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师资缺乏仍是主要难题 特教老师队伍亟待壮大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 “好校长 好教师” 引进工程·回访 值班主任:张一强 主编:罗孝平 美编:王凤龙 B06 教育周刊 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HAI NAN RI BAO · JIAOYUZHOUKAN 快言快语 以艺术的形式 致敬毕业季 在这个毕业季里不仅有别离的忧伤,更有 各种充满温暖、力量和青春气息的别离仪式。 日前,海南师范大学首届美术与设计创意周开 幕,创意周包括2017届毕业生优秀作品暨第 七届“学院奖”优秀作品展、教师作品展、首届创 意市集、服装专业设计时装SHOW、美术与设 计系列学术讲座活动及系列课业展示活动等六 大主题活动,共展出作品300余件。毕业生用 才华、艺术总结四年的大学生涯,向母校致 敬。 本报记者 罗孝平 通讯员 冯华 实习生 王晓娟 摄 时装秀 陶瓷作品展 据了解,目前海南共有7所特教 学校,在校学生共 1000 多名,专任教 师只有200多名,其中海口特教学校 在校生 600 多名,专任教师有 130 多 名。 而目前,在海口医疗机构进行学 前康复的 3-7 岁的孩子仍有 1000 多 名,这也就意味着新学年开学,至少 有300多名适龄孩子需要上特教学 校,但是由于师资缺乏,海口特教学 校能接纳的孩子只有几十名。 目前从全国来看,开设特教专业 的学校只有50所左右。据介绍,每 年从特教专业毕业的海南籍师范生 两三人,而我省 2016 年才开始开设 特教师范专业,第一批招收了50 人。但是随着残疾孩子受特殊教育 需求的增加,教师队伍的数量和专业 程度都亟待提高。 省教育厅基教处相关负责人表 示,目前我省特殊教育仍然是基础教 育的短板,全省也都在大力推进特殊 教育的发展,包括增加特教学校的数 量,以及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 “对于无法进入特教学校的孩 子,我省也在实行‘普特结合’的方 式,即在普通学校跟班就读,虽然其 特殊教育教学水准比特教学校稍差, 但是也能满足部分特殊孩子的就读 需求。”该负责人说。 据介绍,我省每年还到别的省市 特教院校招聘专业教师,以壮大我省 特教师资力量。此外,目前我省在建 的特教学校也有4所,争取达到在我 省人口 30 万以上的市县拥有一所特 教学校的目标。 我省特教老师缺口大、专业水平待提高特殊教育,期盼更多关爱 聚焦·全国助残日 本报记者 王培琳 5 月 21 日是第 27 个“全 国助残日”,孤残儿童再次成 为市民关注的热点。在这个 特殊的日子里,记者走进了 我省特教学校的师生当中。 这些年来,我省的特教 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也有 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面对或聋哑、或盲、或智 力残疾的孩子,特殊教育学 校的老师无论是教哪一门 课,都要有超一般的耐心、爱 心和责任心。我们呼吁更多 的人加入这一行业,为这些 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大家熟悉的学校早读课是什么 样的呢?想必书声琅琅的读书声是 必不可少的。然而,有这么一群孩 子,他们的早读却是无声的,不停挥 舞的胳膊与手指是他们的“发声器”。 4 月 28 日早上 8 点,在海南(海 口)特殊教育学校启聪部九(3)班的 教室里,语文教师蔡殷正在为孩子们 一一辅导早读《陋室铭》。“因为手语 的词汇量很小,有很多近义词,要让 孩子们完整地读完一篇课文,很多手 语都是要现教的。”蔡殷说。 蔡殷 2012 年从南京特殊教育职 业技术学院毕业,毕业之后便来到海 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教书,同时任 班主任。 特教学校都是小班教学,班级一 般有 10 名学生,蔡殷作为班主任,不 仅要教好课程,还要帮孩子们处理生 活琐事。聋哑孩子比一般学生入学 要晚,蔡殷班级里最大的学生已经21 岁,但是即便如此,也要像对待小孩 子一样。学生的鞋子坏了,要帮忙去 修补;孩子生病了,要带他们去医院 看病;女生生理期,要帮她们去买卫 生棉。五一假期前,蔡殷辅导完孩子 们的早读,又开始一一嘱咐孩子们放 假回家的各种事情:如何坐车,吃东 西要注意什么……并一一打电话告 诉家长孩子什么时候会离校回家。 而面对智力残疾的低年级孩子, 更需要超乎寻常的耐心。 启明部六年级数学老师王秀清 说,来到特教学校之后,看到这些特 殊的孩子,内心就变得柔软,更需要 老师用爱心来浇灌他们成长。 虽说有极大的爱心是特教老师 的必备素质,但是特教老师也需要有 专业的教学水平。而事实上像蔡殷 这样有特教基础的在特教老师队伍 里只占小部分,大部分老师还是普通 师范毕业,甚至非师范专业毕业。 记者走访了解到,大多特教老师 都是到特教学校任教后,才开始现学 手语、盲文等。 启聪部一年级语文教师冼曼玲 来学校已经13年了,来特教学校之 前在普通小学教语文。由于爱人在 特教学校教体育,冼曼玲也来到了特 教学校。 刚来的时候教聋哑部一年级,冼 曼玲总是提前跟别的老师学,再在课 堂上教孩子们。“孩子们小,又听不 到,所以要手把手地教,感觉是跟孩 子们共同进步。”冼曼玲说。 并且,由于师资紧缺,大多特教 老师上课不止一门学科。 特教课程不比一般的教育课程, 学科单一。由于不同类型的孩子需 要不同的教育,特教课程种类多达40 多种,譬如启智班的孩子要上服从 课、互动课,启明部的孩子要上定向 行走课,启聪部的孩子要上语言康复 课等等。 蔡殷作为专职的启聪部语文教 师,却也在教师紧缺的时候带过数学 课。而王秀清更是身兼数职,代课跨 越 4 个年级、3 门课程。 毕业于普通师范数学专业的王 秀清,2016年之前在东方市一所普 通学校教书,来到特教学校之后,一 切从头开始学习手语、盲文。目前, 王秀清既要教6年级孩子的数学,又 要教9年级的物理,还要带三五六年 级的思想品德,备课、写教案都要写 5 种。 好家长是可以学来的 张成林 近日,杭州市上城区发出国内第一张星级 家长执照。一个多月前,杭州市民马先生在当 地“星级家长执照”学习平台上观看育儿视频, 日积月累修满“学分”,顺利通关获得“星级家长 执照”,实现了“持证上岗”。日常中,开车需要 驾照、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所谓的“执照” “证件”,归根结底,是为了确保合格、专业。而 家长“持证上岗”看似噱头,实则是对父母们的 “合格之问”。 “父母”,是社会的重要角色,没有任期,无 需证件,一做就是一辈子,生而为父母,似乎天 经地义。现实中,不少家长在“父母”任上鲜有 类似“考证”的刻苦攻读,对这与生俱来的“头 衔”难免缺少应有敬畏。久而久之,不管不问者 有之,动辄责骂者有之,孩子的成长与家长的期 待往往大相径庭。对此,父母们在抱怨、责骂孩 子的同时,是否反问过为人父母有没有尽心尽 职? 日前,据报道,成都一语文老师借助微信 群,在家长中开展打卡“戒吼”活动,30 天的时 间 150 多名家长没有一个坚持下来。虽然原因 各不相同,但可以看出,一不高兴就“吼”,是不 少家长的通病。面对“外人”尚且可以礼貌备 至,为何对自家孩子却要大呼小叫?这是不少 家长应当反思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很小,倘 若家长不做自我反省,那么极有可能衍生出强 硬的家长制作风,不利孩子成长。 生而养之,养而育之,方为父母。养,是应 有的物质条件;育,则是恰当的教育方式。为人 父母者万万千,教育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基本的 内核却是相通的,也因此好的教育方式是可以 借鉴来的,好家长也是可以学来的,杭州一学习 平台颁发“家长执照”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此。现 实中,父母们不一定非得去考这一执照,但“学 做父母”的积极心态却不可或缺,要在学习借鉴 中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祛除不良教育方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父母”的头衔与生 俱来,但能否经营好却需要用心用情。“天下所 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有些家长不一定 合格”。基于此,我们不妨把“父母”作为一项职 业来看,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借鉴好经验、好做 法,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思想方式,让每一分爱 都用在最恰当的地方,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一个 合格的父母、专业的父母、优秀的父母,也才能 为孩子营造更为健康的成长环境。 本报记者 王培琳 嘭嚓嚓、嘭嚓嚓……敲击着吊 镲、筒鼓、大小鼓,鼓棒在王文键的 手中灵活翻滚,一首《辣妹子》火辣 辣地冲击着听众的耳膜,王文键坐 在爵士鼓前,满脸开心。 如果说一个 10 多岁的男孩能 娴熟演奏爵士鼓,大家可能觉得并 不奇怪,但是对于无法看到这个世 界的盲童王文键来说,意义就大不 相同。 王文键今年13岁,是海口特 殊教育学校五年级学生,自出生就 看不到这个世界的模样。王文键 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全凭双手的触 摸和耳朵的聆听,对爵士鼓也有着 极高的天赋。6 岁便被送到特教学 校读书,一年级下学期的一个午 后,王文键在校园里摸索着走路, 突然听到悦耳的鼓声,王文键便循 着鼓声来到了正在演奏乐器的启 智部教室,偷听了一段之后,王文 键立即喜欢上了爵士鼓的旋律,并 记在了心间。辗转一年之后,王文 键找到了音乐教师李儒书开始学 习爵士鼓。 王文键无法看到爵士鼓每个 吊镲、筒鼓、小鼓、大鼓的位置,他 就仔细聆听老师的演奏。世界总 是公平的,虽然看不到,但是王文 键的听觉尤其敏锐,记忆力也极 佳。听老师演奏几遍,王文键便能 分辨出吊镲和小鼓发出的声音和 所在的位置。一首曲子,王文键听 上两三遍几乎就能敲打出来,并能 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自主配上 好听的鼓点。 无法看乐谱,演奏所有的曲子 全靠脑子记忆,目前,王文键脑子 里已经记牢了几十首曲子,演奏也 是顺手拈来。在去年10月份,王 文键参加第三届海南省残疾人文 艺汇演,并在众多年长专业选手中 “杀出重围”,斩获了三等奖,这也 让王文键对演奏爵士鼓更加充满 信心。 王文键有一台半导体收音 机,每天都喜欢在宿舍里听广播 里的歌曲,而每首歌回放在王文 键的脑海里时,他都会自动配上 鼓点。每天下午6点到7点半,到 学校器乐室练鼓时,王文键会尝 试将听到的歌曲演奏出来,敲打 演奏爵士鼓是王文键最开心的时 候。每次敲鼓的时候,王文键都 是满脸笑容。而对王文键来说, 如果犯错误,最怕受到的惩罚就 是不让他练鼓。 “我以后会一直坚持练习爵士 鼓,希望有机会可以继续参加比 赛,也希望长大之后可以有一架自 己的爵士鼓。”王文键满脸笑容,阳 光四溢。 盲童王文键: 爵士鼓让他的“视界”同样多彩 达人名片 姓名: 王文键 就读学校: 海口特殊教育学校 本报记者 罗安明 李文华知性优雅,却自称是一个 任性的人。年仅35岁,已经是黑龙江 省语文科教学能手,绥化市骨干教师、 学科带头人的她,做了人生中最任性 的一个决定。她离开了生活 30 多年的 城市,从北国来到大海之南的东方第 二思源学校,当起了黎族孩子的老师。 她把一节语文课演绎得精彩,也 是学生心中“最信赖的朋友”。她用勤 勤恳恳的付出,诠释着一位教师对孩 子最无私的爱和责任。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可能语文老师都有点浪漫情怀 吧,我当时就是想,毕竟哪里有学校,哪 里就有教育。”2016年7月份的一天,东 方市教育局的领导和学校校长去接李 文华。进入东方市,第一眼看见学校附 近未修好的道路和路边的一片坟墓,李 文华当场掉下了眼泪。幸亏是校长和 同事们的关心鼓励,让她很快恢复了平 静,开始了一段新的职业生涯。 李文华担任初三(5)班的班主 任,教初三两个班的语文。班上的孩 子大部分都是来自东方少数民族地区 的孩子,李文华从基础知识开始入手, 帮助孩子们逐步树立信心。语文是一 门文化韵味很浓的课程,李文华十分 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情 感体验语文的魅力和美感。她经常带 着学生们朗读古诗词,让学生读、悟、 品,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内涵美。 她上课不灌输、不“填鸭”,而是引 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习。她经常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 学生们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真正成为 课堂的主人。每节课,她都留下5分 钟时间,让学生们在本子上写下这一 节课的收获或感悟。在她任教的班 级,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本“感悟本”, 感悟的过程,就是自我归纳总结分析 的过程。 自己成为学生“亲人” 教育建立在彼此的信赖之上。李 文华课堂上严要求,下课后她既是良 师,更是益友。每周一和周四下午的 课外活动课,李文华都跟孩子们一起 打扫卫生、打球、画画,也帮他们解决 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生符培悦父母 不在身边,寄居在亲戚家,李文华时刻 关注她的内心世界,经常陪她出去买 东西、谈心。 班上 55 名学生中,有 18 人是建 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这些孩子身 上带的生活费经常不够,李文华总在 身上带着一些零钱,以备孩子们的不 时之需。 李文华到校任教时,学生符衣正 已辍学在家。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李 文华耐心劝他回来上学, “我在电话里 跟他讲放羊娃的故事,告诉他你可以 用这一年的时间,好好学习一些基础 知识,即便考不上高中,将来也可以读 职校,学习一技之长,改变自己和家庭 的命运。”在李文华的鼓励下,符衣正 去年 11 月已返校读书。李文华知道 他家境差,常给他买一些文具学习用 品,不爱说话的他把李文华当作自己 “最信赖的朋友”。 “李老师跑这么远来教我们读书, 非常感谢她。”学生符培悦回忆起李文 华在学校报考要交的一张信息表上替 她父母在表格上签字,眼角盈满了泪水。 四个月才能回一趟家 辛苦付出结硕果。通过近一年的 努力,李文华所带的初三(5)班语文 学习成绩从平均分 40 多分提高到 60 分,成为平行班中各科成绩排名前面 的班级。在李文华的带动下,这个班 的孩子每天早读和晚修,都提前半小 时进教室。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努力和 点滴进步,回报李文华在他们身上付 出的辛勤汗水。 到东方第二思源学校工作后,李 文华几乎四五个月才能回一趟黑龙 江。独在异乡,虽然对家人充满着愧 疚,但她并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只为理想,不为远方。” 匆匆接受完采访,李文华又得马 不停蹄准备两个“外出”活动:去乡镇 中学给孩子们送课;去南京参加一次 全国语文讲课比赛。对于教育理想的 追逐,李文华从未停下脚步。 课堂上的严师,课外的亲友 李文华:只为理想不为远方 教师 130 多名 王文键演奏爵士鼓。本报记者 王培琳 摄 海南共有 所特教学校 7 在校学生共 1000 多名 专任教师只有 200 多名 其中 海口特教学校在校生 600 多名 制图/王凤龙 东方第二思源学校教师李文华。 (照片由本人提供) 校园达人

HAINANRIBAO·JIAOYUZHOUKAN B06 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hnrb.hinews.cn/resfile/2017-05-23/014/hnrb20170523014.pdf · b06 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 王秀清既要教6年级孩子的数学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HAINANRIBAO·JIAOYUZHOUKAN B06 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hnrb.hinews.cn/resfile/2017-05-23/014/hnrb20170523014.pdf · b06 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 王秀清既要教6年级孩子的数学

师资缺乏仍是主要难题

特教老师队伍亟待壮大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

“好校长 好教师”

引进工程·回访⑤

■■■■■ ■■■■■ ■■■■■

值班主任:张一强主编:罗孝平 美编:王凤龙

B06 教育周刊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HAI NAN RI BAO · JIAOYUZHOUKAN

快言快语

以艺术的形式致敬毕业季

在这个毕业季里不仅有别离的忧伤,更有各种充满温暖、力量和青春气息的别离仪式。日前,海南师范大学首届美术与设计创意周开幕,创意周包括2017届毕业生优秀作品暨第七届“学院奖”优秀作品展、教师作品展、首届创意市集、服装专业设计时装SHOW、美术与设计系列学术讲座活动及系列课业展示活动等六大主题活动,共展出作品300余件。毕业生用才华、艺术总结四年的大学生涯,向母校致敬。 本报记者 罗孝平

通讯员 冯华 实习生 王晓娟 摄

时装秀

陶瓷作品展

据了解,目前海南共有7所特教学校,在校学生共1000多名,专任教师只有200多名,其中海口特教学校在校生600多名,专任教师有130多名。

而目前,在海口医疗机构进行学前康复的3-7岁的孩子仍有1000多名,这也就意味着新学年开学,至少有300多名适龄孩子需要上特教学

校,但是由于师资缺乏,海口特教学校能接纳的孩子只有几十名。

目前从全国来看,开设特教专业的学校只有50所左右。据介绍,每年从特教专业毕业的海南籍师范生两三人,而我省2016年才开始开设特教师范专业,第一批招收了 50人。但是随着残疾孩子受特殊教育需求的增加,教师队伍的数量和专业

程度都亟待提高。省教育厅基教处相关负责人表

示,目前我省特殊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的短板,全省也都在大力推进特殊教育的发展,包括增加特教学校的数量,以及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

“对于无法进入特教学校的孩子,我省也在实行‘普特结合’的方式,即在普通学校跟班就读,虽然其

特殊教育教学水准比特教学校稍差,但是也能满足部分特殊孩子的就读需求。”该负责人说。

据介绍,我省每年还到别的省市特教院校招聘专业教师,以壮大我省特教师资力量。此外,目前我省在建的特教学校也有4所,争取达到在我省人口30万以上的市县拥有一所特教学校的目标。

我省特教老师缺口大、专业水平待提高——

特殊教育,期盼更多关爱

聚焦·全国助残日

■ 本报记者 王培琳

5月21日是第27个“全国助残日”,孤残儿童再次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记者走进了我省特教学校的师生当中。

这些年来,我省的特教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面对或聋哑、或盲、或智力残疾的孩子,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无论是教哪一门课,都要有超一般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我们呼吁更多的人加入这一行业,为这些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大家熟悉的学校早读课是什么样的呢?想必书声琅琅的读书声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早读却是无声的,不停挥舞的胳膊与手指是他们的“发声器”。

4月28日早上8点,在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启聪部九(3)班的教室里,语文教师蔡殷正在为孩子们一一辅导早读《陋室铭》。“因为手语

的词汇量很小,有很多近义词,要让孩子们完整地读完一篇课文,很多手语都是要现教的。”蔡殷说。

蔡殷2012年从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毕业之后便来到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教书,同时任班主任。

特教学校都是小班教学,班级一般有10名学生,蔡殷作为班主任,不

仅要教好课程,还要帮孩子们处理生活琐事。聋哑孩子比一般学生入学要晚,蔡殷班级里最大的学生已经21岁,但是即便如此,也要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学生的鞋子坏了,要帮忙去修补;孩子生病了,要带他们去医院看病;女生生理期,要帮她们去买卫生棉。五一假期前,蔡殷辅导完孩子们的早读,又开始一一嘱咐孩子们放

假回家的各种事情:如何坐车,吃东西要注意什么……并一一打电话告诉家长孩子什么时候会离校回家。

而面对智力残疾的低年级孩子,更需要超乎寻常的耐心。

启明部六年级数学老师王秀清说,来到特教学校之后,看到这些特殊的孩子,内心就变得柔软,更需要老师用爱心来浇灌他们成长。

虽说有极大的爱心是特教老师的必备素质,但是特教老师也需要有专业的教学水平。而事实上像蔡殷这样有特教基础的在特教老师队伍里只占小部分,大部分老师还是普通师范毕业,甚至非师范专业毕业。

记者走访了解到,大多特教老师都是到特教学校任教后,才开始现学手语、盲文等。

启聪部一年级语文教师冼曼玲

来学校已经13年了,来特教学校之前在普通小学教语文。由于爱人在特教学校教体育,冼曼玲也来到了特教学校。

刚来的时候教聋哑部一年级,冼曼玲总是提前跟别的老师学,再在课堂上教孩子们。“孩子们小,又听不到,所以要手把手地教,感觉是跟孩子们共同进步。”冼曼玲说。

并且,由于师资紧缺,大多特教

老师上课不止一门学科。特教课程不比一般的教育课程,

学科单一。由于不同类型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特教课程种类多达40多种,譬如启智班的孩子要上服从课、互动课,启明部的孩子要上定向行走课,启聪部的孩子要上语言康复课等等。

蔡殷作为专职的启聪部语文教师,却也在教师紧缺的时候带过数学

课。而王秀清更是身兼数职,代课跨越4个年级、3门课程。

毕业于普通师范数学专业的王秀清,2016年之前在东方市一所普通学校教书,来到特教学校之后,一切从头开始学习手语、盲文。目前,王秀清既要教6年级孩子的数学,又要教9年级的物理,还要带三五六年级的思想品德,备课、写教案都要写5种。

好家长是可以学来的■ 张成林

近日,杭州市上城区发出国内第一张星级家长执照。一个多月前,杭州市民马先生在当地“星级家长执照”学习平台上观看育儿视频,日积月累修满“学分”,顺利通关获得“星级家长执照”,实现了“持证上岗”。日常中,开车需要驾照、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所谓的“执照”

“证件”,归根结底,是为了确保合格、专业。而家长“持证上岗”看似噱头,实则是对父母们的

“合格之问”。“父母”,是社会的重要角色,没有任期,无

需证件,一做就是一辈子,生而为父母,似乎天经地义。现实中,不少家长在“父母”任上鲜有类似“考证”的刻苦攻读,对这与生俱来的“头衔”难免缺少应有敬畏。久而久之,不管不问者有之,动辄责骂者有之,孩子的成长与家长的期待往往大相径庭。对此,父母们在抱怨、责骂孩子的同时,是否反问过为人父母有没有尽心尽职?

日前,据报道,成都一语文老师借助微信群,在家长中开展打卡“戒吼”活动,30天的时间150多名家长没有一个坚持下来。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但可以看出,一不高兴就“吼”,是不少家长的通病。面对“外人”尚且可以礼貌备至,为何对自家孩子却要大呼小叫?这是不少家长应当反思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很小,倘若家长不做自我反省,那么极有可能衍生出强硬的家长制作风,不利孩子成长。

生而养之,养而育之,方为父母。养,是应有的物质条件;育,则是恰当的教育方式。为人父母者万万千,教育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基本的内核却是相通的,也因此好的教育方式是可以借鉴来的,好家长也是可以学来的,杭州一学习平台颁发“家长执照”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此。现实中,父母们不一定非得去考这一执照,但“学做父母”的积极心态却不可或缺,要在学习借鉴中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祛除不良教育方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父母”的头衔与生俱来,但能否经营好却需要用心用情。“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有些家长不一定合格”。基于此,我们不妨把“父母”作为一项职业来看,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思想方式,让每一分爱都用在最恰当的地方,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专业的父母、优秀的父母,也才能为孩子营造更为健康的成长环境。

■ 本报记者 王培琳

嘭嚓嚓、嘭嚓嚓……敲击着吊镲、筒鼓、大小鼓,鼓棒在王文键的手中灵活翻滚,一首《辣妹子》火辣辣地冲击着听众的耳膜,王文键坐在爵士鼓前,满脸开心。

如果说一个10多岁的男孩能娴熟演奏爵士鼓,大家可能觉得并不奇怪,但是对于无法看到这个世界的盲童王文键来说,意义就大不相同。

王文键今年13岁,是海口特殊教育学校五年级学生,自出生就看不到这个世界的模样。王文键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全凭双手的触

摸和耳朵的聆听,对爵士鼓也有着极高的天赋。6岁便被送到特教学校读书,一年级下学期的一个午后,王文键在校园里摸索着走路,突然听到悦耳的鼓声,王文键便循着鼓声来到了正在演奏乐器的启智部教室,偷听了一段之后,王文键立即喜欢上了爵士鼓的旋律,并记在了心间。辗转一年之后,王文键找到了音乐教师李儒书开始学习爵士鼓。

王文键无法看到爵士鼓每个吊镲、筒鼓、小鼓、大鼓的位置,他就仔细聆听老师的演奏。世界总是公平的,虽然看不到,但是王文键的听觉尤其敏锐,记忆力也极

佳。听老师演奏几遍,王文键便能分辨出吊镲和小鼓发出的声音和所在的位置。一首曲子,王文键听上两三遍几乎就能敲打出来,并能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自主配上好听的鼓点。

无法看乐谱,演奏所有的曲子全靠脑子记忆,目前,王文键脑子里已经记牢了几十首曲子,演奏也是顺手拈来。在去年10月份,王文键参加第三届海南省残疾人文艺汇演,并在众多年长专业选手中

“杀出重围”,斩获了三等奖,这也让王文键对演奏爵士鼓更加充满信心。

王文键有一台半导体收音

机,每天都喜欢在宿舍里听广播里的歌曲,而每首歌回放在王文键的脑海里时,他都会自动配上鼓点。每天下午6点到7点半,到学校器乐室练鼓时,王文键会尝试将听到的歌曲演奏出来,敲打演奏爵士鼓是王文键最开心的时候。每次敲鼓的时候,王文键都是满脸笑容。而对王文键来说,如果犯错误,最怕受到的惩罚就是不让他练鼓。

“我以后会一直坚持练习爵士鼓,希望有机会可以继续参加比赛,也希望长大之后可以有一架自己的爵士鼓。”王文键满脸笑容,阳光四溢。

盲童王文键:

爵士鼓让他的“视界”同样多彩

达人名片姓名:王文键就读学校:海口特殊教育学校

■ 本报记者 罗安明

李文华知性优雅,却自称是一个任性的人。年仅35岁,已经是黑龙江省语文科教学能手,绥化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她,做了人生中最任性的一个决定。她离开了生活30多年的城市,从北国来到大海之南的东方第二思源学校,当起了黎族孩子的老师。

她把一节语文课演绎得精彩 ,也是学生心中“最信赖的朋友”。她用勤勤恳恳的付出,诠释着一位教师对孩子最无私的爱和责任。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可能语文老师都有点浪漫情怀吧,我当时就是想,毕竟哪里有学校,哪里就有教育。”2016年7月份的一天,东方市教育局的领导和学校校长去接李文华。进入东方市,第一眼看见学校附近未修好的道路和路边的一片坟墓,李文华当场掉下了眼泪。幸亏是校长和同事们的关心鼓励,让她很快恢复了平静,开始了一段新的职业生涯。

李文华担任初三(5)班的班主任,教初三两个班的语文。班上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来自东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李文华从基础知识开始入手,帮助孩子们逐步树立信心。语文是一门文化韵味很浓的课程,李文华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情感体验语文的魅力和美感。她经常带着学生们朗读古诗词,让学生读、悟、品,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内涵美。

她上课不灌输、不“填鸭”,而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她经常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们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每节课,她都留下5分钟时间,让学生们在本子上写下这一节课的收获或感悟。在她任教的班级,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本“感悟本”,感悟的过程,就是自我归纳总结分析的过程。

自己成为学生“亲人”

教育建立在彼此的信赖之上。李文华课堂上严要求,下课后她既是良

师,更是益友。每周一和周四下午的课外活动课,李文华都跟孩子们一起打扫卫生、打球、画画,也帮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生符培悦父母不在身边,寄居在亲戚家,李文华时刻关注她的内心世界,经常陪她出去买东西、谈心。

班上55名学生中,有18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这些孩子身上带的生活费经常不够,李文华总在身上带着一些零钱,以备孩子们的不时之需。

李文华到校任教时,学生符衣正已辍学在家。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李文华耐心劝他回来上学,“我在电话里跟他讲放羊娃的故事,告诉他你可以用这一年的时间,好好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即便考不上高中,将来也可以读职校,学习一技之长,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在李文华的鼓励下,符衣正去年11月已返校读书。李文华知道他家境差,常给他买一些文具学习用品,不爱说话的他把李文华当作自己

“最信赖的朋友”。“李老师跑这么远来教我们读书,

非常感谢她。”学生符培悦回忆起李文华在学校报考要交的一张信息表上替她父母在表格上签字,眼角盈满了泪水。

四个月才能回一趟家

辛苦付出结硕果。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李文华所带的初三(5)班语文学习成绩从平均分40多分提高到60分,成为平行班中各科成绩排名前面的班级。在李文华的带动下,这个班的孩子每天早读和晚修,都提前半小时进教室。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努力和点滴进步,回报李文华在他们身上付出的辛勤汗水。

到东方第二思源学校工作后,李文华几乎四五个月才能回一趟黑龙江。独在异乡,虽然对家人充满着愧疚,但她并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只为理想,不为远方。”匆匆接受完采访,李文华又得马

不停蹄准备两个“外出”活动:去乡镇中学给孩子们送课;去南京参加一次全国语文讲课比赛。对于教育理想的追逐,李文华从未停下脚步。

课堂上的严师,课外的亲友

李文华:只为理想 不为远方

教师130多名

王文键演奏爵士鼓。本报记者 王培琳 摄

海南共有 所特教学校7在校学生共1000多名

专任教师只有200多名

其中

海口特教学校在校生600多名

制图/王凤龙

东方第二思源学校教师李文华。(照片由本人提供)

校园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