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河南,提起南阳市一中,人们赞 叹的可能是连年实现90%以上的重点 大学上线率,但作为“南中人”,我们更 看重学校每年有 100 多名学生拿到国家 发明专利,更看重“登峰杯”全国中学生 科技作品大赛获奖总数近三年一直保 持全国前三的成绩。 我从18岁开始教书,无论是当小学 教师还是中学教师,无论任教研室主任 还是中学校长,这么多年就做了一件 事: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我与团队研发 的“疑探教学法”获得了 2018 年基础教 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好的教育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而目前基础教育从智育层面看,仍存在 重学“答”轻学“问”、重“应试”轻“体验” 等问题。如何打破“困局”? 一是从课堂改革入手,掀起课堂 革命。从2005年开始,我们进行大胆 实践,把“质疑—探究”的思想引入课 堂,通过自疑自探 —解疑合探 质疑再探等环节,促使学生主动发现 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 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 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 断反复的良好习惯,从而引发了课堂 革命。 二是把疑探思想从智育引向德 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疑探 思想引入班级管理之中,每天召开10 分钟小班会,让学生发现班级问题,讨 论制定整改措施,学生人人参与,高度 自治;把疑探思想引入学校管理,每学 期开学初都要开展“我为学校发展献 良策”活动,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校务管 理,针对优秀建议专门召开校长办公 会议予以讨论,最终纳入新学期工作 计划;最后,把疑探目光引向社会,引 入生活。 三是把疑探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 推动师生共同成长。在原有疑探教学 的基础上,学生有问题不再依赖学校教 师解答,而是主动上网“拜师”求解。互 联网背景下的疑探教学,教室就像会议 室,教师就像图书管理员,主要是帮助 索引和个别讲解。 格局决定视野。当我们有了大的 格局,就一定能战胜困局,实现破局。 困局、格局与破局 杨文普 课改故事 人物小传 杨文普: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 校长,国家“万人计划”名师、享 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 《疑探教学论》等著作 6 部。 年度风采 从县教研室主任到县中校长 再到市一高校长,杨文普从未变 换过自己的跑道—通过课堂改 革让学生学会提问、质疑、探究、 创新,以“疑探教学”改革为破解 钱学森“世纪之问”提供答案。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2020年1月1日 8 年度致敬 年度致敬 · · 课改人物 课改人物 主编:宋鸽 电话:010-82296728 编辑:崔斌斌 电话:010-82296572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从教26年,对我而言教育已经融入 了血液之中。2014年9月,通过公开竞 聘就任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第一中学 校长,那时我便有清醒的认识:课堂是 教育的主战场,“精神成长”应成为教育 的原点。通过教育,让学生发现自己的 兴趣,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促进学生 的个性生长,是我不能回避的使命。 通过深入调研,我与教师一起寻 找课堂低效的症结所在。在课改之 初,有质疑,有不理解,但没有退缩,没 有回避。知难而进,我们依据“学习金 字塔”理论,通过课堂重建、课程重构、 小组重组,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学习 载体,以“导学案”为学习路线图,以 “自主生疑、互动解疑、内化迁疑”为学 习环节,主动创立、梳理、总结出“121 三案三环主体课堂”模式,形成了学校 的原创成果。这些课堂改革激发了学 生的潜能。 201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 大会精神开局之年,是新高考改革进入 实质性操作阶段的一年。如何将学科 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以课改升级撬动学 校高品质发展,大亚湾一中将2019年定 位为“‘一模多法’主体课堂学科特色攻 坚年”,让学科成为课堂变革的关键,让 “一模多法”主体课堂学科特色成为课 堂内涵发展的重要标志。 我们把学科特色课程高度整合,全 面构建大课程体系,推行走班教学,实 行主题式、项目化课程教学,并设立“海 纳大讲堂”,邀请名家、名师来校授课, 让课堂真正实现“我的课程我做主”“我 的空间我做主”“我的学习我做主”。化 有招为无招、化有模为无模,让“一模多 法”与学科特色深度融合,使教学模式 更加鲜活,让课堂教学呈现多样性、生 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 提升。 课改升级,理念先行。我们邀请全 国课改名家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将课 改的主阵地放到学科组,邀请学科专家 来指导,通过课堂主阵地将学科核心素 养落地。 下一步,学校将结合大数据,构建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让课改向纵深发展。 龙眉山下,洗马湖畔,仰之弥高,行 之则远。不忘教育初心,牢记使命担 当,我们对教育的探索与追寻一刻没有 停止,正向教育更深处漫溯。 以课改升级撬动高品质发展 彭柯 课改故事 人物小传 彭柯: 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 第一中学校长,惠州市语文首席 教师,惠州市明星校长,广东省 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全 国高中骨干校长。 年度风采 2019年,对于彭柯和大亚湾 第一中学而言,是喜悦的收获之 年。在与市同类学校对比整体 生源差距很大的情况下,学校连 续四年荣获惠州市高中教学成 果一等奖。他们以课改升级撬 动学校方方面面的改革,促进学 校高品质创新发展。 无论是国家新政的出台,还是一个班级、一所学校的改变,教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速生与速变之间,改革永远在路上,但教育的核心、初心 未曾变化。变化是表,不变是里,在所有的变化中,都蕴藏着对不变的追求。告别2019年,迎来2020年,过去的一年中,教育人都收获了什么?本 报特此推介10位课改人物,他们用一次次改革去探知教育本真,他们勇敢、执着、勤奋。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课改:在变与不变中坚守 中国课改 观察 年度特刊 2019 年,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 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 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 深受鼓舞,作为一个课改人,我们应有 新思考、新行动。 课程建设与实施必须回应“课程育 人”的时代要求,最大可能地发掘所有 课程的育人功能,让所有课程都能有效 服务于“课程育人”这一主题。 2012年以来,我们在推进本土创新 的“226”教学改革的同时,下大力气推 动学校课程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果。在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 选中,第九小学《“小水滴”课程的构建 与实施》获得二等奖。我们精选各学段 7 个典型课程案例,汇编成《三亚课程之 光》一书,回望来路,总结经验。我们以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广会为 契机,“手牵手式”定校推广已有课程成 果与经验,引领更多中小学打造品质课 程,实现创新发展。 课程组织与教学正在创新“室校联 动”的新模式。为进一步贯彻以美育 人、以文化人的新时代艺术教育思想, 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在全市5个 区组建了 4 个美育特色课程示范基地校 和11个美育特色课程基地实验校,已经 成熟的课程有育才中学的木艺坊及书 画特色课程等;正在开发的课程有南新 小学的传统水墨画与瓷烙艺术课程、红 塘小学的贝壳工艺与民族传统织锦艺 术课程等。这就形成了以省市美术名 师工作室为龙头、以学校为基地的“室 校联动”的课程组织与教学新模式,实 现了资源优化共享,促进了特色课程建 设,特别受学生欢迎。 世界课程改革的进程表明,“跨学 科课程”是今后课程变革的一个重要趋 势和新的生长点。“跨学科课程”把课 程、师生、时空、技术等核心元素有效地 统合起来,打破了学科内容之间以及学 科与学科之间的边界,为学生构建了一 个开放的课程体系。今后我们要在有 关院校课程专家指导下,加强这方面的 研修,择校先行,迎难而上,力争创造自 己的经验。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 海”。10多年学做课程改革,情意满怀, 探索无限。学校课程改革不可能齐步 走,总要有先行的探索者,我们愿继续 先行研究实践,讲好三亚课程故事,献 给这个光荣美好的新时代。 与时俱进,讲好三亚课程故事 傅元根 课改故事 人物小传 傅元根: 海南省三亚市教育 局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正高 级教师、拔尖人才。2018年海南 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获得者。 年度风采 从2012年开始,傅元根带领 团队在三亚推进“226”课堂教学改 革,变教中心为学中心,充分调动 学生的学习内动力。与此同时,他 下大力气推动学校课程建设,为三 亚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理念、新活 力,培养了一大批富有教育情怀的 校长和教师。 2019 年 12 月 ,作 为 陕 西 省 大 荔 县 高中教育集团总校长,我策划并实施了 一场全县高中教师参与的新课堂学习 与课例研修展评活动。每天8场,每场 3 人,包括说课、上课、课例解读、现场答 辩,深入高中新课标与新教材。 品咂着新思想、新理念带来的新奇与 喜悦,同时凝视着新的尝试与实践的困惑, 深感时代与教育要求之新、变化之快、步伐 之大。试将思考与实践梳理如下,作为过 去一年的检视。 一是课堂立意正在从“三维目标” 走向“学科素养”,“立德树人”变得真实 而具体。在我们组织的“课标学习与课 标研修展评活动”中,一位评委在答辩 环节提问:“请问,在测试加速度的实验 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过去在 理科教学中,很少有人提这样的问题, 更难得的是,答辩教师能以处理实验中 的误差为例,畅谈培养学生尊重事实、 尊重数据、严谨认真、查询失误的科学 精神,让人感叹课标的指向作用。 二是课堂设计正从“课时、小组、课 堂讨论、探究”走向“任务驱动的课内外 大自主、大合作、大探究”。语文学科以 “学习任务群”作为教材编排呈现和课 程设计的基本单位,克服了课时主义的 教学实践不足。课堂设计的整体统筹, 使得任务驱动必将突破教室的小组学 习范围,变成学习活动中随时随地结成 的学习团队,探究不只囿于一篇课文的 冗碎问题,可能是关于学科的专题研 究,也可能是跨学科、跨行业、跨媒介的 深入思考与挖掘。 三是课堂环境正在由教室、图书 室、微机室走向遗址、树落、博物馆、古 迹等生活现场。 四是课堂工具正在由“黑板、白板” 走向“基于互联网的整个世界”。网上 求助、网上交流、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学 习共同体正在实现。 五是课堂活动正在从“按部就班展 示答案、分析方法、总结规律”走向“畅谈 体验、分享发现、展示成果、总结得失”。 六是课堂学习正在从“理解、应用、 训练”的以模仿为主的低阶思维向“自 我构建的分析、判断、扬弃、整合”的创 造性思维发展。 探望2020年的头角,作为一个学习 者、实践者,我们要努力吸收、实践、反 思、内化,不负这个美好时代给予我们这 一代人的光荣使命。 凝视新课标、新教材落地的新课堂 孙铁龙 课改故事 人物小传 孙铁龙: 陕西省大荔县城郊 中学校长、特级教师,陕西省教 研兴校明星校长,省级骨干中学 校长,省级课改先进个人,渭南 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 年度风采 与许多课改学校不同,孙铁 龙在大荔城郊中学主导的课改是 一种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同步进 行的双重变革。孙铁龙在城郊中 学的校长岗位上开启了高中课堂 革命,并以此为基础,用 3 年时间 创生了“五维一体”的高中育人方 式转型新路径。 多年来,我们的团队很少用“标准” 一词。因为学校教育生活应该是多姿多 彩、个性化的, “标准”显得过于僵化。但 我们发现,在学校发展中常常因为“标 准”不明确导致发展进程缓慢,于是,我 们开始反思到底如何看待“标准”。 虽然学校不是企业,不能做企业化 的标准复制,但在学校各方面工作中 “立标”也不必遮遮掩掩。相反,各项工 作有了标准,将给学校注入新活力。 管理就是服务,但为谁服务、如何 服务、服务到什么程度,标准并不清 晰。那么,有必要对学校各个服务岗位 (行政岗位)职责重新梳理。以总务主 任为例,应为哪些人服务,职责和定位 是什么,服务内容和标准是什么,评价 方式和对象是什么…… 如何提供服务?我们明确了岗位职 责、服务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对象、评价 方式,制定了一套标准化量规。这样一 来,各项工作有了参照的依据。服务质 量如何?服务对象要对其进行评价,这 也强化了学校内部管理的横向链接。我 们提倡扁平化管理,重心下移减少管理 层级,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 此外,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有 “课标”为参照,但标准不够细化,对教 师难以进行多元评价。于是,我们对 照课标,就每个单元、每节课一一讨论 制定出教学目标,并结合每节课的教 学目标制定每节课的评价标准。备课 时,对照课时目标先制定评价标准(检 测题目或者问题解决),再设计教学活 动,也就是逆向教学设计。这样一来, 教师围绕“标准”来设计教学活动,即 使是个性化设计,也是围绕“评价标 准”的创造。有了“标准”保底,就不用 太担心教学跑偏了。 以往,我们开发了许多校本课程, 随着课程不断增加,师生负担越来越 重。我们发现,在课程建设上做简单的 加减法没有出路,于是我们尝试将国标 课程(语数外体音美)各学科内容整合 起来做乘法,即每个年级围绕“三心三 力”的育人目标整合国标课程内容,开 发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主题课程, 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这 样一来,更加彰显了课程的力量。 标准,学校活力的新生长点 王昌胜 课改故事 人物小传 王昌胜: 湖北省宜都创新实 验学校、河南省郑州市创新实验 学校、郑中国际学校校长,首届 荆楚教育名家,著有《激励每一 个人》等。 年度风采 作为职业校长,王昌胜带领 管理团队持续探索学校发展系统, 研发出协同化治理、生长型课程、 分享式学习、多元化发展等体系。 其团队立志“用研究推动学校变 革,从而影响更多教师和学生”。

课改:在变与不变中坚守 - paper.chinateacher.com.cnpaper.chinateacher.com.cn/zgjsb/images/2020-01/01/08/ZGJSB08B2… · 无论是国家新政的出台,还是一个班级、一所学校的改变,教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速生与速变之间,改革永远在路上,但教育的核心、初心

  • Upload
    others

  • View
    1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课改:在变与不变中坚守 - paper.chinateacher.com.cnpaper.chinateacher.com.cn/zgjsb/images/2020-01/01/08/ZGJSB08B2… · 无论是国家新政的出台,还是一个班级、一所学校的改变,教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速生与速变之间,改革永远在路上,但教育的核心、初心

在河南,提起南阳市一中,人们赞

叹的可能是连年实现 90%以上的重点

大学上线率,但作为“南中人”,我们更

看重学校每年有100多名学生拿到国家

发明专利,更看重“登峰杯”全国中学生

科技作品大赛获奖总数近三年一直保

持全国前三的成绩。

我从18岁开始教书,无论是当小学

教师还是中学教师,无论任教研室主任

还是中学校长,这么多年就做了一件

事: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我与团队研发

的“疑探教学法”获得了 2018 年基础教

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好的教育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而目前基础教育从智育层面看,仍存在

重学“答”轻学“问”、重“应试”轻“体验”

等问题。如何打破“困局”?

一是从课堂改革入手,掀起课堂

革命。从 2005 年开始,我们进行大胆

实践,把“质疑—探究”的思想引入课

堂,通过自疑自探——解疑合探——

质疑再探等环节,促使学生主动发现

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

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

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

断反复的良好习惯,从而引发了课堂

革命。

二是把疑探思想从智育引向德

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疑探

思想引入班级管理之中,每天召开 10

分钟小班会,让学生发现班级问题,讨

论制定整改措施,学生人人参与,高度

自治;把疑探思想引入学校管理,每学

期开学初都要开展“我为学校发展献

良策”活动,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校务管

理,针对优秀建议专门召开校长办公

会议予以讨论,最终纳入新学期工作

计划;最后,把疑探目光引向社会,引

入生活。

三是把疑探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

推动师生共同成长。在原有疑探教学

的基础上,学生有问题不再依赖学校教

师解答,而是主动上网“拜师”求解。互

联网背景下的疑探教学,教室就像会议

室,教师就像图书管理员,主要是帮助

索引和个别讲解。

格局决定视野。当我们有了大的

格局,就一定能战胜困局,实现破局。

困局、格局与破局□ 杨文普

◎课改故事◎人物小传

杨文普:河南省南阳市一中

校长,国家“万人计划”名师、享

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

《疑探教学论》等著作6部。

◎年度风采

从县教研室主任到县中校长

再到市一高校长,杨文普从未变

换过自己的跑道——通过课堂改

革让学生学会提问、质疑、探究、

创新,以“疑探教学”改革为破解

钱学森“世纪之问”提供答案。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2020年1月1日8版 年度致敬年度致敬··课改人物课改人物

主编:宋鸽 电话:010-82296728 编辑:崔斌斌 电话:010-82296572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从教26年,对我而言教育已经融入

了血液之中。2014年 9月,通过公开竞

聘就任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第一中学

校长,那时我便有清醒的认识:课堂是

教育的主战场,“精神成长”应成为教育

的原点。通过教育,让学生发现自己的

兴趣,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促进学生

的个性生长,是我不能回避的使命。

通过深入调研,我与教师一起寻

找课堂低效的症结所在。在课改之

初,有质疑,有不理解,但没有退缩,没

有回避。知难而进,我们依据“学习金

字塔”理论,通过课堂重建、课程重构、

小组重组,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学习

载体,以“导学案”为学习路线图,以

“自主生疑、互动解疑、内化迁疑”为学

习环节,主动创立、梳理、总结出“121

三案三环主体课堂”模式,形成了学校

的原创成果。这些课堂改革激发了学

生的潜能。

2019 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

大会精神开局之年,是新高考改革进入

实质性操作阶段的一年。如何将学科

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以课改升级撬动学

校高品质发展,大亚湾一中将2019年定

位为“‘一模多法’主体课堂学科特色攻

坚年”,让学科成为课堂变革的关键,让

“一模多法”主体课堂学科特色成为课

堂内涵发展的重要标志。

我们把学科特色课程高度整合,全

面构建大课程体系,推行走班教学,实

行主题式、项目化课程教学,并设立“海

纳大讲堂”,邀请名家、名师来校授课,

让课堂真正实现“我的课程我做主”“我

的空间我做主”“我的学习我做主”。化

有招为无招、化有模为无模,让“一模多

法”与学科特色深度融合,使教学模式

更加鲜活,让课堂教学呈现多样性、生

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

提升。

课改升级,理念先行。我们邀请全

国课改名家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将课

改的主阵地放到学科组,邀请学科专家

来指导,通过课堂主阵地将学科核心素

养落地。

下一步,学校将结合大数据,构建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让课改向纵深发展。

龙眉山下,洗马湖畔,仰之弥高,行

之则远。不忘教育初心,牢记使命担

当,我们对教育的探索与追寻一刻没有

停止,正向教育更深处漫溯。

以课改升级撬动高品质发展□ 彭 柯

◎课改故事◎人物小传

彭柯: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

第一中学校长,惠州市语文首席

教师,惠州市明星校长,广东省

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全

国高中骨干校长。

◎年度风采

2019年,对于彭柯和大亚湾

第一中学而言,是喜悦的收获之

年。在与市同类学校对比整体

生源差距很大的情况下,学校连

续四年荣获惠州市高中教学成

果一等奖。他们以课改升级撬

动学校方方面面的改革,促进学

校高品质创新发展。

无论是国家新政的出台,还是一个班级、一所学校的改变,教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速生与速变之间,改革永远在路上,但教育的核心、初心未曾变化。变化是表,不变是里,在所有的变化中,都蕴藏着对不变的追求。告别2019年,迎来2020年,过去的一年中,教育人都收获了什么?本报特此推介10位课改人物,他们用一次次改革去探知教育本真,他们勇敢、执着、勤奋。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课改:在变与不变中坚守中国课改观察年度特刊

2019 年,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

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

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

深受鼓舞,作为一个课改人,我们应有

新思考、新行动。

课程建设与实施必须回应“课程育

人”的时代要求,最大可能地发掘所有

课程的育人功能,让所有课程都能有效

服务于“课程育人”这一主题。

2012年以来,我们在推进本土创新

的“226”教学改革的同时,下大力气推

动学校课程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果。在

2018 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

选中,第九小学《“小水滴”课程的构建

与实施》获得二等奖。我们精选各学段

7个典型课程案例,汇编成《三亚课程之

光》一书,回望来路,总结经验。我们以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广会为

契机,“手牵手式”定校推广已有课程成

果与经验,引领更多中小学打造品质课

程,实现创新发展。

课程组织与教学正在创新“室校联

动”的新模式。为进一步贯彻以美育

人、以文化人的新时代艺术教育思想,

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在全市 5个

区组建了4个美育特色课程示范基地校

和11个美育特色课程基地实验校,已经

成熟的课程有育才中学的木艺坊及书

画特色课程等;正在开发的课程有南新

小学的传统水墨画与瓷烙艺术课程、红

塘小学的贝壳工艺与民族传统织锦艺

术课程等。这就形成了以省市美术名

师工作室为龙头、以学校为基地的“室

校联动”的课程组织与教学新模式,实

现了资源优化共享,促进了特色课程建

设,特别受学生欢迎。

世界课程改革的进程表明,“跨学

科课程”是今后课程变革的一个重要趋

势和新的生长点。“跨学科课程”把课

程、师生、时空、技术等核心元素有效地

统合起来,打破了学科内容之间以及学

科与学科之间的边界,为学生构建了一

个开放的课程体系。今后我们要在有

关院校课程专家指导下,加强这方面的

研修,择校先行,迎难而上,力争创造自

己的经验。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

海”。10多年学做课程改革,情意满怀,

探索无限。学校课程改革不可能齐步

走,总要有先行的探索者,我们愿继续

先行研究实践,讲好三亚课程故事,献

给这个光荣美好的新时代。

与时俱进,讲好三亚课程故事□ 傅元根

◎课改故事◎人物小传

傅元根:海南省三亚市教育

局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正高

级教师、拔尖人才。2018年海南

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获得者。

◎年度风采

从2012年开始,傅元根带领

团队在三亚推进“226”课堂教学改

革,变教中心为学中心,充分调动

学生的学习内动力。与此同时,他

下大力气推动学校课程建设,为三

亚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理念、新活

力,培养了一大批富有教育情怀的

校长和教师。

2019 年 12 月,作为陕西省大荔县

高中教育集团总校长,我策划并实施了

一场全县高中教师参与的新课堂学习

与课例研修展评活动。每天 8场,每场

3人,包括说课、上课、课例解读、现场答

辩,深入高中新课标与新教材。

品咂着新思想、新理念带来的新奇与

喜悦,同时凝视着新的尝试与实践的困惑,

深感时代与教育要求之新、变化之快、步伐

之大。试将思考与实践梳理如下,作为过

去一年的检视。

一是课堂立意正在从“三维目标”

走向“学科素养”,“立德树人”变得真实

而具体。在我们组织的“课标学习与课

标研修展评活动”中,一位评委在答辩

环节提问:“请问,在测试加速度的实验

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过去在

理科教学中,很少有人提这样的问题,

更难得的是,答辩教师能以处理实验中

的误差为例,畅谈培养学生尊重事实、

尊重数据、严谨认真、查询失误的科学

精神,让人感叹课标的指向作用。

二是课堂设计正从“课时、小组、课

堂讨论、探究”走向“任务驱动的课内外

大自主、大合作、大探究”。语文学科以

“学习任务群”作为教材编排呈现和课

程设计的基本单位,克服了课时主义的

教学实践不足。课堂设计的整体统筹,

使得任务驱动必将突破教室的小组学

习范围,变成学习活动中随时随地结成

的学习团队,探究不只囿于一篇课文的

冗碎问题,可能是关于学科的专题研

究,也可能是跨学科、跨行业、跨媒介的

深入思考与挖掘。

三是课堂环境正在由教室、图书

室、微机室走向遗址、树落、博物馆、古

迹等生活现场。

四是课堂工具正在由“黑板、白板”

走向“基于互联网的整个世界”。网上

求助、网上交流、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学

习共同体正在实现。

五是课堂活动正在从“按部就班展

示答案、分析方法、总结规律”走向“畅谈

体验、分享发现、展示成果、总结得失”。

六是课堂学习正在从“理解、应用、

训练”的以模仿为主的低阶思维向“自

我构建的分析、判断、扬弃、整合”的创

造性思维发展。

探望2020年的头角,作为一个学习

者、实践者,我们要努力吸收、实践、反

思、内化,不负这个美好时代给予我们这

一代人的光荣使命。

凝视新课标、新教材落地的新课堂□ 孙铁龙

◎课改故事◎人物小传

孙铁龙:陕西省大荔县城郊

中学校长、特级教师,陕西省教

研兴校明星校长,省级骨干中学

校长,省级课改先进个人,渭南

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

◎年度风采

与许多课改学校不同,孙铁

龙在大荔城郊中学主导的课改是

一种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同步进

行的双重变革。孙铁龙在城郊中

学的校长岗位上开启了高中课堂

革命,并以此为基础,用3年时间

创生了“五维一体”的高中育人方

式转型新路径。

多年来,我们的团队很少用“标准”

一词。因为学校教育生活应该是多姿多

彩、个性化的,“标准”显得过于僵化。但

我们发现,在学校发展中常常因为“标

准”不明确导致发展进程缓慢,于是,我

们开始反思到底如何看待“标准”。

虽然学校不是企业,不能做企业化

的标准复制,但在学校各方面工作中

“立标”也不必遮遮掩掩。相反,各项工

作有了标准,将给学校注入新活力。

管理就是服务,但为谁服务、如何

服务、服务到什么程度,标准并不清

晰。那么,有必要对学校各个服务岗位

(行政岗位)职责重新梳理。以总务主

任为例,应为哪些人服务,职责和定位

是什么,服务内容和标准是什么,评价

方式和对象是什么……

如何提供服务?我们明确了岗位职

责、服务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对象、评价

方式,制定了一套标准化量规。这样一

来,各项工作有了参照的依据。服务质

量如何?服务对象要对其进行评价,这

也强化了学校内部管理的横向链接。我

们提倡扁平化管理,重心下移减少管理

层级,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

此外,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有

“课标”为参照,但标准不够细化,对教

师难以进行多元评价。于是,我们对

照课标,就每个单元、每节课一一讨论

制定出教学目标,并结合每节课的教

学目标制定每节课的评价标准。备课

时,对照课时目标先制定评价标准(检

测题目或者问题解决),再设计教学活

动,也就是逆向教学设计。这样一来,

教师围绕“标准”来设计教学活动,即

使是个性化设计,也是围绕“评价标

准”的创造。有了“标准”保底,就不用

太担心教学跑偏了。

以往,我们开发了许多校本课程,

随着课程不断增加,师生负担越来越

重。我们发现,在课程建设上做简单的

加减法没有出路,于是我们尝试将国标

课程(语数外体音美)各学科内容整合

起来做乘法,即每个年级围绕“三心三

力”的育人目标整合国标课程内容,开

发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主题课程,

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这

样一来,更加彰显了课程的力量。

标准,学校活力的新生长点□ 王昌胜

◎课改故事◎人物小传

王昌胜:湖北省宜都创新实

验学校、河南省郑州市创新实验

学校、郑中国际学校校长,首届

荆楚教育名家,著有《激励每一

个人》等。

◎年度风采

作为职业校长,王昌胜带领

管理团队持续探索学校发展系统,

研发出协同化治理、生长型课程、

分享式学习、多元化发展等体系。

其团队立志“用研究推动学校变

革,从而影响更多教师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