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曉嫻教授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四年級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to Music Composition for Fourth Graders 研究生:郭筱彣撰 中華民國 107 6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曉嫻教授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四年級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to Music Composition for Fourth Graders

研究生:郭筱彣撰

中華民國 107 年 6 月

Page 2: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Page 3: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i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之歷

程、學習成果以及省思。研究者以臺中市開心國小(化名)一百零六學年

度四年級快樂班(化名)學童為研究參與者,採行動研究法。

根據文獻探討之結果,研究者使用配對學習、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及

共同學習法等合作學習策略,並自編節奏創作與旋律創作之教學方案設計,

實施為期十週、每週一堂課,共計十堂課之音樂創作教學。後以「研究諍

友觀察記錄」、「研究者觀察記錄」、「錄影」、「學生作品」及「學生回饋單」

作為本研究之工具。研究所得資料以質性描述紀錄並以三角校正法進行交

叉檢核,所得結果歸納整理為以下結論:

一、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教學之活動設計適

宜。

二、 學生音樂創作之學習成果

(一)音樂創作之分組方式考量學生同儕間交友情形,能提高學生學習

動機,小組參與程度由被動轉為積極。

(二)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教學有助於學生學

習團隊合作、音樂創作與音樂鑑賞。

三、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有助

於增進教師專業發展與成長。

根據結論,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音樂創

作教學以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音樂創作、音樂創作教學、合作學習策略

Page 4: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ii

Page 5: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iii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action researchwas to explore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applied on music creation of fourth graders and discussedteaching

process,students’ outcomes, and reflections.The participants were elementary school

fourth graders in Taichung.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the researcher designed ten forty-minute lessons, one

lesson a week, to teach rhythmic and melodic composition by us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ies,namely paired learning, STAD, and learning together. Research

instruments included Peer observation form, Observation form, Video, Student’s

works, and Student’s feedback sheets.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and verified by triangulation. The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

1. Curriculum desig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in music creation teaching

was appropriate.

2. Students’ outcomes

2-1 Student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as important factor for grouping. The

choice of grouping in music creation would increase students’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he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2-2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to music creation teaching was helpful for

team learning, music creation, and music appreciation.

3. The process of this action research improve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the teacher.

Base on the conclusions, the researcher proposed related recommendations as

references for music creation teaching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y, Music composition, Music composition

teaching.

Page 6: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iv

Page 7: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v

目次

摘要 ............................................................................................................. i

Abstract .................................................................................................... iii

目次 ............................................................................................................. v

表次 ......................................................................................................... viii

圖次 ........................................................................................................... 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音樂創作教學 ..................................................................... 7

第二節 合作學習 ............................................................................ 14

第三節 音樂創作教學與合作學習之相關研究 ........................... 2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25

第一節研究方法與架構 ................................................................... 25

第二節研究參與者與研究者角色 ................................................... 26

第三節研究流程 ................................................................................ 28

第四節教學實施計畫........................................................................ 31

Page 8: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vi

第五節研究工具 ................................................................................ 34

第六節資料整理與分析 ................................................................... 36

第七節研究倫理 ................................................................................ 3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39

第一節 教學歷程與學習成果 ...................................................... 39

第二節 教學省思與討論 .............................................................. 5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69

第一節 結論 .................................................................................. 69

第二節 建議 .................................................................................. 71

參考文獻 ................................................................................................... 75

一、 中文文獻 .............................................................................. 75

二、 西文文獻 .............................................................................. 79

附錄 ........................................................................................................... 80

附錄一 音樂創作教學之相關研究 ............................................... 80

附錄二 合作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 ............................................... 84

附錄三 教學活動設計 ................................................................... 91

附錄四 研究諍友觀察記錄 ......................................................... 101

附錄五 研究者教學省思 ............................................................. 102

附錄六 學生回饋單...................................................................... 103

Page 9: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vii

附錄七 專家效度審查建議彙整 ................................................. 104

附錄八 家長同意書...................................................................... 112

Page 10: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viii

表次

表 2-1 中年級音樂創作相關之能力指標 ........................................... 10

表 2-2 適用於不同功能的合作學習策略 ........................................... 17

表 3-1 教學課程大綱 ........................................................................... 32

表 3-3 內容效度之審查專家名冊 ....................................................... 35

表 3-4 研究資料代碼 ........................................................................... 36

Page 11: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ix

圖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26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30

圖 3-3 行動研究三角校正 .................................................................... 35

圖 4-1 S2-5-1020 ................................................................................ 42

圖 4-2 S2-3-1020 ................................................................................ 42

圖 4-3 S2-4-1020 ................................................................................ 42

圖 4-4 S2-1-1020 ................................................................................ 42

圖 4-5 S3-2-1027 ................................................................................ 44

圖 4-6 S3-4-1027 ................................................................................ 44

圖 4-7 S3-1-1027 ................................................................................ 44

圖 4-8 S4-1-1103 ................................................................................ 46

圖 4-9 S4-4-1103 ................................................................................ 46

圖 4-10 S4-3-1103 .............................................................................. 46

圖 4-11 S6-1-1110 .............................................................................. 49

圖 4-12 S6-3-1110 .............................................................................. 49

圖 4-13 S6-4-1110 .............................................................................. 49

圖 4-14 S6-2-1110 .............................................................................. 49

圖 4-15 S8-4-1201 .............................................................................. 53

Page 12: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x

圖 4-16 S8-6-1201 .............................................................................. 53

圖 4-17 S8-1-1201 .............................................................................. 53

圖 4-18 S8-3-1201 .............................................................................. 53

圖 4-19 S9-1-1215 .............................................................................. 55

圖 4-20 S9-3-1215 .............................................................................. 55

圖 4-21 S9-4-1215 .............................................................................. 55

圖 4-22 S9-2-1215 .............................................................................. 55

圖 4-23 S9-5-1215 .............................................................................. 55

Page 13: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四年級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

研究者以臺中市開心國民小學(化名)一百零六學年度四年級快樂班(化

名)學童做為研究參與者,採取行動研究,以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四年級

藝術與人文音樂科之教學。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第二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教育部 97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提到(教育部,2011),

藝術與人文領域教材應涵蓋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與其他綜合形式藝

術等個別與綜合性的鑑賞與創作,及其與歷史、文化的關係;評價、反思

與價值觀的建立;實踐和應用生活藝術及聯絡其他學科等範疇。其中音樂

的基本學習內容要項包含:音樂知識、音感、認譜、歌唱、樂器演奏、創

作、欣賞等範疇。

研究者自幼學習鋼琴,國小開始就讀音樂班一路至大學音樂系畢業,

在正規的音樂班教育體制下,學校課程安排多是音樂理論、音樂基礎訓練、

音樂欣賞與演奏技巧等的學習,幾乎沒有音樂創作相關的課程。郭美女

(2000)認為創作是人的本能,創作就是把已知的經驗重新結合,產生具

有新價值的東西;而新的思想觀念是從已知的經驗中產生的。研究者在代

理期間教學時卻發現,若是要學生進行音樂創作,學生通常都會覺得自己

不是作曲家,所以不會,或是害怕自己不對,不敢嘗試,因此想做音樂創

作方面的研究,希望可以帶領孩子透過創作的過程而喜愛音樂,勇於創作

並將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也期待可以透過教學與研究來充實這方面的知

能,檢視與改善自己的音樂創作教學能力。

Page 14: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2

在學習方法與策略方面,研究者自身求學經驗大多是老師運用講述法

或是練習法,教師上課講述,學生回家背誦或是習寫題目至精熟,然後再

測驗評量,演奏技巧也多是自己練琴然後參加考試。金信庸(2004)認為,

「背誦、記憶、反覆練習」成為音樂教學或學生學習的方法,不僅會讓學

生失去思考能力,練習時的進行也失去對每個環節行為的監控能力。此種

僵化的教學模式造成學生興趣低落,若學生學習興趣低落,那麼學習就不

會有好的成效,因此研究者想藉由改變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之學習興趣。

相較於傳統講述式的教學法,合作學習法與其最大的不同在於小組學

習活動方式的增加,藉而提供了學生培養合作技能的機會。在 21 世紀,

合作是一項重要的素養。OECD 結合來自全球 60 個研究機構,超過 250

位專家學者共同提出了「21 世紀需要被評量與教導的技能」,其中就包括

了溝通與合作的能力(曾建銘,2015)。蘋果、思科、微軟、戴爾電腦等

公司與美國教育部,共同創立了 21 世紀關鍵能力聯盟(P21, 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也認為集體合作的創造力與創新力是 21 世紀關鍵能力

之一(曾建銘,2015)。高俊傑(2004)認為合作學習的目的在使學習活

動成為共同合作的活動,其成敗的關係為團體的榮譽,亦是達成多重教育

目標最有效的方法。

在音樂教學上,研究者閱讀到使用合作學習的成功相關經驗,像是蔡

幸芝(2013)研究發現藉由良好的同儕(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學童學習動

機;蘇怡菁(2016)的研究也發現合作學習能使學生更加專注,透過團體

任務的執行,有效達成音樂學習的成效,且合作策略應用能夠突破傳統教

學模式,透過師生合作成就加乘。因此也想使用合作策略運用到音樂的教

學當中。本研究中,研究者使用三種合作學習策略,分別是配對學習法、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以及共同學習法,來探究節奏與旋律之作曲教學歷程

與學生學習成果,最重要的是研究者透過此研究獲得的專業成長與省思。

Page 15: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來探討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四年級音樂創作之

成果,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說明如下:

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

(一) 探討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之歷程與

學習成果。

(二) 探討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之省思。

二、 待答問題

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待答問題如下:

(一)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之歷程為何?

(二)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之學習成果為何?

(三) 運用合作學習策略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之省思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使用之名詞意義明確呈現,茲將本研究所使用到的重要名

詞加以解釋,以利瞭解本研究的主題與說明。

一、 音樂創作

梁斐瑜與高振耀(2015)認為創作是一個從無形抽象到有形具體產品

的創造過程,其歷程可能很漫長,也有可能是瞬間爆發靈光乍現的結果,

過程可能是線性的也可能是不斷循環修正的。范儉民(1990)指出,音樂

創作活動最簡單直接的意義,就是讓孩子在音樂裡,給予好好表現自己的

機會。音樂創作包含了作曲、即興以及編曲(Brophy,2000)。且注重的是

音樂創作的過程而非結果。教師在進行音樂創作教學前,必須先給予學生

Page 16: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4

音樂創作的材料以及適當的引導,最重要的是給予孩子輕鬆、自由開放的

創作空間,帶領孩子嘗試使用不同的音色、音階、旋律、節奏、和聲和曲

式結構等音樂元素創作樂曲(梁寶華,2005)。

本研究中所指音樂創作係為教師藉由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導學生使用

節奏以及旋律作出具原創性之短小樂曲。

二、 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一個與同儕一起學習的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透過相互的

刺激與鼓勵,一起努力朝向共同的目標成長(高俊傑,2004;張世忠,2000)。

其常以多元性、異質性的方式分組進行學習活動,重視正向、相互依賴的

學習環境,並強調均等的成功機會以及社會合作的技巧(張新仁、黃永和、

汪履維、王金國與林美惠,2013)。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時除了要清楚陳

述學習的目標、將工作的內容架構與系統化、也要教導並評量合作的過程

以及討論各組的表現並提供意見。

本研究所指之合作學習係以配對學習、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以及共同

學習法來引導學生分享與討論、共同完成任務目標,以帶領學生來學習。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主要就研究所涉及之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兩方面,做以下分述說

明:

一、 研究範圍

在研究範圍方面,研究者針對研究對象、研究時間及研究內容說明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開心國小四年級快樂班之學童,10 名男生、11 名女生,

共計 21 人,其中有兩位學生不參與本研究,但因授課時間為學校音樂課

時間,因此還是與同學一起參與課堂活動,但其在課堂中創作之作品與學

Page 17: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5

生回饋單等資料不會放入此研究中。

(二) 研究時間

本研究之教學實施時間自 106年 10月至 106年 12月止,每週一節課,

共設計 10 堂音樂教學活動,於音樂課實施教學。研究者將進行二循環階

段之教學,第一循環階段為 10 月三週和 11 月三週,總共 6 節課;第二循

環階段為 11 月最後一週和 12 月三週,總共 4 節課。

(三) 研究內容

本研究欲探究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之實施

歷程、學習成果,及教學者的省思。音樂創作範圍為節奏及旋律,其他音

樂教學內容,如認譜、音感、歌唱、欣賞等則不在本研究之範圍內。

二、 研究限制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教學課程由研究者自行設計,並親自於教學現

場進行教學活動。因此,研究者的個人特質與觀點,難免影響研究的歷程

與客觀性。為求研究的真實性,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將反省與檢討每

一個步驟,並使用多元的方式來蒐集資料,包括:教學者教學觀察表、研

究諍友觀察紀錄表、小組成果作品、學生回饋單、錄影等,其中研究諍友

有兩名,一名為開心國小的音樂教師,另一名為就讀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

業碩士學程音樂組之研究生。透過多樣化資料的整合與相互印證,降低研

究者主觀的偏見,以獲得比較符合真實情況的結果。

Page 18: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6

Page 19: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行動研究旨在探討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之

歷程、學習成果及省思。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為音樂創作教學;第二節

為合作學習;第三節為音樂創作教學與合作學習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音樂創作教學

一、 音樂創作理論

美國機遇音樂作曲家 John Cage(1961)認為「音樂的素材就是聲響與寧

靜」,簡單且基本的定義說明了音樂及音樂創作的本質。范儉民(1990)

指出,音樂創作活動最簡單直接的意義,就是讓孩子在音樂裡,給予好好

表現自己的機會。

Guderian(2012)認為給予學生音樂創作與寫作的機會,能夠擴大他們在

音樂方面的技能和理解的發展,以及培養他們解決問題、自我表達以及音

樂學習的興趣。Judy Bond(2016)提到一個具有創造性的音樂教師能夠帶領

孩子學習難度更高、更複雜的音樂知識與技能,同時也能促進學生保持自

主、自發性的學習動機,進而使學生有更好的自我表達能力與想像力來幫

助音樂創作的進行。郭美女(2000)認為創作是人的本能,創作就是把已

知的經驗重新結合,產生具有新價值的東西;而新的思想觀念是從已知的

經驗中產生的。梁斐瑜與高振耀(2015)認為創作是一個從無形抽象到有

形具體產品的創造過程,其歷程可能很漫長,也有可能是瞬間爆發靈光乍

現的結果,過程可能是線性的也可能是不斷循環修正的。

音樂創作包含三個面向,分別是作曲、即興以及編曲(Brophy,2000):

(一)作曲,在作曲時孩子創造新的音樂,目的在修改音樂產出結果以適

合孩子的需要或願望;(二)即興,與作曲非常不同的是,即興演奏者自

發性地創造新的音樂而沒有意圖進行修改,也就是說孩子創作的東西會維

Page 20: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8

持不變;(三)編曲,編曲包括用一個現有的音樂作品來創作新的音樂表

演,也包括用現有的文學書籍來發展音樂的設置,編曲的過程可能包含作

曲、即興,或是兩者皆有。雖然這些都是新創作的音樂作品,但創作它們

所需的過程和材料都是不同的。根據 Grove Music Online 對於作曲

(composition)、即興(improvisation)以及編曲(arrangement)的定義如下。作

曲(Blum,n.d.):創作音樂的過程或是活動,以及這類活動相關的產物。即

興(Nettl,2014):當一個音樂作品或是音樂作品的最終形式正在進行時所

產生的創作。編曲(Whittall,n.d.):將音樂改編成不同於它最初作曲形式的

作品。

在音樂創作教學上,梁寶華(2005)認為音樂創作教學就像是寫作教

學一樣,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創作前,必須先提供充分的知識還有技能。而

且創作教學活動得和表演以及聆聽活動互相搭配,否則學生將因為缺乏其

他音樂作品的刺激而較難發揮其音樂理念。梁寶華(2005)提出音樂創作

教學有四大目標:第一,音樂創作鼓勵學生發展其創造力,嘗試使用不同

的音色、音階、旋律、節奏、和聲和曲式結構等音樂元素創作樂曲。第二,

透過創作活動讓學生理解音樂。第三,為了引起學生學習音樂動機。第四,

讓學生明白作曲家的創作過程,並且能夠透過音樂藝術創作來表現自我的

思想與感情。范儉民(1990)提出創作教學的目的不是在於培養兒童成為

作曲家,而是讓他們在經過教師的引導後,從摸索、模仿,即興演奏和創

作的過程中認識音樂,進而喜愛音樂,並且能夠勇於創作,將心中的想法

給表達出來。

在鄭方靖(2012)的《當代五大音樂教學法》中所提到與音樂創作有

關的教學法有:

(一) 達克羅茲音樂教學法(Dalcroze Eurhythmics):達克羅茲音樂教學法

用來達到教學目標的主要手段有律動、說白、歌唱以及即興創作。

Page 21: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9

即興幫助學生感性的運用音樂節奏與旋律素材來創造音樂的能力。

即興創作的媒介有很多種,有律動、說白、故事、歌唱及樂器彈奏

等。

(二) 奧福音樂教學法(Orff Approach):奧福音樂教學法的教學主要手段

是律動、歌唱(包括說白)、樂器合奏與即興創作。而其中強調曲式

提供許多即興創作的形式,從短短的動機、模式、問答句,樂句到

整首音樂,即興創作過程中學生接受挑戰並獲得成就與滿足。

(三) 戈登 (Gordon E. E.)音樂教學法:戈登在音樂聽想能力 (music

audiation)中將人類的聽想類型分為八種,分別是傾聽、讀譜、寫譜、

憶起並演奏、憶起並寫譜、創作或即興、讀譜式的創作或即興以及

寫譜式的創作與即興。

綜合上述,音樂創作教學包含了作曲、即興以及編曲,且注重的是音

樂創作的過程而非結果,教師在進行音樂創作教學前,必須先給予學生音

樂創作的材料以及適當的引導,最重要的是給予孩子輕鬆、自由開放的創

作空間,帶領孩子嘗試使用不同的音色、音階、旋律、節奏、和聲和曲式

結構等音樂元素創作樂曲。

二、 音樂創作教學內涵與策略

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包含視覺藝術、音樂、表演

藝術三方面之學習(教育部,2011),以培養學生藝術知能,鼓勵其積極

參與藝文活動,提升藝術鑑賞能力,陶冶生活情趣,並以啟發藝術潛能與

人格健全發展為目的。其課程目標有三項:探索與表現、審美與理解、實

踐與應用。在學習階段劃分方面,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將國小階段的學習

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國小一至二年級、第二階段為國小三至四年級、

第三階段為國小五至六年級。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四年級學生,因此研究

者依據教育部頒佈之 97 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教育部,2011)整理與

Page 22: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0

第二學習階段音樂創作相關之能力指標如表 2-1:

表 2-1

中年級音樂創作相關之能力指標

課程目標 分段能力指標

探索與表現 1-2-1 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瞭解不同創作要

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

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

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1-2-3 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

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

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

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

1-2-5 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

活動。

審美與理解 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

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

實踐與應用 3-2-11 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

人心靈。

3-2-13 觀賞藝術展演活動時,能表現應有的禮貌與態

度,並透過欣賞轉化個人情感。

註:研究者整理自 97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

域(教育部,2011)。

教育部(2011)也提供給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師不同統整內涵(表

現試探、基本概念、藝術與歷史文化、藝術與生活)具體的教學內容參考

與建議。因本研究研究對象為四年級,因此聚焦於中年級階段的內容作探

討。在音樂與表現試探的部分,有兩點:(一)即興或創作曲調,如:四

小節曲調、問句與答句、反覆樂句,以運用所習得的音樂知識與技能;(二)

運用適當的記譜方式記錄創作之作品,如:五線譜、簡譜、圖形譜。在音

樂素材與概念的部分,有探索並運用各種音源以製造聲音,如:不同的人

聲、各式樂器、環境中的各種聲響,並自創符號加以記錄。藝術與歷史文

化的部分沒有提及音樂創作的內容。在音樂與生活的部分,有觀察及認識

Page 23: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1

生活中各種物件發聲特性和習慣,選擇個人擅長的方式表現與分享,如:

肢體聲響、動物的叫聲、樂器的演奏姿態。

在進行音樂創作教學時,謝苑玫(2005)於<音樂的創造性思考>一

文中提到四個面向:

(一) 用聲音思考(Thinking in Sound):把「想像聲音」當作音樂活動的

關鍵;

(二) 美的判斷:要求學生對聲音作擴散性與聚斂性的思考;

(三) 運用創造性活動整合技能:把所有鼓勵創造思考的音樂活動,當

作音樂教學的核心;

(四) 評量:多元評量。

林淑芳(2016)也提供以下幾點基本原則給教學者參考:

(一) 積極的傾聽觀察;

(二) 以遊戲情境進入,開放的學習氛圍與延續性的創作;

(三) 培養對寧靜的自覺;

(四) 創作課題簡單清晰;

(五) 進行創作活動:模仿與探索、即興、組織作曲、呈現省思與圖像

記譜。

Bond(2016)認為教師在教師中實施音樂團體創作教學時應該要強調以

下幾點原則:

(一) 以非判斷性的態度接受和考慮所有的想法;

(二) 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高度信任;

(三) 用正增強的方式建立信心;

(四) 教師要具有冒險的態度,例如對學生說「我們來試看看」;

(五) 以「失敗」的感知作為通往成功道路的實踐;

(六) 教師要作藝術以及音樂的模範;

Page 24: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2

(七) 還要傾聽!為了帶領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創作,教師必須要傾

聽、分析、評論還要重視學生的作品。

Brophy (2000)提出在作曲任務的設計上提供以下七個步驟:

(一) 確認要完成的作曲類型-節奏、旋律、樂器或人聲-以及要加入

伴奏與否。

(二) 為任務選擇可評量的元素。

(三) 決定作曲最小的長度,不論是以小節或是以分鐘計算。

(四) 確認任務的內涵:單一樂器(包括人聲),無伴奏;多項樂器,無

伴奏,多項樂器,有伴奏。

(五) 確認要投入任務的時間(課程數)。

(六) 決定作曲要被記譜下來與否。

(七) 為任務開發標準,並預備分配給學生。

綜合上述,音樂教學內涵研究者取 97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

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音樂與表現試探、音樂素材與概念以及音樂與生活

之內容作為教學內容設計的依據,運用正增強來建立學生信心,並遵循創

作主題簡單清晰、創作任務目標明確的原則來引導學生進行節奏與旋律之

創作。

三、 音樂創作評量

評量的方式,根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的五條規定

(教育部,2015):應依第三條規定,並視學生身心發展及個別差異,採

取下列適當之方式辦理:

(一) 紙筆測驗及表單:依重要知識與概念性目標,及學習興趣、動機

與態度等情意目標,採用學習單、習作作業、紙筆測驗、問卷、檢

核表、評定量表等方式。

(二) 實作評量:依問題解決、技能、參與實踐及言行表現性目標,採

Page 25: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3

書面報告、口頭報告、口語溝通、實際操作、作品製作、展演、行

為觀察等方式。

(三) 檔案評量:依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本於目的導向系統彙整或組織

表單、測驗、表現評量等資料及相關記錄,以製成檔案,展現其學

習歷程及成果。

教育部(2011)在 97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

習領域實施要點中的教學評量所提到的評量方法有:

(一) 運用觀察是藝術領域中最常用的方式,常與探索、操作、示範、

口頭描述、解釋、情境判斷、價值體系等方式一起使用。

(二) 藝術評量涵蓋認知、動作技能、情意、社會責任等藝術行為,包

括知道、察覺、探索、組織、評價、操作、合作與互動等行為層次。

(三) 評量歷程中將學生各種藝術學習活動表現加以記錄,並應用量化

形式資料(如:藝術認知測驗、美感態度量表、表現作品、素養指

標測驗等),與質化形式資料(如:觀察紀錄、角色扮演、自學計畫、

審美札記、藝術生活規劃等),協助學生達到藝術學習與藝術素養的

基本能力。

(四) 善用其他評量方法,如:問答、問卷調查、軼事記錄、測驗、自

陳法、評定量表、檢核表、基準評量、討論等,確實掌握教學目標。

黃麗卿(1998)認為最適合來評量孩子的音樂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方

法,包括:

(一) 檢核表,或由老師、父母藉助錄影帶所做的軼事記錄以及孩子所

表現的口語及非口語行為來評量;

(二) 系統化的觀察資料,像是:工作過程中所表現的行為、事件和孩

子的參與意向;

(三) 利用評定量表收集有關孩子們所回答或反映的一些量化資料,像

Page 26: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4

是創造行為中的精進力、獨創力、挑戰性等的反應程度。

對於音樂的創造思考活動而言,謝苑玫(2005)認為學生學習檔案對

於記錄音樂創造思考力的成長是一個可用的評量方式。

音樂創作是一個動態且複雜的歷程,可使用之評量可分為質性以及量

化的方式,質性的部分可以用觀察記錄、實際操作、展演、學習單、檔案

評量等做呈現;量化的評量方式則可以使用評定量表、檢核表等。本研究

採取觀察記錄、實際操作、展演、學生作品、檔案評量等質性評量的方法。

第二節 合作學習

在 21 世紀,合作是一項重要的素養。OECD 結合來自全球 60 個研究

機構,超過250位專家學者共同提出了「21世紀需要被評量與教導的技能」,

其中就包括了溝通與合作的能力(曾建銘,2015)。蘋果、思科、微軟、

戴爾電腦等公司與美國教育部,共同創立了 21 世紀關鍵能力聯盟(P21,

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也認為集體合作的創造力與創新力是 21

世紀關鍵能力之一(曾建銘,2015)。

一、 合作學習定義與特色

高俊傑(2004)認為合作學習的目的在使學習活動成為共同合作的活

動,其成敗的關係為團體的榮譽,亦是達成多重教育目標最有效的方法。

吳俊憲、黃政傑(2006)認為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策略或方式,意指將個

別的學生組成小組(group)或團隊(team),鼓勵小組成員間互助合作,一起

討論和澄清想法、探究、思考、推理及解決問題,以達成特定的教學目標。

張世忠(2000)認為合作學習是學生以小組的型態一起努力朝向一個

共同目標,在學習的過程中互相的刺激與鼓勵,而使團體的共同目標產生

最大的效能。張新仁、黃永和、汪履維、王金國與林美惠(2013)認為分

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型態,指兩個以上的人透過互動與互助還有責任分

Page 27: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5

擔來達成共同學習的目標,而且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每位小組成員不僅要

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也要幫助同組的成員學習。並且強調要以學習者為中

心,提供學生主動思考、相互討論或小組練習的機會,讓教學不再侷限老

師的直接教導。

關於合作學習的特色,黃政傑(1996)指出,合作學習背後的基本觀

念是學生願意見到小組成功的達成學習目標,他們會鼓勵其他同學追求卓

越的表現,甚至會幫助其他同學實現。有以下幾點特質:(一)異質性分

組;(二)積極的互賴;(三)面對面的互動;(四)個別績效;(五)人際

歷程的運用;(六)小組酬賞。

張新仁、黃永和、汪履維、王金國與林美惠(2013)整理出五個分組

合作學習的主要特色:

(一) 常採異質分組:教師可考量學生的學習成績或表現、性別、族群、

身心特質、多元智能以及同儕關係做為多元異質性組合之考量。

(二) 學習過程重視正向的相互依賴: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能建構

正向的相互依賴學習環境,重視小組內同儕之間的互動與互助,形

塑榮辱與共、脣齒相依的氛圍。

(三) 學習結果強調個別負責:雖在學習過程中強調彼此的協作與互動,

但學習的結果則強調學生為各自的學習結果負責,像是可以分開進

行小考、隨機抽選小組成員口試、隨機選一位小組成員的作業為小

組成績或是在小組的成果報告上註明每位成員的貢獻。

(四) 成功機會均等:強調只要努力就有相同的、公平的成功機會,像

是可以採計個人進步積分、將相同程度者同組競賽還有提供符合不

同學生程度的學習材料。

(五) 加強社會(合作)技巧:合作技巧是許多合作學習失敗的關鍵。

合作學習重視教導學生專注、傾聽、輪流發言、掌握時間、切合主

Page 28: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6

題、主動分享、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對事不對人以及達成共識等。

合作學習的工作流程特色有五大步驟(郝永崴等人譯,2007):(一)

清楚陳述活動的目的;(二)工作的內容架構與系統化;(三)教導並評量

合作的過程;(四)討論各組表現並提供意見;(五)任務報告。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是一個與同儕一起學習的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

透過相互的刺激與鼓勵,一起努力朝向共同的目標成長。常以多元性、異

質性的方式分組進行學習活動,重視正向、相互依賴的學習環境,並強調

均等的成功機會以及社會合作的技巧。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時除了要清楚

陳述學習的目標、將工作的內容架構與系統化、也要教導並評量合作的過

程以及討論各組的表現並提供意見。

二、 合作學習策略

合作學習策略種類相當多元,張新仁、黃永和、汪履維、王金國與林

美惠(2013)認為依適用的教學情境大致可以將分組合作學習的策略分為

三大取向,分別是:「分享與討論」、「精熟」、以及「探究」,而每一種取

向又各自有不同的策略(表 2-2)。其中,「分享與討論取向」的合作學習

法,適用於促進同儕之間分享與討論,強調學習者經驗、觀點或想法的交

流;「精熟取向」的合作學習法,適用於協助學生精熟上課的內容,強調

學習者對學習材料的精熟;而「探究取向」的合作學習法則適用於教師引

導小組進行主題探究,強調學習者對特定主題的探究、問題的解決或是學

習任務的達成。

Page 29: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7

表 2-2

適用於不同功能的合作學習策略

取向 分享與討論

(sharing&

discussion)

精熟

(mastery)

探究

(inquiry)

策略 六六討論

(Phillips-66)

配對學習

(paired learning)

拼圖法

(jigsaw)

腦力激盪

(brainstorming)

相互教學

(reciprocal)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STAD)

拼圖法第二代

(jigsaw-II)

認知學徒制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學習共同體

(learning community)

共同學習法

(learning together)

團體探究法

(group investigation)

問題本位學習

(problem-based

learning)

註:研究者整理自分組合作學習教學手冊(張新仁、黃永和、汪履維、王

金國與林美惠,2013)。

以下將簡單介紹表格內之十二種合作學習策略:

(一) 六六討論(Phillips-66):

是一種使在最短時間內達到人人參與、集思廣益的方法。六人為一組,

每人發言一分鐘,最後由主席歸納出最好的意見。教學流程如下:1. 決定

主題;2. 分組(盡量六人一組);3. 各組中推舉一位主持人(兼紀錄);4. 共

同靜思一分鐘;5. 每人發言一分鐘;6. 自由交談 3~5 分鐘;7. 主持人歸

納大家的意見;8. 各小組代表在大團體中報告(教育部教育 Wiki,n.d.)。

(二) 配對學習(paired learning):

一種由「兩人配對」來進行練習、分享、討論、探究等活動的合作學

Page 30: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8

習型態。因為兩人為一組,因此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有機會練習或是發表(張

新仁、黃永和、汪履維、王金國與林美惠,2013)。

(三) 拼圖法(jigsaw):

在此學習法中,教師需要設計一個讓學生高度互賴的學習情境,教師

只提供小組間每位成員一部份的學習材料,由學生自學、討論與分享來拼

湊出完整的學習主題內容。教學流程包含四個階段:1. 全班講述;2. 學

習小組閱讀;3. 專家小組學習;4. 回原小組教學(張新仁、黃永和、汪

履維、王金國與林美惠,2013)。

(四) 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

是一種鼓勵團體中的成員自由聯想,盡可能地發揮創意,提出各式各

樣不一樣的想法,且教師不在第一時間給予評斷。腦力激盪法進行的步驟

為:1. 決定問題;2. 說明規則;3. 鼓勵發言;4. 紀錄所提出的意見或觀

點;5. 解答並整理意見或觀點;6. 共同決定評定標準;7. 根據評定標準,

共同選取最佳意見(蘇秋紅,2016)。

(五) 相互教學(reciprocal):

強調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對話,教師最終的目標是將學習的責任逐漸

轉移到學習者身上,使學習者能夠獨立的學習以及自我監控,教師在教學

過程中,引導學生互動、互相對話(林憲宏,2004)。

(六)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

根據學習成就採取異質性的分組,小組通常會有四人:程度高者一人、

程度中等兩人(一中高、一中低)、程度較低者一人。也可依據性別、族

群、身心障礙等作為異質性分組的考量。教學流程可分為四個主要活動:

1. 全班授課;2. 小組學習;3. 隨堂小考;4. 小組表揚(張新仁、黃永和、

汪履維、王金國與林美惠,2013)。

Page 31: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9

(七) 拼圖法第二代(jigsaw-II):

教學流程由拼圖法四項活動擴展到六項活動: 1. 全班授課;2. 閱讀;

3. 專家小組學習;4. 回原小組教學;5. 小考;6. 小組表揚(張新仁、黃

永和、汪履維、王金國與林美惠,2013)。增加了小考,教師可以檢視學

習狀況與效果,小組表揚能提高團體之參與度與榮譽感。

(八) 認知學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強調學習必須提供真實情境的訓練環

境,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習的楷模,重視師生互動的教學指導方式。其

教學步驟是:1. 示範;2. 教導;3. 鷹架輔助;4. 闡明;5. 反省;6. 探

索(周春美,2010)。

(九) 學習共同體(learning community):

是日本學者佐藤學提出的教學法,薛雅慈(2014)歸納出學習共同體

之八個重點:1. 學習是展開與世界、他人、自己的對話與聆聽關係;2. 活

動、協同、反思為學習的三要素;3. 強調異質性分組;4. 重視學習者主

體的經驗(體驗)學習;5. 重視多樣性與差異的「交響學習」;6. 協同學

習發展出互學、互惠的學習關係;7. 透過向上引導的對話來挑戰學習的伸

展跳躍;8. 教師角色-在課堂中要積極聆聽、串聯、回歸,課堂結束後要

反思做個學習專家。

(十) 共同學習法(learning together):

此合作學習法特別重視小組成員間積極互賴、合作技巧的指導以及個

別責任,透過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一項「學習任務」。教學流程有四:1. 說

明學習任務;2. 學生共同學習;3. 教師巡視各組並適時介入;4. 評量與

反思(張新仁、黃永和、汪履維、王金國與林美惠,2013)。

(十一) 團體探究法(group investigation):

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為主動學習者,以學生的互動為主要的學習手

Page 32: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20

段,其學習目的在於探究某一特定主題。教學流程如下:1. 界定主題並組

成探究小組;2. 小組擬定探究計畫;3. 小組進行探究;4. 小組準備探究

成果發表;5.小組進行成果報告;6. 師生共同評量(張新仁、黃永和、汪

履維、王金國與林美惠,2013)。

(十二) 問題本位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師的角色由傳統的灌輸者轉換為學生自我導向學習的輔助者,協助

學生以專家角色思考及解決真實情境的問題,適度提供建議與修正錯誤判

斷,鼓勵學生再接再厲勇於接受挑戰(黃琡惠,2001)。

綜合上述各項合作策略,研究者在分享與討論、精熟以及探究功能取

向中,都各取一項來做為課程實施之策略。以分組人數最少的配對學習作

為合作的初步練習,再來增加小組成員,以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和共同學

習法作為認識音樂創作元素以及音樂創作活動之策略。

第三節 音樂創作教學與合作學習之相關研究

針對國內近年來將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音樂創作教學之相關研究,研

究者根據國內碩博士論文研究發現,目前尚未有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音樂

創作教學之相關論文研究。以下依音樂創作教學及合作學習策略教學這兩

部分之相關研究進行整理。

一、 音樂創作教學之相關研究

為提高研究文獻與本研究之相關性,研究者在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

值系統中,以「音樂創作教學」為關鍵字搜尋,蒐集自 2006 年至今與音

樂創作教學相關之研究論文,共 18 篇(附錄一),整理並加以分析後得到

的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與介入策略

將 18 篇相關研究論文之研究對象做分類,發現用中年級學生為 4 篇,

Page 33: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21

高年級學生為 6 篇,國中學生為 3 篇,國中小音樂教師為 5 篇,針對音樂

創作教材做研究的為 1 篇。音樂教師對中年級以上學生的音樂創作教學研

究較有興趣,因此篇數較多。

在音樂創作教學的研究中,行動研究法有 5 篇,個案研究法 6 篇,準

實驗研究法 3 篇,調查研究法 3 篇,內容分析法與比較教育研究法 1 篇。

因為創作教學的研究比較需要做直接的介入,因此和直接介入相關的研究

方法如行動研究、個案研究和準實驗研究的篇數較多,然而,即便如此,

調查研究仍然有 3 篇,意即研究者採用調查的方式去了解音樂創作教學的

現況為何,其研究範圍及對象為嘉義、台北及彰化地區的小學與國中之音

樂教師。

(二)研究內容與結果

根據以往的研究可以發現,音樂創作的教學內容多為節拍、旋律、樂

句、歌詞改寫、即興律動等,大部分學生都能接受並喜愛音樂創作,從吳

佳珊(2016)、孫佩琳(2015)、蘇鈺晴(2015)、吳黛艷(2011)、曾如詩

(2009)、李麗芬(2006)的研究中能看出音樂創作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學

習音樂的興趣以及態度。在創作素材的部分,蘇鈺晴(2015)、吳黛艷(2011)、

鍾若欣(2008)、李麗芬(2006)等研究中發現,音樂創作讓學生使用與

生活經驗相關之材料,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創作,並激發興趣和潛能。吳佳

珊(2016)與羅雅莉(2008)的研究指出,學生的創作表現會受到其音樂

基本能力以及演奏能力的影響,教師必須在平時就培養學生的音樂基本能

力,教學時適時介入並了解學生的學習情形。

研究者整理並歸納採納以上研究中有效並可行的作法:以教師示範-

學生模仿的方式進行音樂基本要素學習活動、使用貼近學生生活經驗之題

材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創作、教學中適時變換教學模式並給予正向鼓勵,營

造正向積極的學習氣氛,依學生學習狀況調整課程內容及難易度,並針對

Page 34: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22

研究對象加以調整教學內容。

二、 合作學習策略教學之相關研究

為提高研究文獻與本研究之相關性,研究者在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

值系統中,以「合作學習策略」為關鍵字搜尋,蒐集自 2001 年至 2016 年

至今國小階段與合作學習策略相關之研究論文,共 21 篇(附錄二),整理

並加以分析後得到的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與介入策略

將 21 篇相關研究論文之研究對象做分類,發現用低年級學生作為研究

對象的篇數為 1 篇(跨年級),中年級學生為 8 篇,高年級學生為 13 篇。

對於低年級的學童來說,學校的團體生活是全新的體驗,人際關係的建立

也從這時候開始學習,且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低年級的學童才剛從

前運思期過渡到具體運思期,自我中心觀念強,注意力會集中在自己的行

為和觀點上,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考慮到他人,因此可以發現在國小階段

運用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大多以中高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

在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中,行動研究法有 9 篇,準實驗研究法 10 篇,

描述性質化研究法有 2 篇。因為合作是人與人的互動,需要觀察的是歷程

的變化,且在實施策略時若遇到問題或困難,立即修正,並在下一次的教

學中做改進與調整,因此研究方法皆採取直接介入的方式,如行動研究、

準實驗研究以及質化研究。研究者也採取行動研究法,並且研究者同時為

教學者以及參與式觀察者。

(二)研究內容與結果

根據以往的研究可以發現,運用合作學習策略於小學研究的科目有英

語、數學、自然科學、資訊、語文及音樂,其中運用至音樂教學的有 7 篇。

蘇怡菁(2016)之研究教學內容包含音感、認譜、演唱、演奏、欣賞與創

Page 35: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23

作等,研究發現合作學習能使學生更加專注,透過團體任務的執行,有效

達成音樂學習的成效,且合作策略應用能夠突破傳統教學模式,透過師生

合作成就加乘。楊眞枝(2015)研究發現合作學習對學生整體學習快樂感

有正面提升效果,學生能夠了解合作學習的價值。郭穗萱(2013)教學研

究活動內容包含唱奏、創作及欣賞等,研究發現合作學習策略適用於音樂

學習領域。蔡幸芝(2013)研究發現藉由良好的同儕(合作)學習可以提

高學童學習動機。羅安倩(2009)研究發現實驗組在樂句與曲式、調性與

音色、旋律、音樂知識的成就表現上均優於控制組,學生喜歡合作學習模

式大於一般音樂教學模式。劉曉樺(2008)的研究發現融入多元智能理論

與合作學習之音樂教學能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之音樂學習成就、音樂學習

狀況。而陳俐燁(2002)的研究發現合作學習對兒童音樂科的學習並沒有

明顯的提升,但可提高學習動機以及班級氣氛,其中學生能接受合作學習

策略之學習方式,且教師普遍也能接受此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策略教學模式行之已久,許多研究都證實合作學習策略應用

在各個科目的教學都是有成效的,但聚焦於國小音樂創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的篇幅卻不多,研究者透過此研究,將合作學習策略運用至音樂創作教學

的行動歷程與學生創作作品記錄下來,針對教學實施時所遭遇到的困難,

藉由研究諍友觀察記錄以及教學者省思並與專家進行對話與討論來尋求

因應對策,最後提出研究結論與具體建議。

Page 36: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24

Page 37: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2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章共分為七節,第一節說明研究方法與架構;第二節針對研究參與

者與研究者角色進行說明;第三節呈現研究流程;第四節說明教學實施計

畫;第五節為本研究之研究工具;第六節為資料整理與分析,第七節敘述

研究倫理。

第一節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旨在探討合作學習策略應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之歷程、

學習成果與省思。為了要解決教學時所發現的問題、擬定解決的方法、並

嘗試改善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況。因此,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

來探討如何在教學的現場中不斷地擬定計畫、行動、觀察與反省,並在過

程中修正教學的方法,改善教學的現況,最後能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研究者在行動研究的歷程中,運用合作學習策略來探討學生在音樂創

作上的學習,教學內容以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唸謠、兒歌、康軒課本中歌

曲等為素材作設計,並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帶領學生認識不同的節奏型

態與五聲音階,接而引導進行創作。教師依學生學習的情形隨時調整教學

活動,以達最理想之學習效果。

綜合上述,研究者秉持行動研究的精神:多蒐集資料、計畫教學活動、

實施教學、與學者專家以及研究諍友共同討論合作,藉由不斷地觀察、檢

討、反省、修正來了解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四年級音樂創作之教學歷

程、學生學習成果及省思。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如下圖 3-1 所示。

Page 38: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26

合作學習策略

配對學習法、學

生小組成就區分

音樂創作

節奏創作:四分音

符、八分音符、二分

音符、四分休止符、

十六分音符、附點四

分音符

探討

歷程

學習成果

省思

共同學習法

五聲音階旋律創

作:教師限定節奏、

學生自由創作節奏

圖 3-1 研究架構圖

第二節研究參與者與研究者角色

本節依序對研究參與者與研究者角色加以分析,以下分述之。

一、 研究對象及場域

本研究對象為開心國小四年級快樂班之學童,10 名男生、11 名女生,

共計 21 人,其中有兩位學生不參與本研究,但因授課時間為學校音樂課

時間,因此還是與同學一起參與課堂活動,但其在課堂中創作之作品與學

生回饋單等資料不會放入此研究中。該校為位於臺中市的一所公立國小,

計有 29 個班級,全校學生數 619 人之中型學校。學校提供一、二年級具

有音樂興趣與潛能之學生「音樂特色課程」,開啟孩子的音樂潛能;也在

每學年舉辦校園音樂藝術節的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接觸與欣賞音樂表演。

二、 研究諍友

在本研究中,兩位研究諍友於教室後方隨班跟課及記錄,不僅在班級

經營與課程活動上提供研究者一些想法,也在課後給予相當多不同的建議

和幫忙。以下分別敘述兩位研究諍友之音樂教學及音樂學習背景。

Page 39: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27

(一)研究諍友 F1

F1,女性。現任職於臺中市開心國小的音樂教師。畢業於國立臺中教

育大學音樂系及碩士班,主修長笛,副修鋼琴。不僅在小學任教期間擔任

過行政人員、導師、音樂科任教師、學校樂隊的指導老師,也通過教師專

業發展評鑑進階人員認證、具教學輔導教師資格,擔任校內藝術與人文領

域召集人等。因此,不論是對於學校運作、班級經營,還是音樂教學等都

有相當豐富的了解與經驗。

(二)研究諍友 F2

F2,女性。目前為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音樂專

長組之研究生。畢業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系,主修鋼琴,副修長笛。

自國小至大學都於音樂班教育體系就讀,在大學期間除了修習藝術與人文

教材教法,也研讀許多音樂教育相關課程,具豐富的音樂專業知識。畢業

後於國小擔任音樂代理教師四年,具有豐富的音樂教學經驗。

三、 專家學者

自研究者準備合作學習策略應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

研究以來,持續與專家學者討論與修正課程設計及教學方案,並針對每週

的課程內容討論後做修正和修改,更於每週課後不斷檢討、反省課程內容,

以達最良好的教學效果。以下針對四位專家學者做簡要的說明。

(一) 學者 1

學術專長為音樂資優教育、歌唱與樂器的學習順序與成效、幼兒音樂

教育、教學法在國小藝術與人文的應用等。除了音樂教育學有專精外,也

曾經擔任過國小教師,對於在音樂教育中會遇到的困難與因應之道非常了

解,對此研究提供相當大的幫助。

(二) 學者 2

學術專長為音樂教育、音樂評量、音樂治療、幼兒音樂、社區音樂推

Page 40: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28

廣、數位學習等。曾擔任過國中音樂教師,不論是在音樂教學的理論面或

是實務面,皆提供研究者許多點子與方向。

(三) 學者 3

學術專長為音樂教育、展演推廣、音樂社會學、藝術教育、藝術行政、

藝文產業分析等。不僅擔任過藝術與人文領域國教輔導團講師,也是十二

年國民教育課程審議會委員,給予研究者相當多寶貴的建議。

(四) 專家 4

學術專長為音樂教育,在小學任教期間不僅指揮交響樂團、管弦樂團、

合唱團、擔任兒童表演歌劇坊導演、也是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科輔導員,

在國小音樂教育之實務經驗相當豐富,提供研究者許多的建議。

四、 研究者角色

研究者目前為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音樂專長組

之研究生。畢業於國立臺南大學音樂系,主修鋼琴,副修長笛,自國小至

大學都於音樂班教育體系就讀。在大學期間除了修讀小學、中學教育學程,

也研讀音樂及藝術與人文相關課程,畢業後取得國民小學以及中等學校音

樂教師資格。在小學擔任一年的音樂代理教師,代理期間指揮學校直笛團、

兒童合唱團,累積一定的音樂教學經驗。期許在音樂創作教學方面有更深

的學習與研究。本研究之研究者同時為課程設計者、教學者、參與式觀察

者以及資料分析者。

第三節研究流程

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依據行動研究的循環過程「計畫、行動、反

省、修正」,分為研究準備階段、第一循環教學活動實施階段、檢討反省

修正階段、第二循環教學活動實施階段、檢討反省修正階段、資料整理與

撰寫論文階段等階段。

Page 41: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29

一、 研究準備階段

研究者根據研究對象之音樂創作能力作分析後,與指導教授一同討論,

擬定研究目的與問題,依據文獻探討之內容規劃音樂創作教學第一循環教

學活動。

二、 第一循環階段

研究者規劃「音樂創作教學」,第一循環計畫共有「敲敲打打金促咪 I~VI」

六單元,分別使用配對學習以及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來進行節奏的作曲教

學。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研究者隨時檢視學生的學習狀況並對教學活動所

使用之合作學習策略進行檢討與修正。

三、 第二循環階段

研究者規劃「音樂創作教學」,第二循環計畫共有「這是我的美樂蒂 I~IV」

四單元,於第一循環經過檢討與修改過後,使用共同學習法來進行旋律的

作曲教學。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研究者隨時檢視學生的學習狀況並對教學

活動進行檢討與修正。

四、 資料整理與撰寫論文階段

研究者根據兩循環階段所蒐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檢核以及歸納整理。

當研究對象達到研究者所設定之第一循環階段學習目標後,即進行第二循

環階段之教學,當研究對象達到研究者所設定之第二循環階段學習目標之

後,即撰寫行動研究歷程。最後依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提出結論及具體

建議。

本研究流程以圖 3-2 表示。

Page 42: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30

研究準備階段

擬定研究方向

建立研究架構

蒐集相關文件進行探討

建立研究工具信效度

規劃教學活動

教學實施

觀察 反省

修正

撰寫論文階段

資料整理與

第一循環

修正

規劃教學活動

教學實施 觀察

反省 第二循環

資料整理與分析

撰寫論文

圖 3-2 研究流程圖

Page 43: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31

第四節教學實施計畫

一、 教學時間規劃

本研究之教學實施時間自 106 年 10 月至 106 年 12 月止,每週一節課,

共設計 10 節音樂教學活動,於音樂課實施教學。研究者進行二循環階段

之教學,第一循環階段為 10 月三週和 11 月三週,總共 6 節課;第二循環

階段為 11 月最後一週和 12 月三週,總共 4 節課。此兩循環階段的教學進

度依照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做彈性調整。

二、 教學課程大綱

本研究分為兩部分進行教學,第一部分為節奏創作,內容是節奏的作

曲,第二部分為旋律創作,內容是旋律的作曲。兩部分之創作活動內容皆

由淺至深,依學生的學習情形加深加廣,以配對學習、學生成就小組區分

法以及共同學習法等合作學習策略進行教學。經由各專家學者作內容效度

審查調整後,以表 3-1 呈現之。

(一)第一循環:敲敲打打金促咪 I~V

教學內容: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來認識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

音符、四分休止符、十六分音符及附點四分音符,並進行節奏創作。

(二)第二循環:這是我的美樂蒂 I~V

教學內容:以建構教學法認識五聲音階,並進行創作。

1. 教師限定一組節奏,讓學生只進行旋律創作。

2. 教師限定節奏,但較前一堂課困難,並指定不同組別使用

不同節奏型進行旋律創作。

3. 先自由創作節奏再加入旋律。

4. 先自由創作旋律再加入節奏。

5. 創作一首小曲後加入頑固伴奏。

Page 44: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32

表 3-1

教學課程大綱

次別 教學內容 合作學習策略

1

1. 了解學生節奏起點行為

2. 以唸謠來分辨拍子與節奏

3. 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來認識四分音符與八分

音符

配對學習

2 1. 複習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

2. 節奏創作: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 配對學習

3

1. 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來認識二分音符與四分

休止符

2. 節奏創作:運用本次與前一次所學的節奏

學生小組成就區

分法

4

1. 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來認識十六分音符與附

點四分音符

2. 節奏創作:運用本次與前兩次所學的節奏

學生小組成就區

分法

5

1. 複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四分休

止符、十六分音符、附點四分音符

2. 節奏創作:運用本次與前三次所學的節奏

共同學習法

6

1. 以建構教學法認識五聲音階

2. 旋律創作:五聲音階(教師限定一組節奏,讓

學生只進行旋律創作。)

配對學習

7

1. 以建構教學法認識五聲音階

2. 旋律創作:五聲音階(教師限定節奏,但較前

一堂課困難,並指定不同組別使用不同節奏型

進行旋律創作)

學生小組成就區

分法

8

1. 以建構教學法認識五聲音階

2. 旋律創作:五聲音階(先自由創作節奏再加入

旋律)

共同學習法

9 1. 旋律創作:五聲音階(先自由創作旋律再加入

節奏) 共同學習法

10 1. 旋律創作:五聲音階(創作一首小曲後加入頑

固伴奏) 共同學習法

註:研究者自行整理

研究者在教學實施過程當中,發現了一些實施上的困難,在每一

次教學過後,經和專家學者討論、參考研究諍友的意見,再調整教學內容,

Page 45: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33

最後實施的教學課程大綱如表 3-2。

表 3-2

實際實施教學之課程大綱

次別 教學內容 合作學習策略

1

1. 了解學生節奏起點行為

2. 以唸謠來分辨拍子與節奏

3. 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來認識四分音符與八分

音符

配對學習

2 1. 複習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

2. 節奏創作: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 配對學習

3 1. 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來認識四分休止符

2. 節奏創作:運用本次與前一次所學的節奏

學生小組成就區

分法

4

1. 節奏創作:完成上一堂課的作品(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與四分休止符)

2. 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來認識十六分音符

學生小組成就區

分法

5

1. 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來認識二分音符

2. 節奏創作:運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

止符、十六分音符以及二分音符進行創作

學生小組成就區

分法

6 節奏創作:運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

止符、十六分音符以及二分音符進行創作

學生小組成就區

分法

7 以建構教學法認識五聲音階 無

8 旋律創作:五聲音階(教師限定節奏) 共同學習法

9

1. 發表上一節課所創作的作品

2. 旋律創作:五聲音階(學生自由創作節奏、旋

律)

共同學習法

10 旋律創作:五聲音階(學生自由創作節奏、旋

律) 共同學習法

※教學內容與策略詳見教學活動設計(附錄三)。

註:研究者自行整理

(一)第一循環:敲敲打打金促咪 I~VI

教學內容: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來認識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

音符、四分休止符及十六分音符,並進行節奏創作。

(二)第二循環:這是我的美樂蒂 I~IV

教學內容:以建構教學法認識五聲音階,並進行創作。

Page 46: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34

1. 教師限定節奏,讓學生只進行旋律創作。

2. 學生自由創作節奏與旋律。

第五節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包含「研究諍友觀察記錄」、「研究者教學省思」、「錄

影」,另外配合教學後以「學生作品」了解學生學習狀況以及「學生回饋

單」了解學生想法,作為研究分析之參考,工具詳細說明如下:

一、 研究諍友觀察記錄

透過研究諍友的觀察紀錄(附錄四),可以從資料內容分析教學者的教

學情形、學生課堂的學習情形以及給教學者的教學建議。為增加研究之可

信度,研究者對研究諍友做觀察者訓練,每次教學前討論該堂課需觀察之

重點,並記錄於觀察紀錄表,提供研究者客觀的訊息作為此研究的重要參

考資料。

二、 研究者教學省思

研究者在行動研究的歷程中撰寫教學省思(附錄五),紀錄研究者對於

教學行動方案的感想和反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情形、學習狀況以

及成果。

三、 錄影

透過錄影可以讓研究者客觀地重新檢視研究者教學情形以及觀察學生

的反應。

四、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可以用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形,做為調整教學以及檢視學生

學習成果之依據。學生作品有影音紀錄與紙本作品兩部分作呈現。

Page 47: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35

五、 學生回饋單

學生回饋單(附錄六),主要是了解學生在上完十週音樂創作的課程後

對於小組合作的想法。

六、 研究之信效度

為考量本研究之可靠性,研究者將研究諍友觀察記錄表、研究者教學

省思及教學課程大綱徵詢三位專家學者做內容效度之檢核(附錄七),評

估設計是否得宜,以作為修改之依據,此三位專家之背景為表 3-3 所示。

表 3-3

內容效度之審查專家名冊

專家學者 現職

學者 A 國立臺灣師範大音樂系教授

學者 B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教授

專家 C 澎湖縣立馬公國小音樂老師

註:研究者自行整理

在信度的部分,以三角校正法(圖 3-3),從不同角度、方法,對研究

內容進行比對,以建立其信度。

圖 3-3 行動研究三角校正

觀察者的校正

研究者

研究諍友

專家學者

方法的校正

觀察

錄影

文件蒐集

資料的校正

研究者教學省思

研究諍友觀察記錄

學生作品

學生回饋單

Page 48: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36

第六節資料整理與分析

研究者透過資料的蒐集與分析來提升研究的品質,在研究過程中,蒐

集不同來源與型態的質性資料,並在觀察整理後,加以分析與詮釋。在分

析資料時,會先仔細閱讀文件,加以摘要及註記後將資料分類,對資料有

疑慮時會徵詢研究對象的看法,以求真實呈現文件資料,以下針對本研究

所運用之資料的整理與分析作說明。

一、 資料整理

為有效管理資料,研究者以 F 代表研究諍友觀察記錄,以 I 代表研究

者教學省思,以V代表錄影,以 S 代表學生作品,R 代表學生回饋單,其

中研究諍友觀察記錄以阿拉伯數字第一碼代表研究諍友編號,第二碼為節

次,後四碼為日期;研究者教學研究省思與錄影以阿拉伯數字第一碼代表

所觀察課堂之節次,後四碼為日期;學生作品以第一碼阿拉伯數字代表節

次,第二碼為學生組別,後四碼為日期;學生回饋單以阿拉伯數字第一碼

為學生號碼,後四碼為日期。

表 3-4

研究資料代碼

項目 代碼 意義

研究諍友觀察記錄 F1-1-1008 研究諍友 F1-第一節課-10 月 08 日

研究者教學省思 I1-1008 教學省思第一節課-10 月 08 日

錄影 V1-1008 錄影第一節課-10 月 08 日

學生作品 S1-1-1008 學生第一節課-第一組作品-10 月 08 日

學生回饋單 R1-1008 學生編號-10 月 08 日

註:研究者自編

研究者將所蒐集的資料加入代碼後,分析所蒐集的資料來正確了解課

Page 49: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37

程設計的適切性,並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以此做為教學修正之參考依據。

同時分析教師教學情形,以改進研究者自身的教學能力。

二、 資料分析

編碼是行動研究中最常使用的一種資料分析活動,是發展及提取資料

的系統化方式,編碼的過程要依據主題、概念或解釋的類別來分析和組合

資料。研究者將課程實施過程中所蒐集之資料,以主題式命名編碼,例如

在課堂中出現的「討論」、「爭執」、「記譜」等狀況,將相同質性資料歸納,

完成後讓他們更具秩序與關係,呈現主題式、意義化的研究結果。

第七節研究倫理

本研究採以下方式進行行動研究,以遵守研究倫理之精神:

一、 徵求本研究參與者之同意

進行本研究前,研究者事先徵得學校、音樂教師、學生家長及研究參

與者之同意,並向其說明教學活動的實施目的、方法及教學活動的內容,

使其了解教學活動的實施有何助益,並針對疑問加以澄清和說明,在了解

後,請研究的相關人員協助研究者的教學並提供教學建議。研究者秉持著

誠信原則,針對研究的主題、目的等事宜設計家長同意書(附錄八),告

知學生家長研究者如何使用學生的學習相關資料,並尊重每一位同學及家

長參與本研究的選擇權益。

二、 研究對象資料皆匿名與保密

進行本研究的過程中,為確保研究對象的隱私,對研究對象的學校、

班級、姓名、座號等個資皆完全保密,研究中以匿名或是研究者給予之代

號進行資料的處理與呈現,以保護研究對象的權益。

Page 50: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38

三、 忠實呈現研究資料

進行本研究時,在資料蒐集還有分析的過程中,研究者會以客觀的角

度來看待所蒐集到的資料,以呈現真實的研究情形與成果。

Page 51: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3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以臺中市開心國民小學一百零六學年度四年級快樂班學童為研

究對象,探討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音樂創作教學之歷程、學習成果以及教

學省思。研究各階段以研究諍友觀察記錄、研究者教學省思、教學錄影以

及學生作品等質性研究結果,再以編碼分類程序分析資料,最後以三角校

正法考驗研究結果。以下共分為兩節來說明研究結果以及討論,第一節說

明教學歷程與學習成果;第二節為教學省思與討論。

第一節 教學歷程與學習成果

本研究之第一循環的教學內容為節奏創作,第二循環的教學內容為旋

律創作,以下就兩循環之教學歷程與學生學習成果詳細說明之。

一、 第一循環

本循環的課程內容以節奏為主軸,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來認識四分

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四分休止符、與十六分音符,並進行上述節

奏的創作,教學過程中運用配對學習以及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等合作學習

策略來達成教學目標。以下就每週課程進度詳細說明,並在每循環實施完

畢後做學生學習成果之討論。

(一) 第一週(10 月 13 日)

本週教學目標有三:第一,了解學生節奏起點行為;第二,以唸謠來

分辨拍子與節奏;第三,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來認識四分音符與八分音

符。

為了快速了解學生對於基本節奏拍打的穩定性及能力,本週從「請你

跟我這樣做」遊戲開始本週課程,教師拍打四拍的節奏,學生模仿,前三

組節奏學生還沒有辦法很整齊地拍打出來,第四組以後可以比較整齊地跟

上老師的速度,其中學生能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之節奏型,

Page 52: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40

十六分音符與附點音符需要多一點時間才能正確拍奏出來。

藉由<小皮球>唸謠教學讓學生區分拍子與節奏之不同。先讓學生看

著投影片唸一遍<小皮球>歌詞,接著請學生跟著唸的歌詞拍打節奏,拍

手與唸歌詞皆能一致,換成用腳踏節奏與口唸唸謠時,大部分學生皆能正

確踏出節奏,分男生女生組檢視時,女生皆能正確且整齊的呈現,男生有

兩位互相嬉鬧、玩耍,影響上課氣氛,教師以口頭給予警告。

「接下來我要讓大家挑戰進階、更有難度的了喔!」(I1-1013)學生躍躍欲

試,充滿興趣想挑戰,還有學生拍手「哇!」表示高興,教師運用配對學

習,將兩人分為一組練習拍手與口唸唸謠、腳踏固定拍,很多學生會有「為

什麼要跟他一組」、「我不要」的反應,分頭帶開後,有的組別很快就開始

練習,且練習狀況良好、有的組不願意與組員配合,甚至跑來跑去躲自己

的組員、有的自己練自己的或是故意搗亂以至於無法進行兩兩練習,「練習

狀況不佳,教師停下糾正、示範」(F2-1-1013),再讓學生帶開,狀況有稍微

改善。

請學生上台發表時,學生會害羞、有「讓別組先」的情形。上台發表

完教師會請觀眾掌聲鼓勵,並針對表現給予口頭回饋,表現良好的組別,

教師口頭敘述他們練習的互動情形做為其他組別的參考,課堂中研究者發

現:「兩人一組時能力較差的會模仿能力較佳學生之動作,有強的帶弱的效果。

老師的基本要求已經可以做到的組別會加入創意發表」(I1-1013),「有些學生沒

有按照老師以四分音符為一拍來踏腳,而是以八分音符來當基準拍」(I1-1013)。

教師帶領全班一起討論<小皮球>的節奏型,學生們會自己拍拍看、

唸唸看,然後說出「ㄊ一ㄊ一ㄊㄚˇ」,能夠自己判斷節奏的組合,因此很

快就把整首唸謠的節奏型組合起來,對於拍號和小節線也能正確說出它們

所代表的意義和用法,教師帶著學生用腳踏與口唸唸謠、手拍固定拍以及

示範手腳切換節奏的模式,讓學生回家可以練習看看。最後介紹四分音符

Page 53: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41

與八分音符的符號、音符時值。

學生皆能說出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符號與音符時值之不同,也能區分

拍子與節奏之不同,教師預告下一堂課要開始進行創作活動。

(二) 第二週(10 月 20 日)

本週教學目標有二:第一,複習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第二,使用四

分音符與八分音符進行節奏創作。

教師先帶全班複習<小皮球>唸謠,再隨機排列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

的圖卡,讓學生練習拍打節奏,「學生 9 坐在他不喜歡的同學旁邊,因此整堂

課都不開心、不想上課,教師所有的指令都無動於衷」(I2-1020)。

待學生都熟悉此兩種節奏以後,教師使用配對學習的策略引導兩人一

組進行創作。先請學生討論在愛心中要填入的節奏,以下是學生合作的情

形:「學生會先討論誰負責哪一小節」、「有的組先練習拍看看,不喜歡再改」、「有

的組別會合在一起討論」(F2-2-1020)、「學生 4 不滿意組員,在合作創作活動時

不跟組員好好配合」(I2-1020)。在分組創作時教師巡堂,研究諍友 F1 觀察

到:「分組時間巡視各組,並且適時給予協助」(F1-2-1020)。

節奏填完後請學生在音符下面填入歌詞,一個音符對應一個字,再來

兩人一起練習創作的節奏並配合肢體律動,研究者與研究諍友發現:「小組

中能力好的會教能力較弱的同學動作,並一起練習」(F2-2-1020)、「討論時有貢

獻點子的同學不想將沒貢獻的同學名字寫在創作者的欄位」(I2-1020)、「有些組

別未在時間內完成(或還有錯)」(F2-2-1020),最後兩人一組發表自己的作品,

教師再給予回饋。

全班配對分組共產出九組作品,其中六組的作品完整度高,不僅節奏

音型正確,歌詞也都有對應到音符(圖 4-1、圖 4-2);兩組作品節奏音型

正確,但歌詞沒有意義、沒對應到音符(圖 4-3);一組只完成節奏音型,

沒有完成歌詞(圖 4-4)。

Page 54: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42

圖 4-1 S2-5-1020 圖 4-2 S2-3-1020

圖 4-3 S2-4-1020 圖 4-4 S2-1-1020

(三) 第三週(10 月 27 日)

本週教學目標有二:第一,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來認識二分音符與

四分休止符;第二,運用本次與前一次所學的節奏進行節奏創作。依前兩

週學生學習速度及上課情形,研究者稍作修改與調整為:第一,運用視覺、

聽覺與動覺來認識四分休止符;第二,運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四分休

止符進行節奏創作。

進入本週教學前,先用 PPT 呈現上一堂課學生的創作,讓學生欣賞各

組的作品,並針對每組的作品進行討論,教師也再次表揚表現優良的組別

並再次提醒合作時該有的態度。

本週運用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來進行教學,以學生程度高中低平均四

人分一組,其中一組為五人。藉由歌曲<哈巴狗>來認識四分休止符,先

全班授課一句一句教唱<哈巴狗汪汪版>,讓全班同學為一個圈,歌唱旋

律繞圈採拍子,在「汪」的時候要想一個 pose 並且大聲的「汪」出來,「進

Page 55: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43

行活動時,有小朋友不小心去觸碰到別人,因此爭吵、告狀」(I3-1027),學生

熟悉此歌曲後,改版成<哈巴狗沉默版>,在「汪」要立正不能動而且不

能出聲,第一次部分學生會忘記要「停」而不小心「汪」出來,第二次調

皮的男學生會故意「汪」,當教師說:「如果沉默版的哈巴狗能夠挑戰成功,

全班可以一起加分」後,其他同學會用同儕的力量約束調皮的學生,最後

能成功一起演唱哈巴狗沉默版,研究諍友 F2 觀察到:「運用哈巴狗歌曲以身

體體驗到靜止,學生也玩得很開心」(F2-3-1027)。

教師宣告不能發出「汪」的那拍代表休息一拍,用四分休止符記譜,

看到他時可以念「ㄣ」,並請學生上台畫出四分休止符,「讓學生親自上台畫

四分休止符,會讓他們更記得符號的正確畫法,有錯誤版和正確版,全班同學也

能對照」(I3-1027)。

為使學生更熟悉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四分休止符之節奏,並讓學生

有更多創作的模組,安排小組學習精熟此三種節奏型,教師給每個小組一

組節奏題目,小組帶開練習,研究者發現:「經過前兩個星期的分組,此次分

組比較沒有『為什麼我跟他一組』的聲音出現,在分組活動時,也能比較有效率

地進行練習與討論」(I3-1027),研究諍友 F1 也觀察到:「分組活動漸入佳境,

大部分組別都能掌握老師要求,認真練習並且上臺發表」(F1-3-1027)。練習時

間結束,教師運用琴聲來規範學生回座位,效果佳。隨堂小考以實作評量

為小考方式,各組皆能上台完整、正確拍奏教師給的題目,教師依拍奏整

齊的程度加分,恢復原班老師的加分制度後,學生明顯學習動機較積極。

小組學習讓學生運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與四分休止符進行節奏創作,

並加入肢體律動。研究諍友 F2 觀察到:「各組會有 leader 領導創作,有的組

別所有成員都很投入,有些組別會有一兩位同學沒加入討論或是沒發表意見」

(F2-3-1027)、教師巡堂時發現「五人一組的組別因拍數無法整除不知怎麼分

配創作的分量,因此光是討論工作分配就花了一點時間」(I3-1027)。此次開始

Page 56: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44

創作時間離下課時間只剩下五分鐘,進度快的組別可以將音符與動作討論

完(圖 4-5),但來不及練習;其中一組因有頑皮的成員,動作設計有些不

妥(圖 4-6);進度較慢的組別音符和動作設計都尚未完成(圖 4-7)。

圖 4-5 S3-2-1027 圖 4-6 S3-4-1027

圖 4-7 S3-1-1027

(四) 第四週(11 月 3 日)

本週教學目標有二:第一,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來認識十六分音符

與附點四分音符;第二,運用本次與前兩次所學的節奏進行節奏創作。依

前幾週學生學習速度及上課情形,稍作修改與調整為:第一,節奏創作:

完成上一堂課的作品(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與四分休止符);第二,運用

視覺、聽覺與動覺來認識十六分音符。

本週運用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之合作策略進行教學,先由教師全班授

課,複習上一堂課學的歌曲<哈巴狗>,並複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與四

分休止符。學生皆可正確唱出歌曲及回答各個音符所代表之意義。再來講

解創作順序:先填音符想動作練習,並提醒音符要寫正確、動作要整

齊呈現。

Page 57: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45

小組學習的內容是運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與四分休止符進行節奏創

作,寫在學習單上,並練習自己創作的作品,配合肢體律動,且動作要整

齊。分組帶開後的情形如下:「每一組都有負責領導的人,有的同學會幫忙教

動作、帶同學練習,有的會幫忙喊預備拍,有一組的隊友會想辦法找其他組員可

以做的事情,但還是有些組別會有未加入討論的同學」(F2-4-1103),教師巡視

各組進度時,發現有些組別會在休止符上設計拍出聲響的動作或是設計直

笛的音效,教師提醒休止符是不能發出聲音的,可能要換成別的動作會比

較合理。「學生發現其他組別將直笛設計進動作裡,會與小組討論是否也加入直

笛的音效」(V4-1103),有的組別寫好作品了但卻一直沒有開始練習,「教師

從旁觀察並適時介入協助指導練習的方法,讓學生可以用更有效率的方式掌握練

習技巧」(I4-1103),「教師積極掌握學生分組學習狀況,督促學生參與討論及練

習」(F1-4-1103)。此次分組活動的氣氛是積極、有效率的,雖然活動時的

音量依舊很大,但不再是爭吵或是互相指責,而是討論與互相督促,「使用

加分制度讓學生練習時會糾正不合群的同學,也會一起想辦法使團隊創作表演更

整齊」(F2-4-1103)。

隨堂小考以小組上台發表做為實作評量,並在每一組發表後教師給予

回饋與表揚。第一組的休止符在動作的部分設計了「跳」,但在發表時加

入了「喵」與「汪」的聲響(圖 4-8),教師依然肯定此組的創作給予加分,

也藉機與學生探討休止符的定義,並提醒休止符是不能發出聲音的節奏,

第四組在動作設計上使用波浪舞的概念,一個人負責一拍(圖 4-9),第三

組的動作有許多與組員互動的設計(圖 4-10)。本次各組的創作皆有在課

堂中完成,音符與動作設計完整,研究諍友 F1 觀察到:「每一組皆能配合上

一節課的節奏創作,設計出富有創意的肢體動作或音效」(F1-4-1103),研究諍

友 F2 發現:「教師與學生討論各組動作是什麼,讓台下的人更專注欣賞表演」

(F2-4-1103)。其中第五組有一位同學未加入發表,除了該生其他組員皆有

Page 58: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46

加分,教師請該生下課留下來了解情況。

再來教師進行全班授課,配合電子白板習唱課本 24 頁<小牛不見了>

以及拍念課本 25 頁<小老鼠>語言節奏來認識十六分音符。學生皆可專

心聆聽並跟著音樂檔唱出歌曲。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十六分音符與八分音

符之不同及其意義,並宣告看到四個十六分音符時可以念「ㄊ一ㄌ一ㄊ一

ㄌ一」,學生可以正確拍打出教師畫在黑板上之節奏以及<小老鼠>語言

節奏。

圖 4-8 S4-1-1103 圖 4-9 S4-4-1103

圖 4-10 S4-3-1103

(五) 第五週(11 月 10 日)

本週教學目標有二:第一,複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四

分休止符、十六分音符及附點四分音符;第二,運用本次與前三次所學的

節奏進行節奏創作。依前幾週學生學習速度及上課情形,稍作修改與調整

為:第一,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來認識二分音符;第二,運用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十六分音符以及二分音符進行節奏創作。

Page 59: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47

本週運用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進行教學,教師先全班授課,運用節奏

圖卡介紹二分音符的符號、音符時值,並提醒看到二分音符時口念「ㄊㄚ

ˇㄚˊ」,學生可以正確掌握二分音符節奏型,但隨機排列不同的節奏圖卡讓

學生練習拍打節奏時,發現「學生較不能掌握十六分音符平均分配在一拍中的

感覺,放最後一拍有的學生會用八分音符的速度拍」(F2-5-1110),教師再次教

導十六分音符節奏,重新排列組合節奏圖卡後,學生皆可正確拍打此節奏

型。

教師在四四拍的一小節內隨機排列節奏圖卡,與學生討論組合的合理

性,教師提問:「這樣子排列可不可以?為什麼不行?」學生可以說出可以或不

可以的理由:「這樣子不行,因為二分音符是兩拍,這樣就超過四拍了!」

(V5-1110),教師提醒如果在創作時用到二分音符,可以將兩個愛心圈起

來,提醒自己二分音符是兩拍,教師將二分音符擺在不同的位置,學生皆

可舉一反三,研究諍友 F2 觀察到:「把愛心圈起來的方式學生很容易掌握」

(F2-5-1110)。

教師說明學習任務,第一步驟:創作節奏,第二步驟:設計動作或歌

詞,第三步驟:小組練習。在小組學習時間,教師巡視各組並適時介入。

因本次的創作長度為四四拍四小節,較以往的四四拍兩小節長,研究者發

現:「學生在拿到學習單時,覺得很新奇」(I5-1110),研究諍友 F2 觀察到:「組

內的領導者會主持討論,像是:『讓我們來聽聽小蓮(化名)的意見!』,引導比

較害羞的同學發表」(F2-5-1110)、「組員不專心的時候,領導者會管秩序,若有

人沒發表,領導者會說:『小傑(化名),你想一個!』」(F2-5-1110)。教師巡視

各組狀況後,發現:「有的組別二分音符忘記圈起來多畫了一拍」、「有的組別

休止符設計了聲響動作」、「有的組別進度緩慢」(I5-1110),集合學生再次提醒

該注意的小細節並把握時間完成作品。

本週學生創作花費時間較長,大部分組別來不及完成或是練習作品,

Page 60: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48

因此下週繼續讓學生完成並發表。

(六) 第六週(11 月 17 日)

依教學計劃之進度,本週原本是第二循環第一節課,但依前幾週學生

學習速度及上課情形稍作修改與調整,將第一循環課程延後一週,本次教

學目標為運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十六分音符以及二分音

符進行節奏創作。

進行本週進度前,教師先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幫學生複習所學過的

節奏,使用 PPT 由易至難呈現前幾堂課所學過的節奏型組合,先提醒每一

個節奏的特色與該注意的地方後,學生可以正確拍奏出來。再來呈現學生

上週未完成之創作,針對每組的優點以及錯誤的部分給予回饋,提醒稍後

的任務時間需要做修改與改進。

說明學習任務時,請學生一起朗讀 PPT 的內容,「節奏創作:必須運

用到學過的所有節奏、檢查有沒有漏掉哪個/些節奏型、把成果抄寫美美的

在學習單上、一個組員負責穩定的打出固定拍、全組整齊的拍打出節奏」

(V6-1110)學生每念完一個步驟,教師就補充說明,學生專心聆聽任務且

躍躍欲試,「有的學生已經開始練習固定拍、有學生急著問老師:『可以趕快發

學習單了嗎?』」(V6-1110)。

小組學習時間,教師巡視各組並督促練習。「滿多組別會有人搶著當拍打

固定拍的人,有的組別用猜拳的決定」(I6-1110),研究諍友 F2 觀察到:「許多

組分配好固定拍工作後,就沒一起練了,需要教師特別叮嚀」(F2-6-1110)。有

些組別拍打預備拍的速度和開始後的速度不一致,教師會介入協助練習,

指導練習方法。各組完成練習的速度不一,領導者較強勢的組別進度較快,

且會反覆練習;有同儕不配合的組別需花較長的時間才能練習完,練習次

數少。

小組發表前,教師強調觀眾禮儀,要給予上台的學生掌聲並且專注聆

Page 61: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49

賞。大部分的組別不太能掌握自己拍預備拍的方式,拍打固定拍的學生與

拍奏創作的學生會錯開,研究諍友 F2 也觀察到:「預備拍的速度和後面的速

度不同」(F2-6-1110)。各組發表結束後,教師會根據表現給予加分並表揚優

點與可以改進的地方,個別給予回饋,並針對表演內容對台下觀眾提問,

回答正確者給予加分。最後教師預告接下來課程的分組方式,請學生在下

次上課前思考一下並找好組別。

各組作品都有使用到所有學過的節奏型,且二分音符都有將兩個愛心

(兩拍)圈起來,沒有小節內多出其他拍子的狀況(圖 4-11、圖 4-12),

第四組的作品有主題性(青蛙),配上了符合節奏的歌詞(圖 4-13),第二

組為創作設計了動作(圖 4-14)。

圖 4-11 S6-1-1110 圖 4-12 S6-3-1110

圖 4-13 S6-4-1110 圖 4-14 S6-2-1110

(七) 第一循環學習成果與討論

1. 學生能將課堂中習得之節奏型結合生活經驗來完成創作,並加入創

意來呈現作品。

創作時,學生除了能夠正確習寫出節奏於學習單上,也能結合

Page 62: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50

生活經驗來完成音樂創作作品,例如加入日常生活情境歌詞。練習

作品時,也會加入新點子讓小組表現更有趣,像是設計與組員互動

的動作、旋轉、波浪舞等的動作。在此過程中,學生對於創作主題

的討論是有興趣且能提升學習動機的,此現象與吳黛艷(2011)之

研究結果相符,結合生活經驗來進行創作教學,能夠激發學生音樂

創作的興趣與潛能,也與蘇鈺晴(2015)的研究結果相符,教學時

使用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之創作題材,可以維持並提升學生的學習

興趣。

2. 師生共同討論合作技巧,能改善部分小組討論情形,組內的領導者

能帶領小組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務。

教師巡堂介入各組了解分組討論情形,並於小組發表的教師回

饋時間與學生共同討論合作溝通技巧。部分組別能在討論時漸入佳

境。組內音樂能力較強的學生會自行成為該組的領導者,主持小組

中的分享與討論,引導較為害羞的同學發表意見、主導創作發表的

練習和分配工作。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習到了合作學習的價值-

能夠尊重他人的意見,此情形與楊眞枝(2015)之研究結果相符。

領導者也會在秩序不佳時管理秩序,提升進行任務之效率。但在此

研究中,依然有部分組別怎麼樣也無法接納自己的組員,無法進行

討論與練習,研究者與原班導師及音樂教師了解原因後發現,此情

形受到學生同儕間平時交友情況之影響,對於平時相處時本來就不

融洽的學生來說,要他們在同組別進行對話討論及學習是有困難

的。

Page 63: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51

二、 第二循環

本循環的課程內容以旋律為主軸,以建構教學法來認識五聲音階,並

進行五聲音階的旋律創作,教學過程中運用共同學習法來達成教學目標。

第一循環多佔用了一週的時間,因此第二循環縮短為四週,教學課程大綱

內容也稍作調整為新設之教學目標,以下就每週課程進度詳細說明。

(一) 第七週(11 月 24 日)

本週教學目標:以建構教學法認識五聲音階。

進行本週教學內容前,先使用PPT展示上一次學生的作品,互相觀摩,

教師給予回饋與鼓勵。

藉由演唱歌曲<汪汪汪>讓學生認識五聲音階,先給學生看全曲歌詞,

教師搭配琴聲一句一句教唱,「學生可以模仿老師範唱,教師搭配琴聲使學生

對於旋律的音高掌握佳」(V7-1124)。再來請全班圍成一個圈,教師邊教舞蹈

動作並請學生 4 與老師示範,示範結束後開始練習<汪汪汪>歌曲遊戲,

並請研究諍友 F2 協助彈奏歌曲,學生可以跟著琴聲演唱出歌曲並與同學

配合舞蹈動作,研究者發現:「學生覺得邊唱邊跳很好玩」、「學生 4 整堂課都

很配合」(I7-1124),研究諍友 F2 也認為:「透過肢體動作讓學生熟練新曲子,

也讓學生對唱曲子產生很高的興趣」(F2-7-1124)。

熟悉歌曲後,教師使用 PPT 呈現此曲的譜例,提供加分機會請學生找

此曲有使用到的音跟沒有使用到的音,「學生可以找出此曲有使用到的音是:

do、re、mi、sol、la;沒有使用到的音是:fa、si」(I7-1124),研究諍友 F2 觀察

到:「給學生看譜例找音並提供加分,學生踴躍回答」(F2-7-1124)。

教師介紹五聲音階的組成,再請學生對照課本 C 大調的音梯圖,將五

聲音階會運用到的音圈起來,並將「宮商角徵羽」補充在 do、re、mi、sol、

la 音下方。再次回到歌曲<汪汪汪>的譜例,說明以 do 作為結束音的曲

子我們可以稱他作「do 五聲音階」或是「宮調式」。講解的過程中,大部

Page 64: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52

分的學生都能專心聽講並回答問題。

最後複習本週上課內容,再演唱一次歌曲<汪汪汪>,學生皆能熟唱

此曲,教師提問本曲的組成音,以及<汪汪汪>是屬於怎麼樣的調式,學

生皆能正確回答出來。預告下一堂課要進行五聲音階的創作活動,請學生

下週前找好組員。

(二) 第八週(12 月 1 日)

本週教學目標:用教師限定的節奏進行五聲音階的旋律創作。

本週運用共同學習法進行教學。先複習歌曲<汪汪汪>和五聲音階,

教師隨機彈奏 do、re、mi、sol、la,讓學生聽唱以熟悉五聲音階的音,研

究諍友 F2 觀察到:「學生都能聽音,唱出正確音高/唱名」(F2-8-1201)。

教師說明學習任務:「每組三人,每個人都擔任一個角色,其中作曲家

要想出美妙的旋律、抄譜家要將作曲家想到的旋律寫下來、指揮家要拍打

預備拍跟固定拍,作品完成後要全組一起練習唱出來,不用搶著誰要當哪

一個角色,因為每次都不能一樣」(V8-1201)。研究諍友 F2 觀察到:「學習

任務說明清楚並把分工內容解釋詳細」(F2-8-1201)。任務說明完後提供範本,

讓學生了解學習單的寫法,並要學生檢查五聲音階所有的音都要使用在創

作中。

學生共同學習時間,讓小組進行創作與練習,教師巡視各組並適時介

入。本次分組方式是學生自行分組,「合作時較無爭吵、組員被冷落的情形,

分工也很快就分好,並各司其職,創作時學生會先唱唱看再寫,寫完小組會自主

練習,會一起數預備拍再開始唱」(I8-1201),教師巡視時發現雖然大部分的

組別很快就創作完了,但不太能掌握正確音高,因此請創作完畢的組別來

鋼琴旁邊排隊,教師以鋼琴彈奏音高讓學生習唱作品,檢視練習情形。「大

部分的組別找老師練習完會再反覆練習,幫助組員將旋律背起來、練得更整齊或

是把曲子的速度加快;少部分一兩組找老師練習完在一旁聊天、嬉鬧」(V8-1201)。

Page 65: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53

本週為第一次的旋律創作練習,未安排發表時間。

學生皆在時間內完成作品,且都有運用到五聲音階中所有的音,作品

完整度高。七組作品中,有五組在兩個八分音符的節奏上都使用相同音高

來創作(圖 4-15、圖 4-16),有兩組使用不同音高來創作(圖 4-17、圖 4-18)。

圖 4-15 S8-4-1201 圖 4-16 S8-6-1201

圖 4-17 S8-1-1201 圖 4-18 S8-3-1201

(三) 第九週(12 月 15 日)

本週教學目標:第一,發表上一節課所創作的作品;第二,用五聲音

階自由創作節奏與旋律。

教師先發下前一週學生所創作的作品,讓學生回想、練習,並且來鋼

琴邊排隊找教師對音高練唱,研究諍友 F2 觀察到:「學生會主動找老師用鋼

琴練習作品」(F2-9-1215),研究者於教學錄影中也發現:「學生能自主小組練

習,跟鋼琴對過音高後也能回到位置上繼續練唱,與同伴確認拍子和速度」

(V9-1215)。

實作評量與反思,教師用 PPT 呈現學生紙筆的創作並依各組表現分別

Page 66: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54

給予回饋,學生作品發表情形,研究者發現學生的預備拍與演唱作品的速

度一致,已能正確掌握,於教學錄影中也觀察到:「演唱時有的學生會拍打

節奏、有的學生會拍打固定拍,除了兩三位在演唱時無法掌握音高只能唸出唱名,

其他學生皆能正確演唱出音高」(V9-1215),研究諍友 F2 也有紀錄到:「學生

會以整齊的速度數預備拍」(F2-9-1215)。

教師再次介紹五聲音階的組成與特色,即使任意組合其中的音,都可

以產生出極具旋律性的樂句,並以鋼琴彈奏<虹彩妹妹>、<茉莉花>、

<妹妹揹著洋娃娃>等有運用到五聲音階的曲目,請學生猜一猜,研究諍

友 F2 觀察到:「學生能認真聽並對於猜曲名有極高興趣」(F2-9-1215),教師補

充說明其實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耳熟能詳的曲子都是運用五聲音階來作曲,

雖然只有使用五個音來進行創作,也可以非常好聽。

教師說明學習任務:每組三人,每個人都擔任一個角色。節奏王:創

作出獨特的節奏、作曲家:創作出美妙的旋律、抄譜家:將偉大作品記錄

下來,作品完成後全組一起演唱或是演奏出來。學生共同學習時間,教師

巡視各組並適時介入,學生的創作情形,研究諍友 F2 觀察到:「學生會試

著哼哼看,全員都同意後,再寫到紀錄紙上(或修正)、有的組一起創作,有的

組由一個人想、有組別不知如何分配任務時,教師能居中協調,幫助分配工作」

(F2-9-1215),研究者巡堂時發現:「有的組別會先創作完節奏再創作旋律,有

的組會『試試看』,直接唱有套上節奏的旋律,如果覺得怪怪的就再想一組新的,

如果覺得不錯就寫下來」(I9-1215),依據教學錄影,也發現:「有學生會拿直

笛出來吹吹看音高,作為創作時的參考」(V9-1215),其中兩組有學生掌控欲

較強,節奏與旋律都想要依照自己的想法,不按教師給的分工來進行分組

創作,因此與同組同學有紛爭,無法在小組共同學習時間內完成創作。

七組學生的作品中有五組完成創作,兩組尚未完成。完成創作的五組

中,使用三種以上(包含)節奏型來創作的有三組(圖 4-19、圖 4-20、圖

Page 67: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55

4-21),只有使用兩種節奏型來創作的有兩組(圖 4-22、圖 4-23),其中以

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使用次數最多。

圖 4-19 S9-1-1215 圖 4-20 S9-3-1215

圖 4-21 S9-4-1215 圖 4-22 S9-2-1215

圖 4-23 S9-5-1215

(四) 第十週(12 月 22 日)

本週教學目標:用五聲音階進行旋律創作(學生自由創作節奏)。

接續上週的進度,本週先讓各小組練習上一堂課的創作,也讓尚未完

成任務的組別繼續創作,教師巡視各組並適時介入。再來讓小組發表創作

Page 68: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56

的作品,教師給予回饋。各組發表的表現如下:第一組「拍子穩定、音準正

確、表現大方」(V10-1222)、第二組「預備拍數的稍快,但開始演唱時有及時修

正,演唱音量大」(V10-1222)、第三組「音量大、音準正確、非常熟練」(V10-1222)、

第四組「第一遍只有拍出節奏沒有演唱,教師提醒後第二遍有唱出旋律,但節奏

沒有辦法正確拍奏」(V10-1222)、第五組「音準正確,二分音符延長太久,教師

請觀眾再次注意聽聽看此組哪個音是二分音符,第二次表現正確」(V10-1222)、

第六組及第七組「整體不夠熟練」(V10-1222),每組發表完畢後,學生會在老

師加分前猜老師會給該組幾分。

教師引導學生回想從第一堂課到第十堂課所學習到的樂理知識及體驗

活動,學生對教師上課的內容都很熟悉,「複習前幾堂課所學到的樂理知識時,

學生能踴躍發表,提到歌曲時,學生自動就唱起歌來」(I10-1222)、「總結學生

學習過程中學過的節奏、歌曲、內容,學生可以踴躍回答,並唱出歌曲」

(F2-10-1222)。再來請學生回想每一次小組任務的過程,並在回饋單上將

想法寫下來。

(五) 第二循環學習成果與討論

1. 學生能正確運用五聲音階進行旋律創作,但需要其他樂器輔助才能正確

演唱其創作。

藉由歌曲<汪汪汪>及學習單的提示,學生皆能熟記五聲音階之組

成音並運用至旋律創作中,但在演唱練習時,學生因音感不佳而有練習

上的困難,可能「唸」出音但音高都在同一個位置,或是唱出「la-sol-do」

但實際音高卻是「la-mi-mi」。學生演唱不出自己所譜寫的創作,音樂創

作表現受到演奏能力的限制,此情況與羅雅莉(2008)之研究結果相符。

雖在介紹五聲音階時,研究者有隨機彈奏 do、re、mi、sol、la 讓學生

練習聽唱,以熟悉五聲音階的音,但此練習依然不足夠,若是有多一點

的時間可以加強學生的音感、加強音樂基礎能力的訓練,學生在演唱其

Page 69: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57

創作時可能就不會這麼受挫。教師介入後幫各組利用鋼琴或是請學生自

行利用高音直笛來幫助找到正確的音高後,情況有稍微改善。

2. 學生進行自由創作時,會選使用自己較熟悉的節奏型,少用自己不熟悉

的節奏型。

節奏型的教學與創作是用累加的方式,因此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

練習最為頻繁,相對的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與十六分音符的練習次數

較少,學生無法每次都正確掌握,拍奏到此節奏時速度時常會慢下來,

或是教師必須一再地複習與提醒才能拍奏正確。研究者在整理作品時發

現,學生最為熟悉的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節奏型的使用次數最多,且每

一組都有將此兩種節奏型放入作品裡,而其他三種節奏型則是擇一使用,

或有的組別完全沒使用,此情形結果與吳佳珊(2016)之研究相符,若

是學生的音樂基本能力不足,則會侷限其音樂創作的發展,學生創作多

用自己精熟的節奏,而避開自己演奏時可能會出錯的節奏來進行創作。

3. 隨著觀眾禮儀的進步,間接提升學生音樂鑑賞能力。

藉由小組發表的機會,教師在每次學生發表前,提醒當觀眾該注意

的事項,以及針對每組同學表演的內容對觀眾進行提問,學生漸漸能自

行約束秩序,不跟旁邊的同學聊天,並將專注力放在表演者身上,也在

別人表演的前後給予掌聲以示尊重,無形中提升其素養。觀眾禮儀的進

步,使學生在欣賞別人的表演過程中,建立其音樂鑑賞能力。學生先能

夠安靜的聆聽同學的發表,才能在小組表揚與教師回饋時間,理解教師

給予各組加分多寡的原因,及其可以進步的地方。從單純的在別人發表

後給予掌聲,到能夠客觀的評量同學的音樂表現,並判斷各組音樂表現

水準之不同,代表小組發表活動有助學生學習音樂鑑賞。

Page 70: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58

第二節 教學省思與討論

本研究中,研究者定期與專家學者及研究諍友對話,檢討課堂中發生

的狀況、學生實際學習情形,並在每一堂課後觀看教學錄影和研究諍友觀

察記錄進行省思並作課程設計調整。以下就兩循環之教學省思及討論詳細

說明。

一、 第一循環

(一) 第一週(10 月 13 日)

本週為第一次上課,因上課模式與原班老師較不相同,屬於比較動態、

活潑,常走來走去不會在電腦旁邊,下次上課可使用簡報筆或無線滑鼠,

就不用請研究諍友幫忙按下一頁。

第一次的分組直接以原本上課的座位來分組,而原本的位置是男女男

女的安排,研究諍友 F1 建議:「參考學生程度加以調整,避免組別之間落差

太大影響作品產出」(F1-1-1013)。因原本的排法只按照性別,並無按照能力,

下次上課會先按性別與能力分好組,並請學生按照教師的分組坐,避免小

組間程度落差太大。

有兩個男學生會互相嬉鬧、影響上課氣氛,研究者將較多的心力放在

調皮的學生身上也因此放較少的注意力在其他學生身上,研究諍友 F1 建

議:「上課加分與原有加分制度結合,減少學生在適應不同老師的階段無所適從」

(F1-1-1013),也提醒研究者:「講課時可多留意學生反應,適時提醒不專心的

學生投入學習」(F1-1-1013),之後那兩位學生的調皮情形若無改善,教師可

能採「消弱」策略。

研究諍友 F2 建議:「帶開練習前可以再次說明練習重點、注意事項等」

(F2-1-1013),下次分組進行任務時,要將小組任務的任務和執行方法再次

說明清楚,期望可以讓之後的小組任務更有效率地完成。

Page 71: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59

(二) 第二週(10 月 20 日)

本週是學生第一次進行創作的活動,教師在說明創作的步驟時可能需

要再明確一些,研究諍友 F1 建議:「在進行創作前先說明目標,或是分享創

作有趣之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並且清楚說明分組規範,能使教學過程更加順

暢」(F1-2-1020)。爾後可以嘗試每次分組帶開就請學生只做「一件事」,才

不會有的學生填完音符後忘記再來的任務細節,一直來問老師。

在設計創作的學習單時,用愛心符號當作一拍,讓學生在創作時將音

符填進愛心裡,能夠很清楚一拍可以填多少音符,研究諍友 F1 建議:「進

行教學流程 3 時,可帶入學習單題目『愛心圖案』代表『一拍』的概念」(F1-2-1020),

學生能夠更熟悉愛心符號的意義。

在創作發表的部分,兩位研究諍友也給予研究者一些建議:「提醒學生

創作完成後應多練習幾次,檢查語句是否通順,避免作品只符合節奏字數而無顧

及斷句邏輯。建議把學生作品當作範例討論,無論是讚美優點或修改缺點,皆能

成為借鏡」(F1-2-1020)、「學生發表後可讓全班模仿或複誦,指導觀賞禮儀並提

升專注力」(F1-2-1020)、「或許可要求動作整齊度,小朋友會較認真練習」

(F2-2-1020),在觀賞禮儀的部分,以後學生在課堂中發表時,教師會要求

學生都放下手邊的工作,專心聆賞,尊重表演者。

學生 4 對分組的名單不滿意因此不願意與同學配合,針對此組,下課

後教師將兩位同學都留下來單獨講話,安慰其組員,了解學生 4 不配合之

原因並跟原班導師了解學生 4 的交友情況,以及詢問分組的建議,下次做

一些調整期望能夠讓小組進行任務時順利一些。

「學生 9 坐在他不喜歡的同學旁邊,引此整堂課都不開心、不想上課,教師

所有的指令都無動於衷,原班音樂教師在課堂中看不下去直接到該學生面前訓話,

覺得對該師很不好意思自己沒辦法掌握每位學生,下課時將該生留下來了解原因,

並約定好下次不會因為情緒的緣故而不配合老師乖乖上課」(I2-1020)。學生常

Page 72: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60

常會各種原因被情緒所困,而無法將專注力放在課堂中,以後在上課前多

留意學生的心情,先做初步的處理,也許學生就能在課堂中學到多一點東

西,課程也能更加順利。

「下次要再分組帶開前先建立小默契,讓學生聽到琴聲就回座位,否則教師

要常常大聲喊『時間到』」(I2-1020),也期望這樣的小默契能夠讓課堂中活動

流程銜接更順暢、更有效率。

(三) 第三週(10 月 27 日)

在設計本週教學活動時,忘記預留讓全班同學欣賞彼此作品與檢討作

品的時間,用動覺來認識音樂元素的部分也比預先設計的多花了點時間,

因此擠壓到了後面的創作時間。創作時間不足,學生無法及時在課堂中完

成作品,研究諍友 F1 提醒:「給予學生分組創作的時間不足,需留意時間分配」

(F1-3-1027),之後的課程內容的要稍作刪減和調整,預留更多的時間讓學

生創作。

進行「哈巴狗」的活動時有小朋友不小心去觸碰到別人,因此爭吵、

告狀,下次進行類似活動會先跟學生說明伸展肢體時動作要小心,盡量不

要觸碰到別人,也會把活動範圍擴大一點避免再度發生碰撞之意外。

第三次進行授課,學生比較熟悉老師了,會想多跟老師講話或是聊天,

「學生會在老師還沒說完規則或是講解到一半就插話、問問題或是講無關緊要的

玩笑話,打斷上課的節奏」(I3-1027),研究諍友 F1 建議:「適時約束學生直接

回話情形,避免養成干擾授課的習慣」(F1-3-1027),為使課程進行更順利與流

暢,下次上課前先說明請學生等老師說完話才能提問或是發表。

研究諍友 F2 建議:「發下任務學習單前,教師可再次說明工作步驟,寫音

符加動作練習,提醒完成時間,效率可再提升」(F2-3-1027),進行創作活

動時離下課時間只剩下五分鐘,因此跳過了創作目標的要點說明,之後課

程設計要在謹慎的安排,避免時間不足。

Page 73: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61

本次分組有一組是五人,創作的任務為完成八拍的節奏創作,學生因

此工作分配不攏,導致進度停擺、緩慢,「課後針對個別學生瞭解其學習問題

並進行輔導」(F1-3-1027)。教師課後將其組別留下來,說明五位同學雖然拍

數沒辦法均分,但是還有另一個任務是設計動作,多一個人應該可以先請

他思考動作,而不是不知道該怎麼辦就放著或是到處遊走去參觀其他組,

提醒該組合作的態度要積極不是隨便,該組承諾下一次會好好跟同學配合

並完成任務。

(四) 第四週(11 月 3 日)

本週的秩序及學生合作情況皆有漸入佳境的跡象,學生慢慢可以習慣

教師上課的方式,也較能掌握與同學合作的方法。研究者在觀看教學錄影

時發現:「分組帶開後,某生因好奇到攝影機前查看、玩耍」(V4-1103),教學

當下並沒發現此情形,所幸該生被研究諍友 F2 阻止,未來研究者掌握班

上學生動向的雷達需要再敏銳些。

此週延長了給學生創作的時間,作品皆能完整呈現,且還能看到各組

不同的創意,成果令人驚豔,往後的課程皆會稍作調整,留給學生多一點

的創作時間,期望看到更多不一樣的火花。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當表演者

和觀眾,但研究者仍注意到:「小組發表作品時,學生依舊會忘記在表演前後

都要給予掌聲,並且在表演進行中要保持安靜」(I4-1103),下次上課會先進行

觀眾禮儀的教育,提醒學生們在當一個傑出的表演者的同時,也要當一個

有禮貌的觀眾。

教師每週都會口頭稱讚表現良好的組別,並表揚這些組別有做到老師

的要求,像是「一起討論」、「一起練習」、「有把握時間沒有吵架」等,研

究諍友 F2 建議:「或許可以和同學討論進步和整齊的組別他們是怎麼做的,給

某些組楷模」(F2-4-1103),將「一起討論」分析得更具體像是「每個人都輪

流發表意見」或是「組員在發表意見時每個隊友都要聽得到」,「一起練習」

Page 74: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62

的方法是什麼?像是研究諍友 F2 觀察到的:「有的同學會幫忙教動作、帶同

學練習,有的會幫忙喊預備拍,有的隊友會想辦法找其他組員可以做的事情」

(F2-4-1103),分組討論時間學生可能不知道別組的狀況,但是若是教師能

跟學生一起討論,學生能夠吸取別人的經驗,模仿學習。

(五) 第五週(11 月 10 日)

中年級的學生每週只有一堂音樂課,研究者發現若是沒有再次複習之

前學過的音樂素材,學生很容易會忘記,像是:「十六分音符節奏拍不夠快」

(V5-1110),「學生較不能掌握十六分音符平均分配在一拍中的感覺,放最後一

拍有的學生會用八分音符的速度拍」(F2-5-1110),需要再次複習、再次提醒才

能正確拍奏,因此下一堂課研究者會先複習所有的節奏型,再讓學生繼續

完成創作與練習作品。

本次在任務說明的部分,教師說明完一個步驟就寫在黑板上,並確認

學生理解才發下學習單,本次學生就可以自行觀看流程,沒有一直來問老

師任務的細節,研究諍友 F2 觀察到:「教師提示任務步驟,並寫在黑板上,

確認學生理解後才發下學習單,學生可以快速進入狀況」(F2-5-1110),之後研

究者也會按照此次的做法,將任務說明寫在黑板上或是用 PPT 呈現出來。

由於本次創作任務較前幾堂課的困難,從四四拍兩小節的創作變成四

四拍四小節的創作,學生需要花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研究者沒有評估到

這個部分,造成學生來不及完成與練習的狀況,因此第一循環的研究時程

延後一週。

(六) 第六週(11 月 17 日)

本週的任務增加了一點難度,以往作品呈現都是教師給予預備拍,整

組的組員再一起演奏其創作,這次教師稍作調整,將拍打預備拍的工作交

給學生自己試試看,雖然教師在說明任務時有示範、各組練習時也介入各

組指導,但在發表時還是可以看出學生對此工作感到陌生與困難:「預備拍

Page 75: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63

給得太快,其他學生跟不上速度、演奏到一半,固定拍與表演組各打各的拍子」

(V6-1117)、「預備拍的速度和後面的速度不同」(F2-6-1117),但研究者認為

再幾週的練習,學生可以慢慢掌握方法,而且這也是讓學生學會溝通與協

調的一個好練習。

本週在小組共同學習時間,有部分學生依然不願意好好與組員配合,

教師在巡堂時必須一直居中協調,研究諍友F1建議:「分組的方式稍作調整,

以免課程進度會落後,小組任務也會比較順利」(F1-6-1117),研究者會考慮此

建議。

(七) 第一循環之討論

1. 課程活動安排過於緊湊,需做刪減與調整。

本循環為節奏創作的教學,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研究者發現不

論是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讓學生認識音樂節奏的方式,或是小組創

作與發表練習的過程,都需要比原本規劃來的花費更多的時間,壓縮

到第二循環的上課時數。因此在與專家學者討論後,決定在第二循環

旋律創作的課程稍作調整,將原本五個不同型態的創作活動縮減為兩

個創作活動。

2. 教師分組方式學習效果有限,調整為學生自行分組。

在第一循環中,學生的分組方式先是請學生直接跟坐在隔壁的人

一組,但此分組方式使每組音樂能力程度不一,與研究諍友討論過後

為避免各組程度落差太大而影響作品產出而改由教師依照學生能力分

組,讓每組在音樂能力上較為平均,經過調整後發現確實有達到能力

強的學生會帶領能力弱的學生的情形。但也有學生會因人際關係而有

與同儕爭吵、不願意配合的情況,導致部分組別在共同學習時間無法

及時完成創作任務。雖此情形在教師的勸導與排解後有稍微改善,但

仍然會影響上課氣氛。

Page 76: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64

研究者與研究諍友也發現,長久下來學生的學習動機變得較為低

落,在與專家學者及研究諍友討論後,研究者在第二循環時調整實施

策略,依然使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但是分組方式有所改變,改為讓學

生自行分組,以提高學習動機以及創作效率。

3. 學生自行分工有困難度,教師將各成員之角色任務明朗化。

研究者也在本循環發現,有些組別可以自行協調分工、但有些組

別卻常為分工所困而耽誤進度。在小組發表後的回饋時間,教師公開

表揚任務期間表現良好與作品發表不錯的組別,並分享教師在課間巡

視時觀察到有效率的合作技巧與態度,但似乎幫助不大,有的成員依

然會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或是遊走在別組之間。研究者在與專家學

者討論過後,認為教師可以直接將小組任務中的分工細項條列出來,

讓小組成員間的每一個角色與該角色的任務明朗化,並在任務說明時

解說清楚,使每一位學生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分工,並更有效率地

的進入音樂的創作的任務。

二、 第二循環

(一) 第七週(11 月 24 日)

本週在新曲目的教學時,教師邀請學生 4 與老師一起示範新曲目的動

作,此生在前幾週的課堂上狀況較多,會跟同學吵架、不配合課堂活動、

講反話引起老師注意,但這次請該生與老師一起示範得到老師稱讚後,整

堂課該生都非常的配合,可能是得到班上同學的注意以及榮耀感的關係。

爾後教學時,研究者都要提醒自己去看見學生的優點,或是給予學生成功、

表現的機會,讓學生有自信,他就會表現得更好。

研究者認為此週的教學活動很順暢,學生也在快樂中學習,研究諍友

F2 的觀察紀錄表中提到:「善用 PPT 呈現譜例、音階圖和五聲音階名稱」、「給

學生看譜例找音並提供加分,學生踴躍回答」、「搭配課本音階圖很具體」

Page 77: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65

(F2-7-1124),研究諍友 F2 也在在檢核項目「適切掌握教學目標」、「有組

織及條理呈現教材內容」及「適切運用教學資源或輔具」中的符合程度上

勾選「良」,研究者認為未來在「介紹」或是「認識」新概念時,可以考

慮也採用此模式教學,以達到有效教學。

(二) 第八週(12 月 1 日)

本週為旋律創作的第一次練習,研究者將節奏先規範好,只讓學生創

作旋律,且因該班學生平時在讀五線譜的速度較慢,會在五線譜的音符上

方標記注音符號,故研究者直接讓學生使用注音符號「ㄉㄖㄇㄙㄌ」來記

譜而不是五線譜,研究者課堂觀察發現:「使用注音符號記譜,學生創作效率

高,且有助學生練習演唱」(I8-1201)。

在熟悉五聲音階的音時,老師隨機彈奏 do、re、mi、sol、la,學生聽

唱,「學生都能聽音,唱出正確音高/唱名」(F2-8-1201),但要學生直接看著

譜唱出正確音高有點難度,研究諍友 F1 也觀察到:「學生在分組練習自創的

五聲音階旋律,節奏部分在短時間內就能熟練,但是音高部分不易掌握」

(F1-8-1201),研究者在巡堂時也發現此狀況,於是讓學生來排隊對琴音練

唱以掌握音高,雖學生能唱出正確音高,但也較為費時,且秩序難以掌控,

針對此情形研究諍友 F1 建議:「教師以鋼琴彈奏檢視練習情形之方式較為耗

時,並且難以顧及其他學生,建議試著讓學生在規範下使用直笛掌握音高」

(F1-8-1201)。

除了中央 do 學生還沒學過指法以外,其他音都已經教過直笛的指法,

研究者也認為讓孩子運用自己學過的工具來面對新的學習是一個很好的

策略,下一個創作我會讓學生練習試著自己用直笛來找音高或是用吹奏的

方式來呈現作品。

本次的創作學習單研究者也將分工直接列出來,分別是作曲家、抄譜

家及指揮家,因小組間每個人的角色不同,就不會為了某一個分工而爭吵,

Page 78: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66

也需要共同配合才能完成任務,所以沒有人被冷落沒事做而搗亂或是遊走

在別組之間。

(三) 第九週(12 月 15 日)

在第七週時,研究者僅以一首歌曲<汪汪汪>來引導學生認識五聲音

階,擔心五聲音階對學生來說還是太陌生,因此在本週多彈奏了三首同樣

也是運用五聲音階來作曲的歌曲:<虹彩妹妹>、<茉莉花>和<妹妹揹

著洋娃娃>,讓學生更熟悉、認識五聲音階,研究諍友 F2 觀察到:「彈奏

五聲音階曲能吸引學生注意,認真聽並猜曲名」(F2-9-1215),當教材與學生生

活的連結性強時,學生對其更有興趣、也越能記住。

有兩組未能及時完成小組任務,原因是有兩位學生不願意接受別人的

想法,每一個分工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因此耽誤了創作的進度,研究者

在下課前再次提醒學生與教師的承諾,自行分組的前提是能夠跟自己選的

組員好好溝通配合,下次的創作練習時間一定要完成,對自己負責。

本週從團體練習、作品發表、創作時間都可以明顯看到他們的進步。

大部分的學生在練習時間都能主動拿起直笛或到鋼琴邊排隊對音高,自動

自發的練唱、發表時,小組能夠整齊的一起喊預備拍並按照拍子演唱其創

作之旋律,觀眾可以安靜聆聽並給予掌聲、創作時能夠跟同組的夥伴分工

合作,對小組有認同感,完成時還得意地跟老師說:「老師,我們這組好了!」

(V9-1215)。

(四) 第十週(12 月 22 日)

本週的作品發表時間,學生在觀眾禮儀的部分都做得很好,在演奏者

發表前後觀眾都會自動給予掌聲,在演奏者發表時觀眾也會保持安靜,專

心聆聽。最特別的是本週在每組表演結束後,台下觀眾還會在老師給予回

饋與加分前猜一猜老師會給他們加幾分,「表現完整、整齊、音量大的組別,

觀眾就會猜兩分或三分;如果是表現不整齊、不熟練、拍子忽快忽慢的組別,觀

Page 79: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67

眾就會猜一分」(I10-1222)。以上學童的表現代表他們有將老師以往所給予

的回饋記起來,客觀的給予各組的表現評分,在小組創作發表的活動中培

養了他們的音樂鑑賞能力。

在本堂課最後發下的回饋單中,請學生依照在課堂中的經驗將對於小

組任務的看法寫下來,研究者資料整理後發現,在「你覺得小組任務對你

的學習有沒有幫助?」題目中,19 份回饋單中有 17 位學童認為「有幫助」,

理由有:「團隊合作比自己做開心多了!」(R19-1222)、「可以讓我們知道團結

合作或認識對方」(R21-1222)、「因為他們會教我所以我很謝謝他們」(R17-1222)、

「因為有同組的人幫助」(R8-1222)等;2 位學童認為「沒有幫助」,理由有:

「不知道」(R3-1222)、「不喜歡」(R4-1222)。

在「你喜歡什麼樣的分組方式」題目中,19 份回饋單中有 15 位學童

喜歡「自己找組員」,理由有:「可以跟好朋友一起上課、一起坐」(R14-1222)、

「可以跟好朋友一起學習,下課分享心情」(R15-1222)、「因為如果遇到不合作

的人,就不能完成作品了」(R19-1222)、「因為才能認真學習」(R20-1222)、「心

情會比較好」(R6-1222)、「可以選自己想要的人」(R2-1222)等;2 位學童認

為「老師分配」比較好,理由是:「才不會有人落單」(R21-1222)、「老師分

就好了」(R17-1222);1 位學童喜歡「個人分組」,原因是:「才不會吵架」

(R3-1222);1 位學童沒有喜歡特定的分組方式,原因是「我都接受」

(R8-1222)。

由學生回饋單的作答情形中可發現,學生普遍認為合作學習可以引發

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效,並增進人際互動與班級學習氣氛,與劉曉樺

(2008)之研究結果相符,但與之不同的是,此結果是建立在研究對象能

夠自己選擇組員的前提之下。

(五) 第二循環之討論

1. 課程活動稍作調整,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能進行創作及練習。

Page 80: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68

研究者在與專家學者討論過後,將第二循環的教學內容稍作調整,

創作活動從原本的五項縮減為兩項,不僅讓學生在小組任務時有更充

裕的時間討論想法並完成作品,而且練習時間拉長後,學生在發表作

品時表現得比第一循環更有自信,也能自行掌握數預備拍的要領,再

開始演唱其作品。

2. 調整為學生自行分組後,提高學習動機與興趣,分組討論狀況有所改

善。

在本循環中上課的分組方式,從教師依照音樂能力分組調整為學

生自行分組,此種分組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減少了課堂

爭吵的頻率,也提高了學生參與組別活動的意願。學生練習創作時的

態度由被動轉為主動,學生會主動的來請老師聽看看小組練習的狀況,

也會自主用直笛吹音高對音準,在拍點不對或是不整齊時,會跟同學

校對並反覆的練習,比起能力分組時有更佳的參與感,在小組任務中,

學生積極互動、學習、分享的過程,能夠提升彼此的學習動機,此情

形與蘇怡菁(2016)之研究結果相符。從本研究可得知,同儕間的交

友情形是影響合作學習成效的一大關鍵。

3. 角色分工明朗化,有助於學生完成小組任務。

研究者將小組任務中的分工細項條列出來,如:節奏王、抄譜家、

指揮家,使小組成員間的每一個角色以及該角色的任務明朗化後,每

一位學生可以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所負責的工作,有效的減少課堂中為

分工而爭吵、無法合作或是遊走的情況,並能更有效率地的讓學生進

入音樂的創作的任務。教學活動中的細節都必須明確、清楚的界定,

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此結果與林怡芸(2011)之研究相符。

Page 81: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6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旨在探究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教學之

歷程、學習成果及省思。研究者自編為期十週的音樂創作教學計畫,每週

進行課程後,與專家學者及研究諍友進行檢討、反省和修正教學內容,過

程中使用了觀察記錄、錄影、學生作品、回饋單等方法蒐集資料,採行動

研究進行。

本章將針對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音樂創作教學之研究結果與討論,歸

納出本研究之結論。以下共分為兩節,第一節為研究結論,乃依據本研究

之研究目的與研究結果作成結論;第二節為研究建議,即根據研究結果提

出研究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節就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並綜合第四章之研究結果與討

論,提出以下結論,分述如下。

一、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教學之

活動設計適宜。

本研究使用配對學習、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及共同學習法等合作學習

策略來進行教學,課程活動設計能使學生習得所設定之教學目標。研究者

以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唸謠、兒歌、康軒課本中歌曲等為素材設計教學內

容,並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來帶領學生認識不同的節奏型態與五聲音階。

創作時間以教師自編之學習單來引導小組完成任務,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

將所學到之音樂素材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運用至音樂創作中,也能藉由小

組練習能將創作展演發表,從學生回饋單中也能看到學童普遍都認為用合

作學習的方式來上課對自己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Page 82: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70

二、 學生音樂創作之學習成果

(一) 音樂創作之分組方式考量學生同儕間交友情形,能提高學生學

習動機,小組參與程度由被動轉為積極。

音樂創作與知識性的學習不同,需要腦力激盪與分享,研究者在學生

回饋單中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愛自行分組的方式,因為他們認

為跟好朋友同組才可以認真學習、心情會比較好、一起學習分享上課心情

等,小組參與情況變得更為主動與積極;反之,教師直接分派組別,若將

平時就不合的同學分到同一組,上課時就會有吵架、無法合作完成作品的

情形,也讓有心想完成任務的同學心情沮喪,降低學習動機。

(二)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教學有助於學

生學習團隊合作、音樂創作與音樂鑑賞。

教師掌握配對學習、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及共同學習法,學生能從學

習過程中學到如何與夥伴分工合作,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有效的溝通、分享

想法,並能與夥伴配合練習作品,以完成節奏創作與旋律創作等任務。學

生不僅在任務時間內培養團隊合作能力與音樂創作能力,在創作後的各組

作品發表時間,透過小組表揚與教師回饋,學生慢慢能客觀評量同學的音

樂表現,並判斷音樂表現水準之不同。

三、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教學之

行動研究有助於增進教師專業發展與成長。

在本教學計畫實施過程中,研究者於課後定期與研究諍友及專家學者

對話,並綜合研究者觀察記錄、研究諍友觀察記錄、教學錄影、學生作品

及學生回饋單等資料,經過不斷的檢討、反省,讓研究者在教學專業成長

上獲益良多。研究者依學生實際學習情形調整課程內容進度、授課方式、

Page 83: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71

小組分組方式,並使用公開表揚、加分制度等來提升學生學習效率與動機。

不僅在教學的方法與策略上有所收穫,也提升研究者班級經營之技巧,有

助於在教學現場相關領域上之專業提升。

第二節 建議

本節將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與討論、研究者觀察記錄、研究諍友觀

察記錄及學生回饋,提出本研究之想法與建議,以供教師及未來相關研究

者參考,期待對未來相關研究有所助益。

一、 對學校行政的建議

音樂課程相對於國、英、數等學科的學習是較不被重視的,堂數的分

配也比國、英、數等學科少很多,絕大部分學校的安排每週僅有一節課的

時間,若又遇到連續放假或是學校重大活動,當週的音樂課就沒了。依據

本研究之結果,在音樂課裡,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到音樂相關的知識,也能

從不同的音樂活動中培養創造力、合作能力、鑑賞力等,也能達到心情放

鬆、透過音樂與同儕有適度的交流,有助於身心發展。因此,研究者建議

將每週音樂課之堂數,結合彈性課程或是校本課程,提高為兩節課,讓學

生可以多點時間體會音樂學習所帶來的益處。

二、 對音樂教師的建議

(一) 音樂創作教學之教師應不斷加強自我專業素養

研究者分析各版本之音樂課本,發現篇幅多為知識性、技能性或情意

方面音樂欣賞的學習,在音樂創作的篇幅較少,因此,音樂教師對創作教

學領域的接觸相對較少,對於教材教法也較為不熟悉。研究者建議音樂教

師應主動積極參與音樂創作教學之相關研習、研討會或是進修活動,充實

教師本身的音樂創作體驗機會以及教學策略之討論,加強教師自行設計音

Page 84: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72

樂創作課程的能力,以帶給學生更多面向的學習。

(二) 善用多媒體資源,學生能更快的掌握任務之目標

研究者在研究歷程中發現,任務說明時如果只用口頭說明,學生忘記

的機率很高,也會在共同學習時間不停地問老師;改由使用 PPT 將文字投

影在黑板上,搭配教師的口頭解釋,學生能理解得更清楚,因遺忘細節而

發問的次數也大幅減少。因此,研究者建議在學生共同學習前,教師可結

合多媒體資源上課,將任務說明、任務完成目標之學習單範例提供給學生

參考。學生不僅能夠自行觀看任務細節,也能知道任務完成時,產出的作

品大概的模樣,降低學生的焦慮感,避免在課堂中不斷地發問以打擾到其

他組別之學習。

(三)重視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提供學生更多互動的機會

依據研究結果,研究者發現學生只喜歡與自己的好朋友合作,在與不

熟悉的人同組時,合作意願就降低,也不知如何配合別人。在學校中,學

生平時除了各社團團隊的練習,或是運動會接力賽與趣味競賽的活動,學

生才有跟同學分工合作的機會。但團隊合作能力乃一輩子需學習的課題,

研究者建議各學科學習時,課堂活動的分組能讓學生有練習與不同夥伴、

非預期組員的互動機會,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從與好友一組,再引導至增加

不同的合作對象,拓展人際關係及視野並磨練社交技巧。

三、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 跨大研究範圍

本次研究對象僅限定台中市開心國民小學(化名)四年級快樂班之學

童。學校內的音樂教師多會教授同一年級多班級的學生,建議未來的研究

者,可以將此課程推廣至同一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並進行比較,以此

提供作為日後教師研究之參考。

Page 85: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73

(二) 增加研究時程

本研究因配合學校之活動安排,僅能進行前後為期十週、每週一節的

音樂課程,共十節課。因音樂創作重視的是過程而非結果,而此過程需要

不斷的嘗試、體驗、分享,十週的課程無法將原本計畫的活動內容實施完

畢,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可以安排連續性的兩節課時間,或是增加堂數,

讓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討論,以達到更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 改變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進行,可以看到學生對於合作學習策略從陌

生至漸漸熟悉的歷程以及結果,但比較可惜的是,無法看出合作學習法與

一般教學法在音樂創作教學上的不同,建議未來研究者可以採實驗研究法,

用不同的教學法教授兩個以上的班級,進行實驗組與控制組之比較,以得

到更多的發現。

Page 86: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74

Page 87: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75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田耐青、尤四維、黃明智、林佩貞(2015)。合作學習策略融合之實踐與成效。

國民教育,55(2),97-102。

吳佳珊(2016)。國小四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俊憲、黃政傑(2006)。合作學習:發展與實踐。台北:五南。

吳黛艷(2011)。電視廣告音樂運用在國小高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呂文郁(2016)。分組合作學習樂。師友月刊,586,57-60。

李麗芬(2006)。應用生活經驗於兒童音樂創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周春美(2010)。技專校院商科教師教學實務之應用分析:認知學徒制的觀點。

商管科技季刊,11(2),303-313。

林怡芸(2011)。華語流行歌曲運用於國中音樂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青芬、吳淑明(2016)。應用奧福音樂教學融入課程設計及成效探討-以國小

音樂課為例。藝術論文集刊,26,69-92。

林淑芳(2016)。奧福基礎音樂即興與創作-兒童音樂創作教學之實踐。載於林

淑芳(主編),奧福音樂教學面面觀:本土的與創造的基礎音樂教育(頁 50-70)。

台中:台灣奧福教育協會。

林憲宏(2004)。試論相互教學法運用於日語閱讀教學之可能。興國學報,3,

93-104。

金信庸(2004)。情境導向的創意音樂教學探索。課程與教學季刊,7(1),47-64。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台北:五南。

Page 88: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76

郝永崴、鄭佳君、何美慧、林宜真、范莎惠、陳秀玲(譯)(2007)。Gary D. Borich

著。有效教學法(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台北:五南。

高俊傑(2004)。合作學習理論的教學理念。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學報,4,

133-143。

張世忠(2000)。建構教學-理論與應用。臺北:五南。

張新仁、黃永和、汪履維、王金國與林美惠(2013)。分組合作學習教學手冊。

臺北: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教育部(2011)。97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2017

年 1 月 9 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教育部(2015)。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評量準則。2017 年 3 月 15 日,取自: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08949&KeyWordHL

=

教育部教育 Wiki(n.d.)。教育雲教育百科。檢索日期:2017 年 4 月 4 日,取自:

http://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5%85%AD%E5%85%AD%E8

%A8%8E%E8%AB%96%E6%B3%95

梁斐瑜、高振耀(2015)。一名音樂資優生以類比法的音樂創作行動歷程。特殊

教育學報,42,27-58。

梁寶華(2005)。音樂創作教學:新世紀音樂教育新趨勢。香港:卓思。

郭美女(2000)。聲音與音樂教育。台北:五南。

郭穗萱(2013)。運用合作學習策略進行國小六年級音樂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俐燁(2002)。合作學習教學法與一般教學法於國小五年級音樂科教學之比較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淑文(2004)。二十世紀音樂與奧福教學實務初探。國教世紀,210,11-24。

曾建銘(2015)。21 世紀評量的發展趨勢。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

Page 89: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77

1。取自:http://pulse.naer.edu.tw/Home/Content/5b57364b-8e8b-4fad-a658-b

b05b5e25fe6

黃永和(2015)。合作學習傾聽與發表技巧的指導。國民教育,55(1),101-110。

黃琡惠(2001)。新學習方向-問題本位學習。師友月刊,410,31-35。

黃麗卿(1998)。創意的音樂律動遊戲。台北:心理。

黃寶園、林世華(2002)。合作學習對學習效果影響之研究:統合分析。教育心

理學報,34(1),21-41。doi:10.6251/BEP.20020618.2

楊眞枝(2015)。合作學習應用在音樂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快樂感之影響(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劉秀嫚(1998)。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公民訓育學報,7,285-294。

doi:10.6231/CME.1998(7)15

劉曉樺(2008)。融入多元智能理論與合作學習之音樂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音

樂學習成就與學習狀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蔡幸芝(2013)。運用網路串流影音於同儕合作學習動機研究:以國小音樂教學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育達商業科技大學,苗栗縣。

鄭方靖(2012)。當代五大音樂教學法。高雄:復文。

賴光真(2016)。分組合作學習歷程學習謬誤之警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5),

92-96。

薛雅慈(2014)。國中教師以學習共同體啟動新學習型態之研究。教育科學研究

期刊,59(1),101-140。doi:10.6209/JORIES.2014.59(1).04

謝苑玫(2005)。音樂的創造性思考。國教輔導,44(6),42-46。

羅安倩(2009)。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羅雅莉(2008)。圖像符號應用於國民小學音樂創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Page 90: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78

蘇怡菁(2016)。運用合作學習策略進行國小三年級音樂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蘇秋紅(2016)。以創意思考教學提升學生專利申請。德明學報,40(1),101-123。

蘇鈺晴(2015)。國中一年級音樂創作教學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Page 91: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79

二、 西文文獻

Bond, J. (2016). Creating music together: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in Orff

Schulwerk.The Orff Echo, 48(4), 32-38.

Blum, S. (n.d.). Composition.In Grove Music Online. Retrieved from

http://eds.lib.ntcu.edu.tw:2119/subscriber/article/grove/music/06216?q=

composition&search=quick&pos=1&_start=1

Brophy, T. S. (2000). Assessing the creating child musician. In Assessing the

developing child musician: a guild for general music teachers (pp.

147-224).Chicago: GIA Publications.

Cage, J. (1961). Silence : Lectures and writings by John Cage. Middletown, CT: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Guderian, L. V. (2012). Music Improvisation and Composition in the General Music

Curriculum. General Music Today, 25(3), 6-14.

Nettl, B. (2014). Improvisation.In Grove Music Online. Retrieved from

http://eds.lib.ntcu.edu.tw:2119/subscriber/article/grove/music/13738?q=

improvisation&search=quick&pos=1&_start=1#firsthit

Whittall, A.(n.d.). Arrangement.In Grove Music Online. Retrieved from

http://eds.lib.ntcu.edu.tw:2119/subscriber/article/opr/t114/e410?q=arrangement&

search=quick&pos=2&_start=1#firsthit

Page 92: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80

附錄

附錄一 音樂創作教學之相關研究

音樂創作教學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吳佳珊

(2016)

國小四年級

音樂創作教

學之個案研

國小

四年

級學

個案

研究

教學策略應從示範模仿開始,善用小組合

作,適時調整教學鷹架;教學評量應多元

化,重視學生發表,並以正向鼓勵、肯定

學生表現為原則;學生的音樂基本能力不

足會侷限音樂創作的發展,須落實音樂基

本能力的培養;音樂教師在指導音樂創作

教學,應營造正向友善空間,並給予足夠

的創作時間。

孫佩琳

(2015)

音樂創作教

學對國小五

年級學生視

譜能力影響

之研究

國小

五年

級學

行動

研究

「音樂創作教學方案」能提升學生的視譜

能力、創作的興趣、學習音樂的興趣以及

可以讓國小五年級學生記錄學習成果。

戴裕惠

(2015)

應用創造力

思考技法於

國中音樂創

作教學之行

動研究

國中

二年

級學

行動

研究

實施卡片討論法於歌詞改編教學後,學生

能產出歌詞作品;實施奔馳法於曲調改編

教學後,學生能產出曲調作品;有 86%學

生在音樂作品整體呈現出創意。

蘇鈺晴

(2015)

國中一年級

音樂創作教

學歷程之研

國中

一年

級學

個案

研究

創作題材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能維持與

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創作活動

中,教師隨時觀察學生學習情形並適時給

予引導與協助;

教學目標及創作空間或素材應用上規範彈

性,可降低挫折感。

(續)

Page 93: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81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沈啟箴

(2013)

國民中學藝

術與人文音

樂創作教學

之個案研究

國中

音樂

教師

個案

研究

個案音樂教師相信:即興教學能藉模仿、

即興接龍的練習達成個人即興之目標;樂

曲改編教學能以學生熟悉之曲目為改編教

材,由接龍練習進而引導節奏改編與即興

吹奏;學生可分工合作進行旋律與歌詞創

作,並透過直笛吹奏或人聲演唱的方式完

成創作發表。

翁彗榕

(2012)

國中音樂教

師音樂創作

教學信念之

個案研究

國中

音樂

教師

個案

研究

視學習狀態活用多樣化教學策略能夠累積

學生的創作經驗與興趣;善用多元評量於

音樂創作教學以肯定學生學習並檢視教師

自我教學;教師的專業知能與熱忱是引導

音樂創作教學發展的重要因素。

傅虹靜

(2012)

運用「邁向

藝術」課程

模式於國中

二年級音樂

創作教學之

研究

國中

二年

級學

個案

研究

音樂創作課程的教學策略主要為教師講解

與示範;音樂創作評分規準是依據「創作

規範」及作品的完成度來設計;對於音樂

要素的理解越多,產出的音樂創作表現變

化就越多。

林怡芸

(2011)

華語流行歌

曲運用於國

中音樂創作

教學之行動

研究

國中

三年

級學

行動

研究

教學活動設計需考量學生能力並採個人和

團體活動進行,明確界定活動細節和規劃

活動空間;教師需對教材的內容熟悉,以

便示範。

洪慈憶

(2011)

嘉義市國小

藝術與人文

領域音樂教

師實施音樂

創作教學之

調查研究

國小

音樂

教師

調查

研究

教師多參加有關音樂創作教學的相關研習

或進修機會可彌補教學經驗不足、上課時

間不足之問題;學生程度參差不齊且學習

態度有待加強之問題建議從培養學生對音

樂的敏銳度與感染力做起。

葉雲生

(2011)

自動作曲融

入國小六年

級音樂創作

教學之教材

設計與學習

成效研究

國小

六年

級學

準實

驗研

究法

實驗組以自動作曲融入音樂創作教學,不

論在量化統計或質性調查上,學生於反應

層次與學習層次的學習成效明顯較佳,尤

其對男生及音樂先備能力落後者頗有幫

助。

(續)

Page 94: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82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吳黛艷

(2011)

電視廣告音

樂運用在國

小高年級音

樂創作教學

之行動研究

國小

六年

級學

行動

研究

一、電視廣告音樂運用於國小高年級音樂

創作教學,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完成音樂創

作作品

〈一〉學生的音樂創作作品中表現出多樣

的音樂創作手法

〈二〉結合生活經驗可以激發音樂創作的

興趣和潛能

二、「電視廣告音樂」運用在「國小高年級

音樂創作教學」有助教學成效

〈一〉可提升學生音樂創作能力

〈二〉能增進學生之學習音樂創作的興趣

三、以行動研究解決「電視廣告音樂運用

於國小高年級音樂創作教學」實務上所遭

遇問題。

吳芝環

(2009)

國小音樂班

音樂創作教

學實施現況

調查研究—

以臺北地區

為例

國小

音樂

班學

科導

師、

術課

導師

調查

研究

在節奏教學活動中,以「節奏的模仿與回

答」最常被運用;曲調教學活動中,則是

以「根據節奏創作曲調」最常被運用;而

在節奏與曲調教學策略中,均以「律動」

做為輔助創作教學之媒介。

曾如詩

(2009)

應用 5E 學

習環觀點輔

以資訊科技

融入音樂創

作教學之探

國小

三年

級、

五年

級學

準實

驗研

究法

有助於提升國小五年級及三年級學生的音

樂學習態度及音樂創作表現且五年級學生

的音樂創作表現明顯優於國小三年級學

生;其中探索式教學較適於國小五年級學

生,範例式教學則較適於國小三年級學生。

鍾若欣

(2008)

國語流行歌

曲融入國小

高年級音樂

創作教學研

國小

六年

級學

行動

研究

國語流行歌曲融入國小高年級音樂創作教

學,能提升高年級學童創作態度以及創作

能力。

(續)

Page 95: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83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吳蕙純

(2008)

兩岸三地小

學音樂創作

教學課程綱

要與教材內

涵之分析比

兩岸

三地

六版

本之

音樂

教材

內容

分析

法、比

較教

育研

究法

創作運用之音樂概念方面皆以「節拍」概

念運用最多;肢體表現創作方面皆以「即

興律動」較多;節奏創作方面皆以「創作

節奏樂句」居多;曲調創作方面皆以「在

自創節奏上創作曲調」居多;音樂技能表

現創作方面除「中國-音樂」外,其他版本

均為「即興演唱、演奏」較多;其他方面

除「台灣-翰林」、「香港-音樂新領域」外,

其他版本均為「歌詞創作」較多;創作形

式比例方面皆以「節奏創作」比例最高。

羅雅莉

(2008)

圖像符號應

用於國民小

學音樂創作

教學之研究

國小

五年

級學

個案

研究

學生的演奏能力通常為音樂創作表現的一

大限制,而應用圖像符號於喜歡繪畫、不

熟悉五線譜或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音

樂創作學習較能獲得成就感;對符號系統

的熟悉度與習慣性會影響學生在音樂創作

時所選擇記譜的方式。

趙千慧

(2006)

彰化縣國民

小學六年級

藝術與人文

領域音樂教

師音樂創作

教學之調查

國小

音樂

教師

調查

研究

音樂創作的技巧是可教的;音樂創作教學

中最重視的是教導學生創作音樂的興趣;

在節奏創作教學或是曲調創作教學上,大

多數的音樂教師以課本內容為教材;大多

數學生對音樂創作的學習態度並不積極,

且能力不足。

李麗芬

(2006)

應用生活經

驗於兒童音

樂創作教學

之研究

國小

三年

級學

準實

驗研

究法

應用生活經驗於兒童音樂創作教學,教師

取材容易,學生學習積極且有效率,可改

善傳統音樂創作教學之缺失。

註:研究者自行整理自臺灣碩博士論文資訊網。

Page 96: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84

附錄二 合作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

合作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黎俊茂

(2016)

合作學習

策略對提

升國小四

年級學生

能源教育

之成效研

國小

四年

級學

準實

驗研

究法

在能源認知、態度及行為學習成效上,實

驗組進步情形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對透

過合作學習策略學習能源教育課程的方

式,皆產生喜歡、滿意、認真學習及努力

實踐的表現,有助於能源認知、態度及行

為的學習成效。

李文正

(2016)

合作學習

策略對國

小六年級

學生學習

「電磁作

用」單元

學習成效

之研究

國小

六年

級學

準實

驗研

究法

在電磁作用單元的學習成就、態度上,實

驗組的學生顯著優於對照組的學生。

邱文英

(2016)

運用合作

學習策略

於國小三

年級數學

補救教學

以提升學

生學習成

效與學習

動機之行

動研究

國小

三年

級學

行動

研究

學生在「基礎運算」及「概念理解」表現

上,後測成績顯著高於前測成績,但在「解

題」表現上,未達顯著差異。學生在數學

學習動機量表後測的整體表現顯著優於前

測,「內在目標」、「期望成功」二個分量表

後測成績顯著高於前測成績,而在「外在

目標」、「工作價值」、「自我效能」三個分

量表,未達顯著差異。

(續)

Page 97: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85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蘇怡菁

(2016)

運用合作

學習策略

進行國小

三年級音

樂教學之

行動研究

國小

三年

級學

行動

研究

善用合作學習策略,能使學生對於學習更

加專注,透過團體任務的執行,有效達成

音樂學習成效。學生積極的互動、學習、

分享,能提升彼此的學習動機。學生喜歡

合作學習,認為合作學習遠比個別練習競

爭更為有趣。合作策略應用能突破傳統教

學模式,透過師生合作成就加乘。

周佩燕

(2015)

以情境及

合作學習

策略融入

英語導覽

客家美食

文化提升

國小學童

英語學習

興趣與成

效之行動

研究

國小

五年

級學

行動

研究

利用情境與合作學習策略融入英語導覽客

家傳統美食文化課程,能提升學生學習興

趣與成就,亦能提升學生、家長、教師、

學校行政對情境與合作創新教學的支持與

認同。

錢思媚

(2015)

運用翻轉

教室合作

學習策略

進行國小

三年級數

學課程應

用之行動

研究

國小

三年

級學

行動

研究

翻轉教室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對於三年級數

學的學習具有學習成效與學習保留效果,

對於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有正向的幫助。

同儕間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合

作分工;小組間的競賽讓學生積極參與、

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意願。

楊眞枝

(2015)

合作學習

應用在音

樂教學對

國小四年

級學童快

樂感之影

四年

質性

研究

一、合作學習對學生整體學習快樂感有正

面的提升效果。

二、影響合作學習應用在音樂教學中的三

因素最強的關聯是:

音樂課態度「充滿喜悅」。

音樂課內容「演唱歌曲覺得很愉快」。

合作學習價值「討論時,會尊重他人的意

見」。

(續)

Page 98: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86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羅嘉慧

(2014)

電腦輔助

英語教學

情境中國

小學生合

作學習策

略之描述

性研究

國小

學生

描述

性質

化研

此網路遊戲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帶來許

多正面改變,包括增加合作對話的使用

量、促使學生的主動學習及對此電腦輔助

英語教學活動的正面態度。影響學生使用

合作策略的可能因素包括學習任務的特

性、學生的英文程度以及學生編組的方式。

黃鈺婷

(2014)

運用合作

學習策略

對國小六

年級學生

資訊素養

與學習經

驗影響之

研究

國小

六年

級學

準實

驗研

究法

運用合作學習策略於資訊教學能提升學生

資訊素養表現、能提高學生學習經驗表

現。學生對於運用合作學習策略於資訊教

學皆給予正向的回饋。運用合作學習策略

於資訊教學需考量課程規劃及小組組成。

康莉婷

(2014)

運用概念

構圖與合

作學習策

略提升國

小三年級

學生社會

領域學習

成效及社

會技巧之

行動研究

國小

三年

級學

行動

研究

發現學生的社會領域學習成效、構圖品質

與社會技巧較未實施方案之前有顯著提

升。

郭穗萱

(2013)

運用合作

學習策略

進行國小

六年級音

樂教學之

行動研究

國小

六年

級學

行動

研究

合作策略適用於音樂學習領域:有助於透

過分享交流以美化生活之音樂教學目標的

達成,評量時可適度捨棄困難的知識與技

能的絕對標準,改為著重情意評量,突破

制式的互動模式,促成師生共同合作,成

就教與學的蛻變歷程。

(續)

Page 99: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87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蔡幸芝

(2013)

運用網路

串流影音

於同儕合

作學習動

機研究:以

國小音樂

教學為例

國小

六年

實驗

研究

一、不同性別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學習

動機之「音樂學習興趣」及「教師教學效

能」兩個面向呈顯著差異,且女生高於男

生。

二、「音樂學習興趣」、「教師教學效能」、「表

現慾」及「同儕學習」四個學習動機面向

間具接近高度及高度正相關,且達相關顯

著水準。

三、在實驗教學後「情感焦慮」此面向與

「音樂學習興趣」及「表現欲」兩面向間,

相關關聯強度比實驗教學前增強,呈現中

度負相關且達相關顯著水準。

四、實驗組學生之學習動機在實施實驗課

程前、後,具顯著差異,達到提昇效能。

黃郁婷

(2010)

運用互動

電子白板

與小組合

作學習策

略輔助國

小四年級

語文領域

摘寫課文

大意之研

國小

四年

級學

準實

驗研

究法

不同教學方式與不同語文能力的學生在

「摘寫課文大意能力」和「摘寫課文大意

學習態度」兩部分的表現上均有顯著差異:

互動電子白板與小組合作學習組的學生優

於小組合作學習組、互動電子白板組及一

般教學組;互動電子白板與小組合作學習

策略輔助摘寫課文大意可以幫助學生集中

注意力、有效提升參與度和增進教學和學

習效率。

楊偉民

(2010)

國小體育

課程實施

合作學習

策略之行

動研究

國小

五年

級學

行動

研究

體育課實施合作學習在同儕互動行為表現

方面有正面的效果,也能改善學生學習態

度行為意象的表現。

(續)

Page 100: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88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羅安倩

(2009)

合作學習

應用於國

小六年級

音樂欣賞

教學之研

六年

實驗

研究

一、實驗組在整體音樂要素學習成就表現

上顯著優於控制組。

二、實驗組學生在樂句與曲式、調性與音

色兩項音樂要素學習成就表現上顯著優於

控制組。

三、實驗組學生在旋律、音樂知識兩項學

習成就表現上優於控制組,但未達顯著差

異。

四、實驗組中等音樂成就傾向的學生在整

體音樂要素學習成就表現上顯著優於控制

組。

五、實驗組高音樂成就與低音樂成就傾向

的學生在整體音樂要素學習成就表現上略

優於控制組,但未達顯著差異。

六、實驗組學生喜歡合作學習模式大於一

般音樂教學模式。

劉曉樺

(2008)

融入多元

智能理論

與合作學

習之音樂

教學對國

小五年級

學生音樂

學習成就

與學習狀

況之研究

五年

實驗

一、融入多元智能理論與合作學習之音樂

教學能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之音樂學習成

就、音樂學習狀況。

二、可運用學生的優勢智能,以幫助學生

音樂能力之發展。

三、透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積極的互

相勉勵、互相學習,亦能提升其學習狀況、

促進人際關係。

四、學生普遍認為合作學習可以引發學習

興趣,提高學習成效,並增進人際互動與

班級學習氣氛,進而都能接受這種教學模

式。

(續)

Page 101: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89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黃珮玲

(2006)

運用資訊

融入與合

作學習策

略進行國

小英語教

學之行動

研究

國小

五年

級學

行動

研究

合作學習對學生而言,能培養良好的互動

關係,提供學習支援,並提升解決問題的

能力,在學習中得到肯定,促進學習的動

力;也讓學生對學習模式有新的認知,在

團隊中知識的分享與自我成長能夠並行不

悖;數位化教材及合作學習的交互作用,

引導學生快樂學習,縮小成績落差,改善

學習成效。

張家慈

(2006)

多媒體互

動合作學

習策略導

入國小英

文教學之

案例分析

研究 ─ 以

南部某國

小為例

國小

一至

六年

級學

準實

驗研

究法

多媒體互動合作學習策略能有效提升學生

之英語句子認讀、口語對話能力及學習信

心。

蘇登順

(2003)

VeeMap

教學在國

小自然科

的應用-

合作學習

策略的行

動研究

國小

六年

級學

行動

研究

利用小組座位安排、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可以增進學生彼此間的互動。從行動的轉

變歷程,發現學生進行探究的能力有明顯

的進步。

陳俐燁

(2002)

合作學習

教學法與

一般教學

法於國小

五年級音

樂科教學

之比較研

五年

準實

驗研

(一)合作學習能提高國小兒童音樂科學

習的學習動機;(二)合作學習的良性競爭

能提升音樂科學習的班級氣氛;(三)合作

學習對兒童音樂科的學習成就並沒有明顯

提升;(四)學生能接受音樂科合作學習的

學習策略以及(五)教師普遍能接受合作

學習教學方法。

(續)

Page 102: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90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黃善美

(2002)

以問題為

中心的合

作學習策

略對國小

學童科學

學習之研

國小

五年

級學

準實

驗研

究法

在科學概念理解、科學相關態度、問題解

決能力、對自然科教學的態度方面的學習

的分數皆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合作學習教學

組的學童較一般教學組的學童高。在自然

科進行以問題為中心的合作學習教學的確

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態度。

註:研究者自行整理自臺灣碩博士論文資訊網。

Page 103: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91

附錄三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設計

第一節

教學單元 敲敲打打金促咪 I 教學時間 40分鐘

教學班級 四年快樂班 合作學習策略 配對學習

教學目標 4. 了解學生節奏起點行為

5. 以唸謠來分辨拍子與節奏

6. 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來認識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

教具準備 ppt:唸謠歌詞、唸謠譜例、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圖卡

合作學習策

教學流程 時間

兩人配對練

1. 以「請你跟我這樣做」遊戲來引起學生興趣,同時檢

視學生的節奏感

2. 「小皮球」唸謠教學(唸謠歌詞)

3. 教師帶領全班一起拍手與口唸唸謠,腳踏固定拍,並

提問哪一個是拍子、哪一個是節奏

4. 兩人一組練習拍手與口唸唸謠、腳踏固定拍,以及腳

踏與口唸唸謠、手拍固定拍

5. 兩人一組發表練習成果

6. 師生一起討論「小皮球」唸謠的節奏型

7. 介紹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符號、音符時值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小皮球」唸謠譜例

Page 104: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92

第二節

教學單元 敲敲打打金促咪 II 教學時間 40分鐘

教學班級 四年快樂班 合作學習策略 配對學習

教學目標 1. 複習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

2. 節奏創作: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

教具準備 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圖卡、學習單

合作學習策略 教學流程 時間

兩人配對討

論、練習

1. 複習「小皮球」唸謠

2. 複習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符號、音符時值

3. 教師隨機排列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圖卡,學生練習

拍打節奏

4. 兩人一組用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進行節奏創作,並

將創作寫在學習單上

5. 兩人一組將剛剛創作出的節奏配上歌詞並為創作

命名

6. 兩人一組練習自己創作的作品,要配合肢體律動

7. 兩人一組作品發表

8. 教師回饋

10分

15分

10分

5分

第三節

教學單元 敲敲打打金促咪 III 教學時間 40分鐘

教學班級 四年快樂班 合作學習策略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

教學目標 1. 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來認識四分休止符

2. 節奏創作:運用本次與前一次所學的節奏

教具準備 節奏題目、ppt、學習單

合作學習策略 教學流程 時間

全班授課

小組學習

隨堂小考

小組表揚

1. 教唱「哈巴狗汪汪版」,全班同學圍一個圈,歌唱

旋律繞圈踩拍子,「汪」的時候要想一個 pose並大

聲「汪」出來

2. 「沉默的哈巴狗」,「汪」的時候要立正不能動而且

不能出聲

3. 教師宣告:不能發出聲音的那拍代表休息一拍,用

四分休止符記譜,看到它可以念「ㄣ」

4. 教師給每個小組一組節奏題目,小組帶開練習

5. 實作評量

6. 教師口頭回饋小組練習過程以及實作評量表現,表

10分

10分

5分

Page 105: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93

小組學習

現良好者全組加分

7. 小組運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與四分休止符進行節

奏創作,並寫在學習單上

8. 小組練習自己創作的作品,配合肢體律動,動作要

整齊

9. 小組發表

10. 教師回饋

10分

哈巴狗汪汪版/沉默版譜例

第四節

教學單元 敲敲打打金促咪 IV 教學時間 40分鐘

教學班級 四年快樂班 合作學習策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教學目標 1. 節奏創作:完成上一堂課的作品(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與四

分休止符)

2. 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來認識十六分音符

教具準備 學習單、電子白板

合作學習策略 教學流程 時

全班授課

小組學習

隨堂小考

小組表揚

全班授課

1. 複習歌曲「哈巴狗」、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與四分休

止符。

2. 教師講解創作順序:先填音符想動作練習,提醒

音符要寫正確,動作節奏要整齊呈現

3. 小組運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與四分休止符進行節奏

創作,並寫在學習單上

4. 小組練習自己創作的作品,配合肢體律動,動作要整

5. 實作評量:小組發表

6. 教師回饋

7. 習唱課本 24頁《小牛不見了》

8. 認識十六分音符:拍念課本 25頁《小老鼠》語言節

10

10

10

10

Page 106: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94

第五節

教學單元 敲敲打打金促咪 V 教學時間 40分鐘

教學班級 四年快樂班 合作學習策略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教學目標 1. 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來認識二分音符

2. 運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十六分音符以及二

分音符進行節奏創作

教具準備 節奏圖卡、學習單

合作學習策略 教學流程 時間

全班授課

小組學習

隨堂小考

小組表揚

1. 介紹二分音符的符號、音符時值,看到它時可以念

「ㄊㄚˇㄚˊ」

2. 教師隨機排列節奏圖卡,學生練習拍打節奏

3. 節奏創作:運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

十六分音符以及二分音符

設計發表方式,提醒休止符是沒有聲音的音樂

一起練習

4. 學生分組進行創作

5. 教導觀眾禮儀

6. 小組發表

7. 教師回饋,師生共同討論創作情形及成果。

2分

3分

3分

20分

10分

第六節

教學單元 敲敲打打金促咪 VI 教學時間 40分鐘

教學班級 四年快樂班 合作學習策略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教學目標 節奏創作:運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十六分音符

以及二分音符進行節奏創作

教具準備 PPT、學習單

合作學習策略 教學流程 時間

全班授課

小組學習

1. 運用視覺、聽覺與動覺複習所學節奏(PPT)

2. 瀏覽上一次的作品,再次說明小組任務:

節奏創作:必須運用到學過的所有節奏(四

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十六分音

符以及二分音符)

檢查有沒有漏掉哪個/些節奏型

把成果抄寫美美的在學習單上

一個組員負責穩定的打出固定拍

全組整齊的拍打出節奏

3. 分組行動,教師巡視

5分

5分

20分

Page 107: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95

隨堂小考

小組表揚

4. 實作評量:小組發表

5. 教師回饋,並給予加分

6. 預告之後分組方式及課程內容

10分

第七節

教學單元 這是我的美樂蒂 I 教學時間 40分鐘

教學班級 四年快樂班 合作學習策略 無

教學目標 以建構教學法認識五聲音階

教具準備 PPT

合作學習策略 教學流程 時間

1. 展示上一次學生作品,互相觀摩

2. 教唱歌曲<汪汪汪>,加入動作遊戲。

3. 請學生觀察<汪汪汪>譜例,此曲由哪些音所組成。

4. 介紹五聲音階:五聲音階是由 do、re、mi、sol、

la五個音所組成的,最後一個音停在 do,我們可以

說這首曲子是 do五聲音階或是宮調式。

5. 預告下一堂課要進行五聲音階的創作活動,請學生

下週前找好組員。

5分

20分

5分

15分

5分

<汪汪汪>譜例

第八節

教學單元 這是我的美樂蒂

II

教學時間 40分鐘

教學班級 四年快樂班 合作學習策略 共同學習法

教學目標 用五聲音階進行旋律創作(教師限定節奏)

教具準備 PPT、學習單

合作學習策略 教學流程 時間

*說明學習任務

1. 複習歌曲<汪汪汪>及五聲音階:五聲音階

是由 do、re、mi、sol、la 五個音所組成的。

2. 熟悉五聲音階的音:老師隨機彈奏 do、re、

mi、sol、la,學生聽唱。

3. 任務說明:每組三人,每個人都擔任一個角

色。

作曲家:想出美妙的旋律

10分

10分

Page 108: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96

*學生共同學習

*教師巡視各組

並適時介入

抄譜家:將作曲家想到的旋律寫下來

指揮家:拍打預備拍跟固定拍

作品完成後要全組一起練習唱出來

4. 分組進行創作與練習

5. 教師巡堂

20分

第九節

教學單元 這是我的美樂蒂 III 教學時間 40分鐘

教學班級 四年快樂班 合作學習策略 共同學習法

教學目標 1. 發表上一節課所創作的作品

2. 用五聲音階進行創作(學生自由創作節奏、旋律)

教具準備 PPT、學習單

合作學習策略 教學流程 時間

*教師巡視各組

並適時介入

*評量與反思

*說明學習任務

*學生共同學習

*教師巡視各組

並適時介入

(*評量與反思)

1. 小組練習上一堂課的創作

2. 實作評量:小組發表創作的作品,教師回饋。

3. 教師介紹五聲音階的特色:即使任意組合其

中的音,都可以產生出極具旋律性的樂句。

聽一聽有運用到五聲音階的曲目。

4. 任務說明:每組三人,每個人都擔任一個角

色。

節奏王:創作出獨特的節奏

作曲家:創作出美妙的旋律

抄譜家:將偉大作品記錄下來

作品完成後全組一起演唱出來

5. 分組進行創作與練習

6. 教師巡堂

(下一堂課進行創作發表)

3分

7分

5分

5分

20分

第十節

教學單元 這是我的美樂蒂 IV 教學時間 40分鐘

教學班級 四年快樂班 合作學習策略 共同學習法

教學目標 用五聲音階進行創作(學生自由創作節奏、旋律)

教具準備 PPT、學習單、回饋單

合作學習策略 教學流程 時間

Page 109: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97

*教師巡視各

組並適時介入

*評量與反思

1. 小組練習上一堂課的創作

2. 實作評量:小組發表創作的作品,教師回饋。

3. 學生填寫回饋單

4. 教師結語

10分

15分

10分

5分

※學習單

Page 110: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98

Page 111: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99

Page 112: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00

Page 113: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01

附錄四 研究諍友觀察記錄

研究諍友觀察記錄

觀察日期: 教學者:郭筱彣

節次: 觀察者:

檢核項目 良 可 待改進 文字敘述

適切掌握教學目標

有組織及條理呈現教材內容

適切運用教學資源或輔具

能掌握配對學習的教學方法:

1. 兩人配對進行練習、分享、

討論、探究等活動。

2. 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練習

或是發表。

能掌握 STAD 的教學方法:

1. 全班授課

2. 小組學習

3. 隨堂小考

4. 小組表揚

能掌握共同學習法的教學方

法:

1.說明學習任務

2.學生共同學習

3.教師巡視各組並適時介入

4.評量與反思

運用適當語言,增進師生互動

教室走動、眼神或肢體能顧及

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

學生學習情形、其他觀察與建議:

Page 114: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02

附錄五 研究者教學省思

研究者教學省思

日期: 節次:

出席人數: 請假學生:

檢核項目 良 可 待改進 文字敘述

課前教具及教材準備

課程活動設計能使學生習得所

設定之教學目標

能掌握配對學習的教學方法:

1. 兩人配對進行練習、分享、

討論、探究等活動。

2. 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練習

或是發表。

能掌握 STAD 的教學方法:

1. 全班授課

2. 小組學習

3. 隨堂小考

4. 小組表揚

能掌握共同學習法的教學方法:

1.說明學習任務

2.學生共同學習

3.教師巡視各組並適時介入

4.評量與反思

活動流程銜接順暢

班級常規管控

我的教學亮點/特色

我遇到的困難或挑戰,以及未來處理與改進之處

學生偶發事件處理,以及未來處理與改進之處

Page 115: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03

附錄六 學生回饋單

學生回饋單

Page 116: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04

附錄七 專家效度審查建議彙整

專家效度審查建議彙整

專家學者

專家學者 現職

學者 A 國立臺灣師範大音樂系教授

學者 B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教授

專家 C 澎湖縣立馬公國小音樂老師

教學課程大綱專家審查建議彙整

別 教學內容

合作學

習策略 學者 A 建議 學者 B 建議 專家 C 建議 修正結果

1

1. 了解學生起點

行為

2. 分辨拍子與節

配對學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分辨哪些類型

的 拍 子 與 節

奏 ?教學內容

與策略可再詳

細計畫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了解學生「節

奏」起點行為

了解學生「節

奏 」 起 點 行

為,以唸謠的

方式分辨拍子

與節奏,帶學

生認識四分音

符與八分音符

之視覺、聽覺

與 動 覺 之 分

辨,教學內容

與策略詳見教

學活動設計。

2

1. 認識四分音符

2. 認識八分音符

3. 節奏創作:四分

音符與八分音

配對學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如何認識四分

音符、八分音

符?聽覺?動

覺引導,還是

視覺的分辨?

教學內容與策

略可再詳細計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建議與第一堂

課內容合併

與第一堂課合

併,進行四分

音符與八分音

符創作,教學

內容與策略詳

見教學活動設

計。

Page 117: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05

別 教學內容

合作學

習策略 學者 A 建議 學者 B 建議 專家 C 建議 修正結果

3

1. 認識二分音符

2. 認識四分休止

3. 節奏創作:運用

本次與前一次

所學的節奏

學生小

組成就

區分法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如何認識二分

音符、四分休

止符?聽覺?

動覺引導,還

是 視 覺 的 分

辨?

如何引導節奏

創作?

教學內容與策

略可再詳細計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教學內容與策

略詳見教學活

動設計。

4

1. 認識十六分音

2. 認識附點四分

音符

3. 節奏創作:運用

本次與前兩次

所學的節奏

學生小

組成就

區分法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如何認識十六

分音符、附點

四分音符?聽

覺 ? 動 覺 引

導,還是視覺

的分辨?

如何引導節奏

創作?

教學內容與策

略可再詳細計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教學內容與策

略詳見教學活

動設計。

Page 118: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06

別 教學內容

合作學

習策略 學者 A 建議 學者 B 建議 專家 C 建議 修正結果

5

1. 複 習 四 分 音

符、八分音符、

二分音符、四分

休止符、十六分

音符、附點四分

音符

2. 節奏創作:運用

本次與前三次

所學的節奏

共同學

習法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教學內容與策

略可再詳細計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教學內容與策

略詳見教學活

動設計。

6

1. 認識五聲音階

2. 旋律創作:五

聲音階(限定

節奏)

配對學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如何認識五聲

音階?聽覺?

動覺引導,還

是 視 覺 的 分

辨?

如 何 限 定 節

奏?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此堂課教學前

先安排一節課

瞭解學生對C

大調音階概念

以及五聲音階

概念之起點行

為與比較、不

同調性上五聲

音階宮調式的

教學

本研究之五聲

音階教學採建

構式教學法,

會 讓 學 生 發

現、並且去建

構五聲音階之

排列,而不會

從 C 大調音階

開始教學。

教師給一組節

奏,讓學生只

進 行 旋 律 創

作。

7

1. 認識五聲音階

2. 旋律創作:五

聲音階(限定

節奏)

學生小

組成就

區分法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如何和前一堂

課 程 有 所 區

隔?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五聲音階宮調

式之限定節奏

創作

限定節奏的節

奏型較前一堂

課困難,指定

不同組別不同

節 奏 進 行 創

作。

與指導教授討

論後認為四年

級學童已學過

很多音,可不

必限定在宮調

式進行創作。

Page 119: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07

別 教學內容

合作學

習策略 學者 A 建議 學者 B 建議 專家 C 建議 修正結果

8

1. 認識五聲音階

2. 旋律創作:五

聲音階(節奏

自由)

共同學

習法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如何引導節奏

創作?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五聲音階宮調

式之限定節奏

創作

先 創 作 出 節

奏,再加入旋

律。

9

1. 旋律創作:五

聲音階(節奏

自由)

共同學

習法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如何和前一堂

課 程 有 所 區

隔?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五聲音階宮調

式之自由節奏

創作

先 創 作 出 旋

律,再加入節

奏。

10

1. 旋律創作:五

聲音階(節奏

自由)

共同學

習法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如何和前一堂

課 程 有 所 區

隔?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五聲音階宮調

式之自由節奏

創作

創作一首小曲

後加入頑固伴

奏。

研究諍友觀察記錄專家審查建議彙整

檢核項目 學者 A 建議 學者 B 建議 專家 C 建議 修正結果

適切掌握教

學目標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應確定是否有列出

明確的教學目標,才

能準確評量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將會附上教學活

動設計給研究諍

友對照。

有組織及條

理呈現教材

內容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應確定是否有列出

詳細的教學內容,才

能準確評量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將會附上教學活

動設計給研究諍

友對照。

Page 120: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08

檢核項目 學者 A 建議 學者 B 建議 專家 C 建議 修正結果

適切使用不

同的教學方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哪方面的教學法?

專指合作學習的類

型?或其他的教學

法?先行列出應有

的教學法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與指導教授討論

後刪除此題。

適切運用教

學資源或輔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能掌握配對

學習的教學

方法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先列出配對學習的

要點,以方便檢核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將列出配對學習

的要點,以方便檢

核。

能掌握 STAD

的教學方法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先列出 STAD 的要

點,以方便檢核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將列出 STAD 的要

點,以方便檢核。

能掌握共同

學習法的教

學方法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先列出共同學習法

的要點,以方便檢核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將列出共同學習

法的要點,以方便

檢核。

運用適當語

言,增進師生

互動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教室走動、眼

神或肢體能

觀照多數學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能觀照多數學生

能顧及每位學生的

學習狀況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教室走動、眼神或

肢體能顧及每位

學生的學習狀況

Page 121: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09

檢核項目 學者 A 建議 學者 B 建議 專家 C 建議 修正結果

教 學 過 程

中,隨時檢視

學生學習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隨時檢視學生學習

隨時了解個別學

生的學習差異

另,此題是否與上一

題重覆?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與指導教授討論

後刪除此題。

音樂學習內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應分為學生學習成

效,與學習歷程的評

量與記錄,並非專指

「學習困難」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與指導教授討論

後刪除此題。

合作學習策

略內容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應屬於教師的策略

實施,並非學生的

「學習困難」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與指導教授討論

後刪除此題。

教師教學方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應屬於教師的教學

方法,並非學生的

「學習困難」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與指導教授討論

後刪除此題。

Page 122: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10

研究者教學省思專家審查建議彙整

檢核項目 專家 A 建議 專家 B 建議 專家 C 建議 修正結果

課前教具準備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課前準備,包含

教具與教材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課前教具及教材

準備

課程安排切合教

學目標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課程設計應早已

確定是否符合教

學目標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與「活動符合學生

需求」合併為:課

程活動設計能使

學生習得所設定

之教學目標

合作學習策略使

用方式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應列出合作學習

策略細項逐一檢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將列出合作學習

策略細項逐一檢

活動流程銜接順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活動符合學生需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課程設計應早已

確定是否符合學

生需求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與「課程安排切合

教學目標」合併

為:課程活動設計

能使學生習得所

設定之教學目標

班級常規管控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我的優點或特色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我的教學亮點

/特色

我的教學亮點/

特色

Page 123: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11

檢核項目 專家 A 建議 專家 B 建議 專家 C 建議 修正結果

我遇到的困難或

挑戰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我遇到的困難或

挑戰,以及未來

處理與改進之處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可以修正之教

學過程

我遇到的困難或

挑戰,以及未來處

理與改進之處

學生偶發事件處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學生偶發事件處

理,以及未來處

理與改進之處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學生提問之教

師回饋省思

學生偶發事件處

理,以及未來處理

與改進之處

下次可以怎麼做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直接融入前兩題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如何修正並調整

日後教學

□合適

□不合適

■修正後合適

可以更精進的

目標

刪掉此項目,直接

融入前兩題

Page 124: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 學生音樂創作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1/2/btp105109.pdf · 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界定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第四節

112

附錄八 家長同意書

家長同意書

親愛的家長您好:

我是郭筱彣老師,目前就讀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音樂

組,很榮幸有機會在貴班進行「運用合作學習策略於音樂創作教學」之教學研究。

合作學習係以多元分組的方式進行分組,建立正向、相互依賴的學習環境,引導

學生分享與討論、共同完成任務目標,並以遊戲、有趣之策略活動引導學生進行

音樂節奏與旋律之創作,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音樂美感以及合作能力。

此教學活動不影響學生音樂成績,課程從 106年 10月中至 12月中,共十節

藝術與人文-音樂課程對全班授課實施。為尊重孩子的隱私權,在本教學計畫中

貴子弟的姓名、座號及創作作品,皆以匿名方式在論文中呈現,教學活動之照片、

錄影及學生作品,僅為學術研究使用,並於論文研究完畢後全數銷毀。如果您對

本教學計畫有任何疑慮,我很樂意為您說明,謝謝您的協助與參與。

敬祝

平安喜樂

郭筱彣老師 敬上

---------------------------------------------------------------------

家長同意書回條

座號:____姓名:_________家長簽章:___________

□我同意將孩子課堂中所創作的作品以匿名方式作為本研究參考

□我不同意將孩子課堂中所創作的作品以匿名的方式作為本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