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ptx - 山居筆記

Transcript
Page 1: 山居筆記

山居筆記

快樂組A98320019 簡君潁A98320044 蕭亦汝A98320040 林芷瑄A98320038 呂宜柔A98320018 大山美咲A98320007 黃世慧A97270205 張庭瑋

爾雅出版社

Page 2: 山居筆記

作者介紹 --余秋雨 中國浙江餘姚人,曾任上海戲

劇學院教授、副院長、院長、榮譽院長,是國際知名的學者和作家。

八十年代後期開始寫作散文,他先後出版了《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千年一嘆》、《行者無疆》、《借我一生》等六部散文集。

大陸近十年來最暢銷書籍前十名中,余秋雨一人就佔了四本。

Page 3: 山居筆記

佳句賞析 蘇東坡突圍『 ~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

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用再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需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勃鬱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 . 』。

Page 4: 山居筆記

討論問題 1. 文中提到康熙熱愛和精通滿漢族傳統文化 , 尤

其是朱熹哲學鑽研最深 (p13) 但是對於在政權時執行臭名昭章的 " 文字獄 "(p15) 這對於他所做的國學研究似乎有些矛盾 , 請問原因為何呢 ?

2. 康熙在一六八四年開放海禁 (p25) 雍正則是把文字獄執行更徹底 (p22)乾隆更是關閉其他海關只開放廣州為貿易點 (p25) 請問他們為何有點走回頭路 , 是否是因為家庭教育出現問題 ?還是有其他因素呢 ??

Page 5: 山居筆記

讀後心得 - 簡君潁 < 一個王朝的背影>此王朝就是在說清朝 , 在此篇裡看的出來作

者是蠻推崇康熙皇帝的 , 但本篇不只描述康熙皇帝的豐功偉業 ,也是有講到他不好的部份 , 這部份蠻值得關注的 , 因為歷史人物的好壞本來就沒有絕對的。作者重避暑山莊開始描述康熙皇帝是如此的重視避暑山莊 ,把它當成一個跟外族交流的場所 , 這部份以現在來看是非常成功的 . 文章中我覺得最特別的是 " 長城 " 自古以來就是防禦外族很重要的屏障 , 但康熙王帝的觀點卻跟以前的皇帝很不同 ,認為修護長城會浪費很多公帑 , 而且不一定會防禦的了外族 ,所以就放棄修築 ,改成每天去木蘭圍廠鞏固外交 ,此舉是個創新又勇敢的改變 . 而且讓我有個省思 ,以往的皇帝都以為修護長城就可以預防外敵 , 但事實來看卻不竟然 , 有時創新勇敢的改變 ,卻帶來一想不到的成功 . 閱讀完之後 ,覺得歷史跟文學是息息相關的 ,也是相符相成的 ,歷史只是歷史 , 他還需要文學來去解讀解析他 , 所以余秋雨先生讓我了解到 ,清朝的歷史是有著多麼多的民族情緒和情感在。

Page 6: 山居筆記

讀後心得 - 黃世慧 讀完這本書,我從作者筆下看到了官場的鉤心鬥角、小人的阿諛奉承、教育的神聖使命和流放者的思鄉之情以及文人的詩情情懷。這些看似無趣的內容,其實隱含著作者自身的感觸以及優美的文筆。作者的心中有著深層的人文關懷與省思,給我們後代一份深深的期望,期盼著將來每一位讀者的心中對中國文化都能肯定認同。本書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篇,是「一個王朝的背影」,康熙雍正乾隆盛世時期,最後依舊敵不過晚清的糜爛腐敗的形象,但看完這篇之後,一改過去我對清朝負面的刻板印象。最後,看完這本書,讓我發覺到文化真正的內涵,以及了解到自身這份文化的驕傲與優越感。作者不僅是完成了這本曠世巨作,也帶領著我們體會歷史辛甜苦辣背後真正的內涵。

Page 7: 山居筆記

讀後心得 - 張庭瑋 < 山居筆記 > 的作者余秋雨的寫作特色 , 為描寫事物鮮明活潑且生動 ,辭藻變化豐富 , 文中提到民族與歷史糾結的情懷 , 從古至今的看法 , 因不同角度看而結論也會不一樣 ,針對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時與學者知識份子的互動 ,每位都有不同想法治理概念 , 最後針對王維國之死 , 提出王國維可能是實在無法把自己之死的文化與清廷分開來 ,或許是對政治軍事的文化 , 用生命來維護文化吧 !

Page 8: 山居筆記

讀後心得 - 大山美咲 山居筆記的內容分析探究中國歷史,在這科技發達的時代,閱讀文章時感覺能夠再次以作者不同的角度重新詮釋我們已經了解的歷史。以文章筆記的方式深入理解不同於我們之前所閱讀的歷史課本,而是以文學的方式揭開歷史的內幕。在看一個王朝的背影時,深刻的見識到一個王朝的興盛與衰敗,和蘇東坡這千萬年被歌誦的大文豪卻被陷害,感受到沉重但也吸收許多不同於學業所需學習的歷史知識。

Page 9: 山居筆記

讀後心得 - 蕭亦汝 雖然題目是山居筆記,但實際內容卻與山居內容無關,是余秋

雨借由山水建築,所寫下的評論、抒懷讚嘆、思鄉感慨,帶出很多古老的記憶。這本書是由十一篇散文連結而成,針對不同的地點、遺跡與史事所做的詳述與感想,余秋雨的描述充滿感性和知性,透露出他本身深厚的史學素養與個人情感。從“熱河行宮”來敘述中國最後王朝的歷史,優美而動人的文字準確而深刻描述著歷史的氛圍或景物的變遷,文章開頭從漢人的民族情緒切入“腐敗的滿清”,但外族入主中原是功是過並非漢人盲目說了算 ! 從康熙皇帝體恤民情不修長城,反而以塞外的行宮來炫燿清朝皇族國力強盛並與邊疆民族和睦友善相對來看,這是康熙對外的恩威並施的智慧展現,“避暑山莊”是康熙的“長城”。對內更是虛心學習漢學與西學,讓所有對異族反感的儒生們紛紛放下敵意而甘心歸順,好學吸取外國知識的部分成果。之後作者藉由 " 熱河行宮 " 的匾額石碑來述說盛清如何走向敗亡 ,當這作為與北方鄰國交誼所的行宮變成乾隆北伐血戰的補給基地與喝斥英國外交官的自閉牢籠 ,清朝的命運也在不自覺中邁入下坡,讓人不勝唏噓。

Page 10: 山居筆記

讀後心得 - 林芷瑄 清朝,已經逐漸融入了華夏的文化。「華夏」、「夷邦」

這在好幾百年前就出現的名詞,就好比是如今的「台灣人」、「外省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人種,其最終意義不是政治的、地域的、軍事的,而是文化的﹗一個文化的完整、豐富的內容,則是需要各個民族共同創造、共同發揚光大的﹗余先生的說法-清朝,乃至中國的整個悲劇,自乾隆時期開始釀就。這位「十全武功」的皇帝,的確締造了盛事的佳績,但清長達百年的盛世,也是他畫下的句點。唐太宗像極康熙,乾隆就似極玄宗了。不是有句話:「一代興、二代賢、三代落魄」?所有的安逸終會轉向驕奢,最後變為淫逸。祖先留給子孫無法再進步的完美江山;下一步,子孫的動作就是破壞了。清朝已成了歷史,對於這過去,沒有對或錯,只是我們必須謹記著經驗,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Page 11: 山居筆記

THANK YOUQ & A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