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陳雋堯、昌敬森、何小龍 劉芊越、夏珮嘉、陸德葭 沈麗娜老師 1 1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陳雋堯、昌敬森、何小龍劉芊越、夏珮嘉、陸德葭

沈麗娜老師11

Page 2: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引言四川成都有埋藏地下千年的金沙遺址、三星堆文明。這裡有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杜甫草堂和武侯祠等眾多歷史名勝。這裡有美麗的九寨溝、西嶺雪山、峨眉山和青城山。這裡還有世界僅存無幾、非常珍貴的大熊貓。更重要的是,成都有著很獨特的飲食文化。

22

Page 3: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我們這次研習主題是

「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我們在四川旅程中品嚐了成都各種的特色菜及街頭小吃。就讓我們來介紹給大家吧!

33

Page 4: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四川成都 四川位於中國西南地區,長江上游,是中國內陸腹地省份

之一,四川西部地區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東部地區則大都位於四川盆地內。

氣候

四川處於亞熱帶,由於地形和不同季風環流的交替影響,氣候覆雜多樣。大致來說,東部的四川盆地屬亞熱帶濕潤氣候;而西部的高原地區受地形影響,以垂直氣候帶為主,該地區從南部到北部,氣候類型由亞熱帶逐漸過渡至亞寒帶,而垂直方向上則分布有從亞熱帶到永凍帶的各種氣候類型。四川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時,是全國日照最少的地區。

主要河流

四川省除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小部屬黃河流域外,其餘均屬長江流域,是青海外另一個長江和黃河都流經的省份。長江也是流經四川的最大河流,上游稱金沙江,是四川和西藏的界河,金沙江流至宜賓後稱長江。長江四川境內主要支流有雅礱江、岷江(包括大渡河、青衣江)、沱江、嘉陵江(包括涪江、渠江)、赤水河等。 44

Page 5: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川菜• 川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起源於四川、重慶。以麻、辣、鮮、香為特色。川菜原料多選山珍,江鮮,蔬菜和禽畜。烹調以泡、燴為主。以“味”聞名,油多、味道濃郁,富於變化,以魚香、紅油、怪味、麻辣較為突出。官家川菜複雜多變,做工精美,用料考究。民間川菜的風格樸實而又清新,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口味鹹鮮中帶點微辣,代表菜有:魚香肉絲、回鍋肉、麻婆豆腐、水煮魚、夫妻肺片等。

• 晚清以來,川菜逐步形成地方風味極其濃郁的菜系,由筵席菜、便餐、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風味小吃等五類菜餚組成完整的川味菜系。其風味則是清、鮮、醇、濃並重,並以麻辣見稱。

55

Page 6: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川菜 川菜,顧名思義,是代表四川的菜。四川位於中國西南部,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自古以來四川就被譽為「天府之國」。

「天府之國」,一是水好,二是土質肥沃,三是氣候溫暖,四是物產豐富。

四川境內江河縱橫,四季常青,烹飪原料多而廣,既有江河裡的魚鮮蝦蟹,又有山區的野味山珍。既有四季不斷的多種新鮮蔬菜、竹筍和菇菌,又有肥嫩味美的禽畜。還有品種繁多、質地優良的香料、調味品,當中又以川菜的靈魂-郫縣豆瓣醬為佼佼者,還有泡椒、辣椒、花椒等食材,都成為川菜的烹飪及其變化無窮的調味,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6

6

Page 7: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川菜特色

川菜以成都和重慶兩地的菜餚為代表

所用的調味品:花椒、胡椒、辣椒,合稱「三椒」

蔥、薑、蒜,合稱「三香」

川菜有「七滋八味」之說:

「七滋」指甜、酸、麻、辣、苦、香、咸

「八味」即是魚香、酸辣、椒麻、怪味、麻辣、紅油、薑汁、家常

77

Page 8: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川菜

8

8

Page 9: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9

9

Page 10: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1010

Page 11: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三蒸九扣菜 廣東人對大餐的習慣說法是“九大簋”。在四川,對應的則是

“三蒸九扣”。這是川式土菜筵席之一,其中的部分菜式,像“燒白”、“粉蒸肉”也是川式家常團年飯中常會出現的菜式。

九扣前身是農村宴席

“九扣”最開始說的是川西農村擺筵席所用的大碗 “九鬥碗”,之後就演變成土菜系筵席的代名詞。

九扣所用的食材,以農村常見的雞、鴨、魚、肉、蛋為主,輔佐以時令蔬菜,做法家常,採用清蒸、粉蒸和乾蒸,所以被稱為“三蒸九扣”。

由於“三蒸九扣”葷素並用,湯菜並重,價格又相宜,因此漸漸成為了土菜筵席中的代表。

雖然“三蒸九扣”屬於川菜一系,但裡面的麻辣菜式其實並不多。

清蒸和粵式的做法差不多,多用於水產類食材。乾蒸則是把食材用蒸籠或是保鮮膜密封起來,把食材隔水蒸熟。這麼做是為了防止食材吸收水分過多,失去原味。粉蒸是指用米粉裹著食材隔水蒸熟,以鎖住食材水分和原味,譬如“粉蒸肉”和“粉蒸排骨”。

11

11

Page 12: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三蒸九扣代表菜式-三碗肉

在「三蒸九扣」裡面,最經典的菜式是「龍眼燒白」、「夾沙甜肉」、「粉蒸肉」和「咸燒白」。

「夾沙甜肉」是乾蒸做法。廚師把新鮮五花肉汆水,煮到六成熟撈起,抹乾水份後,用薑汁把豬肉抹勻,噴酒、晾乾後抹上紅糖,下鍋炸至豬皮金黃起泡,再用熱水煮軟。廚師將每片五花肉切成夾層(第一刀深度為4/5不切斷,第二刀切斷)中間抹上豆沙,最後用浸煮過的糯米蒸兩小時。

刀功和手工都繁瑣到極致,入口甜香即化。

夾沙甜肉

粉蒸肉

龍眼燒白12

12

Page 13: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為什麼四川成都人嗜辣如命?

但凡到過四川的人都知道,蜀中氣候夏季高溫乾燥,冬季陰冷潮濕。在寒冷的冬天吃著滾燙的火鍋,不僅可以禦寒,還可以預防關節炎,風濕病等疾病的侵襲。

火鍋中的辣椒、花椒、八角等香料,不但能增進食慾,而且對於治療疾病有一定的幫助。這也是川菜中為何多辣椒等香科的原因。

四川的麻辣與湖南的酸辣、陝西的咸辣、貴州的香辣卻是大大的不同。其他地方也不乏吃辣者,但推究其本意,與這種潮濕陰冷的氣候有極大的關連。

13

Page 14: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為什麼成都館子裡的米飯總是姍姍來遲? 這邊認為,如果宴客一開始就上主食,好像要人吃飽趕緊走,因此禮貌上會先請客人多吃點餸菜,最後才上米飯。

上館子吃飯時,餐廳通常也不主動上白米飯,要的人會主動問同桌有誰需要吃飯,再請服務員送過來,一般不用等太久,熱騰騰的白飯就上桌了。

飲宴酒席裡的主食是擺在菜單的中後段,但通常會是炒飯之類的,不會是單純的米飯。像成都(北方也是)這邊菜都吃得差不多,白飯才送上來的,還真是少見。

反映出了香港和四川成都,在餐館用餐習慣和觀念上的不同。

14

Page 15: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成都著名小吃

竹葉牛肉酸辣涼粉

兔腦殼豆腐蓮子

豆皮卷

麻辣涼菜

15

Page 16: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鍋盔餅鍋盔是四川大眾小吃,既可飽腹、又可解饞。

將小麥粉半發酵、加上半肥瘦的豬肉剁餡,就是傳統的鍋盔必不可少的材料。在四川,鍋盔主要是指軍屯鍋盔。四川彭州市軍樂鎮(舊名軍屯鎮)出產的軍屯鍋魁非常有特色,又香又酥,在成都大受歡迎。

16

Page 17: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三大砲 三大砲是著名的四川地區傳統特色小吃

主要由糯米製成,由於在拋扔糯米糰時,三大砲如”彈丸”一樣,發出「噹、噹、噹」的響聲,分為鐵炮、火砲、槍砲,故稱“三大砲”。

吃的時候配以“老蔭茶”,別有風味。三大砲有香甜可口、不膩不黏的特點,且價廉物美。

老蔭茶:是一種樹葉,有生津解渴,清熱解毒之用

老蔭茶17

Page 18: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龍抄手是成都非常出名的小吃,龍抄手皮薄餡嫩,爽滑鮮香,湯濃色白,為蓉城小吃的佼佼者。龍抄手的得名由來是創辦人在當時的“濃花茶園”商議開抄手店之事,切磋店名時,借用“濃花茶園的“濃”字,以諧音字“龍”為名號,也寓有“龍騰虎躍”、“吉祥”、生意興“隆”之意。“抄手”是四川人對餛飩的特殊叫法。

歷史文化龍抄手創始於上世紀 40 年代左右當時春熙路"濃花茶社"的張光武等幾位伙計商量合資開一個抄手店,取店名時就諧"

濃"字音,也取"龍鳳呈祥"、“龍騰虎躍”之意,定名為"龍抄手"。龍抄手的主要特色是:皮薄、餡嫩、湯鮮。抄手皮用的是特級麵粉加少許配料,細搓慢揉,擀製成"薄如紙、細如綢"的半透明狀。肉餡細嫩滑爽,香醇可口。龍抄手的原湯是用雞、鴨和豬身上幾個部位的肉,經猛燉慢煨而成。

18

Page 19: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四川成都茶館

19

Page 20: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茶館文化 四川人愛進茶館,是因爲四川人喜歡「擺龍門陣」,即在熙來攘往的茶館之

中,一邊品飲四川的蓋碗茶,一邊海闊天空,茶餘飯後,佐以茶點小吃和曲藝表演,談笑風生,實爲人生至樂。

作用

茶館除了休閑之外,也是重要的社交場所。行業、各類社團在此了解行情、洽談生意、看貨交易;有些茶館大多還兼營飯館、旅店,行行都把茶館當做結交 聚會的好去處。

風貌

茶館的另一重要職能是作為社會文化娛樂場所。晚上茶館設有川劇“玩友”

坐唱,俗稱“打圍鼓”。另外,有些茶館設有四川揚琴、評書、清音、金錢板等演出活動。坐茶館的人可以邊飲茶,邊欣賞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曲藝節目。

四川茶館除了賣茶,還賣糖果、香煙、瓜子、花生等小吃。解放後的茶館還增加了打牌、下棋、讀書看報、賞花賽鳥,以至於唱卡拉OK、看錄影節目等,內容愈來愈時髦、新穎,但它作為民間傳統社交活動場地的功能始終沒變。

20

Page 21: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因為一杯茶要分三口飲完

21

Page 22: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香港-成都飲食大不同

香港生活節奏急速,與生活步伐悠閒的成都,有天壤之別。成都生活指數較化低,市民上館子吃飯時,枱面會擺滿很多餸菜,而且枱面上的餸菜都很大份,吃飯的氣氛很輕鬆和悠閒。而香港因空間有限,到餐廳吃飯的時候,有不少設有限定時間,例如:90分鐘用餐時間。

相比之下,在香港餐廳進餐,給人的感覺就像客人一吃畢,就趕客人離開,令人吃飯的時候都好趕急。四川成都生活、進餐步行屬於休閑式,不急不趕;而香港的生活和飲食節奏是屬於急速的。

綜合以上各項,有關探討四川飲食文化的特點,希望各位對四川成都的飲食有初步的認識。

22

Page 23: 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2016-17/4b.pdf主題:四川成都飲食文化的探究 賽馬會官立中學 中三:陳宥亦、廖家慧、樊舜瑜、高韻瑩

報告完畢

謝謝!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