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5.17 4 CULTURE 本版编辑:赵元梓 本版美编:李晓婷 本版审校:李小琳 热线电话:(010)51871931 E-mail: [email protected] 近日,由北京文学月刊社 举办的 《北京文学》 2019 年度 优秀作品评选结果揭晓,包括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的原 创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 文学、散文、诗歌、评论六大 门类的 30 篇作品和《北京文 学·中篇小说月报》转载的 10 部中篇小说入选。 中篇小说有尤凤伟的《遗 忘》、陶纯的 《前程似锦》、杨 少衡的 《暗自颤抖》、孙频的 《天 体 之 诗》、 孙 睿 的 《斗 地 主》。短篇小说有乔叶的 《头 条故事》、莫言的 《饺子歌》、 刘庆邦的 《叶落桃园》、王蒙 的 《邮 事》、 冯 骥 才 的 《木 佛》。报告文学有杨黎光的 《英雄和他背后的英雄 “钢铁战士”麦贤得的人生之 路》、陈启文的《穿越共和盆 地》、 陈 应 松 的 《一 个 人 的 森 林》,周建新的 《腾笼换鸟—中 国首家央企子公司破产重整纪 事》、 长 江 的 《明 月 村 的 “ 月 亮 ”》。 散 文 有 陆 春 祥 的 《惊 蛰》、杨海蒂的 《北面山河》、漆 剑荣的 《皮鞋》、刘齐的 《玫瑰 已 高 过 屋 顶》、 普 天 的 《北 京 , 北京》、蒋子龙的 《世相札记》、 梁衡的《将军几死却永生》、刘 厦 的 《独 白》。 诗 歌 有 谷 禾 的 《春 日 篇》、 艾 川 的 《与 石 头 商 榷》、西川的 《西川的诗》、梁平 的 《天 高 地 厚》、 轩 辕 轼 轲 的 《轩辕轼轲新作》等作品。马卓 的 《告密者》 与“90 后”贺泳迪 的《尸子》两部小说入选新人新 作优秀作品。 本届评选始于 2020 3 月,候选作品参考了作品发表 之后的社会反响,如转载情 况、读者反馈、文学界各方评 价等,由《北京文学》编辑部 集体讨论确定。中篇小说、短 篇小说等门类的终评委由全国 63 位著名作家、评论家和编辑 家组成,各门类评委提前一个 月阅读候选作品,对自己提名 的每部作品写出评语,并投出 选票,最终按照得票多寡评出 各门类优秀作品。 今年是《北京文学》创刊 70 周年。作为对一年一度《北 京 文 学》(精 彩 阅 读) 和 《北 京 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两本杂 志作品的检阅与遴选,本届获 奖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意蕴深厚,艺术功力纯熟,总 体代表了两本杂志 2019 年度发 表或转载作品的最高水平,是 献给《北京文学》创刊 70 周年 的一份厚礼。 《北京文学》 2019 年度优秀作品揭晓 本报记者 李晓婷 5 7 日上午,第十一届 “万松浦文学奖”颁奖暨作品 研讨会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 成功举办。本届颁奖和研讨活 动由万松浦书院、鲁东大学、 山东文学馆三家单位联合举 办,主会场设在山东文学馆, 有关领导、获奖作家和研讨会 专家通过网络终端以视频形式 参加会议。 “万松浦文学奖”是第十一 届评选中新更改的名称,其前 身是自 2008 年开始举办的“万 松浦文学新人奖”,已经举办了 十届,共有 91 名海内外作者获 奖,在华语文学界产生了广泛 影响。本次评奖共分4 个门类、5 个奖项,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 作者投稿参加。经过专家评审, 来自广东、青海、四川、江苏等 省的5 位作家获奖,他们分别是 王威廉的短篇小说《草原蓝 鲸》、曹有云的诗歌 《秋天午后 的抒情》、蒋蓝的散文 《桶的畅 想曲》、黑陶的散文 《漆蓝书 简》、顾广梅的理论文章 《批评 的伦理原点、历史负担与自剖》。 会上,王威廉、曹有云、蒋 蓝、黑陶、顾广梅5 位获奖作者 发表获奖感言。与会人员对每一 部作品从思想内容、艺术形式、 美学意义、读者接受等方面展 开了热烈讨论。 朱东丽 第十一届“万松浦文学奖”颁奖暨作品研讨会成功举办 人民文学出版社 推出“中国古典 小说藏本”丛书 在总结中国古典小说出版成 果的基础上,人民文学出版社日 前推出“中国古典小说藏本”丛 书,汇集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成 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总计 25 54 册。 据介绍,该丛书收录了家 喻户晓的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 著、文言短篇小说代表作《聊 斋志异》、古典白话小说集代表 作“三言二拍”、讽刺小说杰作 《儒林外史》以及晚清四大谴责 小说等中国古典小说各种题 材、形式的代表作品,并进行 了全面修订和编校,力图为读 者呈现更完善权威的中国古典 小说全套读本。 丛书选用名家绘画或精美绣 像作为插图,如清代画家孙温历 30 余年绘制的工笔彩绘《红 楼梦》、清人孙继芳彩绘的《镜 花 缘》 等 , 还 收 录 了 《西 游 记》 清人彩绘 128 幅 、《聊 斋 志 异》 清人彩绘 72 幅、《水浒传》 清人 彩绘梁山英雄像 48 幅等,图文 并茂,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史竞男 “足不出户,云游 中国”在英国启动 “足不出户,云游中国2020 中国旅游文化周”活动日 前在英国启动。受疫情影响,今 年旅游文化周活动通过网络平 台,推出系列中国文艺精品,使 英国民众可居家欣赏中华文化。 5 月第一周,该活动第一批 中英双语内容已在中国驻伦敦旅 游办官方微信公众号、脸书、优 兔、推特等频道上线,主要包括 中国文艺团体抗疫、中外合作以 及京剧经典赏析作品三大类。 其中,《在一起》 是中国中 央歌剧院与意大利同行联合制作 的音乐作品,反映两国歌唱艺术 家面对疫情相互鼓励的团结合作 精神。《阳光灿烂》是一部由中 央歌剧院打造的微视频室内歌 剧。《我们的丝路》专题图片展 40 个国家 330 余位摄影家的 8000 幅作品中精选出 60 多幅, 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展现不 同民族之间的相似性。 据中国驻伦敦旅游办介绍, 此次旅游文化周活动将持续到 6 月底。 张代蕾 想找读者之家?想做读书 专家?想要耕读传家?想获独 家书讯?5 7 日,由中国报 纸副刊研究会与四川新华发行 集团联合出品的读书平台《读 家》正式上线,“想家”的读 书人可以“回家”啦。 “书在哪里,家就在哪 里。”书是开启一个人、一个 家庭、一个民族精神家园的钥 匙。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 导下,全民阅读深入人心,书 香中国蔚然成风。中国报纸副 刊研究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在 浩如烟海的图书中为读者推荐 好书、探讨图书出版的新思 路、臧否新出图书之得失、针 砭出版物中的不良倾向是《读 家》的职责所在;倡导阅读风 尚、引领出版风向是《读家》 的办刊宗旨。《读家》 重点关 注社科文化艺术类图书,力求 打造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 味性和独创性、引领性、权威 性的读书新媒体,不仅面向读 书人,而且力求将写书人、编 书人、卖书人悉数嚢括其中, 为全民阅读助力,为天下读者 安家。 《读家》将为读者带来丰 富的读书资讯和与书相关的精 彩 内 容 , 包 括 《新 书 荐》《热 阅读》《品书录》《书故事》《藏 书票》《书动态》《读与艺》《新 书摘》等栏目。第一期刊出 4 篇 文 章 ,《发 刊 词》 旗 帜 鲜 明,阐述《读家》编辑宗旨; 《品书录》约请文史大家王充 闾分享研读《后汉书》心得体 会;《新书荐》 讲述 《吐鲁番 文献合集·契约卷》出版背后 的感人故事;《热阅读》 配合 读书圈新近的杜甫热,提供阅 读杜甫的权威书单。 《读家》作为中国报纸副 刊研究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中 国副刊》子频道,每周四更新 一次。 王琴珍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公众号《读家》频道上线 5 12 日是 国际护士节。国际 护士节设立于 1912 年,旨在纪 念护士职业创始 人、英国护理学先 驱弗洛伦斯·南 丁格尔。在抗击 新冠疫情的斗争 中,世界各地的 医护人员践行了 敬佑生命、救死 扶伤、甘于奉 献、大爱无疆的 精神,为抗击疫 情做出了重要贡 献。图为疫情 期间,医护人员 走向武汉火神山 医院病房。 肖艺九 “北方冻皮,南方冻骨。” 北京开往成都的列车上,一位 慈眉善目的老大爷这样对我们 说,“四川现在还有点冷,你 们北方人不一定受得了。”这 句话也造就了我对四川的印 象。聊天的时候是下午,等到 太阳完全落下去,只剩最后一 丝余晖弥漫在南方湿润的空气 中时,列车驶入了绵阳站。在 火车上有节奏地晃动了一天一 夜,当我踏上坚实站台的时 候,竟有种踩在云里的感觉, 打了个趔趄。 2011 年初春,我和 5 位大 学同窗参加了学校与四川音乐 学院合作的支教项目,赴新北 川中学支教一个月。在支教进 行到第三周的时候,同行的大 四女生萍萍接到学校的通知: 提前结束支教,返回北京参加 教师资格证体检。一个女孩坐几 千公里的火车回去,学校有点不 放心,便在支教的男生中找人陪 同。我由于当时实在受不了南方 的湿冷,便提出同她一起回京。 学校同意了,并请北川中学帮我 俩购买回程的车票。 当时买长途火车票远没有现 在便捷,由于要得急,再加上那 时候北京与成都之间还没有直达 的动车组或高铁,北川中学的老 师只帮我们买到了两张 T8 次列 车的硬座车票。上车之前,他还 向我们传授经验:一上车就去找 列车员登记补卧铺票,白天的时 候坚持坚持,等到夜里差不多就 能补上票了,不耽误睡觉休息。 带着一点忐忑,我们就随着 人流上了车。 一上车我就去补票。硬座车 厢靠前,补票柜台所在的车厢居 中,我和萍萍拿着原来的车票、 身份证往柜台那边挪动,正赶上 从绵阳上车的旅客还没安顿好, 我俩着实花了不少工夫才到。 由于车厢里人比较多,我们 除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去泡方便 面,几乎一直坐在座位上。漫漫 旅途,聊天无疑是最能打发时间 的。很快,我们就和对座的两人 熟识起来。 对面是两个跟我们年龄差不 多大的男青年,一个戴着黑框眼 镜,头发挺长,是电子科技大学 的研究生,比我和萍萍大两三 岁,这次坐车是准备回山西探 亲。还有一个大男孩,头发很 短,圆脸、红脸膛。他是做厨师 的,才 19 岁,比我还小点。 研究生大哥是学电子的,挺 健谈,加上他年龄最大,我们 3 个人基本都在听他说。他说平时 回家都是坐飞机,这次坐火车是 因为给亲朋好友带了太多郫县豆 瓣酱,坐飞机的话托运太麻烦 了。跟厨师小兄弟聊的时候,我 特别提到,四川的米饭没有北方 的好吃,但是真便宜,很少的钱 能给一大盆。他是怎么回应的我 已经忘了,只记得他的笑特别朴 实。聊着聊着,车就过了秦岭, 我们回到了北方,不知是不是心 理作用,随着气候干燥起来,我 也渐渐来了精神。 随之而来的还有隐隐的担 忧。列车晚上到宝鸡的时候,天 已经黑透了,列车员还没来告知 我们补票的进展。起初,有许多 列车员来来回回,有的售卖零食 小吃,有的收果壳包装纸等垃 圾,后来索性都不来了,耳边的 声音也从嘈杂变成了或轻或重的 呼噜声。 研究生大哥这时候已经睡了 一觉,便问我们怎么还没去卧 铺,我答说也许是没戏了吧。他 说,如果实在想有点盼头,可以 凑合一晚上,等明天早晨 7 点钟 跟他一起在太原下车,然后从太 原坐动车回北京,起码后半段能 舒服一点。我和萍萍对视一眼, 总觉得这个提议哪里不对。当时 还没有 3G 网络,随时随地上网 更是无从谈起。车票报销、列车 时刻、车站之间的交通等不确定 因素太多,我们也就婉拒了研究 生大哥的提议。 再晚一些,列车抹开夜色从 西安站驶出,还没有列车员来通 知我们空出了卧铺,我和萍萍几 乎绝望了。我扭了扭上身,让她 先休息一会,毕竟明天要体检。 我则再坚持会,顺便看着东西。 1 点的时候,一位列车员 快步走到我们的座位跟前,用标 准的普通话说:“您二位登记了 卧铺票吧,现在有空位了,还需 要吗?” “需要!”我脱口而出。这两 个字也惊醒了坐在对面的研究生 大哥和厨师兄弟。听说我们补票 成功了,研究生大哥咂咂嘴,说 了句“不错不错,你们一路顺 风”之后便继续睡觉了。倒是厨 师小兄弟非常热情地说:“我送 你们过去吧。” 我本想拒绝,可是想起萍萍 那个看起来不大但是却塞得很满 的行李箱、我们提着的纪念品, 再加上自己的箱子,便同意了。 出发之前,我把最轻的食品和纪 念品袋子给了萍萍,自己拿着萍 萍的行李箱,我那只重量居中的 行李箱则拜托给了厨师兄弟。 从我们所在的 4 号车厢出 发,行李箱的轮子几乎是不能 碰地的。地上有脚,也有或坐 或卧的旅客。当时我还很瘦 弱,将近 1 8 的身高,60 公斤 出头的体重,每到车厢连接处 我都得休息一会。差不多到了 7 号车厢的时候,“地形”实在有 点复杂,萍萍先迈了过去,然 后把装零食的塑料袋放下,跟 我一起用劲把她的行李箱在不 碰人的情况下搬了过来,这几 乎耗尽了我最后的力气。回头 看看厨师兄弟,我刚喘匀气想 接他手里的箱子,只见他抱着 我的箱子轻轻一跃,越过障碍 落到了我身边。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兄弟 你到底比我“年轻两岁”,要不 要休息一会?厨师兄弟憨厚地笑 笑,脸更红了,说别歇了,这就 到了。我们紧跟着列车员继续向 前,但是厨师兄弟看出来我体力 不支,便接过了萍萍的行李箱。 后面的车厢遇到行李等障碍时, 他都是轻轻一跃就过去了。 过了餐车,只持有硬座票的 厨师兄弟就不能再往卧铺车厢送 了。我本想安顿行李后,好好跟 他话别一下,但突然的告别让我 一时语塞,只好把“一路顺风” “谢谢谢谢”两句话翻来覆去地 说了几遍。厨师兄弟比我还词 穷,只一个劲地说“别客气” “别客气”,也不知是累了,还是 不好意思,越说脸越红。列车员 带着我们继续穿行在已经熄灯的 硬卧车厢,我赶忙回头望了一 眼,只见厨师兄弟步履敏捷地往 回走了。 10 年过去了,我早已成 了能在朝发夕至的高铁上帮 好几个邻座旅客举行李 的壮小伙。一方面是 我确实比之前强壮 了许多,还有就是 大家的行李确实 轻了。帮人安顿 的时候,我时常 会想到这位厨 师小兄弟我现在愿意 帮别人,就是 因为他当年帮 助了我。 最近,由中国铁路武汉局 集团有限公司宜昌车务段融媒 体工作室制作、该段党委组织 助理肖华勇策划、作词的原创 抗 疫 公 益 歌 曲 《一 往 情 深》, 火了。时长 4 10 秒的 MV经推出后,反响极好。武汉局 集团公司融媒体最先推出时, 仅一个小时便收获了 7182 点击量。 疫情期间,肖华勇与妻子 天天看新闻。除夕夜,他们在 电视里看到军队派出 450 名医 护人员闪电般奔赴武汉;紧接 着,浙江、上海、兰州等地医 务人员请缨驰援,星夜启程。 军人出身的肖华勇对妻子说: “我要为这些英雄写一首赞歌!” 第二天,肖华勇便将自己 关在书房里,酝酿情绪。武 汉,铁路局集团公司所在地, 每个角落他都很熟悉。在武汉 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医务人员 舍小家为大家,逆向而行,驰 援武汉。站台上与家人匆匆道 别,他们便踏上了抗击疫情的 旅途。这些画面在他脑子里一 一出现,激发了他的创作灵 感。主题确定好后,他顺着思 路疾笔而书,第一版歌词几乎 一气呵成。经过反复推敲,前 后又经过 8 次修改,最终写成 了这首通过歌颂抗疫英雄,呼 吁人们珍爱生命,倡导人与自 热和谐共生的歌曲,其中几句 写道:夫发天问/谁解其困/楚雄/中华儿女铁骨铮/我最亲 爱的人啊/看那站台难舍分/紧的相拥/盼归的眼神。 歌词写好后,妻子成为肖 华勇的第一读者。妻子读完 后,已是泪流满面。肖华勇暗 自觉得,歌词创作已有几分成 功的把握。接着,他便与多年 的朋友—中国铁路文工团青 年歌唱演员刘红燕(岔西梅 朵)取得联系。刘红燕是一位 宜昌本土艺术家,正好回宜昌 过年。肖华勇传给她歌词,说 明了缘由,提出了公益化请 求。刘红燕不到半小时就回了 微信:“看了歌词,很感动, 我愿倾情演唱!” 可是,无曲不成歌,上哪 儿找作曲老师呢?此时,好 友、影视人刘祖建先生推荐了 宜昌山韵音乐工作室的张春林 先生。其时,张春林正在为几 首歌曲紧锣密鼓地编配,很 忙。当他看到《一往情深》的 歌词时,一下子触到了内心最 柔软的地方。他又听说肖华勇 是一名铁路人,为创作这首公 益歌曲投入了很大心力,感动 万分,表示一定完成作曲、编 曲。事后肖华勇才得知,春林 老师为完成这一任务,连续熬 了几个夜工,一周后便把写好 的歌谱和伴奏小样网传给了他。 经过多个回合的修改,刘 红燕满怀深情地完成了演唱。 MV 后期编辑中,又得到了 各方朋友支援的图片、视频资 料,为 MV 的最终制作奠定了 基础。历时 14 天,抗疫公益 歌 曲 《一 往 情 深》 MV 制作完 成。从撰写歌词到作曲、编 曲,再到演唱、MV 制作,肖 华勇和几位音乐人饱含激情, 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拿出了这 份献给抗疫英雄的礼物。 目前,《一往情深》 姊妹 篇 《龙犹腾—为战“疫”告捷 而作》也已录制成歌曲,肖华 勇和他的朋友们希望用歌声表 达对英雄的敬意与祝福。 为英雄而歌 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 5 10 日起 恢复开放 因疫情防控关闭百余天的世 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于 5 10 日恢复开放。 5 10 日起,莫高窟每天 限售门票 1800 张,为最大承载 量的 30% ,且暂不接受旅行社 团队预约。今年底之前,全国 医务人员可凭相关证件免费参 观莫高窟。 据介绍,莫高窟恢复开放 仅限实体洞窟,数字展示中 心、敦煌藏经洞陈列馆等场馆 暂不开放。游客申领国家或者 甘肃省的“健康码”后,可预 约购买 10 日内的门票,现场还 将进行扫码核验和体温测量。 游客 10 人一组进窟参观,每次 共可参观 8 个洞窟。 自莫高窟暂时关闭后,敦 煌研究院积极通过网络直播、 “云游敦煌”小程序等线上方式 传播敦煌文化。 5 10 日莫高 窟恢复开放后,线上专家讲座 等“云端”文化项目还将继续 开展。 张玉洁 郎兵兵 袁新雨 90 后”作家,《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编 辑。喜欢艺术,爱写故事。 T8

文化人的铁路记忆 文景 T8 4 - peoplerail.com · 中英双语内容已在中国驻伦敦旅 游办官方微信公众号、脸书、优 兔、推特等频道上线,主要包括

  • Upload
    others

  • View
    1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文化人的铁路记忆 文景 T8 4 - peoplerail.com · 中英双语内容已在中国驻伦敦旅 游办官方微信公众号、脸书、优 兔、推特等频道上线,主要包括

2020.5.17

4CULTURE

本版编辑:赵元梓本版美编:李晓婷本版审校:李小琳

热线电话:(010)51871931E-mail:[email protected]

文景

近日,由北京文学月刊社举办的 《北京文学》2019年度优秀作品评选结果揭晓,包括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的原创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评论六大门类的 30 篇作品和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转载的10部中篇小说入选。

中篇小说有尤凤伟的 《遗忘》、陶纯的 《前程似锦》、杨少衡的 《暗自颤抖》、孙频的

《天体之诗》、孙睿的 《斗地主》。短篇小说有乔叶的 《头条故事》、莫言的 《饺子歌》、刘庆邦的 《叶落桃园》、王蒙的 《邮 事》、 冯 骥 才 的 《木佛》。 报 告 文 学 有 杨 黎 光 的

《英 雄 和 他 背 后 的 英 雄 ——“钢铁战士”麦贤得的人生之路》、陈启文的 《穿越共和盆

地》、 陈 应 松 的 《一 个 人 的 森林》,周建新的《腾笼换鸟——中国首家央企子公司破产重整纪事》、 长 江 的 《明 月 村 的 “ 月亮 ”》。 散 文 有 陆 春 祥 的 《惊蛰》、杨海蒂的 《北面山河》、漆剑荣的 《皮鞋》、刘齐的 《玫瑰已高过屋顶》、普天的 《北京,北京》、蒋子龙的 《世相札记》、梁衡的 《将军几死却永生》、刘厦 的 《独 白》。 诗 歌 有 谷 禾 的

《春日篇》、艾川的 《与石头商榷》、西川的 《西川的诗》、梁平的 《天 高 地 厚》、 轩 辕 轼 轲 的

《轩辕轼轲新作》 等作品。马卓的 《告密者》 与“90后”贺泳迪的 《尸子》 两部小说入选新人新作优秀作品。

本 届 评 选 始 于 2020 年 3月,候选作品参考了作品发表之 后 的 社 会 反 响 , 如 转 载 情

况、读者反馈、文学界各方评价等,由 《北京文学》 编辑部集体讨论确定。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门类的终评委由全国63 位著名作家、评论家和编辑家组成,各门类评委提前一个月阅读候选作品,对自己提名的每部作品写出评语,并投出选票,最终按照得票多寡评出各门类优秀作品。

今年是 《北京文学》 创刊70 周年。作为对一年一度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和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两本杂志作品的检阅与遴选,本届获奖 作 品 题 材 广 泛 、 内 容 丰 富 、意蕴深厚,艺术功力纯熟,总体代表了两本杂志 2019 年度发表或转载作品的最高水平,是献给 《北京文学》 创刊 70 周年的一份厚礼。

《北京文学》2019年度优秀作品揭晓■本报记者 李晓婷

5 月 7 日上午,第十一届“万松浦文学奖”颁奖暨作品研讨会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成功举办。本届颁奖和研讨活动由万松浦书院、鲁东大学、山东文学馆三家单位联合举办,主会场设在山东文学馆,有关领导、获奖作家和研讨会专家通过网络终端以视频形式参加会议。

“万松浦文学奖”是第十一

届评选中新更改的名称,其前身是自2008年开始举办的“万松浦文学新人奖”,已经举办了十届,共有91名海内外作者获奖,在华语文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次评奖共分4个门类、5个奖项,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作者投稿参加。经过专家评审,来自广东、青海、四川、江苏等省的5位作家获奖,他们分别是王威廉的短篇小说 《草原蓝

鲸》、曹有云的诗歌《秋天午后的抒情》、蒋蓝的散文《桶的畅想曲》、黑陶的散文 《漆蓝书简》、顾广梅的理论文章《批评的伦理原点、历史负担与自剖》。

会上,王威廉、曹有云、蒋蓝、黑陶、顾广梅5位获奖作者发表获奖感言。与会人员对每一部作品从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美学意义、读者接受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朱东丽

第十一届“万松浦文学奖”颁奖暨作品研讨会成功举办

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中国古典小说藏本”丛书

在总结中国古典小说出版成果的基础上,人民文学出版社日前推出“中国古典小说藏本”丛书,汇集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总计25部 54册。

据介绍,该丛书收录了家喻户晓的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文言短篇小说代表作 《聊斋志异》、古典白话小说集代表作“三言二拍”、讽刺小说杰作

《儒林外史》 以及晚清四大谴责小 说 等 中 国 古 典 小 说 各 种 题材、形式的代表作品,并进行了全面修订和编校,力图为读者呈现更完善权威的中国古典小说全套读本。

丛书选用名家绘画或精美绣像作为插图,如清代画家孙温历时 30 余年绘制的工笔彩绘 《红楼梦》、清人孙继芳彩绘的 《镜花缘》 等,还收录了 《西游记》清人彩绘 128 幅、《聊斋志异》清人彩绘 72幅、《水浒传》 清人彩绘梁山英雄像 48 幅等,图文并茂,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史竞男

“足不出户,云游中国”在英国启动

“足不出户,云游中国——2020 中国旅游文化周”活动日前在英国启动。受疫情影响,今年旅游文化周活动通过网络平台,推出系列中国文艺精品,使英国民众可居家欣赏中华文化。

5月第一周,该活动第一批中英双语内容已在中国驻伦敦旅游办官方微信公众号、脸书、优兔、推特等频道上线,主要包括中国文艺团体抗疫、中外合作以及京剧经典赏析作品三大类。

其中,《在一起》 是中国中央歌剧院与意大利同行联合制作的音乐作品,反映两国歌唱艺术家面对疫情相互鼓励的团结合作精神。《阳光灿烂》 是一部由中央歌剧院打造的微视频室内歌剧。《我们的丝路》 专题图片展从 40 个国家 330 余位摄影家的8000 幅作品中精选出 60 多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展现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似性。

据中国驻伦敦旅游办介绍,此次旅游文化周活动将持续到 6月底。

张代蕾

想找读者之家?想做读书专家?想要耕读传家?想获独家书讯?5 月 7 日,由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与四川新华发行集团联合出品的读书平台 《读家》 正式上线,“想家”的读书人可以“回家”啦。

“ 书 在 哪 里 , 家 就 在 哪里。”书是开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精神家园的钥匙。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全民阅读深入人心,书香中国蔚然成风。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为读者推荐好书、探讨图书出版的新思

路、臧否新出图书之得失、针砭出版物中的不良倾向是 《读家》 的职责所在;倡导阅读风尚、引领出版风向是 《读家》的办刊宗旨。《读家》 重点关注社科文化艺术类图书,力求打造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独创性、引领性、权威性的读书新媒体,不仅面向读书人,而且力求将写书人、编书人、卖书人悉数嚢括其中,为全民阅读助力,为天下读者安家。

《读家》 将为读者带来丰富的读书资讯和与书相关的精彩内容,包括 《新书荐》《热

阅读》《品书录》《书故事》《藏书票》《书动态》《读与艺》《新书摘》 等栏目。第一期刊出 4篇 文 章 ,《发 刊 词》 旗 帜 鲜明,阐述 《读家》 编辑宗旨;

《品书录》 约请文史大家王充闾分享研读 《后汉书》 心得体会;《新书荐》 讲述 《吐鲁番文献合集·契约卷》 出版背后的感人故事;《热阅读》 配合读书圈新近的杜甫热,提供阅读杜甫的权威书单。

《读家》 作为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中国副刊》 子频道,每周四更新一次。 王琴珍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公众号《读家》频道上线

国际护士节:

携手抗疫﹃医﹄路同行

5 月 12 日是国际护士节。国际护 士 节 设 立 于1912年,旨在纪念护士职业创始人、英国护理学先驱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世界各地的医护人员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 伤 、 甘 于 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 。 图 为 疫 情期间,医护人员走向武汉火神山医院病房。肖艺九 摄

“北方冻皮,南方冻骨。”北京开往成都的列车上,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大爷这样对我们说,“四川现在还有点冷,你们北方人不一定受得了。”这句话也造就了我对四川的印象。聊天的时候是下午,等到太阳完全落下去,只剩最后一丝余晖弥漫在南方湿润的空气中时,列车驶入了绵阳站。在火车上有节奏地晃动了一天一夜,当我踏上坚实站台的时候,竟有种踩在云里的感觉,打了个趔趄。

2011年初春,我和 5位大学同窗参加了学校与四川音乐学院合作的支教项目,赴新北川中学支教一个月。在支教进行到第三周的时候,同行的大四女生萍萍接到学校的通知:提前结束支教,返回北京参加

教师资格证体检。一个女孩坐几千公里的火车回去,学校有点不放心,便在支教的男生中找人陪同。我由于当时实在受不了南方的湿冷,便提出同她一起回京。学校同意了,并请北川中学帮我俩购买回程的车票。

当时买长途火车票远没有现在便捷,由于要得急,再加上那时候北京与成都之间还没有直达的动车组或高铁,北川中学的老师只帮我们买到了两张 T8 次列车的硬座车票。上车之前,他还向我们传授经验:一上车就去找列车员登记补卧铺票,白天的时候坚持坚持,等到夜里差不多就能补上票了,不耽误睡觉休息。

带着一点忐忑,我们就随着人流上了车。

一上车我就去补票。硬座车厢靠前,补票柜台所在的车厢居

中,我和萍萍拿着原来的车票、身份证往柜台那边挪动,正赶上从绵阳上车的旅客还没安顿好,我俩着实花了不少工夫才到。

由于车厢里人比较多,我们除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去泡方便面,几乎一直坐在座位上。漫漫旅途,聊天无疑是最能打发时间的。很快,我们就和对座的两人熟识起来。

对面是两个跟我们年龄差不多大的男青年,一个戴着黑框眼镜,头发挺长,是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比我和萍萍大两三岁,这次坐车是准备回山西探亲。还有一个大男孩,头发很短,圆脸、红脸膛。他是做厨师的,才19岁,比我还小点。

研究生大哥是学电子的,挺健谈,加上他年龄最大,我们 3个人基本都在听他说。他说平时回家都是坐飞机,这次坐火车是因为给亲朋好友带了太多郫县豆瓣酱,坐飞机的话托运太麻烦了。跟厨师小兄弟聊的时候,我特别提到,四川的米饭没有北方的好吃,但是真便宜,很少的钱能给一大盆。他是怎么回应的我已经忘了,只记得他的笑特别朴实。聊着聊着,车就过了秦岭,我们回到了北方,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随着气候干燥起来,我也渐渐来了精神。

随之而来的还有隐隐的担忧。列车晚上到宝鸡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列车员还没来告知我们补票的进展。起初,有许多列车员来来回回,有的售卖零食小吃,有的收果壳包装纸等垃圾,后来索性都不来了,耳边的声音也从嘈杂变成了或轻或重的呼噜声。

研究生大哥这时候已经睡了一觉,便问我们怎么还没去卧铺,我答说也许是没戏了吧。他说,如果实在想有点盼头,可以

凑合一晚上,等明天早晨 7点钟跟他一起在太原下车,然后从太原坐动车回北京,起码后半段能舒服一点。我和萍萍对视一眼,总觉得这个提议哪里不对。当时还没有 3G 网络,随时随地上网更是无从谈起。车票报销、列车时刻、车站之间的交通等不确定因素太多,我们也就婉拒了研究生大哥的提议。

再晚一些,列车抹开夜色从西安站驶出,还没有列车员来通知我们空出了卧铺,我和萍萍几乎绝望了。我扭了扭上身,让她先休息一会,毕竟明天要体检。我则再坚持会,顺便看着东西。

快 1点的时候,一位列车员快步走到我们的座位跟前,用标准的普通话说:“您二位登记了卧铺票吧,现在有空位了,还需要吗?”

“需要!”我脱口而出。这两个字也惊醒了坐在对面的研究生大哥和厨师兄弟。听说我们补票成功了,研究生大哥咂咂嘴,说了句“不错不错,你们一路顺风”之后便继续睡觉了。倒是厨师小兄弟非常热情地说:“我送你们过去吧。”

我本想拒绝,可是想起萍萍那个看起来不大但是却塞得很满的行李箱、我们提着的纪念品,再加上自己的箱子,便同意了。出发之前,我把最轻的食品和纪念品袋子给了萍萍,自己拿着萍萍的行李箱,我那只重量居中的行李箱则拜托给了厨师兄弟。

从 我 们 所 在 的 4 号 车 厢 出发,行李箱的轮子几乎是不能碰地的。地上有脚,也有或坐或 卧 的 旅 客 。 当 时 我 还 很 瘦弱,将近 1米 8的身高,60公斤出头的体重,每到车厢连接处我都得休息一会。差不多到了 7号车厢的时候,“地形”实在有点复杂,萍萍先迈了过去,然

后把装零食的塑料袋放下,跟我一起用劲把她的行李箱在不碰人的情况下搬了过来,这几乎耗尽了我最后的力气。回头看看厨师兄弟,我刚喘匀气想接他手里的箱子,只见他抱着我的箱子轻轻一跃,越过障碍落到了我身边。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兄弟你到底比我“年轻两岁”,要不要休息一会?厨师兄弟憨厚地笑笑,脸更红了,说别歇了,这就到了。我们紧跟着列车员继续向前,但是厨师兄弟看出来我体力不支,便接过了萍萍的行李箱。后面的车厢遇到行李等障碍时,他都是轻轻一跃就过去了。

过了餐车,只持有硬座票的厨师兄弟就不能再往卧铺车厢送了。我本想安顿行李后,好好跟他话别一下,但突然的告别让我一时语塞,只好把“一路顺风”

“谢谢谢谢”两句话翻来覆去地说了几遍。厨师兄弟比我还词穷 , 只 一 个 劲 地 说 “ 别 客 气 ”

“别客气”,也不知是累了,还是不好意思,越说脸越红。列车员带着我们继续穿行在已经熄灯的硬卧车厢,我赶忙回头望了一眼,只见厨师兄弟步履敏捷地往回走了。

快 10 年过去了,我早已成了能在朝发夕至的高铁上帮好几个邻座旅客举行李的壮小伙。一方面是我确实比之前强壮了许多,还有就是大家的行李确实轻了。帮人安顿的时候,我时常会想到这位厨师小兄弟——我 现 在 愿 意帮别人,就是因为他当年帮助了我。

最近,由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宜昌车务段融媒体工作室制作、该段党委组织助理肖华勇策划、作词的原创抗疫公益歌曲 《一往情深》,火了。时长 4 分 10 秒的 MV,经推出后,反响极好。武汉局集团公司融媒体最先推出时,仅一个小时便收获了 7182 次点击量。

疫情期间,肖华勇与妻子天天看新闻。除夕夜,他们在电视里看到军队派出 450名医护人员闪电般奔赴武汉;紧接着,浙江、上海、兰州等地医务人员请缨驰援,星夜启程。军人出身的肖华勇对妻子说:

“我要为这些英雄写一首赞歌!”第二天,肖华勇便将自己

关在书房里,酝酿情绪。武汉,铁路局集团公司所在地,每个角落他都很熟悉。在武汉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医务人员舍小家为大家,逆向而行,驰援武汉。站台上与家人匆匆道别,他们便踏上了抗击疫情的

旅途。这些画面在他脑子里一一出现,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主题确定好后,他顺着思路疾笔而书,第一版歌词几乎一气呵成。经过反复推敲,前后又经过 8次修改,最终写成了这首通过歌颂抗疫英雄,呼吁人们珍爱生命,倡导人与自热和谐共生的歌曲,其中几句写道:夫发天问/谁解其困/荆楚雄/中华儿女铁骨铮/我最亲爱的人啊/看那站台难舍分/紧紧的相拥/盼归的眼神。

歌词写好后,妻子成为肖华勇的第一读者。妻子读完后,已是泪流满面。肖华勇暗自觉得,歌词创作已有几分成功的把握。接着,他便与多年的朋友——中国铁路文工团青年歌唱演员刘红燕 (岔西梅朵) 取得联系。刘红燕是一位宜昌本土艺术家,正好回宜昌过年。肖华勇传给她歌词,说明了缘由,提出了公益化请求。刘红燕不到半小时就回了微信:“看了歌词,很感动,

我愿倾情演唱!”可是,无曲不成歌,上哪

儿找作曲老师呢?此时,好友、影视人刘祖建先生推荐了宜昌山韵音乐工作室的张春林先生。其时,张春林正在为几首歌曲紧锣密鼓地编配,很忙。当他看到 《一往情深》 的歌词时,一下子触到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又听说肖华勇是一名铁路人,为创作这首公益歌曲投入了很大心力,感动万分,表示一定完成作曲、编曲。事后肖华勇才得知,春林老师为完成这一任务,连续熬了几个夜工,一周后便把写好的歌谱和伴奏小样网传给了他。

经过多个回合的修改,刘红燕满怀深情地完成了演唱。在MV后期编辑中,又得到了各方朋友支援的图片、视频资料,为MV的最终制作奠定了基础。历时 14 天,抗疫公益歌曲 《一往情深》MV制作完成。从撰写歌词到作曲、编曲,再到演唱、MV制作,肖华勇和几位音乐人饱含激情,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拿出了这份献给抗疫英雄的礼物。

目前,《一往情深》 姊妹篇 《龙犹腾——为战“疫”告捷而作》 也已录制成歌曲,肖华勇和他的朋友们希望用歌声表达对英雄的敬意与祝福。

为英雄而歌■贾 桥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5月10日起恢复开放

因疫情防控关闭百余天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于 5月 10日恢复开放。

5 月 10 日起,莫高窟每天限售门票 1800 张,为最大承载量的 30%,且暂不接受旅行社团队预约。今年底之前,全国医务人员可凭相关证件免费参观莫高窟。

据介绍,莫高窟恢复开放仅 限 实 体 洞 窟 , 数 字 展 示 中心、敦煌藏经洞陈列馆等场馆暂不开放。游客申领国家或者甘肃省的“健康码”后,可预约购买 10 日内的门票,现场还将 进 行 扫 码 核 验 和 体 温 测 量 。游客 10 人一组进窟参观,每次共可参观 8个洞窟。

自莫高窟暂时关闭后,敦煌 研 究 院 积 极 通 过 网 络 直 播 、

“云游敦煌”小程序等线上方式传播敦煌文化。5 月 10 日莫高窟恢复开放后,线上专家讲座等“云端”文化项目还将继续开展。

张玉洁 郎兵兵

文化人的铁路记忆

■袁新雨

文化人的忆

铁路记

次列车插曲

袁新雨

“90 后”作家,《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编辑。喜欢艺术,爱写故事。

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