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From Parametric Design to Landscape Urbanism 李季穎 Chi-Yin Lee 成功大學建築系》美國賓州大學 從數位設計到景觀都市主義 源起 在我的人生規劃中,出國唸書一直只是一個模 糊的概念,即使現在回頭看,我慶幸自己的毅然決 然,卻已經想不起夢想最初成形的過程。就像做設 計一樣,有時候並沒有所謂真正的原初靈感,只是 捏著做著,一個藍圖慢慢浮現,如此單純而已。 建築 PennDesign的建築(MArch),在這十年裡有 很大的變化,從學制、基礎課程內容到師資,像洗 牌,一面倒的往數位建築發展。當年Louis I. Kohn 曾在此建立的conceptual design,如今只剩下他當年 的工作室,每年固定開放參觀,供大家緬懷那黃金 年代。數位建築是未來嗎?Function follows form我們這個世代所要挑戰的命題?這是我在MArch最常反思的問題,尤其在周邊的教授與學生都像被 洗腦似的,不斷鼓吹著各式各樣的新軟體、新科 技,甚至到這兩年,學生都已經不需要手做模型, 都在虛擬軟體裡,創造根本蓋不出來的設計,然後 3D printer幫他們完成最後的成品。只要在虛擬空 間裡看起來酷炫,沒有人介意摩天大樓柱樑尺寸 的合理性,或是混凝土牆的厚薄,也沒有人在乎 光線如何被導入空間,更別提人如何在空間裡活 動。評圖時提到concept ,簡直就像是褻瀆了建築 美學的神聖殿堂,但這美學是根據誰的定義?是 那些也曾經受過conceptual design及嚴格的建築空間 訓練的老師嗎 !?還是那些在這個被過度渲染美化 的學習環境中,大多已經喪失了對尺度的感覺, 更遑論對空間的感覺的學生? 平心而論,在 MArch 除了建立了一些 connection,最大的收穫之一是學會了很多應用軟 體。對我來說認識且學習「新工具」就像是學習 第二語言一樣,新的工具幫助你看到不同的可能 性,協助你更完整的用圖象表達想法和意圖。在 出國唸書之前,我只使用過CADSketchup,以及 非常基礎的Adobe系列軟體。在成大建築系四年, 圖桌、光桌和模型桌一直是我的最好夥伴,即使 到現在我已經學會了使用Rhino或是Maya這些我從 來沒想過要碰觸的3D軟體,仍舊覺得以前在學校 被訓練出來的手、眼和腦對空間的敏感度和精準 十五個台灣建築留學生小.故.事 向東走 23 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TAIWAN MAGAZINE

From Parametric Design to Landscape Urbanism · 2016-11-14 · From Parametric Design to Landscape Urbanism 李季穎 Chi-Yin Lee 成功大學建築系》美國賓州大學 從數位設計到景觀都市主義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From Parametric Design to Landscape Urbanism · 2016-11-14 · From Parametric Design to Landscape Urbanism 李季穎 Chi-Yin Lee 成功大學建築系》美國賓州大學 從數位設計到景觀都市主義

From Parametric Design to Landscape Urbanism

李季穎Chi-Yin Lee

成功大學建築系》美國賓州大學

從數位設計到景觀都市主義

源起

在我的人生規劃中,出國唸書一直只是一個模

糊的概念,即使現在回頭看,我慶幸自己的毅然決

然,卻已經想不起夢想最初成形的過程。就像做設

計一樣,有時候並沒有所謂真正的原初靈感,只是

捏著做著,一個藍圖慢慢浮現,如此單純而已。

建築

PennDesign的建築(MArch),在這十年裡有

很大的變化,從學制、基礎課程內容到師資,像洗

牌,一面倒的往數位建築發展。當年Louis I. Kohn

曾在此建立的conceptual design,如今只剩下他當年

的工作室,每年固定開放參觀,供大家緬懷那黃金

年代。數位建築是未來嗎?Function follows form是

我們這個世代所要挑戰的命題?這是我在MArch時

最常反思的問題,尤其在周邊的教授與學生都像被

洗腦似的,不斷鼓吹著各式各樣的新軟體、新科

技,甚至到這兩年,學生都已經不需要手做模型,

都在虛擬軟體裡,創造根本蓋不出來的設計,然後

由3D printer幫他們完成最後的成品。只要在虛擬空

間裡看起來酷炫,沒有人介意摩天大樓柱樑尺寸

的合理性,或是混凝土牆的厚薄,也沒有人在乎

光線如何被導入空間,更別提人如何在空間裡活

動。評圖時提到concept,簡直就像是褻瀆了建築

美學的神聖殿堂,但這美學是根據誰的定義?是

那些也曾經受過conceptual design及嚴格的建築空間

訓練的老師嗎 !?還是那些在這個被過度渲染美化

的學習環境中,大多已經喪失了對尺度的感覺,

更遑論對空間的感覺的學生?

平心而論,在M A r c h除了建立了一些

connection,最大的收穫之一是學會了很多應用軟

體。對我來說認識且學習「新工具」就像是學習

第二語言一樣,新的工具幫助你看到不同的可能

性,協助你更完整的用圖象表達想法和意圖。在

出國唸書之前,我只使用過CAD、Sketchup,以及

非常基礎的Adobe系列軟體。在成大建築系四年,

圖桌、光桌和模型桌一直是我的最好夥伴,即使

到現在我已經學會了使用Rhino或是Maya這些我從

來沒想過要碰觸的3D軟體,仍舊覺得以前在學校

被訓練出來的手、眼和腦對空間的敏感度和精準

十五個台灣建築留學生的 小.故.事 向東走

23 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TAIWAN MAGAZINE

P002-069-16TA179.indd 23 2016/10/31 下午2:00

Page 2: From Parametric Design to Landscape Urbanism · 2016-11-14 · From Parametric Design to Landscape Urbanism 李季穎 Chi-Yin Lee 成功大學建築系》美國賓州大學 從數位設計到景觀都市主義

度,對我來說,才是建築/空間教育的基石,沒有

這些基礎訓練,就像一棟看似絢麗的高樓,卻沒有

穩固的結構基礎一樣,一推就倒。

PennDesign的建築課程安排上,設計課(Studio)

固定會佔掉每周2~3天,其他選修課程也都非常

緊湊且強度很高,就算只是理論課程(Seminar or

lecture),每周的英文閱讀量對外國學生來說,無疑

是雪上加霜。昂貴的學費、珍貴的資源,像是要把

每個人的創造力和生產力都逼到極限。熬夜成為第

一學期的家常便飯, 曾跟朋友彼此開玩笑,設計人

的生活就是:如果你沒有在工作室看到我,那我就

是在來工作室的路上。除了巨大的課程壓力外,適

應新環境的壓力、語言表達的壓力(主動發言和評

圖),都在考驗一個人的韌性與彈性。大部分的老

師並不會因為你是國際學生而同情你,所有的熬夜

和付出對他們來說都是基本要求,如果你不想做,

他們也不會殷殷敦促,對他們來說,你就是來付他

們薪水的人,你不想學或沒辦法溝通,後面還有很

多人排隊要跟他們討論,沒準備好!?下次請早!

景觀

「賓大景觀」跟國內景觀系的學習領域大不

相同,一般大眾聽到「景觀」的第一直覺都是學

「種樹」, 或是學「庭園設計」。但仔細看這個系

的全名就知道, 賓大景觀當初設立時還把一半的重

心放在都市設計以及城市規劃,放開了原本對於

「公園設計」和「庭園設計」的尺度和功能限制,

將「綠化」和「永續設計」著眼於更大尺度的都

市層級,反而開放了整個「景觀建築」的定義、

設計領域,以及可觸及的議題。相比建築系近年

的改變,景觀系的改變也是近二十年內的事情,

兩者卻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教學方向本身沒有

對錯,端看學生如何建立自我判斷的能力,以及

擷取學校的養分了。

景觀系的第一年,考量很多學生原本都不

是設計領域專業,課程強調手畫、手作、建立對

於設計和空間的感知能力、初階小尺度的景觀規

劃。第二年則開始涉及到城市領域的規劃範疇,

並融合更多電腦軟體運用的選修課程(Rhino/

grasshopper/Adobe)。第三年則更多元的拓展到

與建築,或是更自由的議題和設計範圍,選修則

增加更多理論性的討論課程。擁有建築背景的學

生,可以從第二年開始就讀。我覺得這套教學系

統,以碩士學程來說,算是非常完整。當然,前

作者在賓大的設計圖(MLARP 601 Studio, Instructor : Christopher Marcinkoski)。

24 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 201610

P002-069-16TA179.indd 24 2016/10/31 下午2:00

Page 3: From Parametric Design to Landscape Urbanism · 2016-11-14 · From Parametric Design to Landscape Urbanism 李季穎 Chi-Yin Lee 成功大學建築系》美國賓州大學 從數位設計到景觀都市主義

提是你對景觀設計或是城市規劃這種較大尺度的

議題有興趣。對於建築背景的學生來說,一開始

要面臨的最大挑戰絕對是「尺度」(scale)。原

本習慣將重心放在與人體直接接觸的空間與細節

上,開始面對大尺度的規劃時,總是忍不住從建

築/人的視角去想設計,往往在建築的空間錙銖必

較完後才發現,在城市的尺度裡什麼也看不到。

這時候如果有好老師領門,其實設計的原則和邏

輯是一樣的,只要掌握住要領,可以在各種不同

尺度的設計裡遊刃有餘。

番外

拿到建築和景觀兩個學位之後,透過學校老

師的介紹,於2014年開始了在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的工作與紐約的生活,現在正式邁入第

三年。

提到賓大景觀的變化,不得不提起這十幾年

來的幕後推手,前系主任James Corner。雖然他在

2013年就已經卸下系主任之職,但他對於帶動整

個「景觀都市主義」(landscape urbanism)的風

潮,絕對有不可小覷的影響力。他不只擁有對城

市發展議題與設計的敏感度,重要的是他很有識

人之能。賓大景觀現任老師大部分都是由他牽線

進入學校執教,他們與他在這十幾年來,一起建

立起系所的整體教程與方向。時至今日,新的系

主任上任後,許多事情仍在陸續改變中。但他們

所立下的標竿,目前看來很難再有更跳躍性的突

破。

工作上,James Corner基本上是把學校的studio

搬來紐約「分部」而已。前期設計的發展過程跟

在學校上課的感覺雷同,是熬夜、趕圖、評圖

(pin up)的無限輪迴。當然,工作上碰觸的是

真正要蓋出來的案子,整體方向更實際,要考量

的事情更廣更繁雜。國外的公共項目是真的要傾

聽「民眾的聲音」,且一般大眾主動參與的意識

和意願頗高,對於城市發展是好事,卻也提高了

很多設計上的難度。紐約的High Line Park,目前

是次於中央公園最夯的公園旅遊景點,但它光鮮

亮麗的背後,其實是十年的民政合作與協商(抗

戰)、十年的募款,以及預見的下個十年的奮戰

(目前正在進行公園北側最後一個phase的設計整

合)。

城市的發展遠比人的壽命來的堅韌與長遠。

一個公共項目從開始到完成要花20年的時間,這

是一般講求快速和政績的「政客」無法放下的賭

注。但如果看這十年High Line Park如何翻轉紐約

城市的背面為正面,如何在一個已發展的城市中

重新鍊接起一條新的城市血脈、賦予新的生命力

與創造力,或許你也會因此而感動,而奮不顧身

的跳進這個充滿綺麗夢想,與殘酷現實的設計世

界。

作者在賓大的作品模型

(MArch 602 Studio, Instructor : Hina Jamelle)。

25 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TAIWAN MAGAZINE

P002-069-16TA179.indd 25 2016/10/31 下午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