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rdnet.taipei.gov.tw/xDCM/DOFiles/doc/00/00/01/61/44/... · Web view(2).操作單元程序功能評估:檢視單元程序的容量是否存在成效不佳的效能限制因子,並採美國環保署建議區分設施功能為Ⅰ、Ⅱ、Ⅲ等三型,同時繪製效能潛勢圖。(3).設計評鑑:評估單元程序是否存在有容量之外的效能限制

  • Upload
    others

  • View
    2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3

主要單元潛能評估

計畫會議:

確認

CPE

目標與執行進度

基本資料蒐集

詳細資料彙整

管理資料

設計資料

操作資料

進行現場討論

功能檢視

鑑定限制因子及

排定優先順序

評估

CTA

之可行性

撰寫直潭場自我評鑑報告

維護資料

第3章 水資源運用操作管理分析與探討

3.1水源水質保護管理分析探討

3.1.1水源水質保護區劃設與實務管理檢討

水不但提供了所有生物生存的必要條件,亦是維持人類生存發展的一項重要資源,如何確保水資源的潔淨安全是水資源保育政策的重要課題,目前我國水資源的保育政策為上游劃設水源水質保護區來確保飲用水資源的潔淨安全,中下游則是以水污染防治為主要管制政策。

致於水源水質保護區劃設,多依土地限制使用程度,將水源保護區進行分級分區管理,使保護區內管制強度具有彈性及合理性,又通常水源水質保護區通常包含多個行政區,為避免互相推諉致責任不明,故以設立專責機關負責執行為宜,故前臺灣省政府遵照行政院72年1月4日 臺72經字第00018號函示,設置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委員會為專責管理機構,負責管理維護新店溪(含北勢溪、南勢溪)青潭堰上游集水區之水源、水質、水量之安全與潔淨。88年7月1 日臺北水源會配合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改隸中央經濟部,人員與業務全數移撥,成為「經濟部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委員會」,後又因91年3月28日水利處、水資源局整併成立水利署,改制為「經濟部水利署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負責水源集水區治理與管理,經濟部並於93年9月14日公告修正「新店溪青潭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保護區域範圍包括青潭堰取水口以上,全流域稜線以內的涵蓋地區,包括臺北縣烏來鄉全部、坪林鄉部分、石碇鄉部分、雙溪鄉部分、新店市部分,面積共717平方公里。

另雙溪及大坑溪水源臺北市政府則依「飲用水管理條例」公告劃定為「淨水場飲用水取水口一定距離」,鹿角坑水源則劃定為「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管制各項污染水源水質之行為。

對於水源保護區內經營管理係運用都市計畫為工具,在不影響水源保護之前提下,依據各地區不同程度之發展需求及保護目的,劃設不同之分區,並予以不同程度的管制,以做到分區分級管制之目的,並依都市計畫法規定,辦理個案變更及定期通盤檢討,是具有彈性的分級分區管理模式,另建築法規範開發建築行為,是執行都市計畫最主要的輔助法,在執行管制上,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方法;又專屬警察隊對違規行為的查報、取締與維護水源居功厥偉,因此配屬專業警察隊亦是保護水源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之一。

經濟部下設之水資源局統籌規劃國內水資源利用,其現階段對於水資源的政策理念為「保育水土資源,落實永續發展;維護青山綠水,提昇親水環境;防治水土災害,保障人民安全;加強經營管理,有效利用資源」,政策理念須配合有效的策略與管理機制,才能有所成效,目前國內對水資源經營管理仍有改進空間,譬如從現行法規的角度來觀察,既有相關水源保護區的劃定程序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而由各個相關法律個別規定或承辦機關自行決定,其區域內土地使用之管制,近乎全面禁止的性質,一方面常遭致地方居民反彈,同時也浪費了土地資源。

圖3.1.1.1 臺北水源特定區範圍圖

對於土地被劃入水源保護區的之土地所有人而言,因水源保護區內不同的土地使用限制,對其土地財產權的行使產生不同程度的侵害,造成水資源保育的成本集中於保護區內的民眾,而中下游的水資源使用者不必負擔水資源保育的成本,卻可享受良好水資源的效益,此一情形造成上游的土地所有者並無任何誘因從事水資源保育的工作,且並不符合社會之公平正義。故中下游水資源的使用者為使用良好的水資源,則須以使用者付費原則對上游從事水資源保育工作之土地所有者付費。

水源區的保護要做好,必須要有健全的制度、專屬法規、專責執行機關,透過詳細規劃、配合民眾參與,依影響水源程度,擬出先後辦理程序依序處理,並配屬警察對違規行為進行查報取締,因水源保護政策大多是屬於管制性政策,受管制者常常透過聯盟抗議取得與執政當局協商方式,導致水源保護於執行過程中的立場常生變動,致其管制關係常形成一種不穩定之情境,水源保護之執行長期以來亦存在著各種合作與不合作之型態,而其中存在的問題與矛盾亦為未來所應致力解決的。

3.1.2水庫集水區保育巡查與水土保持管理檢討

水源區一般都存在著坡地崩塌、土壤沖蝕等問題,為有效解決上述因素,並防止大量土砂下移至水庫區,水庫管理機關須持續執行防砂工程、崩塌地處理、溪流整治等水土保持工作,但囿於政府預算額度所限,水土保持工作需運用智慧妥為規劃,使最少的經費發揮最大的效益,例如造林除可減低表土沖蝕,對水庫壽命及水源之涵養具有正面之功效,管理單位亦可將水源區內不當使用之土地,儘速收回後予以造林。

水源區居民多沿河川兩旁居住,其所產生之家庭廢污水,自然往河川排放,直接對水體造成嚴重影響,故須興建污水下水道,並執行水庫集水區保育巡查,查報舉發與排除污染源,然而下水道之興建係屬都市型建設,用在偏遠且高低起伏大之水源區,設計上需作調整考量,譬如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對於污水下水管線未及地區係以小型合併式淨化槽收集零星住家屋排水作集中處理,以彌補污水下水道系統之不足,另污水下水道系統之營運管理上亟需專業技術人力,在組織編制人力無法擴編及技術考量下,可考慮委由民間機構代為操作維護。

水源保護政策屬於管制性政策,為彌補受管制民眾的損失,「使用者付費,受限者得償」已經是大眾所能接受的共識,也較符合社會公平性,目前多以自來水費附徵水源保護費方式,如此可確保保護經費之無虞;並可減少各級政府的正常財務支出,另外在管理制度上,納入「回饋」相關辦法以消弭兩者間之衝突與不滿;而協助地方建設,亦屬於回饋的一種,由各鄉市公所視其特性、需要,自行規劃運用的方式,既可符合地方需求,又可減少民眾對政府的不滿。

另外水庫興建後為維護水庫水質,對集水區內土地使用必須採取限制手段,衝突自難倖免;加以牽涉法令甚多,整合不易;對既得利益者而言,反彈聲浪甚囂塵上。如能引進當地民眾為協助執法者,例如由當地居民組成山林河川巡守隊,化阻力為助力,對整個管制工作將有結構性的助益。且由於水源區的分類影響到區內土地利用、住宅,及工商活動之限制,涉及人民權益,因此將「民眾參與」納入管理機制,讓民眾代表加入供水集水區保護顧問委員會,並舉辦一系列說明會及公聽會與民眾溝通,反覆修改法規及草案,不過學術研究及經驗顯示,水源區民眾參與管理方式不會立即自動的展開,民眾參與模式的建立與轉移皆需要時間,其間難免遭遇許多來自內在、外在的阻力和抗拒,在推動民眾參與水源區管理應逐步擬定計畫分期實施。

臺北水源特定區之主管機關為「經濟部水利署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並負責該水源集水區治理與保育巡查,因該地區為大臺北地區飲用水重要水源地,北水處為確保飲用水安全,亦派員進行水源保護區巡查,積極勸阻及舉發違反水庫蓄水範圍內禁止事項之行為,有效遏止垂釣、行駛船筏、濫墾及從事水上活動之情事,統計95年度執行「青潭堰」及「直潭壩」水庫蓄水範圍巡查計289次,另於臺北水源特定區巡查共計108次,發現污染源舉發案件計有21案件,其中包括廢水污染1案,廢棄物污染14案,工程施工污染1案,違建污染3案,廢土石傾倒1案及違規取水1案,目前皆處理完畢,有效維護自來水水源水質之安全及品質。並依據水源區相關污水處理設施排放口及曾發生污染地點,規劃「水源巡查檢點紀錄表」,並隨時更新,做為水源巡查人員執行巡查依據,對區域定點目標作有效檢視,並照相存證,發現有濫墾濫建、破壞水土保持及垃圾廢水排放致污染水源等可能貽害水源水質水量之情形,立即向經濟部水利署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臺北縣政府等單位舉發外,並建檔、列管及追蹤改善情形,提升改善執行成效,使污染源減至最低。

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係使用影像、圖檔及相關屬性資料為分析材料,電腦為工具,結合技術人員專業知識,整合分析後提供決策支援,在幅員廣闊的水源區為非常實用的工具。

3.1.3水源區污排放水管理檢討

1、 現況分析

(一)、一般污水排放

大臺北主要水源來自新店溪直潭壩北水處取水口上游,分新烏地區、翡翠水庫上游2處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處理生活污水,由直潭、烏來及坪林污水處理廠處理,目前委由民間業者代操作維護,其他下水道不可及之區域,另設小型污水處理廠、合併式淨化槽等,或以人工濕地、礫間處理等生態工法處理,以下圖3.1.3-1~2係污水下水道系統圖;表3.1.3-1係臺北水源局污水下水道接管率計畫統計;表3.1.3-2臺北水源局95年度河川水質狀況。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95年工作年報」

圖3.1.3-1翡翠水庫上游地區污水下水道系統及抽水站位置圖

翡翠水庫

臺北

供水系統

基隆

供水系統

北勢溪

南勢溪

青潭堰

直潭壩

直潭淨水場

淨水場

公館

淨水場

板新供水系統

北桃供水系統

南桃供水系統

530,000CMD

板新供水改善及

應變管路系統

100,000CMD

180,000CMD

北基聯通及

應變管路系統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95年工作年報」

圖3.1.3-2 新烏地區污水下水道系統及抽水站位置圖

地區

計畫實施前後接管率(%)

未納戶實施計畫目前工程進度(%)

接管率(%)

備 註

規劃前

預估完成後

納管工程(接入污水處理場)

淨化槽及用戶接管工程

實際

已增加

尚可增加

一、新烏系統

 

 

 

 

 

 

 

 

1.烏來鄉

67

85

 100

1.49 

 

 

 

 

2.新店市

73

85

 100

1.49

 

 

 

 

合 計

71

85

96.3.26完工

96.4.7 開工

75

4

10

 

二、翡翠水庫上游系統

 

 

 

 

 

 

 

 

1.坪林鄉

47

82

98.2 

1.49 

 

 

 

 

2.石碇鄉

7

81

 -

1.49

 

 

 

 

3.雙溪鄉

8

62

100 

1.49 

 

 

 

 

合 計

39

80

98.2

96.3.20開工

46

7

34

 

表3.1.3-1臺北水源局污水下水道接管率計畫統計 資料更新日:96.9.26

表3.1.3-2臺北水源局95年度河川水質狀況

採地

 

 

 

pH

溶氧

生化需氧量

化學需氧量

懸浮固體

氨氮

大腸桿菌群

水溫

 

 

 

樣點

 

(mg/L)

(mg/L)

(mg/L)

(mg/L)

(mg/L)

(菌落數/100ml)

(。C)

闊瀨

7.3

8.0

0.7

2.8

2.6

0.027

693

20.4

1.0

未(稍)受污染

 

碧湖

7.3

7.9

0.8

1.6

1.9

0.012

1,086

20.0

1.0

未(稍)受污染

 

黃櫸皮寮

7.6

7.8

0.7

3.1

5.4

0.023

2,026

22.8

1.0

未(稍)受污染

 

水源橋

7.5

7.9

0.8

2.3

7.6

0.016

3,071

21.6

1.0

未(稍)受污染

 

大林橋

7.9

7.9

0.8

2.0

5.4

0.020

3,381

21.4

1.0

未(稍)受污染

 

平均值

7.5

7.9

0.8

2.4

4.6

0.020

2,051

21.2

1.0

未(稍)受污染

 

類 別

---

---

 

 

福山

7.3

7.9

0.8

3.8

7.1

0.017

1,752

20.0

1.5

未(稍)受污染

 

烏來國中

7.6

7.8

0.7

2.8

2.1

0.033

6,745

22.4

1.0

未(稍)受污染

 

平均值

7.5

7.9

0.8

3.3

4.6

0.025

4,249

21.2

1.0

未(稍)受污染

 

類 別

---

---

 

 

 

平廣

7.9

7.8

0.8

3.4

2.2

0.021

2,610

22.5

1.0

未(稍)受污染

 

屈尺堰

7.4

7.8

0.8

2.2

2.7

0.014

4,295

22.2

1.0

未(稍)受污染

 

 

直潭

7.3

7.7

0.7

2.7

4.6

0.019

1,227

21.8

1.0

未(稍)受污染

 

青潭

7.4

7.7

0.7

2.9

4.3

0.018

1,083

21.4

1.0

未(稍)受污染

 

 

平均值

7.5

7.8

0.8

2.8

3.5

0.018

2,304

22.0

1.0

未(稍)受污染

 

類 別

---

---

 

 

 

碧潭

7.3

7.7

0.8

3.5

4.3

0.038

2,490

22.1

1.0

未(稍)受污染

 

1.檢測方法:參考行政院環保署環檢所公告之水質類檢測方法。

(中華民國95年1月至95年12月)

2.本表中檢驗項目頻率係每月1次,數值為月平均值。

民國 96年1月22日製

3.表中類別乃依據「地面水體分類及水質標準」。

4.表中污染程度乃依據行政院環保署「河川污染程度分類表」。

5.碧潭非屬本特定區範圍,其數值僅供對照參考。

6.資料取自「經濟部水利署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95年工作年報」。

(二)、烏來地區溫泉排放水

烏來地區溫泉含量豐富,外露點取用方便且水質優良,又鄰近大臺北地區,已成為臺灣北部著名溫泉勝地,由於溫泉需求量增加,在大量開發使用下,溫泉水排放量也逐漸增加,而未經處理的純泡湯之溫泉排放水直接流入南勢溪內逐漸成為南勢溪水質污染的潛在壓力,若納入臺北水源局污水下水道系統,除中繼抽水站無法負荷外,將影響該局污水處理系統之正常操作。

為有效解決烏來地區溫泉業者溫泉水排放問題,94年5、6月臺北水源局主辦3次會勘,針對北水處前函送業者清冊中,有違規之虞者,洽商處理事宜;94年5月北水處邀集中央及地方相關機關,就廢污水污染解決方案進行會商,達成優先解決餐飲及生活廢污水排放問題之共識;94年12月環保署公告修訂「水污染防治法事業分類及定義」,將溫泉業者納入管制 ,作為主管機關取締之依據;95年3月臺北縣政府召開「研商烏來地區內合法及違建之溫泉餐飲業排放水控管」第2次會議;95年3月葉副市長及水利署陳署長聯合召開「水利業務協調聯繫會報」,結論請臺北水源局於95年4月底前提出南勢溪污染源改善方案。

依臺北縣政府95年3月8日「研商烏來地區內合法及違建之溫泉餐飲業排放水控管」第2次會議結論請縣政府先行辦理「烏來鄉境內溫泉餐飲業排放水之處理及分流原則說明會」,並於當年4月20日說明會後3個月採聯合巡查作業,積極處理業者未確實分流溫泉水問題,以維自來水水源水質。縣政府遂於該說明會資料中順請臺北水源局於改善期後主辦溫泉餐飲業聯合巡查作業。

依95年10月16日發布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及許可申請審查辦法」第5條規定,從事餐飲業、觀光旅館(飯店),設計或實際最大日廢水產生量扣除分流處理之溫泉廢水量後,未達每日50立方公尺(公噸/日)或僅產生溫泉廢水而無餐飲或沐浴等作業廢水,應申請排放許可証,並應於96年7月1日起提出申請,並於97年6月30日前取得。

為監督業者確實遵行溫泉分流,自95年6月起臺北水源局會同臺北縣政府辦理「烏來地區溫泉業者污廢水排放聯合稽查」,採樣檢測業者之純泡湯溫泉排放水是否符合「水污染防治法放流水標準」中「建築物污水處理設施」規定之排放標準,若水質採樣值異常,即函請主管機關處理及處分。目前該地區經營餐飲兼泡湯業者32家、純泡湯業者20家、純餐飲業者35家、另歇業者5家及其他業者24家,合計該區內業者116家,其中屬污水下水道管線可及範圍內計有107家,已納管者計84家,此部分污水管線可及地區接管率達87.8%,其他部分則將於未納戶污水處理實施計畫中予以處理;另統計經營餐飲兼泡湯業者及純泡湯業者共52家溫泉水分流情形,其中已完成分流業者計42家,分流率亦有80.8%,而臺北水源局針對該區上下游河川及自來水取水口水質進行監測,結果符合「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北水處亦有相同之監測結果。

現階段臺北水源局初步調查之溫泉業者資料,其中已符合事業定義之業者,則請臺北縣政府派員進一步查核列管,再經由聯合稽查方式,若發現污染情形,立即開單處分,以收赫阻效果,臺北水源局自94年起由內政部營建署補助經費,陸續辦理污水下水道系統未納戶實施計畫,96完工後新烏地區污水處理率將由現有71%提昇至85%,將能更有效降低污染情形,以下附表3.1.3-3係烏來地區溫泉餐飲等業者污水及泡湯現況。

表3.1.3-3 烏來地區溫泉餐飲等業者污水及泡湯現況

分 類

純餐飲業

餐飲兼泡湯

純泡湯業

其他經營業

歇業或改建

合計

業者家數

35

32

20

24

5

116

污水管線可及

34

28

19

21

5

107

污水納管處理

23

28

18

20

4

94

自設處理設施

1

1

可及地區接管率%

67.6%

100%

94.7%

95.2%

80%

87.8%

溫泉水分流

-

30

12

-

-

42

分流率%

93.8%

60%

80.8%

表3.1.3-4 烏來地區溫泉水耗用量估計表

溫泉旅館及

溫泉浴室名稱

住宿旅客用水量

大眾池用水量

個人池用水量

年總用水量(M3)

每日溫泉水用量平均(M3)

平時(255天/年)

例假日(110天/年)

平時

例假日

(平時)

(例假日)

烏來名湯

3,251

4,510

35,963

40,150

22,950

17,325

124,149

340

日月光溫泉山莊

3,978

5,720

42,018

45,188

24,480

18,480

139,864

383

箱根苑

1,339

1,760

32,124

29,040

10,328

8,910

83,500

229

51溫泉會館

2,295

2,860

-

-

-

-

5,155

14

雲頂溫泉行館

1,148

1,782

11,781

8,844

765

660

24,980

68

岸之湯

1,275

3,300

19,989

22,484

6,885

5,940

59,873

164

花月溫泉會館

7,650

8,800

-

-

-

-

16,450

45

巨龍渡假村

816

1,056

34,803

33,726

7,650

4,950

83,001

227

那魯灣渡假飯店

3,162

6,820

-

-

-

-

9,982

27

國際岩湯

-

-

26,415

24,332

26,010

19,635

96,392

264

山多利溫泉

816

1,232

-

-

3,443

2,475

7,966

22

美人湯溫泉會館

4,016

4,950

-

-

-

-

8,966

25

泰雅達利溫泉館

16,639

29,920

5,277

6,468

-

-

58,304

160

上谷清流溫泉會館站

2,741

7,095

17,544

12,848

5,355

4,620

50,203

138

卡莎米亞溫泉館

4,437

9,570

-

-

-

-

14,007

38

那山谷溫泉館

2,193

7,095

-

-

612

660

10,560

29

東風溫泉會館

-

-

8,031

8,052

4,896

5,280

26,259

72

紅河谷溫泉

-

-

16,305

16,060

12,240

13,200

57,805

158

左岸溫泉民宿

1,721

2,673

7,854

6,424

2,142

2,310

23,124

63

小川源溫泉館

-

-

32,355

31,284

6,120

5,280

75,039

206

沙力達渡假休閒民宿

1,148

1,584

-

-

1,530

1,320

5,582

15

碧山閣大飯店

1,281

3,685

5,277

6,468

1,607

1,386

19,704

54

萬佳溫泉休閒飯店

1,836

3,168

18,816

19,272

5,164

4,455

52,711

144

烏來民宿藝術村

1,301

2,992

6,654

6,468

1,148

990

19,552

溫泉山莊

1,122

3,630

22,566

19,272

306

528

47,424

130

烏來大飯店

2,040

3,520

-

-

-

-

5,560

15

桶后別館

1,530

2,640

-

-

-

-

4,170

11

桶后溪畔溫泉

-

-

11,958

12,848

1,377

1,980

28,163

77

河岸溫泉

-

-

-

-

1,377

2,228

3,605

10

秀山飯店

1,186

2,046

-

-

-

-

3,232

9

雙鹿溫泉旅社

1,224

1,980

-

-

-

-

3,204

9

湯緣溫暖鄉

1,148

1,980

-

-

3,060

2,640

8,828

24

大自然溫泉會館

-

-

-

-

7,459

6,435

13,894

38

千禧溫泉民宿

1,109

2,552

2,550

1,100

3,825

4,950

16,086

44

迷你谷民宿

2,066

5,346

-

-

-

-

7,412

20

溫泉鄉溫泉

-

-

-

-

5,738

4,950

10,688

29

長青溫泉

-

-

-

-

6,503

4,208

10,710

29

阿信溫泉

-

-

2,550

1,100

2,754

2,228

8,632

24

天池

306

792

3,009

2,420

765

825

8,117

22

非營業用戶

-

-

-

-

48,998

45,293

94,291

258

答故

-

-

-

-

765

0.6

766

2.1

合 計

74,772

135,058

363,839

353,848

226,249

194,140

1,347,905

3,693

換算成當地平均泉溫的水量(70℃)

770,232*

2,110

673,953**

1,847

* 考慮溫泉輸送及儲存熱能損失,平均以10℃計。

**考慮溫泉輸送及儲存,平均以5℃度計。

針對溫泉排放水處理,臺北水源局特委託式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辦理「臺北水源特定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未納戶實施計畫新烏地區污水下水道系統(含溫泉排放水)評估」,提出6項具體方案:

方案一:就近設置污水處理廠處理溫泉排放水後直接排放

方案二:就近設置污水處理廠處理溫泉排放水後專管排放至青潭堰取水口下游。

方案三:收集之溫泉排放水不經處理直接專管排放至青潭堰取水口下游。

方案四:由溫泉業者自行處理後就地排放。

方案五:由溫泉業者自行處理後,經放流水專管排放至青潭堰取水口下游。

方案六:零排放。

經由各取向加權綜合分析,建議以方案四--由溫泉業者自行處理至符合放流水標準後就地排放,為優先方案;以方案一--就近設置污水處理廠處理溫泉排放水後直接排放,為第一替代方案;以方案五--由溫泉業者自行處理後,經放流水專管排放至青潭堰取水口下游,為第二替代方案。

2、 管理模式檢討

以往污水收集處理,大多收集至污水處理場、合併式淨化槽等處理,惟對於住戶零星分散之水源區而言,集中處理突顯施工及操作維護成本不經濟,目前仿效歐美等先進國家之例,以人工濕地、礫間處理等生態工法就地處理,利用人工或自然創造之渠道或埤塘等,由濕地內之水生植物(如:蘆葦、香蒲、浮萍等)營造出之繁複生態體系,將廢污水中之污染物加以吸附去除,不但可浄化水質,更有豐富生態相與景觀美化之功能,增加水處理之彈性。

溫泉排放水法令未臻健全,實際管理困難,對溫泉業者純泡湯排放水之管控,除考量是否符合法規限值外,亦需考量社會大眾觀感、民意代表關注等因素,將溫泉排放水排放至青潭堰取水口下游列為溫泉排放水處理之優先方案,確保水源水質安全。

3.1.4都市發展人口與用水需求發展分析

一、臺北供水區鄰近都市人口發展與推估分析

自來水供水區域內未來人口之成長情形與需水量大小之推估有密切之關聯,而需水量之多寡為水源開發、取水、原水輸水、淨水處理及輸配水等主體工程與其他附屬設施之設計容量決定之依據,且為供水分區劃分之基本參考資料,故有關供水區域內未來人口成長情形之推估,實為自來水系統水資元運用管理規劃之首要課題。臺北自來水系統供水區域包括由該系統直接供水之臺北市12個行政區及臺北縣所轄三重、新店、永和、中和等4個縣轄市與汐止市7個里。其中三重市中屬臺北自來水系統供水之區域為二重疏洪道以東之114個里;另中和市所屬之93個里中,有73個里及員富、員山及積穗等3里之小部份區域屬臺北自來水系統供水區域。

此外,目前臺北自來水系統以11個支援點分水供應臺灣自來水公司之第1區管理處及第12區管理處,其中屬第1區管理處者共有8點,包括屬東區營業分處5個支援點供應汐止市4個里、屬南區營業分處之1個支援點提供深坑鄉及石碇鄉及屬陽明營業分處2個支援點分水供應淡水鎮及三芝鄉等之用水;另臺北自來水系統亦有包括屬西區及北區營業分處之3個支援點,提供臺灣自來水公司第12區管理處用水需求。

目前臺北自來水系統支援臺灣自來水公司第1區管理處,係直接自支援點分水供水,因此分水轄區內之人口成長情形,可能會影響到臺北自來水系統之需水量;至於支援第12區管理處用水需求部分,因係由板新淨水場依其供水調配需求,通知臺北自來水系統產水及供水,其所需支援水量係依其整體給水系統之運作而定,與其供水範圍內之人口情形較無直接之關係。

由前之分析,本人口推估研究範圍將以臺北自來水系統直接供水區域為主,另對分水供應之汐止市4個里、深坑、石碇、淡水及三芝等地區,因其人口成長情形亦影響臺北自來水系統之需水量,所以一併推估其人口數作為未來相關給水設施規劃設計之參考,但並不併入臺北自來水系統直接供水區域人口內;至於目前支援臺灣自來水公司第12區管理處用水部分,前已說明其與人口成長並無直接關係,因此依「板新地區供水改善計畫一期工程」完成後之最大需水量作為臺北自來水系統供水量,其他如現正辦理中之「板新地區供水改善計畫二期工程計畫」及「淡海新市鎮區外供水計畫」等大型供水計畫,同樣不再進行人口之推估,而直接採用各計畫中之資料,直接併入後續需水量之推估。配合臺北區自來水第五期建設給水工程計畫人口成長推估以民國119年(西元2030年)為目標,俾利相關工作之參考。

(一)人口推估方法與進行步驟

1.人口推估方法

人口推估之方法頗多,各有其適用條件及優缺點,常用者包括算術增加法、幾何增加法、對數曲線(飽和曲線)法、最小二乘法及曲線延長法等,茲將上述各種常用之人口推估方法分述如下:

(1)算術增加法:本法假設於推估年期內,未來每年人口增加數均相同,人口呈等差級數增加;年增加人口數則採用歷年年增加人口數之平均值。本法適用於歷年人口增加穩定、平緩或短期性人口推估之情形。

(2)幾何增加法:此法假設於推估年期內,未來每年人口增加率均相同,人口呈幾何級數增加;年增加率則由歷年人口數推出。本法適用於歷年人口成長較快、新興都市等情形下之人口推估。惟人口成長率常隨時間改變,故推估年期不宜過長,必要時宜配合都市成長特性以增加率組成法(於推估年期內分時段採用不同的人口增加率)酌予修正。

(3)對數曲線法:由於都市各公共設施容量與經濟活動之限制,當都市發展趨勢於飽和時,都市人口之成長亦漸趨平緩,其人口成長曲線往往呈S曲線(或稱飽和曲線),本法較適於中、長期之人口推估或歷年人口成長率漸減之情形。

(4)最小二乘法:此法以每年平均增加人口數為基礎,以歷年之資料以最小二乘法推測人口數,人口數與年度之關係。

(5)曲線延長法:將供水區歷年人口成長曲線予以平滑延長求出預測年度人口,由於本法係以發生事實之歷史趨勢予以發展推算,通常較能反應出實際情形,因此亦常被採用於其他數據之預估。

2.人口推估進行步驟

(1)資料蒐集:主要工作為供水區域內人口推估所需相關資料,如臺灣地區及供水區內各行政區歷年人口數、都市計畫面積及人口數、經建會、衛工處及營建署等其他單位人口推估等資料之蒐集及整理。

(2)以前述5種方法推估各行政區未來之人口數:本工作將以民國79年至93年間之各行政區歷年人口統計資料為基準,利用算術增加法、幾何增加法、對數曲線法、最小二乘法及曲線延長法等,加以推估各行政區至民國119年時之人口數。

(3)考量內在及外在限制因素:前一步驟之推估係基於人口未受管制任其持續成長之狀況,惟就人口長期成長而言,將受到內在及外在因素之限制,而使人口數不致無限制之成長,而其成長情形終將逐漸趨緩,進而漸達停滯以至飽和。一般而言,內在限制因素包括建築容積管制、各種使用分區人口密度、可利用土地面積及用途、公共設施容量限制等;而外在限制因素通常為國家人口政策、均衡各地人口成長與分佈、經濟活動之限制等較大方向之政策因素。

由於各縣、市政府所推估之都市計畫區域內計畫人口數,其實即綜合前述各項內在限制因素所推估而得,因此可假設為在內在限制條件下之飽和人口數,所以將以各縣、市政府所推估之都市計畫區域內計畫人口數代入對數曲線法,進行在內在限制下各行政區人口成長情形之預估;此外,因外在限制因素通常為較大方向及大範圍之政策因素,較不適用於小範圍人口之推估,所以擬於前述各項方法完成推估後,先研判各行政區較適合之推估方法,再加總依所選擇方法所推估之各行政區人口數後,得到供水區內之總人口數,再進行外在限制因素之考量。

本外在限制因素之考量係假設國家或區域性人口均衡政策能充分發揮功效之情況下,供水區與臺灣地區之人口比值得以逐漸控制,以臻人口合理分佈,所以將採歷年供水區與臺灣地區之人口比值為基準,藉曲線延長法推求至各年合理之供水區與臺灣地區之人口比值,再輔以經建會於民國93年所推估未來臺灣地區之人口數之中高、中、低推計,以比率法求得供水區受外在限制之未來人口範圍,最終再與先前所決定之推估人口數進行比較分析,以檢討出較適當之推估人口數。

(4)與其他計畫推估人口進行差異比較:原北水五期計畫及其他單位如營建署、衛工處等近年亦曾對本供水區內之部分行政區人口數進行推估,但因先前各單位推估時之時空背景與今日相較已有若干變遷,所以將參考其所推估之環境及數值進行比對分析,以深入瞭解其差異性,並進一步佐證合理之推估人口數。

3.人口推估結果

依前所訂之步驟進行人口推估之結果,臺北自來水系統直接供水區人口數於目標年民國119年時約為405萬人,臺北自來水系統分水支援區內使用臺北自來水系統供水之人口數,於目標年民國119年時約為25萬人。惟依各種方法所推估之人口數,僅代表依以往人口成長歷史資料,代入各種數學公式中進行計算而得到之一種理論上結果,但由於臺北自來水系統為一規模龐大之系統,因此對於系統內各項設施之規劃應考量諸多因素及安全餘裕,特別是水源、原水、淨水及清水等系統一旦確定規模興建後,將非常不易擴建,所以於細部規劃階段應考量安全因素,以確保臺北自來水系統能供應充裕之自來水量。

由於各縣、市政府所推估之各行政區都市計畫區域內計畫人口數,係綜合該都市計畫內之建築容積管制、各種使用分區人口密度、可利用土地面積及用途、公共設施容量限制等,計算所得之計畫面積內人口數,即代表在前述各項因素限制下,該行政區中最大可能之人口數,惟臺北自來水系統直接供水區各行政區之飽和人口數總和雖為484萬人,但因三重市及中和市分別約僅有97.2%及79.2%之行政區人口數屬於臺北自來水系統直接供水之人口,因此經考量上述比例值計算可得屬臺北自來水系統直接供水區域之飽和人口數約為474萬人。

由於考量自來水系統係屬重要之民生設施,必須能充分供應民生之需求,並保留最大之彈性,且因相關設施用地取得已日漸困難,一旦設施完成後要再辦理擴建之難度甚高,因此建議各系統皆應參考計畫範圍內之飽和人口數規劃其規模,但其實施之時機則可參考實際人口情形定期檢討,以利實務運用及管理。

至於臺北自來水系統分水支援區之人口數,由於各行政區內之都市計畫面積比例並不高,加上除石碇鄉外,其餘行政區之都市計畫區域內實際人口均遠高於計畫人口,所以若參採推估飽和人口代表意義不大,因此建議仍採用前述所推估之人口數為25萬人。本項推估建議採用上述方式,各行政區於民國100年、110年及119年之人口數列於表3.1.4-1。

表3.1.4-1 臺北自來水系統直接供水區及分水支援區內各行政區人口數推估一覽表

行政區

93年

100年

110年

119年

松山

205,962

232,895

271,371

306,000

信義

232,506

275,985

338,098

394,000

大安

312,554

322,636

337,038

350,000

中山

216,868

241,404

276,454

308,000

中正

158,486

158,624

158,822

159,000

大同

128,512

134,297

142,562

150,000

萬華

197,445

190,594

180,808

172,000

文山

258,046

299,495

358,708

412,000

南港

112,982

127,795

148,955

168,000

內湖

261,201

273,801

291,800

308,000

士林

288,921

308,058

335,396

360,000

北投

248,989

265,954

290,189

312,000

臺北市

總和

2,622,472

2,831,537

3,130,202

3,399,000

三重

373,337

377,500

383,448

388,800

中和

324,460

333,209

345,707

356,955

永和

233,384

235,165

237,710

240,000

新店

285,186

295,636

310,564

324,000

汐止

23,207

23,959

25,033

26,000

臺北縣

總和

1,239,575

1,265,469

1,302,462

1,335,755

直接供水區

總和

3,862,047

4,097,007

4,432,664

4,734,755

汐止

18,428

21,360

24,820

27,400

深坑

10,167

14,291

20,182

25,485

石碇

3,692

3,885

4,169

5,022

淡水

94,132

112,600

141,000

164,000

三芝

17,342

20,547

25,124

29,244

分水支援區

總和

143,761

172,682

215,296

251,151

二、人當量用水量推估

依據北水處統計年報中之定義,每人每日用水量為每日平均計費水量除以用水人口數而得,然計費水量中則包括家庭用水、營業用水、機關用水、學校用水、市政用水及支援臺灣自來水公司等,目前北水處對直接供水區域之每人每日用水量計算,係將所有計費水量扣掉支援省水之水量,即可得臺北自來水系統直接供水區之計費水量,再除以直接供水區域之用水人口數而得,惟北水處原每人每日用水量係包括家庭用水及其他各項用水,其計算方式與臺灣自來水公司現行計算每人每日用水量之方式不同,臺灣自來水公司對於每人每日用水量僅計算家庭用水量,所以其數值遠低於北水處原計算之每人每日用水量,而北水處現行之計算方式常易引起用水量過多之誤解,所以在本計畫中對於每人每日用水量之定義將採與臺灣自來水公司相同之方式,僅計家庭用水量,而北水處原計算之每人每日用水量之方式將其定義為人當量用水量。由於北水處統計年報中,民國83年前之人當量用水量因並未扣除支援臺灣自來水公司水量,所以有偏高之現象,自民國83年起至95年間臺北自來水系統直接供水區域用水人口之人當量用水量及各項用水之比例列如表3.1.4-2。

臺北自來水系統直接供水區域之人當量用水量在民國83年時為363LPCD,其後至87年間維持在356~364LPCD,之後再微幅上揚至90年時到達最高為375LPCD,而民國91年及92年時因臺灣北部發生嚴重之缺水,所以政府大力提倡節約用水,再加上此二年度皆曾有分區停止供水之情形,因此人當量用水量顯著下降至約345LPCD,但至民國93年時,當年並無發生缺水,但人當量用水量仍維持在345LPCD左右,應與政府推動之節約用水措施有關,94-95年人當量用水量微幅提高至352 LPCD左右。所以尚需再作進一步觀察方能確認人當量用水量是否因相關節約用水措施而下降,不過若以民國92年前後之數值進行比較,可發現在政府推動節水相關措施後,機關用水量已顯著降低。然臺北自來水系統直接供水區域之每人每日用水量,因自民國92年起,家庭用水量與商業用水量始分列,在營業用水方面隨著活動人口及等時圈等因素有增加的趨勢。

至於臺灣自來水公司供水區域之每人每日用水量列如表3.1.4-3,臺灣自來水公司對於每人每日用水量之計算係扣除工業用水、船舶用水、市政用水及其他用水等,所以其每人每日用水量為實際之家庭用水量。臺灣自來水公司供水區域之每人每日用水量在民國83年至93年間變動不大,均介於230~240LPCD,94-95年有微幅增加的趨勢。臺北自來水系統之每人每日用水量約為260LPCD,略高於臺灣自來水公司每人每日用水量10﹪。

有關每人每日用水量之分析,中華民國自來水協會於民國84年曾委託逢甲大學土木及水利研究所進行「合理生活用水量之探討研究」,推估每個人之合理生活用水量建議值為160~242LPCD,取其平均值為201LPCD。另外在日本「空氣調和及衛生工學便覽」中,得出每人每日之家庭用水量約為187LPCD;另於日本「水道設施設計指針及解說」統計日本各地之每人每日家庭用水量約介於210~230LPCD;而鄭政利教授於「建築給排水設備節能之研究」中亦提到,日本學者紀谷文樹教授推算在正常之生活狀態下,合理滿足生活之基本用水量為200LPCD。至於在美國部分,各地之每人每日家庭用水量介於224~456LPCD,一般較常採用之數據為300~380LPCD,近年來美國亦開始推行節水措施,計畫將每人每日家庭用水量降至210LPCD。另外歐洲近年來大力推廣節約用水,諸如:英國的160公升、荷蘭的126公升、丹麥的190公升,西班牙的126公升,惟每人每日家庭用水量如太低,對於供水系統亦有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可發現無論是本國之研究、日本之報告及歐美國家之發展趨勢,可知節水措施已是未來用水發展之趨勢,而眾多之研究報告均指出,每人每日合理家庭用水量約為200LPCD左右。而在民國95年,臺北自來水系統之每人每日用水量約為263LPCD,仍高於各國所建議之合理用水量。

由於水資源日益匱乏,所以節約用水已成為重要之課題及趨勢,國內各級政府對於相關議題亦研擬政策進行推動,其中全國水資源之主管機關經濟部水利署依民國87年「全國國土及水資源會議」之結論與建議,研提「節約用水行動方案」,其總體目標之一為在目標年民國100年時,將生活用水平均每人每日用水量減至250LPCD。另於民國91年時因北部地區遭遇乾旱,北水處於抗旱期間亦依臺北市政府政策指示,研擬「大臺北地區推動節約用水實施計畫」,其中對於每人每日用水量係以降至245LPCD為目標。此外,臺北市政府於西元2005年參與「舊金山城市環境議定書」所簽訂之「城市環境協定」,其中21項行動方案之一為參與簽訂協定之城市計畫於西元2015時,減少平均每人每日生活用水量10﹪。

為配合政府之相關政策,對於臺北自來水系統之每人每日用水量,優先於民國100年時達成經濟部水利署「節約用水行動方案」將生活用水平均每人每日用水量減至250LPCD,並再於民國105年時達成「大臺北地區推動節約用水實施計畫」中每人每日用水量減至245LPCD之目標。

表3.1.4-2 臺北自來水系統歷年人當量用水量

年度(民國)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人當量用水量(LPCD)

363

359

356

358

364

369

373

375

348

342

346

352

352

家庭用水量

90.2%

90.0%

84.8%

90.4%

90.4%

90.3%

90.2%

90.5%

91.8%

76.4%

(261)

75.0%

(259)

75.0﹪

(264)

74.8﹪

(263)

營業用水量

-

-

-

-

-

-

-

-

-

15.6%

17.1%

17.3﹪

17.3﹪

各項

機關用水量

6.2%

6.2%

12.0%

5.9%

5.9%

5.8%

5.7%

5.6%

4.6%

3.0%

2.8%

2.6﹪

2.7﹪

學校用水量

3.2%

3.4%

2.9%

3.3%

3.2%

3.4%

3.5%

3.4%

3.2%

3.8%

3.8%

3.8﹪

3.7﹪

市政用水量

0.4%

0.4%

0.3%

0.4%

0.5%

0.5%

0.6%

0.5%

0.4%

0.3%

0.3%

0.3﹪

0.3﹪

其他用水量

-

-

-

-

-

-

-

-

-

0.9%

1.0%

1.0﹪

1.2﹪

資料來源:臺北自來水事業處95年統計年報。

註:1.營業用水於民國91年前係併於家庭用水量中;工程用水、停水及空屋自92年起編列於其他用水。

2.( )所列為依人當量用水量及家庭用水量計算所得之每人每日用水量,單位為LPCD。

表3.1.4-3 臺灣自來水公司歷年每人每日用水量

年度(民國)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每人每日用水量(LPCD)

233

231

239

237

230

235

235

237

236

239

238

241

244

至於營業用水之部分,自民國92年起方自家庭用水分出,當年臺北自來水系統之營業用水量約佔人當量用水量之15.6%,經以當年人當量用水量計算後為53.4LPCD,民國93年時,營業用水量約佔人當量用水量17.1%,為59.2LPCD,營業用水量於民國93年時較民國92年成長約11%。但由於民國92年時,臺北自來水系統遭逢嚴重之缺水狀況,當時對於營業用水有較嚴格之限制,所以至民國93年恢復正常供水後,用水量會有較大幅度之成長。惟衡諸國內工商業發展之情形,雖然工商業亦積極推展包括檢討製程用水、回收水再利用,安裝節水設施等節水方案,但長期發展趨勢仍為正成長,所以研判其用水量仍會持續成長,本計畫對於未來營業用水量之成長將分成3個階段概估,於民國96~104年間以每年3﹪成長,105年~114年以2%成長及114年~119年以1%成長。

除家庭用水及營業用水外,人當量用水量中另包括有機關用水、學校用水、市政用水及其他用水等,本計畫中將前述4項用水之總和定義為各項用水。於民國90年未發生缺水乾旱前,各項用水均穩定地佔家庭用水及營業用水總和之10.5~11.1%,但在民國91及92年因嚴重缺水而進行節水措施後,各項用水佔家庭用水及營業用水總和之比例即有明顯之下降,在民國91年時為9.0%,92及 93年時均為8.6﹪,推究其原因為節水措施係自政府機關及學校開始推展,且部分單位並有強制性之要求,所以整體節水效益較民間更為彰顯,但同樣的,因民國91及92年已廣為推動政府機關及學校之節水措施,未來能再大幅下降之空間應已有限,所以建議此部分之用水量訂定為家庭用水量及營業用水總和之9%。綜合上述之檢討,推估臺北自來水系統之未來人當量用水量分析如表3.1.4-4,至民國119年時,預估人當量用水量為381LPCD。

表3.1.4-4 臺北自來水系統人當量用水量推估結果一覽表

時間

家庭用水

(LPCD)

營業用水

(LPCD)

各項用水

(LPCD)

人當量用水量

(LPCD)

96年

259

64.7

28.7

352

97年

256

66.6

28.8

351

98年

254

68.6

28.9

351

99年

251

70.7

29.0

351

100年

250

72.8

29.1

352

101年

249

75.0

29.2

353

102年

248

77.2

29.3

355

103年

247

79.6

29.4

356

104年

246

81.9

29.5

357

105年

245

83.6

29.6

358

106年

245

85.3

29.7

360

107年

245

87.0

29.9

362

108年

245

88.7

30.0

364

109年

245

90.5

30.2

366

110年

245

92.3

30.4

368

111年

245

94.1

30.5

370

112年

245

96.0

30.7

372

113年

245

97.9

30.9

374

114年

245

99.9

31.0

376

115年

245

100.9

31.1

377

116年

245

101.9

31.2

378

117年

245

102.9

31.3

379

118年

245

103.9

31.4

380

119年

245

105.0

31.5

381

3.需水量預估

需水量之推估與供水區域內之人口數、供水普及率、人當量用水量及售水率有關,其中有關目標年內本計畫供水區域之人口數及人當量用水量已分別前述說明進行推估。臺北自來水系統直接供水區域之供水普及率在民國86年已達到99.42%,其後普及率即緩步成長,至民國95年時為99.51%;至於臺北自來水系統分水支援區域均屬臺灣自來水公司第一區管理處,其於民國96年6月時之供水普及率亦已達97.19%。所以無論直接供水及分水支援區域,其供水普及率均已接近100%,所以建議供水普及率暫以100%計。

此外,臺北自來水系統之售水率於民國95年時之售水率為63.41%,與其他國家或都市的售水率相較,臺北自來水系統之售水率相對偏低,其主要原因包括漏水率及表差等均偏高等所致。因此北水處已辦理自來水供水管網改善長期計畫,預計以20年時間降低漏水率17個百分點至10%為目標,計畫期程為民國95年至114年;另在表差部分亦建議應以逐步改善之方式減少誤差值,並配合自來水供水管網改善長期計畫一併進行,以20年之時間減少2﹪之水表誤差,屆時售水率將提升為民國114年之80%,自民國115年起至119年則維持80%之售水率。另於分水支援區之售水率部分,依臺灣自來水公司統計年報之資料,第1區管理處中,淡水供水系統售水率為67.2%、三芝供水系統售水率為93.5%、深坑石碇供水系統售水率為70.4%、及汐止所屬六堵供水系統售水率為68.2%,由於淡水供水系統之人口數佔整個分水支援區約三分之二,且多數供水系統之售水率亦為70%左右,因此分水支援區之售水率建議訂定為70%。依需水量推估所需之各項參數完成檢討及預估後,臺北自來水系統直接供水區之需水量統計如表3.1.4-5;另臺北自來水系統分水支援區之需水量統計如表3.1.4-6。

表3.1.4-5 臺北自來水系統直接供水區需水量推估結果

時間

供水人口

(人)

普及率

(%)

人當量用水量

(LPCD)

售水率

(%)

需水量

(CMD)

100年

4,097,007

100

352

68.6

210.2萬

105年

4,264,835

100

358

73.7

207.2萬

110年

4,432,664

100

368

77.2

211.3萬

115年

4,600,492

100

377

80.0

216.8萬

119年

4,734,755

100

381

80.0

225.5萬

表3.1.4-6 臺北自來水系統分水支援區需水量推估結果

時間

供水人口

(人)

普及率

(%)

人當量用水量

(LPCD)

售水率

(%)

需水量

(CMD)

100年

172,827

100

352

70.0

8.7萬

105年

193,492

100

358

70.0

9.9萬

110年

215,664

100

368

70.0

11.3萬

115年

236,905

100

377

70.0

12.8萬

119年

251,151

100

381

70.0

13.7萬

臺北自來水系統直接供水區之需水量,若依供水管網改善長期計畫之規劃,因民國104年前售水率提升較速,所以即使人口數及人當量用水量有所成長,但需水量卻是逐年微幅降低,於民國104年時需水量由民國94年之218萬CMD降至最低之207萬CMD;此後需水量隨著人口數及人當量用水量微幅增加,且自民國105年後售水率提升減緩,則需水量成長幅度增加,直至民國114年時售水率已達本計畫訂定目標80﹪後即予維持,屆時因人口數及人當量用水量持續成長,至民國119年時需水量達225萬CMD。分水支援區之需水量因無售水率逐年提高之假設,所以需水量隨人口及人當量用水量之成長逐年增加,至民 國119年時分水支援區之需水量約為14萬CMD。臺北自來水系統自來水系統包括直接供水及分水支援區域之需水量合計為239萬CMD,各階段之合計需水量列如表3.1.4-7。

表3.1.4-7 臺北自來水系統直接供水區及分水支援區合計需水量推估結果

時間

直接供水區需水量

(CMD)

分水支援區需水量

(CMD)

合計需水量

(CMD)

100年

210萬2千

8萬7千

219萬

105年

207萬2千

9萬9千

217萬

110年

211萬3千

11萬3千

223萬

115年

216萬8千

12萬8千

230萬

119年

225萬5千

13萬7千

239萬

至於各行政區需水量之預估方法有二:一為假設各行政區之人當量需水量均相同,則利用各行政區之供水人口與整個供水區人口之比例乘以整個供水區之需水量即可得出各行政區需水量;另一方法則考慮各行政區都市發展程度不一、行政區內工商業分布情形不同、居民生活型態有異,而研判各行政區之人當量需水量略有差異,特別是各行政區人口數雖有相關單位負責統計,但每日上班、上學、購物或其他種種因素所造成之活動人口並未有登記,而活動人口所使用之水量亦會對人當量需水量產生影響,因此需採不同之人當量需水量推估各行政區需水量,依北水處民國91年之「臺北地區供水系統合理調配暨危機管理之探討」研究報告提出,不同行政區之人當量需水量確有差異,其數值可能達平均值之1.3倍。

上述兩種推估方法,後者顯然比較合理準確。故採用後者並利用下列公式,以分別推估供水區內各行政區之需水量:

一、各行政區需水量=權×供水區總需水量

二、

權重總和

權重

=

)

(

各行政區用水因數

各行政區供水人口

各行政區用水因數

各行政區供水人口

´

å

´

=

用水因數係用於調整各行政區人當量需水量高低之主要因子,其值高低可藉各行政區歷年用水情形、都市發展趨勢、流動人口多寡、居民生活型態、供水系統水壓水量、下水道設施良窳等因素研判之。此外,前述之探討報告中,亦曾對臺北自來水系統各供水分區之用水因素進行分析,其結果列於表3.1.4-8中,該表中同時列出各行政區之人口數,及依前述之第二項公式據以求得各行政區之權。另由該表中計算所得各行政區之權,再以前述之第一項公式計算,即可得出各行政區之需水量,列於表3.1.4-9。

分水支援區之各行政區自來水管理單位因非屬北水處所轄,目前亦未見有用水因素相關之檢討資料,且各行政區亦非單純由臺北自來水系統供水,因此建議將其需水量簡化計算,採前述以各行政區之供水人口與整個供水區人口之比例乘以整個供水區之需水量求得,分水支援區之各行政區需水量如表3.1.4-10所列。

表3.1.4-8 臺北自來水系統直接供水各行政區用水權重計算一覽表

行政區

用水因素

100年

105年

110年

115年

119年

人口數

權重

人口數

權重

人口數

權重

人口數

權重

人口數

權重

松山

1.330

232,895

0.074

252,133

0.077

271,371

0.080

290,610

0.082

306,000

0.084

信義

1.165

275,985

0.077

307,042

0.082

338,098

0.087

369,155

0.091

394,000

0.095

大安

1.165

322,636

0.090

329,837

0.088

337,038

0.087

344,239

0.085

350,000

0.084

中山

1.330

241,404

0.077

258,929

0.079

276,454

0.081

293,980

0.083

308,000

0.084

中正

1.164

158,624

0.044

158,723

0.042

158,822

0.041

158,921

0.039

159,000

0.038

大同

1.201

134,297

0.039

138,430

0.038

142,562

0.038

146,694

0.037

150,000

0.037

萬華

1.164

190,594

0.053

185,701

0.050

180,808

0.046

175,915

0.043

172,000

0.041

文山

0.880

299,495

0.063

329,102

0.067

358,708

0.070

388,315

0.073

412,000

0.075

南港

1.053

127,795

0.032

138,375

0.033

148,955

0.035

159,536

0.036

168,000

0.036

內湖

0.954

273,801

0.063

282,801

0.062

291,800

0.061

300,800

0.061

308,000

0.060

士林

1.020

308,058

0.075

321,727

0.075

335,396

0.075

349,065

0.076

360,000

0.076

北投

1.020

265,954

0.065

278,071

0.065

290,189

0.065

302,306

0.065

312,000

0.066

三重

0.849

377,500

0.077

380,474

0.074

383,448

0.072

386,421

0.070

388,800

0.068

中和

0.842

333,209

0.067

339,458

0.066

345,707

0.064

351,956

0.063

356,955

0.062

永和

0.782

235,165

0.044

236,438

0.042

237,710

0.041

238,982

0.040

240,000

0.039

新店

0.760

295,636

0.054

303,100

0.053

310,564

0.052

318,029

0.051

324,000

0.051

汐止

0.954

23,959

0.005

24,496

0.005

25,033

0.005

25,570

0.005

26,000

0.005

資料來源:用水因素係引用自北水處,91年,「臺北地區供水系統合理調配暨危機管理之探討」。

註:汐止之用水因素因「臺北地區供水系統合理調配暨危機管理之探討」未列,故採用其鄰近地區內湖區之用水因素。

表3.1.4-9 臺北自來水系統直接供水區各行政區需水量推估一覽表

行政區

100年

105年

110年

115年

119年

松山

156,033

159,584

168,235

177,795

188,949

信義

161,963

170,228

183,598

197,830

213,105

大安

189,340

182,866

183,022

184,478

189,306

中山

161,733

163,885

171,386

179,857

190,184

中正

93,009

87,923

86,171

85,093

85,925

大同

81,248

79,119

79,808

81,043

83,638

萬華

111,755

102,867

98,100

94,192

92,951

文山

132,763

137,823

147,138

157,190

168,326

南港

67,787

69,342

73,111

77,276

82,131

內湖

131,579

128,392

129,758

132,003

136,418

士林

158,284

156,169

159,462

163,781

170,480

北投

136,650

134,978

137,968

141,842

147,750

三重

161,447

153,724

151,745

150,913

153,252

中和

141,330

136,021

135,681

136,320

139,539

永和

92,637

87,990

86,647

85,967

87,134

新店

113,181

109,625

110,018

111,183

114,322

汐止

11,514

11,121

11,132

11,221

11,516

供水區總和

2,102,254

2,071,657

2,112,980

2,167,982

2,254,927

表3.1.4-10 臺北自來水系統分水支援區各行政區需水量推估結果

行政區

100年

105年

110年

115年

119年

汐止

10,741

11,834

13,048

14,197

14,913

深坑

7,186

8,815

10,610

12,456

13,871

石碇

1,954

2,059

2,192

2,322

2,733

淡水

56,622

64,440

74,126

83,586

89,263

三芝

10,332

11,679

13,208

14,764

15,917

總和

86,835

98,828

113,184

127,325

136,698

4.其他大型計畫需水量

在119年內需由臺北自來水系統提供需水量之其他大型開發計畫案,依據北水處及內政部核定之「支援淡海新市鎮區外供水計劃報告書」等資料,大型計畫包括:關渡平原開發案、社子島開發案及淡海新市鎮開發計畫等。

關渡平原開發案計畫人口數為20萬人,需水量為12.5萬CMD。不過由於關渡平原開發係採逐步分期分區開發之政策,雖最終整體開發型態仍未定案,但朝低密度開發之可能性甚高。由於本計畫對於需水量之推估,係參考都市計畫人口作為飽和人口數,以推算各年度之人口數,而關渡平原所在行政區係屬臺北市,更是直接以都市計畫人口作為飽和人口數,所以其用水需求已包括於前述所推估之臺北自來水系統供水區域需水量內,不需另外估算,惟對其需水量之因應,建議應著重於供水分區間水量輸送之調配。

另社子島開發計畫最大日需水量為2萬CMD,但類似於關渡平原開發計畫,因採飽和人口作為需水量推估之基準,所以其需水量亦已包括於前述所推估之臺北自來水系統供水區域需水量內,不需另外估算,惟仍應著重於供水分區間水量輸送之調配。

淡海新市鎮開發計畫原計畫人口為30萬人,規劃需水量為18.5萬CMD;但後依據內政部民國92年12月「修訂淡海及高雄新市鎮開發執行計畫(草案)」,將計畫人口數修正為24萬人,計畫人口修正後,其需水量於93年月內政部營建署「淡海及高雄新市鎮未來發展定位與開發策略規劃案修正規劃報告書及開發執行計畫審查會議」提出淡海新市鎮原雖為因應市場需求帶動新市鎮發展,其未開發之住宅區部分將調整為低密度優質住宅,但因濱海遊憩旗艦計畫之推動,開發面積為446公頃,遊憩人口仍將增加,計畫人口增加至13萬人,故最大日需水量將達7萬CMD。

由於淡海新市鎮開發計畫預期將引入原非屬臺北自來水系統之人口,且先前有關分水支援區淡水鎮之需水量推估,亦未考量淡海新市鎮之需水量,因此應將其需水量納入臺北自來水系統總需水量中。

5.支援水量需求

目前臺北自來水系統除其供水轄區外,亦分水供應周邊屬臺灣自來水公司之第1區管理處及第12區管理處,其中對於第1區管理處之供水,係直接自支援點分水供水,較屬常態性之供水;另對於第12區管理處之支援用水量,係由板新淨水場依其供水調配需求,通知臺北自來水系統產水及供水,其需水量依板新地區供水改善計畫而定。「板新地區供水改善計畫」之實施計畫原即分有二期,一期計畫為現有區域聯通管路改善計畫,二期計畫為區域聯通管路擴建計畫,其目標為板新地區之需水量全部由北水處新店溪水源調配供應,調配水量目前暫訂為平均日每日100.5萬CMD。

6.總需水量

綜合前述之分析,臺北自來水系統未來除目前所屬之直接供水區域及分水支援區域之用水需求外,尚需提供淡海新市鎮區外供水之用水量;此外,臺北自來水系統現亦提供「板新地區供水改善計畫」一期工程完成後之支援水量,未來尚有可能需提供「板新地區供水改善計畫」二期工程完成後之支援水量,各項水量於民國119年時之需水量統計如表3.1.4-11。如該表之統計,臺北自來水系統直接供水區於目標年民國119年之需水量預估為225萬CMD,而分水支援區之需水量預估為14萬CMD,此外預期屆時淡海新市鎮已完成開發,其需水量為7萬CMD;另現臺北自來水系統已提供「板新地區供水改善計畫」一期工程完成後之支援水量為53萬CMD,此水量與前述之臺北自來水系統於民國119年預估之供水量相加將達299萬CMD,倘若「板新地區供水改善計畫」二期工程仍依目前規劃方向納入新店溪水源供應範圍,且水量暫定為100.5萬CMD,則屆時臺北自來水系統之需水量將為346.5萬CMD。

至於原北水五期計畫所推估之民國119年需水量,在直接供水區部分為318.3萬CMD,分水支援區為包括淡水、三芝及汐止之支援供水為28.8萬CMD,總計需水量為347.1萬CMD。其推估值與本計畫相較,在直接供水區及分水支援區之需水量因人口數及用水量之成長均有所修正,所以本計畫所推估之需水量低於原北水五期計畫,但因本計畫中另又增加淡海新市鎮之供水及支援板新一期工程計畫之用水,且未來板新二期工程計畫亦可能納入臺北自來水系統供水範圍中,所以本計畫推估於民國119年之需水量約為346.5萬CMD,約略等同於原北水五期計畫之推估值。

表3.1.4-11 臺北自來水系統總需水量統計

區域或計畫

平均日需水量(CMD)

說明

臺北自來水系統直接供水區

225萬

民國119年

臺北自來水系統分水支援區

14萬

民國119年

淡海新市鎮

7萬

預估民國100年

小計

246萬

板新一期工程

53萬

已完成

板新二期工程

100.5萬

合計

299萬/346.5萬

含板新一期/含板新二期

3.1.5水權水量申請運用與管理分析

一、水權之意義、性質與保障

(一)水權之意義

從我國水利法第15條規定:「本法所稱水權,謂依法對於地面水或地下水,取得使用或收益之權。」可知,水權人取得的是水之「使用或收益」權,而非水之「所有權」,此亦為憲法第143條第二項及水利法第2條規定之意旨。另外,須使用地面水或地下水始為水利法所規範之範圍,進而始得申請水權。

(二)水權之性質

水權之性質為何,國內學者有2種主要見解,說明如后:

1.私法物權說:認為水權係就地面水或地下水加以使用收益,同時亦能以之為標的而取得、設定、變更或消滅,其權利標的物為水資源之水,其權利內容為使用收益,亦即對水資源之水享有將來得為部分直接支配之權利,且為水利法所特別規定,故為準物權。

2.公法物權說:認為19世紀初以前,水的使用僅注意河流附近居民之用水分配上,惟爭執不斷,漸產生行政機關對取用水之管制,且以公法性質之水利法規定之,水權性質因而轉換為公法上物權。臺灣地區對水的依賴度日深,水資源的分配不均造成枯洪期及地域性兩極差別,亟須將水權定位為公法上物權,以利公法之管制及規劃。依我國憲法第143條第2項及水利法第2條規定意旨看來,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且取得水權須經主管機關之許可,水權亦不得作為移轉之標的。水權僅為特定範圍之使用收益權,未如所有權之完整支配權。另外,由於我國用水標的分配不當之不合理現象,即須將水權界定為公法上物權,以利管制及規劃。

(三)、水權之保障

就水利法之規定而言,水權保障措施大致上有優先取水與水權移用補償制度及水量不足時應變機制等3種,說明如后:

1.優先取水:因水源水量不足,水利法明定水源水量之優先順序,以保障水資源。首先,依用水標的而定,水利法第18條第1項規定用水順序為:1、家用及公共給水;2、農業用水;3、水力用水;4、工業用水;5、水運;6、其他用途。因而不論水權登記先後,皆以用水標的定其優先順序,但依同法規定得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准或權利人協議並報請核定者,得變更之。此舉主要目的為發生乾旱時,決定用水之優先順序。

其次,依取得水權先後而定,即用水標的順序相同者,則先取得水權者有優先權。而用水標的順序相同且同時取得水權者,按水權狀內額定用水量比例分配之或輪流使用。最後,國家為鼓勵投資興辦水利建築物而增闢水稻之水源之興辦水利事業人並保障其權益,於水利法第55條第1項規定,在不影響下游水權人既得用水權益時,其有優先申請使用收益之權。

2.水權移用補償制度:行政權的行使有時會造成人民財產上之損失,依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之意旨,必須給予人民適當且公平之賠償。由於水利法規定之水權移用補償制度為主管機關依據水利法相關規定所為之合法行為,如使人民因而遭受損失,則國家須給予損失補償。當水源不足供應須限制用水時,主管機關依用水標的順序限制水權人用水。然水權人間地位平等,實無義務將取得之水量讓與他人使用,所以水利法中定有補償制度,以彌補水權人之損失。水利法之補償制度可分為「因公共用水不足限制水權人用水」及「優先用水權」之補償。前者如水利法第19條規定,在水源不足時將民生用水列為第一優先使用順序,同時為兼顧其他用水權人之權益,責由公共給水機構補償其損害。後者如水利法第20條之1規定,由優先用水權人依協議補償。關於前者之補償制度,目前並無明確之審訂辦法及計算標準,故各地標準不一,時有紛爭。

3.水量不足時應變機制:依水源之水量不足時水權用水量分配或輪流使用辦法(中華民國91年2月6日經濟部(91)經營字第 09104602040號令)規定水源之水量不足時水權用水量比例分配或輪流使用之方式,先由水權人相互協議;協議成立者,應由水權人聯名將協議結果以書面送主管機關備查;協議不成立時,主管機關應依本法第97條規定邀集有關機關團體評議之。另水權人應按日記錄取用水量,並於次月15日前將前1月之取用水紀錄送主管機關備查,至水源水量充足時為止。至於依水利法第21條規定取得之臨時使用權不適用本辦法。

二、水權之申請登記審查

經濟部水利署為規範辦理水權登記審查事宜,特訂定水權登記審查作業要點(95年9月11日修正),相關作業規定說明如后:

1.主管機關受理水權登記申請後,應即對申請人所提書件為書面審查,其申請書件除應合於依水利法(以下簡稱本法)本法第29條至第32條規定外,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申請人、代表人或代理人為自然人時,應檢附國民身分證正反面影本;申請人為法人時,應檢附工廠登記、營利事業登記或其他合法登記之證明文件影本;申請人為非法人之團體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時,應檢附該非法人團體之成立相關證明文件。

(2)共有人聯名申請登記時,應檢附共有水權登記合約書,並敘明各合約用水人引用水量之比率。

(3)申請登記平面圖,應以具有引水地點地號之地政事務所最近3個月內所核發地籍圖或林班圖等圖籍,標明引水地點之位置及其地段、地號,引水、輸水、排水之路線及用水範圍。

(4)引水地點土地登記謄本,須為地政事務所最近3個月內所核發。但主管機關可透過電腦連線查詢土地登記謄本者,得免附。

(5)引水工程計畫書圖,其屬鑿井工程者另應附水井抽水試驗紀錄表及鑿井地質柱狀圖。

(6)需用水量計算表。

(7)以機械動力抽汲引水者,應檢附抽水機馬力簡易計算表。

(8)申請公共給水者,應檢附供水區域平面圖。

(9)申請農業用水供灌溉使用時,其申請人為政府機關、公營事業或公法人者,應檢附農業用水範圍地籍編號表及灌溉區域平面圖;其餘申請人應檢附農業用水範圍地籍編號表、地政事務所最近三個月內所核發之地籍圖謄本與土地登記謄本。但主管機關可透過電腦連線查詢土地登記謄本者,得免附。

(10)農業用水供作養殖使用者,應檢附漁業養殖登記證影本,第1次提出申請如無法取得漁業養殖登記證者,得檢附許可經營之相關證明文件。

(11)申請工業用水者,應另檢具水再利用之相關說明文件。

(12)申請溫泉水權者,應檢附最近3個月內認可檢測機構所核發之符合溫泉標準檢測報告;其引水地點如屬中央觀光主管機關直轄市政府或縣(市)政府核定公告之溫泉區,應檢附轄管直轄市、縣(市)主管該管機關所發屬位於特定溫泉區之相關證明文件;其申請如屬取得登記者,應檢附取得溫泉開發許可之證明文件及經核准之溫泉開發及使用計畫書或溫泉使用現況報告書。

(13)展限登記之申請者,原水權狀得於現場履勘時再行繳交。

(二)水權登記之申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駁回:

(1)依本法施行細則第26條規定應予駁回者。

(2)履勘引水地點,水源水量已不敷使用、無水源或使用方式明顯無法取得水源。

(3)引取已登記之水源水量。

(4)申請人、代理人或其委任人無法確實引導履勘。

(5)申請登記書件記載之引水地點位置與申請人、代理人或其委任人現場引導履勘處不符。

(6)其他申請登記事項,經會同履勘機關認定違反相關主管法規。

(三)主管機關審核水權之引用水量時,應參酌引水地點之各月水文狀況、其附近已核准水權水量、環保基流量及事業所需用水量覈實核給。前項所稱事業所需用水量得參考附件認定之。

(四)水系水權登記申請之水權總量,不得超過該水源通常保持之水量。但水系水量於一定時期內有超過水源通常保持水量者,得於該期限內,就其超過部分之水量,為臨時用水登記。

(五)前點地面水水源通常保持之水量,為依據水文測驗,考量引水地點所在位置之天然水源水量、流量現況、基流量及上游蓄水或排水設施操作水量之超越機率百分之八十五之水量;地下水水源通常保持之水量,為引水地點一定範圍內補注量與用水出水量均衡時之水量。

(六)履勘引水地點之水源水量部分不足時,主管機關得核減申請之引用水量。

(七)水權登記以網路系統方式提出申請者,其申請時間依下列各款規定認定之:

1.申請人接獲受理申請電子回執後,在7日內以掛號郵寄或其他方式,將電子回執影本、申請書、原水權狀(申請水權取得登記者免附)、相關證明文件、登記規費送達受理機關,其申請時間以電子回執之年、月、日、時為準;如在7日以後送達者,其申請時間按文件送達方式依本法施行細則第27條規定認定之。

2.前款申請屬展限登記,並已至金融機構繳納登記規費,且於7日內除原水權狀外,視書件之性質以正本或傳真送達受理機關者,則申請時間以受理申請電子回執之年、月、日、時為準。

3.申請人在收受電子回執後,主管機關簽收該申請案前,透過網路系統對其原申請資料提出更正者,其申請時間以最後更正之年、月、日、時為準。

(八)臨時用水登記之審查,準用本要點之規定。

三、臺北供水區水權水量現況

臺北地區自來水系統水源主要有3處:新店溪水源、雙溪水源及陽明山水源,目前共有18處水源系統。前者主要水權管理機關包含翡管局、臺電力公司及北水處如表3.1.5-1,後二者主要轄管為北水處。目前3處水源系統共有主要水源水權包含:新店溪水源青潭堰、新店溪水源直潭壩、雙溪水源、陽明水源、士林水源、北投第一水源、北投大坑溪水源、隧道水源、北投第二水源、三溝泉水源、山豬湖水源、鹿角坑水源、竹子湖水源、陽明山第一水源、陽明山第三水源、陽明山第四水源等詳如表3.1.5-2;其中新店溪水源佔可供給大臺北地區97﹪以上用水。該水源系統上游尚有翡管局及臺灣電力公司轄管多處水源水權如表3.1.5-1。其中直潭壩取水口設計容量為2,700,000CMD,青潭取水口設計容量為1,085,000CMD。原水可依各階段之需求分別由直潭壩取水口經第一原水輸幹管輸送至直潭淨水場,以及青潭取水口經青潭原水輸水幹管輸送至長興及公館淨水場。

為保護新店溪水源,在民國68年申請劃定公告「新店溪青潭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禁止一切污染事項行為,其面積計717平方公里。「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委員會」於73年4月成立,今隸屬經濟部水利署,更名為「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專責辦理有關水源區內水污染防治、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與水源區治理等事宜,其範圍包括南勢溪及北勢溪集水區。為維護大臺北地區居民飲用水安全、確保水源水質潔淨,除不定期派員至水源區巡查外,並於90年報請中央公告「青、直潭堰壩水庫蓄水範圍」,並派有水巡人員每日作例行性巡查,以維護蓄水範圍潔淨與安全。另雙溪水源取自雙溪水系,並由雙溪淨水場處理,其設計容量為43,400CMD,惟枯水期水量常僅有20,000CMD。陽明山水源包含陽明山、士林及北投等小水源,各水源有小型淨水處理設備,設計容量為58,600CMD。

表3.1.5-1 新店溪水源水權資料一覽表

項次

水源別

引水地號

水權狀字號

(中臺經)

水權核准年限

核准水量(CMD)

備註

1

新店溪支流北勢溪

臺北縣石碇鄉火燒樟小段44地號及新店市直潭段屈尺小段521之3地號

344

92.7.1-94.6.30

4,665,600

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

2

烏來

臺北縣烏來鄉孝義村桂山發電廠阿玉壩

351

93.1.1-97.12.31

475,200

臺灣電力公司

3

新店溪

臺北縣新店市桂山電廠桂山壩

356

93.1.1-97.12.31

1,460,160

臺灣電力公司

4

新店溪

新店市桂山發電廠粗坑壩

357

93.1.1-97.12.31

1,823,040

臺灣電力公司

5

新店溪

臺北縣烏來鄉信賢村桂山發電廠羅好壩

358

93.1.1-97.12.31

1,200,960

臺灣電力公司

6

新店溪

臺北縣新店市直潭段過橋坑小段33-69地號

122019

92.1.15-101.12.31

1,085,184

6-7項為北水處

7

新店溪

臺北縣新店市直潭段下石厝小段124-14地號

122020

92.1.15-101.12.31

2,700,000

1,179,360~2,999,808各月份異

表3.1.5-2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水權一覽表

項次

水源別

引水地號

水權狀字號

(中臺經)

水權核准年限

核准水量(CMD)

備註

1

北投第一水源

北投區大屯段2小段173地號

379

94.1.1-98.12.31

518

2

北投第二水源

北投區泉源段4小段406地號

380

94.1.1-98.12.31

346

3

大坑溪水源

北投區泉源段1小段228-1地號

354

92.12.1-97.11.30

20,217

4

北投第三水源

北投區湖山段3小段585地號

381

94.1.1-98.12.31

2,160

5

隧道水源

北投區泉源段2小段680地號

382

94.1.1-98.12.31

3,197

6

陽明山第三水源

北投區湖山段二小段402地號

262

90.1.1-99.12.31

15,259

17,588-12,542(CMD)

7

陽明山第四水源

北投區湖山段二小段402地號

263

90.1.1-99.12.31

2,302

2,499-2,257(CMD)

8

鹿角坑水源

北投區竹子湖段竹子湖小段407-1地號

403

94.4.15-99.4.14

15,984

9

三溝泉

士林區菁山段一小段222地號

410

94.5.1-99.4.30

864

10

山豬湖

士林區力行段二小段139地號前

254

90.1.1-99.12.31

2,592

11

情報局水源

士林區力行段二小段139-3地號前

478

92.3.1-97.2.28

2,160

12

臺銀湧泉(菁山慢濾場)

士林區力行段三小段383地號前

411

94.5.1-99.4.30

1,442

13

中山樓

士林區力行段二小段139地號前

253

90.1.1-99.12.31

3,370

14

陽明山第一水源

北投區湖田段二小段597地號

261

90.1.1-99.12.31

11,232

12,035-8,361(CMD)

15

雙溪水源

士林區雙溪段內雙溪小段745地號溪邊

264

90.1.1-99.12.31

29,000

34,819-16,761(CMD)

16

菁礐溪

士林區至善路一小段303地號前

518

90.1.1-99.12.31

10,904

17

新店溪

臺北縣新店市直潭段過橋坑小段33-69地號

122019

92.1.15-101.12.31

1,085,184

18

新店溪

臺北縣新店市直潭段下石厝小段124-14地號

122020

92.1.15-101.12.31

2,700,000

1,179,360~2,999,808各月份異

合計

3,906,731

4,206,539 ~2,386,091各月份異

四、臺北供水區水量運用與管理分析

(一)供水區水量運用與管理

北水處供水範圍包括臺北市12個行政區,及臺北縣所轄三重(二重疏洪道以東)、新店、永和、中和(員山路以東及連城路以南)、汐止(北山、橫科、宜興、福山、東勢、忠山及環河等七里)等縣轄市,另在中和、三重、關渡、汐止、木柵等地連接臺灣自來水公司送水管支援臺北縣各地用水。供應相關之人口近四百萬人,形成臺灣北部地區最大的都會區域公共給水系統。其原水97%來自於新店溪上游的南勢溪與翡翠水庫,其餘3%為雙溪、陽明山等高山水源,藉由直潭壩、青潭堰等蓄取水設施及導水涵渠幹管,導送至直潭、長興、公館、雙溪及陽明等5座淨水場,淨水設備處理能量每日366萬噸,其中直潭淨水場每日最大出水量為270萬噸。目前淨水操作邁入自動化監控及加藥作業,並且以比國家標準更嚴格的內控標準自我要求,出水水質優良。轄區內有2條清水幹管、92座配水池、60座加壓站、3千多公里長的輸配水管線,構成雙線供水網絡,供應各供水分區用戶。另監控中心可以透過「大臺北供水監控系統」全盤掌握供水系統運轉狀況,靈活調配水壓水量及緊急應變,並連結「自來水管線地理資訊系統」(GIS)、淨水處理資訊系統、水質監控、客服系統及工程施工等監控系統,進行整體性管理及供水調度監控。

(二)供水區配水量與支援水量運用與管理分析

北水處目前擔負供應轄區內用戶所需配水量,以及支援轄區外的臺灣自來水公司水量。為利水資源有效運用(在後續章節說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