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年 12 月 22 日 星期日 责任编辑:余晓葵、李曾骙、蔺紫鸥 08 国际新闻 在即将出访中国前,日本首 相安倍晋三接受了中国媒体的 联合书面采访。安倍晋三在回 答提问中表示,日中两国共同对 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肩负着重大责任,希望此行能够 成为进一步牢固日中关系纽带 的契机。 安倍晋三指出,在日中关系不 断发展的过程中,高层互访和交流 具有重要意义。去年 5月李克强总 理访日。去年10月他作为日本首 相时隔约7年对华进行正式访问。 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 团大阪峰会期间访日。去年以来 双方高层如此频繁互访的势头,值 得为之高兴。 安倍晋三指出,日中互为邻 邦,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而且现 实中也存在着邻国间才有的各种 课题。正因如此,他认为领导人之 间坦率地交换意见是十分必要 的。他希望此行能够成为进一步 牢固日中关系纽带的契机。 日中对地区及世界和平 稳定与繁荣肩负着重大责任 安倍晋三在答问中指出,当前 国际社会正面临着巨大变化和不 稳定因素凸显的局面。日中两国 共同对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 繁荣肩负着重大责任。他相信, 在作为世界第二、第三经济大国 的中国和日本之间开展合作能够 形成一股巨大力量。日方也愿同 中方一道,通过二十国集团大阪 峰会时启动的“大阪轨道”,推动 世贸组织下的数字经济新规则的 制定进程。 安倍晋三表示,今年适逢日中 韩合作开展20周年。他希望在日 中韩领导人会议上能够总结迄今 以来在广泛领域中取得进展的日 中韩合作,同时也希望探讨如何进 一步深化在环保、老龄社会、人员 交流等共同课题上的三方合作。 在三国之间,存在着邻国间才有的 各种各样课题,但正因为有这些课 题,三国更应该利用这种机会进行 坦率的讨论,从而逐步推动进程, 奠定发展的基础。 民间交流是支撑两国关 系的基础 安倍晋三在答问中指出,日中 两国自邦交正常化以来,政府层 面,以及民间、地方、企业等各个层 面,都在不断全面深化友好合作。 民间交流是支撑两国关系的基 础。他去年访华时与李克强总理 将今年定为“日中青少年交流促进 年”,并一致同意在今后5年内实现 3万人规模的青少年交流。迄今为 止,约230多项活动被纳入日中青 少年交流促进年项目之中,日中共 约27万多人已经参与其中。目前 日中两国青少年交流开展得如此 活跃,的确可喜可贺。 安倍晋三表示,明年夏天,东京 将举办奥运会及残奥会;2022年,北 京也将举办冬季奥运会及冬残奥 会。明年也是“中日文化体育交流 促进年”。他期待抓住这个机会,促 使两国民间交流取得更大发展。 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 安倍晋三在答问中指出,在习 近平主席出席今年 6月二十国集团 大阪峰会时,与会各方达成了“有 关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的G20原 则”。遵循该原则所具有的开放 性、透明性、经济性、债务可持续性 等国际社会之共同理念,推动在第 三方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他希 望推进的,不仅是日中两国,而且 也是第三国能够获益的“三赢”的 企业间合作。 安倍晋三指出,去年 5 月,他和 李克强总理就共同设立跨部门、官 民联合的“关于推动在第三方开展 日中民间商务活动委员会”,并就 在他访华时举行旨在向民间企业 提供交流机会的“日中第三方市场 合作论坛”达成一致。现已在两国 民企等之间签署了52项合作备忘 录,该项合作的落实工作正在取得 进展。 关于创新和知识产权合作 安倍晋三在答问中指出,去年 10月,为了探讨两国在创新与知识 产权领域的合作,他和李克强总理 就建立日中创新合作对话达成了 一致。据此,今年4月在北京举行 首次对话,双方就创新与知识产权 等领域的合作和课题等事宜交换 了意见。今后将继续利用好该对 话机制,进一步探讨具体的合作方 式。 安倍晋三表示,为了以健全且 可持续性的方式推进创新合作, 需要对知识产权领域等的环境加 以完善,同时也需要相互就对方 国内制度和政策加深理解。通过 该对话机制,日方将继续加深与 中方的讨论和交流。在能够让日 中两国,乃至地区和全世界获益 的创新与知识产权领域,推动合 作发展。 (本 报 东 京 12 月 21 日 电)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前接受中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 希望此行能够成为进一步 牢固日中关系纽带的契机 本报驻东京记者 张冠楠 最近,如何看待中国及如何处理 对华政策的辩论再度成为澳大利亚舆 论的焦点,部分政客及安全部门势力 与澳大利亚国内部分媒体再度兴风作 浪,借助个别诈骗犯所谓的“投诚”炒 作中国威胁与政治渗透,为本来有望 转圜的两国关系蒙上新的阴影。对 此,不少学者纷纷在当地媒体撰文批 判澳国内过去一段时间掀起的“中国 间谍威胁”和“中国威胁论”,呼吁莫里 森政府冷静客观管理对华关系。 悉尼大学现代历史学教授詹姆 斯·科伦日前在《澳大利亚金融评论 报》上刊文指出,澳大利亚国内当前存 在的问题是,煽动所谓“中国威胁论” 不仅已沦为典型的红色恐惧症,还演 变成了恐惧偏执症。澳大利亚必须清 楚地认识到,澳必须继续坚定地保护 其制度、技术、数据和人民等免遭外国 干涉,而且澳过去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但炒作惧华和排华心理对我们制定平 衡的外交政策非常不利,“我们目前又 一次非常接近被告知应当开始看看床 底下有无威胁的地步”。 科伦表示,尽管澳大利亚总理莫 里森公开表示他没有将中国视为战略 威胁,但澳情报部门以及媒体都不断 向相反方向推进,理性、客观管理澳中 关系的机会瞬间消失。当前澳大利亚 处理对华关系已缺乏理性与客观公 正,战略情报界充斥着意识形态歧视, 外交界的影响持续下滑。2016年以 来,澳大利亚关于中国的辩论就此起 彼伏,过去几周发生的情况尤为明 显。澳安全情报局前局长邓肯·路易 斯竟然公然叫嚣中国正准备接管澳大 利亚,其甚至认为澳大利亚终将有一 天会醒悟并发现我们的决策并不符合 澳国家利益。有些人则炫耀在应对中 国威胁方面澳大利亚现在已走在了美 国的前面。一些部长和高官们现在也 公开表示需要加大前任政府制定的外 国影响透明法的实施力度,不少媒体 也报道说,组建新的情报特别行动小 组事实上已使澳大利亚步入战争。自 由党后排联邦众议员海斯蒂甚至在中 国间谍“投诚”案正式评估出炉前就公开呼吁政府给予这位所谓的中国 间谍政治避难,更有甚者,海斯蒂随后竟然发表更为激进言论,呼吁西 方国家对中国发动政治战。科伦强调,澳国当前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 论”削弱了我们一直捍卫的民主制度。 专栏作家杰克·沃特伍德日前也在《堪培拉时报》撰文指出,澳国内 渲染中国“间谍威胁”言过其实。沃特伍德表示,中国政府及企业试图 了解澳大利亚国家、州和地方政府等经济部门的决策等,这与澳大利亚 企业领导人与另一家企业竞争时所作所为如出一辙,同时他们在堪培 拉的行为又与任何一国的企业经理或特使所作所为大同小异。 沃特伍德指出,澳大利亚国内目前关于中国威胁或情报活动的说 法大行其道,但仅凭此并不意味着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敌意出现了任何 高涨。我们是受青睐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很多中国人购买房地产的地 方。诱发“中国威胁论”和“间谍威胁”等言论的,是美国对中国发动的 贸易战以及许多澳大利亚舆论领袖总是附和美国反华言论的倾向,而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我们软弱无能的外长以及软弱的外交贸易 部。 (本 报 堪 培 拉 12 月 21 日 电) 英国议会下院20日投票决 定,原则通过“脱欧”协议相关法 案,以确保英国在明年1月底“脱 欧”。 分析人士认为,此举为英国如 期“脱欧”进一步扫除了障碍,但该 法案明确禁止政府延长截至明年 年底的“脱欧”过渡期,这意味着若 届时英国无法与欧盟达成贸易协 议,将面临无序“脱欧”风险。 约翰逊展现“脱欧”决心 议会下院20日以358票支持、 234票反对的表决结果原则通过 “脱欧”协议相关法案。当天进行 的是二读投票。按规程,法案在二 读原则通过后随即进入委员会审 查阶段,最终投票预计将在明年1 月举行。 该法案的基本内容是此前英 国首相约翰逊与欧盟达成的“脱 欧”协议相关内容,法案旨在以法 律形式落实该协议。 英国“脱欧”事务大臣斯蒂芬· 巴克利称20日为英国“历史性的 一天”。他表示,英国人在刚刚结 束的议会下院选举中明确表达了 希望尽早“脱欧”的意愿。 分析人士指出, “脱欧”协议相 关法案获得通过是意料中事。约 翰逊率领的保守党在选举中获得 议会下院绝对多数席位,而选前所 有保守党候选人已承诺,一旦当选 将在议会对“脱欧”协议的投票中 支持约翰逊。 今年10月,议会下院曾原则 通过一份“脱欧”协议相关法案,但 约翰逊政府随后撤回该法案。与 10月份的法案相比,20日通过的 法案新添了禁止政府延长“脱欧” 过渡期的内容。 英国舆论认为,约翰逊推动议 会以法律形式禁止延长“脱欧”过 渡期,一方面是向投票支持保守党 和支持“脱欧”的选民展现他的“脱 欧”决心,另一方面是为打消外界 对他会否转向“软脱欧”立场的猜 测。约翰逊坚信,展现强硬立场有 助于推动英欧双方抓紧时间达成 贸易协议。 贸易谈判时间或不足 保守党在竞选中承诺,将于明 年 1月 31日前“脱欧”,且“脱欧”过 渡 期 不 超 过 2020 年 底 ,明 年 内 将 与欧盟磋商自由贸易协议。约翰 逊称,禁止延长“脱欧”过渡期将带 来更多确定性,防止谈判一拖再 拖。但禁止延长“脱欧”过渡期意 味着,若英国政府届时无法与欧盟 达成贸易协议,无序“脱欧”将不可 避免。 根据目前安排,英国将于明年 1 月 31 日正式“脱欧”,英欧关系随 后进入过渡期,暂时维持现状,以 便双方就“脱欧”后全面贸易关系 达成协议。过渡期定于明年 12月 31日结束。 分析人士认为,“脱欧”过渡 期不再延长,意味着英国和欧盟 必须在11个月内完成“脱欧”后 贸易关系谈判。这一谈判涉及贸 易、渔业、安全和外交政策合作等 方方面面,难度不小。届时,若英 欧未能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双方 将退回到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进 行贸易,这对互为重要贸易伙伴 的英国和欧盟将是一个两败俱伤 的结果。 欧盟近年来与其他经济体达 成自贸协定的谈判过程基本不少 于3年。欧盟“脱欧”谈判首席代 表巴尼耶曾多次警告说,不可能在 11个月内与英方达成全面的自由 贸易协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 莱恩也对英国在2020年底结束 “脱欧”过渡期提出质疑,认为留给 双方谈判的时间太少。 (新 华 社 伦 敦 12 月 20 日 电 记 者 桂 涛) 英国无序“脱欧”可能性增大 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即将 于12月24日在成都举行。中国总 理李克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韩 国总统文在寅将在中国这座西南名 城再度相聚,共同商谈和规划中日 韩三边合作的新议程。在当前国际 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三国领导 人的此次会晤,不仅意义重大、更是 责任重大。国际社会翘首期待2019 年东亚峰会能够及时展示三国团结 与合作的“东亚力量”。 中日韩三国分别是亚洲经济的 前三强,在全球也分别排在第二、第 三和第十一位。中日韩三国撑起的 东亚经济,更是已经开始媲美北美 和西欧,成为全球经济的三大中心 之一。2018年,中日韩三国GDP总 和,已经达到 20.2万亿美元,与美国 2018年GDP总额20.49万亿美元相 比已经不相上下。2019年是中日韩 东亚合作正式启动20周年。这20 年间,三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产业投 资、人文交流和游客人数都取得了 重 大 进 展 。 2018 年 ,日 本 全 年 吸 引 外 国 游 客 超 过 3000 万 人 ,其 中 四 分 之一来自中国。近年来虽然中韩因 为“萨德问题”而使得中国访韩游客 人 数 下 降 ,但 2018 年 中 韩 人 员 往 来 仍然达到了947.1万人次的规模。 其中韩国来华419.3万人次,中国内 地 居 民 赴 韩 527.8 万 人 次 。 截 至 2018年年底,韩国在华留学生约6.7 万名,中国在韩国留学生6万人,均 居对方国家留学生人数之首。韩国 还开设有23家孔子学院和5家孔子 课堂。 三国之间活跃的贸易往来,更 是为全球化进程注入了空前活力。 中国稳居日、韩最大贸易伙伴,日、 韩两国是中国第二和第三大贸易伙 伴 国 。 据 日 本 财 务 省 统 计 ,2018 年 中日贸易总额达 3537.7亿美元,同 比增长7.4%。日本对华出口占日本 出 口 总 额 的 19.5% ;2018 年 日 本 从 中国的进口达到 1735.4亿美元,占 日本进口总额的23.2%,中国稳居日 本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据我国海关 统 计 ,2018 年 中 韩 双 边 贸 易 规 模 达 到 3134 亿 美 元 ,占 韩 国 对 外 出 口 总 额 的 近 25%;中 日 韩 三 国 关 系 在 世 界自由和开放的贸易进程中的地位 不断攀升。根据2019年4月世界贸 易 组 织 发 表 的 全 球 贸 易 报 告 ,2018 年全球贸易总额达到39.34万亿美 元。中日韩三国的贸易额占全球贸 易总额20%。如果中日韩三边自贸 区能够稳步推进,将给三国经济带 来从产业结构互补、市场要素叠加 以及加速东亚产业链和价值链升级 的诸多利好因素。 美国政府发动贸易战以来,严 重干扰和打击了全球和区域经济稳 定与正常发展的进程。中日韩三国 都深受美国贸易战的消极影响。 2019年以来,韩国对外出口10个月 连续下降,日本对外出口连续9个 月下降。安倍政府已经在12月6日 宣布了26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 划。韩国的经济形势也下降到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增速的最 低点。虽然日美已经签署了双边自 贸协定,但韩美自贸协定还在谈判 进程中,韩国对美汽车出口面临着 特朗普政府加税的压力。尤为重要 的是,中日韩三国都是全球经济中 重要的“外向型”经济体,而美国对 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的挑战和伤 害,给三国经济的未来都在带来不 确定性。近日,由于世界贸易组织 仲裁机制被美国瘫痪,韩国不得不 撤回了原本想要对世界贸易组织提 起的商业仲裁案。事实上,稳定开 放、公平和自由的国际经济秩序、恢 复世贸组织作为国际贸易规则制定 和争议裁决的权威多边机制的功 效,推动在贸易、经济和科技全球治 理能力建设过程中的各国共同发 展,已经成为中日韩三边合作重要 的新动力。 2019 年 对 中 日 韩 关 系 来 说 ,同 样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三国对改 善和发展彼此关系的政治意愿和热 情都在明显上升。三国精英高度意 识到推进东亚合作进程对彼此国家 发展、稳定和全球繁荣的重要意义; 安倍首相在 9月初的日本参议院会 议上,多次提到改善日中关系的重 要性,强调要将日中关系带进“新时 代”。忧的是韩日贸易争议爆发,双 方取消了各自给对方的贸易优先待 遇,日本甚至威胁要对韩国进行高 科技半导体产品的出口限制。日本 对华为5G技术和产品也公开采取 了排斥的立场。在中美关系持续进 入恶化的战略竞争态势之后,作为 美国的军事盟国,日韩在对华政策 上的既要维系“经贸倚重”,又要保 持“战略距离”的“两面性”做法,也 表现得相当明显。 然而,面对世界局势发展的严 峻性和各国内部发展出现的新压 力,中日韩三国合作的动因和内在 活力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变得清 晰和强劲。 首先,三国对于国际秩序的稳 定和恢复自由、开放、多边主义合作 进程都具有共同利益。美国的挑战 不仅针对中国,同样也指向日本和 韩国。东亚作为全球经济的三大重 心之一,中日韩作为21世纪亚洲力 量的代表,有责任通过中日韩首脑 峰会,为全球秩序的稳定和向自由、 开放进程的回归,清晰而又坚定地 发出“东亚声音”。 其次,三国经济合作的深入和 有效离不开对一个稳定、开放和规 则基础上的地区秩序的建设和发 展。美国政府所采取的强硬而又蛮 横的对华战略对抗举动,不利于东 亚的稳定,更可能因为美国自身的 印太战略利益甚至绑架和牺牲亚太 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这 需要唤起中日韩共同的政治和战略 警觉。 再次,东亚地区悬而未决的朝 核问题和半岛和平进程,更是无法 离开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合作与协 调。中俄两国已经在联合国提议在 适当照顾朝鲜发展和安全利益的同 时推进朝鲜的弃核进程,但美国仍 然坚持只有朝鲜实质性弃核之后才 能松动对朝鲜的制裁。此次三国领 导人在成都会晤,是三国共同协商 和协调对朝政策的重要契机。在实 现半岛无核化、务实推进半岛和平 进程的问题上,中日韩三国需要展 示三国可以分享的战略眼光和责任 担当。 总之,即将开始的第八次中日 韩领导人会议值得期待。安倍首相 和文在寅总统在参加峰会之际来北 京展开中日、中韩首脑会晤的安排, 更将为三国合作延续首脑会晤发挥 战略引领作用的强大机制。21世纪 亚洲的和平与繁荣,从来没有像今 天这样,呼唤中日韩三国的团结、 合作与凝聚。 (作者系南京大学国际问题研 究 院 院 长) 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前瞻 以“东亚力量”呼应世界潮流 :10 月 19 日,在日本东京,可越 (中)在课上给在日华人二代小朋友们 发宣纸,为水墨画课程做准备。 5月25日,在中国北京世界园艺 博览会“韩国国家日”活动中,演员在 妫汭剧场进行韩国国家日的表演。 11月7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 博览会上,来自日本长崎鱼市株式会 社的专业切鱼师傅现场解体一条 70公 斤的蓝鳍金枪鱼,吸引大量参观者观 看 、品尝。 新华社发 火热的中日韩人文交流

最近,如何看待中国及如何处理 希望此行能够成为进 …epaper.gmw.cn/gmrb/images/2019-12/22/08/gmrb2019122208.pdf08 国际新闻 2019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责任编辑:余晓葵、李曾骙、蔺紫鸥

  • Upload
    others

  • View
    3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最近,如何看待中国及如何处理 希望此行能够成为进 …epaper.gmw.cn/gmrb/images/2019-12/22/08/gmrb2019122208.pdf08 国际新闻 2019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责任编辑:余晓葵、李曾骙、蔺紫鸥

2019年 12月 22日 星期日 责任编辑:余晓葵、李曾骙、蔺紫鸥08 国际新闻

在 即 将 出 访 中 国 前 ,日 本 首

相 安 倍 晋 三 接 受 了 中 国 媒 体 的

联 合 书 面 采 访 。 安 倍 晋 三 在 回

答 提 问 中 表 示 ,日 中 两 国 共 同 对

地 区 及 世 界 的 和 平 稳 定 与 繁 荣

肩 负 着 重 大 责 任 ,希 望 此 行 能 够

成 为 进 一 步 牢 固 日 中 关 系 纽 带

的契机。

安倍晋三指出,在日中关系不

断发展的过程中,高层互访和交流

具有重要意义。去年 5 月李克强总

理访日。去年 10 月他作为日本首

相时隔约 7 年对华进行正式访问。

今年 6 月,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

团大阪峰会期间访日。去年以来

双方高层如此频繁互访的势头,值

得为之高兴。

安 倍 晋 三 指 出 ,日 中 互 为 邻

邦,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而且现

实中也存在着邻国间才有的各种

课题。正因如此,他认为领导人之

间 坦 率 地 交 换 意 见 是 十 分 必 要

的。他希望此行能够成为进一步

牢固日中关系纽带的契机。

日中对地区及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肩负着重大责任

安倍晋三在答问中指出,当前

国际社会正面临着巨大变化和不

稳定因素凸显的局面。日中两国

共同对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

繁 荣 肩 负 着 重 大 责 任 。 他 相 信 ,

在 作 为 世 界 第 二 、第 三 经 济 大 国

的中国和日本之间开展合作能够

形成一股巨大力量。日方也愿同

中 方 一 道 ,通 过 二 十 国 集 团 大 阪

峰 会 时 启 动 的“ 大 阪 轨 道 ”,推 动

世贸组织下的数字经济新规则的

制定进程。

安倍晋三表示,今年适逢日中

韩合作开展 20 周年。他希望在日

中韩领导人会议上能够总结迄今

以来在广泛领域中取得进展的日

中韩合作,同时也希望探讨如何进

一步深化在环保、老龄社会、人员

交 流 等 共 同 课 题 上 的 三 方 合 作 。

在三国之间,存在着邻国间才有的

各种各样课题,但正因为有这些课

题,三国更应该利用这种机会进行

坦率的讨论,从而逐步推动进程,

奠定发展的基础。

民间交流是支撑两国关系的基础

安倍晋三在答问中指出,日中

两 国 自 邦 交 正 常 化 以 来 ,政 府 层

面,以及民间、地方、企业等各个层

面,都在不断全面深化友好合作。

民 间 交 流 是 支 撑 两 国 关 系 的 基

础。他去年访华时与李克强总理

将今年定为“日中青少年交流促进

年”,并一致同意在今后 5 年内实现

3 万人规模的青少年交流。迄今为

止,约 230 多项活动被纳入日中青

少年交流促进年项目之中,日中共

约 27 万多人已经参与其中。目前

日中两国青少年交流开展得如此

活跃,的确可喜可贺。

安倍晋三表示,明年夏天,东京

将举办奥运会及残奥会;2022年,北

京也将举办冬季奥运会及冬残奥

会。明年也是“中日文化体育交流

促进年”。他期待抓住这个机会,促

使两国民间交流取得更大发展。

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

安倍晋三在答问中指出,在习

近平主席出席今年 6 月二十国集团

大阪峰会时,与会各方达成了“有

关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的 G20 原

则 ”。 遵 循 该 原 则 所 具 有 的 开 放

性、透明性、经济性、债务可持续性

等国际社会之共同理念,推动在第

三方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他希

望推进的,不仅是日中两国,而且

也是第三国能够获益的“三赢”的

企业间合作。

安倍晋三指出,去年 5 月,他和

李克强总理就共同设立跨部门、官

民联合的“关于推动在第三方开展

日中民间商务活动委员会”,并就

在他访华时举行旨在向民间企业

提供交流机会的“日中第三方市场

合作论坛”达成一致。现已在两国

民企等之间签署了 52 项合作备忘

录,该项合作的落实工作正在取得

进展。

关于创新和知识产权合作

安倍晋三在答问中指出,去年

10 月,为了探讨两国在创新与知识

产权领域的合作,他和李克强总理

就建立日中创新合作对话达成了

一致。据此,今年 4 月在北京举行

首次对话,双方就创新与知识产权

等领域的合作和课题等事宜交换

了意见。今后将继续利用好该对

话机制,进一步探讨具体的合作方

式。

安倍晋三表示,为了以健全且

可 持 续 性 的 方 式 推 进 创 新 合 作 ,

需要对知识产权领域等的环境加

以 完 善 ,同 时 也 需 要 相 互 就 对 方

国内制度和政策加深理解。通过

该 对 话 机 制 ,日 方 将 继 续 加 深 与

中方的讨论和交流。在能够让日

中 两 国 ,乃 至 地 区 和 全 世 界 获 益

的 创 新 与 知 识 产 权 领 域 ,推 动 合

作发展。

(本报东京12月 21日电)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前接受中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

希望此行能够成为进一步牢固日中关系纽带的契机本报驻东京记者 张冠楠

最近,如何看待中国及如何处理

对华政策的辩论再度成为澳大利亚舆

论的焦点,部分政客及安全部门势力

与澳大利亚国内部分媒体再度兴风作

浪,借助个别诈骗犯所谓的“投诚”炒

作中国威胁与政治渗透,为本来有望

转圜的两国关系蒙上新的阴影。对

此,不少学者纷纷在当地媒体撰文批

判澳国内过去一段时间掀起的“中国

间谍威胁”和“中国威胁论”,呼吁莫里

森政府冷静客观管理对华关系。

悉 尼 大 学 现 代 历 史 学 教 授 詹 姆

斯·科伦日前在《澳大利亚金融评论

报》上刊文指出,澳大利亚国内当前存

在的问题是,煽动所谓“中国威胁论”

不仅已沦为典型的红色恐惧症,还演

变成了恐惧偏执症。澳大利亚必须清

楚地认识到,澳必须继续坚定地保护

其制度、技术、数据和人民等免遭外国

干涉,而且澳过去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但炒作惧华和排华心理对我们制定平

衡的外交政策非常不利,“我们目前又

一次非常接近被告知应当开始看看床

底下有无威胁的地步”。

科伦表示,尽管澳大利亚总理莫

里森公开表示他没有将中国视为战略

威胁,但澳情报部门以及媒体都不断

向相反方向推进,理性、客观管理澳中

关系的机会瞬间消失。当前澳大利亚

处理对华关系已缺乏理性与客观公

正,战略情报界充斥着意识形态歧视,

外交界的影响持续下滑。2016 年以

来,澳大利亚关于中国的辩论就此起

彼 伏 ,过 去 几 周 发 生 的 情 况 尤 为 明

显。澳安全情报局前局长邓肯·路易

斯竟然公然叫嚣中国正准备接管澳大

利亚,其甚至认为澳大利亚终将有一

天会醒悟并发现我们的决策并不符合

澳国家利益。有些人则炫耀在应对中

国威胁方面澳大利亚现在已走在了美

国的前面。一些部长和高官们现在也

公开表示需要加大前任政府制定的外

国影响透明法的实施力度,不少媒体

也报道说,组建新的情报特别行动小

组事实上已使澳大利亚步入战争。自

由党后排联邦众议员海斯蒂甚至在中

国间谍“投诚”案正式评估出炉前就公开呼吁政府给予这位所谓的中国

间谍政治避难,更有甚者,海斯蒂随后竟然发表更为激进言论,呼吁西

方国家对中国发动政治战。科伦强调,澳国当前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

论”削弱了我们一直捍卫的民主制度。

专栏作家杰克·沃特伍德日前也在《堪培拉时报》撰文指出,澳国内

渲染中国“间谍威胁”言过其实。沃特伍德表示,中国政府及企业试图

了解澳大利亚国家、州和地方政府等经济部门的决策等,这与澳大利亚

企业领导人与另一家企业竞争时所作所为如出一辙,同时他们在堪培

拉的行为又与任何一国的企业经理或特使所作所为大同小异。

沃特伍德指出,澳大利亚国内目前关于中国威胁或情报活动的说

法大行其道,但仅凭此并不意味着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敌意出现了任何

高涨。我们是受青睐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很多中国人购买房地产的地

方。诱发“中国威胁论”和“间谍威胁”等言论的,是美国对中国发动的

贸易战以及许多澳大利亚舆论领袖总是附和美国反华言论的倾向,而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我们软弱无能的外长以及软弱的外交贸易

部。 (本报堪培拉12月 21日电)

澳学者撰文批判

澳国内﹃中国威胁论﹄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王传军

英 国 议 会 下 院 20 日 投 票 决

定,原则通过“脱欧”协议相关法

案,以确保英国在明年 1 月底“脱

欧”。

分析人士认为,此举为英国如

期“脱欧”进一步扫除了障碍,但该

法案明确禁止政府延长截至明年

年底的“脱欧”过渡期,这意味着若

届时英国无法与欧盟达成贸易协

议,将面临无序“脱欧”风险。

约翰逊展现“脱欧”决心

议会下院 20 日以 358 票支持、

234 票反对的表决结果原则通过

“脱欧”协议相关法案。当天进行

的是二读投票。按规程,法案在二

读原则通过后随即进入委员会审

查阶段,最终投票预计将在明年 1

月举行。

该法案的基本内容是此前英

国首相约翰逊与欧盟达成的“脱

欧”协议相关内容,法案旨在以法

律形式落实该协议。

英国“脱欧”事务大臣斯蒂芬·

巴克利称 20 日为英国“历史性的

一天”。他表示,英国人在刚刚结

束的议会下院选举中明确表达了

希望尽早“脱欧”的意愿。

分析人士指出,“脱欧”协议相

关法案获得通过是意料中事。约

翰逊率领的保守党在选举中获得

议会下院绝对多数席位,而选前所

有保守党候选人已承诺,一旦当选

将在议会对“脱欧”协议的投票中

支持约翰逊。

今年 10 月,议会下院曾原则

通过一份“脱欧”协议相关法案,但

约翰逊政府随后撤回该法案。与

10 月份的法案相比,20 日通过的

法案新添了禁止政府延长“脱欧”

过渡期的内容。

英国舆论认为,约翰逊推动议

会以法律形式禁止延长“脱欧”过

渡期,一方面是向投票支持保守党

和支持“脱欧”的选民展现他的“脱

欧”决心,另一方面是为打消外界

对他会否转向“软脱欧”立场的猜

测。约翰逊坚信,展现强硬立场有

助于推动英欧双方抓紧时间达成

贸易协议。

贸易谈判时间或不足

保守党在竞选中承诺,将于明

年 1 月 31 日前“脱欧”,且“脱欧”过

渡期不超过 2020 年底,明年内将

与欧盟磋商自由贸易协议。约翰

逊称,禁止延长“脱欧”过渡期将带

来更多确定性,防止谈判一拖再

拖。但禁止延长“脱欧”过渡期意

味着,若英国政府届时无法与欧盟

达成贸易协议,无序“脱欧”将不可

避免。

根据目前安排,英国将于明年

1 月 31 日正式“脱欧”,英欧关系随

后进入过渡期,暂时维持现状,以

便双方就“脱欧”后全面贸易关系

达成协议。过渡期定于明年 12 月

31日结束。

分析人士认为,“脱欧”过渡

期不再延长,意味着英国和欧盟

必 须 在 11 个 月 内 完 成“ 脱 欧 ”后

贸易关系谈判。这一谈判涉及贸

易、渔业、安全和外交政策合作等

方方面面,难度不小。届时,若英

欧未能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双方

将退回到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进

行贸易,这对互为重要贸易伙伴

的英国和欧盟将是一个两败俱伤

的结果。

欧盟近年来与其他经济体达

成自贸协定的谈判过程基本不少

于 3 年。欧盟“脱欧”谈判首席代

表巴尼耶曾多次警告说,不可能在

11 个月内与英方达成全面的自由

贸易协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

莱 恩 也 对 英 国 在 2020 年 底 结 束

“脱欧”过渡期提出质疑,认为留给

双方谈判的时间太少。

(新华社伦敦 12 月 20 日电

记者桂涛)

英国无序“脱欧”可能性增大

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即将

于 12 月 24 日在成都举行。中国总

理李克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韩

国总统文在寅将在中国这座西南名

城再度相聚,共同商谈和规划中日

韩三边合作的新议程。在当前国际

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三国领导

人的此次会晤,不仅意义重大、更是

责任重大。国际社会翘首期待 2019

年东亚峰会能够及时展示三国团结

与合作的“东亚力量”。

中日韩三国分别是亚洲经济的

前三强,在全球也分别排在第二、第

三和第十一位。中日韩三国撑起的

东亚经济,更是已经开始媲美北美

和西欧,成为全球经济的三大中心

之一。2018年,中日韩三国 GDP 总

和,已经达到 20.2万亿美元,与美国

2018年 GDP 总额 20.49万亿美元相

比已经不相上下。2019年是中日韩

东亚合作正式启动 20 周年。这 20

年间,三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产业投

资、人文交流和游客人数都取得了

重大进展。2018 年,日本全年吸引

外国游客超过 3000 万人,其中四分

之一来自中国。近年来虽然中韩因

为“萨德问题”而使得中国访韩游客

人数下降,但 2018 年中韩人员往来

仍然达到了 947.1 万人次的规模。

其中韩国来华 419.3万人次,中国内

地 居 民 赴 韩 527.8 万 人 次 。 截 至

2018年年底,韩国在华留学生约 6.7

万名,中国在韩国留学生 6 万人,均

居对方国家留学生人数之首。韩国

还开设有 23家孔子学院和 5家孔子

课堂。

三国之间活跃的贸易往来,更

是为全球化进程注入了空前活力。

中国稳居日、韩最大贸易伙伴,日、

韩两国是中国第二和第三大贸易伙

伴国。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18 年

中日贸易总额达 3537.7 亿美元,同

比增长 7.4%。日本对华出口占日本

出口总额的 19.5%;2018 年日本从

中国的进口达到 1735.4 亿美元,占

日本进口总额的 23.2%,中国稳居日

本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据我国海关

统计,2018 年中韩双边贸易规模达

到 3134 亿美元,占韩国对外出口总

额的近 25%;中日韩三国关系在世

界自由和开放的贸易进程中的地位

不断攀升。根据 2019年 4月世界贸

易组织发表的全球贸易报告,2018

年全球贸易总额达到 39.34 万亿美

元。中日韩三国的贸易额占全球贸

易总额 20%。如果中日韩三边自贸

区能够稳步推进,将给三国经济带

来从产业结构互补、市场要素叠加

以及加速东亚产业链和价值链升级

的诸多利好因素。

美国政府发动贸易战以来,严

重干扰和打击了全球和区域经济稳

定与正常发展的进程。中日韩三国

都 深 受 美 国 贸 易 战 的 消 极 影 响 。

2019 年以来,韩国对外出口 10 个月

连续下降,日本对外出口连续 9 个

月下降。安倍政府已经在 12月 6日

宣布了 26 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

划。韩国的经济形势也下降到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增速的最

低点。虽然日美已经签署了双边自

贸协定,但韩美自贸协定还在谈判

进程中,韩国对美汽车出口面临着

特朗普政府加税的压力。尤为重要

的是,中日韩三国都是全球经济中

重要的“外向型”经济体,而美国对

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的挑战和伤

害,给三国经济的未来都在带来不

确定性。近日,由于世界贸易组织

仲裁机制被美国瘫痪,韩国不得不

撤回了原本想要对世界贸易组织提

起的商业仲裁案。事实上,稳定开

放、公平和自由的国际经济秩序、恢

复世贸组织作为国际贸易规则制定

和争议裁决的权威多边机制的功

效,推动在贸易、经济和科技全球治

理能力建设过程中的各国共同发

展,已经成为中日韩三边合作重要

的新动力。

2019 年对中日韩关系来说,同

样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三国对改

善和发展彼此关系的政治意愿和热

情都在明显上升。三国精英高度意

识到推进东亚合作进程对彼此国家

发展、稳定和全球繁荣的重要意义;

安倍首相在 9 月初的日本参议院会

议上,多次提到改善日中关系的重

要性,强调要将日中关系带进“新时

代”。忧的是韩日贸易争议爆发,双

方取消了各自给对方的贸易优先待

遇,日本甚至威胁要对韩国进行高

科技半导体产品的出口限制。日本

对华为 5G 技术和产品也公开采取

了排斥的立场。在中美关系持续进

入恶化的战略竞争态势之后,作为

美国的军事盟国,日韩在对华政策

上的既要维系“经贸倚重”,又要保

持“战略距离”的“两面性”做法,也

表现得相当明显。

然而,面对世界局势发展的严

峻性和各国内部发展出现的新压

力,中日韩三国合作的动因和内在

活力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变得清

晰和强劲。

首先,三国对于国际秩序的稳

定和恢复自由、开放、多边主义合作

进程都具有共同利益。美国的挑战

不仅针对中国,同样也指向日本和

韩国。东亚作为全球经济的三大重

心之一,中日韩作为 21 世纪亚洲力

量的代表,有责任通过中日韩首脑

峰会,为全球秩序的稳定和向自由、

开放进程的回归,清晰而又坚定地

发出“东亚声音”。

其次,三国经济合作的深入和

有效离不开对一个稳定、开放和规

则基础上的地区秩序的建设和发

展。美国政府所采取的强硬而又蛮

横的对华战略对抗举动,不利于东

亚的稳定,更可能因为美国自身的

印太战略利益甚至绑架和牺牲亚太

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这

需要唤起中日韩共同的政治和战略

警觉。

再次,东亚地区悬而未决的朝

核问题和半岛和平进程,更是无法

离开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合作与协

调。中俄两国已经在联合国提议在

适当照顾朝鲜发展和安全利益的同

时推进朝鲜的弃核进程,但美国仍

然坚持只有朝鲜实质性弃核之后才

能松动对朝鲜的制裁。此次三国领

导人在成都会晤,是三国共同协商

和协调对朝政策的重要契机。在实

现半岛无核化、务实推进半岛和平

进程的问题上,中日韩三国需要展

示三国可以分享的战略眼光和责任

担当。

总之,即将开始的第八次中日

韩领导人会议值得期待。安倍首相

和文在寅总统在参加峰会之际来北

京展开中日、中韩首脑会晤的安排,

更将为三国合作延续首脑会晤发挥

战略引领作用的强大机制。21世纪

亚洲的和平与繁荣,从来没有像今

天这样,呼唤中日韩三国的团结、

合作与凝聚。

(作者系南京大学国际问题研

究院院长)

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前瞻

以“东亚力量”呼应世界潮流□ 朱 锋

图①:10 月 19 日 ,在 日 本 东 京 ,可 越

(中)在课上给在日华人二代小朋友们

发宣纸,为水墨画课程做准备。

图②:5 月 25 日,在中国北京世界园艺

博览会“韩国国家日”活动中,演员在

妫汭剧场进行韩国国家日的表演。

图③:11 月 7 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

博览会上,来自日本长崎鱼市株式会

社的专业切鱼师傅现场解体一条 70 公

斤的蓝鳍金枪鱼,吸引大量参观者观

看、品尝。 新华社发①①

②②

③③

火热的中日韩人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