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报社址:福州市华林路84 电话查询:(0591)87095114 总编室传真:(0591)87853264 邮政编码:350003 零售报价:周一至周五每份1.50 (双休日每份1.20 ) 印刷:福建报业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福州金山金榕北路52 电话:28055815 传真:28055890 昨日本报开印3 45 印完6 00 文体 8 要闻编辑部 责任编辑:杨李超 电话:(0591)87095943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2020 4 2 日 星期四 庚子年三月初十 一场车祸,让施生倬失去了左臂。 别人说:这孩子一辈子毁了。但,施生倬 从不向命运低头。因为羽毛球,他再次 改变命运,登上世界残疾人羽毛球赛的 领奖台。他一次又一次为生命而“扣 杀”,用一只手成就别样人生…… 突破自我 突破自我登上领奖台 登上领奖台 1990 年,施生倬出生于大田县湖美 乡。 7 岁那年,他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左 臂,对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未来的 路变得格外艰难。 好在,施生倬从来就不服输。犹如刚 出生的孩子,穿衣服、拉拉链、拧毛巾… … 他样样从头学起,样样不比别人差。 “比学习重新照顾自己更艰难的 是,内心多少还是有些自卑。”施生倬 说,车祸后他不愿去上学,怕同学取笑 和异样的眼光。姐姐为了照顾他,选择 了留级,与他同班。即使这样,他也总是 一个人默默躲在角落。心情不好的时 候,他就一个人在大山深处奔跑。 老天关上一扇门,也会打开一扇 窗。 13 岁时,县残联到基层选拔运动员 苗子,看中了施生倬。在家人的支持下, 他小小年纪离开家人,独自来到三明市 少体校练习羽毛球。这是他第一次接触 这项运动,从不会挥拍,到学会扣杀,他 比常人不知多流多少汗水。 累!这是从练习场下来最直接的感 受。但每一次的进步,都让施生倬成就 感倍增,也让他逐渐找回了自信,性格 开朗起来。 “是羽毛球,把我带出封闭的世界, 带向新的希望和梦想。”施生倬说,在球 场上,他终于找到了人生的坐标与意 义。 在教练杜峥悉心指导下,苦练三年 的施生倬球技突飞猛进,在各类比赛中 初露锋芒。 2003 年,在福建省第一届中 小学生残疾人运动会上,施生倬获得男 子羽毛球单打第二名。 良好的天赋,扎实的技术,让施生 倬获得了福建省残疾人羽毛球队的橄 榄枝。 2004 年,经过半个月的集训,他进 入省队。 但省队高手如云,训练强度更大, 施生倬倍感压力,“一度想过打退堂 鼓”。省队江贵华教练格外关注,鼓励他 坚守在羽毛球道路上。 做服务者 做服务者未来才展开 未来才展开 健全人打羽毛球时,一只手抛球, 另一只手握拍击球。可对于施生倬来 说,这一连串的发球动作必须靠一只手 来完成。健全人挑网前劈吊、后场扣杀, 总有非握拍手帮助发力或保持身体平 衡。而施生倬只能靠自己腰部、腿部的 力量来完成这些动作。 这需要无数次反复练习,要比普通 运动员流更多汗。“既然选择了这条路, 就要坚持走下去,我告诉自己一定能 行。”施生倬暗暗发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数年的艰苦 磨炼,施生倬练就了攻守平衡的技术特 点,多拍进攻、擅长防守是他的得分利 器。 2011 年起,他在全国残疾人羽毛球 比赛中多次获得单、双打冠军。 2015 年, 施生倬在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 获得冠军,顺利进入国家队。 2015 年,施生倬开始代表中国参加 国际残疾人羽毛球公开赛,曾获得混双 冠军及单打季军; 2018 年雅加达亚残运 会,他获得男子单打第五名; 2019 年残 疾人羽毛球世锦赛,他和队友合作获男 子双打亚军。 “每次代表国家出征,感觉无比荣 耀。”施生倬说,特别是在异国他乡,看 着五星红旗伴随国歌高高升起,自己作 为中国选手分外自豪。 难能可贵的是,多年坚持羽毛球训 练,施生倬的文化课也没落下。 2010 年, 施生倬考上福州大学。“这也是一次生 命的‘扣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就 完美的自己。”施生倬说。 大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考进大田 县残联,成为残疾人群体的服务者。“全 新的身份,全新的角色,也是全新的挑 战。”施生倬说,服务他人,为社会贡献 力量,他的未来才徐徐展开。 施生倬:一只手也要成就人生 本报通讯员 郑宗栖 陈小琼 文/图 船政之父 船政之父 留史脉 留史脉 近日,纪念沈葆桢诞辰 200 周年座谈会暨《从 船政到南北洋—沈葆桢李鸿章通信与近代海防》 书籍首发仪式,在马尾船政格致园举行。各地专家 围绕沈葆桢及船政文化开展研讨,“纪念沈葆桢诞 200 周年”实寄封同时发行。 沈葆桢是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 的奠基人之一,是清朝首任船政大臣,被誉为“船政 之父”。 “作为沈葆桢的后人,我们这辈有幸逢先祖诞 200 周年,可以在这特殊的日子缅怀先祖,非常 幸运。”沈葆桢第六代孙女沈园说,由沈葆桢主持的 船政学堂, 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科技产生深远的影响,他的子孙教育与其船 政教育思想一脉相承,就是读好书、做好人,以正直 清廉的家风传后人。“受先祖船政生涯的影响,从船 政学堂毕业,并供职于船政和民国海军的沈家子弟 就有 20 多位。” 当天首发的《从船政到南北洋—沈葆桢李鸿 章通信与近代海防》一书,从两名晚清重臣私人通 信的层面,生动呈现了有关清末海防建设的历史, 显现近代中国巩固海防的艰辛。 “这本书共整理辑录沈葆桢、李鸿章的往返通 134 封,对每封书信进行点校,对所涉及的人物、 事件以及书信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考订研究,从另 外一个视角证明李鸿章也受到沈葆桢的影响,这是 以往研究中忽略的内容。”书籍作者、马尾船政文化 研究会会长陈悦表示。 由于第 44 届世界遗产大会今年将在福州举 行,马尾区正努力把船政文化与当地的“非遗”结合 起来,打造成大会的一大亮点。 “世遗大会召开时,闽剧、伬唱等特色地方艺 术,就能在这个舞台上展演。”在马尾船政古街,一 处半露天舞台正在紧锣密鼓地改造成特色演绎场。 马尾区文体旅局文化科科长柳虹介绍说,“我们让 ‘非遗’入驻船政遗迹,准备了 20 多个特色节目,前 期编排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据悉,为备战世遗大会,马尾已收集并整理、编 排童谣、民谣、传统故事 30 余曲(首),将用闽剧、舞 蹈表演、讲故事的方式,在各大船政文化场馆向观 众展示。 重量级文物回归 重量级文物回归 日前,一台高约 1.8 米、重量近 3 吨的老“插 床”,从三明机床厂回到福州。机身上,刻有法文和 1867”字样。世遗大会期间,这件“古董”将作为重 要展品,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展出。 “船政工业遗产保护涉及方方面面,现今已有 的船坞、船台多为建筑。而这台‘插床’是生产设 备。”陈悦说,“即使在东亚,年代如此久远的‘插床’ 也极其罕见。” 陈悦强调,这台机器的保存状态很好。其实,它 的学名叫“直刨床 ”,代表了 19 世纪 60 年代的世界 先进水平,设计精巧科学。比如,机器下部的圆形转 盘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加工精度。 据了解,这台“插床”曾经历了中法马江海战和 抗战硝烟的洗礼,被转移到南平峡阳;抗战胜利后, 它回到了重建的马尾造船厂;上世纪 70 年代初,马 尾造船厂为支援福建机器制造厂建设,向其输送了 一批机器设备,其中包括这台“插床”;此后,福建机 器制造厂在沙县开设三明机床厂,老“插床”落户沙 县,一待就是近半个世纪。 去年 10 月,经过中国船政文化管委会为期 27 天的“征收攻坚”,老“插床”安然回到了老家—马 尾造船厂旧址。它的成功回归,不仅丰富了船政文 化的文物,也让世遗大会更有看点。 串点成片申 串点成片申 世遗 世遗 目前,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马尾 区正大手笔挖掘船政文化,全力推进“马尾·中国船 政文化城”建设,在此基础上创建船政文化国家 5A 级景区。 据了解,文化城分为官街片、船厂旧址片、马限 山片、旧港片和罗星塔片等 5 大功能片区。其中,船 厂旧址片区面积约 375 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部分 建筑改造、局部修缮等,采用保护修复手法活化利 用传承船政文化。 以正在打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化展示 馆为例,它设置在船政古街圣教医院内,本身就是 一处市级文保单位,属于船政文化城核心保护区。 “我们在不破坏文物建筑的前提下加以改造, 体现展示馆与船政文化核心保护区之间的布展内 容关系,从不同角度和维度构建深厚历史文化的全 景图。”马尾区文体旅局副局长林和斌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展示馆将因地制宜,利用展馆外 围船政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资源,开展具有节日特 色和节气特色的民俗再现活动,让文化从静态走向 活态。项目预计 5 月中旬竣工。 “目前已经完成船政衙门及前后学堂复建工 程、船政古街、船政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马限山整 体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中国船政文化管委会主 任韩青说,船厂旧址片还拥有百年历史的轮机车 间、绘事院、钟楼等文物建筑。今后,从船政格致 园到造船厂老建筑,再到船政古街、船政博物馆、 昭忠祠和罗星塔,这些船政文化重要的“点”即可 连线成片。 记者获悉,马尾区正计划推动船政文化申报世 界文化遗产,以更好地实现活态传承。 本报讯(记者 林泽贵 施 辰静 通讯员 吴菲) 1 日,厦门 市文化馆(市美术馆、市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厦门市 图书馆的部分场馆同时开放, 迎来了首批预约前来的市民。 当天入馆的市民提前一天 在微信公众号进行实名预约登 记,按照预约的时间到馆,出示 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市民健康 码,显示绿色正常通行后,接受 体温测量,体温无异常且无咳 嗽、气促等异常现象,并登记相 关信息后有序入馆。 值得一提的是,为迎接疫 情防控时期的再次开放,厦门 市美术馆特别推出了“抗疫 行”专题摄影展和厦门非遗传 统美术抗疫专题作品展。本次 摄影展汇聚摄影作品近 300 幅,以群防群控、复工复产、诗 意厦门等多篇章反映社会各 界在疫情防控战中涌现的典 型人物和事迹、疫情时间的街 头百态;非遗传统美术抗疫专 题作品展则展示了锡雕、惠和 影雕、同安农民画、翔安农民 画、剪纸等非遗代表性项目抗 疫作品 80 件。 开放首日,厦门市文化 馆、图书馆共接待市民千余人 次。据了解,所有还回书刊均 集中消毒,暂时只提供图书借 还等服务,馆内自助图书馆、 自修室、线下读者活动及电子 阅览等暂不开放。 文化看台 今年是船政先贤沈葆桢诞辰200周年,又逢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州举办,福州市马尾区加 强对船政遗迹的保护修复,推出各类“非遗”活动,推动实现活态传承马尾: 引航船政文化的复兴梦 本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王晓霞 阮彬彬 文/图 体育人间 厦门市文化馆、图书馆开放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化展示馆周边环境整葺一新。 老“插床”历经近一个半世纪的风雨屹立不倒。 施生倬在 2019年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比赛现场。 据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 虽然世界体育赛事活动受新冠肺 炎疫情影响已完全停摆,但世界 体育人没有因此消沉。在困难面 前,世界体育人不断通过各种形 式展现战胜疫情的决心和勇气, 而对于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 相距时间只有半年的问题,国际 奥委会发言人明确表示,国际奥 委会将与东京奥组委和北京冬奥 组委合作,力争让东京奥运会延 期对北京冬奥会产生积极影响。 东京奥运会延期后,和北京 冬奥会( 2022 2 4 日开幕)的 间隔缩短为半年,让很多人担心 会造成影响。对此,国际奥委会发 言人 1 日说:“我们认为将产生积 极影响。两届奥运会彼此临近,没 有了通常的一年半间隔,意味着 更容易将奥运会的氛围从一届赛 事传递到下一届赛事。我们将与 两个组委会合作,朝着这个目标 而努力。” 同样坚定自信的还有东京奥 组委。 1 日东京奥运会圣火交接 仪式在福岛县国家足球中心举 行,这里曾是 2011 年地震和海啸 发生后的灾民安置中心,奥运火 炬接力原计划于 3 26 日在这里 举行开幕仪式。虽然火炬接力活 动已经随奥运会推迟而取消,但 储存圣火的火种灯将在这里进行 为期一个月的展览。 战胜一切困难,是全世界的 愿景,也是目前摆在所有体育人 面前的一张试卷。国际足联 3 31 日表示,他们正在研究如何为 受新冠病毒影响的世界足球提供 援助,比如为那些因疫情而中断 导致经济损失惨重的各国或地区 联赛和各大洲联合会、各国或地 区足协。据透露,国际足联目前账 户上有 15 亿美元的储备,他们在 本周末之前很可能会成立一个援 助基金。 在德国,托马斯·穆勒、马里 奥·戈麦斯等多名德国职业足球 运动员通过录制、发布视频响应 德国联邦卫生部发起的“对抗疫 情,宅家挑战”活动。据悉目前德 甲、德乙两级职业联赛中已有 19 位球员录制视频,德国足球职业 联盟( DFL )正在进一步积极助力 推广这项行动。 在积极倡导民众居家抗疫的 同时,德国足球职业联盟也积极 寻找自身的应对之策。联盟历史 上第一次线上成员大会 3 31 召开,联盟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 安·赛弗特表示,仍未放弃本赛季 “幽灵赛”计划,但今年年内可能 无法恢复有现场观众参与的比 赛,同时联盟还将对联赛准入系 统做出适当调整,其中包括俱乐 部资产流动性不再作为下赛季准 入的考核内容,以求给俱乐部留 出时间和机会来应对因停摆造成 的财务危机。 职业俱乐部财务危机实际上 目前已经开始显现,南美洲足联 就在考虑继续延长解放者杯赛暂 停时间的同时,提前支付了小组 赛期间俱乐部应得的奖金,以缓 解俱乐部的财政危机。 相较其他项目,棋类项目借 助线上平台,开始越来越多的网 络赛尝试。 3 31 日晚,首届中欧 网络围棋擂台赛展开较量,全国 国际象棋少年网络团体赛也宣布 将于 4 13 日—26 日举行。 世界体育组织积极自救 国际奥委会为“两个奥运”打气 科技“云”游孩子解“闷” “小朋友们,大象都有什么特 征?”“一会儿给大家表演魔术,猜 猜看我会变什么?” 3 27 日晚, 在屏南县科技馆内,科技馆辅导 员高昌翠通过网络直播表演“大 象鼻子”小实验,与屏幕另一端的 小观众互动问答。 疫情防控,家有“神兽”。孩子 久居家中,沉迷手机和游戏等问 题接踵而来,家长叫苦不迭。为了 让孩子们解“闷”,屏南县科技馆 以直播的方式开放,让小观众足 不出户也能上科学课。 “直播活动在县科协的微信 公众号上发布通知,只要关注公众 号进入直播间,就能跟辅导员学 习。”屏南县科协主席张彩霞介绍 说,家长和小朋友可以一起体验科 学的奇妙,也是不错的亲子体验。 直播中,科技馆呈现了精心 策划的游览线路,奇妙的“怒发冲 冠”、电磁之“舞”、 VR 空间模拟 消防安全逃生演练等节目,为观 众们营造了独特的观展体验。纸 币浸湿点燃后还能完好无损?空 气炮为何能隔空打物?这些科学 小实验引发了大朋友和小朋友们 的强烈兴趣。大家纷纷表示,等科 技馆正式开馆后,还要实地体验 一把。 闭馆不闭网,服务不打烊。屏 南县科技馆的这次直播,突破了 “你听我讲”的传统模式,让观众 与辅导员即时互动,展示了科技 “云”游的魅力。 本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陈阿娜 观众参观 观众参观 抗疫行 抗疫行专题 专题 摄影展 摄影展施辰静 施辰静 读者在厦门市图书馆自助 借书。 施辰静 摄

马尾:引航船政文化的复兴梦 - fjsen.comfjrb.fjsen.com/fjrb/images/2020-04/02/08/2020040208_pdf.pdf · 本报社址:福州市华林路84号 电话查询:(0591)87095114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马尾:引航船政文化的复兴梦 - fjsen.comfjrb.fjsen.com/fjrb/images/2020-04/02/08/2020040208_pdf.pdf · 本报社址:福州市华林路84号 电话查询:(0591)87095114

本报社址:福州市华林路84号 电话查询:(0591)87095114 总编室传真:(0591)87853264 邮政编码:350003 零售报价:周一至周五每份1.50元(双休日每份1.20元) 印刷:福建报业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福州金山金榕北路52号 电话:28055815 传真:28055890 昨日本报开印3时45分 印完6时00分

文体 8 要闻编辑部 责任编辑:杨李超电话:(0591)87095943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年4月2日 星期四 庚子年三月初十

一场车祸,让施生倬失去了左臂。别人说:这孩子一辈子毁了。但,施生倬从不向命运低头。因为羽毛球,他再次改变命运,登上世界残疾人羽毛球赛的领 奖 台 。他 一 次 又 一 次 为 生 命 而“ 扣杀”,用一只手成就别样人生……

突破自我突破自我,,登上领奖台登上领奖台

1990 年,施生倬出生于大田县湖美乡。7岁那年,他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左臂,对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未来的路变得格外艰难。

好在,施生倬从来就不服输。犹如刚出生的孩子,穿衣服、拉拉链、拧毛巾……他样样从头学起,样样不比别人差。

“比学习重新照顾自己更艰难的是,内心多少还是有些自卑。”施生倬说,车祸后他不愿去上学,怕同学取笑和异样的眼光。姐姐为了照顾他,选择了留级,与他同班。即使这样,他也总是一个人默默躲在角落。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就一个人在大山深处奔跑。

老天关上一扇门,也会打开一扇窗。13 岁时,县残联到基层选拔运动员苗子,看中了施生倬。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小小年纪离开家人,独自来到三明市少体校练习羽毛球。这是他第一次接触这项运动,从不会挥拍,到学会扣杀,他比常人不知多流多少汗水。

累!这是从练习场下来最直接的感受。但每一次的进步,都让施生倬成就感倍增,也让他逐渐找回了自信,性格开朗起来。

“是羽毛球,把我带出封闭的世界,

带向新的希望和梦想。”施生倬说,在球场上,他终于找到了人生的坐标与意义。

在教练杜峥悉心指导下,苦练三年的施生倬球技突飞猛进,在各类比赛中初露锋芒。2003 年,在福建省第一届中小学生残疾人运动会上,施生倬获得男子羽毛球单打第二名。

良好的天赋,扎实的技术,让施生倬获得了福建省残疾人羽毛球队的橄榄枝。2004 年,经过半个月的集训,他进入省队。

但省队高手如云,训练强度更大,施 生 倬 倍 感 压 力 ,“ 一 度 想 过 打 退 堂鼓”。省队江贵华教练格外关注,鼓励他坚守在羽毛球道路上。

做服务者做服务者,,未来才展开未来才展开

健全人打羽毛球时,一只手抛球,另一只手握拍击球。可对于施生倬来说,这一连串的发球动作必须靠一只手来完成。健全人挑网前劈吊、后场扣杀,总有非握拍手帮助发力或保持身体平衡。而施生倬只能靠自己腰部、腿部的力量来完成这些动作。

这需要无数次反复练习,要比普通运动员流更多汗。“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我告诉自己一定能行。”施生倬暗暗发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数年的艰苦磨炼,施生倬练就了攻守平衡的技术特点,多拍进攻、擅长防守是他的得分利器。2011 年起,他在全国残疾人羽毛球比赛中多次获得单、双打冠军。2015 年,

施生倬在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冠军,顺利进入国家队。

2015 年,施生倬开始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残疾人羽毛球公开赛,曾获得混双冠军及单打季军;2018 年雅加达亚残运会,他获得男子单打第五名;2019 年残疾人羽毛球世锦赛,他和队友合作获男子双打亚军。

“每次代表国家出征,感觉无比荣耀。”施生倬说,特别是在异国他乡,看着五星红旗伴随国歌高高升起,自己作

为中国选手分外自豪。难能可贵的是,多年坚持羽毛球训

练,施生倬的文化课也没落下。2010 年,施生倬考上福州大学。“这也是一次生命的‘扣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就完美的自己。”施生倬说。

大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考进大田县残联,成为残疾人群体的服务者。“全新的身份,全新的角色,也是全新的挑战。”施生倬说,服务他人,为社会贡献力量,他的未来才徐徐展开。

施生倬:一只手也要成就人生□本报通讯员 郑宗栖 陈小琼 文/图

““船政之父船政之父””留史脉留史脉近日,纪念沈葆桢诞辰 200 周年座谈会暨《从

船政到南北洋——沈葆桢李鸿章通信与近代海防》书籍首发仪式,在马尾船政格致园举行。各地专家围绕沈葆桢及船政文化开展研讨,“纪念沈葆桢诞辰 200周年”实寄封同时发行。

沈葆桢是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清朝首任船政大臣,被誉为“船政之父”。

“作为沈葆桢的后人,我们这辈有幸逢先祖诞辰 200 周年,可以在这特殊的日子缅怀先祖,非常幸运。”沈葆桢第六代孙女沈园说,由沈葆桢主持的船政学堂, 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产生深远的影响,他的子孙教育与其船政教育思想一脉相承,就是读好书、做好人,以正直清廉的家风传后人。“受先祖船政生涯的影响,从船政学堂毕业,并供职于船政和民国海军的沈家子弟就有 20多位。”

当天首发的《从船政到南北洋——沈葆桢李鸿章通信与近代海防》一书,从两名晚清重臣私人通信的层面,生动呈现了有关清末海防建设的历史,显现近代中国巩固海防的艰辛。

“这本书共整理辑录沈葆桢、李鸿章的往返通信 134 封,对每封书信进行点校,对所涉及的人物、事件以及书信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考订研究,从另外一个视角证明李鸿章也受到沈葆桢的影响,这是以往研究中忽略的内容。”书籍作者、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表示。

由于第 44 届世界遗产大会今年将在福州举行,马尾区正努力把船政文化与当地的“非遗”结合起来,打造成大会的一大亮点。

“世遗大会召开时,闽剧、伬唱等特色地方艺术,就能在这个舞台上展演。”在马尾船政古街,一处半露天舞台正在紧锣密鼓地改造成特色演绎场。马尾区文体旅局文化科科长柳虹介绍说,“我们让

‘非遗’入驻船政遗迹,准备了 20 多个特色节目,前期编排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据悉,为备战世遗大会,马尾已收集并整理、编排童谣、民谣、传统故事 30 余曲(首),将用闽剧、舞蹈表演、讲故事的方式,在各大船政文化场馆向观众展示。

重量级文物回归重量级文物回归日 前 ,一 台 高 约 1.8 米 、重 量 近 3 吨 的 老“ 插

床”,从三明机床厂回到福州。机身上,刻有法文和“1867”字样。世遗大会期间,这件“古董”将作为重要展品,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展出。

“船政工业遗产保护涉及方方面面,现今已有的船坞、船台多为建筑。而这台‘插床’是生产设备。”陈悦说,“即使在东亚,年代如此久远的‘插床’也极其罕见。”

陈悦强调,这台机器的保存状态很好。其实,它的学名叫“直刨床”,代表了 19 世纪 60 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设计精巧科学。比如,机器下部的圆形转盘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加工精度。

据了解,这台“插床”曾经历了中法马江海战和抗战硝烟的洗礼,被转移到南平峡阳;抗战胜利后,它回到了重建的马尾造船厂;上世纪 70 年代初,马尾造船厂为支援福建机器制造厂建设,向其输送了一批机器设备,其中包括这台“插床”;此后,福建机器制造厂在沙县开设三明机床厂,老“插床”落户沙县,一待就是近半个世纪。

去年 10 月,经过中国船政文化管委会为期 27

天的“征收攻坚”,老“插床”安然回到了老家——马尾造船厂旧址。它的成功回归,不仅丰富了船政文化的文物,也让世遗大会更有看点。

串点成片申串点成片申““世遗世遗””目前,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马尾

区正大手笔挖掘船政文化,全力推进“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建设,在此基础上创建船政文化国家 5A级景区。

据了解,文化城分为官街片、船厂旧址片、马限山片、旧港片和罗星塔片等 5 大功能片区。其中,船厂旧址片区面积约 375 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部分建筑改造、局部修缮等,采用保护修复手法活化利用传承船政文化。

以正在打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化展示馆为例,它设置在船政古街圣教医院内,本身就是一处市级文保单位,属于船政文化城核心保护区。

“我们在不破坏文物建筑的前提下加以改造,体现展示馆与船政文化核心保护区之间的布展内容关系,从不同角度和维度构建深厚历史文化的全景图。”马尾区文体旅局副局长林和斌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展示馆将因地制宜,利用展馆外围船政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资源,开展具有节日特色和节气特色的民俗再现活动,让文化从静态走向活态。项目预计 5月中旬竣工。

“目前已经完成船政衙门及前后学堂复建工程、船政古街、船政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马限山整体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中国船政文化管委会主任韩青说,船厂旧址片还拥有百年历史的轮机车间、绘事院、钟楼等文物建筑。今后,从船政格致园到造船厂老建筑,再到船政古街、船政博物馆、昭忠祠和罗星塔,这些船政文化重要的“点”即可连线成片。

记者获悉,马尾区正计划推动船政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更好地实现活态传承。

本报讯(记者 林泽贵 施辰静 通讯员 吴菲) 1日,厦门市文化馆(市美术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厦门市图书馆的部分场馆同时开放,迎来了首批预约前来的市民。

当天入馆的市民提前一天在微信公众号进行实名预约登记,按照预约的时间到馆,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市民健康码,显示绿色正常通行后,接受体温测量,体温无异常且无咳嗽、气促等异常现象,并登记相关信息后有序入馆。

值得一提的是,为迎接疫情防控时期的再次开放,厦门市 美 术 馆 特 别 推 出 了“ 抗 疫行”专题摄影展和厦门非遗传统美术抗疫专题作品展。本次摄 影 展 汇 聚 摄 影 作 品 近 300幅,以群防群控、复工复产、诗意厦门等多篇章反映社会各界在疫情防控战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事迹、疫情时间的街头百态;非遗传统美术抗疫专题作品展则展示了锡雕、惠和

影雕、同安农民画、翔安农民画、剪纸等非遗代表性项目抗疫作品 80件。

开 放 首 日 ,厦 门 市 文 化馆、图书馆共接待市民千余人次。据了解,所有还回书刊均集中消毒,暂时只提供图书借还等服务,馆内自助图书馆、自修室、线下读者活动及电子阅览等暂不开放。

文化看台

今年是船政先贤沈葆桢诞辰200周年,又逢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州举办,福州市马尾区加强对船政遗迹的保护修复,推出各类“非遗”活动,推动实现活态传承——

马尾:引航船政文化的复兴梦□本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王晓霞 阮彬彬 文/图

■体育人间

厦门市文化馆、图书馆开放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化展示馆周边环境整葺一新。

老“插床”历经近一个半世纪的风雨屹立不倒。

施生倬在 2019年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比赛现场。

据新华社北京 4月 1日电虽然世界体育赛事活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已完全停摆,但世界体育人没有因此消沉。在困难面前,世界体育人不断通过各种形式展现战胜疫情的决心和勇气,而对于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相距时间只有半年的问题,国际奥委会发言人明确表示,国际奥委会将与东京奥组委和北京冬奥组委合作,力争让东京奥运会延期对北京冬奥会产生积极影响。

东京奥运会延期后,和北京冬奥会(2022 年 2 月 4 日开幕)的间隔缩短为半年,让很多人担心会造成影响。对此,国际奥委会发言人 1 日说:“我们认为将产生积极影响。两届奥运会彼此临近,没有了通常的一年半间隔,意味着更容易将奥运会的氛围从一届赛事传递到下一届赛事。我们将与两个组委会合作,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

同样坚定自信的还有东京奥组委。1 日东京奥运会圣火交接仪式在福岛县国家足球中心举行,这里曾是 2011 年地震和海啸发生后的灾民安置中心,奥运火炬接力原计划于 3月 26日在这里举行开幕仪式。虽然火炬接力活动已经随奥运会推迟而取消,但储存圣火的火种灯将在这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展览。

战胜一切困难,是全世界的愿景,也是目前摆在所有体育人面前的一张试卷。国际足联 3 月31 日表示,他们正在研究如何为受新冠病毒影响的世界足球提供援助,比如为那些因疫情而中断导致经济损失惨重的各国或地区

联赛和各大洲联合会、各国或地区足协。据透露,国际足联目前账户上有 15 亿美元的储备,他们在本周末之前很可能会成立一个援助基金。

在德国,托马斯·穆勒、马里奥·戈麦斯等多名德国职业足球运动员通过录制、发布视频响应德国联邦卫生部发起的“对抗疫情,宅家挑战”活动。据悉目前德甲、德乙两级职业联赛中已有 19位球员录制视频,德国足球职业联盟(DFL)正在进一步积极助力推广这项行动。

在积极倡导民众居家抗疫的同时,德国足球职业联盟也积极寻找自身的应对之策。联盟历史上第一次线上成员大会 3月 31日召开,联盟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赛弗特表示,仍未放弃本赛季

“幽灵赛”计划,但今年年内可能无法恢复有现场观众参与的比赛,同时联盟还将对联赛准入系统做出适当调整,其中包括俱乐部资产流动性不再作为下赛季准入的考核内容,以求给俱乐部留出时间和机会来应对因停摆造成的财务危机。

职业俱乐部财务危机实际上目前已经开始显现,南美洲足联就在考虑继续延长解放者杯赛暂停时间的同时,提前支付了小组赛期间俱乐部应得的奖金,以缓解俱乐部的财政危机。

相较其他项目,棋类项目借助线上平台,开始越来越多的网络赛尝试。3 月 31 日晚,首届中欧网络围棋擂台赛展开较量,全国国际象棋少年网络团体赛也宣布将于 4月 13日—26日举行。

世界体育组织积极自救国际奥委会为“两个奥运”打气

科技“云”游 孩子解“闷”“小朋友们,大象都有什么特

征?”“一会儿给大家表演魔术,猜猜看我会变什么?”3 月 27 日晚,在屏南县科技馆内,科技馆辅导员高昌翠通过网络直播表演“大象鼻子”小实验,与屏幕另一端的小观众互动问答。

疫情防控,家有“神兽”。孩子久居家中,沉迷手机和游戏等问题接踵而来,家长叫苦不迭。为了让孩子们解“闷”,屏南县科技馆以直播的方式开放,让小观众足不出户也能上科学课。

“直播活动在县科协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通知,只要关注公众号进入直播间,就能跟辅导员学习。”屏南县科协主席张彩霞介绍说,家长和小朋友可以一起体验科

学的奇妙,也是不错的亲子体验。直播中,科技馆呈现了精心

策划的游览线路,奇妙的“怒发冲冠”、电磁之“舞”、VR 空间模拟消防安全逃生演练等节目,为观众们营造了独特的观展体验。纸币浸湿点燃后还能完好无损?空气炮为何能隔空打物?这些科学小实验引发了大朋友和小朋友们的强烈兴趣。大家纷纷表示,等科技馆正式开馆后,还要实地体验一把。

闭馆不闭网,服务不打烊。屏南县科技馆的这次直播,突破了

“你听我讲”的传统模式,让观众与辅导员即时互动,展示了科技

“云”游的魅力。本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陈阿娜

观众参观观众参观““抗疫行抗疫行””专题专题摄影展摄影展。。 施辰静施辰静 摄摄

读者在厦门市图书馆自助借书。 施辰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