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从“移民大镇”到“移民乐园”cdrb.cdyee.com/images/2017-10/15/A04/CDRB20171015A04.pdf办公楼左侧的信访接待中心,一 位杵着拐杖的老大爷蹒跚地走了进来,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柳叶大道 广告经营许可证:4150001070046 常德常报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总编室:7714837 广告中心:7717503 发行电话:7727830 投稿传真:7712332 全国新闻记者管理及记者证核验网网址:press.gapp.gov.cn 定价:298元/年

河洲甲鱼形象店 7209018 河洲甲鱼旗舰店 7937388

河洲产业园 7111788 河洲甲鱼 年限决定品质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 农历丁酉年八月廿六责任编辑杨晟 视觉总监崔建湘 美术编辑张渝婧

MEILIXIANGCUN4 美丽乡村新农村·

10月11日下午,气温骤降,秋雨淅沥,一片朦胧中的西湖管理区西湖镇掩不住她的婉约风韵:黄砖红瓦交相映衬,屋前屋后花团锦簇,庭院干净整洁,蔬菜基地里的农民忙忙碌碌,处处呈现出一片新农村的和谐景象。

西湖管理区西湖镇位于洞庭湖之西,沅澧两水尾闾,与鼎城、汉寿接壤,距市城区 70 公里,下辖 9 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全镇总面积30余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人,总户数9000余户。

“我们镇的居民是1972 年从柘溪库区新化、安化两县移民而来,具有山里人的性格,热情、豪爽、朴实。随着近年来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美丽庭院,完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西湖镇被逐步打造成了一个环境秀美、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移民乐园’。”提到镇里的变化,西湖镇党委书记刘江文了然于胸。

便民服务为宗旨

镇政府办公楼一楼便民服务中心,居民三三两两前来咨询、办理劳动保障、综治服务、民政事务等业务,工作人员一丝不苟,热情耐心,严谨又温暖。

“基于‘移民大镇’的实际情况,我们一直坚持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以为百姓服务为工作宗旨,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农村秩序稳定,营造和谐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刘江文说。

办公楼左侧的信访接待中心,一位杵着拐杖的老大爷蹒跚地走了进来,手里攥着一沓用布袋裹住的资料,工作人员热情地搬来椅子让老大爷坐下,详细询问上访原由,热情地跟他解释说明,并给出了解决办法和办结期限。

“鼎园村2组的卿青中,在外地受工伤至伤残八级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赔偿,我们得知情况后帮他进行民工工伤维权,以劳动仲裁的方式帮助卿青中拿回了11万元的补偿。”镇综治办办公室负责人周楚平告诉我们,镇里今年已接访 60 起,解决矛盾纠纷 38 起,其中 2 起正在走法律程序,通过听民声、维民权、助民愿,帮助邻里亲友之间解决矛盾,维护老百姓的权利,如今建设便民服务型政府后,秩序越来越好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美丽庭院为特色

置身于西湖镇中,放眼望去,美丽庭院各具特色;穿梭在新港村的房舍间,一尘不染,安静祥和。或许是天气的缘故,纵使闲暇的午后也少有农户串门,偶见一二名坐在屋前木椅上闲聊的村民。

“这里环境卫生向来很好,居民家家户户都讲究卫生,爱护环境,2016年新港村被评为‘全市卫生村’。”同行的西湖镇镇长王彬告诉我们,美丽庭院建设是西湖镇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而新港村在美丽庭院打造方面,花费了大心思:不仅采取门前三包进行环境整治,居民自发种树栽花、绿化美化,共同投入建设庭院,以后期管理居民各自负责的方式,集中打造美丽庭院85户,还采取区、镇干部包户建设的方式,进行考核评比,对包建任务完成好的干部和“优秀美丽庭院”,进行表彰奖励。

除了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西湖镇还推进危房改造、道路硬化、污水处理

等项目进程,配套了一系列基础建设,涉及农户400余户的东湖社区棚改工作也在进行中。

“2016年西湖镇已成功创建‘市级卫生镇’,今年我们正努力创建‘省级卫生镇’,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江文自豪地说。

产业发展为支撑

近年来的西湖镇,产业发展来势喜人。

明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大棚里,成片的辣椒树好似一汪绿色海洋,白色的五瓣花星星点点,青色的小辣椒挂在枝头等待收获的季节,十来名农妇正娴熟地栽种莴笋秧苗。“农闲时来大棚里做短工,一天能挣到90元左右,即使现在生活艰苦、勤奋点,以后的日子一定会好过的。“新港村的贫困户刘平,边干着活,边与我们闲聊。

据介绍,明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流转土地3154亩,重点发展无公害大棚蔬菜和稻虾立体种养,现已

建成600亩高标准钢架大棚783个,仅蔬菜年产值近1500万元,每年发放农民工工资500多万元,通过能人引导、基地带动、农户参与,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百果园”目前已有45户种植能手参与,自筹资金50余万元,引进十多个优良水果品种,种植面积达500亩,栽种了油桃、冬桃、柑橘、葡萄、枇杷等各类果苗树25000余株,形成每月基本有不同水果出产的特色果园。

共征地541亩的西湖工业园也坐落于西湖镇,目前已有德人牧业、隆源包装、车霸汽车三家企业入园投产,吸收周边劳动力50余人就近务工;全村51 户农户参加酉港河生态河鱼养殖,远销省内外,发展来势向好……

“下一步,西湖镇将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家庭农场,届时,欢迎大家前来西湖镇游玩!”接受了刘江文的邀请,我们对“移民乐园”——西湖镇的美好未来更充满了期待。

从“移民大镇”到“移民乐园”—— 走进西湖管理区西湖镇

□本报记者 侯碧海 杨晟 实习生 陶浩 盐井镇

传达学习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本报讯(记者 杨晟 通讯员 万富)10月11日,澧县盐井

镇召开班子成员和全体机关干部、村居及站所负责人、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会上,镇党委传达学习了澧县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该镇强调,要迅速传达会议精神,村居、站所要组织召开党(总)支部委员和党员大会,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个党员当中去;要充分利用村村通、微信群等媒介进行宣传,迅速在全镇党员干部中掀起学习热潮;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与冲刺年度目标任务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争先创优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善于创新的思路,千方百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与当前扶贫攻坚、秸秆禁烧、环保突出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和加强“十九大”前后安全稳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金秋时节,走进临澧县刻木山乡俄井村2组残疾农民胡良进的土场,只见他挥动机械,装土上车,忙得不亦乐乎。面对笔者采访,他难掩内心的喜悦:“真没想到,我这个特殊残疾家庭,也能使屋后黄土变黄金,和正常人一样,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

胡良进所在村是贫困村,他家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他一家3口全是残疾,他从娘肚子生下来,双上肢不对称,一肢粗,一肢细。左腿比右腿短,走路一瘸一拐。右腿静脉严重曲张,是左腿的两个粗。20年前好不容易讨了个老婆,儿时患过脑膜炎,先天性智障。

18岁的女儿也有病在身。这样的日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挪不开步。

敢于与命运抗争的胡良进,没有被困难压倒,他靠着理发技术走村串户,上门服务。开始几年日子勉强过得去。但以后这门手艺也吃不开了,收入寥寥无几,只好弃艺种田,整日田里忙绿,一颗汗珠摔八瓣,手头还是拮据。无奈,他只得另辟新路,花1000多元,买了台打米机,开展流动打米。没过几年,机器更新换代,这种米糠混合的打米机,跟不上时代步伐,落伍淘汰。一家人生活又跌入了低谷。

然而,命运终因金融精准扶贫使

他发生了360度的惊天逆转。去年春,乡纪委和临澧县农商行官亭支行的工作人员一道来到他家,在他房前屋后转了一圈后,开出了脱贫良方:“俄井一家企业需要大量黄土装筒,你屋后荒山秃岭土源充足,利用这一优势办个土场应该没问题。”“手挖不行,买挖土机又没有资金。”胡良进难为情地说。

“这个好解决,我们给你提供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官亭支行工作人员当即表态。胡良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像我这样没有任何东西作抵押的残疾家庭,还能享受如此优惠的贷款。”但事实却摆在他眼前,没过3天,5万元小额

扶贫贷款便送到了胡良进手中。胡良进好似服了一支兴奋剂,顿

时眉毛尖上来了劲,立即带上现金,购买了 1 台挖土机和 1 台农田旋耕机。为了他的黄土销路顺畅,乡纪委干部从他家出来后,直奔厂里与老板商量:

“对这个特殊家庭,请老板扶一把,送一程。”“放心,我们一定优先进他的土。”对企业给予的关照,胡良进一直感恩在心,宁愿价格比别人低一点,也要保质保量,及时供应。算来,一天收入一二百元。但他并不满足,每到农忙季节,又驾驶“铁牛”,为附近农户翻耕田土。“突、突、突”地画着弧形线路,一路水花飞溅,一路泥土陇起,令他高兴不已。“前不久,仅出售种蜂和蜜糖,就进账2万多元。”说到此,他已笑得合不拢嘴。

如今,一家三口,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劳有所得。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他逢人便说:“是精准扶贫政策好,让我这个阴沟的篾片打了个翻身。”

敢叫黄土变“黄金”—— 一位残疾农民的脱贫致富之路

□本报通讯员 龚道沿

杨溪桥镇

严管严控严治黄标车本报讯(记者 杨晟 通讯员 常引)连日来,桃源县杨溪

桥镇积极推进黄标车淘汰整治工作,通过加强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系统治理,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据了解,该镇成立了领导小组,对辖区内现有的9辆黄标车,明确具体责任人,将任务细化到各村组,镇安监站、建设站、派出所、交警等部门联合行动,全方位严管严控严治。同时,镇里通过播放广播、悬挂条幅、发放传单、入户宣讲等方式,就相关政策、黄标车的污染危害和补偿政策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整治氛围。

该镇整治办完善信息台账,与车主签订承诺书,对包保的车辆整治情况实行一天一调度,一天一汇总,每周进行排名,对行动不力的包保人进行约谈。

易家渡镇

“基地+贫困户”铺就脱贫路本报讯(通讯员 何明)今年以来,石门县易家渡镇为推

进产业扶贫工作,在“一村一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上,大胆提出依托基地发展“菜篮子”、鼓足“钱袋子”、摘掉“穷帽子”这一思路,结合实际,立足镇情,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做文章,铺就“基地+贫困户”的脱贫路。

该镇以增加贫困人口直接经济收入为目的,探索产业基地扶贫模式,鼓励具备一定资产规模和有能力就地安置贫困户就业的企业,积极创建产业扶贫基地。同时,该镇积极鼓励、支持村里的种养能手,发展规模农业,再通过大户带动的方式,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亲身讲述,调动老百姓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引领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目前,全镇共成立了单基松家庭农场和清健蔬菜专业合作社两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规模共有332亩,年创产值共203万元,受益群众达984户2920人,其中贫困户53户138人,预计年底将为每个贫困家庭至少人均增收2000余元,真正帮助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望,拓宽了贫困户致富创收的门路。

毛里湖镇

组织观看《榜样》专题节目本报讯(通讯员 刘思思)10 月 9 日上午,津市市毛里

湖镇组织全体机关支部党员观看了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以“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走近学习榜样、凝聚复兴力量”为主题联合录制的《榜样》专题节目。

节目用丰富的形式、生动的语言,讲述了12位先进榜样的典型事迹,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执着坚守、倾情奉献和时代担当,引导党员干部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立足本职岗位,从自身做起,扎实工作,切实发挥好党员先锋的模范作用。

座谈会上,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认真撰写观后感和学习体会,对照先进典型查差距、找不足,以切实行动向榜样学习,认真工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做合格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维新镇

产业签约助推脱贫攻坚本报讯(通讯员 谌平)今年来,石门县维新镇立足实

际,紧紧围绕镇域各村(居)已形成的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狠抓扶贫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据了解,该镇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打造了岩蛙、无患子、茶叶、魔芋、脐橙、沃柑、蔬菜、葛根、油茶、烤烟、核桃、电商等12个产业示范基地,通过“产业示范基地+贫困户”模式,推广“订单农业”。截至9月底,全镇完成产品订购协议签订764份,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764户2295人,实现了产业精准到村、项目对接到户、政策扶持到人,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子。

10月12日,澧县澧南镇大岩厂豆制品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生产千张。大岩厂依靠道水河的地理优势,生产的千张质地细嫩,页片薄,筋丝好,口感佳,深 受 市 场 欢 迎 。该公司一年加工黄豆10多万公斤,生产千张、豆腐等豆制品,年产值近200万元。

本报记者曾玉英 摄

西湖镇新港村村部活动广场的涂鸦墙。本报记者 杨晟 摄

西湖镇东湖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热情为居民服务。 本报记者 杨晟 摄

明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无公害大棚蔬菜和稻虾立体种养基地。

本报记者 杨晟 摄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