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聚居的地便西浓浓访(2014 2 2 )1 沿沿西U 线当地机会亲情差不的第拥有西绿单的力量1% 并不 西( 英语西) 数十西上升地到会活的地—— ( )

月 日 中共中央 身体原 才不在课堂上 课 级博 生陈 独 …唐人街迎新春文化游行带来的启示 ——— 近距离观察美国社会发展的法社会学笔记(之四)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专刊主编/蒋安杰  编辑/郑永节 侯建斌 实习编辑/白雪  美编/李晓军  责校/申云  电子信箱:jiangaj@fzrb . cn 10版 11版

散文里朋友的语调

司法如何与舆论共舞

星期三

2014年3月12日

12 版

破产启动机制改革

法界动态

本报讯 实习记者李世龙 我国著名监狱学家、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研究中心主任邵名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 2014 年 3 月 4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 77 岁。    邵名正教授 1 9 3 7 年 1 2 月出生于安徽省绩溪县伏岭下村,1957 年考入北京政法学院 (现中国政法大学 ),1961 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 9 7 2 年北京政法学院停办后被调至辽宁省劳改局、公安厅工作。1979 年北京政法学院复办,邵名正教授重新回到学校,专门从事监狱学与犯罪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长期担任监狱法学教研室主任、监狱法学专业研究生导师组组长,2 0 0 3

年退休。    20 世纪 80 年代初,他率先在全国开设劳改法学课程,并主持招收了新中国第一批监狱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他主持编写了国内最早的一批监狱法学统编教材和国内第一部监狱学大型百科辞书;他牵头主编了国内第一本以罪犯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他对监狱学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整理,主持编写了国内第一部监狱学理论研究综述性著作;他重视对改造战犯历史实践的研究,出版了国内第一部专门研究日本战犯改造的学术著作。这些具有学术拓荒意义的工作,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新中国监狱学科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邵名正教授主张建立统一的刑事执行机构、制定统一的刑事执行法典,先后组织召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刑事执行理论研讨会。在他的影响和推动下,刑事执行体制改革和刑事执行立法一度成为我国刑事法学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和新的学术增长点,对新世纪我国推行的社区矫正试点和社区矫正立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我国著名监狱学家邵名正教授逝世

□莫于川

难忘的唐人街迎新春游行

    有华人聚居的地方便有唐人街,有唐人街的地方就要过中国年。各地唐人街的华人过年方式有各自的理解和做派,演绎出来的不同版本可谓中西合璧、分外妖娆、令人难忘,其中最极具中华文化特色的就是唐人街迎新春游行。舞龙舞狮、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派发彩头,浓浓的年味让每一位华人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温暖,它记载着无数故事、无比心情、无限梦想。    结束访美回国前夕,我特意去观赏了一年一度的纽约曼哈顿唐人街迎接中国农历新年游行暨炮竹文化节。纽约的唐人街迎新春游行,与旧金山、洛杉矶等城市相比算是后起之秀。今年的纽约曼哈顿迎新春游行,按惯例也是利用周末举行,活动于马年初三(2014 年 2 月 2 日,星期天)下午 1 点开始,游行队伍从莫特街与海丝特街的交叉路口出发,沿着莫特街南行,转向东百老汇街东行,再沿着爱尔德里奇街北行,在布鲁姆街转向西行,在福塞斯街北行,在罗斯福公园旁边结束,共两个多小时,游行队伍走了一个U 字形的行进路线。除游行之外,还在罗斯福公园等处举行了其他各种华人迎新春演艺活动。    当地华人组织做了大量工作,参加游行的团队超过一百个,展示内容很丰富,有舞龙舞狮、彩车展示、轮滑舞蹈、吹拉弹唱、抛掷彩球、发送红包、即兴演说、散发宣传单和服务卡片等。许多公

私机构、社会组织、中小学校都把迎新春游行当成极好的自我宣传展示机会,为此作了精心准备,给人深刻印象。    给人影响最深刻的是帮助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孩子的组织,他们组织这些家庭的父母孩子们一道来参加游行,展示出了家庭的亲情和温馨。当然,纽约华埠小姐选美会组织一年一度的华人小姐竞赛者的美艳亮相,各级议员和地方官员的亲民亮相,以及各华人组织和工商企业的展示也非常吸引观众眼球。

华人迎新春游行大受欢迎

    当天在现场观看迎新春游行的观众估计超过十万人,或许达到了二十万人,其中差不多一半左右是美国人及其他外国人看来,集中展现中国文化风貌的华人迎新春游行,深受纽约市民和各国游客喜欢,成为多元文化、诸多民族的汇聚之所、同乐之时。    为保证安全,纽约警察总部当天出动了大批警察和协警来此维持秩序,还封锁了多条街道,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执勤警察工作认真、态度友善,观众一般都很理解、配合,确保了活动安全进行。游行过程中燃放的多是喷出纸屑、声音低沉的炮竹,基本没有那种声音震耳、威力强大、风险很高的鞭炮。    在纽约面积最大的华人社区也即皇后区法拉盛,在布鲁克林区的第八大道,以及在华人较多的美国其他许多城市,马年春节期间也举行了迎新春文化游行活动。例如,在华人最多的旧金山,拥有美国西部最大的唐人街,在其入口处的绿琉璃瓦、双龙戏珠牌坊的过街横额上,孙中山先生题

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已成为唐人街的象征,而旧金山唐人街迎新春游行也成为了全美最大场面的华人迎新年活动。    我还听说,继中国农历春节在九年前首次被确定为纽约州法定节日后,一些机构和人士正继续努力,以推动更多的州立法机关能够通过立法,将中国农历春节确定为更多州的法定假日。    尽管如此,如果简单的把中国农历春节的丰富多彩和超有人气,归结为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提升的表征,也未必完全符合实际。中国农历春节在美国受到一定的重视,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美国承认文化多元的重要性,需要体现出对少数族裔权利的尊重,这当然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我觉得,当下的美国,华人数量、华人地位、华人组织、华人参政力量、华人社区生活品质、中华文化及中国商品的影响力亟待提升。    据说在美国的华人约三四百万人,仅占美国人口的 1% 左右,且总体来看经济生活条件并不优裕,各项政策影响力很小;相比之下,在美国的犹太裔达到五百万人,且总体处于社会中上流,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金融业,极大地影响着美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决策;至于在美国的墨西哥裔,人数和社会影响力更是超多、超大,在一些州甚至已实际上实行了双语制(英语和西班牙语),有分析认为再过数十年,美国的墨西哥裔人数或许会上升为第一位,那时欧洲裔白种人反而会成为少数族裔了。因此,今后如能有解决了生活条件和生存技能问题的高素质华人移民更多地到美国,且能更多地开展更有档次和效率的经济社会活动,那对于提升在美华人的地位、影响力和维权能力将会大有助益吧。

唐人街迎新春文化游行带来的启示——— 近距离观察美国社会发展的法社会学笔记(之四)

调查笔记

图①  纽约唐人街马年迎新春游行,华人小姐竞赛者美艳亮相

图②  纽约唐人街马年迎新春游行队伍中的华人小学的师生们

图③  兴高采烈地观赏纽约唐人街马年迎新春游行的各国游客们

①①

②②

③③

□ 本报记者 蒋安杰 侯建斌

丹心献使命,素菊寄哀思。2014 年 3 月 7 日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梅厅鲜花环绕、哀乐低回。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法学家、著名政治学家、杰出法学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奠基人、新中国宪法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原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原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原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原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许崇德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2014 年 3 月 3 日 23时 59 分,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许崇德教授走完了 85 年的一生。“学而言宪六十载,身以传道三千徒”,梅厅大门两侧挂着的挽联宣示了许崇德教授一生为学育人的巨大成就,也寄托了他的亲友、同事、学生的无限哀思。

学术史与法治史绕不开的学人

许崇德,上海市青浦区(原江苏省青浦县)人,1929 年 1 月 15 日出生,1946 年毕业于浙江嘉兴中学,1951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1953 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法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文革期间下放江西劳动,1971 年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任政教系党史教研室主任。1978 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返回人民大学任教至今。一个学者要做到“学术史上绕不开的人物”,已

然不易,要成为“中国法治建设史册上也绕不开的学人”,更是屈指可数。显然,许崇德教授两个都做到了。    作为著名法学家、杰出的法学教育家,许崇德教授为中国的法学事业和法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栉风淋雨,倾注了毕生精力。许崇德教授从事宪法学教学科研六十载,为新中国宪法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同时,许崇德教授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1954 年,许崇德教授参与了宪法起草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见证了新中国宪法的诞生。1980 至 1982 年,许崇德被借调到宪法修改委员会,作为宪法草案的主要起草人,全程参与了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工作。许崇德教授还参与了现行宪法在 1 9 8 8 、1993 、1999 、2004 的四次修改以及其他众多重要法律的制定修改工作。正如北京师范大学两院院长赵秉志在唁电中所言,许崇德教授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的见证者,是新中国宪法学奠基人之一,为我国的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许崇德教授还多次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宪法讲座。1998 年 6 月 16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法制讲座,由许崇德教授主讲宪法。2002 年 12 月 2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许崇德教授就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等问题作了讲解,并就贯彻实施宪法提出了建议。

参与港澳特区基本法起草工作

    参加香港、澳门两个特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也是许崇德教授立法生涯中非凡的一笔。1985 和 1988

年,许崇德教授先后被任命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和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参与了两部基本法的起草工作。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 4 日在对许老辞世表示哀悼时说,他与许崇德教授在《基本法》起草和筹委工作期间共事多年,获益良多。许崇德教授积极参与香港回归祖国和成立香港特区的筹备工作,对国家和香港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法务司司长陈丽敏也发来了唁电,“许教授是杰出的宪法学家,并为澳门特区基本法的起草和澳门回归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本人作为澳门特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有幸与许教授相识。回归后,本人因工作关系也曾多次向许教授请教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基本法,使我们获益良多。”   “许老师是个充满人情味,对学生关怀备至,对朋友肝胆相照,对人生执着无畏的法学家。”许老的女弟子、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香港大律师梁美芬如此评价到。

甘为人师 著作等身

许崇德教授一生笔耕不辍,在宪法学、政治学、行政法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生发表论文三百余篇,出版著作七十多部。对于中国宪法学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许崇德教授六十年来始终坚守教育第一线,辛勤耕耘,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许崇德教授一生培养了博士生、硕士生近百人,带出了韩大元、王振民、黄江天等著名宪法学者,以及无数青年才俊,直到 2013 年仍在招收博士入学。为中国的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两年前许老师因为身体原因,才不在课堂上授课。”2012 级博士生陈国飞说,“虽然不再讲课,但每周许崇德都会在家中辅导学生,今年他还有招生计划。”

此外,许崇德教授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著有

《香草诗词》三卷,出版诗词集《许崇德诗草》、《学而咏怀——— 许崇德诗词集》及杂文集《涓水苔痕》。2007

年 10 月,许崇德教授荣获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特等奖,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法学家。

“我就是一个教书的”

    许崇德教授为人低调、谦虚,待人真诚,常对人说,“我就是一个教书的”。他与武汉大学法学院何华辉教授的友谊已成为学界的一段佳话。

性格相异却是管鲍之交。“许先生和我的硕士、博士导师何华辉先生 1951 年同时被选派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法研究生班,同窗几载,从此奠定了他们两人终生不渝的友谊。何先生年长许先生四岁;何为湖南人,许为上海人;何象棋棋艺超人,酷爱观看体育项目,许擅长诗词书法篆刻;何终身烟不离手,许生活得雅致情趣;何让人觉得严厉而充满敬畏,许则显得平和而易亲近……两位先生有如此之多差异,却不妨碍他们成为人生道路上的至交。”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撰文回忆到。   “一个微笑着对待学术的长者”。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叶林对许老的评语。这或许也是所有学生对他的共同印象。

“我在 1998 年考上人民大学法学院宪法行政法专业研究生,入学之初与老师们见面不免有些紧张,自我介绍时说到自己是甘肃张掖人,许老师插话说:张掖是古城呐。我至今对先生当时温和可亲的神情记忆犹新。这个温和可亲的印象也就一直留存在了我的脑海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张翔回忆到。“不过,随着与许老师接触的增多,我却慢慢体会到了先生性格中顽强不屈的成分。”

“老师性格如水,说话带着上海人的柔绵,不紧不慢,却透着中国学者的刚毅、自尊。1990 年秋天,他参观美国开国元勋、独立宣言起草人托马斯·杰弗逊的纪念堂之后,赋诗一首,其中“我亦草书根本法,从来笔下不输人”,现在读起来,还能感触到老师的豪迈。”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余凌云回忆到。

高山仰止 后辈楷模

    许老的突然离世,令学界悲痛不已。连日来,许崇

德教授长期任教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接到了各界如雪片般的悼文,其中饱含了无限的哀思。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在悼文中说,“作为后辈末学,我曾有幸数次奉领许老师教诲,温和笑容,犹在耳目。先生的离世,不仅使我们失去了一位敬爱的师长,也是我国法学界的巨大损失。”

“我们都是读着许崇德先生的著作成长起来的,他的思想与为人永远是我们的榜样,他的音容和笑貌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胡建淼也通过唁电方式表达了哀痛之情。

许老师指导的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莫于川撰文回忆:“周二去看望安慰师母才得知,许师周一下午接受凤凰卫视关于新中国宪法发展问题录像采访近两小时,不料三小时后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于当天夜里 23:59 遽然离世,令大家都深感意外、痛心不已!许师为我国宪法学事业顽强工作到最后一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谓高山仰止,晚辈楷模!”   “学而言宪六十年,颠沛荣光近半分。香江草宪兼护法,澳草留香润濠江。殷殷教言泽桃李,椽椽巨笔击逆流。课间忽闻师悲讯,魂飞怔立欲语噎。”许老 1996 届博士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太刚以这首诗表达了对恩师的无限哀思。

学而言宪六十载 身以传道三千徒——— 祭中国宪法学泰斗许崇德教授

许崇德,著名法学家、著名政治学家、杰出法学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奠基人、新中国宪法学奠基人之一。    一生发表论文三百余篇,出版著作七十多部;曾参加香港、澳门两个特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多次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宪法讲座。2007 年 10 月,荣获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特等奖,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法学家

本报讯 记者王斌 见习记者王开广 近日,清华大学药事法研究所举行了“第二届中国药品监管法制改革研究论坛”。论坛邀请了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非处方药协会、中国卫生法学会、中国药科大学、天士力控股集团研究院、美国药品研发与制造企业协会等众多医药领域资深人士参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制司司长徐景和在会上指出,在药品监管法制研究中存在着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理念和机制的关系、三种法律责任形式的关系三组重要关系,而这三组关系对于研究药品监管法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非处方药协会会长白慧良指出,药品法修改要关注顶层设计。中国药典委员会秘书长张伟在梳理我国药品监管法制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强调了指导原则在我国药品监管法规体系中的作用,并对药品监管法规体系建设提出了独到见解。

据悉,我国药品管理法距其公布实施已有近三十年,距其上次修改也有 12 年之久。2013 年 12 月 23 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召开了该法的修订启动仪式,正式要求清华法学院参与修改,并提供一份该法修改的专家版草案。

第二届中国药品监管法制改革研究论坛举行

    本报讯 实习记者李世龙 3 月 5 日,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2013 年度“金茂奖学金”颁奖仪式在华政举行。金茂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陈庆、王晓鹏、何永哲,华政国际法学院领导参加了颁奖仪式。    华政国际法学院院长刘宁元发表致辞,对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对金茂律师事务所表示感谢,并希望双方继续开展合作,共同为社会法治建设贡献力量,培养更多优质高端法律人才。

“金茂奖学金”颁奖仪式在华政举行

    本报讯 实习记者白雪 3 月 5 日至 6 日,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国际刑法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人权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复旦大学国际刑法研究中心成立暨“战后亚洲战争罪犯审判与史料整理”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近三十名国际刑法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战争罪犯审判与史料整理”、“东京审判的意义与资料收集”、“中国审判的意义与史料整理”三个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此次研讨会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二战后在远东地区对日本战争罪犯的一系列审判,收集、整理审判史料,还原历史真相,进一步揭露日本侵略战争罪行及其所应负的国际刑事责任,证明战后战争罪犯国际审判的正义性和合法性,支撑和维护战后基本国际秩序和国际刑法的基本立场。

战后亚洲战争罪犯审判国际研讨会在沪召开

□ 韩大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会长)

我们不会忘记许老师对人民大学法学院与宪法学会的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他是一位充满理想、具有学者风骨、乐观而宽容的人。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他心中始终有一种精神的动力与追求,学术是他的生命,他的尊严,也是他的归宿。

今年正好是 1954 宪法制定 60 周年,其实许老师有很多关于纪念 1954 宪法的想法。一直到去世的当天,他还在接受媒体采访,回顾 1954 宪法的制定过程,表达作为一位宪法学者的自豪与责任,为心中的宪法梦工作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以平民情怀探寻宪法之历史逻辑,诠释规范,回应现实。

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学而言宪”,他说宪法学是无穷的知识宝库,在宪法历史面前没有老师,需要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他走了,但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许崇德宪法学将伴随着中国宪法学的发展进程,感染着新一代的宪法学者。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界的尊敬与爱戴,大家会怀念许老师,缅怀许老师。

我想,作为宪法学者来讲,告慰许老师在天之灵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坚持许老师六十多年一直追求的理想,坚持学者独立的品格和独立的精神,继续推动中国宪法学发展,做一名有良知的学者。(本文为作者在许崇德教授追思会上的发言)

为宪法梦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