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Tutorial 6 1.举举举举举举 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 《》。 2.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举

M7 Tutorial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M7 Tutorial

Tutorial 6

1.举例说明何以《项脊轩志》可以传世不衰。

2.讨论侯方域如何刻画李姬的形象。

Page 2: M7 Tutorial

举例说明何以《项脊轩志》可以传世不衰。

1. 取材对象是一些极平常的家庭琐事,但这些琐事,大都是最能引发作者失落感的事件。

• 生活在一个日益衰落的家庭里,从小失去母亲,作者深切的感受到生活的悲哀。

• 家庭的败落离析是归有光内心痛苦的来源之一。

Page 3: M7 Tutorial

• 归有光是很具有家族观念的人,他的祖上曾有过五世同堂的记录,他的祖先的高祖,四前留有遗训:“吾家自高、曾以来,累世未尝分异。传至于今,先考所生吾兄弟姐无人,吾遵父存日遗言,切切不能忘也。为吾子孙,而私其妻子求析生者,以为不孝,不可以列于归氏。”

• 这种状况并没有因遗训的存在而延续下来,“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其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逛其父兄;冥冥汶汶,将入于禽兽之归。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辄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夫,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荐新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Page 4: M7 Tutorial

• 伴随着归有光的成长,家族离析日益加剧,待到创作此文是,作者已目睹了十余年来的家族变化。

•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 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犬西吠,客逾庖( páo)而宴,鸡栖于厅。”

• 从篱到墙,百年老屋被瓜分,家庭成员的心理隔膜也不断加深。鸡、狗东奔西跑,客人穿越厨房赴宴,家庭呈现出它的无序与败落。

Page 5: M7 Tutorial

• 作者没有就家族变化发表言论,只是用平静的笔墨将现状展现出来,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悲凉与无奈。2. 能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微乎其微,归有光恰如其分地写出他的感受,发人之所未发,这是他的独到之处。

• 至亲的离世,则是作者体验到生活的残酷。• 归有光束发读书项脊轩中时,母亲已经谢世,他从哺育过归家两代人的老妪之口,了解到母亲的一言一行以及她对儿女的深爱,不免悲从中来。

Page 6: M7 Tutorial

• 归有光的祖母,面对归家“读书久不效”的事实。将希望全寄托在了长孙身上,她的爱护、期望与激励之语,孙子虽记忆犹新,老人却已命归黄泉。妻子来归,暂时驱遣了作者的无依之感,谁知好景不长,几年之后妻子又亡故,作者再次跌入感情低谷。

• 七岁丧母,少年时祖母去世,不到而立之年又丧妻。

Page 7: M7 Tutorial

3. 描写道的生活内容本身并无甚新奇独特之处,但表达上,却甚称独步。

• 无论写景写人,都很真切。• 手段的景物描写,动与静、明与暗、有声与无声结合得十分巧妙。

• 如庭阶之寂与小鸟之动、墙之静与影之动、墙之坚实与风、影之轻柔、月之明与影之暗形成对比。

Page 8: M7 Tutorial

4. 素以平淡自然,不事雕琢见称• 雕琢恒基是相当明显的,只不过它的雕琢不是浓墨重彩的,而是精雕细刻的。

• 写人物,笔墨不多,却能收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效果。

• 作者的回忆集中在其最感亲切的三个女性——母亲、祖母、妻子身上。

• 每一个形象都只有三言两语的简短描写,但它们皆为浓缩了作者深情的意象,所以叙事效果极佳,读过之后,不仅难以忘怀,而且能“使揽者恻然有隐”。

Page 9: M7 Tutorial

5.文章注意选择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细节,形声兼备,亲切可感。

• 如写母亲以指叩扉,祖母以手阖门,妻子凭几学书,都让读者有亲眼目睹之感。

Page 10: M7 Tutorial

6. 作者又特别注意用笔的变化。• 如言语描写,写母亲,用的转叙,且只一句:“儿寒乎?欲食乎?”就很好地写出了慈爱的母亲为儿女的每一声哭泣所牵动,听到孩子哭了,情不自禁要问: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饿了?专属的运用,更好地写出幼儿丧母的作者只能从他人的言谈中增加对母亲有限的了解,而聆听的同时又更让他意识到与母亲接触的短暂、母爱的失落、以及母亲生命历程的转瞬即逝及死亡对每个人的亲在威胁。

Page 11: M7 Tutorial

1. 举例说明何以《项脊轩志》可以传世不衰。

1. 取材对象是一些极平常的家庭琐事,但这些琐事,大都是最能引发作者失落感的事件。

2. 能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微乎其微,归有光恰如其分地写出他的感受,发人之所未发,这是他的独到之处。

3. 描写的生活内容本身并无甚新奇独特之处,但表达上,却甚称独步。

4. 素以平淡自然,不事雕琢见称5. 文章注意选择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细节,形声兼备,亲切可感。

6. 作者又特别注意用笔的变化。

Page 12: M7 Tutorial

2. 讨论侯方域如何刻画李姬的形象。

• 先概括地介绍了李香的经历和品德。–说明了李香受到了两方面的有影响:1. 受她的养母贞丽的影响2. 受她的老师周如松的影响

• 接着写了她的三件事。1. 劝侯绝阮2. 渡头嘱咐3. 义却权奸

Page 13: M7 Tutorial

第一,劝侯绝阮• 缘由:遭受「清议」贬斥的魏派余党阮大

铖为了摆脱罪名,企图想利用侯氏与 復社成员的友好关系。

• 发展:李姬知道此事,则希望他不要“以 阮公负至交”,又对他说,帮助阮大 铖,等同趋炎于魏氏余党,背离家世 名望,最后以反讽的手法,请侯生明 白事理。

• 结果:侯方域与王将军绝交。是非明辨、知人明理、

展现她痛恨奸邪,同时又有高度的警惕性

Page 14: M7 Tutorial

第二、渡头嘱咐• 缘由:作者乡试名落孙山,香君在桃叶渡

置设宴饯行。• 发展:透过歌唱〈琵琶词〉,顺而启示他

不要学蔡邕亲近董卓,导致存留有 「学不补行」的恶评,故应「自 爱」,以此再度警醒他和阮大鋮必须 保持距离。

• 结果:李香不再歌唱〈琵琶词〉。

辨明是非、忠贞不二。

Page 15: M7 Tutorial

第三、李香义却权奸• 缘由:在作者离去之后,巡抚田仰赠三百

金欲见李姬。• 发展:李香拒绝邀约,田仰编造罪名重伤

香君。她坚持立场。• 结果:始终没有前去与田仰见面。

勇敢、不畏权势、 忠贞不二、 不贪图小利的形象、不阿附权贵

Page 16: M7 Tutorial

思考问题

Page 17: M7 Tutorial

侯方域离开之后,原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黄金为聘,邀李香见面,李香断然予以拒绝。试说出李香拒绝会见田仰的两个原因?

Page 18: M7 Tutorial

a) 田仰是马士英(和阮大铖勾结在一起的阉党余孽)的亲戚。如与他相见,李姬就无法以身作则说服侯方域不该和阉党人士交往。

b)如果李姬于田仰相见,他就是辜负与侯方域之间的相惜相爱。也反映了他对于复社人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