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2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 耩嵔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 後漢書.文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 戴華萱 *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在文學研究的領域中,研究者往往透過史書中文學彙傳的文獻資料,對文學 家的生平事蹟予以掌握,甚而直接做為主要的學理論據。然而,隨著時代氛圍和 個人處境的不同,史家在史書中的描繪與詮ᤍ ,自然帶著主觀的判別標 準。因此, 若僅把史書直視為一種歷 ︘鸕锩 긕舐騑崇ȏ 顧及史家之主觀性,恐怕有所缺憾。本文即以第一部列有文學彙傳的《後漢書》 為研究對象,針對范曄於傳中人物的或取或捨,探討其選擇的標準為何?進而爬 梳、檢驗范曄對該文 舋済갖 ꜎딃鐊 鬃쀩 밃섩嵔 作為首部列有〈文苑傳〉的史書,對後世建立了何種典範?在史贊中表現出何種 文學主張?本論文即欲 頒謹쀉밃霅긊툐騍》,以探討其中的文學思想。 關鍵字 關鍵字 關鍵字 關鍵字 范曄、後漢書、文苑傳 * 戴華萱,現為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79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 Upload
    others

  • View
    12

  • Download
    7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2期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

戴華萱*

摘要摘要摘要摘要

在文學研究的領域中,研究者往往透過史書中文學彙傳的文獻資料,對文學

家的生平事蹟予以掌握,甚而直接做為主要的學理論據。然而,隨著時代氛圍和

個人處境的不同,史家在史書中的描繪與詮釋,自然帶著主觀的判別標準。因此,

若僅把史書直視為一種歷史證據,一味將文學彙傳當作援引照應的史料,而未能

顧及史家之主觀性,恐怕有所缺憾。本文即以第一部列有文學彙傳的《後漢書》

為研究對象,針對范曄於傳中人物的或取或捨,探討其選擇的標準為何?進而爬

梳、檢驗范曄對該文學家所選錄和提及的篇章,是否具有某種判準?《後漢書》

作為首部列有〈文苑傳〉的史書,對後世建立了何種典範?在史贊中表現出何種

文學主張?本論文即欲透過《後漢書.文苑傳》,以探討其中的文學思想。

關鍵字關鍵字關鍵字關鍵字

范曄、後漢書、文苑傳

* 戴華萱,現為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79

Page 2: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

一、前言一、前言一、前言一、前言 在中國史學的「正史」中 1,自《後

漢書》才開始將文學家彙集成傳 2,亦

即《後漢書》是第一部列有〈文苑傳〉

的史書 3。在文學研究的領域中,研究

者往往透過史書中文學彙傳的文獻資

料,對文學家的生平事蹟予以掌握,

甚而直接做為主要的學理論據,可見

其重要性。然而,文學彙傳甚至整部

史書的呈現,無疑地乃是史家就文學

家已發生的歷史事件,予以檢擇記錄

而成,自然帶著史學家主觀的判別色

彩。如司空圖在《舊唐書》中列於〈文

苑傳〉,《新唐書》則改隸〈卓行傳〉4;

陶潛不以文學成就受到唐初史官的重 視,而是以隱逸身分受到關注 5,這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顯示了史官的主觀性:

歷史事件在特定的自然時空發歷史事件在特定的自然時空發歷史事件在特定的自然時空發歷史事件在特定的自然時空發

生以後,往往會留下一些資料,生以後,往往會留下一些資料,生以後,往往會留下一些資料,生以後,往往會留下一些資料,

此即「史料」。後人再以史料為此即「史料」。後人再以史料為此即「史料」。後人再以史料為此即「史料」。後人再以史料為

證據,對歷史事件做出還原的動證據,對歷史事件做出還原的動證據,對歷史事件做出還原的動證據,對歷史事件做出還原的動

作,試圖描繪歷史事件的圖樣像作,試圖描繪歷史事件的圖樣像作,試圖描繪歷史事件的圖樣像作,試圖描繪歷史事件的圖樣像

貌,貌,貌,貌,此此此此即人為的「歷史圖像」。即人為的「歷史圖像」。即人為的「歷史圖像」。即人為的「歷史圖像」。

縱然「歷史圖像」是歷史縱然「歷史圖像」是歷史縱然「歷史圖像」是歷史縱然「歷史圖像」是歷史事件的事件的事件的事件的

描繪品,描繪品,描繪品,描繪品,但但但但是圖像的形成卻不離是圖像的形成卻不離是圖像的形成卻不離是圖像的形成卻不離

開描繪者的主觀意識開描繪者的主觀意識開描繪者的主觀意識開描繪者的主觀意識6666。。。。

史家描繪的文學史圖像,均有其詮釋

上的主觀性 7,而史家史觀的產生與其

時代氛圍、個人處境密不可分。既然

史家對「歷史圖像」的描繪帶有主觀

的判斷標準,那麼倘若僅把史書直視

為一種歷史證據,一味將文學彙傳當

作援引照應的史料,而未能顧及史家

1 正史之名,可見於《隋書‧經籍志》,宋時定為十七史;明刊監本則合宋、遼、金、元四史,

為二十一史;清代增明史、舊唐書、舊五代史,而成二十四史。﹝清﹞永瑢、紀昀編:《四庫全

書總目提要》,卷四十五,(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 年 10 月),頁 2-2。 2 楊家駱指出,在范曄之前,已經有不少人用紀傳體編撰後漢一朝的歷史。在諸位前人的著作中,

司馬彪的《續漢書》已別列有〈文苑傳〉,傳中選錄有黃香、崔琦、邊韶、張升、趙壹五人。范

曄:《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77 年 9 月初版),頁 125。此外,《後漢書》相較於《史記》

及《漢書》,除了〈文苑〉外,他還增添有〈黨錮〉、〈宦者〉、〈獨創〉、〈方術〉、〈逸民〉、〈列女〉,

共七個列傳。 3 史家將文學家彙集成傳,除名為〈文苑傳〉外,另有〈文學傳〉或〈文藝傳〉之稱,可統稱為

文學彙傳。二十四史中計有十六部史書列有文學彙傳:《後漢書‧文苑傳》、《晉書‧文苑傳》、《南

齊書‧文學傳》、《梁書‧文學傳》、《陳書‧文學傳》、《魏書‧文苑傳》、《北齊書‧文苑傳》、《南

史‧文學傳》、《北史‧文苑傳》、《隋史‧文學傳》、《舊唐書‧文苑傳》、《新唐書‧文藝傳》、《宋

史‧文苑傳》、《遼史‧文學傳》、《金史‧文學傳》、《明史‧文苑傳》。 4 有關司空圖的記載,分見(後晉)劉昫等:《舊唐書.文苑傳》,卷一百九十下,列傳第一百四

十下,(臺北:鼎文書局,1976 年 10 月初版),頁 5082-5084;(宋)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

卓行傳》,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一百一十九,(臺北:鼎文書局,1976 年 10 月初版),頁 5573-5574。5 《晉書》將陶潛列入〈隱逸傳〉中。參《晉書‧隱逸傳》,卷九十四, 列傳第六十四,(臺北:鼎文

書局,1976 年 10 月初版),頁 2460-2463。另外,在錢鍾書的《談藝錄》中,亦論及陶潛的文學

並不受時人重視。參錢鍾書:《談藝錄‧陶淵明詩顯晦》,(北京:中華書局,1999 年 11 月 8 刷)

頁 88-93。 6 曾守正:〈唐修正史文學彙傳的文學史圖像與意識〉《淡江人文社會學季刊》,第七期,2001 年

5 月,頁 2。 7 任何文學史圖像的完成,都免不了出現詮釋上的兩重主觀性:第一層出現在歷史研究的主觀性

上;第二層則在文學研究的主觀性上。詳參曾守正:〈南朝正史中的文學思想〉,收錄於《春風

煦學集》,頁 317。

80

Page 3: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2期

之主觀性,恐怕有所缺憾。因此,史

書中的文學彙傳,不應僅是後世研究

者直接援用的材料而已,更當積極地

成為被研究的對象。 范曄首先在正史中將文學家單獨

列傳,這似乎意謂著文人地位的提

高。在《後漢書.文苑傳》的文獻資

料中,包含了傳文及史贊二部分。首

先,本文針對范曄於傳中人物的或取

或捨,探討其選擇的標準為何?進而

爬梳、檢驗范曄對該文學家所選錄和

提及的篇章,是否具有某種判準?《後

漢書》作為首部列有〈文苑傳〉的史

書,對後世建立了何種典範?在史贊

中表現出何種文學主張?本論文即欲

透過《後漢書.文苑傳》,以探討其中

的文學觀。

二、對文學的理解從政教關二、對文學的理解從政教關二、對文學的理解從政教關二、對文學的理解從政教關

懷出發懷出發懷出發懷出發

(一)、(一)、(一)、(一)、裨贊王道裨贊王道裨贊王道裨贊王道

史書的編纂大體可分成三種體

裁:一是記事,如《尚書》;二是編年,

如《左傳》;三是傳人,如《史記》。

然而不管使用何種體裁,史家最終無

非是要通過對史事的記載,達警世勵

俗、褒貶善惡的目的。或因史書需具

備此種實用性的要求,在《後漢書.

文苑傳》所選錄或提及的篇章中,范

曄也多把焦點放在文學闡述政教的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上,試圖經由這些文學作品,發揮

鑑往知來、嘉善矜惡的經世作用。在

范曄所擇取的作品中,就對君臣之道

多所關注。如一國君王的治國之方,

就藉由趙壹在〈刺世疾邪賦〉中所言

「德政不能救世溷亂,賞罰豈足懲時

清濁?」8申明執政者要施德政,倘若

只是一味依靠賞罰而不行德政,是絕

對無法改變或拯救紊亂的人世的。仁

君治國,除行德政外,還需有賢才佐

之,就算是再能幹的君主,也都要致

力網羅賢者。在孔融(薦禰衡文)中,

就論及即使像帝堯那樣的賢君,在遇

到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時,也是「旁

求四方,以招賢俊」9,希冀能派遣合

適的人才來治理水患,以解決人民生

活之苦。在邊讓的〈章華賦〉中,也

述及治國需才的重要:

慮理國之須才,悟稼穡之艱慮理國之須才,悟稼穡之艱慮理國之須才,悟稼穡之艱慮理國之須才,悟稼穡之艱

難難難難。。。。美呂尚之佐周,善管仲之美呂尚之佐周,善管仲之美呂尚之佐周,善管仲之美呂尚之佐周,善管仲之

輔桓輔桓輔桓輔桓。。。。將超世而作理,焉沈湎將超世而作理,焉沈湎將超世而作理,焉沈湎將超世而作理,焉沈湎

於此歡!於是罷女樂,墮瑤於此歡!於是罷女樂,墮瑤於此歡!於是罷女樂,墮瑤於此歡!於是罷女樂,墮瑤

臺臺臺臺。。。。思夏禹之卑宮,慕有虞之思夏禹之卑宮,慕有虞之思夏禹之卑宮,慕有虞之思夏禹之卑宮,慕有虞之

土階土階土階土階。。。。舉英奇於仄陋,拔髦秀舉英奇於仄陋,拔髦秀舉英奇於仄陋,拔髦秀舉英奇於仄陋,拔髦秀

於蓬萊於蓬萊於蓬萊於蓬萊。。。。君明哲以知人,官隨君明哲以知人,官隨君明哲以知人,官隨君明哲以知人,官隨

任而處能任而處能任而處能任而處能。。。。百揆時百揆時百揆時百揆時敘敘敘敘,庶績咸,庶績咸,庶績咸,庶績咸

熙熙熙熙。。。。諸諸諸諸侯慕義,不召同期侯慕義,不召同期侯慕義,不召同期侯慕義,不召同期。(。(。(。(頁頁頁頁

2644264426442644----2645264526452645。)。)。)。)

任用賢者,足以興邦富國安民。如呂

尚輔西伯修德以傾商政,且因呂尚之

謀計,使天下三分之二歸周;呂尚再

佐武王,武王出兵敗紂及發粟以振貧

8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文苑傳第七十》,列傳八十,(臺北:鼎文書局,1977 年 9 月初版),

頁 2630。本論文以此版本為主,獨立引文時不另作註,僅直書頁數。 9 同前註,頁 2653。

81

Page 4: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

民等德政,亦多出其謀畫。再如齊桓

公以管仲為相,才能九合諸侯,一匡

天下,成為霸主,這也都要歸功於管

仲的謀略。因此既要求賢,本不應有

貴賤之分,呂尚窮矣老矣,管仲本一

囚士,但正因西伯和桓公能從卑微的

門第中舉用英奇之人,拔擢俊秀之

才,才會有周朝的興起及齊的稱霸諸

侯。趙壹也提出君王如能「以貴下賤,

握髮垂接 10,高可敷翫墳典,起發聖人

之意,下可論及當代的事務,消弭時

災;高彪在給馬融的書信中,亦言及

周公因能握髮吐哺,接待平民,所以

使得「周道以隆,天下歸德」11,進而

在箴中明言「無曰己能,務在求賢」12

的為君之道。 相反地,執政者若不求賢,佞倖

諂媚的風氣就會日趨熾盛,如趙壹的

〈刺世疾邪賦〉:

于茲迄今,情偽萬方于茲迄今,情偽萬方于茲迄今,情偽萬方于茲迄今,情偽萬方。。。。佞諂日佞諂日佞諂日佞諂日

熾,剛克消亡熾,剛克消亡熾,剛克消亡熾,剛克消亡。。。。舐痔結駟,正舐痔結駟,正舐痔結駟,正舐痔結駟,正

色徒行色徒行色徒行色徒行。。。。嫗嫗嫗嫗名埶,撫拍豪強名埶,撫拍豪強名埶,撫拍豪強名埶,撫拍豪強,,,,

偃蹇反俗,立致咎殃偃蹇反俗,立致咎殃偃蹇反俗,立致咎殃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懾逐捷懾逐捷懾逐捷懾逐

物,日富月昌物,日富月昌物,日富月昌物,日富月昌。。。。渾然同惑,孰渾然同惑,孰渾然同惑,孰渾然同惑,孰

溫孰涼溫孰涼溫孰涼溫孰涼。。。。邪夫顯進,直士幽藏邪夫顯進,直士幽藏邪夫顯進,直士幽藏邪夫顯進,直士幽藏。。。。

原斯瘼之攸興,寔執政之匪原斯瘼之攸興,寔執政之匪原斯瘼之攸興,寔執政之匪原斯瘼之攸興,寔執政之匪

賢賢賢賢。(頁。(頁。(頁。(頁 2630263026302630----2631263126312631。)。)。)。)

佞倖諂媚之人就像莊子筆下的舔痔

者,因其趨炎附勢而得享富貴 13。此類

佞諂者一旦遮蔽了君主的視聽,欲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誠盡忠的賢者更沒有施展抱負的機

會。甚至爵位及榮耀的獲得,乃是取

決於傾佞與否,佞倖無才者見親,賢

而無諂者見棄,身懷美德的君子雖有

滿腹才能,但卻像「蘭芷變而不芳,

荃蕙化而為茅」一般,未能受到君主

的賞識。所以邪曲之士不斷顯貴高

升,正直之人也就只有隱藏一途了。

在論及傅毅時,也提到傅毅因顯宗求

賢不篤,士多隱處,故作〈七激〉以

為諷 14。因此,如何量能授官,因勞施

爵,使賢愚得宜,這的確是為君者必

備的治國才能與智慧。 國之得治,除了有賢能的君主

外,還要有才士輔之。如管仲任齊,

使桓公稱霸;張良佐之,使劉邦建立

漢朝。輔政者當以國務為重,這是為

人臣者的必備條件。如范曄選錄張升

之言:

仕郡為綱紀,以能出守外黃仕郡為綱紀,以能出守外黃仕郡為綱紀,以能出守外黃仕郡為綱紀,以能出守外黃

令令令令。。。。吏有受賕者,即論殺之吏有受賕者,即論殺之吏有受賕者,即論殺之吏有受賕者,即論殺之。。。。

或譏升守領一時,何足趨明威或譏升守領一時,何足趨明威或譏升守領一時,何足趨明威或譏升守領一時,何足趨明威

戮乎?對曰:「昔仲尼暫相,誅戮乎?對曰:「昔仲尼暫相,誅戮乎?對曰:「昔仲尼暫相,誅戮乎?對曰:「昔仲尼暫相,誅

齊之侏儒,手足異門而出,故齊之侏儒,手足異門而出,故齊之侏儒,手足異門而出,故齊之侏儒,手足異門而出,故

能威震強國,反其侵地能威震強國,反其侵地能威震強國,反其侵地能威震強國,反其侵地。。。。君子君子君子君子

仕不為己,職思其憂,豈以久仕不為己,職思其憂,豈以久仕不為己,職思其憂,豈以久仕不為己,職思其憂,豈以久

近而異其度哉?(近而異其度哉?(近而異其度哉?(近而異其度哉?(頁頁頁頁 2627262726272627。。。。))))

張升因有才能而暫代外黃縣令,在代

理期間,凡遇收受賄賂的官員,張升

一律處以死刑。他秉持「仕不為己,

10 同前註,頁 2633。 11 同前註,頁 2650。 12 同前註,頁 2650。 13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列禦寇第三十二》:「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

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卷十,(北京:中華書局,1961 年 7 月一版),頁 1050。14 同註 8,頁 2613。

82

Page 5: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2期

職思其憂」的理念,對於縣務的處理,

絕無任職長短的區別處決。就像在

魯、齊的頰谷之會中,孔子擔任短暫

的相職,齊本欲執魯君,鼓譟並讓侏

儒舞於魯君之幕,孔子以「笑君者,

罪當死」之罪名,命殺侏儒,齊國因

歸還侵占的土地 15。再者,仕宦之道,

本非為一己之名利,當與國家的存

亡、榮辱與共,因此為人臣者,應當

以仁義禮輔佐君王。如梁冀為一欲圖

謀不軌者,在范曄選錄的崔琦〈外戚

箴〉中,就申明了為臣之道,並引古

今成敗以戒梁冀:

赫赫外戚,華寵煌煌。昔在帝赫赫外戚,華寵煌煌。昔在帝赫赫外戚,華寵煌煌。昔在帝赫赫外戚,華寵煌煌。昔在帝

舜,德隆英、皇。周興三母,有舜,德隆英、皇。周興三母,有舜,德隆英、皇。周興三母,有舜,德隆英、皇。周興三母,有

莘崇湯。宣王晏起,姜后脫簪。莘崇湯。宣王晏起,姜后脫簪。莘崇湯。宣王晏起,姜后脫簪。莘崇湯。宣王晏起,姜后脫簪。

齊桓好樂,衛姬不齊桓好樂,衛姬不齊桓好樂,衛姬不齊桓好樂,衛姬不音。皆輔主以音。皆輔主以音。皆輔主以音。皆輔主以

禮,扶君以仁,達才進善,以義禮,扶君以仁,達才進善,以義禮,扶君以仁,達才進善,以義禮,扶君以仁,達才進善,以義

濟身。濟身。濟身。濟身。……末嬉喪夏,褒姒斃末嬉喪夏,褒姒斃末嬉喪夏,褒姒斃末嬉喪夏,褒姒斃

周,妲己亡殷,趙靈沙丘。戚姬周,妲己亡殷,趙靈沙丘。戚姬周,妲己亡殷,趙靈沙丘。戚姬周,妲己亡殷,趙靈沙丘。戚姬

人豕,呂宗以敗。陳后作巫,卒人豕,呂宗以敗。陳后作巫,卒人豕,呂宗以敗。陳后作巫,卒人豕,呂宗以敗。陳后作巫,卒

死於外。霍欲鴆子,身乃罹廢。死於外。霍欲鴆子,身乃罹廢。死於外。霍欲鴆子,身乃罹廢。死於外。霍欲鴆子,身乃罹廢。

無謂我貴無謂我貴無謂我貴無謂我貴,,,,天將爾摧;無恃常天將爾摧;無恃常天將爾摧;無恃常天將爾摧;無恃常

好,色有歇微;無怙常幸,愛有好,色有歇微;無怙常幸,愛有好,色有歇微;無怙常幸,愛有好,色有歇微;無怙常幸,愛有

陵遲;無曰我能,天人爾違。患陵遲;無曰我能,天人爾違。患陵遲;無曰我能,天人爾違。患陵遲;無曰我能,天人爾違。患

生不德,福有慎機。日不常中,生不德,福有慎機。日不常中,生不德,福有慎機。日不常中,生不德,福有慎機。日不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盈有虧。履道者固,杖埶者月盈有虧。履道者固,杖埶者月盈有虧。履道者固,杖埶者月盈有虧。履道者固,杖埶者

危。危。危。危。(頁(頁(頁(頁 2619261926192619----2621262126212621。)。)。)。)

梁冀憑藉著妹妹是順帝皇后的關係,

一躍而為大司馬,梁冀更仗此外戚之

勢,驕橫益甚,秉政二十年,跋扈無

比 16。崔琦分別以末嬉、褒姒及妲己禍

國暗喻,並闡明「輔主以禮,扶君以

仁,達才進善,以義濟身」的政教意

涵;再以「色有歇微」、「愛有陵遲」

說明禍患生於不修德的人,因此「履

道者固,仗勢者微」17。再將梁冀任大

司馬之職堪與伊尹、周公的地位相

比,然梁冀卻無二人之賢,不但未聞

德政,甚至還蒙蔽主上的聖聽 18,崔琦

以為梁冀如此只會加速國家的滅亡,

絶非為臣者應有之道。 在《後漢書》選錄和提及的作品

中,表現出君主若能尊重美士,美士

如能以才能輔君,那麼必能萬邦得治

的道理。如賢君者,范曄就提及傅毅

作〈顯宗頌〉十篇,以追美孝明皇帝

功德最盛 19;至於名臣,則提及劉珍

與騊騊作建武以來之〈名臣傳〉20。除

了有論君王治國之道,及臣子輔佐之

方的篇章外,還有批評時政的相關作

品。如劉梁因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

15:﹝晉﹞范甯集解,﹝唐﹞楊士勛疏:《穀梁傳‧定公十年》:「頰谷之會,孔子相焉。兩君就壇,

兩相相揖,齊人鼓譟而起,欲以執魯君。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而視歸乎齊侯,曰:『兩君合

好,夷狄之民,何為來為﹖』命司馬止之。齊侯逡巡而謝曰:『寡人之過也。』退而屬其二三大夫

曰:『夫人率其君與之行古人之道,二三子獨率我而入夷狄之俗,何為﹖』罷會。齊人使優施舞於

魯君之幕下。孔子曰:『笑君者罪當死。』使司馬行法焉,首足異門而出。齊人來歸鄆、讙、龜、

陰之田者,蓋為此也。」,卷十九,頁 192。 16 參錢穆:《國史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 年 1 月修訂二版),頁 157-159。 17同註 8,頁 2622。 18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文苑傳》:「今將軍累世台輔,任齊 伊、公,而德政未聞,黎元塗炭,

不能結納貞良,以救禍敗,反復欲鉗塞士口,杜蔽主聽,將使玄黃改色,馬鹿易形乎?」同註 8,頁 2622。 19 同前註,頁 2613。 20 同前註,頁 2617。

83

Page 6: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

黨而著〈破群論〉;侯瑾因譏切當時而

作〈矯世論〉;杜篤在〈論都賦〉述及

關中有山河屏障,又是先帝舊都,不

應改營洛邑的觀點;進一步期許君上

能「躬修道德,吐惠含仁」,使百姓能

普遍沾足深恩、感受教化 21。由此可

知,范曄在選錄或提及斯文時,顯明 的並不是以文學表現為主要的判準因

素,而是側重在文學作品是否表現出

政治教化的關懷。然而,在〈毛詩序〉: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

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22」,早已

明白道出文學創作的發生意義乃是在

情志之動的表現性上。但是史家卻往

往將政教等實用性目的置於表現性之

前,可見史家對文學的理解,多以實

用性為優先考量。由此可知,范曄雖

然別列〈文苑傳〉,看似對文學的重

視,但關心的焦點還是放在文人和政

教的層面上,對文學的理解是從政教

的關懷出發。到了姚思廉的《陳書.

文學傳序》中更明白地說:「大則憲章

典謨,裨贊王道,小則文理清正,申

紓性靈。至於經禮樂,綜人倫,通古

今,述美惡,莫尚乎此。23」姚思廉的

敍述,已對文學作品應具的功能做了

價值判斷─「裨贊王道」的政教內容

大於作者的純粹「申紓性靈」的價值

觀,對文學的理解從政教著眼,這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後漢書.文苑傳》的人物及選文

中已可一窺端倪。

(二)、發憤抒情(二)、發憤抒情(二)、發憤抒情(二)、發憤抒情

范曄對文學的理解既從政教關懷 出發,然若遇仕途不順,無法積極裨

贊王道者,便將選錄焦點轉為文士的

言志抒情。「詩言志」在中國文學思想

中,被認為具有開山綱領的地位 24。 論及文學言志思想的源頭往往上溯到

《尚書.堯典》:「詩言志,歌永言,

聲依永,律和聲。」的記載 25。「詩言

志」是作者自覺的創作,將自我情感

表現在作品中。易言之,「詩言志」是

帶有情感抒發意義的。古之賢聖著

書,亦多意有所鬱結,而後發憤所為,

如文王因拘羑里而演《周易》;孔子因

困陳蔡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著〈離

騷〉,並在文中明白道出發憤抒情的情

志表現。如〈惜誦〉:「惜誦以致愍兮,

發憤以抒情」26,言己以忠言相諫,反

遭讒邪所蔽,故發憤陳辭,抒寫心情;

又〈懷沙〉:「蹇蹇之煩冤兮,陷滯而

不發。申旦以抒中情兮,志沉鬱而莫

達」27,則是屈原被放逐後,欲將胸臆

中積累的鬱結之氣,透過文字來表明

自己的情志。爾後如「左丘失明,厥

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

21 同前註,頁 2595-2599。 22﹝漢﹞毛亨傳、鄭玄注、﹝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 年),頁 13。23 ﹝唐﹞姚思廉:《陳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八,(臺北:鼎文書局,1974 年 5 月二版),頁

453。 24 朱自清《詩言志辨.序》(臺北:開明書局,1964 年 1 月),頁Ⅳ。 25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 年 12 月),頁 46。26 ﹝周﹞屈原《楚辭.九章》,卷四,(臺北:世界書局,1972 年 6 月三版),頁 70。 27 同前註,頁 85。

84

Page 7: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2期

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

難〉、〈孤憤〉28」,及太史公在囹圄中

完成《史記》,都顯現出作者因在淑世

的理想上受挫,轉而言志的抒情的表

現。然王允目《史記》為謗書 29,班

固譏史遷「是非頗繆於聖人」30,即是

從太史公發憤述作之說著眼,謂其未

能述實直書,遂言《史記》「述往事,

思來者」之作皆為怨誹所激發,而以

為《史記》大敝傷道。然如以〈貨殖

列傳〉為例,太史公遭李陵之禍而身

陷蠶室,漢朝雖有以金錢贖罪的律

令,然終因「家貧,貨賂不足以自贖」

而被處以腐刑 31。太史公因貨賂匱乏

而無法免除宮刑之恥,於傳中發出深

沉的慨嘆,班固卻因此訾議太史公是

謬誤是非、崇勢力而恥貧賤之人,這

是不公允的。章實齋就說「游俠、貨

殖諸篇,不能無所感慨,賢者好奇,

亦洵有之」32;錢大昕亦以王允之論為

褊心之談 33。《史記》正因有太史公「遂

其志之思」的動機,所以才能「成一

家之言」。范曄對文學的見解,即是承

續屈原、太史公發憤抒情的文學傳統

而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志既動,篇辭為貴。抽心呈情志既動,篇辭為貴。抽心呈情志既動,篇辭為貴。抽心呈情志既動,篇辭為貴。抽心呈

貌,非彫非蔚。殊狀貌,非彫非蔚。殊狀貌,非彫非蔚。殊狀貌,非彫非蔚。殊狀共體,同共體,同共體,同共體,同

聲異氣。言觀麗則,永監淫費。聲異氣。言觀麗則,永監淫費。聲異氣。言觀麗則,永監淫費。聲異氣。言觀麗則,永監淫費。

(頁(頁(頁(頁 2658。)。)。)。)

在傳記後,范曄以「贊」的形式抒發

他個人對文學創作的看法。范曄以

為,文學起源的動力因素來自於情志

主體的活動;只有當作家的情感和意

志發動時,撰寫成篇的辭章方足為貴

重,倘若抽掉作家的情感和意志,僅

呈現辭藻形式,這既不是雕琢,也不

華美。易言之,作家要有情感,始能

成就文學。范曄在〈獄中與諸甥姪書〉

中亦云:

文患其事盡於形,情急於藻,義文患其事盡於形,情急於藻,義文患其事盡於形,情急於藻,義文患其事盡於形,情急於藻,義

牽其旨,韻移其意牽其旨,韻移其意牽其旨,韻移其意牽其旨,韻移其意。。。。雖時有能雖時有能雖時有能雖時有能

者,大較多不免此累,政可類工者,大較多不免此累,政可類工者,大較多不免此累,政可類工者,大較多不免此累,政可類工

巧圖繢,竟無得也巧圖繢,竟無得也巧圖繢,竟無得也巧圖繢,竟無得也。。。。常謂情志所常謂情志所常謂情志所常謂情志所

託,故當以意為主,以文傳意託,故當以意為主,以文傳意託,故當以意為主,以文傳意託,故當以意為主,以文傳意。。。。

以意為主,則其旨必見;以意為主,則其旨必見;以意為主,則其旨必見;以意為主,則其旨必見;以文傳以文傳以文傳以文傳

意,則其詞不流意,則其詞不流意,則其詞不流意,則其詞不流。。。。然後抽其芬然後抽其芬然後抽其芬然後抽其芬

芳,振其金石耳芳,振其金石耳芳,振其金石耳芳,振其金石耳。。。。此中情性旨此中情性旨此中情性旨此中情性旨

趣,千條百品,屈曲有成理趣,千條百品,屈曲有成理趣,千條百品,屈曲有成理趣,千條百品,屈曲有成理34343434。。。。

28 ﹝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卷一百三十,第七十,頁 3290。

29 允曰:「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執

筆在幼主左右。既無益聖德,復使吾黨蒙其訕議。」,《後漢書》卷六十下,列傳第五十,頁 2006。30﹝漢﹞班固:「是非頗繆於聖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序遊俠則退處士而進姦雄,述貨殖

則崇勢利而羞賤貧,此其所蔽也。」見氏著《漢書‧司馬遷傳第三十二》,卷六十二,(臺北:鼎

文書局,1968 年 4 月 3 版)頁 2737。 31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收錄於《漢書‧司馬遷傳第三十二》。同前註,頁 2730。

32 ﹝清﹞章實齋:《文史通義.史德》,內篇五,(臺北:華世出版社,1980 年 9 月初版),頁 149。

33 ﹝清﹞錢大昕《史記志疑序》:「《史記》以不虛美不隱惡為良,美惡不揜,各從其實,何名為

謗?則使遷而誠謗,則光武賢主,賈、鄭名儒,何不聞議廢其書?故知王允褊心,元非通論。」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 年 6 月初版),頁 1。 34 ﹝梁﹞沈約:《宋書.范曄傳》,列傳第二十九,卷六十九(臺北:鼎文書局,1976 年 10 月初

版)頁 1830。

85

Page 8: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

文學是用來寄託情志的,所以當以意

為主,以文傳意。倘若能以意為主,

文章的主旨才會顯現出來。以文傳

意,才不會文不達意,進而表現出思

想臻至、辭韻美妙的作品。在此發憤

抒情的文學表現觀下,范曄亦多關注

於傳中人物的明志及抒懷之作。在這

些情意寄託之作中,或抒用世之志,

或是作者在政治上遭逢挫折感後的發

憤之情。前者如選錄傅毅的〈迪志

詩〉:

咨爾庶士,迨時斯勗咨爾庶士,迨時斯勗咨爾庶士,迨時斯勗咨爾庶士,迨時斯勗。。。。日月逾日月逾日月逾日月逾

邁,豈云旋復!哀我經營,旅邁,豈云旋復!哀我經營,旅邁,豈云旋復!哀我經營,旅邁,豈云旋復!哀我經營,旅

力靡及力靡及力靡及力靡及。。。。在茲弱冠,在茲弱冠,在茲弱冠,在茲弱冠, 靡所庶靡所庶靡所庶靡所庶

立立立立。。。。……………………伊余小子,穢陋靡逮伊余小子,穢陋靡逮伊余小子,穢陋靡逮伊余小子,穢陋靡逮。。。。

懼我世烈,自茲以墜懼我世烈,自茲以墜懼我世烈,自茲以墜懼我世烈,自茲以墜。。。。誰能革誰能革誰能革誰能革

濁,清我濯濁,清我濯濁,清我濯濁,清我濯 溉?誰能昭闇,啟溉?誰能昭闇,啟溉?誰能昭闇,啟溉?誰能昭闇,啟

我童昧?先人有訓,我訊我我童昧?先人有訓,我訊我我童昧?先人有訓,我訊我我童昧?先人有訓,我訊我

誥誥誥誥。。。。訓我嘉務,誨我博學訓我嘉務,誨我博學訓我嘉務,誨我博學訓我嘉務,誨我博學。。。。爰爰爰爰

率朋友,尋此舊則率朋友,尋此舊則率朋友,尋此舊則率朋友,尋此舊則。。。。契闊夙夜,契闊夙夜,契闊夙夜,契闊夙夜,

庶不懈忒庶不懈忒庶不懈忒庶不懈忒。。。。秩秩大猷,紀綱庶秩秩大猷,紀綱庶秩秩大猷,紀綱庶秩秩大猷,紀綱庶

式式式式。。。。匪勤匪昭,匪壹匪測匪勤匪昭,匪壹匪測匪勤匪昭,匪壹匪測匪勤匪昭,匪壹匪測。。。。農農農農

夫不怠,越有黍稷,誰能云作,夫不怠,越有黍稷,誰能云作,夫不怠,越有黍稷,誰能云作,夫不怠,越有黍稷,誰能云作,

考之居息?二事敗業,多疾我考之居息?二事敗業,多疾我考之居息?二事敗業,多疾我考之居息?二事敗業,多疾我

力力力力。。。。如彼遵衢,則罔所極如彼遵衢,則罔所極如彼遵衢,則罔所極如彼遵衢,則罔所極。。。。二二二二

志靡成,聿勞我心志靡成,聿勞我心志靡成,聿勞我心志靡成,聿勞我心。。。。如彼兼聽,如彼兼聽,如彼兼聽,如彼兼聽,

則溷於音則溷於音則溷於音則溷於音。(頁。(頁。(頁。(頁 2610261026102610----2613261326132613。)。)。)。)

傅毅之祖為傅說,傅說助高宗興殷 35,

君王為光大其勳功,多用其緒胤。傅

毅在詩中表達出深恐趕不上先人,使

傅家世代功業從此墮落的心情。於是

告誡以先祖之訓,勉勵自己要勤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如不懈怠的農夫一般,才會有豐富

的秋收;志向要專一,才能邁向成功

之路。傅毅以先人的功績作為努力的

鵠的,在詩中抒發勤苦自勵的情志,

期勉自己有所作為。然而,努力不懈

怠的累積才學後,不必然就能獲得施

展抱負的機會,還要能像和氏璧落入

卞和之手的境遇一樣,否則寶玉與礫

石無異。如孔、孟廣尋良君,然淑世

之志仍不得伸者彼彼皆是。酈炎在他

的二首〈見志詩〉中,除表明經世之

志外,也發出了未遇賞識者的感嘆:

大道夷且長,窘路狹且促大道夷且長,窘路狹且促大道夷且長,窘路狹且促大道夷且長,窘路狹且促。。。。脩脩脩脩

翼無翼無翼無翼無((((與與與與)[)[)[)[卑卑卑卑]]]]栖,遠趾不步局栖,遠趾不步局栖,遠趾不步局栖,遠趾不步局。。。。

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超超超超

邁絕塵驅,邁絕塵驅,邁絕塵驅,邁絕塵驅,倏倏倏倏忽誰能逐忽誰能逐忽誰能逐忽誰能逐。。。。賢愚賢愚賢愚賢愚

豈常類,稟性在清濁豈常類,稟性在清濁豈常類,稟性在清濁豈常類,稟性在清濁。。。。富貴有富貴有富貴有富貴有

人籍,貧賤無天錄人籍,貧賤無天錄人籍,貧賤無天錄人籍,貧賤無天錄。。。。通塞苟由通塞苟由通塞苟由通塞苟由

己,志士不相卜己,志士不相卜己,志士不相卜己,志士不相卜。。。。陳平敖里社,陳平敖里社,陳平敖里社,陳平敖里社,

韓信釣河曲韓信釣河曲韓信釣河曲韓信釣河曲。。。。終居天下宰,食終居天下宰,食終居天下宰,食終居天下宰,食

此萬鍾祿此萬鍾祿此萬鍾祿此萬鍾祿。。。。德音流千載,功名德音流千載,功名德音流千載,功名德音流千載,功名

重山岳重山岳重山岳重山岳。。。。

靈芝生河洲,動搖因洪波靈芝生河洲,動搖因洪波靈芝生河洲,動搖因洪波靈芝生河洲,動搖因洪波。。。。蘭蘭蘭蘭

榮一何晚,嚴霜瘁其柯榮一何晚,嚴霜瘁其柯榮一何晚,嚴霜瘁其柯榮一何晚,嚴霜瘁其柯。。。。哀哉哀哉哀哉哀哉

二芳草,不植太山阿二芳草,不植太山阿二芳草,不植太山阿二芳草,不植太山阿。。。。文質道文質道文質道文質道

所貴,遭時用有嘉所貴,遭時用有嘉所貴,遭時用有嘉所貴,遭時用有嘉。。。。絳、灌臨絳、灌臨絳、灌臨絳、灌臨

衡宰,謂誼崇浮華衡宰,謂誼崇浮華衡宰,謂誼崇浮華衡宰,謂誼崇浮華。。。。賢才抑不賢才抑不賢才抑不賢才抑不

用,遠投荊南沙用,遠投荊南沙用,遠投荊南沙用,遠投荊南沙。。。。抱玉乘龍驥,抱玉乘龍驥,抱玉乘龍驥,抱玉乘龍驥,

不逢樂與和不逢樂與和不逢樂與和不逢樂與和。。。。安得孔仲尼,為安得孔仲尼,為安得孔仲尼,為安得孔仲尼,為

世陳四科!世陳四科!世陳四科!世陳四科!(頁(頁(頁(頁 2648264826482648----2649264926492649。)。)。)。)

酈炎首以陵霄羽和千里足自喻,但卻

不得舒展和奮馳,由此發出境遇的通

35 ﹝漢﹞司馬遷《史記‧封禪書第六》:「武丁得傅說為相,殷復興焉,稱高宗。」,卷二十八,

﹝日﹞瀧川龜太郎注:《史記會注考證.平準書第八》,卷三十,(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3年 8 月初版),頁 497。

86

Page 9: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2期

塞與否不能由己的感慨。且以陳平和

韓信自詡,表達出能德音流傳千載,

功名比山岳還高的期許。再以靈芝所

生非地,蘭花所開非時為譬,透露出

生不逢時之感,並論及賈誼因受到絳

侯周勃及灌嬰等大臣的排擠,文帝因

而將他貶為長沙王太傅,以此深嘆未

逢伯樂之悲。 未遇伯樂是一種遺憾,若再逢匪

賢之君,無疑是更深一層的無奈與憤

恨。如趙壹作〈刺世疾邪賦〉:

執政之匪賢執政之匪賢執政之匪賢執政之匪賢,,,,女謁掩其視聽女謁掩其視聽女謁掩其視聽女謁掩其視聽

兮,近習秉其威權兮,近習秉其威權兮,近習秉其威權兮,近習秉其威權。。。。所好則鑽所好則鑽所好則鑽所好則鑽

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

瘢痕瘢痕瘢痕瘢痕。。。。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絕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絕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絕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絕

嶮而靡緣嶮而靡緣嶮而靡緣嶮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九重既不可啟,又九重既不可啟,又九重既不可啟,又

群群群群吠之狺狺吠之狺狺吠之狺狺吠之狺狺。。。。安危亡於旦夕,安危亡於旦夕,安危亡於旦夕,安危亡於旦夕,

肆嗜慾於目前肆嗜慾於目前肆嗜慾於目前肆嗜慾於目前。。。。奚異涉海之失奚異涉海之失奚異涉海之失奚異涉海之失

杝,積薪杝,積薪杝,積薪杝,積薪而待燃而待燃而待燃而待燃。。。。榮納由於閃榮納由於閃榮納由於閃榮納由於閃

揄,孰知辨其蚩妍揄,孰知辨其蚩妍揄,孰知辨其蚩妍揄,孰知辨其蚩妍。。。。故法禁屈故法禁屈故法禁屈故法禁屈

撓於埶族,恩澤不逮於單門撓於埶族,恩澤不逮於單門撓於埶族,恩澤不逮於單門撓於埶族,恩澤不逮於單門。。。。

寧飢寒於堯舜之荒歲兮,不飽寧飢寒於堯舜之荒歲兮,不飽寧飢寒於堯舜之荒歲兮,不飽寧飢寒於堯舜之荒歲兮,不飽

暖於當今之豐年暖於當今之豐年暖於當今之豐年暖於當今之豐年。(頁。(頁。(頁。(頁 2631。)。)。)。)

趙壹以最熱烈憤激的情緒,暴露當時

政治的黑暗混亂,君王耽溺於嗜欲的

滿足,官吏因諂媚而晉升,法度、禁

令遭當權者屈曲。除了在賦中描繪出

那個時代政治腐敗的影子外,進而道

出他寧可在堯舜的荒歲受饑寒,也不

願在當今的豐年享受飽暖的心情。趙

壹作〈刺世疾邪賦〉,范曄評以「舒其

怨憤」四字 36,而「舒其怨憤」正是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過作品抒發憤懣怨怒的情緒,也接續

了屈原、太史公發憤著述以抒情的文

學傳統。 《後漢書.文苑傳》所選錄和提

及的篇章中 37,除了王逸《楚辭章句》、

劉珍〈釋名〉等少數作品外,大多數

的作品或闡述「裨贊王道」為主的文

學觀:如杜篤的〈論都賦〉,傅毅〈顯

宗頌〉、〈七激〉,劉毅的〈漢德論〉并

〈憲論〉十二篇,劉珍的〈名臣傳〉,

崔琦的〈白鵠賦〉、〈外戚箴〉,邊讓的

〈章華賦〉,侯瑾的〈矯世論〉及〈皇

德傳〉等;或為文學家「發憤抒情」

之作:如傅毅的〈迪志詩〉,酈炎的〈見

志詩〉,王延壽的〈夢賦〉,趙壹的〈解

擯〉及〈窮鳥賦〉,侯謹的〈應賓難〉,

禰衡的〈鸚鵡覆賦〉等;或「裨贊王

道」與「發憤抒情」兩者兼有之,如

趙壹的〈刺世疾邪賦〉。透過這些選取

內容的爬梳,充分顯示出范曄對文學

的理解是從政教關懷出發的。

三、不得志的編纂意識三、不得志的編纂意識三、不得志的編纂意識三、不得志的編纂意識

史書的完成,或為史官奉敕修

纂,如《隋書》、《晉書》等;或修史

者雖非奉敕修纂,最後仍奏進朝廷,

如《北史》、《南史》;或為私修,如司

馬遷的《史記》及范曄的《後漢書》。

司馬遷因身陷囹圄而發憤完成《史

記》,以達「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成一家之言」的偉大功業 38;范曄則因

遭彭城王左遷宣城太守,始作《後漢

36 同註 8,頁 2631。 37 詳參附表一。 38 ﹝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第三十二》,卷六十二,頁 2735。

87

Page 10: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

書》,欲正一代之得失:

年十七年十七年十七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州辟主簿,不就,州辟主簿,不就,州辟主簿,不就。。。。高高高高

祖相國掾,彭城王義康冠軍參祖相國掾,彭城王義康冠軍參祖相國掾,彭城王義康冠軍參祖相國掾,彭城王義康冠軍參

軍,隨府轉右軍參軍,入補尚軍,隨府轉右軍參軍,入補尚軍,隨府轉右軍參軍,入補尚軍,隨府轉右軍參軍,入補尚

書外兵郎,出為荊州別駕從事書外兵郎,出為荊州別駕從事書外兵郎,出為荊州別駕從事書外兵郎,出為荊州別駕從事

史史史史。。。。尋召為祕書丞,父憂去職尋召為祕書丞,父憂去職尋召為祕書丞,父憂去職尋召為祕書丞,父憂去職。。。。

服終,為征南大將軍檀道濟司服終,為征南大將軍檀道濟司服終,為征南大將軍檀道濟司服終,為征南大將軍檀道濟司

馬,領新蔡太守馬,領新蔡太守馬,領新蔡太守馬,領新蔡太守。。。。道濟北征,道濟北征,道濟北征,道濟北征,

曄憚行,辭以腳疾,上不許,曄憚行,辭以腳疾,上不許,曄憚行,辭以腳疾,上不許,曄憚行,辭以腳疾,上不許,

使由水道統載器仗部伍。軍使由水道統載器仗部伍。軍使由水道統載器仗部伍。軍使由水道統載器仗部伍。軍

還,為司徒從事中郎。頃之,還,為司徒從事中郎。頃之,還,為司徒從事中郎。頃之,還,為司徒從事中郎。頃之,

遷尚書吏部郎。元嘉九年冬,遷尚書吏部郎。元嘉九年冬,遷尚書吏部郎。元嘉九年冬,遷尚書吏部郎。元嘉九年冬,

彭城太妃薨,將葬,祖夕,僚彭城太妃薨,將葬,祖夕,僚彭城太妃薨,將葬,祖夕,僚彭城太妃薨,將葬,祖夕,僚

故並集東府。曄弟廣淵,時為故並集東府。曄弟廣淵,時為故並集東府。曄弟廣淵,時為故並集東府。曄弟廣淵,時為

司徒祭酒,其日在直。曄與司司徒祭酒,其日在直。曄與司司徒祭酒,其日在直。曄與司司徒祭酒,其日在直。曄與司

徒左西屬王深宿廣淵許,夜中徒左西屬王深宿廣淵許,夜中徒左西屬王深宿廣淵許,夜中徒左西屬王深宿廣淵許,夜中

酣飲,開北牖聽挽歌為樂。義酣飲,開北牖聽挽歌為樂。義酣飲,開北牖聽挽歌為樂。義酣飲,開北牖聽挽歌為樂。義

康大怒,左遷曄宣城太守。不康大怒,左遷曄宣城太守。不康大怒,左遷曄宣城太守。不康大怒,左遷曄宣城太守。不

得志,乃刪眾家後漢書為一家得志,乃刪眾家後漢書為一家得志,乃刪眾家後漢書為一家得志,乃刪眾家後漢書為一家

之作之作之作之作 39393939。。。。

由於范曄在官場上的不得志,才轉而

潛心研究、撰寫《後漢書》,他以《東

觀漢記》為主要依據,並參酌各家的

著作,自定體例,訂定考異,刪繁補

略而成 40。而在〈文苑傳〉所收錄的作

品中,有一部份為作家在政治受挫後

的發憤抒情之作,這和他的不遇、渴

望賞識者有相當的關聯。如論及趙壹:

(趙壹)(趙壹)(趙壹)(趙壹)往造河南尹羊陟,不往造河南尹羊陟,不往造河南尹羊陟,不往造河南尹羊陟,不

得見得見得見得見。。。。壹以公卿中非陟無足以壹以公卿中非陟無足以壹以公卿中非陟無足以壹以公卿中非陟無足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託名者,乃日往到門,陟自強託名者,乃日往到門,陟自強託名者,乃日往到門,陟自強託名者,乃日往到門,陟自強

許通,尚臥未起,壹逕入上堂許通,尚臥未起,壹逕入上堂許通,尚臥未起,壹逕入上堂許通,尚臥未起,壹逕入上堂,,,,

遂前臨之,曰:「竊伏西州,承遂前臨之,曰:「竊伏西州,承遂前臨之,曰:「竊伏西州,承遂前臨之,曰:「竊伏西州,承

高風舊矣,乃今方遇而忽然,高風舊矣,乃今方遇而忽然,高風舊矣,乃今方遇而忽然,高風舊矣,乃今方遇而忽然,

柰何命也!」因舉聲哭,門下柰何命也!」因舉聲哭,門下柰何命也!」因舉聲哭,門下柰何命也!」因舉聲哭,門下

驚驚驚驚,皆奔入滿側,皆奔入滿側,皆奔入滿側,皆奔入滿側。。。。陟陟陟陟知其非常知其非常知其非常知其非常

人,乃起,延與語,大奇之。人,乃起,延與語,大奇之。人,乃起,延與語,大奇之。人,乃起,延與語,大奇之。……陟陟陟陟遂與言談,至熏夕,極歡而遂與言談,至熏夕,極歡而遂與言談,至熏夕,極歡而遂與言談,至熏夕,極歡而

去,執其手曰:「良璞不剖,必去,執其手曰:「良璞不剖,必去,執其手曰:「良璞不剖,必去,執其手曰:「良璞不剖,必

有泣血以相明者矣!」(有泣血以相明者矣!」(有泣血以相明者矣!」(有泣血以相明者矣!」(頁頁頁頁

2632263226322632。)。)。)。)

在眾多公卿中,趙壹以為只有羊陟足

以依托顯揚自己的聲名,但屢因羊陟

臥寢而未能接見。趙壹遂徑自入堂,

哭羊陟,門人皆驚之。趙壹此種狂傲、

肆無忌憚的行徑,本當有所懲處,但

在羊陟與之交談後,知為奇人,非但

未怒,反大為賞識,甚以美玉稱之。

除了羊陟,司徒袁逢亦是對趙壹倍加

讚賞。當時袁逢被薦為郡的上計吏,

「吏數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視,

壹獨長揖而已 41,趙壹以「昔酈食其

長揖漢王,今揖三公 42」為喻,甚得

袁逢之賞識。因此趙壹雖未行拜禮,

袁逢反而延請趙壹上坐,並以趙元叔

稱之。對於趙壹恃才倨傲的個性、無

禮踰矩的舉止,羊陟、袁逢不但未怒,

反因激賞於他的才氣而極力推薦。范

曄狂傲不拘的性格雖與趙壹恃才倨傲

的個性相類,但卻是一貶一賞的迥異

39 同註 34,頁 1819-1820。 40早在范曄之前,已經有不少人編撰後漢一朝的歷史。除了屬於官史性質的《東觀漢記》外,私

人編撰而錄於《隋書經籍志》的,有謝承的《後漢書》,薛瑩的《後漢記》,司馬彪的《續漢書》,

華嶠的《後漢書》,謝沈的《後漢書》,張瑩的《後漢南記》,袁山松的《後漢書》。參楊家駱:《二

十五史識語.後漢書述要》(臺北:鼎文書局,1980 年 8 月初版),頁 93-95。 41 同註 8,頁 2632。 42 同前註。

88

Page 11: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2期

結果。再如范曄論及禰衡時,對禰衡

的作品,如〈鸚鵡賦〉僅以「文無加

點,辭采甚麗」一語帶過 43,反倒花了

極多的篇幅選錄「孔融上疏推薦禰衡」

的文章:

竊見處士平原禰衡,年二十竊見處士平原禰衡,年二十竊見處士平原禰衡,年二十竊見處士平原禰衡,年二十

四,字正平,淑質貞亮,英才四,字正平,淑質貞亮,英才四,字正平,淑質貞亮,英才四,字正平,淑質貞亮,英才

卓礫卓礫卓礫卓礫。。。。初涉蓺文,升堂睹奧,初涉蓺文,升堂睹奧,初涉蓺文,升堂睹奧,初涉蓺文,升堂睹奧,

目所一見,輒誦於口,耳所瞥目所一見,輒誦於口,耳所瞥目所一見,輒誦於口,耳所瞥目所一見,輒誦於口,耳所瞥

聞,不忘於心聞,不忘於心聞,不忘於心聞,不忘於心。性與道合,思。性與道合,思。性與道合,思。性與道合,思

若有神。弘羊潛計,安世默識,若有神。弘羊潛計,安世默識,若有神。弘羊潛計,安世默識,若有神。弘羊潛計,安世默識,

以衡準之,誠不足怪。忠果正以衡準之,誠不足怪。忠果正以衡準之,誠不足怪。忠果正以衡準之,誠不足怪。忠果正

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疾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疾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疾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疾

惡若讎。任座抗行,史魚厲節,惡若讎。任座抗行,史魚厲節,惡若讎。任座抗行,史魚厲節,惡若讎。任座抗行,史魚厲節,

殆無以過也。鷙鳥累伯,不如殆無以過也。鷙鳥累伯,不如殆無以過也。鷙鳥累伯,不如殆無以過也。鷙鳥累伯,不如

一鶚。使衡立朝,必有可觀。一鶚。使衡立朝,必有可觀。一鶚。使衡立朝,必有可觀。一鶚。使衡立朝,必有可觀。

飛辯騁辭,溢氣坌涌,解疑釋飛辯騁辭,溢氣坌涌,解疑釋飛辯騁辭,溢氣坌涌,解疑釋飛辯騁辭,溢氣坌涌,解疑釋

結,臨敵有餘。昔賈誼求試屬結,臨敵有餘。昔賈誼求試屬結,臨敵有餘。昔賈誼求試屬結,臨敵有餘。昔賈誼求試屬

國,詭係單于;終軍欲以長纓,國,詭係單于;終軍欲以長纓,國,詭係單于;終軍欲以長纓,國,詭係單于;終軍欲以長纓,

牽致勁越。弱冠慷慨,前世美牽致勁越。弱冠慷慨,前世美牽致勁越。弱冠慷慨,前世美牽致勁越。弱冠慷慨,前世美

之。近日路粹、嚴象,亦用異之。近日路粹、嚴象,亦用異之。近日路粹、嚴象,亦用異之。近日路粹、嚴象,亦用異

才擢拜臺郎,衡宜與為比。如才擢拜臺郎,衡宜與為比。如才擢拜臺郎,衡宜與為比。如才擢拜臺郎,衡宜與為比。如

得龍躍天衢,振翼雲漢,楊聲得龍躍天衢,振翼雲漢,楊聲得龍躍天衢,振翼雲漢,楊聲得龍躍天衢,振翼雲漢,楊聲

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

之多士,增四門之穆穆。鈞天之多士,增四門之穆穆。鈞天之多士,增四門之穆穆。鈞天之多士,增四門之穆穆。鈞天

廣樂,必有奇麗之觀;帝室皇廣樂,必有奇麗之觀;帝室皇廣樂,必有奇麗之觀;帝室皇廣樂,必有奇麗之觀;帝室皇

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

不可多得。激楚、楊阿,至妙不可多得。激楚、楊阿,至妙不可多得。激楚、楊阿,至妙不可多得。激楚、楊阿,至妙

之容,臺牧者之所貪;飛之容,臺牧者之所貪;飛之容,臺牧者之所貪;飛之容,臺牧者之所貪;飛兔、兔、兔、兔、

騕褭,絕足奔放,良、樂之所騕褭,絕足奔放,良、樂之所騕褭,絕足奔放,良、樂之所騕褭,絕足奔放,良、樂之所

急。(頁急。(頁急。(頁急。(頁 265426542654265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融將禰衡「目見輒誦,耳聞不忘」

的本領與擅長心算的桑弘羊 44、善於默

記的張安世 45 相提並論,再以飛兔、

騕褭等古駿馬,需良玉、伯樂等善御

人的賞識為喻,一再言及禰衡是不可

多得的英才。孔融以為禰衡若被重

用,就如潛龍躍上天衢、大鵬展翅於

雲漢一般,必有可觀之處,此人乃帝

室皇居,必蓄的非常之寶。范曄選錄

及記錄這些文章,除了凸顯趙壹的才

氣及禰衡具有如駿馬及大鵬般的才華

外,對於趙壹倨傲無禮的言行及禰衡

矯時慢物的性格,卻仍分別受到羊

陟、袁逢和孔融的舉薦,相較於因狂

釁失禮而遭彭城王貶為宣城太守的范

曄而言,的確是令他心生羨慕的。 此外,除了顯示出范曄對於己身

不得志,渴望賞識者的心情外,進而

透露出對於獲罪者能得救的忻羨之

情,如選錄趙壹的〈窮鳥賦〉:

有一窮鳥,戢翼原野有一窮鳥,戢翼原野有一窮鳥,戢翼原野有一窮鳥,戢翼原野。。。。罼網加罼網加罼網加罼網加

上,機穽在下,前見蒼隼,後上,機穽在下,前見蒼隼,後上,機穽在下,前見蒼隼,後上,機穽在下,前見蒼隼,後

見驅者,繳彈張右,羿子彀左,見驅者,繳彈張右,羿子彀左,見驅者,繳彈張右,羿子彀左,見驅者,繳彈張右,羿子彀左,

飛丸激矢,交集于我飛丸激矢,交集于我飛丸激矢,交集于我飛丸激矢,交集于我。。。。思飛不思飛不思飛不思飛不

得,欲鳴不可,舉頭畏觸,搖得,欲鳴不可,舉頭畏觸,搖得,欲鳴不可,舉頭畏觸,搖得,欲鳴不可,舉頭畏觸,搖

足恐墯內獨怖急,乍冰乍火足恐墯內獨怖急,乍冰乍火足恐墯內獨怖急,乍冰乍火足恐墯內獨怖急,乍冰乍火。。。。

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

南,今振我西南,今振我西南,今振我西南,今振我西。。。。鳥也雖頑,猶鳥也雖頑,猶鳥也雖頑,猶鳥也雖頑,猶

識密恩,內以書心,外用告天識密恩,內以書心,外用告天識密恩,內以書心,外用告天識密恩,內以書心,外用告天。。。。

天乎祚賢,歸賢永年,天乎祚賢,歸賢永年,天乎祚賢,歸賢永年,天乎祚賢,歸賢永年,且公且且公且且公且且公且

侯,子子孫孫侯,子子孫孫侯,子子孫孫侯,子子孫孫。。。。(頁(頁(頁(頁 2629262926292629。)。)。)。)

43 同前註,頁 2657。 44 司馬遷《史記》:「桑弘羊以計算用事,……弘羊,雒陽賈人子,以心計,年十三侍中。」,頁 23。45 ﹝漢﹞班固《漢書》:「上行幸河東,嘗亡書三篋,詔問莫能知,唯安世識之,具作其事。後購求

得書,以相校無所遺失。上奇其材,擢為尚書令,遷光祿大夫。」,卷五十九,張湯傳第二十九,

頁 2647。

89

Page 12: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

趙壹屢抵罪,幾至死,但卻因友人相

救而得免,遂書此賦謝恩。在賦中,

趙壹以窮鳥自喻,描述在上有罼網、

下有機阱,前有蒼隼、後有驅者的危

難下,幸有賢人相濟,始得脫險。反

觀范曄,因酣飲、聽挽歌為樂而激怒

了辦母喪的彭城王,左遷為宣城太

守,也因此阻斷了他在仕途上的順遂

發展。這一貶,對極欲在世間進行儒

家事業實踐的范曄而言,不啻是重重

的打擊。倘若范曄當時也能遇賢人相

救,或許就能免去遭貶謫的運命。對

於自己的不得志,范曄似也藉由趙壹

的口說出自己的心聲:

昔人或歷說而不遇,或思士而昔人或歷說而不遇,或思士而昔人或歷說而不遇,或思士而昔人或歷說而不遇,或思士而

無從無從無從無從,皆歸之於天,不尤於物,皆歸之於天,不尤於物,皆歸之於天,不尤於物,皆歸之於天,不尤於物。。。。

(頁(頁(頁(頁 2634263426342634。)。)。)。)

孔、孟遍說各國仍不遇時君,欲出仕

以兼善天下卻沒有門路可由。對於自

己在現實事功上無所施展的遭遇,孔

子發出「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

達,知我者其天乎!」的感嘆 46;孟子

也將不遇魯侯的結果,歸之於天 47。

孔、孟的欲仕無由對不遇的范曄而

言,除了可以用天命安頓自己外,並

進而仿效孔子著《春秋》以褒善貶惡

的精神來撰述《後漢書》,以正一代之

得失。而范曄在現世功業上所遭遇的

挫折感及失落感,顯露在〈文苑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選錄及提及的篇章中,如前已論及

傅毅的〈迪志詩〉、酈炎的〈見志詩〉

及侯瑾因莫知於世,遂徙入山中覃思

著述以寄其不遇之情的〈應賓難〉等48,這些作品所表現出對現實事功的渴

望和賢才未被重用的感慨,正是范曄

自身境遇的重現,一如屈原在政治受

挫後的發憤抒情,此種自身之感實具

楚騷風格。由此可確知,在〈文苑傳〉

中選錄或提及的文學作品,和范曄的

不得志及其政治失落感有關。

四、四、四、四、「「「「功跡既著,不入文苑功跡既著,不入文苑功跡既著,不入文苑功跡既著,不入文苑」」」」

的的的的選錄標準選錄標準選錄標準選錄標準

隨著時間的流轉,文人及其作品

或殘缺、或亡佚,顯少能被完整的保

留與記錄。在〈全後漢文〉中,一共

載有四百六十九位文學家 49,意謂著這

些文人的文學作品能夠流傳到清代,

且被嚴可均記錄、編纂成冊,在當時

創作的人數必不僅於此。然於《後漢

書.文苑傳》中,范曄僅錄有杜篤等

二十八人而已 50。時至今日,吾人已無

法明確考察出范曄當時的選錄標準為

何。就如同趙翼在《廿二史劄記》中,

也提出了在晚唐並稱的溫庭筠和李商

隱二位著名詩人,何以在《新唐書》

中只有將李商隱選入〈文苑傳〉,而溫

46﹝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論語‧憲問第十四》(臺北:藝文印書館, 1997 年 8 月初

版 13 刷),頁 129。 47 孟軻欲見魯平公,臧倉譖之。孟子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魯

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漢﹞趙歧注,﹝宋﹞孫奭疏《孟子‧梁惠王下》,

卷二,(臺北:藝文印書館, 1997 年 8 月初版 13 刷),頁 46。 48 同註 8,頁 2649。 49 ﹝清﹞嚴可均編:《全上古三代秦漢六朝文.全後漢文》(臺北:世界書局,1961 年 3 月初版)。50 在《後漢書.文苑傳》中,單獨列傳者有二十二人,附傳者有六人。詳參附表一。

90

Page 13: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2期

庭筠則附於遠祖之後的疑問 51。不過,

值得注意的是,在現今的文學史家,

如葉慶炳、劉大杰及黃鈞、馬積高所

撰述的文學史中,均論及的文人有:

班固、蔡琰、張衡、王充、仲長統、

蔡邕、荀悅,這些文學史作者對他們

或列單節以專人的形式撰述,或簡略

帶過其人其書。然而,無論是詳論或

簡述,都代表這些文人在後漢的文學

史上,或舉足輕重,或具殊異的地位,

但他們均未被范曄列於〈文苑傳〉中52。針對此種現象,錢基博於《現代中

國文學史》中云:

以余睹記,一代文宗往往不廁以余睹記,一代文宗往往不廁以余睹記,一代文宗往往不廁以余睹記,一代文宗往往不廁

於文苑之列。如:班固、蔡邕、於文苑之列。如:班固、蔡邕、於文苑之列。如:班固、蔡邕、於文苑之列。如:班固、蔡邕、

孔融不入《後漢書.文苑傳》,孔融不入《後漢書.文苑傳》,孔融不入《後漢書.文苑傳》,孔融不入《後漢書.文苑傳》,

潘岳、陸機、陸雲、陳壽、孫潘岳、陸機、陸雲、陳壽、孫潘岳、陸機、陸雲、陳壽、孫潘岳、陸機、陸雲、陳壽、孫

楚、干寶、習鑿齒、王羲之不楚、干寶、習鑿齒、王羲之不楚、干寶、習鑿齒、王羲之不楚、干寶、習鑿齒、王羲之不

入《晉書.文苑傳》,王融、謝入《晉書.文苑傳》,王融、謝入《晉書.文苑傳》,王融、謝入《晉書.文苑傳》,王融、謝

朓、孔稚圭不入《南齊書.文朓、孔稚圭不入《南齊書.文朓、孔稚圭不入《南齊書.文朓、孔稚圭不入《南齊書.文

苑傳》,謝靈運、顏延之、鮑照、苑傳》,謝靈運、顏延之、鮑照、苑傳》,謝靈運、顏延之、鮑照、苑傳》,謝靈運、顏延之、鮑照、

王融、王融、謝朓、江淹、任王融、王融、謝朓、江淹、任王融、王融、謝朓、江淹、任王融、王融、謝朓、江淹、任

昉、王僧昉、王僧昉、王僧昉、王僧孺、沈約、徐陵不入孺、沈約、徐陵不入孺、沈約、徐陵不入孺、沈約、徐陵不入

《南史.文苑傳》,元結、韓愈、《南史.文苑傳》,元結、韓愈、《南史.文苑傳》,元結、韓愈、《南史.文苑傳》,元結、韓愈、

張籍、李翱、柳宗元、劉禹錫、張籍、李翱、柳宗元、劉禹錫、張籍、李翱、柳宗元、劉禹錫、張籍、李翱、柳宗元、劉禹錫、

杜牧不入《舊唐書.文苑傳》,杜牧不入《舊唐書.文苑傳》,杜牧不入《舊唐書.文苑傳》,杜牧不入《舊唐書.文苑傳》,

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軾、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軾、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軾、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蘇轍、陳亮、葉適不入《宋史.蘇轍、陳亮、葉適不入《宋史.蘇轍、陳亮、葉適不入《宋史.蘇轍、陳亮、葉適不入《宋史.

文苑傳》,宋濂、劉基、方孝孺、文苑傳》,宋濂、劉基、方孝孺、文苑傳》,宋濂、劉基、方孝孺、文苑傳》,宋濂、劉基、方孝孺、

楊士奇、李東陽不入《明史.楊士奇、李東陽不入《明史.楊士奇、李東陽不入《明史.楊士奇、李東陽不入《明史.

文苑傳》文苑傳》文苑傳》文苑傳》53。。。。 在《後漢書》中,班固附列於班彪傳

後,孔融與鄭太、荀彧合傳,蔡邕則

獨立列傳 54。再以「唐宋八大家」為例,

除蘇洵外,其餘七人均未列於〈文苑

傳〉中。因此,一代文宗往往獨立於

文苑之外,緣其一生之重點,不止於

文學。諸人之政治生涯,或有璀璨深

刻之一面,或於政治作為有所建樹,

或因牽連重大政治事件,或具顯高貴

之政治情操等等。因此,一代文宗,

如同時在政治上有所表現者,多未被

選入〈文苑傳〉中。易言之,正史文

學彙傳的編纂,亦是以政治為核心。

這在范曄所選錄的二十八名文人中,

未納班固、蔡邕等人,已可見其政治

優於文學的擇取標準。到了唐初姚思

廉、李百藥等史官編纂史書時,就明

確的說明此種選擇判準:

若名位文學晃著者,別以功若名位文學晃著者,別以功若名位文學晃著者,別以功若名位文學晃著者,別以功跡跡跡跡

論論論論 55。。。。《《《《陳書‧文學傳序陳書‧文學傳序陳書‧文學傳序陳書‧文學傳序》》》》

約、淹、昉、僧孺、率別以功約、淹、昉、僧孺、率別以功約、淹、昉、僧孺、率別以功約、淹、昉、僧孺、率別以功

跡跡跡跡論論論論 56。。。。《《《《梁書‧文學傳序梁書‧文學傳序梁書‧文學傳序梁書‧文學傳序》》》》

51 ﹝清﹞趙翼《廿二史劄記》:「劉大真、邵說、于邵、崔元翰、于公異、李善、李賀,皆在列傳,

新書給入〈文苑傳〉,以其優於詞學也。……晚唐詩人,溫李並稱。新書何以〈文苑〉中,只有

李商隱,而溫庭筠則附其遠祖大雅傳後?」(臺北:世界書局,1974 年 11 月 9 版),頁 219-220。52 參附表一。 53 錢基博:《現代中國文學史》(臺北:明倫出版社,1969 年),頁 4。 54 此三人的傳記資料分見:〈班彪列傳第三十上〉,卷四十上,頁 1330-1352;〈鄭孔荀列傳第六十〉,

卷七十,頁 2261-2280;〈蔡邕列傳第五十下〉,卷六十下,頁 1979-2008。 55 同註 24,頁 453。 56 ﹝唐﹞姚思廉:《梁書‧文學傳序》(臺北:鼎文書局,1975 年 1 月初版),頁 686。

91

Page 14: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

或名或名或名或名位既重,自有列傳位既重,自有列傳位既重,自有列傳位既重,自有列傳 57。。。。《北《北《北《北

齊書‧文苑傳序》齊書‧文苑傳序》齊書‧文苑傳序》齊書‧文苑傳序》

史家對於列傳人物的取捨標準,雖不

如傳序、傳論、贊言直接且明確地表

達出史家的觀點,不過,若細探史家

或取或捨之人物,亦可窺知一二。在

《後漢書》中,〈文苑傳〉人物的選擇

並非以文學成就為首要的考量因素,

而是採用「政教優於文學」的取捨標

準,後來的正史編纂者亦多受其影

響。在《陳書》、《梁書》、《北齊書》

的「文學傳序」或「文苑傳序」中,

姚思廉及李百藥就明白道出「別以功

跡論」或「名位既重,自有列傳」的

選錄法則。此種情況,直至中晚明才

有所改變,因為中晚明的文學領袖,

係將生活的重點擺在文藝,他們在政

治上的表現並不顯著,所是不能以專

傳記之,而僅能列敘於文學彙傳中 58。

而中明以前,文學家即使文學成就再

高,也未被列入文學彙傳中的現象,

無疑是從范曄《後漢書.文苑傳》開

始建立的典範。

五、結語五、結語五、結語五、結語 在《後漢書.文苑傳》選錄和提

及的篇章中,吾人可以觀察出范曄擇

取時的主觀判準,其文的選取是從政

教關懷出發的。在這些政教關懷的內

容中,范曄關注的焦點有二:一部分

是闡述「裨贊王道」為主的文學觀,

有論君王治國之道者,如邊讓的〈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華賦〉、傅毅的〈七激〉;有述臣子輔

佐之方者,如崔琦的〈外戚箴〉;及批

評時政的種種現象,如劉梁的〈破群

論〉、侯謹的〈矯世論〉、杜篤的〈論

都賦〉等;另一部分則為文學家在政

治受挫後的「發憤抒情」之作,如傅

毅的〈迪志詩〉、酈炎的〈見志詩〉等,

而趙壹的〈刺世疾邪賦〉則兼具了「裨

贊王道」和「發憤抒情」二者的內容。

由此可知,范曄於史書中別列〈文苑

傳〉,看似是對文學地位的重視與提

升,但實際上,他在〈文苑傳〉中所

關心的,有很大部分是以文學和政治

教化的關係為主。此部分顯現出范曄

對文學的理解,是從政教關懷出發

的。後者則都是文人情志發動後,而

形諸於筆墨的文學創作,這不但承續

了屈原以降的發憤抒情傳統,而且和

范曄不得志的編纂意識有很密切的關

聯。 再者,若將《後漢書‧文苑傳》

和現代文學史家,如葉慶炳、劉大杰

及馬積高、黃鈞所著文學史予以比

較,吾人發現,〈文苑傳〉中的文學家

鮮少在今人的文學史中被提及或論

述。雖然范曄在擇取文學家及其作品

時的確無法跳脫他本身的主觀意識,

但在現今文學史大多雷同的情況下,

可否作為討論現在文學史的一種彌

補?當我們在重寫中國文學史時,如

將范曄《後漢書‧文苑傳》的文獻資

料作一參考和比照,或可對後漢一代

的文學史有新的發現。

57 ﹝唐﹞李百藥:《北齊書‧文苑傳序》(臺北:鼎文書局,1975 年月初版),頁 604。 58 黃明理:《「晚明文人」型態之研究.文壇與政壇之分離》,第二章「第一節」,(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年 6 月),頁 17-19。

92

Page 15: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2期

五、附錄五、附錄五、附錄五、附錄

附表一 59

范曄 《後漢書‧文苑傳》

葉慶炳 《中國文學史》

劉大杰 《中國文學發展史》

黃鈞、馬積高 《中國古代文學史》

杜篤 ☉ ☉

王隆

夏恭

夏牙(附)

傅毅 ☉ ☉

黃香

劉毅

李尤 ☉

李勝(附)

蘇順

曹眾(附)

曹朔(附)

劉珍

葛龔

王逸 ☉ ☉ ☉

王延壽(附)

崔琦

邊韶

張升

趙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 本表之製作,參考文獻為:《後漢書.文苑傳》(臺北:鼎文書局,1977 年 9 月初版),頁 2595-2663;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4 年 9 月四刷),頁 51-116;劉大杰:《中國

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1994 年 7 月),頁 129-235;黃鈞、馬積高:《中國古代文學史》

(1998 年 7 月初版),頁 165-302。此外,「ˇ」表示對該文學家列單節說明,或雖未獨立列節,

但亦有較詳細的敘述;「☉」表示僅略提該文學家。

93

Page 16: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

范曄 《後漢書‧文苑傳》

葉慶炳 《中國文學史》

劉大杰 《中國文學發展史》

黃鈞、馬積高 《中國古代文學史》

劉梁

邊讓 ☉

酈炎

侯瑾

高彪

高岱(附)

張超

禰衡

班固(ˇ)

蔡琰(ˇ)

張衡(ˇ)

王充(ˇ) ☉

仲長統(☉) ☉

蔡邕(☉) ☉

荀悅(☉)

王符(ˇ)

秦嘉(ˇ)

梁鴻(☉)

崔駰(☉)

馮衍(☉)

趙曄(ˇ)

桓譚(ˇ)

崔寔(ˇ)

朱穆(ˇ)

酈炎(☉)

馬第伯(☉)

朱浮(☉)

李固(☉)

94

Page 17: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2期

附表二

《後漢書‧文苑傳》中提及 / 選錄篇章

姓 名 提及 / 選錄篇章 《全後漢文》載有全文 之主要篇章

杜篤 選錄篇章:

〈論都賦〉。

1〈首陽山賦〉。

2〈論都賦〉。

3〈書槴賦〉。

王隆 無。 無。

夏恭 無。 無。

夏牙(附) 無。 無。

傅毅

1 提及篇章:

(1)〈顯宗頌〉十篇。

(2)〈七激〉。

2 選錄篇章:

〈迪志詩〉。

1〈洛都賦〉。

2〈舞賦〉。

3〈七激〉。

黃香 選錄篇章:

〈讓東郡太守疏〉。

1〈九宮賦〉。

2〈讓東郡太守疏〉。

3〈天子冠頌〉。

劉毅 提及篇章:

上〈漢德論〉并〈憲論〉十二

篇。

〈上書請著太后注紀〉。

李尤 提及篇章:

安帝時,受詔與謁者僕射劉珍

等俱撰《漢記》。

1〈函谷關賦〉。

2〈辟雍賦〉。

3〈德陽殿賦〉。

4〈平樂觀賦〉。

5〈東觀賦〉。

6〈七款〉。

李勝(附) 無。 無。

蘇順 無。 〈歎懷賦〉。

曹眾(附) 無。 無。

曹朔(附) 提及篇章:

〈漢頌〉四篇。

無。

95

Page 18: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

姓 名 提及 / 選錄篇章 《全後漢文》載有全文

之主要篇章

劉珍 提及篇章:

(1)鄧太后詔劉珍與騊騊作建

武以來之名臣傳。

(2)〈釋名〉三十篇。

〈上言鄧太后宜獻廟〉、〈東觀漢紀

光武敘〉、〈章帝敘〉、〈和帝敘〉、〈殤

帝敘〉。

葛龔 無。 無。

王逸 著書:《楚辭章句》。 1〈機婦賦〉。

2〈荔支賦〉。

3〈九思〉、〈逢尤〉、〈怨上〉、〈憫

上〉、〈遭厄〉、〈悼亂〉、〈傷時〉、〈哀

歲〉、〈守志〉。

王延壽(附) 提及篇章:

(1)作〈靈光殿賦〉。

(2)〈夢賦〉。

1〈靈光殿賦〉。

2〈夢賦〉。

3〈王孫賦〉。

崔琦

1 提及篇章:

〈白鵠賦〉。

2 選錄篇章:

〈外戚箴〉。

1〈七蠲〉。

2〈外戚箴〉。

3〈四皓頌序〉。

邊韶 無。 1〈塞賦〉。

2〈上言四分騊之失〉。

3〈河激頌〉。

4〈老子銘〉。

5〈慮渤海王為亂上封事〉。

6〈孟子題辭〉。

7〈皇后箴〉。

張升 無。

無。

趙壹

1 提及篇章:

〈解擯〉。

2 選錄篇章:

〈1〉〈窮鳥賦〉。

〈2〉〈刺世疾邪賦〉。

1〈窮鳥賦〉。

2〈刺世疾邪賦〉。

3〈迅風賦〉。

4〈報皇甫規書〉。

5〈非草書〉。

96

Page 19: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2期

姓 名 提及 / 選錄篇章 《全後漢文》載有全文

之主要篇章

劉梁

1 提及篇章:

〈破群論〉。

2 選錄篇章:

〈辯和同之論〉。

〈辯和同論〉。

邊讓 選錄篇章:〈章華賦〉。 〈章華台賦〉。

酈炎 選錄〈見志詩〉二篇。 1〈對事〉。

2〈遺合書〉。

侯瑾 提及篇章:

(1)〈矯世論〉。

(2)〈應賓難〉。

(3)〈皇德傳〉三十篇。(案《漢

記》撰中興以後行事。)

無。

高彪 選錄篇章:

(1)有雅才而訥於言,嘗從馬

融欲訪大義,融疾不獲見,乃

覆刺遺書。

(2)時京兆第五永為督軍御

史,使督幽州,百官大會,祖

餞於長樂觀。議郎蔡邕等皆賦

詩,彪獨作箴。

無。

高岱(附) 無。 無。

張超 無。 1〈誚青衣賦〉。

2〈楊四公頌〉。

禰衡 1 提及篇章:

〈鸚鵡賦〉。

2 選錄篇章:

孔融上疏薦禰衡之文。

1〈鸚鵡賦〉。

2〈魯夫子碑〉。

3〈顏子碑〉。

4〈弔張衡文〉。

97

Page 20: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

六、徵引書目舉要六、徵引書目舉要六、徵引書目舉要六、徵引書目舉要

一、專書部分一、專書部分一、專書部分一、專書部分(依時代先後,再依

作者姓氏筆畫排列之。) 《楚辭》周.屈原 臺北:世界書局

1972年 6月三版

《尚書正義》漢.孔安國傳 唐.孔穎

達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85年 12月

《史記會注考證》漢.司馬遷著 日.

瀧川龜太郎注 臺北:萬卷樓圖書公

司 1993年 8月初版

《漢書》漢.班固 臺北:鼎文書局

1978年 4月三版

《孟子》漢.趙歧注 宋.孫奭疏 臺

北:藝文印書館 1997 年 8 月初版 13

《論語》魏.何晏集解 宋.邢昺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97 年 8 月初版

13刷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 臺北:鼎

文書局 1977年 9月初版

《宋書》梁.沈約 臺北:鼎文書局

1976年 10月初版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臺北:鼎

文書局 1976年 10月初版

《北齊書》唐.李百藥 臺北:鼎文

書局 1975年月初版

《晉書》唐.房玄齡等 臺北:鼎文

書局 1976年 10月初版

《梁書》唐.姚思廉 臺北:鼎文書

局 1975年 1月初版

《陳書》唐.姚思廉 臺北:鼎文書

局 1974年 5月二版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等 臺

北:鼎文書局 1976年 10月初版

《史記志疑》清.梁玉繩 臺北:新

文豐出版公司 1984年 6月初版

《莊子集釋》清.郭慶藩 北京:中

華書局 1961 年 7月一版

《文史通義》清.章實齋 臺北:華

世出版社 1980年 9月初版

《廿二史劄記》清.趙翼 臺北:世

界書局 1974年 11 月 9版

《全上古三代秦漢六朝文》清.嚴可

均編 臺北:世界書局 1961 年 3 月

初版

《詩言志辨》朱自清 臺北:開明書

局 1964年 1月

《兩漢文論譯注》曹順慶主編 北

京:北京出版社 1988年 3月一刷

《中國古代文學史》黃鈞、馬積高 臺

北:萬卷樓出版社 1998年 7月初版

《二十五史識語》楊家駱 臺北:鼎

文書局 1980年 8月初版

《中國文學史》葉慶炳 臺北:臺灣

學生書局 1994年 9月四刷

《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 臺北:

華正書局 1994年 7月

《現代中國文學史》錢基博 臺北:

明倫出版社 1969年

《談藝錄》錢鍾書 北京:中華書局

1999年 11 月 8刷

《國史大綱》錢穆 臺北:臺灣商務

印書館 1994年 1月修訂二版

二、期刊論文部分二、期刊論文部分二、期刊論文部分二、期刊論文部分

〈關於「重寫文學史」〉王春庭《中州

學刊》(1994年第五期),頁 84 -99。

〈兩種通行本中國文學史的檢討〉邱

燮友、王文進、尉天聰主講,簡光明、

柯志明紀錄《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

一卷,第一期,頁 75-95。

〈南朝正史中的文學思想〉曾守正

《春風煦學集--黃慶萱教授七秩華

誕受業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

2001 年 4月),頁 315-337。

〈唐修正史文學彙傳的文學史圖像與

意識〉曾守正《淡江人文社會學季

刊》,第七期,2001 年 5 月,頁 1-22。

《「晚明文人」型態之研究》黃明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

文,1990年 6月

98

Page 21: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 2期

Literature beliefs in Fan Ye’s

《Hou Han-Shu.Biography of the Literati》

Tai Hua-Hsuan

Abstract

In the domain of literature research, researchers are used to adopting the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n historical records to grasp the bits and pits about literati biography. Furthermore, the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for “Biography of the Literati” would further served as their main theoretical arguments in literature research. However, in an era when viewpoints and beliefs varied from personal conditions and era, such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would be more or less judgmental and subjective. Consequently, a pure quotation of historical records as a historical evidence, or a complete cross-references to the translation/interpretation for Biography of the Literati regardless of the potential bios and subjective-ness of the historian, such quotation and cross-references would be subject to incompleteness and dubiousness. This thesis puts a study on 《Hou Han-Shu》, which is the first documentary with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listed, discussing Fan Ye’s mind-set on choosing his characters. Based on this point, this thesis would further evaluate those articles quoted and discuss if there is any standard in them. As the first documentary with translation/interpretation listed, what kind of model did 《Hou Han-Shu》 set to later periods. What kind of literature statements did 《Hou Han-Shu》 uphold in “The critic to History.”? This thesis will take you to a journey to view the literature beliefs in Fan Ye’s《Hou Han-Shu.Biography of the Literati》.

Key words

Fan Ye、Hou Han-Shu、Biography of the Literati

99

Page 22: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後漢書.文苑傳》中的 …web.hk.edu.tw/~humanities/journa/2-6.pdf ·

100

《後漢書.文苑傳》中的文學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