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茂名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 文本 茂名市人民政府

茂名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 2035 文本€¦ · 第二节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九条 市域发展规模 规划2020年茂名市域户籍人口为846万人、至2035年户籍人口为1007万

  • Upload
    others

  • View
    2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茂名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

文本

茂名市人民政府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 1

第二章 市域规划 .......................................... 3

第一节 发展目标与战略 ......................................................................................................... 3

第二节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4

第三节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 5

第四节 市域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 6

第五节 区域协调发展 ............................................................................................................. 8

第三章 城市规划区规划 ................................... 10

第一节 城市规划区发展规模 ............................................................................................... 10

第二节 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 ............................................................................................... 10

第三节 城乡统筹规划 ........................................................................................................... 12

第四章 中心城区规划 ..................................... 14

第一节 城市性质与规模 ....................................................................................................... 14

第二节 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 14

第三节 综合交通规划 ........................................................................................................... 16

第四节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18

第五节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 19

第六节 生态环境保护 ........................................................................................................... 20

第七节 市政公用设施 ........................................................................................................... 23

第八节 综合防灾减灾 ........................................................................................................... 25

第九节 城市地下空间 ........................................................................................................... 28

第十节 总体城市设计 ........................................................................................................... 28

第五章 发展单元管控 ..................................... 30

第六章 近期建设规划 ..................................... 31

第七章 机制保障 ......................................... 32

附表 1:茂名市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 34

附表 2:茂名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表 .............................................................................. 36

附表 3: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汇总表 .............................................................................. 36

附表 4: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 37

附表 5:中心城区发展单元规划管控一览表 ...................................................................... 38

图集

1、 规划空间层次图

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3、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4、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图

5、 规划区空间管制规划图

6、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7、 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图

8、 中心城区要素管控图

9、 中心城区发展单元规划管控图

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编制目的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

梦,科学指导茂名市的城乡发展与建设,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

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政

策要求编制《茂名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下文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解决人民对美

好生活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将茂名建设成为经济文化

发达、城市治理健全、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安康幸福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城市。

第三条 规划层次及管控目标

本规划包括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1、市域:茂名市所辖的茂南区、电白区和高州、信宜、化州三个县级市,

总共辖 87个镇和 22个街道,辖区总面积 11427平方公里。市域层次实行结构管

控,统筹全市发展规模、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通过下辖县级市总

体规划进行传导实施。

2、城市规划区:为茂名市的茂南区、电白区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为 2748

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实行分类管控,划定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以及

城市增长边界,明确规划区空间管控底线。

3、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

2

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涉及 10个街道,13个镇,包括茂南区的河东街道办、

河西街道办、红旗街道办、新华街道办、露天矿街道办、官渡街道办、站前街道

办、城南街道办、公馆镇、新坡镇、高山镇、镇盛镇、袂花镇、羊角镇,电白区

的高地街道、南海街道、坡心镇、七迳镇、沙院镇、水东镇(含原陈村镇)、旦

场镇、电城镇以及博贺镇,总面积(含水域)约为 48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层次

明确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核心管控要素,通过发展单元向下层次规划传导。

第四条 规划期限

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35年,近期至2020年,展望至2050年。

第五条 法律效力

本规划文本中加下划线条文为强制性内容。

本规划的成果组成文件包括文本、图集和条文说明。规划文本和图纸具有法

律效力。

本规划自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生效。

本规划由茂名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由茂名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

释。

3

第二章 市域规划

第一节 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六条 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落实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

北地区振兴发展决策部署,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打造粤西重要的交通枢纽,

建立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构建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

显著提高,创新发展和转型提升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获得显著成效,努

力把茂名市建设成为世界级石化基地,全国特色现代农业基地,广东省重要的能

源物流基地,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绿城。2050 年茂名将形成更高质量的现代化

经济体系,经济文化更加发达,城市治理更加健全,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

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更加安康幸福,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第七条 发展战略

规划提出“三位一体、工业立市”、“相对集中、极化发展”、“循环经济、绿

色茂名”、“基建先行、补齐短板”、“区域协调、信息共享”、“分类管控、合理

利用”六大发展战略。

第八条 发展指标体系

为有效落实城市发展目标,规划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

展、共享发展五个方面,建立城市发展指标体系,作为分阶段监测和评估总体规

划实施效果的标准。详见附表 1。

4

第二节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九条 市域发展规模

规划 2020 年茂名市域户籍人口为 846 万人、至 2035 年户籍人口为 1007 万

人。2020 年、2035 年市域常住人口分别为 644 万人和 783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分别为 423万人和 634万人。

第十条 市域城镇化发展目标

至 2020年,市域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为 50%;至 2035年,市域户籍人口城

镇化水平为 63%。

第十一条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茂名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一心两轴五区”的“核心—轴带”状空间格局。

“一心”指茂名市区,由“北组团、南组团、东组团、中组团”组成,是茂

名市域最具辐射力的发展主核。

“双轴”指沿海城镇发展轴和中央城镇发展轴,沿海城镇发展轴依托汕湛高

速、沈海高速、深茂铁路、G325 形成,包括了茂名中心城区、化州市区、空港

新城,是茂名市城镇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是茂湛都市区的主体之

一。中央城镇发展轴依托鉴江、G207、茂高快线、茂名大道、包茂高速、洛湛铁

路形成,串联起茂名北组团、中组团、南组团、信宜城区和高州城区,是一条城

市和产业的聚合发展轴;

“五区”指中南部城镇密集发展区、东南部丘陵城镇发展区、西部台地城镇

发展区、北部河谷城镇发展区、东北部山区城镇发展区。

第十二条 市域城镇体系

1.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茂名市城镇规模等级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 100万人以上,为茂名中心

城区(四大组团);第二等级 50-100万人,为信宜、高州、化州市区;第三等级

10-50万人,为县域副中心和中心镇;第四等级为一般城镇。最终形成由中心城

5

市、次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组成的“塔”型等级规模结构。(详见附表 2)

2.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市域城镇体系职能划分为四个等级,1 个区域中心城市,3 个地方性中心城

市,25 个县域副中心或中心镇,以及若干个一般镇。

第十三条 重点城镇发展指引

(1)化州市区:市域西部中心城镇,化州市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2)高州市区:市域中部中心城镇,中央城镇密集带的龙头城镇,高州市的

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服务基地。

(3)信宜市区:市域北部中心城镇,信宜市行政、文化、商贸和旅游服务

中心。

(4)沙琅镇:东南部城镇发展区的中心城镇之一,电白区东北部副中心。

(5)杨梅镇(空港新城):航空产业新城,化州南部的中心城镇。

第三节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四条 市域交通设施和廊道

1、机场

协同湛江共建共享湛江新机场,机场定位为国内干线机场,主要服务于粤西

地区,辐射环北部湾经济圈城市,通过沈海高速加强茂名市区与湛江新机场的联

系。

推动通用机场布局建设,重点以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力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交通不便利等因素作为规划布局的依据。

2、铁路

至 2035年,形成“四横两纵”的铁路网总体布局,“四横”分别为河茂铁路、

广茂铁路、茂湛铁路、深茂铁路,“两纵”为洛湛铁路、疏港铁路。高速铁路走

廊控制宽度约 150 米,普通铁路及城际铁路走廊控制宽度约 70 米。预留广湛高

铁选线。

3、公路

形成“四横三纵”的高速公路骨架路网体系(“四横”即沈海高速、汕湛高

6

速、云茂高速、阳春至信宜高速,“三纵”即包茂高速、汕湛高速博贺港支线、

汕湛高速石湾至吴川段),与周边地市联系便捷,市域内各乡镇通达顺畅、布局

合理、干支配合、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依照各高速公路设计红线宽度及两

侧隔离带宽度要求进行走廊沿线用地预留控制。

4、港口

以港口建设为龙头,重点支持茂名港四大港区形成“一主三辅”的发展格局,

即博贺新港区和水东港区、吉达港区、博贺港区,并按照相应需求预留用地。

5.区域交通枢纽

形成茂名东站综合货运枢纽、茂名站综合客运枢纽、茂名西站客货运综合站。

第十五条 市域公用设施

1、给水设施

规划 9座水厂,供水规模达 198万 m3/d;另各乡镇宜单独建设小型水厂。

2、排水设施

规划 21座水质净化厂;另要求各建制镇建有水质净化厂。

3、电力设施

规划新增 500千伏博贺电厂,500千伏变电站 1座,220 千伏变电站 7座,

扩建 220 千伏变电站 2座。规划保留 2条茂名变电站至阳江蝶岭 500千伏变电站

的线路。新增 500千伏芷寮(湛江)至回隆(阳西)线路通道以及博贺电厂电源

送出至云浮的 500千伏线路通道。

4、燃气设施

规划新增茂名输气站和马踏分输站,3座天然气门站,3 座天然气高中压调

压站, 保留爱群路茂南北 LNG 气化站。

第四节 市域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第十六条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设定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加强水资源取用水总量控制,以取用水总量控制

为目标,逐步构建水资源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节水型社会,提升用水效率。2035

7

年,全市水资源取用水总量控制在 28.8 亿立方米以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

到 9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6以上。

构建多水源安全格局,形成以高州水库、罗坑水库、黄沙水库、河角水库及

旱平水库等水库群和南盛引水工程(鉴江)、袂花江、儒洞河为水源的供水格局

为主,以各区县饮用型水库为辅的多水源安全保障体系,保障市域供水安全。

加强茂名市 11个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及 42个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

力度。

全面推行河长制和湖长制,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河

湖健康生命,完善水治理体系。

第十七条 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严格控制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及土地开发整理,

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增强土地资源承载力及城市建设用地供给潜力,至

2035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 110m²。全面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

规划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三规合一”,并与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林业生

态保护线划定成果相衔接,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实施。 其中,到

2020 年,市域城市建设用地、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等规

模、范围原则上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一致。

第十八条 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进一步强化对现有森林的管护,完善“三防”体系建设,增加森林资源,增

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至 203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59%,森林蓄积量达 3950

万立方米。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项目建设涉及使用林地和采伐林木的,用地单位需

依法向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申办使用林地和采伐林木许可手续。在严格保护的

基础上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适度开展森林旅游,完善公园旅游服务体系,

保护游客安全,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

第十九条 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通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加强对沼泽湿

8

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

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生地等人工湿地资源的保护。适度开展湿地生态旅游,

完善湿地公园旅游服务体系,发挥自然保护、环境教育和社区经济效益。

第二十条 环境保护与管理

划定水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声环境功能区,分别严格执行相

应的环境保护标准。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水、大气、噪声、土壤、固

废等污染综合防治;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确定黑臭水体治理目标,到 2030 年城

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海,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与修

复;积极防范环境风险,营造城市宜居环境。

第二十一条 军事设施保护

统筹兼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军事设施保护,促进城市建设和军事设施保

护相协调,安排具体建设项目时,应当兼顾军事设施保护需要,并征求有关军事

机关意见。

第五节 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十二条 区域交通协调规划

规划 6 条与阳江的联系通道,其中铁路 2 条,高速公路 3 条,快速通道 1

条。铁路为深茂铁路、广茂铁路,高速公路为沈海高速、汕湛高速、阳春至玉林

高速,快速通道为 325国道。

规划 6 条与湛江的联系通道,其中铁路 2 条,高速公路 3 条,快速通道 1

条。铁路为河茂铁路、茂湛铁路,高速公路为沈海高速、汕湛高速、汕湛高速石

湾至吴川支线,快速通道为 325 国道。

规划 4 条与广西的联系通道,其中铁路 1 条,高速公路 2 条,快速通道 1

条。铁路为洛湛铁路,高速公路为包茂高速、云茂高速,快速通道为 207 国道。

规划 1条与云浮的联系通道,主要为云茂高速。

9

第二十三条 区域市政设施协调规划

完善区域供水工程,推进建设茂名水东湾新城引罗供水工程,远期建议实行

西江至鉴江的引水工程。

规划新增电源 24项,其中煤电 1项,风电 18项,光伏发电 4项,余热发电

1项。

完善现有长输管道运输系统,包括粤西天然气主管网、茂名-昆明的西南成

品油输油管线和珠三角成品油管线以及博贺新港区到茂石化公司炼油厂的原油

输入管线、乙烯厂到水东港区化工输送管线、炼油厂到水东港区成品油输出管线。

第二十四条 区域产业合作

加强茂名与湛江、阳江、云浮等周边城市的产业合作。在石化、港口等方面,

加强与湛江的合作,共同形成粤西地区“大石化和大港口”基地,共同利用良好

港口条件,积极发展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业。与阳江在产业发展上形成“差异化

发展”模式,阳江传统的轻工制造业基础良好,茂名产业以重化工产业为主。与

云浮市要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同时在特色现代农业、区域旅游等

方面加强与云浮的区域合作。

10

第三章 城市规划区规划

第一节 城市规划区发展规模

第二十五条 城市规划区发展规模

到 2020年城市规划区总人口为 29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53万人,到 2035

年城市规划区总人口为 345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247 万人。到 2020 年城镇建设

用地规模约为 184平方公里,2035 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为 272平方公里。

第二节 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

第二十六条 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的划定及管控

城市规划区划分为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实行分区管控。

(1)城镇空间

规划至 2035 年,规划区城镇空间控制在 330 平方公里以内,约占规划区总

面积的 12%。是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主要包括全部城镇

建设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有条件建设区等。

管控要求:本空间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优先保障城镇

内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需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用地控制指标符合

国家、广东省、茂名市的相关要求。

(2)生态空间

规划至 2035年,规划区内生态空间总规模不低于 1245平方公里,占城市规

划区总面积的 45.3%,其中,一级管制区 159 平方公里,二级管制区 1086 平方

公里。

管控要求:生态空间实行与生态控制线相一致的分级管制度。一级管制区范

围原则上不予调整。新增省级以上重大交通市政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和民生公益

性项目确需占用或调整禁止建设区的,按程序上报上级政府审批。尚未划定一级

水源保护区的重要水库,其控制区范围确定后,应纳入禁止建设区进行管控,修

正禁止建设区范围。二级管制区规模实行总量控制,具体界线由下层次规划和生

11

态控制线专项规划细化。新建市级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和民生公益性项目确需调整

限制建设区的,按程序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3)农业空间

划定农业空间总规模不低于 1172 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 42.6%,是

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地域,包括生态空间外永久性基本农田、

一般农田、部分村庄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空间。

管控要求:对农业空间的乡村建设行为,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

实行乡村建设行政许可制度。国土资源、农业等行政主管部分负责落实永久性基

本农田和耕地的管控要求。

第二十七条 生态控制线一级管控区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划定生态控制线面积 159 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

5.8%。

管控要求:一级管制区包括市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一级水源保护区、鉴江

干流、全省性重要水源林、省级及以上生态公益林区、市级及以上湿地保护区、

水域岸线保护红线范围、无居民岛屿及群岛、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

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控制线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禁止从事与生态保

护无关的开发活动,以及其他可能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

第二十八条 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线面积共 527.78 平方公里,其中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

361.23 公顷。

管控要求:永久基本农田必须坚持农地农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永久基

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窑、建房、建坟、挖沙、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

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永久基本农田的活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永久基本

农田植树造林;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撂荒永久基本农田;禁止以设施农用

地为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设休闲旅游、仓储厂房等设施;合理引导利用永久

基本农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不得对耕作层造成破坏。

12

第二十九条 城镇开发边界

规划至 2035 年,规划区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在 330 平方公里以内,约占规划

区总面积的 12%。城镇的集中开发建设区域须控制在城镇开发边界内,防止城市

无序蔓延。

管控要求:城镇开发边界经批准实施后,原则上不得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

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联动修改。其中,规划实施中因地形差异、

用地勘界、产权范围界定等实际情况需要局部微调城镇开发边界的,按程序上报

市人民政府审批,通过后进行相应调整。调整城镇开发边界涉及基本农田、生态

公益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范围调整需上报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的,应按照有关部门法律法规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城镇开发和项目建设涉及

使用林地的要根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广东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

等有关法律法规,办理使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

第三节 城乡统筹规划

第三十条 乡村发展指引

以行政村为基础,以连片连线打造为基本要求,推行“3+3+X”的新农村创

建模式。深化美丽乡村三大行动,巩固提升“清洁先行”、“清水治污”和“绿满

家园”行动;实施农村三大基础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八通四改”全覆盖,

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六个一”全覆盖,推进基层治理三大建设全覆盖;实施“一

村一策”等 X项自选工程,各村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挖掘红色文化、文物、土

地、特色饮食以及传统古村落等优势资源,促进特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培

育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开辟内容丰富的旅游线路,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旅

游商品,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全面提升发展水平。

第三十一条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重点加强镇、中心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以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步消除城乡之间较大的公共服务差距,促进生产要素

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形成城镇间的有序竞争机制,为居民、企业生产生活提供

13

优质公共服务。按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教育、行政管理等设施类型

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构建覆盖全市域的社会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在旅游

发展条件较好的镇、村完善和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镇村旅游业发展。

14

第四章 中心城区规划

第一节 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三十二条 城市性质与职能

城市性质:世界级石化基地,全国特色现代农业基地,广东省重要的能源物

流基地,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绿城。

城市职能:粤西重要的港口和综合性枢纽城市,茂湛都市圈重要的经济中心,

茂名市的商业、文化和政治中心,“泛珠三角”区域最大的能源与石化工业基地。

第二节 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第三十三条 总体空间结构

构建“两轴双中心、四组团多廊”的组团式结构。

1. “两轴”:以中央发展轴线和沿海发展轴线构成茂名城市空间拓展的两条

主要轴线。其中中央发展轴线串联北组团、中组团、南组团,沿海发展轴线串联

南组团和东组团。

2. “双中心”:将河东片区和共青河新城片区构建为南北两大城市中心。

3. “四组团”:组成茂名市区主体的四大城市组团,分别是北组团、中组团、

南组团和东组团。

4. “多廊”:充分利用茂名拥有的山体、河流、农田、海岸等自然条件,形

成浮山岭山地生态绿带和绿廊、西部森林生态绿廊、袂花江生态农业绿廊、东部

山地(鹅凰嶂——石壁岭)生态绿廊和沿海生态绿廊,加强城市交通廊道、市政

廊道和生态防护绿廊的一体化建设,形成“山水入城、多廊合一”的生态网络。

第三十四条 发展规模

中心城区城镇人口,2020 年和 2035年分别为 124万人、212万人。2020年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40 平方公里以内,2035 年中心城区城市用

地规模控制在 233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远期控制在 110平方米

15

以内。各类用地汇总见附表 3。

第三十五条 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及条件建设区的管控

(1)中心城区内城乡建设用地及有条件建设区用地控制在 320km²内。该范

围建设用地为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城市建设用地及有条件建设区外围的城镇集中建设区,在满足①省、市重点建设

项目,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及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公益服务设施

用地等。②经市人大审议同意后报省建设厅备案后,开展详细规划编制及土地建

设相关许可。

(2)2035年城市建设用地总体规模不得突破 233km²。各项建设用地指标见

附表 4。

(3)在保障城市空间结构、组团主导功能、控制线及其他管控要素贯彻实

施的条件下,控制性详细规划可对具体用地形态布局和边界进行调整优化。

第三十六条 城市建设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规划至 2035 年,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 69.38 平方公里,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29.76%,人均居住用地 32.72平方米/人。

(2)工业用地:至 2035 年,中心城区规划工业用地 48.17 平方公里,人均

面积 22.72 平方米。主要包含河西工业区、茂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贺新港

产业园区、电白工业园(一园多区)、中科云粤西产业园区、茂南产业转移工业

园、茂南高岭土产业园、南方国际汽车产业园、电白区马踏产业园区。

(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至 2035年,中心城区规划公共管理与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8.46平方公里,占中心城区总面积的 7.92%,人均用地面积

达到 8.71 平方米/人。

(4)商业服务设施用地:至 2035年,中心城区规划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22.59

平方公里。北组团的商业设施形成人民路、光华路、站前大道等商业街道;结合

水东片区老城区改造,完善南组团的商业金融用地,形成人民路、东阳街、迎宾

大道等几条连续的、繁华的商业街道,使商业金融用地布局合理化、集中化、街

区化,改变现状商业用地布局分散的局面;大力发展中组团市民片区商贸服务业。

16

(5)物流仓储用地:中心城区规划物流仓储用地 5.69平方公里,占城市建

设用地面积的 2.44%。

(6)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中心城区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35.13 平方

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15.07%。

(7)绿地:中心城区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 29.21 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

地面积的 12.53%,人均公园绿地与开敞空间面积达到 14.6m²以上;公园绿地以

新湖公园、官渡公园、小东江生态景观公园等城市公园为主;社区公园结合居住

组团布局于组团中心;防护绿地布局在高速公路、铁路、快速路、工业园区和市

政通道沿线。

(8)公用设施用地:中心城区规划公用设施用地 4.51平方公里,占城市建

设用地 1.93%。

第三节 综合交通规划

第三十七条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形成“快速干线、组团内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中心城区四级路网体系。

1.快速干线

规划建设“三横六纵”快速干线网,“三横”为沈海高速、228 国道和滨海

旅游公路茂名段,“六纵”为包茂大道、潘州大道、茂名大道、中德大道、西部

快线和省道 291改造项目。

2.组团内主干路

是组团内部网络的骨架,主要为北组团的油城路,中组团的市民大道、高新

大道,南组团的南海大道、海洋大道,东组团的茂名港大道、博贺湾大道等。红

线宽度控制在 40-50米。

3.次干路

是组团内部区域间联络干道,可分为集散干线交通的交通性次干道和服务地

区生活功能的生活性次干道。红线宽度控制在 30-45米。

4.支路

是次干路与街坊内部道路的连接道路,主要为沿路地块服务。红线宽度控制

在 15-20 米。

17

第三十八条 城市交通枢纽规划

1.铁路客货站场

规划期内茂名市重点建设三大铁路枢纽站,分别是:茂名东站——综合货运

枢纽站;茂名站——综合客运枢纽站;茂名西站——客货运综合站。

2.公路客货站场

规划 6个公路货运枢纽站场,分别是茂名石化物流中心、交运物流中心、茂

中物流中心、茂名物流中心、博贺新港区物流中心、电白物流中心。形成“四主

三辅”的客运枢纽布局,分别是茂名客运站、高地客运站、茂西客运站、茂中客

运站、电白客运站、高新区客运站和滨海新区长途客运站。

第三十九条 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规划

1.公共交通

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构建以中运量公交系统为骨干,常规地面公交为主

体,出租车、水上公交为补充的多模式一体化公交体系,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

运交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1)常规公共交通: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公交意识。至规

划期末,公交出行占全方式出行比例的 20%以上,占机动化出行比例的 40%。

(2)中运量公交规划:规划布设 9 条中运量公交线路,总长 150 公里。中

运量公交系统可选用有轨电车或 BRT型式,其中,三号线远期预留轻轨建设空间。

(3)公交场站规划:加强公共交通场站建设,保障场站用地供给。茂名市

公交场站设施分为中途站、首末站(含枢纽站)、停车场、保养场和修理厂,建议

首末站、停车场、保养场和修理厂采用综合设置模式。综合建设用地面积按每标

准车200平方米进行规划控制,公交首末站按每标准车70平方米进行规划控制,

停车场按每标准车 100 平方米进行规划控制,保养场和修理厂按每标准车 80 平

方米进行规划控制。

(4)出租车规划:按照总量控制、适度发展、强化管理的原则,到 2035

年建设完善的出租车服务网络和出租车信息系统,在客流量聚集的地点设置出租

车候车点或营业站。

(5)水上公交系统规划:规划在茂名滨海地区布设水上公交系统,服务于

18

城市客运交通和串联滨海地区各旅游景点。

2.慢行交通

大力发展和提倡慢行交通,构筑连续通达的城市慢行交通网络,打造“以人

为本”的慢行交通系统。

引入都市型绿道共 113.1 公里,优化自行车道网络,构建连续畅通的步行路

径与网络,营造舒适宜人的步行设施与环境,完善自行车停车设施。

第四节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四十条 城市公共中心体系规划

结合茂名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的结构特点和公共设施分级设置的要求,规划形

成“两大市级中心、四级配套”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1. 市级:河东片区和共青河新城片区,承担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功能。

2. 片区级:集中于各片区中心,主要服务于本片区。包括河西、站南、西

城、陈村、高地、南海、水东、旦场和博贺湾新城等片区。

3. 居住区级:服务于 3-5 万人居住规模的公共设施。一般结合公共绿地形

成居住区级综合服务中心,便于居民享受综合的日常生活和休闲服务。

4. 居住小区级:服务于 1-1.5 万人居住规模的公共设施。

第四十一条 服务设施要求

(1)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至 2035年,行政办公用地约 245公顷。规划市级

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在北组团的河东片区及中组团的共青河新城片区。

(2)文化设施用地:规划至 2035 年,文化设施用地约 61.3 公顷。建立健

全公共文化设施,重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展特色文

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结合中组团发展,建设一批具有区域性影响的大型

公共文化设施。规划片区级文化中心 5个,分别是河东文化中心、站南文化中心、

水东文化中心、高地文化中心和南海文化中心。

(3)科研教育用地:规划 2035 年,科研教育用地 1277.5 公顷。在西城片

区、高地片区、水东片区大力引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院校质量和数量。近

期 90%以上的普通高中建成市一级标准以上的学校。河东片区、站南片区和水东

19

片区应严格按照住区人口和建设标准做好中小学(含公办性质幼儿园)的合理布

局和用地规模控制。

(4)体育用地:规划 2035 年,体育用地 102.6公顷。在共青河新城片区设

置市级体育活动中心。

(5)医疗卫生用地:规划 2035年,医疗卫生用地 114.4 公顷。各组团根据

人口发展的需求,建立三级医疗保健体系。

(6)社会福利设施用地:规划 2035年,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32.7公顷。

(7)文物古迹用地:规划 2035 年,文物古迹用地 3.75 公顷。

(8)宗教设施用地:规划 2035 年,宗教设施用地 9.1 公顷。

第四十二条 住房保障

2035 年前建立完善的社会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保障对象档

案制度,加强住房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做到符合茂名市规定条件的城镇住房特

困户都能够申请住上保障性住房。

第五节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第四十三条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茂名中心城区已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0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3

处、市级2处、区级4处。

第四十四条 城市紫线

将茂名市已划定的 5处历史文物建筑保护范围界线划入城市紫线,实行“定

界”管理,总面积为 12.51公顷。其他未明确保护范围线的市县(区)级以上文

保单位、以及后续新增的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待专项规划明确

范围后,一并纳入城市紫线管理。

第四十五条 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

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茂名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历史文化观光旅游,重点

开发冼太庙、冼太故里、高凉岭、长坡旧城、孔庙、镇隆古城、大仁山、太华山

20

等文化古迹类旅游产品,突出儒、释、道的主题。

第六节 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十六条 城市绿线与绿地规划

2035 年,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 292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12.53%。

2035年,中心城区绿地率达到 35%,绿化覆盖率达到 40%;人均公园绿地与

开敞空间面积达到 14.6平方米以上,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相关标准。

1、生态绿地

构建“南海绿色背景和三大生态绿翼”中心城区生态绿地系统,以沿海、浮

山岭、东部山地(鹅凰嶂——石壁岭)和袂花江、小东江等东西向生态绿廊和一

条南北向西部森林生态绿廊为主骨架,建立环城绿带、片区绿化隔离带和市政廊

道等缓冲绿地系统,加强风景旅游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风景林地等“斑块

状”绿地的保护与管理。

2、公园绿地

规划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五

类。

(1) 综合公园:规划茂名形成 21个综合公园,每个面积不小于 5公顷。

(2) 社区公园:按服务半径 1000 米建设社区公园,与综合公园重叠的可

不设置。每个社区公园面积不小于 1公顷。

(3) 专类公园:专类公园是具有特定内容和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

包括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

园、体育公园等。

(4) 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

包括滨河绿带、沿路绿地和绿道。

(5) 街旁绿地:利用零散空地及不宜建设的洼地及街头、街巷重要的景观

节点及道路交叉口布置各具特色的街头绿地。

3、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是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

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21

4、绿线范围划定及管控要求

规划将对城市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结构性绿地、市级综合公园以及铁路、高

速公路、高压走廊两侧和重污染单位、危险品仓库周边的防护绿地划入城市绿线

范围。总面积 1494 公顷以上。城市绿线严格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实施管

理。

第四十七条 城市蓝线与水系规划

构建“河湖互通”的城市水系格局。中心城区划定城市蓝线 36.57平方公里,

城市蓝线范围外划定水域面积 5.3 平方公里。在满足防洪水利、生态保护与景观

要求的前提下,可进行规模、位置调整,用地边界具体坐标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

进行确定。

第四十八条 海岸线利用规划

将城市规划区海岸线进行统一布局,划分为 7类岸线;

(1)港口航运岸线:主要分布在茂名港水东港区、博贺新港区、吉达港区。

(2)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岸线:博贺、陈村、树仔、东山、莲头等渔业码

头(避风塘)岸线和沿岸养殖岸线。

(3)生活岸线:水东湾岸线、博贺镇区及博贺湾新城沿海岸线。

(4)旅游岸线:南海半岛(虎头山、童子湾、海滨公园等)沿海岸线、龙

头山沿海岸线。

(5)工业岸线:临港工业岸线主要分布在北山岭中部和东部、博贺湾的东

北部;

(6)严格保护岸线:莲头岭南部沿海岸线分布有重要军事设施,不宜进行

挖掘作业和建设高大建筑物,防止重要军事设施遭破坏。

(7)自然保留岸线:除以上岸线外规划为自然保留岸线。

第四十九条 生态廊道的控制

规划构建浮山岭—城北生态绿廊、袂花江生态农业走廊、东部山地生态绿廊、

西部森林生态绿廊、南海生态绿廊五条生态廊道。

22

第五十条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水环境质量指标

袂花江(电白南峰坳顶至电白亭梓段)、庙背水、大社河、排子河黄岭河、

观珠河、龙湾河、罗坑水库、热水水库、黄沙水库、旱平水库、河角水库等执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

袂花江(电白亭梓至塘口段)、黄坑河、郁头鹅河、小东江(高州北酒至钟

鼓渡段)等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

小东江(茂名乌石闸至茂名吴川交界石碧段、钟鼓渡到茂名乌石闸段)、白

沙河等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

(2)环境空气质量指标

大雾岭自然保护区、鹿湖顶自然保护区、林洲顶自然保护区、天马山、浪漫

海岸(龙头山)及放鸡岛海洋度假公园、御水古温泉风景旅游区、南海旅游岛(包

括虎头山、晏境岭、澳内湾等)、玉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仙人洞自然风景旅游区、

大仁山文化旅游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其

他地区均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3)噪声环境质量指标

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等 0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 0类噪声标准

(昼间 50分贝,夜间 40分贝)。

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

保持安静的区域等 1 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 1 类噪声标准(昼间 55 分贝,夜间

45分贝)。

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等需要维护

住宅安静的区域等 2 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 2 类噪声标准(昼间 60 分贝,夜间

50分贝)。

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

影响的区域等 3 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 3 类噪声标准(昼间 65 分贝,夜间 55

分贝)。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

通(地面段)两侧区域等 4 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 4a 类噪声标准(昼间 70 分贝,

23

夜间 55 分贝),铁路干线两侧区域等 4 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 4b 类噪声标准(昼

间 70分贝,夜间 60分贝)。

(4)固体废物排放

近期实现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要求,固体废物无害化要求达到 90%以上,

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远期实现固体废物全过程的有效管理,固体废物产业化运行良性发展,固体

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95%以上。

(5)水土保持工程

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重点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在整治采石场、

取土场等矿产开采区政治中的应用。

第五十一条 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本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体现了茂名市地理、经济、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优势,

凸显生态环境的重要地位,具有环境协调性。

划定城市发展底线,控制城市发展规模,保护城市生态资源,并以此为前提

规划城市空间格局与功能布局,体现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具

有环境合理性。

综合交通与市政设施的合理布局有助于缓解城市发展产生的环境压力,对茂

名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与人居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第七节 市政公用设施

第五十二条 给水工程规划

至 2035年,中心城区共规划常规自来水厂 4座,合计供水规模达 157万 m3/d。

第五十三条 排水工程规划

(1)污水工程规划

至 2035年,中心城区共规划 14座城区水质净化厂和 3座再生水厂。总处理

规模 240.6 万 m3/d。

完善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污水处理厂污泥得到安全处置。

24

(2)雨水工程规划

中心城区现状雨水管网按照重现期 1年一遇复核,新建雨水管(渠)采用 3

年一遇标准;非中心城区采用 2 年一遇;重要地区选用 5-10 年一遇标准;下沉

广场和地下通道选用 20-30年一遇标准。雨水系统布置严格遵循低水低排、高水

高排、分散就近排放的原则,排入排洪系统或直接入河、入海。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 70%

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市域水面率达到 8%以上。到 2020 年,建成区 20%

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 2035 年,建成区 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第五十四条 电力工程规划

规划新增电源 24项,其中煤电 1项,风电 18项,光伏发电 4项,余热发电

1项,总容量 3389 MW。规划新增煤电 1项,即博贺电厂,2019 年、2020年各投

产 1 台 1000 MW 机组,接入 500 kV 电网。规划新增风电、光伏发电及余热发电

厂共 23 项,均按 110kV接入考虑。

规划新增 500kV变电站 1 座,220kV变电站 7座。

第五十五条 邮政通信工程规划

规划新建电信局 2座。新建邮政支局 2座,其中一座为枢纽中心。远期对通

信基站进行规划控制,在城区内部主要道路的中间绿化带、路边绿化带、环形岛

等绿化带预留基站、铁塔位置和空间。

第五十六条 燃气工程规划

至 2035年,中心城区居民用气气化率达到 100%。

规划新建茂名输气站、马踏分输站,同时新增 3座门站,3 座高中压调压站。

第五十七条 环卫工程规划

规划新增滨海新区绿能环保发电厂,保留现状公馆镇河之口绿能环保发电厂。

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以填海造地和综合利用为主,陆域填埋和其他方式为辅。

科学合理制定“厕所革命”规划,全面提升全市厕所建设和管理水平,改善

25

环境卫生。

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有效改

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2020

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 35%以上。

第五十八条 城市黄线

将城市给水厂、污水处理厂、220kv及以上变电站、大型电厂、热电厂、天

然气门站、天然气储配站及绿能环保发电厂等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城市综合交通

枢纽、客货运场站、城市水上码头、集中建设区范围内重要的公交枢纽等交通基

础设施划入市级城市黄线进行管控,划定市级城市黄线 34.41 平方公里。其它黄

线范围由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具体落实。

第八节 综合防灾减灾

第五十九条 防灾体系规划

建立多种灾害因素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综合协调各类承灾体的防灾建设,

建设避灾场地,实现设施共用和资源共享;完善城市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的制度

建设。规划按地级以上市要求设置一处中心应急避护场所,原则上在各区设置 1

处—2处中心应急避护场所。规划共设置 3个中心应急避护场所,分别为:茂南

区 1个;电白区 2个。

第六十条 防洪排涝

1. 防洪(潮)标准:茂名市中心城区防洪(潮)标准采用 100年一遇,县

级城市采用 50年一遇,乡镇采用 10-20年一遇。

2. 排涝标准:镇(规划建设区)采用 10 年一遇 24 小时暴雨 24 小时排除,

农田采用 10年一遇 24小时暴雨 1-3天排除。

第六十一条 抗震

1. 根据 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茂名市市域的地震基本

烈度为Ⅶ度,一般建设工程按照基本烈度设防,重要建(构)筑物应按照建筑工

26

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规定设防。应当对达不到抗震标准的现有建(构)筑物进

行抗震加固。

2. 统筹安排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学校、运动场等避震疏散场地,疏

散半径 300-500米,人均疏散面积 2-4平方米。疏散通道要保证在两侧建筑物

倒塌后有 7 米以上通道,避震疏散通道与城市人防的疏散道路统一规划控制。

2035年城市避震疏散场所达到 300 万平方米。

3. 建立安全可靠的交通、给水、排水、供电、通信、煤气、医疗救护、粮

食供应、消防等城市生命线系统,提高抗御灾害的能力,保证地震时仍能正常运

行或迅速修复。

4. 做好地震灾害引发的火灾、水灾、毒气泄漏和瘟疫等次生灾害的综合防

治,并结合防洪规划、消防规划及医疗卫生系统抗震方案进行综合协调。

第六十二条 消防

至 2035 年,共设消防站 44 座,现状 9 座,规划 35 座;其中规划特勤消防

站 2座,规划一级普通消防站 31 座,规划水上消防站 2座。

重点防护石化炼油厂、乙烯厂,在规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城市开发建设活

动,要以具体项目的安全和环境影响评价为基础,确保城市安全。

第六十三条 人防

至 2035 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 212 万人,按照 40%留守人口 84.8 万人,人

均按照 1.15平方米计,需要建设人防工程面积为 97.5万平方米。

1. 根据茂名市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布局特点,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北组团、

中组团、南组团和东组团四大防护区。其中北组团和中组团共划分 4个防护片区,

南组团划分 4个防护片区,东组团划分 2个防护片区。

2. 新建 4 处指挥所,包括市基本指挥所、市预备指挥所和茂南、电白两个

区级指挥所。

3. 结合城市生产生活需要,进行平战结合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人口稠密

地区结合城市建设修建地下商业街、公共活动场所;重大交通设施修建地下物资

库和地下通道。

27

4.城市新建、扩建或改建民用建筑,应根据国家、省、市规定的结建标准和

有关规范配建防空地下室。充分利用,因地制宜推进兼顾灾时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第六十四条 地质灾害

1. 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工

作,减少致灾因素,提高地质灾害的防御能力。

2. 划分地质灾害防治区,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群测群防体系和

预警信息系统。

3. 加强和完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

设活动,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

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

4. 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使突发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损失量明显降低,

使危害较严重的地质灾害点基本得到整治。

5. 加快构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提高预报预警水平。

第六十五条 气象灾害防治

1. 结合岸线规划,严格保护沿南海沿岸的防护林带。尽量避免任意开口,

以防风沙趁虚侵入造成危害。

2. 按照城市规划布局,设置自动气象监测站(30-50 个)、闪电定位系统、

风廓线仪、激光雷达系统等,以增强城市监测和防御气象灾害能力。

3. 构建城市气象灾害预警平台,增强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能力。

4. 建设茂名市海洋气象台(海洋气象灾害预防指挥中心)和博贺新港海洋

气象观测站。

第六十六条 重大危险源管控

规划保留石化炼油厂、乙烯厂等危险化学品储存区,距离周边城区和农村居

民点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要求,同时加强对

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基地的安全防护。

规划对现有长输高压天然气及输油管,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

28

气管道保护法》的管线保护要求以及管道安全评估报告,划定管道保护距离以及

管道两侧控制宽度,确定其控制要求。

第九节 城市地下空间

第六十七条 地下空间规划

本次规划地下空间开发重点为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和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形成

河东片区、站南片区、市民片区、共青河新城片区、高地片区及博贺新城片区 6

处地下空间开发的重点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按一定比例修建人防工程。

建设人防工程,应当在保证战时使用效能的前提下,有利于平时的经济建设、群

众的生产生活和工程的开发利用,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分为浅层开发(-5米以内),中层开发(-5至-10

米),深层开发(-10至-20米或更深范围)三个层次进行控制。

第十节 总体城市设计

第六十八条 城市风貌总体目标

规划以茂名“山、水、林、田、湖”的自然本底为基础,融入“油城”的工

业文化特色和“冼太”的历史文化特色,构筑具有“椰风海韵、山水入城、川海

山田、多廊合一”特点的生态网络型城市,及具有传统油城文化的工业城市。

第六十九条 公共空间设计

以城市规划区东部山地森林生态体系(浮山岭、鹅凰嶂)为背景,结合水系、

农田、风景林地、森林公园等生态基质,向西延伸形成中心城区的主要生态廊道,

构建网络状的生态景观结构。包括浮山岭风景林地、袂花江生态廊道、茂名森林

公园、露天矿生态公园、西部森林生态廊道、以及麻岗郊野公园、庄山郊野公园

等。建设互相串联的主题休闲路径,提供安全、通畅和系统性的自然体验通道。

结合旧区、新区不同的开发建设环境,统筹城市公共空间建设。

29

第七十条 开发强度与密度分区

(1)高强度开发区——高强度开发的城市核心地区,包括市级公共服务中

心和城市战略性增长极点;属于高层发展区,毛容积率控制在 2.0以上。

(2)中强度开发区——中强度开发的城市次中心、外围组团中心和老城一

般地区;以中高层建筑为主,毛容积率控制在 1.2至 2.0。

(3)低强度开发区——低强度开发的城市一般地区,包括工业区、城市边

缘地区,以多层、中高层建筑为主,毛容积率控制在 1.2以下。

第七十一条 城市天际线控制

重点控制水东湾岸线和南海半岛外海岸线、博贺湾新城的滨海岸线的天际轮

廓线,充分展现以山海为背景的海滨城市天际线,凸显茂名的滨海绿城特色。

第七十二条 重点片区景观控制

划定共青河新城、环水东湾等地区为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对城市设计重点地

区内用地功能、公共走廊、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建筑高度、开发强度等进行控

制引导。

30

第五章 发展单元管控

第七十三条 发展单元划定

城市中心区共分为 18 个发展单元,其中包括 8 个居住功能发展单元、4 个

产业功能发展单元和 6个综合功能发展单元。镇总体规划区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

制区的划定不宜切割发展单元边界。

第七十四条 发展单元规划管控

发展单元规划管控分为总体导控、控制线管控、其他要素管控三类管控要求,

共计 16 项管控内容。详见附表 5

总体导控内容包括主导属性、总用地面积、建设用地规模、人口规模四项内

容,应作为下层次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控制线管控内容包括城市增长边界、绿地、水系三项内容,应按总体规划相

关要求执行。

其他要素管控应按照省、市相关设施设置标准予以落实。

31

第六章 近期建设规划

第七十五条 近期建设规模

至 2020 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为 644 万人,城市规划区总人口 290 万,其

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 124 万人。至 2020 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在 140平方公里以内。

第七十六条 近期建设重点区域

近期实施北组团优化提升行动计划,以“净化、美化、亮化、绿化”为目标,

建设文体商务设施,改造城市道路,整治修复城市生态,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生

活质量。加快茂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以高新区产城融合为抓手,以完善

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科研文化

及生活配套产业。规划建设共青河新城片区,加快水东片区建设和改造,打造生

态宜游的南海旅游岛,建设宜居宜业的高地智慧城,塑造“多元共生”美丽水东

湾。加快博贺新港区建设,完善组团内路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化滨海新城。

32

第七章 机制保障

第七十七条 规划传导机制

茂名市下辖市县总体规划应落实本规划第二章市域规划的相应内容。

城市规划区内的镇总体规划应落实本规划第三章城市规划区规划相应内容。

镇内建设用地布局禁止突破本规划划定的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内编制的村庄规划,

应落实本规划在乡村建设方面的要求。

中心城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需落实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及第五章发

展单元规划管控的相应要求。

加强本规划对专项规划的引导管控作用。专项规划在本规划确定的原则、规

模和布局指导下,深化落实本规划的内容。专项规划的组织编制应由专业主管部

门牵头,规划主管部门全程参与。

第七十八条 规划实施评估机制

建立以“一张图、一张表”为核心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制度。

本规划的实施评估包括年度评估和五年阶段评估。年度评估成果每年向市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报告,五年阶段评估成果应纳入政府工

作报告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同时向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报告。

年度和阶段评估成果应予以公告。同时,在茂名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应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衔接,动态调整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第七十九条 规划委员会制度

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探索建立并推广城市总规划师制度。

第八十条 总体规划调校工作机制

(1)以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为平台,根据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细化落实本规划的内容。近期建设规划可在城市事权范

围内对本规划进行调校。

(2)经城市总体规划年度评估、五年阶段性评估认为有必要对本规划中茂

33

名市人民政府事权范围内的内容进行调整的,由茂名市人民政府组织进行规划调

整,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备案。涉及使用林地的,应符合林地保护利用规

划和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成果要求,并依法办理使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

(3)经城市总体规划年度评估、五年阶段性评估认为有必要对本规划中茂

名市人民政府事权范围外的内容进行调整的,应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启动城

市总体规划修改程序。

第八十一条 规划督察机制

按照“谁审批,谁督察”的原则实行“分级审批,分级督察”,建立权责一

致,以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内容为基底,以遥感监测为技术支撑,上下

联动的城乡规划督察机制。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事权确定规划督察的具体内

容。

第八十二条 多规合一与空间信息平台建设

1、推进“多规合一”:全面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实施管控体系,以城市总体

规划为统领,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

规划等规划的核心内容,构建由市政府统筹、多部门参与的“多规合一”协调机

制。

2、搭建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构建全市统一的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实现规

划“一张图”管理,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和城市“一张图”平台建设,实现城

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精细化。

34

附表 1:茂名市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号 指标名称说明 单位 现状 2011 近期 2020 远期 2035 类型

1 GDP总量 亿元 1471 ≥3200 ≥5700 预期性

2 单位城镇工业用地增加

值 万元/公顷 —— ≥85 ≥85 预期性

3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

模工业比重 % 68.55 ≥55.0 ≥60 预期性

4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

规模工业比重 % 1.25 ≥5.0 ≥10.0 预期性

5 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比

重 % 0.26 0.7 2.5 预期性

6 人口

规模

市域常住人口 万人 582 644 783 预期性

中心城区城镇

人口 万人 98 124 212 约束性

7 市域户籍人口城镇化水

平 % 38 50 63 预期性

8 人均 GDP 万元/人 2.52 ≥5.0 ≥7.5 预期性

9 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比

重 % 41.9 50.0左右 ≥60 预期性

10 建设

用地

中心城区建设

用地面积 km² 115 140 233 约束性

中心城区人均

建设用地面积 m²/人 117 ≤113 ≤110 约束性

11 耕地保有量 万公顷 24.7 24.67 完成省下达

任务 约束性

12 森林覆盖率 % 56.6 59 完成省下达

任务 约束性

绿

13 生态空间占城市规划区

面积比例 % —— —— ≥45 约束性

14 林地、湿地红线区占城市

规划区面积比例 % —— —— ≥16 约束性

15 城市规划区用水总量 亿立方米 —— —— 28.8 约束性

16 生态控制线面积占生态

空间面积比例 % —— —— ≥12 约束性

17 人均公共绿地及开敞空

间面积 m² 9.02 ≥14.6 ≥14.6 约束性

18 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

率 % —— ≥90 100 约束性

19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比例 % 94.5 ≥90 ≥95 约束性

20 集中供水水源水质合格

率 % —— 100 100 约束性

35

21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

量 m³/万元 ——

比 2015年

下降 33%

以上

控制在省下

达指标内 约束性

22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m³/万元 ——

2015年下

降 27%以

控制在省下

达指标内 约束性

23 单位 GDP能耗 tce/万元

GDP 0.929 0.765496

完成省下达

任务 约束性

24 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

优于Ⅲ类)比例 % —— 84.5

控制在省下

达指标内 约束性

25 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

于Ⅴ类)水体断面比例 % —— 0

控制在省下

达指标内 约束性

26 PM2.5年均浓度 微克/立方

米 —— 33

控制在省下

达指标内 约束性

27 垃圾

处理

城市生活污水

处理率 % 60.58 ≥90 ≥95 约束性

城镇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理率 % 20.51 100 100 约束性

农村垃圾收集

率 % —— ≥95 ≥98 约束性

28

主要

污染

物减

排指

化学需氧量 万吨 13.57 控制在省下

达指标内

控制在省下

达指标内 约束性

氨氮 万吨 1.55 控制在省下

达指标内

控制在省下

达指标内 约束性

二氧化硫 万吨 3.32 控制在省下

达指标内

控制在省下

达指标内 约束性

氮氧化物 万吨 3.21 控制在省下

达指标内

控制在省下

达指标内 约束性

29 中心城区步行和自行车

分担率 % —— ≥50 ≥50 预期性

30 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 % —— ≥50 ≥60 预期性

31 中心城区城镇停车泊位

与汽车保有量的比值 % —— 1 1.2 预期性

32 中心城区路网密度 公里/平方

公里 —— ≥6.5 ≥8 约束性

33 中心城区公交站点 500

米覆盖率 % —— 100 100 约束性

34 年地表径流总量控制率 % —— 65 75 约束性

35 旅游总收入 亿元 71.86 532 1570 预期性

36 接待游客数量 万人次 611.59 4000 8500 预期性

37 互联网普及率 % —— 95 100 预期性

38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82.23 95 95 约束性

39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

入学率 % —— 95 95 约束性

36

展 40

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

/医生数 床/人

26.36/15

.86 60/28

以省公布为

准 约束性

41 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 m²/人 1.42 2.3 2.5 约束性

42 城镇综合服务设施步行

15分钟覆盖率 % —— —— 100 约束性

附表 2:茂名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表

等级 城镇名称 城镇职能

区域性中心

(100万人

以上)

茂名中心城市,茂名市区 世界级石化基地,全国特色现代农业基地,广东省重要

的能源物流基地,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绿城

地方性中心

(50-100万

人)

高州城区、信宜城区、化州城区

高州城区:粤西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传统优势制

造基地和茂名市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

信宜城区:以加工工业为主导,商贸、旅游协调发展的

山、水、城相隔的茂名市域北部生态园林城市;

化州城区:以茂名石化工业基地为依托的加工制造业和

商贸业服务业基地,具有鲜明“中国橘红之乡”特色的

宜居江城和茂湛都市区节点城市;

县域副中

心、中心镇

(10-50万

人)

沙琅镇(电白)、钱排镇(信宜)、长

坡镇(高州)、合江镇(化州)、金塘、

鳌头、沙琅、林头、长坡、大井、石

鼓、分界、怀乡、钱排、镇隆、水口、

池洞、北界、朱砂、合江、中垌、平

定、丽岗、同庆、杨梅(空港新城)

各地区重点镇,应根据区位交通条件和自身发展基础,

通过产业引导和政策倾斜,增强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能

力和要素集聚能力,并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城

镇发展质量,增强对人口的吸引力,成为推动周边城乡

人口集聚的主要空间载体。

一般镇(10

万人以下) 其余镇

注重城镇特色培养,依托农副产品及渔业、矿产等本土

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精品小城镇。

附表 3: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汇总表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2035 年规划

用地面积(k ㎡) 占中心城区用地比例(%)

H 建设用地 303.3 62.61%

H1 城乡建设用地 263.9 54.48%

其中 H11 城市建设用地 233.14 48.09%

H14 村庄建设用地 30.76 6.39%

H2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37.33 7.71%

H3 区域旅游设施用地 1.77 0.37%

H4 特殊用地 0.3 0.06%

E 非建设用地 181.12 37.39%

E1 水域 41.87 8.64%

37

E2 农林用地 139.25 28.75%

总计 中心城区总面积 484.42 100.00%

附表 4: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

(k ㎡)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人)

R 居住用地 69.38 29.76% 32.72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8.46 7.92% 8.71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22.59 9.69% 10.65

M 工业用地 48.17 20.66% 22.72

W 物流仓储用地 5.69 2.44% 2.69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35.13 15.07% 16.57

U 公用设施用地 4.51 1.93% 2.13

G 绿地与广场用地 29.21 12.53% 13.78

城市建设用地 233.14 100.00% 110.00

38

附表 5:中心城区发展单元规划管控一览表

总规

发展

单元

名称

发展单元规划定

主导属

总用

地面

(km

²)

建设

用地

规模

(km

²)

人口

规模

(万

人)

绿地 水系 公共服务

道路交

通 市政设施 文化保护 风貌控制

地下空

间 综合防灾

绿线

面积

(公

顷)

绿地

面积

(公

顷)

蓝线

(公

顷)

等级 设施

1

北组团

站南发展单元

集客运枢纽、商贸物流、商务办公、商业娱乐、文化体育、现代居住等功能于一体、配套完善的现代综合新

城区;

综合 服务

17.13

13.44

25 106.3 125.2

8 19.94

片区级公共中心

综合医院、区工人文化宫、区体育中心、高中

茂名站综合客运枢纽

1座水质净化厂、1座 110千伏变电站、市邮政局、有线电视台、天然气门站

—— 现代新城风貌区,高强度

开发

重点开发范围、深层地下空间

消防站 3处

2

西城

发展

单元

产业、文化、旅游、

教育融合的综合

发展区

综合发

展区

13.2

6

11.2

6 9

104.7

1

137.6

2 46.34

片区

级公

共中

4所职业技术学院 ——

1座污水泵站、1座 220

千伏变电站、1座 110千

伏变电站

——

现代新城风

貌区,中低强

度开发

—— 消防站 1

3

河东

发展

单元

茂名市的行政文

化及商业中心

综合服

务 29.3

24.1

9 44 86.85 190.7 68.07

市级

公共

中心

市级行政中心、片区级

文化中心、图书馆、市

级体育中心、博物馆、

青少年活动中心、市级

医院、36班高中

一级客

运站

1座给水厂、3 座污水泵

站、1座 220千伏变电站、

6座 110千伏变电站、市

有线电视台、市广播电台、

市移动通信公司、规划邮

政枢纽局、市电信枢纽局、

市河东电话局、市电信微

波塔、天然气门站、LNG

气化站

——

现代新城风

貌区,高强度

开发

地下空

间适建

区,核心

建设区,

规划区

内城市

大型公

共设施

中心避难

场所 1处、

救灾指挥

所一处、

消防站 4

39

4

河西

发展

单元

以炼油厂为龙头

的原油加工产业

集群、能源工业区

工业、

商贸、

物流

37.4

5

22.7

1 4 75.07

188.9

5 95.8

片区

级公

共中

茂名市青少年宫、茂名

市文化宫、茂南区老干

部活动中心

茂名汽

车总

站、茂

名西站

1座给水厂、2 座水质净化

厂、茂名电厂、6座 110

千伏变电站、市河西电话

局、市河西邮政局、垃圾

焚烧发电厂

省级文物

保护单位 1

处、市级文

物保护单

位 1处、区

级文物保

护单位 3

园林式石化

工业区,生态

型城乡协调

过渡区

——

救灾指挥

所一处、

消防站 3

5

羊角

发展

单元

铁路货运枢纽,以

物流业为主导的

发展区

物流发

14.8

9 5.25 5 20 20 13.09

片区

级公

共中

专科医院

茂名东

站、货

运枢纽

1座污水泵站、1座 110

千伏变电站

区级文物

保护单位 1

现代城镇及

物流风貌区 ——

消防站 1

6

南组团

陈村发展单元

最具滨海风情的优质环湾生活区,远景发展的重点

地区

综合服务

16.54

7.19 7 64.06 84.56 59.12

市级公共中心(远景)

36班高中,片区级文化中心、片区级医院、

片区级体育中心 客运站

1座水质净化厂、1座污水泵站、1座 110 千伏变电站、陈村电信局、邮政支

局、天然气调压站

——

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智慧新城风

地下空间适建区

消防站 1处

7

旦场

发展

单元

滨海生活度假区

滨海度

假、旅

游服务

13.6

3 5.74 5 80.03 93.79 ——

片区

级公

共中

综合公园、片区文化中

心、综合医院、高中 ——

1座水质净化厂(与再生

水厂合建)、1座 110千

伏变电站

——

热带风光和

滨海特色风

—— 消防站 1

8

水东

发展

单元

电白区的行政、文

化、商贸中心,具

有文化魅力的海

湾城区

居住和

综合服

29.5

8

27.3

2 39 69.56

221.9

6 8.27

区级

公共

中心

市级完全学校 1处;水

东文化中心;医疗卫生

共 6处,电白区体育发

展中心、综合体育活动

中心等。

公路运

输枢纽

站场

1座给水厂、2 座水质净化

厂、1座 110千伏变电站、

电白电话局、电白邮政局、

电白电视台、电白广播台、

电白移动通信公司、电白

海滨电话局、天然气调压

大王古宫

和灵王公

主庙

具有一定地

方文化特色

和浓郁生活

氛围的南国

滨海风貌

地下空

间适建

消防站 2

9

高地

发展

单元

以教育、医疗、文

化创意、电子信

息、居住和生活服

务为主的综合发

展区

居住和

综合服

31.4

9

18.3

9 12

133.0

8

164.5

6 43.35

片区

级公

共中

2个片区综合行政服务

中心;2个片区文化中

心;1个片区级游泳及

水上运动中心,片区体

育中心;职业技术学

校、36班高中、综合

医院;

综合客

运枢纽

站 1个

1座水质净化厂(与再生

水厂合建)、1座 220千

伏变电站、1座 110千伏

变电站、天然气调压站

区级文物

保护单位 1

现代新城风

适当开

发地下

空间

消防站 2

40

10

南组团

南海发展单元

以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工业用地、旅游服务用地为主导的滨海新

综合服务、旅游服务、物流仓储、居住

37.07

15.96

12 136.1

1 284

131.5

5

区级公共中心

区级体育中心、区级完全中学 1处;文化设施共 4处,包括文化中心、会展中心、南海文化广场、南海文化中

心;

—— 1座污水泵站、4座 110

千伏变电站 ——

滨海风貌区、现代综合功能风貌区、

——

中心避难场所 1处、消防站 3

11

那楼

发展

单元

食品加工、现代服

务业和高端生态

居住等多功能一

体化产城融合发

展区;

居住 3.23 3.56 5 13.11 17.3 34.32

片区

级公

共中

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客运站 1座给水泵站、1座 110

千伏变电站 ——

生态居住风

貌 ——

消避灾疏

散场地 1

处、主要

疏散通道

3条、消防

站 2处

12

博贺

半岛

发展

单元

高端滨海旅游度

假区

旅游服

36.8

1 7.92 4

158.3

5

106.7

7 ——

片区

级公

共中

旅游服务中心 客运站 1座水质净化厂、1座 110

千伏变电站 ——

旅游服务、滨

海风情、渔港

小镇风貌

——

13

博贺

新港

发展

单元

以原油接卸、大宗

散货接卸储运为

主的区域性综合

运输枢纽和物流

中心;集聚发展的

石化、电力等临港

工业区

港口、

物流仓

储,工

业发展

50.1

5 6.76 3 22.63 62.37

607.5

7

片区

级公

共中

港区行政服务中心、管

委会

综合运

输枢

纽、港

口码头

1座污水泵站、博贺电厂、

2座 110千伏变电站 ——

现代综合性

港口和临港

工业风貌区

—— 消防站 3

14

博贺湾新城发展单元

综合生活配套区 居住 39.9 12.92

10 15.35 99.87 133.5

2

区级公共中心

区级文化、体育中心 客运站 1座 220千伏变电站、天

然气门站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处

滨海新城风貌区

—— 消防站 2

15

吉达

港发

展单

重要后备港区,临

港产业的重要依

托及滨海新区建

设的重要支撑区

港口、

物流服

务、工

业发展

41.3

2 5.2 1 22.13 42.29

205.4

1

片区

级公

共中

—— 港口码

头 —— ——

滨海新区风

貌 —— ——

41

16

乙烯

发展

单元

以乙烯产业为龙

头的石化后加工

产业园区

石油化

工与精

细化工

特色产

25.6

5

16.0

7 4 17.54 54.91 13.48

片区

级公

共中

—— 货运站

1座水质净化厂、1座 220

千伏变电站、6座 110千

伏变电站

—— 现代工业区

风貌区 ——

消防站 2

17

市民

发展

单元

高端商贸物流中

心,健康产业和生

产居住区

综合

服务

18.9

6

13.5

2 8

128.6

8

225.2

3 19.92

片区

级公

共中

片区级公园、中学、综

合医院、养老院、文化

娱乐设施

客运

站、货

运组织

中心

1座水质净化厂、1座 220

千伏变电站 ——

滨湖水岸休

闲风貌、生态

居住风貌

适当开

发地下

空间

消避灾疏

散场地 1

处、主要

疏散通道

3条、防站

1处

18

共青

河新

城发

展单

重点发展商贸物

流、科研文化及生

活配套产业,宜居

宜商宜业的城市

中心

公共服

务中

心、商

贸服务

23.3

6

15.6

9 15

240.7

1

301.7

4 27.96

市级

公共

中心

市级行政中心、市级公

园、市级文化中心、图

书馆、市级体育中心、

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

心、综合医院

——

1座污水泵站、1座 110

千伏变电站、生活垃圾无

害化处理场

—— 生态宜居新

城风貌

重点开

发范围

中心避难

场所 1处、

救灾指挥

所一处、

消防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