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院體育學系運動教練碩士班 碩士論文 Master Thesis Graduate School of Sport Coaching Science College of Education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以德菲法探討影響 SBL 超級籃球聯賽發展因素 Using the Delphi Method to Explor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BL 指導教授:唐慧媛 Advisor: Professor Hui-Yaun TANG 協同指導教授:魏香明 Co-advisor: Professor Shiang-Ming WEI 研究生:吳奉晟 Graduate Student: Feng-Chen WU 中華民國 103 6 June 2014

SBL 超級籃球聯賽發展因素 - ir.lib.pccu.edu.twir.lib.pc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28089/2/fb140905154229.pdf · i 以德菲法探討影響sbl 超級籃球聯賽發展因素

  • Upload
    others

  • View
    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院體育學系運動教練碩士班 碩士論文

    Master Thesis

    Graduate School of Sport Coaching Science College of Education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以德菲法探討影響 SBL 超級籃球聯賽發展因素

    Using the Delphi Method to Explor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BL

    指導教授:唐慧媛 Advisor: Professor Hui-Yaun TANG

    協同指導教授:魏香明 Co-advisor: Professor Shiang-Ming WEI

    研究生:吳奉晟 Graduate Student: Feng-Chen WU

    中華民國 103 年 6 月 June 2014

  • i

    以德菲法探討影響 SBL 超級籃球聯賽發展因素

    2014 年 6 月 研究生:吳奉晟

    指導教授:唐慧媛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 SBL 超級籃球聯賽發展因素,以質化研究設計透

    過德菲法專家訪談蒐集資料。本研究邀請 21 位在不同領域參與國內籃球

    運動推展的專家組成德菲小組,藉由三輪問卷反覆訪談調查,針對 SBL 超

    級籃球聯賽發展影響因素提出評論意見。經彙整訪談結果,參與德菲研究

    的專家共提出二十一項與影響 SBL 超級籃球聯賽發展的議題。絕大多數受

    訪者認為:SBL 制度規範未能落實、執行單位組織不健全、缺乏有效行銷

    宣傳策略、球團專職與專業人力不足、以及缺乏專職裁判制度,為現階段

    影響 SBL 發展的主要關鍵因素。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結論與建

    議,提供政府單位及民間企業組織作為未來 SBL 推廣策略及改善台灣職業

    籃球發展環境之參考。

    關鍵詞:職業籃球,超級籃球聯賽,影響因素,德菲法

  • ii

  • iii

    Using the Delphi Method to Explor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BL

    June, 2014 Student: Feng-Chen WU

    Advisor: Hui-Yuan TANG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prompted by the stagnation facing Taiwan in promoting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possibl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BL (Super Basketball League).

    A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was employed and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the

    Delphi method. Three iterative rounds of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elicit

    professional opinions and refine the views from the Delphi panel (n=21).

    Twenty issue were identified by the panel to be potential factors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SBL. The majority of the panel

    members rating: The failure to implement institution regulation, unsou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the lack of effective marketing and

    promotional strategies, the shortage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npower, and

    the lack of full-time referee system, as top five critic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SB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Delphi study,

    recommendations were made to provide strategic directions and to enhance the

    SBL development and Taiwan’s future progress of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Key words: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SBL, factors, Delphi technique

  • iv

  • v  

    謝誌

    五年前剛進運教所時,還懵懵懂懂的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做研究,只知

    道跟著同學一步一步做,一點點學習接觸新的一切,是一種興奮、緊張又

    恐懼的複雜心情,因為程度不足,在很多地方都需要老師及同學們的幫助,

    才得以完成這篇論文。

    首先在此特別感謝唐慧媛老師對我的充分的耐心與指導,從一開始題

    目的選定、研究的方向、建立架構、蒐集文獻、研究方法選擇及操作、發

    送問卷、結果分析與討論及寫作的技巧方面都給予相當大的幫助,才能有

    這篇論文的產生。因為本身兼職是運動員,在時間上配合不易及學識方面

    有很大的不足,唐老師還是細心的教導及幫助,讓我在這些日子成長了很

    多,另外在做人處事方面,也學習到很多人生道理及人與人間相處的方式,

    對於未來不管在任何領域都受益良多。

    另外感謝魏香明老師、李鴻棋老師、陳文雄老師,都曾在專業領域上

    給予我充分的知識及建議,啟發我對於研究的興趣及動力。感謝林正常所

    長、陳盈文老師、陳嘉遠老師、在就學這幾年的指導及幫助。

    最後感謝我的同學謝旻凱、劉幼華在我論文的研究上給予很多的幫助

    和建議,沒有他們不會有這篇論文的產生,還要感謝餐與本篇論文的 21

    位受訪專家,感謝他們對本篇研究給予充分的意見,才能有這樣完整的成

    果。

    完成這篇論文要獻給我的家人,老爸、老媽、老哥和嫂子,謝謝你們

    對我的包容及照顧,我愛你們!

    謹致於 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碩士班

    中華民國一零三年七月

  • vi  

  • vii  

    目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iii

    謝誌 ………………………………………………………………………….v

    目次………………………………………………………………………….vii

    表次 …………………………………………………………………………ix

    圖次 ………………………………………………………………………….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名詞解釋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台灣籃球運動發展 ………………………………………….…9

    第二節 SBL 的成立與推展現況…………………………………….…17

    第三節 國內籃球運動相關研究 ……………………………………...28

    第四節 德菲法的意涵與特性 ………………………………………...31

    第五節 本章結語 ……………………………………………………...35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37

    第一節 研就架構與流程 ……………………………………………….37

    第二節 研究設計及實施步驟 ………………………………………….39

    第三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3

  • viii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45

    第一節 第一輪問卷訪談分析結果 …………………………………...45

    第二節 第二輪問卷訪談分機結果 …………………………………...59

    第三節 第三輪問卷訪談分機結果 …………………………………...7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85

    第一節 結論 …………………………………………………………...85

    第二節 建議 …………………………………………………………...87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89

    英文部分 ………………………………………………………………92

    附錄

    附錄一 邀請函 ……………………………………………………….93

    附錄二 研究計劃書 ………………………………………………….95

    附錄三 研究計畫參與同意書 ……………………………………….97

    附錄四 德菲法第 1 回合問卷(含書信及問卷)……………………… 99

    附錄五 德菲法第 2 回合問卷(含書信及問卷) ……………………..101

    附錄六 第 3 回合問卷(含書信及問卷) ……………………………..109

  • ix  

    表次

    表 1.1.1 SBL 超級籃球球聯賽第 1 至 10 季觀眾人數統計表 …………....4

    表 2.1.1 中華職籃比賽單場平均觀眾人次一覽表………………………...15

    表 2.2.1 SBL 歷年球團(球隊)發展演進 ………………………………......24

    表 2.3.1 台灣籃球博碩士論文相關研究列表……………………………..29

    表 2.3.2 台灣籃球相關期刊研究列表……………………………………..30

    表 3.3.1 德菲法邀請及受訪專家群組合一覽表…………………………..40

    表 3.3.2 德菲法三輪問卷訪談執行時程及回收率一覽表 ……………….42

    表 4.2.1 德菲法第二輪問卷訪談結果 ……………………………………69

    表 4.2.2 德菲法第二輪問卷訪談結果排序 ………………………………72

    表 4.3.1 德菲法第三輪問卷訪談結果排序 ………………………………74

    表 4.3.2 SBL 超級籃球聯賽發展影響構面及議題 ………………………77

  • x  

    圖次

    圖 3.2.1 研究架構 ………………………………………………………….37

    圖 3.2.2 研究流程 ………………………………………………………….38

  • 1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籃球運動自1891年由美國春田學院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Dr.

    James Naismith)發明後,經美國在世界各地的推廣,熱愛籃球人士,不分

    種族、國界、年齡與社會階層,早已遍及五大洲(陳榮章,1997)。美國

    職業籃球協會(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簡稱NBA)是當今世界上

    最著名的運動組織之一,NBA舉辦的系列比賽,被譽為全球最頂尖的籃球

    殿堂,NBA每年的球季賽事,吸引數以萬計的球迷觀眾,在各地掀起觀賞

    籃球比賽的熱潮(莊鎮安,2007)。

    籃球運動在台灣,從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先是受到軍方人士的帶

    動,加上教育單位的支持及各級學校的大力推展,也已擁有廣大的群眾基

    礎(莊俊喬,2008)。近年的調查報告顯示,無論是在參與運動人口或是

    觀賞比賽人數,籃球運動是民眾的最佳選項,在校園更是主流運動,深受

    青年學子的喜愛。教育部(2000)針對大專院校及國(高)中學生實際參與

    休閒運動狀況及期望參與運動項目的調查報告即指出,籃球運動是台灣學

    生的最愛,在所有運動參與的選項中高居首位(徐耀輝,2005)。行政院

    體育委員會在2007年台灣運動人口調查統計亦顯示,國人在觀賞性運動的

    參與人數,以籃球排名第一(李姿萍,2008;謝靜瑜,2011)。

    國內籃壇受到NBA職業籃球風潮的影響,在1994年曾經由民間企業團

    體及熱心籃球人士共同策劃籌組「中華職業籃球股份有限公司」,經向經

  • 2  

    濟部登記核准成立,對外以「中華職業籃球聯盟」(Chinese Basketball

    Association,簡稱CBA)為號召,由工商企業團體組成的宏國(象)、裕隆(恐

    龍)、泰瑞(戰神)及幸福(豹)等四支球團(球隊),並在CBA成立的同年11月正

    式展開第一個球季(黃文聰,2009)。CBA的成立,不但提供國內籃球選

    手一個得以一展身手的舞台,為台灣職業籃球運動發展立下重要里程碑。

    CBA草創初期,透過廣告包裝與行銷策略的運用,吸引數以千計的球

    迷進場觀賽,盛況空前。次年,在四支球團既有的基礎下,進而有宏福(公

    羊)和達欣(虎)兩支球隊成立加入賽事。籃球運動與企業組織的成功結合,

    加上屬地化政策的啟動,CBA一度展現將職籃推廣至台灣每一個角落的企

    圖心。唯好景不常,CBA在邁入第五個球季後,由於缺乏職業運動經營理

    念,加上轉播權利金談判破局、比賽場館設施老舊無法滿足觀眾需求、觀

    眾人數逐年減少、贊助廠商對CBA未來發展堪慮及部分球團傳出財務危

    機…等問題,在面臨前述困境無法迎刃而解的情況下,終在1999年3月宣

    告停賽解散,台灣的職業籃球的推展,也至此劃下休止符(文大培,2010)。

    CBA宣布停賽後,台灣籃壇度過將近四年沒有職業賽事的低潮期,連

    帶使籃球運動在台灣的推展面臨更大的挑戰。同一期間,由教育部仿照美

    國大學運動聯盟(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簡稱NCAA)聯

    賽模式,在高中及大專院校推行的「中學籃球聯賽」(High School Basketball

    League,簡稱HBL)及「大專籃球聯賽」(University Basketball Association,

    簡稱UBA),卻受到廣大學生族群的狂熱支持(謝旻凱,2010)。行政院體

    育委員會(以下簡稱體委會,自2013年起以併入教育部改制為體育署)有

    感於籃球運動在國內擁有的廣大群眾基礎及推動職業籃球賽事的必要

    性,主動協調「中華民國籃球協會」(以下簡稱籃協)籌組職籃推動小組

    研擬可行推動方式(楊佳儒,2008)。

  • 3  

    2003年4月在體委會與籃協的共同策動下,委託時任立法委員的鄭志

    龍擔任召集人,邀請七支男子社會甲組球隊代表共同組成「中華民國超級

    籃球聯賽推動小組」,並在同年5月的籃協常務理監事會議決議通過,在

    現有的籃協架構之下增設「超級籃球聯賽委員會」,該委員會由體委會、

    籃協及甲組球隊代表及社會公正人士共同組成;定名為「SBL超級籃球聯

    賽」(SBL英文全稱為Super Basketball League)的系列比賽,在SBL委員

    會的籌劃下,於2003年11月正式展開第一個球季。SBL超級籃球聯賽被視

    為是目前國內最高等級的賽事,由籃協主導經營,其理想是以「半職業」

    起步朝向「職業化」邁進(莊俊喬,2007)。

    二、研究動機

    SBL超級籃球聯賽自2003年開打以來,至今已邁入第11個年頭。儘管

    草創初期,獲得體委會在籌組球隊經費補助及維修比賽場地設施的實質協

    助,然而在執行單位(籃協)的慘澹經營下,檢視10年來的推動成效,並

    不如預期理想。體育暑2013年統計數據顯示,SBL超級籃球聯賽的票房及

    觀眾人數,自2007年進入第五個球季後開始逐年下滑(詳見表1.1.1)。

    近年來,超級籃球聯賽委員會(以下簡稱SBL委員會)與執行單位因

    體制上的權責不清,導致互動關係生變,球團構思「自立門戶」籌組職籃

    聯盟的傳聞不斷。此外,因SBL選秀制度規範不明,產生球團間「球員爭

    奪戰」的紛爭;而SBL明星球員也時而因對所屬球隊合約薪資不滿,試圖

    前往大陸另謀發展(朱彥碩,2008年6月20日)。部分SBL球員也因在球場

    內或場外缺乏自律而引發的負面新聞。姑且不論以上種種現象是否成為近

    年票房及觀眾人數每況愈下的導因,SBL超級籃球聯賽長期以來因體制及

    運作的潛在問題,將使國內推動職業籃球的前途堪慮。

  • 4  

    表1.1.1 SBL超級籃球球聯賽第1至10季觀眾人數統計表 年度 比賽場次 購票人數 參觀卷人數 合計人數

    第一季 2003/11~2004/3

    熱身賽 7

    61750 66000 127750 例行賽 84 四強賽 6 冠軍賽 3

    第二季 2004/12~2005/5

    熱身賽 7

    78821 67100 145921 例行賽 105 四強賽 5 冠軍賽 3

    第三季 2005/12~2006/5

    熱身賽 7

    91218 60500 151718 例行賽 105 四強賽 9 季軍賽 3 冠軍賽 5

    第四季 2007/1~6

    熱身賽 7

    116386 68000 184386 例行賽 105 四強賽 9 季軍賽 4 冠軍賽 6

    第五季 2007/12~2008/4

    熱身賽 7

    99353 68000 167353 例行賽 105 四強賽 7 冠軍賽 6

    第六季 2008/12~2009/5

    例行賽 105 72723 68000 140723 準決賽 6

    冠軍賽 7

    第七季 2010/1~2010/5

    例行賽 105 62948 70920 133868 準決賽 10

    冠軍賽 6

    第八季 2010/12~2011/4

    例行賽 105 62459 60770 123229 準決賽 9

    冠軍賽 5

    第九季 2011~2012

    熱身賽 0 未售票

    1500 76142 例行賽 105 47654 四強賽 7 14923 冠軍賽 4 12065

    第十季 2011~2012

    熱身賽 0 未售票

    1500 61923 例行賽 105 29897 四強賽 7 9469 冠軍賽 6 21066

    總計 1197 780723 532290 1313022 資料來源: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99年運動統計。

  • 5  

    回顧近年國內職業運動發展的相關研究,其主題多聚焦於職業棒球運

    動;而有關籃球運動的文獻,其主題多以回顧觀點探究國內各級籃球運動

    發展脈絡,例如台灣籃球發展與社會變遷(徐耀輝,2004)、觀賞之行為

    意圖(陳忠誠,2005)、組織賽會之行銷管理(王人生,2005)、播運動與

    大眾傳播媒體之意義和內涵(楊東遠,2005)、觀眾對企業贊助之效益(吳

    正奇,2006)、高中籃球聯賽發展(莊俊喬,2007)、職業籃球發展(莊鎮

    安,2007)、生涯規劃及工作滿意度(何守正,2008)、觀賞環境設施(黃

    恆祥,2007)、運動組織及運動行銷(江忠僑,2007)、滿意度與忠誠度影

    響(楊佳儒,2008;齊璘,2008)、暴力衝突與管理要素(李建坤,2009)、

    消費者背景與特性(李建坤,2009)。基此,本研究將擬以「德菲法」(Delphi

    method) 探討SBL超級籃球聯賽發展的可能影響因素,除了希望在學術上

    擴展國內籃球運動研究領域,在實務上更期許藉由研究成果,提供官方與

    民間組織及關心台灣籃球運動發展熱心人士,更深入瞭解國內推展職業籃

    球的困境與問題。

    本研究所採用的德菲法是一種兼具量化與質性之科技整合研究方

    法,其主要特性在於透過選定專家群,針對設定的研究主題,邀請學者專

    家以匿名方式重複討論。此一研究方法特別重視參與專家的意見回饋及一

    致性的具體共識,尤其特別適用於探討澄清未來的不明情境或探索較具爭

    議性的議題(吳清山、林天佑,2001)。有別於傳統的問卷調查,以進行

    一次問卷調查為原則,德菲法以一連串連續而密集的問卷進行訪談調查,

    不但具有專家參加會議相互溝通的作用,卻不致於因會議商討過程受到權

    威人士引導影響,而產生意見表達上的偏頗(黃俊英,2000;唐慧媛,

    2009)。研究者認為,相較於其他研究方法,德菲法的所建立的「系統化

    的資訊流通」、「匿名的群體決定」及「專家共識決策模式」等特性,將

    使本研究所得結論與成果更具有參考價值。

  • 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 SBL 超級籃球聯賽發

    展的潛在因素,透過德菲法(Delphi method)以專家訪談蒐集資料,經彙

    整各方意見,提出具體研究結果與建議。綜合上述,研究者欲達成的研究

    目的:

    一、 提出 SBL 超級籃球聯賽發展之影響因素。

    二、 提出台灣推動職業籃球之困境與問題。

    三、 根據上述兩項研究結果提出具體結論與建議,提供政府單位及民間

    企業組織作為改善台灣職業籃球發展環境之參考。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 SBL超級籃球聯賽:

    SBL的全稱為Super Basketball League。「SBL超級籃球聯賽」被視為目

    前國內籃球最高等級的比賽,自2003年開始舉辦第一個球季以來,至今已

    邁入第十一個球季,目前有台中璞園、台灣大、新北裕隆、台北達欣、台

    灣銀行、台灣啤酒及金門酒廠等七支球隊參與賽事。此項賽事係以全國籃

    球協下所設置的「超級籃球聯賽委員會」(簡稱SBL委員會)為最高決策

    單位,該委員會由體育署、前述七個球團代表、執行單位(籃協)及社會

    公正人士,共11位代表組成。

    二、 德菲法 (Delphi method):

    德菲法是一種質量並重的研究方法,其進行方式主要由研究者針對特

  • 7  

    定主題,邀請多位專家以匿名方式進行書面訪談,並經由多次意見交換達

    成一致共識後,獲致最後研究結論(唐慧媛,2009)。德菲法自1950年代

    由美國藍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研發作為軍事預測工具以來,從國防研

    究延伸至工商界,許多企業以德菲法作為專家學者意見交流的平台,近年

    來,德菲法在體育運動領域也逐漸獲得研究者的青睞與應用。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SBL發展之影響因素,並應用德菲法之專家

    問卷訪談,分析探討SBL未來發展之可行策略。本研究以邀請關心國內籃

    球運動發展之專業人士及職業籃球相關領域之從業人員組成專家小組參

    與德菲法研究訪談,雖在研究設計上力求完善,並在實施步驟及資料分析

    方面,力求客觀嚴謹,唯基於人力、時間及研究方法上的侷限,可能產生

    下列的限制: (一) 受限於人力與時間,僅針對專家訪談所得資料進行分

    析;(二) 進行訪談所得資訊,可能因受訪者主觀見解,導致訪談結果之客

    觀性不足;(三) 本研究邀請受訪對象僅限於參與籃球運動相關領域的專業

    人士,其研究結論恐無法延伸作為其他運動種類之參考。

  • 8  

  • 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探討本研究相關文獻,作為闡明研究背景、界定研究範圍及建立

    研究架構的基礎,共分為五節。第一節說明台灣籃球運動的源起發展;第

    二節說明 SBL 創始與推展現況;第三節回顧國內籃球運動相關研究;第四

    節為本章結語。

    第一節 台灣籃球運動發展

    一、 源起背景

    籃球在日據時代的台灣並不是熱門運動,但在台灣光復之後,經由一

    群大陸來台的熱心籃球人士大力提倡,使籃球逐漸地普遍發展。籃球運動

    在台灣從 1947 年民國遷台至今,已有 66 年的歷史,是一項歷久不衰的運

    動項目(劉世珍,1994)。此外,政府播遷來台後,籃球運動受到軍方及

    社會大眾的喜愛,也使得本項運動成為最熱門的一項活動之一,從此開啟

    了台灣籃球運動的大門(陳榮章,1997;莊俊喬,2007)。1950 年代是台

    灣籃球運動的輝煌時期,當時最大型的兩種比賽:全省籃球聯賽,介壽盃

    籃球錦標賽場場爆滿,觀眾將整個場館擠得水洩不通。各級社會階層人

    士,以籃球為重要消遣娛樂,人人以打好籃球為無上榮耀,可見當時社會

    大眾對籃球運動的喜愛程度(瞿子清,1961;徐耀輝,2005;莊俊喬,2007;

    黃文聰、林志偉,2009)。

    二、 企業球隊的成立

    1960 年代國內公、私立企業球隊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當時成立的

  • 10  

    球隊有裕隆、公賣金龍、台灣銀行、國泰、台電、亞東籃球隊等(徐耀輝,

    2005)。在這個時期,台灣籃球運動在亞洲嶄露頭角,在第五屆東亞運奪

    冠、1960 年進軍羅馬奧運的盛況,在亞洲籃壇已造成不小的旋風,熱情的

    球迷每逢比賽必將球場擠爆,此時期又將台灣籃球帶至另一個高峰(劉俊

    卿、王信良,1999)。1970 年代,受到會籍問題的影響,國家代表隊無法

    參加國際籃球比賽;也因此,籃協在 1977 年開始舉辦威廉瓊斯盃國際籃

    球邀請賽(William Jones' Cup International Tournament,簡稱瓊斯杯),該

    項比賽成為當時國內籃球迷矚目的焦點,比賽盛況空前,歷經 38 屆歷久

    不衰,對協助台灣的籃球運動推展,具有實質助益。

    三、 HBL 高中籃球聯賽

    我國的高中籃球聯賽,其來源可追朔自英、美、德、日諸國行之有年

    的運動聯賽(邱金松,1990),尤以美國早期的聯賽制度影響最大,其原

    因有二:(一)有組織的體育活動。(二)各種運動對抗賽,以上兩種原

    因進而形成我國運動聯賽的基礎。行政院在1987年第2048次院會中,時任

    行政院院長的俞國華先生指示教育部研訂「國家體育建設中程計劃」,規

    劃舉辦適合青年人的體育競賽活動,藉此啟發全民運動精神(張至滿,

    1988)。基此,時任教育部部長的毛高文先生,也因其個人對籃球運動的

    熱愛,在職期間指示時任體育司司長的張至滿先生參照美國NCAA大學籃

    球賽制,著手規劃及推動校園籃球聯賽(黃嘉汝,2006)。

    1988年5月高中體育運動總會正式成立,負責規劃高中籃球聯賽相關

    事宜,並隨即在同年12月開始舉辦「第一屆高級中學籃球聯賽」(High School

    Basketball League,簡稱HBL)。HBL從1988年開辦的129隊(2167人)到2002

    年其參加隊數及人數增加到291隊(6032人),由此可知HBL受到教育當局

    重視的程度(徐耀輝,2005;莊俊喬,2007)。籃球聯賽制度從此帶動台

  • 11  

    灣籃球運動在學校的發展,對於後來籃球運動的推展也產生莫大的影。

    謝旻凱(2010)指出,高中籃球聯賽的發展可以分為草創期、改革期、

    發展期及轉型期等三個時期,在不同時期的發展,都因國家體育政策的變

    革而有所改變,也因此造就目前高中籃球運動的蓬勃發展。而HBL一路發

    展至今,克服了許多社會文化及現實面的問題,競賽制度從規劃之初的欠

    缺完備,到現在制度上的彈性,的確是經過許多突破,社會贊助資源的投

    入,也是HBL得以順利發展的助力之一。HBL在運動行銷方面的策略,使

    原本單一的學生運動聯賽,開始充滿熱血的澎湃,以及行政管理效率及資

    訊E化的提升,使賽事品質得以提升(謝旻凱,2010)。HBL有效建立競賽

    制度,提高學校參與的意願;合理的競賽制度使校際間透過籃球運動的交

    流,提升校園推廣籃球的風氣。擁有企業贊助的HBL,觀賞人數及參賽隊

    伍逐年增加,比賽的精彩度也逐漸提高,而HBL聯賽本身與學校及企業的

    良性的互動,也創造多贏的局面。

    四、UBA 大專籃球聯賽

    配合國家體育政策,前面提到教育部長毛高文先生指示體育司長張至

    滿推動HBL,同時也仿照美國大學運動聯盟的聯賽模式(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簡稱NCAA),規劃大學校園籃球運動聯賽,1987年「第

    一屆中華民國大專籃球聯賽」(University Basketball Association,簡稱

    UBA),也就是在HBL舉辦的前一年已經如火如荼的展開。101學年度大專

    籃球運動聯賽參與人數高達男生166隊,女生97隊,合計263隊,參賽學校

    共計137校,參賽男生球員,2822人,參賽女生球員,1499人,合計4321

    人(101學年度大專籃球運動聯賽秩序冊,頁23)。

  • 12  

    UBA 在 1987 年起取代原來的大專籃球錦標賽制度。首屆聯賽僅舉辦

    男子組賽事,女子組於 5 年後才開始舉辦(黃正揚、陳淑貞,2006)。從

    1987 年到 1998 年之間,均是由教育部委託大專院校辦理聯賽,直到 1999

    年起,才由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運動總會直接承辦(徐耀輝,1999)。

    UBA 是台灣第一個獲得企業贊助及媒體傳播的大專學生單項運動,隨

    著參賽隊伍數日漸增多,賽制及分組制度開始有顯著地改變。目前分組方

    式為公開組第一級、公開組第二級、一般組 3 個級別,其中又以公開組第

    一級的對戰強度及精彩度最受矚目。原因無他,因為根據 2011 年的競賽

    規程,凡是體育運動相關系所、運動績優生、曾有社會甲組或職業球員資

    格以及曾入選國家代表隊參加國際運動總會舉辦之正式錦標賽者(身心障

    礙比賽例外),都必須參加公開組,公開組第一級是公開組前 16 強的球

    隊才可參加,因此公開組第一級的賽事也就成為國內學生籃球賽事的最高

    殿堂。

    大專籃球聯賽參賽人數近年來不斷上升,但觀眾進場人數成長卻相對

    緩慢,雖校園運動聯賽並無商業利益,但進場觀賽人數多寡,仍是評斷賽

    事受歡迎程度的重要指標(李姿萍,2008)。針對大專籃球聯賽發展至今,

    許多行銷問題也開始顯現出來,根據謝靜榆(2010)指出,UBA目前公共

    關係運作情形,應有之策略為:(一)組織CSI標誌創新化,強調UBA青

    春活力;(二)UBA各校吉祥物建立及商品販售;(三)強化加油團、中

    場活動;(四)鼓勵UBA 各校隊參與社會服務、公益活動;(五)海報、

    宣傳品、大會手冊製作;(六)搭起UBA與大眾傳播媒體的橋樑;(七)

    落實UBA問與答、討論區和聯絡信箱;(八)增設危機處理小組,強化危

    機處理能力。希望透過公共關係的運作,讓更多人投入、接觸UBA,並藉

    由大學生青春活力的號召和感染,使大家參與運動、熱愛運動。

  • 13  

    五、CBA 中華職業籃球聯盟

    台灣在推動籃球運動上曾舉辦過許多籃球比賽,包括:中正盃、新運

    杯、九九杯、全省籃球聯賽、介壽盃、同鄉會祝壽盃、自由盃、社會甲組

    聯賽、UBA大專籃球聯賽以及最著名的威廉瓊斯盃,但是比賽大都屬業餘

    性質或由軍方政府籌辦,而不能算是真正的職業籃球運動組織。受到世界

    職業運動風潮及國內職棒熱潮的引領,國內熱愛籃球運動的熱心人士,開

    始積極籌備中華職籃的成立。此時國內籃球運動日漸式微,再加上中華隊

    在國際成績不佳,籃球聲望跌入谷底,球迷及觀眾大量流失,當時立法委

    員洪濬哲表示若不及早籌組職籃,借頂尖球技及高水準比賽,刺激業餘球

    隊,將難以挽回籃球運動危機,喚回走失球迷。

    1993年8月4日由新瑞男籃負責人洪敏泰、宏國副董林鴻道、裕隆少東

    嚴凱泰、幸福水泥負責人陳兩傳及立法委員洪濬哲,在台北希爾頓大飯店

    宣佈成立中華民國職業籃球聯盟。以陳政忠為董事長、洪敏泰為球團召集

    人的中華職業籃球股份有限公司,於1994年3月28日正式成立,並於同年

    11月12日在台北體院體育館正式開打,李總統蒞臨開球,正式開啟台灣職

    業籃球時代(陳忠誠,2005;何守正,2008;楊哲宜,2008;林家緯,2008;

    文大培,2010)。

    根據中華職籃創始人洪敏泰指出,中華職籃成立的最主要原因,其實

    在於抗議當時台灣籃壇領導單位-中華民國籃球協會,長期以來忽略工商

    企業支持球隊所提出的改革聲音。由於早期台灣籃球是以軍方球隊與國營

    機構所支持為籃壇重要骨幹,直到裕隆集團董事長嚴慶齡先生接任中華籃

    協理事長後,1965年6月才正式成立第一支工商籃球隊-裕隆籃球隊,台

    灣籃壇才有了工商業界的支持(徐耀輝,2004)。

  • 14  

    CBA成立之前籃壇每年僅靠自由盃及中正盃兩大業餘賽事支撐台灣

    籃球運動,比賽時間不過兩個月,場數僅僅20多場,對於每年花費上千萬

    的工商球隊企業來說不符合成本概念,因此洪敏泰先生表態應像國外看

    齊,建立球季、成立聯賽制度,使球隊有更多比賽時間及曝光機會,讓工

    商企業能更支持球隊,但一直無法得到籃協正面回應。因此1993年自由盃

    籃賽結束,洪敏泰先生走訪國內等工商企業球隊領導人,提出「工商聯盟」

    的構想,隨即得到各隊老闆的熱烈支持,並由洪敏泰先生向籃協說明構

    想,但籃協對此沒有正面回應,還希望打消各球隊「出走」的意願。洪敏

    泰先生表示,如果不是籃協打壓,中華職籃根本不會成立,而是以「工商

    聯賽」的方式運作。在籃協的步步進逼及各球團支持下,1994年3月,洪

    敏泰先生向經濟部登記成立中華職籃公司,並獲准成立(文大培,2010)。

    在CBA中華職籃元年有宏國(象)、裕隆(恐龍)、泰瑞(戰神)及幸福(豹)

    等4支球團。職籃成立的次年,在四支球團既有的基礎下,進而加入宏福(公

    羊)和達欣(虎)兩支職業球隊,分別獲得達欣工程及宏福企業集團的支持

    (何建德,2002; 陳忠誠,2005;林家緯,2008)。

    何建德(2002)當時中華職籃發展是以據點試的擴散策略,CBA 在 1

    到 4 年北部主要以「台北體院體育館」、「台北縣立體育館」為據點,中部

    以「台灣體院體育館」、「新竹市立體育館」為據點,南部以「中山大學體

    育館」、「高雄縣立體育館」、「成功大學體育館」。CBA 第 5 年起的 6 支球

    隊各有屬地化也開始實行主客場制,台北、板橋方面所用的球館為共同主

    場,台中方面所使用的球場為幸福(公羊)隊主場,高雄方面所使用的中山

    大學體育館為泰瑞(戰神)隊主場,宜蘭方面所使用的主場為幸福(公羊)隊主

    場,新竹方面所使用的球館為裕隆(恐龍)隊主場,鳳山方面所使用的球場

    為達欣(虎)隊主場,台南方面所使用的成功大學球館為宏國(象)隊主場,此

  • 15  

    外還有台東、苗栗、斗六各有兩場賽事。籃球運動與企業結合,加上 CBA

    屬地化的策略,中華職籃展現出將籃球行銷至台灣每一個角落的企圖心。

    CBA 的成立,不但為國內優秀籃球選手提供了一個得以一展身手及延

    續籃球生涯的舞台,更為台灣的籃球運動發展立下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

    表示體育運動與社會緊密結合,更說明體育運動的已隨著社會變遷而轉

    型。觀賞職業性運動的表演,已發展成為民眾休閒生活的一部份,為突顯

    職業籃球強力球風的緊湊、爆發性及衝擊性,CBA 更以美國 NBA 職業籃

    球規則為主體,使球迷有不同的球賽觀賞與感受(林幼英,1994;林千源,

    1999)。

    表2.1.1 中華職籃歷年比賽單場平均觀眾人次一覽表 CBA年度 例行賽 準決賽 冠軍賽

    平均觀眾人數 平均觀眾人數 平均觀眾人數 元年(1995) 2,182 -- 2627

    二年(1996) 1,739 1001 3633

    三年(1997) 1,702 2779 4709

    四年(1998) 1,649 2355 4522

    平均人數 1,818 2045 3873

    資料來源: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5)。運動賽會與體育活動。中華民國體育統計,42-45。

    1994 年 11 月 12 日正式開打,在 4 支球團不斷廣告包裝下,使得 CBA

    的觀眾日趨增多,CBA 元年例行賽的觀眾人數平均有 2,182 人,甚至到了

    冠軍賽每場觀眾人數更提升至 2,627 人,對當時低迷已久的籃球風氣而

    言,的確有回春的跡象,而讓國內關心籃球人士為之振奮。職籃二年平均

    例行賽的觀眾人數下滑至 1739 人,甚至在職籃四年的例行賽平均每場只

  • 16  

    剩下一千多人,但在準決賽和冠軍賽有上升的趨勢(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體

    育統計,1995) (陳忠誠,2005;林家緯,2008)。中華職業籃球歷年各類

    比賽單場平均觀眾人次一覽表詳見表 2.1.1。

    CBA初期盛況非凡,但是職籃熱情卻未能持續長久,在經過將近五年

    的不斷嘗試與摸索,制度與經營層面的開創,雖然大幅提振國內籃球風

    氣,卻也步履蹣跚、辛苦備極。短暫的5年球季中,CBA仍面臨許多經營

    上的問題,職籃經營者缺乏職業運動的經營觀念與心態、本土球員素質技

    術水準與洋將的差距、民眾對美國職籃NBA(National Basketball Alliance

    美國職業籃球聯盟,簡稱NBA)的興趣、球館硬體設施無法滿足球迷需求及

    贊助商對CBA的未來發展失去信心等,都影響著CBA未來的發展。隨著入

    場觀眾的減少、轉播權利金的談判破局及各隊面臨經營上困境等問題,於

    1998年11月,戰神、宏福球團企業傳出財務危機,雖職籃5年於12月31日

    開打,但到了1999年3月9日,中華職籃宣布停賽,並於3月14日幸福對宏

    國比賽結束後,正式宣佈停賽,於是在665場例行賽與季後賽的塵土飛揚

    後,終止台灣職業籃球短短五年的歷程,並且劃下了休止符(李後宗,

    2000;施致平,2001;陳薇婷,2002;王瑞瑾、王仁堂,2004、吳禮釧,

    2005;陳忠誠,2005;黃彥慈、胡凱揚,2006;林家緯,2008)。

    CBA董事會由六隊共治,六支球團派代表成立「營運委員會」,決策

    凌駕CBA總經理,其體制、經營、決策都很奇特,董事長一職由球團負責

    人輪班,一任兩年,但董事長卻無法做決策,必須「全票決」,也就是4

    支以上球團負責人全票通過,才能下決策。如因上述策略利於職籃組織經

    營,倒也還好,不過董事會的決議過程,卻讓CBA的營運紛亂,因人設事

    的決策也層出不窮(李後宗,2000)。

    CBA曾設立總經理及顧問各一職,但總經理職務僅陪同球團負責人開

  • 17  

    會、佈達及決策;顧問一職也無法做重大決策或授權,該二職務形同虛設。

    由於CBA董事長一職任期為兩年,CBA從成立到結束,共歷任了洪敏泰(泰

    瑞)、陳莉蓮(裕隆)、林鴻道(宏國)、陳韻如(幸福)四位董事長,因此總經理

    一職也從未有人待過兩年以上,5年下來,前後共有桃士興、沈珮琳(以上

    為洪敏泰時代)、宋守智(林鴻道任內)、何孝齊(陳莉蓮任內)、馬建綸(陳韻

    如任內)等五位總經理。中華職籃公司從未有長遠政策,政策無論好壞,永

    遠是人去政息(文大培,2010)。CBA紛雜的經驗組織缺乏框架,由於始

    終欠缺公正超然的專業經理人,使得職籃公司難以開展長遠的營運藍圖

    (李後宗,2000)。

    第二節 SBL 的成立與推展現況

    一、SBL成立背景

    台灣籃壇在1999年3月14日中華職籃公司宣布停賽後,度過將近四年

    沒有職業賽事的低潮期,球迷長時間期待CBA能夠復賽但最後卻還是胎死

    腹中,由於台灣籃球賽事日漸減少,使得台灣籃球運動面臨許多困境和挑

    戰,無論是國內球員實力逐漸下滑、企業的投資效益或是參與觀賞籃球運

    動的人口皆受影響,尤其是對台灣籃球運動的發展更為劇烈。因此,當時

    台灣籃球運動的希望便寄託於高中籃球聯賽HBL,在NIKE的籌畫及行銷主

    導下,HBL掀起了一波行銷熱潮,並凝聚了國內關心籃球運動的民眾與廠

    商投入,成為國內最受歡迎的籃球競賽(忠誠,2005;吳正奇,2006;楊

    佳儒,2007;林家緯,2008;莊鎮安,2010)。

    在1999年至2003年間CBA倒閉後各球團並沒有解散,國內球員能參與

    的最高水準賽事也只剩下社會甲組聯賽及總統盃籃球錦標賽,而這段期間

  • 18  

    民眾沒有因為職籃的封館而對台灣籃球的熱情衰退,反而在這幾年的甲組

    聯賽及總統盃聯賽都有場場爆滿的跡象,也因此受到媒體及政府的關注。

    籃球運動仍然是我國運動人口最多的項目,也是青少年最喜愛的運動項目

    之一,因此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在社會大眾與球迷的期盼下,主動協助中華

    民國籃球協會規劃發展籃球運動,為改善籃球運動的現況以及重建昔日榮

    景,積極推動「中華民國超級籃球聯賽」,作為籃球希望工程首要工作(陳

    忠誠,2005;吳正奇,2006;楊佳儒,2007;林家緯,2008;莊鎮安,2010)。

    CBA停賽後,雖說國內籃球運動因此沉寂一時,但並未因此減低國人

    對籃球運動的熱情,研究中發現籃球是國人喜愛運動項目中的第五位,約

    有266萬運動人口,根據教育部調查,大專及國(高)中實際參與休閒運

    動狀況與期望參與的休閒運動,也發現籃球排名首位。由此可見,民眾對

    於籃球運動的熱愛並未因此而衰退(莊鎮安,2010)。

    為了振興台灣籃球運動,2003年國內籃球人士及相關單位,看見了國

    內籃球人才不斷湧現,但卻缺乏表現長才發揮球技的舞台,當時的體委會

    主委林德福為了拯救台灣籃壇,積極催生SBL超級籃球聯賽,拜會了社會

    甲組各球團領隊及董事長詳談聯賽細節;2003年4月籌組「中華民國超級

    籃球聯賽推度小組」,由當時立委鄭志龍擔任召集人,並邀請中華民國籃

    球協會、社會甲組球隊資深籃球人及行政院體委會副主委朱壽騫等專業士

    共同組成。為確立比賽相關規範,並於2003年5月常務理監事會通過決議,

    於中華民國籃球協會原有架構之下成立「中華民國超級籃球聯賽委員

    會」,由行政院體委會、中華籃協及7支男子甲組球團、執行單位及社會

    公正人士,共11位代表組成,並於同年11月籌劃SBL第一季的正式開打(行

    政院體育委員會,2003)。最初的參賽隊伍有裕隆、達欣、中廣、九太、

    台銀以及台啤,加上在大陸甲A籃球聯賽奮鬥的新浪,組成了現在的SBL

  • 19  

    (楊佳儒,2007;楊奕瑋,2009;莊鎮安,2010)。

    SBL是一個官方定位為半職業的籃球聯賽,由中華民國籃球協會主導

    經營,其理想是朝職業聯賽邁進,為現今台灣籃球最高層次之賽事。為了

    提升良好的比賽場地,體委會特別撥款二千萬元修繕場館;為考慮不增加

    各球團的經費負擔,林德福主委親自在民間企業奔走為SBL籌募贊助經

    費。為表示體委會重振籃球運動的決心與誠意,林德福先生從體委會年度

    預算每隊核發八十萬元,以協助各球團排除萬難,開啟了國內籃球運動的

    新紀元。而在多數球團與籃協未達共識甚至欲自組聯盟的情況下,SBL委

    員會與籃協決議未來SBL委員會將以九人為基礎(體委會代表1人、籃協代

    表1人、7支球隊代表各1人),並擔任SBL最高單位,籃協只是執行單位,

    其餘票務、賽程、資源分配等細節問題都將在日後討論(莊俊喬,2007) 。

    二、SBL規劃構想:

    (一) 架構(陳忠誠,2005):

    1. 將『中華民國超級籃球聯賽』定位為籃球最高級的比賽。

    2. 在中華民國籃球協會下設超級籃球聯賽委員會。

    3. 為使賽事更精彩,球隊限制在六~七隊參與。

    4. 具學生身份球員逐年遞減,各隊得聘請外籍球員,服替代役之球

    員將配合還秀制度分配於球隊,以平均各球隊實力。

    5. 賽季將協調各級聯賽(高中、大專及社會)賽程調整。

    6. 取消參與SBL超級籃球聯賽隊伍再參加全國社會甲組籃球聯賽及

    全國總統盃甲組賽制的規劃,同時合併於超級籃球聯賽舉行,使

    賽會更趨盛大熱鬧

    (二) 場地與賽制

  • 20  

    1. 比賽場地:台北體院體育館、新莊體育館、台北市立體育館、台

    灣體院體育館、高雄巨蛋(第10季暫定場館)。

    2. 每年約從11月前後開打, 並於約5月結束例行賽。各隊有30場的

    比賽, 並由例行賽前4名進入季後賽。

    3. 自第8季起季後賽準決賽及總冠軍賽均採用7戰4勝制。

    4. 於農曆年期間,例行賽中旬舉行明星賽。

    (三) 選秀制度

    為使參賽隊伍實力平衡,增加比賽可看性,建立完善體制與公平競爭

    是SBL必須要加強的基礎,而選秀制度是SBL經營上的一項突破。SBL選

    秀制度於2007年6月25日定案,並於第4季球季結束後上路, 命名為「新

    人選秀會」, 相關內容規範如下:

    1. 第一輪入選新人,合約最多3年,月薪在2~5萬之間。

    2. 第二輪(含)之後入選新人,合約最多1年,月薪不得逾5 萬。

    3. 球隊與入選球員之合約,約滿是否擁有「優先續約權」,由各球

    隊與球員擬定。

    4. 入選球員與球隊之間,產生合約糾紛與問題,由SBL委員會仲裁

    協調之。

    5. 入選新人如果與球團無法達成協議與合作,球團願意釋出,即成

    自由球員。

    6. 報名新人選秀,未入選的球員,都是自由球員,各隊可自行吸收。

    7. 球員與球隊之「合約」認定,以該球員註冊為該隊SBL球季18人

    名單為準,這是合約年限開始計算的開始,未列入18人註冊名單,

    均視為練習球員。

    8. SBL 新人合約均沒有所謂的「保障約」,合約內容與精神,由

  • 21  

    球隊與球員協調擬定,但不得逾越新人選秀會相關規範。

    (四) SBL球隊簡介

    1. 新北市裕隆納智捷:

    裕隆籃球隊成立於1965年,由裕隆企業集團創辦人嚴慶齡先生創

    建,成為國內第一支民營企業籃球隊,多年來培育出無數球星及國手,

    SBL更寫下第1季至第3季三連霸的紀錄,歷經三個球季的重整與歷

    鍊,第7季終於達成「重返榮耀」奪冠封王,累計四座SBL總冠軍傲視

    其他各隊。裕隆集團研發自家品牌裕隆納智捷,第六季起裕隆恐龍便

    轉稱裕隆納智捷籃球隊,而後到了第九季的SBL球隊屬地化政策,裕

    隆納智捷便城市冠名作新北市裕隆納智捷籃球隊。

    2. 台灣啤酒籃球隊

    台灣啤酒隊成立於1968年,前身是台灣省菸酒公賣局金龍籃球

    隊,1970年更名為公賣局金龍籃球隊,1999更名為台灣啤酒籃球隊,

    2003年起成為SBL超級籃球聯賽參賽球隊,第2季起年年晉級季後

    賽,曾獲第4季、第5季總冠軍,是SBL最具人氣也最具話題性的球隊

    之一。

    3. 台灣銀行籃球隊

    台灣銀行籃球隊成立於1973年,該年投入甲組籃壇至今已有30餘

    年歷史,自成立以來即是國內各大型籃球賽會的勁旅之一,也培育出

    多位國手級球員,曾獲第五、第六屆總統盃冠軍,台銀隊加入SBL後,

    第四季也曾闖進季後賽打出代表作。

  • 22  

    4. 台灣大雲豹籃球隊

    1983年洪敏泰創辦建弘籃球隊,1987年改名為「泰瑞男籃隊」。

    1995年CBA正式成立,泰瑞男籃隊是元年創始球隊之一。1996年漢陽

    集團買下球隊,更名為「戰神職業籃球隊」,2000年國民黨投管會買

    下戰神隊,委由中廣經營,「中廣戰神籃球隊」正式成立。SBL初期

    第1至第三季為中廣戰神籃球隊,至第4季為緯來獵人籃球隊,2007年

    9月富邦集團接手,更名為台灣大雲豹籃球隊,第5季SBL起加入參賽

    行列,成軍三季以來,成績均在中段班徘徊,季後賽總缺臨門一腳,

    期待在未來球季能破繭而出。

    5. 台北市達欣工程籃球隊

    達欣工程隊成立於1995年,前身為中華職籃CBA中興電工職籃

    隊,熱愛籃球的達欣工程董事長王人達先生,基於培養年輕球員及為

    國舉才的理念,創辦達欣男籃隊。球隊成軍初期戰績不甚理想,職籃

    封館後轉入社會甲組比賽,加入SBL後成為受歡迎的人氣球隊之一,

    曾獲得第6季總冠軍為隊史首冠。第九季的球隊屬地化後,達欣工程

    籃球隊冠名為台北市達欣工程籃球隊。

    6. 金門酒廠籃球隊

    2000年大華建設籃球隊誕生,由嚴家驊出任領隊。CBA宏福解散

    後吸收大部分球員,過沒多久易主九太科技,2003年正式成立九太科

    技籃球隊遂加入,民國2004年第2季至第4季由東森集團接手並更名為

    東森羚羊隊,第5季更名為米迪亞籃球隊,該季首度打進季後賽,第6

    季起改由金門酒廠冠名。

  • 23  

    7. 台中市璞園建築籃球隊

    CBA時期三連霸的宏國象籃球隊,在1999年CBA解散後由新浪

    網接手,便為「新浪獅籃球隊」,轉戰大陸甲A籃球聯賽,2003年SBL

    成立,新浪返台加入。民國95年幼敏電銷贊助球隊,更名為「幼敏

    電銷籃球隊」,2006年東風衛視贊助更名為「東風老鷹籃球隊」,該

    年SBL球季結束後,東風易主璞園建築,在更名為「璞園建築籃球

    隊」。璞園建築籃球隊前身分別是第1、2季的新浪隊、第3季幼敏、

    第4季東風,是SBL更名最多次的隊伍,璞園建築團隊自第5季接手

    以後,展現長期經營的企圖心,不但重組教練團,也透過選秀及加

    盟等方式補強球隊戰力,使得球隊脫胎換骨戰績扶搖直上,已成為

    季後賽勁旅之一。在第九季陳信安回歸之後,璞園建築也拿下了睽

    違九季以來的隊史第一座冠軍,也在當季因球隊屬地化冠名為台中

    市璞園建築籃球隊。茲將歷年SBL隊伍之發展演進彙整如下。

  • 24  

    表 2.2.1 SBL 歷年球團 (球隊 )發展演進 第 一

    (2003)

    第 二

    (2004)

    第 三

    (2005)

    第四季

    (2006) 第 五

    (2007)

    第 六

    (2008)

    第 七

    (2009)

    第 八

    (2010)

    第九季 (2011)

    第十季 (2012)

    裕隆

    恐龍

    台灣

    啤酒

    達欣

    工程

    台灣

    銀行

    中廣

    戰神

    新浪

    九太

    科技

    裕隆

    恐龍

    台灣

    啤酒

    達欣

    工程

    台灣

    銀行

    緯來

    獵人

    新浪

    東森

    羚羊

    裕隆 恐龍

    台灣 啤酒

    達欣 工程

    台灣 銀行

    緯來 獵人

    幼敏 電銷

    東森 羚羊

    裕隆 恐龍

    台灣 啤酒

    達欣 工程

    台灣 銀行

    緯來 獵人

    東風 老鷹

    東森 羚羊

    裕隆 恐龍

    台灣 啤酒

    達欣 工程

    台灣 銀行

    台灣

    大雲

    璞園 建築

    米迪

    亞精

    裕隆 納智

    台灣 啤酒

    達欣 工程

    台灣 銀行

    台灣

    大雲

    璞園 建築

    金門 酒廠

    裕隆 納智

    台灣 啤酒

    達欣 工程

    台灣 銀行

    台灣

    大雲

    璞園 建築

    金門 酒廠

    裕隆 納智

    台灣 啤酒

    達欣 工程

    台灣 銀行

    台灣

    大雲

    璞園 建築

    金門 酒廠

    *新北市 裕隆 納智捷

    台灣 啤酒

    *台北市達欣 工程

    台灣 銀行

    台灣大

    雲豹

    *台中市 璞園建

    金門 酒廠

    *新北市裕隆 納智捷

    台灣 啤酒

    *台北市達欣 工程

    台灣 銀行

    台灣大

    雲豹

    *台中市璞園建

    金門 酒廠

    註:*表示部分球團加以城市冠名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上表可以得知,SBL 發展之隊伍數,至今皆沒有太大的變動,唯有

    變動的為各隊之冠名城市及經營單位,經營較為穩定的隊伍有:台灣啤

    酒、裕隆納智捷、達欣工程、台灣銀行此四支隊伍,推估其沒有變動經營

    權及隊名之原因可能為球團背後之集團或是公家機構單位的支持。第十季

    SBL 目前隊伍經營之模式,逐漸朝往在屬地化及與各直轄縣市冠名,以增

    加球團本身之資源,運用政治力量結合體育,達到地方政府之資源助益,

    此現象於台灣較為特殊。

  • 25  

    三、SBL推展現況

    2003 年 SBL 以國內最高籃球層級的姿態在台北體院體育館展開第一

    季賽程,開幕現場湧入許多觀眾,這樣的籃壇盛況是自從 CBA 封館後難

    得一見的。第一季 SBL 不僅在滿意度上得到肯定,在廣告收視率及票房上

    也增加主辦及行銷、媒體等營利收入,例如:負責轉播第一季 SBL 的 ESPN,

    電視轉播收視率平均達 0.2,明星賽當天高達 0.4,冠軍戰更飆達至 0.49,

    均創下甲組籃球聯賽時期票房與收視率紀錄(莊俊喬,2008),當時 ESPN

    更在沒有任何的轉播權利金之下,坐擁龐大的廣告營收。此現象也造成了

    ESPN 與緯來電視台兩家媒體極力爭取第二季 SBL 的電視轉播權,最後

    ESPN 以高額權利金取得轉播權,其結果可看出媒體對於 SBL 及台灣籃球

    的發展存有很大的期待。楊東遠(2005)指出,第一季 SBL 官網票選滿意

    度,一共有 3739 位網友參與投票,60 分及格占了 78%,80 分以上更占了

    57%,因此可看出網友對於第一季 SBL 表現的滿意。

    莊鎮安(2007)指出,SBL 前三季在進場人數(12 萬 7750 人→14 萬 5921

    人→15 萬 1718 人)、票房(1343 萬元→1703 萬元→2048 萬元)及收視

    率(0.23%→0.27%→0.33%)都有顯著的成長。甚至於轉播權利金已由第

    一季的 560 萬元暴增至 3500 萬元,雖然 SBL 的賽制組織並不完善,但從

    以上資料看來,第一至第三季球迷對於 SBL 的熱情,不曾減少,由此可見

    初期 SBL 的火熱程度。在專業組織團隊的領導之下,讓 SBL 呈現在國人

    的面前,有國際運動賽會專業水準的經營,是成功包裝台灣籃球運動的關

    鍵(王人生,2005)。

    SBL 在歷經過前三季的盛況榮景之後,第四季 SBL 遇到重大的轉變,

    因原為 SBL 主場館的台北體院體育館拆除;導致 SBL 頓時無法於原主要

    場地進行賽程,第四季開賽前在籃協的努力之下,才讓新莊體育館作為主

  • 26  

    要場館,使 SBL 可以順利開賽(江忠僑、陳金盈,2007)。王人生(2007)

    當時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如果要將比賽移到其他縣市的話,籃協、球團,

    轉播單位將會大幅提高比賽支出,這亦非當時 SBL 所能長期承受,也因場

    館的更換對於原台北市球迷到達比賽現場會比較耗時,也同時影響到場觀

    賞球賽意願,對於整個球季原以台北場館居多的賽程,其票房當然也有所

    影響(蔣宜芳、高榮傑,2008)。

    蔣宜芳、高榮傑(2008)SBL 經過五季賽程,各球隊因挖角問題越來

    越嚴重,所以比賽就變成「強者更強,弱者更弱」。以致比賽的刺激度、

    精彩度相對的也就受到影響,又因不時有各隊明星球員受傷無法出賽,導

    致比賽缺乏對抗性及精彩度,因此球迷也就降低到場觀賞之意願,球員看

    到現場球迷減少,出賽相對也不會賣力,當然最後反應出來的就是票房不

    濟。例如:當時台銀出戰達欣及米迪亞對上台灣大的賽事,只售出 102 張

    門票,另外,米迪亞遭遇台銀、璞園迎戰台灣大,也僅 76 位球迷購票入

    場,SBL 票房創下新低(陳德璘、方信淵,2009;孫傳賢,2008)。

    UBA 與 SBL 球員切割的政策一直都在執行,但由於 SBL 多數學生球

    員在 48 人保護條款下,導致於 SBL 的球員與 UBA 球員重複性過高,以致

    於球員疲於奔命,球員平時忙於課業,還要配合自己母隊練球和比賽的時

    間,導致出賽時之表現則大打折扣,加上球員都要代表學校參與 UBA,使

    其曝光率太高,球迷們到 UBA 的比賽會場就可以看到球星,相對地花錢

    去看 SBL 的意願自然降低,國內球員兵源短缺的問題在此刻亦明顯浮出檯

    面(王人生,2005)。

    第五季的 SBL 也給人不少負面評價,像是球員上網一夜情、總教練踹

    裁判、夜店叫唆砍人糾紛、場上打架亂鬥,尤其是在轉播權方面更是曲折。

    先前緯來電視台就是因口頭與聯賽委員會協議轉播,也在球季賽前兩週投

  • 27  

    入轉播,卻被以電話通知要更改權益,憤而在下一場轉播前撤機,讓 SBL

    陷入前所未有轉播開天窗的窘境,可以說是台灣籃壇經歷最滲淡的一年

    (陳德璘、方信淵,2009;林永富,2009)。

    第六季 SBL 風波不斷,於 2009 年 1 月 10 日開打,在開打的前夕,又

    因各球團與媒體之間的轉播權利金問題,遲遲無法取得共識,而第六年

    SBL 的電視轉播爭議不斷,直到賽前 72 小時才拍板定案,確定由緯來跟

    MOD 聯播,但播了兩天,SBL 委員會與 7 支球團領隊卻不願意於備忘錄

    上簽字,緯來不得不退出轉播讓 SBL 陷入前所未有轉播開天窗的窘境(梁

    偉銘、孫傳賢,2009;林永富,2009)。

    朱彥碩(2008)指出,第七季開賽前傳出因高薪挖角,多名球星擬赴

    大陸甲 A 發展,籃協對此特別重視,因此 SBL 緊急召開臨時常務會議,

    並選出多名優秀球員暫不予以赴大陸發展,其他球員可向籃協提出申請赴

    大陸加盟球隊。由於替代役名額減縮、以及 SBL、UBA 球員之參賽限制,

    常務理事對當時籃壇生態環境及發展感到若開放球員赴大陸,將對台灣籃

    壇與 SBL 未來發展相對困難,站在維護 SBL 未來發展及避免球員出走,

    選定 24 名優秀球員不予以放行。

    截至 2013 年 SBL 已邁入第十個球季,在第一季整個賽季共 93 場例行

    賽,而冠軍賽為 5 戰 3 勝便決定冠軍,受到觀眾及球迷認同後票房提升;

    第二季例行賽增加一輪至 105 場;第三季更將冠軍賽制度改成 7 戰 4 勝制

    且增加了 5 戰 3 勝制的季軍賽;第 4 季 SBL 委員會開放未進季後賽的 3

    支球隊可引進洋將效力之條例,身高限制在 205 公分,直到現在第 11 季

    全面開放洋將的身高限制,為 SBL 賽事內容帶來對抗性及更多話題(楊哲

    宜,2008)。

  • 28  

    表 1-1-1 數據顯示成功的行銷及包裝使 SBL第 1季有了高收視率及觀

    眾滿意度,在沒有權利金的情況下造就了媒體的高營利收入,可看出球迷

    以及媒體存有很高的發展及期待。在專業的組織領導之下,第 2 至第 4 季

    進場人數及票房收入收視率更有明顯的成長,雖然 SBL 的組織制度並不完

    整,但數據顯示第 1 至第 4 季媒體及球迷的喜愛程度。第 4 季 SBL 主場館

    的拆除即更換主場館卻未因此而影響了票房,反而到了歷年來的最高點。

    第 6、7 季因各隊挖角問題及刺激度和精采度的減少降低了球迷進場的意

    願明顯反應出票房下滑。由於球員的重覆性過高及許多負面評價以及轉播

    單位更改權益,使得問題漸漸浮現第七季更因球星陸續出走更加影響票

    房。

    第三節 國內籃球運動相關研究

    本節主要介紹與本研究主題之相關研究,以籃球相關研究及 SBL 相關

    研究。籃球相關文獻眾多,主要是以職業籃球發展或是籃球發展及社會變

    遷、觀賞行為意圖、企業贊助校益,還有一些球隊認同滿意度等,做為主

    要研究方向,但從未有針對 SBL 發展之影響因素的相關議題深入探討。台

    灣籃球相關研究列表如下:

  • 29  

    表 2.3.1 國內籃球博碩士論文相關研究一覽表 研究者 年份 研究主題 研究名稱 陳威村 2002 職業籃球發展 中國大陸職業籃球發展之研究 徐耀輝 2004 台灣業餘、半職業

    及職業籃球在台灣發展及

    社會變遷

    台灣籃球發展過程與社會變遷研究

    陳忠誠 2005 觀賞之行為意圖相關因素 大學生參與觀賞SBL超級籃球聯賽之行為意圖

    吳正奇 2006 觀眾對企業贊助之效益認知

    運動賽會現場觀眾參與行為與企業

    贊助效益認知之研究—以第三季超級籃球聯賽為例

    莊俊喬 2007 高中籃球聯賽發展 我國高中籃球聯賽發展之研究 莊鎮安 2007 職業籃球發展 以 NBA 經營與制度探討台灣籃球

    職業化之發展 何守正 2008 生涯規劃及工作滿意度 SBL超級籃球聯賽球員生涯規劃之

    研究 楊哲宜 2008 球迷對球隊屬性認定與認

    同感及忠誠度之關聯性分

    大台北地區超級籃球聯賽球迷對球

    隊屬性之認定與認同感及忠誠度之

    關聯性分析 楊佳儒 2008 球隊認同、滿意度、忠誠度

    與觀賞行為延伸之間的關

    聯性並探討不同人口統計

    變項在各構面間上的差異。

    超 級 籃 球 聯 賽 現 場 觀 眾 涉 入 程 度、球隊認同對滿意度、忠誠度與觀賞行為延伸影 響 之 研 究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經由表 2.3.1 統整,可以發現我國之籃球相關博碩士論文對於發展影

    響因素篇幅不多,也多以超級籃球聯賽為研究主體,然而並未針對相關經

    營進行研究與討論,僅針對賽會效益、觀眾滿意度等相關消費者議題進行

    研究,可見針對超級籃球聯賽的發展動向與屬性內容之研究,仍有待加以

    補強。

  • 30  

    表 2.3.2 國內籃球相關期刊研究一覽表 研究者 年份 研究主題 研究名稱 林瑞泰 2005 組織發展因素及影響 美國國家籃球協會(NBA) 運動組

    織發展成功國素與影響之研究 王人生 2005 組織賽會之行銷管理 淺談超級籃球聯賽(SBL)賽會之經

    營管理 楊東遠 2005 藉由傳播運動與大眾傳播

    媒體之意義和內涵,以瞭

    解大眾傳播媒體與 SBL 之間相輔相成的互動關係

    以傳播觀點探討 SBL 超級籃球聯賽

    黃恆祥 2007 觀賞環境設施

    管理因素

    台灣 SBL 超級籃球聯賽觀賞之研究

    江忠僑 2007 運動組織及運動行銷 超級籃球聯賽(SBL)賽事資源整合個案研究

    蔣宜芳 2008 籃球發展 SBL 超級籃球聯賽發展淺談 楊佳儒 2008 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 SBL現場觀眾涉入程度、球隊認同

    對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之研究 齊璘 2008 球迷對支持球隊的忠誠

    度、滿意度 第三屆 SBL 超故籃球聯賽球迷對各隊之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

    李建坤 2009 暴力衝突與管理要素 SBL 超級籃球聯賽暴力衝突事件之探討

    曹校章 2009 消費者背景特性 運動消費者觀賞 謝靜瑜 2011 公共關係、觀賞性運動 大專籃球聯賽(UBA)公共關係策

    略分析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經由上述之文獻統整後,發現我國目前針對籃球相關研究之期刊,多

    集中在消費者消費行為及賽會環境分析,針對赛事發展之影響因素研究較

    為缺乏,造成文獻及研究上的缺口,此現象與籃球相關博碩士論文所呈現

    出來的統整結果雷同,如能透過本研究之結果與相關消費者行為研究之文

    獻,可為 SBL 赛事營運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與瞭解。

  • 31  

    第四節 德菲法的意涵與特性

    一、德菲法的源起演進

    Delphi 一字意指預測及預言,源起於古希臘聖地之名;傳說此聖地神

    廟的祭司具有傳達神旨及預測未來的能力,廣受信眾敬重(唐慧媛,

    2009)。Dalkey and Helmer (1963)指出,美國藍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

    是當代德菲法應用的濫觴。在 1950 年代美蘇兩國冷戰時期,該公司在美

    國空軍資助下,藉由德菲法獲取國防專家群一致意見,作為預測蘇聯戰略

    計畫的政策依據(Colyer, 1993;Linstone & Turoff, 1975)。1960 年代,德

    菲法開始從國防軍事戰略應用延伸至工商界的研究,許多企業組織將德菲

    法作為經營策略意見交流的平台。進入 1970 年代後,德菲法研究被延伸

    至醫療界及政府機關採用,作為政策討論或決策分析的參考依據。近年

    來,德菲法已廣泛應用於教育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黃俊英,2000;唐慧

    媛,2009)。

    二、德菲法的特性

    德菲法是一種兼具量化與質性之科技整合研究方法,適用於澄清未來

    不明情境,針對設定的議題,透過數回合問卷的調查,以匿名方式的討論,

    此一研究方法特別重視參與者意見回饋及一致性具體共識(吳清山、林天

    佑,2001)。Crawford and Crositt (1980)認為,德菲法是一種質性訊息的決

    策模式,很適合探索具爭議性的議題,透過專家訪談所產生的研究結果,

    相較於其他研究方法更具有參考價值。

    德菲法不僅能將量化研究在科學性與系統性應用更充裕,同時可排除

    質性研究不夠嚴謹的缺點;在國內各領域的研究中,經常被使用於探討尚

  • 32  

    無充分的參考文獻的議題,或是用以對未來不確定現象的進行預測;經由

    收集專家學者的專業知識或實際經驗,判斷各種可能影響因素及預測各項

    目標的達成效果,作為評估未來政策導向或發展策略的重要參考依據(劉

    宜君,2008;王千文,2009;洪錦墩,2009)。

    有別於傳統的問卷調查,以進行一次問卷調查為原則,德菲法以一連

    串連續而密集的問卷完成調查工作,不但具有專家參加會議「相互溝通」

    的作用,卻不致因會議商討中受到權威人士引導影響,而產生意見表達上

    的偏頗(唐慧媛,2009)。德菲法所建立的「結構化的資訊流通」、「匿

    名的群體決定」和「專家判斷」等特性,是使此一研究方法在近年獲得研

    究者青睞,並受各界重視及使用的主因。

    Meyrick (2001)認為,在德菲法的研究應用欲達成圓滿結果,必須將下

    列三項條件納入考量:(一)足夠的時間;(二)參與者具有書寫表達和參考統

    計的能力,以及濃厚的參加意願;(三)問卷的編制應以能夠誘導及整合參

    與者意見為原則。至於德菲法問卷應「重複」的次數,則應以專家認同之

    一致性而定,當專家共識已達成,問卷調查即可停止。陳家發(2008)認

    為,問卷的重複次數不宜過多,問卷的回覆率恐隨著調查次數的增加而下

    降,因此使用二至三回合的問卷調查應可以達成共識,重複次數越多,將

    可能使受訪專家學者不願再針對議題進行修訂或提供意見,以致降低問卷

    回覆率。

    三、德菲法的優缺點

    唐慧媛(2009)指出德菲法的優點包括:(一)隱密性:使用匿名方

    式個別訪談,可避免面對面的會議訪談產生「從眾行為影響」;(二)反

  • 33  

    覆性:可藉由系統化重覆訪談方式,使研究者與受訪者、及受訪者之間有

    「回饋與溝通」機會,所得結論較為完善;(三)便利性:可採用電子郵

    件(email)問卷進行,以克服受邀專家學者分散各地的「地理限制」,在一

    定程度上節省人力及物力。

    關於德菲法應用上的缺點,黃俊英(2000)認為,受訪者的篩選過程

    失當或受限於權威人士邀請不易,通常會影響訪談成效;而訪談調查時間

    較長,研究者在研究過程可能必須承擔受訪者「失聯」的風險;再者,倘

    若研究者未能忠實記錄彙整專家意見,或是刻意操縱訪談結果,亦將影響

    研究成果。

    四、德菲法的類型與應用

    (一)傳統德菲法

    傳統德菲法是以一群專家針對特定議題提供意見,採用匿名的方式,

    利用一連串問卷調查,讓專家們充分表達各種不同意見,並經過數回合的

    回答問卷,統計分析專家群對於議題的共同看法,透過分享觀點凝聚共

    識,直到專家間意見差異降至最低為止(陳家發,2008;劉宜君,2009)。

    換言之,傳統德菲法的應用,強調「匿名、反覆施測、控制回饋、意見統

    計及專家共識」等五項原則。

    (二)修正德菲法

    修正德菲法的實施步驟與傳統德菲法大致相同,多是以專家作為決策

    過程的基礎,由專家提供專業知能意見,凝聚議題共識,透過書面或電子

    郵件等填寫問卷方式進行,對於分析複雜問題、評估現狀及政策決定等均

    適用。相異之處則在於省略第一輪開放式問卷施測的繁複步驟,將原有第

  • 34  

    一回合開放式問卷調查,改以參考文獻中相關研究結果,或是以專家訪談

    取而代之。修正德菲法可節省時間,使參與研究專家群將注意力集中在研

    究主題上,省去對開放性問卷的臆測,並提高問卷回收率。

    (三)政策德菲法

    為突破傳統德菲法的限制,迎合較複雜的政策問題研究需要,研究人

    員研發「政策德菲法」的應用模式。有別於傳統德菲法的專家匿名、反覆

    施測及控制回饋原則,引進新的應用方式,包括:選擇性匿名,著重不同

    意見衝突論點,並透過電腦超作方式,鼓勵參與者以連續互動,以產生最

    佳決策(黃俊英,2001)。

    (四)模糊德菲法

    傳統德菲法雖有許多優點,但因反覆調查訪談過程,既耗時又費力的

    限制,而研究過程亦可能忽略部分專家的重要訊息,國外學者Murray,

    Pipino and Gigch 於1985年結合模糊理論(fuzzy theory)的概念,研發出模糊

    德菲法,藉以克服傳統德菲法的缺點。模糊德爾菲法試圖用統計分析介

    入,擷取適切的衡量指標,整合專家認知。

    以上針對本研究所採用的德菲法詳細描述其源起演進、本身的特性、

    研究方法上的優缺點、以及德菲法的類型與應用。基於傳統德菲法的優點

    與適用性,本研究將採用為進行專家訪談及蒐集原始資料之研究方法。以

    下將就本研究架構與流程進行說明。

  • 35  

    第四節 本章結語

    籃球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在台灣籃球運動也是十分受到民

    眾的歡迎,爾後經過多年的發展,包括從 40 年代開始的業餘籃球,一直

    到 90 年代的 CBA 中華職業籃球聯盟的成立,到目前以半職業經營的 SBL

    超級籃球聯賽。明年即將邁入第 11 季,隊伍維持在七支球隊。

    SBL初期的成功絕非一朝一夕,王人生(2005)指出2003到2004年的SBL

    是台灣最熱門的籃球聯賽,而其成功原因有:賽制、場務、球隊、觀眾、行

    銷包裝、節目製作、其他延伸。透過媒體行銷、吸引更多年輕球迷,這也

    是透過媒體成功經營SBL的重要關鍵。

    近年來,SBL 發展面臨瓶頸,許多研究指出:例如轉播權利金、廠商

    贊助、球員出走、球迷流失、進場觀眾及收視率的下滑都嚴重影響 SBL 發

    展。尤其贊助廠商及電視轉播可否由其中創造出商機,更直接影響 SBL 的

    成功與衰敗,經營者、球團亦對整個大環境是否應該檢討並提出因應對

    策,因此如何讓 SBL 繼續受社會大眾的熱忱及關注,為台灣籃球之最高水

    準賽事之重要關鍵。

    SBL 發展至今已經有了 10 個球季,有關於 SBL 的相關研究亦逐漸增

    多。從過去文獻探討,影響 SBL 發展之因素可分為經營單位、球團、球員、

    轉播單位、行銷單位及球迷觀眾等。彙整以上文獻可以發現,我國目前在

    籃球方面的研究,多年來甚為豐富,但探討發展之影響因素的文獻並不

    多,且尚未有專門針對 SBL 發展之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德菲法是一種兼

    具量化與質性之科技整合研究方法,適用於澄清未來不明情境,並針對設

    定的議題,建構出訪談架構,透過專家匿名以書面討論方式,其目的在「獲

    取專家群可靠而一致之意見」。近年來,德菲法相關文獻主要以醫療界、

  • 36  

    政府機關或是學術機構進行研究,作為政策討論或決策分析之參考,尚未

    有專門針對 SBL 發展之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

      

  • 37  

    第参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係採用德菲法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資料蒐集,本章介紹此一

    研究方法之實施步驟,共分為三節。第一節說明研究架構與研究流程;

    第二節描述研究設計與實施步驟;第三節說明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一、研究架構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SBL超級籃球聯賽發展影響因素,次要目的在

    進一步探究台灣推展職業籃球運動的困境與問題。回顧現有文獻,有關

    台灣職業籃球運動發展的相關研究付之闕如,研究者將藉由德菲法的研

    究設計,邀請國內長期關注籃球發展及親身參與職籃球運動的專業人士

    參與訪談調查。綜合上述,本研究架構圖示如下:

    圖 3.2.1 研究架構

  • 38  

    二、 研究流程

    依據研究主題,本研究流程區分為準備、實施、處理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首先根據相關文獻資料,確認研究主題及研究

    方法;第二階段為「實施階段」,經確認邀請專家名單後,設計編製研究

    工具(邀請函、受訪同意書及三輪訪談問卷)及製作並寄發三輪問卷;第

    三階段為「處理階段」,陸續回收三輪專家問卷反彈結果,彙整提出研究

    結論與建議。研究流程詳如圖3.2.2。

    圖 3.2.2 研究流程

  • 39  

    第二節 研究設計及實施步驟

    一、 選擇樣本大小

    早期文獻指出,德菲法對於參與德菲研究的專家人數,並無明確的

    要求或規定。Dalkey (1969)表示,使用樣本大於13人,其信度及可高於80

    %。Delbeeq, Van de Van and Gustafson (1975)認為,邀請同質性或同一領

    域專家10至15人即可滿足研究需求。唐慧媛(2009)認為,欲蒐集更多元

    的意見或避免同領域團體意見分歧,同質性人數增加到30位人數比較理

    想。綜合上述,受訪談人數的多寡,應可根據研究主題的性質及邀請對

    象的屬性加以調整。宋文娟(2001)則強調,德菲法是「專家群體決策」

    的結果,不需大量樣本,但樣本的組合必須具有代表性。由於德菲法的

    應用,係針對設定的議題,透過匿名專家反覆以書面討論,獲取專家群

    可靠而一致之意見,再藉由統計綜合計量方式,彙整專家看法而非研究

    者單一的觀察結果。本研究探討SBL超級籃球聯賽發展影響因素,預定的

    研究對象,以在不同崗位參與或推廣職業籃球運動的專家學者為原則,

    訪談樣本數以邀請25位為目標。

    二、 專家選取及受訪對象

    德菲法除上述樣本大小的考量,專家群的選擇是德菲法運用最關鍵的

    部分。受訪對象的選擇,宋文娟(2001)及唐慧媛(2009)建議,應針對

    研究主題,儘可能邀請相同背景、不同領域且具有專業知識或豐富經驗

    者,以此避免研究結果受到質疑,並提升研究成效。本研究探討 SBL 超級

    籃球聯賽發展影響因素,根據上述訪談樣本數以 25 位的原則,組合成員

    包括:政府官員、學者、球團領隊、職籃教練、職籃裁判、現役球員、媒

  • 40  

    體記者及資深球迷;受邀對象以在不同領域參與國內籃球運動至少有 10

    年以上豐富資歷,期望結合專家多方意見,以提升研究成效。

    表 3.3.1 德菲法邀請及受訪專家群組合一覽表

    (代號) 職稱 (選擇條件)資歷或年資 預定邀請人數 實際參與人數

    A. 政府官員 具有 15 年以上行政資歷 3 1

    B. 體育學者 具有 10 年以上教學經驗  3 2

    C. 球團領隊 具有 10 年以上行政資歷  2 2

    D. 球團教練 具有 10 年以上教學資歷  3 3

    E. 現役球員 具有 15 年以上球員資歷  4 4

    F. 媒體記者 具有 10 年以上工作資歷  4 4

    G. 資深裁判 具有 10 年以上執法資歷  2 2

    H. 資深球迷 具有 10 年以上觀賽資歷  4 3

    合 計 25 21

    表 3.3.1 顯示本研究在前述七個領域預定邀請專家群人數及實際接受

    邀約參與研究人數。本研究經確認邀請對象後,撰寫邀請函(如附錄一)、

    研究計畫說明書(如附錄二)及參與研究計畫同意書(如附錄三),經由

    研究者先以電話口頭邀請取得聯絡資料(聯絡地址或電子郵件信箱),分

    別以郵寄或 email 寄出前述三項文件,並在取得受邀對象參與研究計畫同

    意書後寄出第一輪問卷。

    三、 問卷設計及施測程序

    (一) 第一輪問卷

    第一輪問卷採開放作答方式,依據研究目的及研究主題編製。開

    放式問題可使專家群就其豐富資歷經驗,敘述其獨特觀點與看法,不

  • 41  

    必受限於封閉性問題回答相關限制,可有效提昇研究議題之廣度及深

    度(第一輪問卷詳如附錄四)。

    (二) 第二輪問卷

    第一輪問卷經回收後,根據訪談調查結果編製第二輪問卷,專家

    群提出許多有關影響 SBL 超級籃球聯賽發展的不同角度觀點,研究者

    參照專家群寶貴意見,彙整各項可能的影響因素,在第二回問卷中,

    提出 23 項議題(題項),請專家群以「同意」或「不同意」進一步表

    示意見(第二輪問卷詳如附錄五)。

    (三) 第三輪問卷

    第三輪問卷的題項與第二回問卷相同,其差異處在於呈現第二輪問

    卷專家答覆之意見統計數據(「同意」及「不同意」),提供回饋訊息給

    予受訪者參考;受訪者在參考數據後,可瞭解其他專家意見傾向,進而

    對個人先前意見再次評估是否提出評論及修訂建議。

    第二輪訪談調查結果係以第一輪開放式問卷產出的議題(題項)所得

    結果提供參考,在第三輪問卷中,改以李克特(Likert)五分量表設計,進一

    步請專家群針對各議題(題項)勾選提出「評量指標」;其中「5」代表「非

    常重要」,「4」代表「非常重要」,「3」代表「無意見」,「2」代表「不重

    要」,「1」代表「非常不重要」;亦即分數愈高代表此議題愈重要,分數愈

    低代表此議題愈不重要。

    在第三輪問卷中,每個議題(題項)仍提供「意見說明」欄,請專家

    群針對個別議題進一步提出評論或修訂意見,以利問卷資料的分析彙整與

    歸納(第三輪問卷詳如附錄六)。本研究在第三輪問卷訪談專家群意見趨

    向一致後結束專家訪談工作。

  • 42  

    四、 問卷調查與回收

    本研究第一輪問卷於 2013 年 4 月 5 日至 5 月 20 日期間分別以紙本、

    email 或傳真寄出,為提高問卷回收率,在發出問卷後以電話聯絡受訪者。

    第一輪問卷於 2013 年 4 月 15 日至 5 月 20 日期間陸續回收。經統計共發

    出 21 份問卷,回收 21 份,回收率達 100%。

    第二輪問卷於 2014 年 3 月 5 日至 3 月 20 日期間,再次分別以紙本、

    email 或傳真寄出,另以電話通知以增加回收率。在 2014 年 3 月 10 日至 3

    月 20 日期間陸續回收第二輪問卷,所發出的 21 份問卷回收 20 分,回收

    率達 95%。

    第三輪問卷經統計第二輪問卷訪談結果綜整,在 2014 年月 3 日 25 至

    4 月 5 日期間根據受訪者的便利性,分別以紙本、email 或傳真寄出,並以

    電話確認。在 2014 年 4 月 28 日至 5 月 5 日期間陸續回收第三輪問卷,總

    計發出的 21 份問卷,回收 17 份問卷,回收率達 81%。

    表 3.3.2 德菲法三輪問卷訪談執行時程及回收率一覽表

    訪談項目 寄發日期 回收日期 寄發人數 回收人數 回收率

    第一輪問卷調查 2013.04.05 2013.05.20 21 21 100%

    第二輪問卷調查 2014.03.05 2014.03.20 21 20 95%

    第三輪問卷調查 2014.03.25 2014.04.05 21 17 81%

  • 43  

    第三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節主要說明本研究採用德菲法問卷訪談所得資料,分別以受訪者

    資料及訪談結果內容處理方式進行說明。

    一、 編碼匿名處理訪談資料

    本研究經發出邀請函後,經回覆同意參加訪談專家群,基於保護受訪

    者隱私立場,將根據先前「研究計畫同意書」敘明內容,在訪談資料分析

    過程,將以「不具名」方式呈現訪談結果,改以 A1、A2、B1、B2、C1、

    C2、D1、D2 . . .等代碼表示。

    二、 訪談結果內容處理方式

    第一輪問卷採開放作答方式,研究者根據訪談結果所得文字資料,

    經將原始「逐字稿」加以整理及歸納,期以排除己見及尋找議題執行,以

    忠實反映受訪專家群意見;有關第一輪問卷的訪談結果的歸類處理原

    則,則以相同性質意見歸納於同一議題(題項),並以上述受訪者匿名編

    碼方式標明出處,其資料處理分析呈現方式,將在下一章「結果分與討

    論」詳細說明。

    第二輪問卷與第三輪問卷分別請專家群表達同意與否及勾選重要程

    度(5 代表非常重要,1 代表非常不重要),經由統計分析呈現數據。第

    三輪的訪談結果將以眾數(Mo)、平均數(M)、標準差(SD)彙整於各議題

    (題項)的評量指標,並以排序方式呈現調查結果。

  • 44  

    三、 德菲法的信度與效度

    德菲法研究係採「重複施測」及「回饋控制」,一般而言,其信度與

    效度均可達相當水準。在信度的衡量方面,基於資料蒐集過程係針對專家

    群進行反複施測,其誤差相對減少。在問卷的效度檢核方面,經由研究者

    與受訪者重複以文字及數字的反覆溝通確認專家群的一致意見,使德菲法

    的研究結果,兼具「內涵效度」及「專家效度」。

  • 45  

    第肆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本章根據德菲問卷調查的三輪訪談結果進行分析與討論,全章分成三

    節:第一節說明第一輪訪談結果;第二節與第三節分別陳述第二輪及第三

    輪問卷訪談統計分析結果。

    第一節 第一輪訪談結果分析

    本研究第一輪問卷採用開放式問題(如附錄四),期使專家群就 SBL

    超級籃球聯賽發展的可能影響因素,充分表達個人意見。經彙整訪談結果

    資料,第一輪問卷同意參與研究接受訪談的 21 位專家均提出個別評論意

    見,經研究者彙整共計產出 23 個議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