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2018年8月25日 星期六周刊热线:84910259

编辑:仲一晴 电脑排版:陈海燕 校对:侯 焰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记者问:这几本书中,哪些是以靖江为背景的?又有哪些人物是以靖江人为原型的?

庞余亮答:这三本书,除了《半个父亲在疼》中写母亲的两篇散文是在兴化写的,其余所有的作品都是在靖江写的。是靖江这块福地,完成了我的作家梦想。《有的人》中,比如彭三郎的爱人张荞麦工作的商城就叫“上海城”。《半个父亲在疼》的第四部分中,有一篇写的是靖江日报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有一篇就写了靖江诗人。

《小不点的大象课》全部是靖江

元素,比如“大象小学”的原型就是城北小学,里面有个主人公秦方旭是外国语小学的,而女班长周静茹的原型则是滨江学校的,篮球比赛的故事则是实验学校的,聪明的聋哑女生方慧怡则是特殊学校的。我更要感谢的是,“大象”这个意象纯粹来自靖江外国语学校五年级的一个小读者,他说他最喜欢的动物是大象。所以,感谢靖江这个文学福地,感谢靖江的朋友们,感谢靖江的孩子们。

记者问:您最想给靖江作者们说的话,勉励或建议。

庞余亮答:必须要坚持写下去。不停地写下去。我们的作者不缺少才华,但缺少阅读和自我训练。一万小时定律同样适用于写作。另外,我们的作者要学会不断修改作品,向老作家潘浩泉学习,写作是才华,阅读是才华,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同样是才华。

记者问:在哪里能买到您的三本书?

庞余亮答:目前,三本书都已在新华书店和各大网站销售。

(全媒体记者仲一晴)

庞余亮:一万小时定律同样适用于写作

8月 19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首届签约作家、泰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新书分享会在上海书展举行。著名作家毕飞宇、路内,与作者庞余亮一起,共话光阴的故事,分享了《半个父亲在疼》一书的创作初衷、缘起、文学特性及出版意义。靖江市文联组织部分文艺家和作协会员赴上海书展,参加了分享会。

今年入夏,庞余亮有三部作品《有的人》《小不点的大象课》《半个父亲在疼》出版,不仅高产,而且都在文学界获得了很

高的评价。那么这三部作品,反映了庞余亮怎样的创作心路?对于靖江写作者而

言,又有哪些学习和借鉴意义呢?近日,记者专访了庞余亮。

记者问:最近您出版了好几部作品,如《有的人》《小不点的大象课》《半个父亲在疼》。上海书展上,为什么您和读者分享的是《半个父亲在疼》?

庞余亮答:上半年,连续出版了长篇小说《有的人》。儿童长篇小说《小不点的大象课》和散文集《半个父亲在疼》。毕飞宇先生(小说家,南京大学教授。获得第一届、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说这是我的文学大年。王干先生说这是属于我的高光时刻。“大年”也好,“高光”也罢,对于一个业余作家而言,的确是惊喜。但三本书本来的合同都不是同时的。获得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的《小不点的大象课》应该年初出来。《半个父亲在疼》原来定在今年父亲节的前一个月,也就是 5月出来。《有

的人》应该是 9月出来。后来的情况却是,《有的人》率先在 6月底出来,《小不点的大象课》在今年的江苏书展上面世。

《半个父亲在疼》是在上海书展前半个月,也就是 8月初出来。给读者一个很热闹很丰收的样子。再接着是作家出版社为《有的人》在北京单向街书店搞了一个分享会。这次上海书展又在上海展览中心这个主场为《半个父亲在疼》搞了一个新书分享会。这个活动是出版社提前两个月向上海书展组委会申请,广西师大出版社向组委会申请了 15 个活动,在主会场批准了两个活动,一个是畅销书《枢纽》,一个就是《半个父亲在疼》,而且还安排在人气最旺的周日(8月 19日)。应该说,《半个父亲在疼》的运气不错。

出版社的广告语也写得到位:作家庞余亮首部自传体亲情散文集《半个父亲在疼》出版,蕴藏了作家对父亲、母亲以及个人私密成长史的坦诚书写,让我们看到岁月无声的流逝,亲情的暖心力量。据悉,与书名同名的单篇散文《半个父亲在疼》自 2002年被《天涯》杂志推出以来,先后被50多种选本选载,入选中国文学作品排行榜、全国年度散文优秀作品选。

记者问:您能不能分别用一句话,介绍一下这三本书?

庞余亮答:三本书均为成长和理解之书。《有的人》写了一个诗人彭三郎在当下的妥协和成长。《小不点的大象课》写了一个 10岁男孩况天才的成长之路。而《半个父亲在疼》则是我自己在成长中如何理解亲情之书。希望大家喜欢。

三本书均为成长和理解之书

记者问:书展上,毕飞宇说永远不能忘了您的第一声。他说:“庞余亮的第一声在我眼中是诗,他是当今中国最好的诗人之一,因为有诗,在我看来庞余亮的散文、小说、少儿文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诗歌穿插在写作之中,他的小说里面,他的散文背后永远藏着一个诗歌。”毕飞宇所说的您作品中的诗歌特征,是否表达了您理解的诗歌对于现世的意义,或者诗歌对于写作者的意义?

庞余亮答:一个写作者只要爱过诗歌,那就永远是一个诗人。长篇小说《有的人》在北京分享会上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表扬,主要是因为里面的命运,是中国人的当下命运。而这些命运又是通过诗歌来表

现的。整个小说又是对臧克家先生《有的人》的致敬。诗歌是语言的结晶体,也是文学中的钻石。对于我,对于我热爱的诗歌,我用这个小说完成了诗歌梦想,或者也可以说,是诗歌成全了我的小说。热爱诗歌,永远不会吃亏。

记者问:书展上,路内(著名作家,出版有小说《少年巴比伦》《云中人》等)认为:一个作家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写他父亲,这次写砸了,下次再写就没机会了。那么您以后还会触及父母亲情类题材吗?

庞余亮答:我刚才接受央广记者王雪采访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这本书写了将近三十年,这本书出版后不会再写父亲母亲的事,也不会说了。我越了写父亲母亲这个障碍,这

个障碍是座山,我翻过去了,我会放下他们。这世界有许多值得我写的东西。

记者问:一位作家,要在不同的文体之间转换,于我看来非常不容易,而您今年几乎同时出版的几本书,说明您在小说、散文和儿童文学之间密集地穿梭,游刃有余,这需要作家有怎样的功力?

庞余亮答:对我来说,文体似乎没有任何障碍。文学是首先自娱,然后才娱他。当我喜欢写作小说,那我会一头扑进小说中去。当我需要写儿童文学,那我会一头扑进儿童文学创作中。这当然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年轻时要完成足够的自我训练。在最寂寞的青春时代,我一直在训练自己。

靖江是个文学福地

年轻时要完成足够的自我训练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