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028 艺术与投资 art&investment 艺事聚焦 FOCUS 影像的叙事 可能 巴黎市立现 代美术馆录 像展在台北 文 _ 林心如 图片提供 _ 台北市立美术馆 1 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当代艺术部门(Muséed’Art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ARC) 【注 1】主办的“时空叙事──艺术家作为叙事者”(Entre-Temps ─ The Narrative Artists)展览,是由该馆的安吉丽娜·谢尔弗(Angeline Scherf)和欧迪尔·布尔吕 侯(Odile Burluraux)共同策划。以影像的叙事性为探讨主题,展览精选约二十件馆方 典藏的录像作品,囊括老、中、青辈的法国籍或(曾经)以法国为基地的艺术家,如 前辈的克利斯提昂·波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中坚辈的皮耶·雨格(Pierre Huyghe),以及新生代的朱利安·迪斯科里(Julien Discrit)等。该展已在巴西圣保罗、 俄罗斯圣彼得堡、中国上海等地巡回,并于 2011 年 8 月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展期: 2011.08.06-2011.11.06)。

Exhibition of video collection of MAM Paris in Taipei 2011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Chinese version only)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Exhibition of video collection of MAM Paris in Taipei 2011

028 艺术与投资 art&investment

艺事聚焦 FOCUS

影像的叙事可能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录像展在台北文 _ 林心如 图片提供 _ 台北市立美术馆

1

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当代艺术部门(Muséed’Art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ARC)

【注 1】主办的“时空叙事──艺术家作为叙事者”(Entre-Temps ─ The Narrative

Artists)展览,是由该馆的安吉丽娜·谢尔弗(Angeline Scherf)和欧迪尔·布尔吕

侯(Odile Burluraux)共同策划。以影像的叙事性为探讨主题,展览精选约二十件馆方

典藏的录像作品,囊括老、中、青辈的法国籍或(曾经)以法国为基地的艺术家,如

前辈的克利斯提昂·波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中坚辈的皮耶·雨格(Pierre

Huyghe),以及新生代的朱利安·迪斯科里(Julien Discrit)等。该展已在巴西圣保罗、

俄罗斯圣彼得堡、中国上海等地巡回,并于 2011 年 8 月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展期:

2011.08.06 - 2011.11.06)。

Page 2: Exhibition of video collection of MAM Paris in Taipei 2011

0292011.11 issue 71

二位策展人在展览论述中,述及这批从 1996 年以来的

作品其创作背景 :在被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刻划的九○年

代(苏联瓦解、柏林围墙倒塌、艾滋病盛行等),艺术家

们也开始质疑绘画、雕塑、素描等传统艺术类型。他们

针对再现工具进行整体反思,并质疑作品本身的性质。

这批创作者中,生长于法国 1968 年 5 月学运后时期的

中坚辈艺术家——雨格、多明尼克·冈萨雷斯-佛尔斯

特(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菲利浦·帕雷诺

(Philippe Parreno)等,他们生长在电视媒体主导的时代,

也是在这个年代,出版了古伊·德波(Guy Debord)的

《景观社会》(La société du spectacle),大肆批判资

本主义及其再现形式。被大众传媒浸染的年代、也是平

面和电子影象充斥的年代――本展览也反映了当代艺术

家们如何愈加偏好以“影象”作为创作媒介和批判对

象。在这方面,我们看到当代艺术和传统、狭义的“电

影”之间愈加密切或混杂的关联,例如,这具体见于由

查理·德·莫科斯(Charles de Meaux)、雨格、帕雷诺

和冈萨雷斯-佛尔斯特於 1997 年共同成立的安娜·桑

德斯电影公司(Anna Sanders Films,网址 http://www.

annasandersfilms.com/),致力于摄制和发行横跨视觉艺

术和电影的影片 ;该公司亦发行这些艺术家本身创作的

影片。

展览中的《齐达内――21 世纪之星》(Zidane, a 21st

Century Portrait)(2006) 即针对影象的叙事作了深度

的实验。该片由帕雷诺和英国艺术家道格拉斯·戈登

(Douglas Gordon)合作,拍摄 2005 年一场球赛中的法

国足球巨星席齐达内(Zinédine Zidane)。一个半小时

的影片里,几乎全以极近特写来呈现齐达内,而极少呈

现球的去向或其他球员。相对于制式的运动转播,本片

开创了新的球赛影片语汇,一如法国评论家瑟吉·卡刚

斯基(Serge Kaganski)所论 :即使影象技术的进步让

电视体育节目能更逼真地复制球场的感官感受,但体育

节目仍致力于将球赛戏剧化(他喻为从史蒂芬·斯皮尔

伯格或吴宇森迈向电脑游戏、视听媒体的时代)【注 2】。

帕雷诺和戈登却藉由将镜头聚焦在齐达内身上,并侧重

主角的内心面向,营造出以影音感官体验和另一重叙事

构成的齐达内肖像――影象伴随了许多齐达内叙述他

看球赛的记忆和球场体验的口白、夹杂他本身的喘息

和脚步声、偶然响起的观众喧哗或迷幻的背景音乐(由

英国乐团 Mogwai 担纲)等。此外,原本预设在电影院

放映的这部长片,在此并以双银幕投影展现,两个银

幕的影象相仿却又相异,更加重了影像的碎化感和叙

事的多重性。

原籍阿尔巴尼亚、曾在法国修习创作的安瑞·萨拉 (Anri

Sala) 早期的录像作品《访谈》(Intervista)(1998) 则探触

了纪录片的形式和语言结构的问题。影片始于艺术家发

现一卷呈现他母亲年轻时参与共产党大会的黑白纪录片;

影片无声,艺术家遂展开寻觅声音之旅——该作品的副

标即为“寻觅话语”(Finding the Words)。当年进行访

问的人说,当时他做过无数的访问,内容都是事先编好

的 ;影片音效师则说,在 1977 年,影片的声音和影象

很可能是分开制作的。最后,是藉由聋哑学校的人读唇

语,才解读出失去的话语内容。基于共产时期是非混淆、

真假难辨的历史背景,《访谈》也深层质疑了语言或影象

的可信度,一如艺术家的母亲在片中说道:“你凑得愈近,

他(指黑白片中的共产党领袖)变得愈平庸,直到失去

一切意义”。社会和意识型态的转变,也反映在人们每日

的话语结构中,如艺术家所说:“在访问的某一刻,她‘我

母亲’说无法相信曾说过那些话,不是因为政治的内容,

而是她像在胡言乱语……我想她当时是口才流利的,但

今天听起来不是,只因为语言结构变了。”【注 3】在呈

1. 帕雷诺,《火星来的男孩》(Boy from Mars)

(2003)。Courtesy Air de Paris, Paris© Philippe Parreno

2. 帕雷诺、道格拉斯·戈登合作的《齐达内-- 21世纪之星》(Zidane, a 21st Century Portrait)(2006)© Anna Lena Films/ naflastrengir

2

1. 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创建于1961年,并于1996年成立ARC部门,是动态∕研究∕面对(Animation/

Recherche/Confrontation)三词的缩写,致力于法国与国际间最前进思想的当代艺术发展。「时空叙事」

展呈现的艺术家中,有许多都曾在此机构展出。法文Entre-Temps英文译为Meanwhile, 指「在此时」。

2. Les Inrockuptibles期刊 , 2006.5.9. 30.

3.笔者与艺术家访谈,于2008年4月。

Page 3: Exhibition of video collection of MAM Paris in Taipei 2011

030 艺术与投资 art&investment

现这些错综复杂的个人和集体历史之际,艺术家中性地

让被拍摄者反应和发言,有时并以倾斜、非正面的角度

拍摄人物,加上他本身不时出现在画面中或发声,这些

手法都悖离了制式的纪录片影象语言,也暴露出拍片的

建构过程。【注 4】

影像的不安定感和暧昧性也见于冈萨雷斯-佛尔斯特

的《原子公园》(2004) :摄于新墨西哥州 (New Mexico)

的白沙国家公园 (White Sands National Monument),邻

近 1945 年 7 月试爆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场(比广岛和

长崎早几个星期)。如今,这里既是休闲景点,也是某

种军事基地。过度曝光的黑白影象里,显现做日光浴和

嬉玩的游客身影和洋伞等景物 ;伴随这番恬静悠闲画面

的微弱声音,却是玛丽莲·梦露在《乱点鸳鸯谱》(The

Misfits) (1961) 片中绝望的独白,控诉男性的暴力。图象

矛盾地混杂了不安和风景画般的构图与风情,隐含的威

胁除了透过梦露的旁白和地点的特殊历史而传达,也在

于画质粗粒子的质感――既是某种绘画式的电影语言,

但也很接近监控摄影机的视角。

此外,一如二位策展人指出的,本展览呈现的艺术家中,

有的怀抱着重振打破艺术与生活藩篱的前卫想法,并采

取共同参与的策略。艺术实践或展出的型态遂不再局限

于艺术家工作室或制式展览空间,艺术家做为单一的

创造者此一身分定位,也以种种方式被加以质疑。这类

的例子除了前述的由帕雷诺等人合组的安娜.桑德斯电

影公司之外,另一个显著的例子是活跃国际艺坛的泰国

籍艺术家里尔克里·蒂拉瓦尼加(Rirkrit Tiravanija)自

1998 年起主导的《土地》(The Land)社群式计 :于邻

近清迈的 Sanpatong 村设立某种集体工作室和展场。该

地虽由蒂拉瓦尼嘉和一群泰国艺术家共同经营,整体却

是以匿名(anonymous)、没有拥有权(ownership)的

方式来组织。帕雷诺受邀在此拍摄影片,亦即在本展览

中呈现的《火星来的男孩》(Boy from Mars)(2003)。

影片捕捉该地耕种的情景、日暮或晨曦之际的自然景

象――湛蓝的天色、天边的星光,并特别聚焦在驾驭滑

轮系统来蕴生该地所需电力的白水牛身上。

对作者权的挑战,也见于另一件展出作品 :由雨格、帕

雷诺发起的《没有灵魂,只有躯壳》(No Ghost just a

Shell)计划(1999-)。他们向一个专门制造动漫人物的

日本公司购买安丽(Annlee)这个角色的版权,继而让

不同的艺术家以她来创作影片、海报等形式的作品 ;本

展览即呈现了分别由雨格、帕雷诺、冈萨雷斯·佛尔斯

特创作的安丽影片。一如雨格所言,该计划触及了生产、

1. 帕雷诺为安丽 (Annlee) 系列创作的《化外之地》(2000)© Philippe Parreno 2. 安瑞·萨拉(AnriSala),《访谈》(Intervista)(1998)© AnriSala3. 多明尼克·冈萨雷斯-佛尔斯特 (Dominique Gonzlez-Foerster) ,《原子公园》(Atomic Park)(2004)。Courtesy Esther Schipper, Berlin© 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

1

2

4. 关于本作品,可参考Mark Godfrey, 《纵览。建构谜团:安利˙沙拉的作品》(Survey. Arc hitecture

Enigma : The Works of AnriSala),出自《安利˙沙拉》(AnriSala),Mark Godfrey等著,Phaidon Press出版,

2006年。

5. 参考Fabian Stech与艺术家访谈,出自《访问拉维耶、梅莎洁、弗乐希〔…〕》(J'aiparlé avec

Lavier, Annette Messager, Sylvie Fleury〔…〕),Presses du réel出版,2007年。

Page 4: Exhibition of video collection of MAM Paris in Taipei 2011

0312011.11 issue 71

3

符号的流通等问题,让原本被置于日本动漫工业发行通

路中的安丽符号,变成一群艺术家可以援用来创作的工

具【注 5】。该计划也对展览形式予以实验――每次展览

可能呈现系列中的不同作品,以此抗拒成套(package)

巡回展览的逻辑。一如策展人汉斯·尤利斯·奥布里斯

特(Hans-Ulrich Obrist)所论,这种实践的源头可以追

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艺术家杜尚(Marcel Duchamp)、

建筑师菲德烈·基斯勒(Frederic Kiesler)等人都策划

过实验性的展览,这些展览也由于难以被整体留存下来,

而在今天遭到遗忘。而又如奥布里斯特指出的,《沒有

灵魂,只有躯壳》这样的计划也唤起了艺术史上的达达

派、超现实派或弗鲁克萨斯(Fluxux)等艺术家团体自

行组织的展览。【注 6】。

在围绕着以雨格等人为核心的这批艺术家的创作之外,

展览亦呈现卡米尔·韩诺特(Camille Henrot)的《空间

电影》(Spatial Film)(2007)这部特殊的人物纪录片 :

摄于建筑师约纳·福瑞德曼(Yona Friedman)家中,

大量配以福瑞德曼的画外音以令人晕眩的角度拍摄的一

连串影像,令观者无法重构整体空间的样貌,并以某种

呼应了建筑师著名的可移动、可拆除的“移动建筑”概念。

展览也呈现尼可拉斯·穆兰(Nicolas Moulin)的《净空

巴黎》(Vider Paris)(1998 - 2001):用影像处理的方

式,将巴黎街景变得空无一人,建筑物的一楼也被水泥

封住,将熟悉的都市景象变得诡异。综观之下,《时空

叙事──艺术家作为叙事者》展览展现当代影像创作的

几项重大的趋向,也提出了影像叙事的种种可能。

6. 參考欧伯里斯特的《安麗:狡兔三窟》(How Annlee Changed Its Spots)一文,出自《没有灵魂,

只有躯壳》(No Ghost just a Shell),Walther Konig出版,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