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谈癌色变”不如科学防癌 - shwb.bingtuannet.comshwb.bingtuannet.com/pc/att/201802/02/f92a3325-c378-4d57-87c3-f… · 真相的难题。很多家属选择隐 瞒,并且为了不让患者知道病

胰腺癌——“三高”食物要少吃 预防胰腺癌主要是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物,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

胃癌——别老吃剩菜腌菜不良饮食是诱发胃癌的首位因素。预防癌从口入,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腌

制食物、发霉食物和剩菜。肝癌——发霉食物落肚,

当心肝癌“上身”除了肝炎致癌外,很多人的肝癌都是“吃”出来的,主要是因为“黄曲霉毒素”和“酗酒”。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其毒性为氰化钾的 10 倍,为砒霜的 68 倍,酗酒可引发慢性肝细胞损伤。

乳腺癌——爱吃肉和富含雌激素食物的人要当心 长期大量摄取动物脂肪,会产生大量类雌激素及前列腺素样物质,而雌激素具有诱发乳腺癌的作用。预防乳腺癌,日常饮食应保持清淡,注意荤素搭配,最好以素为主,多吃蔬果及粗纤维食物。

口腔癌——患者多半爱嚼槟榔、品烈酒、嗜酸辣 嚼槟榔、品烈酒、嗜酸辣、爱饮酒,口腔癌患者有六成具有这些特点。

食管癌——少吃“辣烫糙”、进食慢点 预防食管癌,一方面要少吃“辣烫糙”食物,少喝过烫的热水,另一方面,进餐时要控制速度,提倡细嚼慢咽。

结直肠癌——太爱吃肉、排便难要小心 引起大肠癌的主要原因是摄入过多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预防大肠癌,建议大家多吃 果 蔬 ,并 保 持 每 天 一 次 排便。对于便秘患者,除了要加强锻炼,也可通过健康饮食起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科学饮食 预防“癌从口入”

20岁后:结婚两年查宫颈癌 结婚两年后,女性最好就开始做巴氏涂片进行宫颈癌筛查,并坚持做到1年1次。

30岁后:三道防线阻击乳腺癌 从30岁开始,女性就要对自己的乳房倍加呵护。月经异常,过晚婚育,有家族遗传,喜欢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滥用雌激素,精神压力过大的女性都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这些女性最好从年轻时就开始乳腺癌的筛查。

40岁后:烟民千万盯着肺40岁以上有吸烟史的人、工矿职工、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及有家族肿瘤病史的人都是肺癌的高

发人群。肺癌早期没有特殊症状,很容易被忽略。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嗜烟者,应列为肺癌重点普查人群,每半年至1年检查1次。胸部X线照片或CT等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多变的圆形阴影、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对早期发现肺癌有积极的意义。

50岁后:肠镜检查派上大用场 50岁后,有结、直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腹泻、便秘、便血病史的病人,最好做肠镜进行结肠病变的筛查;而不能作结肠镜检查的,如高龄、体质衰弱及有严重心肺疾病者,可以定期CT检查结肠。

另外,我国前列腺癌病人确诊时一般都是晚期了,这极大影响了其生存率。其实,普查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抽血查一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或者由医生进行肛诊。因此,50岁以上的男性都应该在体检时增加这项检查。

预防癌症 筛查要趁早

7版 家庭医生本版编辑:于茜 美编:陈艳玲电话:0991-7721105

2018年2月2日 星期五

不告诉癌症患者诊断与病情当患者确诊为癌症时,家

属往往面临着要不要告诉患者真相的难题。很多家属选择隐瞒,并且为了不让患者知道病情,不到肿瘤医院或肿瘤科进行专业的治疗,从而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专家主张家属根据患者的心理素质、性格特点和文化程度等,掌握好时间和方法将诊断结果告知患者,然后和患者一起分析病情,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这样才会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癌症是不治之症很多人认为癌症是不治之

症,其实,无论哪种癌症,如果在早期发现,是可以治愈的。而且,对于晚期癌症,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化疗方案坚决抵触很多人知道化疗期间有很

大的不良反应,以及化疗后的副作用很大,因此而抗拒化疗治疗。其实,现在医生会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和机体状况制定化疗方案,让患者得到最佳受益。随着医学的发展,化疗药物也不断革新,这也把化疗的痛苦大大降低。

肿瘤切除了就能根治很多人认为肿瘤只要切

掉,就可以根治癌症。其实,癌症是全身系统性疾病,如果体内还残留癌细胞,癌症很可能会复发。另外,就算是手术成功,也一定要坚持到医院复诊,以免忽略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癌症无法预防目前,大量数据显示癌症

具有较高的遗传倾向,很多人因此认为癌症是不能预防的。事实上,对于癌症,一直存在三级预防的策略。预防癌症从病因开始,日常注意生活作息、饮食、运动,从而提高免疫力。另外,还要注意早期筛查,特别是高危人群,做到早查早治。

近年来,我国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走高,癌症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专家指出,“谈癌色变,不如科学防癌”。空气大环境无法控制,但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是可以预防癌症的。在肿瘤尚未形成之前,早发现、早诊治,及早将肿瘤控制住,防治肿瘤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那么,战胜癌症,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在2月4日“世界癌症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学习科学的防癌抗癌知识。

癌症治疗的五个常见误区

上腹部疼痛——胃癌 平时一向很好,逐渐发现胃部(上腹部)不适或有疼痛,食欲不振、贫血、吐血、解黑色大便,或是不明原因体重减轻,服止痛、制酸药物不能缓解,持续消化不好,应立即就诊消化内科。

久咳不愈或血痰——肺癌 咳嗽经抗生素、止咳药治疗不能很好地缓解,且逐渐加重,偶有血痰和胸痛发生,常被认为是肺癌的早期信号。肺结核病人病情稳定后,突然复发恶化也应提高警惕。

乳房肿块——乳腺癌 如果触摸到乳房有肿块,且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性,应考虑有乳腺癌的可能。

阴道异常出血——宫颈癌 健康女性每月一次月经,平时不会出现阴道出血。如阴道有异常出血,可能是患宫颈癌的信号。

鼻涕带血——鼻咽癌 晨起鼻涕带血、鼻塞、耳鸣、头痛,特别是一侧偏头痛,均是鼻咽癌发生的危险信号。

腹痛、下坠、便血——直肠癌 腹部不适、隐痛、腹胀,大便习惯发生改变,有下坠感且大便带血,继而出现贫血、乏力,腹部摸到肿块,应考虑大肠癌的可能。

右肋下痛——肝癌 右肋下痛常被称为肝区痛,此部位疼痛常见于肝炎、胆囊炎、肝硬化、肝癌等。右上腹部及上腹部可扪及包块,不断增大。

头痛、呕吐——颅内肿瘤 视力下降,早晨或晚上常常头痛,以前额、后枕部及两侧明显。随着头痛的加剧往往出现呕吐,应视为颅内肿瘤的危险信号。

长期不明原因发热——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造血系统的癌症,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常有发热现象。恶性淋巴瘤表现在淋巴结肿大的同时,还可出现发热、消瘦、贫血等症状。

吞咽食物噎得慌——食管癌 吞咽食物时噎得慌、疼痛、胸骨后闷胀不适、食管内有异物感或上腹部疼痛,是食管癌的首发信号。

“谈癌色变”不如科学防癌

癌症发出的十大信号

(本版内容据《广州日报》《家庭医生报》,图片据本报资料库)

Recommended