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1 共修地點: 14028 Bel-Red Road #205 Bellevue, WA 98007 Web Site: http:// seattle.ddmusa.org Email address : ddm- [email protected] Tel: (425)957-4597 法鼓山西雅圖分會需要您 的護持,請您隨喜贊助,捐 100%抵稅,謝謝! 華州法鼓通訊 131 2013 10 – 2013 11 法鼓山西雅圖分會慶祝成立十二週年特別活動 敬邀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東初禪寺住持果醒法師親臨主持 11 8 星期五 (7pm-9pm) 果醒法師弘法 佛學講座 主題: 「楞嚴經與十二因緣」 地點: 分會道場 (14028 Bel-Red Road #205, Bellevue WA 98007 ) 11 9 星期六 (5pm-8pm) 十二週年慶感恩關懷聯誼會 地點: The Coast Hotel (625 116th Avenue NE, Bellevue, WA 98004) 為慶祝西雅圖分會成立十二週年,分會將在 The Coast Hotel 舉辦「心 靈饗宴」感恩關懷聯誼會,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將親臨會場開示與 祝福,向護持分會的菩薩們,表達感恩之意。當天將同時舉行西雅圖分 會第五任召集人交接儀式。由於場地座位有限,關懷聯誼會需憑邀請函 入場,請洽分會報名。 11 10 星期日 (9:30am-12:00pm) 藥師法會暨皈依典禮 地點: 分會道場 九點半藥師法會(九點開始報到),法會設有消災、超薦牌位,建議金額每 座$30,懇請事先登記。藥師法會完畢之後將由法鼓山方丈和尚親授三 皈五戒。欲參加皈依的菩薩,敬請於 10 31 日前向分會登記報名。 對於以上活動內容尚有不詳之處,請來電(425)957-4597 洽詢,或利用分 email: [email protected] 查詢。 隨境而喜 、隨事而喜 隨人而喜。 —聖嚴法師 週四禪工作坊共修時間異動 原週四 7-9:30pm 禪工作坊(英文禪修)活動於九月告一段落。新的 共修時間自 10 月起為每月第一、三、四和五的週五 7-9:30pm內容包括:八式動禪、聖嚴師父的禪修開示、禪坐、以及討論分享。 週六禪坐會 9:30am-12pm 時間不變。歡迎您一同參加。

Oct 2013, 師父開示:《如何看待「只在乎曾經擁有」》、《如何是零缺點?》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1

共修地點:

14028 Bel-Red Road

#205

Bellevue, WA 98007

Web Site:

http://

seattle.ddmusa.org

Email address : ddm-

[email protected]

Tel: (425)957-4597

法鼓山西雅圖分會需要您

的護持,請您隨喜贊助,捐

款 100%抵稅,謝謝!

華州法鼓通訊

第 131期 2013年 10月– 2013 年 11月

法鼓山西雅圖分會慶祝成立十二週年特別活動

敬邀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東初禪寺住持果醒法師親臨主持

★ 11 月 8 日 星期五 (7pm-9pm) 果醒法師弘法

佛學講座 主題: 「楞嚴經與十二因緣」

地點: 分會道場 (14028 Bel-Red Road #205, Bellevue WA 98007 )

★ 11 月 9 日 星期六 (5pm-8pm) 十二週年慶感恩關懷聯誼會

地點: The Coast Hotel (625 116th Avenue NE, Bellevue, WA 98004)

為慶祝西雅圖分會成立十二週年,分會將在 The Coast Hotel 舉辦「心

靈饗宴」感恩關懷聯誼會,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將親臨會場開示與

祝福,向護持分會的菩薩們,表達感恩之意。當天將同時舉行西雅圖分

會第五任召集人交接儀式。由於場地座位有限,關懷聯誼會需憑邀請函

入場,請洽分會報名。

★ 11 月 10 日 星期日 (9:30am-12:00pm) 藥師法會暨皈依典禮

地點: 分會道場

九點半藥師法會(九點開始報到),法會設有消災、超薦牌位,建議金額每

座$30,懇請事先登記。藥師法會完畢之後將由法鼓山方丈和尚親授三

皈五戒。欲參加皈依的菩薩,敬請於 10 月 31 日前向分會登記報名。

對於以上活動內容尚有不詳之處,請來電(425)957-4597 洽詢,或利用分

會 email: [email protected] 查詢。

隨境而喜 、隨事而喜

隨人而喜。

—聖嚴法師

週四禪工作坊共修時間異動

★ 原週四 7-9:30pm 禪工作坊(英文禪修)活動於九月告一段落。新的

共修時間自 10 月起為每月第一、三、四和五的週五 7-9:30pm。

內容包括:八式動禪、聖嚴師父的禪修開示、禪坐、以及討論分享。

週六禪坐會 9:30am-12pm 時間不變。歡迎您一同參加。

2

聖嚴師父開示: 如何看待「只在乎曾經擁有」

電視上曾經流行一句廣告詞:「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

有。」這句話似乎給人很樂觀的感覺,但其實也暗藏了灰暗的一

面,那就是成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樂主義,是非常不負責任

的心態。

從正面來看,天長地久是一般人的希望,也是古老的哲學思想,認為天與地是有始無終的、是永恆常

住的,卻不知道天地本身也是無常的。「天」原是非常抽象的,乃是形式上的存在,若就有形而具體

的天體來說,太空中的銀河、星辰就是天;一般人所接觸到的天,則是指自然界的現象,例如寒、

熱、冷、暖、陰、晴等,是天氣的常態。但是春夏秋冬在變化,風雲雨露也在變動,這就是無常;天

在變,地也在變。所謂滄海變桑田、桑田變滄海,高山變大海、大海變高山。既然天地萬物都不斷地

在變,天長地久的期望,根本是不存在的。

那麼,暫時能擁有的究竟是什麼?通常人們想到的是美眷、兒孫、物質、財富、名位、權勢,以這些

來代表幸福快樂與成功。但是,擁有了這些東西,也會產生變化,擁有一段時間之後也會消失。此

外,所擁有的東西,不見得都是美好的,譬如,颱風正在侵襲的時候,你可以說擁有一個颱風;正在

地震的時候,可以說擁有一場地震,因此,擁有也可能即是苦難。

前一陣子有人告訴我,他很慶幸在去年捐款給我們法鼓山,假如當時未把那筆錢捐出來,現在也不是

他的了,因為他的股票都在最近一年內賠光了。他曾經擁有很多錢,捐出的當時,雖然少了些資產,

但是,內心卻有了滿足與歡喜。因此做這件好事,並沒有讓他失去什麼。所以說物質只能暫時擁有,

而精神上的擁有,則可以保持長久。

很多人在當了官之後來找我,我經常跟他們說,當官之後要多制定便民政策,官位的變動是很快的,

但是你所做的好事,會留下來惠及後代。事實上不論是當官、做生意,只要在你的職務上留下功績,

縱使職位會隨環境變動,但是你對這個社會的幫助、貢獻、成長,卻可以流傳長遠。抱持這種觀念,

人們就不會產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了。

摘錄自: 聖嚴法師《人間世》

華州法鼓通訊 Page 2

3

華州法鼓通訊 Page 3

前天有一位名人發表談話,說他自己是一位在道德上零缺點的人,因而引起輿情的討論。我則認為同一件事,

如果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就會出現不同的判斷。既然這位名人相信他自己是零缺點,我們也不需要懷疑他,因

為他認為自己在生活上沒有犯法,沒有對不起人,良心上過得去,所以應該說是零缺點,這也沒有錯。

但是,以一個禪修者的標準來看,人人都有缺點。有缺點並不可怕,缺點能夠讓我們進步。如果認為自己已經

是一個非常完美的人,還會想要來打坐修行嗎?因此,從修行過程中的標準來看,我們所希望的零缺點,是知

道自己有不少缺點,那就是零缺點。如果不知道自己有缺點,那才是最大的缺點;知道有缺點,馬上改過,即

可隨時隨地保持零缺點。人在生命過程中,從小到老一生沒有遺憾,是很不容易的事;有遺憾而不知悔改,才

是最大的遺憾。若一生都沒有遺憾,也不必悔改,那是天生的、天降的聖人,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這樣天生

的聖人恐怕不多。

耶穌、釋迦牟尼佛等人,從宗教的信仰、信徒的立場來看,他們應該沒有缺點,否則就不能成為聖人。但事實

上是否他們一生下來,在心理、觀念和行為上就都沒有過缺點?這就要看是從那一個角度去看。釋迦牟尼佛自

小時候起,一直到成佛為止的階段當中,他的生命過程是從一個普通人,修行成道、成佛。釋迦牟尼佛在菩提

樹下成道之時,曾遇到種種困擾,甚至在其出家之前,也曾遇到困擾;這些困擾從信仰上來看,是菩薩示現,

而不是他真正有什麼困擾,但是,站在一個修道者本身的立場而言,我相信他是真的有困擾。

在一次國際會議中,臺灣的成一法師遇見了西藏的班禪喇嘛。成一法師就問班禪:「請問佛爺,大家叫你佛

爺,你是不是真的佛?」班禪答道:「大家叫我是佛,我認為我和大家是一樣的。」請問諸位,班禪的答話是

否矛盾?事實上這就是說,以信仰者的立場會相信他是活佛。佛教相信所有一切人、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能

成佛,這是佛教徒的信心和信仰。但是對沒有學佛的人而言,說連貓、狗、蚊子、蒼蠅都有佛性,他們會相信

嗎?不會的!如果對他說:「你是一尊佛,你會成佛。」他會相信嗎?他一定會搖頭說:「不要開我玩笑,我

是一個普通的人,我也不想成佛。」但是,如果學了佛以後,就會知道這是信仰,就會相信自己有佛性,可以

成佛。

所以覺得自己是零缺點,這是可能的,為什麼?因為發現了自己的行為、觀念有問題,馬上改過,便是經常保

持零缺點的狀態。隨時隨地面對自己的缺點,瞭解自己的缺點,希望自己從此以後不再有缺點;雖然下一次可

能還會有,但那已是另外一回事,至少在這當下,就是回到零缺點。如果修行的過程中能夠做到這樣,就是隨

時隨地都在進步、改進之中。

但如果不付出努力,光是口頭上說:「我要回到零缺點」,還是沒有用的。反之,如果經常努力,讓身心及語

言的行為缺點越來越少,之後需要回到零缺點的情況也會越來越少了。如果犯了錯誤,則應懂得懺悔與慚愧,

幫助自己從缺點再回歸到零。 摘錄自: 聖嚴法師《動靜皆自在》

聖嚴師父開示: 如何是零缺點?

4

華州法鼓通訊 Page 4

常延法師西雅圖授課:主講「 維摩經導讀」 心得分享 官素合

這是一個大課程, 身為初學者,此課程對我來説真的很深奧。我所能吸收的也是相當有限的, 當然是心得就

只關我個人看法,在此只能盡我最大的能力來與大家分享。不足之處,請多包涵。

長達十堂課的講學,主要的目的是在告訴我們維摩經在講什麼?西雅圖的師兄師姊,真是有福氣。令我驚訝

的是此次十堂課,天天座無虛席。非常感恩大家都很珍惜這份相當難得的殊勝的因緣!真是滿心歡喜。

曾經在剛接觸佛法時遇到了一位法師,他告訴我凡夫要成佛,一定是要是男兒身並且是出家的比丘。對於好

強又叛逆的女生而言,直接的反應是"不甘心,那有這回事。我執(Ego)和佛性(Buddha nature)那有分

男女或是何種身份的區別。"不過此説法也許對於一些好勝心強的女眾而言,是一個很好的逆增上緣。聽説

維摩經,經中的主角人物是以居士身份出身的維摩詰菩薩。因此長久以來我一直有個想瞭解維摩經的欲望。

在此先簡單的介紹導讀課程內容:

常延法師導讀《維摩經》課程大綱(感謝瑞瑗師姊提供)

壹、導讀之一

1. 《維摩經》的宗旨: • 建設淨土的大乘法門• 淨土存在的目的:《維摩經》 p9 • 淨土達成的條件

2. 《維摩經》的特色: • 參考《修行在紅塵》 • 戲劇張力: 無盡燈的故事:《維摩經》 p41 • 總攝大小五乘

之道 • 修行法門:<弟子品> , <菩薩品>

3. 《維摩經》的思想: • 不可思議的解脫法門• 《維摩經》p128-129 • 方便說 • 不二法門 • 《維摩經》<入

不二法門品>,p93 • 出家 vs 在家:<弟子品>,p31 • 生死 vs 涅槃:<入不二法門品>,p88 • 聲聞 vs

菩薩:<入不二法門品>,p87 • 世間 vs 岀世間:<入不二法門品>,p88

4.《維摩經》的實踐 : • 《修行在紅塵》

貳、導讀之二

1. 佛教的理想國土: • <佛國品>,p10-11 ;《修行在紅塵》p102 • 佛教的理想國土 • 理想國土的特質

2. 建設淨土的次第: • 次第 • 成就佛國淨土跟個人的關係 • 《維摩經》p17-19,p50-51

• 修行次第: • <佛國品>p12 ;《修行在紅塵》p77,p132

3. 淨化心靈(心靈環保)的方法 : • 修無我觀-《維摩經》p17-19 • 起大悲心-《維摩經》p53

• 捨愛見悲-《維摩經》p53

至於上課內容因篇幅的限制,無法一一詳述。大家可以聽聽 mp3, http://sdrv.ms/11GqrMW 。希望大家

都能利用這個資源,這是一次很好的講學,對於沒有上課的人來説可以補課;上過課的人可以多次復習。

5

華州法鼓通訊 Page 5

法師強調了一些我個人覺得非常好的重點。

1. 法師強調"千金難買剛剛好"對三寶有信心,精進學習實踐,時時不忘善法,隨時保持正念,不早不晚適

時的表現出良好的生命特質。

2. 幫助別人不是講究犧牲,不是所謂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而是點燃別人的心燈,菩薩的燈則不增不減。

3. 戒律是尊重別人有生存的權利與自由; 更要保護別人的感情不受到傷害。三福業中最重要的也在於持戒。

4. 在不二法門中法師提到出家與在家之所以不同,出家是為了保護正法。遠離鬥爭的主要關鍵即停止男女互

相佔有與私有財產佔有,進而能住持正法。

5. 法師認為學習佛法貴在態度,培養良好的態度,出三界離六道輪迴。態度在於精進,精進分三個層次與四

個輔助的力量。第一個層次:相信且覺得應該做,隨緣,隨份,隨力的去做。第二個層次:信心跟決心增

加了,盡心盡力(十分力)去做。第三個層次:信心跟決心更增加了,勉力去做,我記得果徹法師也曾強

調「修行是要帶一點勉強的」。

四個輔助力量分別是一:信解力,即肯定且瞭解對生命的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有了學習的典範並產生了信

心要全力的往前衝。二:堅固力,因有信心跟決心鞭策我們自己。三:歡喜力,跟自己比較只要進步了,

繼續加油,常常自我鼓勵。四:休息力,適度的休息,修行是細水流長。

6. 禪修在日常生活上如何運用,在做事時應該是專注在一件事情上,空檔時覺察自己是否身體和思維放鬆,

身體要放鬆而專注。思維的緊是指主觀意識的堅持阻礙了現前的因緣(所謂的盲點);思維放鬆是指解開

那堅持而成就當前的因緣。

7. 有關「善意的謊言」: 持戒初步的層次是能關心對方的想法。在做任何事時要向內觀察是否有放縱自己的

主觀意識。我們常給自己跟對方的理由是對對方好,尤其是對自己的親人更容易加上想像。有時因為無明

及不明因果的愚癡,因貪念而贊成;因瞋而反對。

8. 面對難題時要如實的接受它,坦然的面對它,隨緣的處理它,自然的放下它。放下自我,預留空間給因

緣,不要一直想要掌控外境。我們對時間和空間的反應常常是僵硬的,深深的受我們自己既有的經驗,概

念和觀念影響。要隨時讓我們歸零,用全新的身心去接受全新的因緣。

9. 讀書會的目的: 每一個人都有自我意識,故參加讀書會應核對彼此聽到的內容,不是來閒聊的。它扮演

「聞思修慧」中「聞」的功能。

10. 學佛目的是從自我中心解脫岀來。從淨化身心,鍛鍊心力和修學正見的自我訓練中,奠定修行善法的基

礎,培養主導心念的能力,藉以體證「斷除煩惱的智慧」 。要不斷的自我超越,脫離自我的局限。消融

自我中心的煩惱,繼而奉獻自己利益眾生。

此次對我個人最大的收穫是,我覺察到自己是一個很頑固不聽話的人。自我意識太強,對於之前包容我的

人,很慚愧也很感恩。經過這次學習也讓我將佛學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常會在起住坐臥的當下,思考法師

的教導。好像不再學佛是學佛;生活是生活。謝謝法鼓山提供的修行淨土!大家繼續加油。

6

華州法鼓通訊 Page 6

『時時處處安樂自在—漢傳禪法的正念修行』講座報導 徐瑞瑗

法鼓山西雅圖分會於八月邀請了常延法師到西雅圖弘法。常

延法師現任法鼓山僧伽大學、法鼓佛學院講師。此次弘法的

主軸是法鼓山的心靈環保、「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

土」的理念。8 月 3 日在華僑文化中心的公開演講:「時時處

處安樂自在-漢傳佛法的正念修行」為這個月的活動拉開序

幕。

法師指出佛教可以幫助世人克服內心的不安、恐慌,並超越

生命的品質。爲了達到這個目標,佛法介紹了正念輔以禪修

等修行方法。藉由正念的培養加上知行合一的練習方法,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轉變無明的觀念,漸漸達到

安樂自在。

法師接著介紹佛法的正知見:世間正見及岀世間正見。世間正見幫助人與人、人與環境建立良好關係;善

惡、因果及三世相續等觀念可以增進社會的運作和諧。岀世間正見是能超越自我的正知見,包含緣起、無

常、無我、空及慈悲。法師用出世間正見闡釋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的觀念:如果能正

確瞭解緣起法,如實面對問題,以隨緣即空的態度處理,當下就能自然放下了。

我們瞭解正知見後,應該持續練習修行的方法,把重新建立的價值觀放在生活中。如果每個念頭都與無明相

應,隨境而貪瞋,則生活不得自在。我們的修行的目的在每個念頭都與正念相應,不隨境轉。

法師最後介紹修正念的具體方法之一:修四念住。從觀呼吸開始,持續保持不受外境影響的平等境界。練習

觀身、受、心、法的存在真相,培養無常、苦、空、無我的智慧,以平等心回應一切境界,不隨外境起貪瞋

的習性,這樣就能時時處處安樂自在了。

常延法師的演講深入淺出,引人入勝,把佛法觀念結合在日常生活中,與會菩薩都覺得收穫不少,甚至意猶

未盡。接下來在共修處舉辦的佛學課程:《維摩經》導讀,更深入討論人間淨土的觀念以及實踐。經過這個

月的佛學課程洗禮,大家更深刻瞭解心靈環保,期許達到“時時處處安樂自在”的生活品質,進而建設人間

淨土。

7

華州法鼓通訊 Page 7

現任法鼓山方丈 果東法師簡介

「有人問我:『擔任方丈,如何面對各種挑戰?』

我說,我從不用「挑戰」的角度來看待事情,

只是想著如何學習與奉獻,事情來了就面對。」 ──果東法師

果東法師,1955 年出生於臺灣基隆,1993 年於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座下出家,

曾任聖嚴法師侍者、助念團及總護法會輔導師、關懷院監院、僧團男眾副都監,也

是聖嚴法師於 2005 年傳法的法子之一。2006 年 9 月起接任法鼓山第二任方丈,

2007 年擔任法鼓山僧伽大學院長,2009、2012 年續任第三、四任方丈。

果東法師性情開朗,言語幽默,每以精闢金句提點大眾,從煩惱念轉清淨心,唯在

一念之間。透過各種場合,進一步闡發聖嚴法師所教導的「心靈環保,即正面解讀,逆向思考」真諦。果東

法師常與大眾共勉,一切人事物因緣,均是修福修慧的助道資糧。覺察自己的煩惱,要從觀念來疏導,輔以

方法來消解;見他人起煩惱,需以同理心包容,生起善念為對方祝福。

「轉念,就能帶來正面的能量。

難過的時候,告訴自己『難,過!』跨過難關,超越困境。

難行的事情,勉勵自己:『難,行!』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心念轉個彎,前景無限寬。」 ──果東法師

1987 年,經人接引,果東法師第一次接觸農禪寺,最初是從閱讀聖嚴法師的書開始。1992 年,接連參加禪

七及佛七之後,從此堅定出家的決心。「我出家最大的收穫,便是從聖嚴師父的教導,認識了正信的佛

法。」擔任行者一年後,1993 年 9 月 15 日於農禪寺剃度。剃度前一個月,接下的執事是擔任師父的侍者。

從 1995 年至 2000 年,果東法師在助念團獲得很多學習經驗,體悟到生死與往生者家屬的世間佛法。

「出家前,我的個性很強,遇到事情溝通不順暢時還會與人反駁,出家之後,脾氣已經慢慢改善,變得柔軟

了。」

2006 年 8 月 31 日舉行的法鼓山僧團大會,通過聖嚴法師指示、僧團所擬定的「法鼓山方丈敦聘辦法」,聖

嚴法師並對僧眾開示:「誰都不要動念頭,最好不是我;也不要動念頭,應該是我吧,僧團與師父賦予的任

務,不論是誰,都應該發願學習承擔。」聖嚴法師接著在僧團大會公布,果東法師為新任方丈。

為了使果東法師及早進入狀況,師父親自帶領認識方丈寮環境,並且教導如何做好方丈的本分。師父告訴我

心胸要廣大,眼光要深遠;又幫我打了預防針說:「將來一定會有人拿你跟師父比較,你不必擔心,只要請

大家不要考你就好了。」2009 年 2 月 3 日,聖嚴法師圓寂,其無盡的悲願,有賴果東法師與法鼓山僧俗四

眾,以及所有認同法鼓山理念的人,一起踵繼步履、踐行抵達 。「其實,師父從來沒有離開過,因為師父的

法身舍利、智慧永在。」 (摘錄自: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8

法鼓山華盛頓州西雅圖分會 Dharma Drum Mountain Buddhist Association 14028 Bel-Red Road, #205 Bellevue, WA 98007 Tel: 425-957-4597

NONPROFIT ORG

US POSTAGE PAID

REDMOND , WA

98052

PERMIT NO. 70

法鼓通訊園地公開,

歡迎您分享學佛上的

心得或生活中的故

事。 來稿請寄:

ddmba.seattle@gmail. com

文宣組;

王衍易

曾淑卿

陳佩鴻

張彣萱

上網閱讀法鼓通訊:

Web Site:

http://seattle.ddmusa.org

新書介紹 :

最酷的小鳥

作者:釋常燈 譯組

這是一本告訴孩子關於「生命」與「死亡」的圖畫

書。希望孩子能夠了解,生命就像是一班行駛中的公

車,每個人上、下車的時間都不一樣;我們應該珍惜

在車上的時間,利用有限的生命利益他人,並珍惜、

感恩身邊的人、事、物。

全書以「祝福自己與他人」貫穿其中:藉由真誠祝福所產生的力量,不但可以讓人

充滿信心與希望,而且在生命的終了時刻,也會因為懷著祝福的心,使得內心自在

安樂,生命充滿意義;即使是在死亡之後,祝福的力量也不會消失,它反而會成為

來生安樂的因,引導生命航向下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