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0.09 54 ISSoTL 與其國際研討會參與心得 本校師資培育中心 劉淑蓉教授 一、ISSoTL之成立與宗旨 ISSoTL 全名為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國際教與學之學術學會),於2004 年由 67 位各國學者代表所組成,以關心知識份子的養成,服務大學教師與學生為宗旨。強調教師有系統地探究課堂上學 生的學習過程,並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找出有效的策略,以改善教學成果,建構教學知識與理論。其特質為教師 組成自願、公開、共享、跨領域的教學社群。不論哪種學科領域的教師都行。目的在提昇高等教育之教學與學習之 探究並宣導成果; 而其最終目的在提昇學生的學習成效。 第一屆研討會於2004 10 月在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校區) 舉行,當時即有來自8 個國家440 位學者專家 出席。此後,每年分別於加拿大溫哥華(2005 )、華盛頓特區(2006 )、澳洲雪梨(2007 )、加拿大之愛德蒙頓 Edmonton, 2008 )、美國Indiana Blooming 2009 )與英國Liverpool 2010 )舉辦研討會,已成為教學發展領域頗受重 視之國際會議。探討的議題琳瑯滿目: 成績評量,概念圖的設計與使用,問題解決,改善學生寫作能力…等等。 雖然ISSoTL 原來的對象為大學師生,但其倡導如何提升之教學與學習的理念與活動,卻也頗能啟發中等教育教 師之專業成長與探討學生學習成果。故而,撰文介紹並分享心得。 二、2009年研討會講題 本人曾出席去年的第六屆ISSoTL09 研討會,仍在Indiana University 主辦,主席為該校之Jennifer Robinson 主任。該 次研討會的主題是"Solid Foundations, Emerging Knowledge, Shared Futures ",為期前後共5 天,與會學者專家共同研討 有關教與學的已知和未知之理論與實務。主講者有三位: ( ) 芬蘭籍的Voldemor Tomusk 博士,Tomusk 本身為物理與心理學者,現擔任英國高等教育支援計畫之Open Society Institute of Policy and Evaluate 之主任,對歐洲教育理念與政策極為關心。其重要著作包括The Open World and Closed Societies, Create the European Area of Higher Education 等。本次講題為:Learning Together and the Policies of Knowledge: Mis- and Disconnections in Europe and Beyond. Dr. Tomusk 強調學習之主動性,認為教學與研究皆可視為學習,而學習是 建構我們已知之世界,分享世界,並將之傳承於下一代。 ( ) 美國德州Rice University 之講座教授Dr. Richard Baraniuk ,專攻電機,曾榮獲英國劍橋大學之牛頓學院(Newton Institute )獎金,美國依利諾大學校友成就獎,國家傑出教學獎,與哈佛法學院網路開拓者獎及IEEE fellow等。 他主張知識應自由開放給人使用與再使用(Knowledge should be free and open to use and re-use ),人們應因其對教育 與研究之貢獻而受肯定。其演說內容強調學術界宜開放分享課程,未來開放教育通路(open access education )將 連結全球之作者、教育家與學習者,共創同享教科書和教材。高瞻遠囑與開闊之胸懷,提供知識份子重大之 啟示。 ( ) 來自澳洲Univ. of Melbourne (墨爾本大學)之Dr. Tai L. Peseta 曾在雪梨大學擔任過10 年之教師發展工作,目前為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期刊之編輯委員,亞澳高等教育研究與發展之執行委員等。此次演講針對SoTL 之寫作 進行探討,提倡跨學術領域與校際的「教與學之研究」的論著。演講內容循序漸進,見解精闢,頗能引發深 層次之思考。 三、SoTL效應的評估 教師對自己教法與學生學習之探究顯然能促進教學之改善與成效。此點,在一般國、高中之教師亦可以引以 為鑑。以下是該研討會四篇有關SoTL 效應的體驗報告: (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Dr. Roidan 邀請參與「教與學之研究」計畫之教師回答問卷以了解SoTL 對他們教學的影 響。結果發現參與者中89 %之教師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風格與課程內涵、對學生之期許與自己專業生涯之了 解。42 %教師將其SoTL 之理念、實務納入其專業研究之議題。此外,約25 %的大學因SoTL 之落實而改變校方 的政策。 ( ) 卡內基(Carnegie )學者Karen Horpeby 提出: 奠基於推動SoTL之努力可引導教師積極參與與改進,重新建構校 務評量,達到校務指南之目標,以及強化對學習環境之了解。為探索此議題,Karen 先問:我們對學生學習與 校內學習環境的認知為何?她將蒐集到之資料與發現對校內公開以激起關於教學實務、成效與學生學習之討 論,特別關懷低成就與低社經地位之學生,邀請學生加入研究,由多面向評估,使本研究成果意義非凡。 ( ) Maryville 大學採用卡內基學院(Carnegie Academy )之問卷以評量該校過去兩年SoTL 討論課之成效。研究對象為 來自各學院、領域之10 位教師。結果得知:80 %以上之教師同意他們曾因而改善課程設計、評量、提昇教學興 趣、促進學生學習。但50 %教授認為他們並沒因此獲得升等效益,或新增專業發展機會。

ISSoTL與其國際研討會參與心得 - 國立臺灣大學2010.09 第54期 ISSoTL與其國際研討會參與心得 本校師資培育中心 劉淑蓉教授 一、ISSoTL之成立與宗旨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2010.09 第54期 �

    ISSoTL與其國際研討會參與心得■ 本校師資培育中心 劉淑蓉教授

    一、ISSoTL之成立與宗旨

    ISSoTL全名為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國際教與學之學術學會),於2004年由67位各國學者代表所組成,以關心知識份子的養成,服務大學教師與學生為宗旨。強調教師有系統地探究課堂上學生的學習過程,並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找出有效的策略,以改善教學成果,建構教學知識與理論。其特質為教師

    組成自願、公開、共享、跨領域的教學社群。不論哪種學科領域的教師都行。目的在提昇高等教育之教學與學習之

    探究並宣導成果; 而其最終目的在提昇學生的學習成效。第一屆研討會於2004年10月在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校區)舉行,當時即有來自8個國家440位學者專家

    出席。此後,每年分別於加拿大溫哥華(2005)、華盛頓特區(2006)、澳洲雪梨(2007)、加拿大之愛德蒙頓(Edmonton, 2008)、美國Indiana Blooming(2009)與英國Liverpool(2010)舉辦研討會,已成為教學發展領域頗受重視之國際會議。探討的議題琳瑯滿目:成績評量,概念圖的設計與使用,問題解決,改善學生寫作能力…等等。雖然ISSoTL原來的對象為大學師生,但其倡導如何提升之教學與學習的理念與活動,卻也頗能啟發中等教育教

    師之專業成長與探討學生學習成果。故而,撰文介紹並分享心得。

    二、2009年研討會講題

    本人曾出席去年的第六屆ISSoTL09研討會,仍在Indiana University主辦,主席為該校之Jennifer Robinson 主任。該次研討會的主題是"Solid Foundations, Emerging Knowledge, Shared Futures",為期前後共5天,與會學者專家共同研討有關教與學的已知和未知之理論與實務。主講者有三位:

    (一) 芬蘭籍的Voldemor Tomusk博士,Tomusk本身為物理與心理學者,現擔任英國高等教育支援計畫之Open Society 的Institute of Policy and Evaluate之主任,對歐洲教育理念與政策極為關心。其重要著作包括The Open World and Closed Societies, Create the European Area of Higher Education等。本次講題為:Learning Together and the Policies of Knowledge: Mis- and Disconnections in Europe and Beyond.。Dr. Tomusk強調學習之主動性,認為教學與研究皆可視為學習,而學習是建構我們已知之世界,分享世界,並將之傳承於下一代。

    (二) 美國德州Rice University之講座教授Dr. Richard Baraniuk,專攻電機,曾榮獲英國劍橋大學之牛頓學院(Newton Institute)獎金,美國依利諾大學校友成就獎,國家傑出教學獎,與哈佛法學院網路開拓者獎及IEEE fellow等。他主張知識應自由開放給人使用與再使用(Knowledge should be free and open to use and re-use),人們應因其對教育與研究之貢獻而受肯定。其演說內容強調學術界宜開放分享課程,未來開放教育通路(open access education)將連結全球之作者、教育家與學習者,共創同享教科書和教材。高瞻遠囑與開闊之胸懷,提供知識份子重大之

    啟示。

    (三) 來自澳洲Univ. of Melbourne(墨爾本大學)之Dr. Tai L. Peseta曾在雪梨大學擔任過10年之教師發展工作,目前為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期刊之編輯委員,亞澳高等教育研究與發展之執行委員等。此次演講針對SoTL之寫作進行探討,提倡跨學術領域與校際的「教與學之研究」的論著。演講內容循序漸進,見解精闢,頗能引發深

    層次之思考。

    三、SoTL效應的評估

    教師對自己教法與學生學習之探究顯然能促進教學之改善與成效。此點,在一般國、高中之教師亦可以引以

    為鑑。以下是該研討會四篇有關SoTL效應的體驗報告:(一) University of Wisconsin之Dr. Roidan邀請參與「教與學之研究」計畫之教師回答問卷以了解SoTL對他們教學的影響。結果發現參與者中89%之教師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風格與課程內涵、對學生之期許與自己專業生涯之了解。42%教師將其SoTL之理念、實務納入其專業研究之議題。此外,約25%的大學因SoTL之落實而改變校方的政策。

    (二) 卡內基(Carnegie)學者Karen Horpeby提出:奠基於推動SoTL之努力可引導教師積極參與與改進,重新建構校務評量,達到校務指南之目標,以及強化對學習環境之了解。為探索此議題,Karen先問:我們對學生學習與校內學習環境的認知為何?她將蒐集到之資料與發現對校內公開以激起關於教學實務、成效與學生學習之討

    論,特別關懷低成就與低社經地位之學生,邀請學生加入研究,由多面向評估,使本研究成果意義非凡。

    (三) Maryville大學採用卡內基學院(Carnegie Academy)之問卷以評量該校過去兩年SoTL討論課之成效。研究對象為來自各學院、領域之10位教師。結果得知:80%以上之教師同意他們曾因而改善課程設計、評量、提昇教學興趣、促進學生學習。但50%教授認為他們並沒因此獲得升等效益,或新增專業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