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专题东游记】Jason Pym 笔下的大理刚出炉的地图过时.. 发表于 2014-5-26 10:04: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旅行家 Traveler 2014-5-26 10:09 编辑 【专题东游记】Jason Pym 笔下的大理刚出炉的地图过时了旅行家杂志 2014 5 月刊 /文则地 从行旅到定居,从在职转入自由职业,英国人 Jason Pym 最终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插 画师身份。在大理,他用杂糅粗简线条与国画晕染式的笔触,记录当地市井生活、建 筑民风与地图,作品在视角上透露出模糊的外籍痕迹,并带有浅浅的幽默感。如果在 老家英国,他说,他可能不会拾起画笔。

【专题东游记】Jason Pym 笔下的大理 刚出炉的地图过时..jasonpym.com/media/140526_traveler_magazine.pdf · 城市和乡村去旅行,看到独特、异国性和别的地方不会有的事物。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专题东游记】Jason Pym 笔下的大理“刚出炉的地图过时..

发表于 2014-5-26 10:04: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旅行家 Traveler 于 2014-5-26 10:09 编辑 【专题东游记】Jason Pym 笔下的大理“刚出炉的地图过时了” 旅行家杂志 2014 年 5 月刊 文/文则地

从行旅到定居,从在职转入自由职业,英国人 Jason Pym最终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插

画师身份。在大理,他用杂糅粗简线条与国画晕染式的笔触,记录当地市井生活、建

筑民风与地图,作品在视角上透露出模糊的外籍痕迹,并带有浅浅的幽默感。如果在

老家英国,他说,他可能不会拾起画笔。

插画师 Jason Pym 每次走进大理下关紫云批发集市,都觉得是在迷宫里翻看盈箱累

箧。但那里数目众多的杂货铺其实只是中国最常见的市井景象之一,与国内其他任

何地方的铺子没有什么两样。它们传递信息的方式简单有效:把挤爆货柜的形形色

色小商品尽量曝露在行人的视野之中,以便第一时间捕捉到他们的购物需求。店主

人可能在织毛衣,或者与邻铺拉家常。

你很难注意到它们的特别之处,除非你的成长经验里没有它们。 这位在 Ashwell 郡长大的英国人熟悉英式古堡和教堂,但还不习惯中国民间的繁忙无

序。所以他在批发市场不同的铺子间穿梭,再普通的商品在他眼里都是千奇百怪,比

如他评断米老鼠样式的粘鼠板、带太阳能电池和电扇的棒球帽,还有塑胶小黄鸭玩

具,

“这太稀奇了”。观感转化为创作灵感,他回到家,把这些场景都画出来。于是,几组

外籍插画师眼中的大理街头风俗画就诞生了。

Jason 创作的插画大多与大理民间有关,它们呈现的是平凡人物的日常生活与情趣。

换句话说,Jason 更关注小人物的言语与姿态,所以其作品大多透露出一种生活的舒

适感,比如他的麻将群像、街边包子摊正在进行的买卖,还有热闹的赶庙会。这种舒

适是小城特色,也是让他最终选择在大理定居的原因。

人人都在讲,中国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双脚都是油门。不过对大多数老外来说,它

仍然保持着几分古老国家的神秘。作为旅途中的异域,这里东方式的日常生活和城乡

景观也充满新鲜感。现在,一些善于表达的外国人正尝试把这种新鲜感造成的感慨和

冲击给呈现出来,来让更多人理解在中国将会遇到什么。

何伟的中国三部曲是嘹亮的号角,此外,供职于国外通讯社和新闻机构的外籍记者也

在不断地发回报道,很多国外摄影师也来到中国寻找题材,Jason Pym 则属于自由职业

类的创意师。当下的中国,包括快速变化的城市景观、偏远地区原生态的地域风情,

和追求财富与个人价值的人,正源源不断地为他们提供创作素材。

Jason Pym在 1993 年第一次到中国。当时,作为英国利兹大学的本科生,他申请了前

往天津师范大学做一年交换生的项目。这不是他首次接触中国文化。高中毕业后,他

曾经到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支教和旅行,听当地华人讲更难懂的闽南语和客

家话。在宾坦岛华人小镇,人们在古老的寺庙里面打麻将,还保留着那种旧上海式的

着装与生活风格。他说,那是“最异国风味的地方”。回英国后,他改变原来的专业,转

向中文。

在天津的经历很难用愉快来形容,“差异太大,太失望了。过完这一年,我再也不来

了。”Jason 抱着中国就像马来西亚华人聚居地和《红高粱》电影场景里的那种记忆来到

中国,但天津展示给他的是一幅急促的工业化城市面貌,中国古老的传统元素被物质

利益冷落。为了找到那种与宾坦岛类似的中国寺庙,他花了 6 个星期满城市跑,最后

找到一个,却已变成存放可乐瓶的仓库。那里没有燃着的香火,也没有香客。

云南拯救了他对中国的印象。留学结束后,他安排了一次云南之旅。那时丽江还没有

发生地震,昆明仍保留老祖宗留下来的木屋,香格里拉原生态的美景更加纯正。这是

他要找的中国,一个还没有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浪潮中迷失自己的地方。

2000 年他再次从英国回到昆明,一切已经不一样了。建造高楼大厦成为一种时尚,城

市生活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甚至超过工业污水,人们不带任何留恋地把老房子推

倒,将木头做的窗花当成垃圾,堆在大街上焚烧。他说,当时自己和昆明的留学生都

跑着抢这些窗花,搬回去放在屋里。

现在,即便已在中国旅居近 20 年,他仍然对中国在打造新城市时对古物极为有限的包

容力感到遗憾。他欣赏那些保留自己文化的地方,也喜欢到没有经过过多人为修饰的

城市和乡村去旅行,看到独特、异国性和别的地方不会有的事物。

他很少去丽江,但非常喜欢怒江沿岸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族仍在那里延续

着黥面遗俗,一种早先可让本族妇女免遭藏族土司劫掠的“毁容法”:独龙族妇女像纹身

一样把脸刺上横竖条纹或蝴蝶图案。由于独龙族人住在深山,那里有半年的时间因为

下雪而封闭。这是他所认为的中国真正独一无二的风景,而且这种习俗不为任何经济

利益而保留,离现代生活也非常遥远。

并不是说 Jason 讨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在 2001 年,他由于一个工作机会去到上海,

为一家图书出版公司担任设计师,大都市的生活形态非常丰富,他可以在每天结束工

作后泡酒吧,听音乐会,约朋友参加趴踢活动。这些在他看来都很有意思,但和他在

中国认识的妻子有了孩子之后,他们撤离了上海,决定在大理定居。选择大理是因

为,他在 Ashwell 郡的乡村长大,希望能在中国找到一个与自己成长环境类似的地方。

在大理,他不用因为雾霾而烦恼,处身偏远仍能有见证中国城市变化的参与感。在他

居住的古城旁边,包括希尔顿品牌在内的两家五星级酒店正在赶工,商业利益驱动洱

海边建起成排的精品小旅馆,这些都无法避免,但白族人没有沦陷。Jason 说,在他所

在村子的旁边一个白族聚居地,刚刚建起了一个新的寺庙,空间很大,装饰也很漂

亮,那里成为本族人的社区服务中心,所有的婚礼、宴请等活动都能在里面操办。很

难得,他们能坚持并保留自己的文化。

此外,大理还在不显眼的角落向 Jason 这样的外国人展示它的独特与不可思议。有人装

着一大包蝉来当食品卖,有些店铺墙上挂着弩弓,似乎在致敬尚未久远的狩猎生活,

还有老太太把大麻的种子当零食吃。他说,逛大理菜市是一个乐趣。太多稀奇古怪的

东西,让他每天在大理古城散步十分钟,就能攫取到创作灵感。

“财神会”插画是 Jason 目前最喜欢的作品,素材直接取自当地每农历月十五就要举办的

庙会活动。这一天,很多当地人要到寺庙里烧香、祭祀,为财神爷奉上鸡鸭鱼肉。

Jason 认为大理的文化就在这种本地人的活动中。他在这幅插画中展示了牌楼、灰色的

屋檐、红色的灯笼、成排的街道建筑和远处的青山,而熙攘的人群,每个人都有自己

稍显夸张的小姿势和小表情。克制的国画式晕染让他的作品透出浅浅的中国风。

他的一位中国朋友看到“财神会”后告诉他,这很有意思。他的朋友小时候就在财神庙后

面的中学读书,每次翻墙逃课的时候就都跑到财神庙去,这幅插画能让他产生共鸣。

这种对生活的记录还是难以与变化相对抗。出于记录大理城面貌的目的,Jason 的大理

全城插画地图在去年完工。令人沮丧的是,地图上曾经存在的很多东西都变了。他

说,建筑被拆了,商店没有了,很多都已经成了历史。再过 5 年,再过 10 年,变化可

能会更大。

Jason 的朋友最近向他介绍了大理感通寺的一位古画家与书法家,担当。这位生活在明

末清初的禅宗僧人有句话叫“再作不可”,意思是你再画同样的东西不可能跟第一幅一模

一样。Jason 觉得这个概念特别有意思,但相较于创作时个人心境和技术上的变化,担

当可能没料到这也特别适用于客观世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