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尋尋尋尋‧尋尋尋尋 1928 尋 尋尋尋尋尋尋尋尋尋尋尋 尋尋尋尋尋尋 尋尋尋尋尋尋尋尋 尋尋尋尋尋 「」 ,,, 1826 尋 尋尋尋尋尋尋尋尋尋尋尋尋尋尋 ,, 尋尋尋尋尋尋尋尋 尋尋尋尋尋尋尋尋 「」 2004 尋 尋尋尋尋尋尋尋尋尋尋尋尋尋尋尋 ,,, 尋尋尋尋‧尋尋尋尋 尋尋尋 尋尋尋尋尋尋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 Upload
    nonnon

  • View
    1.564

  • Download
    1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尋夢劍橋‧追夢牛津1928 年,多愁善感的詩人徐志摩,在劍橋尋夢,寫下了會炙人口的「再別康橋」1826 年,年輕的路易斯卡羅在牛津追夢,寫下了家喻戶曉的「愛麗絲夢遊仙境」

2004年,齒危髮禿的我,追隨大師的足跡,尋夢劍橋‧追夢牛津陳炳昌

英國行系列二

Page 2: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留給後世對劍橋無限的想像和憧憬,究竟是怎樣一個古老學府,讓他「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沒有遺憾地離開這個伴他度過年少輕狂的知識殿堂?閒適優雅的康河是原因之一, 800 年劍橋學術薰陶之風與劍橋人孜孜向學的堅毅精神,更是劍橋引人入勝之處

Page 3: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緩緩流動的康河水,中世紀所建的古老建築讓人發思古幽情,河畔青蔥翠綠的草地以及隨風搖曳的垂柳,河面上小橋以優雅姿態橫過,這種種賦予劍橋一種優雅浪漫中又帶有無限詩情的魅力

數學橋

Page 4: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輕輕的我走了, 軟泥上的青荇,正如我輕輕的來;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我輕輕的招手, 在康河的柔波裡,作別西天的雲彩。 我甘心作一條水草。 那河畔的金柳, 那榆蔭下的一潭,是夕陽中的新娘;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波光裡的艷影, 揉碎在浮藻間, 在我心頭蕩漾。 沉澱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悄悄的我走了,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正如我悄悄的來。滿載一船星輝, 我揮一揮衣袖,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不帶走一片雲彩。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最著名的詩作之一, 1928 年,徐志摩重遊劍橋舊地,勾起他無限的懷思,在歸途的海上吟詠而成的

Page 5: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徐志摩的跫音輕輕響起,再一次駐足於康橋,康橋的一景一物都讓他眷戀難捨,盼望能沉溺於康河的柔波。但,他已無法恣意輕狂,千言萬語,千情萬緒,頓時化為一片沉默,沉默道盡「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裏用四周景物來襯托出內在的情緒翻騰,十分悲愴,詩人將載著滿船的星輝悄悄地向康橋告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詩人瀟灑地來,又瀟灑地走了,什麼都不帶走,一如他對生命的灑脫 。

徐志摩:「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康河,我敢說是全世界最秀麗的一條水。」

Page 6: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三環洞橋是康河上最古老且最美的一座橋,徐志摩以其擅長的浪漫、華美言詞來描摹:它只是怯伶伶的一座三環洞的小橋,它那橋洞間也只掩映著細紋的波粼與婆娑的樹影,它那橋上櫛比的小穿欄嶼欄節頂上雙雙的白石球,也只是村姑子頭上不誇張的香草與野花一類的裝飾

1926 年 1月 15 日徐志摩在這裡寫下了《我所知道的康橋》

那一年,康橋因遇見了徐志摩,而得以記錄下它永恆美麗的面貌,亙古流傳

Page 7: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揮一揮衣袖,瀟灑地不帶走一片雲彩,但輕輕的走了後,卻遺落一地的詩篇。〈再別康橋〉就是這個永遠的夢,永恆的留住一九二八年的徐志摩與他的康橋,也永恆的留住每一代人所渴望的尋夢園

Page 8: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劍橋的康河是一個讓陽光戀棧、更讓雲彩徘徊、讓詩人嘆詠的地方

Page 9: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國王學院 (King`s College)是劍橋大學內最有名的學院,於 1441 年由英王亨利六世所創,已有接近六百年歷史

Page 10: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我懷抱著朝聖者虔誠的心情而來,在國王學院「青草更青處」,踏著諸多偉人曾經踏過的土地,徜徉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終於明白了徐志摩的感受

Page 11: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國王學院內著名的「國王學院禮拜堂」,最能代表劍橋大學的榮光,美侖美奐的哥德式華麗建築,天花呈扇形及鑲有廿五塊彩色玻璃,充滿十五世紀的色彩

Page 12: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三一學院是劍橋的學術菁英所在,共出過 28位諾貝爾獎得主,學院內的廣場是全世界最大的大學廣場,學院大門上有創立者亨利八世的雕像

Page 13: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三一學院作育英才無數,畢業生中不乏享譽全球的名人﹐例如牛頓﹑法蘭西斯﹑培根﹑拜倫以及查爾斯王子等人都是從這裡培養出來的

Page 14: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三一學院鳥瞰

Page 15: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皇后學院 (Queen’s College): 由於創立者是亨利六世的妻子瑪格麗特與愛德華四世的妻子伊莉莎白二位皇后﹐因此被稱為「皇后學院」﹐學院後面的「數學橋」 (Mathemetical Bridge) 以幾何學構造而聞名

Page 16: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劍橋大學的「嘆息橋」位於聖約翰學院 (St. John‘s College)旁,建於 1831 年。「嘆息橋」是一座古老的石頭拱橋,用灰色方磚砌成。整座橋是一封閉的走廊,走廊兩邊有雕花長窗,站在窗臺旁便可觀看康河美麗的風景。以前,這座橋是學生宿舍到考場的必經之地,在嚴厲到苛刻的考試制度下,凡經過此橋的學生都為自己的考試擔憂嘆氣,橋也因此得名。現在,在充滿朝氣的劍橋校園,「嘆息橋」已經聽不到學生的嘆息了。

義大利威尼斯的嘆息橋當年是連接監獄的步道,走過嘆息橋就是象徵失去自由,劍橋學子為何也要嘆息 ......

Page 17: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牛津位於泰晤士河與查威爾河匯流的綠色山丘,是英國最古老的田園都市。擁有 45所由 12 世紀開始創建的優美學院,使得牛津被暱稱為夢幻尖塔之城,此地也是著名的「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誕生地

Page 18: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卡法克斯塔是牛津的地標,人來人往十分熱鬧,這座鐘塔是建於 1032年的馬丁教堂唯一現存的建築物,牆上的機械鐘塔每隔 15分鐘會有人偶跳舞報時。遊客可沿著階梯登上塔頂,眺望牛津優美的市街景緻

Page 19: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牛津是一個充滿文藝氣息的古城,牛津大學的每個學院,都有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壯麗中帶有一份莊嚴,創新中又孕育著古典氣質,它與劍橋一樣享有舉世聞名的學術地位,卻沒有劍橋給人的繁華感覺,牛津沉靜美,所帶給人的感覺是很舒服的

Page 20: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基督教會學院內有牛津最大的方庭 Tom Quad,極為壯觀威嚴基督教會學院 (Christ Church Cathedral)是牛津最大、最宏偉、最優美的學院。 1525年渥西主教創立了這座學院,他的尖帽正是該學院的校徽

Page 21: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哈利波特電影中全員集合的大會堂,就在這建於 1529 年的牛津「基督教會學院」的大餐廳內拍攝,想像哈利波特與榮恩、妙麗坐在長條桌上,在此嘰嘰喳喳個不停的場景,高聳的天花板與溫暖的小桌燈,另有一番古樸爾雅風味

Page 22: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萬靈學院院創立於 1438 年,校園和庭園都保存著建校之初的景象,是牛津眾多大學城中,唯一沒有大學生的學院,該學院只有研究生

Page 23: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萬靈學院 (All Souls College)鳥瞰

Page 24: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聖約翰學院 (St. John’s College),創立於 1555年,現任英國首相布萊爾即畢業於該學院法律系

Page 25: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聖艾德盟學院 (St. Edmund Hall)l, 1957年才成為學院,在此之前,它一直是中古時代碩果僅存的宿舍

Page 26: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新學院建於 1397年,現今的學院制度與導師制均肇始於此,新學院是牛津實行導師制的第一個學院,它的教堂和唱詩班都很有名

Page 27: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哈特福學院位於牛津市中心,著名的牛津「嘆息橋」就是連接哈特福學院及新學院,是每一位遊客都會拍照留念的地標。至於牛津學子為何也要嘆息?無人知道,難道過了這個橋也就要去考試了嗎 ...

Page 28: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拉德克里夫之家是為了蒐藏 17世紀的醫師約翰‧拉德克里夫龐大的藏書,以他的遺產興建的圖書館,建於 1749 年,目前為牛津大學波德里安圖書館的分館聖瑪莉教堂擁有建於 13世紀的尖塔,是牛津最具代表性的教堂,塔高 62M,內部有螺旋梯直達塔端,由此可觀賞牛津市區優美的街景

Page 29: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包德連圖書館 (Bodleian Library) :是牛津大學最大的圖書館,包德連是英國的外交官,摩頓學院的院士,他在原先的圖書館因貧困而關閉之後,將之重新建造

Page 30: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劍橋與牛津

牛津的艾希莫林博物館 (Ashmolean Museum)是英國最古老的公立博物館,館藏有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法國現代繪畫作品,及荷蘭靜物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