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en · Web view(六)建立旅游公共安全监测体系 163 三、智慧旅游体系建设规划 163 (一)建设江门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164 (二)构建智慧旅游网络支持服务体系

  • Upload
    others

  • View
    1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江门市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2019~2030)

(说明书)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〇一九年二月

规划编制组成员名单

一、项目组长

石培华 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南开大学教授、博导,全国旅游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顾问

二、主要成员

黄 萍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常洪林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规划师

成 凯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工

申军波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博士

张毓利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博士

刘晓桐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硕士

陆明明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博士

段 普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硕士

洪文阳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硕士

马晨晖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硕士

贾 淳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学士

常雪松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硕士

杨 莉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硕士

穆怀彦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硕士

目 录

1第一章 把握趋势,明确旅游发展新方位

1一、规划背景与意义

1(一) 江门市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需要

1(二)江门市全力推进建设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的需要

2(三)江门市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旅游强市的需要

2二、规划范围与时限

2(一)规划范围

2(二)规划时限

3三、规划性质与任务

3(一)规划性质

3(二)规划任务

3(三)规划特点

4四、规划依据与法规

4(一)法律法规

4(二)相关文件

5(三)规范标准

5(四)上位规划

6五、规划成果与内容

6(一)规划成果

6(二)规划内容

6六、规划流程与路线

6(一)规划流程

7(二)技术路线

7(三)规划方法

9第二章 立足现状,认清全域旅游发展新形势

9一、规划区总体概况

9二、建设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的全域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9(一)江门拥有高品质的世界级旅游资源,有条件建成世界级的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10(二)江门市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有条件建成独具特色的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12(三)江门市旅游资源全域化分布,有条件建成全域化发展的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13(四)江门市四季宜游,各具特色,有条件建成全年候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13(五)江门市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有条件建成复合型的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15(六)江门市旅游资源丰富,有条件建成广东旅游增长极

15三、建设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分析

16(一)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

17(二)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

18(三)巨大的发展空间优势

18(四)快速增长的经济优势

19(五)独具特色的文化优势

20(六)差异化组合发展优势

20四、建设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基础

20(一)大品牌引领,大项目支撑,奠定资源产品基础

21(二)大战略推动,大机制保障,奠定顶层设计基础

21(三)大营销出击,大市场支撑,奠定营销市场基础

22(四)大环境优化,大服务支撑,奠定服务环境基础

22五、江门市建设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面临难得历史机遇

23(一)“一带一路”全面凸显江门市时代价值和国际影响力

23(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全面提升江门地位和综合优势

24(三)旅游消费升级创新和国家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机遇

25(四)国家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凸显江门田园乡村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

25(五)江门市发展转型升级的机遇

26六、江门市建设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面临的问题

26(一)缺乏核心龙头旅游产品,旅游整体优势未充分释放

26(二)缺乏鲜明旅游形象品牌,尚未形成核心影响力与竞争力

27(三)公共服务设施尚不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与服务品质仍待提升

27(四)全域旅游资源整合不足,尚未形成发展合力与整体优势

28(五)侨乡文化特色彰显不足,尚未形成独具特色旅游目的地

28(六)缺乏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尚未形成大产业整合发展优势

29第三章 理念引领,制定旅游发展新战略

29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29(一)指导思想

29(二)基本原则

30(三)发展战略

32二、发展定位与品牌形象

32(一)发展定位

33(二)旅游形象定位

35(三)旅游宣传口号

36三、发展阶段与主要目标

36(一)总体目标

38(二)发展阶段

39(三)近期目标任务

40四、发展路径与模式创新

40(一)做透“侨”

40(二)放大“海”

41(三)传承“文”

42(四)做亮“城”

42(五)激活“人”

42(六)提升“泉(水)”

43五、各市(区)发展指引

43(一)蓬江区、江海区

43(二)新会区

44(三)台山市

44(四)开平市

45(五)鹤山市

46(六)恩平市

47第四章 空间优化,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47一、江门旅游规划布局现状及诊断

47(一)空间布局现状

48(二)存在问题诊断

48二、空间规划布局设计

49三、三区并进

49(一)充实提升都市核心区

54(二)拓展做强大广海湾区

56(三)做优做强侨乡生态区

59四、一圈引领

59(一)发展定位

59(二)发展思路

60(三)重点区域

62五、五带支撑

62(一)蓝色滨海旅游产业带

65(二)五邑文化休闲旅游带

67(三)特色温泉旅游发展带

69(四)绿色山地生态旅游带

70(五)城旅产业融合发展带

71六、五廊联动

71(一)沿海风景走廊

72(二)文化名人走廊

73(三)山海贯通廊道

74(四)历史文化走廊

74(五)产业融合廊道

75七、多点突破

75(一)开平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

76(二)台山下川岛顺峰集团高端旅游项目

77(三)鹤山古劳水乡文旅项目

77(四)恩平佳源帝都温泉旅游项目

78(五)台山盘皇岛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

78(六)台山北陡月亮湾滨海旅游项目

80第五章 品质提升,优化旅游产品新供给

80一、A级景区与度假区建设规划

80(一)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

85(二)环圭峰山旅游产业集聚区

90(三)梁启超故居-小鸟天堂创建国家5A级景区

92(四)中心城区侨都核心旅游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

93(五)古劳水乡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

94(六)上下川岛旅游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96(七)恩平地热国家地质公园

97(八)赤坎古镇核心旅游区

100(九)宋元崖门旅游休闲度假区

104(十)天露山生态度假区

106二、专项旅游吸引物建设规划

106(一)研学旅游基地

106(二)康养旅游基地

107(三)户外运动基地

107(四)红色旅游基地

108(五)休闲旅居营地

109(六)风景道绿道休闲产品

110(七)国家森林公园城市体系

110(八)工业旅游基地

111三、旅游镇村建设规划

111(一)旅游小镇建设

111(二)特色乡村建设

113第六章 加快升级,促进旅游要素新提升

113一、餐饮要素建设规划

113(一)发展现状

114(二)发展思路

114(三)发展路径

118二、住宿要素建设规划

118(一)发展现状

118(二)发展思路

118(三)发展路径

120三、旅行社及旅行服务发展规划

120(一)发展现状

121(二)发展思路

121(三)发展路径

122四、旅游购物要素建设规划

122(一)发展现状

122(二)发展思路

123(三)发展路径

125五、文化娱乐要素建设规划

125(一)发展现状

126(二)发展思路

126(三)发展路径

130第七章 产业协同,拓展旅游融合新领域

130一、深化“文化+旅游”,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市

130(一)规划建设文旅产业聚集区

131(二)夯实打造文化旅游产业

131(三)创新打造文化旅游产品

133(四)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134(五)打造系列文化创意产业产品

135(六)不断延伸文化创意产业链

135二、提升“农业农村+旅游”,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市

135(一)做大做强农业旅游

136(二)加快培育龙头企业

136(三)建设农业旅游示范区

137三、推进“海洋+旅游”,打造海洋旅游目的地

137(一)大力发展海洋旅游

138(二)加强海洋文化建设

139(三)拓展“旅游+渔业”,创新休闲渔业新业态

140四、突破“体育+旅游”,打造体育旅游新胜地

140(一)加快建设完善体育运动场馆设施

141(二)策划系列体育品牌赛事,做大做强赛事IP

142(三)强力推动旅游与武术、足球等产业融合发展

146五、强化“特色产业+旅游”,擦亮产业融合品牌地

146(一)打造文旅产品制造业集聚区

146(二)促进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48六、促进“婚恋+旅游”,展示婚恋旅游新胜地

148(一)打造婚恋旅游产业集聚区

149(二)开发系列爱情文化主题产品

149(三)策划打造“江盟海誓”爱情之都

150七、推动“会展+旅游”,建设会展旅游新名市

150(一)完善大型会展中心设施体系

151(二)大力发展商务会展业

151(三)重点培育特色会展业

152八、培育“健康+旅游”,打造健康旅游新胜地

152(一)加快培育康养度假社区

152(二)丰富康体养生产品体系

153(三)推动打造康养度假小镇

154第八章 提升基建,构建公共服务新体系

154一、旅游交通基础设施规划

154(一)加快构建外部交通网络

156(二)加快构建内部交通网络

158(三)公路旅游配套建设

160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160(一)全域推进厕所革命

161(二)完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

161(三)旅游标识系统规划

162(四)完善旅游信息咨询和解说体系

162(五)继续深化推进步行径工程

163(六)建立旅游公共安全监测体系

163三、智慧旅游体系建设规划

164(一)建设江门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164(二)构建智慧旅游网络支持服务体系

165(三)构建智慧旅游移动应用服务体系

165(四)智慧旅游网络营销平台

166四、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

166(一)加强公益场所开放力度

166(二)落实对特定人群价格优惠

166(三)大力推动城市休闲空间建设

168第九章 创新升级,焕发乡村旅游新活力

168一、发展现状与目标定位

168(一)整体发展现状

168(二)发展现状评价

171(三)发展目标定位

173二、实施乡村旅游的“百工程”

173(一)百个“醉美江门”乡村旅游示范村

173(二)百个乡村旅游带头人示范工程

173(三)百个特色旅游新业态基地创新工程

174三、实施乡村旅游的“十工程”

174(一)十个旅游风情小镇打造工程

175(二)十个休闲旅游示范村工程

178(三)十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180(四)十个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建设工程

181(五)十大特色旅游商品打造工程

181四、推进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工程

181(一)核心产品系列

183(二)重点产品系列

183(三)一般产品系列

184五、推动乡村旅游区域一体化发展

184(一)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

185(二)东西区域一体化发展

185(三)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

185(四)大湾区区域一体化发展

186六、提升乡村旅游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186(一)优化乡村环境完善配套服务

186(二)健全乡村旅游标准体系

187(三)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188第十章 加强营销,彰显全域旅游新魅力

188一、精准定位旅游市场

188(一)国内旅游市场

190(二)国际旅游市场

192(三)专项旅游市场

194二、加强营销推介

194(一)旅游品牌营销整合推广工程

195(二)加强对客源地营销

196(三)促进品牌营销

197(四)开展节事营销活动

199(五)加强对交通节点城市的营销

199(六)加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营销

200(七)加强对内对外区域联合营销

202三、国内重点市场推广

202(一)着力开发港澳休闲市场

203(二)全面开拓泛珠三角旅游市场

204(三)积极深入拓展市场

205四、国际重点市场推广

206(一)突破东南亚市场

206(二)拓展欧美市场

207(三)强化韩国、日本、俄罗斯市场

208第十一章 提升质量,打造优质服务新标杆

208一、加强服务标准化

208(一)健全旅游质量标准体系

209(二)加强旅游服务标杆示范

210(三)增强旅游标准化实施效益

212(四)夯实旅游标准化发展基础

213二、市场监管投诉体系化

213(一)畅通旅游投诉渠道

214(二)大力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215(三)积极开展旅游系统执法人员培训

215三、文明志愿旅游人性化

215(一)加强宣传力度,倡导文明旅游新风尚

217(二)开展文明活动,引领文明旅游新作为

218(三)完善志愿机制,保障文明旅游新服务

220第十二章 加强保护,打造文化生态新环境

220一、强化旅游生态功能分区控制与管理

220(一)西部生态涵养与水源保护发展区

221(二)北部生态抚育与绿色经济发展区

221(三)东部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区

221(四)中部历史景观与休闲农业协调区

222(五)南部海洋生态保护与协调发展区

222(六)川山群岛生态旅游与海洋保护区

222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

222(一)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与控制

225(二)文化遗产保护与控制

229(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控制

231三、生物多样性保护

231(一)珍稀植物与植被资源保护

233(二)珍稀动物资源保护

235四、城市生态景观与环保体系

235(一)城市景观格局保护

236(二)垃圾环卫

236(三)噪音控制

237五、构建绿色发展机制

237(一)全行业节能减排

237(二)科学控制旅游环境容量

238(三)制定项目准入与退出机制

239(四)绿色规划和绿色建设

240(五)探索生态补偿机制

240(六)全面实施环评

241第十三章 加强衔接,形成多规合一新格局

241一、完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

241(一)完善江门市专项旅游规划和实施方案

241(二)完善各市(区)全域旅游和实施方案

241(三)完善重点旅游区和重点项目规划

242二、加强多规融合深度

242(一)与经济社会规划融合

242(二)与江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融合

243(三)与土地利用规划融合

243(四)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融合

244(五)与产业规划融合

244三、着力创新多规融合举措

244(一)推进重点旅游市(区)、旅游镇街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

244(二)建立严格的预审把关制度

245(三)建立适应地方特色的新业态规划标准

245四、旅游规划实施管理

245(一)旅游规划实施机制

245(二)旅游规划督导机制

245(三)旅游规划评估机制

246(四)旅游规划管理创新举措

247第十四章 创新机制,打造现代治理新体系

247一、健全领导管理机制

247(一)党政统筹,优化全域旅游联席会议制度

247(二)文旅融合,积极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市

248(三)园区挂帮,建立领导挂帮旅游景区工作机制

248二、督查激励,健全旅游考核机制

248(一)建立健全全域旅游创建的督查和考核机制

249(二)加强对全市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评估

249(三)根据相关法规加强检查督办落实

249三、创新旅游综合执法监管机制

249(一)组建旅游警察

251(二)旅游工商(市场监管)分局

251(三)旅游巡回法庭

253(四)其他旅游监管服务机制建设

254四、健全旅游综合管理

254(一)加强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254(二)建立现代旅游统计制度与统计体系

257五、健全行业协会自律机制

257(一)完善行业协会

257(二)构建协会自律机制

259第十五章 强化保障,提供旅游发展新支撑

259一、出台全域旅游支持政策

259(一)江门市完善支持政策

259(二)各市(区)完善支持政策

259二、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259(一)重大项目专项资金

259(二)整合相关资金投入

260(三)政府贷款贴息

260(四)旅游发展奖励政策

261三、优化完善投融资及创业政策

261(一)创新金融支持旅游发展的模式

261(二)建立旅游投融资平台

261(三)深化旅游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262(四)鼓励社会化资本投资旅游业

262(五)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

262(六)建设华侨华人“双创平台”

263(七)加大对海外侨胞回乡创业的政策支持

263四、强化用地保障政策

263(一)旅游项目用地优先政策

264(二)加强旅游项目用地报批供应

264(三)支持旅游项目创新用地方式

265(四)实行旅游项目用地分类管理制度

266(五)多方式供应旅游项目建设用地

267(六)加大旅游厕所用地保障力度

267五、促进旅游人才引进与教育培训

267(一)实施人才强旅战略,制定实施相关旅游人才规划

267(二)加强旅游领导干部队伍和旅游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269(三)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

269(四)加强旅游培训,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新型培训平台

272附件1:江门市旅游资源分类表

275附件2:江门市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域化发展布局规划重点项目表

第一章 把握趋势,明确旅游发展新方位

一、规划背景与意义

为系统谋划江门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推动新时期江门旅游业实现大突破和全方位发展,将江门打造成为新时代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的新样板、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发展的新引擎、广东旅游发展新的增长极,迫切需要编制江门市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一)江门市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需要

2015年原国家旅游局(“文化和旅游部”)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先后两次公布了500家市级、县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与7家省级全域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域旅游”连续被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和旅游部三定方案均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域旅游”已经成为引领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战略。江门市紧抓“全域旅游”战略机遇,下辖的开平市和台山市成功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录。

(二)江门市全力推进建设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的需要

为突破当前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同质化竞争的困境,实现异军突起的发展格局,江门旅游业发展迫切需要依托“中国侨都”的城市品牌,擦亮“侨乡文化”金字品牌,借助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等世界级旅游资源,坚持“全球视野、国际眼光、中国标准、江门特色”进行高点定位,走出一条符合江门自身实际的全域化、特色化旅游发展道路,将江门打造成为国际知名、中国一流的以文化展示、文化体验、文化休闲为主导方向的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不断提升江门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三)江门市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旅游强市的需要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门拥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丰富的文旅资源、良好的创新环境,以及广阔的开发空间,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承担着承东启西、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的西翼核心重任。江门需要把握大湾区战略契机,将旅游业作为江门融入大湾区的战略切入点,加强与港澳地区旅游资源整合和区域间合作,提升江门市场对港澳乃至国际游客的吸引力,推动加快建设“旅游强市”步伐,助力江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快车道。

二、规划范围与时限

(一)规划范围

规划区范围涵盖江门市行政辖区全境,包括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3个市辖区,以及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鹤山市4个县级市。空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9′至113°15′,北纬21°27′至22°51′,总面积为9506.92平方公里,涉及常住人口454.40万人。

(二)规划时限

规划期限为2019年—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9年—2021年,是重点突破阶段;中期为2022年—2025年,是体系完善阶段;远期为2026年—2030年,是全面提升阶段。

三、规划性质与任务

(一)规划性质

《江门市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是全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江门市建设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和促进江门市旅游业中长期发展的总体蓝图和纲领性文件。

(二)规划任务

根据旅游目的地建设要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和评分标准,综合评价江门全域旅游资源价值,提出总体发展战略,明确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和核心板块,构建旅游吸引物体系,提升旅游要素能级,推动业态融合,开拓境内外市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共建共享的乡村富民工程,提升优质服务,强化实施保障措施。

(三)规划特点

全域旅游规划是一种运用全新资源观、产品观、空间观与治理观等发展理念而谋划的新型旅游规划,其具有注重多规融合、体现改革创新、彰显体系构建等特点。在秉持“多规合一”的原则下,立足江门“全域化、全年候”的旅游资源基础,坚持“碉楼、温泉、滨海、生态”四大旅游品牌,形成以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为核心的产品体系,构建“三区并进、五带支撑、五廊联动、多点突破”的空间格局,根据实际创新全域旅游现代治理体系,探索全域旅游发展的江门模式与江门样板。

四、规划依据与法规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16修订)、《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等。

(二)相关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旅发〔2017〕79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整体要求(征求意见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细则(征求意见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暂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广东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的若干意见》(粤府[2010]156号)、《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粤府办〔2018〕27号)、《江门市加快建设旅游强市工作纲要(2015-2020年)》等文件。

(三)规范标准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17)、《城市设计管理办法》(2017)、《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2005—2012)、《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2010)、《国家旅游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等标准。

(四)上位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广东省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规划》(2018)、《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江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江门生态市建设规划(2006-2020)》、《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江门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江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江门市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2017—2035)》、《江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5)》等相关规划。

五、规划成果与内容

(一)规划成果

《江门市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9-2030)(文本·图件、说明书、三年行动计划)。

(二)规划内容

本规划分为十五章,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 把握趋势,明确旅游发展新方位;第二章 立足时代,把握全域旅游发展新形势;第三章 湾区引领,制定旅游发展新战略;第四章 空间优化,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第五章 品质提升,优化旅游产品新供给;第六章 加快升级,促进旅游要素新提升;第七章 产业协同,拓展旅游融合新领域;第八章 配套提升,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新体系;第九章 创新升级,焕发乡村旅游新活力;第十章 加强营销,彰显全域旅游新魅力;第十一章 提升质量,打造优质服务新标杆;第十二章 加强保护,打造文化生态新环境;第十三章 加强衔接,形成多规合一新格局;第十四章 创新机制,打造现代治理新体系;第十五章 强化保障,提供旅游发展新支撑。

六、规划流程与路线

(一)规划流程

对江门市全域旅游发展进行全面系统考察和深入研究,进行相关专题的座谈和研讨,成果多次征求各部门、各市(区)意见,又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新要求,对规划进行全面修改,再次征求各部门和市(区)意见并进行专家评审。先后历经规划大纲、规划初稿、中期稿等多个阶段,最终形成规划成果最终稿。

(二)技术路线

在对江门市重点景区(点)开展系统全面旅游摸底调研,多次召开规划座谈会等基础之上,结合“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全方位、多领域了解江门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机遇与拟建项目等内容,并严格参照国务院、文化和旅游部出台的关于全域旅游的实施意见、验收细则等政策文件开展规划编制。对江门旅游业发展现状、目标定位、空间布局、产品创新、要素提升、产业融合、乡村振兴、基建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市场开拓、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活化、政策供给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全面规划。

(三)规划方法

以法律法规、相关文件、规范标准、上位规划为准绳,以“生态保护优先、历史活化为重、创新突破为要”为规划原则,以江门市全域规划为统揽,始终围绕“多规融合”的方向理念,结合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内容,对江门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生态保护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

基本研判及比较分析 目标战略与定位 旅游空间体系规划 项目储备与管理 近期行动计划 实施保障体系规划 旅游发展态势分析 SWOT分析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市场问卷抽样调查 旅游开发条件评价 发展宏观背景调研 实地考察、座谈、问卷 收集、整理、归纳资料 讨论、修改 成立规划领导小组 组建规划机构 组建规划编制小组 编制规划大纲 编制人员分工 制定规划编制 工作计划 所需资料清单 考察线路日程 签定规划编制协议书 制定规划编制任务书 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目的地体系规划 市场营销体系规划 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规划指导思想 发展定位、功能分区 发展保护体系规划 改革创新与政策体系 实地考察与调研 规划方案汇报 规划征求意见稿 中期汇报 规划送审稿 修改、实施 规划评审

图1-1 本规划技术路线

第二章 立足现状,认清全域旅游发展新形势

一、规划区总体概况

江门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翼,西江、潭江下游,市辖蓬江、江海、新会3个辖区,以及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四个县级市,是我国著名侨乡,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全市总面积9505平方公里,占广东省陆地总面积的5.3%,珠江三角洲的1/4,全市总人口454.4万。江门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2.2℃-22.9℃,年 均降雨量2055mm左右,日照平均1700小时以上,无霜期在36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3.72%,从江门市区至广州、珠海均为90公里,是珠江三角洲西部的门户城市之一。

二、建设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的全域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一)江门拥有高品质的世界级旅游资源,有条件建成世界级的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1、江门拥有一批世界级旅游资源

江门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拥有中国首个华侨文化世界遗产项目、广东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拥有一项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五邑银信)还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9个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国观测点。此外,江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成功入选国家海丝申遗预备名录。众多世界级旅游资源为江门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基础。

2、江门是一座具有国际吸引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国际性城市

江门作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入选“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创建城市,是一座极具国际吸引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国际性城市。江门在世界上拥有广泛的华侨影响力,其中祖籍江门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近400万人,遍布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有“海内海外两江门”之称,在促进华侨对江门的旅游投资、吸引华人华侨来江门旅游等方面起到巨大的助力作用。

3、江门是中国旅游走出去、引进来的重要典型城市

中西合璧的华侨文化、通江达海的交通区位、文化底蕴深厚的岭南文化,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以“陈白沙”为代表的岭南心学大家,以中国电影的开拓者“黎伟民”、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胡蝶”等为代表的电影人物,以“刘德华”、“周润发”、“梁朝伟”等为代表的国际巨星,以“蔡李佛拳”、“咏春拳”为代表的武术享誉海内外,使游客能够通过江门了解世界建筑和文化,也使江门成为国外游客了解中国华侨文化、岭南文化、电影文化、武术文化等文化类型的重要地区。

(二)江门市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有条件建成独具特色的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1、华侨文化

江门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华侨华人资源丰富,侨乡文化特色浓郁,同时还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和文化遗产。江门华侨不仅出洋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分布广泛,祖籍江门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近400万人,遍布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在江门形成了开平碉楼与村落、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星光公园、海侨东南亚风情园、台山梅家大院等一批丰富的华侨文化旅游资源。

2、海洋资源

江门市拥有丰富的海岛、港湾、滩涂、旅游、娱乐、海洋能等资源,组合优势十分明显。大陆海岸线420公里,约占全省的1/10;海岛岸线400公里,约占全省的1/7;共有海岛561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二,海岛总面积249.9平方公里。此外,江门处于我国传统西洋航线之上,众多文化遗存成为江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历史见证。其中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大洲湾遗址已成功入选我国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推荐项目“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名单。

3、山地资源

江门市西北部、南部山地有原始次生林数千公顷,生长野生植物1000多种,拥有亚热带原始次生林七星坑,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岭南心学第一山”的圭峰山风景名胜区,拥有珠江三角洲面积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古兜山,能够进行山地观光、山地康养、山地运动等多元化旅游产品开发。

4、名人资源

江门拥有陈白沙、梁启超、冯如、司徒美堂、戴爱莲、红线女等文化名人;拥有前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美国首位华裔女议员赵美心、加拿大首位华裔总督伍冰枝、澳门特首崔世安等政治名人;拥有梁朝伟、刘德华、甄子丹、谭咏麟、曾志伟等港澳一线明星,使江门成为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院士之乡”和“明星之乡”。

5、温泉资源

江门市地处华南三大断裂带交汇之处,拥有得天独厚的从深岩层断裂带涌出的地下温泉资源,拥有山泉湾温泉、锦江温泉、佳源帝都温泉、金山湾温泉、康桥温泉、喜来运温泉、古兜温泉、富丽湾温泉等大型温泉旅游度假区。其中,恩平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首个“中国温泉之乡”称号,被国土资源部评定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地热国家地质公园”。

(三)江门市旅游资源全域化分布,有条件建成全域化发展的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江门市各市(区)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呈现全域化分布格局。新会区以小鸟天堂、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梁启超故居、宋元崖门古战场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价值极高;蓬江区以华侨华人博物馆、江门华侨历史文化街区、陈白沙纪念馆、陈垣故居等名人故居、宗祠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江海区以陈少白故居、外海五大祠、茶庵公园等为代表的旅游景区(点)极具特色;台山市旅游资源类型最为丰富,以川山群岛、台山海丝考古遗址公园、海口埠南粤古驿道文化、康桥温泉、富丽湾温泉、神灶温泉,以及梅家大院、斗山镇等骑楼、碉楼类为代表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开平市则拥有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代表的中西合璧文化,以赤坎古镇为主体的古镇文化旅游项目正在崛起;恩平市作为“地热国家地质公园”,拥有以佳源帝都温泉、锦江温泉等为代表的温泉资源;鹤山市以古劳水乡、梁赞故居等人文旅游资源为主,在市区及周边形成围绕大雁山的生态休闲资源集聚区。

(四)江门市四季宜游,各具特色,有条件建成全年候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江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2.2-22.9摄氏度,年均降雨量2055毫米左右,日照平均1700小时以上,无霜期在360天以上,江门四季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候条件均适宜旅游,四季旅游综合价值高。此外,江门的节庆赛事活动,如:中国(江门)侨乡旅游节(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中国(江门)开平碉楼文化旅游节、江门旅游博览会、中国(江门)杜阮凉瓜文化节、古兜水蟹节、端午龙舟竞赛、清明良溪祭祖、中国侨都(江门)健走马拉松大赛、侨乡足球嘉年华、侨乡武术大赛、江门市醒狮武术大赛等大型节庆活和体育赛事活动呈全年侯分布,使其有条件建成全年候的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五)江门市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有条件建成复合型的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江门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品级较高、互补性强,资源禀赋评分位居广东省第二位。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国家标准对江门市旅游资源进行统计,江门市代表性旅游资源(含资源组合)205个,涵盖国家标准中的全部8个主类,19个亚类。江门目前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家、3A级景区3家、2A级景区1家、国家级森林公园2家、1处地热国家地质公园。拥有广东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广东第一大岛“台山上(下)川岛”、全国唯一地热国家地质公园“恩平地热国家地质公园”,丰富多元的旅游资源组合使江门有条件建成复合型的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表2-1 江门市旅游资源类型结构

指标类

资源类型总数

江门市旅游资源类型数

江门市资源类型所占比例(%)

资源单体总数

单体占总数比例(%)

亚类

基本类型

亚类

基本类型

亚类

基本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A)

5

37

1

3

20.00%

8.11%

17

8.29%

水域风光(B)

6

15

2

2

33.33%

13.33%

17

8.29%

生物景观(C)

4

11

3

5

75.00%

45.45%

7

3.41%

天象与气候景观(D)

2

8

1

3

50.00%

37.50%

3

1.46%

小计

17

71

7

13

41.18%

18.31%

44

21.46%

人文旅游资源

遗址遗迹(E)

2

12

1

3

50.00%

25.00%

3

1.46%

建筑与设施(F)

7

49

7

21

100.00%

42.86%

100

48.78%

旅游商品(G)

1

7

1

2

100.00%

28.57%

29

14.15%

人文活动(H)

4

16

3

7

75.00%

43.57%

29

14.15%

小计

14

84

12

33

85.71%

39.29%

161

78.54%

合计

31

155

19

46

61.29%

29.68%

205

100.00%

表2-2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系统

评价项目

评价因子

资源要素价值(85 分)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

珍稀奇特程度(15分)

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

完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15 分)

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

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附加值

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表2-3 江门市主要旅游资源分级评价表

资源等级

资源种类

数量

名称

五级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

1

川岛旅游度假区

人文旅游资源

1

开平碉楼与村落

四级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

11

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北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小鸟天堂、古兜温泉、锦江温泉、浪琴湾、金山温泉、开平立园、锦江温泉、康桥温泉、山泉湾温泉。

人文旅游资源

13

赤坎古镇、崖门海战旅游区、古劳水乡、良溪古村、五邑华侨博物馆、33墟街、陈白沙纪念馆、梁启超故居、陈皮村、歇马举人村、海侨东南亚风情小镇、新会古典家具城、小冈香业城。

三级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

16

潜龙湾森林公园、河排森林公园、大雁山森林公园、云乡森林公园、彩虹岭森林公园孔雀湖、凤鸣谷、七星坑自然保护区、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龙潭山风景区、山咀码头、寻皇旅游区、富丽湾温泉、叱石风景区、泉林黄金小镇、佳源帝都温泉、神灶温泉。

人文旅游资源

10

云礼石头村、海口埠南粤古驿道、河东名人山庄、梅家大院、茶庵公园、梁赞故居、霄南鲜卑源氏古村落、新会劳动大学、广海卫、蔡李佛始祖馆。

(六)江门市旅游资源丰富,有条件建成广东旅游增长极

江门位于珠三角向粤西过渡的关键结合部,是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旅游开发可塑性强,凭借江门与广东省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拥有的华侨分布广、影响力大,华侨文化独特而深厚,旅游资源品位高、组合性好,接待条件优良,发展基础好,客源市场广,海外游客多,区位条件优,辐射作用大等优势,使其有条件建成广东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增长极。

三、建设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分析

江门市具有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巨大的发展空间优势,快速增长的经济综合实力优势,独具特色的文化优势和差异化组合优势,使江门市已具备建设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的全方位、综合性的优势条件,已发展成为珠三角一带旅游业发展最有潜力的黄金区域。

(一)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

江门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东临中山、珠海,西连阳江,北接广州、佛山,南濒南海,毗邻港澳,是珠江三角洲西部的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之一。作为珠三角向粤西过渡的关键结合部,江门成为珠三角辐射大粤西的枢纽型节点、珠江西岸粤港澳合作的重大平台。目前,江门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东部一体、西部协同”区域错位发展的格局。通过交通大动脉东连广佛、深港澳两大龙头,使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大南海的战略通道。随着港珠澳大桥、深茂铁路、深中通道、江门大道及广海湾深水海港等立体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江门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专栏:江门市区位交通优势现状

水路:江门拥有广东省第2大内河港江门港、国家一类客货运口岸江门港客运口岸、新会港客货运口岸、台山广海港客货运口岸、开平三埠港客运口岸及鹤山港客运口岸,以及可通航万吨巨轮的银洲湖水域;由江门水路到香港95海里、澳门53海里,每天有多个客运航班往来港澳之间。

航空:江门市周边拥有白云机场、宝安机场、珠海机场、澳门机场和香港国际机场等5大机场的支撑,形成覆盖全球的航运网络,为积极扩大国内外客源市场提供了便利的周边航空条件。

铁路:2011年广珠城际轨道交通支线通车,境内设有外海站、江门站、礼乐站、新会站,2012年广珠铁路通车,途经江门市区,便捷的城际铁路有效带动了珠三角周边客流。江门铁路网向北连接京广铁路,辐射中南地区;向西沟通贵广高铁、南广高铁、柳肇铁路等铁路线,辐射西南地区;向东衔接广深铁路等,通达的铁路网拉近了与全国省市的距离,为扩大国内客源市场奠定了交通基础。

公路:多条高速公路连通江门与周边城市,佛开高速公路、开阳高速公路、新台高速公路、中鹤高速公路、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江珠高速公路及325国道横贯市境。2017年末公路里程101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5公里,一级公路831公里,公路密度106里/百平方公里,已基本满足外来客源市场的交通出行需求。

(二)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

江门作为一座“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色之城,拥有660多万亩的山林。江门共有自然保护区12个,总面积80.0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62%;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各级森林公园77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森林公园7个;各级各类公园900多个,龙头公园7个。江门市域森林覆盖率46.29%,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82平方米,林业用地绿化率97.6%,湿地总面积超过17万公顷,占珠三角总面积的21.9%,且大部分处于原生状态,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兽类百余种,蛇类百余种,鸟类500多种,昆虫200多种。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88.2%以上。已相继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使其有条件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

表2-5 江门市生态旅游资源概况表

资源类型

名称

资源类型

名称

省级自然保护区

(4个)

江门古兜山

国家森林公园

(2个)

江门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台山上川岛猕猴

北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森林公园

(7个)

广东潜龙湾森林公园

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河排森林公园

市级自然保护区

(1个)

锦江源市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大雁山森林公园

县级自然保护区

(7个)

台山红树林

广东响水龙潭森林公园

开平狮山县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彩虹岭森林公园

开平梁金山

广东云乡森林公园

开平赤坎百足山

市级森林公园

(7个)

吉仔公山森林公园

台山赤溪曹峰山

大沙林场

恩平君子山

白水带市级森林公园

恩平镇海湾红树林

狮山林场

国家地质公园

(1个)

恩平地热国家地质公园

四堡林场

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个)

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

西坑森林公园

开平孔雀湖国家湿地公园

龙舟山森林公园

(三)巨大的发展空间优势

江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关键节点,腹地纵深广阔,可塑性强,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地市,土地开发强度为12%左右;其中规划面积约3240平方公里的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开发强度在5%左右,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国家重大合作发展平台,使江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可利用建设用地空间大、人口密度较低的优势使江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四)快速增长的经济优势

江门通过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持续发展。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00.41亿元,在广东省21个城市中排名第十,位居中等靠前的位置,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支撑。此外,江门市的陈皮、家具、茶叶等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进程不断加速,成为支撑江门打造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重要基础。

(五)独具特色的文化优势

江门作为中西交融的世界文化遗产高度集中地,拥有独具特色的华侨文化、历史名人文化、民间非遗文化、碉楼村落文化、海洋文化、绿色生态文化、岭南文化、崖山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优势。

专栏:江门市文化优势

华侨文化:门作为我国第一侨乡,素有“中国侨都”的美誉,分布在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多达400多万(其中海外华侨华人有250万人,港澳台同胞有153 万人);

碉楼村落文化:江门拥有延绵近3公里共680多座的具有浓郁欧美风情的骑楼建筑、碉楼和西洋别墅,共同形成了文化色彩独特、文化遗产丰富的赤坎古埠;

历史名人文化:江门拥有陈白沙、梁启超、陈垣为江门“三宝”等江门优势核心文化名片,同时孕育出众多的世界级的明星,出自祖籍江门五邑地区的香港影视娱乐明星有100多位。此外,前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美国首位华裔女议员赵美心、加拿大首位华裔总督伍冰枝、澳门特首崔世安等祖籍都是江门;

岭南文化:陈白沙其学说及其遗存成为岭南的文脉,开创了“江门学派”,为传统岭南文化奠定了底色,使江门学派成为具有岭南特色的儒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岭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积极作用,确立了岭南文化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崖山文化:崖门海战被称为“世界历史上四大海战”之一,在海战中尽显华夏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此外,以崖门古战场为中心,在新会区三江镇的新江村、联和村等地分布着多个皇族村,形成皇族后裔文化。同时,由崖山文化延伸出省级非遗项目崖门海战流传故事、新会古典家具制作技艺、东艺宫灯,市级非遗项目古井烧鹅以及区级非遗项目冈州古琴艺术等五大非遗项目。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乌猪山(台山乌猪岛)曾是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商船番舶往来中国南海、印度洋等地航路上的重要航标;溽洲(江门台山市广海镇一带)是唐宋时期广州通海夷道上的“放洋”之地,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新会的奇潭、台山的广海、望峒、寨门等江门沿海诸澳,使江门沿海诸澳成为明清时期入贡夷船与外洋番舶停泊的重要海港;南海1号古沉船、花碗坪遗址与圣方济各教堂等文化遗存是江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历史见证,都成为当前江门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支撑。此外,圣方济各教堂——大洲湾遗址已成功入选我国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推荐项目“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简称“海丝”)首批申遗遗产点名单。

专栏:江门市12 张江门文化名片

2015年8月,“广东省社科专家话江门文化名片”活动召开,评选出代表江门的12张文化名片,即:开平碉楼与村落、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小鸟天堂、川岛海滨旅游、圭峰山、崖门古战场、梁启超、陈白沙、冯如、李铁夫、新会陈皮、蔡李佛拳。

(六)差异化组合发展优势

江门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旅游资源类型在江门一应俱全。旅游资源组合度佳,碉楼、温泉、滨海、生态四大品牌有机组合,形成差异化优势,为开发更多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撑。

四、建设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基础

江门2018年实现旅游收入587.48亿元,同比增长19.28%,;接待旅游者数量达到6493.10万人次,同比增长13.43%,其中,接待过夜游客达到2722.72万人次,同比增长20.53%,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比重9.1%。其中,国际游客677.2万人次,增长12.27 %;国内游客5896万人次,增长15.13 %。旅行社组织境内游62.6万人次,增长3.4%;组织出境游16.63万人次,增长2.34%。江门市旅游客源地逐渐从传统的珠三角地区向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以及京津、长三角和东北地区扩展,海外市场也从港澳台地区延伸到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已成为江门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引领第三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之一。

(一)大品牌引领,大项目支撑,奠定资源产品基础

目前,江门旅游业已经形成了“碉楼、温泉、滨海、生态”四大品牌体系。通过积极推进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加快推进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台山下川岛顺峰集团高端旅游项目、鹤山古劳水乡文旅项目、新会崖门天鹅湾旅游项目、恩平佳源帝都温泉旅游项目、台山盘皇岛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新会双水锦绣万亩乡村旅游项目、台山北陡月亮湾滨海旅游项目等开发建设,带动全市旅游业稳健可持续发展,为江门全域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产品基础,辐射拉动效应不断增强,带动全市旅游产业链稳健可持续发展。

(二)大战略推动,大机制保障,奠定顶层设计基础

江门市面临“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等战略机遇,全面推进对接重大战略。2016-2018年,江门市连续三年将台山、开平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责任清单和绩效考核项目,督促两市加大创建力度,按时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并且不遗余力地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为加速江门市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战略机遇和顶层设计指引。

(三)大营销出击,大市场支撑,奠定营销市场基础

江门市旅游局推出系列营销措施,通过重点开展江港澳和省外合作营销活动,与省内外30家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启动“30城联动江门游”;开展“一程多站”旅游线路合作,推动江港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参与和举办多项旅游推介会和博览会,展现江门新形象,宣传江门旅游;与珠海、中山、阳江等城市组成旅游联盟,加强旅游区域合作,共同推介旅游;邀请美国、葡萄牙、希腊等多个国家旅游业界代表考察江门旅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积极举办民俗、美食和文化等节庆活动,带动江门旅游旅游发展;注重新媒体营销方式,通过新媒体平台的旅游推介、信息咨询和线上线下活动的结合宣传江门旅游。此外,以华侨为代表的国际市场潜力巨大,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近400多万人,分布在107个国家和地区。江门与香港、澳门地缘相近,人缘相亲,香港700万常住居民中有约135万人是五邑籍乡亲,澳门50万常住居民中有约20万人是五邑籍乡亲,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为拓展港澳市场提供了重要契机。

(四)大环境优化,大服务支撑,奠定服务环境基础

通过不断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大力推动环保建设,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和氛围。江门十分注重“全域安全”的机制健全和旅游质量的全面提升,建立旅游综合执法机构,设立了旅游巡回法庭、治安管理大队旅游管理中队、市场监督管理局旅游分局等新的管理机制;市安委会成立旅游安全生产专责领导小组,出台《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手册》,安全生产做到月月有检查、季季有行动,主要景区设置有最大承载量警示,每季度开展一次定期演练等。另外,投入8.72亿元开展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完成自然村综合整治4104条,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99.4%,建成生态景观林带90.5公里、乡村绿化美化点137个,新增森林公园14处,为江门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和生态环境。

五、江门市建设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面临难得历史机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托“一带一路”愿景全面提升江门的城市价值和国际影响力;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全面提升江门战略地位,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利用“交通大会战”、旅游业发展、珠三角转型发展、江门进入新发展阶段带来的机遇,在新时代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新飞跃。

(一)“一带一路”全面凸显江门市时代价值和国际影响力

江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不仅在中外贸易上有重要影响,在国际移民以及文化交流方面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分布在全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在发挥华侨华人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上,江门具有特殊优势。可以发挥独特的侨乡资源优势,以“侨”为“桥”,以“侨”为媒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通过“聚侨情、引侨资、借侨智、重侨创”,加快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将不断提升江门的城市品牌内涵、时代价值和国际影响力。江门大广海湾被列入广东省“十三五”规划、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

(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全面提升江门地位和综合优势

在2017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大广海湾经济区作为粤澳大合作平台被写入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上升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江门作为粤澳大合作平台已签订《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并与澳门特区政府签订了《关于推进粤澳共建大广海湾经济区的框架协议》、《关于推进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绿色经济深度合作框架协议》等协议。此外,江门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最有潜力和最具后发优势的区域,东联广佛都市圈和深港经济圈,与两大经济区构成粤港澳大湾区“黄金三角地带”,是大湾区内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地级市;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等创新创业载体加快建设,为进一步凸显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综合区位优势、广阔开发空间、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提供了契机。

专栏:粤港澳大湾区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包括“二区九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拥有约1亿人口,面积56000多平方公里,GDP规模约13000亿美元,年航空客运流量1.1亿人次,这些指标毫不逊色于旧金山、纽约、东京等成熟的大湾区城市群。根据测算,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GDP总量已经达到1.24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三藩市湾区,未来有望成为超过东京湾区的亚洲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城市群。

(三)旅游消费升级创新和国家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机遇

随着大众旅游消费方式的全面升级,传统的大众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当前大众的旅游需求,以休闲度假为代表的新型旅游产品正在不断崛起,当前旅游产品结构不适应旅游市场结构的态势日益明显。此外,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正式挂牌组建,使文化旅游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新高度。目前,全国各地已经组建了100多个文旅集团,各类文旅基金数量达到100余家,规模上百亿的已经超过10家以上,文化旅游明显呈现出多领域、多产业和多区域融合发展的势头。而江门有高品质的世界级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侨、海、山、人、泉珠联璧合,旅游资源类型丰富,集碉楼、温泉、滨海、生态等多种旅游资源为一体,具备发展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条件。

(四)国家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凸显江门田园乡村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国家发改委会同13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农业部办公厅出台《关于推动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通知》,中共江门市委 江门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江发〔2018〕7号),为发展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而江门市域面积约占珠三角的1/4,成为珠三角城市群中乡村最广、乡村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拥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

(五)江门市发展转型升级的机遇

当前,江门市确立了以全力打造“旅游强市”战略为引领,以加快实施“城市品质”提升战略、“生态文明”战略、“沿江向海”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战略为改革发展方向,以全面推进滨江新区、科创新城、枢纽新城、银湖湾滨海新城等“四个新城”建设为重要工作导向的转型升级战略体系,为江门“提升都市核心区”、“做强大广海湾区”、“做优生态发展区”实现三区并进,做好“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城旅融合”三篇文章,实现江门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六、江门市建设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核心龙头旅游产品,旅游整体优势未充分释放

当前,江门优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还不足,缺乏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带动性的核心龙头产品,同时目前尚无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虽然赤坎古镇正在开发建设,但预计需要2020年才能对外开放;开平碉楼与村落的规模、体量及受保护的制约等影响,进一步开发利用受到限制;滨海、温泉等江门市旅游品牌产品在大湾区中同类别产品较多,开发层次较低导致被替代性较强;江门市的开平碉楼、小鸟天堂、上下川岛等景区已有一定知名度,但与九寨沟、张家界、黄山等全国一流旅游景区相比,未成为广东首选的旅游目的地,缺乏有轰动效应的旅游吸引物,影响力和带动力有待提升。旅游业发展整体优势尚未充分释放。

(二)缺乏鲜明旅游形象品牌,尚未形成核心影响力与竞争力

江门市存在旅游形象不鲜明,“侨乡”形象对游客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在江门“碉楼、海岛、温泉、生态”四大品牌中,“碉楼”及“生态”仍属于观光型产品,处在门票经济阶段;“海岛”与“温泉”则处于度假产品初级阶段,有待提质升级。在江门度假产品体系中,山地度假尚属空白,区域吸引力差异明显,对省内吸引力高于省外,国内吸引力高于国际,结构优势尚未形成,吸引范围以珠三角地区为主。同时还存在文化体验型、休闲度假型、主题乐园型、康养娱乐型、时尚运动型、民俗文化型等产品规模较小、产品创新不够、产品类型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

(三)公共服务设施尚不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与服务品质仍待提升

第一,在铁路方面,广佛江珠城际轨道建设滞后,缺少与广佛、深莞两大珠三角核心组团直接相连的轨道交通,区位的优势得不到发挥。第二,区域公路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公路密度偏低,现状公路网密度与全省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二是公路网的等级外公路较多,三是农村公路路面状况较差,制约了客车、班车对行政村的覆盖和通达。第三,港航建设进展较慢。尽管航道条件已有很大改善,但与之匹配的码头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弱,公用码头的建设缓慢。第四,运输枢纽建设滞后。江门市高等级的客运枢纽较少且主要分布在市区,运能分布不均衡的现象较为突出。同时,以旅游厕所、标识系统、解说系统、智慧旅游为代表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仍不太完善,与国际知名旅游城市仍有较大差距。

(四)全域旅游资源整合不足,尚未形成发展合力与整体优势

江门旅游发展当前存在着全域旅游整合不足与旅游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存在着旅游碎片化与同质化发展问题,尚未真正形成全域一体的发展合力和整体优势。江门市各类旅游资源丰富,目前以点状局部开发为主,而且对隐性旅游资源的显化利用不足,导致众多丰富的旅游资源尚未转化为旅游产品或旅游品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在江门全市呈全域化分布,但由于空间距离、行政区划、道路基础设施配套不太完善等原因,造成众多景区(点)之间的线路联动、产品组合尚未形成联动性大、竞争力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由于各区、市旅游资源禀赋及吸引力不一,导致全域化发展格局不均衡也成为阻碍江门打造成为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的问题之一,东部三区一市因为缺乏龙头项目,缺乏充足的客流,导致和西部台开恩旅游产业集聚区相比,发展不够成熟。

(五)侨乡文化特色彰显不足,尚未形成独具特色旅游目的地

江门市旅游产品和项目整体特色不突出,创新不足,精品意识不强,导致“好的资源优势”没能转化成为“好的产业优势”。江门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华侨华人资源丰富,侨乡文化特色浓郁,但缺少整合的技术与手段,导致产品类型单一,产业要素不完善,尤其是一些旅游拳头产品长期处于少投入、粗包装、小规模的初级阶段,缺乏发展活力和整体竞争力。

(六)缺乏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尚未形成大产业整合发展优势

江门旅游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江门市的卫浴、食品、灯光照明、服装等优势或特色产业的整合度、集成度不够,旅游产业融合领域不宽,层次不高,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不足,挖掘不深。开平碉楼文化、崖山文化、白沙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变为旅游体验产品的转化能力不足,“旅游+”产业融合的优势产业没有充分释放。

第三章 理念引领,制定旅游发展新战略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和三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五次和六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要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全面贯彻落实五个新发展理念,按照国家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打造粤港澳世界级旅游休闲湾区和广东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的战略目标,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江湛铁路、港珠澳大桥开通以及深中通道重大项目建设契机,充分发挥江门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着力构建全空间优化、全要素提升、全产业融合、全服务覆盖、全方位突破的江门旅游发展新模式,将全域旅游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将乡村旅游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将江门打造成为独具侨乡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创新区,全面推进江门市高质量发展,确保新时代有新气象、新作为、新进步。

(二)基本原则

一是突出改革创新。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旅游业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主要途径,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创建工作的主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针对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形成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产业体系等,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

二是突出党政统筹。发挥江门市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从区域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把推进全域旅游作为江门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统一规划、统筹部署、整合资源、协调行动,形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新合力。

三是突出全域发展。将江门全市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前瞻性、系统性地谋划全域旅游发展,坚持全市“一盘棋”,把整个江门当作一个旅游景区,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

四是突出融合共享。大力推进“旅游+”,实现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磨合、组合和融合,促进旅游功能全面增强,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方,让游客能满意、居民得实惠、企业有发展、百业添效益、政府增税收,形成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

五是突出绿色发展。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生态底线,合理有序开发,防止破坏环境,杜绝竭泽而渔,摒弃运动式盲目开发,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节能环保,倡导低碳旅游,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同提升。

(三)发展战略

一是龙头带动。江门发展全域旅游需要以重点龙头旅游景区为引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着力打造和提升开平碉楼与村落、上下川岛、赤坎古镇、古兜温泉、恩平地热国家地质公园等江门市核心龙头景区,通过以点带面,带动江门打造全域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二是项目推动。加快推进赤坎古镇、开平碉楼与村落、古劳水乡文旅项目、台山下川岛顺峰集团高端旅游项目等重点旅游项目,推进川岛旅游区创建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提升江门市旅游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依托龙头和增长极的带动,形成江门旅游目的地的功能板块的快速崛起。

三是创新驱动。需要发现新价值、建设新产品、构建新平台、整合新形象、开发新市场、培育新业态、拓展新空间,实施全面创新战略。通过创新提升动力,通过新体制、新机制、新产品、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来构建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撬动新的旅游市场,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形成发展的战略平台和制高点,实现江门在大湾区充分发挥其在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创新示范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四是全域联动。秉承将全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要素开发的理念;推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全行业”融合理念;打造旅游场所、通道、环境、服务的高质量体验的“全过程”体验理念;实施淡旺季均衡发展、冷热点合理布局的“全时空”发展理念;强调依托智慧旅游等新领域新技术对旅游发展的“全方位”保障理念,促进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同参与。

五是融合互动。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工作思路,加快旅游业与江门现有优势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形成“文化+旅游”、“农业+旅游”、“海洋+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医疗康养+旅游”等旅游消费新业态,形成以复合型旅游产业形态为主导的旅游发展模式。

二、发展定位与品牌形象

(一)发展定位

坚持“全球视野、国际眼光、中国标准、江门特色”进行高点定位,江门市旅游发展定位概括为:“一地、三区、一枢纽”。

中国侨乡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依托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侨批档案”世界记忆遗产、“海丝”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当中)等品牌资源,充分发挥海洋、海岛、温泉、文化、乡村、生态等资源优势,充分发掘丰富的侨乡文化、海洋文化、传统文化,进一步打响“中国侨乡”品牌、突显海洋优势,建设具有“侨乡”特色的国际滨海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华侨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体验区。充分整合侨乡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争创全国第一个“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升级改造,到2021年初步完成,打造成国家一级博物馆,并整合周边资源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建设“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弘扬侨乡文化精神,打造华侨文化品牌,大力发展研学旅游、文博旅游、文化体验旅游等新业态,将江门打造成为华侨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体验区。

粤港澳优质休闲生活第一湾区。江门地处“承东启西”门户位置,是粤港澳大湾区岸线最长、海岛数量最多、滩涂面积最大、腹地纵深广阔、最具发展潜力的“后花园”。发挥江门土地资源、海岛海岸、侨乡文化、地热温泉、山水田园等优势,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著名优质生态休闲生活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休闲生活第一湾。

国家全域旅游优质旅游示范区。全面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按照空间全域化、内涵品质化、品牌特色化、标准国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智慧化、环境生态化等要求,将江门市建设成为让游客放心、舒心、开心的全域化旅游目的地,打造中国旅游升级版,成为中国旅游创新发展新高地、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优质旅游新标杆。

大湾区西翼旅游交通枢纽城市。按照“珠三角西翼与粤西地区联系的交通门户、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深入实施“交通大会战”,构建承接珠江东岸、辐射粤西地区高快速路网,加快建设集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城市轨道“五位一体”交通体系,构建“两核+五纵五横二联”骨架,将江门建成大湾区西翼旅游枢纽门户城市。

(二)旅游形象定位

首选形象定位:侨乡江门,珠联璧合(中西合璧、世界合璧)

江门是无数海外华人的梦里老家,是中国连通世界的“侨乡”,是中国东西方文化交融最彰显的城市。“侨乡”又谐音“桥乡”,意味江门不仅是中国侨乡还起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之桥的作用,联通世界荟萃东西方之精彩,“侨乡江门”是江门城市的首要底色。“珠联璧合”既反映了江门兼容并包的城市特性、又隐喻江门旅游珍珠串联、含珠待放,此外还体现了江门的城市地理属性反映出江门是组成珠三角的重要城市。

“珠联璧合”是江门城市的独特而又彰显的城市特质,其城市的方方面面无一不体现着这一特质。江门是我国第一侨乡,华侨华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者和传播者,开平碉楼更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江门作为第一侨乡无一不体现着东西文化的珠联璧合;江门通江达海、山林隐逸、林籁泉韵、田园阡陌,集“山、海、林、江、泉、村”为一体珠联璧合;江门拥有亚热带原始次生林七星坑,中国温泉之乡恩平,广东最迷人的海岛度假区川岛,此外还有着广东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宋元古战场崖山,是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的珠联璧合的最佳体现地;江门自古人杰地灵,有心学大师陈白沙、维新改革家梁启超、爱国科学家冯如等大家,还有红线女、刘德华、周润发等娱乐明星,是思想大家与文艺明星珠联璧合的故乡;背靠珠三角,作为珠西交通枢纽的江门,自古就是粤西和珠西珠联璧合的联动地……简而言之,江门可以概括为八个“珠联璧合”:东西方文化珠联璧合、山海林泉珠联璧合、自然与人文珠联璧合、历史与时尚珠联璧合、思想大家与娱乐明星珠联璧合、粤西与珠西珠联璧合、美丽乡村与特色城市珠联璧合、城市内在文化性格与外在城市风貌的珠联璧合。

其他推荐旅游旅游形象定位:

定位一:中国侨乡,世界江门。突出江门的侨乡品牌,并以中国侨乡和世界江门对应,突出江门以“侨”为“桥”,荟萃世界精彩的特点,彰显江门的旅游世界。

定位二:中国侨乡,璀璨江门。除了侨乡品牌,凸显江门自然奇观丰富多彩、历史文化璀璨、大师云集和文化名人群星璀璨等特点,凸显璀璨江门品牌。

定位三:侨乡江门,邑邑生辉。仍突出侨乡品牌,还用五邑之邑来表达城市邑邑生辉。

定位四:中国侨乡,山海江门。仍突出侨乡品牌,并突出江门的山海特征和格局。

定位五:江通四海,门迎天下。用江通四海、门迎天下来表达城市特点和城市理想。

(三)旅游宣传口号

方案一:江门旅游——融东西魅力、汇世界精彩。

方案二:江门旅游——玩遍中国、乐享世界。

方案三:江门旅游——最中国、也最世界。

方案四:江门旅游——浓缩中国精彩、荟萃世界精华。

方案五:江门旅游——中西合璧之城、山海田园之湾。

方案六:江门旅游——江通四海、门迎天下。

处于美丽富饶的珠三角,充满创新活力的大湾区西岸,江门是江海相汇、山海相融、风景迷人的滨海城市,更是最融东西魅力,汇世界精彩的旅游胜地。这里侨胞云集,东西交融。江门旧称五邑,拥有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人、华侨约400多万人,约占全国华人华侨总数的十分之一。开平碉楼更是广府文化和欧美文化交融的最佳体现,是穿越中国,收藏世界的见证。这里风景旖旎,魅力海岸。江门拥有大小海岛561个,银湖湾、广海湾等多个天然海湾,420公里的魅力海岸线将山海紧紧相连令人向往。这里温泉遍布,度假天堂。江门地热资源分布广、流量大、水质好、环境美,古兜温泉、锦江温泉、佳源帝都温泉等温泉闻名遐迩,其中恩平有全国唯一国家地热地质公园和六大温泉集群,是中国温泉之乡。西控江口,南守大海,东临群山,北达广府。江门东西交融,珠联璧合。江门旅游,荟萃世界精华!

三、发展阶段与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一是培育千亿元产业。通过积极发展全域旅游,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推进旅游业的品牌化、集群化、国际化发展,将江门打造成为广东旅游的新名片和新的增长极,到2021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千亿,进入广东旅游第一方阵。

二是建成“旅游强市”。到2025年形成一批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环境优美、吸引力强、市场认可度高的全国性乃至国际性旅游产品和品牌,旅游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游客总量达到1.2亿人次,力争进入广东旅游第一方阵,领跑广东旅游发展,实现江门旅游业在广东的引领和带头作用。

三是培育成为全国旅游新热点城市。依托江门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以文旅融合发展为重要战略路径,通过创新产品业态、创新营销方式和延伸文旅产业链,将江门建成独具侨乡文化魅力、东西交融珠联璧合的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强化江门面向东南亚、港澳台乃至欧美的交流门户城市作用,打造成为独具侨乡文化、儒学文化、海丝文化的全国旅游新热点城市。

四是全面达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相关要求。严格参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旅发〔2017〕79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整体要求(征求意见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细则(征求意见稿)》、《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粤府办〔2018〕27号)等相关要求,确保达到相关要求或标准。

表3-1 江门旅游发展指标规划

目标体系

2018年

2021年

2025年

2030年

旅游发展目标

旅游接待人次(万人次)

6493.10

8500

12000

16000

旅游总收入(亿元)

587.48

1000

1500

2100

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

9.1%

10%

11%

12%

过夜旅游者数量(万人次)

2722.72

3800

5400

7200

国内游客数量(万人次)

5896

7800

11000

14600

国际游客数量(万人次)

677.2

700

1000

1400

国内旅游总收入(亿元)

495.23

848

1272

1781

国际旅游总收入(亿美元)

13.53

22.74

34.11

47.73

旅游工作目标

世界遗产数量(家)

2

2

3

3

5A级景区数量(家)

0

1

2

3

4A级景区数量(家)

10

12

14

16

3A级景区数量(家)

3

5

7

10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处)

0

1

1

2

省级旅游度假区(处)

1

2

3

4

国家级地质公园(处)

1

1

2

2

国家级湿地公园(处)

2

2

3

3

国家级森林公园(处)

2

2

3

4

国家文化公园(处)

0

1

2

3

国家级特色小镇(个)

1

2

4

6

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村(条)

3

3

8

10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条)

4

6

8

10

大型演艺(项)

0

1

2

3

(二)发展阶段

1、重点突破阶段(2019-2021)

围绕“三地一区一枢纽”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21年,全市年接待过夜游客突破3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18%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实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突破。结合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导则和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开平、台山力争在2019年到2020年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成功创建成为广东第一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全域旅游创建的突破。二是重点加快赤坎古镇项目建设,加快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国家5A级景区的零突破。三是加强旅游新业态的培育、旅游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和旅游公共服务的完善,实现江门旅游发展硬件设施和软环境的全面突破。四是“侨乡江门,珠联璧合”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取得突破。五是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建设取得突破。

2、体系完善阶段(2022-2025)

通过五年两阶段的发展,到2025年,力争在旅游产品体系、旅游要素支撑体系、客源市场体系、旅游现代治理体系等四方面实现重点提升。全力构建起集休闲度假产品、专项旅游产品、全时全季旅游产品为一体的江门旅游产品体系。围绕新旧旅游六要素,不断完善江门旅游要素支撑体系,通过全方位、立体化营销,创新现代旅游治理体系,推动旅游业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国影响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2亿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1500亿元以上。

3、全面提升阶段(2026-2030)

全面整合江门资源、产品、市场、设施、服务、信息等要素,构建形成国际化旅游产品、国际化旅游营销、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国际化旅游业态、国际化旅游服务等发展体系,全域推进江门市旅游硬环境、软环境建设,全面打造成为产品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