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庶民文化研究 研究論文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胡志佳 台灣中部地區村里治理現況及其可能性探討 陳介英 田野紀要 漫畫家或醫師﹖------從 1952 年手塚治虫的選擇談起 黃愛真 《一雙手都不能放:力挽狂瀾的陳清圳校長》 陳介英 2014 年 9 月 第十期 ISSN 2078-9548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

研究論文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胡志佳

台灣中部地區村里治理現況及其可能性探討 陳介英

田野紀要

漫畫家或醫師﹖------從 1952 年手塚治虫的選擇談起 黃愛真

書 介

《一雙手都不能放:力挽狂瀾的陳清圳校長》 陳介英

2014 年 9 月

第十期

ISSN 2078-9548

Page 2: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編輯委員會

主 編:王崇名(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編輯委員:李建緯(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

胡鳳生(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

陳敏郎(弘光科技大學健康事業管理系)

賴志峰(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

編輯助理:葉郁琳

出 版 者: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庶民文化研究中心

訂 閱 :一年二期,單冊定價 150 元

個人一年:新臺幣 200 元(均含郵資)

機關一年:新臺幣 300 元(均含郵資)

電話:04-2451-7250#5512

傳真:04-3507-2137

Editorial Board

Editor in Chief: Chung-Ming Wang(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of Tunghai University)

Editorial committee: Chien-Wei Lee(Graduat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Historical Relics of Feng Chia

University)

Fong- Seng Hu (Graduate Institute of Public Policy of Feng Chia University)

Min-Lang Chen(Department of Health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f Hung Kuang

University)

Chih- Feng Lai (Graduate Institute of Public Policy of Feng Chia University )

Editorial Assistant:Yu-Lin Yeh

(版權所有,翻譯及轉載需經本刊同意)

庶民文化研究

Page 3: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

研究論文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胡志佳 1

台灣中部地區村里治理現況及其可能性探討 陳介英 31

田野紀要

漫畫家或醫師﹖-----從 1952 年手塚治虫的選擇談起 黃愛真 55

書 介

《一雙手都不能放:力挽狂瀾的陳清圳校長》 陳介英 74

2014 年 9 月

第十期

目次

Page 4: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第 10 期 研究論文

第 1-30 頁 2014 年 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胡志佳*

摘 要

唐代在墓葬中出現一種名曰塔式罐的隨葬器,由於相關文獻

資料完全沒有記載,使得塔式罐在唐代喪葬風俗中的作用至今未

明。目前所出土唐代塔式罐集中在中原集北方地區,且陸續出土。

寧夏吳忠地區在 2003 年基建中發現唐代墓葬群共 120 座,其中

出土大量的塔式罐。本文嘗試整理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塔式罐,透

過墓葬形制、塔式罐形制紋飾以及墓葬相關資料之研究,以期找

出唐代吳忠這個地區民族使用塔式罐之文化源流。

關鍵詞:唐代、塔式罐、寧夏、吳忠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系教授

Page 5: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2

一、前言

本文所研究之塔式罐,為唐代出現在墓葬中的一種以塔座、

罐身與蓋組合而成的隨葬器,其中又以罐形居多。1在此之前不

見於魏晉南北朝,以盛唐及中唐時期最多,唐末逐漸減少。近年

來隨著考古發現,塔式罐的出土有增加趨勢,但比起唐代墓葬中

典型陪葬物之俑與壁畫,塔式罐出土的比例仍明顯少了許多。從

目前墓葬發掘報告來看,唐代塔式罐的出土有地區集中性的特色,

以中原及北方地區為主,中國南方幾乎不見。

在過去研究者提及這種在唐代才出現的隨葬器時,往往以「這

是一種在唐代相當普遍的陪葬明器」一句帶過,2但若認真探索,

可以發現其實塔式罐並非如「想像」中那麼普遍,它似乎存在某

一種的規律。但由於塔式罐不見於文獻記載,故對其之所以存在

與用途,至今仍無法完全清楚。目前塔式罐出土最高等級墓葬為

西安節愍太子李重俊與洛陽唐睿宗貴妃豆盧氏之墓,此外塔式罐

少見於唐代皇室、貴族與高階大臣墓葬。

吳忠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是唐代靈州所在地,為當時寧

夏中、北部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文化中心。2003 年-2004 年,

在吳忠西郊前後四次清理出唐代磚室墓葬 120 座,其中大部分的

1中古時期有關於墓葬出土陪葬物稱為「塔式罐」的明器有兩類,一類即本文所指稱出現在唐代

北方墓 葬的「塔式罐」,在相關唐代考古發掘報告中,普遍稱這一種以塔座、罐身與蓋組合

而成的明器為「塔式罐」,也因器身作為瓶狀而稱為「塔式瓶」。另一種「塔式罐」,是浙江

省博物館李剛副館長在其〈陶瓷窣堵波研究〉一文中,將東漢時期流行於東南沿海地區隨葬的

「五聯罐」稱之為「塔式罐」。兩種塔式罐之比較與說明,參見胡志佳,〈河南地區出土唐代

塔式器研究〉,《庶民文化研究》2(逢甲大學庶民文化中心出版),2010:3,頁 3-5。 2如袁勝文,〈塔式罐研究〉,《中原文物》2002:2,頁 56-64。袁氏文章並未列出完整數據,

僅用籠統說。

Page 6: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3

墓葬皆被盜擾,隨葬品的數量和位置難以確定,從僅存物件來看,

隨葬品以陶器為主,塔形罐為主要器形,約有 2/3 墓隨葬塔形罐,

其中可復原的蓋計 54 件、獸面罐 22 件、底座 49 件。

由於這 120 座墓葬僅出土一方「大唐故東平郡呂氏夫人墓誌

銘」墓誌,並不能說明這 120 墓葬相互之間的關係,是以本文將

從這 120 個墓葬出土塔式罐之分佈、形制以及吳忠(唐靈州)之

地理位置等方面著手,探討吳忠地區唐代墓葬出土大量塔式罐之

意義,並將吳忠地區出土之塔式罐與其他地區出土之塔式罐做對

比,以期找出唐代吳忠這個地區民族使用塔式罐之文化源流。

二、寧夏吳忠地區唐代墓葬出土出土情況

吳忠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是唐代靈州所在地,為當

時寧夏中、北部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文化中心。吳忠建置於秦

代,屬北地郡富平縣城。3至漢惠帝四年(西元前191)設置靈州

縣。4至隋朝大業三年(607),改靈州為靈武郡,統領逥樂等六

縣。5唐朝建立後,武德元年(618)再改靈武郡為靈州,並設置

總管府,武德七年(624)改都督府,天寶元年(742)改靈武郡,

肅宗李亨至德元年(756)在這裡即位,改置大都督府。乾元元

年(758),復為靈州。6

3《史記》卷六,〈始皇本紀〉,頁 253。 4《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頁 1616。 5《隋書》卷二九,〈地理志上〉,頁 813。 6《舊唐書》卷三八,〈地理一‧關內道‧靈州大都督府〉,頁 1415。

Page 7: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4

北魏、隋唐時期,靈州是由河西東進抵達山西、河北的中間

站之一,許多粟特人漸次在此定居,相關文獻與墓誌多載錄了粟

特人種的昭武九姓移居於此,如康日知、何文哲家族等等。7

唐代寧夏為絲綢之路上的一大驛站,不僅是商人、使節、僧侶等

往來,也是東西文化交流的中繼站,南部固原、北部即靈州,回

紇、粟特等塞外民族聚集在以這兩地為主的朔方地區,朔方節度

使即坐鎮靈州。8唐朝初期,靈州是帝國對抗東突厥的重要軍政

中心,到唐玄宗開元十年(722)張說兼領朔方節度使時,手下

之兵號稱「常六十餘萬」,後經裁減,仍有約四十餘萬人。9

7 參見《新唐書》卷一四八,〈康日知傳〉,頁 4772-4773;〈論唐代宮廷內外的胡人侍衛—從

何文哲墓志銘談起〉,《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6:6,頁 39-44。(收入氏著《隋唐五代諸問

題研究》,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 8 陳旭,〈唐宋時期中西交通史中的靈州〉,《陰山學刊》17:4,2004 年 7 月,頁 89-92;張

向紅,〈略論唐代靈州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3:1,2009

年 2月,頁 95-97。 9《資治通鑑》卷二一二,〈唐紀二八玄宗開元十年條〉,頁 6753;《舊唐書》卷三八,〈地理

一〉,頁 1386。

Page 8: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5

圖一:寧夏吳忠地理位置圖

資料來源:整理自Google Map。

2003年-2004年,在吳忠西郊前後四次清理出唐代磚室墓葬

120座,這些墓葬主要分佈在建設中的吳忠市新區中央大道兩側,

發掘狀況如下表:

表一:吳忠地區唐墓發掘地點與數量表

發掘時間 地點 墓葬數目

2003年3月-4月 利通區紅星家園建築工地 32

2003年6月-7月 中央大道北段、南段兩側商店及民居

等工程範圍內 60

2003年9月 中央大道西部的西部家園建築工地 7

2004年3月-7月 中央大道兩側2003年度所餘工程及

成區零星建築工地 21

資料來源:《吳忠西郊唐墓》,頁1-2。

Page 9: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6

圖二:吳忠西郊唐墓分佈示意圖

資料來源:《吳忠西郊唐墓》,頁3。

吳忠西郊這批唐墓隨葬品以陶器為主,此外尚有瓷器、銅鏡、

銅帶飾、銅錢、銅合頁、玉雕、鐵剪、鐵刀、骨梳、骨飾件與漆

器等。10

表二:吳忠地區唐墓出土隨葬品統計表

隨葬物 陶器 瓷器 銅鏡 帶飾 銅錢

件數 176 15 8 30(座墓葬) 220(枚)

資料來源:《吳忠西郊唐墓》,頁296-299。

以與本文相關的出土陶器來看,材質多為泥質,有紅陶、灰

陶兩種,其中又以紅陶為主。器形以塔形罐為主,其次有罐、雙

10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吳忠市文物管理所,《吳忠西郊唐墓》(北京:文物出版社),頁 296-299。

Page 10: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7

耳罐、壺、執壺、小碗以及硯等。由於大部分墓葬皆曾被盜掘,

陶器完整的很少,經拼對能復原的約176件。根據《吳忠西郊唐

墓》考古報告記載,在這176件復原陶製品中,塔式罐相關製品

共125件,其中蓋有54件、獸面罐22件、底座49件,佔全部復原

陶器之71%。11

表三:吳忠地區唐墓出土復原陶器製品統計表

器形 塔形

罐蓋 獸面罐

塔形罐

底座

矮領卷

沿罐 雙耳罐 壺

件數 54 22 49 13 12 19 5 2

資料來源:《吳忠西郊唐墓》,頁296-298。

吳忠西郊出土120座墓葬,其中84座共發掘收集了168個個體

的骨骸,從這84座168個骨骸的葬制來看,有其一般性與特殊性。

根據《吳忠西郊唐墓》附錄二〈寧夏吳忠西郊唐墓人骨鑑定研究〉

之整理,墓葬中多於一人的有58座,佔全部墓葬之69%;埋葬兩

人的有38座,三人的15座,四人的4座,五人的1座,單人的26

座。在這58座中,還有一些特殊的現象,如下表:

11 筆者在整理資料過程中,校對《吳忠西郊唐墓》所錄有關塔式罐的數據,發現其中有誤(參

見本文註 15、22),但此處為敘述吳忠唐墓隨葬品整體數據,筆者並未全面檢核,所以此處

仍以考古報告之數據為主,僅註明其出處。

Page 11: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8

表四:吳忠地區唐墓墓主分析表

墓主組合 件數 佔合葬墓之百分比

一對成年男女或

一對成年男女外加一未成年者 38 (65.5%)

一成年女性與一未成年者 3 (5.2%)

一成年男性與兩成年女性 5 (8.6%)

兩成年男性與一成年女性或

兩成年男性與一成年女性外加

一未成年者

6 (10.3%)

兩成年女性或

兩成年女性外加一未成年者 2 (3.4%)

兩成年男性和兩成年女性或

兩成年男性和兩成年女性外加

一未成年者

2 (3.4%)

其他 2 (3.4%)

合計 58 (99.8%)

註:()內百分比為《吳忠西郊唐墓》所計算,加總%為99.8。

資料來源:《吳忠西郊唐墓》,頁309-314。

從上表可以看出墓主性別、年齡組合的多樣性,這其中或透

露這一地區婚姻關係的複雜,即超越一夫一妻制的情況不少;另

外也可能是同一家族中不同婚姻關係的成員共用同一墓葬。這種

Page 12: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9

種特殊情況,也可能與唐代社會開放,外來人口交流擴大,不同

民族婚俗介入有關。12

另外,從吳忠唐墓墓主頭骨特徵來分析,其頭骨上雖有較長而高

的腦顱,但從面頰型態來看,這些墓主的地域種族,較接近現代

東亞類的中國人。13

三、吳忠地區唐墓塔式罐形制分析

塔式罐構成要件有三:底座、罐身與蓋。吳忠地區唐代墓葬

出土塔式罐與其他地區最大差異,在於罐身上皆貼有獸面塑像

(本文簡稱其為「獸面罐」)。獸面罐共復原 22 件,其中紅陶材

質 14 件、灰陶 8 件。(見表:「吳忠地區唐墓獸面罐材質與獸面

分析」)再從《吳忠西郊唐墓》考古報告中的分析來看,這 22 個

獸面罐的外在形制又可分為三大類型, A 型與 B 型Ⅰ式最大特

徵在器形較低矮渾圓,B 型的特徵在腹上部較為圓鼓,C 型則以

口徑較小為特徵。從獸面罐口徑來看,22 個獸面罐口徑平均為

圖二:3 個塑像塔式罐鳥瞰圖 M029 圖三:4 個塑像塔式罐鳥瞰圖 M078

12 此為《吳忠西郊唐墓》附錄二〈寧夏吳忠西郊唐墓人骨鑑定研究〉作者群的推論,頁 327-328。

13 參見《吳忠西郊唐墓》附錄二〈寧夏吳忠西郊唐墓人骨鑑定研究〉,頁 328-331。

Page 13: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10

15.76 公分,C 型的 M075(11.8)、M107(12.6)兩件獸形罐

口徑皆小於平均值,而最大口徑的獸面罐則為M013的19.2公分。

以底徑來看,22 個獸面罐底徑的平均值為 13.92 公分,22 件大致

在 2 公分左右的差別內,僅 M078 底徑為 24 公分,大過於平均值

10 公分。(參見附錄二「吳忠地區出土塔式罐相關數據表」)

表五:吳忠地區唐墓獸面罐材質與獸面分析表

材質 獸面數目 獸面位置

紅陶 灰陶 4 個 3 個 肩部 腹部

14 8 16(72.7%)其中之

一為 2-獸 2-象

6

(27.3%) 15 7

資料來源:《吳忠西郊唐墓》

如前所言,吳忠地區出土塔式罐與其他地區最大的不同,在

於罐身上的獸面。獸面塑像數目有 4 個與 3 個之別,貼有 4 個獸

面塑像的有 16 個罐體,佔 72.7%,其中有一罐體塑像較為特殊,

為 2 個獸面,2 個象面;3 個獸面塑像的有 6 個,佔 27.3%。再

者,獸面塑像位置在肩部的有 15 個罐體,佔 68.2%,在腹部的

有 7 個,佔 31.8%。22 個獸面皆為模制完成後,再黏貼至罐身,

脫落的情況相當嚴重。從下表獸面圖範例來看,幾乎每一個獸面

都不相同,這也顯示獸面罐的多樣性。14

14 吳忠出土獸面紋飾相當特別,幾乎每一件都不同,留待以後再以專文討論。

Page 14: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11

表六:獸面罐獸面圖範例

M017 M025 M026-1 M026-2 M029

M045 M055 M063 M066 M073-1

M073-2 M082 M085 M092 M094

M096 M111 M112 M115 M120

資料來源:《吳忠西郊唐墓》

Page 15: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12

塔式罐蓋共復原 52 件,15其形制由蓋盤與蓋紐分件制作黏接

而成,16蓋紐周圍多裝飾花瓣狀的附加堆紋。依照蓋盤和蓋紐的

形制特點,可分為六種形式,如下表:

表七:吳忠地區唐代墓葬塔式罐蓋表

型號 件數 標本範例 蓋盤形狀 蓋紐的特色

A 10

敞口覆碗狀

a.敞口(4 件)

b.侈口(3 件)

c..卷沿(3 件)

圓球狀,中空

B 37

覆碗狀

a.敞口(18 件)

b.侈口(6 件)

c..卷沿(13 件)

塔狀,中空,尖

錐形

C 1

子母口,深腹 塔狀,中空,較

低矮,尖錐形

D 2

低平,外緣略上

塔狀,中空,

尖錐形

15在《吳忠西郊唐墓》考古報告中所列復原之塔式罐蓋為 54 件,但其中 M027:1重複列入 Ba與

Bb 中,按其器形,應列入 Ba,另外在 Bc 中列有 M062:4,在實際報告中並未有此件罐蓋,所

以復原總數應為 52 件。 16在其他地區塔式罐相關的考古報告中,皆未言及塔式罐罐蓋的蓋盤與蓋盤與蓋紐是分件制作黏

接而成,吳忠地區的發現,可以提供吾人進一步觀察其他地區塔式罐的製作方式。

Page 16: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13

型號 件數 標本範例 蓋盤形狀 蓋紐的特色

E 1

敞口覆碗狀,腹

較深

覆鉢式塔形

(製作精美)

F 1

較低平,有較寬

的平沿,呈銅鈸

塔狀,尖錐形

其中 ABCE 蓋盤皆為覆碗狀,這也是塔式罐蓋一般形式,A、

B 兩型蓋盤下又分為敞口、侈口與卷沿三式,ABCE 的差別在蓋

紐的設計 A、C 蓋紐呈圓球狀,B 為塔狀,E 為覆鉢狀。DF 兩型

蓋盤較低平,外沿向上捲,二型差別在 D 型有較寬的平沿,呈銅

鈸狀。這復原 53 件塔式罐蓋的蓋紐,無論圓球或塔狀,其中都

中空。 再從蓋的高度來看,52 件罐蓋平均高度為 14.5 公分,高

度在 10 公分以下的有 6 件,高度超過 20 公分的有 8 件。其中罐

蓋低於 10 公分的集中在 Aa(3 件)、Ac(1 件)Bb(2 件),最小

的一件為編號M103的 7.6公分。高過 20公分的罐蓋也有集中性,

Ba(3 件)、Bb(1 件)、Bc(2 件)、C(1 件),最高的一件為 Bc

型編號 M115 的 22.8 公分。(參見附錄二:「吳忠地區唐墓出土塔

式罐相關數據表」)

整體來看,AB 兩型為典型器,合計 48 件。CDEF 四型合計

Page 17: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14

僅 5 件。C 型一件(編號 M111),為子母口設計,內口略高於外

口。內口斂口,尖唇,深腹;外口敞口,圓唇,底部為一塔狀紐。

蓋紐平面圓形,三層,低矮,每層出簷;塔刹尖錐形,底層微殘。

17D 型 2 件,編號 M051 蓋盤低平,周緣上翹,中部內凹。蓋紐空

心塔狀,五層,逐層窄小,層與層之間為"U"形槽;刹頂殘,中

空。18編號 M074 蓋盤圓餅狀,周緣略微上翹,中部有一直徑 5.6 公

分的穿孔,以接塔狀蓋紐,其周圍一 1.8 公分寬的"U"形槽,上

有指抹痕。塔狀紐中空,平面圓形,三層,每層中部呈凹槽,層

與層之間是一凸棱。19E 型一件(編號 M101),蓋盤相當特殊,

淺盤、敞口、圓唇、淺腹、內平底,外假圈足。假圈足中間微凹,

周緣則向上卷壓成花瓣狀。蓋紐呈覆缽塔狀,由底座、覆缽和塔

剎三部分組成,須彌座,上緣壓按成花瓣狀,覆缽和塔剎略呈寶

瓶狀,製作工序較為繁複。20F 型一件(編號 M120),蓋盤寬沿,

淺腹,內尖底,外平底,略呈假圈足。21(參見表七:「吳忠地區

唐代墓葬塔式罐蓋表」)

17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吳忠市文物管理所,《吳忠西郊唐墓》,頁 269-271。

18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吳忠市文物管理所,《吳忠西郊唐墓》,頁 109-111。

19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吳忠市文物管理所,《吳忠西郊唐墓》,頁 164-166。

20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吳忠市文物管理所,《吳忠西郊唐墓》,頁 238-239。

21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吳忠市文物管理所,《吳忠西郊唐墓》,頁 288-290。

Page 18: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15

塔式罐底座共復原 48 件,22根據形制可分為五型:

A 型(9 件),呈覆盆狀,敞口,平卷沿,大部分腹部較深。

B 型(24 件),由底口部和上口部份件制做黏接而成,束腰,

器形較高。上口部為唾盂形,底口部為覆盆狀,底口部外壁流行

貼飾一周花瓣狀的附加堆紋。

C 型(12 件),基本形制與 B 型相同,器形亦高,差別在上

口部為敞口鉢形,底口部覆盆狀。

D 型(2 件),上口部為斂口鉢形,底口部與 C 型同。

E 型(1 件),不同於以上四式,較為特殊上口部小,較低矮,

底口部為覆盆狀,外壁貼飾獸面,這也是吳忠地區唯一一件在塔

式罐底座貼有獸面的塔式罐。23如下表:

表八:吳忠地區唐代塔式罐底座分類表

類型 件數 標本範例 墓葬號碼

A 型 9

M016:12、M032:2,M043:4、

M054:2 、 M067:1 、 M077:1 、

M081:1、M106:1,M106:2

22《吳忠西郊唐墓》考古報告列出共 49 件,其中 C 型 13 件中之 M047:1,在報告文中並未見,

應是誤

植,故刪除之。頁 297。 23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吳忠市文物管理所,《吳忠西郊唐墓》,頁 297。

Page 19: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16

類型 件數 標本範例 墓葬號碼

B 型 24

M001:8、M007:10、M013:15、

M014:12、M017:3、M044:8、

M045:5 、 M048:6 、 M050:2 、

M051:3 、 M060:1 、 M066:1 、

M070:1、M073:11、M073:12、

M074:1 、 M078:1 、 M080:3 、

M096:1 、 M104:3 , M105:1 、

M112:2、M116:1、M118:4。

C 型 12

M025:6,M029:10、M063:2,

M069:1 、 M071:1 、 M075:8 、

M092:1 、 M094:1 、 M099:1 、

M103:1、M107:2、M120:3

D 型 2

M101:224、M119:1

E 型 1

M111:1

資料來源:《吳忠西郊唐墓》

再從相關數據來分析, 46 件數據完全的塔式罐座,25以口徑

24《吳忠西郊唐墓》考古報告 M102並未有塔式罐座的數據,應為 M101 之錯置。

Page 20: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17

來分析,平均值為 15.6 公分,46 件中 44 件差距不大,M032 口

徑最小,僅 9.4 公分,最大的口徑出現在 M045 的 22 公分。以底

徑來看,46 件的平均值為 26.1 公分,有兩件與平均值差到 10 公

分左右的 M096(15.6 公分)、M107(14 公分),最大底徑(M111,

32 公分)與最小底徑(M107,14 公分)之間,相差 18 公分。再

以底座高度來看,46 件高度平均值為 21 公分,最高的為 M060

的 32.8 公分,最矮的為 M081 的 8.2 公分,另外 M067(8.8 公分)、

M099(9.4 公分),也相對的較小。(參見附錄二:「吳忠地區唐墓

出土塔式罐相關數據表」)

四、吳忠地區塔式罐透露的訊息

寧夏吳忠地區 120 座唐墓中雖有 2/3 墓葬出土或全或殘之塔

式罐,但由於僅出土一塊「大唐故東平郡呂氏夫人墓志銘」(編

號 M024),墓誌中敘述墓主的父親呂潤,官職補充朔方節度左

衙兵馬使,夫為張自謹,官職朔方節度使衙前虞侯,呂氏張夫人

死於太和四年(830)。(參見附錄三)除此外募志銘並未透露

更多的訊息。加上 M024 墓葬並未出土塔式罐,更無法將墓主與

塔式罐之間做出連結。

如前所述,在唐代,寧夏南以固原,北以靈武(靈州)為絲

路及文化交流的中繼站,但從考古出土報告來看,固原地區出土

25 M048、 M080兩件數據不全。

Page 21: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18

的唐墓中,並未有塔式罐的蹤跡,26這或許是寧夏其他地區考古

工作並不全面,但固原一件也沒有,而吳忠的數十件,這樣的對

比性似乎也透露了一種特殊性,是否說明吳忠這相鄰的 120 個墓

葬彼此之間有著某一種的依存關係,可能是同一族群,或是具有

同一宗教信仰的一群人。27

過去研究者多以為塔式罐與佛教應有密切關係,對於這個問

題,筆者在〈河南地區出土唐代塔式器研究〉一文中已有所論述,

由於 1983 年發現永泰元年(765)神會和尚身塔出土的銅製塔式

盒後,塔式罐與佛教之間的關連性更加緊密。但筆者也提出,其

實除了神會和尚之外,河南地區出土塔式罐的相關墓葬中,大部

分與佛教並無實際的關連,甚至還有一個墓葬墓主具體為道家信

徒。28以吳忠地區墓葬出土隨葬品來看,目前僅發現編號 M017

墓葬隨葬一件高 3.4 公分的銅佛像,其他並無可證明吳忠地區墓

葬與佛教之間的關連。

從出土位置來看,吳忠地區有塔式罐之墓集中於現在吳忠市

新區中央大道兩側,以盛唐以後至唐末為主。29從墓葬的形制來

看,吳忠地區皆為磚室墓,在可供分析的 57 座塔式罐墓葬群中,

凸字形墓 46 座,刀把形墓 10 座,一座磚室洞墓。30從墓誌銘來

26 參見羅豐,《固原南郊隋唐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胡漢之間—「絲綢之路」

與西北歷史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二刷。 27 由於該批墓葬遭嚴重盜擾,加上缺乏文獻佐證,無法明確說明這些墓主與墓葬葬俗文化之間

的關係,也因受限於論文字數,筆者將於另文分析吳忠地區墓葬出土其他隨葬品,由此或進

一步了解吳忠地區出土塔式罐的唐代墓葬的文化面貌。 28 胡志佳,〈河南地區出土唐代塔式器研究〉,《庶民文化研究》2,頁 23-24。

29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吳忠市文物管理所,《吳忠西郊唐墓》,頁 305-309。

30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吳忠市文物管理所,《吳忠西郊唐墓》,頁 316-323。

Page 22: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19

觀察,吳忠地區由於沒有文獻資料可供比對,所以無法得知相關

狀況,但以唯一一座磚式洞墓(編號 M111)來看,所出土的塔

式罐在吳忠地區有其特殊之處,首先,它是唯一一個蓋與罐的扣

合是子母口形制。另外它的獸形罐形制也很特殊,雖不是最高的,

卻是腹部最寬的,最寬處達 50 公分左右,且在底座也貼上四個

獸面,製作上較為費工且華麗,這是否與墓主身份有關,由於該

墓盜擾嚴重,目前不敢推論。

從墓主的性別與人數來看,吳忠地區在 60 個有塔式罐相關

數據的墓葬中,扣除 11 個墓主人數不詳之外,49 個墓葬中四人

合葬的有 2 座,3 人合葬的有 9 座,2 人葬 26 座,單人葬有 10

座。在 31 座可分辨墓主人性別的墓葬中,7 座有數據的 3 人葬

墓葬中,1 男 2 女墓主有 3 座、一男一女一位成年墓主有 3 座,

另一座為 2 男一女。2 人葬之墓 20 座,墓主全為一男一女。單

人墓葬 7 座,男性 3 座,女性 4 座,如下表:(另參見附錄二:

「吳忠地區唐墓出土塔式罐相關數據表」)

表九:吳忠有塔式罐相關物件墓葬墓主分析表

墓主人性別統計 性別 墓葬數

3 人葬(7 座)

1 男 2 女 3

2 男 1 女 1

一男一女一未成年 3

2 人葬(20 座) 1 男 1 女 20

Page 23: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20

單人葬(7 座) 男性 3

女性 4

合計 34

資料來源:《吳忠西郊唐墓》

從塔式罐形制來分析,吳忠地區以有圖錄的 15 個完整塔式

罐來分析,可分為三形式,一式器形較低矮渾圓,二式腹部較圓,

三式則口徑較小;器座以覆盆型為主,紐蓋以塔剎、圓紐兩式為

主。最高的塔式罐達 78.8 公分,70 公分以上的有 8 個,60-69

公分的有 4 個,50-59 公分的有 2 個,另一個除蓋頂殘缺一部份

外,高度也達 53.4 公分,顯示吳忠地區塔式罐相對較大。31(參

見附錄二:「吳忠地區唐墓出土塔式罐相關數據表」)

而紋飾的表現,吳忠地區塔式罐上的紋飾以模制獸面為主,

各式各樣的獸面出現在此區的塔式罐上,吳忠地區以獸面為塔式

罐的裝飾,與中原地區塔式罐的形制有明顯的差異,這是否能呼

應說明本節第一部分所提,吳忠地區墓主本身是否為特定部族?

而塔式罐是該部族共同信仰的一部分?

此外,也有學者認為這些塔式罐可能是骨灰罈,但吳忠地區

有出土塔式罐的唐墓中,大部分墓主的骨骸都還保持完整,這也

說明塔式罐並不是用來做為骨灰罈之用。但有趣的是,吳忠地區

31 由於過去塔式罐相關研究不多,尤其未見以區域出土塔式罐來進行研究,是以無法掌握全部

數據,筆者目前完成河南與內蒙地區塔式罐之研究,以河南地區而言,出土塔式罐最高的為

59 公分,最小的僅 15.6 公分;內蒙地區出土 6 件塔式罐,最高者 80公分,最小的也有 52公

分。由於尚未建立各地區全部數據,僅留待以後再做比較。

Page 24: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21

這 120 墓葬遭到前後多次盜擾,大部分隨葬品皆遺失,但剩下最

多的物件為銅錢和塔式罐,這是否說明塔式罐在當時葬喪習俗中

是有特定的用途,才會讓盜墓者棄之不取。

表十:吳忠地區有塔式罐之墓葬特色對照表

項目 吳忠地區唐代塔式罐墓葬特色

分佈地區 集中在吳忠地區,120 個唐代墓葬有近 2/3

有塔式罐遺跡。

分佈時間 以盛唐與中晚唐時期為主。

墓葬形制 皆為磚室墓,以凸字形墓為主 46 座;刀把

形墓次之 10 座;一座磚室洞墓。

單一墓葬出土塔式罐數 盜擾嚴重,無法計算。

塔式罐形制

一式器形較低矮渾圓,二式腹部較圓,三式

則口徑較小。器座以覆盆型為主。紐蓋以塔

剎、圓紐兩式為主。以整體高度來看,最高

者為 78.8 公分,最小者為 56.2 公分。

材質 以陶製紅、灰陶為主。

紋飾 以模製獸面黏貼為主。

墓主性別與姓氏 34 座墓葬中 3 人葬 7 座,2 人葬 20 座,單

人葬 7 座,其中女性單人葬有 4 座。

墓主官職 不詳

與宗教有直接關係墓葬 一墓中隨葬有銅佛像(M017)

Page 25: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22

五、結語

塔式罐,這種在唐代突然出現在墓葬中的隨葬器,究竟從何

處來?是否有一傳播路線,一直是筆者近年來追索的問題。如前

所述,從目前出土報告來看,塔式罐的發現,以陝西、河南最多,

次之者為河北、山西,其他如內蒙、甘肅、寧夏也有少數出土。

而以墓葬年代來看,也可以畫出陝西、河南—盛唐、中唐,山西、

河北—中唐、晚唐,內蒙—晚唐至遼,寧夏、甘肅—盛唐、中唐、

晚唐的規律。筆者目前的推論是,塔式罐是由長安、洛陽向外傳

播,向東而北上至河北、山西、內蒙;向西而北至甘肅、寧夏。

在傳播的過程中,各地逐漸加入在地文化再外傳,所以形成今天

各地塔式罐無論是材質、形制乃至紋飾都部分相似,但又存在明

顯差異的現象。

寧夏吳忠地區在唐代屬於靈州,靈州因處絲綢之路上,當時

與長安之間交通相當通暢,南固原、北靈州,是唐代中外文化交

流的重要孔道。從吳忠地區出土這120做唐墓隨葬品來看,漢文

化因子仍居重,外來文化並不明顯。由於其中2/3以上墓出土塔

式罐,這又顯示這些墓葬的特殊性。

根據《吳忠西郊唐墓》考古報告可知,吳忠這120座墓葬墓主

婚姻關係可能相當複雜,即超越一夫一妻制的情況不少;另外也

可能是同一家族中不同婚姻關係的成員共用同一墓葬的情況。這

種種特殊情況,也可能與唐代社會開放,外來人口交流擴大,不

同民族婚俗介入有關。另外,從頭骨特徵分析,這些墓主的地域

Page 26: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23

種族,較接近現代東亞類的中國人。

而在塔式罐所透露的文化訊息方面,由於沒有相關文獻或足

夠文物以資證明,本研究目前僅能提出幾點推論:

1. 與其他地區比較,吳忠地區唐代墓葬中塔式罐隨葬的比例

高且集中,尤其同樣居寧夏唐代絲綢之路上的固原一件塔式

罐也沒出土的情況下,這或許顯示120個墓葬彼此之間有著某

一種的依存關係,可能是同一族群,或是具有同一宗教信仰

的一群人。

2. 吳忠地區塔式罐的幾點特色,第一,罐形大,較中原地區

高大許多;另外罐身裝飾以模制獸面黏貼為主,這與中原地

區明顯不同,顯現地方文化的色彩。

3. 從編號M111之墓葬與塔式罐形制來看,或許有說明這120

座唐代墓葬是有等級之分。

由於缺乏文獻資料,至目前為止,無法看出寧夏吳忠地區的

塔式罐與陝西地區塔式罐之間是否有依存關係,或是是否有來自

河北、山西文化的影響,這是本研究目前尚未能解決的問題。除

此之外,本文目前僅初步整理吳忠地區塔式罐資料,接下來筆者

還需繼續從其他隨葬品研究或是爬梳史料中在靈州任官或生活

人士等方面資料,一步步勾勒出寧夏吳忠地區塔式罐的文化面

貌。

Page 27: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24

附錄一:吳忠地區出土唐代獸面罐相關數據表

型 形制

數 標本範例

墓葬

號碼

罐體

顏色

獸面

位置

獸面個

數/現存

個數

A

口微敞、圓卷

唇、矮領、圓

肩,平底。

器形低矮、渾

2 件

M045 灰陶 腹上部 獸:2/2

象:2/2

M111 灰陶 腹部 獸 4/4

B

(18

件)

Ⅰ式

敞口、圓卷唇、

低矮領、腹上部

圓鼓、下部斜

收,平底。

器形低矮

9 件

M007 紅陶 肩部 獸3/3

M015 紅陶 肩部 獸3/1

M029 紅陶 肩部 獸 3/3

M051 紅陶 肩部 獸 4/3

M066 灰陶 腹部 獸 4/3

M078 紅陶 肩部 獸 4/4

M082 灰陶 肩部 獸 4/2

M092 灰陶 腹部 獸 4/3

M120 紅陶 肩部 獸 3/1

Ⅱ式

敞口、圓卷唇、

低矮領、腹上部

圓鼓。

器形較高

6 件

M013 灰陶 肩部 獸 4/1

M044 紅陶 肩部 獸 3/0

M062 紅陶 腹部 獸 4/3

M069 紅陶 腹上部 獸 4/4

M074 紅陶 肩部 獸 4/1

M104 紅陶 肩部 獸 4/3

Page 28: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25

型 形制

數 標本範例

墓葬

號碼

罐體

顏色

獸面

位置

獸面個

數/現存

個數

Ⅲ式

敞口、圓卷唇、

低矮領、腹上部

圓鼓。器形較高

3 件

M080 紅陶 肩部 獸 4/4

M086 紅陶 肩部 獸 4/0

M118 灰陶 肩部 獸 4/4

C

口較小微敞、圓

卷唇、低矮領、

腹上部圓鼓。

器形較高

2 件

M075 紅陶 肩部 獸 4/4

M107 灰陶 腹部 獸 3/0

Page 29: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26

附錄二:吳忠地區唐墓出土塔式罐相關數據表

墓葬編號

有完整復原塔式

罐墓主人數 完整圖

高度

蓋 罐 座

數 男 女

高度 口徑 底徑 高度 口徑 底徑 高度

M001 2 1 1 12.2 16.7 28 23

M007 1 1 72.8 14.6 16.8 14 30.6 15.2 24.8 28.4

M013 3 1 2 75 14 19.2 12.4 31.2 16 24 28.8

M014 2 11.4 16.2 26.2 22.4

M015 1 13.2 14.8 14 23.6

M016 13.4 25.6 14.2

M017 2 1 1 12.6 15.8 25.2 18.8

M025 2 1 1 15.6 19.2 30.4 23.4

M026 11.4

M027 10.7

M029 2 1 1 63 15.2 16.2 13.4 30.8 15.2 29.6 20

M032 9.4 20.8 12.4

M043 2 15 31.2 15

M044 4 74.2

19 16.0 12.2 33.0 18.2 29.4 28

M045 1 76.6 20.6 17.0 16.0 34.0 22 32 26

M048 2 1 1 21 16 21

M050 16.2 24.8 29.8

M051 78.8 17 16.0 13.4 33.5 19.2 28.4 33

M053 10.6

M054 9.2 12 23.2 12.6

M056 12.8

M060 3 1 1 17 17.2 26 32.8

M062 1 4 2 1 22 17.2 13 29.6

Page 30: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27

墓葬編號

有完整復原塔式

罐墓主人數 完整圖

高度

蓋 罐 座

數 男 女

高度 口徑 底徑 高度 口徑 底徑 高度

2 14.6

M063 1 1 11 16 23.2 12.2

M066 16.6 12.0 30.0 15.6 28 14.2

M067 1 2 17.6 15 31.2 8.8

2 9

M069 2 1 63 12.2 16 12.6 32.6 14 25.2 18.6

M070 2 1 1 15.2 26 23.8

M071 2 1 1 11.2 17.2 25.2 17.6

M073 1 3 1 1 1 14 14 23.2 27.8

2 21.2 16 24 31.8

M074 2 1 1 71.4 12.6 18 15.4 33.0 16 26.4 26.6

M075 2 1 59.2 12.8 11.8 15.2 33.0 18 24.4 18

M077 1 11.4 14 28 13.2

2 9

M078 1 1 77.6 21.6 16 24.0 30.8 16 24 30.8

M080 3 1 1 1 20.2 16.6 15.0 36.6 29.6 19.8

M081 2 1 1 17.2 31.6 8.2

M082 1 1 14 14.4 12.4 30.6

M083 2 1 1 12

M086 1 1 17 14.8 13.2 31.6

M089 3 2 11.6

M092 3 2 1 殘

53.4 15 11.4 31.4 14.4 26 18

M094 1 1 17.2 16.8 28.8 17.8

M095 3 1 2 13

Page 31: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28

墓葬編號

有完整復原塔式

罐墓主人數 完整圖

高度

蓋 罐 座

數 男 女

高度 口徑 底徑 高度 口徑 底徑 高度

M096 2 1 1 20.8 19.6 15.6 26.8

M099 2 1 1 16 17.6 9.4

M0101 2 1 1 17.2 15.2 30 21.8

M0102 2 1 1 9.6

M0103 2 1 1 7.6 18.4 27.6 18.4

M0104 2 1 1 67.6 16.4 16 13.2 30.6 13.2 25.6 21.6

M0105 3 1 1 1 12.2 16.4 26.4 22.6

M0106 1 2 1 1 13.2 30 11.4

2 12 26 11

M0107 2 1 1 56.2 12 12.6 14.0 32.0 12.6 14 32

M0111 3 2 66.6 17.6 14 11.6 31.0 8.9 32 18

M0112 3 1 1 12 14.4 26.4 30

M0114 2 1 1 9.6

M0115 1 1 22.8

M0116 2 1 1 16 28 28

M0118 3 1 2 74.2 13.4 17 14.0 35.0 16.8 22.8 27.6

M0119 1 16.4 28 17

M0120 2 19.8 14.8 14.0 31.6 14.4 24.6 14.6

Page 32: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29

附錄三

「大唐故東平郡呂氏夫人墓志銘并序」

夫人先君諱潤,以聲華雙美,詞翰兩全。懷軍旅之謀;在公,

有處理之策。百戰百勝,有戍有克,元戎籍能,補充朔方節

度左衙兵馬使。賢夫張自謹,身繼轅門,備諳戎旅,功勤奉

上,勞效益彰,幹用可稱,莫不談德。節使補充衙前虞候,

胙蒙改職,兼委動務。夫人懷令淑之德,著婉順之姿,內稱

賢行,外備禮儀,六親所仰,九族咸依,冀保遐年,顯於榮

壽。寧期不幸,以太和四年七月六日終於靈州私第,享年五

十有七。親族臻赴,惋惜同詞。其年十月十四日殯於回樂縣

東原,禮也。內外痛悼,骨肉咸哀。長男叔向,次子叔弁,

並女侄等,皆號天泣血,痛徹五情。恐陵谷有變,刻石存記,

用述不朽。其銘曰:陰陽時虧,神理無察,禍降私門,賢德

拔札,仁和沈泥。嗣子泣血,賢夫斷腸,舉家摧絕,天河(何)

不佑,神何不靈,哀哉舊裏(里),□□ 墳瑩,悲夫郊野,玉

山將傾,書之五代,禎石顯名。(此墓志銘,見白述禮著:《走

進靈州》中國文化出版社 2009 年 12 月,第 15 頁。)

Page 33: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30

Wallace Academic English

Chich-Chia Hu *

Abstract

Tang Dynasty Tower Canisters Excavated in Wuzhong, Ningxia:

A Preliminary Study

A funerary device called a tower canister has been found in

tombs dating to the Tang Dynasty. However, because no records

about tower canisters exist in the literature, the function of such

canisters in the funeral customs of the Tang Dynasty remains unclear.

Currently, tower canisters from the Tang Dynasty continue to be

excavated in the northern region of Central China. In 2003, dur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120 tombs were unearthed in Wuzhong,

Ningxia, revealing numerous tower canisters. In this study, the tower

canisters excavated from Wuzhong were examined. In particular, the

funeral systems, ornamentation patterns on the canisters, and

information related to funerals and tombs were investigated to

identify the cultural origins of tower canister use by the people of

Wuzhong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Keywords:Shaan Xi、Tang Dynasty、Ningxia、Wuzhong

*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of National Chin-Y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age 34: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第 10 期 研究論文

第 31-54 頁 2014 年 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31-54

台灣中部地區村里治理現況及其可能性探討

陳介英*

摘 要

本研究試圖指出依賴各級政府資源的治理模式,有其發展上

的限制,即一方面政府的資源有限,且也受政策方向的影響,較

難支持地方有真正持續性的發展。相對而言,若是能成功整合在

地的民間資源,較可以使村里獲得持續發展的機會。所以,從治

理所強調的跨界協調、合作與整合之內涵來看,我們發現,村里

治理是否良善與具可持續性,既有資源的多寡並不重要,重要的

是該村里是否有可以做為典範之領導人,且能有效整合各種內部

與外部資源。

關鍵字:村里、社區、村里治理、社區發展

*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Page 35: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32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一、前言

台灣村里單位的行政運作與治理的現況一向為人所忽略,

在相關的學術研究也相對缺乏。如台灣有關地方治理的研究

雖然很多(許文傑,2003;趙永茂,2007;林吉郎,2007;

江大樹、張力亞,2009;廖俊松、張力亞,2010;廖哲強、

蕭崑杉、郭大玄,2010;洪富源,2011),但村里治理的研

究目前仍未見。村里是台灣政府組織最底層單位,也是最不

受大家重視的一個行政層級。但就社會的角度而言,此一家

庭之外的最基礎社會單位,其實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因為

它的運作方式,事實上決定著社會發展的可能性。經由既有

的研究,我們也可發現長久以來在台灣的地方基層單位如村

里,其民眾通常只習於被動配合政府政策,甚或是逃避參與

政策之推行(呂育誠,2002、2008)。因此,掌握台灣這個

社會最基層單位的治理現況及其可能性,應可有助於我們找

到可使台灣地方資源有效整合發展的治理策略,進而有助台

灣總體社會的發展。由於村里數量相當龐大,本文的研究對

象之選取主要是以中部地區(包括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

南投縣等幾個縣市)的村里為主,在研究方法的運用上我們

主要採取歷史資料分析法與田野調查法。本論文為一探索性

研究,即希望先能對台灣村里的治理現況有所掌握,而能夠

有助於未來在知識上與實務上,建構出較為理想的村里治理

模式。

Page 36: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台灣中部地區村里治理現況及其可能性探討 33

二、台灣中部地區村里公共事務運作的兩種模式

關於治理的內涵,聯合國「全球治理委員會」(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曾給予下述的定義:各種公共及私人機

構,管理共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稱。治理可以說是使相互

衝突的不同利益得以調和,並採取聯合行動的持續性過程,

它既包括使人們服從的正式機構與制度,也包括由同意或符

合彼此利益的非正式體制之安排(江大樹,2006)。治理其

實隱含著一套不同於傳統政治、經濟與社會關係的政治運作

模式,它特別強調跨界的連結、互動、交換與合作關係(Rhodes,

1997;Kooiman,2003;Denters,2005;Kjaer,2004;Hughes,

2010)。然而,這樣的一種治理模式,事實上仍尚未普遍存

在台灣中部地區村里運作的現實情境中。從我們的研究發現,

台灣中部地區的村里之公共事務推展方式,其實存在著政府

資源推動與村民自主參與,兩種公共事務運作模式。

(一)由政府資源推動之模式

台灣的最底層的行政組織是所謂的村里長辦公室,它只

擁有每個月四萬五千元的事務補助費(地方民意代表費用支

給及村里長事務補助費補助條例,第 7 條)。里長本身在法

Page 37: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34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令規定上是無給職,雖然如此,但因為村里長可向上級政府

單位爭取經費,所以事實上它是可以從政府爭取到建設經費,

只是因為它是政府資源最底層的執行者,故所能爭取的經費

通常也較為有限。並且其所能爭取經費之多寡,也會隨著村

里長個人投入公共事務的程度而會有差異(c027a)。關於村

里經費的來源,曾有里長表示:

村里的經費平時都是跟公所先申請,譬如說路面可能有問

題、或是路燈、水溝等等,我必須先跟公所反映,然後他

們再撥經費下來。也就是說公所平時並沒有經費給我,是

要有什麼建設或是要做什麼事,先跟公所申請,公所評估

後再決定要不要發那個錢下來我們也無法發包工程(陳怡

君,2006:70,A1)。

因為里長沒有獨立的辦公處所,且和里民生活在一起,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里長所擔負的工作頗為龐雜。有的里長為

民服務做得很投入,甚至幫村里民的小孩送便當到學校。而

一般的路面整修、水溝阻塞的清理、路標與路上障礙之排除、

監視器架設等問題,可以說是其主要的業務。就村里地方公

共事務的推動而言,我們可以看到,里長因為是屬於政府行

政體系的最基層,且是無給職,因此其在公共事務的推動上,

Page 38: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台灣中部地區村里治理現況及其可能性探討 35

常顯得被動與消極。由於它是行政體系的一環,所以其經費

的來源通常也只能依賴上級,即鄉鎮公所的撥給。從現實面

以及既有的研究(陳怡君,2006),我們都可以看到,村里

長很多只能在既有的任務上服務民眾,對於其他社會資源的

爭取,通常並不積極。且因為身分上的限制(其為公務體系

之一員),故其也無法像民間團體直接申請各種政府的計畫

案。

事實上,村里中除了村里長辦公室之外,對於公共事務

的推展最普遍且為政府大力推動的還有社區發展協會。1台灣

政府也自 1994 年開始大力推動社區營造,希望經由屬於人民

團體的社區發展協會,來促成地方人對於地方公共事務的參

與。雖然經由政府近二十年來的努力,確實有不少社區因此

政策的支持,而有很好的發展。但是我們也同時可見到,其

在經費的取得上,除了來自會員所繳的會費之外,其實主要

是跟地方或中央政府,如文化、都計、經濟或農業各相關單

位申請。即透過各種計畫書的撰寫,經由政府主管單位審核

通過即可獲得各種經費的補助。

1 內政部於 1991年 5月 1日頒佈「社區發展工作綱要」,將「社區理事會」改為「社區發展協

會」,正式將其定位為依人民團體法所成立之人民團體。

Page 39: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36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雖然相對於村里辦公室而言,社區發展協會是屬於人民

自組的自主團體,承載著政府推動由下而上之地方發展期望,

但是就其推動各種公共事務的經費來源看,顯然主要還是依

賴政府的補助。只是要獲得補助,必須要能夠提出計畫書申

請,2故也因此使得很多社區發展協會因缺少計畫撰寫能力,

而失去獲得政府經費補助的機會,所以造成不少社區很難有

經費來推動公共事務。從這樣的事實,也讓我們看到,台灣

村里中主要推動公共事務的村里辦公室或者是社區發展協

會,通常只能依賴政府資源的支助,否則就不容易有所發展

的事實。如在社區發展協會之下設立的長壽俱樂部、媽媽教

室、社區守望相助隊、社區志願服務隊等,與舉辦各項社區

研習及觀摩活動,大都是依賴政府經費的補助(蔡甫欣,2004;

吳明儒、陳竹上,2005)。

(二)由居民自主參與之模式

從既有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到,一般而言地方民眾之所

以會參與社區的活動,較為常見的是因為共同的危機產生,

使得居民開始有意願參與公共事務的營造:

2有受訪社區理事長表示,因為他會寫計畫案所以跟中央申請經費補助不是問題(陳怡君,

2006:156)。

Page 40: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台灣中部地區村里治理現況及其可能性探討 37

…九二一地震是讓居民聚在一起討論的一個機會,因為在

之前鄉下人聚在一起的時候都不會同時聚集那麼多人,而

且聊的那些主題也都局限說個人跟個人之間的嗜好也不

會去聊到大方向,不會去聊到說整個社區未來要怎麼生活、

怎麼生存。因為九二一促成很多人會聚在一起來討論,再

來就是說大家有了共識之後,知道未來自己的生活會很苦、

會面臨多的困難,所以大家也就比較會有心來共同解決,

來找出一個行得通的路來走。你要說沒有地震的話,叫社

區居民自己拿資源、拿錢出來做整個社區的資源調查啦!

還是做凝聚共識、凝聚團結啦!那種活動根本不可能(李

其芳,2006:55,M1)。

就村里的發展而言,只有很少數能夠完全自主的發展,

如設立於台中市清水區的牛罵頭與彰化王功蚵藝文化協會,

即是經由結合在地資源,一點一滴的累積經驗,最後反成為

當地村里在社區營造或地方文化發展上,相當重要的資源

(訪談記錄 c008a;c018a)。一般而言,地方的資源並不易

動員,因為它需要有長期的耕耘溝通,從表一我們可以看到,

台灣中部一些治理成效較為人所知的社區,通常都較能整合

運用既有各種社會團體的資源。

Page 41: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38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表一、中部地區特色村里之外部協助團體

縣市別 鄉鎮 村里 協會名稱 外部協助團體

苗栗縣

苑裡鎮 山腳里 山腳社區

發展協會

山腳國小、致民國中、舊社、福田、

南勢社區、慈護宮管委會、山腳里

辦公處、苗栗縣磚瓦同業工會、金

良興窯場、苑里鎮藺草文化館、嘉

義市文化局、文化部、苗栗縣政府、

台北市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多樣

生態文化工作室、苑裡鎮公所、山

腳派出所、勞委會、台北就業服務

中心、苗栗縣政府社會局、苗栗縣

就業服務站、國立聯合大學工設

系、樹德科大流行設計系、水保局、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材質與設計系、

唐草設計公司、台灣藺草學會

三灣鄉 銅鏡村 銅鏡社區

發展協會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苗栗縣三灣

文化產業觀光發展協會、新安工

坊、國立聯合大學、親民技術學院

台中市 和平區 博愛里 松鶴社區

發展協會

水源地文教基金會、台中縣教師

會、眉溪四庄重建工作站、中華民

國紅十字會、聯合勸募協會、全國

民間災後重建聯盟、光寶科技公

司、台灣寶島義工團、台中養慧學

院、邵族重建團隊、鹿谷清水溝工

Page 42: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台灣中部地區村里治理現況及其可能性探討 39

作隊、社團法人台灣社區重建協

會、中華民國自然生態步道協會、

台灣社區重建協會、中華民國全國

教師會、台灣社區重建協會

外埔區 六分村 永豐社區

發展協會

台中市文化局、外埔區公所、外埔

區農會、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

心、台中縣慢跑協會、中興大學景

觀與遊憩學士學位學程、虎腳庄農

夫市集

彰化縣

埔鹽鄉 永樂村 永樂社區

發展協會

聚隆纖維有限公司、中國時報、永

樂教會

鹿港鎮 頭南里 南勢社區

發展協會

帝寶教育基金會、銘洋教育基金

會、雲雀獅子會、彰化家扶永久認

養人聯誼會、彰化家扶中心、大水

堀休閒農業促進會

南投縣

國姓鄉 北港村 梅林社區

發展協會

國姓社會教育工作站、休閒農業文

化觀光策略聯盟、財團法人愚人之

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威肯

資訊公司、富麗農村建設發展促進

會、北港溪河川魚蝦保育會、北港

溪文史工作室、財團法人新故鄉文

教基金會

埔里鎮 桃米村 桃米社區 財團法人新故鄉文教基金會、世新

大學觀光系「區域活化運籌團隊」、

Page 43: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40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發展協會 埔里地區大專青年隊、中華民國自

然生態步道協會、主婦聯盟、南投

縣桃米自然保育及生態旅遊協會

資料來源:逢甲大學庶民文化研究中心整理。

除了上述可整合既有地方團體資源的發展放式,我們從

既有的研究還可以發現,在中部地區存在著由社區組織領導

者積極投入,而逐漸的帶動起村里民參與公共事務或活動的

意願,而得以最終促成村里的發展例子:

在澀水社區推動社區營造的過程中,無類似桃米新故鄉

文教基金會等非營利組織常駐於社區中,但是由於澀水

社區組織的領導者的熱心積極,帶領整個社區組織領導

居民進行重建工作。領導者的聲望以及居民本身就具有

相當向心力,使得社區居民對於社區活動的參與率相當

高,藉由舉辦重建公聽會藉此吸引居民的注意與關心及

共同參與以凝聚社區意識,進而激發與擴大居民對社區

活動的關注與自主性參與(康家豪,2008:67)。

從以上的個案我們可以看到,危機固然是一個可以引發

村里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但若沒有人挺身而出,適當的

加以引導,也不一定會產生村里居民主動參與公共事務的結

Page 44: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台灣中部地區村里治理現況及其可能性探討 41

果。其實就一個社區的發展而言,不管有無危機,最重要的

是帶領的人是否有心,以及可以有效整合地方的人與資源。

此點,從以下社區的組織我們可以清楚看到。

像我自己本身也很忙,但是對社區也有感情,所以也希

望把社區拉起來。那其實我以前也有做過資源調查,那

老師其實也知道,社區最大的問題就是里辦公室、協會、

土地公廟或是媽祖廟,這三個巨頭通常都是不合的,像

是可能里長就掌握了土地公廟的資源,那但是可能跟他

理念不合的人就進入了協會這樣,那結果大家都不合。

那其實我們今天會結合的這麼好,是因為我們的理念是

吻合的,我們都是希望一起把社區搞好,然後我們就一

起做事情。然後我們也是配合得很好,所以我們就會運

作的順利。那剛開始難免廟都會排斥我們,那我們就也

是很單純想要服務社區而已,所以就把關懷據點拉出去

來服務,那真的最後原本排斥我們的人就接受我們,然

後常常還在活動的時候贊助我們這樣。那其實在這方面

我們就做得很順利。像是之前廟的財神爺遊街的時候,

我們家家戶戶就出來一起遊行,然後社區的爸爸和志工

隊就一起指揮交通和幫忙。那這其實就是一種社造的精

Page 45: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42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神,因為如果財神爺沒有出來遊行,只有我們,那也沒

辦法有這麼多人一起出來參與,所以其實我們在這方面

結合得很好(c001a)。

三、村里治理發展的限制

台灣一般民眾對於公共事務很少會主動參與,就地方而言,

會引起大家參與興趣的也大都是宗教神明的事務,如修建廟宇、

拜拜、繞境或進香等。一般而言大多是宗教方面的事才可能是地

方人會參與的地方事。關於居民參與社區活動之情形,我們從底

下李其芳(2006:51)的研究,可見到一般社區居民對參與公共

事務之態度:

…早期社區居民對參與公共事務行為有污名化的現象,認為

參與者是因政治名利而不是真正有心為社區付出而投入,使

得居民不太主動參與社區活動,再加上沒有群體的概念,並

不認為自身的貢獻對自己及社區會帶來什麼效應,所以覺得

社區只要有人在事就好。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因為居民參與

度低,所以即便社區有舉辦活動也不符合社區居民所需,變

成只是為了消耗經費而辦理,喪失舉辦活動的理念,故無法

引起居民參與社區的興趣。

針對台灣村里的治理現況,經由各種研究與田野調查的結果

來看,我們歸納出其主要面臨的發展限制,大約有以下兩點:

Page 46: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台灣中部地區村里治理現況及其可能性探討 43

(一)社會資源整合不易

在政府的運作中,一個普遍的事實是地方行政資源通常很有

限,沒錢沒人,因此對於公共事務的推廣常見的是有心無力。但

是就治理的角度而言,地方的公共事務之推展,若只能依賴政府

的資源就很難有持續發展的可能。如何做既有資源的整合運用,

是很重要的一個發展策略,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民間資源的導入。

然而,要將民間的資源導入常會碰到的困境是對於公共事務的投

入,一般人常認為是政府的事之觀念,故會主動將自有的資源投

入公共事務使用的人並不多。特別是有很多地方,因為村里長與

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並沒有積極的推動公共事務,或無心於經營

地方的發展,導致地方資源動員困難。事實上,村里要能吸引地

方資源的投入,常要有一段不短的蘊釀期,也就是要先有人可以

身先士卒投入在村里的公共意識的喚醒,否則很難形成可吸引社

會資源主動投入的氣氛。問題在於,這種能身先士卒的人,並不

常見。因此,就村里治理的發展而言,就常見到很多只能在有限

的資源下運作,而無法有具發展性與持續性的作為。

(二)社區理事長與村里長的權力與利益衝突

依據「地方制度法」規定,村里為地方行政組織的一部分,

其任務主要是執行政府政策,是政府公權力的延伸,有一定的地

區範圍。其補助費用、補助項目及標準,都有法律規定。雖然人

民團體則無相關的法律規定,且現行的社區發展協會常與村里的

行政範圍重疊,但由於兩者組織屬性不同,然其功能與目的皆是

帶領地方的發展,以致經常出現角色重疊或混淆情況,甚或產生

Page 47: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44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派系糾葛、爭奪資源的情況(吳明儒、陳竹上,2005:159-160)。

如我們從李玉蘭(2008:87)的研究也可見到:

在社區發展協會與村里辦公室之間的角色和功能,因為部分

交集,而形成爭功委過的權責模糊,與政治角力積極介入的

場所,使得基層社區發展產生衝突或相互抵制的情形,同時

地方派系力量,影響社區領導權力取得、並透過影響社區經

費籌措及社會資源之爭取過程,來影響社區領袖推動社區發

展之成果與社區發展功能。

其實從陳男進(2004)的研究,我們也可以看到,選舉及其

所關連的地方派系之運作,是造成村里長與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不合或甚至是相互抵制情形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熱心於公共

事務者,有不少是有意於競選地方公職的人,因此,常使得村里

的公共事務之推動染上了政治的色彩,在這種情況下,也會使得

村里在治理上,不易於出現資源整合的情境。

再者,村里的治理,就其長期的發展而言,是需要有能夠擘

劃未來願景的人,但是這樣的人才並不多見。也因此,就一個地

方的發展而言,若沒有人可以在長期規劃上有想法,就很容易落

入如唐家豪(2008:91)在其有關一個觀光型社區的研究中所指

出來的情境:

在沒有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或人造觀光資源下,社區一旦

Page 48: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台灣中部地區村里治理現況及其可能性探討 45

脫離了人為營造的控制進入到自然演化時,促使社區無法持

續地激發創意去塑造出難以取代的社區特色,一旦社區特色

被模仿後,將加強同質性旅遊地的替代效果,造成特色淪為

庸俗化,使得社區的觀光經濟效益成長將趨於平緩甚至停滯

衰退並造成客群轉換的效果。

換言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地方的長期發展,重要的是要

有人可以為未來開創出新的可能,而這樣一種可能事實上深受村

里人對於地方公共事務的認同程度影響,若其認同度高則在大家

群策群力的經營下,就可以有不斷創新的可能,但若認同度起不

來或一直是低下,則其在治理上的發展終將有限。雖然從陳仲偉

(2000:94)的研究我們也會看到:「社區規模越大的社區。居

民參與社區活動的程度將成下降的趨勢。且農村聚落型社區的參

與程度較都市社區來的熱烈。」這樣的事實,但從既有研究的案

例來看,地理的大小其實並不是關鍵影響力,重要的還是在於村

里居民的參與。3

四、村里治理發展的可能

如何讓村里有良好的治理,其實有賴社區各種組織的合作

與各種社會資源的整合,因此,如何將公共事務轉為是每個居民

都應該共同承擔的事,是其是否得以成功整合既有資源的關鍵。

3 如從大雪山社區的例子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這點(周柏彣,2011)。

Page 49: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46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從一些中部地區治理成效良好的村里,我們看到了以下幾點使其

得以成功的關鍵:

(一)有清楚可完成的共同目標

大凡發展良好的村里,它們的共同特色是擁有多數人同意的

清楚目標。而其這種目標的產生,通常是經由溝通與對話產生的。

事實上,相較於原有村里行政負責人村里長等,有關村里公共事

務的改善與營造,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通常是個積極的發動者。

因為社區發展協會是個人民組織,若它能引起村里民主動參與的

意願,往往需要有理念的說服過程才有可能。雖然那並不容易,

但若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去做說服與溝通的工作,通常也都會有

所成就,即漸漸的形成村里居民主動參與公共事務的意願與精神。

如楊弘任(2005:101)即在其研究中指出了說服與溝通是村里

治理中持續性的必要作為:

因而,我們認為,對於實作成果的詮釋態度仍是最重要的原

因,也就是說,具前述種種社會條件的優勢之後,文史工作

室理事長仍將社區中派系化之文化習性當作重要課題,採取

綿密而柔軟的行動姿態,經營在公開場合將實作成果分享為

更多團體的共同貢獻。縱使團體間在特定議題衝突過後,文

史工作室核心幹部仍以非正式的溝通,在不違逆生態與文史

等長期目標的情況下,不斷將資源與功勞做必要的分享。

通常危機常也是村里民開始有共同意識的起始點,如台灣在

Page 50: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台灣中部地區村里治理現況及其可能性探討 47

921 震災發生後,南投震災嚴重的地區,就形成不少後來經營很

好的社區。其他如颱風等天然災害受傷嚴重的地區,我們也常會

看到類似的情況。4但即使沒有危機,若有可引起村里民共同關

注的議題或事件,也同樣易於形成村里民共識的起點。在沒有任

何危機與可引起關懷的議題情況下,一般可形成共同目標的情況,

都是經由一位或少數幾位有心人出來持續不斷推動與說服大家

而促成。

(二)有可以引發大家注意的範例者

我們從既有的研究也看到,有良好治理成果的村里,其地方

必然有可足以引起大家效法可做為範例者。也就是願意為社區的

事務出錢出力,而為大家所贊許與願意跟隨者。如我們從底下的

研究,可以看到有積極且可為範例的投入者,是村里地區得有良

好發展的重要因素:

探究永樂社區營造的過程,發現永樂社區的自主性、居民的

自發動員能力很高,其社區發展協會的成立與許多社區的不

同是,它是由下而上,居民自發性的行動。換句話說,永樂

社區在早期先人的活動之中,例如:「斗米建校」及舊有農村

善良純樸相互「幫伴」的人情味,已存留社會資本的基礎,

而反映在現今的社區營造之中,這種潛在社會資本的存在加

強了永樂社區營造時,人際之間的動員能力的運作。因此,

4 如歷經八八風災的高雄市甲仙區小林村,災變初期草創社區自救會,直到後來成立「2021社

會企業」打造「日光小林」品牌,建立社區老梅產業;高雄市六龜區新發社區居民則是利用在地

產茶、烘茶、製茶經驗,開創製茶體驗營。

Page 51: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48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可以發現在永樂營造的過程裡,強而有力的社團領導人結合

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的社區婦女與老年人是永樂社區營造的一

大特色(劉泳驛,2007:122-123)。

就彰化永樂社區的例子來看,有強而有力可做為大家效法對

象的領導者與一些早期的參與者,是其社區居民可以有良好共識

與能積極參與的很重要的動力來源。

(三)能形成地方自主的資源

地方治理若只依賴政府資源的挹助,總是有時而窮,且易於

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擾,因此如何形成自主的地方治理資源,是村

里治理能否有所發展的關鍵。從彰化具顯著治理成效的頂番地區

來看,其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張傳鏞先生,本身為志祥五金行

負責人,其公司供應當地水龍頭加工業者的各項工作零件及器材。

為人忠厚謙和有禮,社區在籌備時,出錢出力,幾乎全家總動員

的投入。其社區總幹事李協發先生,是玉鳳宮的主任委員也是好

成工業的負責人。其對社區貢獻良多,如社區無場地與經費,他

就將玉鳳宮的廂房與辦公室無條件出借給社區使用,辦活動經費

短缺,他即撥款支援,同時投入各項活動的設計規劃和社區居民

共同推展活動的進行。且難得的是,該地區的里長對地方的照顧

與熱愛,有口皆碑。地方的大小儀典,事必躬親。里民有所需求,

能由上級補助的均代為申請,不能的都自掏腰包協助辦理。並且

調解里民之誤解或紛爭,立場公正,深得里民信心。他並且捐贈

冷氣機給托兒所,每年贈送頂番國小優秀小朋友三十六位的獎學

Page 52: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台灣中部地區村里治理現況及其可能性探討 49

金,地方的大小活動他都出錢出力。舉凡元宵燈謎大會、中秋親

子烤肉聯誼、慰勞守望相助隊隊員等等(康原,1999:66-68)。

我們從南勢社區也可見到地方人士資源的支持是村里得以有良

好的基礎:

其實,勇奪「2004第一屆彰化縣魅力社區大獎」之南勢社區,

為彰化縣近年來積極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社區之一,其不同

一般社區閉門造車之方式,而以廣納;徵招各方資源的方式

來建設自己的家園,尤其社區成功說服企業家、或優秀青年

學子以在地共榮意識支持社總體營造,共同為社區努力、打

拼。例如國內著名企業家許敘銘先生不僅以金錢援助社區,

更身兼社區理事長以身作則全力投入社區經營;設計公司之

負責人陳清文生擔任社區文書工作,協助社區寫下社區發展

藍圖,也因為有各方資源及人才的投入,社區才能寫下一篇

篇的傳奇故事(彰化縣文化局,2004:22)。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村里要有良好與持續的治理,形成地

方自主的資源,是很重要的一步。只是要形成地方自主的資源,

重要的並不在於該地方是否有企業,而在於該地方是否有真正有

心以地方的發展為己任的人,也即是有願意為當地公共事務盡心

盡力的人。從很多社區的個案都可見到,若這樣的人如果只有一

兩位,也不一定就會產生村里治里發展的持續,而是要能漸漸的

形成多數,使得當地的人形成願意共同參與的氣氛才有可能。

Page 53: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50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五、小結

就村里的治理而言,固然會受限於地方資源的多寡,而影響

其是否得以有較好的治理,但就現有村里實際治理現況來看,村

里之所可以有較好的治理,其實和它是否有可以鼓動村里居民參

與公共事務的領導者有密切關係。就地方公共事務經費的來源看,

村里辦公室的經費較為固定,相對社區的經費可能跨越內政部、

經濟部、行政院環保署、營建署、文建會、農業發展委員會、縣

市政府環保局、文化局等,但是要經由計畫形式取得,因此要看

社區發展協會是否積極爭取。然而,從本文的討論,我們會看到,

這種依賴各級政府資源的治理模式,有其發展上的限制,即一方

面政府的資源有限,且也受政策方向的影響,較難支持地方有真

正持續性的發展。相對而言,若是能成功整合在地的民間資源,

則幾乎都可以使村里獲得較為持續性發展的機會。而這種在地民

間資源整合能力,和村里的公共事務領導者是否具有可帶引大家

參與公共事務之能力有關。所以,若治理是一種跨界的協調、合

作與整合,從本文我們發現,村里治理是否良善與具可持續性,

其既有資源的多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該村里是否有可以遂行良

善治理的領導人物與能有效整合各種內部與外部資源。

Page 54: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台灣中部地區村里治理現況及其可能性探討 5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江大樹、張力亞 (2009),縣市長的領導力與地方治理--一個標竿

學習的實證研究,臺灣民主,6 卷 2 期,頁 61-125。

李其芳(2006),社區方案推動對社會資本創造之影響-以南投縣桃

米社區為例,國立暨南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

李玉蘭(2008),社區組織衝突的歷程與因應方式及其對社區發展

影響之研究-以南投縣鹿谷鄉小半天社區為例,國立暨南大學

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儒、陳竹上(2005),台灣社區發展組織政策變遷途徑之探討,

台灣的社區與組織,台北:揚智。

呂育誠(2002),台灣村里制度定位與功能之研究,行政暨政策學

報,34 期,頁 85- 124 。

呂育誠 (2008),地方治理與公務人員專業形象再定位,人事月刊,

46 卷 2 期總號 270,頁 14-25。

林吉郎 (2007),邁向永續社區發展的地方治理模式--以竹山鎮大

安社區為例,研習論壇,74 期,頁 32-44。

周柏彣(2011),臺灣社區治理困境之初探—以大雪山社區為例,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康原(1999),社區的魅力,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許文傑 (2003),地方治理與發展策略:宜蘭經驗的回顧與展望,

佛光人文社會學刊,4 期,頁 169-194。

Page 55: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52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康家豪(2008),觀光導向之社區經濟營造模式研究-以桃米與澀水

社區為例,國立暨南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庶民文化研究中心編(2009),社區訪問記錄第一冊,台中:逢甲

大學庶民文化研究中心(未出版)。

庶民文化研究中心編(2014),社區訪問記錄第二冊,台中:逢甲

大學庶民文化研究中心(未出版)。

陳仲偉(2000),社區居民對民營企業參與社區活動態度之研究,

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男進(2004),基層村里與社區發展協會整合之研究-以南投縣

921 震災重建區為例,東海大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

班碩士論文。

陳怡君(2006),村里與社區發展協會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市為

例,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逢甲大學庶民文化研究中心(2009),訪談記錄 c008a,社區訪問記

錄,逢甲大學庶民文化研究中心。(未出版)

楊弘任(2005),社區如何動起來?-以黑珍珠之鄉的社區總體營造

為例,台灣的社區與組織,台北:揚智。

彰化縣文化局(2004),社區鬥陣行-社區深度文化之旅成果專輯,

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趙永茂 (2007),從地方治理論臺灣地方政治發展的基本問題,政

治科學論叢,31 期,頁 1-38。

廖俊松、張力亞 (2010),臺灣地方治理的理想與實踐:英國經驗

的借鏡,公共事務評論,11 卷 2 期,頁 13-46。

Page 56: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台灣中部地區村里治理現況及其可能性探討 53

廖哲強、蕭崑杉、郭大玄 (2010),地方治理與制度厚實--古坑華

山社區之個案,華岡地理學報,25 期,頁 53-66。

蔡甫欣(2004),從村里與社區組織功能探討兩者之競合-以新竹地

區為例,銘傳大. 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泳驛(2007),社會資本與社區營造:以彰化縣永樂社區為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西文部分

Denters, Bas2005 Comparing local governance :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New York : Palgrave Macmillan.

John, Peter, 2001 Local Governance in Western Europe, Sage

Publications Ltd.

Rhodes, R.A.W. 1997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 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Open University

Press.

Hughes, O. 2010.Does Governance Exist? “The New Public

Govermance, ed. Osborne, S. P. London, UK:Routledge,87-104.

Kjaer, A. M. 2004.Governance .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Community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Politics.

Page 57: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54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Wallace Academic Editing

Village Governance and Possibilities in Central Taiwan

Chieh-Ying Chen *

Abstract

In this study, we indicated that developing a governance model

that relies on resources provided by various levels of governments is

limited and influenced by policy directions; therefore, continual

local development is unsustainable. Comparatively, if local private

resources are successfully integrated, then villages can have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continually. According to the perspectives

of cross-border coordination,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we found

that whether village governance was successful continually was not

dependent on the resource amount but depended on whether the

village had a model leader who could effectively integrat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

Keywords:villages and neighborhood、community、villages

governance 、community development

* Associate 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Public Policy, Feng Chia University

Page 58: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第 10 期 田野紀要

第 55-73 頁 2014 年 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55-73

漫畫家或醫師﹖------從 1952 年手塚治虫的選擇談起

黃愛真*

摘 要

日本知名漫畫家手塚治虫於 1952 年取得醫師執照,開始面臨

醫師或漫畫家的職業選擇。當時日本醫生為高社經地位的行業,

漫畫則因為「不良讀物」與玩具類別界定等社會因素,漫畫家收

入與社會地位尚不穩定。

在醫學興趣與相對弱勢的漫畫產業上,手塚仍選擇成為漫畫

家。本研究發現,1950 年代,戰後日本兒童觀與社會對兒童態度

的轉變有利漫畫的轉型與實驗、手塚逐漸建立自己的美式動畫漫

畫風格、漫畫收入逐漸穩坐關西地區龍頭等因素,讓手塚產生對

漫畫環境的信心,而有足以與從醫抗衡的選擇,1952 年以漫畫家,

做為一生的志業。同時在心理層面上,漫畫作為一種故事創作,

對於深刻經歷二戰經驗的手塚,擁有較醫師工作更大的表達生命

與人性關懷的可能。

雖然手塚選擇成為漫畫家,但對醫學興趣不減,隨後仍跟隨

奈良醫大安澄教授團隊研究,取得醫學博士學位,並在 1970 年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Page 59: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56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代創作漫畫<怪醫黑傑克>系列,順利將漫畫與醫學興趣兩者結

合。

關鍵詞:漫畫家、醫師、手塚治虫、兒童觀、怪醫黑傑克

Page 60: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漫畫家或醫師﹖------從 1952 年手塚治虫的選擇談起 57

前言:手塚治虫與 1952 年

創作出歷久不衰漫畫《原子小金剛》、《森林大帝》、《怪

醫黑傑克》的漫畫家手塚治虫(1928-1989),同時也是奈良縣立

醫科大學醫學博士。1952 年通過國家醫師考試,取得醫師資格,

同時期漫畫代表作《森林大帝》、《原子小金剛》分別在《漫畫

少年》、《少年》雜誌連載。當時醫師在日本有較高的社會地位

與收入,漫畫家較沒有經濟與社會保障(成人對漫畫是否適合兒

童閱讀,仍有爭議)。成為醫師,還是漫畫家﹖對手塚而言,實

在是難以選擇的人生命題。

日本與台灣學者,在思考此一問題時,大多以手塚在<「生

命的尊嚴」是我的主題>文中提到的ㄧ段往事,作為手塚選擇作

為漫畫家的關鍵與結論:

最後決定我一生的,還是母親的ㄧ句話。我當時想,當醫生

也好,繼續畫漫畫也不賴,三心兩意。終於到了非選擇其ㄧ的時

候了,我對母親說:

「我想到東京畫漫畫,也想待在寶塚當醫生。」

「你真正喜歡的是哪一樣﹖」母親問。

「真正喜歡的是漫畫。」我如此回答。

「真的那麼喜歡漫畫的話,那就到東京去吧」母親說。(手

塚治虫著,游珮芸譯,1999,頁 81-82)

Page 61: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58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對話中突顯母親對手塚的重要性及職業選擇的故事性。然而

在日本學者石子順對手塚同樣問題的訪談中,手塚的回應是「因

為我喜歡孩子…所以也喜歡漫畫呀」(石子順,2007年,頁58-59)。

從手塚訪談的不同回應,對照二次戰後到 1950 年代日本兒童文

化的變革(宮川健郎著,黃家琦譯,2001 年,頁 63-64;野村正

昭,子どもの昭和史專題,2000 年,頁 11)與二戰後日本由美

軍接收到取回獨立主權、美蘇冷戰的詭譎世界情勢,日本國應何

去何從的考量等,日本社會從國家政策到兒童文化呈現一種變動

的、多重可能的、似乎具有希望又搖擺的景象。此時 24 歲年輕

熱血的手塚透過漫畫從視覺與文學大量傳佈理念,似乎與從事醫

師行業有不同的效果。從手塚所處漫畫工作與社會環境,伴隨與

母親的關鍵性對話,漫畫家或醫師的職業選擇襯托出了手塚當時

所處背景的立體多樣性。

本文將透過手塚的漫畫之路與從醫脈絡分別爬梳,依此帶出

兩者的交會處,與 1952 年日本社會兒童觀的變革及國際幾個相

關事件的影響。當手塚選擇成為漫畫家,看來與行醫之路漸行漸

遠之際,21 年後(1973 年)透過《怪醫黑傑克》的連載,終於

將漫畫家與醫學身分作了理想的結合。

一、漫畫之路

手塚從小閱讀漫畫,小學時代因為身材瘦小無力、跑起來又

慢、戴眼鏡、英文發音可笑而成為同學惡作劇的對象。因為當時

Page 62: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漫畫家或醫師﹖------從 1952 年手塚治虫的選擇談起 59

畫漫畫是一項讓人側目的特殊技能,為了防衛自己反擊欺負手塚

的同學,從小學開始拼命臨摹練習創作漫畫,引起同學的佩服。

對於當時的日本家庭來說,漫畫算是一種玩具,還不是必備

的讀物,然而在手塚小時候,父親愛看漫畫,母親也買漫畫給三

兄妹看,隨著文字節奏與人物性格變換聲調念漫畫給孩子們聽。

電影也是兒時手塚印象深刻的娛樂。父親有一臺手動式家庭放映

機,從小學二年級到中學,家裡常常放映電影與動畫片,手塚特

別醉心於迪士尼動畫,戰後漫畫創作中,將美式動畫的動態節奏

與分鏡構圖融合成為作品風格。

1946 年,18 歲的手塚在報紙《少國民新聞》發表首部作品

四格漫畫《小馬日記》,中學開始涉足政治性題材的成人漫畫。

妹妹美奈子認為,因為第一篇被採用的作品是給孩子讀的漫畫,

手塚因此朝向兒童漫畫發展(手塚治虫著,游珮芸譯,1999,頁

111)。1947 年和酒井七馬合作出刊漫畫單行本《新寶島》,有

別於以往漫畫搞笑、諷刺內容,《新寶島》以第一本故事漫畫出

現而聲名大噪。1950 年帶著《森林大帝》原稿到東京發展,11

月於《漫畫少年》連載,1952 年於《少年》發表《原子小金剛》,

1953 年前後正值日本漫畫雜誌版面尺寸與刊載量擴大,也就是

「漫畫潮」時期(竹內オサム,2009 年,頁 119),漫畫量需求

大增,同年手塚年收入成為關西地區畫家部門第一,突破 200 萬

日圓。可見 1952 年手塚面臨職業選擇之際,其漫畫事業就社會

知名度與收入而言,正邁向高峰。

Page 63: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60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二、戰後到 1950 年代前期日本的兒童文化

宮川健郎認為二戰後受日本敗戰影響,兒童文學表現面臨新

的省思與變革。1910 年代起小川未明等人主張純真無暇兒童形象

的童心主義與詩意的童話創作,戰後逐漸轉變為重視活力、活動

的兒童,以少年(兒童)理想主義如「何謂正義﹖何謂人﹖何謂

國家﹖何謂死﹖」的現實思考創作「少年」小說。宮川還指出,

這種轉變其中還有一層含義,也就是從成人想像中的「兒童」,

走向貼近現實中兒童本位的「兒童」。此種兒童文化歷程的轉變

以 1950-1960 年為轉捩點(宮川健郎,2001 年,頁 51-56)。

野村正昭針對日本戰後到 1950 年代兒童環境變化有具體說

明。他提出 1945 年 8 月終戰後,數年間政府公佈多項教育政策,

如 1947 年的教育基本法、學校教育法、兒童福祉法(同年手塚

冒險漫畫《新寶島》發行),1950 年小學實施完全給食制度(營

養午餐)等等(野村正昭,2000 年,頁 11)。民間於 1952 年成

立守護兒童協會,日後手塚亦為該會成員之一(石子順,2007

年,頁 58)。

顯見二戰後到 1950 年代初期,從政府到民間相當關注兒童

與兒童文化,同時也有具體的策略出現,新一代兒童讀物創作者

較有嶄露頭角的機會。竹內オサム認為手塚漫畫正是誕生在日本

兒童文化開始發展的年代(竹內オサム,2009 年,頁 30)

然而,終戰之際,也就是 1945 年代,同樣以保護兒童為因,

各地家長與兒童保護團體發動「掃蕩不良讀物」運動,譴責兒童

Page 64: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漫畫家或醫師﹖------從 1952 年手塚治虫的選擇談起 61

漫畫庸俗化,持續到 1955 年成為最高潮,讀賣新聞稱為「惡書

追放運動」。當時所謂「不良讀物」指坊間圖畫粗劣、描寫語言

與行為暴力、殺人、自殺、內容荒誕的兒童漫畫(竹內オサム,

2009 年,頁 175-177)。媒體與家長對漫畫的關注,反映漫畫在

當時的盛行與影響力,也影響手塚不斷思考著兒童中心下,漫畫

的趣味、框限與藝術性等問題。

手塚漫畫內容似乎也逐漸調整適應這些多元的兒童文化變

動與風潮。部分手塚漫畫研究學者認為《新寶島》的成功就在於

能兼顧兒童讀者的主體性與成人觀點等二個端點。在手塚之前創

作的漫畫,大多站在教育者、父親、兄長的立場表現,內容表現

對兒童的教育性;而手塚以故事漫畫呈現讓兒童讀者接受、產生

興趣,加上手塚作品內容深厚的人文思想與批判精神,漫畫一改

低俗娛樂而朝向成為優良課外讀物的目標前進,平衡兒童與成人

讀者需求(陳仲偉,2012 年,頁 43)。

1950 年連載作品《森林大帝》描述小白獅王雷歐在人類社會

中成長,想盡辦法回到非洲大陸後,與森林的動物們成為朋友,

一起團結對抗強佔森林的人類的故事。《森林大帝》隱含著動物

與人類間的糾葛,動物想要脫離人們而自立的情節也隱喻著非洲

民族想要與殖民國家分離獨立的熱潮(當時日本因為戰敗也在美

軍的接管中)。故事中對於自然的破壞、人們對生物生命的掠奪

也有所批判,其中的父子、家族情感與友誼描繪也深刻動人(石

子順,2007 年,頁 24-25)。而手塚漫畫確實也反映戰後不久的

Page 65: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62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社會現象(竹內オサム,2009 年,頁 107)。1952 年連載作品《原

子小金剛》敘述天馬博士因為兒子飛雄意外死亡而創造出機器人

原子小金剛,後由御茶水博士接手撫養,讓原子小金剛成為人間

正義、和平與愛的代言人。《原子小金剛》的機器人小金剛和《森

林大帝》的小獅王角色塑造同樣安排了二戰後到 1950 年代意識

到身為戰敗國的日本孩子們喜歡的英雄與超越常人的角色,以及

主角與弱小者共同合作以下位逆轉上位的主題(佐藤忠男,2000

年,頁 4-5 太陽別冊),故事內容對人與異種的關係、生與死也

做了深刻的探討並賦予諷刺性內涵。

三、從醫的志願

手塚曾祖父在幕府後期擔任醫師工作,因此父母也期望手塚

成為醫生。1941 年中學時代手塚仍是個矮小、視力差、身體虛弱

但美術才能出眾的學生,對於戰時軍事訓練感到特別辛苦,表現

也特別差。1944 年因戰爭動員到大阪石綿工廠從事勞動服務,為

了避免到前線作戰,手塚期望自己能夠成為軍醫。另一方面,戰

爭時期兩手從手指到手臂得了濕疹,常期吃藥看醫生,後來母親

帶他去大阪大學醫院治療才免於兩手切除的命運。進入大阪大學

附屬醫學專門部成為軍醫的念頭也開始成形。

大阪大學醫學專門部是根據日本戰時國家動員法,在全面發

動戰爭的情況下,需要大量軍醫,緊急培育軍醫的組織,也就是

軍醫養成速成班。手塚在中學畢業後的 1944 年入學,1951 年醫

Page 66: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漫畫家或醫師﹖------從 1952 年手塚治虫的選擇談起 63

學專門部廢止前畢業。1945 年戰爭結束,手塚也就沒有成為軍醫,

但仍參與實習一年,1952 年 7 月參加醫師國家考試,取得醫師資

格,1953 年 9 月領取醫師執照。即使手塚成為漫畫家,似乎仍

鍾情於醫學,在學長的引薦下進入安澄教授研究團隊,製作論文

圖示並參與研究(竹內オサム,2009 年,頁 186),1961 年取得

奈良縣立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手塚在<「生命的尊嚴」是我的主題>文中,提及在戰爭時

期沒想過將來要當漫畫家,志願是軍醫,但是戰爭結束後沒有軍

隊,也就不再需要軍醫了。(手塚治虫著,游珮芸譯,1999,頁

77)

或許這也是 1952年手塚依興趣選擇成為漫畫家的原因之一。

然而手塚對自己沒有成為醫師似乎仍留有些許遺憾與緬懷,而再

度回顧。同一篇自述中,近 60 歲的手塚回顧醫師與漫畫家的差

別,或許在於待在某個地區當醫師,閒來無事打個高爾夫球,年

紀大一點的時候,診所交給年輕人,在院子裡玩玩盆栽就好。而

不用像個漫畫家,年近 60 還在第一線上畫漫畫(手塚治虫著,

游珮芸譯,1999,頁 76)。

四、戰爭、書寫與療癒

成為軍醫或漫畫家,看來是不相干的二件事,然而對於手塚

成長的社會與國際政治環境來說,卻將這兩種職業緊密的連繫在

Page 67: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64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一起:逃避前線戰爭而成為軍醫或不斷的透過戰後書寫,傳達生

與死、和平與反戰主題的療癒。

手塚出生於昭和三年﹙1928 年﹚,昭和六十年﹙也就是平成

元年,1989 年﹚因胃癌過世。手塚的一生等於是日本昭和史的體

現。若依半藤ㄧ利對《昭和史》的研究,日本在昭和天皇之前因

為中日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的勝利,完成現代化國家建設也擠身

在世界強國之列。昭和元年,仍處在政治強國的狀態中,然而亞

洲局勢卻開始動盪不安:中國北伐、俄國革命成功建立蘇維埃政

權,這些因素使得日本在滿州利益不保。1931 年,手塚三歲之際,

滿州事件爆發;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1938 年日本發佈戰時國

家動員法,直到 1945 年 8 月日本天皇宣布敗戰,手塚從出生到

17 歲的青春歲月幾乎都在戰爭中渡過。其中 1945 年終戰前,美

軍 B29 轟炸機密集轟炸日本本土:東京、大阪、名古屋,這次轟

炸中手塚並未進入防空洞而目睹了大阪區域的轟炸事件:層層疊

疊燒焦的屍體在路邊、河川邊,大片的火海,成為轟炸落點而瞬

間死亡的整個防空洞的人們,下著黑色的焦味的雨點…交通停擺,

倖存的手塚與其他居民慢慢的沿著鐵道邊,走了幾天幾夜的路回

家。早先戰爭在手塚的印象中大多是學業的中斷、軍事訓練課程、

石綿廠軍事動員工作、配給的不足與飢餓,美軍轟炸後原來戰爭

還有另一場面貌,ㄧ線之隔的生死無常與悲慘戰爭的震撼教育。

手塚在醫學院求學與實習的時候,對人的生命與死亡曾有深

層的思考;戰爭結束後,看到日本睽違已久的招牌霓虹燈亮起,

Page 68: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漫畫家或醫師﹖------從 1952 年手塚治虫的選擇談起 65

也有「活著真好」的生命與尊嚴的感慨。生與死、和平與反戰因

此成為手塚作品的兩大主題(手塚治虫著,游珮芸譯,頁 73-74、

83-84),戰爭成為串連手塚學習醫學和從事漫畫機緣的交叉點,

同時醫學知識與戰爭經驗成為手塚漫畫一再重複書寫生死與和

平主題的推手。

1945 年 8 月日本國內仍因敗戰而餘波盪漾,並未隨著二次大

戰結束而結束。戰敗的日本依照《波茨坦宣言》還必須在盟軍接

管下,直到「永久去除通往征服世界之舉的權力與勢力…盟軍將

於和平且有責任的政府成立時撤出」﹙半藤ㄧ利,2010 年,頁

202﹚。也就是說從戰敗後日本被盟軍代表麥克阿瑟將軍接管,

直到日本正規軍隊解散。日本在盟軍代表的政治占領結束到回歸

日本天皇統治,時間正好在 1952 年,也是日本政治體質改變,

邁向和平國家之列,經濟開始起飛,手塚選擇成為漫畫家的同一

年。

戰爭或許終於告一段落,然而隨後 1950 年代美蘇冷戰、朝

鮮半島戰爭等等與日本政治地理情勢攸關的國際環境,及長期成

長在戰爭的國際社會環境,選擇成為醫生或是漫畫家,看來卻有

了不同的社會責任。成為有名的醫生一個個診治病人,延續病人

的生命,和透過出版的大眾媒體方式自由自在、無限寬廣的想像

來描寫內心的主張,傳達基本的人權(石子順著,頁 26-28)似

乎效果是不同的。研究手塚作品學者如:竹內オサム、石子順、

田中弥千雄、Lasalle 石井、巽尚之、陳仲偉等等,皆提及手塚自

Page 69: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66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述所言,作品重複的主題在於人活著的可貴與生命的尊嚴(手塚

治虫著,游珮芸譯,頁 74)。田中弥千雄認為長時間處在戰時

與戰後混亂期的人生經歷,關於人心的善與惡、愛與恨、人性或

獸性這些屬於人性的一體二面也都共存在手塚作品裏(田中弥千

雄著,2002 年,頁 31)。石子順以《原子小金剛》創作時代為

朝鮮戰爭衝突下的作品為例,說明手塚作品中常隱含的問題意識,

其中戰爭的批判、和平的主張、生命的存續與滅亡是永續的主題

(石子順著,頁 12-13、26)。漫畫內容似乎彰顯了手塚的社會

思想與對戰爭的批判,漫畫作為載體的大眾傳播特性影響力似乎

也較為強大。

然而,有趣的是手塚為什麼一再的重複類似的主題﹖若以佛

洛伊德精神分析對兒時的屏幕記憶與創作觀點,手塚從小生長在

日本與蘇聯、朝鮮、中國政治利益爭奪的戰爭時期,重複的「戰

爭」生活,形成手塚從兒時到青壯年不斷親身經歷與內化的生命

與社會史,人們保有將熟悉生活持續下去的內在本能,也容易將

重複產生的生活習慣與場景延伸在我們的各種生活場域,因此手

塚對於戰爭思考主題的熟悉容易以各種變形呈現在他的作品裡;

另一方面或許也如同佛洛伊德在《超越唯樂原則》文章中提出人

們對於經歷過大刺激的經驗,有時會本能的對刺激產生強迫重複

性的掌控與支配(佛洛伊德著,林尘譯,2005 年,頁 38-41)。

手塚在 1945 年美軍 B29 轟炸機燒夷彈低空轟炸的深刻記憶中所

見的生與死,與其被動的反覆接收不愉快的戰爭經歷,不如主動

Page 70: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漫畫家或醫師﹖------從 1952 年手塚治虫的選擇談起 67

透過作品的書寫來掌握它,從改寫與賦予美好的、諷刺的、死亡

等各種不同故事發展,這種重覆與建構性的書寫更能徹底的讓手

塚對於戰爭刺激產生的生命經驗得到主動的掌握。

戰爭帶來的生命成長史,在此手塚用漫畫創作職業的選擇,

做了對自我的療癒與社會思想表達的可能。

五、漫畫家與醫師的兩難到結合—《怪醫黑傑克》

1973 年手塚為動畫商業行銷與製作而成立的虫製作商事與

虫製作兩公司相繼倒閉,同年《周刊少年チセンビオン》向手塚

邀約大約四期1的漫畫稿件,手塚到東京神保町的古書街搜集創

作題材,買了ㄧ疊醫學用書,由此誕生了《怪醫黑傑克》(宮崎

克、吉本浩二,2012 年,頁 8-9),因為故事大受歡迎而由四期

展開了十年約二百四十多期的連載。《怪醫黑傑克》的誕生因此

成為手塚漫畫生涯的轉捩點與隱喻,而有其重要性。

《怪醫黑傑克》本名間黑男,八歲時與母親外出,在海邊誤

觸未爆彈,炸彈爆炸的結果,母親當場死亡,間黑男生命垂危並

體無完膚,經由本間醫師的醫治與皮膚移植,其中臉部部分移植

混血黑人皮膚,因此有部分黑色色塊及疤痕,但也終於挽回一條

性命。事故後間黑男父親帶著女友移居香港,對小孩並不關心,

因此母親的過世,對間黑男是一大打擊,但是他將對本間醫師崇

1 也有五期的說法。請見陳仲偉,《《怪醫黑傑克》論—醫學倫理與漫畫文化的觀點》,頁 82-84。

Page 71: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68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拜的昇華,使他努力研讀醫學,並成為一流的外科醫師,但因為

不想要頭銜、規則與不想成為處處受限的醫師,而未參加醫師國

家考試。24 歲時住進海岸邊的家,同時也以「黑傑克」之名開

始了他的執業生涯。依據研究者陳仲偉的考據,「黑傑克」名字

來自於 BLACK「黑」,JACK「男」,取其「黑男」之意(與日

文名相同);另一方面,陳仲偉也提出「黑傑克」意涵和海盜旗

上的骷髏頭標誌有關,代表像海盜般的診斷,粗暴的以手術刀切

割,然後搶奪金錢之意(陳仲偉,頁 87-92),藉此引涉黑傑克

的醫療模式。醫師黑傑克常常診治高自費病患,並以自己特立獨

行的思考方式決定是否進行診治、如何診治,對病患的醫治常常

不只在身體,影響的還有人的生存意志與尊嚴等等命題。在短篇

章回故事中,常可見到人類生存著的各種生、老、病等狀態,在

經過醫師黑傑克巧妙診治後病患有不同的生命與思維的轉變。

關於作者手塚與黑傑克的關係,日本學者石子順認為主角黑

傑克出場的受傷大概就是手塚自身的寫照。由於當時手塚動畫公

司破產,漫畫創作得不到讀者的正面回應,漫畫界與讀者認為手

塚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怪醫黑傑克》故事主角黑傑克因為未爆

彈事件而瀕臨死亡、體無完膚,似乎就是作者手塚當時的自畫像

(石子順,頁 52)。手塚曾在文章自述《怪醫黑傑克》是以他

就讀醫學院時的體驗畫出來的漫畫;同時黑傑克醫師治療病患時

閃過的念頭也是手塚思考之處,如醫師的醫療是在肉體還是精神

上的支援﹖以醫療技術延長病患的壽命,果真是醫師的任務嗎﹖

Page 72: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漫畫家或醫師﹖------從 1952 年手塚治虫的選擇談起 69

(手塚治虫,游珮芸譯,頁 89-92),根據竹內オサム(頁 186)

的資料考掘,手塚在奈良縣立醫學大學博士班就讀期間曾經接受

著名的解剖學教授安澄指導,也曾經加入老師的研究論文研究團

隊,協助論文製作圖示。黑傑克作為ㄧ名外科醫師,或許也和手

塚對外科解剖與相關病理學熟悉的緣故。

《怪醫黑傑克》故事中手塚還安排了自己其他作品如《森林

大帝》的獅子雷歐、《緞帶騎士》的藍寶公主等等,從創作早期

就出現的漫畫人物在《怪醫黑傑克》中擔綱。竹內オサム(頁

208-212)認為串聯多部作品人物其實也有手塚回顧與檢閱自身漫

畫史的意味。

此外,主角黑傑克因為誤觸未爆彈受到本間醫師的醫療而重

生,因此想成為像本間醫師一樣高明的外科醫師;手塚在戰爭期

間因為營養不良而雙手起疹,在大阪大學附屬醫院的治療下免於

雙手切除的命運,因而有了進入大阪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當醫生

的念頭(石子順,頁 54)。

在部分學者對《怪醫黑傑克》故事與手塚生命歷程的回顧對

照閱讀時,認為許多相對應的證據,似乎顯示了黑傑克就是作者

手塚的化身。

也就是說,透過不斷書寫黑傑克醫師外科技術的高超,達成

了手塚二十年前接觸外科卻未從事醫療工作的遺憾與心願,沒有

醫師執照的黑傑克也正好可以彌補手塚停留在十多年前的醫學

知識,讓創作的想像空間比重得以擴大於醫療的專業術語與專業

Page 73: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70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內容,而漫畫中透過黑傑克治療中與人的互動傳達手塚對生命和

社會的觀察,醫師黑傑克不斷面對瀕臨身體的或意志的死亡的病

患,然後救治成功或燃起生存的希望,似乎也反映了手塚兒時對

戰爭生命的時而絕望時而又高興自己「活下來了」的敘事,同時

也表示了手塚從破產後一無所有到東山再起的故事。

透過漫畫創作《怪醫黑傑克》,手塚完成了既是人間與社

會的醫生又是漫畫家的多重夢想。

六、結論

手塚小時候家庭的文化環境以及為了在同儕間擁有受矚目

的技能,手塚從小接觸漫畫,畫漫畫成為持續的興趣;同時,二

次戰後日本戰敗的思考與革新,轉而重視兒童文化,新的兒童觀

產生,孕育了手塚從事兒童漫畫變革(故事漫畫加上美式動畫風

格)的有利基礎,手塚至今仍受到矚目的重要著作,如《森林大

帝》、《原子小金剛》當時已陸續連載並獲得好評,嶄露頭角的

社會地位與高收入,形成 1950 年代手塚對漫畫環境的信心,而

產生足以與從醫抗衡的選擇,1952 年在同時考上國家醫師執照的

同時,以自己的興趣--畫漫畫,做為一生的志業。然而選擇醫師

或是漫畫家作為職業,看來是一個單純的人生志向的決定,手塚

自述也提到與母親方面的影響有關,然而若從當時手塚生長的時

代背景,如國際與社會情勢、生命史、日本兒童文化、經濟與社

會地位等觀點檢視,手塚的處境與考量似乎是多元並有所準備的,

Page 74: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漫畫家或醫師﹖------從 1952 年手塚治虫的選擇談起 71

甚至在漫畫創作的風格、社會影響與收入都已經奠定了基礎,也

未放棄醫學學位的經營與執照的取得,然後在適當時機中選擇成

為漫畫家。從以上文獻分析似乎並非如一般日本或台灣學者認為

手塚單純考量,放棄高社會地位的醫師與收入而選擇興趣做為一

生的職業的崇高性。然而,無論如何,對於手塚治虫而言,《怪

醫黑傑克》的成功讓醫生與漫畫家生活的結合,總算有了完滿的

結局。

Page 75: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72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參考文獻

漫畫

手塚治虫,《怪醫黑傑克》全集,台北市:時報,1993 年。

手塚治虫,《原子小金剛》1-5 集,台北市:臺灣東販,2011 年。

手塚治虫,《緞帶騎士》全集,台北市:時報,1994 年。

手塚治虫,《手塚治虫的漫畫之旅》,台北市:臺灣東販,2012

年。

手塚治虫,《三個阿道夫》,台北市:臺灣東販,2001 年。

宮崎克原作,吉本浩二漫畫,《怪醫黑傑克的誕生》,台北市:

臺灣東販,2012 年。

中文文獻

Lasalle 石井、巽尚之著,黃穎凡譯,《手塚治虫—留給未來的七

件禮物》,台北市:三采文化,2012 年。

手塚治虫著,游珮芸譯,《手塚治虫—我的漫畫人生》,台北市:

玉山社,2007 年。

半藤ㄧ利著,林錚穎譯,第一、の二部《昭和史》上、下集,台

北市:玉山社,2010 年。

竹內オサム,《手塚治虫—不要做藝術家》,台北市:臺灣東販,

2009 年。

Page 76: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漫畫家或醫師﹖------從 1952 年手塚治虫的選擇談起 73

宮川健郎著,黃家琦譯,《日本現代兒童文學》,台北市:三民

書局,2001 年。

陳仲偉,《怪醫黑傑克論—醫學倫理與漫畫文化的觀點》,台北

市:臺灣東販,2012 年。

佛洛伊德著,林尘等譯,《佛洛伊德后期著作選》,上海:上海

譯文出版社,2006 年。

日文文獻

石子順,《平和の探求—手塚治虫の原点》,東京都:新日本出

版社,2007 年。

田中弥千雄,《アトムは 僕が殺しました—手塚治虫のこころ》,

東京都:サンマ--ク,2002 年。

佐藤忠勇、野村正昭等,《別冊太陽—子どもの昭和史》,東京

都:平凡社,2001 年 1 月。

Page 77: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第 10 期 書介

第 74-76 頁 2014 年 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74-76

《一雙手都不能放:力挽狂瀾的陳清圳校長》

陳介英*

台灣的教育問題雖然已有很多的討論,但面對各種層出不窮

的問題與五花八門推陳出新的教育理論,我們最欠缺與需要的依

然是如何從實踐中找出確實可行的道路。陳清圳校長,一個熱愛

爬山與重視自然生態保育的校長,用他的愛心與耐心打造出令人

驚豔的教育典範:在台灣雲林山區鄉下持續的培養出一群群,能

夠自主學習的孩子。

從這本書,我們看到的是教育理念如何可以變成活生生展現

在學生身上的一種能力。在書中他指出了:「先讓孩子脫離情境,

建立孩子的學習自信,培養內在的自主性,這也是我不斷帶孩子

去爬山、旅行和環島淬練的重要原因」他這種培養孩子自主學習

的作法,聽起來或許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做起來很難。因為除

了要克服的除了傳統教育行政單位對教育創新作法的不支持外,

還要挑戰家長對小孩的過度保護與溺愛。

這本書對於喜歡教育與關懷教育的人最具有學習與參考價值

的地方,應在於他在辦學中,將學校與社區真正的結合在一起。

如他在文中所陳述的:「從廣泛的認識到深度的探索,孩子一步

*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Page 78: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一雙手都不能放》75

一步的認識自己的家鄉,而現在竟然是要用行動,來保護自己生

長的土地。」對比之下,在台灣我們最常可見的教育是從小學開

始,就逐漸脫離社區、脫離生活,最後是脫離了整個社會。

而他之所以這麼做,我們從他書的一段話可清楚瞭解原由:

「價值觀的建立,是我們目前社會裡最欠缺的。而正確的價值觀,

也無法直接在課堂上教導,例如,學校要孩子不要亂丟垃圾,孩

子在學校做得很好,但回到家裡就又變成另一個樣子。原因出在

哪裡?因為我們的學習少了歷程。一個學習活動如果少了歷程,

課程將沒有品質;學習沒品質,那生命將會少了價值。」

沒錯,當今台灣教育最大的問題即在於我們在孩子的學習過

程中,一直在將歷程抹去,到最後培養出的是一個沒有感動與好

奇心及活力枯竭的軀體。然而,問題即在於所謂的歷程是什麼?

這就要再借用書中所提到的一段話來說明:「小囿在學校是一個

不善表達的孩子,當她願意主動來幫忙時,我才明瞭,原來孩子

的教育並無法直接來自課本的啓迪,而是要在適合的情境中才能

被啟發出來;更進一步說,孩子生命的能量無法在書本累積,必

須在生活實踐中內化而成。」

從本書可以很清楚的讓我們看到,回到生活與自然環境

的接觸,對於小孩的學習是多麼重要,它不應是教育的補充,而

應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換言之,從本書我們可以清楚看到,

若有生活中的現實事務接觸與實踐經驗,孩子的學習才會變成是

Page 79: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76 庶民文化研究 第 10 期

有生命的學習,也才可能培養自主的學習,乃至使其成為一個,

具有觀察與關懷周遭人事物能力的社會一份子。

Page 80: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

第十一期徵稿啟事

一、本期刊為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庶民文化研究中心發行之學術刊物,每年刊

行二期。

二、本刊以發表有關日常生活之人事物及與其相應之文化內涵之經驗與理論研究

為主,研究論文經匿名審稿形式通過後予以刊出,其他部分之文稿則以編輯

委員審議通過即予刊登。本刊不接受任何翻譯作品及已刊登之論文,來稿請

勿再投寄其他刊物。

三、本期刊之文章牽涉著作權部份(如圖片及較長篇之引文),請事先取得原作者

或出版者之書面同意,本刊不負著作權責任。

四、來稿務請以 Word 編輯排版,一式三份文稿並附電子檔(可用 e-mail 傳送),

內容以不超過二萬字為原則。

五、研究論文來稿請依 APA 格式撰寫。

六、論文被接受後,須按本刊之撰稿體例排版,並將論文檔案及「著作權授權同

意書」寄回。

七、來稿一經刊登,致贈本期刊 2 本及抽印本 5 份。

八、本刊隨時接受來稿。刊登時間依評審進度及本刊出版時間而定。

九、論文格式,請從本中心網站自行下載

網站:http://www.csel.fcu.edu.tw/

十、來稿請寄 407 台中巿西屯區文華路 100 號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庶民文化研

究中心收。

電話:(04)24517250 轉 5512,傳真:(04)35072137

E-mail 帳號:[email protected]

--------------------------------------------------------------------------------------------------------------

出版者: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庶民文化研究中心

編輯者:《庶民文化研究》編輯委員會

Page 81: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庶民文化研究》審稿與出版辦法

一、期刊編輯委員會就來稿做初步篩選,凡符合本刊性質及形式要件

者即行交付審查。

二、研究論文審查採雙匿名方式進行。

三、審查委員需於三週內寄回審查意見。

四、評審意見分為三類:接受刊登、修改後刊登與不適宜刊登。

審查人一

審查人二 接受刊登 修改後刊登 不適宜刊登

接受刊登 接受刊登 修改後刊登 送第三審

修改後刊登 修改後刊登 修改後刊登 送第三審

不適宜刊登 送第三審 送第三審 不適宜刊登

五、為確保評審之匿名性,編輯委員會討論評審意見時,不列出評審

人資料。

六、所有評審意見得由編輯委員會送交作者。

七、除有特殊原因,投稿人逾期交付編輯委員會所要求之資料,視為

撤稿。

八、本辦法經編輯委員會議通過後施行,變更時亦同。

Page 82: 庶民文化研究 - fcu.edu.t · 庶民文化研究第10 期 研究論文 第1-30 頁 2014 年9 月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No.10, September 2014, pp.1-30 寧夏吳忠地區出土唐代塔式罐初探

ISSN 2078-9548

Journal for Studies of Everyday Life

Research Articles

Wallace Academic English Chich-Chia Hu

Wallace Academic Editing

Village Governance and Possibilities in Central Taiwan

Chieh-Ying Chen

Research Summary

Cartoonist or Doctor? Osamu Tezuka’s decision in

1952 Ai-Jane Huang

Book Briefing

Do Not Let Go: Principle Qing-Jun Chen, Who

Endeavored to Save a Crisis

Chieh-Ying Chen

No.10 September,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