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 》, 》, 19112011 》, 200 256 》、 》、 》、 》, ”。 2019 11 11 1920—— 2020—— 8 / / hbhb@whb.cn wwwhb.cn 2019 11 30 —— 20 ”。 1902 》。 210 ), )。 , )。 18 》, ), )。 》, 》。 1927 54 ”, ”。 》, ”, 。” 。” !” · · 。” 》, ”, ”。 ”。 ”。 )、 ”, ”, ”。

.cn @whb.cn 19 11 30 水流云在 与曹雪芹小道dzb.whb.cn/imgPath/2019-11-30/81130.pdf · 人 缘 汪 朗 书缘与人缘是唐德刚先生的一个书 名, 我借来做篇名,

  • Upload
    others

  • View
    1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cn @whb.cn 19 11 30 水流云在 与曹雪芹小道dzb.whb.cn/imgPath/2019-11-30/81130.pdf · 人 缘 汪 朗 书缘与人缘是唐德刚先生的一个书 名, 我借来做篇名,

谈艺录

甘 霖

(国画)

罗寒蕾

“文汇笔会”

微信二维码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是唐德刚先生的一个书

名, 我借来做篇名, 倒也切合。

在出版界的 “票友” 中, 梁由之先

生大概是策划出书最多的人了。 他本行

与出版不搭界, 却花费了不少时间精力

给人出书。 仅我所知, 他的作者群中就

有黄裳、 钟叔河、 朱正、 葛剑雄、 骆玉

明、 何立伟等一大串名字。 由于他读书

多而杂, 而且眼光很 “毒”, 常能看出

作者的苦心孤诣, 因此很受一些文化人

的认可。 不少人和他只见了一面, 简短

交谈之后便同意将作品交给这个 “圈外

人” 出版, 而且还是欣然同意。 这也应

了一句老话, 货卖识家。

这几年, 由之先生盯上了我们家老

头儿汪曾祺的作品, 除了把汪曾祺生前

自编的二十多本文集挑出十几本重印了

一遍, 还策划了好几个系列, 有厚厚六

本的选集 《汪曾祺文存》, 有新编文集

《前十年集》、 《后十年集》 外加 《汪曾

祺书信集 》 , 还有专供孩子们阅读的

《汪曾祺作品之青少年读本》, 一本全新

的书画集听说也快出来了。 经一人之手

把汪曾祺的作品弄出这么多花样来而且

章法分明像模像样的, 梁由之先生应该

排在第一。 由之一向很挑剔, 但对老头

儿的作品却十分熟悉且偏爱, 又一直留

意写汪曾祺其人其文的相关文章。 有了

这些铺垫 , 如今他要编一本 《百年曾

祺》 的纪念文集, 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儿了。

编选这种纪念文集, 有点费力不讨

好。 文章都是别人的, 编选者无有盛名

可享, 无厚利可图, 万一哪篇文章选得

不合适, 还得听凭各色人等说三道四,

干忍着。 不过由之对此似乎并不在意,

甚至有些我行我素。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之际, 他曾经编过一套 《梦想与路径:

1911—2011 百年文萃》, 将一百年来对

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过影响的 200 位作

者的 256 篇文章收录其中 。 别的且不

说, 单是将这些作者的著作翻上一遍,

工作量就够吓人的。 但是由之先生却干

成了。 如今这套书在旧书市场上的价格

已经翻了几倍, 这也是读者对于梁由之

“衡文” 水准的一种认可吧。

梁由之也写过不少书, 有 《百年五

牛图》、 《大汉开国谋士群》、 《孤独者

鲁迅》、 《天海楼随笔》 等, 看得出他

的各种积累相当丰富, 完全可以推出更

多的作品, 但是他近年却更钟情于给别

人出书。 他对一些好作品问世后受到冷

落十分痛惜, 总想找到合适时机将它们

捡拾起来, 再度出版, 为读者提供更好

的精神享受。 同时, 也乐于推出新人新

作。 这种特立独行的执着让人敬佩, 尤

其他还是业余出版家。 有一两回, 我私

下有点觉得他企图心过大。 结果, 他说

要做的, 都做出来了。

这本 《百年曾祺》, 体裁多样, 内

容很多 , 有老头儿多年好友对他的缅

怀, 有亲戚熟人的回忆, 有专家学者的

文学评论, 也有我们这些家人的追念。

这些年, 回忆汪曾祺的文章颇有一些,

对于他的作品的评论文章数量更多, 如

何选取最合适的作品收入文集, 由之先

生可谓费尽心机, 往往为了一篇文章的

取舍反复斟酌, 来回折腾。 对这个据说

脾气很大事情很多的家伙 , 揽这份活

儿, 堪称 “耐烦”。

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不足, 那就是

对汪曾祺说的好话可能多了些, 有分量

有见地的文学批评文章少了点。 这些年

老头儿的作品受到许多读者的喜欢固然

是事实, 但是他的文章也有欠缺之处,

比如说 “骨力” 有些不够。 如果这本纪

念文集中能够多收录几篇对他的作品和

创作风格进行深刻剖析之类的文章, 可

能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汪曾祺其人其

文, 书的分量恐怕还会增重。 不过, 为

尊者讳为逝者讳, 乃中国文化之传统,

百年又是大年头 , 作为选家的由之先

生, 恐怕也只能从俗吧。

2019 年 11 月 11 日

本文为汪曾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

集 《百年曾祺 1920———2020》 序言 ,

作者为汪老哲嗣。 该书由梁由之编选,

天津人民出版社即出。

———编 者

序跋精粹

8 策划/舒明责任编辑/潘向黎 whbhb@whb.cn

www.whb.cn

2019 年 11 月 30 日 星期六笔会

“水流云在”与曹雪芹小道———京西散记

王 伟

终于见到了这块石头: 水流云在。

不枉我徒步近 20 公里! 此时, 日衔西

峰, 余晖满山。

今日早饭后, 整装上路, 目标是

京西山前有关 《大公报》 创始人英敛

之的两处遗址。 其一黑山扈, 为英前

辈出生地。 英前辈为旗人, 却十足是

穷人 , 其父据英若诚说是 “摇煤球

的”。 英前辈本人打小在青龙桥的茶馆

里捡别人扔掉的茶叶包装纸, 靠这个

认字, 后来有个道士看了很讶异, 就

收他为徒, 教他文化, 竟把他教得满

腹诗书, 还能给贵胄之家当家庭教师,

最后把人家格格给拐作媳妇了, 从此

跻身文人之列, 1902 年创办了 《大公

报》。 如今的黑山扈, 古意荡然无存,

我登上海拔 210 米高的百望山 (据说

这是佘太君当年看六郎大战辽军的地

方, 原名望儿山), 俯瞰山下, 大部分

山前平地都成了国防大学、 民族干部

学院, 不见英公遗存, 怅然若失!

其二是 “水流云在” 石刻。 宣统退

位次年, 英敛之和夫人 (就是他拐来的

格格) 携子英千里 (英若诚之父) 游显

龙山, 峰顶巨石错垒, 有一面如屏铺

展, 遂取杜甫诗意, 题 “水流云在” 四

个, 刻于石上, 立于天地间, 每个字有

一米半见方。 我一直以为此石在香山,

网上查到是在温泉镇, 下了百望山就

继续大步往那里去。 好不容易到了镇

上, 却误把显龙山路当显龙山, 白白

绕一大圈没找到。 失望之余复上网查,

方确知在镇西北京老年医院边上。 鼓

余勇再走, 虽腰酸脚痛而不歇, 终于在

上午启步五个半小时后, 上到显龙山顶

(不高, 五六十米吧)。 在乱石中艰难插

脚攀行, 最终见到那块摩崖石刻时, 我

不由得合手膜拜了。 仔细逐个看了那些

行云流水的字, 若有所悟,在苍烟落照

里、 寂无一人中, 盘桓多时, 始时时回

首, 缓步下山。

此次寻访 , 因大公报情结所系

(我曾赴香港 , 在大公报工作了八年

多)。 全程徒步超过 18 公里, 包括上

那座太行余脉西山伸入京城最近的百

望山。 除中午在山顶坐着啖面包一只

冷水几口外 , 未歇一次 。 归来稍坐 ,

觉腿上下酸胀了, 有脚泡一只, 已破。

虽如此, 心爽至甚!

又逢休息日, 本想猫冬看书, 结

果, 坐到中午, 静极思动, 又迈开步

走向香山了。 一路暖阳高照, 偶有飞

灰走叶之大风。 玉泉塔影, 尽引诗情

到碧霄, 惜山前壁垒森严, 难窥堂奥。

虽如此 , 走得挺欢 。 途中遇一小庙 ,

名妙云寺, 乾隆年间所建, 后来赐给

了山东巡抚贵泰。 送人一座庙, 这个

礼物太特殊。

步行一个半小时后, 到得香山脚

下, 进了北京植物园。 占地总有一个

平方公里、 借得一带山影的大园, 门

票仅五元, 冬日里也没几个人。 我来

游园, 不为看花花草草, 也算得上寻

文访古。 比如, 此地原是大清正白旗

聚居区, 曹雪芹就在这里住过, 他写

《红楼梦》, 就从周遭山水风物获得过

灵感。 因此, 一个曹雪芹纪念馆建在

此地, 就是十分妥帖的了。 园中还规

划了一条曹雪芹小道, 一直翻过山通

到曹雪芹另一居住地白家疃 (音团),

它真是曹雪芹往来过的地方。

这北京植物园里, 还有地方可看,

比如园东北部的梁启超墓。 那里其实

是梁氏的家族墓园, 梁任公的子女也

多落葬于此 (梁思成、 林徽因是卧于

八宝山的)。 正好带着一本 《梁启超诗

词全注》, 遂翻开来, 吟诵一首 《鹧鸪

天》。 此词为梁任公在丁卯 (1927 年)

中秋其夫人逝世三周年时所作:

露气凄微稍见侵,

自携瘦影步花阴。

屋梁正照无情月,

庭树犹栖不定禽。

河影没, 漏声沉,

销磨佳节得孤吟。

云鬟玉臂三年梦,

碧海青天一夜心。

千年名寺卧佛寺, 也在北京植物

园内 。 古柏森森 , 风铃叮叮 , 乾隆 、

慈禧御题高悬。 不过, 这格局俨然的

古寺 , 却不见和尚 , 亦无缭绕香火 。

寺中卧佛铸于元代, 长五米三, 高一

米六, 重 54 吨, 据称系全世界最大最

重的铜铸卧佛, 堪称国之瑰宝。

北京植物园延伸至山脚的樱桃沟。

据说, 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顽石

就是一块 “元宝石”, 而 “木石前盟”

就源自这 “石上松”。 它们都在 “曹雪

芹小道” 穿过的樱桃沟里。

又一日, 从京西温泉镇白家疃村

出发, 经山间小路, 越岭走到与香山

连脉的寿安山前黄叶村, 把一条曹雪

芹小道, 走通了。 据说, 当年曹雪芹

为了生计, 经常由这条路从白家疃到

黄叶村, 为人治病, 或会朋友, 而往

来途中所见所闻, 给他创作 《红楼梦》

提供了一些灵感。 虽然有人认为所有

关于曹雪芹在此地生活过的传说都是

穿凿附会的, 但我情愿相信那都是真

的, 因为我们能够因此而发思古之幽

情。 且行且观, 晴空之下, 西山群峰

历历在目。 到了终点, 已是薄暮时分,

在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院内的芹圃学

坊, 买书十本, 特价。

翻山越岭走在曹雪芹小道, 做一

个孤独的散步者, 无需遐思, 只要静

心聆听那并不遥远的空谷足音。

白家疃村, 据说是曹雪芹写 《红

楼梦》 的地方。 深巷里也聚集了几家

文艺空间, 宁静的小院院门建得有古

风古趣。 一座破败的小庙, 竟然是受

保护的古迹 , 几位大娘在庙前负暄 ,

见我把镜头对着她们, 有些害羞, 挤

着皱纹微笑起来。

壮志与柔情

的协奏

邢小利

那一夜, 在西安人民剧院观赏了

西安音乐学院演出的音乐剧 《霸王别

姬》, 深受感动。

《霸王别姬》 以序和尾声加八场

音乐剧的形式, 艺术地表现了一个波

澜壮阔的历史时代: “坑灰未冷山东

乱”, 原来不读书的项 (羽) 刘 (邦)

北上西进, 推翻暴秦, 项羽分封天下,

接着楚汉相争, 豪迈坦诚、 勇猛无比

也恃勇自负的项羽兵败乌江, 演出了

一幕感天动地的 “霸王别姬” 的千古

悲剧, 刘邦夺得天下。 那个时代, 是

一个群雄并起的大时代, 也是一个纷

乱复杂的历史时期。

音乐剧 《霸王别姬》 突出了项羽、

虞姬、 刘邦和范增这几位人物形象 ,

全剧以他们的关系和冲突展开情节 ,

以那个时代的典型人物提纲挈领 ,

历史的脉络就十分清晰, 艺术地展现

了项刘联手反秦 、 楚汉相争 、 秦汉

易代这一波澜壮阔、 纷乱复杂的历史

时代。 剧中更有以旁白讲述兼议论时

事的更夫, 欲偷军粮的小孩豆芽, 刘

邦的谋士张良和勇将樊哙, 暗中交接

项羽的刘邦将领曹无伤 , 虞姬的侍

女, 以及战乱中的百姓们和战争中的

士兵们, 从而使舞台的艺术空间得以

广阔伸展, 使观众产生无限广阔的历

史想象。

《霸王别姬》 是乱世英雄和绝代

美人的故事, 它的背后折射的, 也是

大历史的走向和大时代的斑斓色彩 ,

也蕴含着 “以史为鉴” 的思考。 音乐

剧充分展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正如

剧中的合唱所唱: “秦始皇统一天下,

所有人却一败涂地。 因此, 刘邦军唱:

“这天下需要真理 , 不求富贵只要公

平。” 项羽军唱: “这世道需要奇迹,

带领我们冲向黎明。”

《霸王别姬》 更是表现英雄壮志

与美人柔情, 人与爱情的音乐剧。 项

羽是光耀千古的反对秦王朝暴政的盟

主和英雄, 他率诸侯灭秦, 创立了如

司马迁所高度评价的 “近古以来未尝

有” 的历史功劳和伟大业绩。 音乐剧

在表现这种英雄壮志与壮举的同时 ,

也通过虞姬这个形象, 表现在残酷的

战争中, 女性的善良与美, 表现人性

中那种至真至善至美的柔情, 从而给

冷酷血腥的战争和杀伐打上一束亮丽

的暖光, 从而使历史的叙述更为丰富,

让观众在历史故事中获得多向度的启

示。 虞姬在家乡对项羽的盼望, 上前

线在军粮短缺的情况下救助豆芽, 对

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的质疑和反

对, 特别是她忠贞不渝、 生死相随项

羽, 最后于垓下自刎, 这种铁血环境

中的柔情与壮志协奏, 使全剧有了诗

意的光辉, 也有了哲学的高度。

“霸王别姬” 一场戏无疑是 《霸

王别姬》 全剧的高潮, 也是全剧主题

的一个重要表现。 这里要表现的, 是

英雄末路, 美人绝境, 是绝境中英雄

的本质表现, 美人的本色表现。 虞姬

自刎以谢项羽 , 项羽自刎以谢天下 ,

真是撼天动地 ! 《垓下歌 》 所唱 :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正是英雄末路之绝唱。 项羽既是一个

力拔山、 气盖世、 “近古以来未尝有”

的英雄, 又是一个性情暴戾、 优柔寡

断、 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音乐

剧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都有

所表现, 有挞伐, 但更多的却是由衷

的惋惜和同情。 垓下之围中的项羽是

个悲剧英雄, 但剧中没有着力渲染他

的悲剧性, 而是更注重多角度多层面

地来刻画、 丰富他的英雄色彩。

音乐剧 《霸王别姬 》 结构紧凑 ,

叙事流畅, 音乐动人, 唱词和对白多

有精彩之处, 是一部观赏时感人、 观

后可以回味的好剧。

石榴裙·石榴花王 族

石榴遇上张骞, 便得到走向东方

的机会。

石榴原产波斯 (今伊朗 ) 一带 ,

据晋·张华 《博物志 》 载 : “汉张骞

出使西域 , 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 ,

故名安石榴 。” 张骞在安石国碰到石

榴, 曾有一件趣事, 其时的安石国大

旱, 御花园中的石榴树几近干枯, 张

骞细观之 , 发现那御花园整体缺水 ,

浇在石榴树下的水, 并不能使整个御

花园保持水分平衡。 他用汉朝水利之

法 , 引水进入御花园 , 改良了水分 ,

救活了石榴树。 那一年, 御花园中的

石榴花开得鲜艳, 果实结得硕大。 张

骞回国时, 安石国王要赠他财物, 他

却婉言谢绝, 只请求带一些石榴种子

回去, 安石国王满足了他的要求。

石榴另有沃丹 、 安石榴 、 若榴 、

丹若、 金庞、 涂林、 天浆等名字, 其

花朵有大红、 桃红、 橙黄、 粉红、 白

色等颜色。 如今, 最喜欢石榴的是西

班牙人, 他们的国徽是石榴, 国花亦

为石榴花。

关于石榴 , 有两个有意思的说

法。 第一个与捉鬼的钟馗有关, 他画

像的耳边都插着一朵石榴花, 因此他

被称为花神。 钟馗是火爆脾气, 一向

见鬼打鬼, 见魔降魔, 与火红的石榴

花匹配, 有鲜明的个性。

第二个有意思的说法, 始自梁元

帝的词 《乌栖曲 》, 其中 “芙蓉为带

石榴裙” 一句, 让 “石榴裙” 从此成

为典故 。 古代女子多喜欢穿红色衣

裙, 其红色是从石榴花中提取的颜料

染成 , 所以人们将红裙称为 “石榴

裙”, “石榴裙” 遂成为年轻女子的

代称 , 如某男子被美女征服 , 就称

他 “拜倒在石榴裙下”。

石榴被张骞先带入西域, 后又由

西域传入中原, 牢牢扎下了根。 如今

在新疆 , 到处都有石榴 。 相比之下 ,

南疆的石榴尤甚, 吃过后让人记忆深

刻, 总是盼望有机会再去吃上一次。

我第一次吃新疆的石榴是在叶

城, 也是在那里第一次见到维吾尔族

姑娘 。 她问我要吃甜石榴还是酸石

榴, 我因为不了解石榴, 便不知该如

何选择。 她笑着说, 如果你的嘴是不

怕酸的厉害嘴, 就甜的酸的都吃; 如

果你的嘴不是厉害嘴, 就只吃甜的不

要吃酸的。 我买了两个甜石榴, 迫不

及待地掰开, 便看见饱满、 圆润、 鲜

红的石榴籽, 它们一颗挨一颗, 像是

紧紧拥抱在一起。 我准备抠下石榴籽

吃 , 那姑娘拦住我说 , 你这样吃石

榴, 就站到别的地方去吃, 如果站在

我的摊位跟前吃, 你要学会吃石榴的

方法 。 我表示愿意请教 , 她捧着石

榴, 好像要让石榴籽见到阳光, 被风

吹一吹才能吃。 然后, 她把石榴递给

我说 , 吃石榴之前要先让石榴醒来 ,

吃起来又甜又脆。 我估计石榴醒得差

不多了 , 便抠下一把石榴籽放进嘴

里, 一咬便有浓烈的甜汁冒出, 口腔

中犹如浸入了蜜糖。

我问她, 这么好吃的石榴是哪里

产的? 她惊愕的神情马上把微笑压了

下去, 然后很认真地对我说, 有站在

家门口问大门在哪儿的人吗? 我遂知

道我吃的石榴是叶城产的, 我在无意

间走到了盛产石榴的 “石榴之乡”。

叶城的背后是昆仑山, 雪水流下

来, 与塔克拉玛干的气候融合, 形成

最适合石榴生长的气候。 叶城的石榴

个大, 籽肥, 汁多, 味美, 品种也十

分丰富, 有颜色红似火, 个头硕大的

酸石榴; 而甜石榴则底色橘黄, 阳面

带红晕; 还有水红石榴、 达那克石榴

等十多个品种。

在维吾尔语中 , 石榴称 “阿娜

尔 ”。 因维吾尔族人十分喜爱石榴 ,

很多少女的名字都叫 “阿娜尔古丽 ”

(石榴花)、 “阿娜尔汗” 等。 因为用

这一名字者甚多 , 在巴扎上喊一声

“阿娜尔古丽”, 或者言谈中提到 “阿

娜尔 ”, 会有不少年轻漂亮的少女或

下意识地回头, 或本能地应答。 不用

问 , 她们都叫 “阿娜尔古丽 ” 或者

“阿娜尔汗”。

石榴花也颇为鲜丽 , 每年五月 ,

石榴树便开出巴掌大的花朵, 远看一

片红彤彤, 凑近还可闻到香味。 人们

对石榴花格外青睐 , 在毡子 、 毯子 、

头巾、 衣服和建筑上都有不同形状的

石榴花图案。

我在部队旁边的一户人家见到过

吃石榴的情景, 他们盛一盆水, 将石

榴放进去清洗一番, 然后捞出晾晒干

后, 用小刀切成莲花瓣状, 每人拿一

瓣慢慢拨下石榴籽吃。 大多数人吃石

榴是将石榴籽掰下来吃, 但这家人的

吃法却如此庄重、 严肃和清洁, 让我

在一旁看得肃然起敬。

他们吃完石榴后, 将石榴皮收起

放在了一边。 我细问后才知道, 他们

要把石榴皮留给羊吃 。 人吃石榴籽 ,

羊吃石榴皮, 可谓是物尽其用。

后来的一天, 我们连长借了一辆

吉普车去买石榴 , 我跟他一同前去 。

我们进了石榴园, 满树石榴红彤彤的

直晃眼, 似乎风一吹就能掉下来。 不

料石榴园的主人说即便石榴红透了 ,

还得再等些天, 那时候摘下的石榴才

好吃。 为了强调她的话有道理, 她又

说不能只看石榴的皮有多么红, 而是

里面的籽儿要红透熟透。 她把我们领

到几棵石榴树前说, 这几棵树上的石

榴都长好了, 你们随便摘。

我专拣色泽透亮的石榴摘, 她十

多岁的儿子皱眉做出怪表情, 连长过

来纠正我的错误, 原来那些长得不好

看, 而且裂缝了的丑石榴才是最好吃

的。 我想再摘几个丑石榴, 但因为箱

子已满只好作罢。

我们的车子开出没多远就陷进了

路边的沟中, 那个小家伙叫来村里的

一帮小孩 , 他站到一块石头上指挥 ,

那些小孩合力把车推上了马路 。 然

后, 他们一起唱着歌走了。 连长对他

们道了一声谢 , 他们头也不回地说 ,

不用谢, 你们来买石榴, 如果让石榴

倒在了沟里, 我们怎么好意思收你们

的钱。

后来, 我调到驻疏勒县的南疆军

区, 一天去喀什一户人家买石榴。 他

们将石榴保存在地窖中, 取出时有湿

漉漉的水分 。 我们买了五箱装上车 ,

主人说天这么热, 喝一碗茶再走。 茶

是已不多见的黑砖茶 , 汤色深厚 ,

味道清冽 , 喝一口便口舌生津 。 就

在我们喝茶的间隙 , 我看见院子一

角有一棵石榴树 , 挂着几个红彤彤

的石榴 , 便问主人那几个石榴什么

时候能吃 , 他说能吃的石榴多得很 ,

但长在院子里的石榴是看的 , 吃它

们干什么呢?

主人亦说起这棵石榴树的来历 。

有一年他在地里栽石榴树, 把看上去

干枯或有折痕、 断裂、 无根的树苗挑

出来, 拿回家准备当柴火, 不料几天

后发现其中一根冒出了绿芽, 他便将

它栽在院子一角, 当年就长出叶片并

开出了花, 四年后就结出了石榴。 主

人笑着说 , 它是自己找到我们家的 ,

我不能让它白来一趟, 就让它常年在

这里陪着我们, 多好!

我们聊了一会儿便离去。 我走到

大门口时回过头, 想再看一眼那棵树

上的石榴, 不料脚下一滑, 手里的石

榴掉到了地上。 这时主人隔着大门喊

出一句像谚语一样的话: 手里有石榴

的人, 心里一定很甜。

我一愣, 捡起石榴离去。

新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