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国 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8期 一、中央高度重视和周密部署 中国 的诞生有 自身的特 ,即主要是 有马 思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创立的。一 大代表均为知识分子,当时 53 员除个别 外,也大都是知识分子, 31 人还是在校的师 生。这种特 自然容易使中央在建 初期 对理论 宣传给予高度重视。一大通过的第一个 议第二条 就是 于宣传工作的规定,要求各级 组织以书籍、 日报、标语和传单等形式,迅速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进行马 思主义理论宣传。1923 年,《新青年季刊 在改组为中 中央机 刊物时也表示:“宣传方法的 研究,学理深 的讨论, 重要不在实际运动之 下”。同年 11 月召开的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 次会议更是在《教育宣传问题议 中明确提出: 员人人都应是一个宣传者,平常口语之中须 时时留意宣传”。 中央的这种高度重视,还 体表现在对理论宣 传的机构、法规和阵地的建设和开辟上。首先是建 立和健 宣传机构。宣传机构是宣传工作的实施 者, 组织健 程度、人员素质状 是衡量宣传工作 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的一大 定设立宣传 局,由李达担任主任,主持宣传工作。1923 10 又成立了一个教育宣传委员会,设委员 17 人,一些 宣传精英如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林育南、高君 宇、萧楚女等均列 中。教育宣传委员会下设编辑 部、函授部、通讯部、印行部、图书馆等部门,各司 职,分别负责报刊的编辑、印刷发行和资料 存等工 作。通讯部又分英文股、文股、法文股、德文股、日 文股、杂志股、报纸股、调查股等,可谓十分细致。 1924 5 月,中 三届第一次执委扩大会议又议 成立中央宣传部。经过这些建设,中央一级的宣传 机构逐步建立和健 起来。 次是宣传法规的制定与完善。为了确 宣传 工作的 性原则得以贯彻,中央这一时期作出了纪 律性的规定。《中国 第一个 明确规定: “一切书籍、日报、标语和传单的出版工作,均应受中 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不 论中央或地方出版的一切出版物, 出版工作均应 员的领导。任何出版物,无论是中央的或地方 的,均不得刊登违背 的原则、政策和 议的文章。” 1922 年, 的二大在通过《中国 第三国 议案时也声明:“ 的一切机 报,均须由已经 证实为忠于无产阶级利益的忠实 编辑……一 切定期的或 他的报纸与出版物,须完 服从 中央委员会,无论他是合法的或违法的,不许出版 任意自主,以致引出违反本 的政策。” 1923 10 月中央颁布的《教育宣传委员会组织法,又对委 员会与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 他事项作出了详细的 规定。这一系列举措,为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提 了制度上的 证。 次是宣传阵地的不断开辟。建 初期,中央 先后创办了《向导 周报、《新青年 季刊、《前锋 刊和《中国 等机 刊物,以及《劳动周 刊、《工人周刊、《劳动周报、《先驱、《中国青年 等分别面向工人和青年的报刊,集中翻译刊载了一 批马列主义经 著作,介绍国际 产主义运动的历 史和现状,为 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 了平台。尤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报刊大多是 由富有理论造诣的中央领导人担任主编。如陈独秀 是《 报的主编,蔡和森、彭述之和瞿秋白先后担任 过《向导周报的主编,瞿秋白同时还是《新青年季 刊、《前锋 月刊的主编,恽代英是《中国青年 的主 编,他们都亲自撰 了为数可观、犀利敏锐的理论文 初期理论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 观往知来 52

建党初期理论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library.ttcdw.com/uploadfiles/zk/1516073482.pdf · 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实践证明,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

  • Upload
    others

  • View
    1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建党初期理论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library.ttcdw.com/uploadfiles/zk/1516073482.pdf · 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实践证明,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 年第 8期

一、中央高度重视和周密部署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主要是

由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创立的。一

大代表均为知识分子,当时全国 53 名党员除个别

外,也大都是知识分子,其中 31 人还是在校的师

生。这种特点自然容易使中央在建党初期便对理论

宣传给予高度重视。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第二条

就是关于宣传工作的规定,要求各级党组织以书籍、

日报、标语和传单等形式,迅速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1923 年,《新青年》季刊

在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时也表示:“宣传方法的

研究,学理深入的讨论,其重要不在实际运动之

下”。同年 11 月召开的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

次会议更是在《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中明确提出:

“共产党员人人都应是一个宣传者,平常口语之中须

时时留意宣传”。

中央的这种高度重视,还具体表现在对理论宣

传的机构、法规和阵地的建设和开辟上。首先是建

立和健全宣传机构。宣传机构是宣传工作的实施

者,其组织健全程度、人员素质状况是衡量宣传工作

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党的一大决定设立宣传

局,由李达担任主任,主持宣传工作。1923 年 10 月

又成立了一个教育宣传委员会,设委员 17 人,一些

宣传精英如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林育南、高君

宇、萧楚女等均列其中。教育宣传委员会下设编辑

部、函授部、通讯部、印行部、图书馆等部门,各司其

职,分别负责报刊的编辑、印刷发行和资料保存等工

作。通讯部又分英文股、俄文股、法文股、德文股、日

文股、杂志股、报纸股、调查股等,可谓十分细致。

1924 年 5 月,中共三届第一次执委扩大会议又议决

成立中央宣传部。经过这些建设,中央一级的宣传

机构逐步建立和健全起来。

其次是宣传法规的制定与完善。为了确保宣传

工作的党性原则得以贯彻,中央这一时期作出了纪

律性的规定。《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便明确规定:

“一切书籍、日报、标语和传单的出版工作,均应受中

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不

论中央或地方出版的一切出版物,其出版工作均应

受党员的领导。任何出版物,无论是中央的或地方

的,均不得刊登违背党的原则、政策和决议的文章。”

1922 年,党的二大在通过《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

际决议案》时也声明:“党的一切机关报,均须由已经

证实为忠于无产阶级利益的忠实共产党编辑……一

切定期的或其他的报纸与出版物,须完全服从党的

中央委员会,无论他是合法的或违法的,决不许出版

机关任意自主,以致引出违反本党的政策。”1923 年

10 月中央颁布的《教育宣传委员会组织法》,又对委

员会与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其他事项作出了详细的

规定。这一系列举措,为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

了制度上的保证。

再次是宣传阵地的不断开辟。建党初期,中央

先后创办了《向导》周报、《新青年》季刊、《前锋》月

刊和《中国共产党党报》等机关刊物,以及《劳动周

刊》、《工人周刊》、《劳动周报》、《先驱》、《中国青年》

等分别面向工人和青年的报刊,集中翻译刊载了一

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

史和现状,为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

提供了平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报刊大多是

由富有理论造诣的中央领导人担任主编。如陈独秀

是《党报》的主编,蔡和森、彭述之和瞿秋白先后担任

过《向导》周报的主编,瞿秋白同时还是《新青年》季

刊、《前锋》月刊的主编,恽代英是《中国青年》的主

编,他们都亲自撰写了为数可观、犀利敏锐的理论文

建党初期理论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

□ 卢 毅

观往知来

52

Page 2: 建党初期理论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library.ttcdw.com/uploadfiles/zk/1516073482.pdf · 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实践证明,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 年第 8期

章。1921 年秋,中央又在上海创办了人民出版社,

由李达主持,一年内即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

与革命》、《雇佣劳动与资本》、《苏维埃论》、《讨论计

划进行书》、《共产党礼拜六》等马列原著 15 种,为党

员系统学习革命理论、提高革命觉悟提供了参考教

材。通过这些宣传阵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

前所未有的广泛传播,其广度和深度均超过了五四

时期。

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在

1923 年对所属机关刊物作了宣传上的分工:《新青

年》是“学理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宣传机关”,《前

锋》是“中国及世界的政治经济的研究宣传机关”,

《向导》是“国内外时事的批评宣传机关”,《中国共

产党党报》是讨论党内问题及“发表正式的议决案报

告等之机关”,《中国青年》是“一般青年运动的机

关”,《青年工人》是“青年工人运动的机关”,《团镌》

是“团内问题及发表正式文件(议决案及报告)之机

关”。这种适当分工,使为数众多的党报党刊不仅能

在中央的统一协调下,就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斗争问

题互相配合,互相声援,而且让它们能集中力量专注

于某些领域,对不同阅读对象加以宣传教育,使宣传

工作更具理论深度和针对性、互补性。

二、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务

建党初期理论宣传工作的特征非常明确,那就

是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务展开宣传,推进实际的革

命斗争,而不是坐而论道。《新青年》季刊曾阐明其任

务是“研究中国现实的政治经济状况”,要“解决现实

的社会问题,分析现实的社会运动”,以“助平民劳动

界实际运动之进行”。《向导》周报也宣称:“本报是

有组织的活动的表征。本报并不像别的报纸一样,

只是发空议论。本报所发表的主张,是有数千同志

依着进行的。”1923 年 4 月,毛泽东在《新时代》月刊

《发刊词》中同样指出:本刊“是有一定主张有一定宗

旨的”,“将来国家如何改造,政治如何澄清,帝国主

义如何打倒,武人政治如何推翻……本刊必有一种

根本的研究和具体的主张贡献出来。”

具体说来,建党初期党的中心工作是贯彻反帝

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民主联合战线政策,推动

国民革命向前发展。这就决定了这一时期理论宣传

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围绕反帝反封建和建立民主联合

战线两大主题展开。

第一,宣传反帝反封建。党的二大制定了反帝

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从而改变了一大关于革命

性质的判断,这种变化要求理论宣传工作迅速跟进,

积极宣传党的新任务。对此,《向导》、《新青年》和

《前锋》等刊物分工协作,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宣传攻

势。特别是《向导》周报,设立了“外患日志”一栏专

门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经过其坚持不懈

的努力,到 1925 年,“‘打倒帝国主义’这一口号已经

深入民众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因此称赞《向

导》的宣传在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中引起了人们的很

大兴趣”。与此同时,《向导》周报还大张旗鼓地进行

反封建宣传,刊载了大量理论文章,以确凿的事实和

充分的理论阐述,反复说明封建军阀是造成中国贫

穷落后、战乱不已的重要根源,明确指出打倒军阀是

中国民主革命的又一基本任务。这种宣传很快取得

了巨大反响,“在 1922 年与 1923 年间,‘反对军阀’已

成了全国普遍的呼声”。

第二,宣传民主联合战线。党的三大制定了与

国民党合作、共同开展国民革命的政策后,《向导》立

即开始宣传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必要性,陈独秀曾

在《向导》上撰文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

熟,只有两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

了”。据统计,从 1922 年 9 月创刊到 1924 年 1 月国民

党改组成功,《向导》共发表宣传建立统一战线的文

章约 50 多篇。在此期间,《前锋》、《先驱》等刊物也

配合《向导》重点宣传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通

过对中国社会阶级的深入剖析,论证了建立统一战

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些关于统一战线问题的讨

论和宣传,促进了党内思想的统一,受到社会各界的

重视,也由此引起了敌对方北洋军阀的惊恐。北洋

政府京师警察总监薛之珩在一份呈文中便忧心忡忡

地说:“近闻中国共产党有一种特新计划,拟与资产阶

级中言民主主义者相携手而为革命上之运动……中

国言民主主义者多乐承受之。窃谓此种计划一经传

播,势且引起政治上无穷之纷争,隐患方大,深为忧

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实践证明,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

务开展工作,是建党初期理论宣传获得成功的一个

重要原因。它不仅使宣传更贴近中国革命的实际,

扩大了党的影响力,有效动员了广大民众积极投身

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同时也带动了宣传范围的

扩大和方式的改进,促进了宣传工作的自身发展。

观往知来

53

Page 3: 建党初期理论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library.ttcdw.com/uploadfiles/zk/1516073482.pdf · 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实践证明,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 年第 8期

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如前所述,中国共产党最初成员主要是知识分

子,他们对理论宣传具有天然的兴趣和优势,但另一

方面也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局限,即容易脱离群众。

1922 年 5 月,驻华工作全权代表利金在向共产国际

执委会远东部报告时就说,其组成部分是清一色知

识分子的中国共产主义小组,通常都是与中国工人

群众完全隔绝的……他们把自己局限在单独的独立

小组中,不大能从事实际革命工作,满足于像在温室

里那样栽培共产主义。同年 11 月,拉狄克在共产国

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也对中共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我们的中国党是在中国的两个部分发展起来的,彼

此是相当独立的。在广州和上海工作的同志很不懂

同工人群众相结合……那里有许多我们的同志把自

己关在书斋里,研究马克思和列宁,就像他们从前研

究孔夫子一样。几个月前还是这个样子。”直到 1923年 6 月,陈独秀在党的三大报告中仍然不得不承认,

宣传工作进行得不够紧张,我们很少注意农民运动

和青年运动,也没有在士兵中做工作。要在妇女中

进行工作,女党员的人数也还太少。在工会的宣传

工作中,我们没有提出任何口号。言之谆谆,情况不

可谓不严重。

为了克服这种脱离群众的倾向,这一时期的中

共中央一再强调宣传工作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并给

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如关于农民宣传问题,1923 年

通过的《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就指出:“农民间之宣

传大致与工人中相等,但材料当取之于农民生活;尤

其要指明农民与政治的关系,为具体的经济改良建

议之宣传,如协作社,水利改良等”。作为党内一名

出色的理论宣传家,恽代英此时也针对一些同志不

注意群众的具体生活提出批评,只可惜宣传革命的

人,每每只知根据书本理论,不留心人民实际生活情

形,所以,不能完全站在唯物的观点上,领导这般民

众起来,为他们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因此,报刊要

“与读者生一种极密的关系,愈密愈佳。”他还列举了

一些对农民进行主观主义的宣传形式:不顾乡村风

俗习惯,每以态度、言语等细故,惹起农民的反感;不

顾农民的心理,专好说些打破迷信、改革礼俗的逆耳

之言;不顾农民兴趣与知识程度,说些宽泛的大事,

或枯燥的理论,等等。因此,恽代英认为要对农民进

行宣传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详细而切实的研究

农民真正的痛苦与要求,以谋发现农村运动最有力

的口号”。中央的这一系列指示,使党的理论宣传工

作逐渐摆脱了脱离群众的倾向,开始注意联系群众,

并结合其实际宣传马克思主义,指导他们开展革命

运动。

为了将联系群众落到实处,《新青年》季刊在改

组后开辟了《编辑室札记》专栏,加强编辑与读者的

联系,虚心听取读者的批评意见,以利于改进工作。

《中国青年》也多次告白:本刊欢迎读者多多搜集和

投寄有关青工、学徒和农民生活状况的各项调查材

料。它还多次利用寒暑假发起“到民间去”的大规模

的农村、青年和工人运动调查活动,真实反映工农群

众的痛苦和呼声。在此期间,与群众联系最密切的

是《向导》周报。为了把自己办成“中国民众的喉

舌”,更加贴近群众的需要,《向导》多次以“本报启

事”的名义鼓励广大读者参与讨论,并诚恳表示:“读

者诸君对于本报的主张如赐批评,不论赞成或反对,

一概在本报发表。”为此,《向导》还专门设置了“读者

之声”栏目以沟通编者与读者的关系,发表了许多读

者的来信、来稿和编者的答复。其中既有支持《向

导》出版、抗议反动当局迫害《向导》的,也有提出批

评意见或发表自己政见的,内容丰富,联系群众很广

泛,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被誉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

“明灯”和“寒暑表”。1923 年,在北京大学成立 25 周

年纪念日举办的民意测验中,《向导》获得了各界读

者投票 220 票,名列全国周刊榜首。

综上所述,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周密部署下,建

党初期的理论宣传工作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务,着

重讨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在这一过程中,党的理论宣传也逐渐端正

了方向,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巩固和扩大了

群众基础,从而构建起强大的宣传话语体系。当然,

由于党的思想理论准备不足,早期共产党人虽有理

论联系实际的强烈愿望,但远非运用自如,甚至难免

失误。但这毕竟只是支流,不宜过分苛责。今天在

新的历史时期,回顾先驱者的足迹,总结其经验教

训,可以启发我们深化对今日问题的认识,从而坚定

信念,锲而不舍地把宣传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教授)

(本文责任编辑 吕红娟)

观往知来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