三、【台灣山岳博物館】第三次問卷調查分析 填表日期:民國 93 年 12 月~94 年 3 月。 填表地點:網路填表 填表情境:透過網路發送填寫。 瀏覽人次:共計 6,384 人次。 填寫問卷:共計 89 份。 有效問卷:共計 74 份。 本問卷共擬定 20 題,分為「基本資料」與「問題」兩大部分。 問卷回收有效問卷共計 74 份,受訪者來源為網路族代表,由於填

    寫問卷沒有獎品及問卷之問題過多,造成瀏覽者眾,填寫者寡的現象,

    年齡層分佈從 20-60 歲以上皆有,登山年齡普遍超過 5 年以上,對於台灣岳界催生「台灣登山博物館」意見,具有相當程度的代表性。茲將

    所有受訪者資料予以數據化與圖表化。

    甲、基本資料 A、性別

    男性計 53 份,女 21 份,男性樣本稍嫌多了一些,但比較女性受訪者的樣本數,比第一次的樣本數多。

    男性

    72%

    女性

    28%

    B、年齡

    依照年齡層分析受訪者的年齡層以 21-30 歲之間的人最多,約佔66.2%(49/74),41-50 歲以上約佔 9.4%(7/74)。

    第三次次受訪者年齡普遍比第一次/第二次來的低,主要原因是透過網路填寫問卷,限制了不會使用電腦的銀髮族。

    0

    10

    20

    30

    40

    50

    60

    20以下 21-30 31-40 41-50 51-60 61-70 71以上

    年齡

    25

  • C、教育程度 在教育程度方面,本次問卷的教育程度以大學最多,約佔

    55.4%(41/74),碩士居次(17/74),專科再次之(10/74),平均受訪者學歷比第一次來的高。

    國中 高中職

    專科

    大學

    碩士

    博士

    D、山齡

    由於「山齡」則為參與登山活動年齡,絕大多數的受訪者參與登

    山活動的歷史都超很久,僅有少數受訪者無登山經驗,尤其以山齡 5年以內的最多(46/74),屬於網路族的新興戶外族群,對於「台灣登山博物館」的成立,有者積極與正面意義。

    0

    10

    20

    30

    40

    50

    無 5年內 6-10年 11-15年 16-20年 21-25年 25年以上

    山齡

    乙、問題分析

    本問卷問題主要可分為大區塊,分別為:一、登山博物館的定位

    部份─區位、架構、功能、吸引前往的誘因等問題,二、主管機關、

    位置等問題,三、義工調查。

    A、登山博物館的定位部份 在登山博物館的定位部份,我們發現:

    (一)、對於台灣是否需要有以「登山」為主題的「登山博物館」,幾乎所有的人的回答都是─需要(需要 73/不需要 1),幾乎 98.6%的受訪者,都贊成台灣應該設立以「登山」為主題的博物館,我們暫且

    稱為「台灣登山博物館」。 這與第一次/第二次受訪的結果一樣。

    26

  • (二)、對於「台灣登山博物館」,所需要最先處理的功能,超過 33.7%的人,認為最先處理「登山教育」(25/74),其次才是「登山環境」(19/74),再其次為「登山文史」(17/74),這一點有點吊詭,事實上「博物館」的主要功能,並非是「登山教育」,而是保存與研究

    「登山活動」相關的「文史」與「裝備」,「登山教育」只是其中

    的一環,並非博物館的主要功能,但廣義來說,「登山博物館」也

    是要處理有關「登山的社會教育」部分,但是純粹把他定位成「學

    校」,在功能與結構上,又有些許的不同﹔由此點,也可以知道絕

    大部分資深的山友對於「登山博物館」的功能與定位,模糊不清,

    也凸顯了國內沒有專責機構負責「登山教育」。

    第三次的受訪中,比較多人關心到「登山環境」與「原住民

    與山」的議題,這與第一次/第二次受訪的結果,大致一樣。

    0

    5

    10

    15

    20

    25

    登山文史 登山裝備 登山教育 登山環境 原住民與山

    問題二

    (三)、針對倘若有「登山博物館」,有多數人,52/74(70.2%)的人贊成「官辦民營」(官方設立並委外經營),2 人贊成「私人設立經營」,這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研究「OT」與「BOT」案,20 人贊成「O」案,這與第一次/第二次受訪的結果一樣。

    0

    10

    20

    30

    40

    50

    60

    官辦官營 官辦民營 私人設立經營

    問題三

    (四)、倘若「登山博物館」收取門票的話,「50-100 元」(45/74)的價位,

    是普遍被受訪者所接受的,其次是「50 元以下」(22/74)的選項,

    27

  • 博物館門票 100 元以內的人有 90.5%同意,不過真正的門票建議售價,需要估算參觀人數以及博物館的實際營運成本後,方可將門

    票的價位,訂定出來。 這個結果,也與第一次/第二次受訪的結果大致一樣。

    0

    10

    20

    30

    40

    50

    50元以下 50-100元 101-150元 151-200元

    問題四

    (五)、對於登山博物館的設置位置,絕大多數的人對於「靠近山而可在登山途中順訪者」有 31 人(31/74)選與「重要都市與大都會中」有43 人(43/74)選,這兩個選項,比例上將近一半一半,非常接近,代表了「交通」仍是決定前往參觀的最大因素。

    靠近山而可在登山途中順

    訪者

    重要都市與大都會中

    (六)、你希望登山博物館中,除了展示外,超過一半的人都希望博物館,能增設如:圖書資料中心、登山講習教室、人工攀岩場、登山裝

    備賣店與多媒體中心,休閒餐飲店與紀念品商店則圈選的比例未

    超過一半。

    01020304050607080

    圖書資料中心

    登山講習教室

    人工攀岩場

    登山裝備販賣店

    多媒體中心

    休閒餐飲店

    紀念品商店

    其他

    問題六

    (七)、倘若成立豐富的「登山博物館」,所有 98.1%(73/74)的受訪著,

    28

  • 都認為會專程前往。這與第一次/第二次受訪的結果幾乎一樣。 (八)、倘若成立「登山博物館」,影響參訪者前往參觀的最主要限制為

    「展覽主題」(51/74),其次為「交通區位」(29/74)、與「門票價位」(26/74)。這與第一次/第二次受訪的結果一樣。

    0102030405060

    交通區位

    門票價位

    展覽主題與內容

    其他

    問題八

    (九)、倘若讓受訪者,選出一座代表「台灣」的「山」,超高比例─64.8%(48/74)的人認為「玉山」最能代表「台灣」。 這與第一次/第二次受訪的結果一樣。

    玉山

    雪山

    南湖大山

    大霸尖山

    北大武山

    其他

    B、主管機關部分 在登山博物館的主管機關方面,第三次調查的發現如下:

    (一)、絕大多數的山友,都認為未來主管「登山博物館」的機關為「國

    家公園」必較適切,比例超過五成,其他的意見還有「社團」與

    「跨部會」,不過約 58.1%(43/74)的人贊成由國家公園主管。 這與第一次/第二次受訪的結果大致一樣。

    29

  • 43

    19

    10

    2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國家公園

    林務局

    縣市政府文化局

    其他

    國家公園 林務局 縣市政府文化局 其他

    (二 )、倘若是國家公園作為「登山博物館」的主管機關,有高達

    52.7%(39/74)的受訪者,認為由「玉山國家公園」來主管,最為恰當。 這與第一次/第二次受訪的結果一樣。

    玉山國家公園

    陽明山國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

    雪霸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

    金門國家公園

    (三)、倘若以「高山型國家公園」為主,作為「登山博物館」的主管機

    關,以設置在「玉山國家公園」選擇的人最多,有高達 48.6%(36/74)的受訪者,認為由「玉山國家公園」來主管,最為恰當。 這與第一次/第二次受訪的結果一樣。

    玉山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

    雪霸國家公園

    (四)、倘若以「玉山國家公園」為設置地點,較多受訪者希望設在「水

    里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附近」(46/74),其次為「鹿林山莊(塔塔加鞍部)(24/74),「南安管理站」(1/74)與「梅山管理站」(3/74)幾乎較少人勾選。

    這與第一次/第二次受訪的結果一樣。

    30

  • 水里管理處

    鹿林山莊

    南安管理站

    梅山管理站

    (五)、倘若以太魯閣國家公園為設置地點,絕大多數的受訪者希望設在

    「太魯閣口」(36/74),其次「合歡山管理站」(25/74),第一次受訪時,兩個選項比例差不多。 結果與第一次受訪的結果一樣,與第二次不一樣。

    太魯閣口

    綠水遊憩區

    合歡山管理站

    (六)、倘若以雪覇國家公園為設置地點,絕大多數受訪者對於設在「武

    陵管理站」最多,佔 56.7%(42/74),次為「觀霧遊憩區」(22/74)與「汶水管理處」(9/74)。 這與第一次/第二次受訪的結果大致一樣。

    汶水管理處

    觀霧遊憩區

    雪見遊憩區

    武陵管理站

    (七)、倘若以林務局為設置單位,絕大多數受訪者最希望設在「各林管

    處所在」,比例為 51.3%(38/74)。 這與第一次/第二次受訪的結果不一樣。

    各林管處所在地

    森林遊樂區

    其他

    (八)、倘若以林務局的各林管處為設置單位,絕大多數受訪者最希望最

    希望設在設在「南投林管處」,比例為 43.2%(32/74),其次為「新竹林管處」(16/74),「嘉義林管處」(13/74)。

    31

  • 除第二順位以後排名有變化外,第一順位與第一次/第二次受訪的結果一樣。

    05

    101520253035

    新竹林管處

    南投林管處

    花蓮林管處

    嘉義林管處

    屏東林管處

    羅東林管處

    台東林管處

    東勢林管處

    問題十七

    (九)、倘若以林務局的各森林遊樂區為設置單位,以「阿里山」為最受訪者勾選的森林遊樂區,其次為「合歡山」與,再次為「觀霧」。

    「阿里山」之雀屏中選除了「名氣」外,「交通」也方便,所以才

    有如此多人勾選。 與第一次/第二次受訪結果不太一樣。

    0

    10

    20

    30

    40

    太平山觀霧

    東眼山

    滿月圓內洞

    八仙山

    大雪山

    合歡山武陵

    奧萬大

    阿里山藤枝雙流墾丁富源知本池南

    問題十八

    (十)、倘若以各縣市文化局為主管機關,大多數的人希望設在「台北

    縣市」,比例超過 28.3%(21/74),其次為「南投」(20/74)。

    這與第一次/第二次受訪的結果不一樣,可能與填問卷的人的出生地有關係。

    05

    10152025

    台中縣市

    南投

    嘉義市

    台北市

    台南

    台東

    新竹

    宜蘭

    彰化

    高雄縣市

    問題十九

    32

  • C、義工部份

    在義工方面,假如登山博物館設立了,有 37.8%(28/74)的受訪者願意成為該博物館的義工。

    比例與第一次/第二次的訪談比例大為下降,可見網路一族因為比較是「匿名」傾向的,也就較不願參加不明確的公益事務。

    願意

    不願意

    四、綜合分析討論 基於三次問卷調查分析整理,根據第一次針對「台灣山岳文教協

    會」所做的問卷調查,我們對「台灣登山博物館」相關問題,作一番

    初步的釐清,知曉其迫切性、必要性與資深而活躍的山友們的主要想

    法。

    第二次的問卷,我們的取樣規模更大,主要仍以關心登山議題的

    人為主,在研討會中取樣。第二次問卷調查的樣本有 103 人,比第一

    次受訪指的問卷,則更具代表性。

    根據第二次調查,幾乎所有的受訪者認為,成立「台灣登山博物

    館」是刻不容緩的,首先需要處理的功能為「登山教育」與「登山文

    史」,至於經營以「官辦民營」(官方設立並委外經營)方式為最佳,門

    票則建議 50-100 元之間。不過,這一部份仍需要經過更細密的營運評

    估計畫,才能提出比較適切的規劃建議。

    至於第三次網路問卷的調查,受限於預算,由於無法提供贈品等

    填寫誘因,加上問卷的題目數量不少,所以雖有高達 6384 名上網瀏覽,

    但實際填寫的有效問卷卻只有 74 份;儘管如此,其調查結果卻更顯示

    這些有心人,填寫出來的統計結果,和第一次、第二次的調查結果,

    幾乎是一致的!三次不同的調查結果的相近,也更意味這份問卷,無

    論在信度上、效度上,都具有一定的公信力與代表性。

    33

  • 而在館址區位上的考量,問卷結果是「靠近山而可在登山途中順

    訪者」的選項,遠比「位於重要都市與大都會中」重要!這意味對於

    大多數的山友來說,他們會希望一個可以與「山」真正結合的「登山

    博物館」(或山岳博物館);而未必是只在都會區裡面的、抽離大自然

    環境的登山博物館。也因此,如何在交通因素、親近自然所在的兩個

    要素間,取得一個適切的平衡點,將是登山博物館區位上重要的考量。

    除了博物館該有的功能外,超過 50%的人認為可以將─圖書資料中

    心、登山講習教室、人工攀岩場、登山裝備賣店、多媒體中心、休閒

    餐飲店、紀念品商店,都列入博物館的功能。這顯式山友們對於登山

    博物館的想像,其實是多功能的、複合式的博物館,以山為主題核心,

    卻又得有其他附加功能。

    倘若台灣真有一座「登山博物館」,所有受訪者接會專程前往參

    觀,不過「展覽主題與內容」與「交通區位」仍會左右他們參觀博物

    館的因素。這也呼應了前面區位分析的重點:必須在親近自然的可及

    性與交通便捷性之間,取得平衡!

    當然,尤其得要提出並加以確認的是,三次的調查分析都顯示出:

    若只選一座山岳作為台灣的代表,東亞第一高峰「玉山」儼然是受訪

    者心目中,台灣「山」的代表。倘若,由國家採取「官辦民營」的方

    式,建立「台灣登山博物館」,則「國家公園」是問卷中最佳的主管機

    關,而「玉山國家公園」則為受訪者心目中,為最佳的「管理」與「設

    置」單位。

    若以「玉山國家公園」為主,受訪者認為「水里玉山國家公園管

    理處附近」為最佳的設置地點,而「鹿林山莊(塔塔加鞍部)」因為更

    靠近山,也是值得考慮的位置。

    若以「太魯閣國家公園」為主管單位,則「合歡山管理站」領先

    「太魯閣口」,為最佳地點﹔若以「雪覇國家公園」為設置機關與管理

    單位,「武陵管理站」便成為為最佳的設置地點。這些也都間接呼應,

    對於山友來說,與自然的親近性更優於純粹交通便利的考量。

    若以農委會所屬之林務局為管理單位,受訪者希望設置在「森林

    遊樂區」的比例遠超過「各林管處所在地」。以「林管處」為設置單位,

    「南投林管處」為最多人勾選的管理機關,其次為「東勢林管處」。倘

    若以林務局的各森林遊樂區為設置單位,前兩次以「合歡山」為最受

    34

  • 訪者勾選的森林遊樂區,其次為「武陵」,再次為「阿里山」。但網路

    問卷則是阿里山為先,其次為合歡山。

    倘若以各縣市文化局為主管機關,大多數的人希望設在「台中縣

    市」,若以中部為設置地點。則 72.8%贊成。由於這次研討會的會眾,

    來自全省各地(當然仍以西部居大多數);所以並不是因為住在中部的

    人多,而建議設在中部。

    最後,必須一提的是,儘管網路族群則比較保守,但正式受訪的

    人幾乎都願意擔任「台灣登山博物館」的義工,所以表示「民間參與」

    意願高,未來必須草擬義工招募與管理辦法。總體而言,本次受訪樣

    本數僅有 74 份,但比較第一次及第二次的受訪結果,幾乎一樣。可見,

    此問卷的代表性與信度頗高。當然,可惜的仍是男女樣本數不夠平均,

    這意味台灣登山人口,仍以男性居多,女性登山有待推廣,營造出更

    適合女性登山與參與的社會環境!

    35

  • 陸、山岳博物館的體制與組織架構 一、博物館的體制

    無論是公立或私立的博物館,基本上在國際間對「博物館」的性

    質與功能,普遍定義為「非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教育機構」,因此過去

    公設博物館的經費預算,全部來自政府公部門按年編列的模式,被視

    為天經地義之事;但也因為這種隸屬的關係,博物館的營運經常出現

    「行政效率低落、文物維護及典藏制度有缺失、博物館建物及安全設

    施不符合標準」等的指謫,甚至博物館從業人員也抱怨,沉重的官僚

    體系以及缺乏彈性的法令規章,使得博物館經營缺乏效率,研究水準

    無法提昇,尤其無法應變緊急的情況,特別是藏品徵集、採購及文物

    保存維護環境、安全措施方面,常見緩不濟急的狀況發生。

    面對已設立或籌設中的各級公立博物館,特別是國家級或大型博

    物館的困境,這也說明公設的博物館的體制及營運模式,不論規模大

    小,都已出現狀況。

    (一)博物館行政獨立化之趨勢 其實這種情形,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國,特別是博物館事業發達與

    博物館林立的歐陸國家及亞洲的日本,都面臨了整體國家財政壓力,

    逐漸考慮博物館自主權、調整公營博物館的體制與經營的問題。

    從 1980年代起,有許多國家,包括日本、荷蘭、英國、法國、南

    非、紐西蘭等國家,已經開始重新思考政府所應扮演的角色。如法國

    為了紓解財政壓力及追求行政彈性,逐漸發展出某些其特有的經營制

    度。

    近年來,幾座參觀率特別高的國立博物館,如:羅浮宮博物館、

    奧塞美術館及凡爾賽宮博物館,逐漸發展升級為獨立的自主機構,但

    仍附屬於文化部。這是法國所謂的「權力下放」政策(la

    deconcentration),國立博物館一方面接受文化部的預算支持,但亦

    享有相當高的自主權,這對具有中央集權傳統的法國而言,是頗為不

    易的一種突破。

    (二)法人化與民營化之博物館 博物館的隸屬與經營體制並無固定的模式,各國依其歷史、文化、

    社會、人文背景及對博物館概念的不同,發展出的博物館經營、組織

    架構、政策、模式也互異。日本擁有近 5,000 座的各類型博物館,博

    36

  • 物館事業的發達得力於政府要求公私立博物館實施博物館「法人化」

    的制度,一體適用;同時並修訂各種稅法,採正面表列優惠的方式,

    使文教機構在法人化的進程中獲得實際的利益。

    約在 1975 年左右,當時日本即以「公共法人」及「公益法人」等

    分工極為細密的「法人」 化之修法 ,來扶持、獎助、規範、督導國

    家、地方(都、道、府、縣、市、町)、 企業體及私人博物館等的文化

    教育機構之設立及健全營運,因此相當成功的渡過泡沫經濟和全球經

    濟消退的二十世紀末。

    荷蘭和日本一樣的,是博物館事業發達的國家,設館密度高,收

    藏品的品質也相當的高,可說是博物館事業相當興盛;在眾多的博物

    館中有 17 間隸屬文化部,其中的 7間在 1994 年改制為獨立基金會;

    1994 至 95 年間又有 14 家博物館(含前之 7間)接續以「外部自治

    (External Autonomy)」的「法人化」模式轉型,甚獲國際間博物館界

    的重視和借鏡。

    面對政府精簡組織、財政日益困難的處境之下,在臺灣亦於 1998

    年由行政院執行「政府再造推動計畫」,而「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

    即為其中之重點工作;政府文化事業營運業務委託民間辦理的策略,

    漸漸地成為新的趨勢,「公辦民營」、BOT (Build-Operate-Transfer,

    興建→營連→轉移)或 OT 等「民營化」(Privatization)的策略,一時

    之間成為公務機關興起的話題;但實際上「民營化」是不是萬靈丹?其

    實施的時機、對象的屬性、形成條件的限制和標的是什麼?博物館的特

    殊屬性(非營利、社教、保存文化資產的目的事業)是否可以吸引民間

    投資的意願?等等問題都尚待驗證。

    以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為例:該館建館之初,係以公辦公營

    之組織型態規劃。然正式開館前,教育部、銓敘部及行政院人事行政

    局等機關,於 90年 3 月共同議會研商該館「組織條例」草案時,人事

    行政局於會中建議史前館未來營運方式,應朝向政府再造計畫之「推

    動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而行政院院長亦於90年 5月行政院第2735

    次會議討論「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組織條例」草案時,提示查照

    辦理。

    目前,國家級大型博物館公辦民營的經驗唯有海洋生物博物館,

    但其成效與影響,其實是還在實驗及檢討評估的階段;地方級的博物

    館如臺北鶯歌的陶瓷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或者籌備中的宜蘭縣的蘭

    37

  • 陽博物館、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馬祖歷史民俗文物館等,經評估因

    「根本沒有條件」產生,以吸引民間資金投入的「Real Option(實質

    選擇權)」之機制,同時相關單位(如國家公園,林務局等)的財政也沒

    有能力投資足夠的創設基金,因此殊少考慮、民營化的可能性。但籌

    備中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則在籌備處主任易主之後,朝「法人化」

    的方向積極思考。

    (三)博物館公、民雙軌經營的可能性 公立博物館的經營可以有多面向的模式。我們必須了解到「民營

    化」和博物館「自主化」(行政獨立化)一體兩面的互補機制;以我國

    的行政體系架構而言,繁瑣的行政程序和「圖利他人」的道德判準,

    都會阻礙博物館、不易走向民營化的途徑。

    再從投資報酬率而言,博物館的事業在開館之後是可以採「部分

    民營化」,如巴黎市政府負責經濟發展業務的 Kerviler女士的建議:

    政府可將博物館推廣、活動及宣傳方面的業務委託民間執行,但保留

    博物館「本質性」的業務如典藏與研究。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她建

    議採用雙軌制度(La Structure Dedoublee),亦即政府聘用研究員從

    事研究與典藏工作,而活動推廣的業務,則以成立類似「國家博物館

    聯合會(la Reunion des Musees Nationanaux, RMN)(獨立法人基金、

    類似聯合信託基金)一樣的單位,委託民間執行。

    有關山岳博物館的營運、管理等,各種模式的比較,我們將在後

    面的章節繼續討論。在此,先簡介幾個國外的案例,以茲作為比較的

    參考經驗借鏡。

    (四)荷蘭的案例 荷蘭於 1993 年 6 月通過國立博物館自治的法令,這項法令規範數

    項原則:

    1.屬於國家或交由國家保管的文物,不可委託亦不可轉讓他人。

    2.原屬於國家的建物依然是國家的財產。

    3.文化部依舊負責經費支援博物館的運作。

    4.機構地位改變後,人員係有原有的權利,其淨得酬勞不得受到減免。

    5.政府預算程序中立。

    由此可知,荷蘭的改革並不表示政府完全卸除責任,政府仍然擔

    保文化機構的存在,收藏品仍然是國家的財產,但將管理權交付博物

    館,中央的行動集中在經費補助及文化資產保護等根本工作,而將博

    38

  • 物館經營及計畫擬定等作業交由博物館自行執行;中央在經費補助之

    外,可以將心力專注於博物館政策大方向的規劃。荷蘭政府的這種模

    式更接近「法人化」而非以「民營化」為目的。

    因此,為國家博物館之永續經營,維持博物館營運的穩定及政策

    (事業設立目的)的一致,有效執行保存、維護歷史文化資產,以觀眾

    利益為營運導向,創設基金、推動部分民營化,讓博物館享有更大的

    自主權及自主運用經費,營運得以更為主動、積極、活絡,則博物館

    「法人化」也是必然與必要的途徑。

    (五)國內案例:以「國家藝街村」為例 再以國內的「國家藝術村」為例詳加介紹,文建會於八十五年五

    月向行政院提出藝術村組織型態「以文建會附屬機構設置要為」之申

    復報告,同年九月行政院函覆:原則同意,但叉作成「藝術村組織型

    態不以一般行政機關方式設置為原則」之建議;並請文建會再行研析

    是否以財團法人或以作業基金方式運作。

    此一建議,經邀集學者專家諮商並經再三考量,認為藝術村之設

    立係出於政策考量與文化的使命,其功能、定位及政府對於文化建設

    的推動責無旁貸與經費來源理由,仍以文建會附屬機關方式設置較

    妥,否則將來藝術村即使成立,實際運作必將困難重重。

    因若以財團法人方式運作,則政府首先須編列一筆龐大基金,然

    而,在政府財政緊縮的情況下,是否能編列是項經費頗有問題 ; 若採

    官方及企業共同支持的財團法人, 則除需考慮、企業界支持之意願與

    程度外,尚須大量仰賴政府各部會之補助,才能維持。

    若全部經費採非營利循環基金方式編列,則需考慮、未來營運收

    入確可填補不足額之情況下,其營運才不致於發生問題。因此,藝術

    村組織型態,經衡量各種因素,仍以附屬機關方式設置較妥。也唯有

    如此,才能真正達到照顧藝術界的本意,以及凸顯政府重視與支持文

    化藝術。從以上文建會的報告中可以看出當前文化藝術機構獨立運作

    的困難度,勢必依賴政府的公務預算才能生存的事實。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也同樣令人擔心的是文化教育機構成為

    一個行政單位時,是否能夠符合「專業」要求的核心問題;特別是人

    事任用資格認定的法令,尚難突破之際。

    39

  • 藝術村和博物館的性質與結構有共通性,均是極其複雜的有機

    體;就以駐村的人員來說,包括藝術家、準藝術家、主事者與管理人

    員、藝術總監或監督、策展人或經紀人、技術佐理人員、文化消費者

    或觀眾以及外圍的社區居民、民意代表與公務系統監督者之間,由於

    意識、價值認知或個性、行為的差異,難免經常處於某種對立、不協

    調的緊張關係,如何有效管理就需要包含各種技術在內的「專業」,而

    不再是過去一般行政人員或展演經理人、管理者所能處理。

    理想的藝術村經營管理者,是一群具備「藝術的專業知識」與文

    化行政、藝術管理的專業「文化技術」人才(Curator),已非為一般行

    政機構的組織型態所能勝任。

    由此觀之,博物館在整體營運策略績效目標上,無論是國家級的

    博物館、地方(縣市)級的博物館,或未來將全面推展「臺灣山岳博物

    館」都將面臨同樣的問題。而為了順利推動「台灣山岳博物館」的早

    日落實並得以營運,本計畫應先對於山岳博物館就理想、可行層面,

    架構出山岳博物館的組織架構雛形,才便於未來推動工作。

    二、山岳博物館的組織架構 基本上,在還沒落實行政獨立化之前,我們仍設定臺灣山岳博物

    館係由政府經營,為落實專業人才之延聘用人則宜由專業之組織運

    作;並積極爭取中央支持「財團法人臺灣山岳博物館基金會」之成立,

    才能兼具營運用人彈性與主管單位財務審核與監督之功能。

    經本案研究,臺灣山岳博物館如以本案為基礎,則可以考慮如上

    一節所述,採用雙軌制,典藏、研究、展示、教育之本質面歸為研究

    人員(Curator)之教育人員聘任用系統,人事、會計等比照公務人員系

    統(或兼辦),推廣、活動、安全維護、館際交流、地方產業文化與地

    方文化館之交流推廣、募款及行銷計畫等業務由法人管理,而資訊系

    統、募款、策略聯盟、設施及人員之安全維護管理及餐飲、文物賣店

    則以委外的方式辦理。

    經比照參考 1,000 坪之同等規模之公私立博物館,計畫中的「臺

    灣山岳博物館」基地面積約有 2,545 平方公尺,約有 770 坪,建議「臺

    灣山岳博物館基金會」之組織架構,組織成員與人力配置員額為 15-20

    人;如未能法人化、部份民營化或創立基金不足,則必須精簡組織、

    縮小業務功能。

    40

  • 臺灣山岳博物館組織與功能架構草案-(法人型) 說明 : 一、館長之下設展示行政組、總務組、典藏組、展演組、教育推廣組、

    研究組、資訊組及等七部門,各設組長一名,另設秘書室,設主

    任秘書一人,兼副館長;館長主持每週固定舉行之部門主管會報。

    二、館務會議為本館重要決策會議,定期召開,會議時館長或館長代

    理人(參見第五條)擔任主席;組長以上人員、館員代表及助理館

    長出席會議;均有發言、選舉被選舉、投票之義務與權利。

    三、館務發展委員會設研究發展、經費稽核、空間規劃等三種委員會;

    每半年至少舉行委員會議一次。各委員會委員三至五人,由館員

    推舉之委員至少須過半數,會議時由出席委員互推一人擔任主

    席;會議之決議事項送交館長及館務會議討論,參考辦理;決議

    事項及執行情形應呈報上級單位。

    四、本館等之媒體廣宣、影視製作、公共關係及館際之間的聯繫、合

    作、交流等均由公關室負責或聯合委外辦理;公關經理得由部門

    主任或副館長兼任。

    五、副館長宜由「主任研究員」或主任秘書充任,協助館長綜理館務、

    擔任發言人,必要時得代理館長。

    六、展示研究部、教育推廣部及資訊科技組應聘請相關專業背景之研

    究人員(Curator)至少佔該三部門編制員額之二分之一。

    七、各種專門委員會至少包括:人事考評委員會、學術審議委員會、

    申訴委員會及員工福利委員會。

    41

  • 圖 6-1 臺灣山岳博物館組織與功能架構圖 (公設法人理想型)

    館長

    行政組

    各種館務發展委員會

    總務組 研究組 典藏組

    公關室

    展演組 圖書資訊組

    館務會議

    諮詢會議

    網路蒐藏

    教育 圖書

    休閒

    展示 數位

    典藏

    各種專門委員會

    秘書室 副館長

    行政

    文書

    策展登錄

    營運

    檔案 收集

    會計

    營繕

    教育推廣組

    出納 租借

    保管

    義工

    解說

    館際

    交流

    規劃

    出版

    講習

    保險 訓練

    顧問

    財團法人臺灣山岳博物館

    表 6-1 臺灣山岳博物館人員編制表

    職 稱 員 額 備 註

    館長 1 成立之初暫由管理處 人員兼任

    副館長兼主任秘書 1 同 上 組長 7 同 上

    組員 7 成立之初暫聘三人

    42

  • 柒、山岳博物館的典藏規劃

    博物館,必須有典藏品才得以稱之為博物館,而非文物館、展示

    館或文化館等。因此,博物館的典藏遂成了一門重要的學問。由於所

    謂的「典藏品」(accession artifacts)之界定,乃為已脫離日常生活

    脈絡,並被收藏於博物館或文物館中加以保存,為了有效的管理,所

    以須建立結構性的管理系統,其中「登錄」工作是所有作業流程中最

    重要環節。

    目前,透過電腦作業系統存取,可以讓典藏之文物及其附屬資料

    能夠迅速、正確的登錄、給號、交叉檢索、儲存、列印、傳遞、溝通

    和活用,甚至進行館際之間的交流,或上線查詢,各博物館間彼此支

    援,以共享資源,則建立一套可共用的蒐集的「典藏政策」、「文物分

    類架構」和「登錄標準碼」,更是工作的核心;此一文物分類架構的需

    求,不僅「山岳博物館」可供未來相關文物典藏管理中心,也可透過

    國際間的類似的「主題博物館」,互相交流。

    而「分類」、「登錄」與「典藏」文物,是既專門又相當基礎性的

    工作,需從「文物屬性」與「行政管理」兩方面著手,而分類的概念

    涉及學域研究的方法、價值體系、使用族群、社會文化功能、標本年

    代、儲藏方式、材質形狀、製作技術等不同的條件或限制,加上每一

    間博物館或文物館的設立宗旨、歷史發展、展示類型、藏品特色有所

    不同,亦會各自擬定期專用的分類規則、登錄作業表單及電腦作業系

    統等,因而無法有效統一作業流程。

    由於「山岳博物館」是主題類博物館,因此藏品種類應該是與「登

    山」此一行為相關的文物,至於預估種類及藏品數量會有多少,則無

    法預估。

    一、建立通用文物分類與登錄系統 「登錄」是文物典藏管理作業流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其中文物

    分類標準的擬定,是進行博物館進行文物保存維護既專門又相當基礎

    性的工作 ? 但國內到目前為止並無一套通用的公用系統。

    (一)文物的分類概念 何謂分類(Classification)?簡而言之─區分事物的類別,按照

    其共同性質,加以區分,並作系統整理,使成一定體系,這種作業程

    序,即稱為「分類」,也就是大家都常說的「分門別類」。

    43

  • 至於分類學(Taxonomy)是一門多向度的(Multidimensional)系統

    的科學,在結構上以使用相同的分類模式,對於標本的判斷從其親緣

    或類緣(Genetic)的接近關係(Proximity Relation)、演化、構造或階

    級層次的關係上,依據關連性的程度給予事實的合理解釋;分類涉及

    測度數值(Taximetrics)和階元(Taxon)的階層排列順序單位。譬如:

    生物學的分類,是依其階層的高低,分為界、門、綱、目、科、屬、

    種以及亞種,每一種動物或植物都是依此順序而有其特屬的分類地位。

    文物分類需從上述之「文化屬性」與「文物管理」兩方面著手。

    一般認為「文物」是一個民族具體而普遍的民間物質文化,反映出民

    族基本生活方式與風土特徵;也是認識和了解生活歷史與文化根源最

    好途徑。如視文物為「有形的文化資料」、「文物的使用機能」、材料、

    製作技術、成品類型加以分類。

    這些分類的基礎,前兩類是從類緣的接近關係分類,後三者則從

    變量分析用於可度量(Measurable)的文物特性(即分類性狀的評價)和

    優勢關係(Dominance Relation)來分類。此外,從複分類的從屬關係,

    還可以再分為:使用的族群、流傳的地區、時期年代等,加以為補充;

    這些分類類自與階元的概念,即是登錄作業的分類架構。

    (二)標本文物與博物館典藏作業 所謂文物管理,通常以文物之「登錄」(Registration)工作為典

    藏作業(Conservation Works)的核心,其範圍包括:文物接收、清點、

    整理、登錄、建檔、進藏、借貸、移動、保存維護及風險管理等,是

    博物館作業中極其專業性之工作。

    世界各國的博物館事業在 ICOM(國際博物館協會)協助下,已發展

    出一套處理作業通則,國內博物館界亦加以愛用;目前因各館的歷史

    背景、發展過程、典藏特色、營運取向的不同,加上電腦化管理系統

    選擇的不同,而各自有所訂定適用的管理子系統。在文物保存、典藏

    登錄方面的作業管理流程上,卻是「大同小異」,目前除各館使用表格

    各有不同之外,作業過程與管理辦法,尚能互相參考流通。

    博物館登錄的文物分類,需從「文化屬性」與「文物管理」兩方

    面著手,己和純學科的概念分類,不完全一致;而分類的概念涉及學

    域研究方法、價值系統、儲藏方式、標本品類大小材質性狀等的限制

    條件,而無法統一;加上對博物館營運理念的改變、各學域研究理論

    的發展以及電腦化的需求,已建立的分類架構到某種階段時有需要再

    44

  • 調整、補訂,甚至全盤重新釐定。

    文物管理登錄作業系統中,相當具有獨特性的是文物分類的架

    構。因每一館的屬性、目標、功能、展示類型、藏品特色的不同,則

    其引用或設計概念各成體系架構,而無法建立公用分類標準。

    例如,人類學博物館常以「族群」為第一層次之分類綱目,自然

    科學類的動、植物學以該學域的「界、門、綱、目、科、屬、種」的

    架構為準;而美術類常以材質、技法為分類標準;雖然臺灣民俗文物

    的性質相近,但國內博物館界迄今尚無一套得以處理臺灣文物,且可

    通用之標準化、系統化的分類系統架構。

    然而,博物館作業電腦化管理,是共同的且無可避免的趨勢,因

    此全面訂定通用的分類架構,則以臺灣文物保存之生態環境評估,為

    主要研究工作,並暫先設定文物分類以「社會文化功能、材料、製作

    方法」為主體,以具體建立登錄作業系統並統一分類碼,同時還需建

    立統一的典藏作業流程、各類管理作業(列印)表單、簡化輸入作業(一

    次輸入)、符合內部行政作業流程、便於交叉檢索、線上傳輸、安全控

    管,以及更重要的是預留資料空間與統一文物的標準命名。

    為能適應「臺灣山岳博物館」的需求,所建構的分類架構不能僅

    以民俗文物為單一目的;因本館的收藏還包括當代藝術品、工藝品、

    文獻史料、舊照片、手稿、舊裝備、動植物標本等,不論典藏品或館

    藏品都必須給予適當之登錄欄位與預先編碼,不但數量多且分類、次

    分類與子分類的系統建構也必須照顧到這類的要求。

    這些需求,涉及每一專題的分類習慣法,及該學科的分類概念體

    系,很明顯的以民俗文物為主的分類架構,是不可能、也非必要容納

    的;因此就必須預留分類空間以延伸檔位之外,還可在電腦作業系統

    中建立虛擬主機並以超連接的方式建立一專題、專業的子系統。

    綜上所述,在「臺灣山岳博物館」中建立一個共用的文物標準分

    類架構和編碼系統,是有其必要,但其侷限性卻可進一步在電腦管理

    的登錄作業系統中建立延伸的網路系統及設立共用的資料庫(或資料

    站)(Data Bank);此資料庫設立的先決條件,第一步當然是採用共同

    的語彙(即文物標準分類架構、編碼系統、文物命名),第二步則是建

    立虛擬的核心資料庫(站),目前設定臺灣山岳博物館是為博物館網絡

    的核心網路資訊中心,則國內各博物館、文物館、文化館或類博物館、

    45

  • 私人收藏展示館都可以透過網際網路連接,下載已建立編碼(何一文物)

    共同欄位的資料(如品名、族群、社會功能、技術、材料及文物描述等),

    也可傳送新增艾物的資料儲存於核心資料庫之中。

    如此,使用共同語彙的各館、公私收藏機構、單位都可以透過資

    訊網路彼此溝通、傳輸、流通、支援、交換與借用,共構成博物館網

    絡,共享資源。

    二、文物登錄作業與分類架構 如前文所述,為有效的伎藏文物,必須建立結構性的檔案資料,

    或進一步藉電腦作業系統存取,以使文物資料能夠迅速交叉檢索、彼

    此傳遞、溝通和活用,建立一套可共用的分類架構和登錄號碼,是核

    心性工作;此一分類架構的需求,不僅可供本館典藏管理或他館展示

    收藏使用,對私人收藏管理亦有實質效用。本節列舉《文物登錄架構

    暨分類號碼》之第一、二階層如次。

    本分類、架構之分類系統,不僅適用於民俗文物的收藏類形,還

    包括非民俗的歷史、考古出土、當代個人工藝美術創作等文物類號。

    《臺灣山岳博物館文物登錄架構暨分類號碼》

    I .登錄架構(表列第一層及第二層,如有需要可增列第三層)

    名稱:土名、俗名/英文名、日文名及文物基本描述

    族群:A.漢人(福佬)、B.漢人(閩南/客家)、C.原住民(備用)、D.其他

    民族

    年代/文化期:E1 史前文化、E2 宋元時期、E3 荷西時期、E4 明鄭時期、

    E5 清代、E6 日治時期、E7 國民政府來臺以後(並加西元紀年或

    ca.年代)

    分類:功能用途主分類(1 至 14)

    功能用途次分類

    技術分類

    (L 纖維編織類 10類、M立體物 15類、N平面板材 10 類)。

    材料分類

    (P 植物類 10 類、Q 動物類 10 類、R 金屬類 10 類、S 黏土類 10

    類、T礦石類 11類、U紙樹脂化學合成類 10 類、V表面塗裝類

    10 類、W其他多媒材)。

    現代創作(X 美術創作 16 類、工藝創作 19 類、Y 其他 4 類)。

    46

  • Ⅱ.文物分類及編碼(表列第一層及第二層,第三層略)。

    1.社會政治文物

    101 徽章、102 獎牌、103 儀禮、104 官服、105 祈福消災、106 刑罰、

    107 武器、108 饋贈、109鈴記、110 告示、111 證書、112 其他。

    2.衣物、服飾與設備

    201 衣褲、202 服飾配件、203 化粧、204 身體裝飾、205 帽履、206 雨

    具、207 附件、208 裁縫、209 其他。

    3.飲食用其與設備

    301 用具、302 加工保存、303 調理烹飪、304 模具、305 食物、306

    其他。

    4.住居用具與設備

    401 神案、402 家具、403 門窗飾件、404 照明、405爐火、406 傢飾、

    407 安全、408 清潔、409 盥洗衛生、410 寢具、411 其他。

    5.生產工具與裝備

    501 農具、502 漁撈、503 染色紡織、504 採集、505 符獵、506 畜養、

    507 山林園藝、508 水利、509 製鹽、510 製糖、511 製茶、512 製香、

    513 採樟熬腦、514 窯業、515 採礦冶金、516 工具製造、517 其他。

    6.交通、運翰與通訊

    601 設備、602 搬運用具、603 車船、604旅行、605 郵票、606 通信、

    607 其他。

    7.商業交易

    701 設備、702 用具、703 計量、704 契約、705 傳單廣告、705 貨幣、

    706 典當、707 簿記、708 店招、709 店章、710 其他。

    8. 民間知識

    801 教育文具、802 醫療、803 曆書、804 勘輿占卡、805 版印、806 其

    他。

    9.宗教信仰與儀式

    901 年節用其與物品、902神像及象徵物、903 祀神用具與物品、904

    法器、905 護符厭勝、906 儀服、907 經書、908 功德畫、909 其他。

    47

  • 10.生命禮儀

    1001 妊娠生產用具、1002 育兒用具、1003 成年禮、1004 婚禮、1005

    壽誕、1006 祭祖、1007 喪葬、1008 墓與墓園、1009 其他。

    11.建築、工藝、裝飾

    1101 製作工具、1102 寺廟民居建築細部及飾件、1103 民間工藝美術、

    1104 擺飾珍玩及吉祥物、1105 其他。

    12.音樂、戲曲

    1201樂器、1202 排場、1203 戲服、1204 陣頭、1205 偶戲、1206 戲臺

    與道具、1207 其他。

    13.娛樂、遊藝、玩具

    1301 健身、1302 遊戲與賭具、1303 玩具、1304 個人嗜好品、1305 其

    他。

    14.文獻史料刻契

    1401 古文書、1402 善本與書籍、1403 期刊、1404 報紙與剪報、1405

    海報招貼、1406 手稿手書與函箋、1407 地圖、1408 圖表與圖稿、1409

    文慿、執照與遠單、1410 散頁、1411 照片與底片、1412 其他。

    三、典藏登錄作業系統規劃 博物館典藏管理作業中以「登錄作業」為主,登錄作業系統之規

    劃除供各使用單位運用於典藏管理登錄作業,有合理化作業流程及更

    有效率,並支援展示、教育、研究、財產管理之外,更希望能使各館

    之間系統相容、報表格式一致、檔案資料整合容易,進而彼此能透過

    資訊網路系統,上線查詢、增進館際之支援與交流,以共享資源。

    參考《文物典藏登錄作業系統架構及應用軟體規劃》:

    (一)系統功能 1.MCDM(Museum Collection Data Management)文物資料(文字與

    圖像)登錄管理系統。

    2.基本資料卡列印。

    3.登錄資料表列印。

    4.總登錄簿登錄建檔。

    5.文物購入、捐贈、寄存、撥交清單建檔、列印。

    6.田野採集登記表建檔、列印。

    48

  • 7.新增文物個案表冊建檔、列印。

    8.文物狀況及處理報表輸入、列印。

    9.交叉檢索:年代、族群、功能分類、材料、技術查詢及最近登

    錄資料顯示。

    10.自動給號 PRN(Primary Record Number)、條碼管理、中文工作

    環境、以功能表 Menu-driven 介面操作並提供輔助登錄畫面。

    11.使用權限與加密控管。

    12.文物移動記錄線上查詢。

    13.支援展示、教育、研究、財產管理功能。

    (二)軟硬體架構 1.主從式(Client/Server)網路系統架構,集中管理、共享資源。

    2.多工網路作業系統,Unix 或 Windows NT4.0 以上主機伺服器

    (Server)。

    3.Windows 98/2000/Me/XP 以上網路用戶端(Client)作業。

    4.Oracle 系統資料庫。

    5.Power Builder 應用軟體產生器。

    (三)硬體規格需求 1.Web 伺服器:

    硬體:伺服器級 PC(Pentium 4 - 4G、2G DDR RAM、H/D:240GB

    以上);O/S:Windows NT4.0(Service Pack 3):Web Server

    Software:IIS4.3。

    2.DATA 主機伺服器:RISC 架構,支援 64 位元系統;512MB RAM,

    H/D:1,000GB 以上;磁帶機:SCSI 40GB 以上。

    3.光碟機:52X 建議圖檔資料大時選用。

    4.數位相機:解析度 1,280x960 可支援標準 VGA 方形 512 萬畫素

    以上。

    5.開發工具:Power Builder 6.0 以上。

    6.工作站 Client 端:

    硬體:PC(Pentium 4 - 4G、2G DDR RAM、H/D:240GB 以上),

    O/S:Windows 98 以上。

    資訊是現代社會最重要資源之一,現代的博物館、文物館、陳列

    館、紀念館或資料館而言,因標本實物之資料獲得不易,逐漸以資料

    的儲存、影像處理與再生為主要目標;因此對於既藏文物不但應善儘

    保存、維護的責任,進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