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突发环境事件 · Web view2019/05/06  · 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反应普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B1图和《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区划图》(GB18306-2001)A1图,咸阳地区地震动反应普特征周期Tm为0.3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0.05g,相当于中国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突发环境事件

编 号:XYYL-YJYA-2019

版本号:001

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2019年4月

批准页

为了规范和加强本单位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提高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使事故发生后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和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和连锁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陕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陕环发〔2019〕45号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办法》(HJ 941-2018),由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预案编制小组,完成单位《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并过专家审查和备案,现予发布,望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1)认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2)按照突发环境应急预案要求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培训和演练。

(3)在预案执行过程中有与法律、法规、规章不符;工艺技术条件、周边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危险源的;应急组织体系或职责调整的;应急预案演练评估需要修订的;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应急预案编制内容与实际不相适应的条款,应及时予以编制和修订。

(4)全体员工必须积极响应,密切配合,认真遵守,保证应急预案贯彻执行畅通无阻。

(5)《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适用于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应急救援工作。

(6)《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解释权归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7)《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自备案后发布实施。

批准人:

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年 月 日

IX

目录批准页I1总则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2.1法律法规11.2.2技术规范31.2.3标准规范41.2.4其他资料41.3事件分级51.3.1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51.3.2重大突发环境事件61.3.3较大突发环境事件61.3.4一般突发环境事件71.3.5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71.4适应范围81.5工作原则92.企业概况112.1企业基本情况112.1.1企业简介112.1.2厂区主要构筑物122.1.3生产工艺流程132.1.4废物运输路线162.1.5原辅料及设备清单182.2企业污染物治理情况192.2.1废气产生及处理措施192.2.2废水产生及处理措施192.2.3固体废弃物产生及处置措施202.3周边环境状况202.3.1自然环境概况202.3.2周边企业及交通情况222.3.3周边环境敏感点232.3.4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标准233.组织指挥体系243.1 应急指挥机构243.1.1应急指挥部职责243.1.2应急指挥人员职责263.2应急救援小组及职责273.2.1运输应急小组273.2.2处置应急小组283.2.3 应急专家组293.2.4后勤保障小组293.2.5 应急信息组303.2.6现场应急指挥部314.环境风险分析324.1环境风险评价324.2环境风险源分析344.2.1环境风险源项识别344.2.2生产设施危险源识别354.2.3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结果354.2.4危险物质及其理化性质364.3最大可信事故及后果分析414.3.1事故类型分析414.3.2主要风险源分析414.3.3最大可信事故后果分析425.预防与警戒445.1环境风险防范措施445.1.1危险源监控445.1.2事故预防措施445.1.3医疗废物储存措施475.1.4废气排放控制措施475.1.5厂区污水处理控制措施485.1.6重大疫情及自然灾害情况下防范措施485.1.7管理措施495.2 预警分级与准备495.2.1预警信息来源495.2.2 预警分级495.2.3 预警行动与准备505.3 预警发布与解除515.3.1 预警发布515.3.2 预警解除516 应急处置536.1应急预案启动536.2信息报告536.2.1 内部报告程序536.2.2 信息上报时限要求及程序546.2.3 报告形式及内容546.2.4 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556.3 分级响应556.3.1 响应级别及程序556.3.2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566.3.3信息沟通566.3.4指挥与协调576.4现场处置586.4.1污染事故现场应急处置一般方法586.4.2应急措施586.4.3扩大应急处理措施636.4.4 应急监测646.5信息发布646.5.1信息发布部门646.5.2 信息发布原则646.5.3 信息发布方式646.6应急终止656.6.1 应急终止条件656.6.2 应急终止程序656.6.3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657.后期处置677.1 善后处置677.2 警戒与治安677.3 次生灾害防范677.4 调查与评估687.5 生产秩序恢复重建687.5.1 生产恢复条件687.5.2 上报批准698.应急保障708.1经费保障708.2应急物资装备保障708.3 应急队伍保障708.4通信与信息保障708.5外部救援保障718.6交通运输保障719 监督与管理729.1 应急预案演练729.2 宣传教育与培训729.3 责任与奖惩739.3.1 奖励739.3.2 责任追究7310 附则7510.1 名词术语7510.2 预案解释7510.3 预案的修订7610.4 实施日期76附件1 公司地理位置图77附件2 厂区平面布置图78附件3 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图79附件4 紧急疏散路线及风险源分布图80附件5 雨水、污水流向图81附件6 应急组织机构图82附件7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机构内部人员联系方式83附件8 应急响应流程图84附件9:应急外部联系方式85附件10:应急救援物资装备一览表86附件11 应急状态启动令87附件12 应急状态解除令88附件13 事故报告单89附件14 事故信息报告单90附件15 应急预案变更记录表92附件16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程序93

1总则1.1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有效的履行环境污染防范和处置环境突发事件的职责,规范处置程序、明确相关职责,及时对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和紧急情况作出快速响应,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企业稳步健康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污染防治法》,2013年6月29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6年9月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实施;

(9)《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1年修正),2011年1月8日;

(1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年12月1日;

(11)《生产安全事故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6月1日;

(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

(13)《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14)《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2015年1月9日;

(15)《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3年12月29日;

(16)《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2011年5月1日;

(17)《废弃危险化学品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第27号),2005年8月30日;

(18)《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2011年5月1日;

(19)《陕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陕环发[2011]88号);

(20)《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2号),2015年3月1日;

(21)《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13号,2007年2月28日;

(2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

(2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941-2018),2018年3月1日;

(24)《陕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陕政办函[2015]128号),2015年6月19日;

(25)关于印发《陕西省环境保护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陕环发〔2016〕45号,2016年10月28日;

(26)《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环办应急[2018]8号);

(27)《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74号),2016年12月6日;

(28)《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指南》(试行)环办应急(2019)17号,2019年3月1日;

(2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办函[2014]119号),2014年12月29日;

(3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2019年3月1日实施。

1.2.2技术规范

(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

(2)《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工作的通知》(陕环办发〔2012〕126号);

(3)《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版);

(4)《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2001年12月17日;

(5)《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程》(GB 20576-GB 20602);

(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13年10月1日;

(7)《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 589-2010);

(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18)。

1.2.3标准规范

(1)环境质量标准

①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2012);

②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③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④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2)污染物排放标准

①《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18920-2002);

②《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③《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

④《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

⑤《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⑥《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1.2.4其他资料

(1) 《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 《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改扩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批复》,陕西省环保厅,陕环批复[2017]72号,,217年2月7日;

(3) 《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新增处置(2t/d玻璃输液瓶、塑料输液瓶(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陕西科荣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6月28日;

(4)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新增处置(2t/d玻璃输液瓶、塑料输液瓶(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陕环批复[2017]72号,2017年2月7日);

(5)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提供的其它资料。

1.3事件分级

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附件1中根据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级,分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和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四级。

1.3.1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一)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1.3.2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 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 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 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 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 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 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 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1.3.3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 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 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 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 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 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 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小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 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1.3.4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1) 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 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

(3) 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4) 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

(5) Ⅳ、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厂区内或设施内局部辐射污染后果的;铀矿冶、伴生矿超标排放,造成环境辐射污染后果的;

(6) 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3.5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

依据单位实际情况,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属于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分级划分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以下的环境突发事件。

本单位依据如下情形,初步判断为公司突发环境事件:

(1)公司级突发环境事件:

①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事件;

②生产区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产生消防废水未经收集处理直接排放,流出厂区或进入市政雨水管网;

③柴油泄漏量较大(>20kg),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的;

④厂区天然气泄露,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⑤医疗废液储存库容器发生破裂、货架发生倒塌等导致医疗废液发生泄露,随雨水渗入周围田地以及流入雨水管网进入水渠、河道,影响水质;

⑥医疗废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意外,引起泄露,渗滤液或医疗废液渗入周围田地以及流入雨水管网进入水渠、河道,影响水质;

⑦遇战争、地震或严重汛涝、山洪等特大自然灾害时;

⑧气象部门发布气象灾害红色预警;

⑨其他事故发生后,后果有可能继续扩大的;

⑩遇需要全体人员疏散撤离和影响周边社区或企业的事故或事件。

1.4适应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和应急救援。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后,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级别预案,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本预案为公司级和厂外级的应急预案,本预案与秦都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秦都区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为上下衔接关系(当发生公司级突发环境事件时向秦都区环保局上报),与秦都区其它企业事业单位及周边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为平行关系,与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平行关系。适用于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由于不可抗力或运行过程中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按照《秦都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执行。

1.5工作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全面提升公司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本公司生产过程的监控,强化对本公司生产线的监督检查,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公司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单位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想结合。做好环境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5)依法办事,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及时上报属地环保、安全等相关单位,及时排除风险、及时救援。

2.企业概况2.1企业基本情况

(1)单位名称: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2)法定代表人:刘天金

(3)联系方式:029-33114000

(4)企业性质:股份合作制

(5)行业类别:市政公共设施 M8110

(6)生产规模:医疗废物处理量:16t/d,塑料输液瓶、玻璃输液瓶处理量:2.0t/d;

(7)地理位置:位于咸阳市秦都区马泉镇陈家台村,中心经度108º57'中心纬度34º29',厂区地势平坦。

(8)从业人数:42人。

(9)工作制度:年工作天数365d,每日24h。

2.1.1企业简介

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属咸阳市卫生局直管企业。位于咸阳市秦都区马泉镇陈家台村,中心经度108º57'中心纬度34º29',厂区地势平坦。

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始建于1998年,于1999年7月在成阳东渭城区民营产业科技园建成日处理医疗垃圾5t/d,实际日处理量3.5t/d的规模,采用的“AB炉焚烧工艺”,因其处理规模偏小,且位于成阳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选址不合理,在医废中心迁建后(2009年)已被拆除。2009年建成日处理8t/d医疗废弃物焚烧处理生产线,后进行了技术改造及扩建,采用医疗废物高温蒸汽灭菌技术建成设计总处理能力16t/d(2条8t/d生产线)高温蒸汽灭菌生产线。2017年5月,咸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利用厂区空闲车间建设处置规模为2t/d玻璃输液瓶、塑料输液瓶(袋)生产线。

公司建设有高温蒸煮车间、塑料输液瓶处置车间、玻璃输液瓶处置车间、污水处理站及相关配套设施。

主要经营范围是收集、处置咸阳市各级医疗机构日产的医疗废物,使用燃料为天然气。危险废物明细见表2.1-1。

表2.1-1 危险废物明细表

序号

名称

来源

年产量

处置方式

1

医疗废物

咸阳市各级医疗机构

5840吨

高温灭菌

2

废滤料、活性炭

高温蒸汽尾气处理

1吨

有资质危废中心

3

污 泥

厂区污水处理站

0.2吨

有资质危废中心

2.1.2厂区主要构筑物

厂区内主要构筑物为高温蒸汽车间、塑料输液瓶破碎生产线、玻璃输液瓶破碎生产线、污水处理站等。占地面积10084m2,总建筑面积4916.75m2,厂区平面布置图见附件2。厂区组成及构筑物详见表2.1-2。

表2.1-2 厂区组成及构筑物概况表

项目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主体工程

高温蒸汽

处理系统

新建一座厂房,建筑面积722.87 m2,厂房内建设2条8.0t/d高温蒸汽灭菌生产线。由进料单元、蒸汽处理单元、破碎单元、废气处理单元、废液处理单元、自动控制单元及其它辅助单元等构成。

塑料输液瓶破碎生产线

利用原有焚烧车间改造,建筑面积900 m2,建设1条塑料输液瓶破碎生产线。

玻璃输液瓶破碎生产线

位于厂区北侧,占地100 m2,建设1条玻璃输液瓶破碎生产线。

辅助

工程

接受贮存系统

由医疗废物受料计量、卸料、暂时贮存库、厂内输送等设施构成。医疗废物贮存库具有冷藏功能,冷藏库未启动制冷时,可作暂存库,贮存库底部和墙面做防渗处理。

蒸汽供给系统

配套建设1台1.0t/h天然气锅炉及软水配套装置提供高温蒸汽,锅炉房建筑面积78.88 m2

清洗消毒系统

包括周转箱清洗系统、运输车辆清洗场、高压水枪等。周转箱清洗采用周转箱自动清洗机,尺寸10000×2200×2100。转运车的消毒采用化学药剂喷雾器喷洒的方式,选用化学药剂二氧化氯,溶液的控制浓度为50mg/l。

经过消毒的转运车利用高压水枪冲洗后,完成消毒清洗全过程。配置高压水枪2支,高压水泵2台。

冷藏

贮存冷藏库1间,建筑面积70m2,配置冷藏制冷机1台。

电视监控系统

在医疗废物灭菌处置车间设置摄像头4个,在场区四周设4个。计算机1台。

运输工程

运输系统

医疗废物专用运输车17辆、运渣车辆、医疗废物周转箱等。

公用

工程

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用水

厂区地下井供给。

软化水制备系统

1台3 m3h全自动软化水设备,该设备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制备软化水。

生活用水

厂区地下井供给。

冷却水

1台冷却塔;2台冷却水循环泵,功率1.1kW/台。

消防水

设独立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供全厂消防用水。

排水

生产废水

主要包括车间冲洗废水、运输车及周转箱清洗废水、高温蒸汽处理过程中设备内腔中产生的冷凝液、医疗废物的渗滤液、废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经收集后排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

生活污水

污水依托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进入办公楼前的蓄水池。

事故水

事故废水排入事故池(150m3)储存,再进入改造后污水处理站处理,处理后进入办公楼前的蓄水池(600m3)。

供电

厂区设置变电所一座,通过配电室供电。

通讯

电信部分依托咸阳市电信局。

停车位

停车空地,用于停放闲置的垃圾转运车。

厂区道路

在厂房东侧设置进出通道可直达车辆消毒清洗场,厂房破碎车间处设置进出通道,便于垃圾转运车等通行。

2.1.3生产工艺流程

1、医疗废物高温蒸汽灭菌生产线

医疗废物由医疗废物专用转运车上门收集,密闭运输,沿规定的医疗废物运输路线运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计量后进入高温蒸汽灭菌处理系统处理。

医疗废物处置工艺流程:上料,将盛放医疗废物的周转箱推入上料机的料斗,由其将医疗废物倒入灭菌器专门配备的灭菌车,然后将灭菌车由灭菌器前门推入内室并将前门关闭,等待灭菌处理;灭菌处理,准备——脉动——升温——灭菌——排汽——干燥——结束;最后卸料和粉碎。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为高温灭菌系统,高温蒸汽灭菌是指利用高温蒸汽杀灭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湿热处置过程。规范规定的高温蒸汽为温度高于100℃的饱和水蒸汽,本项目134℃。

医疗废物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感染致病性,基于这点,将医疗废物暴露于一定温度(134℃)的水蒸汽氛围中并停留一定的时间(45min),在此期间水蒸汽释放出的潜热,可使医疗废物中的致病微生物发生蛋白质变性和凝固,导致病微生物死亡,从而使医疗废物无害化,达到安全处置的目的。

目前本单位收集的医疗废物全部是日产日清,一般不存在贮存情况,本单位有医疗废物冷藏储存间,可存放约三天的医疗废物产量。本单位污泥日产生约2公斤,存放于沉淀池内(沉淀池可储存5吨),废滤料日产生约1公斤,存放于冷藏储存间。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2.1-1。

图2.1-1 医疗废物高温蒸汽灭菌生产线工艺及产污环节图

2、玻璃输液瓶、塑料输液瓶处置生产线

(1)玻璃瓶处置

玻璃输液瓶先经过分拣预处理,将瓶盖去除。然后将玻璃瓶以重力破碎方式破碎,之后进行暂存后回收利用。工艺见图2.1-2。

图2.1-2 玻璃输液瓶处置工艺流程图

(2)塑料瓶处置

塑料输液瓶(袋)先经过分拣、脱标等预处理,将瓶盖、标签纸去除。然后进入破碎机进行破碎,破碎后进入消毒池进行消毒处理,之后甩干和烘干,最后进行暂存后回收利用。消毒剂为84消毒液和过氧乙酸,消毒池的水质1周更换一次,更换的废液进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见图2.1-3。

图2.1-3 塑料输液瓶处置工艺流程图

2.1.4废物运输路线

根据咸阳市市域医院的分布、废物产生量、交通路线,路况等情况,和交通管理部门所能提供的特殊政策(单行、禁行、停车等方面),制定废物收集的网络路线。

运输车辆原则上不走高速公路,尽量避开上、下班高峰期,尽量避开交通拥堵道路,尽量避免道路重复,尽量使运输车的配备与废物产生量相符,兼顾安全性和经济型,保证签约医院每天产生的废物能安全、及时、全部转运至处理中心。

按照上述收集原则,结合城市废物的产生量分布、交通状况和收集区域地理位置,

本次划分4个收集区域,分别为:

A区:旬邑县、淳化县、三原县和泾阳县

B区:长武县、彬州市、永寿县、乾县和礼泉县

C区:武功县和兴平市

D区:咸阳市城区及近郊

分区运输路线图如下:

图2.1-4 A区运输路线

图2.1-5 B区运输路线

图2.1-6 C区运输路线

图2.1-7 D区运输路线

2.1.5原辅料及设备清单

(1)原辅材料产生及消耗情况

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情况见表2.1-2。产品类型及产量见表2.1-3。

表2.1-2 原辅材料消耗一览表

序号

原料名称

消耗量t/a

日常储量/t

储存位置及规格

来源

1

玻璃输液瓶

109.5

1

玻璃输液瓶破碎车间

各医疗机构

2

塑料输液瓶

620.5

5

塑料输液瓶破碎车间

各医疗机构

3

过氧乙酸

0.14

0.07

塑料输液瓶破碎车间

外购

4

天然气

202800m3

/

/

市政管道

5

医疗废物

16

/

冷藏间

各医疗机构

6

氯酸钠

0.8

0.1

污水处理间,内衬塑料包装编织袋50kg/袋

外购

7

盐酸(30%)

2.16

0.18

污水处理间,塑料桶30kg/个

外购

8

活性炭

1

3

存于库房,内衬塑料包装编织袋25kg/袋

外购

9

柴 油

54.5

0.2

存于库房,专用柴油桶 0.2T/个

外购

10

滤芯

长滤芯4个

短滤芯2个

长滤芯20个

短滤芯10个

操作间,专用包装箱

长滤芯:20个/箱

短滤芯:10个/箱

外购

注:本单位1t/h天然气锅炉日消耗天然气量约500m3,满负荷运行时,每小时消耗天然气75m3,其中天然气中甲烷的含量为94%左右,经计算,每小时消耗甲烷约为55kg。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941-2018)附录A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公司存在的主要环境风险物质为过氧乙酸、氯酸钠、柴油、甲烷。主要风险物质的贮存方式、设计最大储量、实际最大储量见表2.1-4。

表2.1-4 危险物质明细表

序号

物质名称

日常储量

临界储量

储存方式

1

过氧乙酸

0.07t

5t

塑料桶

2

氯酸钠

0.1t

100t

内衬塑料包装编织袋

3

柴油

0.2t

2500t

专用柴油桶

4

甲烷

/

0.055t

天然气锅炉每小时消耗量

(2)设备清单

公司主要设备见表2.1-5。

表2.1-5 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高温蒸汽灭菌系统

YFMP-A1-7.4Z

/

2

8t/日

2

一体化医疗污水处理系统

WSZ-1.5

/

1

30m³/d

3

燃气锅炉

WNS1-1.0-Y(Q)

1

1.0t/h

4

玻璃输液瓶破碎系统

/

1

/

5

专用垃圾运输车

/

11

/

2.2企业污染物治理情况2.2.1废气产生及处理措施

高温蒸汽废气处理系统在处置医疗废物灭菌、破碎阶段产生的废气,经过生物滤芯过滤后,通过管道排入活性炭吸附装置,进行再次过滤,过滤达标后由35m高排气筒排放。

2.2.2废水产生及处理措施

医疗废物高温灭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渗滤液、废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先采用消毒罐收集,经高温蒸汽进行消毒灭菌后再与清洗废水、冲洗废水一并排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汇入办公楼前蓄水池(600m3)回用(厂区绿化、道路喷洒)。污水处理站工艺见图2.2-1。

图2.2-1 厂区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

2.2.3固体废弃物产生及处置措施

本单位产生的危险废物全部交给陕西省新天地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已与新天地签订合同)。

2.3周边环境状况2.3.1自然环境概况

(1)地形地貌

公司所在地位于咸阳市秦都区马泉镇陈家台村。咸阳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位于东经107°38′至109°10′,北纬34°11′至35°32′之间。咸阳东邻省会西安,西接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东北与渭南市、铜川市交界,西北与甘肃接壤。辖2区1市10县,总面积10246平方公里。

咸阳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形,表现为三个单元:一是南部渭河、泾河平原,约占总面积1/5;二是中部台塬区,也约占总面积的1/5;三是北部高原丘陵区,约占总面积3/5。南北长123公里~145公里,东西宽65公里~106公里,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咸阳市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高差明显,界限清晰,黄土高原、平原居主导地位。境内大小11条土石山岭,集中在北部。市区海拔378—421米。东北部的石门山海拔为1885.3米,为咸阳最高点。咸阳最低处在东南部三原县大程镇清河出境地,海拔362米。境内山脉集中分布在中北部,主要有子午岭余脉的马栏山、石门山,中部嵯峨山、笔架山、九嵕山,北仲山和五峰山自南而北依次排列,将咸阳分为南北两个特点不同的自然区。南部九县区(市)属黄土川塬,北部五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本单位位于中部的渭河断裂带。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反应普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B1图和《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区划图》(GB18306-2001)A1图,咸阳地区地震动反应普特征周期Tm为0.3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0.05g,相当于中国地震局1990年发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Ⅵ度。

(2)气候、气象

咸阳市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热干湿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利于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年平均温度9.0—13.2℃,年极端最低气温-18.6℃,年极端最高气温41.2℃。全年太阳辐射4.61×109—4.99×109焦耳/平方米。年累计光照时数平均为2017.2—2346.9小时,六、七、八三个月的日照时数约占全年的32%,对夏季作物的成熟和秋季作物的生长发育很有利。因地形特征,又分为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气候区:南部平原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213天;北部高原沟壑区,气候稍寒,冬春略长,年平均气温不足10℃,无霜期180天。全境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由南向北递增,50%集中在7、8、9月,常常秋雨连绵,久阴不晴。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3)水文地质

咸阳市的河流均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

渭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本市南部,大部河段是威阳市和西安市的界河。市内渭河的支流大都分布在左岸。自西向东主要有漆水河、泾河、石川河3条一级支流,分别由北向南或由西北向东南汇入渭河。这些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和渭北台原,形成树状水系,中、上游支流众多,流域宽广,下游段支流稀少,流域狭窄。渭河右岸的本市面积很小,仅有新河、沣河的河口段。全市共有大小河流及沟道5400余条。主要河流有渭河、泾河、漆水河等。

咸阳市地下水潜水含水岩组由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冲积砂、砂卵砾石及薄层亚粘土组成,上复厚12~14米黄土状亚粘土层,含水层厚28~35米,潜水位埋深6.04~9.14米,井内水位降深5.3~6.64米,单井出水量4366~4446m3/日,滲透系数23.02~33.93米/日,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硫酸盐一纳・镁型水,矿化度0.61~0.86克升,水温16℃~17℃。

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流向为北西西至南东东,即勘探区接受北西西方向的地下径流不给,向南东东方向排入渭河。

2.3.2周边企业及交通情况

本单位北侧是万丰农资废弃仓库,南面是高干渠及废弃砖厂,东邻咸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西距过双路龙亿驾校约150米。本单位南侧(正门)边是成国渠路,西边是过双路,车流量很小。

2.3.3周边环境敏感点

本单位周围近距离内无居住居民。距离本单位最近的村是位于东南方的下帝王村,和位于北方的互助村,分别距本单位600米左右。

2.3.4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二级标准。

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标准。

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Ⅲ类标准。

(2)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排放标准:锅炉废气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1/1226-2108)表3燃气锅炉限值要求;生产工艺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 1996)中二级标准。

污水排放标准:本车间废水排口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限值要求;污水处理站出口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18920-2002)中绿化水质标准限值。污水处理站废水循环利用,厂区不设污水排放口。

固体废物排放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及其修改单中有关规定,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修改单)中的有关规定。

3.组织指挥体系3.1 应急指挥机构

为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确保有组织、有计划、快速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及时组织抢险和救援,本单位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我单位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组织机构主要由应急指挥部、应急处置专家组、运输应急小组、处置应急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应急信息组、现场应急指挥组及其它相关职能部门等组成。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快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使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应急组织机构图见图3.1-1。

3.1.1应急指挥部职责

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事件应急期间各个小组的关系,统筹安排整个应急行动,保证行动快速、有效地进行,避免因行动紊乱而造成不必要的污染扩散。

总指挥:刘天金(总经理)

副总指挥:韩小卫(副总经理)、祁友林(副总经理)、郭伟洲(副总经理)

(事故现场总指挥不在岗时,由副总指挥代替执行预案救援工作,姓名顺序即为替代顺序)

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和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2)组织制定、修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的培训和演习。

(3)审批并落实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设备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等的购置。

(4)检查、督促做好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介质的跑、冒、滴、漏。

(5)批准应急救援的启动和终止。

(6)及时向上级报告环境污染事故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增援请求,并向周边单位通报相关情况。

(7)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8)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配合政府部门对环境进行恢复、事故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9)负责对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和基本防护方法的培训,向周边企业、村落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化学品特性、救援知识等的宣传材料。

图3.1-1 应急组织机构图

3.1.2应急指挥人员职责

(1)总指挥职责

① 组织制定并且实施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② 根据突发事件实际情况进行预警发布。明确指出事件状态下各部门人员的职责。

③ 亲临现场指挥,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并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拥有绝对指挥权。批准预案的启动与终止。布置事件现场有关工作,查清危险物、污染物所产生的原因、估算危害程度。指挥协调各部门进行危险源、污染源的控制,降低事件中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④ 负责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救援的全面指挥、评估事件的规模,决定是否需要外部应急救援力量支援。

⑤ 负责决定事件可能扩大后的应急响应。

⑥ 负责处理和发布有关信息并及时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报告和通报应急救援情况,并做好对有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指导员工防护、组织员工安全撤离。

⑦ 向上级部门递交事件报告和事件应急救援报告,组织指挥部成员总结事件应急救援行动的经验和教训。

⑧ 组织人员实施训练和演练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人员的培训。

⑨ 负责保护现场,做好现场清理,消除危险隐患。

⑩ 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与更新。

(2)副总指挥职责

① 在总指挥未到时,代替总指挥行使指挥职责。总指挥到达后,将事故情况、地点、灾情、范围和原因等,如实报告总指挥,并积极协助总指挥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② 采取措施保证救灾所需物资足量供应。

③ 根据应急救援指挥分工或总指挥命令,负责指挥某一方面的救灾工作,并及时向总指挥提供有关情况,解答有关问题。

④ 担任现场指挥,不断向总指挥汇报现场情况,并根据总指挥的指示,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⑤ 根据分工,对职能范围内的抢险物资准备情况负责。

3.2应急救援小组及职责3.2.1运输应急小组

组长:韩小卫(副总经理)

副组长:杜权(车队主管)

组员:乔远齐(驾驶员)、高小峰(驾驶员)、王颖安(员工)、常建升(员工)、刘小林(员工)

主要职责:

(1)协助总指挥做好清运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的应急指挥及协调工作;

(2)保障应急运输车辆车况,在发生运输事故后,第一时间赶往事故地点进行抢险工作;

(3)熟悉各种救援器材的用途、使用方法,存放地点;

(4)了解各种抢险方法,以应对车辆运输过程中发生不同事故的救援。

3.2.2处置应急小组

组长:祁友林(副总经理)

副组长:刘战军(污水、固废主管)

组员:刘 攀(设备、水、电主管)、陈钊(设备、水、电主管)、常 庆(现场主管)、杨金浪(消防主管)、张军利(员工)

主要职责:

(1)协助总指挥做好医疗废物在处置过程中发生意外造成废气、废水泄露引发的应急事故的处置工作。

(2)接到通知后迅速到达集合地,正确配戴个人防护用具,切断事故源;

(3)根据总指挥下达的指令,迅速抢修设备、管道等;

(4)由技术人员侦检有毒有害物和爆炸危险范围,指挥其他成员迅速救出中毒、受伤人员;

(5)平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预测设备、管道的泄漏部位,进行计划性检修和维护,并进行演练。

(6)熟悉公司所属单位的地形、地貌及各类设备的特性、特征,以及产品的理化特性。

(7)了解各种抢险的方法、疏散路线以及抢修工具、器械、配件的存放地点等。

(8)熟悉各种灭火器材、设施的用途、操作方法、存放地点及使用范围。

(9)当发生事故时,全组人员必须迅速赶到事故应急集合点,听从组长的安排,根据指挥部的命令,迅速开展抢修、抢救工作。

3.2.3 应急专家组

副总指挥韩小卫担任本单位应急专家。

主要职责包括:

(1)为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提出实施应急救援方案的建议和技术支持。

(2)为应急领导小组决策提供专家建议。

3.2.4后勤保障小组

组长:刘航飞(副总经理)

组员:孔小翠(办公室主管)、陈升(业务、台账主管)、刘咸阳(信息发布主管)

主要职责:

等待指挥部安排应急物资采购和运输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根据事件发展情况,做好应急物资的及时采购和运输,人员的撤离等工作。

(1)后勤保障小组在接到报警后,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准备抢险抢救物质及设备等工具;

(2)根据生产部门、事件装置查明事件部位管线、法兰、阀门、设备等型号及几何尺寸,对照库存储备,及时准确的提供备件;

(3)根据事件的程度,及时向外单位联系,调剂物质、工程器具等;

(4)负责抢救受伤人员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5)负责抢险救援物质的运输。

(6)检查抢险抢修、个体防护、医疗救援、通讯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情况,是否符合事件应急救援的需要。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能有效使用。

(7)副总经理刘航飞保障发生意外事件时的资金供应。

(8)办公室主管孔小翠保障发生意外事件时的物资和器材供应。

3.2.5 应急信息组

信息组包括各部门主管、公司领导及公司法律顾问。主要职责包括:

(1)收集、跟踪舆论信息,客观公正引导公众舆论。

(2)根据授权发布消息,告知员工事故发生情况或对外发布信息。

(3)草拟事故对外新闻稿或公告。

(4)分析事故应急处置的相关法律责任,提供法律支持。

(5)负责与周边企业及附近村民联系告知事件情况。

(6)负责向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上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并根据情况向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请求援助;

(7)及时联系外部环境监测单位(秦都区环保局),协助其进行事件现场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及事故原因的分析,在事件发生后采集样品并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并提出处置工作技术解决方案。

(8)当发生人员受伤时,向医疗单位申请救援并迅速转移伤者。

3.2.6现场应急指挥部

现场应急指挥部是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指挥中心,具体实施应急处置工作,主要由事发部门人员及其分管领导组成,行使现场应急指挥、协调、处置等职责。

(1)根据事故现场状况、应急预案要求,制定现场应急工作方案,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2)负责现场应急资源整合,指挥与协调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应急处置及资源需求情况。

(4)应急响应结束后,协调事故的评估、生产恢复等后续处理工作,减小和控制事故影响。

(5)督办落实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示,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4.环境风险分析

环境风险分析主要考虑与本单位联系在一起的突发性灾难事故,包括医疗废物在收集、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散漏事故,易燃和有毒有害物质失控状态下的泄漏等事故。通过风险评估,查找和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预防、应急与减缓措施。以减小事故发生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4.1环境风险评价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941-2018)附录A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判定,本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物资主要为过氧乙酸、氯酸钠、柴油、甲烷。过氧乙酸属附录A中的第三部分有毒液态物质,氯酸钠属附录A中的第五部分其他有毒物质,柴油属于附录A中的第八部分其他类物质及污染物,甲烷属于附录A中的第二部分易燃易爆炸气态物质。以上物质均属涉气及涉水风险物质。

(1)环境风险潜势划分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为Ⅰ、Ⅱ、Ⅲ、Ⅳ/Ⅳ+级。

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和工艺系统的危险性及其所在地的环境敏感程度,结合事故情形下环境影响途径,对建设项目潜在环境危害程度进行概化分析,按照表4.1-1确定风险潜势。

表4.1-1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

环境敏感程度(E)

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

极高危害(P1)

高度危害(P2)

中度危害(P3)

轻度危害(P4)

环境高度敏感区(E1)

Ⅳ+

环境中度敏感区(E2)

环境低度敏感区(E3)

注:Ⅳ+为极高环境风险

(2)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量与其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附录B中临界量的比值Q。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量计算。对于长输管线项目,按照两个截断阀室之间管段危险物质最大存在总量计算。

当只涉及一种危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量与其临界量比例,即为Q;

当存在多种危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1)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存在量,t;

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环境风险潜势为Ⅰ;

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Q<10;10≤Q<100;Q≥100。

环境危险物质辨识结果见表4.2-1。

表4.2-1 环境危险物质识别表

环境风险物质名称

储存量q(t)

临界量Q(t)

q/Q

过氧乙酸

0.035

5

0.007

氯酸钠

0.1

100

0.001

柴油

0.2

2500

0.00008

甲烷

0.055

10

0.0053

合计

/

/

0.01338

由上表可见,本单位所储存的各类危险物质的Q值合计为0.01338<1,即本单位环境风险潜势为Ⅰ。

4.2环境风险源分析

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为主要原辅材料、产品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为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及生产过程中的次生突发环境事件。

4.2.1环境风险源项识别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等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要求,本单位在生产过程涉及的危险物质主要为过氧乙酸、氯酸钠、柴油、甲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规定,厂区内储存的危险化学品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贮存量及临界量情况见表2.1-4。

本单位危险废物的类别、产生工段及存储与处置方式情况见表4.2-1。

表4.2-1危险废物的类别、产生工段及存储与处置方式情况

固废种类

产生环节

产生量(t/a)

处置措施

活性炭

高温蒸汽尾气处理

1.1

集中收集储存在危险废物暂存间(200㎡),交由陕西省新天地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定期回收处理

滤芯

高温蒸汽尾气处理

0.012

污泥

厂区污水处理站

0.2

4.2.2生产设施危险源识别

整个生产过程中及贮存场所的危险源、危险废物及分布具体见4.2-2所示。

表4.2-2 危险源种类及分布一览表

主要危险源

主要危险源分布点

事故类型

过氧乙酸

塑料输液瓶破碎车间

泄漏、火灾

氯酸钠

污水处理站

泄漏

医疗废液

医疗废液储存库

泄漏

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暂存间

泄漏、火灾

柴油

库房

泄漏、火灾

甲烷

燃气锅炉及厂区内天然气管道

泄漏、火灾

4.2.3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结果

危险因素是指对人员造成伤害或对环境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员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环境造成伤害的因素。

根据公司生产、储存、使用原料的状况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18)标准的辨识结果,本单位生产、存贮场所没有构成重大危险源。部分辅料为涉水及涉气危险化学品。根据现场调查情况,本单位存在的风险源及可能存在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见表4.2-3。

表4.2-3 公司风险源及突发环境事件

序号

地点

类型

环境事件情景假设

环境危险物质

1

塑料输液瓶破碎车间

泄漏、火灾

1.过氧乙酸储存容器发生泄漏,引发火灾

2.周边厂房火灾导致塑料输液瓶火灾

CO、CO2、烟尘等

2

污水处理站

泄漏

污水处理站消毒间盐酸、氯酸钠发生泄漏

HCl、氯酸钠等

3

医疗废液储存库

泄漏

存放的医疗废液发生泄漏

医疗废液

4

危险废物暂存间

泄漏、火灾

1.危废泄漏

2.周边厂房火灾导致固废暂存区火灾

CO、CO2、烟尘等

5

运输路线

泄露

医疗废物在收集、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散漏事故,对事故区的空气、地表水、土壤、特别是人群健康可能造成污染与危害。

重金属、细菌

6

柴油存放处

泄漏、火灾

1.柴油泄漏

2.周边厂房火灾导致柴油火灾

柴油、SO2、NOX、烟尘等

4.2.4危险物质及其理化性质

本单位涉及的主要风险物质及存在危险特性分别见表4.2-4~表4.2-7。

表4.2-4 过氧乙酸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过氧乙酸,过氧醋酸,氧乙酸

英文名:peroxyacetic acid

分子式:C2H4O3

分子量:76.05

CAS号:79-21-0

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溶解性: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熔点(℃):-44

沸点(℃):105

相对密度(水=1):1.19g/ml(20℃)

相对密度(空气=1):/

闪点(℃):41

饱和蒸汽压(kPa):2.67(25℃)

危险特性

危险性类别:第5.2类 有机过氧化物

燃烧性:易燃

禁忌物:还原剂、碱类、金属盐类

稳定性:易挥发

危险特性:易燃,加热至100℃即猛烈分解。遇火或受热、受震都可起爆。与还原剂、促进剂、有机物、可燃物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有强腐蚀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遇大火切勿轻易接近。在物料附近失火。须用水保持容器冷却。

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沙土。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镜、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吸入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症、水肿、痉挛,化学性肺炎、肺水肿。

慢性影响: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急救

皮肤接触:用大量水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5分钟。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流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 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汽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体检。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清性、潮湿的不燃材料混合吸收。收入金属容器内。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碱类、金属盐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有冷藏装置、通风良好、散热良好的不燃结构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保持容器密封。应与还原剂、碱类、金属盐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52051 包装类别:051 包装标志:/

包装方法:装入望料桶,密封后再装入全木箱,每箱净重不超过20公斤;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望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车速要加控制,避免、震荡。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表4.2-5 甲烷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甲烷,沼气英文名:methane

分子式:CH4分子量:16

CAS号:74-82-8

理化

性质

外观与形状:无色无臭气体。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熔点(℃):-182.5沸点(℃):-161.5

相对密度(水=1):0.42/-164℃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55

饱和蒸汽压(kPa):53.32/-168.8℃禁配物:强氧化剂、氟、氯。

临界压力(Mpa):4.59临界温度(℃):-82.6

稳定性:稳定

用途: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危险

特性

危险性类别:第2.1类 易燃气体燃烧性:易燃。

引燃温度(℃):无资料闪点(℃):-188

爆炸上限(%):15爆炸下限(%):5.3

燃烧热(kJ/mol):889.5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健康

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空气中甲烷浓度过高,能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精细动作障碍等,甚至因缺氧而窒息、昏迷。

环境危害

无资料。

急救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无资料。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就医。食入:无资料。

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带供气式呼吸器。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工作服。手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防护手套。其他防护:无资料。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废弃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无资料。储存注意事项: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21007 包装标志:4包装类别:Ⅱ 包装方法:无资料。运输注意事项:无资料。

表4.2-6 氯酸钠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氯酸钠、氯酸碱

英文名:sodium chlorate

分子式:NaClO3

分子量:无资料

CAS号:7775-09-9

理化

性质

外观与形状:无色无臭结晶,味咸而凉,有潮解性。

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熔点(℃):248~261

沸点(℃):分解

相对密度(水=1):2.4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Pa):无资料

禁配物: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醇类、强酸、硫、磷、铝。

临界压力(Mpa):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意义

稳定性:稳定

用途:用作氧化剂,及制氯酸盐、除草剂、医药品等,也用于冶金矿石处理。

危险

特性

危险性类别:第5.1类 氧化剂

燃烧性:助燃

引燃温度(℃):无意义

闪点(℃):无意义

爆炸上限(%):无意义

爆炸下限(%):无意义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燃烧(分解)产物:无资料。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受强热或与强酸接触时即发生爆炸。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灭火方法:用大量水扑救,同时用干粉灭火剂闷熄。

健康

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粉尘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口服急性中毒,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胃肠炎,肝肾损伤,甚至发生窒息。

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醇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表4.2-7 柴油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柴油

英文名:Diesel oil

分子式:无资料

分子量:无资料

CAS号:无资料

理化

性质

外观与形状: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

溶解性:无资料

熔点(℃):-18

沸点(℃):282-338

相对密度(水=1):0.87-0.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Pa):无资料

禁配物:强氧化剂、卤素。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

稳定性:稳定

用途:用作柴油机的燃料。

危险

特性

危险性类别:第3.3类 鬲闪点易燃液体

燃烧性:易燃

引燃温度(℃):257

闪点(℃):38

爆炸上限(%):无意义

爆炸下限(%):无意义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1211灭火剂、砂土。

健康

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皮肤接触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

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和大量清水清洗污染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脱去污染的衣着,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防治吸入性肺炎。

食入:误服者饮牛奶或植物油,洗胃并灌肠,就医。

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供气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无资料。

泄漏处理

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到空旷处焚烧。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无资料。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4.3最大可信事故及后果分析4.3.1事故类型分析

根据1949-1982年化学工业事故统计,死亡人数占较大比例的前三位事故依次是火灾、爆炸(20.3%)、中毒窒息(11.99%)及高处坠落(11.03%),表明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有比较严重的后果。

4.3.2主要风险源分析

本单位的主要风险为以下方面:

(1)医疗废物在收集、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散漏事故,对事故区的空气、地表水、土壤、特别是人群健康可能造成污染与危害。

(2)医疗废物在贮存、冷藏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密闭性、储存温度变化以及停电等事故造成医疗废物产生有害气体逸散,从而产生环境及健康风险。

(3)医疗废物在蒸汽灭菌过程中由于吸附、过滤装置失效、停电、管路泄露以及操作、设备故障等可能发生冷凝汽、贮存废气的泄露,形成有害气体的事故排放。

(4)医疗废液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容器破裂造成的泄露。对环境造成污染。

(5)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如发生冷凝水废液消毒罐操作失误、污水处理消毒设施发生事故如污水管道破裂、加压设施故障等情况下,废水有可能外泄,对区域环境造成污染。

(6)在塑料输液瓶破碎车间由于操作不当造成过氧乙酸泄露,引发火灾。

(7)柴油桶倾倒或者破碎造成柴油泄露,遇其他火源发生火灾。

(8)天然气发生泄露,引发火灾或爆炸。

(9)重大疫情及自然灾害情况下的风险,在发生区域性重大疫情及自然灾害,如果医疗废物处理不及时,可能导致疫情蔓延,影响区域内工作人员乃至周围环境居民健康。

4.3.3最大可信事故后果分析

根据危险性物质识别及可能存在的事故类型分析,本单位最大可信事故为:(1)化学品发生泄漏引发的环境事件;(2)医疗废物发生泄露引发的环境事件;(3)天然气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事故可能导致的后果分析见表4.3-3。

表4.3-3 最大可信事故后果分析

序号

风险类别

评价内容

事故可能导致的后果

1

生产或设备事故

物料泄漏

1、 泄漏物进入水体、土壤,对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2、 燃烧释放出的物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

运输事故

泄漏物进入水体、土壤,对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4.3.3.1泄漏事故影响分析

过氧乙酸、氯酸钠、柴油在储存间分多个桶装,存放量较小,在不发生爆炸的情况下,发生泄漏的概率极少,发生泄漏而不引起火灾爆炸事故时,其主要影响包括:(1)过氧乙酸泄漏,遇明火发生火灾爆炸事故;(2)柴油泄露,遇明火发生火灾;(3)在燃烧时形成烟尘扩散,引起大气环境污染。

本单位化学品存放量较小,发生泄露时及时冲洗,冲洗废水收集进入事故池(150m3),待事故处理结束后,最终进入污水系统处理后经管网进入蓄水池(600m3)。

4.3.3.2伴生/次生风险分析

本单位火灾事故主要为塑料输液瓶破碎车间、危废暂存间的火灾爆炸风险,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这些物质无毒无害,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爆炸燃烧过程中将产生烟尘,会对下风向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库房储量不大,火灾持续时间不长,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本单位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次生污染主要为消防废水影响。消防废水中含有化学品、燃烧喷淋吸收的废气污染物、飞灰、未燃尽灰渣等,消防废水进入厂区事故池(150m3)。

5.预防与警戒5.1环境风险防范措施5.1.1危险源监控

(1)监控方式

① 人工监控。设置监控组织,安排固定人员定时定点对各生产厂危险品库、危废暂存间、废气处理装置等处进行设备、管道及监控仪进行检查,所有巡检结果登记在册,具有可追溯性;

② 视频监控。在公司各危险源处,安装视频监控装置,实施24小时监控,视频资料自动保存7天以上。

(2)监控方法

① 监控组织:设置监控组织及系统,实施人工监控和在线监控;

② 安全检查:定期、不定期安全检查;

③ 严格废液的管理;

④ 不定时对安全消防、环保关键设备运转情况进行巡查,定期进行检查。对于员工培训效果定期进行考核评估,通过再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环保能力。

5.1.2事故预防措施

(1)物料泄漏的预防

厂区医疗废液储存库里面存放有咸阳各辖区医院收集的科室废液,设置有围堰,各废液桶下方设有收集导槽及收集管道,末端为收集桶(容积2m3),巡查人员及时巡查,更换收集桶,可确保少量泄漏液体不流出仓库。

厂区危废暂存间设置围堰,危废品仓库内发生单桶泄漏时,泄露液体可控制在危废暂存间内。

公司每年制定年度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按其实施工作,及时进行危废品的月报、季报,厂区内设有符合规范的暂存库,建立健全危废品管理制度,危废品入库时必须填写危险废物管理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报请市、区环保局批准,领取危废品转移联单,转移到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转移后将填写完并加盖产生方和处置方公章的转移联单依据规定送呈环保局留存。公司规定至少每三年内必须对废弃物处置方进行现场考察,以确定其有害废物的处理是否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2)火灾、爆炸事故预防

1)加强仓库和管理工作

①严禁将明火、火种带入库区,严格动火制度;

②消除电气火花及静电放电的可能,库区用电必须按规定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④库房人员必须穿不带铁钉的鞋或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

⑤仓库严禁吸烟、携带火种;

⑥在危险物品搬运的过程中要严格防止撞击、摩擦、翻滚;

⑦物料桶的设置在室内,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液体温度升高,有效的避免因火灾事故发生;

⑧储存的化学品应有明显的标志,储存化学危险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储存化学危险品的建筑物全部为地上建筑,必须安装通风设备,并注意设备的防护措施;爆炸物品不准和其他类物品同存,必须单独隔离限量储存。

2)加强火源管理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对火源的管理,生产过程中的火源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明火,主要是维修用火;摩擦与撞击;电气火花和静电火花;其他火源,至高温表面可产生自燃的物质、烟头、机动车辆、排气管等。厂区内动火作业应严格按照《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程》(AQ3022-2008)执行,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在危险物品的搬运过程中尽量避免摩擦和撞击;厂区严格限制外来车辆进入厂区,运送物料的车辆必须佩戴完好的防火罩;机动车装卸货物后,不准在库区、库房、货场内停放和修理;严禁外来人员携带火源进入厂区。

(3)运输过程中危险物质流失预防

医疗废物运输车辆必须进行定期检查,负责运输的司机及装卸工必须通过培训;保证运输过程中箱体处于密闭状态,运输车辆和专用周转桶完成一次运输后必须清洗、消毒;做出周密的运输计划和行驶路线,包括废物泄漏情况下的有效应急措施;严格执行医疗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以便监督管理。

(4)厂区三级预防体系建设

预防是防止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根本措施,因此,应认真充分作好防范措施,尤其是建立好三级防护体系。

1)一级防护措施

仓储、生产区域地面做防渗处理;

原材料仓库物料桶均设置在防泄漏底座上;

2)二级防护措施

厂区危废品仓库底部设置围堰,泄露液体可控制在围堰内。

3)三级防护措施

各个设施由专职部门进行维护,经常巡回检查。在装卸的过程中避免操作不当,预防盛装原辅材料的容器撞破或破裂,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泄漏,进入大气或水体环境中,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本单位的三级防控措施,对水环境风险控制实现了源头、过程、终端的三级防控,完善了突发环境事件状态下防范环境污染措施。当装置发生突发泄漏事件时,事故水池将应急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消防污水进行截留,可以全方位防控突发事件对环境的影响,确保“事故状态下”不对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5.1.3医疗废物储存措施

贮存过程,医疗废物尽量当日收集当日处理。当日不能立即处置的医疗废物必须盛装于周转桶内并贮存在医疗废物冷藏室内,临时储存。冷藏室制冷系统未启动时,冷藏室可兼作为临时贮存库,但医疗废物临时贮存不得超过24h;当启动制冷设备后,冷藏库内温度<5.0℃,储藏时间也不得超过72h。电源配有备用电源,并配备自动切换装置,防止停电时医疗废物产生有害气体。我单位医疗废物冷藏储存间可存放我市3-4天所产生的医疗废物。

5.1.4废气排放控制措施

严控非正常工况排放,尽量减小排放源强度和缩短排放历时,规范操作,切实加强防范措施。灭菌车间装有消毒除臭装置,完全能够处置有害气体的排放,所排放气体对环境影响较小。

5.1.5厂区污水处理控制措施

①污水消毒站,选用二氧化氯发生器,消毒工艺和质量优良、事故率低、便于维修。关键设备、易损部件均有备用,并定期巡检、调节、保养、维修;经常组织污水处理站人员操作技能培训;配备足够的消毒剂,保证废水全部得到妥善的消毒;重视管网及泵房的维护及管理;泵房与污水处理站采用双路供电,有备用水泵。

②废水事故排放收集处理,设置专门的雨水管网污水管网,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站事故池之间的切换装置。厂区产生的初期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收集经切换装置后转入厂区已建的事故池;事故状态下的废水通过切换装置进入厂区已有的事故池中暂存(可存放150吨水)。正常生产过程中废水进入厂区改造后的污水处理站,发生风险事故时,污水站开启事故池接纳事故废水,将事故废水全部纳入事故池,确保项目事故废水不会直接外排。待事故处理完毕后,收集的事故废水通过污水泵打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本单位所产生的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循环再用或浇灌绿化带、喷洒厂区路面,不外排,所以不存在水污染环境事故。

5.1.6重大疫情及自然灾害情况下防范措施

当遇到重大疫情及自然灾害时医疗废物超过处置能力时,采取相关措施,具体如下:向环保部门申请,增加设备运行时间和处理能力;无法当时处理的医疗废物临时贮存在暂存库中;和临近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联系,运往临近的处置中心代处理;及时和当地政府的应急预案联动,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援;加强对操作人员的人体健康状况检测,如红外体温测量、常规指标检测等,随时监控可能存在的疫情事故性传播,保障操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加强对运输车辆、操作仪器的消毒处理,增加消毒频次和剂量。

5.1.7管理措施

(1)按照环保安全消防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单位《公司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公司安全技术规程》等制度要求,定期对公司进行勘察、稳定性分析、建立安全环保消防隐患排查及纠正机制。

(2)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个人。单位相关人员必须接受有关危险化学品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和应急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加强容器、管道的安全监控,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加强危险目标的保卫工作,防止破坏事故的发生。

(3)加强对公司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素质和操作技能,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保证公司24小时有人值班。

5.2 预警分级与准备5.2.1预警信息来源

(1)各岗位人员发现公司危险化学品泄漏或发生火灾时,立即上报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

(2)人工或监控中心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上报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

5.2.2 预警分级

针对警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态势和紧迫性等因素,由高到低划分为橙色(厂外级)、黄色(公司级)和蓝色(车间级)。预警分级对应条件见表5.2-1。

表5.2-1 本单位预警分级条件

预警分级

预警条件

蓝色预警

(负责人:刘战军)

车间生产装置跑冒滴漏;

生产车间有发生火灾的可能;

冲洗及消防废水拦截在车间内。

黄色预警

(负责人:韩小卫)

危险化学品发生少量泄漏,有引发火灾的可能;

少量消防废水或泄漏物冲洗废水流入雨水管网;

废气处理设施发生故障;

医疗废液储存库里面存放有咸阳各辖区医院收集的科室废液,储存库液体发生泄露。

橙色预警

(负责人:刘天金)

天然气锅炉可能发生燃气泄漏;

消防废水可能流出厂区,流入雨水管网;

医疗废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露,进入土壤、河流。

5.2.3 预警行动与准备

(1) 橙色预警准备

应急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必须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进行Ⅰ级响应应急处置,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及时将实际情况上报秦都区环保局,并针对实际情况立即开展应对工作。当事态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时,责令相关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带。并向政府部门请求援助。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联系秦都区环境监测站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2)黄色预警准备

加强领导带班,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及时报告。各类有线、无线通信设备处于开通状态。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安全员上岗到位,做好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废气处理装置技术人员、设备维修人员上岗到位,做好事故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当出现异常情况时,指挥部组织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尽快解决问题。

(2)蓝色预警准备

蓝色预警后,厂区管理人员带班,昼夜两人值班,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随时保持通信联络畅通。仓库设专人值班,每班都对危险区域进行巡查,同时做好抢险的物资、设备准备工作。

5.3 预警发布与解除5.3.1 预警发布

(1)蓝色预警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指定的现场负责人发布;

(2)黄色预警由应急指挥部发布;

(3)橙色预警由应急指挥部发布;

(4)预警发布可通过电话、对讲机或广播等形式发布,也可通过逐级下达,通过现场喊话等方式均可。

5.3.2 预警解除

现场指挥部根据情况宣布预警解除,由应急指挥办公室通知。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