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 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寫作計畫書 雙溪低碳旅遊之協力治理模式 (口試本) 中華民國 103 年 5 月 6 日 研 究 生 :胡合鎔 指導教授:蘇彩足 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 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 …ntupoli.s3.amazonaws.com/wp-content/uploads/2014/05/proposalP98322015.pdf2 碳旅遊」策略的執行地點,更是全臺第一個低碳旅遊活動的區域。因執行績效頗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

    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寫作計畫書

    雙溪低碳旅遊之協力治理模式

    (口試本)

    中華民國 103 年 5 月 6 日

    研究生:胡合鎔

    指導教授:蘇彩足 博士

  • I

    目次

    壹、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 1

    一、研究動機 .......................................... 1

    二、研究目的 .......................................... 3

    貳、文獻探討 ............................................... 5

    一、協力治理理論 ...................................... 5

    二、低碳旅遊概念相關文獻 .............................. 7

    三、從公私協力探討地方產業觀光活動文獻 ............... 10

    參、新北市雙溪區低碳旅遊 .................................. 13

    一、雙溪區地理人文與產業活動 ......................... 13

    二、雙溪雙鐵低碳遊介紹 ............................... 15

    肆、研究方法 .............................................. 21

    一、文獻分析法 ....................................... 21

    二、深度訪談法 ....................................... 22

    三、參與觀察法 ...................................... 225

    伍、預期章節安排 .......................................... 29

    參考文獻 .................................................. 31

  • II

    表目次

    表 1:雙溪區地理區域圖 ................................... 134

    表 2:新北市雙溪區農特產及年度活動表 ...................... 14

    表 3:雙溪區 2009 年至 2012 年「雙鐵低碳旅遊」推動重點及規劃方

    向 ................................................... 16

    表 4:訪談對象表 .......................................... 23

    表 5:訪談內容大綱 ........................................ 23

  • 1

    壹、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一、 研究動機

    自工業革命以來不斷增加的溫室氣體排放,形成全球暖化現象,氣候變化極

    端,雖然它為人類的現代文明、生活機能、經濟發展帶來莫大的改善,同樣也帶

    來環境污染、破壞。隨著全球面臨氣候暖化問題與環境生態遽變的不斷威脅,人

    們開始省思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聯合國遂於2005年公布《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正式生效後,各項救地球措施的推動與宣導呼籲如火如荼的展開,藉由推

    動低碳生活以落實環境永續發展,已成為全球的普世價值。

    我國政府在 2010 年訂定「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推動各項標竿學習,內容涵

    蓋我國節能減碳各個面向,有健全法規體制、改造低碳能源系統、打造低碳社區

    與社會、營造低碳產業結構、建構綠色運輸網路、營建綠色新景觀與普及綠建築、

    擴張節能減碳科技能量、推動節能減碳公共工程、深化節能減碳教育及強化節能

    減碳宣導與溝通等,以建設全面節能減碳之路徑,確保國家之永續發展。

    新北市政府早在臺北縣政府時代即成立「低碳社區發展中心」(2007 年成立),

    成為全臺第一個辦理節能減碳的專責單位,並結合政府各項政策,朝向建立低碳

    社會願景邁進。而歷時至今,已從「省電節能」、「綠色交通」、「資源再利用」、「低

    碳生活」等四大主軸 ,推進為「綠建築面向」、「綠色交通」、「綠色能源」、「資源

    循環」、「永續生活環境」等五大策略1,其中第五項「永續生活環境」策略,除營

    造低碳社區、建構低碳校園外,更朝向低碳旅遊及低碳飲食及綠色消費等措施來

    推廣,也因此「低碳旅遊」成為新興的環保及觀光兼具的旅遊型態,已達成「生

    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之目標。

    臺北縣於 2010 年 12 月 25 日改制升格為直轄市,更名為「新北市」。在 2008

    年底,臺北縣政府時代即選定坪林鄉(2010 年 12 月 25 日改制為坪林區)為推動 「低

    1 資料來源:新北市低碳生活網,http://lowcarbon.epd.ntpc.gov.tw/dispPageBox/Tpclc/ TpcCp.aspx? dds PageID=TPCLCCA1&,願景目標。查詢日期:2013.02.04。

  • 2

    碳旅遊」策略的執行地點,更是全臺第一個低碳旅遊活動的區域。因執行績效頗

    佳2,翌年 2009 年,市府更選擇無論地理環境、人口結構等與坪林類似的雙溪鄉(2010

    年 12 月 25 日改制為雙溪區),作為第二個低碳旅遊的推動區域,並依循坪林低碳

    旅遊推動模式處理。而坪林低碳旅遊的創新經驗,有效的做到環境保護和地方經

    濟發展雙贏的突破策略,值得其他鄉鎮城市學習。

    然而,低碳旅遊必須藉由公、私部門的結合,才能克盡其功,本研究乃欲透

    過公私協力的新管理模式,以文獻分析與參與觀察剖析當地(雙溪區)的地方產

    業特色,以期了解在當前經濟與環保的永續經營上,如何尋找亮點、型塑在地特

    色,創造有別鄰近城鎮的優異條件與之區隔,找出活絡在地經濟的策略。

    實務上,新北市政府在推動新北市貢寮國際海洋音樂季3、平溪天燈節

    4、瑞芳

    水金九5、萬里蟹

    6等活動都是運用公私協力的方式落實政策的執行,而政策的推

    動,不僅著重政策的規劃,更要深入了解公部門與私部門在彼此不同立場下的利

    害關係和參與互動、政策是否因利害關係人的影響而調整、其共同之間的協力關

    係運作情形等問題,同時隨著時空環境轉變利害關係人是否會轉變其立場。

    2資料來源: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http://www.epd.ntpc.gov.tw/web/News?command=showDetail&postId

    =264790&groupId=8841,漫步坪林 探訪山林 坪林低碳旅遊正夯。查詢日期:2013.04.17。另坪林低

    碳旅遊活動期間自 2008 年開辦迄今已約有 2 萬 4000 人次參與,並成功再塑坪林觀光特色,為坪林

    帶來約新臺幣 2,500 萬元之商機,旅遊行程歷年來減碳計 16.8 公噸之二氧化碳,更獲得國家地理雜

    誌 2009 年 3 月號編輯部專欄報導。資料來源:新北市低碳生活網, http://lowcarbon.epd.ntpc.gov.tw/

    dispPageBox/Tpclc/TpcCp.aspx?ddsPageID=TPCLCH11&,低碳旅遊,查詢日期:2014.04.20 3資料來源:新北市觀光旅遊局,http://tour.ntpc.gov.tw/page.aspx?wtp=1&wnd=24,貢寮國際海洋音樂

    際從 2000 年開始舉辦,由來自臺灣與世界各地搖滾樂團,一連數天以樂團接力方式演出,舉辦期

    間,每次皆吸引幾十萬人遊客參與。查詢日期:2013.04.17。 4資料來源:新北市觀光旅遊局,http://tour.ntpc.gov.tw/page.aspx?wtp=1&wnd=15,平溪天燈節慶,已

    有百年歷史,冉冉升空的天燈,代表將每個人的祝福及願望傳遞給上天,活動於每年元宵節前後

    舉辦,吸引十多萬民眾共襄盛舉。查詢日期:2013.04.17。 5資料來源:新北市政府施政成果網,http://wedid.ntpc.gov.tw/Index/PolicyDetail/92,瑞芳水金九指的

    瑞芳水湳洞、金瓜石、九份一帶,以特有資源的唯一性與獨特性(例如昇平戲院、陰陽海),與其

    創意話題(悲情城市)的歷史山城風華,結合交通部觀光局計畫,成功打開其旅遊知名度。查詢日

    期:2013.04.17。 6資料來源:新北市政府農業局,農業新聞,http://www.agriculture.ntpc.gov.tw/website/=list&flag=

    detail &ids=40&article_id=1404,萬里蟹指的是三點蟹、花蟹及石蟳三種海蟹,主要由萬里區的籠具

    漁業補獲,新北市政府於 2012 年成立萬里蟹品牌,打響知名度,並結合餐飲、糕餅業者推出週邊

    產品,特別是海鮮店紛紛掛萬字旗,作為販售萬里蟹的標誌,如台北上引水產掛起萬字旗。查詢

    日期:2013.04.17。

  • 3

    再者,探討政府在雙溪地區推動低碳旅遊,能否像其他活動一樣,能深度發

    掘地方產業的潛力,創造該區地方經濟產業之特色,亦是本研究研討之課題。本

    研究以深度訪談的方式,直接面對面溝通,了解目前雙溪低碳旅遊之推動與執行,

    是否具有持續性與永續發展的價值,尤其宣傳活動之執行期間屬階段性,當活動

    停止時,地方有無持續落實執行低碳政策;又當資金未能挹注下,自主性的參與

    程度如何?在兼顧地方經濟與環境保護的發展模式中,低碳旅遊之推動是一項與

    時俱進的作法,它配合時代的演變,結合觀光娛樂的需要,生態的永續、環境的

    保護而推展的新興休閒旅遊,雙溪能否藉此提升在地經濟,減少青壯年人口外流

    之困境,欲以公私協力角度來探究分析雙溪在推動「節能」、「低碳」的旅遊活動

    中,其多方參與者的互動合作關係與對政策結果的反映感受。本研究深切期望能

    對雙溪低碳旅遊之永續發展提供建議,藉此也能讓雙溪永久保留青山綠水的環境。

    二、 研究目的

    本研究結合理論與實務,從協力治理的夥伴關係的角度切入,分析了解參與

    低碳旅遊的公私部門,如何在資源分配、利益共享、任務分工和互信互賴的基礎

    上協調合作,以達成政策效能之提升。由於參與者間的互動是動態的,隨著外在

    環境的變化及政策的可變性,都會影響夥伴關係,甚至調整不同利害關係人思維,

    進而影響彼此要達成的最終目標,因此本研究希望達到以下研究目的:

    (一)以雙溪低碳旅遊的個案,瞭解公部門、私部門及社團、社區等非營利組織之

    共同利益、互信互動狀況與運作困境。

    (二)分析雙溪區地理環境、人文背景以及地方產業特色,找出有利於雙溪區推動

    低碳政策之新立基。

  • 4

  • 5

    貳、文獻探討

    低碳旅遊的推動是一種結合環保及旅遊的概念,國內實證研究結果的資料,

    以新北市首創的坪林低碳為例,有從永續發展方向、政策執行過程模式、利害關

    係人個別角度或個別性推動政策(如自行車休閒活動運用、經濟效益等)的促進

    策略評估。而在「公私協力」方面,應用在地方治理、社區營造、地方產業方面

    的文獻頗多,然從低碳政策或旅遊觀點,在公私協力夥伴關係上的運用較少。故

    本研究朝向以「公私協力夥伴關係建立」分析雙溪區低碳旅遊政策在執行模式上

    的應用,即公、私部門與非營利組織,如何透過合作與協力落實活動發展。

    以下先瞭解「協力治理理論」,再從「國內、外低碳旅遊暨低碳概念相關文

    獻」及「從公私協力探討地方產業與觀光活動文獻」二方面進行文獻探討。

    一、協力治理理論

    公私協力夥伴關係(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為公共治理概念的多元應用模

    式之一,與「協力」一詞相似的概念,還有「合作」及「協調」這兩個名詞,在

    公共治理關係中經常拿來被討論,應先予釐清。陳敦源及張世杰(2010)歸納為「協

    力指涉組織(或參與者)之間相互依賴程度最高、接觸最頻繁、信任度最高、權

    力與目標價值是共同分享的互動關係,互動之目的是為了形塑共同目標及互相學

    習改變;相對而言,合作則是指各方之間較為鬆散的互動關係,互動之目的是為

    了資訊、資源與利益之交換,在其中各自具有獨立的目標價值,權力與資源談不

    上有共同分享的必要;「協調」則介於前面這兩者之間的中間程度,互動之目的

    是為了達成共同既定的方案目標」。

    吳英明(1994)認為,協力是「合作」的另一種型態,「合作」係指在公私部

    門的互動關係中,公部門扮演支援性角色,私部門則扮演配合性角色;而「協力」

    係指公私部門在互動過程中,雙方形成平等、共同參與及責任分擔的關係,因此,

    公私部門協力關係應屬於水平雙向,而不是垂直單向的,參與者沒有地位高低之

  • 6

    分,而有功能性職責之別,參與者間的溝通要良好,對目標的訂定及達成的策略

    要有很高的共識。

    陳恆鈞(2012:403)將協力定義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為者(可能是個人、團

    體、組織以及部門),以互信為基礎組成互動網絡,彼此能夠相互分享資源,並且

    共擔責任。」政府與民眾能夠同心協力,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協力也可說是政府與民間一齊合作(許耿銘,2009),彼此相互尊重展現團隊同

    心力量,以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品質為共同目的,產出更進步的公共服務之政府治

    理作為。政策能否有效推動必須了解成功要鍵為何及運作上之限制,才能在執行

    與後續推動有全盤的了解。過去政策制定推動,缺少政府和各利害關係人對話。

    所以公私協力成功的首先要件,必須雙方誠摯對話、權力的分享、信任的築造、

    機制的優質安排及並肩的努力(林水波,2011)。

    孫本初(2013)提出新公共服務的概念,認為政策推動應有「目的清晰」、「對

    等之關係」、「互信互敬」、「目的共有」等 4 個要件,營造良好的合作關係是要靠

    夥伴間經過長久共事而孕育出信任感後,方能相互瞭解所需而願意分享,進而減

    少協商,緩合衝突爭執。Entwistle 與 Martin(2005)認為協力治理的關鍵就是有共

    同的目的,溝通對話機制,平等對待,民主開放互信互重,尤其是相互信任,可

    以避免欺騙信息片斷不全,投機取巧等弊端,不過,太信任也會造成偏頗不滿而

    影響夥伴間關係的不良效應。資訊公開透明化必須透過不同管道釋出給各利害關

    係人透明化的資訊系統,讓利害關係人享有第一手的資料,以利其判斷決策。

    Grimsey 與 Lewis(2004)主張合諧的夥伴關係首重信諾,並有著團隊精神相互

    信任透明公開化,相互間的所有關係是共同的,並非交易性質式的。Ansell 與

    Gash(2008)提出協力關係必須是有確實需要,政府公部門及民間私部門各個利害關

    係人基於需要的誘因形成共識共同參加共同決策的一個過程,過程是相互依賴、

    信任,公開透明有包容性,且互動的過程屬於非線性的互動。國家權力在治理的

    結構運用上,則呈現了三種移轉的型態:(1)向上(upward )移轉至國際組織,主要著

  • 7

    眼跨國合作解決當代政策問題;(2)向下(downward)移轉至區城、城市與社區,中央

    與地方的權隸屬關係,由垂直監督逐步調整為垂直合作甚至平行的夥伴關係;(3)

    向外(outward)移轉至國家眾多裁量下運作的機構,就是在特定公共政策領域中,由

    政府賦能交由民間第三部門來遂行公權力(孫本初,2002)。

    推動政策需了解如何找出跨越障礙的有利因素,尤其公私協力上必須尋求的

    共同方向,才能減少資源浪費,縮減時間,提升效率。孫本初表示(2013:414)「第

    一,政府機關層級複雜,私部門難以配合或貫穿。 第二,協力過程監督、審議太

    多,削弱競爭契機。第三,公私部門對公共事務認知差距。第四,公部門資訊具

    壟斷性,無法流通。第五,協力機構的承接能力問題。」這也是過去政府效率不

    彰,行政失靈最大問題。

    對於協力的定義,學說見解不一,但綜合上述說法,協力治理模式應以協力

    夥伴關係為執行重點,整合不同資源,從各參與主體的運作與困境,找出解決方

    法,期能建立各利害關係人彼此「關係對等」、「共同參與」、「共同利益」、「互信

    互重、「透明公開」、「資源分享」之行為準則,朝向共同願景與永續發展的目標邁

    進。

    二、低碳旅遊概念相關文獻

    低碳旅遊概念乃從生態旅遊及綠色旅遊兩概念產生,三者間雖皆重視自然環

    境的保護,但在核心概念上仍有其差異。在生態旅遊方面,強調以保育自然環境

    景觀為目的所推動的旅遊措施;綠色旅遊係指結合業者與消費者秉持對自然人文

    環境的保護與尊重,就現有資源的重覆利用並執行綠色消費來達到生態永續的旅

    遊方式;而低碳旅遊則與氣候變遷議題連結,企求目標乃在減少碳排放量,減緩

    地球暖化為目標之旅遊政策,在執行上涉及面向較為廣泛,且低碳議題對於私部

    門而言缺乏誘因與配合動機,執行上較為不易落實。茲就低碳旅遊概念相關文獻

    歸納如下:

  • 8

    低碳旅遊一詞首見於 2009 年世界經濟論壇中的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遊業報

    告中,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在「低碳能源及低碳觀光介紹」中,引

    述侯文亮在「低碳旅遊基本概念體系研究」對於低碳旅遊的定義,低碳旅遊理念

    為以低耗能、低汙染的旅遊方式,透過旅客自我要求或在地旅遊相關業者自我協

    議,促使在旅遊過程中其食、衣、住、行、購、娛等各面向,均滿足節約能源、

    低碳排放的要求,進而降低旅遊行為之汙染,達到永續環境的旅遊方式7。行政院

    環境保護署對於旅行業取得環保標章的條件中,將低碳旅遊定義在旅遊活動中,

    盡量減少碳足跡、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即以低耗能、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旅行,

    融入在地自然、生態、景觀及人文等內容8。

    在低碳旅遊的推動上,許欣榮(2009)指出推動建立臺北縣為全國第一個的低碳

    宜居城市,其研究從現狀定位及政策要求,進行情勢分析與議題建立,並朝向未

    來定位與目標設定。其特點乃探討臺北縣低碳社會策略執行計畫,從省電節能、

    綠色交通、資源再利用、低碳生活四大面向,並運用政策工具中之權威、誘因、

    能力建立、象徵與勸勉、學習、系統改變評估指標,做為臺北縣推動低碳政策之

    政策運作手段。又在結論上指出,推動低碳社會,除由未來減少碳排放量的產生,

    培養民眾從食、衣、住、行等生活面向去落實外,也需要地方政府首長的重視支

    持,以利政策的貫徹。這些政策工具上運用的概念,皆有助於推動策略的前進。

    鄧惟仁(2010)以坪林區為研究範圍,從公共行政觀點,探討政府推動低碳觀光

    活動,而政府與社區在共同協力下,如何邁向永續發展。從過程導向觀察坪林低

    碳旅遊的參與型態與決策模式,又從結果導向探究社會、經濟與環境等面向並納

    入利害關係人間之互動關係,衡量在坪林區建構低碳樂活村之執行成效,以做為

    7 資料來源: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JtHjICfLvW8J:http://www.penghu-nsa.gov.tw/common

    /down.ashx%3FLang%3D1%26SNo%3D01002502%2B%E4%BE%AF%E6%96%87%E4%BA%AE+%E4%B

    D%8E%E7%A2%B3%E6%97%85%E9%81%8A&hl=zh-TW&gbv=2&ct=clnk,低碳能源及低碳觀光介

    紹。查詢日期:2014.04.23。 8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綠色生活網,http://greenliving.epa.gov.tw/GreenLife/uploadfiles/Criteria/

    119/9249693d-b4ac-4094-9817-29f997855172.pdf,查詢日期:2014.04.25。

  • 9

    未來永續發展的指標。研究途徑與探討面向雖是以永續發展觀點出發,亦可間接

    了解該研究在協力上的「關係對等」、「共同參與」、「共同利益」、「互信互重、「透

    明公開」、「資源分享」、「共同願景」等面向的運用。

    徐仙如(2011)則以台南市古蹟旅遊為例,提出台南推動低碳旅遊之現況。該研

    究亦從英國、瑞典、紐西蘭推動低碳旅遊之概況分析,指出三國家為有效推動低

    碳旅遊,皆訂有其短、中、長期計畫,且獲得當地交通業與飯店旅館業者的支持,

    朝降低能源使用及碳排放量策略推進。並引用利害關係人分析途徑,分析利害關

    係人對低碳政策支持、參與、與合意等網絡的建構過程,台南古蹟低碳旅遊政策

    在短、中、長期計畫上的規劃與交通旅宿業者間互信支持,有助於低碳策略的規

    劃推動擬定。

    侯惠雋(2012)透過坪林低碳旅遊政策內容、執行方式、相關措施,進而探究觀

    光旅遊與環境永續的整合平衡,達到低碳城市的目標的運作情形,以「政治支持」、

    「政策工具」、「權責關係」、「溝通協調」、「資源動員」、「在地結合」六個面向分

    析所面臨的挑戰並提出建議,另歸納出低碳城市治理的困境,而突破主要是靠地

    方本身觀念的改變,進而由民眾自發性行動的支持,才能達到環境品質不受影響

    而又能促進地方產業發展的永續維持。

    此外,Phdungsilp(2010)基於曼谷身為泰國最重要的城市,需面對社會、經濟與

    環境等議題的挑戰,乃應用多元的能源政策、有用的政策工具,以瞭解曼谷能源

    與低碳政策的發展方向。另以 LEAP (Long-range Energy Alternatives Planning System)

    模式評估運輸部門、工業部門、住宅部門等 6 個不同政策介入,預測 2025 年曼谷

    能源使用與減碳政策的方向。歸納曼谷最重要的能源政策在於運輸部門,構築便

    捷的公共運輸可大幅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Phdungsilp 從能源政策探討低碳作為,

    低碳旅遊理應包含低碳運輸的部分,尤其是交通網絡的建構應由公部門著手,藉

    著公部門的積極介入並長期發展,建立具便捷性的公共運輸基礎建設。

    Su et al.(2013)指出目前全球許多城市皆致力目標於發展低碳城市,該研究以中

  • 10

    國大陸上海、北京、天津等 12 個城市做比較,並運用多元指標包括社會進步、能

    源結構、消費指數與環境品質綜合評估 12 個低碳城市的發展。該文透過縱向的由

    下而上、由上而下,分別運用整合資訊、綜合評估、全面定位、分析診斷、定義

    問題以及特定方法進行低碳城市間的比較,此架構下的評估方法可廣泛運用於低

    碳城市的長期發展。雙溪區致力於成為低碳宜居城鎮,除推廣低碳旅遊外,更可

    借鏡其他城市的發展模式內化轉變為雙溪區適宜的方式,特別應重視由下而上的

    推廣,更甚於公部門單向地推出各種低碳政策,卻未結合私部門的力量。

    三、從公私協力探討地方產業觀光活動文獻

    目前國內探討協力治理的文獻極多,其中有以協力模式探討地方產業與觀光

    發展為方向者,亦有從地方社區發展之「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發展」為研究對

    象者,甚而有透過「人力資源」、「形象品牌」等為題進行研究者。

    低碳旅遊亦為觀光活動之一環,本節以臺灣其他縣市為創造其地方產業價值及

    促進地方經濟繁榮而辦理之觀光活動文獻,歸納公私協力如何提升產業轉型,創

    造雙贏,借鏡其經驗,應用在本研究上:

    羅盛國(2007)以桃園蓮花季為研究對象,從舉辦的觀音鄉與新屋鄉,在公私協

    力運作的差異性作法分析,進而發現成效不佳,係因公部門心態老大,決策模式

    由上而下外,另地方產業客觀背景也是影響協力推動的因素。故而政府與民間均

    應作調整,在政府方面應輔導農民經營園區生產管理,而民間應以營造社區的精

    神,導引各生產業者投入,透過協力夥伴關係,整合地方資源促成產業轉型以促

    進地方永續發展。

    賴貞男(2009)以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為例,從地方政府運用公私協力治理模

    式發展地方產業開拓財源促進經濟發展,然在創業經濟產值中之公私力過程遇到

    的困境,提出政策建議以落實新公共服務的治理模式。

    林美琪(2010)以金山鄉(現為金山區)之觀光活動為研究範圍,指出如何利用「協

  • 11

    力治理」的概念來促進金山當地之發展。以金山推動的四個觀光活動:金山鄉甘

    藷節、溫泉季、巴賽文化與獅頭山自然及漁村風貌之旅,探討公私部門間之協力

    情形。並擇甘藷節及溫泉季做為對照組,從複雜性角度,進行工作關係、組織成

    員、治理與任務結構探討;從多樣性角度,以資源和目標、語言文化與權力討論

    其協力情形上的差異。

    江黛靈(2011)指出,為促進地方發展,政府舉辦各式各樣活動,來活絡地方經

    濟發展。以臺北市舉辦牛肉麵節為例,利用美食文化的特色,運用公私協力模式

    推動,為「臺北市帶進約 1 億的商機,業者業績平均成長 2 至 3 成」,更在 2009 年

    將此一活動擴展走向國際化。

    史美強(2010)則提出「地方產業的發展,需要結合公、私部門的資源與活力」、

    「如何在公、私部門間建立一個有效的連結,成功建構公、私協力夥伴關係的地

    方產業」等概念,並提出在地方產業發展上,政府扮演的角色與功能以及政府與

    私部門或非營利組織間之水平與垂直面向上的協力關係,應透過不斷的對話,才

    能提供民眾一個願景,建立長期性之公私協力夥伴關係。

    黃惠穗(2007),研究探討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在公私協力夥伴關係上的應

    用,指出我國民間創造力無窮,而在發展過程中,以公私夥伴關係與民間協力合

    作外,政府應居於引導地位,加強政策管理提升政府效能,以促進產業發展,亦

    透過瞭解我國產業發展的困境,以及其他國家文創產業的發展經驗及政策做法,

    驗證產業與政府間之協力關係。

    因此,國內對公私協力合作並不陌生尤其針對各環境改善、產業提升更是投

    入不少心血,惟對於各地人文風情、產業結構型態不同,必須因地制宜調整政策

    方向,俾利事半功倍。

  • 12

  • 13

    參、新北市雙溪區低碳旅遊

    一、雙溪區地理人文與產業活動

    雙溪區位於新北市的東北部,西北以草山、大平林山與瑞芳區、平溪區為界,

    面積有 146.25 平方公里。西南為該區之中心地帶,並與坪林區之東北為界,東南

    和宜蘭交壤,東部則與貢寮區為界。境內青山環繞,蒼巒連綿起伏,有牡丹、

    平林兩條主要溪流在雙溪里匯合而成雙溪河,故稱為「雙溪」。兩大溪流沿

    岸上有許多支流小溪,因無工廠污染,水質清澈見底,堪稱山明水秀,自

    然環境極為優美。全區共有 12 里,少平地,農稻屬一季稻穫區。在地理位置上,

    與坪林區同屬於新北市區域上的外圍地帶,兩者在自然景觀上具有豐富的綠色資

    源與生態景觀,是發展健康低碳城市的示範區域。故從其生態上來說,雙溪是一

    個適合推動低碳旅遊的城鎮。又從雙溪區的人文古今來看,雙溪區人口多寡,與

    礦業的興衰有關,據雙溪區戶政事務所獲得的人口資料顯示,目前是人口外流,

    屬靜止型與鄉村型的城鎮。三十歲至五十歲間的勞動人力,紛紛往外地發展。因

    此,產業上的開發多屬農產品居多,地區性發展推動活動,則多呈現被動參與,

    往往必須透過補助性資源的投入,才能引起地方人士參與的意願。

    雙溪區距離臺北約 44 公里,距離基隆約 20 公里。交通方面,宜蘭線鐵

    路經過,設有雙溪、牡丹兩站。對外公路交通有基宜公路、基福公路、雙澳

    公路、侯牡公路、瑞雙道路、坪雙道路、雙泰道路等,可通往宜蘭縣、基

    隆市及新北市其他鄰近區域9。

    9資料來源:新北市雙溪區公所網站。http://www.shuangxi.ntpc.gov.tw/web/SG?pageID=39430&_f mID=FG0000002985000002_1_2。查詢日期:2013.03.02。

  • 14

    表 1:雙溪區地理區域圖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網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B%99%E6%BA

    %AA%E5%8D%80

    查詢日期:2013.03.02

    資料來源:新北市雙溪區公所網站

    http://www.shuangxi.ntpc.gov.tw/_file/2985/SG/3943

    2/FG0000002985000002_3_2.html

    查詢日期:2013.03.02

    另再就雙溪區目前農特產及年度活動來看(參閱表 2),在農特產品配合低碳

    旅遊活動,並無單獨配合的項目,僅藉由當地當季食材做為「低碳美食」推動的

    主力,最後再於每類(自行車組、巴士組、電動機車組)活動行程安排至「地方

    農產品市集」,做為低碳旅遊的最終站。

    表 2:新北市雙溪區農特產及年度活動表

    主體

    雙溪

    農特產

    新北市

    政府

    新北市雙溪

    區公所

    其他參與主

    體(在地商

    家、農戶)

    備註

    (特產時間)

    雙溪古早餅 ○ ○ ● 1-12 月

    雙溪打鐵舖 ● 1-12 月

    紅肉李子 ● 4-5 月

    蔬菜、瓜類 ◎ ○ ○ 1-12 月

    野薑花、海芋 ○ 6-11 月

    毛蟹 ● 9-11 月

    蓮花、荷花 ● 5-8 月

  • 15

    原生種山藥 ◎ ◎ ● 1-3、9-12

    段木香菇 ○ ● 1-3、10-12

    溪鰻、鱘龍魚 ● 全年

    茶花 ○ ● 12-3 月

    芒花 ○ ○ ○ 10-12 月

    櫻花 ◎ ◎ 2-3 月

    紅肉文旦柚 ● 8-10 月

    火龍果 ● 9-11 月

    波斯菊 ◎ ○ 5-8月

    計畫主體

    年度活動

    新北市

    政府

    新北市雙

    溪區公所

    契約承

    攬廠商

    其他參

    與主體

    備註

    (活動期間)

    雙鐵低碳遊 ◎ ◎ ○ ○ 5-10 月

    山藥節 ◎ ◎ ○ ○ 10 月

    新北登山旅遊節 ◎ ○ ○ 9-10 月

    新北雙溪賞花系列

    (賞櫻、荷花)

    ◎ ◎ ○ 2-3 月(櫻花)

    5-8 月(荷花)

    螢火蟲季 ◎ ○ 4-5 月

    北馬櫻花馬拉松賽 ○ ○ ◎ 3 月

    雙溪柑腳阿嬤森巴舞 ○ ◎ 不固定

    低碳環保鐵人兩項賽 ○ ◎ 4 月

    廟會(遶境) ◎ 分上、下年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註:◎主導和參與、○參與、●自行產銷

    二、雙溪低碳旅遊介紹

    (一) 政策緣起

    雙溪低碳旅遊緣起,始於新北市政府於 2006 年尚為縣政府時期,推動「健

    康城市計畫」開始,該計畫原期透過社區參與、跨領域的整合,建立健康城市

    示範鄉鎮,雙溪鄉即為示範鄉之一,後透過焦點團體座談會議的結論,將建構

    雙溪鄉發展成為低碳樂活的綠色旅遊區域。隨後,即建設自行車道、停車設施

    等硬體設施,並完成環狀自行車道摺頁等軟體文宣。適值 2008 年縣政府於新北

  • 16

    市坪林區(原坪林鄉)推動全國首創之坪林低碳旅遊活動獲得迴響。雙溪鄉亦於

    縣府環保局低碳社區發展中心的協助下,推出以鐵路、鐵馬「雙鐵」為訴求,

    具有綠色交通意義的雙溪雙鐵低碳遊的活動,並以結合雙溪生態保育、自然景

    觀、歷史人文、自行車道以及導覽解說等活動,營造低碳慢遊的深度之旅。

    (二)推動方式內容

    新北市雙溪區公所(前身為雙溪鄉公所)於 2009 年起至 2013 年執行該政

    策已達 5 年之久,該政策口號為「雙溪雙鐵低碳遊」,主要以參與者自行攜乘

    自行車,搭乘臺鐵火車至雙溪車站或牡丹車站,參與騎乘自行車或搭乘中型巴

    士方式遊覽雙溪花田,其間並由導覽志工帶領深入了解雙溪之人文歷史與自然

    景觀動植物生態。歷年推動重點如下:

    推動方式在委外廠商協力下,分為兩大類來規劃-「當地觀光推廣」及「在

    地環保輔導」,從下表 3 得以觀察出,雙溪歷年之活動規劃重點及方向:

    表 3:雙溪區 2009 年至 2012 年「雙溪雙鐵低碳遊」推動重點及規劃方向

    年度 規劃方向 活動規劃表(推動重點)

    2009 低碳旅遊機制建立-

    低碳生活營造導入

    報名系統、導覽解說、交通接駁、低碳觀念

    2010 低碳產業轉型深化-

    低碳社區營造推動

    綠色交通推動、低碳民宿開發、低碳商店轉

    型、低碳餐廳推動、低碳生活體驗、低碳知

    識旅遊、低碳資源導入

    2011 當地觀光推廣

    訴求點:

    「低碳美食」

    「當地特色」

    「活絡地方經濟」

    推動重點 低碳品牌建立、低碳旅遊模式

    建立、碳匯劵導入、低碳生活

    營造、低碳產業開發、打造全

    區低碳區、強化低碳概念及優

    勢、增強各觀光景點優勢

    活動加值

    低碳音樂會

    低碳裝置

    節能屋展示

    低碳特色餐點

    媒體宣傳

    低碳音樂會

    特色導覽

    綠色消費 碳匯券

  • 17

    文宣 活動海報

    活動 DM、周邊延伸設計物

    在地環保輔導

    訴求點:

    「省電節能」

    「綠色交通」

    「資源再利用」

    「低碳生活」

    「綠色消費」

    「碳中和」

    人才培育 導覽人員培訓

    活動工作人員(教育訓練)

    輔導 當地店家(低碳商店)

    當地民眾(節能屋宣導課程)

    綠色消費推

    優良店家選拔活動

    協助結盟 當地農民產銷推廣

    2012 當地觀光推廣

    訴求點:

    「低碳美食」

    「當地特色」

    「活絡地方經濟」

    創意活動 綠色裝置藝術-雙溪獨特性

    提升

    綠動音樂會

    彎彎陪你遊雙溪-名人加值

    10,000 人次

    低碳料理達人 tour-低碳飲

    食推廣提升

    媒體宣傳 環保大使-代言人彎彎

    捷運月台 PDP 廣告

    網路-微電影、FB粉絲頁

    Yahoo 關鍵字

    彩繪巴士

    平面報導

    遊程規劃 超值森活日-新增景點、隨團

    在地導覽員

    低碳慢遊日-QRCode 全區導

    覽、低碳護照深度旅遊書、超

    值好康券

    文宣 活動海報

    活動 EDM 發送-資料庫

    30,000 人次

    環保大使 彎彎代言

    特色雙溪彎彎火車站

    在地環保輔導

    訴求點:

    輔導 當地店家(低碳商店)

    當地民眾(節能屋宣導課程)

  • 18

    「自主永續性」

    「在地情感認同」

    「低碳生活」

    「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推

    碳匯劵-套票販售近百萬元

    農夫市集-各里特色呈現

    資料來源:來自雙溪區公所 2011 年雙溪雙鐵低碳遊第三期結案報告;2012 年雙溪雙鐵低

    碳遊結案報告。

    (三)運作困境

    由於筆者於 102 年至雙溪區公所服務,實際參與雙溪低碳旅遊的執行,在

    參與觀察的過程中,初步發現一些問題,從臺北縣升格為新北市後此政策執行

    方向大致維持不變,但呈現外包廠商對執行內容活動的高度重疊性,且各標的

    協力商家配合意願顯得相對薄弱,對政策的執行與配合呈現延緩停滯現象。故

    在未深入研究前,僅概略提出以下初淺看法:

    1、政策執行的經費來源為新北市政府,缺乏由下而上自主性的參與,尤其地

    方性組織或商家被動性投入,以致低碳旅遊政策不易落實。另外目前的作

    業模式,皆委外由得標廠商(公關顧問公司)來執行,政府對於政策執行以及

    推動方式,依政府採購法規定辦理以招標評選方式,於參標廠商中選出中

    意廠商交由其執行,一旦辦理完成即卸除責任。且透過得標廠商做為政府

    與民眾間的溝通橋梁,民眾對其欠缺信任感,對執行內容創新與改進多少

    具有阻力存在。

    2、低碳旅遊政策執行未做通盤性的規畫,尤其是在不影響自然生態的硬體建

    設,如自行車道擴建改善;軟體設施方面,如自行車租借作業電子化,皆

    未能與低碳旅遊的推動同步進行,且因後續建置步伐緩慢,使得低碳政策,

    進展有限。

    3、活動每年進行招標,為顧及新穎性與創新性,評選出的公關顧問公司可能

    與前年度活動廠商不同,在執行內容上,恐不具連貫性,造成低碳政策無

    法有效落實且有斷層之虞。

  • 19

    4、雙溪地處偏遠,廠商承包成本較高,許多有創意經驗足的廠商未必有意願

    參標,往往得標的廠商經驗及創意皆不足,以致活動內容較難推陳出新而

    有突破性的作法。

    5、參與的商家及地方配合投入之人力物力等資源的有限性與持續性,在公私

    協力夥伴關係上與當地經濟發展亦產生衝突問題,導致低碳作為永續發展

    的挫折。

    綜上,雙溪低碳旅遊的推動,相較於其他各地不同類型的協力夥伴關係的

    應用,實具有相互觀摩經驗交流之處。只是政策執行內容增加了目前當夯的低

    碳概念元素,既為公私協力夥伴當然就不單只是公部門的作為還必需要私部門

    (含非營利組織)的共同參與,故從增加觀光旅遊方式的吸引度、政策執行方式以

    及有效運用公私協力模式,甚至政策的順利推動與永續等等問題,都是本研究

    應深入探討的面向。

  • 20

  • 21

    肆、研究方法

    本研究透過公私協力治理的相關理論來分析目前雙溪低碳旅遊政策推動的過

    程,因此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方式深入了解實施現況,再藉由文獻探討、深度訪

    談方法進行交互研究,讓整體研究結果更具全面性。

    以公共政策層面探討,所面對的是不同民眾與團體,換言之,即為能影響政

    策推動或受政策推動影響的任何個人或團體。對於政策的推動常常會有許多不同

    看法與意見,而不同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的看法與見解,未必相同、甚至

    有衝突,而且隨著時空遷移有所改變。所以,先將所有利害關係人利害得失歸納

    整合,再研議一套符合多數利害關係人最大利益的政策策略,這和未來政策推行

    是否順利與成功與否,佔有很重要關係。

    畢竟,不同的利害關係人對於任何一項政府政策的解讀與受影響層面皆有不

    同的觀點。而如何將不同利害關係人相互之間的利益衝突及不當影響降到最低,

    使得政策能夠推展順利獲得彼此間認同,這是政府部門應努力的地方和首先應進

    行的要務。

    所以針對不同利害關係人─如政府部門、當地地方首長與民意代表、各個不

    同族群的民眾代表,藉由多元化的公民參與活動,加速政策推動。因為,最初所

    有利害關係人並不了解政府政策,常常秉持一個懷疑的態度,多元方式讓公私部

    門共同找出政策執行困境,減少政策推動阻礙。

    一、文獻分析法

    透過資料的蒐集進行文獻上探究及運用,歸納雙溪低碳旅遊運作要件,確認

    雙溪低碳旅遊推動與落實的成效。文獻資料的蒐集範圍除從專書、期刊、網頁、

    國內碩士論文以及政府單位相關計畫或報告書之外,尚包括低碳概念相關資料、

    公私協力理論以及有關雙溪區文獻等資料。

  • 22

    二、深度訪談法

    在社會科學研究法中,深度訪談的所得是經由雙方持續的互動所共同搭建出

    來的。而為了解受訪者,必須主觀的深入受訪者所處的情境,設身處地的站在受

    訪者的立場,即所謂的設身處地理解法(empathy);訪問者雖然深入受訪者及其情

    境,但事先並沒有預先設立理論及假設;也沒有企圖證實研究者的論點,僅設法

    掌握受訪者的動態與現實環境的變動性(丘昌泰,1995:201)。因此藉由個案發展現

    況,對相關入員進行深度訪談,以彌補文獻資料上不足,以做為後續研究內容之

    依據。

    另本研究訪談方式係採半開放型結構,為促使訪談者能積極回應,事先準備

    訪談大綱,依據訪談當時實際情境靈活運用,以達到問題與訪談回應相對應之研

    究目的。茲就深度訪談流程說明如下:

    (一) 訪談對象之選取

    本訪談採取立意抽樣法10(Purposive Sampling),選擇適當之個案做深度之研

    究,故欲選取之訪談對象係針對參與雙溪低碳旅遊之主客體人員進行分析探討,

    並分為二部份做為訪談研究之進行方式。一屬公部門受訪者,受訪人員包含新北

    市政府環保局低碳社區發展中心主任、新北市雙溪國小主任、雙溪區公所主辦課

    長、承辦人員、雙溪區里長,共計 5 名。一為私部門受訪者,受訪人員包含地方

    業者、地方士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雙溪低碳旅遊承包廠商及導覽解說員,

    共計 5 名,總計受訪人數為 10 名。

    本研究欲從上述研究人員之訪談結果,來了解雙溪區目前推動低碳作為在公

    私協力上的廣度與深度,是否有改進或調整空間,如何實踐有效的公私協力治理

    模式,以做為後續推動勠力的方向。

    10 「公共政策辭典」立意抽樣法指政策分析人員依據研究需要,以主觀見解與判斷,抽取最具代表

    性的樣本做為調查對象,進行訪問(吳定,2003:375)。

  • 23

    表 4:訪談對象表

    類別 訪談單位、對象 受訪者

    公部門受

    訪者

    (A)

    新北市環保局低碳社區發展中心 主任 (A1)

    新北市雙溪國小 主任 (A2)

    新北市雙溪區公所 主辦課長(A3)

    承辦人(A4)

    雙溪區里長 里長(A5)

    私部門受

    訪者(含非

    營利部門)

    (B)

    地方業者 民宿餐廳 (B1)

    地方士紳(1) 諮詢委員(B2)

    社區發展協會、寺廟 理事長(B3)

    導覽解說員 協力志工(B4)

    承包廠商 負責人或承辦人員(B5)

    (二) 訪談內容綱要

    本研究係為了解雙溪低碳旅遊之執行,茲針對公私部門訪談對象進行不

    同問題內容設定,分別擬定不同之訪談內容大綱,分述如下:

    表 5:訪談內容大綱

    類別 項次 訪 談 大 綱

    1 雙溪低碳旅遊政策推動之發想及目標?如何規劃執行?有哪些

    措施或作法?內容為何?

    2 雙溪低碳旅遊,執行至今方式皆以委外協力廠商為活動主力,

    您認為新北市政府、雙溪區公所的角色定位為何?

    3 雙溪低碳旅遊,每年協力廠商不一定相同,是否有執行上的窒

  • 24

    礙處或差異處?窒礙為何?差異為何?

    4 雙溪低碳旅遊,溝通平台的建立為何?何者負責規劃執行及決

    策?在溝通過程有否發生爭議或衝突?能否藉由溝通解決進而

    落實低碳政策?

    5 雙溪低碳旅遊,辦理至今已有 5 年之久,期間轉變為何?,有

    無帶動地方發展?(從民眾、(分遊客在地居民)、商家參與情

    形、當地經濟效益成長情形等面向觀察)

    6 以公部門角度,您認為雙溪低碳旅遊符合預期目標嗎?

    7 雙溪低碳旅遊,對於低碳政策的推動助益如何?有無計畫改善

    軟、硬體設施,以助於建設雙溪低碳城鎮的建立?

    8 活動的規畫執行過程及與各團體商家的協調或合作方面曾遇

    到何種困難?而又是如何的解決?

    9 雙溪低碳旅遊,您認為民間的參與及配合的共識度否有所提

    升?是否有轉為私部門或非營利組織接續推動的可能性?

    10 雙溪低碳旅遊,未來是否擴大公私協力之對象與範圍,如以雙

    鐵為訴求,是否有與臺鐵研商加強合作的可能性?

    11 雙溪低碳旅遊,您認為市府與民間應如何從公私協力層面達到

    永續發展的目標?

    12 有何綜合性看法與未來努力方向的建議作法?

    1 參與雙溪雙鐵低碳遊的工作內容與經驗感想如何?

    2 雙溪低碳旅遊,有無建立溝通平台?是否有溝通上的障礙?且

    如何突破障礙?

    3 雙溪低碳旅遊的推動具有哪些優勢?如何配合地方產業發

    展,振興地方經濟?

    4 雙溪低碳旅遊,市府是否提供充足的協助與資源(如經費、設

  • 25

    備、宣傳)?協助與資源內容為何?而希望提供的資源或協助是

    什麼?

    5 雙溪低碳旅遊政策執行前後,雙溪區有那些改變?

    6 雙溪低碳旅遊,您認為是否真正落實低碳政策?

    7 雙溪低碳旅遊推動,一般大眾的參與情形及在地居民的認同

    如何?

    8 雙溪低碳旅遊已辦理 5 年,期間轉變有哪些?(如活動內容、經

    濟效益、環保觀念等) ,對於低碳政策的推動有何助益?您認

    為應有何種的軟、硬體設施建構改善,以促使雙溪低碳城鎮的

    建立?

    9 您認為未來由政府輔導民間團體承接,是否可行?

    10 您對於公私協力的運作是否滿意?為什麼?在過程中曾遇到

    什麼樣的挫折或困難?而又是如何的克服困難?

    11 有何綜合性看法與未來努力方向的建議作法?

    三、參與觀察法

    參與及觀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研究者融入個案的運作過程,以主觀

    的看法瞭解事務,而後者卻是以客觀、不介入的方式來獲取資訊並分析個案。但

    社會是動態的,許多問題的發現,必須是在參與個案的過程中,實地而直接的觀

    察,才能真正瞭解一個研究的背景及基礎。因此,參與觀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

    已被視為一種矛盾修飾法。參與觀察法既是一種質性研究的類型取徑,也是一種

    資料蒐集方式(李政賢 譯,2006)。在所有的質性探究當中,觀察都是相當根本,

    而且極為重要的方法,可以用來發掘社會場合自然的複雜互動。甚至在深度訪談

    的研究中,觀察法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透過觀察,研究者得以記錄與描述各種

    複雜的行動與互動,透過推論的方式來間接理解(李政賢 譯,2009)。學者

    Bogdan(1972)則提出了一個定義,企圖能更完整的含括這個方法:「研究者和研究對

  • 26

    象之間長時間緊密的社會互動是研究的特色,後者的背景、時間資料、田野札記

    都經過謹慎且系統化的蒐集」。

    倪進誠(2004)在「 參與觀察法在旅遊行為研究上的應用—一個貼近人地互

    動的思考設計」一文中,企圖為過去旅遊行為之研究方法多採用實証問卷、直接

    觀察等實証主義的習慣性思考,提供另一個可行與實用的方向。研究透過人文研

    究取徑對研究方法的指引,使用局內人(insider)的觀點來研究人類行為,強調「主

    體」對「主體」的知識體系,並藉由「參與觀察」的方式來實踐。該研究便是希

    望對過往遊客研究進行反省,藉由研究者扮演一個局內人的角色,直接參與遊客

    的遊程,使得整個觀光行程間皆可和遊客(受訪者)共處,來達到深入體會遊客

    感想和獲取資訊的目的。

    Raymond Gold (1969)則將參與觀察依照「參與程度的不同」與「觀察角色」分

    為四種11:

    1、完全參與者(complete participant):研究者在當地進行研究完全融入對方的

    生活,身份一如其他的人。而對方完全不知道研究者的身份為何,研究者

    自然的與對方互動,成功的扮演對方的角色。然而這樣的身份卻違反研究

    倫理,同時也影響所謂「科學性(客觀性)」。

    2、參與者一如觀察者(observer-as-participant):研究者仍完全參與,但須向

    研究的團體表明身份。然這樣確有可能沒有辦法呈現原貌。容易失去尊重。

    3、觀察者一如參與者( participant-as-observer ):觀察者表明自己的身份,而不

    需要任何的藉口可以完全參與研究對象的社會活動。例如:記者。

    4、完全觀察者(complete observer ):不參與過程,只進行觀察。觀察的主體

    較不容易受到影響,但是較不能夠體會到原始面貌和情境。所看到的現象

    就屬於短暫性和概略性。

    筆者為雙溪低碳旅遊的執行者之一,對於地方產業的永續經營與發展,是一

    項任務,也是一個使命。本研究使用參與觀察法之目的,主要是希望藉由研究者

    11資料來源:杜綺文,2006,<國科會例行報告>,《參與觀察法》,http://solomon.km.nccu.edu.tw/xms

    /read_attach.php?id=90。

  • 27

    本身工作上的優勢,從低碳旅遊活動的籌備、執行至成果檢討,均有直接而深度

    的涉入,並與各公、私部門參與者間取得良好互動互信關係,可以將研究情境的

    外來干擾或入侵程度減到最低,避免上述參與觀察法之缺點。筆者以己身參與經

    驗及人際關係,佐以深度訪談方式,來客觀取得真相、瞭解問題及尋求解決之道,

    免流於個人主觀上的偏頗,以及不熟悉受訪者造成對方有所顧忌而失去原貌。

  • 28

  • 29

    伍、預期章節安排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與研究方法

    第二節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協力治理之理論基礎

    第二章 雙溪低碳旅遊之環境背景

    第一節 雙溪發展演進及地理環境

    第二節 雙溪人口結構及產業狀況

    第三章 雙溪低碳旅遊緣起及發展

    第一節 雙溪低碳旅遊緣起

    第二節 雙溪低碳旅遊歷年發展(98~102 年)

    第三節 相關措施內容

    第四章 雙溪低碳旅遊推動模式探討

    第一節 雙溪低碳旅遊現況分析

    第二節 以協力治理檢視雙溪低碳旅遊協力情形

    第三節 遭遇困境及影響發展之因素

    第四節 未來發展方向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果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30

  • 31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丘昌泰,1995,《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台北,巨流。

    史美強,2010〈個案一:公私協力建構公、私協力夥伴關係-如何推動臺東縣池上

    米地方產業發展〉,《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個案選輯第二輯》,13-33。

    江黛靈,2011,《公私協力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牛肉麵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

    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吳定,2003,《公共政策辭典》,台北:五南。

    吳英明,1994,〈公私部門協力推動都市發展-『高雄 21』美國考察報告〉,《空

    間》,56 :61-67。

    林水波,2011,〈協力治理〉,《研習論壇月刊》,122:8-22。

    林美琪,2010,《台北縣升格前的協力治理-以金山鄉觀光活動為例》,開南大學公

    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政賢 譯,2006,《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台北:五南。

    李政賢 譯,2009,《訪談研究法》,台北:五南。

    侯惠雋,2012,《低碳城市治理之實踐:新北市坪林低碳旅遊政策執行之研究》,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本初,2002,《治理、政府與國家》,台北:智勝

    孫本初,2013,《新公共管理》,台北:一品文化,五版。

    徐仙如,2011,《國內推動低碳旅遊之研究-以台南市古蹟旅遊為例》,國立政治大

    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倪進誠,2004,<參與觀察法在旅遊行為研究上的應用—一個貼近人地互動的思考

    設計>,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育學報》,7:53~87。

    陳恆鈞,2012,《治理互賴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陳敦源&張世杰,2010,<公私協力夥伴關係的弔詭>,《文官制度季刊》,2(3):

  • 32

    17~71。

    許欣榮,2009,《臺北縣推動「低碳社會」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

    學系碩士論文。

    許耿銘,2009,〈協力理論在跨界人力資源管理的應用:以「政府機關與績優民間

    機構人才交流實施辦法草案」為例〉,《文官制度季刊》,1(3):55-79。

    黃惠穗,2007,《促進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公私協力夥伴關係之應用》,國立

    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貞男,2009,《公私協力治理理論與應用-以屏東縣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惟仁,2010,《新北市坪林區推動低碳觀光政策之研究:永續發展觀點》,國立政

    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羅盛國,2007,《從公私協力觀點探討地方產業推動之研究-以桃園蓮花季為例》,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份

    Ansell, C.,& A. Gash (2008),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18(4):543-571.

    Bogdan, R. C. (1972),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Syracuse, NY: Sy-

    racuse University Press.

    Entwistle, T.,&S. Martin (2005), “From Competition to Collaboration in Public Service

    Delivery: A New Agenda for Research” . Public Administration 83 (1) :233-242.

    Grimsey,D.,& M. K. Lewis (2004),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The Worldwide Revo-

    Lution in Infrastructure Provision and Project Finance. Northampton, MA :Ed- Ward

    Elgar.

    Phdungsilp Aumnad,(2010)”Integrated Energy and Carbon Modeling with a Decision

  • 33

    Support System: Policy Scenarios for Low-Carbon City Development in Bang-

    kok”Energy Policy,38(9):4808-4817。

    Su, M .,R. Li, W. Lu, C . Chen, B. Chen, &Z.Yang, ( 2013)“Evaluation of a Low-Carbon

    City: Method and Application? ” Entropy , 15(4):1171-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